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战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32:20

财务战略报告篇1

企业是一种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存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不同的责任对象需要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企业的经营状况,基于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而产生的财务报告虽然可以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决策依据,但是并不能反映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因而如何综合并真实的反映企业定期财务报告是摆在目前学术界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动态变化不可测性的不断加强,战略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研究越来越引起企业家与学者的广泛关注。这种财务体系发展的战略眼光,以企业的经营环境为实践背景,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独到的剖析,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了一般财务报告无法提供的信息价值。因此,本文战略视角下的财务报告研究,对于企业深刻领会和把握财务数据以及深化战略管理理论都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战略视角下,国内外学者对财务报告分析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他们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所面对的外部动态环境,选取不同的指标体系,制定相关的战略,不断深化和完善对财务报告的研究。本文采用李心合的观点,并运用哈佛四部曲分析框架,将国内的财务分析放在战略视角下,即采用战略分析与财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战略分析过程中,采用了michaele.porter的五力模型进行行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行业内部排序处理。

二、企业战略视角下的财务报告分析的理论基础

企业战略是企业用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石,并且是企业一切经营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其中包括制定定期财务报告。国外学者对企业战略的研究由来已久。michaele.porter将其描述为“企业战略一种应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并且努力的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基础性技能”。进一步的有学者指出,战略是由制定、决策和执行组成的一套公司获得竞争优势以及未来盈利能力的一套体系。虽然学者们对企业战略定义的认识有异,但是制定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并形成可持续竞争力。michaela.Hitt从战略执行不同层次的角度,将战略划分为战略输入、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三个层次。战略输入主要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的类型从战略规划的主体角度,可划分为业务层战略、公司层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合作战略四个层次。而公司治理和道德、组织结构和控制、战略领导力以及战略性创业共同组成了战略实施阶段。在战略视角下,企业对财务报告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之前,需先识别影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总体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者环境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内部环境。

三、企业战略视角下的财务报告分析

1.战略分析

michaele.porter提出的五力模型,创造性的将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竞争对手间的竞争程度、供方议价能力与买方议价能力纳入影响企业竞争环境和行业环境的五种范畴之中。相比较于企业直接的竞争对手,五力模型更加关注于企业潜在的竞争对手与潜在的顾客消费群体,这些潜在的群体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甚至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战略制定与决策。传统的财务报告只侧重反映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和现有的竞争资源,而以战略视角下五力模型分析的财务报告便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和不足,成为未来新型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

2.财务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了降维的思想,把反映某个问题的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乎涵盖了所用信息的少数几个指标。数学模型如下:

由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

约束条件为:

进行相应计算提取特征值大于等于1的主成分,得出成分矩阵为Ki,特征值为,则特征向量为,主成分得分

通过以上计算,从而得出主成分综合得分为:

设表成分矩阵为a,则特征向量为:

设标准化的财务指标为B,则主成分得分为:

建立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函数:,

计算得到每个企业的综合财务得分,并按综合得分排名。

财务战略报告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业财融合;体系搭建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概念管理会计报告是将会计、统计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经营管理中相关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的报告。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特征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侧重于对外部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报告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侧重于为内部管理者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决策的管理意见。不同于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在形式方面,管理会计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而是更注重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在内容方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原因分析和管理意见等;在数据分析方面,管理会计报告采用各种管理会计工具,对企业生产决策、产品价格决策、投资决策等活动进行分析。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与原则

(一)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1.助力战略目标的实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旨在通过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的预算管理方法,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化为企业创造价值。将全面预算管理融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中,把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管理层级,形成若干具体的、可执行的目标,同时落实责任主体,使自上而下目标一致、行动统一,可有力保障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2.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管理会计注重的是业财融合,所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需要企业内部多部门共同协作,以团队合作的模式对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通过提升各部门之间的衔接效率,可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3.改变管理者的认识通过编制管理会计报告,使各层级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更直接的认识,通过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如约束理论(toC)、限制驱导式排程法(DBR)、平衡计分卡(BSC)等,让管理者更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会计报告对经营决策的支持作用。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原则管理会计报告是企业的内部报告,在编制时应坚持4个原则。①相关性原则。管理会计报告服务对象是内部管理者,因此报告的内容应该与内部实际经营情况相关,只有这样才能为各层级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②准确性原则。管理会计报告应结合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后准确反映客观事实。③及时性原则。当今时代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因此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决策信息必须具备高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否则可能贻误商机或提供错误的决策信息。④明晰性原则。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该清晰明了,同时应具备高度的可用性。

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搭建

管理会计报告有很多种分类方式,如按管理规划报告、管理决策报告、管理控制报告、管理评价报告等方面划分,根据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维度划分,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划分。财政部的《管理会计报告指引》中指出,企业应建立包括战略、经营和业务三个层次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本文根据报告使用对象的层次,将管理会计报告划分为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和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如表所示。

(一)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了满足战略层进行战略规划、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评价以及其他方面管理活动的需要,提供相关分析。其报告对象是企业战略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应包括可以帮助战略层进行决策和对公司表现进行了解的报表,对财务、业绩、综合业务表现的概述,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内外部风险的分析,对战略实施情况的分析等。报告内容和格式方面要求精炼简洁,总结主要结果,分析主要原因,给出企业行动规划,提出相应建议。常见的战略层管理报告有年度全面预算报告、年度部门重点工作计划报告、内部审计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等。

(二)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了满足经营层管理层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的需要,提供相关分析。其报告对象是企业经营管理层。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应包括可以帮助经营层进行管理和对公司表现进行了解的报表,如预算执行分析报表、盈亏平衡分析报表、贡献式利润表等。报告内容和格式方面要求具有全局观、大局观,对企业经营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分析要有深度。常见的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有项目可行性报告、投资可行性报告、盈利分析报告、业绩评价报告、资金管理报告、成本管理报告等。

(三)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企业日常业务或作业活动提供相关信息,目的是让企业各个业务单元能够更好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其报告对象是企业各部门的运营者。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应包括可以帮助业务单元更好进行日常工作的报表。报告内容和格式方面要求内容充实、数据可靠,对业务管理者感兴趣的方面需重点叙述。常见的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有产品研究开发报告、采购业务报告、生产业务报告、销售业务报告、应收账款管理报告、在制品管理报告、人力资源管理报告等。

四、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措施

为了有效应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应该加快推进管理会计方面的建设,加强管理会计报告的实际应用,强化各层级管理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具体可开展以下工作。

(一)夯实基础工作管理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需利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扎实的基础工作管理是有效应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前提。财务信息方面,管理会计报告所需信息要依赖于财务会计的基础核算工作;非财务信息方面,管理会计报告所需信息要依赖于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

(二)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管理会计报告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报告,需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财务部门应该把其他部门作为内部客户看待。在编制报告前,开展需求调研,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跟踪等方式设计有效的管理会计报告样式并得到报告使用者的认可,同时在编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更新完善报告内容。

(三)推进业财深度融合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业财融合的理念,需坚持“业务的边界即是会计的边界”原则,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既是监管者又是服务者。财务人员应该深入业务中,与具体的业务员、流程执行者沟通,全面了解整个业务、项目流程,梳理弄清主要控制点,协同做好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分析工作,打破传统的事后核算的模式。

财务战略报告篇3

综观国际会计产生和的内因和外因,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三点启示:

第一,资本输出者对会计的特殊需要是决定国际会计特征的基础性力量。一般而言,资本输出者为更好地制订和实施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主要在如下方面对国际会计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业务仅限于本国的会计:

(1)为在海内外筹资或解释和解除受托责任,应以哪国的会计准则为标准,恰当地报告本国母公司、海外子公司和海内外母子公司整体的获取现金流量顺差的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信息等;

(2)应怎样对外汇风险实施适度的会计控制;

(3)应怎样利用跨国税务的财务效应;

(4)应如何确定和评估国际筹资和投资抉择。

第二,国际会计不过是对一般会计(处理的业务仅限于本国)与实务的逻辑延伸。

第三,国际会计应跨国经营控制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且成为跨国经营控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样,国际会计仍然是会计大家庭的一员,既具有一般会计的一般特性,又具有其独特的性质,这种一般性主要表现在,它仍然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财务报告为载体来传输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仍然是一种经济控制系统(杨时展,1992)。与现存的会计相比,国际会计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1)会计主体是不同于业务仅限于本国或海外的企业,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集团,而是一种集海内外的母公司、子公司于一体的新型集团,这一集团要求其决策者以全球经营战略为目标、着眼于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利益最大化。国际会计作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控制系统,应体现出这一特定的要求。人们通常将这一集团限定在那种总部设在一个母国、在海外有许多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年营业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财团,即跨国公司以及由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共同创办的合资经营企业,即多国公司上,从而将一些在海外有直接投资的但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笔者认为,如果继续坚持这种传统的观念,那么,我们的国际会计主体是不能完整地反映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因而应扩充到国际企业的概念上。在这里,国际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在海外有经营活动的企业,而是一种以全球战略为目标,为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组合和利润最大化而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并在海外开办了从事生产经营的子公司或分支结构的经济组织形式。显然,国际企业涵盖了跨国公司和多国公司。

(2)国际会计的确认,主要着眼于会计的再确认,也就是,为服务于国际企业的全球战略,国际会计应对所有相关公司的经济事项是否应反映以及如何反映在国际财务报告上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分类和综合等。

(3)国际会计的计量,主要不是对国际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初始的货币衡量,而是对国际企业各组成部分的报表项目的再计量,这就是,外币报表的折算、编报合并报表的调整与消除、有关国家物价变动对国际财务报告的消除、国际融资与投资战略的确定与考评等。

(4)国际会计的报告,会受到来自于主要的使用者所要求的会计准则重大差异的严峻挑战。国际企业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分布在不同的国家,习惯着不同的会计准则,为了国际筹资、投资和加强财务管理,会计的国际协调,便成了国际会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简而言之,国际会计主要是因国际企业经营管理对会计提出的特殊要求而产生,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国际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所在国所认可的会计准则为标准,提供有益于认定国际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和有利于使用者决策的财务报告,并参与国际企业的有关国际经营战略和理财战略的制订、修正等工作的经济控制系统。

二、国际会计应为国际企业提供全球战略管理有效信息

国际会计的目标,就是人们通过国际会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在确定国际会计的目标时,应遵守如下基本原则:第一,要体现一般会计目标的基本特性。这就是要针对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共同需要,既反映受托经营责任信息,又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第二,要集中体现国际会计的特点。如果在目标上都不能体现国际会计与一般会计的主要差别,那么在其他方面体现出的某种差别也就没有意义。

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国际会计的基本目标,即提供有助于国际企业的主要使用者全球战略管理有关的经济信息。其基本涵义包括:

1、国际会计提供的国际财务报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际企业的现实和潜在的股东与债权人等。

2、国际会计提供的国际财务报告的主要应是与全球战略管理相关的经济信息。在这里,其涵义是十分丰富的。比如,国际财务报告的服务目标瞄准的是国际企业的全球战略管理,不是国际企业的某一部分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的需要,也不是国际企业这一整体在某一或某几个国家的经营战略和理财战略管理;又比如,这里的管理既包括外部使用者的全球投资战略决策,也包括外部使用者对全球范围内的受托经管责任的考评,还包括国际企业的内部战略管理,因为我们的国际会计不仅包括国际财务会计,还包括国际管理会计和国际税务会计。无疑,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国际财务报告既包括成本信息也包括非历史成本信息,既包括货币化信息也包括非货币化信息,既包括定量信息也包括定性信息,既包括以某一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基准信息也包括以其他会计准则为基础的补充信息。

为实现国际会计的基本目标,就需要国际会计的具体目标的密切配合。如果说,国际会计包括国际财务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国际税务会计和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协调的话,那么,国际会计的基本目标将被分解为国际财务会计的目标、国际管理会计的目标、国际税务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协调的目标。国际财务会计作为一般财务会计的逻辑延伸,在目标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具体而言,国际财务会计既要向国际企业的主要外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全球投资战略抉择的信息,又要提供便于考评国际企业的受托经管责任的信息。为此,要国际企业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是谁,谁是主要的使用者,他们分布在哪里,习惯于何种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他们需要什么,国际财务会计又能提供什么信息。由于国际企业财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实质上就是国际投资人或贷款人,因而从全球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投资与贷款,使之在保证现有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本收益率是尤其重要的。然而,他们要面对比本国市场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对一个国际企业而言,也许此时其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在和美国,但彼时却在法国和德国等,从较长的时间看,编制国际财务报告的制度基础、国际财务报告的内容、种类、结构与重点等,都将具有某种不确定性,而国际财务报告不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因为国际企业向外界提供主要使用者所需的国际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顺利地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到所需的资金)。这也就是为什么国际会计的“三大难题”集中在国际财务会计中的原因之一。

国际管理,主要应国际的内部经营管理者的需要而产生与。相对于一般企业的内部管理而言,国际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复杂,对会计信息的利用也更必要、更困难,因为只有通过这些企业的内部管理者的努力,才能使国际企业可以动用的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优化组合,并使其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在决定和实施战略决策时,会受到国际企业诸投资者所在国的、行为习惯、企业的组织结构、外汇风险、物价变动和风险等因素的。因此,国际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国际财务会计信息等有关资料的深加工,来向国际企业的受托经管人提供有助于他们的战略抉择和日常管理的有用信息。与国际财务会计信息相比,这种信息的使用者的需求更直接也更具体,更具针对性,基本上不是某种规定的范式的结果,应帮助国际企业的经管者在全球范围内正确决定或修正国际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经营结构、融资或筹资战略市场营销的构建与开展、外汇风险的转移等。

国际税务会计,是关于国际企业的税收、缴纳和筹划的经济控制系统。这样,国际税务会计的目标,一是向国际企业各组成部分所在国税务机关提供其应付与实付税收额等信息,为取得所在国政府的支持;二是向国际企业的内部管理者提供有助于提高国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税收的理财效益的信息,为国际企业的税务计划服务。

然而,要实现国际财务会计的目标、国际管理会计的目标和国际税务会计的目标,就必须掌握有关国家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等,这又有赖于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协调的帮助,因此,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协调的目标是,为国际企业管理揭示有关国家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税收制度与本国的有关情况的主要差别。

三、国际会计的体系:国际企业特殊的集合

正如前述,国际会计是关于国际企业的会计,即国际会计是用来反映和处理国际企业的价值运动的特殊问题的。

国际企业价值运动的特殊问题主要表现在:(1)国际企业的各种资产来源于世界各国,也运用于世界各地,国际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具有全球性特征;(2)国际企业的资本,追求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3)国际企业的价值运动会受到来自多种难以预期和控制的风险(如汇率风险、东道国经济政策变动风险、政治风险、战争风险、文化传统风险等)的严重影响。

针对国际企业价值运动的上述特征,国际会计的处理对象——国际企业价值运动信息的特殊问题将表现为如下基本特点:

(1)计量单位的多国货币化和统一化。

(2)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的多样化与标准化。一方面,国际企业各组成部分在处理其各自会计业务时,应采用所在国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准则或制度;另一方面,为反映出国际企业这一整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又需依照某种令国际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可接受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来重新确认、计量和报告。

(3)计量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虽然一般会计为降低会计计量结果的不确定性,采取了诸如设定会计假设、统一重要的会计政策等措施,但这些措施在国际会计领域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比如,货币计量假设,就面临外汇风险的考验,国际财务报告的编制还要借助其他一些对不确定因素的确定化假设,具有更大的模糊性。

因此,国际会计主要是关于国际企业的价值运动的再确认和再计量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对国际企业的有关财务报告的转换、调整和战略性利用,是会计的国际比较和协调、国际财务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和国际税务会计的有机组合。

由于国际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国际性的,会计师在形成财务会计报告时,必须熟悉和运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有关使用者在使用国际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时,有时同样需要熟悉和运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因此在国际会计中,对有关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和,就必不可少了。会计的国际协调是在会计的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无论是会计的国际比较还是协调,目的在于降低国际企业会计管理的成本,即最大限度地为国际财务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和国际税务会计服务。

国际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国际企业的国际筹资而对会计提出的特殊问题,主要包括,(1)功能货币、记账本位币、报告货币的选择;(2)外币交易的折算程序与、外汇风险的控制;(3)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选择和折算差额的处理;(4)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程度的物价变动对币值不变会计信息的影响的消除;(5)财务报表的国际合并;(6)外币财务报表折算、财务报表合并、物价变动的会计影响消除的相互配搭的矛盾与调和;(7)国际财务报告的设计,以及国际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等等。

财务战略报告篇4

需要进一步建立定期的效益跟踪机制,及时、真实地反映低成本战略实施的含金量。各级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到低成本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项目提出的前期,必须对项目的价值链有效性进行分析,全方位分析各项成本驱动因素,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财务规则定期逐项跟踪、核定项目的效益实现状况,及时反馈有关信息,以利领导层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在项目实施后期,更要按照公司规定的项目效益核定办法,全方位反映低成本战略实施项目带来的效益影响。必须确保低成本战略实施项目的稳定性和效益目标的一致性。任何项目的实施,其结果都会随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决不可用容易实施的项目顶替较难实施的项目,随意降低设定目标值,应实事求是地反映低成本战略项目实施效益真实状况。

必须进一步树立抓实效、办实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低成本战略思想。低成本战略已明确作为公司长期竞争战略,需要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岗位实际,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持续推进。低成本实施项目的选择必须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作为切入点,抓实效、办实事,建立低成本长效管理实施机制,决不能为局部的效益而搞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建立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办法已刻不容缓。为了既调动各方积极性,又科学、合理、真实地反映公司低成本措施的财务效益实际状况,现作如下探讨:

一、建立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原则

(一)可靠计量与估计原则

低成本措施实施所带来的相关收入和成本能够按3照财务判断可靠地计量和归集,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二)一致性原则

成本动因比较的范围、时间、分摊比率等符合一致性原则。

(三)可比性原则

涉及上年对比因素有较大波动的,其基期数可采用3年平均数或其他更为合理的对比数据。

二、建立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流程

(一)各单位财务部门对各项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的立项核定

各单位或部门在提出低成本各项措施后,应递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照低成本财务效益确认原则及方法逐项确定各低成本措施的财务效益确认标准(包括效益计算的依据、公式等),落实相关联的单耗、能耗、产量、费用等要素,估算项目实施完成后的财务总体效益。对于财务无法计量、对比、核定的低成本项目,可列为低成本措施,但财务部门不对此作相应的财务效益核定。

(二)低成本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反映

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月初对完成财务立项核定的低成本措施(包括效益计算的依据、公式等)汇总后,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公司财务部审核,由财务部每月负责对各单位上报公司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进行跟踪、汇总,并在月度财务分析资料中予以披露;同时,由公司财务部组织对各单位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的确认情况进行抽查。

(三)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结果的核定评价

1.专业条线的数据核定对于涉及到专业条线的数据,如与效益计算相关联的单耗、能耗、产量、大修费用等需经专业对口部门审定。

2.二级单位进行初步综合评价次年1月中旬前,各单位财务部门在对本单位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逐项核定的基础上,以eRp财务管理报表数据为依据(涉及到专业条线的数据以专业对口部门的审定数据为准),按照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的原则先进行归类,然后进行分析和合理评估,并综合分析各项减利因素,最终达成对本单位年度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综合评价,经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后报公司财务部。

3.财务部汇总后组织最终核定次年2月底前,由公司财务部汇总后组织核定各单位上报的综合效益,并完成公司年度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总体情况报告。

三、明确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管理要求

(一)对于一般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的核定

二级单位或财务部工作站负责人应当牵头组织本单位财务人员参与到低成本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项目提出的前期,必须对项目的价值链有效性进行分析,全方位分析各项成本驱动因素,确定低成本措施的核定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财务规则定期逐项跟踪、核定项目的效益实现状况,及时反馈有关信息,以利公司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在项目实施结束及后期,要较为客观地反映低成本战略实施带来的效益影响。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的最终确认部门为公司财务部,对二级单位有抽查、跟踪、监督的职能;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牵头负责,严把财务效益核定关,以财务数据为衡量标准,在每月财务分析中按照逐项认定、分类分析、综合评价的原则对低成本措施进行客观评价。所有上报公司主管部门低成本措施效益数据必须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

(二)对于特殊项目效益的认定

在逐项认定中未涉及的特殊项目效益认定,由各二级单位按照上述原则自行制订并报财务部备案。

四、建立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确认方法

(一)逐项认定

对每一个低成本措施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围绕价值链,分析各项直接成本驱动因素,按照财务假设、财务估计和财务判断,比较客观、合理地进行财务效益认定。

1.涉及生产和辅助生产装置的低成本措施财务部门应对本单位提出的低成本措施按装置、产品进行归类,最终落实到相应的成本和费用项目上,目前采用的报表主要为各装置产品成本表,并对成本和费用项目的基期和报告期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低成本措施对财务成果的影响,其中原油采购成本按照中国石化还原成本价计算。

(1)原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的降本效益确认成本节约额=(基期单耗-报告期单耗)×基期物料单价×报告期产量

(2)燃料成本的降本效益确认成本节约额=(基期单耗-报告期单耗)×基期物料单价×报告期产量

(3)动力降本效益确认成本节约额=(基期单耗-报告期单耗)×基期物料单价×报告期产量

(4)生产实物量的增效确认增产增效={报告期生产实际量-装置设计值(或上年同期产量)}×基期产品单价。装置实际生产量应扣除计划停车时间,也扣除原料供应不足造成降负荷因素。

(5)产品结构调整增效确认比较收入法(总成本不变)因产品收率(结构)优化产生的效益=∑调整后各产品产量×各产品当期单位售价—∑调整后各产品产量×各产品当期单位售价比较毛利法因产品收率(结构)优化产生的效益=∑调整后各产品产量×各产品当期单位毛利—∑调整后各产品产量×各产品当期单位毛利—调整结构的投入成本

(6)制造费用降本效益确认成本节约额=基期制造费用费用项目发生额-报告期制造费用费用项目发生额(同口径)

2.涉及期间费用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财务部门对本单位提出的低成本措施按照费用项目进行归类,并对基期和报告期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费用可折算成单位成本),计算出费用的降低额。期间费用降低额=基期期间费用项目发生额-报告期期间费用发生额(同口径)涉及财务费用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由财务部资金科按照效益核定原则进行。

3.涉及增收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财务部门在核定对外提供服务或劳务所涉及的低成本措施效益时,应对量、价、单位成本变化按照统计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4.涉及对外采购的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材料采购降本效益确认,应以中国石化采购网上公布的实际成交均价为主作为对比分析基础。

5.涉及项目的低成本措施的财务效益核定

(1)资本性投资项目投资节约(建设期):以批准概算的建设投资作为基础,分别划分建安工程支出、设备材料支出。

(2)资本性投资项目(生产期):计算效益时必须考虑资金成本因素按同期贷款利率为基准,其中短、平、快项目折旧按(1~3)年进行折旧摊销。

(3)收益性支出项目的摊销也按照(1~3)年进行。

6.其他低成本措施的财务效益核定参照低成本措施财务效益核定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分类分析

以会计报表和相关的成本费用等一般管理报表为主要依据,并辅助以Sap系统中的相关分类数据及经业务对口部门确认的专业业务数据,对各单位和部门低成本措施进行分类分析、对比,以比较客观、合理地评估各类低成本措施的真实效益。

财务战略报告篇5

BBC(英国广播公司)是一家非盈利的英国公众公司,与一般公司不同,它没有股东,报告对象是英国议会和国内的电视许可付费观众。BBC目前处在战略变革期,为实现其“成为世界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的战略愿景,在公司治理和基于战略目标的绩效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BBC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公司治理和绩效管理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要点,对一般行业企业、广电传媒集团和非盈利企业或组织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支持战略管理和绩效目标实现的BBC公司治理

作为全球公益性广播电视机构典型之一的BBC公司也曾在经营管理中陷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经营成本高居不下的困境。这是在公司管理还比较规范的情况下产生的治理和绩效管理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最近两年无论英国政府、议会和BBC公司的治理和管理组织都共同努力从法规层面、公司治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绩效管理方面采取了变革性的措施,并强力推进执行,取得了治理和绩效双重进步的显著成效。

BBC的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的法规环境

良好的公司治理来源于一个良好的法规环境。BBC根据《皇家》而建立。该的一份派生协议认可其编辑的独立性并详细制订了其公众义务。该还对BBC对外借贷规模的上限进行了限制。

BBC与国内广播电视机构主要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的状况不同,BBC的主要资金来源于2470万的收视许可付费者,从法律上看,英国议会决定BBC运营的法律框架并设定收视许可费的水平,而具体定价由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执行并报批议会。DCmS对BBC的对外借款规模也有限制性规定。

根据2003年通讯法案,BBC被要求每年公布“节目策略陈述”以及针对此的绩效,以更好地履行其为公众服务的责任。服务绩效的评估通过服务许可证(一组条件、绩效目标并附有节目年度策略)的手段而得到加强。

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FRC)在2003年颁布了《2003财务报告委员会守则》(2003FRCCode),规定了良好治理的原则。

罗兰委员会关于《在公共生活中的标准》的报告规定了公共生活的七项原则,其中包括薪酬原则。

2.负责公司治理的机构

BBC目前的治理是通过治理者委员会(BoardofGovernors)来进行的。根据政府的计划,该委员会将被BBC信托(BBCtRUSt)所取代。作为BBC的受托人,治理委员会或未来的BBC信托负责将公众利益具体化、反映收视许可付费者的观点、捍卫BBC的独立性。他们也将确保BBC公众目标的传达,定义绩效标准和指标以判断公众目标的达成并责成执行委员会(executiveBoard)报告其绩效。治理委员会的12名成员由女王根据部长们的推荐和公职任命应择其优的罗兰原则(nolanprinciples)而任命,均为兼职性质。世界服务咨询集团(theworldServiceConsultativeGroup)给予治理委员会有关BBC世界服务和BBC世界播出服务的范围和质量的独立回顾意见。治理委员会成员每年要得到一笔由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决定的服务费用和为BBC事务所花销费用的报销。由此可见,BBC治理委员会或未来的BBC信托是完全独立于BBC管理团队的。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受托责任,责任之一就是代表公众利益决定BBC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并责成管理团队执行和报告。

BBC公司的执行委员会是公司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以及计划的最高执行管理团队:主任(Director-General)是BBC的首席执行官和总编,负责日常经营,他由治理者委员会任免。

日常经营由执行委员会和其下的三个子委员会处理,这三个子委员会是创新委员会、新闻专业委员会和商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由主任牵头,各分部(Division)主任向其报告,而主任向治理者委员会报告。

各分部的业绩由主任评估并向治理者委员会报告。BBC的绩效年度从每年四月份开始,但年度目标已经在三月份协商一致。针对年度目标的业绩由治理者委员会在下一年的七月在年报中披露。

根据政府BBC新章程的计划,执行委员会将通过任命有相当比例的少数非执行主任而进行重组和加强。

3.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治理者委员会首先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的设定了直属该委员会统辖的监督管理机构:

*BBC治理单位(GovernanceUnit):该单位主任由治理委员会任免,成员由BBC管理团队之外的人员构成,以确保在借助外部专家的支持下提供独立和客观的分析与建议。主要工作是为治理者委员会在三个关键领域提供帮助:

>绩效管理,即制订和回顾目标与节目策略陈述、开发服务许可证和公众价值测试;

>用钱有所值和规范一致性,即支持治理者委员会规范BBC在财务的、商业的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报告责任,即支持治理者委员会报告责任的工作、支持英国广播理事会和英语国家论坛以及投诉的处理等。

*公平贸易遵守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责任如下:

>同意和保持监督BBC公平贸易义务;

>同意和保持监督BBC公平贸易指南;

>通过治理单位,指定独立审计师检查BBC对其公平交易义务的遵守情况;

>考虑独立审计师或独立专家的报告;

>考虑外部对BBC遵守公平交易义务的重大挑战;

>考虑治理委员会和独立审计师的年度报告以及独立审计师对公平交易的观点;

>向治理委员会报告本委员会的工作。

*审计委员会:由治理者委员会成员组成,至少有一个精通财务的成员,执行委员会成员在审计委员会的要求下参加会议。它的作用是评审以下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包括管理者和内审人员在报告中提到的重大风险和对这些风险的控制措施的考虑;

>BBC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政策、与法规要求的一致性和内外部审计的发现;

>BBC与外部审计师的关系,包括审计师的聘用、工作范围和方法、审计费用、有效性和独立性(比如是否从事非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的活动、计划和有效性。

>各项花费对收视许可付费者用钱有所值。

*财产委员会:确保物业投资是根据批准的物业战略并按计划和预算进行;在最终提交治理者委员会批复之前事先得到管理者有关物业项目重大差异和变化以及追加开支的信息;事先得到管理者处理物业资产的建议;以及任何其他重大问题,如果需要可提交审计委员会审查。

*财务和一般目的委员会:其作用是就财务、战略、投资和物业等方面的问题向治理委员会提供帮助;对BBC年度预算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提交治理委员会之前评估投资预案;对BBC主要战略和项目的进展进行评估。

*薪酬委员会:负责制订执行委员会成员的薪酬政策,向治理委员会报告整个薪酬政策的确定和维持情况,回顾执行委员会成员的基本工资、奖金和包括退休金在内的其他利益。薪酬委员会考虑执行委员会各成员的绩效完成情况,并据以向治理委员会建议各执行委员会成员的年度基本工资和奖金。

*节目投诉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贯彻《皇家》所要求的治理委员会应确保BBC适当地处理受众投诉。其责任范围如下:

>确保投诉得到迅速处理、并保证其严肃性和公正性的调查以及整个过程完全遵循投诉的程序。

>对BBC投诉处理过程和绩效进行评估。由于评估中所发现的问题,而对投诉处理的策略定期回顾,并对有必要改进的地方向治理委员会报告。

>评估由执行委员会代主任执掌的投诉管理委员会向治理委员会提交的季度投诉报告。

>评估由编辑投诉单位的季度投诉公告。

>向执行委员会主任或代主任提出申诉呼吁中所引发的更广泛的编辑问题。

>考虑一些反对编辑投诉单位或分部主任决定的申诉,这些决定与对所播出节目和其他BBC负有编辑责任的服务中所携带的资料内容投诉处理有关。

BBC治理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各自责任有清晰的界定:治理委员会对合理使用的公众钱负有最终责任,而执行委员会对维持一个充分的内部控制系统和评估其有效性负责。以下分几个方面对BBC运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进行介绍:风险识别和管理

BBC的风险控制框架是随着管理层对于达到BBC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的风险的预估而不断发展的。

每一分部的主任都负有辨识和控制营业风险的责任,都要辨识和评估影响他们达到战略目标的关键营业风险并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并且将这些风险和应对计划都记录在“风险登记册”中,由分部委员会(DivisionalBoard)回顾。

执行委员会负责整个BBC的风险管理工作,直接接受对已辨识风险的控制措施和为有效管理这些风险而采取进一步行动等方面的报告。由于在2004/2005财年推出了影响广泛的变革计划,对BBC而言既是机会又孕育着风险,执行委员会根据预定的强力风险管理战略监控风险并进行每月评估。

内部审计

BBC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和独立性根源在于其对审计委员会、公平贸易遵循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主任的联合独立报告关系。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是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工作范围涉及BBC的所有活动以及对BBC的外部合作伙伴,如独立制片公司、外包服务的其他关键供应商的审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根据其与审计委员会达成一致的审计计划定期对BBC的控制系统和核心经营过程进行检验。审计计划是基于对关键风险、关键系统和过程的合规性监控以及确保对收视许可付费者“用钱有所值”的原则等而编制的。审计委员会的每次会议都会得到内审报告以调查内控运行风险。

分部控制

分部管理团队要确保现有的控制和流程得到严格遵循。对主要经营风险的关键控制包括维护和定期更新风险登记册、月度管理报告、预算控制的实施、绩效回顾和例外报告。

经营和播出的连续性

由于行业性质的要求,BBC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播出节目和保持通信,其他业务线也尽量要做到连续经营。为此,BBC专门设立了经营和广播连续性团队,负责与BBC各分部及合作伙伴共同防范和化解BBC各个领域可能出现的不能连续播出的风险。这一目的是通过运行强力的经营连续性计划、计划演练和灾害恢复准备系统实现的。BBC建立了计算机系统数据安全性的控制和流程,并对BBC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计算处理的连续性和数据的保护、保存做了安排。内部审计部门包括了专业系统的审计师,评估BBC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和重要播出系统的连续完整性以及对外包的技术服务提供过程进行审计确认。

对外包过程的控制

BBC将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许可费的收取分别外包给两个公司。BBC监督收费服务公司在出现经营中断时有确保许可费收取的准备,会计服务公司在核心过程出现失误时,有安全机制保障会计事项的处理和数据采集的完整性。

欺诈防范

BBC承诺对欺诈风险和由此引起的许可付费者损失最小化负责。BBC执行了清晰的欺诈防范政策,该政策确保了欺诈风险最小化和对嫌疑事件的完全调查责任。该政策由直接向审计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报告的反欺诈组管理。

举报机制

BBC举报政策确保了任何人可以匿名向BBC举报任何违反BBC典章的事件。整个过程的匿名性由一家外部公司管理。举报将递交给经营保障部门的负责人,他必须对每一案件都进行调查、反馈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财务报告和经营绩效管理

BBC本部有一个报告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的综合系统。各分部负有确保遵循BBC财务报告制度的责任,各分部须按要求报送月度报告和会计报表,这些报告不仅受到分部财务的审核,而且还要经过集团财务控制部门检查。BBC每个月的合并结果都要在治理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有关月度会议上回顾。

每一财年,各分部都要准备下一年度的详细预算并同时更新长期计划。每一分部的年度预算提交集团财务主任审核。整个BBC的预算由执行委员会主任和执行委员会提交治理委员会批准。对每一分部的绩效实行连续每月的监控,而每年末每一个分部都要受到严格的绩效考评以验证其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的程度。

4.其他治理责任

其他治理责任还包括人力资源、内部交流和职业风险管理。

人力资源方面包括了人员的培训,发展计划和执行回顾、年度员工观点调查和协商对话机制。

内部交流方面包括通过年度员工观点调查所测量到的内部交流的改善和进步。

职业风险管理包括建立整个BBC整体管理框架,建立合同方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机制以确保规避BBC在健康、安全和保障方面的风险,减少事故发生频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5.对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的外部监督和检查

2004/2005年度治理委员会聘请外部治理专家对委员会自身的职能履行效果,对其子委员会,相互关系、报告责任、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等关键方面进行评估。采用的调查方式包括个人调查问卷、与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员和内部利害关系人的会谈记录等进行汇总和分析。

外部审计不仅要评估财务报表,而且要说明是否是公平交易。

此外,还聘请外部审计师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管理层对审计建议采取行动,并将审计的管理信函公布在网站上。

笔者对BBC的公司治理、风险和内部控制的特点归纳如下:

良好的公司治理首先归因于良好的法规环境,法规对BBC的治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义务和相对于BBC管理团队的独立性都做了重要的规范,从制度上保障治理委员会作为公众的受托人忠实地为公众利益服务。

法规本身就把公司治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要求BBC每年都要向治理委员会递交节目策略陈述(也就是每年在各频道播出各类题裁节目多长时间的绩效指标集),并在年度终了公布目标值与实绩的对比。

BBC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现了CoSo(美国发起者组织委员会)在其最新提出的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四大管理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财务报告和一致性以及内控框架的八个要素,即控制环境、目标确定、事项辨认、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

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经常经受内部评估,而且还聘请外部专家或审计师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优化。

BBC的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蕴涵了围绕战略目标实现和绩效管理的计划安排、过程监督、风险识别、风险警示、风险控制和化解、行动计划和绩效分析与评价等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公司治理称为“支持战略管理和绩效目标实现的公司治理”。

加强公司治理的绩效管理

BBC在战略变革管理中在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的同时,强化实现战略目标的绩效管理。以下我们通过对其战略目标体系和年度执行状况的分析、节目策略陈述的解读和实际的财务和业务绩效等三方面研究并体会BBC绩效管理的特点和本质。

1.BBC战略目标体系和年度执行状况的分析

BBC的战略目标体系和本年度分解

BBC的战略目标是由治理委员会最终确定的,一共六个。它们分别是新闻专业性和公正性(Journalismandimpartiality)、创新和雄心(Creativityandambition)、章程回顾(CharterReview)、推动数字化(DriveDigital)、用钱有所值(Valueformoney)和BBC的全球角色(theBBC’sGlobalRole)。这些目标一同构成了BBC的战略架构,详见表1。

BBC治理委员会还在战略目标下为每一年制订具体的目标,如2005/2006年度的目标一共五个,分别是节目战略、推动数字化、用钱有所值、公正、独立和对受众的报告责任,这些目标的解释与战略目标的关系见表1。

BBC对年度目标的执行力和追踪

战略目标制订并分解为年度目标以后,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相关的行动计划并最终达成既定目标,在BBC的年报中我们也可以找到2004/2005年度BBC对其战略目标执行情况的解释,见表2。

2.对节目策略陈述的解读

根据英国2003年通讯法案的要求,BBC治理委员会每年要求执行委员会提交下一年的节目策略陈述,并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节目策略陈述的执行情况,向公众汇报BBC是如何向公众履行其服务义务和这些服务的实绩状况。其实,节目策略陈述是一个具有广电传媒特点的各类节目播出时间的绩效指标集,是节目播出战略在年度播出时间计划上的体现。而且节目策略陈述还与服务许可证结合,作为节目播出执行的严格标准。BBCone(BBC1频道)的节目策略陈述的指标和实绩对比见表3。

3.实际的财务和业务绩效

BBC一年来的治理和绩效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财务方面,BBC作为一家非盈利组织,其财务目标并非利润,而是收支平衡。在2004/2005年度,BBC的收视许可费收入是29.4亿英镑,比上年增加了1.42亿英镑,而收费成本仅增加120万英镑,仅占收入增加的0.8%,同时逃费率从上年末的5.7%下降到5.0%;本财年赤字为1.88亿英镑,比上年减少赤字610万英镑,预期能达到其五年内实现收支平衡的计划目标;本年末按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定义的净借款额为8900万英镑,比上年末的1.06亿英镑减少了1700万英镑,远低于法规所规定的最高2亿英镑的净借款上限。

表2反映出BBC在其核心的战略目标―新闻专业性和公正性方面的表现优秀:欧盟公众继续认为BBC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提供新闻和时事节目的广播机构;77%的受调查者认为BBC是独立和公正的;82%认为BBC是精确的;超过80%的舆论观点塑造者认为BBC是独立和公正的。

表4、表5和表6分别比较了BBC与竞争对手的到达率、市场份额(占有率)和户均每小时收视/收听成本。表明BBC以对受众最低的成本向国内最广泛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通过上面我们对BBC战略目标和年度执行的管理、节目策略陈述中频道节目时间绩效指标的管理和实际取得的财务和业务绩效等方面的研究,我们不得不佩服BBC在战略变革启动的当年所取得的绩效管理成果,而这一成果的取得内生于支持战略目标实现和绩效管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绩效和治理形成了良性互动、相互增强的效果。

向BBC学什么

BBC的公司治理代表了最高标准的治理机制,但严格规范和监督并没有“统死”公司。反之,由于BBC的公司治理机制中嵌入了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内容,使得其内生性地支持BBC在变革中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绩效的实现,而不断改进的绩效又印证和增加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笔者认为,BBC的案例对国内企业和广电传媒集团具有如下的现实意义:

对一般企业的意义

1.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好的外部法规环境和外部监督。

2.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的建设中应重点考虑战略决策的机制和执行的机制,包括目标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目标的跟踪、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不能停留在经营水平级的内控,而忽视了战略管理的风险,包括战略选择的风险和战略实施的风险。

3.公司治理和绩效管理的关系处理得好,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在公司治理的规范中应体现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控制措施,而在绩效管理中应借助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机制,识别、控制和化解战略目标及年度目标执行中的风险,以更有效地达成目标。

对广电传媒集团的意义

1.政府或人大应为广电传媒集团颁布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法规,创造良好的法规环境。

2.逐步树立起公司治理的概念、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识。

3.目前广电传媒机构或企业的绩效管理尚停留在经营水平的考核如对频道收入、收视率、节目成本、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的考核,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广电传媒机构或企业应在行业法规政策的配合下,树立既宏伟又可行的战略目标,包括财务、社会效益、客户、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方面的目标,并分解为年度可执行的目标和可计量的指标。

4.良好的治理带来良好的绩效,强势的体制产生强势的文化。这样,我们的优秀文化才能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更深、更广和更好的影响,才能与来自各种媒体渠道的外部文化竞争和抗衡。

财务战略报告篇6

该报告由综合指数、四大分项指数、十大因素指数、38个二级指标和8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报告显示,从综合指数来看,2012报告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的得分为66.67,比2007报告年度的62.37分提高4.30分。总体看,反映出6年中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份报告由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历时8年研究完成。课题组组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这份报告旨在建立能够标识公共财政建设前行方向的‘路线图’,刻画公共财政建设既有进程的‘考评卷’。”

据介绍,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公共财政建设综合评价指数(简称综合指数)。从总体上看,与评价的初始年份——2007报告年度相比,5年来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年均增幅为0.86分。2012报告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比2011报告年度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非营利化因素指标得分的下降造成的。

第二层次:公共财政建设分项评价指数(简称分项指数)。共有4个,包括基础环境评价指数、制度框架评价指数、运行绩效评价指数和财政国际化评价指数,分别用于反映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各主要方面状态。

第三层次:公共财政建设因素评价指数(简称因素指数)。共有10个,分别是:政府干预度、财政非营利化、财政收支集中度、财政法治化、财政民主化、分权规范度、财政均等化、可持续性、绩效改善度和财政国际化。每个因素评价指数都是综合若干个反映该因素的评价指标而形成的,能够表现出所对应方面的公共财政建设状态。报告显示,这十大因素指标中,累计增幅最大的是可持续性指标,达到了53.25%。这一指标反映财政对资源、生态的补偿及财政风险状况。其次是政府干预度,累计增幅21.6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政府干预度反映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和收入分配方面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有效性。这些年我国财政不断向民生倾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等都反映出社会保障上的进步较大。”

作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服务均等化一向为人们所广泛关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设计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也将财政均等化作为评价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进展状况的十大因素指标之一。2012报告年度,财政均等化指标的得分为67.53分,比2007报告年度的得分59.65分提高了7.88分,在十大因素指标中,仅次于收支集中度和政府干预度,位列第三位。

2012报告年度,构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七个具体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均等化,得分为84.66分,其次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得分为80.23分,得分最低的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得分仅为45.78分。

此外,2012报告年度中,财政均等化的具体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均等化,其次是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分最低的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007报告年度,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位列九项公共服务的第四位,从2008报告年度开始,连续五个年度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在九项公共服务中均排名第一,2012报告年度的得分达到了69.34分。

社会公众对自来水、电力、燃气、市政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较高,2007报告年度这两项公共服务排名前两位,2008-2012报告年度排名仅次于义务教育,排名在第二和第三位。

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是六年来进步最快的指标,2007和2008报告年度该指标的得分仅高于对医疗卫生满意度,在九项公共服务中排名倒数第二位;2009报告年度上升至第七位;2010报告年度上升至第六位;2011和2012报告年度则升至第四位。

财务战略报告篇7

关键词:航空业香港机场管理财务管理职能

一、香港机场财务管理

如何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香港机场财务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决策支持、内部控制、汇报职能、交易处理。

(一)决策支持:包括成本及表现分析、策略性计划支持等,具体表现在:一是为战略及业务计划的制订与调整提供财务支撑;二是协助将企业战略指标量化并合理分配;三是协助将分解了的量化指标进行绩效挂钩考核;四是为企业战略的实施合理配置资金、资产、成本等财务资源。

香港机场财务职能中,决策支持所占比重随企业战略从10%向22%转变。香港机场财务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财务部门承担更多的管理和战略决策、价值管理方面的作用,公司的各种决策更多的依赖财务提供的支持。同时,财务部门将价值管理引入到公司管理中,在战略计划的制订过程中适当的将价值管理和战略计划相结合起来,为公司的价值增长和战略计划实现提供良好的保证。

(二)内部控制:包括司库管理、预算管理等,主要体现在:一是均衡职责,董事会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维持适当的均衡职责,在目前的组织架构下,董事会负责监督机场的总体事务、策略方向及表现,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及处理机管局的日常运作。二是内部监控,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建立了内部监控制度、以及周年检讨、权利转授、财务规划及监控等制度。三是制定了《职业道德操守》,并落实对职工符合其经营责任要求的培训计划。四是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预算控制、标准成本管理以及有效的内部审计等来监督公司战略的执行。

(三)汇报职能:包括提供财务报表、年报等财务报告。这些财务报告用来解答如下问题:一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哪些、企业的自我可持续增长能力如何、影响企业自我可持续增长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二是诊断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如“企业的负债状况如何、企业否具有财务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如何、企业是否面临财务困境或破产风险”等。三是计划未来的经营策略和财务政策,如:评价和决定企业未来的投资项目;调整和制定企业未来的资本结构;调整和制定企业未来的融资和筹资政策;调整和制定企业未来的利润分配政策等。

香港机场财务职能中,汇报职能从20%向25%转变。财务部门首先确定自身是业务伙伴的角色,通过财务报告他们具体做到:按月审阅各部门的财务报告及滚动预算,分析说明预算与实际财务表现的差异;协助月末及年末预提费用程序;协助各部门主管每月向管理委员会报告;审核预算/成本重分配/变更及预算项目的合理性;协助各部门每年预算及五年财务计划制定等。

财务部门通过上述工作,对香港机场战略量化后的各项关键指标进行过程跟进,协助各部门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交易处理:指财务帐务处理等。香港机场财务开发运用了甲骨文财务系统、甲骨文物业管理系统、机场收费系统、预算及未偿付承担查询系统、预算及财务报表系统等信息系统,由于科技在管理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帐务处理效率。香港机场财务职能中,交易处理职能从40%向23%转变。

二、香港机场财务管理的启示

在与香港机场财务同仁的交流中,我们体会到,香港机场财务部通过财务工具,积极参与、配合、协助机场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推进,逐步实现了由传统财务职能向适应公司战略的财务职能的转型,有效地支撑了公司战略的实施,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可借鉴之处:

加快财务转型,建立适应公司战略的财务职能。在过去长久的思维中,财务部门被认为只是核算、记帐、做报表。这是传统财务职能内容。随着市场化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这种观念已经在很多的企业变得越来越无法生存下去。财务已经从原来的数据汇总、整理和记录逐步转变为公司战略支持者、决策者和公司变革的积极推进者和主导力量。

从香港机场的财务职能来看,它已建立起适应公司战略的财务职能雏形,在香港机场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有效的支撑、保障作用。而目前我公司的财务仍属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型和日常理财型,主要工作重点是记账、算账、报账、财务计划、财务收支审核以及财务指标分析,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有很大局限性,对财务管理的重点未形成系统的财务信息库,不能有效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对公司价值及业务风险的维护、公司战略及业务计划的制订及调整关注度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公司战略实施的“助推器”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快财务转型,建立适应公司战略的财务职能。

第一,要转变观念,树立全局观念、服务意识、资源和战略意识三种意识。首先,财务人员应从企业的使命和目标的高度来理解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这个观点,树立全局观念,根据企业战略制定财务战略,从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从静态式管理向动态式管理转变。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财务管理要从被动支撑向主动服务转变,要从财务资料的搜集者和提供者转变为对财务信息能量的释放者和推动者,从以提供多项任务和交易信息为主,向为业务部门提供更多决策支持的信息分析转变。

第二,要建立财务提前介入的机制。许多决策的失误是由缺乏足够的财务信息和财务论证引起的,建立财务提前介入的机制,可以大幅减少战略管理在财务方面的失误。

第三,提升信息化程度,解放财务部门的生产力。通过信息化,建立业务、财务数据的无缝连接,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提供,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也是财务从会计核算型和日常理财型转为战略管理型的基础。

第四,优化财务工作程序,调整财务工作重心。通过优化流程,健全授权管理等机制,降低日常财务处理的比

重,提高参与和支持决策、以及实施风险控制的比重,充分发挥财务在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三、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经营机制,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位置。香港机场全面预算可借鉴之处主要表现在:

1、重视预算编制环节,突出企业战略导向

香港机场在进行预算前期,会使各预算单位了解明确公司的整体战略、配合公司战略的各预算单位的分战略,给予各预算单位如下资料――整体经济环境、行业趋势、理解公司价值、进行Swot(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分析等。

各单位在明确公司的整体战略、分战略、内外部环境情况下,进入预算程序。首先要开展Swot分析;其次,清晰并量化每一个前提假设,如是否计划进入新市场或采用新的销售策略、供应商的价格是否调整等;第三,评估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项目以及相关的收入、费用;最后,各单位都要检讨自己编制的预算,如是否忽略了公司的整体目标、预算是否具有自辩性、论据是否令人信服等。整个预算采用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开展。

由此可以看出,香港机场对预算编制环节相当重视,始终围绕企业战略,确保了各单位预算与分战略、以及企业战略的一致。

2、强化预算控制,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预算编制下达后,香港机场强化对预算的控制,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预算控制的原则主要包括:

(1)责任清晰、路径明确――清晰制定管理责任、并且有行动方案去配合预算。

(2)预算刚性原则――强调管理者有责任坚守其预算,只有在获得管理层准许后才可偏离预算。

(3)过程监督与控制――所有实际执行与预算的差异必须有解释,按月按单位进行财务评估,及时沟通。

(4)考核到位――制定出与预算执行结果相对应的考核体系和奖惩措施,并予以严格执行。

香港机场通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和考核全过程控制,确保了企业战略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的贯彻实施。

四、开展财务评估,支持企业决策

投资活动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投资本身要以财务分析与评估的结论为依据。所以,财务分析与评估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公司投资决策的质量以至成败。

香港机场十分重视财务评估工作。所有投资遵守项目预算管理程序,需求方提出资源要求,财务部门对项目进行分析给出建议,管理者以财务评估结果作为立项的主要依据。香港机管局对财务评估的要求是:(1)项目预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内部要求的回报值是10%;(2)持续使用统一的评估方法,公平有效地评估不同的投资项目。由于事先制定了统一的规则,保证了财务评估的客观公正性,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财务战略报告篇8

由于汽车照明行业的进入壁垒高、产品认证手续繁杂等原因,公司依靠自身力量进入汽车LeD照明业务领域难度较大。因此,公司在市场中积极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2012年,飞乐音响成功收购了上海圣阑实业有限公司累计93.175%股权,进入汽车LeD照明业务领域。

圣阑公司是一个进入LeD照明市场早的民营企业。有一个比较稳定、广泛的客户群,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左右;前期产品开发迅速,客户满意度较高;管理团队稳定,充满活力,运作高效;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业绩稳步上升。圣阑公司成为飞乐音响子公司后,如何管理这个新企业成了一个课题。

飞乐音响队原独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采用运营控制型管理模式;对参股公司,采用财务控制型管理模式;对其他控股子公司,采取战略管控型管理模式;圣阑公司的并购,由此,飞乐音响又创新采用“运营管理型子公司”模式。

所谓“运营管理型子公司”是指母公司对非独资设立的子公司,通过以法管理为原则,以协议约定为基础,以资产从严管理为核心,以战略、预算等先进管理为手段,以加强监控为保证,母公司作为经营决策和生产指标管理中心,大力支持子公司追求高的企业经营目标。母公司相关部门对子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对接管理,以达到母子公司经营行为的统一与优化为目标。在具体做法上采取四个渗透:即管理渗透、业务渗透、财务渗透和文化渗透,使圣阑公司真正融入飞乐音响,发挥协同效应。

一、对“运营管理型子公司”的管理渗透

1.依法进行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圣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经董事会批准然后实施。

2.完善治理结构

飞乐音响根据协议,向圣阑公司委派规定数量的董事、监事,并委派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担任圣阑公司董事会秘书。

由圣阑公司董事会秘书负责参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圣阑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之间的权责进行明确,合法合规运作圣阑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明确了圣阑公司董事会是子公司的决策机构,在子公司层面行使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决定权,总经理班子也是子公司的执行机构,在子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中享有决策权、人事提名权、管理权等,总经理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行使经营签署权、管理权等。

3.目标设置合理

飞乐音响与圣阑公司双方进行反复协商确定2012、2013、2014年承诺利润,经营目标做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同时,明确激励和惩处措施。

4.协议进行授权

根据协议,飞乐音响与圣阑公司就业务合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资产处置、坏帐核销、银行开户、融资担保、大额资金、现金支出、费用等进行授权经营。

飞乐音响在协议授权中,对圣阑公司生产经营中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如圣阑公司总经理每笔大额资金支付授权小于300万元,董事长小于800万元,董事会小于1000万元。如果销售预算资金缺口,可提交飞乐音响董事会审批,并由飞乐音响借款进行担保;对圣阑公司对内投资,进行较小额度授权,总经理每笔小于20万元,董事长在20-200万元间,董事会权限也只有200万元;对担保、抵押、质押等可能产生或有负债的事项,飞乐音响明确不为任何法人和自然人授权,由公司董事会决策,如有必要需提交飞乐音响股东大会通过。

为了严格按照飞乐音响董事会授权履行职责,更好地维护飞乐音响的权益,圣阑公司召开总经理办公会以及其他涉及公司重大事项的会议,均告知董事会秘书列席。对圣阑公司日常发生的各类交易,由董事会秘书负责进行判断交易类型,确定交易金额后,根据圣阑公司相关权限范围,确定提交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

5.加强监督体系

(1)建立报告制度

一是圣阑公司总经理定期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公司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董事会通过的各项决议执行情况;公司经营和资产等财务情况等。

二是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圣阑公司如发生收购出售重大资产行为;对外投资行为;重大诉讼、仲裁事项;重要合同(借贷、委托经营、受托经营、委托理财、赠予、承包、租赁、财务抵押、担保等)的订立、变更和终止;大额银行退票;重大经营性或非经营性亏损;遭受重大损失;重大行政处罚等应报告飞乐音响董办。

(2)董事、监事监督

飞乐音响派往圣阑公司的董事、监事应承担责任,督促子公司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保证公司发展战略、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决议的贯彻执行;忠实、勤勉、尽职尽责,切实维护公司在子公司中的利益不受侵犯;定期或应公司要求向公司汇报任职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如有重大突发事件需及时向公司报告。

(3)开展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监督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公司内审部每年至少对圣阑公司进行一次全面综合审计,以便于公司对圣阑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经营者的工作业绩做出全面评估。公司还针对圣阑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不定期的安排临时专项审计。如开展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内控审计等,公司还有特色的遵循审计,主要看子公司制定的制度规范有没有切实贯彻,各项工作是否按一定程序运作,做了没有,做得到位不到位。

公司内审部还及时与外审注册会计师进进行沟通,掌握外审的进展情况和外审重点关注问题。通过审计监督体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6.严格信息披露

飞乐音响要求圣阑公司在飞乐音响正式对外公布定期报告或财务报告、业绩快报等之前,严禁对外公布其当期的任何财务数据。法律法规有规定需对外报送的,均须相关部门申请报董事会秘书签字确认方可对外报送。

圣阑公司董事会秘书负责在圣阑公司发生尚未披露的内幕信息或者定期报告披露之前,弄清未披露信息的交易类型,及时摸清交易各方及交易标的的基本情况,掌握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评估、预测等报告要点,并要求相关知情人及时做好披露信息的保密工作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工作。

二、对“运营管理型子公司”的业务渗透

1.开展战略管理

飞乐音响对圣阑公司除了在管理上激励、约束外,在业务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希望圣阑公司打造成一流的车用LeD模组企业,这样,业务渗透的重点是战略管理。

一是战略管理的层面分两方面:一个是飞乐音响层面,要成为“中国一流照明企业”,就需要对照明行业总体定位和研究。另一个是圣阑公司层面,要做好LeD汽车灯的产品发展战略,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是战略管理的内容也有两方面:一个是发展战略研究,这是基础,另一个是制定计划,开始实施。圣阑公司并入飞乐音响后,飞乐音响投资管理部与圣阑公司管理层共同进行圣阑公司五年发展战略的制定,通过竞争者分析、Swot分析等战略分析工具,确定圣阑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2.开展对接管理

飞乐音响相关管理部门对圣阑公司对接管理,全面了解圣阑公司市场、业务等情况,共同为完成经营目标而奋斗。

三、对“运营管理型子公司”的财务渗透

飞乐音响作为上市公司,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监督体系。飞乐音响在并购圣阑公司后,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飞乐音响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协助圣阑公司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财务制度和财务操作细则,并经飞乐音响公司财务部审查确认后开始执行。

1.委派财务主管

飞乐音响向圣阑公司委派了财务负责人,要求圣阑公司按月编报会计报表、按季编报完整的财务报告。报表内容及式样由飞乐音响公司财务部确定。圣阑公司向公司报送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必须经公司财务负责人和总经理或董事长审查确认签字后上报并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2.开展预算管理

飞乐音响为建立统一财务制度,开展了国际上通用的预算管理来加强圣阑公司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使圣阑公司从过去“用了算”变为“算了用”,加强了现金管理、损益管理和权益管理,使财务管理又上了一个台阶。

四、对“运营管理型子公司”的文化渗透

并购圣阑公司完成后,按照双方协议,圣阑公司于2012年底正式搬迁至飞乐音响嘉定马陆制造基地。与飞乐音响照明板块其余子公司共处一地。共同的生产基地,给予了圣阑公司一个对飞乐音响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环境。

1.文化的感染力

飞乐音响积极宣传“倡导绿色照明,写意精彩生活”的“质量、诚信”核心价值观,明确质量和诚信不仅是公司走向成功的要素,更是公司经营活动和员工行为的准则,也是公司对客户、股东和社会的承诺。同时,公司“价值驱动,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理念感染了圣阑公司的员工。

2.文化的召唤力

飞乐音响投资管理部参与圣阑公司战略讨论,通过介绍飞乐音响战略,引发圣阑公司管理层对飞乐音响战略和价值观的认同,拓宽了新视野,引进新观念,确定了圣阑公司“发展之魂”。

3.文化的奋进力

圣阑公司形成了适应自身行业特点的企业使命:倡导绿色、健康、安全的汽车照明,形成了公司愿景:要成为一流的车用LeD模组企业。

财务战略报告篇9

【关键词】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分析;工商管理硕士

一、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唐顺莉(2009)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对财务报表作出分析,运用财务报表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并能进行财务报表综合分析。赵自强、顾丽娟(2010)认为,研究生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实务,使学生能运用相关资料评估企业财务实力和经营业绩、预测企业风险和发展趋势,评估企业价值等。它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突出职业性、应用性、针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研究生的教材特点体现出来。李心合(2014)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

二、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以下笔者结合现有观点的梳理和教材内容的列举,归纳提炼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现有观点梳理

葛家澍、占美松(2008)认为,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包括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

乔宏等(2011)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涉及会计、管理、经济形势与政策、金融等学科的知识,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具有综合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邵军(2011)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框架、新理念,其内容包括行业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建议与价值评估等。

李心合(2014)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新研究,特别是要扩展报表分析内容。“四能力分析框架”关注的是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不是企业“整体的运营状态”。事实上,财务报表正是企业“整体运营状态”的综合反映,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正是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战略状态、风险状态、效率状态和发展状态。

朱莲美(2014)认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从基本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分析进一步拓展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二是战略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三是成本费用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二是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三是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列举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的列举法为例,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1.利奥波德・伯恩斯坦、约翰・维欧德著,许秉岩、张海燕(2004)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分析目的和财务报告、短期流动性、预测和预分析、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投入资本报酬率、获利能力分析、以盈利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2.胡玉明(2008)主编《财务报表分析》:①总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框架、战略分析、会计分析);②基于外部会计视角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基础、流动性与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与股东权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概论、成本报表分析);④前景分析(可持续增长与证券价值分析、价值创造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3.张学谦、闫嘉韬(2009)主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理与方法》:会计信息的作用、财务报表的列报与分析概论、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资产负债表分析、损益表分析、有限公司财务报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4.夏东林(2011)主编《解读会计报表》:企业会计与企业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以及独立审计、舞弊和内部控制等。其中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和方法、比率分析、杜邦分析图、资产报酬率与经济特征和战略、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5.张新民、钱爱民(2013)主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论、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分析、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

6.吴世农、吴育辉(2011)主编《Ceo财务分析与决策》:解读企业财务报表、Ceo解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营运资本管理与决策、投资项目效益评价与决策、负债管理理论与实践、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践、投资价值分析与决策。

笔者认为,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专题,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

三、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工商管理硕士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与需求,笔者于2013年3月1~31日,在课堂上对宁波大学2011和2012级工商管理硕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问卷率为71%。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李克特5分法对被调查选项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如得分在4分以上,则认为该选项是重要的。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表1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性质

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在企业单位工作的硕士生所占比重为73.24%,说明被调查者大多数具有企业实务的工作经验。

表2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具有5~10年工龄的占56.34%,10年以上的占32.39%,即5年以上工龄的占88.73%,说明被调查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

表3您认为工商管理硕士是否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如表3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工商管理硕士学习阶段非常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其支持率为97.18%。

表4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4所示,被调查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其中企业基本报表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5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5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和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8分。

表6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6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其中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46分。

表7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7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其中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8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

如表8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包括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课堂讲授和企业实地调查,其中典型案例分析最受欢迎,其得分为4.69分。

表9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考核形式

如表9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小组发言和案例论文,其中小组发言最为理想,其得分为4.13分。

四、研究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所谓“静”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以教师主讲为主;“动”是指对于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以及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发表意见,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5):3-9.

[2]李心合.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大调整[J].财务与会计,2014,(7):1.

[3]乔宏,王伟宁,杨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7):152-153.

[4]邵军.财务报表分析的新理念、新框架[J].新外资,2011,(6):1-3.

财务战略报告篇10

[关键词]独立董事;公司治理;审计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78-03

公司是没有实际形态的,公司的各项事务必须由某些具有实际权力和权威的人代表公司进行管理,这些人被称为董事。也就是说,董事是指处于董事地位的任何人,而无论其称呼是什么。在具体管理公司业务方面,由于董事成员扮演的角色不同,董事常常分为正式董事、事实董事和影子董事等。正式董事是指经过适当的程序被选举任命并载入公司章程的董事;事实董事是指未经正式任命,但其公开的行为显示他是经有效任命的董事;影子董事是指一些不具备董事资格却操纵着董事会的董事。影子董事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某大股东为避免承担责任而拒绝成为董事,但他在幕后持续地操纵着公司董事会的活动;某些人因破产或其他原因丧失了成为董事的资格,但他仍操纵着公司的董事会;持续地操纵着其他子公司业务的持股公司代表。

1财务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的角色定位

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对其作用的合理定位,我们首先必须弄清独立董事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尽管法律没有对董事进行分类,更没有规定不同类型董事应该承担不同的责任,但是在实践中,独立董事的角色与执行董事很不同。在西方国家,独立董事被看做是一个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上,保护公司利益的重要角色,人们普遍预期独立董事能够承担起发现公司经营的危险信号、对公司的违规或不当行为能够提出警告的责任。因此,如果独立董事没有事先发现公司的违规或不当行为,就会受到股东和社会的谴责。近年来,投资者、股东及市场越来越依赖独立董事来密切关注公司的表现,并且在公司与经理层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上倾向主要听取独立董事的意见和看法。

独立董事在西方国家董事会中,普遍是被期望能够利用他们的诚实和能力去审视公司的战略、计划和重大决策。其中财务独立董事主要指上市公司中财务方面的独立董事,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同时《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五十二条也指出,在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因此,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至少有一名财务方面的独立董事。

2财务独立董事作用的实现方式

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和企业业务日趋多元化、专业化,公司治理也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技巧。在国外,纷纷通过在董事会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专业化技巧。从董事会的两项主要功能来看,一项功能是检查和监督公司的长期投资战略。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公司董事会倾向于专门成立财务委员会(FinanceCommittee)和长期战略委员会(Long-terminvestmentCommittee),或称战略发展委员会(StrategicDevelopmentCommittee)。另一项功能就是减轻和缓和股东和最高管理层之间的冲突。一般而言,公司倾向于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auditCommittee)和报酬委员会(RemunerationCommittee)来扮演独立监督者的角色。专门委员会的设置根据公司的规模、性质而有所差异,但在大部分英美公司中都设有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在董事会下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或领导的专门委员会,在英美国家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在西方国家,董事会下一般设立有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等,分别负责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公司经理人员的提名、制定薪酬制度、代表董事会行使财务监督权。从独立董事的角度来讲,公司各个专门委员会为独立董事发挥作用和开展工作创造空间和舞台。

3财务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999年,SeC委员会建议审计委员会应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会计或财务专家。SeC对财务专家的定义是:是否具有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教育和执业经历,是否曾在发行人担任过财务总监、财务主管、会计主管或从事过相当职位的工作。具体内容即为:①能够理解公认会计原则和财务报告;②具有下列经历:为一般(可比)发行人编制或审计财务报告的经历;运用会计原则进行会计估计、应计事项、准备计提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内部财务控制方面的工作经验;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有较好的理解。

阎达五和谭劲松在对《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中提到了要完善独立财务董事制度:《指导意见》赋予独立董事的特别作用基本上都体现在监察方面,而其中多项工作都与财务会计专业背景有关。从与独立董事制度相适应的委员会制度看,通常设立的委员会包括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战略委员会、投资管理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除提名委员会外,其余诸委员会都离不开独立董事的财务会计专业背景,有些甚至需要非常深厚的财务会计专业基础和系统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而作为独立董事作用最重要体现的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更近乎是独立财务董事的“专利”。

3.1在战略委员会中发挥作用,参与公司长期战略规划

财务独立董事必须参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并提出建议。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独立董事,凭借其丰富的经验,专业技术和知识可以给董事会的战略规划提供支持,参与公司的发展战略、运作、管理等,并进行判断与发表意见,主持可行性研究尤其是财务可行性研究,从而有助于公司确定自己的使命和远景。此外,财务独立董事应该对公司的重大投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一条指出:“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严格控制投资风险。”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的独立董事,应根据投资部的长期投资意向,对拟进行的长期投资项目、公司的发展战略转移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主持可行性研究尤其是财务可行性研究,并对该投资项目或战略方案做出判断并发表意见。而为了完成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独立董事除了应按《指导意见》要求聘请相关中介机构外,还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拟投资的项目进行实地考核(不仅仅是一次)与评价。此外,财务独立董事还应该能够对公司发展的其他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战略委员会是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确定公司发展规划,健全投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科学性,提高重大投资决策的效益和决策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设置的。虽然没有制度规定战略委员会成员中的独立董事一定是财务独立董事,但是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战略委员会要发挥其职能,离不开财务方面的知识,战略委员会中若有财务独立董事出谋献策,那么对该委员会的职能发挥无疑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2在审计委员会中发挥审查、监督、约束作用

3.2.1审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公司财务方面的独立董事,应该运用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从上市公司战略目标出发,关注企业的长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负责检查公司财务报告过程,对其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可以有效地识别分析企业风险,提供降低企业风险的建议。

3.2.2审查公司财务信息、评价并选择公司的管理层

实践证明,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范和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比外部审计机构更有条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会计处理方式,更能有效地保证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客观性。作为财务独立董事能够检查公司所有重要的财务政策,对重大的变动和其他有疑问之处加以报告;检查企业财务报告,判断这些报表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公正性;评价公司的重要会计政策是否适当,会计判断与估计是否合理;确认财务报告包含了债权人要求的全部信息,这样可以保证公司的财务信息在适当的时间,以正确的形式报告给债权人,确保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财务独立董事应该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中负起领导责任。审计委员会对执行董事与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内部审计,考察高级管理人员的勤勉性与廉洁性,并对其做出书面或口头的评价。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大部分为集团性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具体由独立董事负责,对上至上市公司总经理下至各投资子公司总经理的经营业绩进行审计,监察公司内部审计程序,详细制定与讨论审计业务中发现的问题,并根据内部审计的结论对所审单位进行评价。由独立董事领导审计委员会有助于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董事(尤其是执行董事)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为上市公司全面贯彻《治理准则》创造良好的条件。

3.2.3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财务独立董事在当中起领导责任。财务独立董事可以在监督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方面发挥以下作用:审查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程序,评价内审人员技能,决定内审财务预算;审核内部审计的财务及运作情况,审核与外部审计师的合作情况;审阅内部审计提供的审计报告及管理层的反馈意见,注意他们之间存在的分歧;审查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目标、资格、经验与培训计划。

审计委员会的目标,就是协助董事会,监督财务报告的形成及其相关控制,其根本出发点在于解决公司的虚假财务信息问题。考虑到现代企业经营的复杂性以及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部控制审查的职责要求等,审计委员会中应有具有行业工作背景和企业管理经验并能阅读财务报告的专门人士,而且至少应该有一位成员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方面的专家。SeC的蓝带委员会则建议所有的审计委员会成员都应具备财务知识,或在受聘一段期间后应具备财务知识,并且至少有一位成员具备会计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术。它强调了成员在受聘时虽不限定财务方面的背景,但应有足够的继续教育与训练,使其具备相当程度的财务及会计知识,以履行其职责。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五十二条也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若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由此,足以可见财务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3.2.4沟通外部审计师,评价外部审计师的工作,提名拟聘或改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委员会的发展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之间的关系密切。审计委员会最初产生的原因始于众多的公司舞弊案与失败(fraudandfailure),寻求在董事会中建立一支独立的财务监督力量,以期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加强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并预防或能提前侦察到不正常事件或交易的发生,采取纠错行动,以减少甚至消除公司财务弊案与失败。由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与注册会计师提供适当的沟通渠道,可减少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干涉,进而大大增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起到保护注册会计师审计体制、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之重要作用。SeC蓝带委员会指出:“所有各方都意识到:外部注册会计师应最终对审计委员会和整个董事会——作为股东的代表——负责,这对于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审计委员会对于外部审计可在以下方面发挥其作用:①注册会计师的选任、续聘与解任;②评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③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与相关公费;④使用其他审计人员;⑤管理咨询服务(卓传阵,2001)。

因此,作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主要组成人员的独立董事,特别是财务独立董事应该在沟通外部审计师,评价外部审计师的工作,提名拟聘或改聘会计师事务所等方面发挥主要的监督作用。具体到提议聘请或更换审计师,考察外部审计计划,监督外部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监督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对审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进行复核和评估,尤其是那些影响或可能影响外部审计师判断或独立性的服务。

3.3在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参与薪酬制定和绩效评价

现代企业对员工,管理人员薪酬方面的激励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薪酬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在薪酬计算、比较和估计,确定股权激励的效应、风险评估,考虑与税收、会计以及证券法规等相关的事宜方面无一不用到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另外,实行绩效薪酬,就必须对绩效进行度量,即进行业绩评价。业绩评价中的“业绩”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的整体业绩,即经营业绩,二是经营者努力程度的结果及管理业绩。这里主要指的是对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而目前流行的业绩评价的各种方法中,各种业绩评价指标都是财务知识的具体运用。作为专业人员,财务独立董事在这些评价标准的制定、选择、计算、分析、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履行薪酬和考核委员会的职责离不开财会专业的知识背景,财务独立董事利用其专业的知识,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薪酬和考核制度,是完善自身职能的重要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俊海.论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相关法律问题[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3):9.

[2]朱义坤.公司治理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513-516.

[3](美)BoardroomConsultants.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m].中祥投资有限公司,译.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4]陈宏辉,贾生华.信息获取、效率替代与董事会职能的改进——一个关于独立董事作用的假说性诠释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2(2).

[5]秦守勤.我国独立但是制度的法律思考[J].经济师,2003(3):7.

[6]刘俊海.我国《公司法》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J].政法论坛,2003(3):39.

[7]苏新龙.上市公司财务独立董事作用辨析[J].上海会计,2002,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