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十篇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十篇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8:49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1

0引言

为了提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集团)“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工作管理水平,实现“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建设特点和业务特点,湖南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先一)成立“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中心,设计适用于“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运维运维体系,从而实现运维管理目标,并有效支撑“数字燃料”管控平台长期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快、更优质的运维技术服务。

1“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建设特点

大唐集团“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实现了燃料收、耗、存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并且把燃料的量、质、价等数据及时、动态、准确地传递到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软硬设备,使燃料管理过程科学规范,堵塞了管理漏洞,减少人为干扰,降低劳动强度,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保障企业效益快速增长。

大唐集团“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考虑了燃煤从入厂煤场化验室的总体框架和内容,同时对燃料管理从燃煤计划、入厂、堆取、掺配、制样、化验、统计等进行了全过程管理,对影响燃料数据的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等进行了过程控制,并且依据大唐集团下发的燃料管理制度和办法,对燃料的过程管理和标准化流程管理进行了精心设计,每个操作环节和流程都保留了操作痕迹。

2“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管理体系

基于“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建设特点和业务功能特点,本文从运维的作用、运维组织架构、运维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运维事件和故障处理工作流程、业务变更及流程和运维监测体系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管理体系。

2.1运维的作用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作为大型的软硬件系统平台完成部署后进入系统运行阶段,为了保障“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能够运行稳定,系统业务逻辑正确,各种业务数据和错误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在“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进入运行阶段后还有大量的维护工作需要完成。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运维工作主要包括对硬件设备部分和软件集成部分的运维。其中硬件设备维护包括生产类设备和信息类设备的维护,生产类设备指用于实现燃料采制化流程的运行设备,包括采样机、汽车衡、轨道衡、衡器附属设备、斗轮机识址设备、皮带秤、制样设备、化验设备、测高装置、防作弊设备、视频设备、门禁设备和存样柜等,需要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信息类设备主要用于实现燃料数据信息化所需的相关辅助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无线ap、台式电脑、隔离网闸、数采通、打印机、扫描枪、存储设备、短信猫和读卡器等,需要定期进行巡检,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及时维护设备故障和缺陷。软件集成维护包括生产类设备上位机控制软件集成维护、接口软件的维护、“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集成维护和量质价数据校验维护。

2.2运维组织架构

大唐先一依据“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建设要求,“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体系以“两级两线”为基础,设置相应的“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岗位和运维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和运维服务内容。

其中,“两级”是指建设大唐先一燃料运维服务监控与管理中心和五个区域级技术服务团队的两级运维服务组织机构,“两线”是指搭建“一线负责系统运行维护、二线负责技术支持”的双层稳固的运维技术服务体系。

为了集中优势技术服务力量,体现专业化服务原则,在大唐先一本部设立的一级“燃料运维服务监控与管理中心”为运维管控层,全面负责整体运维管理工作,包含运维体系的建立,运维事件调度、协调、评审,运维问题处置等运维管理工作;“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的第二级为运维执行层,具体工作由五个区域级技术服务团队承担,区域运维团队负责收集和整理电厂层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根据职能划分反馈至公司相应的组织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并解决问题,最后由公司质量组和回访组落实问题的处理结果和客户满意度回访。

根据对“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运维需求,一线运维主要由运行组负责,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进行技术支持和运维;二线运维主要由与“数字燃料”管控平台有关的其他软硬件平台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如采样机、汽车衡、轨道衡、皮带秤、识址计量等采制化设备硬件运维和上位机控制软件平台的技术运维支持。

2.3运维管理制度

根据大唐集团有关规定,制定出标准统一、逻辑有序、执行力强的“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通过创新管理制度和优化工作流程,使得运维服务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服务工作主要分为系统业务运维和系统运行运维。其中系统业务运维主要通过电话、e-mail、传真或者其他远程支持方式解答平台业务类问题,指导基层电厂用户快速定位问题并使之获得有效解决;系统运行运维主要是监控系统平台日常运行情况,以及处理日常巡检中出现的运行异常情况,记录巡检日志,使得“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可靠稳定运行、硬件设备的缺陷和故障处理跟踪都得到可控在控。

大唐先一燃料运维服务监控和管理中心建立了一套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运维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了包括系统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存储备份管理、网络管理、故障管理、培训管理和应急管理等运行维护工作制度。运维工作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实现各基层电厂“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工作标准规范、运维质量可靠稳定。

2.4运维事件和故障处理工作流程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事件和故障处理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4.1事件、问题或故障接收

在“数字燃料”管控平台日常巡检和运行监控过程中,由系统运行组把发现的系统缺陷、故障/问题,在公司pmS录入并分类划分为一般事件、问题或故障,根据处理级别配置对应的优先级,再根据流程将故障流转到对应的人员。

2.4.2事件处理

一般事件由系统运行组负责处理,处置过程中发现不能解决时可向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申请提供技术支持,并可由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协调二线软硬件平台厂商和区域运维服务团队提供远程或者现场技术支持,要求系统运行组在事件处理完成后编制或者更新技术文档,并对事件处理相关细节进行。事件如果演变成问题或故障,该事件处理则按照问题或者故障处置办法进行处理。

2.4.3问题或故障处理

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故障需要上报至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启动应急预案流程,并对应急人员和物资进行统一调度安排,投入相关资源进行进行应急处理,现场技术支持由二线软硬件平台厂商和区域服务团队组织并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应急处理完成后,问题或故障处理的技术文档和应急处置报告由区域服务团队负责编制提交。一线运行组成员和区域运维服务团队应结合故障现象、处置过程、故障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报告的方式向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进行汇报,区域运维服务团队同时更新应急处置预案并处置结果。

2.5业务变更及流程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业务变更及流程如图3所示。

2.5.1接收业务变更

电厂关键用户向分公司分管部门提交业务变更申请,分公司审核通过后提交给大唐集团公司分管部门完成审批,系统运行组或者区域运维服务团队接收电厂的业务变更申请单和批复内容,并在pmS中记录业务变更内容。

2.5.2实施业务变更

业务组从pmS中读取业务变更内容,编制计划并提交审核,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由业务组和研发组根据业务变更内容分别编写业务设计和功能设计,并且要与电厂方关键用户在业务需求理解上达成一致,防止需求分析和业务设计偏离实际,研发组在公司进行研发和单元测试,业务组进行系统功能验证。

2.5.3业务变更

系统运行人员取得通过测试的程序版本后更新至现场测试环境,电厂关键用户按照业务组编写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验证,系统运行人员更新用户使用手册并提交燃料运维服务监控和管理中心完成审核,电厂关键用户测试验证通过后,由系统运行人员在电厂的生产系统中完成程序版本的更新和配置,并对更新配置信息进行记录归档。

2.5.4结束业务变更

文档资料统一由质量组进行整理并归档。最后,系统运行组反馈基层电厂用户并关闭该变更事件,同时,系统运行组要对关键用户和最终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客户回访组确定完成情况并完成客户满意度调查。

2.6运维监测体系

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运维监测体系并有效运转,保证“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在基层电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业务和技术层面的问题/故障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减少运行维护人员从事简单重复的周期性工作。通过建立定时检查和日巡查机制,对所有需要检查的计算机网络设备、采制化设备、系统平台等,明确检查方法、内容、标准、周期以及责任人,在日常巡检过程中,要求运维服务人员主动分析各类设备和系统平台是否存在管理和技术问题,并分类整理上报pmiS,保证对事件和问题快速跟踪和消除隐患。

依据运维监测体系建设要求,还进一步制定了运维指标考核标准。主要分为了业务和运行两大类。其中业务类考核指标主要从“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事件处理的及时率、规范率、解决率三方面进行考核监测;运行类考核指标主要进行量化考核监测,包括非法启停系统次数、安全事故发生次数、未处理系统问题故障次数和不规范进行系统更新操作次数。通过建立指标量化、考评合理的运维监测体系,保障了大唐集团“数字燃料”运维服务管理工作的可视可控和在控。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2

abstract:VariousdisastersfrequentlyhappenedinrecentyearsringthealarmbellsofChina'semergencyrescuesecuritysituation.ChongqinggasgroupisincludedintheemergencyrescuegassecurityteamofChongqingcity.throughtheconstructionandimplementationoftherescuesecuritysystem,Chongqinggasgroupbuildsupaninfluentialandpowerfulemergencyrescuesecurityteam.thisarticlediscussestheconstruction,organizingandmanagementandimplementationprocessoftheemergencyrescuesecuritysystem.

关键词:城镇燃气;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Keywords:towngas;emergencyrescue;security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56-03

0引言

重庆燃气集团是主营城市燃气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燃气工程设计和安装的城市燃气企业,天然气管网1.45万余公里、储输配气站150余座,年供气量达到25亿立方米,为330万客户和40座CnG加气站提供燃气供气服务,燃气供应范围覆盖重庆市辖区38个区县中的24个区县。重庆燃气集团近年来加强燃气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构建与管理,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减少燃气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做出积极贡献。

1重庆燃气集团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背景

1.1适应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的需要2009年国务院出台3号文件支持重庆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2010年重庆市政府为有效提升全市综合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和救援水平,率先在全国组建了8支市应急救援队伍和12支市应急救援保障队,重庆燃气集团作为重庆市应急救援燃气保障队被纳入其中,一旦城区出现灾害险情,在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市燃气保障队将按照指令集结到位,开展燃气救援和处置工作,共同推进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

1.2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重庆燃气集团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管理服务型企业,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安全可靠能源保障的特殊的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其管理,正是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构建燃气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积极参与重庆市应急救援工作,不仅能展现重庆燃气集团的应急救援水平,而且能提升社会对重庆燃气集团的认可,客户对企业的认知,从而能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好评度,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3提高企业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的需要随着重庆市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推进,城区燃气管网不断发展、供气范围不断增大,燃气泄漏抢险处置的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加。由于企业内部燃气应急救援不健全,企业内部基层分、子公司对燃气泄漏都是按照各自管辖区域进行抢险处置,存在服务区域不清晰、职责交叉、管网现状掌握不明、人员经验技术水平参差较大、抢险设施设备配置差异等问题,严重影响到燃气泄漏险情处置。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培养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员,以提升现有应急救援水平和质量,确保安全平稳供气,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重庆燃气集团实现内涵增长的迫切需要。

2重庆燃气集团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主要做法

重庆燃气集团积极构建燃气企业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其内部管理。企业通过确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规范应急响应程序,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强化设备物资保障,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提升新技术支撑,严格内部考核和强化风险管理,构建了较完善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2.1确立安全发展目标,推行“01310”安全管理模式

重庆燃气集团以构建重庆市天然气安全供应保障体系为工作目标,以充足的气源保障、合理安全的输配管网、充分的储气调峰手段、完善的抢险运行机制、优质的管理服务等五方面内容为抓手。推行“01310”安全管理模式,即0—全年死亡事故为零;1—各级行政负责人对本级安全工作全面负责;3—建立集团-分(子)公司-班组(站)三级安全管理体制;10—全面落实安全工作“十到位,全方位”的总体要求。“十到位”: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制度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管理机构、人员到位;教育培训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事故应急防范措施、救援预案及演练工作到位;隐患整改、资金投入到位;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到位;安全工作奖惩到位。“全方位”: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商业秘密保护和人员安全等人、财、物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纳入安全管理工作的范畴。

2.2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重庆燃气集团成立了以企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集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救援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分层级按区域建立救援机构:一是在重庆主城区成立了应急救援抢险队伍,24小时轮流值守值班,承担重庆市主城区范围内的重大燃气应急抢险。二是在所属各分、子公司建立一支应急救援抢险队,与位于主城的应急救援抢险队形成联动,承担各自管理辖区范围内的燃气应急抢险和对口支援应急抢险。

2.3完善应急救援流程建设

①按照燃气突发事件所在燃气供应系统的压力等级、影响的用户性质及数量、事件发生地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等方面因素,将燃气突发事件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并参照燃气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预警的燃气突发事件由高到低分成红、橙、黄和蓝四种预警报告,分层次调度。

②燃气事故抢险信息来源主要包括管道维护人员报警、车检人员报警、110和119报警、市长公开电话、社会公众和施工单位报警以及重庆燃气集团客服热线966777。

③应急救援根据警情判断和影响级别,将抢险流程分为重特大燃气泄漏和一般燃气泄漏,并制定不同的抢险流程和应急预案,如图1所示。

2.4强化应急救援人才建设及培训工作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抢险技能、安全意识、组织协调、专业水平、实战经验等方面知识水平的提升。

首先,优先从集团公司现有的安全生产业绩一流的团队、个人和安全生产条件复杂的岗位中选拔领导干部和专职人员,作为应急救援保障工作机构小组的后备人才库。其次,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含特种作业人员)等进行燃气专业、安全管理、抢险救援装备等知识的专项培训。三是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打造了一支业务技能高、安全责任重的应急救援队伍。四是通过从接警处置、集合出动和现场处置等燃气突发事件灾害救援实战训练。实现训练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保障队伍业务技能水平和应急救援协同作战能力。

2.5健全应急响应管理机制重庆燃气集团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天然气设施接警抢险管理规定》、《应急管理规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重庆市燃气应急救援保障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年)》、《燃气专用抢险设备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规范了作业流程和标准;建立燃气抢险专题工作例会机制。对当月燃气抢险出动率、管网泄漏点自查率、隐患整改等情况进行通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2.6强化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置重庆燃气集团围绕应急救援设备特点,重点抓好各类抢险机具设备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和保障运行工作。抢险设备实行了动态定编管理,主要分为了运输工具、检测仪器、抢险机具三大类。以重庆燃气集团《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物质信息系统》为工作平台,按照“统筹管理、科学分布、合理储备、统一调配、实时信息”的原则,进行应急设备、物资进行储备和统一调配。截止2012年底,配置有应急指挥车、燃气专用抢险车、带压堵漏应急包、甲烷检测仪、乙烷分析仪、移动照明车、发电焊机、激光遥距检测仪、路面钻孔机、真空吸气泵、防爆风机、正压呼吸器、探管仪、发电机、破路机等各类抢险救援设备共计1391台套。

3燃气企业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效果

重庆燃气集团应急抢险已建立起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和“五个统一”(班子、牌子、队伍、场所、标识)应急管理工作标准。市燃气应急救援保障队圆满完成重庆市政府组织的2011年重庆市洪涝灾害综合应急救援演练、2012年国家(重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落成典礼暨重庆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成立两周年汇报演练,得到了市政府及广大燃气客户的高度认可。

3.1燃气抢险率呈下降趋势重庆燃气集团通过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建成了在重庆市内有影响、有实力的应急救援保障队伍。特别在燃气抢险次数方面,自2010年以来,集团位于主城的两支应急救援抢险队每年抢险次数呈下降趋势,降幅达到8.8%。春节长假期间,更实现了燃气抢险“零出动”的历史性记录。

3.2燃气管网泄漏点自查率创新高重庆燃气集团通过企业应急救援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管网维护管理。企业以燃气检测车检带人检的方式,扩大检漏区域,提高管网泄漏点自查率,降低了漏气输差损失,创造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燃气应急救援保障队仅2013年上半年,燃气检测车共出动车检93个工作日,行程5389.5公里,发现疑似天然气泄漏点93处,经乙烷色谱分析确认天然气泄漏35处,均全部抢险修复。

3.3应急救援能力极大提升重庆燃气集团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实施促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监督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得到极大提升,强化了企业一体化管理运作能力,规范和完善了各项安全应急保障制度,促进了企业各部门、基层各单位的无缝合作和良性互动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突出其整体性、协调性、规范性和一致性,全面系统的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不仅强化了重庆燃气集团的品牌形象,也为进一步打造全市的应急救援保障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徐武.管道下向焊技术在大兴南高压a调压站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燃气,2011,01.

[2]宋祎昕.城镇燃气管道全寿命期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煤气与热力,2013,01.

[3]李文英,钟卫.川西北输气场站设备泄漏检测及分析[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简册学生交流会论文集[C].2005.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3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乘务部,山东青岛)

摘要:地铁设施运营安全问题影响重大,在以往地铁运营中,常见扶梯伤害、车门伤害、站内摔伤等安全事故问题,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分析设备运营中安全管理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安全控制管理策略,分析质量管理对策。

关键词:安全;质量管理;地铁运营;设施

1研究背景

地铁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地铁运行安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随开通地铁城市逐渐增多,地铁客流量提升,地铁所面对的设备故障、秩序紊乱以及客流拥堵等安全隐患问题也相对突出。大部分地铁运营位于地下空间当中,其所处相对封闭环境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当前阶段需要借助质量管理方式,加强对于地铁运营阶段的安全控制,提高地铁客运安全质量。

2安全控制目标下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

2.1预防原则

安全事故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扩散性,在地铁运营环境中影响巨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具备预见性,能够从预防角度出发,进行管理方式研究,保障地铁运营各项设施安全可靠。

2.2经济原则

随技术发展,地铁运营设施更加现金,运行原理更加复杂。在开展安全管控中,除了要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优势外,通常还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避免防护缺失或保护过载。而在质量管控当中,应当建立优化思想,在保证质量和管控能力的同时,实现最优化投入控制,发挥安全管控作用。

2.3协同原则

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地铁多个部门、不同岗位人员。因此在开展质量安全防控时,应当强调内部部门之间的彼此协同,通过搭建协作关系,保证安全管控全面、立体。

3实现安全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策略

3.1创建安全隐患识别规范

地铁安全隐患一般表现为设备故障,地铁设备随使用时间增长,设备隐患和故障率也随之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设备会表现出一定的异常现象,而异常现象则可以被视作是设备安全隐患征兆。目前在进行设备评估时,通常将潜在故障到功能故障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p-F间隔,其规律特征如图3.1所示。 

图1:地铁设备故障的p-F间隔规律

在安全管控的质量体系当中,应当明确故障识别标准,通过对p-F间隔的具体管控,来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具体影响,实现风险预防。

3.2建立互联网+管理平台

建立地铁管理专用网络平台,设定相应的管理目标,通过模块化安全管理方式实现管理运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模块登录和历史日志等方式,对管理数据库进行写入和读取,并利用数据库分析,对安全事故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统计,最终形成面向具体问题的有针对性的管控办法。

3.3创建团队管理机制

以现代六西格玛管理为前提,进行地铁质量管理团队的组建。团队建设应当以部门协同为前提,通过团队协作和全体参与,形成一致的管理目标,保证部门之间信息户同、管理精准。后续工作中,管理团队通过不断组织培训,帮助团队成员形成管理思想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4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团队;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实验

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高校中较早倡导并开展创新教育的学校,也是全国较早开展创新教育系列课程的高校。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的认识,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实践系列课程、建设创新教育教学团队、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两次荣获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创新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电气信息类部级教学团队,2010年“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被评为电气信息类部级精品课程。

一、团队基本情况

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以部级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为核心,包括相关方向的创新实践类系列课程,创新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核心和骨干组织。本教学团队共有教师15名,含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9人,平均年龄为44岁,成员学历与职称层次高,年龄、知识、学缘结构合理,团队意识强,合作出色。另外,按照学校的要求还聘请了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20余名。

二、团队教学改革特色

1995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以开展创新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示范区——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开设创新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系列课程,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实践基地,优化师资结构,开展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与之配套的管理运行机制,本教学团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实践基地,为团队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平台

本着“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的认识,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全开放的创新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条件保障。目前,本教学团队建成的创新实践基地包括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智能车创新实验室、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嵌入式创新实验室、智能建模创新实验室、机电创新实验室、多媒体创新实验室、aCm创新实验室、创造发明实验室等9个创新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完全开放,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学生自拟实验方案、自选实验仪器,参加小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任务。2009年,学校在该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组建了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创新实验中心,申请并被评为辽宁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2.依托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研究型教学和研究型实验等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依托实践基地,本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个性化、教学内容基础化、实践环节研究化、学生学习主体化的创造性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以研究型教学和研究型实验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

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创新实践能力强化班,探索课内、课外双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实践班面向全校本科生招生,招生条件是主修专业学有余力且对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教学模式以文献为基础、问题为先导、解决问题为目的、能力为前提,整合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做事经历。

制订创新实践班培养计划,开设创新实践类系列课程。按学生兴趣、研究方向或专题设置系列研究型、实践型强的且有别于课内教学的教学模块,课堂教学采取小班授课,实行研究性讨论和研究性教学。研究型模块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和策略,重视科研方法训练,模块内容既呈现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也呈现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为学生培养留出空间。实践型模块与实际项目或课题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知识的整合。

3.改革创新实践类课程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强的集成项目

每门课程设立若干综合性的集成项目,强调学科交叉,能够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加。学习对象不同于常规的按照学科划分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都是一个个“系统”。集成项目以“实践为主、学生自主、立足前沿、鼓励竞争”,能够长期系统地开展,能够取得标志性成果。将集成项目按层次分成若干个模块并纳入相应的创新教育课程。学生进入创新实践班后,根据选修的创新实践课程,按照兴趣选择一个集成项目,根据创新实验教程或相关文献资料要求完成相应任务,让学生在项目驱动下学习与该项目有关的知识,并通过实验逐渐完成相应的模块,学生在实验中主动学习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

4.改革创新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树立CDio教育新理念,倡导学生在“做中学”

创新实践班按照CDio理念(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构建创新教育课程教学体系,CDio是以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导论性的讲座从起始阶段就将工程实践引导入门,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围绕项目设计将相关课程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直接体验高级设计过程,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5.构建了“个性化、双渠道、三结合、四层次、多模式”的创新教育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

“个性化”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项目,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查阅文献资料,自主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双渠道”是指课内、课外双渠道。打破了课内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将学生课外渠道的创新实验也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三结合”是指产学研结合、课内外结合和校内外结合。学生实验项目均来源于生产实际,学习对象都是一个个“系统”,有别于课堂上的分门别类的理论性教学,也有别于实验室的验证性实验教学。

“四层次”是指创新实验教学分为基本认识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四个层次。

“多模式”是指课内多样化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实验模式和课外多样化自主创新学习模式。

三、团队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团队在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建立于团队对学科前沿领域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教学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这些深入和广泛的学科研究和交流是教学团队有效地培养本科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本教学团队紧跟当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教师的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学中就能接触到科学前沿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如将penna模型、Sznajd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技术等引入到教材或实验教学中。许多科研项目的实验过程直接让学生进行实验学习或直接参加,增强其感性认识,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科研转化为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将科研成果直接引入到教材中。如《penna模型及其应用》、《Sznajd模型与经济模型选编》等教材直接将国际上最新的penna模型、Sznajd模型及其相关的30余篇SCi外文期刊论文的研究成果引入其中,学生在教学中就能直接接触到前沿知识。

其二是将科研成果直接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如“高维时间序列模式识别研究”、“人体运动捕捉序列可视化分析”、“高维时间序列数据表示形式的研究”、“基于penna模型的意见传播动态模型”、“基于penna模型的种群灭绝机制及其相关研究”、“人口流动下的意见传播模型”等实验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维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算法及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的同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0余篇。“热电偶测温系统”、“基于Zigbee的矿井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多功能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研究”、“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动滴灌系统”等实验或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来源于国家安监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如矿井人员跟踪定位系统获得了国家安标证书,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形成了产品。“红外比色测温仪”来源于大连钢铁公司的实际需要设立的实验项目,该项目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同时获得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四、团队制度保障

教学团队能否有机结合、有序运行,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本教学团队在学校和学院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团队建设及运行保障制度。

1.制度保障

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将教学团队建设放到了突出的地位上,制定了如《大连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若干意见》、《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奖励政策和激励制度,为团队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政策保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出台了《大连理工大学教职工培训暂行规定》、《大连理工大学人才引进暂行规定》等,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做访问学者,并在岗位聘任上向建设团队成员倾斜,有利于更多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促进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对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5]

3.资金与物质保障

必要的经费保障是教学团队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对于遴选出来的优秀教学团队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教学团队同时通过课程建设经费、专业建设经费、科研配套经费、团队人员岗位津贴等方面获得资金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学校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所在学院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安排专项配套经费支持建设,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科研环境。

4.内部运行及考核机制

团队建设坚持开放、动态发展的理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际需要,吸收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团队中来。通过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鼓励并吸收青年教师参与承担教改项目、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请科研课题、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等制度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团队内部,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除了对整个团队进行考核外,还要对团队成员进行绩效考核,建立了学生评教机制,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五、团队建设效果

本教学团队教学成果突出,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大学生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探索与实践”两个项目先后获得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实行分层次的教学改革培养各具特色的创新人才”、“电工电子创新型实验教学建设研究与实践”3个项目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2008年,创新实验中心承担的“强化创新实践的工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立体化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被批准为部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先后出版创新实践类教材12本,创新实践类专著2本,创新实践讲义25本。2009年,创新实验中心被评为辽宁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创新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级和部级教学团队。2010年,“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近几年来,本教学团队指导学生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400余项,指导大学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4篇,被SCi检索22篇,大学生完成科技成果40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5

关键词:团队文化企业价值观团队氛围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船舶维修分公司(以下简称“维修公司”)于2012年1月6日正式组建成立,维修公司人员是由原广航局船机物资部部分人员和原广航局船厂(下称原船厂)全部员人员组成。一方面,由于原船机职能部门与原船厂作为广航局下属基层单位的人员结构、技术水平、设备资源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把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为公司的船机保障提供专业化服务,确保船机设备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维修公司职能范围的扩大,管理业务的转变,两种文化的交融、分配制度的调整和员工队伍的重组、分流、转岗等,如何面对处理这些重要难题,尽快地缩短磨合期,减少和避免产生内耗,实现平衡过渡的目标。

维修公司管理层以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契机,总结原船厂团队文化建设的实践和体会,结合维修公司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团队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把维修公司的人员、技术和设备、设施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船机管理制度的改革,满足发展要求,提升船机管理专业化服务水平。

1原船厂团队文化建设的实践

1.1团队文化建设必要性和迫切性

原船厂是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下属的二级非法人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经济改革的冲击等因素,其经营状况不佳,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设施相对落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组织管理不顺畅。

不仅如此,2008年发端于美国并逐步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剧烈冲击,全球航运市场萎缩,导致船舶修造行业面临重大挑战。船东取消或推迟订单,甚至撤单和弃船的现象屡见不鲜,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到港船只大幅减少,市场价格不断降低,船舶修造业营利更加困难。在这种环境下,寻求方法以扭转经营颓势,度过经济危机成为原船厂经营生产管理的当务之急。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团队文化是应对危机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管理层在充分分析市场形势及企业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有计划地开展企业团队文化建设,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更高效地利用了生产资源,使企业顺利地实现扭亏为盈,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不仅完成了组织目标,更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加强班子建设,打造高效务实团队

管理层是团队文化发展的指南针,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不仅能指引团队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更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归属感,加速团队文化的形成。如何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和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关键在于领导班子是否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是否具备足够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所以,原船厂对班子建设非常重视,一方面,注重增强管理层的素质,鼓励个人进行学习深造,营造和带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管理层的协作能力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重视基层领导的选配和培养,给予他们成长的平台和充分的尊重、信任,帮助他们实现管理职能。适当下放经营权、生产管理权、成本控制权、二级分配权和人事权,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好地完成了组织目标,逐步形成了高效务实的团队。领导班子在维护团结、务实工作、提高素质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套优秀的管理班子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员工的认同,连续几年被评为“四好班子”和“先进集体”称号。

1.3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高效流畅运转的组织是团队文化得以发展的土壤。在实践中为避免被激烈市场竞争所淘汰,企业组织结构应符合行业特点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要求,适时地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往往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保持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原船厂曾同时并存着两个相互独立管理的生产部门,生产设备、设施和人员均按业务板块进行划分,其材料采购、外协、分包、质量检验和经营活动等均不能做到统一管控,造成生产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有效协作,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情况,管理层果断采取行动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按扁平化的管理架构,组建成立了一个生产单位和五个职能部门,优化了人员结构,实现了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和材料采购等的统一管理,促进了团队协作,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4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营造向上的竞争氛围

学习培训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素质,更是团队文化建设得以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原船厂实际情况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立足于鼓励自我学习,提供培训机会,营造竞争向上的学习氛围。为自我培养人才提供制度保障而制定了鼓励员工自学成才的奖励办法,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近五年来,员工中共计取得大专学历12人,本科学历6人,研究生学历3人;考取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6人,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8人,初、中级安全主任23人等各种专业资格证书共63人及一大批特殊工种证书。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员工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得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员工进行考核、评比和奖励,激励全体员工竞争向上,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在充分放权的基础上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加强监督和考核的办法来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员工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氛围,团队文化中融入了积极主动和协作的精神,使员工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这也是企业组织连年高效率完成组织目标和任务的重要原因。

1.5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培育良好的团队意识

近年来,原船厂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育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比如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卡拉oK”比赛、文体比赛等,员工团结在一起参赛,这些活动往往选取比较轻松的主题,鼓励员工更多地交流和沟通,培养相互之间的默契。举办了“假如我是厂长”演讲比赛,让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给予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这些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员工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更好地实现有效的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很好地使整个企业凝聚在一起,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确保了经营生产的正常运行,促进了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2维修公司团队文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的团队文化建设促进了原船厂的生产经营管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较好实现了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价值。这套优秀的团队文化如何传承到新组建的维修公司是新公司班子面临的管理课题。单位的性质和工作职能已经改变:原船厂是作为广航局属下二级非法人经营生产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的盈利模式;而新公司——维修公司,更多注重于广航局内部开展船舶维修保障工作,从全局来说是广航局的一个成本管理中心。因此,维修公司的团队文化建设措施既应该有所继承,也应该就形势的变更而有所发展。从原船厂的团队文化建设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出,团队文化建设需要循序渐进、有规划地进行,充分考虑所有影响因素,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维修公司团队文化建设之路。

2.1团队文化的含义

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践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实现团队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团队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良好的团队文化能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员工,提升生产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为实现工作目标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

(1)保证国家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执行。维修公司的工作职能是广航局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政策和上级指示是做好船机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证。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工作就是保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促进全体员工自觉行动,协调船机管理系统内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2)保证船机管理目标的实现。维修公司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广航局的经营生产发展需要,以提高船舶“三率”和降低船舶保障费用为目标,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船机专业化服务水平。全面推行船机管理机制创新,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认真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的原则,保证船机专业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2.2学习掌握企业管理工作制度

广航局和维修公司关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是规范各项管理工作的指南,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的利器。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船机管理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建立并实施管理工作制度而发挥的。长期以来,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制度,这对于实现自身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改进各部门的工作,强化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大学习和掌握企业管理工作的制度,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一是要全面学习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熟悉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涵义,掌握各项规定的具体要求,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二是要增强按章办事的理念,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自觉维护管理工作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更改。三是加强贯彻制度情况的检查和督促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坚决克服违反制度规定的现象,推动企业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3构建完善的团队文化学习体系

作为船机保障部门,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的学习和应用,是不断推进船机技术革新、增强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及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1)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一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始终不渝的坚持自觉学习,终身学习,个人和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将工作和学习有效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营造一个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以达到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促进员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提高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和引导员工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要领导班子坚持带头学习,对推动学习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起到积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2)加强对工程疏浚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的和谐局面。作为船机保障人员,在掌握船机技能及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疏浚专业知识和船舶施工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熟悉和了解工程疏浚、吹填造地等工程施工过程及方法,从整个工程疏浚和船舶施工安全角度统筹考虑船机保障工作,较之以往的传统的船机保障将有质的提升。船机人员通过掌握疏浚专业技能,能够更加有效地结合工程实际及需要,改进和提高船机管理效率,促进船舶施工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2.4培养维修公司员工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6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质量控制;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80-0154-02

1工民建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1工民建施工的社会工程所出现的故障越来越多

近年,关于社会工程故障的爆料逐步增多,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就已经不少。例如,2010年11月26日晚,在南京小行一处,正在施工中的高架桥桥体发生倾覆,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700万元。2011年上半年,湖北共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11起,死亡13人。2011年上半年,重庆建筑施工事故高发,总共77起,同比增加20起,上升比例高达35.1%。最为轰动的是今年的哈尔滨大桥垮塌事件,才投入使用一天就出现了垮塌事件。

这些典型的数据和事故案例都充分表明了工程的故障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要减少工民建施工工程的事故,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1.2有效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工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有效的质量控制,就是针对整个施工的过程和相关的环节都做到了细化,并对其进展都掌控在自己的范围之内,这样的控制可以让每个施工的步骤都能够井井有条,每个工民在建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这样可以建设出良好的高质量的工程。

高质量的工程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完成后的后续保养工程和补助工程,从而减少工程建设和保养的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不易出现破坏性的垮塌事故,从而也能够减少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伤害,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2工民建施工质量控制的缺失和措施

2.1做好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当然,现在的工民建施工之前都有着适当的准备,但是准备的力度是不够的;现在的工民在建施工前都会根据自己过去经验所经历的事情来进行的简单的判断,简单按照常规来组织人员,进行分工,而没有认真根据工程的特殊性来进行准备,例如,公路建设要求的是路面的平坦和坚固以及防滑,房屋建设则是墙壁的坚固、房屋的防灾性和房屋的美观性。

据试验的效果进行施工的改进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等的采购也要在市场中进行广范围的信息收集;然后再多加比较,选择优质优家的材料进行购买,然后对于材料的运输方式和时间都要进行精心的规划设计;随后,对于施工人员的选取和职责的划分都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确定等等。

总之,不管对于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多么繁杂,都要细致地去做,能够规划好施工的时间安排、人员配备、原料的选取和运输、整个工程的风险预测等等,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去进行建施工工作。

2.2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针对整个工程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管理制度,硬件设施包括建施工设备、运输设备和部分可能出现的电脑设备,软件设施主要是指技术、人员的管理。现有工民建施工团队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大型的团队管理机制可能比较健全,对于设备的管理更加注重,小型的团队里面的管理机制就非常缺乏了。

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制定设备有效管理机制,将设备与人头进行紧密的联系,由对设备了解的人员进行运用和管理以及保养,运用的时候要按照特定程序进行操作,保养的时候必须按照设备建议保养时期定期进行保养。

其次,要制定技术和人员有效管理机制,对于有技术的人员可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制,按照对于团队的贡献比例进行相应的鼓励晋升,对于人员的管理可以实施树状分级管理,一个小组长管理十人的团队,小组长对主管负责,主管对部门经理负责,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这样依次上升;并建立责任归属制度,将具体的责任落到人头上。

最后,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管理,观察期工作的状态和学习的状态,最后放在考核范围内,在建施工的过程中,对员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看是否按照要求尽职尽责地施工。

2.3使用先进的设备

设备是建施工过程中的必用手段,没有设备是没有办法进行人工施工的,也没有办法提高建施工的工作效率。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推土机、挖掘机,公路建设过程中,要如何开山挖土,人工去吗?那要何时才能够建成一条公路,何时才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

所以,一定使用设备进行工民建施工工作,那么,先进的设备从何而来呢?如果团队有能力进行自主研发,当然就要尽量多与设备制造者交流,学习先进的制造技术,也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对设备进行适当的优化;当然,如果团队自身没有独自研发建设能力,就只能对外引进了,对外引进设备需要注意,不能只注重品牌效益,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取适合的设备,那么,什么才是合适的设备呢?其实设备本身并没有好坏,要着重了解每个设备的独特优点,看其这一独特点是否是自己建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如果是,那么这个设备就是适合自己的设备了。

2.4优化团队

一个企业是由团队构成的,团队是民工建施工的力量来源,团队中每个人员都会对建施工的工程有着最亲密的接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团队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对团队进行优化,达到团队效率最大化。

团队效率最大化,不是要求每个团队成员技术都要顶尖,都是特别优秀的人,而是指团队所成员各有所长,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团队更加有力量。狼群里面的头狼专门出计谋和指挥,视力好听力强的小狼用于探听敌情,个头大的狼用于打围,其余狼起辅助作用。在民工建施工的团队里,有领导才能掌控全局,有技术的人员进行技术安排和人员培训,擅长设备操作者进行设备操作。

3结论

民工建施工的质量控制非常有必要,但是不一定是完全有效的,只有掌握好了技巧才能够真正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为民工建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策略性环境,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如期保质完工。

参考文献

[1]杨军.试论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李鲜玲(1968-),女,陕西武功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张大田(1958-),男,陕西西安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和师资队伍建设。(陕西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67-02

教学团队是由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相互密切协作,知识与技能互补的教师个体组成的正式组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单靠一群松散的教师很难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8]16号)指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这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各高职院校从此展开了对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优秀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1.制定清晰合理的团队教学目标。清晰合理的目标不仅能够吸引教师加入教学团队,为教学团队的组建提供基础,还能成为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后的方向指引,成为教师工作的动力,促使教师以团队目标为指引,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密切沟通协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使教学团队高效地完成工作。当然,教学团队的目标是学院整体目标的分目标,是实现学院整体目标的手段,教学团队的目标必须与学院的总体目标相契合。另外,教学团队的目标还必须兼顾教师的个人需求。一般来说,教师个人需求与教学团队目标是有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团队目标就一定与教师个人的需求不相容。如果能够把团队目标与个人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在实现教学团队目标的同时满足教师个人需求。当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后,又能够激励教师更好地工作,实现团队运行的良性循环。

2.创建良好的教学团队文化。教学团队文化是教学团队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团队的精神财富,良好的教学团队文化是教学团队得以建立、运行和发展的基石。良好的教学团队文化包括团队内部教师之间的相互信任,及时且畅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的共享,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其他团队成员负责、对学生负责,认可其他教师的能力,支持他人的工作,理解和包容他人的失误,顽强的意志与不怕困难和失败的精神,对团队内部竞争的正确态度,持续学习、相互学习,共同工作的愉悦和幸福感等。

3.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结构。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中既要有善于解决教学团队内部冲突的教师,又要有善于表达的老师,还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既要有善于教学研究的老师,又要有长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教师;既要有年轻的教师,又要有年长的教师;既要有来自于本校的教师,也要有来自企业的教师。同时,合理的教学团队结构还要求教师的学缘背景多样化,因为多样化的学缘背景决定着团队成员学术思想的多维性和知识之间的互补性。

4.确立合适的教学团队带头人。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当是在本行业技术领域有较大影响力、具有企业技术应用研究经历、坚持在教学一线、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有效化解团队内部冲突、能凝聚团队成员的教师。教学团队的带头人要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有能力开展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活动,能为团队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5.提供有力的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任何教学团队的建立、运行、成长都需要学院提供制度、资金、激励等多方面的保障。首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学院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包括教学团队建立制度、团队带头人选拔制度、教学团队评价制度、优秀教学团队遴选制度等。其次,需要学院提供资金保障。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持,如教学条件、实习实训条件、教学研究条件、教师培训进修等,学院要保证有专门的资金用于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最后,还要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对于在教学方面做出大量工作和显著成果的教学团队及团队成员,学院在教师荣誉、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要向其倾斜,优先考虑。学院为团队建设提供的保障越有力,教学团队的建设就越富有成果,越高效。如果学院为团队建设提供的保障不足,教学团队即使建立起来,也可能成为无效团队。

三、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团队的组建简单拼凑。不少高职院校存在着以教研室主任为团队带头人,教研室教师为团队成员的现象。虽然教研室和教学团队都是正式组织,都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但是,在教研室内部,教师个体作用明显而集体作用较弱,教学活动多是教师“单兵作战”,得不到其他教师经验和智慧的支持。而优秀的教学团队更注重成员选择的开放性,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性和团队集体的作用。如果教学团队仅是教研室成员的简单拼凑,建立起来的团队只能称为“伪团队”。

2.教学团队建设无特色。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要么模仿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模式,要么一味追求团队中有大批拥有高学历、有出国经历的人才,这样建设起来的教学团队是与高职教育目标不相符合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团队建设就应当体现“高质量”和“职业性”,离开了“高质量”和“职业性”的教学团队是不合格的。

3.团队的运行行政主导。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的权力配置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各种学术组织基本上听命于行政机构,学术权力较弱,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往往容易受行政主导而非受学术主导。这既不利于调动团队的积极性,也削弱了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限制了教师跨专业、跨部门组合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的流动性差,团队的灵活性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因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必须确立学术权力的地位,扩大教学团队管理的自,增强教学团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行政管理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团队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上。

4.团队建设虎头蛇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团队组建完毕并不代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完成,也不是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后建设工作就算终结。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它在教学、教改、教学研究中的排头兵作用,使它不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因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要持之以恒,在不是优秀教学团队的时候,努力按照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使其成为优秀的教学团队;在成为优秀教学团队后,仍然要不放松、不懈怠,努力发挥团队的作用,多出优秀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柏翠,周德强,周良才.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2]李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8(8).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8

关键词:政策;培训;管理;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57-01

业余文艺人才既是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又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支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昌县业余文艺团队健康发展,优秀文艺队伍、品牌文艺团队和文化特色户渐渐形成,县城、乡镇、村、户四级业余文艺队伍网络建设日趋完善,正在向规范化、品牌化、职业化方向健康发展。

一、以政策激励保障业余文艺团队的持续发展。新昌县文化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将文化活动经费向支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倾斜,鼓励组建业余文化队伍,大力支持农村文化队伍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大力加强特色品牌文化队伍和文化特色户的培育力度,定期命名表彰优秀文化队伍和文化特色户。动员广大业余文艺团队积极参与送戏下乡活动,健全县、镇、村、户四级文化队伍网络,达到每个行政村都有文化队伍的目标。通过送戏下乡的经费补助,或通过企业捐助、挂靠赞助等形式寻求新的资金来源,使业余文艺团队的活动经费得到一定保障。现在,新昌县行政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公园等公益性文化场所作为大众文化舞台,不少乡镇已形成一个以公有设施为主导、以社会团休、民办文化设施作为补充,以遍及城乡集镇、布局合理、公平科学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交流平台,为业余文艺团队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保障,这对于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在家门口零距离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以培训辅导提升业余文艺骨干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新昌县文化馆积极积极组织县内各民营越剧表演团体负责人及骨干演员参加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团长培训班、戏曲表演专业培训班、排舞培训班、馆长培训班等各类培训活动。2013年组织参加省市各类培训10余个,如省合唱指挥大师培训班、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职员培训班等,受训基层文化干部、文艺团队负责人及文艺骨干50多人,培训带回的先进经验直接带动了全县群众文化良性、有序开展;组织县内各乡镇街道排舞指导员培训班13个,受训文艺骨干600余人,将“全民学文化、全民共健身”的理念传到了县内每一个偏僻乡村。在此基础上,历经各乡镇初赛、选拔赛后,全县共17支代表队300余人参加了县级排舞总决赛。新昌文化馆培养、选送的参赛选手及文艺队伍在2013年度举行的第二届绍兴市器乐比赛、第五届绍兴市合唱比赛、第六届乡镇(街道)文艺汇演、第三届绍兴市排舞比赛等赛事中均有上佳表现。

三、以管理创新建设业余文艺团队。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业余文艺团队运行体系的血脉,新昌县通过社会化与公益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来保障业余文艺团队的良性运作。一抓制度。近年来,新昌县统一要求各业余文艺团队制定团队的章程,依章管理,使业余团队的管理往制度化方向发展,并要求各团队务必做好团队活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不但活动要经常化,而且经常化的活动要有及时的记录,用各种数据、照片和光盘,来反映每个团队的情况。二抓考评。每年年底对各团队进行业务考评,考评的项目分平时活动的情况、资料记录情况、配合中心工作情况以及外出参赛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综合评定各团队的等级。同时建立团队数据库,定期收集全县群众文化团队信息,对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评级管理制度,也大大促进了各团队间的交流、竞争和互动,增强了优秀群文团队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三抓服务。文化馆(站)及文化工作者从业余文艺团队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利用各种载体,确保业余文艺团队的高效运转,将一些重点扶持的团队纳入统一管理,促进业余文化团队资源的有效整合,及时调解各团队之间在参加比赛、演出、培训时所产生的一些矛盾,促进团队之间的交流与融洽,保证各行各业的群众参与其中,也保证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给业余文艺团队的参与者,让广大业余文艺团队真切地感受到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需求的满足。

四、以分类指导规范业余文艺团队。在建设专业文化人才队伍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业余文艺队伍建设。一是在机关、学校、企事业等单位通过开展节庆、调演、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化兴趣,调动他们组织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二是依托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基层组织,把区域范围内的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发动、组织群众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三是在农村为具有一定文化特长、热心基层文化活动的各类文化人才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四是按照不同类型志愿者的专业职业特长、服务优势和本人意愿,为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方式类型,增强志愿者服务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引导,让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用先进文化思想牢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使业余文艺人才与专业文化人才相得益彰,形成县、乡镇、农村(社区)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上下贯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业余文艺人才队伍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9

关键词:手术室iCU洁净区域管理安全系统

abstract:HowtoenhancethesystemsecurityoftheoperationroomandiCUoverallequipmentanddoingwellinmaintenancesisanunneglectedlinkinthehospitalsecuritymanagement.Forrealizingthisgoal,theinteraction,communication,mergingandcooperationbetweenmedicalworkingteamandequipmentmaintenanceteamisanewprojectofbeginningtomakesecuritymeasuresinhospitalcleanzones,andthebuildingthelearningteamisalsotheeffectivewaytoguaranteetheinnovationofthehospitalsecuritysystem.

Keywords:operationroomiCUmanagementincleanzonesSecuritysystem

一、医院手术室、iCU系统和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在目前医院后勤社会化的转变中,洁净区域的安全要求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系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管理上的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有与洁净区域安全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均需严格培训,医院的医务人员、运营维护人员在培训中相互了解,在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制度性的保障,以保证医院洁净区域的安全。

现代化的建筑、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医疗人员和专业的运营维护人员需有医院管理层的统领,以此保障和全面提升医疗安全。

强调以上3点,是因为我们看到,手术室、iCU净化区域具有设备复杂、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多、突发状况多等特点。而医疗质量的保证和医疗行为的结果,则完全依赖于设备安全。这是一个系统安全工程,它需要医护人员、设备维护专业人员的整体协调与配合。任何一处稍有疏忽,就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根据设备以及设备相关辅助装置的规模大小、与患者接触程度、消毒处理方式的不同,手术室与抢救设备有多种分类管理的具体规定和方法,对设备、尤其是重要设备,要真正做到定人管理、定员操作,并且附有严格的操作规程。遗憾的是,近年来在不少医院出现的医疗事故中,有很多是在操作人员进行调换时,没有严密的交接班手续,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不熟悉操作仪器而酿成大祸。

按医院设备安全管理要求,大多数医院相关部门对手术室现有的运行设备,都建立了台账,转借、调拨设备也做到了有相应的记录,有案可查。但不少医院在设备动态管理上还缺乏严密的台账和信息记载,对每台在用设备的使用、维修等记录也不完善。尤其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生命体征探测设备本应建立使用登记制度,把每次仪器的使用时、运转情况、使用人员及维修情况等记录在随机保管的登记本上,以监测设备性能可靠性。但不少医院相关人员却做得不符合医院安全管理要求。例如,手术室设备是否需有专人负责,定位放置?使用仪器设备前是否认真检查了仪器的运转情况,确保设备完好后方可使用?对于内窥镜系统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非一次性设备,是否严格执行了消毒?同时是否也对消毒设备进行了维护,确保消毒设备正常工作、消毒剂浓度及活性符合要求等等。这些往往因为医疗人员及维护团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不胜担当而频发事故。

二、学习型安全团队构建的系统管理理念

创建“学习型安全团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学习型安全团队”是在共同愿景――医院安全发展战略的指导和约束下,医疗人员和维护团队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围绕安全第一、医疗质量第一的目标,全面构建医疗安全责任和不断自我超越的团队。“学习型安全团队”有以下特点:团队内的非契约性约束下的安全制度性约定;以人为本的安全团队理念;全面责任负责的行为准则;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意志。

(一)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

系统思考要求手术室每一位相关人员将遇到的安全问题放在整个医院系统内加以考虑,从医院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法。责权分明,安全处置时注重团队内相关部门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致使安全制度和方案对短期、局部,对长期、整体都有利。

(二)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安全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建立“学习型安全团队”和开展知识管理十分关键。首先应改变领导者和下级人员的心智模式。领导者的心智模式应从相信权力控制变为承认团队人员可对安全目标进行自主管理,从扮演权威角色成为扮演安全研究设计者的角色;下级人员则应树立安全规范的自我管理的思想,运用系统思考方法,从医院整体安全利益出发,自主决策,积极、创造性地完成所承担的洁净区域安全任务。

(三)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都有建立设备安全的愿景

医院安全愿景是指团队内成员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事实上,愿景有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之分。在医院洁净区域――手术室、iCU的设备安全管理中,“学习型安全团队”建立共同愿景实际上是将个人愿景整合为医院安全战略的组织愿景,目的是将每一位相关人员凝聚在一起,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和主动、真诚献身的热忱,从而造就洁净区域――手术室、iCU安全的随机应变能力。通过反思和探询的方法来寻觅医院手术室、iCU设备安全使用和维护的共同愿景――安全目标,然后再通过多次交流与会谈将成员个人的责任和谐统一起来。

(四)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自觉构筑团体安全学习的氛围

在安全学习中,不仅团队整体能出成果和业绩,每一位相关人员的成长也优于其他方式。学习往往从安全责任和义务的“深度会谈”开始,“深度会谈”是让每一位医疗和维护人员讲出自己心中的安全目标愿望。通过“深度会谈”找出妨碍安全的“自我防卫模式”,然后通过讨论、辩护等方法来寻找克服妨碍安全的方法,建立良好的责任心智模式,整合出医院安全战略的组织愿景。

(五)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能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

在“学习型安全团队”,成员个人的目标和需求与医院的安全战略密切相关,他们具有自我指挥管理、随机自主决策的能力及较强的合作精神。这些特性要求保证了“学习型安全团队”的灵活性。而要培养这样一些特性,应该鼓励每一位医疗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实际上是通过发挥创造力突破个人极限的安全知识学习和实践过程。进行“自我超越”修炼,要确定并加深个人的真正的安全责任愿景,认识并正视愿景与现实间的差距,然后运用潜意识的手法实现安全目标愿景,实现“自我超越”。

三、手术室安全管理的系统创新实践

通过学习型安全团队自我管理首先能得到以团队为中心的安全保证,即:医疗及维护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医疗和设备维护人员对工作充满激情;医疗及维护人员对工作责任的认知度,对医院、设备和患者的倾心,对安全的关心。这些结果又会导致以医院安全为中心的结果。这是一种医院安全战略系统创新的思考。详见医院安全战略实践与医院手术、iCU室设备安全业绩的关联模型图。

(一)定期巡查

在医院手术室学习型安全团队的框架下,按照JCi工作相关规定,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需要对院内设备进行定期巡查。而手术室、iCU作为医院外科重要的部门和全院的急救中心,其设备安全性也成为重中之重。发现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如能当场解决,可及时排除故障;如需要进行维修,由使用部门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维修申请,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维修或联系外修。修复后由设备管理部门鉴定,使用部门验收签字,在设备使用记录中进行备案。设备管理部门需定期回访,施行下一轮巡查。

(二)制定维护计划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对院内设备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由于手术室、iCU环境有相对特殊性,手术室、iCU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更严密地监控,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保障患者在使用设备中的安全。

(三)注重电气安全

手术室、iCU是现代医院中电气暴露的二类场所,也是医学工程保障中电气安全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有些医疗设备直接地利用电能对患者实施手术或抢救,如高频手术器等,使得医患直接暴露在电气之下,因此,要杜绝因手术室电气安全和质量问题而可能导致医患伤害的发生。

对于手术室、iCU的电气安全监测,在四种状态下进行对地漏电流测试:1.正常状态;2.正常状态反向;3.单一故障模式下的一根电源线断开状态;4.单一故障模式下的一根电源线断开的反向状态。当同一设备的四项漏电流值都在允许值范围内时,可判断该设备电气安全性能合格。在此过程中,保证供电系统插头、插座规范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由于当下手术室、iCU大多采用国标扁三线单项插座,导致诸多欧式电源插头的进口医疗设备不能有效接地。因此,当发现类似不能满足手术室、iCU电气安全的问题出现时,有必要对电源插座进行改造,保证医患用电安全。

(四)不可忽视设备本身机械结构安全

手术室、iCU的设备向大型化、电子化、精密化发展,但设备本身的机械结构安全依旧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无论是手术灯的灯臂系统还是iCU的吊塔,都关系到手术过程的顺利进展和抢救患者的安全。对于设备的安全监测应慎之又慎,医疗和维护人员在使用前和使用中都要对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确保设备负重、稳定性达到要求,各设备活动关节、无活动阻滞;在设备预防性维护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还要派专人对各机械系统进行维护保养。

(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手术室、iCU中,对于诸如血压计、心电监护、麻醉监护等与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设备,设备管理部门有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的计量标准,推行法定计量单位,接受政府计量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技术业务培训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暂停该设备的使用,悬挂、粘贴设备检修标签,通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进行检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和维护人员紧密协同的手术室、iCU学习型安全团队是医院安全管理系统的一种创新,它具有很强的自我完善意识。对手术室、iCU设备进行安全系统的监测,旨在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随着医疗设备的日益现代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手术室、iCU设备的安全监测、使用和维护工作也将在医院其他洁净区域的安全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九十年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世界著名企业研究组编.世界著名企业管理模式[m].广东:珠海出版社,2004

[3](美)斯蒂芬・乔治.管理是金[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

[4]芮明杰,袁安照.现代公司理论与运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5]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芮明杰主编.管理重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篇10

一、全市驾驶员志愿者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通过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市直机关、市国资委、教育系统、外资企业等七个系统和十八个区县定向招募和通过社会报名的驾驶员志愿者申请人有11394名,其中通过基础资质初审、交通资质审核、政治和综合素质审核合格,通过了三项测试评估并信息入库的志愿者申请人有6751人,部队再支援1000人,目前,志愿者总数为7751人。其中,年龄在30岁至49岁的驾驶员志愿者占到78%,专职司机有1762人,占28%,非专职司机4603人,占72%。此外,赛时部队将支援1000名驾驶员,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赛事服务。

目前,驾驶员志愿者工作组对赛时服务客户群进一步细化,确定驾驶员志愿者服务的车辆为2525辆,按照既定的人车配比率,即t1/t2服务车辆为635辆,按照1.5:1车人配比,需驾驶员志愿者954人,t3服务车辆为930辆,车人配比为2.5:1,需志愿者2326人;代表团车辆为890辆,配比为2:1,需志愿者1780人;技术官员车辆70辆,配比1.5:1,需志愿者105人,总体志愿者需求为5165人。

*奥运会、残奥会赛时在赛事交通服务分中心之下,分别设置服务于各客户群的交通服务运行团队,共8个,即:t1/t2交通服务运行团队、t3交通服务运行团队、代表团(noC)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技术官员交通服务运行团队、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注册媒体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收费卡车辆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抵离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有驾驶员志愿者参与的是4个交通服务运行团队,即:t1/t2交通服务运行团队;t3交通服务运行团队;代表团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技术官员交通服务运行团队。t1/t2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服务的对象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名誉主席、委员、各国皇室、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秘书长、国家元首、各国体育部长、赞助商贵宾等重要客户群。t3交通服务团队服务对象是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及其它国际奥委会指定人员;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相关组织、机构的官员及客人。技术官员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服务对象是国际体育单项组织技术代表。代表团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服务对象就是各国参赛代表团成员。*奥运会为t1客户群提供一人一辆专用车辆,配备专车驾驶员、礼宾助理的交通服务;为t2客户群提供专用合乘车服务,配备专用驾驶员的交通服务;为t3客户群提供即时或者预订的合乘车服务,前往相同或者相近目的地的客人,将合乘一辆t3车辆。t3交通服务运行团队下设5个车队,即:总部饭店车队、奥体中心车队、奥林匹克公园车队、石景山车队、海淀车队。分别对应5个场站,即总部饭店场站、奥体中心场站、奥林匹克公园场站、海淀场站、嘉年华场站。*驾驶员志愿者就所属在奥体中心车队第17分队,赛时服务交接班地点就在奥体中心场站。奥体中心场站有服务车辆243辆,配置人数是888人,除了*的驾驶员志愿者外还有教育系统、中央企业、通州区、大兴区的驾驶员志愿者。

二、*区驾驶员志愿者基本情况

去年7月份,按照奥组委的统一部署,*区完成了在65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定向选调200名驾驶员志愿者的任务。成立了由区政府办、区安委会、团区委等有关单位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区政府办负责牵头,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团区委统筹,做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安委会配合,要主动提供相应支持的部门分工负责制。

*区驾驶员志愿者选调总数为200人,有186人完成测试评估,有170人已经录入驾驶员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驾驶员志愿者占82.5%,专职司机占78%,非专职司机占22%。从人员编制构成分析,公务员11人、事业45人、工勤56人、临时工62人。按照《*奥运会、残奥会驾驶员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所确定的原则,结合驾驶员志愿者来源状况和赛时运行需要,组建了*区驾驶员志愿者团队三级组织体系,即:区驾驶员志愿者总队下设三个工作大队,每个工作大队下设六个小队。分别从基层团委抽调周健、杨华、仇海泉3名团委书记,分别担任三个大队的大队长。

三、*区驾驶员志愿者赛时服务任务及运行模式

*区170名驾驶员志愿者赛时将隶属于t3交通服务运行团队,为t3客户群提供驾驶服务,所属场站在奥体中心场站,服务40辆车,车型为7座途安,赛时服务方式分为即时交通服务和预约交通服务。奥体中心车队即时服务场所有12处,预订服务场所29处,即时服务场所有竞赛场馆8个、主媒体中心iBC/mpC、奥运村、赞助商接待中心。预订服务场所有训练场馆18个、iF驻地10个、*奥运大厦。奥组委为每名驾驶员志愿者配备统一的服装、注册证件、工作期间的餐饮、室内免费公共交通、2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附加1万元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区的驾驶员志愿者所在分队每天24小时运行,每天3批三班运行(早8点到下午4点为一班,下午4点到晚12点为一班,晚12点到第二天早8点为一班,以此循环),每班上岗40人服务40辆车,每名驾驶员上3天休1天,4天一循环。每天在交接班时间从*宾馆发班车,往返于*宾馆和奥体中心场站之间。

四、抓好培训工作,提升志愿者素质

驾驶员志愿者可以说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专业志愿者,因为是直接的、近距离接触国际奥委会委员、各国政要、运动员、技术官员等重要客户群体。所以说对驾驶员志愿者各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体现在培训中就是各类培训繁多,奥运会驾驶员志愿者要经过通用知识培训、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专业培训、岗位细则培训、实操培训和日常培训六个培训阶段。通用培训由各系统、各区县自己负责,主要包括奥运知识、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这一培训已经于去年10月份时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由市驾驶员志愿者工作组来负责,主要包括交通地理、安全意识、路线踏查、交通英语等内容,这一培训也已经于今年1月22日至1月31日分两批完成;专业培训由各交通服务运行团队负责组织实施,培训内容有交通安全知识、奥运会交通运行概况、奥运交通服务安保知识、场馆交通流线、车辆准入政策、通行权限、t3合乘车服务标准、t3合乘车的运行等内容,此培训已经于4月22日、23日在京丰宾馆完成;岗位培训由各交通服务运行团队负责组织实施,培训内容有驾驶员工作标准、工作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班次轮换应急预案、车队后勤保障等,此培训已于5月13日完成;6月17日、18日还将开展实操培训,主要包括熟悉车辆性能,故障检视方法、交通运行演练、重点道路、立交桥行车演练和应急、突况处理演练等;还有一项日常培训,这个日常培训是由各区县自己安排的,是专业培训的重要补充,通过日常培训就是让志愿者有一个消化、吸收专业培训信息和要点的过程。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组织参观、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的内容是围绕专业培训的内容来开展。已经开展的日常培训有奥运基础知识培训、文明礼仪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及驾驶员志愿者专业知识培训测试,6月10日*区开展了驾驶员志愿者卫生救护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通过讲授应急救护基本理论及心肺复苏术、创伤包扎术等救护知识,为驾驶员志愿者处理志愿服务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和应急技能保证,切实提高驾驶员志愿者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了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

五、发现的问题

(一)个别驾驶员志愿者思想上存在懈怠思想,主要表现不能积极参与各项培训活动。

(二)个别驾驶员志愿者来源单位保障工作不到位,服务测试赛期间,有个别单位没能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由于单位工作原因,个别志愿者没有全脱产参与测试赛服务。

(三)个别驾驶员志愿者不能熟练驾驶自动档车辆,由于长期驾驶手动挡车辆,没有完全掌握自动档车辆的驾驶习惯。

(四)发现个别驾驶员志愿者的驾驶证已经过了有效期,需要及时换本或验本。

六、近期工作重点

(一)实路驾驶考核工作。6月11日,*区170名驾驶员志愿者参加了实路驾驶考核,达到优秀等级的有108人,占63.5%;良好等级的有33人,占19.4%;一般等级的有26人,占15.2%;还有3人缺考。6月16日下午,一般等级和缺考人员进行补考。

(二)实操培训工作。按照培训计划,*区实操培训于6月17日、18日分二批进行,以每名驾驶员志愿者轮流驾驶的方式,熟悉相关场馆周边道路,并由首汽集团国宾车队司机担任教练,对驾驶员志愿者驾驶技能进行评定。

(三)对来源单位进行走访。在6月中下旬,针对实路驾驶考核、实操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及个别驾驶员志愿者存在的懈怠思想问题,重点走访几家驾驶员志愿者来源单位,掌握驾驶员志愿者及来源单位第一手资料,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解决相关矛盾。

(四)制定宣传口径。制定驾驶员志愿者工作宣传口径,统一、规范相关问题的回答口径。

七、建立健全各种工作机制

逐级情况汇报制度,建立起志愿者副主任、志愿者车队副队长、志愿者副队长助理、驾驶员志愿者逐级情况汇报制度。

制定保障政策,已经制定并下发《奥运会残奥会驾驶员志愿者管理保障工作意见》。对驾驶员志愿者来源单位提出相应的要求保障驾驶员志愿者的权益,做好日常培训,后勤保障,保障赛前培训、赛时服务的工作待遇不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