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数字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6:19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1

一、数字化社区建设的背景分析

数字化社区在社区的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在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基层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2009年制定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基本标准》,并在2010年在全国确定14个“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推动了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逐步普及,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的应用日益成熟,这都给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字化社区将社区的管理和服务都统一到一个平台之上,并通过数字化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更加丰富的文化,也为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为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提供了新机遇。

二、推进乡镇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1.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数字化有虚拟仿真、远程共享、多媒体等特征,推进信息化建设有利于造福全社会。而信息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推进社区数字化建设。社区数字化能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把社区内的物业服务、电子商务、社区交流、信息共享放到同一个平台之上,有效改变以往社区管理和服务中条块分割的情况,整合社区所有资源,让社区内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基层管理机构和每一个普通社区居民进入一个信息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数字化社区建设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细胞工程”之一,受到各个国家政府的重视,很多国家都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我国也不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信息化先行”要求,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方法,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口号。数字化社区作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3.社区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如果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化社区必要的“硬件设施”,那么数字化社区建设就是现代化社区的必要“软件”。数字化社区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以创新型的服务方式服务于社区内所有居民。数字化社区正好能为现代化社区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平台的搭建需要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数字化社区将社区内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往的社区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必须把实体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创建数字化学习社区,为现代化社区建设提供新渠道。

三、推进乡镇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措施

1.政府部门加快在管理模式上的改革

要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政府的行为非常重要。当前政府部门对数字化社区的认知还不够充分,某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适合现代乡镇社区的发展要求。很多政府领导者还是将社区居民作为管理的对象,在管理过程中以“管”为主,忽视“理”的部分。要想建设好乡镇社区的数字化,政府部门首先要转变以前的管理理念,由全面主导转变为全面掌控,向服务型政府方向转变。在管理手段上,政府要以引导为主,突出社区介入和社区公众参与的作用。其次要注意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其积极性,才能实现社区的现代化发展。数字化社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民参与,有社区居民合作,有社区居民参与决策,才能让这个数字化社区更完善。

另外,政府部门要在法律法规方面下功夫,建立数字化社区建设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社区基层管理机构的工作目标,并纳入对各行政村和社区基层管理机构的考核之中,完善责任制,奖励为数字化社区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只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让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长久发展。

2.推动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

社区基层管理机构要加强对社区网站的建设。网站的运营维护工作不力,信息的和更新不及时,使得社区网站成了摆设,社区居民无法在其中得到有用的消息。因此,社区基层管理机构必须做好对社区网站的运营和维护,信息及时更新,有问题及时反馈,做好与社区居民的互动,让社区网站真正为社区居民服务。另外,要加强社区培训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建设,针对社区教育的需要建立培训场地、资源状态、使用情况等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培训机构和社区居民查询沟通,通过对培训场地的预约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化服务。

3.完善保障体系的建设

数字化社区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保障体系的建设,这里的保障体系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在未来随着数字化社区的进一步展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的信息会被放到网络上,一旦出现网络安全事故,那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所以必须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人才技术各个方面做好对数字化社区的安全保障,建立专门的数字化安全管理组织领导网络安全的整体工作,与公安部门联手合作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防止政府部门的工作信息和社区居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是做好数字化社区运行的资金人才支持。数字化社区的运行离不开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持续投入,政府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并予以专业培训,在资金上予以保障,让其更好地投入到社区网站的运营维护中。

4.提高数字化社区的普及率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2

数字化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

数字社区是指数字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准的社区,是数字城市的组成部分,未来数字社区的集合将覆盖到整个城市乃至到社会。社区数字化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网技术,建立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使社区内的政府管理部门、城镇居民、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这一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或享受各种社会内部及外部数字化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信息资源。

二、数字化社区建设的目的

数字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使生活在该社区的人们,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有一个更为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同时可享受数字化生活的乐趣。通过一列数字化应用系统建立,使社区政府部门、公安、消防、公安、企事业单位等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信息更为安全,并可共享。

住户可以通过社区服务网站上获取物业发展商以及管理机构所的所有信息,并实现网上交互式社区物业管理,其中包括:

1、住户可以在网上全面了解社区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的背景资料;

2、网上获取住户入伙、装修申请等流程,并在网上进行交互式操作;

3、查询与自身相关的每月应交的水电、管理费等费用清单并进行网上支付;

4、住户还可以进行网上投诉、咨询、报修等,并从网上获取回复和上门维修约定、报价等;

5、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可以在网上向全体,或某些特定的住户通告;物业发展商和管理机构,或者是某一些住户可以在网上发起有关小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社会问题的讨论议题,大家可以共同在网上发表意见,甚至进行投票等等。

综合上述,作为业主,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物业管理服务,简约许多程序和时间。与此同时,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效率以及服务功能的现代化。

三、数字化社区的构建

所构建的数字化社区系统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功能、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功能以及网上生活资讯(包括网上学校、网上医疗保健、网上娱乐等等)。

(1)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功能

住户可以在社区服务网站上获取物业发展商以及管理机构所的所有信息,并实现网上交互式社区物业管理,其中包括:

住户可以在网上全面了解社区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的背景资料;

网上获取住户入伙、装修申请等流程,并在网上进行交互式操作;

查询与自身相关的每月应交的水电、管理费等费用清单;查询自己一卡通会所消费余额和明细;

住户还可以进行网上投诉、咨询、报修等,并从网上获取回复和上门维修约定、报价等;住户可以在外面通过社区网查询到自己家中智能化设备的工作状态,了解是否安全;

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可以在网上向全体,或某些特定的住户通告;

住户可以在网上发起有关小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社会问题的讨论议题,大家可以共同在网上发表意见,甚至进行投票等等。

(2)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功能

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就是实现住户在网上购物的功能。功能具体可以实现:

住户能在网上浏览商品信息并进行订购;住户可以用网上电子支付或选择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提供的其他方式进行结算;可以查询每次、每周或每月的购物清单等等;而社区的管理服务机构则要通过系统进行电子商务的客户管理和订单管理,包括订购客户的身份鉴别、查询客户的信用级别和记录、处理订单、送换货任务管理、应收款项管理等等。:

(3)网上生活资讯

住户在网上获得生活资讯及其服务是多样性的,包括网上娱乐、城市生活(吃喝玩乐)动态指南、网上教育、网上保健等等。系统将不断运用互联网的各种最新的技术,实现多媒体、交互式、同步管理等网上生活资讯服务。主要可以实现:

网上学校:网上少儿培训、补习,网上多媒体英语教学,测试等等;

网上医疗保健:各种最新保健方法介绍,网上互动疾病诊疗咨询等;

网上新闻:当天各种报刊要闻,体育报道等;

网上娱乐:下载播放流行音乐,娱乐新闻、动态;

网上家庭个人理财:股市、期货、货币汇率消息;个人投资理财顾问,互动咨询;

城市生活指南:城市生活地图,吃喝玩乐消费指南等。

总而言之,数字化社区的主要系统一般有:社区服务网站、社区管理服务系统、社区居委会网上办公系统、物业公司网上办公系统、业主委员会网上办公系统、社区门诊网上办公系统等。有效地整合资源,系统性的进行数字化设计。

四、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标准

对于社区数字化是一个涉及不同学科,采用多种专业技术,地理范围相对又较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完整协调与配套的标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实现社区信息集成应用的基本条件之一。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的标准的制定,应在采用社区数字化建设中现有的有关国际、国家与行业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标准规范。为此,需对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的标准体系进行总体设计,确定所需要的各种标准与规范,确定各个标准与规范之间的衔接关系,确定社区数字化建设标准规范与国内外其它相关信息体系的衔接。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3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社区;宜兴终身学习网;学习平台

一、引言

当前,人类进入了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急剧更新的信息时代,传统的人与人的授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数字化学习以其方便高效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各级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数字化学习社区是指社区居民能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新型社区。宜兴是无锡市所辖的县级市,下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个部级工业园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2038.7平方千米,人口124.8万。2013年创建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

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是着力点和抓手。宜兴终身学习网(网址:http:///)就是为宜兴社区居民搭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该平台由宜兴市政府投入200多万,依托宜兴开放大学的办学及系统优势,精心打造。

二、平台的建设目标

宜兴终身学习网不仅有全面的资源、共享的平台,更有良好的互动、方便的操作模式。平台的建设目标包括:

1.构建宜兴终身学习网公共服务平台,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学习服务

2.构建课程资源库,为全市各行各业和全体社区成员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服务

3.构建统计管理子平台,如实记载学习者在平台上的学习行为,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

4.构建场地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子平台,提供场地分布情况及志愿者、专家团的相关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调配

5.开展终身教育理论研究与专题调研,为宜兴市制订终身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与建议

三、平台的框架结构

宜兴终身学习网平台的建设基于.net技术,使用mVC三层管理软件,以模板引擎进行自定义的个性化设计,采用web2.0作为用户的体验平台。平台自下而上包括:

1.数据层

存储所有数据包,如系统数据库、资源库等,可以将数据进行纵横分割、伸缩,保证提取安全与直接。

2.通用接口层

这是进行接口维护、通用安全、知识分享的重要层面,实现系统松耦合,保证子平台的建构技术稳定有效。

3.应用模块层

将所有的模块进行统一安排,集成各种关系之后,保证用户使用得流畅。

4.统一门户

用户的各类终端由此访问系统。统一的认证和统一的规范标准保证了系统安全、稳定和平台可扩展。

宜兴终身学习网总体框架及学习流程如下:

四、平台的主要功能

宜兴终身学习网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终身学习平台。用户在使用该学习平台的时候,不管是信息资源还是交流反馈,都可以从网站上直接得到,体现了虚拟课堂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具有以下几大功能:

1.终身学习服务功能

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课程点播,完成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自测、网上考试等教学过程,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真正实现了无障碍的实时沟通。打开学习平台,学习者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虚拟的大课堂,选择学习资源、学习互动交流、学业评价、学习记录查看等都可以一站完成。同时平台还为各层次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包括个人博客、个性化主页定制,让每个学员都能在平台上自己的受教育心得。另外,各类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登录系统,系统公告。学习者在平台上不仅可以查找学习资料,还可以查询各类培训、继续教育、考试信息。从培训内容到培训教师的选择,都可以通过动态视频的模式展示给用户,为市民的终身学习提供可能。

2.终身学习管理功能

网站采用学分银行的管理办法,为每一个学习者累积终身学分,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学习者每学完一门课程既可以得到一定的学分,也会获得相应的学习币。学分采用终身制,每年由宜兴开放大学根据学分值排名进行奖励,对获得学分名列前茅的学习者,由市教育局颁发“网上学习先进个人奖”。学习币可以参加抽奖活动和实物兑换活动。

同时系统支持渐进式学习,能够全程记载每一个学习环节,对学习情况进行质量跟踪,并提供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培训要求,采用严谨客观的评价机制,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认证,实现证书的发放与管理。

3.终身学习资源库功能

网站通过自建、购买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容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历教育到继续教育及社会培训的方方面面,是多种媒体的“连锁课程超市”,涉及领域广,资源数量大,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成为惠及全市城乡、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广大学习者的终身教育资源库。

4.社区培训资源共享的功能

针对社区教育所需,可以建立包括:培训场地资源名称、提供单位、资源等级、使用状态、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的咨询平台,以分级权限进行浏览与沟通。通过网络实现非实时场地使用预约和台账记录等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通过整合多个领域的社会资源,实现政府、学校、社区和社会力量的互动,使培训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5.志愿者交流中心的功能

交流中心招募的志愿者中,不仅有专业的知识分子、技术骨干,还有各行业的先进人物,更有社会文化名人、离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知识涵盖面广、专业水平精湛,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在这些示范人物的带领和影响下,学习者能够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文化层次、个人修养达到新的高度。在此过程中,实现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信息登记和管理,提倡志愿者与社区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一个立体型的教学信息交流网络。

五、结束语

宜兴终身学习网以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深入挖掘区域内显性及隐性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类,统筹调配,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给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群提供了差异化、人性化的学习服务,从而使整个区域的人口素质得到提高。宜兴终身学习网于2013年3月正式开通,现有用户7万余人,学习课件5000多门,支持10万人同时学习,100万人同时在线。课程每月更新,每年更新1000门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全市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宜兴终身学习网是宜兴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宜兴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内容涵盖了生活、工作、休闲、养生、百科等各个方面;学习人群覆盖了少儿至老年各个年龄段,真正为市民提供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超越时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明春.“北京顺义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2]沈光辉,吴盛雄,熊月林.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终身学习在线”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1).

[3]陈乃林.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惠民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4]吴建新,王丽明.长沙终身教育学习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长沙广播电视大学,2011.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4

【关键词】区民小区数字化社区构建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近年来“数字化社区”构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对于“数字化社区”建设已经处在计划阶段,而有的城市已经开展了“数字化社区”的实验工程,可见,“数字化社区”构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构建数字化社区的主要目的

要想真正了解“数字化社区”的构建目的就要首先了解“数字化社区”的概念,“数字化社区”的含义是由“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引申而来的。“数字城市”一般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技术对城市的设施建设进行实时的动态采集、动态监测的信息技术。是一种具有分辨率高、检测范围广、跨时空的综合技术系统。其建设的意义在于能够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数字化社区”是指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社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范围内在政府、物业机构、以及物业服务、居民和各种中介组织间构建互相交流服务的网络平台。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基础设施基本要素中的重要要素。而数字化以及城市化的构建目的也必须是统一的,就要对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使社区规划逐渐趋于数字化,对社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要把数字化社区做为一种服务手段,为促进社区高效发展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数字化社区的功能和需求状况分析

数字化的社区建设综合服务网络具有行政管理、信息采集、便民利民信息的服务功能,能够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法律、气象状况、医疗设施、教育培训、旅游、家政、娱乐等的一系列服务。能够不断的对各级的政府电子政务、网上的办事服务以及社区的公共服务进行推进。对重点的政务信息、就业咨询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社区保障、失业救助服务等服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结合当下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断的推进社区法律服务、家政服务以及文化教育等的信息资源开发。

在数字化社区建设过程中,信息源的建设是主要任务,通过对数字化社区的相关功能的分析,要对数字化社区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并可作为数字化社区的基本需求。

(1)提供便民利民的公共信息服务。在对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过程中,一定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线电话、因特网网站、社区呼叫系统等多种方式,对社区信息服务网络进行构建,以使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得以满足。

(2)对于特困居民以及失业居民的信息数据。开展社区就业活动,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服务。提高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社区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3)退休人员的信息数据处理。在社区的数字化构建过程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社区管理人员要配合社会保险部门做好养老金的发放和领取工作,能够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

(4)社区的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文化体育场所是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用数字化的技术能够对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还可以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让社区的居民能够在活动中提高知识水平。

(5)对于疾病的预防信息。做好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对一般的常见病的诊疗预防方法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对居民疾病信息的收集可以使社区的居民健康得以保证。

(6)外来人口信息。对于小区的人口流动过大,加强人员的管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外来人员的信息一定要进行准确的核对,并做好登记工作,是促进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

社区治安信息。社区的治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是切实保障居民安全的必要手段,在社区数字化构建过程中,要对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进行有效的建立,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先进的安保技术,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措施能够有效的对社区居民的安全进行保护。

三、数字化社区的构建框架

(1)对于社区综合平台的构建。社区的综合平台是一种信息平台,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络构建的,服务的对象是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些便民服务、慈善捐赠服务、助残救困服务、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这种平台可以通过社区便民服务网站,以及社区居民的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进行构建。

(2)社区的综合化管理系统构建。社区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按照社区地理信息以及人口信息,对涉及社区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社区组织、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的应用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这种综合的管理系统适用于设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需要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房产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使数据信息能够更加的实时、在线、使社区管理和决策更加准确规范。

(3)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是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居住区的公共场所、视频信息、住宅安保信息、住宅内部事故报警信息、以及火灾报警信息等统一到社区智能管理系统上,以使社区居民的安全得以保障。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居民小区数字化社区构建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表现了信息技术对于小区各项建设都带来了便利的服务,极大了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使社区管理更加的科学、高效,有效的体现了构建社区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5

【关键词】数字社区;网络;服务

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住宅和数字小区可以使住户通过网络就可以足不出户实现购物、娱乐、教育、沟通交流、医疗等一切生活需求。

1、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数字化社区”是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范围内为政府、物业服务机构、居民和各种中介组织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及服务的网络平台。“数字化社区”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各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基层管理机构、社区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的搭建。从而,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表现方式的多样化,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便捷高效的虚拟社区。

前期建设包括社区Vnp网络及社区综合管理系统、社区网站等三部分建设。在网站建设方面,完成社区门户网站和试点社区的子网站建设,包括栏目设置和信息录入,分别对各社区信息员进行了系统化培训。

2、建设目标

2.1社区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信息网络,为分散在不同区域内的组织、机构、家庭和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以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将数字社区建设规划为以下四个重点:1、区级数据中心建设;2、电子信息屏和触摸屏建设;3、公共信息亭建设;4、呼叫中心建设。

2.2建设思路:按照区民政局提出的“321”建设思路,推进社区信息化的发展,即通过电话、电脑、电视三种方式,建设电子信息屏和电子触摸屏,实施一个项目:社区呼叫中心,简称“三电、两屏、一中心”;并完成信息救助中心的试点建设。

2.3亮点建设:将对社区低保户、独居老人的信息救助服务、便民服务中心、数字社区网站运营做为数字社区的三个亮点来重点建设,从而更好的突出社区网“服务于民、方便于民”的理念,真正做到为居民办实事。

3、数字社区建设方案

3.1区级数据中心建设

在中心机房建设数字社区区级数据中心,开发一套平台管理软件从而方便各部门调用和管理本区的信息资源,相关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平台的开发根据总体需求而定。

3.2数字社区网站内容扩展

根据数字社区整体规划,子网站建设跟着社区、村委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完成所有子网站建设,并尽快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录入。

同时在数字社区网的功能模块上可以增加二手市场、房产交易信息和求职招聘三大板块,使其从单纯的信息转化为双向的交易信息平台,从而更好的实现便民服务、更快的踏入商业化运营的轨道。

3.3电子信息屏和触摸屏建设

两屏主要负责社区信息的整理、、传输,及时更新;另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查询和网上办事等服务,实现在线交流等;社区居民可通过两屏放眼世界新闻、查询政策法规、与政府网上沟通、参加学习培训,还可以及时了解各种行业信息、行业动态等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方便社区政务公开、社民办事等活动的开展,并通过电子信息屏的方式把一些政策法规、社区宣传和居民关心的“热点”及与其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公布于众。

电子信息屏和电子触摸屏的建设是实现社区信息互递的两个关键途径。

3.4公共信息亭建设

信息亭,又名公共信息亭,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集触摸屏技术、信息查询技术、自助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公共信息自助服务终端。它能整合各种软硬件设备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互动环境,提供信息服务或产品。信息亭的英文名为Kiosk,是土耳其语中的小屋子之意。公共信息亭已开通信息查询、信息提交、打印和缴费支付四大功能。信息查询,主要包括查询政府信息和公共信息两大类内容,涵盖市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诸多方面,可24小时不间断地向市民本地的重要新闻、城市电子地图、公交路线、求职、租房、家教、求医问药、文化娱乐等各类信息;信息提交,可以向政府提出各种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反映社情民意;打印,可免费打印电子地图、发票等;缴费支付,可缴纳水电气、电话卡等费用,可订购飞机票、车票、鲜花礼品等。可以看出,信息亭的作用已从简单的信息和查询深化到信息互动、电子支付、电子商务领域。

3.5呼叫中心建设

呼叫中心(CallCenter,又称客户服务中心)其主旨是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为客户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查询、业务受理和投诉等服务。其拓扑图1如下所示。

3.6信息救助中心

“信息救助中心”是数字社区建设的一个试点,同时也是一个亮点,将“信息救助中心”目前的服务对象定位于区内的独居老人和低保户,并逐步扩大服务内容和范围。此项目由区民政部门出资,在区内独居老人和低保户家中安装专用的一键通电话,根据老人的监护关系设置相应的亲情号码以及紧急救助电话,与社区呼叫中心相结合,实现对独居老人生活、疾病等方面的紧急救助。

由于目前语音交换不支持定制拨打功能,所以只能通过专用话机来实现。

3.7平安社区

为切实地搞好社区治安管理,构建和谐社区,我们利用中国电信“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业务,对各社区内的生活、休闲区域、主要路口和治安盲点等进行远程监控,维护社区秩序,加强社区内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案发率,从而更好地打造“平安社区”。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6

关键词:智能化住宅;问题;数字化社区;前景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306-01

1智能化住宅概念

智能化住宅的概念,最初是从智能大厦的基本含义中延伸和发展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把智能大厦的概念推向住宅,形成了“智能住宅(SmaRtHome)”的概念,而国内则随着智能大厦的发展,结合本国居民小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提出“智能化小区”的新理念。

2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基本功能要求及技术要求

2.1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要求。安全防卫,如:电子巡更、对讲(可视)与门禁控制、防盗报警等;物业服务与管理,如:物业管理综合信息服务、远程抄收与管理等;信息网络与布线,如:开关控制量传递、模拟计量数据传送、程控数字交换等;家庭智能化,如:家电智能控制、室内人工环境调控等。

2.2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1)先进性。住宅是一个使用寿命较长的大件商品,在选择智能化系统技术与设备时,要充分考虑一定的超前性,避免过早淘汰。

(2)成熟可靠性。在考虑先进性的同时,要注意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保证运行稳定和可靠。

(3)开放和兼容性。无论是系统设备网络拓扑结构,还是操作软件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避免因硬件种类多而采用多种网络操作系统给系统集成和应用带来困难。

(4)升级性。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规模、功能与技术水平将会不断提高,用户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应充分考虑未来拓展的可能性及服务水平升级发展的需要。

3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新理念之后,国内的智能化小区建设才逐渐发展起来。但与国际社会相比,国内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起步较晚,人们对智能化小区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技术开发也还远远不足,大多相关产品的开发还主要是单一功能专用产品。

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由于受各地之间经济水平差别的影响及居民的经济能力差异,多数的居民小区开发仍停留在科技含量较低的水平,所谓“智能化”,在更多的成份上还仅限于一种炒作。

3.2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开发商盲目追求先进或片面追求低成本。

个别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智能化系统的高档次、全覆盖,过分强调了智能化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超出了业主的功能需求。相反,有些项目将智能化系统看作是额外开支,片面追求建筑低成本,造成智能系统成了摆设。

(2)智能化住宅小区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住宅最要紧的是居住的舒适方便程度,小区建设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能将其延伸为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办公室,因此,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应是小区智能化的重点。也有些智能小区过分强调安防,安装了太多的摄像机,使小区居民感觉个人隐私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尊重。

(3)从业队伍不够专业。

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的了解不够全面,对智能化设计的技术方法和经验不够成熟,尤其在系统集成方面较弱,还需要产品厂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开发商缺乏对总体集成和系统更新与扩展的考虑,往往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造成返工、浪费严重;施工队伍素质较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造成施工效率低;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管理智能化住宅的经验,以及管理层次与能力低下,造成后期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4)要从管理入手,解决好有关行业间的谐调问题。

智能化产业是个跨多个行业的项目,涉及消防、邮电、安保、自动控制、公共卫生等多个部门,从立项、设计、施工、装饰、物业管理,跨过的行业大多都是法规、标准各自独立。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人管理入手,在相关部门间做好协调,在跨行业的管理问题上加强联络和协商,制定跨部门的管理规定,共同探讨发展的课题,促进行业的进步。同时,还需要提高行业自律,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使小区的智能化功能得到充分利用。

(5)太阳能及环境能源的利用技术研究有待提高。

随着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匮乏,应加强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环境效应等技术与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智能设备

与智能房屋相互适应的设计与技术的研究,使智能住宅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发展前景:从智能化社区到数字化社区

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无孔不入的数字化信息,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也开始全面改变人们生活的观念,因此,数字化社区的概念便应运而生,成为比智能化社区更高的社区形式

所谓数字化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数字化社区是由于有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数字化社区比传统社区的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丰富的文化、更加全面的服务。未来的数字化社区应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数字化社区成为人文社区。当各种类型的“数字社区”都建好以后,应该从为数字文化发展构建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入手,提炼数字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使人文精神成为人们在数字化世界生存与交往的精神支柱,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旋律。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居民的人文教育,提升居民的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以更好地构建适应人类生存与交往的“数字人文社会”,并使之与现实的“人文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数字化社区成为科技社区。数字化社区应该是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且具有高尚文化品位和科技水平的社会基层区域,这就不仅对政府构建信息化平台和控制管理平台、提供物业服务和信息资讯服务等提出了要求,也对社区居民的科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以数字化社区建设为契机,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渗透、融入到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加快科学技术普及的力度。

数字化社区成为绿色社区。“绿色社区”不但是指社区内环境的绿化美化,而更多强调的是社区的环保、节能等生态效应。一个没有环保意识的社区在未来的建设中是没有生存余地的,因此数字社区要左手抓信息化,右手抓生态,同时还要有节能指标体系和技术政策作指导,只有这样数字化社区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鹏.谈智能化小区[J].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2004,(5).

[2]秦保根.智能住宅小区建设初探[J].广东通信技术,2001,(5).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7

在以数字化学习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共享共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广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剖析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难点,分析了广州模式的做法与经验,提出了以区域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面向政府、高校、行业进行共建、共享的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区域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3—0022—05

一、引言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是由政府主导,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广州远程教育中心为数字化教育服务机构,联合广州地区多家教育机构参与面向社会提供终身学习的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十年来,“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立足广州,开创了一系列的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的模式和机制,合作开展了政府行业教育、高等学历提升、职业能力培训、中小学校外教育和生活能力培训等诸多领域的数字化教育应用,多项应用开创了行业先河并获得业界与用户的肯定。通过创新建立“入高校、入社区、入企业”的现代服务模式,至今,学员已超过63万人,累计培训人次达到4,400万人次,并基本实现了组织者满意、学习者拥护的良好局面。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及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得到行业专家、兄弟城市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指导。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是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和基本需要

“创建学习型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已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以数字化促进学习共享是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向的是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学习者,为处于每个发展阶段的学习者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不同的学习群体根据学习者所处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学习特点、学习习惯等差异,对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都有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当前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学习者共享数字化的学习是实现此目标的最主要路径。

(二)以数字化促进资源共建是满足“丰富、优质”学习需求的基础条件

实现学习型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学习资源上,要满足学习者从职业、生活到个人自我完善的个性化发展的各类学习需要,在学习成效上要保障不同的学习者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在确立数字化的学习是共享的重要手段后,广大教育机构以及教育者共建并提供丰富、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成为了必然的基础条件。

(三)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

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教育均衡和教育权利均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以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提供学习资源,是激发社会各界学习热情,营造全民参与氛围,让每个公民逐步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并最终推动学习型社会更好发展的最有效动力。

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并让每一个人都能享用“丰富、优质”的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要求。回顾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历程,通过政府的引导,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的积极参与,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然而始终面临着两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建设更多、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如何让每一个人享用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成果?下文将对这两个难点进行剖析。

三、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难点:数字化

学习的共享与资源的共建

(一)数字化学习共享的主要难点

1.理念认识

对于学习者共享学习,普遍的认识是通过提供学习环境,如建设校园、图书馆实体硬件类似的社区学习中心,或者进一步发展至建立软件性质的网站等方式实现,希望学习者能够参与获取学习资源。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乐观。

当前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社会的发展现状远未达到广大的普通的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一方面需要着重建设可供共享的资源内容,另一方面则更需要创造可提供学习者共享学习的服务模式、机制及方法。

2.共享服务投入少,制约学习共享的可持续性与普遍性

推动在更大范围让更多的人共享教育成果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目前,学习共享的环境和专业服务支持十分缺乏,高校及社会力量在这方面都较薄弱。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应用,当前在确立服务的实施主体、投入服务的运营成本、设立机制保持可持续性等诸多问题上尚未有适当的模式与机制保障。这两方面原因直接影响着学习共享的普遍性与可持续性,并且正在严重制约资源共建的积极性。

建立学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有偿服务的运营模式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公益特性,是实现可持续性学习共享发展的关键。

(二)数字化资源共建的主要难点

1.缺乏资源建设的目的与动力

在高校,当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主要体现为行政要求与学术需求下的个体行为,以学历教育课程资源以及部分非学历公开课为主,因需求以及人、财、物投入存在的差异,其建设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存在较大问题,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成果不够明显,在社会上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校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体之一,其拥有的教育资源必须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求——构建学习型社会。因此,一方面,调动高校及其教师参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实用性”是促进共建的最佳原动力,架设资源共建的供给机制,树立资源的价值导向,健全资源市场化应用以及政府公益应用相结合的需求拉动是解决资源共建动力的关键。

2.缺乏资源建设的数字化专业能力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一项将教育与技术相融合,教师学员与平台相融合,将教学管理与服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数字化的专业化很强的系统工作。其涉及的专业工作包括从资源项目的立项、教学目标的建立、内容体系的建立、数字化的教学模式与设计、数字化的应用体验设计以及最复杂的开发制作与运维,除了项目专业方向的主题教师外,具备教学、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制作等多专业能力的资源建设团队对建设高品质的教育资源来说必不可少。

当前在高校以及社会力量中具备数字化资源建设专业能力的服务机构十分缺乏,资源建设大都只能在内容的数字化搬迁以及在固有的教学平台上完成较为简单的教学活动,距离完整的教学功能差距较大。“有效性”的不足也严重制约着资源共建的积极性。

因此,建立数字化资源共建公共服务体系,引进专业数字化教育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共建、委托建设等模式和市场化的机制,是推动数字化资源共建的有效办法。

四、解决共享共建问题的关键:建立

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数字化学习,其核心是:“共享数字化学习、共建数字化资源”,而实现“共享共建”的关键是建立起区域数字化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涵义

系统理论认为,“‘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含义是:以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和人的基本素质相当的区域为范围,立足区域中心城市,以政府为主导,高校(教育机构)为教育主体,专业数字化教育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供给综合体,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学习需求,并服务于越来越多的办学组织的学习支持服务要求。

(二)核心作用:实现“共享共建”

建设丰富、优质且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不同需求的学习资源,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践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核。构建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及整合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参与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中来,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模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意愿并支撑实现共建的能力,是实现共建的关键。同时,建立起让人人享用教育成果的服务设施和手段,是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作用。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共建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建立合适的共享共建机制,将直接关系到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共建的成效。

1.学习共享模式与方法探究:以服务促共享

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构建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提供共享的服务和手段,通过共享环境的建立和可持续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向学习者传递价值、理念及提供学习组织、教学服务、学习方法等服务。

(1)共享的模式

以政府的规划组织投入为主,以区域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专业教育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为社会提供面向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支持服务。

(2)共享的机制

实现共享的关键在于建立组织体系、服务模式和可持续的机制。

①政府:促进应用与建立环境

政府通过围绕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紧缺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社会均衡制定学习激励政策,从而积极引导资源的共享应用。在社区、高校、企业建立数字化学习的服务设施,满足学习者更方便地享用学习和学习支持服务,建立资源共享的环境。

②高校:示范应用

高校作为资源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资源的使用者,率先参与到资源的共享应用中,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形成良好的资源应用氛围。

③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共享的服务者

专业教育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及创新的方法,建立并完善面向学习者学习共享的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电子商务推广服务、数字化学习导学服务、体验服务、学习和考试支持服务等手段,主动向社会成员及时传递价值、教学组织和学习支持服务,让数字化教育与学习者“零距离”;建立资源共享和共享服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让学习共享服务可持续性发展;积极配合政府的公益事业,响应政府的要求与举措。

2.资源共建的模式与方法探究:以应用促共建

共建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学习者学习共享的基础,以需求为中心,通过模式创新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同时通过整合专业机构,提高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1)共建的模式

应用拉动共建,政府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及社会均衡发展要求制定学习指南,并不断加大政府订购资源的力度,拉动教育机构制作并公益地投放学习共享;同时在学习共享服务中产生市场需求,由服务机构订购资源,进一步拉动教育机构制作并投入到学习共享中。在共建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教育机构为资源建设的主体,但应结合先进的社会教育力量,特别是先进的企业教育资源,并由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建设服务,提高建设效率和效果,构建共建的联合体系。

(2)共建的运行机制

在共建的运行机制中,政府、高校、专业教育服务机构等在建设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及作用。

①政府:激励订购

首先要建立共建的激励机制。要积极鼓励教育机构、企业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包括制定提高参与度的机制,对参与共建资源的质量评估及奖励机制,资源持续更新及应用推广的激励。激励的方式可以通过参与教师实现继续教育学分累积、荣誉和经济奖励等。

其次,提出需求,订购资源。根据经济发展,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领域、专业和课程制定建设指引,引导参与资源建设的机构和个人按照政府的需求进行资源建设,并建立专项经费,订购资源。

还要建立资源开发的保障机制,保障资源开发机构和个人权利,明确资源的知识产权、著作权等。

②高校主体,校企结合

首先是建立资源汇聚的机制。要鼓励教师和培训者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合理安排开发时间,并以科研或教研经费的模式对教师给予奖励。

其次要建立资源体系,推动学习与就业、发展相互促进。围绕学习者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建立与之配套的学习资源体系,让学习者连贯、系统地学习。

③专业教育服务机构:激发需求,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化建设能力

首先要挖掘和激励用户的需求。要以用户为中心,围绕就业、提升和自我完善进行资源需求的挖掘,同时根据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建设具有发展潜力的资源,引导和激发社会大众对资源的需求。

其次要以市场化机制,通过科研委托、联合开发、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把教育机构和专家的力量整合到资源的教研和建设中来,按照市场机制的规律给予合理的报酬。

第三要构建数字化资源开发的专业能力,建立支持服务标准和模式,建立专业团队,支持教育机构和专家设计出促进有效学习的优质资源建设模式,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五、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区域数字化

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雏形

广州市将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自2003年起,开始了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十年发展,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已基本具备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体系的特征,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机制和方法,在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有力推动和初步实现了共建共享。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作为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具体践行方法及成果如下。

(一)共享的方法与成果:环境是基础,服务是关键

实践证明实现共享的核心是,要让学习者有地方可学、乐于学、便于学、有机会学。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的方法是:

1.建立共享的激励机制

(1)广州市政府、教育局:投入专项资金,建设面向社区、高校和企业的学习中心,满足学习者有地方可学。

(2)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出台了一系列学习鼓励支持政策,包括积分入户、培训费用减免等,让一部分外来工和高技能人才免费享用学习资源。

(3)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电大):对参与数字化学习的基层职工进行学习资助,最高比例达到1,600元/人,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目前,服务人数达到63万人,培训累计超过4,400万人次,享有学费减免的人数达到2万多人。

2.建设数字化学习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1)进高校:建立“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教育超市”

依托高校建设“教育超市”,实现数字化学习体验报读与学习支持服务“双落地”,并将服务受众从高校师生延伸到周边社区居民。

(2)进社区:建立“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社区学习中心”。

在生活社区中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让基层家庭乃至进城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元、优质的数字化教育服务。

(3)进企业:建立“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社区企业学习中心”。

通过“送教进企业”,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中建立数字化企业大学,在普通企业中建立数字化企业学习中心。目前,在广州市内建立了50多个企业学习支持服务点。

3.建立“先进推广”的服务模式

建立了先进的电子推广手段,利用“互联网+电话”服务模式,精准、快速地找到学习用户,激发学习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1)969300教育服务热线

通过电话咨询服务、在线客服、留言及邮件服务、im群组服务在广州已经服务1,400,000人次,月均服务量为11,652人次。

(2)电子推广

建立了数据库价值传播、搜索引擎价值传播、微博矩阵价值传播、短信、邮件价值传播等五大价值传播渠道;建立了由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网站群、网院网站群、ee教育超市、职工教育网群构成的网站群。

(二)共建的方法与成果:需求是动力,能力是基础

1.把握“建的内容”——响应需求、激发需求,

以需求为中心组织建设

(1)响应学习者的需求

主要围绕当前学习者最需要的就业上岗、职业发展、自我完善和子女教育需求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建设:

以就业、发展为目标建立了ee广东职业教育网络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职业培训网络学院、中山大学职业培训网络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职业培训网络学院、广东物流职业培训网络学院等。

以完善自我为目标建立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生活网络学院、ee生活学院网络学院等。

以子女快乐学习为目标建立了ee青少年网络学院、东湖围棋网络学院等。

(2)响应政府委托订购的建设需求

先后建设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广州市八一远程教育学院、广州市工会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广州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网、广州市普法教育网、广东省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网、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专项培训平台等。

2.调动“建的意愿”——政府激励、市场化拉动

政府投入经费结合市场化机制,积极鼓励高校(教育机构)、企业参与资源的开发:

(1)政府:每年投入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资源建设专项经费达500万左右,组织有实力的机构和企业参与资源的建设。同时,每年组织精品资源的评审,给予开发机构和开发个人以荣誉和物质奖励。

(2)市场化机制:运用市场化机制,通过科研委托、联合办学、自主开发,整合教育机构和专家参与资源的教研和建设,按照市场机制的规律给予合理的报酬。

3.找到“建的组织方法”——联合办学、专家合作

(1)与高校(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发挥高校的品牌号召力、师资优势和教学实力,进行内容体系的确立、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实施。

(2)与专家合作,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与行业、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进行合作,发挥专家的号召力和资源设计及内容开发能力。

4.具备“建的能力”

由数字化教育的专业机构提供基础服务能力(SSRS)

(1)S(System系统)服务能力

拥有国内规模较大的远程教育网络环境和硬件系统支撑平台,拥有千万级用户数据处理及管理能力;10万级用户同时在线视频应用的网络教育服务能力;100tB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储能力;10GB级骨干互联网网络接入及网络系统;CDn多运营商网络接入能力。

(2)S(Software软件)服务能力

自主研发了集“管、教、学、用”为一体的第四代综合业务应用系统,该系统在数字化教学领域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其数字化教育实现能力直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适应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多终端学习环境。

(3)R(Resource资源)服务能力

打造了专业的数字化资源生产线——“学工厂”,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进行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开发,具备大规模、高质量的资源服务能力,年生产量达到5,000个课时。

(4)S(Support学习支持)服务能力

建立了专业化的“远程接待中心”,形成了“电话、网络、线下”三位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及保障制度,日均服务量可达2万人次。

六、结束语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8

让市民拥有数字身份

目前,北京市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全面覆盖,发放社保卡1317.61万,开通定点医疗机构1921家。社保卡让市民拥有了数字身份,市民可以在家里查询自己的社保信息,在公园、医院、超市都可以刷卡消费。

社保卡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建成了350个社保卡服务网点,统一pC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建设社保卡呼叫中心,提供7*24小时呼叫服务。同时,建设4个服务站点,提供7*24小时现场it服务。

此外,北京市建设社保卡自助服务终端,设置社保卡自助服务终端500余套。建设社保卡服务网站,提供新闻、服务指南及各项业务查询功能,促进信息采集信息化进程,从而加快社保卡制作进度。

推进医疗信息化

北京市以网上挂号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目前,开通了全市医院的预约挂号系统,覆盖72家三级医院,69家二级医院,平均每天提供10万多个挂号量。

北京市积极推广和完善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逐步实现电子病历在医院间的共享。通过电子病历,病人的病况等信息实现共享,节省了其就诊时间。

北京市积极建设无障碍门户,为老人、参加及病患人群提供信息化服务。

实现教育信息化

为了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建成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构成的北京教育信息网。目前,16个区县及燕山区域网络中心均实现了与市教育信息网骨干光纤万兆连通。各级各类学校分别建成了校园网,宽带网络进入全部教室。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数字化,开展“北京数字学校”工程,将中小学全部科目的课程以视频的形式提供给每个学生。建设了北京教育研修网、北京学习型城市网等一批教育资源网站。加快建设学校数字图书馆,各级各类教育信息资源不断丰富。

北京市还积极建设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建成市、区县、学校三级的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小升初、普通高中学生入学资格认定和电子学籍管理工作,实现与全市中考、会考、高考报名系统的数据对接。

旅游服务更加智慧

在旅游服务方面,北京市从行业管理、景区信息化水平等多个方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打造良好的的旅游服务环境。目前,正在建设完成旅行社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旅行社管理、星级饭店评定、景区登记评定等旅游行业服务事项的全程在线办理。

在景区信息化方面,试运行“电子门票”,通过手机下载二维码的方式,游客可凭借手机刷卡或身份证进入景区。建立了自助景区导游软件系统,向游客提供集成导游、导览、导购、导航为一体的手机智能终端app。

为基层文化注入数字化元素

北京市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量已经达到268.5tB,可以提供互联网、高清有线电视等全方位的服务。目前,正在搭建图书馆网上数字资源平台,积极建设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文化精品专题数据库。

北京市大力推动社区数字化建设,已经建设了100个数字文化社区并投入使用。整个数字文化社区资源内容涵盖了300万册电子书1万种期刊、2000种中华文化视频、1万种古籍、2万场讲座及专题视频等。

全面启动智慧社区建设

依托智慧社区,北京市积极推动基层服务模式创新。在智慧社区,居民将可以享受到网上预约挂号服务,能办理低保、退休等政府公共服务,能实时获知极端天气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信息。

作为智慧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底,智慧社区完成首批512个试点建设。其中,东城区建成5个特色智慧社区,西城区在德胜街道、广为街道等区域开展智慧社区试点。西城区建成了139个智慧社区,推广应用虚拟养老一号通、“数字北京”缴费通、“五卡合一”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商圈网等多项智慧应用。

为了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北京市了《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为首批参加试点的智慧社区设定了31条必须实现的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中,除了对智慧社区的硬件要求外,关注最多的就是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智慧社区为居家养老人员,特别是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等提供快速、畅通、安心的紧急救助服务。还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病患人群配备电子辅助终端,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支持。

加快农村信息化

北京市大幅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辟多种渠道,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农村广播(电话)、有线电视机网络入村,基本实现100%覆盖,部分行政村入户宽带已达20m。

目前,北京市农村信息化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依托北京市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方位、综合性信息化管理。此外,还建设了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建设工作平台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9

1.规范社区数字平台及资源建设标准,解决资源异构、重复建设的问题

目前,社区数字平台及资源建设缺乏规范,资源异构和重复建设严重,不同资源库系统之间缺乏互操作,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比如,教学资源的载体类型、容量长度、表现形式等都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同时,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有效内容匮乏,用户应用的支持功能不强。将资源共享建设建立在云服务平台之上,可以利用云计算的协同工作能力,集中式提供软件和资源服务,进一步实现异质、分布、自治资源的转换、兼容和有效整合,使各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变得更密切有效,解决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

2.促进科学管理机制的建立,解决有机器无机制的现实困局

当前,在社区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还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政府职能部门往往只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开发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比如,劳动人口信息系统、城市低保信息应用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育龄妇女管理系统、计生科技服务系统等。各系统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组织管理上,不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区域社区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的建设,要求打破现有体制上的弊端,将各种服务功能统一集成在一个服务界面。从技术上要求政府建立不同以往的管理机制,在纵向条块的基础上,建立横向沟通机制。

总之,利用云共享技术,构建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与机制,突破了当前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瓶颈,提高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效率,在软、硬件资源以及服务管理上实现了多层次的资源共享,降低了社区教育数字资源的总体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解决了信息孤岛、管理人才不足、平台维护困难等问题。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继续教育要依靠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构建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云共享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社区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国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制机制的有益探索。

二、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云共享模式架构

1.资源层

资源层包括物理层和资源池层,是云共享系统平台的最底层。其中,物理层由社区现有的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构成。物理层保证云平全兼容现有的各种硬件设备,各社区完全可以沿用已有的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等。资源层主要功能是将异构的数字化资源整合成相同类型的资源池,以便隐藏后台分散的硬件资源,对外提供统一的计算服务。

2.管理层

管理层介于资源层和服务层之间,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核心层。它包括资源管理、任务管理、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内容。整个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请求、发现、调度、监控等环节。其功能是对云计算的资源进行管理,并对众多应用任务进行调度,使资源能够高效、安全地运用。

3.服务层

模型的最高一层是服务层,该层向社区用户提供各种实用的软件应用服务以及用户交互接口等。它主要包括资源共享平台、管理程序、在线应用程序和中间件程序等应用功能。应用层提供统一的用户登入/登出,将各种业务功能以统一的界面和操作方式展现给用户,根据不同用户,提供相应的接口以及用户注册、验证等通用管理服务。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云共享机制

社区数字资源的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云技术虽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但要保障云共享模式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必须建立保障云顺利实施的长效机制。其中,以下几方面的机制保障显尤为重要。

1.规划管理机制

区域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和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投入,而且要做好社区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首先要成立区域社区教育资源云建设工作组,做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应该由区域内各市、县、区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组成。在建设初期,协调各方利益,整合各方资源,协助第三方公司,顺利完成云平台建设。建成之后,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包括运行管理、对外服务方式、收费方式等等制度。

2.资源更新机制

社区用户在使用社区数字资源时,经常会有一个现象,就是一开始热情高涨,而后一段时间就慢慢失去兴趣。经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资源库不能及时更新,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云资源库的建设要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应遵循“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让社区用户能方便地下载、上传资源,也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对现有资源提供反馈。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既是资源使用者,也是资源建设者,更是资源评价者,社区云平台也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库”,始终让最实用、最优秀、最受欢迎的资源存在资源库中。

3.社区志愿者机制

社区数字化建设篇10

关键词:数字化;英语课程;社区教育

数字化社区建设是当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社区相比,数字化社区依托网络平台,整合各种教育、文化资源。数字化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它实现了现实社区的延伸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社区所不能实现的不同区域和空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数字化社区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满足社区居民学习生活需求为目的,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在线教学资源的现代教育系统。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硬件环境。比如有网络环境的智能手机或电脑,或者有条件进行数字化教学的社区学校等。二是符合社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的网络学习课程。三是有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社区教育的资源和服务支撑,目前主要有在线信息服务平台和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四是有合理整合分类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比如整合学校或社区的多种教育资源,按照合理地方式分类优化,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供相应的学习服务支撑。

一、数字化社区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数字化社区英语符合现代社区英语学习的需求,以网络为媒介进行英语教学,居民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遇到疑问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授课老师请教。数字化社区英语教学模式有不同的模块,如课堂讲解,课后练习,阶段性考核和学习策略强化等。和传统英语教学相同的是,数字化社区英语教学也要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者在线上学习时既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内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也能实时与课程导师互动,如遇到问题向教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者归纳、总结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在线学习的互动性能有效提高社区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传统英语教学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内容较为单一,更新速度较慢。相比之下,数字化社区英语教育则更灵活,可以及时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以及引入最新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的需要。如多媒体课件可以用超链接等方式制作,微课程视频等,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在线教学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关联信息,使用便捷,大量的参考资料和理解性输入方便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理解和学习,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二、数字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现状分析

常州社区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持续有序发展。目前,“常州终生教育在线”已完成升级改版,全市已初步建成了多终端,多层次,覆盖广的终身教育网络系统,全面启动了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提升社区居民的信息化技能和意识,建设数字化教育社区等网络工程,因此,数字化社区教育得到极大的推进。到目前为止,全市城乡县镇所有社区均实现了网络覆盖,社区教育建立了居民、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送教上门的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模式。在开发了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基础上,常州社区教育还建设了公共学习管理系统,以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对其进行质量监督和考核评价。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目前社区教育英语课程开发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一)课程内容单一

社区教育课程应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因此,常见的分类有生活小知识类,健康养生类、体育健身类、经济理财类等。但就目前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课程分布来看,分类仍然不够系统科学,比较零碎单一。仍然以休闲、文化、生活类课程为主,课程内容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在这种课程开发大环境下,现有的社区教育英语课程也显得单一零散,主要集中于一些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如语音音标、简单日常用语等,能满足更高层次的职业人士工作需求的应用型英语类课程少之又少,造成网络化学习平台的吸引力不够,系统性的数字化社区英语教育课程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

(二)学习对象覆盖面窄

社区教育应面向的是全体居民,所以教学资源应兼顾覆盖幼、少、青、中、老等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从当前课程开发的情况来看,对象比较单一,不够广泛,课程的教学对象以中老年人群体为主,教学目标也只是普及英语语言基础知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开发的课程缺乏,更是很少涉及职场人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社区英语教育的活跃程度。

(三)课程开发不够规范

社区居民,是数字化社区学习者,是课程开发的研究对象和主体。因此,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是数字化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了课程开发是否有效。为了数字化社区课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社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社区居民三方应积极合作,共同参与,将社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最大化。但就课程开发现状来看,常州市的数字化社区英语课程开发,在很高程度上还是单纯依靠开发大学进行,与社区教育管理者和社区学习者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还不够,社区学习者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关于数字化社区英语课程开发的设想

(一)进行需求调研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常州出入境人员急剧增加,2015年,全市公民出国境办证40万件,常住境外人员6千余人,临时入境外人员10万人次。这说明需要掌握英语交流能力和知识的本市居民越来越多,这使居民需求调查成为数字化英语教育课程开发需要迫切实施的第一步。我们应确立“以需定供”的课程开发理念,按照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三大类人群,深入企业、社区,通过电话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途径,充分调研各种学习层次和年龄层次的社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而在准确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的基础上开发相关的英语课程。

(二)分类课程目标

社区教育是以目标明确、实用性强为特点的教育,以能力为导向,倡导把英语作为工具来学习并应用。可以在本地社区教育网站上开设英语学习的专栏,对于英语无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幼儿和老年居民可设置“幼儿英语”、“青少年英语”、“老年英语”等子栏目。对于英语基础较好,对英语有职场用途需求的职业人士可以开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子栏目。还可以开发一些介绍地方文化,体现地方特色,趣味性和人文性较强的英语课程,可以用视频或微课的形式,效果较好。在栏目设置上尽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兼顾趣味性、文化性、实用性和全面性。

(三)组建教师团队

发展数字化社区英语教育不仅需要配备网络化学习平台和网络化学习设备等硬件条件,还需要一支优质的,专业和技术素质全面的英语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有开发数字化社区英语课程的教师,还要有能进行数字化课程辅导的教师。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英语教学业务能力,还要掌握良好的网络教学技术,如ppt制作,微课制作,组织论坛活动等。课程开发团队应在社区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开发相关的课程,采用文本、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引入课程评价机制

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是一项持续发展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因此,及时有效的课程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便于促进和推动数字化社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实现数字化社区课程的科学化动态式管理。评价标准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满足不同居民的学习需求,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二是积极促进社区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要从两方面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一是对社区学习者进行认知度,满意度和参与度调查。二是对社区机构进行课程影响力调查。根据评价考核情况,社区学校,数字化社区英语课程开发和教学团队再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辅导方式等做出调整和进一步的优化,以更好的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提高社区英语课程教学的质量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叶忠海.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乃林.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成才与就业,2009(1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