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检测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6:14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1

关键词:室内环境检测认识误区

1室内环境检测概述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消费观以及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当今社会人们对住房的装修要求很高,对室内环境相当重视。由于近几年室内污染造成很多健康问题,大多数人开始重视空气质量,很多住户还对室内环境进行了一些检测,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治理与防治室内环境污染的产生,我国专门出台颁布相应的一些环境检测标准,如《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为检测部门提供一种规范。

2室内环境检测内容

室内环境检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规范标准,针对室内总体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相应评价。②如果发现室内环境污染问题,要及时追踪发现污染根源及污染程度,争取早日控制污染蔓延。③如果检测合格或是污染源被排除,还要在后续进行预测控制检测,防止污染源的反复出现,彻底解决室内环境问题。

但是,由于这是一个比较新兴前沿的检测项目,很多住户以及检测部门在检测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误区,人们对于室内环境检测自身或是最后的检测数据及解决办法会产生很多疑问,检测部门对于一些环境污染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人们习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容易对一些结果不赞同或在落实处理方案的过程中不重视不信服酿成大错;而我们的检测部门,国内的大环境导致很多小的公司在检测过程中检测过程不完善,结果不准确,解决方法敷衍了事,工作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很多时候处理方式对住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因此,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室内环境检测的误区,本文将列举一些容易忽视或遗忘的方面进行阐述与讨论,分析和认识一下这些误区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让人们对室内环境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消除这些错误想法,正确对待有关问题。

3室内环境检测误区

最重要的还是谈一下检测的必要性,这也是人们的一个比较大的常识性误区,有些人家认为装修完只要保持通风一段时间就可以了,省钱又省事,甚至有些“着急”的住户在气味未完全散去就急于入住,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虽然我们上面说了很多现今检测存在的不足,但这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入住前的必要步骤,不注意空气质量会对身体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极端情况甚至会引起很多难以治愈的疾病,这个误区是我们必须要放在首位重视起来的。

我们有了检测的意识后,随着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少住户就会走进一些新的误区里去,比如很多人会认为新房污染全是因为那种可以闻到的气体,其余方面没有问题;再比如很多人认为老房比新房污染小很多,即使装修也不会有问题;或是有的人不懂仪器检测其中的科学依据,产生质疑;更有甚者觉得花钱多污染必然小。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错误认知,以下我们分别对这些误区一一解释:

3.1新房污染都是那些气味,我用环保材料就可以不污染人们对于搬入新家后得刺激性气味很是反感,如果着急入住甚至会产生头痛恶心等反应,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甲醛,新闻媒体对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多,人们也就认为这才是室内污染的源头,所以大家会纷纷采用一些所谓的“环保”材料。针对这两点问题,首先甲醛虽然对环境危害很大,但其实另一种有毒气体氡气对室内空气危害更大,只是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多,氡气无色无味,即使很多氡气存在的环境中人们也不会有任何感觉,但事实上氡气对人体危害相对于甲醛有过之而无不及,极易导致肺癌,是国际癌症机构的重点致癌物质之一,这才是真正的室内环境污染杀手,非常值得重视。其次,环保材料真的环保吗?这个其实很难界定,现如今国内检测体制为抽检制,这就代表很多厂商会有以次充好或是检测时送检环保产品而卖出不合格产品等挂羊头卖狗肉行为,同时,即使购买的是环保材料,它也仅仅是有害气体量很低,在安全范围以内,并不绝对安全。第三,也并不是所有的有气味的气体都是有害的,很多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大的危害,也不是安全检测范围要求之内,所以住户切莫以此去过分质疑检测结果。

3.2老房比新房污染小很多,即使装修也没有大问

题纵然现在去进行室内环境检测的主要还是一些新入住的住户,但是我还是要强调其实很多二手房住户在搬家入住的时候,由于认为老房比新房污染小很多,即使再装修也没有大问题,可能就会由于疏忽对家人的健康造成伤害。这里我要提到的是,很多以前的建筑房屋,所用到的材料于现在是大不相同的,在很多方面也没有现在的材料环保。比如以前的住户喜欢贴墙刷墙,用一些硬岩作为地板,殊不知很多岩石都是从山中采集,可能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放射性物质,而且如上述所说,老房子中也不一定就不存在有毒气体,只是你感觉不到罢了,所以老房子,二手房对于室内检测不可忽视。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2

【关键词】建筑物;室内环境;检测

中图分类号:tU746.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文章对室内环境检测的意义进行了介绍,对室内环境检测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室内检测结果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室内环境检测的意义

据国家卫生、城建和环保部门对室内装饰材料所做的抽检表明,有68%的装饰材料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甲醛、苯等300多种有毒有机化合物,造成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30种以上的疾病。有专家说,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代污染时期。人的一生大约的3/4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污染的室内环境下,大多数人会出现不适感,症状最多的是头痛、胸闷、易疲劳、烦躁、皮肤过敏等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种现象称为“致命建筑物综合症”。

目前,许多人认为如果室内没有气味,污染就不存在。但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室内污染能滞留长达15年之久,人们是“身在毒中不知毒”,于是各种疾病就悄然而生了。人们想了解室内环境污染状况,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然后经过科学的分析,做出科学的评价,找出室内污染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三、室内环境检测的目的

室内环境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室内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为室内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室内环境规划、室内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室内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室内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发展趋势和速度,追踪污染源,为实施室内环境监测和控制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3.根据检测资料,为研究室内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预测预报室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4.为制定、修订室内环境标准、室内环境法律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5.为室内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四、室内环境检测的要求

室内环境检测的要求可大致概括为五个方面。

1.代表性: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及采样方法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使采集的样品能够反映整体的真实情况。

2.完整性:主要强调检测计划的实施应当完整,即必须按计划保证采样数量和测定数据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3.可比性:要求实验室之间或同一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相互可比。

4.准确性: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5.精密性:测定值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五、对室内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1.检测时间与封闭时间

室内建筑工程与民用建筑工程在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验收时,一定要在工程完工规定的时间内并在工程交付之前进行,因为油漆有一定的保养期限,所以工程完工一定要在油漆的保养期限内对室内的环境进行质量检测。在对民用建筑工程进行室内环境检测时,甲醛、苯等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浓度较高,检测前要关闭检测空间的门窗一小时,一小时后开始进行环境检测。对甲醛、苯进行取样检测时,对于已完成检测的室内装修工程的固定式家具,不影响其正常的使用。

民用建筑工程采用的是自然通风进行换气,受门窗开启与关闭的大小、天气、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换气率不能确定,检测前开窗通风换气是十分有必要的,换气完成后关闭房间一小时后应及时地进行检测,因为甲醛等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一小时后的浓度与换气后的平衡浓度比较接近,同时关闭门窗可以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为了不影响检测效果,墙壁上的空调和排风扇在检测前一定要关闭。

2.在污染严重的位置进行布点

由于民用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千差万别,布点的数量与位置对检测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该抽检环境污染浓度相对较高的房间,抽检的数量大于等于5%,至少对三间房屋进行全数检测。

室内环境检测的过程中,对甲醛等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特性、户主的装修情况、建筑工程的设计布局及布点的具置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高层的建筑工程布点位置主要分为上、中、下三个平面进行布点监测,出现两个以上的监测点时,采用对角线、斜线等方法平均布点,将各个布点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这一房间检测结果的检测值。

3.室内环境的检测人员

对室内的甲醛、苯进行检测的检测人员在检测的整个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涉及到理化项目,检测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认真、负责、细心的工作态度,保证室内检测结果的质量,以下是对室内环境对检测人员的要求:

(1)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对于每项检测项目都必须根据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进行操作,环境检测前,检测的方法要适合空间环境,明确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程序,并具备处理检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影响因素的能力。

(2)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环境检测过程中要选择适合检测空间的方法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使影响控制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

六、室内环境检测认识上的误区

但对于如何正确看待室内环境检测本身及检测数据,大多数人都会有认识上的误区。希望本文的以下论述能帮助人们消除在室内环境检测上的认识误区,正确对待生活中有关室内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

1.材料是环保的

装修以后的室内空气就不会有污染很多人认为,购买的是环保材料.装修后的室内环境一定合格。实际上,市场上的装修材料鱼目混珠。其检测报告也有送检和抽检之分,生产厂家的检测报告多为送检报告,只能证明送检产品合格,既便是抽检,其代表性也极其有限,未必代表消费者购买的那批材料;如所购材料的确为环保型,也只能说明其有害物的释放量在一定的界限值以下,并非不含有害物质,如果在室内大量使用,仍然有可能会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限量超标。

2.使用同样的装修材料

宣内环境检测结果必然相同即使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设计,使用同样的材料,但装修毕竟是手工过程操作,装修材料的用量不可能完全一致且房间的通风条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如此相同条件下不同房间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应属正常。即使同一房间,面积较大时,不同测点也可能有明显差异,因此检测规范对大面积房间的检测点数有相应的规定。

3.装修结束后立即进行检测

装修材料散发有害物质的量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材料、用量符合有关要求时,一般7―14天渐趋稳定,因此建筑、装修工程应在工程全部完工7天以后,家庭装修最好一个月左右,再开展检测工作。这期间应保证充足的通风,以利于有害物质的散发。使检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时的状况。

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室内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进行室内环境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简易化。现阶段大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来克服和解决建筑环境带来的问题。同时,建筑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和使用中的一些不当操作,会存在的一些有毒的物质和气体,这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影响的。因此,我们应该对室内环境检测有更多的理解,同时也要减少室内环境检测误区,以免让一些投机份子有机可乘。

参考文献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3

渔业环境监测机构是从事社会公益性事业的部门,它主要是通过监测工作,为渔业管理部门、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渔业生产、科学研究、涉渔建设项目评估等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参考,因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可比性至关重要。因而在渔业环境监测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如何,都对检测数据准确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相关工作的评价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影响检测数据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从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而对监测机构的实验室实施计量认证,是保护检测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渔业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作用渔业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的直接产品是检测数据以及基于基础上的相关调查鉴定报告、评估报告等。检测质量的好坏集中地反映在数据上。准确、可靠、可比的检测数据不仅是渔业生态环科学研究的基础、渔业行政部门的决策依据,而且是渔业污染事故鉴定、渔业环境评估的根本保证。众所周知,一个错误的监测数据比没有更坏,因为它会导致一系列的错

误结论。

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应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性:

1.代表性指在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根据确定的目标获得的典型的检测数据的特性。

2,完整性指工作总体规划的切实完成,即保证按期计划取得有系统性、周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样品,而且无缺地获得这些样品的检测结果及有关信息。

3.可比性指在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获数据的一致程度。还应包括通过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的准确度传递系统和追溯系统,来实现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如区域间、行业间、实验间)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4.准确性指测定值和真值的符合程度。

5.精密性指测定值有良好的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主要是在实验室内分析测试,而代表性、完整性则突出在现场调查、设计布点和采样保存等过程,可比性则是监测过程的综合反映。为了获得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测试所得到的有效数据的完整性,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各组数据的可比性,以及最后的综合分析评价的准确可信,就需要施计量认证,建立渔业环境监测质量保系,开展质量控制和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地环境授权检测机构以及广西出口水产品原料供应基地产地环境检测和评估机构。

二、计量认证的重要性

计量认证分为部级和省级计量认证两种,两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目前,广西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拥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资格证书》,是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鉴定的法定机构;并已经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可以承担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检测工作,为我区无公害农产品(养殖业)认证产实验室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程序化工作。2000年10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以下称《评审准则》)。《评审准则》包括了13要素,即组织和管理、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人员、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和校准、检验方法、检验样品的处置、记录、证书和报告、检验的分包、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抱怨,共168项内容。开展计量认证的程序,就是按照((评审准则》中13要素的要求,逐项落实,改进方式、方法,改善各种条件,从而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持续有效运行的过程。

三、如何开展计量认证

1.保证认证实验室的权威性、公正性,提高对认证实验室的信任度,提高检测机构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通过认证的实验室会得到法律保护。

3.提高出具准确、可靠数据的水平和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检测机构的管理水平。

4.提高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能力和改善环境工作条件。

5.在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等方面促进其规范化和标准化。

6.提高人员的质量观念、意识。

随着科研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科研院所参与社会事务以及服务社会的机会和要求也进一步增加,因此科研院所内一些直接与社会工作相关或者承担一定的检测、评估业务的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实验室计量认证;此外,通过实施计量认证,可以全面提高科研院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法,摈弃不良的工作习惯;这是适应机构改革需要,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增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实验室进行计量认证,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质量体系

一般质量体系的建立分3个阶段,即质量体系总体设计阶段、编制质量体系文件阶段和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改进阶段。建立质量体系的关键,是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领导层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步调一致,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室在建立质量体系时要向实验室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评审准则》和质量体系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对质量体系的内容有全面了解,特别是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各人的岗位职责等方面内容必须深人理解和灵活掌握,并要求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很好体现。

2.质量体系的运行

建立质量体系后进人试运行阶段。其目的是检验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对不足之处采取纠正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

(l)新的质量体系是针对过去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人们的习惯势力、思想认识的惯性和原有工作方式和方法等都会带来冲击,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同时,要加强组合协调,防止各部门和各环节间产生脱节、扯和推诱等现象。

(2)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

质量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各项质量括动及其结果可能会发生偏离规定现象。实验室可以在质量管理部门设置质量监督职能,按《评审准则》要求在各专业室和相关部门设立专(兼)职质量监督员,形成监督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在职责范围内依据质量体系文件监督各项质量活动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按规定运行。监督员要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保存,作为质量审核和质量考核的材料。

(3)认真开展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和

管理评审。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质量体系文件的实施,只是标志着质量体系才刚刚开始运行,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得再好,不等于质量体系运行得好。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发挥领导作用,充分认识实验室进行质量体系内审和评审是质量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同时,全体工作人员也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岗位意识,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成为质量体系的相关环节,在质量体系的运行中发挥应有作用。

(4)质量体系审核与评审活动是一项

重要的质量活动,是对质量体系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的评价,其目的是验证和确认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用性,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并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相应地修改和补充,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4

*年,我们xxxx环境监测站首次通过了xx省计量认证,200/年完成第一轮复查换证。本次申报为我站第二轮计量认证复查换证申请。200#年以来,我站环境监测工作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上级环保部门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环境监测“质量第一”的方针,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贯穿在环境监测全过程之中,有利地促进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x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就我站计量认证复审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第一部分:二ooo年以来我站计量认证工作回顾

一、质量体系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为了使质量体系保持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践,使其达到科学化、规范化要求。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以适应变化的管理制度。200*年,国家了“二合一”《评审准则》,为了应新《评审准则》的要求,我们对原质量体系管理框架进行了改进,重新编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我们认真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环境样品、标准物质的管理,严格执行记录及报告审核程序、新项目评审程序、例外情况申请程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程序等。200*年7月,我们顺利通过了省计量认证“二合一”监督评审。

二是抓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改进。200*年,我站外培内审员3名,内聘质量监督员2名,分别负责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和检查工作。从20*年开始,我们每年对质量体系进行一次全面(4个部门13个要素)的内部审核。3年来,我站共审核出18个不符合项,没有严重不合格项。内审和外审中查出的不符合项都进行了纠正,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每年初,站负责人组织一次管理评审,根据上年底的内审情况及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质量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是及时修订体系文件,确保其现行有效。当组织机构、人员变更和标准、方法、仪器等更新时,我们均按体系文件管理要求,及时修订体系文件。三年间,我们共修订体系文件9次,换版1次。2005年12月,由于站组织机构的变更,我们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了改版(2006版),并重新编制了作业指导书。

通过上述工作,我站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中组织、策划、指导、监督和评价的功能逐渐显现,较好地保证了监测工作的质量。五年来,从未出现任何质量事故。

二、业务培训工作

我站十分重视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年底进行总结。学习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在全体职工中宣贯质量体系文件和《评审准则》,使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和掌握质量体系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二是组织监测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三是选派业务骨干,参加本行业和省内技术培训和交流,了解环境科学领域新标准、新方法和新技术。3年来共完成了计量认证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技术规范、化验员基础知识、环境科技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学习任务。通过上述培训,使我站的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三、仪器设备及计量器具管理工作

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完备。我站有仪器设备购置、校准、监督检查、回场检查、维护保养、人员培训、计量器具周检、设备报废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资料齐全,且将监测仪器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及自校规程汇编成册,方便监测人员使用。

二是注重仪器的更新换代,不断提升监测能力。2002年初购置了全天候大气自动监测仪(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一氧化碳4套监测仪),实现了大气连续监测;为了适应室内空气监测的需要,新增了氡监测仪、甲醛、氨测定仪等;增添了较为先进的离子色谱、红外测油仪、723分光光度计等一批仪器,并加强对新进仪器的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保障了监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是重点做好量值溯源和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每年制定并实施计量器具周检计划,确保计量器具合格;注重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并认真做好维护记录,确保所有在用仪器正常。坚持对全站仪器设备实行三级检查制度(自检、设备员检、设备领导小组检),大型检查每半年一次,年终对优秀设备管理者进行奖励,这些办法使设备管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基础技术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体系运行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力求严谨,注重实效。就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设置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设备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重要岗位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

二是根据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需要,认真审定监测能力,在不改变原有监测能力范围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监测项目(从2000年的97项增加到2006年的131项);

三是对各类环保标准进行仔细校对,在用标准全部受控;

四是规范档案资料,将档案分为计量认证管理文件、技术依据、监测报告等3种类型,便于资源利用和严格管理;

五是加强对监测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求责任人限期改正;

六是强化实验室管理,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卫生保洁、安全措施每周检查一次,配置了干湿温度计,实验室每台仪器均重新标识。

第二部分今后的工作打算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是我站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将坚定贯彻执行“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坚持把质量保证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今后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本次复查验收会后,我们将严格按照评审组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和完善本站质量体系,整改存在的问题,使该体系的运行更好地为我站的各项工作服务;

二是坚持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的质量体系运行监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活动,切实加强纠正措施的落实,改善质量体系运行水平,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是组织全体职工积级参与到体系的运行中来,增强建立良好实验室的信心和机制,树立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以确保公正;

四是加强监测队伍自身建设。认真制定、实施学习培训计划,组织本站人员积极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监测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计量法、“二合一”准则的学习,努力提高全体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实验室内、外部环境;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5

虽然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环境监测基础地位不牢固,并不能得到认可尤其是工业企业的认可,管理模式不具有规范化,参与环境检测的人员不足,导致许多活动不能够同时进行。环境质量考核体制还不够完善。在我国,环境监测由政府管辖负责,由环保部门进行实施,但是由于体系的管理关系过于分散化,使得上报不够及时,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其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虽然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监测使用的方法跟不上其发展的趋势。环境监测所得的数据不具有普遍性和特征性,监测结果的精密性也不十分的满足需求。最后一点是环境监测的区域范围不够,目前只出现在一些较大的城市,整体水平还是很低的。而且监测工作不具有针对性,受外界条件干扰因素较大,所以说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加以针对性的解决。结合具体实践,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性。

二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策略

环境污染包括许多方面,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正在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所以说完善环境监测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他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1加强环境监测人员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技术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储备的人员,这些人员的素质将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所以要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从而保证监测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监测技术人员一般包括收集资料的人员和研究整治人员。对于收集资料的人员来讲,他们应该进行实地的考察研究,所以针对于他们的培训,应当是保证监测内容的真实准确性,和遇到困难情况时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精神。第一手的资料对于后续的工作尤为重要。对于研究整治人员,应当培养他们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对各项指标熟记于心,研究所用到的技术也应当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检验的结果具有权威性,才能提出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求研究人员要有不断钻研刻苦的精神,不断地探索研究,从而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提高监测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研究手段也应该随之不断地发展进步,对于一些特殊的手段更加应该熟练掌握,比如说现在的工业放射性污染十分严重,所以我们就应当掌握一种甚至多种解决放射性污染的检测方法;对于土壤当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污染,我们也应该具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对这个问题及时的发现处理;另外导致空气污染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粉尘等这些会造成酸雨、雾霾等物质的含量,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检测措施,保证监测的结果能够及时准确的上传。我们要时刻谨记,监测技术与方法应该紧随时展的步伐,要保证多样性的解决方法和监测手段,从容面对各种环境问题的发生。

3仪器设备的配置

应与时俱进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的主要条件,没有高科技的检测设备,即使我们有再优秀的人才,再多的检测技术也不可能实现环境的高效监督和治理,所以我们应当加强我们的硬件设施的配置工作。但是我们应当知道,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也就意味着要有现金的高额支出,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我们的国家要对环境治理问题足够的关心,要对治理好环境问题有足够的决心。我们应当知道好的仪器设备不仅可以使数据更加精准而且还能应用于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比如在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人工的勘测费时费力还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更为重要是这种恶劣的环境还极有可能对监测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说应用仪器设备是保护监测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监测水平的一举两得的方法。

4建立环境监测的健全的法律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和认可性较差,许多企业并不会加以重视,所以我们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利用法律的手段和方法,对相关企业和个人进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平稳进行,才能使环境改善有保证。使得更多的人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从思想上、行为上保护环境,才能根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三结束语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6

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建设;实验室认可;中华骨髓库

为加强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建设,我国部分HLa实验室依据国外认证认可准则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有的HLa实验室通过了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认可,有的通过了aSHi(美国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会)认证。实验室认可是权威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和(或)校准所给予的1种正式承认;实验室认证则是第三方机构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1]。通过认证认可的实验室具备了按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可参与国际间实验室认可双边、多边合作交流[2]。HLa实验室通过认证认可的目的是对可能影响HLa检测结果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HLa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认可或认证后,表明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与国外同类实验室具有相同的水平,检验结果可国际互认,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结合本中心HLa实验室通过iSo/ieC17025认可的实践,现将HLa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建设和认可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1HLa实验室认可的意义

统一管理和规范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HLa分型检测及患者检索配型等工作,2001年以来国家红十字总会相继认定了30个HLa组织配型实验室,6个高分辨确认实验室和1个质量控制实验室。目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资料库已突破200万人份,成为继美国、德国、巴西之后世界第4大骨髓库。伴随着中华骨髓库库容量的扩大及移植医学的发展,提高了中华骨髓库和世界范围骨髓库的资料数据互认共享的程度。1次检测,全球承认,减少了重复检测和较高的检测费用,促进了国家之间检测结果的相互认可[3]。作为专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移植前患者进行HLa分型检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临床移植疗效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乎国际影响。HLa分型检测水平受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试剂、检测方法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可能影响HLa分型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保证HLa基因分型检测结果的质量。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即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4]。建立1个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检测过程涉及的人员、设备、设施、环境、技术和方法等质量控制,确保其满足检测所需的各种要求。实验室认可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对检测过程的控制来保证检测结果质量。HLa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确保中华骨髓库HLa基因分型入库数据准确性、可靠性与科学性,为组织器官移植成功提供技术保障。因此,按照iSo/ieC17025建立实验室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行,不仅有利于提高HLa基因分型数据的质量,还能促进实验室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2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

人员素质是保障检测结果质量的首要条件。iS0/ieC17025认可准则从人员条件、包括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资格、岗位授权到监督管理,对实验室人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中心依据准则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明确目标加强岗位培训,制定出各岗位人员资质要求、岗位职责及上岗前培训大纲,确保岗位人员上岗前均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设备及检测项目操作规程的培训,合格后方上岗。每年年初制定各岗位培训计划并按时实施,培训前对培训者进行评估,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针对不同的HLa试剂厂商提供的试剂,开展检测技术与分析软件培训,使实验室人员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应用标准的方法,对所检测的样品做出准确的结果判断。中心每年依据已制定的程序对各类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建立技术档案。实验室人员技术档案是实验技术性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也是实验室人力资源整体管理情况的综合体现。实验室有效建立并管理人员技术档案,充分开发利用人员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提高质量工作管理效率,由于人员技术档案涉及的信息较多,变动性较大,为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实验室及时更新技术档案相关内容,对人员实施规范有效的管理,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化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对仪器设备与检测环境进行了详细规定,建立设备档案,每台设备设有唯一性编号、运行状态及检定或校准标识,确保检测结果的溯源性。规范设备的购置、验收、确认、建档、检定校准、使用、期间核查、维护、维修和报废等活动。基因扩增(pCR)仪、基因测序仪及流式荧光检测仪等关键设备授权使用,每年进行1次厂商校准,2次校准期间进行1次期间核查,质量监督员定期监督检查关键设备管理及使用情况,以保证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本中心HLa实验室设置了4个物理空间完全独立的区域,建立了实验室环境与设施管理程序,各区域标识明显,限制实验室人员的活动范围和方向,做到物品流动,人员流动方向明确,各区域内的检验器材不交叉使用。HLa实验室于2009年通过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验收。实验室人员严格按预定程序及操作规程处置试验环境,每月本中心质控科对实验室环境进行1次监测。规范的实验室环境与设施管理,保证了检测环境满足HLa检测质量的要求。

4标本管理标准化

标本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检测前严格监控标本接收标准是保证检测结果质量的最关键一步。实验室编制了标本采集手册,针对HLa基因分型检测项目技术要求,制定标本接收标准,严禁不合格标本进入HLa分型检测流程。HLa实验室的标本来源于各市红十字会组织各地血站所采集的标本,由于采集单位较多,且每位捐献者要采2份标本(1份用于实验室检测,1份转交中华骨髓库国家样品库),2份标本接收后均要深低温保存,标本接收时必须执行已制定的程序,重点核对标本管材质、标本的数量、标本量和外观、标本管条形码标识与《志愿捐献者登记表》上的条形码标识是否相同,只接收符合质量要求的检测标本。HLa实验室标本接收通常是批量接收,接收后为方便实验和避免多次实验使用同1管标本导致标本污染,实验室将接收的实验用标本分装到2mL的冻存管中,为确保分装标本与原始标本的同源性,实验室配置了条码打印系统,将原始标本管条形码用条码枪扫描后打印出分装标本所需数量的同源条码标签,分装标本时一对一粘贴条码标识并分装标本,标本分装后置于编码的72孔冷东盒中后,存入深低温冰箱保存。为方便检索库存标本,实验设计了骨髓库标本管理软件,标本接收后将标本的条形码录入标本管理软件,录入后生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标本保存记录》,该记录含有72孔冷冻盒编号、采样编码、实验室标本编号等信息。分装标本前打印此表,标本分装前后依据本表进行相关信息点的核对。标本分装冻存后将此表存档,以备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时依据此表检索标本。按冰箱位置图保存标本并监测标本保存冰箱温度。

5检测过程控制标准化

规范检测标识:标识清晰、准确才能保证样本不混淆,检测结果准确。标识清晰在HLa基因分型工作中尤为重要,HLa基因分型时需要使用几种白色透明的96孔pVC板,有pCR扩增板、杂交板、测序板和读板,如果标识不清晰,就无法区分所加样本。因此,对于不同的板子规定了不同的标记方法,避免误用。识别出7个HLa基因分型检测时的关键控制点并在检测中重点复核:HLa基因分型检测试剂性能验证复核、Dna样本与操作记录表的复核、Dna样本与加样板的复核、产物转移的复核、上机读板的复核、数据分析的复核及数据录入的复核,制定了关键控制点复核记录,记录每1步复核的结果。质量监督员每2周监督检查1次关键控制点控制情况,并及时分析报告监督检查情况。规范室内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活动是重要的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措施,是实验室对检测过程实施自我监控的过程。为了保证HLa基因分型结果的准确性,本中心HLa实验室制定了检测结果室内质控操作规程,实验室采取留样再测、人员比对、试剂比对及阴阳性对照试验等方式进行室内质控。实验室在检测待检标本的同时检测阴性、阳性对照样本及质控标本。

6结语

实验室认证认可,推动了全球实验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世界范围内骨髓库对HLa分型检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实验室认证认可,使实验室依据HLa基因分型检测的特点正确识别检验流程关键环节,通过对人员、设备与设施、检测过程等因素的管理,有效控制关键控制点,提升了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同步发展。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国内HLa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及标准,所以我国HLa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美国组织相容性和免疫遗传学会以及欧洲免疫学会分别建立了1套详尽的HLa检测行业规范及标准,暨aSHi认证标准以及eFi认证标准。我国HLa实验室依据国外专业化标准及规范建立全面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并保证HLa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以及HLa分型报告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拓宽中华骨髓库与世界各骨髓库之间的沟通渠道,但是对于与国际交流活动较少的实验室来说,依据国外的HLa实验室专用标准及规范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评审时经济负担重及语言交流障碍等困难。iSo/ieC17025认可准则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通用的准则,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要求缺乏专业化特点,所以,希望尽快出台适合我国HLa实验室运行特色的HLa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及标准,促进我国HLa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建设,确保HLa检测结果质量,为中华骨髓库及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和高质量的HLa检测服务。

作者:张坤莲李剑平单位:辽宁省血液中心

参考文献

[1]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实验室注册评审员培训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1-20,47.

[2]张汉斌,陆家海.实验室认可在微生物监测领域的实践与展望.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4):504-506.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状;问题;对策;四川巴中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3-0290-03

巴中市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北部门户。巴中市既是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又是商品粮输出基地,骨干经济作物中的烟叶、茶叶、油菜、水果、生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随着巴中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情况等进行监测,确保了人们食用的是安全的农产品,减少了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导致的消费者身体不健康,同时也提高了巴中市农产品在众多农产品中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应加强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提高该市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构建安全的农产品市场[1-2]。

1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

1.1检验检测机构逐步建立健全

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开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已成功成立5家,其中,市级(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1家,县级(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和平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检测中心(站)4家。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于2009年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和农业部计量和资质双认证,2012年该中心又顺利通过省技术监督局和农业部的复查换证。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4个区县开展建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其中南江县和通江县已率先在48、49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十二五”期间,4个区县的188个乡镇将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宣传和服务等工作。

另外,已有部分基地、超市陆续建立了农产品自律检测室,如巴州区农业局、南江县农业局和通江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分别在云风购物超市、大塘购物中心和百信超市这3家经营农产品的超市督促指导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购置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并为超市质量检测员进行指导培训。超市采购的每批次蔬菜水果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入销售。

随着检验检测机构的建立和生产销售环节检测制度的完善,初步形成了由市、县、乡镇及生产经营单位组成的4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

1.2检测条件和能力不断提升

在四川省农业厅支持下,巴中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实验室面积410m2,可控温面积240m2,拥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带石墨炉)、火焰光度计等先进配套仪器设备96台(套)。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检测中心也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荧光增白物质测定仪等仪器设备。该实验室已引进不少专业的技术人员,目前5家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有专职检验检测人员30人,其中,具高级以上技术职称5人,中级技术职称11人。检测人员队伍的不断充实,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为契机,市级和县级综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已开始启动,其中市级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通江县建设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他各县也正在争取项目投资。综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的完成将进一步改善实验室条件,提升检测能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建立更高的平台。

1.3检验检测工作稳步开展

自2009年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过计量和资质双认证以来,每年开展省级以及市级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工作,监测样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食用菌、粮食(大米、小麦等)、茶叶等农产品,以及土壤、水、肥料等产地环境与农业投入品,监测参数主要涉及农残、重金属、亚硝酸盐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及测土配方、肥料等共177项。2009—2012年3年内市检测中心累计监测批次63次,样品品种183类,样品数5300个,检测覆盖面达到全市农产品面积的70%,检测总体合格率均在96%以上。4个区县级监测站也在每季度开展农产品的速测工作,并将监控的情况反馈给生产者和商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测监督。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提高了巴中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为其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快该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发展,为巴中市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质量安全意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一是部分地区的基层干部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无全面系统的认识及深入的了解,使得其不能督促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二是部分农户和一些农产品生产企业、商家质量安全意识薄弱。不懂得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的规范操作技术或者淡化质量安全意识,逃避质量安全责任,从而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带来障碍[4-8]。

2.2检测设备相对滞后

一是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对象对设备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设备的更替将更加迅速。一些基本的检测数据可以依赖通常的设备进行检测,但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一些新增的检测参数运用现有设备已无法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如农药残留参数“多菌灵”,使用通常的气相色谱仪无法检测出此参数,而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就能很好的检测出来。这就要求检测机构及时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如一些地方已经投入使用的LC(高效液相色谱仪)、LC-mS(液相-质谱联用仪)等。二是由于设备陈旧老化,也容易造成部分检测数据有一定的偏差,给检测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县级检测站,大部分只配备了如农药残留速测仪、荧光增白物质测定仪等低端的仪器设备,为检测工作更好地开展带来了难度。

2.3实验环境条件差

一是实验的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9-13]。实验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应符合检测条件,此外,实验室要与外界相对隔离,设计要合理,同时要防尘、通风且能够设置一定的温度,以免外界环境干扰实验结果。而现有的大部分的农业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条件简陋,不但仪器落后,而且实验环境更是不能满足实验的需求,设计不合理,有的甚至是在原有的科研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导致通风、保温、排污效果差。二是实验的环境条件直接关系着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验环境应考虑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大部分实验室布局太过简陋,通风设备不齐,导致一些高致毒、致癌、强挥发性试剂在实验中大量集中在实验区域,严重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实验室也缺乏一些基本的应急措施,一些不合理的线路、水路布局更带来安全隐患。实验所用的易燃易爆气体和试剂是否合理安放等都有待改善。三是实验的环境条件直接决定是否带来二次污染。实验室废水、废气、废渣“三废”的排放处理和废瓶的科学处理都决定了是否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而大部分实验室都存在乱摆、乱排、乱放、乱扔现象,尤其是实验中用到的农药标准品、大量有毒、有害试剂的不合理排放和处理,将可能比检测对象本身带来更大的污染。

2.4检测人员的技术和素质亟需提高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关键还是检测科技人才来操作,因此检测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关键。目前,全市(县)检测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只有16.7%。检测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本职工作并不是农产品质量检测,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和原理、认证、风险评估等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新聘请的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经验不足、缺少培训学习,致使在检测工作中无法应对检测中遇到的突况,无法保障检测工作的质量。随着新型的检测设备的引进,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从根本上阻碍了巴中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发展。

2.5监督监测机制不健全

一是监督监测机构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管采用的是“分段管理,统一协调”的模式,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种植,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农产品加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流通,卫生部门负责餐饮服务,食品和药品监督部门负责总体协调。“分段管理”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但在实践中,往往由于责任不明等原因,政府监管容易出现监管真空、监管重复等问题,出现一些矛盾。二是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健全。在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方面,尚无强有力的监管机构对全市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据统计,目前巴中市80%为外地菜,由于大量外地蔬菜流入该市,对于市场监管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如2011年农产品市级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2%,不合格农产品中主要为外地菜,当地蔬菜仅出现1例,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场监测机制的不健全。

3对策

3.1提高质量安全检测意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巴中市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一方面,政府应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发展当作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纳入相关部门年终考核,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引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农民和企业摒弃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3.2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一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应在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或购买新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充分保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过程中不受仪器的约束,减少仪器设备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对于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要满足先进、经济实用等原则,同时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能在购置后短时间内就被淘汰。二是实验室环境的建设[3]。应充分利用项目建设,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科学改造,杜绝不安全因素,充分体现实验室环境的科学性、人文性、安全性。三是实验室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规范操作规程》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实验室实行标准化管理。四是加强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扩展可检测项目。

3.3提高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素质

一是加强对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素质、技术等方面的培养,经常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能够正常进行且误差小。二是通过交流会或技术竞赛等形式开展检测相关人员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检测人员的能力。三是制定相关奖励政策,鼓励检测人员对从事的检测技术和标准进行深入的探究,使检验检测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3.4建立健全监督监测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政府可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农业、质监、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的检测机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整体监测能力;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职责;对重复、繁冗的机构、人员进行资源整合和协调,实现部门“统一、精简、效能”。二是加强监测体系网络建设。按照市级检测机构以定量检测为主快速检测为辅、县级检测以快速检测为主定量检测为辅、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律性快速检测的原则,加强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建设。

3.5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测机制。实行将企业自检与主管部门抽检相结合、快速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检测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经营农产品的超市等,严格把好上市关。凡是检测结果中质量卫生安全指标不符合国家、行业和省地方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一律要强行退出市场,禁止其再进行交易和销售。二是实行标识管理。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实现溯源监控。三是实行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可制度。认真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实行持证入市原则。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和认证结果公布于众,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信息。正确引导农产品的消费,提高巴中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参考文献

[1]檀尊社,许新萍.洛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技服务,2010(8):1084-1085.

[2]田茂盛,潘太国.湘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09(11):155-156.

[3]肖静,刘建强.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7):10-12.

[4]李哲敏.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概况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72-575.

[5]邹士翔.对发展市级农产品安全检测的思考[J].食品科学,2009(15):355-357.

[6]章力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12-15.

[7]叶俊焘.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理论与策略[J].生态经济,2010(10):110-115.

[8]农业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eB/oL].(2010-12-15)[2011-05-02]..2010-12.

[9]陈晓华.“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任务及近期工作重点[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10.

[1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4):23-25.

[11]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5-9.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8

关键词:环境检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0引言

当前,我国水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水质采样工作作为水质环境监测的最基础工作,其规范性严重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

1基本概念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采样作为一项最基础的工作,能够为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1]。因此,需要通过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来提高环境监测的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及规范性。在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环境监测数据信息能够为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数据信息,为我国改善环境的基本行为做导向,为我国水资源的快速有效发展提供一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整体水质污染治理效果的有效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还需要认识到水质采样管理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资质证明,在经过专业培训审核过后持证上岗,要保持优良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进一步为现场采集工作提供精准数据信息,提高水质采样精度的准确性,为我国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2存在的问题

2.1设备维护保养问题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之中,需要对基本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果维护保养不到位,很容易影响水质采样工作,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不可预估的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及时地维护好基本设备,提升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使其认识到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的设备维护检测中,还要以相关的数据作为基本参数的目标设定,保证在水质检测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2水质样本保存问题

水质采样是整个环境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样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环境检测结果。目前样本在运输过程中破坏的概率较大,工作中样本随意存放,也会导致样本破坏,使一些基本参数发生改变,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2.3水质采样点设置管理规范性问题

在开展采样工作的过程之中,需要科学地设定采样点,并确保这些采样点符合现阶段的环境准则。由于水质点设置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采样过程设置随意,调研和监控过程不全面。因此,在实际检测中,水质采样参数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另外,在检测过程中,很多采样地点没有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水质进行勘测,导致水质采样准确性较差,因此,需提升水质采样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解决措施

3.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在采样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水质采样标准,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落实前期准备工作,为环境监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人员要严格依照环境监管规范,明确水质采样各环节的工作要点,保证水质采样工作的顺利开展。水质采样工作要认真规范项目重点,做好准备工作,详细核对清单,通过各方面的检查,确保设备都是处于较好的使用状态。

3.2规范水质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水质的样本保存和运输要严格规范,提高水质样品的质量,确保实际环境检测的精准度。通常水质采样点与环境监测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果样本保存不合理会使参数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依照技术标准对样本进行保存和运输。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先进定位设备的应用价值,通过水质采样点的准确定位和科学管理,为后期的采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我国现阶段技术的更新升级。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水质采样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规范水质的采样流程,完善样本保存方案,确保我国水质采样准确度和合理性,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9

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丰富的物质条件让人们不断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正在越发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低碳、环保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也越来越重点环境保护工作。而想要保护环境,其重要前提就是对环境污染有一个准确、及时、全面的科学认识,只有认清了形势,才能对症下药,为后续政策、措施的制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认清形势,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呢?下面,我就以环境污染当中的噪音污染为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做好环境噪音监测工作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所谓噪音监测,是指对于干扰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声音散发源头进行的监测活动。由于噪音污染广泛的存在于道路、厂矿以及生活区等大型的人群集散地带,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加强噪音监测,确保一个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是当前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作为当前环境监测之中的三大检测项目(空气、水、噪音)之一,噪音监测历来也都是环保监测人士重点关注的数据指标。通过监测噪音指标,有助于人们对附近的环境做好一个科学、准确的评价论断,同时也是制定环境环境法规、实施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有利于环境噪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环境噪音污染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环境噪音污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自然界噪音污染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噪音污染,由于自然界当中产生的噪声是人们暂时还无法改变的(如打雷、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噪音),因此,本文在这里就不再做过多的论述。下面,我们着重来探讨一下人为活动产生的噪音,对人为活动产生的噪音再进行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和社会生活噪音。其中,交通噪音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交通工具时所产生的噪声(如车辆的引擎声、嗽叭声、杀车声、汽笛声和防盗报警声),这一部分环境噪音污染在当前人为噪音污染中占据了最大的比例,有可靠数据显示,交通道路噪音在城市中所占的比例在40%以上,也就是大致占了一半左右,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机动车辆的快速发展,交通噪音已经成为当前人为噪音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工业噪音,工业噪音主要是指厂矿、企业等单位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引起的噪音(如机械摩擦、货物运送、产品组装等活动产生的噪音),初步估计,这类噪音污染在人为活动产生的噪音污染中大约占据了五分之一左右的比例,但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完全进行科学规划,许多厂矿企业都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导致工业噪音甚至成为部分地区的头号噪音污染源;建筑施工噪音,主要是指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噪音(如打桩声);社会生活噪音,主要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引起的噪音。总的来讲,前两类噪音污染在整个噪音污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后两类噪音污染在整个噪音污染中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小。

二、环境噪音污染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噪音污染,自然就应该加以监测、加以治理,这样才能确保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环境噪音污染监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噪音污染监测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我们在噪音污染监测技术上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因此在环境噪音污染监测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环境噪音检测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一方面,我国经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之前,噪声监测工作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很少有专家学者涉猎到这一方面的内容,

直到上世幻九十年代以后,国内的噪音检测工作自才开始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的,起步较晚;另一方面,虽然一部分专业人员也在噪音检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以前的社会环境对噪音污染的关注力度并不大,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注入量也十分有限,这种情况导致许多专业的噪音检测人员外流到其它国家或是转行从事了其它职业,最终造成了国内相关行业专业人员极度缺乏的难堪局面。二是环境噪音检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环境噪音检测体系方面,我着重强调以下两点:首先是检测标准的问题,就我国现行的噪音检测标准而言,与世界上其它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噪音检测的流程还不够规范以及检测标准滞后于检则技术等问题,都对我国噪音技术检测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其次是环境噪音监测过程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问题,噪音监测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是评价噪音级别的重要处理手段,这个环节处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检测结果。三是硬件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环境噪音监测通常采取的是多点取样法,需要在不同的点位都设置配套的检测仪器,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但由于噪音检测硬件设备本身就比较昂贵,目前的条件还很难做到在多个检测点都配备整套的检测设备,缺乏资金对硬件设施的注入,直接影响着检测的最终结果。

三、对环境噪音检测的几点建议。我认为,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可以从经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局面。一是加大环境噪音检测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广大

对环境检测的认识篇10

关键词:环境污染;监测;审核;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负荷日趋加重,环保压力不竭增添。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加强环境监测自然势在必行。所谓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准确的、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监测的法规依据

环境监测工作是依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开展的旨在为社会提供公正、客观环境监测数据的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的结果。

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环发[2006]114号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是依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而制定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行政法规,具体规定了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违反相关条款的处罚。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是“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环境监测,并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对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2完善环境监测的几大措施

2.1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1)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形成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指导性文件,也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

2)为保证环境监测所需的仪器、物品等的采购及寻求服务的质量,对“采购服务”和“采购供应品进行评审,采购服务包括: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仪器设备的采购;环境设施的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服务。

3)为达到客户对委托性监测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合同评审的程序”,以保证委托性监测的质量。

4)为保证质量体系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行,促进管理体系规范有序的运作,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应定期进行内审,就是对管理体系运行符合程度进行自我内部审核。

5)管理评审是监测站站长主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运行的评审。

2.2仪器设备的管理

1)用于环境监测分析的仪器设备要建立仪器设备档案,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及操作系统软件,商标名称,开箱单,仪器设备使用日期及验收报告,仪器检定、校准报告,仪器使用记录,仪器保养记录,仪器运行检查记录,仪器期间核查记录,以及仪器故障、维修记录等,建立仪器使用台帐,记录仪器运行保养、维修、检定等情况。

2)根据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属于量值传递的计量器具必须进行周期检定。仪器设备检定要制定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按期检定,对于计量部门还未开展检定项目的监测分析仪器,要制定校准规程进行自校。

3)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严格实行标识化管理,监测仪器要专人管理,专人维护,对大型监测分析仪器及特殊专用的监测仪器要授权操作人,建立仪器设备使用、检查、保养、核查记录及对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的仪器设备,返回后,要记录其功能和校准状态,并按时归档。

4)要建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制度,每年对监测分析仪器进行期间核查,防止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仪器,仪器设备核查时间是在两次校准/检定的期间进行。

5)监测分析所用的标准物质,一是用于样品分析的质控,二是用于仪器的校准,标准样品应能溯源到国家基准。

2.3人员持证上岗和培训管理

1)人员素质与水平是衡量监测站监测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根据工作特点和工作量。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配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制定年度监测人员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的和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要与监测任务相适应,与单位增加监测项目,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水平相适应,培训就是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技能、管理水平及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要建立监测人员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的业绩档案,包括:监测人员、合同制人员、聘用人员以及辅助人员。

2.4环境和设施的要求管理

1)实验室设施、分析场地以及能源、照明、采暖、通风等应便于监测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监测分析所处的环境不影响监测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或对其所要求的测量不确定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2)对实验室有特殊要求的,要配备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测、控制和记录的设施,对影响监测分析因素如温度、电源电压、湿度、电磁干扰、噪声、振动等要予以注视,应配备停电、停水、防火等应急的安全措施,以免影响监测分析质量。

3)相邻工作区有不利影响时,要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进入和使用有影响工作质量区域应有明确的限制和控制。

4)实验室应有环保措施及废液处理的程序及记录。

2.5监测记录管理

1)环境监测原始记录是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监测分析采用的方法、步骤,初级数据、数据处理和监测结果所作的符合现行技术规范和法规要求的记载,是环境监测报告的依据,也是患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环境执法、仲裁验收及行政诉讼的原始依据。

2)环境监测原始记录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采用不同的记录表格,记录表格设计记录内容、信息要全面,记录内容要“再现”监测全过程,记录表格要体现统一性、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五性”要求。

3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3.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以下简称QC)的目的在于控制监测分析人员的实验误差。使之达到规定的范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在给定的自信水平下,达到容许限定的质量要求之内。常规的质控方法有:一是平行样分析,每批样品做10%的平行双样分析,测试分析的精密度;二是加标回收分析,每批样品做10%的加标回收实验;三是密码样分析,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编为密码平行样或加标回收样进行测试;四是标准物质的对比分析;五是分析人员之间的相互检查和比对分析;六是同一种样品不同实验室的分析,七是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同一种样品;八是绘制质控图。实验室质控就是使是分析误差控制在置信水平内,克服或消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对监测分析质量的影响。

3.2实验室外质量控制

1)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样品保存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措施。采用样品编号,阳平专人保管,样品交接等措施。

2)实验室外控含包括:使协同工作的实验室间能够在保证基础数据的前提下,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即在控制分析测试的随机误差达到最小的情况下,进一步控制系统误差。主要用于实验室性能评价和分析人员的技术评定,协作实验仲裁分析等方面。

3.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按照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近似数的运算原则进行。经过计算和整理的数据进行数据异常值得检验,经过检验,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检验方法有Grubbs法、Dixon法、Cochran法等。

4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

4.1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人员要求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人员要有工作责任心并具备全面的环境监测知识,必须熟悉各种环境标准(包括排放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熟悉质量保证的内容、程序、方法、熟悉各个分析项目的分析方法、分析原理、检出限、样品保存技术、而且掌握同一项目不同分析方法在适用范围、分析条件、检出限、技术关键等方面的差别,掌握各个分析项目、各个分析方法的干扰因子及影响条件,掌握各行业特征污染物等,要善于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坚决问题。

4.2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依据

1)环境监测数据审核要严格以国家颁布的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为依据,一是国家颁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二是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095-1996)等。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如:《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200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四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竣工验收技术规范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等,五是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措施等。

2)环境监测按监测的目的可分为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应急监测、科研项目监测、环评监测以及建设项目竣工工验收监测等,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审核布设的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测试精度是否满足监测目的的要求,监测仪器设备是否符合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3)要审核质控数据,包括:空白值、质控样、平行样、加标回收、标准曲线等,以及监测数据计算的审核和监测数据相关性分析及剔除异常数据的合理性。

5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5.1制定全面及时的质控计划

质控工作涉及到监测工作的方方面面,即每个工作环节,因此,每年年初根据监测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质控计划。这些计划包括: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仪器运检,仪器核查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使用标准物质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质控考核计划等。

5.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质控措施

环境监测质控工作贯穿于样品采集、样品运输、样品交接、样品保存、实验室分析整个分析流程的方方面面。

5.3重视人员培训与考核

要加强监测站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加强监测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政治思想的教育,通过培训考核,使监测人员了解现状,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和发展的目标,增强监测人员对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5.4确立质量控制工作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

质控工作是一种质量管理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控制分析人员的实验误差,保证测试的结果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以评定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是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质量控制,保证监测分析数据真实有效。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环境监测已成为环境保护中一项前瞻性、根本性的工作。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才能真正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