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8:53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1

关键词: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教师以信息化技术,完善并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传统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技术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契合时展的诉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深入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结合两种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式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1]。其建构的目的并非对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从线上线下的角度提高学习深度,拓宽学习范畴,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原则上,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并非“形式”或“辅助”,而是专业教学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培养、发展学生的必备手段和条件。其次,线下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设计更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再次,混合教学模式虽没有统一的教学范式,但却拥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即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最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校内校外资源,以资源构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资源构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2]。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工具功能强大

在多年的更新与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各类教学平台的系统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教学效用更加贴近日常教学,使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力度得到有效地提升。譬如“基地校”“名师微课”“导学监测”“移动讲台”“学生点评”等应用工具,能够将学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变成专业教学的工具,可以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且大部分应用工具拥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能够用手机开展随堂拍摄工作,使课堂内容直接共享到网络平台中,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温习,而小组评分功能,则可以提升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公平性及民主性,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

根据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能够发现混合式教学没有相对统一的范式,可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帮助教师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譬如将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远程教育、微课教学、mooC慕课平台等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可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三)资源丰富,利于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是语言类学科,注重学生语言听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而混合式教学平台拥有较为成熟的知识架构和完善的数据资源,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阐述不同知识点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基地校”教学平台拥有海量的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观看原声电影、访谈节目,训练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学生可根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索出相应的学习资源,提高专项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发现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普遍较低,作业完成度不高,且难以结合教师要求开展科学的课外学习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探索意识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教师由于平台限制,难以即时地、实时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而在资源整合构建中,学生无法被现有的教学资源所吸引,难以真正地投入到线上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导致线上教学效果较差,线下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而要想切实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缺乏创新意识

混合教学模式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注重线上教学功能和线下教学功能的相互映衬。因此,教师应根据混合教学的特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使线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平台,使线下教学成为学生巩固和汲取知识的教学阵地,进而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支持下,帮助教师构建全维度、立体化的教学网络[3]。然而在实际应用阶段,教师却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意识,难以将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及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进而导致混合式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只是将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综合应用,却没有认识到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长此以往,导致各类教学模式难以融入到混合教学模式的体系架构中。

(三)缺乏角色转换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4]。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线上教学资源的构建质量和线下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和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片面追求应试教学效果,导致教师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过于理论化、复杂化、学术化,难以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线上学习的过程中。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学生需求在线上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主地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英语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培养、国际化视野培养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教师要形成融合学生发展与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就业趋势、发展需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譬如学生的就业趋势是对外贸易,则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学习资源。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将英语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即课前模块、课中模块及课后模块。其中课前模块包括问卷调查、名师微课、教师空间、课前导学、班级通知等环节,通过网络平台的推送功能,将教学目标、网络信息及教学资源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课中模块则包括学生点评、导学监测、课堂记录、互动课堂、移动讲台等环节,教师需要以信息化教学、数据分析、资源共享、网络交流等方式,巩固线上教学内容,推进线上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模块中,应将专题社区、班级通知、教师评价等环节纳入到线上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练习、社区讨论、资源展示及反馈诊断等方式,复习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开阔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以精准化思想,明确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目标及方法,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到教师空间中,随后根据具体问题、目标完成程度,优化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地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在线教学的活动中。然而要想切实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要英语教师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首先,将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及方法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实效性。譬如教师将微课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巩固线上教学知识的同时,深化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探寻英语知识的应用维度。而将直播教学方式融入到线上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创新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可将小组合作模式从课中引入到课后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线上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分发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翻转课堂引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在创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多种教学工具为抓手,提升线上教学的新颖性。譬如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线上教学平台中,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线上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师发现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四)构建线上教学内容

首先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英语教学资源,将西方国家的英语资源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随后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支架理论为抓手,帮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解决英语问题,到后期,则逐渐撤出“支架”和“指导”,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其次,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将成果展示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随后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互动课堂、信息化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而在英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则应加入网络教学内容,使网络教学内容与英语教材内容相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及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结束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规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补齐混合式教学的短板,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爱苗.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165—166+169.

[2]李璐璐.基于新指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56—58.

[3]杨姗姗,龙秋菊.基于在线直播课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6):135—140.

[4]左依娇.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172—173.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2

关键词:英语;混合式教学;SpoC;课堂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也日渐增多,使得资源共享成为一大趋势。尤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跨国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必须要学会英语。毋庸置疑,要学好英语,一方面是学,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而Spo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SpoC的英语混合式教学就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二、SpoC概述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结合成为了一种大的趋势。信息化介入其中使基础教育呈现出全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特点。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的英文缩写,可将其翻译为“小规模私密在线课程”是哈佛大学继mooC后又提出的一个在线学习的新概念。SpoC兴起也是有原因的,SpoC中的S对应的是Small,而mooC的m恰恰是代表massive的意思,而第二个英文字符private对应的是open。说明SpoC严格的限制学习课程的规模,并且SpoC也对课程学员的要求方面设定了准入条件,其做法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根据mooC自身特点来改进,使得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教师在SpoC中是整合和学习课程资源者,而不必是视频的主角。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基础对各种实体资源及线上资源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出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不再是主讲者,应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研讨,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要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大学英语课堂亟须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在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缺少对语言学习特点及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这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致命威胁。此外,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的效果都不太理想,也没有被多数学生认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学方式单一,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采用“一本书”“一只笔”“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违背了语言的交际本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手段及方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英语课程教学必须要摆脱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网络化、信息化就成为必然趋势,使课堂授课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光盘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从大学英语课的现状来看,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英语成绩,就必须要利用时间效率,基于SpoC,将大学英语融入基础的教学方式已迫在眉睫[2]。

2高校对英语教学的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导致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校,严重缺乏外教资源,这种现状就使大学英语教师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多数新教师一毕业就开始授课,导致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此外,这几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在明显扩大,长期下去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学英语师资不足的状况,教师每周的授课任务比较繁重,有几十个学时,所以就很难有时间在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上下功夫。但是,作为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更要知识渊博。此外,英语教师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有较高的素质。由此可见,对教师采取“快餐”式的培养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必须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要理性改变以往大学英语依赖自学的观点。

3高校英语教学目的受限于四六级,有较强的功利性

目前,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四六级也限制了高校英语教学目的,使得英语学习有了很强的功利性,不利于高校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

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市场需求,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

四、SpoC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

(一)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SpoC教学模式的出现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中书本无特色、教材陈旧、语言文化环境弱等问题。由于SpoC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英语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根据课程的需要收集网络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使课程更丰富,这样就能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习效果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因其限制了特定的准入条件,所以使学生对课程本身就充满了学习热情,兴趣爱好也与普通学生有所区别。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线下任务进行布置,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因教师面授时间过长而缩短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问题。SpoC的教学模式能赋予学生完整、深刻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主动,并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基于SpoC的英语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线下认真地阅读、准备材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缺点。SpoC的出现,使在线学习要远远超出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及课堂效率,使得学习效果也更为有效[3]。

(三)对教师的作用重新定义,教学模式得以创新

一般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更依赖于课本所固有的内容,教学模式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在课本内容基础上进行扩展,上课时学生是课堂的聆听者却不是参与者。教师在SpoC的教学模式下能真正成为课堂的掌控者,可以完全不拘泥于课本,以线上优势来整合资源。此外,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来收集资源,同时充分利用线下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将传统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个性化辅导方式,与学生一起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基于SpoC的新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知识,利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综合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五、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内容及课程设计

(一)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内容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核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SpoC线上学习、线上加线下辅导、即时课程评价等。其中,SpoC在线学习包括四大部分,主要有:课件资源、微课视频、知识拓展、练习测验。教师将枯燥的传统教学内容设计录制成内容明确、突出重点、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不仅讲解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也介绍英语文化,并培养文学素养。学生可以独立完成SpoC学习内容,同时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为学生及时有效地提供多种形式的辅导,主要的辅导形式是线上讨论群和线下辅导课。线上讨论群是由授课教师利用手机app平台建立由教师、助教、学生组成的班课群,为学生随时解答他们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线下辅导课主要是定期为授课班级辅导答疑,教师可以面对面地为学生SpoC学习以及课堂任务项目中遇到的困难、疑问进行辅导。监督与评价SpoC线上学习主要是从主观和客观两部分着手,充分利用学习平台软件可以记录和统计学生准确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并由助教和教师对学生所提交的练习进行评价,最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质量效果真实地反映出来。SpoC的线上学习是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为微课堂线下展示以及线下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课堂活动设计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是基于SpoC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领、辅助作用,并且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完成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二)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就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不是由教师传授所得到的。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环境的新教学模式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发挥了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协作、情境、会话等几个要素,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首创精神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模式中,其核心是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此来构建知识、技能,以此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学习进程做自主安排。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相互协作。只有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需要学习者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通过SpoC课程资源的利用,能使学习者通过个人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帮助其从被动的知识灌输者向学习活动主体转变[4]。

2目标及需求

目前,大学英语将其教学目标设定为: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培养听说能力,能在今后的相关业务中用英语交流,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师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先对他们的英语需求做全面了解。通过座谈的方式,使英语教师了解到当前大学生对学习英语所设定的目标,并归纳如下: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能用英文进行一般交流;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主学习时间多一些;由教师或同学及时对所遇到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

3设计思路

第一,项目驱动原则。可为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八个项目:公司简介、商务宴请、行程安排、产品介绍、产品销售、货物运输、顾客满意度调查、面试求职。确保在线课程上传项目作品视频,进而创建出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课后由小组协作共同来完成项目作业。之后在课堂面授时安排小组将这些项目作品展示出来,并由教师和同学一起对其做点评。第二,团队合作原则。教师间应进行合作分工,无论是资源建设、平台设计、制作微视频,还是项目案例和考核评价,都需要大家一起创建、共同探讨。当学生把每个项目作业都完成时,就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从编写脚本、台词合练、分配角色到拍摄视频和后期制作,整个过程都要由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合作完成。第三,输入输出相结合原则。网络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混合式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语言输入,学生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自主学习。每个项目报告中的脚本都将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作为其目标,课堂项目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个单元以项目为载体,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能顺利地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构建。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3

随着新型教学平台的建立,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和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等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运用,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都在逐渐发生改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战略部署中强调:开展在线公开课程建设,应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深度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任务。2015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也提出: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是今后高等学校改革的新方向。而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实现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模式有效融合的一种学习策略,因此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2混合式学习

2.1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混合式学习一词来源于英文的BlendedLearning或HybridLearning。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中外学者一直争议不断(Kerresanddewitt,2003;oliverandtrigwell,2005;Sharpeetal.2006;macDonald,2006;SharmaandBarrett,2007)。比较公认的定义是Krause,(2008)提出的,他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策略和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实现教学和学习环境不同方式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教学技术与面对面课堂交流两种教学形式相融合的优点。因此,混合式学习是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有效地整合到课程设计中,颠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把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模式进行混合,重新设计,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中选出最有效的学习模式。混合这一行为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经验,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协助教师实现有效的课程和教学管理。

2.2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特征

混合式学习模式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混合,实现了传统课堂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网络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双优势,具有其独特的教育科学性。首先,教学结构重新整合。教学结构的要素由原来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变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更加突出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其次,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式的知识传递方式被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所取代,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下学生通过自学材料、观看视频、讨论问题等形式实现知识的传递,而课上则通过教师答疑、作业研讨、成果汇报等形式成为知识内化吸收的场所。此外,实时的反馈与评价也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特征之一,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馈与评价,前者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后者是为了验证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效果,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与方案加以修正。

3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前端分析

在对课程资源、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等进行具体的设计之前,必须先对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即前端分析,以便确定所授课程是否适合开展混合式学习。前端分析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分析;混合式学习的环境分析。前端分析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其中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从学习者特征、学习者动机和期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三个方面,共对四个专业的大一新生发放调查问卷123份,回收123份。大学英语的学习者主要为一二年级的学生,根据调查发现,曾经参与过网络课程学习的学生比例为94.6%,只有很少数的学生没有网络课程学习的经历,而且几乎全部学生都有协作学习的经历、认为自己有能力从网络获得和处理信息,支持课堂小组讨论和网络互动,希望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其中91.2%的学生愿意尝试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的设定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确立,学习内容主要有由线上自主学习的内容加上线下课堂讲授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翻转课堂,其中线上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视频观看、课件学习、单元练习和测试、论坛讨论与线上交流等;课堂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讲授、解惑答疑、小组协作下的课堂活动等。而学习目标除了传统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之外,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目标更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个目标与学生的需求不谋而合,有75.3%的学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混合式学习模式是线上学习和课堂授课相结合,对硬件环境的建设要求相对较高,比如:我院现具有能满足混合式学习的硬件:多媒体录播室、Blackboard学习平台、凌极数字语言实验室。

3.2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方案

混合式学习是面授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何克抗于2004年提出,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因此,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在自测自评、互动交流等活动中强化语言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研讨、师生互动,习题练习等教学活动,解决自主学习中遗留的问题,实现课堂部分的翻转,形成以单元话题为中心的书面或者口头的内容总结报告。

以大学英语学习为例,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以分为:课前准备、在线自主学习和课堂讲授、综合评价。课前准备主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与难点,查找搜集教学相关材料,制作课件与视频,分析学生特征,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分组。在线学习和课堂活动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际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学生在线观看课件与视频,完成习题练习,进行自我测试,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和论坛讨论,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语言知识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还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创建的教学活动,例如协作研讨、提问答疑、总结报告、演讲辩论、情境对话、角色扮演、专题写作等,从而实现学生英语知识的自主建构。综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有效验证,不仅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创新性思维等能力,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实施的重点就是教师须及时提供一定的指导、反馈与综合评价。

3.3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实践

大学英语为本院一二年级必修课,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第二版)作为教材,下面以Book4Unit10HowtoCultivateeQ为例,具体介绍一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第一课时: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教室进行自主学习和文献查找。观看视频引出研讨问题(5分钟)iseQthehotticketforsuccess?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材料(15分钟);形成个人书面报告(30分钟)。

第二课时: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教室进行小组协作交流研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报告信息(15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口头报告(20分钟);个人自评与小组互评(10分钟);总结(5分钟)。

第三课时:利用Blackboard学习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文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分析(15分钟);课文内容、语言点答疑(10分钟);重点词汇短语强化(15分钟);内容总结(10分钟)。

第四课时:利用Blackboard学习平台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入教师讲解、小组课堂讨论与自测自评。重要句型分析(15分钟);长难句翻译(10分钟);个人自测自评(10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总结(10分钟);课后任务布置(5分钟)。

第五课时+第六课时:在教室检测学习成果、组织课堂活动辩论。测试检测自学情况(20分钟);准备辩论赛(10分钟)辩题whichoneiscriticaltoonessuccesseQoriQ?搜集辩论材料和常用辩论术语(20分钟);开展辩论(35分钟);组员想对方辩友提问(5分钟);学生评委打分和教师总结评价(10分钟)。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4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大学英语

0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在全球流行开来。加拿大拉瓦勒大学教育学院教授michaelpower首创了“混合在线学习设计”理论,开展了高等教育同步和异步学习技术的研究。混合式学习集传统学习方式与e-Learning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

在国内,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首先倡导“混合式学习”。刘艺(2010)等开发了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多元化互动功能,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与平台、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周晓玲(2010)等以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广西师范大学自主研发和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王懿(2011)研究发F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促进作用。虽然中外学者对于基于网络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视角有所不同,基于网络的数字多媒体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己初具规模。

1研究设计

1.1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教授的2016级广告学1-2班,2016级国贸+法学双专业1班,三个自然班共计80人。本研究旨在探讨:(1)利用移动网络学习平台创造的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下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是否得到提升;(2)通过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网络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提高。

1.2研究设计

以我校使用的朗文交互学习平台为依托,将《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中2016-2017学年第1学期教学大纲规定的4个单元的授课内容整合后上传至该平台。具体方案如下:

(1)线上网络自主学习。授课前,教师将每个单元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等内容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到朗文交互平台上。任务的形式多样,根据每单元的教学主题既有个人任务也有小组任务;既有书面任务也有口头或视频、音频制作任务。学生在课前登录平台查看教师提供的课程信息、教学课件、微课、作业、在线测试等网络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在学习网络课程的过程,需在讨论区、聊天区就教师引导的话题展开讨论,可以在答疑区或班级QQ学习群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在各小组内部交换意见。预习以教师提供的课本内容为主,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效率高的学生在完成规定预习任务的基础上,可能通过网络对教师推荐的补充资源进行更广泛的自主学习。

(2)线下传统课堂面授。每周的课堂面授教学,主要进行检查、反馈、交流与总结。首先,教师向学生反馈平台提供的本单元学习记录,并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各小组就课前准备的讨论内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帮助,并对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解惑答疑。然后,设置与单元主题或课前上传的课件、教学视频等材料相关的输出活动。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与小组的讨论进行总结评价,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及写作内容。其中,写作作业在批改网上,使用系统的自动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教师进行手动批改检查,共享优秀作文,在课堂上师生一起点评。整个面授通过对重、难点知识的互动交流、小组协商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等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巩固并内化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评价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利工具。本研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时间、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讨论、在线口语、作文同伴互评;线下包括学生随堂听写、测试及课堂表现。终结性评价指期末考试。这种多元评价机制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

1.3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教学日志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学期初的第一次课上,笔者详细向学生介绍了“混合式学习”,并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告知学生。随后,笔者就学生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态度进行了投票调查。投票结果显示,15%的学生(12人)认为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会促进英语学习,愿意尝试”;62.5%的学生(50人)认为这一教学模式“麻烦,压力大,不愿尝试”;22.5%的学生(18人)“无所谓”。可见,对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认可度并不高。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教学日志观察及个人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看法有了改变。“网络学习资源更丰富,ppt、微课等形式的教学内容趣味性更强”;“这种教学模式使自己逐步摆脱了高中完全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认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很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与同学的沟通、分工与合作”。当然,仍有一部分学生表达了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满。他们认为“本学期同时要学习3门混合式课程,再加上传统的非混合式课程,课程多压力大,明显精力不足”;“新生没配备电脑,采用手机学习经常出现技术故障影响了学习效率”;“网络诱惑力太多,会有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

学生对于这一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仍然是褒贬不一,但学期末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的学生表示这一教学模式让自己认识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表示“愿意继续尝试”,这与之前的62.5%的学生对这一模式有抵触情绪相比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仍然不少比例的学生(32.5%)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压力大,精力不足,不愿继续尝试”。学生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负面评价,笔者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作为大一刚入校的新生,这一“线上+线下”、“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与他们在中学时期的传统学习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比如,在课堂小组讨论中有学生完全不参与小组讨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必要,是在浪费时间。针对这种看法,笔者甚至需要花很多时间与学生沟通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学生课程作业确实繁重,精力不济。由于学校正在推行教学改革,很多课程都集中在一个学季(八周)开设,短时期内学生同时面临3门混合式课程,同时还要应付4-5门传统的非混合式课程,学业的压力可想而知,学生想回归到简单单一的传统学习模式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此外,网络学习平台时常发生故障、稳定性差、功能不健全等因素造成学生学习体验不佳,时间成本增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对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于是刚迈入大学,学生表示与之前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觉得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平时的学习效果,提高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好的评价方式。

2结论

本研究对传统面授与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线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均有提高。既然仍有部分学生对这混合式教学模式持反对意见,笔者认为恰恰说明这一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网络学习平台稳定性的提高、学生课业负担的适当减轻、学习任务设计趣味性的提高等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在线学习”这一环节投入更多精力:提前上传各种教学资料、检查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线讨论、在线解答学生有关学习的、技术的问题等,这种课上课上随时处于工作的状态,对教师的精力、责任心与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5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合作型学习网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一、理论介绍

任务型语言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强调“做中学”、“用语言做事”。它以任务为途径,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语言练习,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对目的语语言系统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协商等能力。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既各尽其责,又相互沟通和协助,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同时提升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的心理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了西方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主张。

尽管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生成于不同时期,两者具有极强的契合性和可融合性。一方面两种理论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从“做中学”,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两种理论极具互补性,任务型语言教学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内容,即有助于促进学生各项能力提升的有意义的任务,而合作学习则为完成语言任务提供了学习形式,即小组合作。由此可见,这两种先进的教学理论极具融合性,如若将二者相整合,必将优势互补,对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教育部于2007年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校应改革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新型英语教学方式,使英语的教与学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自《教学要求》颁发伊始,国内很多高校就开始积极建设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在本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至此,大部分高校均已确立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然而在新教学形式的应用过程中,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1.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低。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们虽然应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却延续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原来教学中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现在加以图片、声音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极少有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因此课上常常是老师在台上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听的索然无味。另一方面,教师在课上提问时,由于很多学生的英语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不佳,很难在教师给定的思考时间内形成较为成熟的答案,因此往往会以沉默应对提问。每次给予老师回应的都是固定的几位能力突出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并未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课堂讨论“空热闹”。为了应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部分教师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以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但由于小组学习任务选取不当、教师没有深入各组进行指导和监督、小组活动缺乏章法等原因,小组活动时,课堂气氛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们有说有笑,但实则效果不佳。学生们的讨论主题偏离既定话题,讨论时多使用汉语,讨论中缺乏高质量的发言等问题层出不穷,小组活动的效果距理想水平相去甚远。

3.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网络自主学习任务的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单一,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极为有限。此外,就算是在这些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也存在大量问题,如教师只针对学生完成阶段性在线习题的结果进行评分,而并未追踪和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这就致使学生在教师阶段性打分前突击做题,甚至抄写答案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教师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协助,学生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使得一些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往往陷入无法完成任务的困境中,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基于任务的合作型学习模式的建构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低、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可整合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理论和主张,建构基于任务的合作型学习模式,以难度适中、形式多样、能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的任务作为贯穿每个学习阶段的主线,引导学生以小组分工、各尽其责,小组合作、协商与交流的形式,借助高质量的任务实现“做中学”和知识的自主建构,同时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使学生在网络和课堂学习中都能借助高质量的任务实现“做中学”和知识的自主建构,同时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

合作型学习模式的建构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

1.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是以任务为基础的合作型学习模式的核心环节。在合作学习中,任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应慎之又慎,应遵循以下原则:

(1)难度适中原则。根据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i+1理论),在二语学习中,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产生语言习得。因此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的任务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要以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为原则。

(2)连续性原则。在混合式教学中,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因此网络学习任务与课堂学习任务应环环相扣,紧密相联。本项目拟将每个学习阶段的主干学习任务分解为相互关联的课前网络学习任务、课堂学习任务和课后网络学习任务,并围绕这三个分解任务分别开展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网络自主学习,真正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整合为一体。

(3)趣味性原则。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的任务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型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因此,趣味性也是任务设计的一大要点。

(4)层次性原则。任务中既要包含以语言知识学习为目的的低阶任务,也要包括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诸如调查汇报、项目研究之类的高阶任务,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水平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

(5)互动性原则。在合作学习中,任务的互动性极为重要。只有互动性的任务才能为生生、师生的交流和合作创造大量的机会。

2.合作学习中的监督和管理体制的构建。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为了保障小组活动的有序性,应对小组活动的组织形式、组内成员的分工机制、合作讨论时,各个组员的角色设定办法形成规则,确保小组活动中,各组员既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又能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同时还要设立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管制度,促使教师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监督学习过程,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协助。

3.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的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基于任务的大学英语合作型学习顺利进行的助推器,也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弥补问题的有效方式。本项目拟建构基于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确立打分,口头评价,自评反思日志等多种评价形式,最终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期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反馈,激励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基于任务的合作型学习模式以高质量的课上与课下任务为主线,通过环环相扣的任务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紧密联系,提升了网络自主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信心,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各项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洪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2]张晓丹.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综合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6

关键词:网络;itest;混合式教学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中国的教学方式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中,而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外语教学模式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推动了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让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模式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这一切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都属于e-learning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单一模式,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新的教与学的关系[1]。

但对于部分大学特别是民办院校,这种e-learning教学模式缺乏面对面的师生交流与互动的环节,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很难得到充分的保障[2]。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e-learning能很好的实现一部分教学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反复思考、实践、转变后形成了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希望学生们能通过混合式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法在民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混合式教学法的含义

混合式教学法是2003年何克抗教授引入的混合式学习理念,它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授课的形式与网络化或数字化的远程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应用于教学之中,既要发挥老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实验性研究的成果较少,针对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几乎是空白。

民办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又相对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课时在不断减少,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如何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枯燥的授课模式,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和有效监督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民办大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根据我院的学生和网络设备情况我们已将混合式教学方式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语篇教学授课+在线练习与答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我们通过实践发现,混合式教学法不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大学英语,提高了我院四、六级过级率。

2、基于网络和iteSt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民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过程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在我院英语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途径对学生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教育成为我民办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经过思考与实践,我们决定利用QQ、微信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来向学生传输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材料,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节约出有限课堂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我院管理学部15级学生为例,在每单元授课前,教师会通过已建立的QQ群和微信群向学生们发送该单元需掌握单词的拼写、例句及相应音频,让学生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在即时通讯平台上自行下载学习材料一起学习,互相监督,互相考核,在上课前掌握这些词汇。课堂上老师会领同学们统一通读单词,并考核学生拼写和拼读能力,将其记录在学生过程管理成绩(该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当中。除了单词以外,教师也会根据课文内容问题利用QQ群或微信群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组讨论,从而深化对课文的背景了解。课堂上老师会在此基础上讲解课文内容,既不会把有限时间浪费在单词讲解上,也让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资料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篇含义,从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这种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语篇理解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英文句式写法的理解,其阅读和写作能力在教师的语篇教学中得到提升,一举多得。

除了借助网络手段辅助混合式教学模式,我学部还引进iteSt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并逐步投入使用。iteSt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是专门为高等学校的师生提供高质量外语试题库资源、自建题库管理功能和在线评测服务的综合测试教学服务系统[4]。在引入该系统之初,我部英语教师编写了词汇、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的试题库,在经过课前网络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课堂语篇教学的讲授之后利用此测试与训练系统来给学生提供课下练习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在网上完成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测试,老师会通过此系统掌握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理解程度,了解其还有哪些部分没有充分掌握,在下一个单元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点,尽力做到因材施教。而我院的学生也通过itest这一测试与训练系统了解自己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熟悉机考模式,为不久将来参加四、六级机考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结论

在我院英语教学改革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法这段时间以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应用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相比2015-2016第一学年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下半年经过混合式教学法模式培养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更有主动性,对于学习的内容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掌握知识更加灵活,更有深度。经过半年的学习,2016年6月我院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成绩总平均分为320.29分,比15年12月四级成绩总平均分298.37高出将近22分。从这一点我们就可清楚地知道这种“网络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语篇教学授课+在线练习与答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民办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极其显著,而我们民办英语教师也会继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混合式教学方案,运用更高质量的网络资源、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完善的itest训练与测试评价机制来让民办院校的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武林,张晓鹏.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1.

[2]侯建军.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

[3]何克抗.从Bla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

[4]訾韦力.iteSt系统及其在Cet-4网考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7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堂效果;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引言

最近的这些年来,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相关的手段运用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国家开发战略的推广,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多种技术的应用使得英语教学不受时空的束缚,逐渐向自主学习发展。所以,许多学校逐步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创新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然而,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指导和较差的自觉性。鉴于这种情况,混合式教学变应运而生,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结合,用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成为高效的教学手段。特别对于英语写作而言,起到的帮助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充分的研究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意义重大,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含义

写作是心理认知和思维相互结合的过程,主要包括准备素材、草稿、修改、定稿等步骤。而在实际的写作中,这几个步骤相互交织,一直反复。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对自己思维的加工和再创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主动构建内容框架、研究优秀范文,逐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在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完成很多事情,省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面对面授课的模式让学生学习相关写作知识,而且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更多的学习素材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置提供给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可能,实现教师点评、修改内容、提交文字的网络化操作,教师也可以利用相关系统对学生作文评阅和批改、奖优秀的文章发表在上面,供学生之间在线传阅、交流切磋,将会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加密切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

(一)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

混合式的英语写作教学设计不固化,英语教师有责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框架结构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改变,可以在课前进行设计,也可以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的处理。不同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强烈的教学灵活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内容侧重教学实践,重难点突出。教师可以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而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将教学过程由复杂变简单。对于教学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的判断和防范,使得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的得以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应该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反应,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利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充分配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利用多媒体和教师的讲解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兴趣。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一)强化师生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经验

由于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者相关系统开展教学,所以对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足够熟练。就目前整体的教学情况而言,对网络和多媒体在写作教学的使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自觉主动学习意识淡薄,操作技术不熟练。同时,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技术,让教师充分熟悉网络教学平台或者相关系统,才能保证混合式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此外,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学校方面应该组织授课教师和学生对于写作中用到的系统进行一定的培训工作,了解平台相关的使用技巧和帮助措施,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二)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监督和指导

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问题解决思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较差、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而多媒体教学平台又是开放性的架构,所以如果没有教师的学习指导,学习效率会很低。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对于英语写作和现代教学技术的正确认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过程给予足够的指导。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网络功能进行相关的限制,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改变教师传统观念,深入了解混合式教学

由于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利用到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如果英语教师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教学认识偏差,造成资源的过度使用,无法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所以,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来让学生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写作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同英语写作相结合,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教学理念的一次新升级。想要发挥出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必须坚定不移的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教师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真正让学生享受到教学技术应用的成果。混合式教学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表现出的潜力是巨大的。所以,坚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将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甄荣.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J].外国语文,2013.8:142-143

[2]张文曦.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4.4:40-42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8

关键词:微信;混合式学习;独立院校英语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趋完善,各大高校都开展了混合式学习的应用与探索。混合式学习能把传统教与学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混合式学习的研究重点在于对“混合”的理解。所谓“混合”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风格等的混合,是一个集时间与空间于一体的多元混合。它是面对面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有机整合。这种“有机地整合”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对所有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高学习质量[1]。混合式学习的前期研究多是数字化学习平台、多媒体、网络视频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与课堂面对面讲授的学习方式的混合研究。微信,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即时通讯服务软件,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近年来已成为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交流工具。微信能够依托网络快速传输语音信息、文字短信、图片和视频,相对于微博异步传播的强大功能和QQ同步通讯的优势,它能够将点对面和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实践证明,基于微信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法教与学的时空限制,有效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教育界的新生力量,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其在高等教育界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就英语而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语用能力[2]。然而,在现实的独立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影响到了英语教学效果。一是教学大纲指向性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明确。截至当前,国家教育部只颁布过一般普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而尚未颁布过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大纲。作为教育界新生力量的独立院校,其在基础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许多独立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未能制定自己的教学大纲,他们直接延用“母体”学校的教学大纲,这种大纲往往不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水平,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对于身为三表本科生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其英语水平远不能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期末考试及格问题上困难重重,更不必谈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语用技能的提高了。学生自身特点与教学大纲设定的分离势必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二是师资队伍年轻化,教师缺乏相关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作为高等教育界新生力量的独立学院,在其工作的教师多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队伍中缺少学科带头人。这些青年教师从校门初上讲台,社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存在许多不足,这使他们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此外,许多青年教师科研意识不强,重“教”轻“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薄弱的科研能力不能给教学提供稳固的根基,教学与科研的分离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三是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在独立学院的英语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常常把重点放在语法点的讲解上,通过反复讲解试图使学生理解长句难句而忽略了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对于本来就英语水平不高、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面对如此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对英语学习进一步丧失兴趣。此外,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上,许多教师没有发挥多媒体的多样化强大功能,他们只是单纯地利用了多媒体的电子文档功能,采取利用电子文档取代板书的教学内容展示方式,此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平台的现实意义

2003年,何克抗教授首次把混合式学习理念引入国内,此后国内掀起了研究混合式学习的热潮。如今,混合式学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同,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作为一种把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数字化或网络化自主学习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强调学与教的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利于教师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4]。研究表明,微信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移动平台,比链接浏览、微博、QQ等多媒体模式更受学生的欢迎,它是未来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的发展方向之一。就独立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而言,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打破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班额大,课时相对较少,独立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微信平台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利用这种功能,学生能够获得比课堂上更多的参与学习机会。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平台上以群组的形式自发组织起来,形成课外学习共同体,通过提前预习课堂将要讲解的内容,学生课上学习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其次,这种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微信平台巩固课上所学内容,他们可以在平台上组建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交流以及调研。对于课后答疑等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强大的互动功能,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解决课上的疑问,使英语学习在课外得到延续。最后,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微信平台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实现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5]。面对只有两年的英语学习,如何实现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在微信平台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既满足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效果十分显著,确保四年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

三、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

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是以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个人平台为基础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本文以课前导入,课文讲解,巩固练习和课后拓展四个教学环节为例,通过阐述如何将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个人平台应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证明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辅助英语教学方式。

1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设计上,此环节以听说训练为主。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上锻炼听力口语的机会不多,只听不说,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微信平台的使用可以打破这种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针对单元教学目的、单元相关话题、文章的背景资料及相关新词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群发功能,课前图文并茂地向学生推送。微信平台具有强大的语音推送功能,利用这种功能,教师可以给学生发送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听力材料,此举既能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又有助于课上课文的讲解。通过阅读微信平台发送的有关文章背景资料,学生不仅扩大了词汇量,还提高了阅读水平。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对于课文中新词教师往往不能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更别提找时间引导学生做相关练习,巩固新词的用法了。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相关的单元重点词汇练习,通过平台上的课后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微信个人平台的一个强大功能是群语音讨论功能。将此功能应用到口语学习中,可以打破学生课后口语练习的时空限制,解决学生没有统一的学习时间、无法面对面交流讨论等问题。通过微信个人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讨论,教师可以参加到各个群组中,协调和检查各组的讨论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相关讨论[6]。

2课文讲解

作为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课文讲解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结构、掌握重点词汇用法、学习语法知识和了解写作特色等。现行的高校英语教学大纲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就课文讲解这一环节而言,重点应该放在语篇分析上。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词汇和句法的单一讲解中。此种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渐渐地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单元重点词汇句法的相关信息发给学生,课下学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完成重点词汇和句法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巩固课堂词汇句法的教学效果,更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语篇分析,加强对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训练,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课文讲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互动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实现的,此行为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解决现有课文讲解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既可以通过微信个人平台在课后就文章内容、结构和特色等问题向教师单独提问,得到教师的指导;也可以在群组中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通过群组中成员的相互讨论、协作,解决问题。

3课后练习解答与答疑

作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后练习和答疑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效果不理想。此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方面一些学生在课前没有完成相关练习,这就导致课堂上教师讲解答案时由于跟不上思路而忙于照抄教师的答案。许多教师在讲解练习时以讲授为主,缺少与学生间的互动,因此也就无从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困难。通过微信平台,教师能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辅导,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实际困难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由于性格内向而不敢与教师直接交流。利用微信个人平台,这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个人平台辅助在线答疑[7]。就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发送文字的方式在群组中提问,教师或者群内其他同学可以用语音或者文字形式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回复。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受空间限制,能够实现时间上的异步。微信平台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师生交流,加强师生联系,最终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元互动,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4课后拓展和延伸

作为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后的拓展和延伸往往被教师忽略。教师在完成紧张的课上教学任务后,往往无暇顾及单元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微信强大的互动和推送功能能够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强大的推送功能将相关拓展性阅读材料和语音材料输送到平台上。教师可以以关键词的形式对上传的材料进行文字汇总,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在微信平台搜索关键词学习相关知识。例如阅读一小段英语文章,听一段听力材料,或是欣赏一段小视频。微信个人平台强大的语音传送功能也是实现课后拓展和延伸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单元学习主题,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传送多个相关话题供学生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平台上组建微信英语角。微信小组组长担任微信平台管理员,管理员的日常工作是协调微信英语角的活动,帮助大家实现课后拓展和延伸,进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水平[8]。微信语音的记忆功能,可以让学生反复地听自己和他人的对话,通过反复聆听,可以发现自己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9

关键词:华语教学语码混用华裔青少年菲律宾马来西亚

一、引言

2015年12月,泉州师范学院承办了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冬令营活动。作为文学与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笔者有幸与营员们深入交流。在日常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营员们之间在使用华语进行交流时常混杂其他语言,如英语、福建话等,并且双方能够正常沟通并不受任何影响。2016年3月底,学校又承办了第六届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学中文夏令营,笔者在两个月内和营员们一起交流学习。在和菲律宾营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营员们在互相对话时出现了与马来西亚团类似的现象,营员们在运用英语或菲律宾语进行交流时会穿插其他语言。根据资料收集,发现这是语码混用现象。

语码混用作为一种语言混合的产物,指的是在句子使用时将句内个别词语替换成不同于主体语言的客体语言并顺利完成交际。关立业从语言应用角度将语码混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码混用;(2)同一语言之间的语码混用;(3)一种语言同另一种语言的非民族共同语言形式之间的语码混用[1]。本文中华裔青少年语码混用类型属于以上(1)(2)两种情况。其中(2)是指华语与籍贯地的汉语方言或民族语言混用。华语是海外华人对中华民族共同语的称呼,文中不讨论汉语与华语的区别,把两者等同使用。语码混用的产生涉及社会文化、认知主体、语用环境、谈话对象等因素。马来西亚与菲律宾两国都是多元文化、多种族、多语言社会,语码混用的现象在学生中是否普遍存在?有何异同?多语环境对华裔青少年学习华语是否有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此次研究与学生接触沟通的时间多,留下充足的资料。研究手段有口头访问、资料分析和数据分析。考虑到学生对华语的掌握能力不同,问卷设置不同,马来西亚团问卷采用全中文形式问答,菲律宾团的问卷则采用中英双语形式。为了行文方便,下文将“马来西亚团”简称“马来团”,“菲律宾团”简称“菲团”;将“马来西亚与菲律宾”简称“两国”,“马来西亚团与菲律宾团”简称“两团”。

二、两团基本情况

(一)两团人员的构成。

本次问卷两团发放时间跨度长,造成问卷问题设置没有一致性。

问卷调查涉及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31人,菲律宾华裔青少年102人。菲团中有3名中国籍营员,其余是非中国籍的华裔。马来团有29名青少年和2名儿童(小于14岁大于10岁),菲团有49名青少年和53名儿童(小于14岁大于10岁)。马来团中第三代和第四代华人占总人数的55%,第二代只有3%。菲团中第三代和第四代华人占总人数的47%,第二代华人占12%。从数据可知两团多是老移民的子孙辈,新移民较少。马来团男性14名,女性17名,菲团男性35名,女性67名。男女比例分别为45%,55%和34%,66%,男女比例上两团没有大差别。马来团有23人祖籍是福建,3人是广东籍,1人是海南籍,3人填写其他,1人未填写。福建籍比例高达74%,这与马来团人员构成有关。31名营员分别来自两个马来西亚当地社团,11名营员来自马来西亚雪华高师同学会,另外20名来自马来西亚新山福建会馆。会馆是东南亚地区华人社团的一种形式,以籍贯、姓氏、职业等分类,是当地华人聚集交流的社团。新山福建会馆从名称可以看出是以华人籍贯来自中国福建为条件聚集成员的,所以学生多熟练掌握福建话。菲团问卷在这一问题设置上是填空题,导致答案多样,所以数据并不能与马来团形成客观的对比。

(二)两国语言使用情况。

两国都是多语言、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国家,语言使用情况复杂。

马来西亚是单语制国家,官方语言是马来语。马来语、英语、华语、淡米尔语,作为社会流行语言被广泛使用[2]。马来族、华族、印度族是马来西亚的三个主要民族,其中华族人口数仅次于马来族,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华族内部语言使用情况十分复杂,华语和籍贯地的方言被广泛使用。第一代华侨多来自中国沿海地区,到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的同时将祖籍地的方言带到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华人一般被分成六大籍贯:福建、福州、广东、潮州、海南和客家,不同聚集地华人所持的方言也不同。多使用闽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其中闽方言中的福建话(闽南方言)使用人数最多,占31.6%[3]。

菲律宾是双语制国家,官方语言是英语和菲律宾语。其中菲律宾语是以他加禄方言为基础不断融合修改而形成的菲律宾本土语言。菲律宾语言西化严重,不仅是东南亚使用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还是世界第三大英语使用国。英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地位高,被广泛使用[4]。华族在菲律宾属于少数民族,只占菲律宾人口的2%[5]。菲律宾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华人聚集具有多杂居、少聚居的特点,使华语使用范围狭窄且固定。多因素使得华语是民族通用语而不是社会通用语。据著名的菲华学者施振民教授估计:菲律宾华人中约有85%祖籍福建,15%祖籍广东[6],华族主要以血缘而不是地缘为纽带,地区不同,使用的方言也不同,多用闽方言和粤方言。

(三)两团语言情况的统计分析。

问卷把日常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混用形式、华语学习途径、父母语言使用、混用情况作为调查的主问题,对两团营员填写的问卷进行对比并分析数据。

1.两团营员语言使用情况。

两国都是多语国家,民在社会生活中掌握多门语言。问卷中马来团31人中能熟练使用三种及以上语言(包括方言)的占87%。菲团102人中能够熟练使用三种及以上语言(包括方言)的占61%。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学生能熟练使用多种语言的占多数。

马来团中所有学生都熟练使用华语,90%熟练使用英语和马来语。菲团熟练使用英语的学生达到了94%,其次是菲律宾语86%,华语56%。马来团对三种语言掌握程度平均,菲律宾团则呈阶梯状,按英语、菲律宾语、华语的次序,掌握程度依次下降。“最熟练的语言”这个选项中马来团有97%的学生选择了华语,菲团只有17%。菲团整体华语水平不如马来团,笔者在与两团接触的过程中也能体会一二。面对马来团的学生能够只用汉语完成交流,除了一些词语的使用和固定用法不同外,并不影响沟通。而与菲团学生交流不能只用汉语,需要借助英语完成对话。面对一些华语水平不高的学员,则需要全英文交流。

两团华语熟练程度不同与两国的教育政策、历史、社会现状等有关。首先,两国华人数量不同,马来西亚华族作为本国第二大民族,华语使用人数基数大,范围广。菲律宾华族作为少数民族,使用华语人数少并且千岛之国的地理环境让华人群居的习惯难以实现,导致华语使用范围小。其次,两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都对华文教育进行不同形式的打压和同化。在华文教育发展困难的背景下,两国华人群体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华族作为马来西亚第二大民族,通过华人社会的强烈抗争,在为华文教育争取合法地位的同时不断推进华文教育的发展,使马来西亚保留了华小、华中(独中)、大学华文课程,形成了现今东南亚地区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本土化彻底,在1975年菲政府实施教育菲化案后,95%的华校陆续菲化。菲化后华文只能作为第二语言课程进行教学,禁止在其他场合教授华文。从幼儿园到大学,华文课每天不得超过100分钟。中学的华文课程由原来的高、初中六年制改为四年制。华语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学生升学的必要条件[7]。华校语言教学重点从华语转为英语和菲律宾语,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没能在菲律宾延续。

2.不同情境下语言使用及语码混用情况。

学生身处多语社会,在问卷中设置了当学生在家与父母,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和身边朋友交流时会选择何种语言进行交际的问题。马来团营员三种情境中大多选择了一种语言进行交际,分别是87%,71%,84%。菲团营员与父母交流时有41%的人选择了一种语言进行交际,在学校时有55%的人用三种及以上语言进行交际。与亲人朋友交流时43%的营员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从使用语言的数量上看菲团在面对三种交际情境时多数人出现了多语交际现象,马来团的多语交际现象并不明显。

表一两团与父母、亲人和学校朋友交流时各种语言的使用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

菲团在三种情境中都出现多语交际,强势语言以英语和菲律宾语为主,每个情境中都有超过50%的营员选择了英语和菲律宾语作为交流语言。华语在三种情境中分别占19%,53%和20%。与父母交流时各有55%的学生选择了英语和菲律宾语,在学校情境中选择这两种语言的比例更高,各有88%和78%人次,和亲人交际时使用以上两种语言的分别占56%和60%。马来团多选择华语进行交际,混用形式单一。

在学校这一情境中,两团多语交际情况格外明显。马来团用英语和马来语作为交际语言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情境。与学生多来自华校有关,华校让学生接受了系统的华文教育,能长时间接触华语。近年来,华校因为教学水平高、教育环境好等优势,许多非华裔马来西亚人也选择让孩子就读华校,造成学生来源复杂。这是造成校园多语环境较其他情境更显著的原因之一。从数据可知,菲团在学校这一情境中,选择三种及以上语言进行交际的人次是所有情境中最多的,达到了55%,多选英语、菲律宾语和华语进行交H。由于上文提及的华校菲化政策,华文教育由华侨教育变为华人教育,华语由主要学习语言变为第二语言,菲化后的学校吸引了更多非华裔学生。复杂的学生构成与华语教学不占优势等原因促使多语交际现象的产生。其他两种情境中菲团选择华语作为交际语言的比例也不高,这与政府限制华语和华文教育发展有关;英语和菲律宾语作为官方语言逐渐取代了华语在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体现在家庭中就是父母与孩子交流多用英语或菲律宾语。

三、两国华裔青少年语码混用特点

(一)语码混用的普遍性。

在多语国家,人们为了生存往往掌握多种语言,面对不同语言长期而稳定的接触必然会引起语言的变化。双语或多语社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引发新的语言习惯和规则,并可能确立新的语言使用标准(石定翊、朱志瑜,1999)[8]。语码混用就是在两国多语交际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华人在掌握华语的基础之上学习各种语言,学习过程中新学的语言经常出现词汇意思不通的情况,词汇的欠缺让语言使用者借用已掌握的语言替换,使交际能够继续。不同情境下接触掌握不同语言的人,使用的语言一直转变,为了选择更适合的语码符号参与情境、参与对话,出现了语码混用的现象,语码混用是语言使用者通过判断得出的结论能让交流更直接、高效率的方式。

语码混用的普遍性从学生自身、身边环境和父母三方面设问。自身是否出现语码混用的现象,马来团有81%人次选了是。由于前期问卷设置的失误,这个问题只在马来团问卷调查中出现,菲团的调查问卷中遗漏了。但在自身语码混用形式的问题上,所有学生都选择了自己在不同情境中会出现混用,也间接回答了自己在运用语言时是存在语码混用现象的。所以默认菲团学生自身都出现过语码混用现象。马来团营员周围同学朋友中常出现语码混用的共有81%,菲团则有86%。两团学生父母也存在语码混用现象,马来团父母出现语码混用的有42%,菲团则有79%。从数据可知不仅营员自身语码混用现象十分常见,而且身边混用现象明显。语码混用作为日常交流的一种表达形式出现在两团青少年的语言生活和父辈的语言生活中。说明语码混用不仅在横向的范围上存在普遍性,纵向的时间上也普遍存在。

以下语码混用语料来自学生写的作文和朋友圈的发文。利用语用学适用性与礼貌原则对语料进行分析,论证语码混用在营员中具有普遍性。下列例子中的斜体是除华语之外的语码混用部分。

马来团例:

1.四脚蛇游泳,比较美的slight手滑delete了。(华语+英语)

2.谁说游神一定要佛教徒?我家年年都游神huat哟喂。(华语+福建话)

例1是以华语作为主体混用英语的形式,进行了词语替换,“slight”和“delete”的中文意思分别是“不小心”和“删除”。例2是以华语为主体混用福建话的形式。游神是闽南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对神明的祭拜祈求来年能获得好运。“huat”是福建话旺的意思,福建话中旺指运势好,有财气和福气的意思。营员在参加闽南特色的活动中选择福建话进行语码混用,符合语境,通过语码混用达到了语言的适用性。

菲团例:

3.我的unforgettablemoment是,我们在去wuyishan和可以看到漂亮的。(英语+华语)

4.我们去wuyi山,因为wuyi山很漂亮,wuyi山的scenicplaces很好看,HoteL也好看和舒服。(英语+华语)

例3、4均为菲律宾营员在夏令营期间写的作文,写作的目的语是华语。由于营员华语水平有限,不能写出华语词语,因此用拼音替代,如武夷山中的武夷二字。两个例子中都出现了英语加华语的语码混用的形式,是因为营员们知道中国的小老师并不熟悉菲律宾语。选择通用性高的英语替换华语词汇,能让老师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语言交际发生困难,沟通不畅时,两位营员都通过语码混用的形式解决了困难,体现了语码混用的普遍性与适用性。

(二)语码混用形式的多样性。

马来团由于问卷设计的失误,没有设置具体混用形式的选项,以补充问卷的形式又调查了18位营员,在原有问卷的基础上,参考马来团语码混用的形式。

两团营员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语码混用参与交流,有时是不同语言混用,有时是同一语种混杂使用,更有多语混用的形式。不仅同一情境中混用形式复杂、具有多样性,在不同情境之下两国语码混用形式各有特点。

在与华裔朋友交流时,马来团呈现混用形式多样、方言使用率高的特点。运用英语加华语加马来语进行混用的占44%,英语加华语占39%,华语加福建话占22%。英语加马来语,英语加福建话,华语加方言加马来语混用各占了16.6%。方言的使用率较高,说明营员和华裔朋友方言的掌握能力较好。菲团出现混用形式多变复杂的特点,混用频率最高的形式是英语加菲律宾语加华语占31%,英语加华语占25%,华语加福建话占23%,英语加菲律宾语占16%。可以从数据得知华语的使用率在这一情境中上升,但英语作为混用的主体地位依旧不变。

在家庭中与父母交流时马来团营员选择最多的是英语加华语的混用形式,占了50%,华语加福建话占33%,华语加方言加马来语和英语加华语加福建话的两种形式各占22%,剩下的华语加福建话加马来语和英语加华语加马来语各占16%。混用形式多样,而且华语作为语码混用的主体掺杂英语的混用现象普遍存在。菲团也呈现形式多样的特点,英语与菲律宾语的混用频率最高,占了43%,其次是英语、菲律宾语和华语,占了22%。另外,英语、菲律宾语加福建话,菲律宾语加福建话,华语加福建话,菲律宾语加其他语言以上四种混用形式各占14%。菲律宾团语码混用形式多样,多种方言参与语码混用,混用的主体语言是英语和菲律宾语。

在社会上与人交流时马来团多选择华语加马来语加英语的形式进行混用,占67%。语码混用形式单一。菲团有51%人次选择英语加菲律宾语混用的形式,菲律宾语加其他语言混用形式占24%,英语、菲律宾语加华语的形式占18%。与人交流时英语与菲律宾语依旧是混用的主体语言,形式单一,菲律宾语的混用率提高。

以下语码混用语料来自学生写的贺卡和朋友圈的发文。从语用学适用性与礼貌原则对混用的形式进行分析,论证语码混用形式多样性的特点。下列例子中的斜体即为除华语或菲律宾语外的混用部分。

马来团例:

5.Yam早ChainG(粤语+华语+英语)

6.walao可以diam吗!靠北(福建话+华语+马来语)

菲团例:

7.Sorry,walaakomasabimuch,atleastmerondiba.Let’sStartnow!thefirstsentenceisHappymother’sDay.iLoveYouSomuch.(mysiopao)jokelang,kasiangfaceparang

Siopaokasie...(英Z+菲律宾语+福建话)

例5中yam与cha指的是粤语中吃和茶的意思,结合中间穿插的“早”和最后英文词缀“inG”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在吃早茶”。三种语言自由组合使用体现了马来西亚语言社会独特的马赛克现象。其中使用粤语是因为早茶的传统来源于广东地区,这也体现了语码混用的适用性。例6中walao是语气词,表示心情不是很愉悦,存在于马来语言口语中,不知来自哪种语种。Diam是马来语中安静的意思,靠北是福建话,多用来表达愤怒、惊讶的情感。这句话中多个词汇都表达了愤怒。营员在遣词造句时选用最能表达愤怒情绪的语码组合成句,符合语码混用的礼貌性原则。例7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混用形式即英语加菲律宾语和英语加菲律宾语加福建话的形式。其中英语加菲律宾语的混用并不是因为词汇缺乏,而是使用过程中由于习惯产生的语码混用。英语加菲律宾语加福建话的混用既有语言习惯又有词汇缺乏的原因。菲律宾语和英语中并不存在包子这个词汇,包子作为中国传统食物,随着海外移民的迁移被带到了菲律宾,并在福建话中保留了下来。例7语料是营员写给妈妈的贺卡,体现了菲律宾营员在家庭中日常用语的语码混用形式。从以上三个例子看出营员们语言混用具有形式多样、选择灵活的特点。面对不同情境能熟练选择适合的语言混用形式以达到高效合理的表达效果。

两团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的语码混用形式不同,不仅反映了语码混用在语用上的适用性和礼貌性,而且避免了交际尴尬,使会话顺利进行;语码混用让表达更快捷,效率更高。面对不同情境,混用形式并不固定,根据情境由交流双方根据各自语言背景、语言的使用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决定[9]。虽然语码混用的形式不尽相同,但两团各有特点。马来团以华语作为混用的主体语言而菲团则以英语为主体。华语是马来西亚华族的民族语,不仅在本民族内使用,在社会上也广泛运用。在菲律宾,英语、菲律宾语、福建话、华语这几种语言虽然并行使用,但地位是不同的。华语是少数民族语言,英语和菲律宾语则是官方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以英语为混用主体的语码混用形式,常常出现在菲团各个情境交际中。在社会上交流时两团选择的语码混用形式都较为单一,交际语言和语码混用形式的选择偏向稳定且不易出错的社会通用语,这是为了确保语言交际的高效性。马来团和菲团在家庭中和与华裔朋友交流时都呈现了语码混用形式多样的特点,是因为方言作为华人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对话中广泛参与语码混用。老一代华人多熟练掌握方言并在日常用语中广泛使用。为了让子孙掌握学习传统语言,他们多用方言与孩子沟通[10]。在与华裔朋友交流时,由于朋友来自不同地区使用的方言各不相同,在并不能完全理解方言词汇时使用华语、英语或菲律宾语进行替换。另外,营员们年龄层较低,易接受语码混用新形式。这些都导致语码混用形式的多样性。

(三)语码混用对华语学习的干扰性。

两团营员处在多语社会中,语码混用现象普遍存在于营员的语言生活中。语码混用是为了交际的方便与高效,但这种方便对华裔青少年学习华语产生了很大的干扰。具体影响为以下几点:

1.华语使用准确率降低,语法偏误增多。

两团英语掌握程度高,英语作为交际语言被长期且广泛使用。营员长期受英语思维影响,对华语学习产生负迁移,华裔青少年在学习华语时易出现语法错误或语用错误。以下是菲律宾营员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例子,例如:

(1)我喜欢的难忘的事或人是我们的旅游在武夷山。

(2)……但是我真快乐在武夷山。

(3)我们买东西给我们家我的朋友我小心她。

营员将英语语法表达方式套用在汉语上,可看出英语对汉语学习的负迁移明显。

2.不利于华语语音、词汇的学习。

营员们使用的方言与华语作为同一语种,读音拼读与华语类似,在书写时学生会用拼音的方式将方言说出。另外,营员本来就对华语读音不熟悉,语码混用种频繁出现相近读音的词干扰华语的正确读音,使得营员常出现错读或误读。对词汇学习的影响是因为语码混用能轻松地帮助营员将不会的华语词语用其他语言形式替换,并且不影响交际。长此以往,营员华语词汇的掌握率和准确率可能会变低,依赖语码混用形式而不能单用华语完成交际。

3.对语码混用产生依赖,回避使用华语。

在多语社会中,营员们掌握多种语言,能够自如运用并根据语境选择语码混用形式。菲律宾除了学校华语课上被强制要求运用和使用华语外,在其他场合中华语并不是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第一选择。使用英语或菲律宾语或福建话就能完成交际,因此华语在华裔青少年的语言选择中处于第三、第四的地位[11]。在华语不是强势交际语言的情况下,语码混用为营员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语言表达途径,营员可以在不完整说出华语句子的情况下完成对话。长此以往,营员们的华语表达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有的人甚至不能用华语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华语使用频率下降,运用难度降低,易使营员产生惰性;如果华语学习很困难,那么甚至会放弃华语的使用。因此,上文例3、4中菲团营员在交际困难时选择使用英语完成交际,而不是汉语或拼音。

四、针对语言混用现象对(冬)夏令营课程设置的意见

面对语码混用对营员学习华语产生的干扰,思考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变化教学理念等手段在短期内提高华裔青少年华语语言运用能力。笔者从泉州师范学院夏令营课程设置方面提以下建议:

(一)根据学习程度不同,要求课程区别设置。

不只简单地区别营员华语学习水平,还要根据营员所在国的华语发展差异与混用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越来越多不同国籍的营员参加(冬)夏令营,如果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方式教授不同国家的华裔青少年,那么不仅不能实现短期(冬)夏令营语言教学的高效性,反而让(冬)夏令营活动变成刻板无趣的短期语言学习班。

以两团为例,课程设置时考虑两国华文教育的基本情况和两团华语能力水平的差异。菲团课程设置: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更偏重兴趣教学,夏令营时间短,要求课程安排紧凑有效合理。课程安排得当的话能够激发学生对华语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通过武术、传统手工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将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以手工艺品形式带回菲律宾。要求小老师们在课堂上和生活中与营员们都用中文进行对话,营造纯粹的汉语环境。通过课程安排和活动让营员们在参加完夏令营后能够充当传播华语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小使者。马来团课程设置:应充分利用营员对华语的熟练掌握,注重文化教学,在短期冬令营内讲授简单易懂的国学知识,以中国文化经典引起营员兴趣。充分利用泉州地处闽南地区(千年古城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优势,让营员在体会闽南文化的同时加深对马来西亚华侨民俗文化的理解,提高兴趣。

(二)根学习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面对不同国家的华裔青少年,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集体备课或小组教学研讨的方式在开营前确定每堂课教学重点与教学目的。充分调动小老师的积极性,在营员来前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对营员所在国的华文教育背景有所了解,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充足的准备。

以两团为例,两团营员在华语课堂上的表现有很大不同。由于马来团华文水平较高,过于简单的华语字句段落和模式化教学不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马来西亚团的课堂上,小老师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增加经典文学作品教学,如古诗赏析、文言文片段欣赏,分享有趣的历史知识,让营员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学习华语。因为马来西亚华人处在大华语文化圈中,对华语文化敏感度高,所以小老师的教学语言可以结合当下华语热点。菲团的课堂教学应注意娱乐性的同时使用稳定的教学语言。菲律宾营员华语整体水平不高,短期夏令营是一个能充分发挥学生华语使用能力的机会。要求小老师在夏令营期间尽量与菲律宾营员使用华语交流,若营员出现华语使用错误应立即指出;在课堂上根据营员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语篇进行补充。菲律宾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国家,营员们在课堂上喜欢活跃的气氛,小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语言教学与游戏结合。但要注意课堂气氛的掌控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本末倒置。菲团教学应给予营员更多的充分锻炼语言的机会,除课堂教学外,小老师还可以结合夏令营中多样的活动,穿插合适的语言教学课程,如在武术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太极拳、五祖拳等传统拳术,通过练习拳术学习招式名称和身体各部分名称等,引发学生兴趣,达到一活动一习得的目的。

语码混用这一语言现象反映为强势语言对某种传统语言使用价值的削弱,但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各语言都是平等的,所以要用宏观开放的视角看待这一语言现象[12]。教师应坚持课堂语言教学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学习华语的途径。在不改变语码混用的情况下,在课堂上为华裔学生提供良好纯粹的华语学习环境。以上两条建议都是从教学主体出发,通过课程设置的大方向和教师的帮助让营员在(冬)夏令营期间沉浸在华语语言环境中,快乐学习中华语言和文化。

五、结语

本文运用语言学和语用学知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在泉州师范学院参加(冬)夏令营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学生语码混用情况,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了解两团营员语言使用和语码混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基本数据对比和语料实例展示,得出两团语码混用存在普遍性、形式多样和干扰性的特点,进而探究如何完善华裔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短暂的学习生活中有收获,能否通过(冬)夏令营的学习使华语学习有些许进步。根据泉州师范学院(冬)夏令营的具体情况,对(冬)夏令营的课程设置和小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建议,从而达到学习效率最优化的目的,让营员快乐学习,体会华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12]关立业.试析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码混用现象[J].博士・专家论坛,2009(18):373-374.

[2][4]钱伟.试析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多官方语言”现象及语言政策[J].东南亚社会、历史与文化,2015(03):104-106.

[3]洪丽芬.马来西亚华人和语言[n].八侨桂报,2005-04-70.

[5]卢祖国.全球化时代的菲律宾华人经济探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4,20(1):74-77.

[6]王殿卿.菲律宾华人社会与华文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3(9):22-24.

[7]戴家毅.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研究[D].桂林:V西师范大学,2010.

[8]李颖玮,李柏令.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针对吉隆坡华裔青年华语口语的实证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1).

[9]张会凤.语码混用现象的语用分析[J].高校教学,2009(04):94-95.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篇10

关键词:语码混合;中英夹杂;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204-02

生活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多样化运用为人们生活增添许多情趣。“你oUt了”这句话现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会话,这种中英文结合的话语已被普遍认同,甚至会成为社会当下流行语,这种不同语言用在同一话语中的现象在理论上来说是语码混合现象。因此,对语码混合现象的研究在当今社会人们语言使用上是有意义的。

一、语码与语码混合

什么是语码?著名语言学家wardhaugh(2000:86)曾说“我们可以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称为语码,这个术语是有用的因为它是中立的”。他指出语码没有确定的性质,可指交际中的任何系统,如语言、方言、语域、风格等都可成为语码。比如,在英国和中国,英语和汉语分别就是两种最主要的语码,当然在两国国内不同区域使用的地方性的语言也是不同的语码。

什么是语码混合呢?语码混合现象是指在一句话中出现不同的语言类型。依据wardhaugh(2000:103)所说:“语码混合发生于精通使用两种语言并在一句话语里从一种语言转换至另一种语言”。Hudson(2000:53)认为“语码混合指两个流利的双语使用者交谈时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变化转换语言”。语码混合指称句内转换(intra-sententialswitching)。也就是知晓两种语言的人交流时,在同一话语中同时出现两种语言形式。例如:“我今天很happy,你呢?”这句话中既有英语又有汉语,这就是语码混合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语码混合现象是在交际双方共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交际中的听者根本不了解“happy”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就毫无意义了。

二、“语码混合”现象及分析

(一)现象

语码混合现象表现在生活中的语言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和商业用语来分析。

细心的观察者会注意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码混合现象十分普遍,小到日常问候,大到会议报告,人们都可以听到语码混合的交际话语。人们生活中的交际离不开多样化的语言,通过日常交际人们的联系才更加紧密,感情才更为深厚。语码混合能丰富我们的交际会话,使我们的会话更生动更有吸引力。例如,一位朋友赞许对方“今天你好beautiful呀!”我们知道她选用“beautiful”不仅表达出赞许的意思,而且让话语错落有致,更强调了对方的美丽形象,拉近说话双方的心理距离。又如“这里的spa很不错呀。”话语中,用“spa”简洁的代替汉语“矿泉疗养地”及相关服务内容,准确明快地表达说话者的话语指向。

语码混合现象在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十分普遍。外语学习者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外语的音、形、义。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英汉夹杂方式来帮助同学们识记单词。例如,“房间有张table,桌上有个apple”,尽管这种方法有诸多弊端,但对语言初学者识记单词有一定帮助,通过情景的联想来识记单词“table”和“apple”的音、形、义。英语课堂教学倡导全英教学模式,营造英语听说环境,锻炼英语思维模式,但语码混合的课堂教学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语码混合常用来强调教学信息重点、解释教学术语以及集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说:“nextweek,每个同学都要准备presentation,而且必须采用ppt格式”中英文同时出现更好强调了老师想要强调的重点:时间,内容和格式。学生会很容易注意到语码的混合,也就更明白作业是什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语码混合多用于话语衔接,及表达重要的话语信息内容。由于对所需语言掌握不准确,大多学生对语言使用不够自信,常把重要内容用母语表达。“today,mytopicis‘个体语言研究’”话语中学生把重要部分用汉语表达避免听者不知或错意其谈话主题,虽是英语讨论题目,但重要汉语词语的运用有助于清晰表意,引导听者获知主题信息。

语码混合在商业用语中也有充分体现,特别是广告用语。广告语言作为特殊的语篇形式和表意手段,其目的就是引起注意、唤起兴趣、激发购买欲望、并最大可能的引导消费者的行动。因此广告语都在寻求标新立异的表达方式,以便记忆和宣传。而语码混合通过不同语言的混合使用使语言生动有新意,是很多广告创意者采用的表达方式。作为动感地带手机用户,每天开机屏显就是“没错,我就是m-Zone人”,这句广告随处可见,无疑使动感地带品牌广为人知。用“m-Zone”代替“动感地带”显示出产品的新颖,更贴合年轻人的时尚观念。品牌饮料的广告语“你oUt了。”现在已广泛流传在人们生活中,幽默地表示该饮料的新颖前卫。又如青年品牌服装广告语“穿Semir就是Semir”,“Semir”是服装品牌名且同汉语“什么”有些音似,说起来琅琅上口,广为传播,高频度使用自然能扩大产品的公众注意力,更好营销商品。语码混合为广告表达用语增色不少。

(二)分析

1、汉英语码混合的特点

通过对三方面现象的分析,发现汉英语码混合最大的特点是简化的语法体系及丰富的词汇。混合语自有其语法规律,富有语言创造性。汉英语码混合现象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在汉/英语把整句英/汉语加入进来,如:“我想askyouaquestion”。另一种是加入个别英/汉语单词,如“请用english来回答”。无论哪种构成方式都最简洁地表达完整的语法意义。

其次,语码混合出现相对的语言形式往往是说话者想要强调的部分。通过与其他语言成分差异对比来达到说话者强调的意图。如:“我是坐taXi过来的,不是bus”“我想去K歌”,前者强调了说话者乘坐的交通工具,后者清楚的表达出说话者的意图。

另外,语码混合的使用人群多集中在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年轻人中间。我国外语教育主要是英语教育,因此受教育较高者能更好掌握两种语言,会说英语似乎是身份的象征。只有了解混用词,交际才有意义。“我们对你的case进行了discuss,”如果听着对“case”“discuss”毫无感觉,那信息是无法成功传达的。年轻人喜欢新兴事物,有好奇心和模仿欲望,所以语码混合在年轻人中广为流传,随处可听到。“摆个pose”“你的四级pass了吗?”这些用语更增添年轻人的活力。

2、语码混合的作用

生活中的语码混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语码混合是表达概念的方便途径。我们常用的英语首字母缩略词:wto、BBC、iBm、Dna、neSCo大大简化了我们的表达。如果我们直接用汉语表达“世界贸易组织”、“脱氧核糖核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话,会比较绕口,特别是需要多次重复时十分不方便。

其次,语码混合显示说话者的特征。语码混合现在作为流行、时尚的代表,并要求说话者对两种语言知识都有一定了解,因此显示出说话者的受教育程度,表明说话者能轻松的表达属于外国概念的事物。英汉语码混合现象常常出现在年轻人中,显示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新意的心态。

另外,语码混合可以拉近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心理距离并缓和交际气氛。“你的包好fashion呀”“非常非常sorry”,前者很好地赞美对方,后者大方承认错误,两者都拉近心理距离,融洽双方关系。并且语码混合还有委婉语的作用,来代替本族语直接提及的尴尬,如:“她们去w.C了”。含蓄的中国人会觉得说“iloveyou”要比说“我爱你”更容易倾吐心意。

三、语码混合的问题

在我国,汉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在人们的交谈和写作中始终是基础性语言。外来语的使用增加语言的准确性及语言的生动性,但我们不可忽视语码混合对我们语言规范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很正式的会议上出现汉英夹杂的话语,很明显会影响到语言的统一和规范。另外语码混合的替换词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例如:“Youhavetwodownson”来表达“你真有两下子”,这种表达幽默地赞许了对方,但却挑战了规范语法和英汉意义翻译。

当然,语码混合现象不仅仅体现在上述三方面,生活中还有很多语码混合现象值得去研究。语码混合毕竟是新颖的语用手段,这种中英夹杂的语码混合现象的利弊需要我们多方面的观察和研究。汉英语码混合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很难简单判断其利弊,有待我们全面、系统、客观地规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Ronaldwardhaugh.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