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导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2:22

健康指导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充分发挥计生服务网络优势,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形成计生、卫生、民政等部门配合参与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网络。通过深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提高计划妊娠比例,提高计划怀孕夫妇优生优育知识水平,增强孕前风险防范意识,改善计划怀孕夫妇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二、工作目标与原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计划怀孕夫妇参加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加,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计划怀孕夫妇预防出生缺陷的风险意识和防护能力提高,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基层服务机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能力提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率达95%以上,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率达85%以上。

(二)工作原则。

1、知情自愿原则。认真做好对计划怀孕夫妇的宣传倡导工作,提高群众参与优生检查的自觉性,帮助群众做到知情自愿,落实知情同意制度,严禁强制服务,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宣传倡导和知情自愿基础上,努力提高人群覆盖率。

2、免费服务原则。为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每孩次提供一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如果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接受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后未按计划怀孕,或怀孕后出现流产、死胎、死产再次准备怀孕时,应根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自费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中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原则上在现居住地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3、科学规范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各项要求,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科学普及优生知识,规范开展优生检查,正确进行咨询指导,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工作规范运行。

4、方便群众原则。对已做婚前健康检查的农村夫妇,6个月内安排生育计划的,原则上不再要求做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沟通、相互配合,不得要求服务对象重复检查,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把好事办好。

5、资源共享原则。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优势,在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同时,重点做好群众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组织发动、健康教育和随访工作,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统一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并与孕期保健、妊娠结局随访等服务有机结合,与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相互对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能。

三、服务对象及检查项目

(一)服务对象。

1、辖区内常住人口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

2、辖区内流动人口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

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是指一方或双方户籍为农业人口或农村居民的夫妇。流动人口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是指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且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夫妇。

(二)检查项目。

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19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其中医学检查内容14项,包括实验室检查9项、病毒筛查4项、影像学检查1项。

四、部门与服务机构职责

(一)部门职责。

1、人口计生部门。

(1)区人口计生委:负责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和效果评估;编写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材料,开展各类人员培训;负责质量控制,建立统计信息档案,维护数据库;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工作。

(2)办(镇)计生办:负责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宣传发动、摸底调查、计划怀孕夫妇的资格认证,组织计划怀孕夫妇参加孕前健康教育和检查。

(3)村(居)计生办:负责收集辖区内计划怀孕夫妇信息,协助开展健康教育、组织计划怀孕夫妇参加孕前健康检查、收集报告早孕及妊娠结局线索等工作。

2、宣传部门:加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对参加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3、监察部门:对工作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估,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4、民政部门:提供结婚登记信息,发放宣传材料,动员服务对象自觉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5、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相关经费,确保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顺利实施。

6、卫生部门:配合参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专家咨询和业务指导。

(二)服务机构职责。

全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定点服务机构为区计划生育服务站,两镇计生服务站负责做好配合工作。

1、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负责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职责,定期开展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和服务对象优生知识讲座;承担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出具评估建议告知书,对高风险人群开展面对面咨询指导;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建立并保存档案。

2、两镇计生服务站:负责开展计划怀孕夫妇信息调查、病史信息采集、填写检查项目技术服务家庭档案基础信息、提供健康教育、签订知情同意书、开展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信息管理和上报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健康指导计划篇2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1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助您好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为全面落实省、市、县要求,扎实推进我镇“助您好孕”工作,现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育龄人群,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优势,以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以宣传倡导为切入点,以计生科技服务为支撑,提高怀孕夫妇的风险意识,减少非意愿妊娠,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切实关注民情,改善民生,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孕前准备和孕前指导服务,普及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长效工作机制;

2、通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使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全镇计划怀孕夫妇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自愿检查率达到80%以上,其中高风险人群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

4、建立县、镇、村(居)为一体的三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网络和筛查转诊体系。

三、工作内容

(一)目标人群: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包括流动人口计划怀孕夫妇。各村(居)应检人数:唐圩村25对,滨河村25对,岔河村20对,20对,施汤村20对,前进村20对,张马居委会20对,西城居委会20对,界沟村20对,幸福村20对,东陈村25对,其虎村20对,白马湖村5对,淮宝居委会16对。

(二)服务机构及责任

全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定点在县计划生育指导站,镇计生服务站、各村(居)计生服务室认真做好配合工作。

镇计生服务站工作责任。镇计生服务站负责做好当年新婚、符合政策再生育对象和有病残儿生育史三类人员的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工作,免费提供叶酸增补剂,负责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象的宣传倡导、健康教育,与计划怀孕夫妇签订《知情同意书》,借助“孕前危险因素筛查系统(男、女)”,进行孕前风险筛查,出具《孕前危险因素筛查报告》,区分一般人群和高风险人群,为一般人群提供普遍性优生咨询指导服务,帮助“暂不宜怀孕者”转诊至县计生指导站进行孕前医学检查,严重疾病者向相关医院转诊。

村(居)计生服务室工作责任。村计生专干负责收集本村(居)计划怀孕夫妇信息,入户免费发放县人口计生委编印的《孕前保健指南》折页和《孕前保健筛查服务流程卡》,告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意义,协助县、镇计生技术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动员、组织计划怀孕夫妇到村世代服务室,对照《孕前危险因素自查表》进行自测,得到危险因素的范围和等级;对“暂不宜怀孕者”向镇计生服务站转诊筛查。协助县、镇开展早孕随访和妊娠结局随访,收集不良妊娠结局信息,报告镇计生服务站,并做好参查对象的登记、统计、上报工作。

(三)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

1、宣传倡导

利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网络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开展优生、孕前保健知识宣传,免费发放知识折页,提高群众对预防出生缺陷重要性的认识和知晓程度,促进目标人群自觉增强优生保健意识,并主动参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通过健康教育、婚育培训,引导待孕夫妇树立科学的婚育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远离有害物质,远离宠物,戒烟戒酒,预防感染,谨慎用药,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培养健康行为,提高预防出生缺陷意识。

2、优生筛查

村(居)计生服务室普及使用“孕前危险因素自查表”,开展咨询和自查,对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干预的对象帮助转诊到县计生指导站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领导小组,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纳入每季度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完成目标任务。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

2、加强工作协调。在镇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项目深入开展。建立信息资源平台,加强民政婚姻登记、卫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人口计生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信息的交流反馈,实现信息互惠共享。

健康指导计划篇3

[关键词]生态学;健康城市;城市规划;理论框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个城市的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水体污染、交通堵塞、生态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及健康城市的发展。在健康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良好的理论基础框架是构建健康城市的重点,本文将基于生态学视角与健康城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

1健康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在不同的角度来对“健康”进行审视,那么健康就有不同的侧重点。从生态学的焦旭来看,健康是一种热泪生存的状态,包括人类的生物环境、物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从健康促进的角度来看,健康是个体发挥潜能来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做出回应。而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健康则是指城市之间各个要素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发展。比如:城市的更新会导致社会网络的突变,可能会促进某个行业飞速发展,也可能会导致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健康城市规划理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

2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原则

2.1协调性原则

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人与环境是城市中的基本组成元素,但是这一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利用复杂的系统性理论来对环境与人之间的进行全面分析,如内部稳定状态、负反馈、相互依存的状态等。在注重多维度的结构中,为了让城市得到健康发展,需要遵循协调性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稳定,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2.2动态思维原则

在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中,需要使用动态思维来进行框架的构建,注重的是城市各个系统的完整性和动态性。完整性是指在健康城市中,包括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如:物理环境、自然要素、建成要素、集体尺度等。动态性原则是指当一个系统环境出现变化及干扰后,系统变成与之前不同的状态,这种状态并不代表系统的功能失效,如:当城市住房市场受到干扰后,回归到正常的住房市场,而此时,需要将关注点放在“更好的住房市场”方面,而不是简单的“住房市场正常化”。因此,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应当要坚持动态思维原则,保证城市建设的生态化发展。

3生态学视角下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

在城市生态学视角下,健康城市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展开:

3.1“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人与环境是城市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是促进城市健康的重点内容。在城市之中,环境要素包括物质系统和社会系统,同时也包括了下属的多个子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需要与人为要素有效结合到一起,如:城市自然景观与人们的生活需求有效结合到一起、城市的娱乐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到一起等。而对“人”的要素则是从个人行为以及集体行为等方面入手,注重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各种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促进性作用等。如:杭州市注重打造城市健康环境,建设“国内最清洁城市”示范点,并积极展开全市城乡清洁工作。

3.2多维度展开健康城市规划

在生态学视角下,健康城市的构建注重的是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因此,健康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多维度展开城市规划工作。第一,从“水”的角度出发。在生态学视角下,健康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五水共治”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其主要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以及抓节水这五个环节。将城市中关于“水”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健康”程度,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二,从“气”的角度出发。不良空气已经对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生态学视角下,健康城市的规划需要加强对“气”的治理。特别是面对燃煤烟气、有机废气、汽车尾气、餐饮油烟以及工地扬尘等有害气体,城市规划人员应当要以“五气治理”理论为规划的基础,与其他规划手段结合到一起,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空气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新的空气,促进城市以及城市人的健康发展。

3.3健康城市设计导则

健康城市设计导则是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来提供全方位的设计指导和规定,引导城市建设的有效展开,包括城市形态的塑造、土地的使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空间和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在生态学视角下,健康城市设计导则则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础,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环境,改善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强城市的整体设计。比如:美国纽约市层出台《活力城市设计导则》,以此来引导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为活力城市的打造献计献策。虽然我国当前对健康城市的建设并没有一定的概念,但是一些先进的城市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健康城市的设计和规划,因此,城市规划单位应当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手段,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来使建设手段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如: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今年了《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着眼于城市发展中的健康问题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设定了健康环境、健康社会等5个一级指标,并设定了包括空气质量、水质以及垃圾废物处理等20个二级指标,以此来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我国健康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保驾护航。

健康指导计划篇4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1.1计划要有针对性。护士护理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的病人,其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工作生活条件等均存在看个体差异,因而他们的接受健康教育需求也就不同。因而,在制定护理健康教育计划时护士要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的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证护理健康教育收到确实的效果。此外,注意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还应该包括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时机的把握等。

1.2计划要有阶段性。在护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护士要注意把握好教育的阶段性,因为不同的时机将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因为病人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毕竟很少,在接受上存在被动性,同时容易听完了就遗忘的可能性很大。例如,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则有明显的阶段性,包括入院教育、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和出院前恢复期教育等,每一阶段病人的健康问题及健康需求都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内容也就必须有所区别。因此,护士应分阶段地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计划性分期教育指导,以增强教育的效果。

2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2.1掌握技巧。完成一个良好计划的实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个体素养做保证,包括熟练掌握护患关系技巧、沟通技巧、知识灌输技巧和行为训练技巧等。通过与教育对象的有效沟通,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情感及个性特征,及时发现患者对健康的需求,有利于护患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施知识的灌输以及行为的训练指导。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注意掌握良好的教育技巧,可有效提高教育效果,促进预期教育目标的达成。

2.2优化组合。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并非单一而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根据教育内容及教育对象健康需求等情况的不同,合理采用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可以达到各种健康教育方法的优势互补。传统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局限,是一种以疾病为中心的指导,因而不会满足患者的需求,当然也达不到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以个体的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体现了现代护理教育理念,传统与现代护理健康教育二者融合为一互为补充是一种创造性健康教育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根据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情境的不同,正确地加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方法,并将多种教育方法优化组合,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3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因此,在这个环节可以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进行指导。循证护理,即“遵循证据的护理”。依据当前最好的证据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是循证护理的核心。循证护理主要包含护理对象的需求、护士的经验和当前最佳的证据三个要素。而经济、高效、可行的护理健康教育也必然是这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可以说,应用循证护理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实践,为科学高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对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教育对象的参与性以及教育的有效性,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健康指导计划篇5

《心理健康战略》的宗旨

该战略宗旨是:工作好、生活好、心理好(workwell,Livewell,Bewell)。通过实施系列心理健康计划,帮助现役军人获得最需要的服务;增强军人及家属的心理健康,鼓励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预防心理疾病发生,降低服务成本,避免资源浪费;最大程度提高生命质量。《心理健康战略》的措施是依靠有效的政策,推动实施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遵循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实行集中监督,严守隐私和保密要求;通过各种计划实施人员培训,建立疾病信息反馈互动机制,开展及时准确的心理健康统计数据研究,调整计划措施和建议,实现指挥官与专家的高效协作等,为部队提供便捷的心理健康专家服务和对部队的质量管理。

《心理健康战略》的计划

澳大利亚国防部目前已出台《心理健康战略2002~2004》计划,该计划是国防部最早的实施项目之一。计划包括《心理健康服务整合与加强计划》、《心理健康研究与监督计划》、《疗养与健康推进计划》、《自杀预防计划》、《酒精、烟草与其他药物使用服务计划》、《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心理健康培训框架》、《海外执勤后心理调整计划》、《酒精饮用控制计划》、《疲劳控制手册》、《执勤期间疲劳控制:指挥官使用指南》、《军队文职人员执勤援助计划》。2004年6月,澳大利亚国防部与退伍军人事务部签署了《关于将越战退伍军人咨询服务向其他澳大利亚军人及其家庭普及的战略性协作协议》实施计划。2005年8月开始实施的《军队门诊酒精依赖治疗计划》。2008年初,澳大利亚国防部依据国家2007年版的《澳大利亚饮酒指南》出台了《酒精、烟草与其他药物使用服务计划》。2008年底,澳大利亚国防部与退伍军人事务部联合实施《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心理健康服务重审计划》,与澳大利亚创伤后心理健康中心通过签约协作,制定了《重大事故心理健康支援计划》等。

《心理健康战略》的运行机制

一是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定政策与指导。该战略计划是由澳大利亚国防部联合卫生司令部在国防部部长领导下负责全军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下属的心理健康理事会设在首都堪培拉,是一个多学科的联合卫生指挥机构,由军队和地方的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护理学、牧师、社会工作者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主要根据军队的各种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与康复等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服务计划与研究项目,向国防部联合卫生司令部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指导其下辖的境内和国外执勤任务区域的心理健康事务组工作。

二是战役层面的区域心理健康政策落实与监督。区域心理健康事务组由澳大利亚军队心理健康服务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战区指挥官、牧师、军医官和心理病医师、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等。主要负责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政策的实施与计划的落实;为指挥官提出区域性心理健康建议;协助开展区域性心理健康业务培训及相关产品的推广,为海外执勤人员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军队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三是战术层面的全天候热线、网络咨询与服务。澳大利亚国防部通过不断更新的方式,借助于军地电视、热线电话、专题网站、报纸、书刊、展览等各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课程,提供相关的新闻、通告、书刊、影像资料的浏览和下载服务。专业服务热线有:①面向澳大利亚军队的参战人员、维和人员及国内驻军退役人员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知心服务热线(at-ease)”。②军队成员可以拨打号码为000的紧急求援电话。③设在国家福利协作中心的由现役军人为接线员的军人家庭支持网。④在澳大利亚全境内免费为军队成员及其家庭开设的2.4小时开通保密电话热线服务。⑤向军队提供包括公共节假日在内的24小时服务的国防社区组织支援热线。⑥面向所有退伍军人及其家庭24小时开通的退伍军人与退伍军人家庭咨询服务热线。⑦在全境200多个站点面向文职人员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网。专业服务网站有澳大利亚军队心理卫生网、国防部在线图书馆网、澳大利亚退伍军人事务部一健康与酒精网、澳大利亚创伤后心理健康中心网、越战退伍军人咨询服务网、国防社区组织网。澳大利亚国防部网站常年开设的内容有军人在海外执勤期间与家人联系时应注意的问题;控制创伤应激措施;配偶、家人及亲属护理指南;儿童应激创伤指南;父母及护理者护理儿童指南;在外执勤人员应对儿童心理应激创伤技巧;家庭暴力预防与控制;应对悲伤的十个行动;学会放松的小窍门;睡眠障碍问题的常见原因、体征和症状、一般疗法;学习方法的小窍门;告别焦虑的小巧门;与家庭成员分离前、分离期间、团聚时注意事项。除上诉专业服务网站外,还有卫生与老年人服务部网、澳大利亚酒精与其他药物管理委员会网、澳大利亚心理健康网、澳大利亚药物基金会网、澳大利亚国家药物与酒精研究中心网、澳大利亚烟草控制运动网等。

健康指导计划篇6

【关键词】计划生育指导;满意度;避孕方式;农村;城镇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02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006-02

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促进人口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计划生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已成为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方向。群众满意度是评价计生优质服务效果、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计划生育指导面向的是广大育龄群众,其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内容、标准应满足群众需求并达到群众满意[1]。因此,将群众满意度测评引入到计生优质服务评估中,是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适用性及其执行效果、主作质量进行检验的一种重要方法,并能为今后的计划生育指导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指标。

1.资料与方法

对5944例并且两年内接受过计划生育指导服务的年龄22-49岁的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指导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内容还包括分析避孕方式了解程度、生殖健康知识培训等影响满意度的因素。SpSS统计处理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相关结果。

2.结果

2.1农村或城镇育龄妇女与满意度。2007-2009年两年内有5944例已婚育龄妇女本人或其丈夫得到过计划生育指导服务。其中大多数是来本院接受妇科病检查者(55.9%),接受安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者为12.9%,产前检查者为7.8%,分娩者占0.9%,接受计划生育咨询者为3.2%,施行女性绝育术者为1.1%、其丈夫施行男性绝育术者占0.6%,获取和口服避孕药者为13.4%,接受性病检测者为1.3%,人工流产和接受皮下埋植剂服务者占0.1%,接受其他服务的育龄妇女占2.8%。在得到上述计划生育指导服务的已婚育龄妇女中,对所提供指导服务“非常满意”的占43.2%,“比较满意”的占51.1%,“不满意”的占1.7%;而农村育龄妇女中,对所提供指导服务“非常满意”的占40.5%,“比较满意”的占59.1%,“不满意”的占0.4%;城镇育龄妇女中,对所提供指导服务“非常满意”的占45.9%,“比较满意”的占51.1%,“不满意”的占3.0%,农村与城镇育龄妇女之间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

2.2避孕方式了解程度与满意度。就育龄妇女对其所选避孕方式适应证和副作用的了解程度与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育龄妇女对所选避孕方式“非常满意”度达到(76.3%)(表1),且越了解其满意度越高,在农村育龄妇女和城镇育龄妇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

表1避孕方式了解程度与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指导的满意度(%)

2.3生殖健康知识培训与满意度。近两年参加过生殖健康知识培训的对农村育龄妇女和城镇育龄妇女的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城镇育龄妇女对指导表示“非常满意”的比例为36.9%,有显著影响(p

表2生殖健康知识培训与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指导的满意度(%)

3.讨论

计划生育的切实施行很大程度上需要群众的自觉执行。而群众自觉执行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对计划生育指导的满意度,这会影响育龄妇女在需要时是否主动寻求指导。群众对计划生育指导的满意度是是评价指导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利于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作方向[2]。因此本文就农村和城镇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指导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避孕方式了解程度、生殖健康知识培训及妇科疾病患病情况等角度对影响满意度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满意度的因素。

本研究已婚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指导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98.2%,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应我国计划生育指导服务质量较好,能够得到被指导者的广泛认可。指导今后的计划生育指导工作的重点需要加强避孕方式的指导方面,落实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不仅使群众的生殖健康权利得到了保障,而且是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

被指导对象的满意度是从被指导者的视角反映对指导服务质量的看法,除了受指导服务质量的影响外,还不可避免受到被指导对象对指导服务期望值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经济、文化等因素限制下,贫困、落后地区农村的育龄妇女对指导服务的期望值可能较低,也就容易表现出高的满意度。但是本研究中农村和城镇育龄妇女均对指导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本地区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其它经济、文化背景差异不大的缘故。但是本研究中对于城镇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培训对计划生育指导满意度影响较农村育龄妇女更显著,这为我们未来的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区别对待农村和城镇育龄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出了参考方向。

总之,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指导的总体满意度很高,而对总体计划生育指导满意度来说,避孕方式了解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影响农村和城镇育龄妇女的满意度的因素有所不同,具体指导开展过程中应注意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健康指导计划篇7

1、镇有健康教育机构和与任务相适应的人员、经费、工作条件和设备(市二院防保科、镇文化中心和镇广播电视站)。基层单位有专(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形成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2、全镇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中小学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定期更换,资料齐全。

3、医院健康教育组织健全,有健康教育画廊,定期更换,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资料规范、齐全。

4、社区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反映良好。社区内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

5、各单位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6、定期编印健康教育入户宣传资料,每季至少2期。广播电视台有卫生与健康节目,每周至少一次。

7、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画廊。城区主要道路、广场等设有固定的健康公益广告。

8、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有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识,有足够的排气装置,未发现随地乱丢烟蒂现象。

二、职责分工

1、医院健康教育机构应能独立承担全镇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职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调研指导、人员培训、专业考核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政府应支持和督促医院即使配备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办公用房、办公和宣教设备,并落实好相应的办公和活动经费。其它部门及各基层单位、社区、街道应设置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在镇健康教育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2、教育部门应要求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各学校应有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初中、小学各个年级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课教案规范,课时安排合理,每周不得少于0.5课时,并认真组织考核,合格率≥90%。高中(职业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或选修课。各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控制吸烟、保护环境、远离、预防艾滋、意外伤害等多种内容的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和卫生防病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75%。所有健康教育业务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积极组织学校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从年起,每年要有两所学校通过市级验收,一所学校通过省级验收。

3、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医院门诊和病房有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廊,内容每2月更新一次。候诊场所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医院应为就诊者提供多种健康处方和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宣传材料,有禁烟标志和控烟措施。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有针对性地知识宣传和康复指导。能为就诊病人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场所及设施,如培训室、咨询室或心理门诊、闭路电视等。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对其它部门和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给予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4、社区应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及网络,并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长期规划,年度有计划、措施、总结。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健康教育室(咨询室)和必要的宣传设备、材料。居民健康档案、培训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记录、照片、宣传材料等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社区应结合实际,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健身、文化娱乐、科普知识讲座以及举办社区健康促进学校等活动;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宣传栏总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应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4次;社区活动室有卫生报刊、资料,种类不少于4种。每年核心信息宣传应达到80%的目标人群,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其他部门、单位应有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负责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各单位应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并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专题讲座、宣传橱窗等形式,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内容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同时,应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引导所有工作人员养成良好、健康的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

6、宣传、文化、卫生、广电部门应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对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同时要优先、及时宣传全镇健康教育活动,努力在全镇营造浓烈的健康教育宣传氛围。

7、城管部门负责城镇区(含广场)健康教育工作,要有组织,有网络,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应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画廊和公益广告。公共场所设置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志。设有吸烟室的公共场所设置控烟标识,并安装排气装置。

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将市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与治理环境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市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健全网络。

镇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事物。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应成立相应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并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确保组织落实、网络健全、指挥有力、运转正常。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健康教育工作是创建省级卫生镇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全镇所有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要对照创建标准,制定健康教育工作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逐步推进。镇创建办会同卫生、文化、广电等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对全镇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与指导。

3、严格奖惩,强化考核。

镇创建领导小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制定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奖惩措施,定期对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

四、时间安排

1、建立组织(年4月——年5月)。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根据镇创卫工作总体目标和本方案要求,建立相应组织、网络,并于年6月5日前报镇创建办。

2、人员培训(年6月——年8月)。由县镇创建办、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对相关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为其培养一批掌握一定健康教育、卫生防病知识的专门人才,以指导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健康指导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支撑、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挥计生和卫生服务网络优势,形成以村计生服务室为基础,镇计生服务站为依托,区妇幼保健院为定点检查机构,区计生服务站为主导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网络,深入开展免费优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并完善全区出生缺陷预防体系,形成健全的出生缺陷干预网络,力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85%,对生育病残儿夫妇再生育优生指导率达100%,全区已婚育龄夫妇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普及率达90%。

三、工作内容

(一)服务人群

1.辖区内农村居民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夫妇;

2.流动人口中符合政策计划怀孕的夫妇(指来区15日以上且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二)服务内容

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其中医学检查内容有14项,包括实验室检查9项、病毒筛查4项、影像学检查1项。

(三)服务原则

1.知情自愿原则。落实知情同意制度,严禁强制服务,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宣传倡导和知情自愿基础上,努力提高人群覆盖率。

2.免费服务原则。为辖区内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每孩次提供一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需再次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应当自费。流动人口中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原则上在现居住地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3.科学规范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各项要求,规范开展优生检查,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试点工作规范运行。

4.方便群众原则。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项目统一纳入婚前医学检查内容中,对已做婚前健康检查的农村夫妇,6个月内安排生育计划的,不得要求服务对象重复检查。

四、工作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宣传发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民政婚姻登记处、婚前查体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基层卫生机构等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和要求,使广大育龄群众知晓政策,积极配合,广泛参与。

2.摸底调查。以镇计生服务站为单位,对辖区内新婚、待孕及出生缺陷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登记、开展培训,并组织引导应检对象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

(二)成效评估

区妇幼保健院按照《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技术服务规范(试行)》的要求,对受检夫妇进行档案登记,提供健康检查,填写健康档案,并将检查结果录入档案。年末,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认真查找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五、部门职责

(一)宣传部门:加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对参加优生检查必要性与自觉性的认识。

(二)区人口计生部门:牵头负责试点工作,积极做好项目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管理监督、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确认、相关统计信息档案和数据库、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上报等工作;要与相关部门形成完善的协作机制,制定相关服务机构的考核办法,进行督导检查考核;要与区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比重,确定经费分配分成比例。

(三)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识宣传工作,告知参加优生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服务对象自觉参加优生健康检查。

(四)卫生部门:安排并督促全区卫生医疗机构积极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为项目试点工作提供专家咨询和业务指导。

(五)财政部门: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资金的预算决算、转移支付、总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试点地区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对全部资金进行严格监管。

(六)镇(办):指导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居)委会,广泛开展优生优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做好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宣传动员、跟踪服务等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等。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二)落实工作经费。辖区内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资金,由区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按每半年拨付一次的原则,由区财政部门分别于年中、年末根据实际检查人数和检查项目拨付资金。试点期间,每对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经费结算标准为240元,由省、市、区三级按3:2:5分担,其中区级分担部分由区财政与各镇、街道办事处按照3:2的比例共同负担。区人口计生局要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区妇幼保健院每月月底前将《服务卡》证明、《花名册》、《单据》等资料汇总整理后报区人口计生局,区人口计生局组织专家指导组跟踪监督检查考核,待资金到位后,按免费报销规定标准、考核结果拨付到位。

健康指导计划篇9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疗养院运行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以期更好地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国内各家疗养院都在探讨新的疗养模式,其中以健康管理模式、专病疗养模式等较多,本院将临床路径应用于疗养路径得到了良好的效果[1]。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主要内容是健康检查、健康评估、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2]。在疗养路径中,与健康管理模式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将疗养路径分为5部分,即疗养准备期、前期、中期、后期和跟踪随访期,采用健康管理模式来制定疗养路径,探讨健康管理模式在疗养路径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1疗养准备期

疗养院主要服务对象是有疗养需求的健康、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康复期人群。服务对象因疗养需求会对疗养院进行了解,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全面比较,选择合适的疗养院进行详细的咨询与沟通,确定整个流程后携带健康资料开始准备疗养。因此,疗养院应有让服务对象了解的服务平台,详尽介绍疗养院的整体服务项目、流程以及特色、优势等内容,与疗养员即时沟通、咨询,收集疗养员初步信息,答复疗养需求,提出建议,商定疗养初步计划与流程,将疗养员初步信息、需求及计划在疗养期前提交疗养科,开始进入疗养路径规划。

2疗养前期

2.1疗养员信息的收集

疗养员信息包括一般情况和健康状况。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个人信息;运动、膳食、睡眠、吸烟、饮酒等行为及生活方式;工作性质、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个性性格、压力及紧张度等心理因素;家族遗传因素;个人健康意识、社会健康保障体系的完整性等。健康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病史回顾及健康检查进行收集。先进行健康需求咨询,再通过疗养员携带的健康资料以及采用临床系统回顾方式进行病史回顾,初步了解健康状况。健康检查包括体温、脉搏、血压、血糖及系统体格检查等,还包括根据疗养需求以及健康状况建议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超声、影像学等辅助检查,以及体能、心理测评等。

2.2健康风险评估及预测

建立健康管理档案,通过疾病风险预测系统,分析健康危险因素,预测在未来数年内各种疾病的发生率。评估主要内容有:(1)健康状况评估,根据躯体、辅助检查、体能检查、心理调查和家族健康调查等,评估其健康基本状况;(2)生活方式评估,包括饮食、睡眠、运动、个人嗜好、工作、休闲娱乐等;(3)疾病风险评估,主要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危险因素的评估;(4)安全风险评估,包括跌倒风险、景观疗养适应证、海水浴疗养适应证、运动处方适应证风险评估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人群进行分类: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疾病状态可再细分为心血管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等各个专病,以及健康危险分层: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1]。再由主管医生与疗养员共同探讨,选择个性化疗养方案,进入下一个疗养路径。

3疗养中期

3.1健康干预与健康促进

根据健康评估系统出具的报告,结合专家经验,对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等危险因素,以及导致的不良健康状态进行综合处置,为疗养员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方案。提供饮食、睡眠、心理、运动、养生、保健处方,应用中西医、理疗、心理、康复等手段,对疾病及亚健康状态进行整体调治。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营养与运动干预、心理与精神干预、健康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就医指导等。

3.1.1健康教育与指导

3.1.1.1共同活动课目

为疗养员提供健康手册,健康手册包括体检和保健两大部分,体检部分主要介绍疗养院的常规体检项目、体检流程及注意事项;保健部分主要涵盖疗养群体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常识等[3]。开设公开课,主要包括(1)入院介绍会,向疗养员全面介绍疗养院及科室概况、周边环境、计划安排、注意事项、管理要求等,同时解读健康疗养新理念,使疗养员对即将开始的疗养生活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2)膳食营养健康课,指导疗养员科学合理地平衡饮食,指出患病者应注意的饮食禁忌;由营养师根据病情为疗养员开出有针对性的膳食处方,提交给餐厅进行个性化菜谱准备;(3)身心健康保健课,由心理健康专家授课,指导疗养员端正自己目前的位置和状态,科学评价自己,积极预防和治疗影响健康相关性疾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疗养员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4)中医保健课,由中医专家授课,指导疗养员如何适应、利用疗养条件,传授简单的传统健身术或保健体操,正确应用药物、推拿、针灸养生等内容。利用宣传栏及多媒体等途径传播健康保健知识,开通院内专题有线电视节目,按疗养期安排固定的节目滚动播放。

3.1.1.2个性化活动科目

通过对疗养员综合健康状况的科学评估,针对疗养员的疗养需求及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处方。由经治医师根据体检反馈结果、心理专家评估后的心理调控方案、营养师的膳食营养方案、专病专科医师的用药指导、中医养生专家的运动、理疗建议等内容,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由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师配合完成。在查房时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介绍健康计划的目标及具体内容,强化健康理念,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提供可行性健康计划,形成个性化健康指导手册[4]。电视节目安排点播形式,让疗养员选择自己需要、感兴趣的健康节目。

3.1.2生活方式干预

世界卫生组织曾列举了吸烟、过量饮酒、过劳、情绪不佳、高糖高盐饮食、迷信及等18种不良行为[5]。首先让疗养员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根据个体情况,建议、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规律生活节奏,注意休息和睡眠,节制和不良嗜好,均衡饮食结构,戒烟限酒,坚持适当体育锻炼,保持情绪乐观,放松心态,服用合适的保健品。建议并制定日常疗养生活作息,针对不良习惯制定逐步改正计划,由随员及医护人员共同监督完成。

3.1.3危险因素干预与健康促进

对健康评估中存在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体检结果异常,有遗传病家族史,家庭突发变故,患有慢性病等的疗养员,针对危险因素,制订干预措施及目标,落实互动计划。实施综合疗养方案,运用景观疗养、运动处方、理疗体疗、心理辅导、药物治疗等,提高疗养员的身体素质、改善心境。根据疗养员身体健康的不同情况及兴趣爱好,安排景观游览项目。设计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度及注意事项等。适当安排步行、慢跑、做健身操、打太极、爬山等体育活动。让疗养员掌握1~2种合适的健身方法,学会选择运动时间、运动方式,以及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的方法。利用疗养院特有的自然疗养因子和人工疗养因子,提供海水浴、海沙浴、矿泉浴或矿泉泳、森林氧吧运动、户外景观大道有氧运动等。方案安排依据分类分层次进行,运动量既要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要确保安全,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3.2实时监测评估

建立实时的监测系统,包括(1)疗养员身体状况监测,如体温、心率、血压、体力、血糖等生理指标变化,以及头晕、头痛、感冒、咳嗽、腹痛、腹泻、睡眠等躯体症状体征变化;(2)疗养员反馈意见,如对膳食安排、饮食口味、居住条件、休息需求是否满意,对健康教育指导内容是否理解或需要进一步解释、帮助,对生活干预及健康促进内容是否适应和需要调整、补充;(3)还要监测疗养路径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得到顺利贯彻,存在的问题,执行效果如何,目标是否达到,并及时调整疗养方案。

4疗养后期

疗养后期主要安排健康状况的再评估、疗养效果的评估、返回途中的注意事项及出院后定期的疗效随访等,以及疗养路径评价、总结。健康状况再评估,重点复查初次体检的异常项目,通过疾病风险预测系统,分析健康危险因素改善情况。疗养效果评价,主要评价疗养员是否得到饮食、运动、心理及药物等系统的科学指导,是否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精神、食欲、睡眠等主观感觉、心理状态和体力状况是否得到改善等[6]。总结健康管理病案和疗养计划情况、效果,根据后期健康状况以及出院后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社会和经济背景等各种不同指标,重新制定出院后健康管理方案及健康干预、促进计划。通过健康信息的统计分析,对生活规律、饮食成分、体育运动、文化娱乐、心理需求等方面提出参考性意见建议,提供“健康管理指南”手册。对疗养路径执行情况、路径问题纠正、健康干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整个疗养路径的内容安排是否简捷、合理、高效,是否充分调动疗养员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根据反馈意见及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细化疗养路径。

5跟踪随访期

建立疗养员健康档案,定期信件、电话追踪回访,督促定期体检,使疗养员积极参与到自身健康的管理当中。采用医学物联网服务,跟踪、管理、监测疗养员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对疾病发生预警和健康指导,确保疗养员出院后健康管理的延续[7]。根据疗养员的需求及健康状况,建议并定期安排疗养员再次疗养,确定进一步疗养计划。采用信息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快捷、方便、有效、综合、连续的预防保健体系,最终达到让疗养员自觉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帮助疗养员及其家庭提高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俊,李丽.疗养路径初探[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1):75-76.

[2]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47.

[3]周红丽.某疗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0):954.

[4]吴晓青,于方.疗养院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探索[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8):729-730.

[5]王军民.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J].健康人生,2016,(1):27-28.

[6]张晶,付新云,沈桂英.高脂血症特勤人员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5):418-419.

健康指导计划篇10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市及*区人口计生委《家庭健康惠民行动“三促进工程”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做好优生优育、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技术支撑、群众参与”为机制,紧紧围绕广泛宣传倡导、健康促进引导、优生咨询疏导、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康检辅导、营养补充督导“六导工程”,全面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促进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部门合作,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六导工程”,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完善出生缺陷预防体系,形成出生缺陷干预网络,使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至“十二五”规划末期,育龄群众优生科学知识得到基本普及;计划怀孕夫妇普遍享有科学规范的孕前优生指导服务;将预防关口前移,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基本建立人口计生系统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的机制,具体指标如下:

(一)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二)计划怀孕夫妇接受规范的优生咨询服务率达到95%以上。

(三)对生育病残儿夫妇再生育优生指导率达100%。

(四)高危孕妇建档及指导率达100%。

(五)全区开展科学规范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技术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工作任务

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实施“六导工程”。

(一)广泛宣传倡导

充分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的网络优势,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墙报专栏、文图宣传品、培训讲座、文艺演出、群众活动、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倡导工作,使出生缺陷预防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尤其是新婚、待孕及已孕人员做到人人皆知,努力营造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预防保健意识,为实施优生促进“六导工程”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将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宣传纳入“人口学校”、“市民学校”宣传内容,要结合各节假日、纪念日的宣传广泛传播。要充分利用社区“爱之家”、“客嫂驿站”服务阵地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好咨询指导工作。

(二)健康促进引导

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待孕、已孕夫妇树立科学的婚育观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远离高危环境,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戒毒,远离宠物,适当的运动等。培养健康行为,促进怀孕前后妇女和胎儿健康。各基层单位要结合“生殖健康社区行”活动、卫生进社区活动,组织群众举办知识讲座和大型咨询活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与人口计生部门搞好协作,提供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作为讲座师资。各社区要区分对象,分阶段组织待孕、已孕人员的讲座活动。区人口计生委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开设手机短信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等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向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宣传指导,引导群众树立健康及优生意识。

(三)优生咨询疏导

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分中心设立专家门诊,面向全区育龄群众开展咨询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室,面向辖区内群众开展咨询服务,对前来咨询的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解答,帮助服务对象选择相应对策,调整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疏导;各社区居委会要利用“爱之家”、“客嫂驿站”开设咨询服务工作,设定专人对群众进行面对面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对其提供的病史和家族史给予严格保密。各单位及各社区要对重要服务对象进行详细了解情况,并指导其到区人口计生服务分中心和社区服务站找专家进行咨询,开展一对一的帮扶。

(四)高危人群指导

高危人群是指存在出生缺陷高发风险的人群。主要包括: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者,曾生育遗传病患儿、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夫妇,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35岁以上准备怀孕的妇女,长期接触高危环境因素的育龄夫妇等。对高危人群要重点做好预防出生缺陷的指导工作。组织参加预防出生缺陷知识讲座,重点进行孕前指导,提供咨询服务。组织专家进行再生育子女出生缺陷再发风险分析,组织开展孕前预防出生缺陷实验室筛查和孕期重点监控。各单位要依托现有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结合病残儿鉴定等工作发现高危人群,建立本地区高危人群档案,将高危人群家族史、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生育史及生活、工作环境中风险因素接触史等相关信息及时登记汇总,并详细记录高危人群接受的干预服务、妊娠结局、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按要求逐级上报。(高危人群档案记录册样本附后)。

(五)孕前康检辅导

孕前康检辅导是指为计划怀孕夫妇在怀孕前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专项服务。通过孕前康检辅导,帮助计划怀孕夫妇了解基本健康状况和影响生育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指导,实现预防措施落实到人,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孕前康检辅导基本项目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相关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筛查等。区人口计生服务分中心要通过新婚课宣传孕前应进行的康检项目,并指导督促高危人群进行孕前健康检查。依托市计生研究所提供“四毒筛查”和“实验室”检查。计划怀孕夫妇在技术服务人员指导下,在孕前经知情同意科学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六)营养补充督导

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是胎儿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是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重点,要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科学地予以补充。区人口计生委及区妇幼保健部门适时为重要人群的孕妇提供免费叶酸补充剂。同时,区人口计生委还将开通网上“优生园地”,聘请专家指导计划怀孕夫妇合理膳食,减少因某些营养素缺乏而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

四、职责分工

(一)各单位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宣传倡导、健康促进、组织培训,并协助区独生子女母亲教育指导中心、分中心、“孕妈咪”俱乐部等服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1、收集本单位计划怀孕及已孕人员的相关信息,掌握本单位计划怀孕及已孕人员的基本情况,对35岁以上、符合二胎且属于病残再审批的人员应重点加以关注,做到孕前指导、孕中密切观察、孕后随访。

2、每季度组织一次免费健康咨询、培训、讲座等活动。

3、督促高危人员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帮助其通过专家咨询进行风险评估。

(二)街道、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负责对辖区内相关人群的宣传倡导,督促指导相关人员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重要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情况,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上门随访服务,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区人口计生委,协助区服务分中心做好高危人群的咨询、指导、建档等工作。

(三)区人口计生委职责:区人口计生委负责编写、制作优生检测相关知识的宣传材料,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负责优生检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制定本区优生促进“六导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分中心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制定协作制度,落实具体措施。组织辖区内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主要负责优生咨询、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指导建档等工作。

(四)区卫生局职责:积极配合区人口计生委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提供专家咨询指导和技术支持。开展孕产期保健、产后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2010年,要将准予接产的医院全部纳入出生缺陷监测范围,落实出生缺陷登记制度、季报表、分析等具体措施。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将出生预防知识宣传、咨询、指导纳入工作范围,协助社区做好对重点对象的上门随访服务,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加强对高危人员的日常监测,指导其进行各个时期的检查,并做好情况记录。

(五)区民政局职责:在为新婚人员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向其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做好优生筛查知识的宣传工作,告知参加优生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新婚人员自觉参加婚前检查,确保新婚夫妇参加优生筛查与婚姻登记同步进行,使新婚夫妇婚前检查率逐年提高。

人口计生、卫生、民政等各相关部门要把优生促进“六导工程”作为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依照工作职责,按照确定的工作程序逐步完善工作,建立优势互补、工作互通、联系紧密的工作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把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机构,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实施,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优生促进“六导工程”顺利开展。

(二)建立长效机制

将优生促进“六导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技术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探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模式。要依靠技术力量,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科学实施优生促进“六导工程”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三)保证经费投入

各单位、各部门要将开展优生促进“六导工程”所需资金列入经费预算,争取专项资金予以保障。积极探索建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长效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