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2:10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1

从前文讲述的地质灾害的种类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是因为岩石层等受到破坏等一系列地质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但是反过来讲,正因为地质灾害不断的发生,才使得地质环境不断的发生变换,所以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了活跃期,地壳活动频繁,地质环境的改变必然会连带地质灾害的频发。强降雨的不断发生会形成较强的地表径流,导致地表松散堆积,最终形成泥石流。而且随着雨水的不断下渗,岩土体的含水也会日渐饱和,随着自重的不断增加,自身的应力状态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久而久之软弱结构面将失去平衡,最终伴随的将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当然,这些灾害都是很严重的,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不可预期其后果。当然,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必然引发地壳活动的不断改变,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地质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只有在保证地质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地质环境相对稳定的时候,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也将降低。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要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就要保证地质环境的相对稳定。目前正处于全球地质灾害频发的年代,全世界都在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努力,都在为改善地质环境做多方探讨,其实,这是一个趋势,作为中国人,我们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做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的防治和治理措施

既然地质环境跟地质灾害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解决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可以为地质环境的稳定做出一定的贡献。关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重视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规划工作。作为工作人员,我们在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时候,首先自己应该心里有数,要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有所预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因地制宜,做出合理的规划,找出最好的防治方法。工作人员应准确划分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区,对于易发区做重点安排,要准确区分出轻重缓急,做出最有效的防治方案和防治部署。

2.加大地质灾害监测力度与预报强度。由于地质环境不断变化,地质灾害的发生是无法控制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检测力度,尽量让有情况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于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控。尤其是在重点防治区,更要加强预报力度,并对周围的人群做相应的工作,让他们知道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在必要时刻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3.制定有效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对于像滑坡这样的灾害,我们可以采用排水措施,组建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这样可以促进岩体稳定,达到有效抑制滑坡现象的目的;总之,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状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一样的问题。同时,要学会总结,没发生一次情况,就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措施,力争同样的问题不会重复发生。

结语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2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8.加强农村环境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水平。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3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们生活中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无限制的排放的大量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不仅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人们环保意识的淡化,重经济轻保护的发展理念等更加加剧了水污染,造成了恶性循环,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虽然目前环境保护得到不断的关注,但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只有经过不断地努力,将水污染增长趋势有效控制,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

一、环境保护中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粗放式的经济发展造成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水污染整治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污染源便是资源的低效利用。低水平的投资使得虽投入大但产出少。这样以牺牲资源的数量为代价赢取利润,在短期内可能带给企业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眼光看来,这是一种自杀式的发展模式,资源的稀缺性便决定了这一结局。

2、思想认识不够,企业不重视水污染的治理。目前企业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缺乏应有重视程度,大多数企业只顾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重视短期效应把短期时间内的经济指标看得高于一切,企业没有自己长远的发展目标,在自身主观意识上从不重视水污染治理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它在企业长久发展中带来的危害性才会真正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问题。而许多企业把当地主管部门的环保要求当作例行公事,瞒天过海,检查完过后依然是随意排放,任意污染。

3、企业处理水污染运转费用的高低,导致出现污水处理难的恶性循环。水污染处理运转费用的成效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水污染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巨额的污水处理费用不仅使企业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便产生了人为故意停用水处理设施的严重现象。然而水污染处理设施一旦停止运转闲置下来,就会很容易生锈、腐蚀甚至出现浪费。等到设备损坏了我们再去花钱维修、更换,这样的费用增加不仅给企业政府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此一来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便形成了一种令人无法忍受的恶性循环,从而出现污水处理难,难以凑效的尴尬局面。

二、进行水污染治理的目的

1、解决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我国大部分北方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比南方要严重得多,面对这些当地不容乐观的严形势我们应该做的便是以污水资源为核心,采用合理科学全面的治理方法全面提高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特别关注工业发展密集地区的城市,积极规范调整城市里面的排水管网络建设以及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排放工程建设。而南方降水量达,水资源、水容量相对充沛,面对这样的优势我们要积极合理科学地运用大海的自身具有的天然净化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科学规划的布局,发挥纵横交错的四通八达的南方小河小湖的地理优势,充分的在实践中实现优势的最大化利用。

2、加强对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空间。在主要的城市污水污染严重地段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加强改造和规划整合治理,让城市市民积极的参与到水污染治理的行动中来,并且配合附近的企业、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划分区域负责尽责尽最大努力建设一个全面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建设中,难免出现工业污染的情况,而工业污染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大多是工业废弃废物,因为它排放过程中带有的污染物会随着工厂生产种类不一样而会有不同污染成分。国家规定一般的工业污染排放治理遵循谁污染谁承担污染责任的原则,然而在含有重金属难以处理降解的有机物污染物和高浓度的废水排放企业应主要采用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法,要求必须在厂内处理完才可以排放。在农业污染方面,近年来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量,我国土地办结污染特别严重,有些地区已经处于荒废状态。为提高土地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研究,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并且及时积极提倡农民使用有机无害肥料。只有共同参与,我们的水污染状况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治,

三、针对现状提出的水污染治理措施

1、执行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

在执行排放标准时,首先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排放标准的首先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其次行业标准。如果废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但在执行排放标准时应区别对待,尤其要考虑其废水的可生化性、生物毒性及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可能带来影响。

2、加大污水治理力度。

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应加强排水系统的规划,并且尽可能地把排水系统按工业污水与生产污水排放的原则,进行分流制排水系统设计,同时对现有的排水系统和沟道系统加强管理和维修,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并结合市政建设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并配套管网使各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或回用。

3、强化污染源污水处理

凡是排放一类污染物的污染源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全过程控制及管理措施,在生产车间排水口实现浓度达标排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医药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制革、纺织等行业产生的污水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对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保证废水中化学耗氧量达到地方污水排放标准或行业标准;食品加工与制造、饮料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生化需氧量适当放宽控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尽可能采取综合利用,能源与资源回收利用的综合利用措施,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为主。

4、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对物料、能源、水资源消耗量较大、污染物浓度大及负荷高,生产效率低,污水不易治理或治理费用较高的工业污染源,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为主,最大限度减少污水及其污染物的生成。

5、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

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城镇工业废弃物处置项目等项目,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要予以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

结束语

工业废水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敲响了环保的警钟,在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警醒作用。污水治理工作已经开展多年,然而成效并不显著的防治工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只有找准造成水污染的根源我们才会找到真正地解决对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长久发展理念我们的水污染治理才会得到真正地解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才为子孙后代留下长久的发展。因此,实现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需要我们各个方面的集体努力,我们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高虹波.有关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神州,2012(26).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4

一、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1矿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在畜禽日粮中,由于大量添加钙、磷等矿物元素以及铜、铁、锌、锰、钴、硒、碘等微量元素,使得未被畜体吸收的过量矿物元素从粪便中排出体外而污染环境。一方面养畜生产中大量添加的磷酸氢钙约有75为植酸磷,不能被动物所吸收利用而直接排出体外,造成土壤中的磷大大超标,引起严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饲料厂普遍采用高铜、高铁、高锌等微量元素添加剂,据报道,全国每年使用近20万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大约10万吨左右不能被动物利用一随粪便排出而污染环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危害。

1.2氮磷的污染

据资料表明,由于畜禽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不高,50%~70%的饲料以粪氮和尿氮的方式排出体外。未经处理的粪便,一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含氮量,严重时构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其余大部分则被氧化成硝酸盐渗入地下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从而造成广泛的污染。另外,谷物饲料中的植酸磷,在畜禽体内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磷污染。

1.3有害病菌的污染

经调查结果显示,在1g猪粪污水中,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还含有寄生虫卵,活性较强的沙门氏菌等。这些有害病菌得不到妥善处理的场,环境污染严重。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腹泻为特征的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这不仅直接威胁畜禽自身的生存,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4药物残留的污染

畜牧养殖生产中大量使用各种消毒药剂,应用各类药物治疗畜禽疾病,部分药物残留物通过畜禽粪便排泄进入土壤污染环境。虽经治好的动物却在体内特别是内脏器官内仍有残留,成为人类的食品,危害人类健康。

1.5死畜及畜禽废弃物的污染

在畜牧业生产中,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场,如果死畜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导致蚊、蝇孳生,臭气四溢,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一些畜禽屠宰场的废物、废水未经消毒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水渠、河流,由于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臭,致使蚊、蝇孳生。

二、治理畜牧业污染的对策

2.1畜禽场址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新建饲养场在考虑交通便利、水源条件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饲养场建在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规模化养殖场由于粪便排泄量大,要建设蓄粪池和排污处理系统,同时要考虑粪便的综合利用,在养殖场周围要建设农田、鱼塘、果园、园林等,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林牧渔的有机结合。

2.2加大对粪便及污水的处理力度

采用清污分流,污物、污水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栏舍内干燥的粪便要及时收集到有遮阳挡雨、硬底化的储粪池待处理,冲洗圈舍的污水要集中引流到一个大的多极化处理池或沼气池,按污水收集沉淀池——多极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的污水或沼液——外排或排入鱼塘的途径设计,既变废为宝,又立体养殖增效。

2.3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

在饲料中添加酶、酸制剂、抗生素、微生物等,能更好地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或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酶制剂添加在饲料中能提高畜禽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使饲料中较高含量的蛋白质或氨基酸被释放出来,降低氮的排量。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能提高畜禽对谷物和油料作物饼粕中植酸磷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从而使磷的排泄量明显降低,大大改善对环境的污染。

2.4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对常规疫病实施计划免疫,提高防疫质量和水平,保障畜禽健康及畜产品安全。二是建立动物免疫、检疫、治疗、监测制度。加强和优化死畜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出圈舍,进行焚烧或深埋等科学处置,严防死畜对环境的污染;控制药物的用量,加强用药管理,将畜禽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定点屠宰场的建设,抓好畜禽血液、皮张、粪便、内脏及下脚料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场呈急剧上升趋势,畜牧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突出。在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要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生态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完善总体规则,发展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又能改变不良生态环境的生态畜牧业。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方面兼顾,同步发展,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稻谷在储藏过程中发热的预防及处理

李晶波

(牡丹江农垦管理局粮食局158305)

稻谷的胶体组织较为疏松,对高温的抵抗力很弱,在烈日暴晒或高温下烘干,均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降低食用品质与工艺品质和加工大米质量。高温还可导致稻谷脂肪酸值增加,品质下降。不同含水量的稻谷在不同的温度下储藏,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米的等级也会明显降低。水分含量与储藏温度越高,脂肪酸值上升越明显,而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稻谷在储藏过程中,特别是经历高温后,其陈化还表现在酶活性降低,粘性下降,发芽率降低,盐溶性氮含量降低、酸度增高、口感和口味变差等。稻谷即使没有发热,随着保管时间的延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陈化现象。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稻谷入仓后积热难散,在1~2周内粮堆表层粮温往往会突然上升,超过仓温10~15℃,出现粮堆发热现象,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常出现此种现象。稻谷发热的部位一般从粮堆内水分高、杂质多、湿度偏高的部位开始,然后向四周扩散,逐步漫延至全仓。杂质多的粮食或杂质聚积区(特别是有机杂质多的区域)含水量高,带菌量大,孔隙度小,所以易发热。地坪的返潮或仓墙裂缝渗水以及害虫的大量繁殖、为害(特别是谷蠢严重时),都会造成发热。在所有这些因素中,高水分引起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是发热的主要原因。

由于稻谷发芽所需的水分较低(约为23~25%),且后熟期较短,因此在粮堆结露、发热未及时发现与处理时,有可能出现稻谷发芽,发过芽的稻谷,其部分营养成分已被分解,储藏稳定性也大为降低,即使经干燥处理,也不宜再进行储藏。

易黄变稻谷除在收获期遇阴雨天气,未能及时干燥,使粮堆发热产生黄变外,在储藏期间也会发生黄变,这主要与储藏时的温度和水分有关。由试验证明,粮温是引起稻谷黄变的重要因素,水分则是另一不可忽视的原因。粮温与水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起促进黄变的发展,粮温越高,水分越大,储藏时间越长,黄变就越严重。据报道,气温在26~37℃时,稻谷水分在18%以上,堆放3天就会有10%的黄粒米;水分在20%以上,堆放7天就会有30%左右的黄粒米。在储藏期间,水分14%的稻谷发热3次,黄粒米可达20%;水分在17%以上,发热3~5次,则黄粒米可达80%以上。由此可见,黄变无论仓内仓外均可发生,稻谷含水量越高,发热次数越多,黄粒米的含量越高,黄变也越严重。

粮堆发热出现的条件和时间,与粮食质量和储藏环境有关,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粮质过差或由于储粮水分转移,劣质粮混堆、漏水、浸潮以及热机粮(烘干粮或加工粮)未经冷却处理等原因,粮食可以随时出现发热;二是储粮虫、螨的高密度聚集发生,既可以引起局部温、湿度升高,又为微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造成储粮“窝状发热”等;三是春秋季节转换时期,出现温差,储粮结露,出现粮食发热;四是一般质量差的粮食发热,多发生在春暖和入夏之后,粮温升高,粮食水分越高,发热出现越早,这就是高水分粮难以度夏的根本原因。

提高粮食入库质量,控制粮堆水分和温度,创造不利于微生物尤其是霉菌生命活动的仓贮环境,就能有效地预防发热霉变。

(1)提高粮食的入库质量:入库贮藏的粮食,质量要达到干、饱、净,以增强抗霉能力。入库时,要做到贮粮“五分开”(即种类分开、等级分开、干湿分开、新陈分开和有虫无虫分开)。

(2)改善仓贮环境条件:仓库及设施应具有良好的防潮隔热性能。粮食入库前要做好仓内清洁消毒及铺垫防潮工作,做好仓外清杂排污工作,争取达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不留杂草、污水、污物)”

(3)加强管理,适时通风与密闭根据季节的变化,结合仓内外温湿度的具体情况,适时通风和密闭,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散发粮堆内的湿热及减少外界湿热空气渗入粮堆。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5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整改措施

城市环境治理是指各级政府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环境法律、环境政策和标准,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活动行为的总称。党的十把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视为今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保持城市环境质量的稳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防治污染的能力,使祖国的山是绿莹莹的山,水是清澈碧绿的水,天是晴朗朗的天,让人民群众生活在青山、绿水、蓝天之中。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城市的政府机关及社会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认识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高度。

1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用电量猛增是引发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扬起的灰尘和金属冶炼厂排除的废气经过二次转换悬浮在大气层中,从而产生了雾霾天气。没有冷空气形成的大风降温是消失不了的。由此可见,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燃煤电厂发电猛增有着密切的联系。

2.城市水质污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21世纪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城市污水是指制药厂、造纸厂、化学材料厂等重污染企业和市民生活用水排入城镇地下深水井和江河中污水的统称。这些污水通过城市排水网汇集并运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治理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最重要问题。目前,各个城市的环保部门与环保专家都在为解决排污问题进行研讨,力求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新路子。同时也制定了很多政策来遏制重污染企业肆意排放污水,并加大了违规污水排放的处罚力度。另外,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污水处理能力和运作水平偏低,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前进步伐,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城市工业垃圾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生产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受到的污染也就越来越严重。城市固体垃圾也在逐年增加,这些垃圾不仅占用土地影响城市形象,还给人体造成极大损害。塑料袋、废旧电池被埋在土壤中,极大地损害了土壤质量,在这些土壤中长出来的农作物被人体吸收后又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2探析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的整改措施

所谓环境治理是指为维护城市区域的环境次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各级政府依据国家和当地环境政策、环境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手段调控人类生活行为,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的有关行为的总称。针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工业固体垃圾污染等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来进行城市环境治理。

科学利用环境容量改善燃料构成,努力开发新能源。众所周知,大气污染是由多种污染源造成的区域性污染,并受到所在地区地形、气象、绿化面积、工业结构、建设布局、工业布局、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城市各级政府部门、环保部门要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运用各种防止污染的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首先,要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根据大气自然规律如:大气中的稀释扩散、降水洗涤、氧化还原等,定总量、定时间、定地点的向大气中排放污气,从而合理利用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其次,要改善燃料构成,尽快开发新能源。城市各级政府机关、环保部门可以考虑使用清洁的气体或液体燃料来代替化石燃料发电,这样可以显著降低大气中的降尘和飘尘。城市环保部门和从事环境保护的专家要加紧对无污染燃料的研究,尽快改善燃料构成,以此来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同时,加快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来减少燃煤、燃油的用量。

2.使用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保护水资源。妥善处理城市污水对城市环境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始终居高不下,再加上一些人的节水意识不强,造成的浪费是十分惊人的。如何创新城市污水的回收以及再利用,探讨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推流式的生物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不同的负荷,使污水处理达到最佳效果。比较适用于对水质要求低的城市,目前,这种方法是城市污水处理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

(2)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简称为SBR法,这种方法能够实现高浓度进水、高容积负荷和高去除污水率。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较高,水量水质波动较大的旅游城市进行污水处理。

(3)采用科学的污水处理方法的同时,我们的环保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履行职责大刀阔斧地实施各种措施限止重污染企业排放污水,以保护我国的水资源。

3.采用科学的环保方法处理城市工业垃圾。城市工业垃圾处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城市环保居住理念深入人心,新型环保城市更加注重的是如何让城市垃圾污染无害化、资源化。目前,此项工程已成为工业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采取卫生填埋式处理工业垃圾,对整个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绿化。同时,还要建立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建立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可以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其次,对垃圾填埋后进行环境监测。对垃圾场环境监测是垃圾填埋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填埋场正常运作和环境评价的重要手段。

城市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关注城市的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政府机关既要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一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决不能以牺牲城市环境保护为代价。笔者希望政府、环保部门、环保专家上下齐心合力,共同创建城市的美好环境,尽职尽力治理城市的废气、水和工业垃圾,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环境问题出现,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爱林.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庆三峡学院报,2008(5)

[2]区荣汉.浅析城市环境保护的污水治理问题与对策.科技信息,2009(29)

[3]王舞燕.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信息,2008(35)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6

关键词:新型纸尿裤;降解;焚烧;环保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众多一次性商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由于一次性纸尿裤具有使用简单、防侧漏、防渗出、用后即抛等诸多特点,成为很多婴幼儿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一次性纸尿裤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随着纸尿裤用量的陡增和纸尿裤不易降解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著。传统纸尿裤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高,并且还伴随着某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在使用过后若不能妥善处理,会给大气、土壤及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要解决纸尿裤生产过程及废弃后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么寻找新的生产原料,要么改进后期的处理技术,或者彻底改变消费观念。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段,都必须行动起来进行纸尿裤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2废弃纸尿裤的环境危害

2.1一次性纸尿裤的使用量分析

据统计,美国有80%的婴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丢弃的纸尿裤每年多达270万t,这些用过的纸尿裤已经多到足以从地球到月球来回铺上几趟。英国有90%以上的婴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而纸尿裤在法国的普及率为98%,在瑞典的普及率为100%。虽然纸尿裤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市场覆盖率略低,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仍有超过80%的婴儿使用纸尿裤。2006年底,世界著名的调查机构aC尼尔森曾针对中国的生育形势作出预测:中国新一轮的“婴儿潮”正在形成。据统计,2006年新生儿数量超过了2000万人,在这次的人口出生高峰中,峰值大概出现在2010年左右,新生儿数量将达到每年2011万人左右。新生儿数量的攀升,加之80后逐渐成为新一代的父母,即使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纸尿裤的覆盖率也在急剧增长。2008年,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的《纸尿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婴儿纸尿裤(片)总消费量达到77.5亿片以上。据估算,在中国全年废弃的纸尿裤等垃圾物超过了200万t。

2.2纸尿裤的成分

纸尿裤主要由表面包裹层、中间吸收层、防漏底层、不粘胶贴等几部分组成。表面包裹层主要是无纺布,防漏底层由阻水材料pe膜构成,吸收层由木浆绒毛和Sap(超强吸水性树脂)组成。Sap是指通过水合作用能迅速地吸收自重几十倍乃至上千倍的液态水而呈凝胶状,在干燥的空气中可缓慢释放出所吸水分的一种轻度交联的高分子。

2.3纸尿裤的环境问题

2.3.1纸尿裤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平均一个宝宝在自己会上厕所前,大约需要换6000片纸尿裤,即需要砍倒4~5棵树作为木浆原料,需要325kg塑胶做防水垫层和包装,制造这些塑胶又需要2800m3的天然气。整个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被源源不断地排到江河湖海中。纸尿裤中的木浆绒毛是由木浆经活性碱软化、以氯化物漂白得到的木浆纤维。在漂白的过程中,木质素芳香环的电子与氯作用,造成芳香环侧链裂解,从而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此外,在纸尿裤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戴奥辛――多氯双苯戴奥辛及多氯双苯喃系列的化合物,该物质是一类持久性污染物质,毒性是氯化钾的10000倍、沙林毒气的2倍。戴奥辛虽不立即致命,但会积蓄在体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以上2种物质已被证实为环境荷尔蒙,在干扰人体正常激素生成的同时,还具有强大的雌性化促畸性。

2.3.2纸尿裤使用后的环境问题

目前纸尿裤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主要为掩埋、焚烧和随意丢弃,但由于纸尿裤不溶于水、难于降解,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被掩埋的纸尿裤因与空气、阳光隔绝,分解变得更加困难,占纸尿裤30%的塑胶成分甚至根本无法分解。由于1/3的纸尿裤都带有排泄物,这些污物随垃圾直接渗入地下,成为各种细菌、病毒的温床,并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若用焚烧炉焚烧经氯化物处理过的纸尿裤,会释放出更多的二恶英和戴奥辛。随意丢弃纸尿裤最不卫生,病菌和脏物在刮风时被卷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在下雨时随水乱流,造成水源污染。由此看来,目前常采用的几种处理、处置方式都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3解决一次性纸尿裤污染的措施分析

3.1用尿布替代纸尿裤

在所有的婴儿尿布中,棉尿布的历史最悠久。纯棉尿布既舒适又透气,价格低廉,而且还很环保,生产能重复使用的棉尿布消耗的自然资源仅相当于纸尿裤的53%。棉尿布不会引起尿布疹、肛周疾病,也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用能多次使用的棉尿布替代一次性纸尿裤,安全、环保又节能。

3.2新型纸尿裤的研发和推广

纸尿裤要想在低碳时代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改变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并减少环境污染。很多公司都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环保型纸尿裤,让纸尿裤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不给环境增加负担。

3.2.1新型表面包裹层

常规的无纺布不宜降解,这是纸尿裤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法国Fiberweb公司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非织造布。该新型材料以小麦、玉米或其它碳氢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变成乳酸,然后聚合而成。这种“布”在30d内可完全生物降解或者完全变成肥料。

3.2.2新型吸水材料

(1)鱼蛋白凝胶纸尿裤。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一次性纸尿裤占全美填埋场0.5%~1.8%的数量,而渔业每年扔掉的无用海鱼和其他海洋生物多达2000万t,威斯康星大学食品科学家达莫达兰将这些海洋垃圾变废为宝,用于开发新型的可生物降解的纸尿裤吸水材料。他从废弃的鱼中提取出蛋白质,然后将亲水性分子粘到蛋白质上,合成出一种能够吸收自身重量600倍的水凝胶。由于这种凝胶具有吸水性强、可生物降解的优点,成为了一次性纸尿裤的理想材料。

(2)瓜尔胶纸尿裤。日本尤尼奇卡纺织品公司已研制出一种新型纸尿裤,该纸尿裤以瓜尔胶组成的新型吸水树脂为原材料,在水中会被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也可以安全焚烧或直接扔到厕所内,由于吸水树脂的保水性和无毒性,甚至可以用于掩埋以帮助沙漠地区植被的生长。

(3)玉竹纤维纸尿裤。玉竹纤维是以玉米纤维和竹纤维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提纯生产出来的一种纤维素纤维,它兼具玉米纤维的高吸水性、柔软性,竹纤维的抗菌、抑菌、杀菌性以及2种纤维制品的可降解性,被称为会呼吸的纤维。该纤维的吸水性是棉的3倍,将其用于生产纸尿裤,可从原料上改变传统纸尿裤对婴儿的不良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竹纤维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Co2和H2o,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

3.3现行纸尿裤后期处理方式改进

目前,在我国废弃纸尿裤的处理手段仍是填埋。填埋占用土地量大,欧盟已经设定目标要在2010年以前减少垃圾填土的数量,地方政府如果不减少填土数量将受到巨额罚款。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对填埋有更高的要求。还有少数纸尿裤被用于焚烧,而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纸尿裤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若不采取妥善的处理办法,我们的环境将不堪重负,我们将面临继白色污染之后的又一大污染问题。

3.3.1纸尿裤粉碎器的应用

粉碎器可将纸尿裤粉碎成细小颗粒,与水混合后形成浆状,此浆液可以先通过水解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入微生物体内,然后利用酸化将水解后的有机小分子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经过水解酸化后,可提高浆液废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后续工艺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3.3.2回收利用纸尿裤

英国人每年制造75万t的一次性尿布垃圾,为了解决纸尿裤的污染问题,伯明翰规划委员会已经批准加拿大高科技回收公司Knowaste投资1200万英镑,在2011年底前开工建设首个回收纸尿裤的加工厂,工厂投入营运后每年可回收大约3万t以上的尿布,约是英国人每年使用一次性纸尿裤(布)的4%。普通的纸尿裤包括纤维、混合纤维素、塑料和吸水树脂,其中长的纤维可以被提取出来,用作可降解的植物花盆,塑料可被回收作为生产屋顶瓦片的原料。第一阶段,wKnowaste公司准备先回收纸尿裤中的塑料,用来生产瓦片,然后逐渐回收生产出自行车头盔、鞋垫等产品。第二阶段,wKnowaste将从纸尿裤中提取甲烷,然后用作煤气或电力能源。到2014年Knowaste还将在曼彻斯特、利物浦和伦敦再开四家回收加工厂,计划最终能提升回收量达到英国人每年使用一次性尿布的13%。

3.3.3纸尿裤的“SFD”系统处理

早在2006年,第5届新环境展览会上,日本的Superfaiths公司推出了名为“SFD”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用废弃的纸尿裤制造出燃料,整个过程是首先进行纸尿裤的破碎,然后使排泄物在有氧环境下发酵,之后用吸水材料对发酵产生的气体进行干燥,最后高温灭菌。经过以上4个步骤,纸尿裤就变成了没有异味的再生燃料。据介绍,一套“SFD”系统每天能处理300kg纸尿裤.生产出170kg再生燃料,而每千克这种再生燃料可以提供20920kJ热量。

3.3.4焚烧设备和技术的革新

有少部分纸尿裤和其它垃圾一起被焚烧,由于老式锅炉的目的只是燃烧和发电,垃圾燃烧速度很快,烟气直接排放,就可能有二恶英排放。

瑞典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随着瑞典锅炉的改造和技术革新,二恶英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欧洲的焚烧标准要求垃圾在850℃高温的情况下燃烧,且燃烧时间不低于2s。为了使垃圾不立即燃烧,垃圾需要含有40%的水份,这样可以保证在指定温度下保持一定的燃烧时间,以消灭大部分二恶英。还剩下极其微量的二恶英可在后续的烟气处理和清洁工艺中,经过水冷却等过程后再排出,此时的烟气已经过了充分燃烧,不再有任何危害。我国若能在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限制污染源、采用先进的垃圾直接熔融气化焚烧技术、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处理工艺,就可以基本消除二恶英。这样纸尿裤的污染问题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其它固体废物焚烧时也不会再有二次污染。

4结语

一次性纸尿裤的使用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无论是改变纸尿裤的原料还是生产工艺,或是改进处理处置的设备和工艺,一次性纸尿裤始终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我们要实现真正意义的低碳生活,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尽量改变消费习惯,选择可循环使用的尿布或者更为环保的方法。如在美国就有人倡导不给婴儿用一次性纸尿裤或尿布,而是通过暗示、习惯培养等办法判断宝宝何时排便。这种做法的支持者认为,丢掉纸尿裤不仅可以增强婴儿的舒适感,加深亲子交流,还能减轻环境污染,收获“绿色亲情”。

参考文献:

赵秋霞.中国纸尿布市场快速增长.丙烯酸化工与应用,2007,20(1):46.

徐家邻.博击“婴儿潮”.浙江经济,2007(22):46~47.

赵建兵,赵欣,降林华,等.木质素基丙烯酸系吸水性树脂研究进展.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3(9):625~637.

齐文启,孙宗光.环境荷尔蒙物质殛其监测与分.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2):531~533.

吕伟宏,李永丰,李志雄,等.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纺纱工艺实践.棉纺织技术,2007,35(4):40~42.

万玉芹,崔运花,俞建勇.竹纤维的开发与技术应用.纺织学报,2004,25(6):127~129.

张记市,王华,谢刚,等.垃圾焚烧二恶英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环境保护,2003(1):37~38.

门雅莉,毕彤.二恶英类的特定发生源及控制技术.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9,19(4):75~80.

StudyonthepaperDiaperpollution

JiangYue

(DepartmentofprintingChemistryandenvironmentengineering,Chengdu

textileCollege,Chengdu610066,China)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7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abstract:thearticleelaboratedthemodernminingvariousappearingintheenvironmentalproblems,inordertoalleviatetheenvironmentproblems,thegovernmentandtheenterprisemustfromcapital,technology,thepolicytomaketheenvironmentmanagementandto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ineralresources.

Keywords:minegeologicalenvironment;environmentalmanagement;the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矿山环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持矿山生态平衡,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实现矿山附近居民、村庄的环境改善。根据矿山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和生态治理措施,有效提高矿山环境质量。

1我国矿山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引发地质灾害

我国矿山地质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呈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由井下开采而导致的地质灾害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在煤矿、磷矿、以及金矿、铜矿的开采过程中时常发生。露天开采则常出现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产发生在建材类矿产开发中。

1.2破坏地下水资源

由于开采会对原本的地质情况造成破坏,也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质量,部分区域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位下沉几米或者几十米,造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导致地表缺水或地表积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1.3“三废”问题严重

我国每年在矿山开采中会遗留大量的废石和尾矿量巨大,不仅占用土地面积,还会带来环境污染,一些没有经过处理的矿水废液超标排放,加剧了区域性、流域性水体污染及部分湖泊富营养化,开采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废气都会导致空气浊化,扩大酸雨面积。

1.4破坏地貌景观

我国露天矿山开采数量较多,由于管制不力,不少矿山开采对自然生态、自然风景造成了巨大破坏,大量建筑石材的开采造成森林植被破坏,岩石,树木被砍伐,尤其是处于交通干线附近的矿产开采,对交通运输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环境。

2如何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

2.1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精神,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规定对矿山进行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加强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以现代技术支持环境保护,提高矿山资源再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实行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预防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从源头上进行环境治理,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综合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经济措施,实现矿山环境的优化管理。

2.2明确重点

由于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突出,要一下子全部解决好是不可能的,加上财政投入有限,所以,我们要从重点问题入手,先解决主要矛盾,从而带动其它力量共同进行矿山环境保护。由于矿山开采处于长期管理不善的现状下,导致出现了各种遗留问题,而我们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荒地的复垦,处理好由于矿产开发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和地下水位下降、边坡失稳、水土流失等问题,对矿山废渣、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做好在环境监测控制下的矿山开采管理工作。

2.3建立技术保障机制

要解决矿山环境根本问题,关键还在于实时监控,找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是目前维护地质环境安全的常见有段,利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健全监测网络,随时监测,通过实时监测掌握矿山地质运动的规律,预测将要发生的地质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落实地质监测工作能做到实处,管理部分还应建立保障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对于在矿山环境监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各部门应积极协调,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4责任明确任务

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这也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遵循的不二准则。针对一些矿山出现环境保护工作理不清的状况,主要原因就是责任不清,目前,不少地方执行“三家抬?”的管理模式,这种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是明确了环境维护的工作分工,突出了矿山企业的主要责任,让他们在规划生产的过程中就着手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不良问题,最大限度的恢复矿山环境,此外,政府还应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中的分配责任,通过与各企业的协调,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只有采取各方合作的方式,才能做出利于城市、利于企业、利于市民的工作。

2.5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认清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要找出所有的环境问题,必须依靠地质勘察,而这也是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勘查工作要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及其所处地质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勘察方式。工作中,要充分研究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对根本问题进行治理方案设计,设计中必须考虑适用性和实用性,既要经济合理,也要科学可行。

2.6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地质灾害治理相结合

地质环境的修复必须与地质灾害的治理相结合,在治理灾害时,应积极考虑到接下来的工作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样,在地质环境修复中也要把握好分寸,预防再一次地质灾害的发生,要作到灾害治理与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的和谐统一。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必须努力实现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增强视觉效果,提高环境形象。

3结束语

治理矿山环境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环境的保护也不是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坚持预防与保护共同进行的原则,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管理。在矿山开发过程中,采取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通过治理、恢复和改善矿区环境,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矿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积极解决好矿山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促进中国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闰国杰.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及防治探讨[J]中国地质,2004,13.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8

1蔬菜生产中的环境灾害种类

1.1工业和城市污染

包括工业和城市废水灌溉对菜田和蔬菜产品的污染,工业粉尘污染,酸雨和大气污染,城市垃圾和煤渣对菜田土壤性质的影响等。

1.2农业自身污染

包括农药残留,菜田地膜残留,未腐熟有机肥对蔬菜的污染,过量使用粪肥和氮素化肥导致蔬菜产品和土壤中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1.3菜田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

居民区与菜田混杂的近郊,由于菜田使用粪便带来空气污染和大量苍蝇,菜田湿度大导致附近蚊子多,使居住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1.4城镇发展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城镇建设大量占用菜田,使蔬菜基地向远郊转移。建筑工地残渣使菜田质量下降。城镇建筑群与菜田交错也给安全作用增加了困难。

2环境灾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2.1使蔬菜生长和发育受阻,产量明显下降,严重情况下导致植物死亡。

2.2使蔬菜外观变形,植株畸形、变色,大大影响蔬菜的商品价值,严重的无法作商品出售。

2.3使蔬菜品质变劣、口味变差、营养成分下降,产生怪味、异味,造成产品无法正常销售。

2.4使蔬菜产品不耐贮藏,易变质腐烂。

2.5使蔬菜中污染物含量明显增加,甚至超过蔬菜食品卫生标准。严重时可因蔬菜中污染物残留过高,导致人畜中毒。

3蔬菜生产环境灾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3.1菜田选址应符合无公害蔬菜基地环境要求

避离造成污染的工矿企业以及垃圾场、医院和生活区,且基地距主干公路40m以外;不能选择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及与土壤、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灌溉及清洗用水必须符合标准,不能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被污染的水浇灌蔬菜;灌溉系统做到灌、排水分渠,不能串灌;保持田园清洁。

3.2安全使用农药

在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上优先使用低毒的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长残留农药和哺乳动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质的农药,以及农药使用安全性被评为极危险和危险级的农药;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合成农药;限制和控制使用被评为较危险级,且急性毒性高或用量大的农药和植物吸收系数高、内吸性地土施除草剂以及有异臭味的农药和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收获时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必须不超过国家制定的食品卫生标准推荐的食品中农药最高限量。

3.3合理使用肥料

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及微肥合理配合施用,不能单一过量施用氮肥;蔬菜生长中、后期,要施用无公害蔬菜专用复合肥、有机肥和其他有机或无机多元复合肥,不得偏施氮肥;粪肥要经腐熟处理后才能使用,蔬菜接近收获阶段不得使用粪肥;不得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垃圾肥栽培蔬菜;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半有机)复合肥、腐殖酸肥等,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改善无公害蔬菜生长条件。

3.4防治重金属污染

如客土换土以及清洗;应用土壤改良剂,如石灰、碱性炉渣等碱性物质、有机物质等;种植重金属高积累植物及抗重金属作物等。

3.5加强菜田生态环境的监测

加强大气、土壤、水质等的监测;加强上市蔬菜的检测,对不合格蔬菜产品及时处理,严格控制污染区蔬菜及不合格蔬菜上市销售。

3.6回收残留地膜

回收残留地膜,进行加工,逐步代以可降解地膜。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9

关键词安全环境的影响;铁路电力线路;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8-0048-02

0引言

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经过多次的设备改造,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铁路电力线路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是,随着铁路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对铁路供电安全威胁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造成的电力线路设备故障时有发生,危及安全行车,影响了铁路正常安全生产秩序。如何防范治理铁路安全环境对铁路电力线路造成的影响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1容易造成电力线路设备故障的安全环境及分析

对电力线路造成危害的外部安全环境包括:不可抗拒的恶劣天气影响,分为雷电、大风、雾、霾天气。可综合治理得到控制的安全环境影响,分为危树影响、鸟害影响、施工影响、不文明行为、外力破坏的影响。

1.1不可抗拒的恶劣天气影响

通过对某供电车间近5年故障统计,占阶段性故障总数的5.71%。一是雷电的直击可造成避雷器击穿、绝缘瓷瓶击碎,形成接地故障。二是大风刮断电力线,落地成接地故障。三是大雾天气,尤其是雾霾天气,由于雾气凝聚成水,水汽中含有尘埃颗粒,造成供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发生污闪,引起跳闸,短时断电,有可能影响信号设备的正常供电。

1.2可通过综合治理得到控制的安全环境影响

在对某供电车间近5年故障统计后,发现占阶段性故障总数的94.29%。说明经过我们对环境安全治理,能够使电力线路设备故障得到控制,从而使电力线路设备故障率下降。一是危树的影响。电力架空线路下方或侧方树木的树冠及枝条,在风雨的作用下刮碰导线,造成电力线路瞬间接地故障跳闸。如果遇到极端大雪天气,树木在冰雪的作用下,树冠和枝条会倒伏在电力架空线上,造成封接短路。例如,在2013年4月19日,德州、衡水地区发生的极端大雪天气,造成京沪普速线、石德线、京九线部分区间自闭、贯通线路停电故障,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二是鸟害的影响。有死鸟尸体挂在架空电力线路设备上;还有鸟巢中的树枝,尤其是铁丝,在风雨、雾霾天气下,会造成架空电力线路的短路或接地故障。三是施工的影响。施工单位野蛮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单位在对供电设备线路不熟悉的情况下强行施工,造成地下高、低压电缆被挖断。在架空线路电杆周围取土,造成电杆倾倒断线。四是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影响。由于一些人员道德观念缺失,向电力架空线路抛扔铁丝等杂物,被抛物挂搭在电杆、铁横担、导线等处,影响供电设备的绝缘距离,在风雨雪雾天气下,发生瞬间短路、接地等故障。五是外力的破坏。由于一些电力架空线杆设在公路旁,现在车辆增加多,容易被过往机动车辆撞到,造成倒杆断线的故障。

2治理安全环境,防范电力线路设备故障的措施

2.1铁路安全环境治理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对于不可抗拒的恶劣天气,不能一筹莫展,听之任之,不作为,应该结合季节特点,从管理和提高设备质量上下功夫。一是现场调查,划定重点危险源区段,建立危险源台账,对区段内的绝缘子和避雷器,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一次细致检查和彻底清扫。二是加强关键季节和关键时段的巡查,特别是在春季、雷雨季节、雾霾天气来临之前,争取做到缺陷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理。三是制订恶劣天气下的抢修预案。在雷雨季节来临前,进行多次实际的抢修演练。准备好抢修机具和车辆,缩短因恶劣天气对电力线路故障的影响时限。四是积极采用新技术,淘汰落后的设备,提高设备质量降低恶劣天气的影响,保证不间断供电。

2.2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消除可控安全环境对铁路电力线路设备的影响

2.2.1对危树的治理应该区别对待

危树的治理一直是困扰供电部门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电力线路远离铁路保护区,架设在地方老百姓的田地里。由于利益的驱动,危树年年砍伐,年年复种,形成治理顽疾。

1)对在保护区内的树木,供电部门应该与路内树木权属单位建立有效的路内联络机制,争取路内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依据北京铁路局《关于印发《影响供电设备危树标准及工作程序》的通知》京铁供〔2012〕363号文件精神进行工作;

2)对于保护区外危树的治理,一是供电部门应该与属地的路地联防部门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供电部门要学会借力使力的工作方法,降低工作难度,达到治理危树的目的。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介绍危树的危害,讲明危树不但影响供电设备的稳定运行,而且也会造成人身触电的危险,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出现;

3)加大资金投入,对可以架空线路改电缆的区段进行改造,以躲避危树的侵害。

2.2.2鸟巢是季节性很强的环境危害,针对春季是各种鸟搭巢的高峰期特点开展治理工作

一是在春季增加添乘频次和人员,对添乘不能检查的线路采取徒步巡查的方式。二是组织好人力和车辆,对发现的鸟尸体和鸟窝及时、快速清除。三是采用技术手段,如对鸟害频发的重点区段加装驱鸟器,运用引鸟技术降低鸟害的影响。

2.2.3加强施工监护,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

由于地方政府的建设和路内铁路建设的发展需要,施工处所很多,从而对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电力设备中的高、低压电力电缆首当其冲。应采取巡视与重点盯控相结合的办法。投入一定的人力,坚决取缔供电线路附近的无计划施工。重点监护计划内施工,严格执行北京铁路局《关于公布《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京铁师〔2012〕755号文件精神。对施工现场附近的电力电缆增设明显标示,减少对供电线路的损害。

2.2.4加强对供电设备保护的宣传

采取标语、传单、口头等多种宣传形式,宣讲《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某些人的公德素质。

2.2.5采取技术措施,确保电力线路设备不被外力侵害

可以在公路旁的电线杆上涂刷醒目的反光带,以引起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对容易被碰撞的供电设备采取围桩和砌设防撞墙的保护。

3结论

铁路安全环境治理工作是多方使力,形成合力;上下使力,齐抓共管的工作。电力线路设备的安全环境治理需要各级部门共同努力常抓不懈。随着电力设备安全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也要积极研究新办法,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运用新手段,保证电力线路设备的稳定运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环境治理的措施篇10

关键词:次生环境;抗浮设计;工程事故;后处理措施;防治方法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有限。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工程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其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开发利用其基础面至地面的这段浅层空间做为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等已越来越普遍。这些地下空间工程由于埋设于地面以下且埋置的深度较深,容易受到地下水浮力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都要考虑地下水浮力的影响,否则将有可能造成抗浮不足引发建筑物上浮甚至结构破坏,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将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地下水文情况及气候条件定义为“大环境”;而将施工时对建筑物周围产生的深基坑、回填形成的局部土质结构、局部地下水文情况以及建筑物周围新生成的区域环境定义为“小环境”或“次生环境”。

“大环境“是自然界经过长期的沉积演化生成的,其存在状态相对稳定。在工程设计前期阶段,通过钻探、采样、试验等方式收集大环境的各个要素及技术参数;设计阶段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做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因此,能够有效预见并避开大环境对建筑物抗浮的影响。“小环境“或”次生环境“是在施工阶段或使用阶段人为造成的,随着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工程设计阶段很难准确掌握小环境或次生环境的存在状态或影响范围。因此,往往对小环境或次生环境估计不足甚至忽略了其对建筑物抗浮的破坏性。本文主要通过某在建工程在抗浮设计中没有考虑小环境或次生环境的影响,导致设计抗浮不足引起建筑物上浮以及基础冲切破坏,并通过其处理方法探讨相关后处理措施及防治方法。

1工程实例

南宁市某在建工程,是集办公、健身娱乐及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平米。地上三层(局部两层),地下两层,基础埋深9.5米。该建筑物地处丘陵地带,西侧为一狭长的沟谷,南面及西北面均为土坡,东面及东北面地势较为平缓。《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地下水位很低、局部有煤层且煤层分布不均匀等。设计阶段考虑地下水水浮力不足以造成建筑物上浮或破坏。因此,采用的基础形式为独立承台加筏板基础,筏板厚300mm;对于局部遇到煤层的,将煤层挖透并且采用人工级配砂石换填,压实系数≥0.94。

基础施工时发现2~6轴线承台底标高处出现煤带,且贯穿南北。施工单位按设计图纸要求将煤层挖透,采用砂子和河石按一定比例进行拌和后换填压实,最大换填厚度在4轴交D轴处约为1.5米深。装修后期阶段进行地下室土方回填。此时,西面景观水系正在进行修坡施工,在靠近建筑物一侧正好形成一个大缺口。回填后不到1个月即2009年5月20日,当地雨季提前,连下2天小到中雨总降雨量约为60毫米。此时建筑物屋面结构板出现裂缝,建筑物开始上浮;5月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再次出现强降雨,一次降雨量高达100毫米。结构局部上浮变形量超过结构自身的极限变形量,造成4-D承台冲切破坏。此时,室外地下水通过基础破坏处涌入地下室约3500立方米。浮力瞬间释放,建筑物迅速沉降,沉降量超过上浮量。原结构裂缝绝大部分闭合,同时局部砌体出现反向裂缝。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

该工程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是由于忽略了小环境或次生环境对建筑物抗浮方面的影响造成结构设计抗浮不足从而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1、深基坑工程。本工程基础埋置深度为9.5米,采用钢管桩及挂网锚喷方式进行基坑支护。对周围土体形成封闭的不透水层,导致回填土土体内沉积的地下水不能自然且迅速的流走而形成小范围内水位上涨超过设计时的地下水位。

2、基础底部出现透水层。该工程2~6轴线超挖部分采用人工级配砂石换填且贯穿建筑物的南北向。在无水环境下,级配砂石经过碾压夯实其承载力可满足本工程对地基土承载力的要求。但是,由于砂石易透水性使得一旦基坑内有积水,积水很快就能透过基础底部而形成向上的水浮力。

3、建筑物周围存在大范围的汇水面积。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基坑周围没有设置有效的排水沟或阻水围挡。导致西面、南面、东北面约4万平米的雨水迅速汇集到建筑物周围并渗入基坑回填土内部,形成超高水位。

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本工程结构抗浮设计不足,从而引发基础局部上浮,且上浮变形量超过结构自身极限变形量后发生基础冲切破坏的工程质量事故。

3事故后处理措施

通过对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我们知道这类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浮力大于建筑物自身重力或局部结构的承受力造成的。根据这类工程事故的性质,我们可以从降低地下水浮力的影响或者增强建筑物自身抗浮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确实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1)、降低地下水浮力的影响。降低地下水浮力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或者阻止地下水透过基础底板的方式达到降低地下水浮力的目的。其常用方法如下:

①、井点降水在建筑物周围按一定密度布置井管,使土壤中的水渗透到井管内,再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管内抽出地面并有组织排走。操作时,可根据土壤的渗透系数、降水深度来计算确定选用的设备型号、管井的深度及布置的密度等。这种方法降水效果明显,常被用做事故过程处理。如果长期使用,管理难度大、成本较高且影响室外其他使用功能。

②、泻水孔降水在地下室外挡土墙上或底板上按一定密度及数量进行开孔泻水,使地下水通过这些泻水孔排入地下室内以达到降低室外地下水位的目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基坑周围或底板底部回填土的渗透系数计算确定开孔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在地下室外墙内侧设置排水沟,将泻水有组织排入集水井内再抽出室外。对于底板开孔的,可以在底板的排水沟内开孔,如排水沟密度不够可多开设排水沟。注意定期检查泻水孔滤网,防止滤网堵塞影响排水。

③、止水帷幕对于建筑物基础及底板落在不透水层上,但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局部区域有回填形成透水层的情况,可采用止水帷幕的方式将基坑外地下水隔离开,使之形成封闭的区域。这样可以避免地下水渗透到基础或底板底形成向上的水浮力。其做法为:在回填区域与地下室外墙交接处进行高压注浆使周围土体固结形成不透水的屏障。操作时要注意计算好注浆孔的间距、排数、水灰比等。

④、土体固化其做法与止水帷幕的做法相似。就是将基础及底板底的软弱换填层全部注浆固化,如有必要也可将基坑回填土进行固化形成不透水层。但是固化的质量及效果很难把握,同时全部固化体量较大、成本较高。

(2)、增强建筑物自身抗浮能力。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水浮力大过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的自重时,引起的整体上浮或者局部上浮。为了抵抗地下水浮力,可以采用增加结构自重或借助外力的方法抵消或克服地下水的浮力,使结构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其常用方法主要有:

①、加载在建筑物结构安全许可的前提下,可采用加层的方式增加建筑物的自重。也可以在其地下室采用底板加厚的方式增加自重。但是,加层的方式难度较大、手续繁杂往往不被采用。而增加底板厚度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地下室底层的使用空间。所以,加载做为过程处理方法常被采用,即临时增加一些活载,待处理完成后撤掉。而一般不优先考虑做为最终的处理方法。

②、抗拔桩在建筑物抗浮不足的部位设置一些抗拔桩,通过抗拔桩与土壤的摩擦阻力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这是建筑抗浮设计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机械成孔或人工挖孔的方式完成。但是,做为事故后处理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地下室空间小机械成孔操作难度大;其次,人工成孔危险系数高。

③、锚杆法锚杆法和抗拔桩的性质相似,都是利用摩擦阻力来抵抗浮力。但是,所不同的是锚杆法是事先给锚杆施加一定的预应力,通过钢绞线将预应力传递给深埋于土壤中的砼锚杆。利用预应力抵抗地下水浮力。这种方法的使用寿命较短,随着预力的减弱而逐渐失去作用。且由于钢绞线埋置于地下,受地下水的侵蚀受损也会慢慢失去传力功能。

以上提到的各种处理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以及不同的适用环境。因此,在选用时一定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根据需要可以同时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本文中提到的工程案例就是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的成功案例。即1~7轴线在地下室挡土墙内侧底板采用止水帷幕将大部分地下水堵住,在换填区域内对底板进行开孔泻水,并对承台底的换填层进行注浆固化。另外,还在地下负二层的周边挡土墙上开孔泻水,有效降低了室外水头。同时,将底板面300mm厚的建筑做法进行调整,将煤渣找坡改成素混凝土找坡增加底板自重。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又保证结构安全同时比较经济实用。

4事故防治方法探讨

在了解了此类工程事故的事故性质及其发生的诱导因素后,我们可以从设计、施工到使用过程的各个阶段做好必要的防治工作。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1)、设计阶段除了要考虑大环境条件下建筑物最不利的抗浮验算,还要考虑小环境或次生环境条件下建筑物的最不利的抗浮验算。因此,建议在抗浮验算时,将地下水位的高度假定为基坑顶面高度来进行验算。同时,对于基础底板底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出现有软弱土层或煤层需要换填的尽量采用素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进行换填。

(2)、施工阶段在基础施工时,如果控制不好造成土方超挖,严禁私自采用松土或砂石回填。须采用经设计单位同意的材料进行回填。施工过程中,如果建筑物的自重还没达到设计抗浮荷载时,建议先不对地下室基坑进行回填。同时,在建筑物周边的景观工程或辅助工程未完成前即地面雨水排水系统没有形成之前,仍有必要设置临时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灌入基坑回填土内形成高水位。

(3)、使用阶段做好日常雨水及生活污水的收集及排放工作,经常检查维修建筑物周围排水系统运作是否正常。避免大量雨水或生活污水排放入建筑物周边土层内形成高水位。注意建筑物周围园林景观或辅助工程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及保持。如周围小环境有重大改变时,需先做好对建筑物危害程度的评估及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