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十篇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十篇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4:33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1

[关键词]不停产高效设备故障检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e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54-01

1前言

“安全完整性评价”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人-机-环风险”管理办法,可以及时识别设备设施运行过程存在的内部故障和形成的事故隐患,为监督评价人员发现问题、整改隐患提供科学、定量的依据,进而消除风险。本次研发的“不停产高效设备故障检测系统”在大港油田采油五厂进行试验,其后在六个采油厂、原油集输公司、天然气公司进行推广。

2硬件系统

2.1硬件设备

Ft20微量辐射成像仪是其核心设备。工作原理是内置光学系统使用微型辐射热测定检波器,通过吸收和纠正检测对象实体表面的单点红外线辐射,在检测区域得到真实的温度测量值,通过影像存储并显示在画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检测区域不同的温度以及变化情况,通过温度读数,以及检测区域内温度的差异对比,可以初步判断检测部位是否存在异常。

Ft20微量辐射成像仪可以进行影像存储、随机全屏(80000象素)温度测量。外型具有光能可读彩色数字显示器,显示屏可以显示目前电量、目标自动捕捉、背景温度、检测时间等。该仪器图像可以以iS2格式存储,可存350张图片,当传输到电脑的时候,所传送的iS2图像包括系统显示器上的图像及温度标记点。

Ft20微量辐射成像仪轻巧、携带方便。包括电池共重1.95千克,外型尺寸仅为69mm×262mm×162mm。

2.2设备性能及生产需求

一是检测对象范围宽。包括地面油气集输、储运设备设施(离心泵、柱塞泵、压缩机、储油罐、沉降罐、分离器);电气设备设施(变压器、启动柜、闸刀开关等);动力设备(天然气发电机、电机);其它运转或运行过程中可以发出辐射的设备设施等。

二是对环境温度适应性强。被测对象温度范围-20oC-900oC;机体自身工作环境温度-20oC-+50oC。

三是实施不停产和非接触检测。能在设备正常运转或运行状态下,距离30米范围内实施检测,不影响设备、工艺的正常生产。有效保证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3软件系统

3.1单机版软件功能

一是快速、真实读取、下载微量辐射成像仪采集的信息(图片、数据);

二是利用本软件具备的图像融合技术,将检测的内部状态图像与设备外型图片进行重合,形成画中画,任意捕捉辐射图像内任何部位温度状态,自动计算和显示最高、最低及平均温度参数。

三是对内部状态图像尺寸进行8倍放大分析,并通过改变8种图片背景颜色,帮助分析人员准备识别与判断故障隐患。

3.2网络系统软件开况

(1)模块构成

该系统由五个模块组成,包括:综合查询、设备基础管理、检测记录管理、报告管理、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系统管理。

(2)模块功能

该网络系统设置了四种权限角色,包括:系统管理员、浏览人员、审核人员及检测人员。不同的角色可以操作不同的模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是设备基础管理。权限为检测人员,将已经确定的、纳入检测范围的本单位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以及投入时间等信息录入到系统。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除、添加等编辑。同时,可以按照生产场所、设备类别、设备编号等不同条件对有关信息进行查询。

二是检测记录管理。内容包括测点位置、测点名称、检测时间、最高温度、警报级别、报告编辑等内容。权限为检测人员,随时将现场检测后的信息整理并录入到系统中去。该模块有一个最大亮点,在于提供了故障报警功能。当检测温度录入后,系统会自动显示该设备存在的一级、二级、三级、异常、正常等五个级别的故障报警提示。

三是综合查询。权限为所有系统登录人员。便于查询有关检测信息。操作时可以按单位、时间、报警级别、审核状态、整改状态等不同条件对具体检测对象及检测报告内容进行查看,同时可以下载报告。

四是报告管理。权限为审核人员,对检测人员编写录入的检测报告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上载电子签名,形成一份完整的检测报告。同时,审核人员可以对检测报告进行查看和下载。

五是管理信息。内容包括:通知通告和管理制度。权限为所有系统登录人员。录入权限为公司系统管理员。目的是便于让所有登录该系统的人员及时了解有关管理信息,例如:检测情况简报、完整性评价总结以及有关管理制度等。

六是服务信息。内容包括:电子版的系统操作手册与用户管理两部分。权限为公司系统管理员。目的是为系统登录人员提供使用说明。并提供各单位用户基本信息(图1)。

七是系统管理。内容包括用户管理库、二级单位库、故障原因库。权限为公司系统管理员。目的是根据需要,添加新的系统用户、二级单位以及设备故障原因。

4系统试验及结论

4.1试验区域及对象

(1)设备安装调试及验证

第五采油厂南三站、输注作业区、天然气管理站、西三转,以及天然气公司天然气处理站等要害场所,对24台关键设备进行了现场检测、收集与验证。其中,离心泵17台、发电机5台、抽油机1台、天然气压缩机1台。经检测发现,存在异常状态的有6台,现场验证5台,验证结果显示,图像分析结论与实际验证正确率达到100%。

将检测信息分析报告与网络系统软件模块功能进行了对接,完成网络软件开发;根据网络软件测试版运行期间发现的新问题积极的完善。

4.2试验结论

(1)实现了内外部检测图像的融合。通过画中画融合技术,实现了检测部位的外形图与内部状态图既可以分别显示,又可以以画中画的形式显示的检测效果。避免了检测人员误判断、岗位员工误操作的可能。

(2)采用铰接式镜头,实现了多角度拍摄检测。由于部分生产现场设备空间狭小,检测人员的身体不能够完全随着测试角度的变化进行检测,为此开发出了可以旋转180度的绞接式镜头,实现了对检测对象多方位的拍照,消除了检测区域的死角。

(3)改进了变焦性能,适应了检测环境的变化。在原有仪器基础上,对成像仪变焦功能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对检测对象的8倍变焦,使用时可以将30米内的检测对象拉近拍摄并清晰显示内部状态。同时,增加了微距拍摄功能,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成像仪对距离0.3m范围内的检测对象近距离拍摄,并获得清晰的图片。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2

2014年10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胜华腾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下称“胜华腾科”)向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分局经侦大队报案称,有中介机构提供虚假文件,售卖电器检测合格报告。

呼和浩特警方侦查发现,上述案件涉及合同数量巨大、涉及面广――中介机构检测合同多达上千份,将该案上报公安部批示。

在警方介入侦查的同时,作为业内人士的沈阳变压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沈阳变压器院”)董事长沈成心也在试图将这条灰色利益链公之于众。

“我要实名举报苏电院涉嫌售卖国家合格产品检验证书一事。”沈成心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说。

沈成心所称的苏电院与呼和浩特警方侦查中涉及的公司是同一家公司,这是一家市值上百亿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全称为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电科院”,300215.SZ),主要从事输配电电器、核电电器、机床电器、船用电器、汽车电子电气、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等各类高低压电器的技术检测。

其招股书显示,电科院是一家全国性的独立第三方综合电器检测机构,是中国电器检测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国家认监委授权和国家认可委认可,公司设立了“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体从事电器产品的检测和质量监督检验业务。

上述案件及举报中涉及的电器检测报告就是以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名义出具的。电科院招股书及历年财报显示,电器检测业务收入在公司营业收入占比中高达98%左右,2014年4.22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就有4.15亿元来自电器检测业务。

沈成心在举报书中称,电科院大力发展商,并以商的名义提供重复使用的产品进行检测,致使企业没有产品也能取得合格的检测报告,以此通过电网招投标。其中,中介机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该由待检测电器厂商提供的样机却由中介机构提供,在收取了样机准备费、样机服务费之后,对客户做出了“保证”完成产品检测的承诺。

法律界人士称,中介公司提供的这种服务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而对于电科院在出具检测报告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进而是否也构成非法经营的共同犯罪,则由公安机关通过侦查后才能确定。

如果电科院亦被认定在出具合格检测报告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占其主营业务收入98%的电器检测业务将面临致命的打击,上百亿的市值靠什么支撑?

本刊记者致电电科院进行采访,但电话无人接听。

竞争对手的举报

沈阳变压器院是电科院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之一,沈成心的实名举报,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还是为了揭露行业灰色利益链的真相呢?

沈成心对本刊记者说,“不是说把这个事情(非法出具合格检测报告)揭露出来,市场份额就都归我了,其实沈阳变压器院是变压器检测的单牌照企业,就算把事情揭露出来,我们的业务量增加也非常有限,我只是想净化这个行业。”

资料显示,沈阳变压器院主要业务为变压器类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委托检验、委托监试、质量仲裁、检验技术咨询等。而变压器检测业务只是电科院业务版图中输配电电器检测的一个子项目,作为国内检测项目最齐全的电器检测机构之一,电科院还可从事核电电器、机床电器、船用电器、汽车电子电气、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等各类高低压电器的技术检测。

据沈成心讲述,最早他也只是听说有中介机构能帮助需要合格检测报告的电器厂商购买电科院的检测报告。后来,沈成心目睹了一家公司在没有提供样机的情况下,由中介机构提供“一条龙”服务,并顺利拿到电科院合格的检验报告。

此后,沈成心便找律师咨询,律师称此事涉刑法的虚假文件罪,因为电科院是以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名义出具的合格检测报告,这个公章是国家质检中心授予的,出了问题国家质检中心会将公章收回。

而出售合格检测报告的中介机构是如何形成的呢?据业内人士称,早些年,电科院为了发展业务需要招聘了一些业务员,去外面招揽检测业务。后来电科院越做越大,这些早期的业务员也各自成立了中介公司。

2009年电科院筹备上市,就要求这些中介机构规范化,由最早不需要准备样机设备直接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转变为由中介机构准备一些设备产品,而其实是多家中介机构共享这些设备产品作为检测样机。

电科院按照中介机构提供的产品,给中介机构招揽来的客户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中介机构向电器厂商收取中介服务费和租赁样机的费用,而电科院则向电器厂商收取检测费。

业内人士称,检测行业其实是不需要中介机构的,因为质检部门的合同都是标准的格式化合同,不需要中介机构提供任何服务。而且质检部门的合同则是一条都不能更改的,所有合同都要备查。

沈成心对本刊记者表示,“一个中介机构会有十台或者二三十台的样机产品,电科院检测的电器产品其实就是由中介机构提供的。”

沈成心称,“我一直想找一个电器设备厂家来和我联合举报,但谁都不愿意。因为这涉及厂家的信誉和生产能力,所以它们不愿意配合,更不会承认自己的检测报告是通过中介机构买来的。”

此前,沈成心曾多次举报到国家质检总局,但未得到受理。

保证通过的检测

根据一份视频资料显示,2013年6月6日,一家电器厂商与某中介公司商谈合作时,中介公司的一位业务员称,“我们公司的检测产品保通过,我们跟苏变院(指苏电院)实验室的任关系很好,如果不通过,就是把补交的钱补交了,根本不会再做二次试验。以前拿着旧的样机送进去,几天就可以拿到报告,现在不敢把试验做的太快,怕引起上面的重视,这个试验出报告怎么这么快呢,这样一看就露馅了。”

该业务员还称,“我们老板的同学在北京CQC(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里面上班,如果在北京有事情的话,一个电话就搞定了。”

本刊记者获得的一份合同显示,2013年6月7日,北京某电力技术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某公司”)与苏州吉力质量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吉力咨询”)签订了编号为20130607001的《产品质量认证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吉力咨询正是呼和浩特警方调查的中介公司之一。合同显示,吉力咨询作为乙方,负责申请高压产品认证的申办手续,帮企业代交试验费和做好向检测机构办理产品申报所需资料的工作;帮助甲方(指北京某公司)新增产品顺利获取高压型式试验报告及型号备案证书。

合同约定,“甲方要求测试的产品名称为: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产品型号为:SH15-m-315/10,试验样品由乙方(指吉力咨询)提供,确保顺利通过型式试验,试验过程中若产生二次费用,由乙方承担。”

2013年7月27日,北京某公司取得了上述型号由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报告编号:13U0168-S;该报告批准人为电科院董事长胡德林。

在电科院网站,输入报告编号及企业名称后,可查询到该份报告。

案件上报公安部

2014年1月16日,胜华腾科与涉案的另一家中介机构苏州倍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倍通检测”)签订了《产品检测技术服务合同》。

合同显示,检测的样品为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KYn28-12/125-31.5),乙方(倍通检测)甲方(胜华腾科)送样实施产品检测工作,编制并提交申请资料和技术资料。负责同检测实验室(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苏州所))沟通,保证试验一次性通过。如果不通过,产生任何费用由乙方支付。协助领取产品检测报告,保证甲方交付产品检测费之后,于2014年3月7日前完成产品检测工作,领取合格实验报告。

根据音频资料,一位自称是倍通检测的人士马工称,“公司(指倍通检测)有自己的工厂,样机及检测过程由公司全权负责,做型号为KYn28-12/125-31.5的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检验费五万元,服务费2.5万元,没有发票,要发票再加15个点的税。”

上述合同显示,倍通检测向胜华腾科收取的费用包括两项:一为样机前期产品准备费用1万元,二为样机服务费2.5万元(不开票,开盘额外加15个点的费用)。而5万元的试验检测费则直接打到电科院账户。

2014年1月20日,马工称:“试验保证百分百通过,有些试验是破坏性的,做完试验样机就炸了,但我们肯定拿到合格的试验报告。2013年9月份以前送进样机后7天就能拿报告,做的报告质量不是很好。设备厂家自己送样机检测如果有问题,给我们(指倍通检测)提前打招呼,也保证能通过。”

2014年3月7日,胜华腾科拿到了型号为KYn28-12/125-31.5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试验(检验)报告》。报告编号为:14Q0079-S;报告批准人为电科院董事长胡德林。本刊记者在电科院网站上,也查到了这份合格的检验报告。

2014年5月19日,胜华腾科又与另一中介公司苏州中保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保检测”)签署了一份关于干式电力变压器(SCB10-1000/10)产品技术咨询及项目委托合同。

合同中也同样明确约定,由中保检测为胜华腾科准备合同约定型号的变压器,并代后者将变压器送到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中保检测确保检测顺利通过,并使胜华腾科在计划安排的时间内拿到产品合格检验报告。

胜华腾科需支付给中保检测技术咨询费、样品费和项目费等费用总额为1.5万元。

2014年6月27日,胜华腾科拿到了由中保检测代为办理的,电科院(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报告编号为:14n0141-S。

2014年12月,胜华腾科向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分局报案称,有中介机构提供虚假文件,售卖电科院合格的检测报告。立案后,呼和浩特市警方对上述苏州三家中介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实施了传唤询问或拘留,侦查过程中发现三家中介机构此类的服务合同竟高达近2000份。

一位案件知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该案正在办理,对合同数量具体没有统计,但也差不多吧。”并称,警方在中介机构搜集了大量的证据,由于该案涉及面较广,在2015年春节前就上报到公安部,现在该案处于等待批示阶段,三名中介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均被取保候审。

涉嫌非法经营

一份视频资料显示,一位自称是电科院市场部经理的赵某对企业客户李某表示,“如果你那边确实没有样机,我这边给你找个中介,全包总费用3万元。要过来做实验没样品的都是这么操作的,我朋友接单,他们是在苏州长期做实验的客户,苏州附近有样品出租。”

李某问,“厂家没有自己设备,租个设备也可以做吗?”

赵某称,“这是私下里跟你这么说,现在没有办法,市场就这样,任何实验站(指质检总局批准有资格检测的实验站)都不能摆脱中介,完全不靠中介,就活不下去了,中介的任务量,占全国的70%-80%都不止。一个朋友找我做110(千伏)的变压器,试验费报价就180万元,样机费220万元。”

李某问,“这么大的样机中介机构都提供?”

赵某说,“就在旁边有好几家呢,都是仓库,形成产业链了,专门租样品的。中介为什么能拿到活呢,就是保证通过,不过的话,责任在中介,如果失败了,中介会再弄一台,如果一旦时间来不及了,必要的时候我跟老板说一声,开个绿灯,这还是能说上话的。”

另一份视频资料显示,一位自称为电科院市场开发部的程女士称,“企业(指电器厂商)自己送变压器样品的话,大概两周左右拿报告,如果自己没有样品,可以找中介机构,中介没有那么多的样机的话就要等。若跟中介机构关系好的话,多长时间就说不好了。如果企业没有变压器可以在网上找中介办理,网上有十几家公司呢。”

电科院与中介机构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份视频资料中,上述倍通检测的马工称,“苏电院(指电科院)前几年是给公司返点,假设中介机构全年做了1000万的单,返点50万元到100万元,一年我给苏电院带来利润几千万元,它(指电科院)一年4个亿的检测费用,90%都是我们(指苏州几家大的中介机构)拉过去的。”

电科院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2亿元,其中高、低压电器检测收入分别为2.5亿元、1.3亿元,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0.55%、31.55%。如果按中介机构所说,那么电科院2014年有3个多亿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在中介帮助下实现的。

马工还称,这种返利制度是几年前电科院还不是特别有名的时候实施的,实行了两三年就取消了。现在,因为电科院的知名度很高了,所以也就不给中介机构返点了。

而电科院的招股书在描述业务承接渠道时却称,公司以营业厅现场承揽、网上承揽及电话承揽为主要方式,为客户提供方便多样的委托下单渠道。公司重视对客户中心员工的专业知识及服务技能培训,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业务承接服务。

法律界专业人士称,电科院的检测报告是以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名义出具的,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批准文件,而中介机构为了赚取中介费,帮助客户提供样机,以欺骗的手段骗取电科院的检测报告,中介机构的行为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

阻碍技术的进步

对于电器厂商为何需要检测中心出具检测报告?沈成心称,“有国家质检部门的报告,在招投标国网、南方电网的项目时是加分的,没有国家质量监督中心的检测报告是不加分的。现在电器设备厂家的招投标竞争很激烈,没有合格检测报告的设备厂家基本是中不了国网、南方电网的标。”

由于电力行业每次招标都不一样,因此设备厂商一般不会准备那么多产品,而是先生产一台样品,然后到有资质的机构去检测。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后,设备厂商拿着合格的检测报告去投标,如果中标,再根据招标的情况组织生产。

沈成心称,早期电器厂商虽然只生产一台样品去检测,但也起码证明这个厂商是具有生产该产品的能力。近些年,由于产品质量检测中介机构的产生,电器厂商干脆一台产品都不用生产了,中介机构负责提供样机,还保证通过,设备厂家通过中介机构买一个合格的检测报告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生产样机。

现在,基本是电器厂商先通过中介机构买一个检测报告,然后参加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项目的招标,中标后厂家再组织生产设备,但这样产品质量把关就不严格了,而不中标的厂家则一台产品都不需要生产了。因为一台电器设备便宜的十几万元,贵的上百万元,对于厂家来说,中介机构提供样机服务,首先就省了生产这台检测产品样机的钱。因此,大多数厂家都愿意给提供检测服务的中介机构交服务费。

沈成心在举报书中称,电科院以商的名义提供重复使用的产品进行检测,致使企业没有产品也能取得合格的检测报告。无生产能力的企业拿到合格的检测报告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招投标,取得招投标后把订单发给小作坊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一份视频资料中,上述倍通检测的马工讲述,国网公司曾经要招标一个项目,有三十多个电器设备公司招投标,其中有三十本检测报告都是苏州(指电科院)出的,只有三本报告例外,一本是西安出的,两本是沈阳出的。国网公司对此也很有意见,对电科院的报告周期提出质疑。其他具有资质的实验室也进行投诉,现在电科院在一点点整顿。

沈成心称,在这种竞争模式下,市场逐渐被电科院给抢占了。电器设备厂家买了一个检测报告就会买另一个,至少很多电器设备厂家不会努力生产合格的电器产品了。

沈成心称,早期,所有电器检测机构都是有研发力量的,检测机构做完检测后,如果不合格,检测机构需要告诉送检厂家为什么不合格,然后指导厂家做出合格的产品。在此情况下,检测中心的技术要高于电器设备厂家才可以。而合格检测报告可以通过中介机构获得后,没有电器厂商去购买设备图纸了,因为厂家不需要到具有技术力量的检测机构去了,直接去买合格检测报告就行了。

沈成心称,电器设备行业每年技术都会有革新,比如说,环保、降价、节能等技术上的革新。技术进步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而出售合格检测报告的行为扰乱了市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受到了阻碍。

业绩下滑谁之过

在电力行业,拿到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就可以参加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五大电网集团的招投标工作,如果企业没有拿到合格的检测报告,则无法进入招投标环节,也无法进入电力市场。

据悉,每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招投标产品金额高达数千亿元,市场规模巨大。因此,很多电力设备公司为了能够参加招投标,都需要获得合格的检验报告,第三方检测机构应运而生。

电科院招股书显示,随着中国电力工业及电器设备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电器检测行业的市场容量亦实现了快速增长。从2004年至2008年,中国电器检测行业实现了年均19.47%高速增长。

电科院前身可追溯至1965年,于2009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中,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检集团“)控股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检测试”)成为第二大股东,上市前持股比例为40.30%。2011年5月,电科院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截至目前,中检测试持有电科院27.44%的股权,仍为第二大股东。

资料显示,中检集团是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服务对象包括企业、机构、政府及个人,服务范围涵盖石油、化矿、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食品、汽车、建筑,以及物流、零售等行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跨国检验认证机构。

正是在中检集团入股后,电科院不仅成为国内第五家拥有高电压资质的检测中心,而且也成为了电器行业中唯一拥有全牌照检测资质的企业。

在音频材料中,倍通检测的马工也称,股东背景是电科院的一大优势。

自2014年起,电科院结束了业绩的高速增长,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11%、55%。2015年一季度,电科院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同比再次分别下滑18%、73%。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电科院在一季报中解释称,公司主要从事各类高低压电器的技术检测服务,其市场需求受到中国电力及电器设备制造业等电器检测下游行业景气程度的较大影响。若国家宏观经济中长期增长态势在未来发生逆转,导致国内电力行业投资规模及电器设备制造业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则将会给公司带来电器检测市场容量萎缩的风险。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3

为了切实加强我市防雷减灾工作,提高建设工程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减少或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防雷减灾工作既是防御自然灾害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雷电危害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泛,防御雷电灾害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9号),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支持市气象部门依法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努力提高我市防雷减灾能力。

二、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1、新建、扩建、改建下列建(构)筑物、场所或设施必须安装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防雷装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2)重要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系统、电力、通信、广播电视设施;

(3)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储存设施和场所;

(4)重要储备物资的库储场所;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它场所和设施。

2、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装置的建设纳入计划,与主体工程或者整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依法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防雷装置的设计方案和相关材料报送市气象部门审核。市气象部门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受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依法出具审核意见。

未经设计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对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市气象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4、建设单位变更和修改防雷装置设计方案,应当重新报审。

(二)防雷装置施工跟踪检测

防雷装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根据施工进度,申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跟踪检测,参与分段结构验收。防雷检测机构应对隐蔽工程逐项检测,并对检测报告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隐蔽工程在掩埋前,未经防雷检测机构检测,建设单位不得自行隐蔽。

(三)防雷装置工程竣工验收

依法必须安装的防雷装置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照规定,申请市气象部门对防雷装置工程进行专项检测验收。其中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申请市气象部门对其防雷装置同时进行验收。未经防雷装置专项检测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投入使用。

市气象部门应当在受理验收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依法完成验收工作,出具验收结论,并建立验收档案。

(四)防雷装置定期检测

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依法必须安装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其中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设施和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在检测中发现防雷装置安全隐患的,防雷检测机构应及时通知防雷装置所属单位进行整改,直至合格。

三、依法行政,加强管理,把防雷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一)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防雷装置检测的企业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并依照国家规定的资质认定权限取得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证。禁止无资质或者越出资质范围承接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或者防雷装置检测。

(二)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向市气象部门报告,并积极协助市气象部门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和鉴定。市气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市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及时报告雷电灾情。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4

【关键词】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程序文件;质量管理体系;复查评审

1.引言

为了促进变电工程项目调试工作与之相配套的发展和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我公司决定成立电气试验中心。电气试验中心共有化学试验室、高压电气试验室、继电保护试验室三个检测室。同年九月获得了国家计量认证Cma资质证书,一年多来电气试验中心运行平稳,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已达到地方级计量认证检测试验室的要求。

2.电气试验中心概况

电气试验中心试验面积160m2,其中油化试验室占地面积60m2。试验中心现有工程技术人员6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职称12人,配备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试验仪器总量达到500多台,基本满足在建所有大中型电站试验需要。电气试验中心2009年12月正式成立,经过历时半年的评审工作,于2010年9月取得了国家计量Cma认证,已可承担150项电站设备试验工作,可对外单位承担检测技术服务。我们坚持“客观公正、管理科学、检测细致、服务满意”的质量方针,合同履约率100%,顾客满意度达到100%,无一起客户投诉事件,2011年总体业务收入比去年增长40%。

3.试验室运行的规范化管理

电气试验中心在日常运行中,试验人员试验流程,操作标准都严格按照《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标准》执行,我们的主要工作有一下几个方面:

(1)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实行标准化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试验室为了实现管理目的或效能,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且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有机整体,能够保证其公正性和独立性运行。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将检测和校准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其他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探索和掌握是沿海管理体系的运作规律,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适应内外环境持续有效的运行,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公正。

我们制定了一套适合本部门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和质量记录等文件构成。

在日常每个检测过程中,我们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注重抓好程序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从接受客户试验委托,签署合同、接受样品、样品流转、到检测完成出具Cma试验报告,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文件规定去操作,试验中心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到各检测室试验人员都各司其职。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本试验中心的试验技术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和开发,设备使用和作业指导书及各种技术类文件的审批等;质量负责人主要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有效性,负责监督整个检测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检测人人把关,使每个环节得到充分监控,保证了检测质量,从而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检测报告、设备操作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我们对上岗授权也进行明确、细化。例如进行油样取样工作或检测工作、签发某个范围的检测报告、仪器仪表操作等都有专人专用,进行登记备案。

(2)建立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管理

根据电气试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包括试验中心主任、质量管理人和技术管理人岗位职责,各检测室主任责任制,使各类人员明确身上职责,做到岗位责任制。我们编制了一套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检测工作管理制度;独立性和公正性制度;检测设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配备制度;样品接受和处理制度;检测报告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借阅保管制度;环境安全与内务管理制度;突发事故紧急处理预案等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出具的数据做到完整规范,油化试验、继电保护、高压试验所有原始数据要求必须有两人在原始记录上签字。试验人员和审核员都担负不同责任,最后技术负责人或报告批准人进行核准,对出具的Cma检测证书进行最后把关,这样严格要求,目的是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使相关责任人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3)抓好设备的管理和检验工作,保证设备的精度要求

为确保电气试验中心的一起设备台账清楚、技术资料完善、准确、档案齐全,我们把试验室的每一台设备都落实到专人专管,从设备申请采购、到货验收、仪表效验、发放使用、日常维护等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可溯源的设备档案,严格做好每日运行记录。在综合办公室设立设备负责人岗位,按照《试验室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对所有仪器进行跟踪,确保每台设备及时送往国家计量部门进行鉴定,对使用频率高、价格昂贵的设备则按照《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期间核查,或送往电科院进行试验比对,并按时进行保养维护,时刻确保设备的精度要求。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为确保电气试验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能够满足日常检测工作,我们会制定详尽的技术人员长期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1)开展定向培训。依据我们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资历、职称、工作能力等情况,根据电气试验中心发展需要,定向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2)开展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规范、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职业道德规范等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进行培训。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最新规范和方法。

3)组织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学习。电气试验中心油化试验室与上海电科院理化中心建立了长期培训关系,为我们技术提供有力支持。其中3名技术员不定期去电科院培训,学习最新试验方法和规范。

4.提早准备做足预案,认真细致的做好复审准备工作

我认为工作中切实落实好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计量认证复审的前提条件。电气试验中心日常工作得到领导高度重视,试验室所有人员基本能围绕《评审准则》要求,结合本试验中心日常试验量大,范围分散等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方针、目标,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认真按照《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每个程序每个步骤严格落实,每个环节不落下,每个环节实事求是,规范试验室管理。

我们将在Cma资质证书有效期半年前向技术监督局提交复查换证申请。资料档案审阅、操作考核和人员问询是计量认证复审评审的主要方式。因此,做好资料分类和档案整理,向评审员汇报本试验室运行情况和不足之处的完善制度,是做好复审工作的关键。资料档案主要是近两年来所有设备使用记录、期间核查、维修记录等台账、及所有综合办公室出具带有Cma认证章的检测报告之类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还有每年年初进行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资料。这些内容试验中心在日常工作中都已逐步进行归类整理,按《评审准则》各要素的要求,用档案盒贴上标签分门别类,方便评审员检索查阅。

5.小结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5

做好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检测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县建设、安监、公安、消防、教育等部门要按照职责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形成防雷减灾、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局面,把我县防雷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有关防雷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全县防御雷电灾害工作统一由县气象部门管理。县气象局作为全县防雷减灾工作的主管机构,要依法加强对全市雷电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

二、建立防雷减灾保障机制

各乡镇、各部门要负责做好本地、本部门的雷电灾害防护工作,将防雷减灾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到预算。气象部门要建立健全雷电灾害监测系统,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预警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充分利用各种通信媒体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电力、通信、石化、教育等重点防雷行业和部门及易燃易爆场所要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防雷减灾工作管理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一)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凡是县行政区域内专门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证,并到县气象局登记备案,严禁无资质或超资质等级从事防雷装置检测、设计和施工。

(二)安装的防雷装置必须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按国家和省有关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施工。使用的防雷产品必须在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当地气象部门的监督检查,禁止销售和使用不合格的防雷产品,新建的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严格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要求,对不按防雷设计图纸施工,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不安装浪涌保护器(SpD防雷设施不完善,县气象局对此工程不得验收。

(四)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批准的防雷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由县气象局授权的防雷检测机构进行跟踪检测,检测结果书面通知建设和施工单位,并作为防雷工程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涉及变更的应当重新履行报批手续。

(五)县气象局要认真落实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做好建筑物防雷审查把关和防雷专项验收、监督工作。新(扩、改)建的建筑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到县气象局进行防雷设计审核并取得《防雷设计核准书》未取得《防雷设计核准书的建设部门不得颁发《开工许可证》防雷工程未取得《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不得组织验收,消防大队不得办理《消防合格证》建设部门不得受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登记手续,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产证。

四、切实规范防雷安全措施

县气象局授权有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石油、化工、通信、电力、学校、宾馆等行业和部门要认真执行防雷装置年度检测制度,每年都要主动向防雷检测机构申报防雷装置年度安全检测申请,及时接受防雷安全检测,防雷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真实、有效的检测报告。各防雷装置使用单位不得拒绝防雷检测工作。对不符合使用要求、存在较大雷电事故隐患的防雷装置,防雷检测机构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工作,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管理,县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在对相关企业进行年检、年审时,要积极配合县气象局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应检查其是否安装防雷设施并具有防雷装置检测合格证,对无防雷设施或经防雷检测不合格的企业,不予年检和年审。

五、严格执行雷灾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全文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特种设备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实施分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责任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安全,符合节能要求。

第八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应当遵守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

第九条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第十条国家支持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鼓励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特种设备安全意识。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章生产、经营、使用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应当进行自行检测和维护保养,对国家规定实行检验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不一致,或者安全技术规范未作要求、可能对安全性能有重大影响的,应当向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申报,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及时委托安全技术咨询机构或者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技术评审,评审结果经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批准,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将允许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有关技术要求,及时纳入安全技术规范。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第二节生产

第十八条国家按照分类监督管理的原则对特种设备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生产活动:

(一)有与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与生产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工作场所;

(三)有健全的质量保证、安全管理和岗位责任等制度。

第十九条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保证特种设备生产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不得生产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和能效指标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第二十条锅炉、气瓶、氧舱、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设计文件,应当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特种设备产品、部件或者试制的特种设备新产品、新部件以及特种设备采用的新材料,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需要通过型式试验进行安全性验证的,应当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进行型式试验。

第二十一条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随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并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设置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

第二十二条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照本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制造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应当对其安装、改造、修理进行安全指导和监控,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校验和调试。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第二十三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

第二十四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竣工后,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三十日内将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移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第二十五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等特种设备的制造过程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应当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者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第二十六条国家建立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因生产原因造成特种设备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立即停止生产,主动召回。

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发现特种设备存在应当召回而未召回的情形时,应当责令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召回。

第三节经营

第二十七条特种设备销售单位销售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其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应当齐全。

特种设备销售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制度。

禁止销售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第二十八条特种设备出租单位不得出租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以及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第二十九条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义务由特种设备出租单位承担,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十条 进口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我国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经检验合格;需要取得我国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的,应当取得许可。

进口特种设备随附的技术资料和文件应当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其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应当采用中文。

特种设备的进出口检验,应当遵守有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法律、行政法规。

第三十一条进口特种设备,应当向进口地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履行提前告知义务。

第四节使用

第三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第三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三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三十五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第三十六条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负责,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第三十七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应当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

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八条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受托人履行本法规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共有人未委托的,由共有人或者实际管理人履行管理义务,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第四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四十一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行不正常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

第四十二条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第四十三条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公众乘坐或者操作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应当遵守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服从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挥;遇有运行不正常时,应当按照安全指引,有序撤离。

第四十四条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定期检验。

从事锅炉清洗,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

第四十五条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照本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

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

第四十六条电梯投入使用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在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电梯制造单位对调查和了解的情况,应当作出记录。

第四十七条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

第四十八条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并向原登记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前款规定报废条件以外的特种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允许继续使用的,应当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使用安全。

第四十九条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

(一)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二)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充装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器具、安全设施;

(三)有健全的充装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处理措施。

充装单位应当建立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制度,禁止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充装。

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气体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对气体使用者进行气瓶安全使用指导,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办理气瓶使用登记,及时申报定期检验。

第三章检验、检测

第五十条从事本法规定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以及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提供检测服务的特种设备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

(一)有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人员;

(二)有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

(三)有健全的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第五十一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考核,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资格,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中执业;变更执业机构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五十二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应当依法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诚信的检验、检测服务。

第五十三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中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并立即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但应当防止重复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四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提供特种设备相关资料和必要的检验、检测条件,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十五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不得从事有关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

第五十六条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利用检验工作故意刁难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有权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七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对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查。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学校、幼儿园以及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

第五十八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实施本法规定的许可工作,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以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定的,不得许可。

第五十九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办理本法规定的许可时,其受理、审查、许可的程序必须公开,并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六十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依法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应当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档案和信息查询系统;对达到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依法履行报废义务。

第六十一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向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二)根据举报或者取得的涉嫌违法证据,查阅、复制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有证据表明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四)对流入市场的达到报废条件或者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五)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六十二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反本法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紧急情况下要求有关单位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的,应当随后补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

第六十三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重大违法行为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责令有关单位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并及时向上级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及时予以处理。

对违法行为、严重事故隐患的处理需要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时,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通知其他有关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及时予以处理。

第六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不得要求已经依照本法规定在其他地方取得许可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重复取得许可,不得要求对已经依照本法规定在其他地方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重复进行检验。

第六十五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的安全监察人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取得特种设备安全行政执法证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时,应当有二名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参加,并出示有效的特种设备安全行政执法证件。

第六十六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应当对每次监督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作出记录,并由参加监督检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签字后归档。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

第六十七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对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六十八条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特种设备安全总体状况。

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六十九条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后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或者纳入相应的应急处置与救援体系。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第七十条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应当尽快核实情况,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按照规定逐级上报。必要时,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对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

与事故相关的单位和人员不得迟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况,不得隐匿、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第七十一条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应当依法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应急救援。

第七十二条特种设备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发生重大事故,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发生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发生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当依法、独立、公正开展调查,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七十三条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应当将事故调查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事故责任单位应当依法落实整改措施,预防同类事故发生。事故造成损害的,事故责任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特种设备生产活动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制造的特种设备,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已经实施安装、改造、修理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责令限期由取得许可的单位重新安装、改造、修理。

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未经鉴定,擅自用于制造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制造的特种设备,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未进行型式试验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出厂时,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随附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七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未书面告知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即行施工的,或者在验收后三十日内未将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移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重大修理以及锅炉清洗过程,未经监督检验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八十条违反本法规定,电梯制造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调试的;

(二)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时,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的。

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一)不再具备生产条件、生产许可证已经过期或者超出许可范围生产的;

(二)明知特种设备存在同一性缺陷,未立即停止生产并召回的。

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生产、销售、交付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交付的特种设备,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生产,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八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的特种设备,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销售、出租未取得许可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二)销售、出租国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或者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的特种设备的。

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销售单位未建立检查验收和销售记录制度,或者进口特种设备未履行提前告知义务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销售、交付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八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特种设备未按照规定办理使用登记的;

(二)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或者安全技术档案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者未依法设置使用登记标志、定期检验标志的;

(三)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或者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的;

(四)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的;

(五)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的;

(六)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

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未取得许可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的;

(二)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继续使用的;

(三)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未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的。

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充装许可证:

(一)未按照规定实施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制度的;

(二)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充装的。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气瓶充装活动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充装的气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的;

(二)使用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检测和作业的;

(三)未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

第八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

(二)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未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未对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的;

(三)未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的。

第八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电梯维护保养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以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电梯维护保养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八十九条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主要负责人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一)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二)对特种设备事故迟报、谎报或者瞒报的。

第九十条发生事故,对负有责任的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十一条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一)发生一般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第九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履行岗位职责,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造成事故的,吊销相关人员的资格。

第九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对机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机构资质和有关人员的资格:

(一)未经核准或者超出核准范围、使用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检验、检测的;

(二)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检测的;

(三)出具虚假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或者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严重失实的;

(四)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告知相关单位,并立即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的;

(五)泄露检验、检测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

(六)从事有关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七)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的;

(八)利用检验工作故意刁难相关单位的。

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人员同时在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中执业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资格。

第九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实施许可的;

(二)发现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或者检验、检测活动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发现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不再具备本法规定的条件而不吊销其许可证,或者发现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发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不再具备本法规定的条件而不撤销其核准,或者对其出具虚假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或者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严重失实的行为不予查处的;

(五)发现违反本法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不立即处理的;

(六)发现重大违法行为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向上级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或者接到报告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不立即处理的;

(七)要求已经依照本法规定在其他地方取得许可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重复取得许可,或者要求对已经依照本法规定在其他地方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重复进行检验的;

(八)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的;

(九)泄露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的;

(十)接到特种设备事故报告未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按照规定上报的;

(十一)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十二)妨碍事故救援或者事故调查处理的;

(十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九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或者检验、检测机构拒不接受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的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注销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书。

第九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被依法吊销许可证的,自吊销许可证之日起三年内,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不予受理其新的许可申请。

第九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九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九十九条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检验的收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一百条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不适用本法。

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以及民用机场专用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房屋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实施。

第一百零一条本法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操作规程①、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运行前的检查工作,包括:电源电压、各开关状态、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现场操作环境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禁止不经检查强行运行设备。

②、设备运行时,按规定严格记录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根据经济实用的工作原则,调整设备处于最佳工况,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

③、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同时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7

关键词:35KV;变电所;交接试验

变电所里运行着众多的电气设备,施工时将缺陷设备投入电力系统运行,送电时即可能会发生事故。电力生产的实践证明,对电气设备按规定开展交接试验工作,是防患于未然,保证变电所的施工质量及以后的安全运营的重要条件。通过对陕西富县芦村一号煤矿电源工程35kV变电所工程的交接试验进行分析研究,探讨35kV变电所交接试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陕西富县芦村一号煤矿35kV变电所工程概况

陕西富县芦村一号煤矿电源工程35kV变电所工程,实际上可以说由一个35kV的变电所和一个10kV的开闭所组成,它为整个一号煤矿的主斜井口、综采设备、采煤选煤、通风照明、食堂、日常办公生活等多场所,提供所有供电配送电服务,工程量大,设备繁多。

变电所主要包括以下工程:(1)主变:两台16000kVa三相油浸自冷铜芯双绕组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2)35kV部分:单母线分段接线,进线柜两台,计量柜两台,主变出线两台,母联柜一台,隔离柜一台,pt柜两台,过度柜3台。(3)10kV部分:单母线分段接线,进线柜2台,母联柜1台,隔离柜1台,配电聚优柜2台,线路出线柜20台,接地变压器出线柜2台,电抗器出线柜2台,电容器出线柜4台。(4)无功补偿部分:安装两套mSV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每套补偿容量5.5mvar。(5)消弧线圈部分:安装两套10kVZDB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成套装置。(6)运行方式:正常运行时,两回35kV进线同时带电运行,互为备用,35kV母联断开。当其中一回故障时,由另一回进线供全部负荷用电;两台主变同时运行,互为备用;10kV母联断开。

2主要试验内容

变电所交接试验主要包括:变压器(交流耐压试验、绝缘电阻、直流电阻、变比阻别、介损等)、电缆(绝缘电阻、交流耐压)、高压柜(绝缘、耐压、直阻等)、断路器(绝缘、耐压、回阻、开关特性等)、电流互感器(绝缘、耐压、变比、直阻等)、电抗器(绝缘、耐压、感抗)等,检测试验按施工顺序和设备特性等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安装前,需首先进行交接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安装。如变压器、绝缘子、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等,这类设备的主要特点是进场时为独立设备,方便进行单独检测,所有项目检测都可完成。同时如未进行检测即进行安装,安装后不方便拆卸和检测。

(2)设备安装好后,再进行检测,如成套开关柜,电力电缆等设备。成套开关柜中一般集成了断路器、互感器、过电压保护器等多种电气设备,一般进场后由已经由厂家统一安装就位。这些设备交接试验需要待柜体安装好后,逐一进行除耐压试验外的其他试验。比如断路器的开关特性检测,就需等开关柜安装完毕,且可进行送电后放能检测。电缆则需要做好电缆头后,将电缆本身和电缆头一并进行试验。

(3)成组设备进行耐压试验。同一规格型号的高压柜体本身和柜内设备的耐压试验,由于耐压等级相同,可等其他试验全部做完后,连同母线,多组柜子连在一起同时进行交流耐压试验,这样可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3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实验前准备工作

为确保变电所交接试验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应编制完整的试验方案,落实试验人员和试验设备,并进行技术交底和相应的技术培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1.1编制试验方案

人员设备进场前需要编制完整的交接试验方案。依据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规程,结合设备作业指导书,编写针对本项目的完整交接试验方案,并对每类待检设备编制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3.1.2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

确认试验人员后,应首先对每名试验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将详细的试验方案、每个设备试验的具体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逐一介绍给每一名试验人员,使他们在试验前就已熟悉试验方案和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整个试验要做到人员安排合理,试验、操作、记录和防护人员齐全,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从而确保试验结果准确,人员设备安全得到保障。

3.1.3落实试验仪器

对于试验所需要的仪器,则必须确保设备齐全,安全可靠,性能良好,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交接试验一般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绝缘电阻表,变比组别测试仪,回路电阻测试仪,直流电阻测试仪、高压试验变压器,直流高压发生器,自动介质损耗测试仪、、伏安综合特性曲线测试仪、智能断路器开关测试仪、继电保护测试仪等。

3.2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压试验涉及动辄几万伏的高压,是一项危险性极强的工作,实验时必须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2.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进行高压试验时,注意清场,保持室内清洁,试验场所设置围栏,安排专人进行防护,非试验人员严禁入场。比如进行10kV高压柜整体进行耐压试验时,就出现一个故障。10kV高压柜按国家规定要升到出厂试验报告试验电压(42kV)的80%(34kV),但是在升到20kV出现击穿声音,立即停止升压,经检查发现其中一个柜子里有一个施工人员遗留的耳套,由于是铁丝包边,造成耳套被击穿,取出后再次进行耐压试验才成功。

3.2.2严格规范试验数据

电气试验是有严格的温度和温度要求,国家标准和设备出厂试验报告温度大都是20℃,温度不同时需要进行调整,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将数据进行处理,与标准数据进行比较,方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3.3试验后应注意的问题

试验报告是对整个变电站变压器交接试验的一个审核和总结,是竣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试验人员在编写试验报告时,必须做到真实记录,对试验数据按规定进行必要换算,对数据进行认真核准,确保数据准确,从面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出具规范合格的试验的报告。

4结语

总之,通过对陕西富县芦村一号煤矿电源工程35kV变电所交接试验进行分析得之,要做好交接试验,就必须在试验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熟悉试验项目内容;试验时明确注意事项,严格操作规范;试验后认真分析做好试验分析,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试验合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35KV变电站变压器交接试验。

参考文献: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消防工程检测验收

1消防工程检测验收的意义

消防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工程是构成建筑工程的基本单元,因其专业要求严、技术含量高而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体的消防安全,关系到防火灭火的成败。《建筑法》、《消防法》和公安部、建设部的有关法规文件都明确规定了要对消防工程实行消防监督、专业许可制。消防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是整体建筑设计、施工等的专项工程,可以说是比其他专项工程还要独立的特殊工程。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控制、通信等各种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集中应用和体现,是构筑楼宇自控系统等建筑智能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法》明确指出,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经过建筑消防审核的建筑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开业的将被视作违反消防法律、法令的行为,将会受到行政处罚。由专业的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进行严格的功能指标检测,公安消防机构提供必须的验收数据,确保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维护发包方、施工方以及使用者等相关方的的经济利益,做好消防工程的检测工作是任何一方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依据。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验收是整个建筑工程进行综合验收必须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验收是确保消防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实施的保证措施之一。

2顺利验收的基本条件

2.1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的建筑工程,其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消防设计标准、规范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防火技术规范,特别是有关工程的防火安全强制性条款。建立消防设计责任制,即:法定代表人要对消防设计负管理责任、总工程师要对消防设计进行审核、具体设计人员对消防设计负直接责任。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建筑防火材料、构件和消防设备、产品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选用程序合法、实体合格的消防产品及其辅助产品。

2.2建设单位(以称“业主方”)应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消防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企业在依法委托建筑工程监理时,须将建筑的消防工程质量一并委托给监理单位。须按消防设计要求采购设备,不应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防火技术规范等要求,向公安消防机构报送消防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资料进行审核,重要的工程项目还要报送消防设计专篇,以保证建设工程的合法性、完整性。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建立消防工程质量档案。

2.3施工企业必须在政府核准的范围内从事业务,而且施工人员的从业资格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在专业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体现。

要忠实于设计文件不得随意改变,并且要严格按照消防设计规范进行专业施工。但要模范遵守防火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以及行业标准,发现违规和缺陷要主动及时报告。要协助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完善主体设计,特别是消防工程的专业内容即深化设计。要对工程中使用的消防产品和辅助产品、材料进行复核查验,做好记录,不合格的决不能使用,切实做到正确的合乎规范的安装施工。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要对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协助甲方选择质优价廉的消防产品。按照建设部2001年4月的《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规定,专业消防施工公司在承接建筑工程中的消防系统施工时,一般只承接报警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最多加上水喷淋、消防栓及气体灭火系统。防火排烟、正压送风、防火门、卷帘门以及电源的安装,则由土建公司或其他水暖公司负责施工。如果消防工程专业施工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或现场施工负责人员,对整个工程防灾系统逻辑功能不具备全面清楚的理解把握,土建总包方技术负责人或生产计划人员又不清楚这些消防联动,往往造成工程最后阶段迟迟调试不完,甚至验收不合格的被动局面。因此,消防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培养对整个防灾系统具有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包括电气和相关暖卫通风)和质量标准,不仅要懂消防电器,还应懂消防水、气、风及整个工程防灾系统。抓住了基础工作,把握了关键,才能保证整个工程中防灾系统施工顺利,达到一次调试成功并通过验收。

2.4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确保施1-212艺及关键施工过程的规范化

明确消防用电设备的动力线、控制线、接地线及火灾报警信号传输线的敷设方式。消防设备电气配线的可靠性用以确保向消防设备正常供电和有效实施人员疏散与火灾扑救。消防设备电气配线的耐火性用以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且消防设备配电线路可能处于火场之中时能持续供电。在消防工程中,通常是结合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对消防设备配电线路采用耐火耐热配线措施来达到其可靠性、耐火性要求。智能建筑消防设备电气配线防火安全的关键是按具体消防设备或自动消防系统确定其耐火耐热配线。从高层建筑变电所主电源低压母线或应急母线到具体消防设备最末级配电箱的所有配电线路都是耐火耐热配线的考虑范围。

2.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在暗敷时最好采用阻燃型电线穿保护管敷设在不燃结构层内,保护层厚度为3em或按如下两种基本措施处理:

①当消防设备配电线路暗敷设时,通常采用普通电线电缆,并将其穿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氧指数i)埋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且穿管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

②当消防设备配电线路明敷设时,应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且采用防火涂料提高线路的耐燃性能,或直接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电线电缆和铜皮防火电缆等并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或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总线制系统的干线,需考虑更高的防火要求,如采用耐火电缆敷设在耐火电缆桥架内有条件的可选用铜皮防火型电缆。

2.4.消火栓泵、喷淋泵等配电线路

消火栓系统加压泵、水喷淋系统加压泵、水幕系统加压泵等消防水泵的配电线路包括消防电源干线和各水泵电动机配电支线两部分。水泵电动机配电线路可采用穿管暗敷,如选用阻燃型电线应穿金属管并埋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或采用电缆桥架架空敷设;如选用耐火电缆,最好配以耐火型电缆桥架或选用铜皮防火型电缆,以提高线路耐火耐热性能。水泵房供电电源一般由建筑变电所低压总配电室直接提供;当变电所与水泵房相邻或距离较近并属于同一防火分区时,供电电源干线可采用耐火电缆或耐火母线沿防火型电缆桥架明敷;当变电所与水泵房距离较远并穿越不同防火分区时,应尽可能采用铜皮防火型电缆。

2.4.3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

防排烟装置包括送风机、排烟机、各类阀门、防火阀等,一般布置较分散,其配电线路防火既要考虑供电主回路线路,也要考虑联动控制线路。由于阻燃型电缆遇明火时,其电气绝缘性能会迅速降低,所以,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明敷时应采用耐火型交联低压电缆或铜皮防火型电缆,暗敷时可采用一般耐火电缆。联动和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电缆。此外,防排烟装置配电线路和联动控制线路在敷设时应尽量缩短线路长度,避免穿越不同火分区。

2.4.4防火卷帘门配电线路

防火卷帘门隔离火势的作用是建立在配电线路可靠供电以使防火卷帘门有效动作基础上的。防火卷帘门电源引自建筑各楼层带双电源切换的配电箱,经防火卷帘门专用配电箱控制箱供电,供电方式多采用放射式或环式。当防火卷帘门水平配电线路较长时,应采用耐火电缆并在吊顶内使用耐火型电缆桥架明敷,以确保火灾时仍能可靠供电并使防火卷帘门有效动作,阻断火势蔓延。

2.4.5消防电梯配电线路

消防电梯一般由高层建筑底层的变电所敷设两路专线配电至位于顶层的电梯机房,线路较长且路由复杂。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消防电梯配电线路应尽可能采用耐火电缆。当有供电可靠性特殊要求时,两路配电专线中一路可选用铜皮防火型电缆,垂直敷设的配电线路应尽量设在电气竖井内。

2.4.6火灾应急照明线路

火灾应急照明包括疏散指示照明、火灾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疏散指示照明采用长明普通灯具;火灾应急照明采用带镍镉电池的应急照明灯或可强行启点的普通照明灯具;备用照明则利用双电源切换来实现。所以,火灾应急照明线路一般采用阻燃型电线穿金属管保护,暗敷于不燃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在装饰装修工程中,可能遇到土建结构工程已经完工,应急照明线路不能暗敷而只能明敷于吊顶内的情况,这时应采用耐热型或耐火型电线并考虑基本措施②的实施方式。

2.4.7消防广播通讯等配电线路

火灾应急广播、消防电话、火灾警铃等设备的电气配线,在条件允许时可优先采用阻燃型电线穿保护管单独暗敷或按基本措施①处理;当必须采用明敷线路时,应对线路做耐火处理并参考基本措施②的实施方式。

2.5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确保对关键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

对消防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焊接、埋管、穿线等关键施工过程要编制作业指导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对确定的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使用的设备在使用前要进行必要的检查。要进行严格的连续质量监视,并做监视记录。

2.6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公安消防机构相互之间应及时沟通并密切配合,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2.7检测内容为竣工试验方法的正确性及竣工资料的标准性

2.8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完整地提交工程竣工资料

2.9竣工检测及验收过程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有关施工专业单位应当与检测单位消防验收部门很好地配合,做好系统检测验收工作.

3消防报警及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消防工程中的定位问题

3.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防火、灭火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在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和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中,对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次火灾的教训,使人们自觉提高了防火意识,因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火灾事件的主体,人的参与仍然是最为有效并不可替代的手段之一。自动报警系统及其联动系统,在火灾现场是最快速可靠的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并得到应用推广。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化建筑必不可少的安全监控设施,利用火灾监控系统及相关配套技术手段对高层建筑及大型综合性建筑物形成有效的火灾探测报警、防火分区、防烟分隔、设备材料和建筑结构耐火以及消防设备联锁连动控制,及时发现火灾和控制火灾,可有效实施灭火操作。因此,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安装、使用自动消防设施,是现代消防中不可缺少的安全技术设施。必须指出,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消防工作,1998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九届二次全会通过了《消防法》并于当年9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我国的消防工作,有关部门也依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消防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了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指导方针,建立并不断扩大消防专业队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手段,加强对广大民众的防火教育,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消防工程的检测不只是对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检测,还应包括对固定灭火系统、应急疏散照明系统和防火隔离等设施的检测内容。消防工程的验收不仅涉及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的验收,而且涉及对建筑物间的间距、消防通道、防火分区等的一系列验收。

4消防报警及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检测

4.1系统组成和原理

消防系统按功能可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系统。前者的功能是在发现火情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指示出发生火警的部位,便于扑灭;后者的功能是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现火情后,自动启动各种设备,避免火灾蔓延直至扑灭火灾。从二者的不同功能可看出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有很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同时具有自动联动系统的功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火灾探测器安装在现场,监视现场有无火警发生;火灾报警器安装在消防控制中心,管理所有的火灾探测器。当发现有火警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值班人员,有的火灾报警器还可启动联动设备灭火。有的火灾探测器具有声光报警装置,可以脱离火灾报警器使用,一般用于家庭。

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发生的原理是检测火灾发生前后某个物理参数的变化。例如:检测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可以断定有火灾发生。一般通过检测三种物理参数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这三种物理参数是:烟浓度、温度和光。由此可以把火灾探测器分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而实际使用中以前两种最多。感烟探测器检测现场烟浓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感温探测器检测现场温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火焰探测器检测红外光或紫外光光谱强度的变化,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感烟探测器有离子感烟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和红外光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有定温探测器、差温探测器、差定温探测器和缆式定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有红外火焰探测器、紫外火焰探测器和复合火焰探测器。现在,有的火灾探测器为复合探测器,它不只可以测试一个物理参数,而是能够测试多个参数来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火灾探测器与火灾报警器的连线可划分n+i线制、4线制、3线制和二总线制。由于受施工的限制,前几种火灾报警系统都已被淘汰。目前生产的火灾报警系统大部分为二总线制。按火灾报警系统判断火灾的方式,火灾报警系统可分为开关量火灾报警系统和模拟量火灾报警系统。开关量火灾报警系统的火灾探测器为开关量探测器,其报警原理是在火灾探测器内有一比较器,当火灾探测器探测的烟浓度、温度或其它物理参数达到一定阈值时,火灾探测器变为火警状态,当火灾报警器巡检到该探测器时,探测器把火警状态报告给火灾报警控制器。模拟量火灾报警系统使用模拟量火灾探测器,模拟量火灾探测器不断把采集到的现场数据报告给火灾报警控制器,由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过一定的算法,判断是否为火警。如果确定有火警发生,遂发出火警命令,点亮火灾探测器上的确认灯。火灾报警器的算法很重要,好的算法可以大幅度降低火灾报警系统的误报,而有些算法,如在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一报警阈值,实际与开关量火灾报警系统区别不大,只是把原来火灾探测器上的报警阈值改在了火灾报警控制器上。模拟量火灾报警系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系统的探测零点并且选用最佳的探测算法,减少火灾报警系统的误报。还有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使用智能型火灾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探测零点,对自身进行补偿,使用合适的算法判断是否有火警发生。这种火灾报警控制器也可以降低误报,但由于受成本和体积限制,火灾探测器不可能设计得太复杂,其算法也不可能象模拟量火灾报警控制器那样复杂。在一个火灾报警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人机界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机界面设计得好,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地监视火灾报警系统的运行情况。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状态显示主要有指示灯显示、数码管显示和液晶显示。由于液晶耗电少,可以显示汉字和图形,所以很多火灾报警控制器都使用液晶显示器显示火警信息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各种状态。有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显示和操作都为中文提示,学习和使用都很方便。由于探测器地址一般为二进制编码,所以,显示火灾探测器所处部位有火警时,都显示为一个数字,然后由这个数字再查找火警部位,比较麻烦。现在,有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已能够在发生火警后,用汉字直接显示出发生火警的部位,这就很容易确定火警部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火灾自动联动系统用于控制各种联动设备,有多线制联动控制系统和总线制联动控制系统。多线制联动控制系统中,从联动控制器到每一台联动设备都要连接2条-4条线,一般适用于联动设备少的建筑。对于联动设备比较多的建筑,如果使用多线制联动控制系统,工程施工比较困难,最好使用总线制联动控制系统。在总线制联动控制系统中,火灾自动联动系统由联动制器和控制模块组成。在联动控制器和控制模块之间为二总线或四总线,每一组总线可以连接多个控制模块,在需要启动联动设备时,联动控制器发出启动命令,控制模块动作,控制模块再启动联动设备。一般一台联动设备为一个动作,但有的设备如卷帘门为两个动作。有的模块输出一个动作,有的输出多个动作。在设计时就要确定联动设备需要几个模块控制。

4.2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检测引用以下规范性文件

(3B50045-200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6-87-200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施t2e艺标准》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室内给水管道附件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室内给水附属设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电缆线路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成套配电柜(盘)及动力开关柜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4.3检测机构的组成、责任及义务

(1)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是一个获得消防监督机构批准并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机构,由各个专业的消防技术人才组成;

(2)消防设施检测机构依法对建筑工程的消防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检查,提出初步检测意见书和检测合格报告书。

4.4检测的基本条件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是相对独立的系统,由具备消防安装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完成,检测前应具备:

(1)调试后正常运行,已经连续运行时间应达到15天-30天,有符合行业要求的系统运行记录;

(2)系统竣工调试报告及完备的竣工技术文件;

(3)提供检测申请报告并签订检测合同协议书。

4.5检测的基本内容

(1)消防控制室位置,并测绘系统设备设置平面布

(2)消防控制室与119台或公安专用网联网情况;

(3)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的自动切换功能,切换试验3次均应正常;

(4)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功能抽验:

1)实际安装数量在5台以下者,全部抽验;

2)实际安装数量在6台-10台者,抽验5台;

3)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台者,按实际安装数量30%-50%的比例,但不少于5台抽验。

火灾探测器(包括手动报警按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模拟火灾响应试验和故障报警抽验:

1)实际安装数量在100只以下者,抽验10只;

2)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0只,按实际安装数量5%

—10%的比例,但不少于10只抽验,试验均应正常。

(5)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功能应在出水压力符合现行

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工作泵、备用泵转换运行1次—3次;

2)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1次—3次;

3)消火栓处操作启泵按钮按5%-10%的比例抽验。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抽验,应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条件下,抽验下列控制功能:

1)工作泵与备用泵转换运行1次—3次;

2)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1次—3次;

3)水流指示器、闸阀关闭器及电动阀等按实际安装

数量的10%-30%的比例进行末端放水试验。

(7)卤代烷、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系统的抽验,应在符合设计规范的条件下,按实际安装数量的20%-30%抽验下列控制功能:

1)人工启动和紧急切断试验1次—3次;

2)与固定灭火设备联动控制的其他设备(包括关闭防火门窗、停止空调风机、关闭防火阀、落下防火幕)试验1次—3次;

3)抽一个防护区进行冷喷放试验(可用氮气代替)。

(8)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抽验,应按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及信号均应正常。

(9)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应按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及信号均应正常。

(10)消防电梯应进行1次—2次的人工和自动控制功能及信号的检验。

(11)火灾应急广播设备的抽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进行下列功能检验(各项功能应正常语音清晰):

1)在消防控制室选区、选层广播;

2)共用的扬声器强切试验;

3)备用扩音机控制功能试验。

(12)消防通讯设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各项功能应正常并语音清晰):

1)对讲电话进行1次—3次通话试验;

2)电话插孔按5%-10%进行通话试验;

3)消防控制室与119台进行1次-3次通话试验,

(13)强制切断非消防电源功能试验。

(14)检测汉化图形化的CRt显示、中文屏幕菜单等功能,并进行操作试验。

(15)检测消防控制室显示火灾报警信息的一致性可靠性。

(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防护功能。

(17)新型消防设施的设置及功能:早期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大空间红外矩阵计算机火灾报警系统及灭火系统;煤气等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18)智能型火灾探测器的性能、数量及安装位置;普通型火灾探测器的数量及安装位置。

(19)公共广播与消防广播系统共用时,应满足现行消防规范、标准要求。

4.6检测所需设备

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卤代烷、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系统、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应急广播设备和电源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泵等)所需的工程检测仪器及相关检测设备(公安消防监

督机构认可)。

4.7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结论及检测结果列表等。

转贴于 5消防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验收

5.1 验收条件

(1)申报建筑工程竣工消防验收的基础条件是建筑物内各项消防系统施工、调试完毕,经建设、监理单位自检自验合格后,方可申报消防验收;

(2)申报消防验收的工程应是经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全部整改,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自验合格的工程;

(3)申报消防验收的工程应以系统为单元,保证系统施工、安装、调试工作完毕。系统单元内施工、安装、调试内容不得甩项或缺省;

(4)申报消防验收的工程必须得到该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等单位的认可。建设单位必须以文字形式承诺。所申报消防验收内容严格按照已经审核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调试,消防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公安部有关消防产品的管理规定,消防设计及施工符合相关的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5)参加消防验收的除消防监督机构外还应包括: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产品供货单位。

5.2验收形式

一般意义上讲,消防验收可分为隐蔽工程消防验收、粗装修消防验收、精装修消防验收三种验收形式。

(1)隐蔽工程消防验收是指对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无法行消防检查和验收的消防设施及耐火构件,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消防验收。例如:钢结构防火喷涂,消防管线及连接等;

(2)粗装修消防验收是指对建筑物内消防系统及设施的功能性验收。主要针对消防系统及设施已安装、调试完毕,但尚未进行室内装修的建筑工程。粗装修消防验收适用于建筑物主体施工完成后,建筑物待租、待售前的消防系统验收。粗装修消防合格后,建筑物尚不具备投入使用的条件,须进一步完成精装修消防审核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3)精装修消防验收是指对建筑物全面竣工并准备投人使用前的消防验收。精装修消防验收内容包括各项消防系统及设施、安全疏散、室内装修等诸项。

5.3申报文件

(1)系统检测报告书:例如由中介消防检测机构对报验工程进行消防检测后出具的《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报告》以及针对《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报告》所提出的问题的整改报告;

(2)系统调试运行报告;

(3)工程设计文件及变更说明文件:例如建设过程中消防监督机构签发的相关消防审核文件(包括初步设计审核意见、施工图审核意见、内装修图纸审核意见、煤气图纸审核意见、备忘录等)、建设及设计单位针对消防审核文件所提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情况报告;

(4)隐蔽工程记录(监理签字):例如隐蔽工程的检查记录、消防系统自检自验和施工单位的安装调试记录、打压试验记录等文字材料;

(5)工程竣工图(蓝图);

(6)设备器材合格证、检测认证报告、随机资料等。

5.4验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的验收内容与检测内容应一致,这部分验收内容仅仅只是消防工程整体验收的组成部分之一;

(2)对文字内容应按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具体项目逐项逐条审核;对峻工图纸应按规范与建审意见相结合,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3)对具体的施工内容进行抽检。例如:通过对某一消火拴的实际操作实现对报警及联动系统的性能抽检;通过对某一感烟探测器的抽检实现对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以及与"119"网络连接状态等的测试。

5.5验收程序

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验收是由国家或行业认可消防监督机构执行。验收在检测合格的基础上进行,验收单位应事先编制验收大纲、检测报告(表格),包括检测依据、检测设备、检测项目和结果列表。当验收中出现不合格项时,应限期纠正,直至检测合格。

验收的主要工作是审议系统检测报告和系统运行报告,并审查建设方出具的全部技术文档(见北京市地方标准DBll/146-2002《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检测验收规范》第7.2.3条)。验收结论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情况。如果有不合格项应限期整改(当涉及到检测项目时,如有必要应重新组织检测),直至没有不合格项方能通过验收。

6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工程验收中的特点

(1)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国家对系统中的主导产品有一系列的标准规定(归口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对各类工程的建筑防火设计,对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等也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归口全国建筑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和地方也都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相应的监督、检测和管理。因此,当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进行检测和验收时,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已通过了专项检测和验收;

(2)消防工程的检测和验收是受国家正式法律《消防法》为依据的,它是一项强制性的要求。而智能化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尚无相应的国家法律对此提出明确要求;

(3)由专设的监测机构进行检测,由国家公安消防机关专设的建筑工程监督审核机构来实施验收监督和审核的;

(4)它是唯一具有完全、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经受过时间考验的检测和验收标准。建筑与楼宇住宅智能化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的相应各种规范在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还需强化,许多规范还在制定、补充阶段;

(5)智能化系统中其他子系统很容易并且有许多子系统已经实现在同一网络、同一软件平台上的开发和运行,唯独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的网络和软件平台是相对独立的。

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工程验收中的重点

对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验收,应以检测其系统联动功能和基本功能为主。不论系统在以前的专项检测验收中的结果如何,在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检测验收中,对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监测系统的检测,还应检查或抽测以下项目:

(1)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的自动切换功能,包括直流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以及双路交流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根据需要进行);

(2)火灾报警系统的检测功能,包括火灾报警的优先级、火灾报警的延迟时间、信号的传输、故障的报警火灾事件的记载等;

(3)火灾的探测功能,点型感烟、点型感温、线型感烟、线型感温及火焰探测器对现场火灾参数的响应情况;

(4)消防泵的启停、运行、双泵转换以及在消火栓处的启停功能;

(5)喷淋泵的启停、运行、双泵转换;

(6)其它灭火系统(包括卤代烷、二氧化碳、泡沫等)的人工启动和紧急切断、辅助灭火设备(关闭门窗、忉断空调、通风等)的联动,以及对一个防护区的代用气体喷洒试验;

(7)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一步、两步动作及相应的联动功能;

(8)空调设备和防排烟设备(包括送新风机、排烟风机和相应的阀门)动作及相应的联动功能;

(9)消防电梯的人工控制和相应的联动控制;

(10)火灾应急广播设备的选区、选层广播,扬声器的切换,备用扩音器的控制;

(11)消防通讯设备的控制室与现场的对讲(包括用电话插孔的对讲)以及与“119"的通话;

(12)风消防电源的强制切断;

(13)系统CRt屏幕的中文菜单功能和操作;

(14)消防控制室向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的信息传播;

(15)消防控制室与安全防范系统(SaS)及其它系统间的通信;

(16)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防护功能;

(17)其他新型火灾探测、报警、联动设备的功能。

参考文献

建设部《建设部资质管理文件汇编》2001;04

建设部《建设部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实施细则》2000;05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9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

第七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全国雷电监测网,避免重复建设。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建设,以防御雷电灾害。

第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开展雷电监测,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雷电预报,并及时向社会。

第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的发生机理等基础理论和防御技术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三章防雷工程

第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

第十二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实行资质认定制度。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并实行分级管理。甲级资质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认定;乙级和丙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

第十三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审核合格的设计方案,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出具核准证明;不合格的,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书面告知理由。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第十六条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监督管理。

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

第十七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

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根据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核实。验收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出具合格证书。验收不合格的,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书面告知理由。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第四章防雷检测

第十九条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第二十条对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实行资质认定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检测单位的资质认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

防雷检测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防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

第二十二条防雷装置所有者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发现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主动申报年度检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五章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

第二十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第二十五条遭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受雷电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第二十六条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雷电灾情和年度雷电灾害情况。

第二十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第六章防雷产品

第二十八条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二十九条防雷产品应当通过正式鉴定,并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

对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防雷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计量认证或者获得资格认可。

第三十条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许可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第三十二条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已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撤销其许可证书;被许可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资质证书、资格证书或者许可文件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合格证书,擅自投入使用的;

(五)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六)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七)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防雷工作人员由于,导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省级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气象学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省级气象学会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电气设备检测检验报告篇10

关键词:质量的重要控制方法;旁站监理;注意事项

1998年3月1日建筑法的颁布与实施,在法律的层面上明确了监理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2001年5月1日与实施,更为广大监理工作者开展监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并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在所有的建设工程中,乃至整个人们生活中都已经离不开电,而电气安装工程作为建设工程中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甚至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强调电气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1相关法规、规范、教材对旁站的定义和要求

目前,监理公司按照建设单位的委托,监理项目还是以施工阶段的监理为主。《建筑法》第四章非常明确的规定了监理的范围、职责。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则明确了监理工作的方法、职责、范围,监理的质量控制工作方法一般可采用见证、旁站和巡视三种形式,而旁站是现场质量监理人员重要的监理方法,在有关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均有说明和定义。

2对电气安装工程旁站监理的意见和看法

根据本人近年来对电气安装工程的监理工作实践,特别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病房楼工程,该工程为一类,对于电气安装工程,除了管线预埋暗敷、吊顶内配管穿线、电气预埋件、防雷焊接接地等隐蔽工程的施工需旁站外,比如绝缘测试、等电位连接(暗敷)、电气设备交接试验、配电柜的二次设备通电调试等凡涉及施工和将来用户及设备安全的,都应该进行旁站监理,以确保电气安装调试时操作步骤正确,保证建设工程验收后设备安全正常稳定运行。

3在电气安装工程方面需要旁站监理的有方面

1)电气设备材料进场的现场复试抽样检查及送检。2)管道线路暗敷预埋及吊顶内管道暗敷及穿线、电缆直埋。3)电器设备预埋件的安装。4)防雷工程引下线、接地极和接地装置焊接埋设。5)电线、缆、母线槽中间接头及伸缩补偿装置安装。6)配电柜、变频柜、变压器、电力系统远端控制设备等设备安装、电源接线。7)线路及电力电缆试验,配电柜及变压器等设备的交接试验,绝缘电阻及接地电阻测试。8)电动机干燥检查及试运转,电气系统调试及试运行。9)因特出需要需带电工作时。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的安装调试。

4作为一名现场电气监理工程师对旁站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4.1电气安装工程开工前:1)开工前,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全面熟悉掌握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的要求。2)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和可靠的技术保证措施,特别是电气施工方面的技术保证措施。3)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电气材料设备进场应按规定检查试验,必要时应按规定进行送检。4)审核电气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资格证书、上岗证书及技术交底文件。5)检查开工前准备工作,确定能否保证满足大面积电气安装工程正常施工的要求和施工质量。

4.2电气监理人员在旁站监理过程中

(1)检查电气安装工程是否按设计图纸、规范标准的要求施工,是否符合保证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的要求。若发现存在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

(2)检查电气安装工程工序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及电气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施工设备机械、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或施工环境条件是否均处于良好状态。

(3)加强电气安装工程工序产品的检查、工序交接检验和隐蔽工程检查,特别是隐蔽工程和电气检测调试必须在监理人员检查确认合格后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对于施工难度大的电气安装工程或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施工部位,监理人员应及时采用一些测试仪器和设备等检验手段进行检查,以判断施工质量是否合格。

(5)对于电气安装工程必要时可要求施工单位通过对施工工序的检验取得数据,监理人员则可借助检验取得的数据及时判断处理。

4.3电气安装工程检测调试过程的旁站

(1)针对电气安装工程检测,应采用经计量检定的并在有效期内的检测仪器,严格按照使用条件及规范操作进行检测,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无误,对不符合检测条件或不规范的操作应要求重新检测。

(2)在电气设备及系统调试前,应检查现场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是否满足调试要求,待条件成熟后再按系统功能和负荷大小分批次进行。

(3)对电气设备及系统调试,应严格遵守事先确定的调试程序文件进行,上道程序未完成或未合格严禁执行下道程序,以保证电气设备及操作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