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的用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8:59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1

灵活移动空间构筑温馨时刻

幸福是什么?不少消费者在“开启幸福的智慧”新途安路演现场驻足观赏的同时,也通过微博表达了自身对于幸福的理解。全职妈妈沈女士在微博中写道,“幸福,就是可以一家四口快快乐乐地生活。健康,平安,比什么都强!”的确,承载一个大家庭需要懂得智慧地生活,也同样需要一款灵活务实的车型。

自2010年年底上市以来,空间一直是上海大众汽车新途安的一大特色。空间组合的灵活多变,使得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排列组合,最大化利用车内的每一寸空间。新途安的行李箱空间巨大,布局合理,无论是婴儿车还是老人轮椅,都能稳稳当当地放进后备箱。如果是两人出行,还能徒手轻松将第二排座椅拆卸,此时原来620L的行李箱更是可以扩大到1900L,百变的空间能为平日的家庭远行锦上添花。贴心内装细节尽享智慧生活

幸福其实很简单,质朴的生活正是幸福的原动力。而上海大众汽车正是凭借其简洁的内部装饰风格,征服了众多消费者的心。新途安车内配备了内敛米色内饰,搭配雅致金属质地的多功能仪表盘,再加上尊贵真皮多功能方向盘、以及真皮换档手柄等材质的运用,尽显传承德系品质的经典气韵。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2

关键词:爱智慧危途礼

一、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爱智慧

哲学是爱智慧。

什么是爱智慧。爱智慧是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对先贤、对历史、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并以此理解为基础对生活做出实质性抉择。这一抉择就是我们的行为。

每一次这样的行为都将我们的生命带入到一个新的领域中,一个只有你独知的领域中。在这一领域中,世界、人类、大地、时空与你处于无间的融合中,在这一融合中,你或有智慧或无智慧。所谓智慧是意味着你是否秉承、顺应了只有你独知的这一融合境域中的中正力量。

智慧就是秉承“独知境域”中那一本源意义上的中正力量。有了这一中正力量,我们的抉择才不会坠毁入危途。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这种“独知境域”中进行抉择。每一次抉择,或有智慧,或无智慧。但无论怎么样的抉择都是你自己的抉择,而不是他人的抉择,你要承担你抉择后一切发生的事件,无人能代替你承担。逃避承担不仅不是智慧的,同时也不是爱智者的生活方式,爱智者,不一定是智慧的,但承担自己抉择后的一切事件则是爱智者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没有承担后果的爱智慧行为,永远不可能是智慧的拥有者。

自己抉择并承担抉择是一切爱智慧者本源意义上的生活方式。只有这种自己抉择并承担一切后果的行为,世界的真实意义才可能为我们打开,一种诚实的力量将去除掉一切虚浮不实的幻象,世界的真实意义将洗净你内心一切污秽,你将处于本源真实的中正洁净中。

每一次抉择,或智慧,或愚蠢,但无论怎样抉择都由你自己做出,并由你自己承担抉择后的一切。先贤只是以睿智的目光作壁上观。先贤只能冷静的言:自己抉择、自己承担,没有人能代替你。

爱智慧就是你自己看着做作壁上观的先贤,对现实处境中的事物做出抉择,没有现成的旅游指南为你指出坐几路公交车可以到达目的地。

爱智慧不等同于你就有智慧,只有你做出抉择了,这时才能判断你是否有智慧。

一次有智慧,不代表你终生有智慧。你仍在充满歧途的旅途中,或危坠,或走出危途。只有生命秉承中正之力,不断走出危途,智慧积累越多,我们才能逐渐接近那“善的相”,接近那“良知”,接近那先贤中的“仁”,或拥有。但拥有并不一定代表你永远都在真理之路上行走,你的抉择还有可能将你带入危途。

形而上学的终结,意味着先贤只作壁上观。爱智慧、有智慧,需要你看着壁上观的先贤,在他们的光辉下,进入你未知的领域。领域永远是未知的,因为你不是上帝,不是先知。在未知领域中,壁上观的先贤只能告诉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爱智慧,就是自己独行在“危”、“微”的路上,心秉中正而不坠毁入危途。

当我们沉溺于先贤的典籍中,忘了自己的抉择时,这是对生命存在的遗忘,这种遗忘恰能导致你误入危途。因为存在是你自己的存在,不是先贤的存在,先贤不能代替你存在。沉溺于先贤的典籍,是自己对自己独知领域的无视,是舍已从人。当我们舍已从人时,你将离危坠之途不远。舍已从人,你将偏离中正之途。

中国先贤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充分揭示了我们终生都在“危”、“微”的途中独自行走。

问题是:哲学是爱智慧,我们怎样才能在哲学的智慧下,在“危”、“微”的途中独自行走减少坠毁入危途的机会?

中国先贤又曰:“惟精惟一,允执其中。”

怎样才能“惟精惟一,允执其中”?

“中正”与“礼”,二者互为表里,达“惟精惟一,允执其中”之界。

何谓“中正”?

中正是自己在独知的领域中,秉承决定这一领域的力量,以仁厚明睿之心察事之隐微。中正是一种仁厚笃实的生命,这一生命秉承着你所在境域的那一生生的混元力量。何谓仁厚笃实的生命?这一生命不因外在虚云浮障而改变自己仁厚笃实的中正之心。中正是仁厚笃实的生命秉承决定其所处境域那一力量,生命与其所处境域的合一,正所谓天人合一。中正是一种吾人在所处境域中,一种物我人和谐的生命流畅。

何谓礼?

礼是中正之心应事之外发,是随着境域发生变化、中正笃实生命的具体的行为。礼修正言语行为以避免我们误入歧途,其是对我们行为惟精惟一的修正,是对生命中正笃实惟精惟一的磨练。

礼是中正生命力的应事之外发,同时礼又是对中正笃实生命的惟精惟一之养护。中正与礼互为表里助吾人步入爱智者的中正大道。

中国先贤用礼磨练吾人,避免吾人误入危途。礼对生命之意义,荀子之论甚是精微。

“做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悦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仪,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荀子·礼论篇》)

在中国先贤的思想中,“一之于礼仪”的言语行为可免吾人行走坠入死、害、危、灭之危途。

哲学是爱智慧的。中国哲学的智慧可以说是一种存在的智慧,一种避免吾人生命坠毁入危灭之途的智慧。个体生命何以才能是一种智慧的存在方式,中国哲学要求心秉中正,以礼规范自己言语行为。若此则可多一些智慧,在独行于“危”、“微”途中不致坠毁于危灭之途。

吾人行走何以易坠入死、害、危、灭之危途,这源于吾人欲心之危,道心之微。欲心重,道心微,则行为无度,破天地人伦和谐,故吾人行走易坠入死、害、危、灭之危途。

针对欲心之危、道心之微。

荀子曰: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荀子·礼论篇》)

从荀子对礼之起源之论,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先贤充分尊重“人生而有欲”这一事实,有欲则必有所求。问题不在有所求,而在于所求是否有度、是否恰当,是否因欲心而害了道心。故中国先贤在人生而欲,有欲必有所求这一前提下,制定礼仪养吾人合乎法度的欲望之求,避免吾人欲心危害道心从而坠入危途之域。

欲是吾人源于天地的生命力,需以礼仪调和养护,善养则欲心不害道心,吾人不致入危途之域,且可使吾人生命入中正精微之界。

礼养的三个层次

从中国先贤对礼之论,我们可以看出礼是“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礼是对个体生命的养护,个体生命又必在一具体境域中生存,礼养个体生命必养其所处的具体生命境域。具体生命境域含自然环境与人类群体,故礼之养必包含三个层次:个体生命、自然环境、社会群体。

1、对个体之生命之养

个体生命以何与其所处境域进行关联?

目耳口鼻体与行为、言语,故礼必养耳目口鼻,修正吾人言语、行为。

礼养目耳口鼻体。

“稻梁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第、几筵,所以养体也。”(《史记·卷二十三》)

养必有节。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论语·乡党》)

从孔子在饮食方面的这些礼仪,我们可以看出先贤之制礼仪既重对生命之欲的养护,又重欲不至过而无节度。所以,孔子养欲重在有节,故其“惟酒无量,不及乱”,“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朱熹《四书集注》中先贤对此段之注,充分体现了礼仪重养吾人欲,又重节吾人之欲,使欲必不穷乎物,为外物所牵而丧吾人中正清明。

“谢子曰:圣人饮食如此,非极口腹之欲,盖养气体,不以伤生,当如此,然圣人之所不食,穷口腹者或反食之,欲心胜而不暇择也。”

礼重养欲节欲,重欲不穷乎物。

人生而有欲,从欲是生生之为人的本质特征,礼则使吾人之欲流畅而不及乱。这是先贤制定礼仪养欲节欲的核心所在。

2、对自然环境之养

人不可能无欲,欲发之于内在的本源的生命力,外体现为目耳口鼻。故礼必养其目耳口鼻。但礼之养必有分寸,必使吾人之欲不伤物为度。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孟子·梁惠王》)

在人欲与物的关系上,礼节吾人之欲。若吾人不能节制自己之欲,则必导致欲穷乎物,物屈于欲之现象。如当今社会屡屡出现的生态危机,就是人不能节自己之欲而伤物的恶果。

中国之礼重人物相谐,重二者相持而长。既使欲不穷乎物,从而丧我,丧吾人中正平和流畅的生命。同时也重对物之养,不因欲而屈物、伤物。

“欲必不穷乎物,物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这是中国先贤以礼来规范人与物关系的原则,从而以达两者相持而长的和谐境界。

3、对群体之养

养目耳口鼻,不能离我们所处之境域。因我们是与他人共在一个境域中,而物也非无穷尽。故礼养目耳口鼻体使欲必不穷乎物,同时礼之养必重群体和谐而不致乱,礼重修正吾人言语行为使我们在一个俱体境域中彼此和谐,达物我人统一和谐。

达物我人统一和谐,礼对群体之养必有秩序、必有等级,群体之间必是和谐。故礼又重对人类群体进行分别,在这种分别的基础上修正个人的言语、行为,以谐和人与人之间关系,养护我们所在境域的生生流畅。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何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礼论篇》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礼记·曲礼》)

礼通过上述种种方式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终达“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这种群体相和的境界,以实现先王恶其乱,制礼以分之的目的。

在有所别的群体中,为使此群体彼此和谐,礼重修正个体的言语、行为,以达人与人之间彼此既有所养、又谦恭礼让之界。

“君子恭敬樽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礼记·曲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礼者养也,养护我们的生命。从先贤对我们的生命观点,我们可以看出生命非只是心灵的观念体,生命是肉体、心灵与其所处境域的高度合一。宁静致远的心灵必有与其所处环境和谐流畅行为,合乎礼的行为必对内心之中正平和进一步予以养护,对其所处境域有一种光辉笃实之养。

“故礼仪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肌肤之会、筋之束也。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礼记·曲礼》)

以礼对生命予以养护,则可“固人肌肤之会、筋之束也。”

礼对生命之养要让生命处于与天地合一的生生的流畅之中。

“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荀子·礼论篇》)

在这一“日月以明,四时以序”的和谐境界中,生命如夫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处于与天地合一的生生流畅之中。

中国先贤制礼,重在养欲节欲而又重其所处境域的和谐。故礼是对处于具体境域中以具体的行为方式对生命的一种养护。

三、礼养个体生命入精微、致广大

中国之礼重整体和谐,重个体之欲有养同时又与其所处境域彼此和谐。个体之欲有所养而不致乱,这只是个体为人的前提,而不是为人的充分条件。

人之为人,非只是简单养其欲而不致其乱,欲只是生命力的初级阶段,生命力必致中正平和精微广大之界,此才是人之为人的充分条件。

故礼必以具体的修行方式,助人入精微广大之界。

“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者焉,斯圣人矣。”(《荀子·礼论篇》)

“于是其中焉,方皇周浃,曲得其次序,是圣人也。”(《荀子·礼论篇》)

圣人是中国人文精神中的最高境界,达圣人境界为中国士大夫的最高理想。以礼养吾人入中正精微之界可以说是实现人之为人的充分条件。

若至圣人境界,君子必一生终绐如一,敬始而慎终。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文也。”(《荀子·礼论篇》)

敬始慎终,终绐如一,意味君子必一生注重自己修为。“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文也。”

敬始慎终,一生注重自己修为,必从如下方面重养君子之道,以实现人之为人的充分条件,实现中国士人成圣成贤之志。

1、养中正平和心态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君子慎其独,故须臾不敢离其道。不离其道,则以礼约束自己行为以守中正之道。是故“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敖长、欲从、志满、乐极,则丧吾人中正平和,我们离危坠之途也将不远。

“生,人之始也。”中国哲学又讲“生生之为乐”,此即意味着,我们终生都在起点上进行选择,我们终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生命的又一次开始。敬始慎终,是君子一生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恪守的原则。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开始,君子都要以慎独之心,敬其始,毋敖长、欲从、志满、乐极,而丧中正平和。若此方可慎其终,而不至于有善始无善终,背离君子“终始如一”之道。

2、养君子之尊

人生而有尊严,这是一个先天命题,尚不是一个具体的现实存在。要将这一先天命题演化成为一个现实存在,则需吾人以这个“生而有尊严”的先天命题为基点,以礼修正吾人言行。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礼记·曲礼》)

《礼记》对吾人言行的这三个规定是君子养“人生而有尊严”的起点。先贤对此三个规定的解释甚是明白精微。

朱子曰:“首章言君子修身,其要在此三者,…,乃礼之本。”

范氏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以一言蔽之曰:‘毋不敬’。”

刘氏曰:“篇首三句,如曾子所谓‘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而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之’意,盖先立乎其大者也。毋不敬,则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俨若思,则正颜色,斯近信矣;安定辞,则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三者修身之要,为政之本。此君子修已以敬,而其效至于安人,安百性也。”

从上述先贤之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可使吾人“动容貌,远暴慢,远鄙倍。”吾人若能在日常生活中,以此为言行之本,自可养吾人生而就有之尊严,达孟子所谓的“浩然正气”、“威武不屈”的君子之界。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只是养吾人生而有尊严的起点,吾人“生而之尊严”必经大是大非之检验,能临危不丧君子之气节,方能在现实世界中完成君子生而就有之尊严。故中国之礼重养君子临事有大节。

3、养君子临事有大节

世事风云,人事苍桑。吾人一生都在危、微途中独自行走,有时不免遇见危难。遇见危难,临危何以能不坠入坠毁之途,则需吾人临事有从大节着眼之气度。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才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从孟子上述之论我们可以看出:生是我所欲,死是我所恶,但若所欲胜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则吾人舍生取义。故礼记有“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之论,此是在行为上养君子临事勿因个人之利而丧君子之大节。

君子之大节,“非独贤才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故礼重在养育君子临事不丧大节。若能有舍生取义为人境界,自能做到“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从而避免吾人临危坠入坠毁之途。

君子为养其尊,故重临事有大节。

4、曲尽人情

君子重养尊、重养临事有大节。同时君子有厚德载物、悲悯宽厚之心,为人又平和宽厚,与人相处能忠恕之心曲尽人情。故礼重养君子与人相处曲尽人情。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天生雄迈英杰,但为人极其谦逊平和,其风范甚能体现儒家为人恕道精神。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以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隐私,以沽其直,皆不可以言责善。”(《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

此是对人,若对已,阳明又认为:

“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者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同上)

阳明与人相处,对人对已可谓是曲尽人情,尊人之极。

“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荀子·礼论篇》

阳明待人待已,以中正之心,曲尽人情,尊人之极,至天下莫之能损益之界

我们的行为只有达到上述一、二之礼,才是哲学所言的智慧。吾人因此哲学智慧,生命达至情文俱尽之乐界,物我人和谐。个体生命融入种群文化的一种生生大创化之乐中。个体的生命是渺小的,但当其融入种群文化的一种生生大创化之乐中时,其生命可以说是入精微宏大之界。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们常常在具体境域中,为幻象所惑,坠毁入危途。哲学不是观念之学,不是形而上学。爱智者需要在具体境域中,以中正笃实生命顺乎天地、秉承那处境中的力量,“法礼足礼”,循礼而行,才能养天、养地、养物、养已生生不息的生命,并至生命之极。有此礼之养,“惟精惟一,允执其中”。吾人才能独行的“危”、“微”途中,中正不移,而非坠入危途。

以礼规范吾人行为,则吾人可不丧中正平和之心,吾人常存中正平和之心,则吾人行为则可应事而发,上顺天意,下顺民心,曲尽人情,达“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这一人物我“天地同和,天地同节”生生之界。

结语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爱智慧。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爱智慧,中国哲学的爱智慧是在具体境域中,中正笃实的生命以具体的行为方式棗礼,养护自己中正笃实生命、物及同类。如何能将这三者养好,这是中国哲学爱智慧的核心所在。只有在一日三省自身的具体的行为养护中,中正笃实的生命才能入精微致广大,步入智慧的真理之路,而不是在充满虚浮、歧途的意见之路盲行。

参考文献:

《礼记集解》,中华书局校点本

《荀子集解》,中华书局校点本

《孟子正义》,中华书局校点本“有”版权所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3

大学教师普遍还没有把终身学习作为一项教师发展目标,还没有体会到终身学习理念对提升自己能力素质的重要意义。因而导致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的教学和中小学一样就是上完那早已熟记于心的知识点,就是运用早就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会导致教育智慧的停滞,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稳定状态,没有突破,没有创新,又何谈智慧呢?内在影响因素影响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教师反思意识不强,反思能力不足。反思性是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思维特征,运用到教师教育领域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件、教育生活、教育问题寻根究底地反思。教育的任务要求、对象、环境等是经常变化的,因此教育工作不断面临各种问题的挑战,反思在此则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保证成功地达到预期目标,而将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筹谋与调控的能力。如若反思意识淡薄、反思能力不足,则会导致教师教育智慧发展缓慢甚至停止,不能适应不断更新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需求,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合作意识不浓,师生交流不够。当今高校教师较为注重个体独立的发展,注重个体效能感的提高。往往忽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致使教师彼此之间的智慧碰撞很少擦出火花。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还是存在只重知识灌输,忽视智慧启迪的现象。师生之间智慧层面交流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不利于教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正,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进而影响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教师科学研究泛滥,教学研究不足。目前高校教师往往把科研当作评职称、升职、加薪、获得报酬等的手段,所以所做的研究大部分都是能够申请到课题或项目的,有时不免忽视了对高校最根本的职能--育人的研究。笔者认为高校的职能无论如何变化,科学研究职能也好,社会服务职能也好,都必须建立在育人职能顺利执行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研究的不足会从根本上动摇高校发展的基础,同时影响自己教学技能的提升。

外部途径营造教师合作文化氛围,完善教师合作机制。高校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精英,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和科研方法,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教育智慧的共同增长、共同发展。可以尝试开展学术沙龙/论坛,创建学术博客,互相听课点评等活动,使教师在沟通中发现其他老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势,扩展教学视野,取长补短以促进自身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教育智慧发展的外部支持,加强校际交流。高校应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引进来”就是要积极吸引国内外专家到本校做讲座,聘用名誉教授,为本校教师提供与名家交流的机会。“走出去”就是坚持两个策略: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国(境)外高校访学,通过与知名院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长见识,拓展视野,逐步确立自身的特色,培养个性化的智慧型教师;另一方面要深入中小学教育,通过与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反思大学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大学教师的教育智慧。创造终身学习的环境,促进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学习的持续性,学习是一项贯穿人一生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阶段性的,它是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年龄进行的一种活动。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理论智慧,需要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以提高实践智慧。学校要做的首先是向教师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要提供专门的学习场所,其内存有大量的书面资料,配备完善的网络设备以获取电子资料,使教师不仅在思想上逐步融入终身学习的观念,而且在行动上也有了终身学习的环境保障。内部途径教育哲学提供了一种将距离引入实践的三种不同方式,即:自我反思,对话和科学研究。[4]从这三个维度来分析教育智慧的生成是一个极有价值的选题。自我反思:当人们运用反思时,他使他自己及他的活动成为客体,这就意味着他与他自身形成了距离效应。主体已经变成客体了。

通过这种变化,才能建立有关他自身及自身活动的知识。这种教育哲学思想体现在教师对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反思上。(1)在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运用许多具体的方法,如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广泛地获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了教师思维广度的发展。通过对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意义的思考,使其突破陈规陋习的束缚和平淡无奇的乏味,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存在价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2)在对教师理念的反思过程中,促使教师运用哲学的理性思考方法,增强自己的理论思维修养和抽象思考能力,推动教师透过教育现象把握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深层次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对话:对话通常是在至少两个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生动的经验交流。对话中的双方必须向对方表达各自的相关经验,这就产生了一种双重距离效应。这种教育哲学往往体现在教师合作和师生交流方面。教育智慧不仅是指对教育所承担的教书育人功能上的理解,而且也是对教育所具有的内部关系的理解。一方面通过教师之间教学思想的交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够启发教师发现新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思维体系,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教师智慧的生成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获得来自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把实践变成一个研究的对象,通过一个陌生者,把一种距离引入实践。教师教育智慧生成最根本的就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通过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教学内容等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智慧已在悄然不断地发展提高。综上所述,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大学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途径。由以上讨论可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理论和教师实践想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多方面素质个性化的综合体现,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师职业价值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要积极创设条件为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持;其次,教师要对教育实践活动经常进行反思,积极建立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者:庞蕊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4

《汽车纵横》:您在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驱动力”,原因是什么?

付炳锋:首先是宏观战略机遇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出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为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国家实施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为汽车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也创造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前不久,《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也把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汽车强国的突破口。目前国家意志形成了政策带动市场,市场拉动企业,企业和行业共同技术进步的局面,这是制度自信的表现,而制度自信也是我们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

而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来看,也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低碳化”为主题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升级阶段。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的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在节能和新能源方面,尤其是新能源方面和智能网联方面,应该说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但是,中国汽车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同比在全球也是最高的,数字也比较惊人。这也给我们在智慧城市、智能汽车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的突出问题,也是全球一线城市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行业竞争地位上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大潮中,中国汽车企业与全球各大企业已经是同台参与、共同进步。在技术法规方面,世界的一些组织提出来与中国协调发展,在技术上要相融,要创造一个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30年,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的新格局。这之前,我们是以技术引进为主,总被说成是“引进了技术,丢掉了市场”。今天,大家可以非常欣慰地看到,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和全球知名的企业走到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发展。

当然,产业生态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时代技术革命,给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从供给侧结构改革来看,产品技术不断在提升。同时,给汽车制造业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智能智造将彻底打破以前大批量生a的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定制。实际上真正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大家知道,过去几十年,西方的汽车行业的产业价格很低,购买的客户也不是很多。而真正挣钱的是个性选择的配置。今天,在智能网联的大环境下,汽车产业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这是一个亟待需要跟上的课题。

同时,共享出行,为汽车产业向服务型转变,也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过去我们做oem是以制造、销售为主题,未来逐渐将以使用、服务、出行为主题。汽车产业过去的传统方式是以造车和卖车为主,这已经不是未来我们所要走的道路。未来,汽车一定是一个跟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业,汽车行业将提供更丰富、更有价值的服务。

《汽车纵横》:要发展“智能网联”有哪些关键要素?

付炳锋:法规标准的完善,受到国际的高度关注,中国在标准法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和国外的协同发展。除了车辆本身涉及到的控制预警,还有信息识别、互联等的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跨行业的相关标准的体系建设,这里包括通讯、定位、智能城市以及法律的保护、社会的安全、个人的安全、信息安全等。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智能网联方面一些标准在形成,专业层面在积极探讨。我们也知道,发改委最近也对智能网联的长期战略做了部署,要统筹协调,要给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此外是基础设施的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离不开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快速处理和互相的传递。由超算技术支撑的智慧城市的生态系统,也可以保证城市的交通安全高效的运转。

从空间覆盖上来看,大家能够看到更加精确的定位和足够带宽的网络覆盖,这将给汽车在出行过程中传递出更加丰富的一般性信息。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建设、实时的传递智导服务,使得汽车可以感知到无限的外延空间。现在在汽车行业大家做得最多的是,给汽车开发它的感知系统。开发这些系统的极限目标都是希望做到汽车和驾驶者(坐在车上的人)一样的聪明,一样的反应敏捷,这仅仅是在车这一端技术上的要求。但大家也知道,我们在道路上行使时,三米以外的事情我们也不一定知道,当我们在走到一个路口的时候,不一定知道前面是怎么分线的,当我们进入一个隧道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个隧道是否拥堵,我们就扎进去了。

未来,在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时代,人们的感知空间将得到无限扩展。所以我们需要的已经不再是看得到的空间,而是能想得到的空间。驾驶者要想了解什么,我们的智慧城市、互联汽车就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所以为实现智能交通和打造智慧城市,也必将要进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通讯设施的建设,形成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当然,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非常关注一个问题,就是未来,我们的车究竟要复杂到什么程度?车上的智能电脑能不能达到人的敏捷判断程度?要实现这种判断,我们所付出的成本是多少?所以,我们感觉未来的交通,我们应该是建立在高度文明的交通秩序下的。如果忽然前面的车上飞下来一块木板,这个事情就非常复杂了。所以应该是一个高度文明的交通秩序,而不是现在出现的混乱现象。

《汽车纵横》:就是说,汽车的发展与智慧城市的发展也相关?

付炳锋:车与智慧城市在技术层面融合的课题,也值得我们探讨。我们感觉不可能把每一台车都装上一个像人脑这么智慧灵活快捷的反应周边事物的电脑,那样的话,我们车将非常复杂。所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一定是和智能汽车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技术结合节点,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些观点。

实际上,谷歌在开始探讨智能驾驶的时候,是在车上放一个感知器,他希望能感知周围的一切,然后在车里面处理,处理之后再做出迅速的反应。而我感觉,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应该有一个可以使人的感知无限扩大的、整个城市的快速大脑,所以,在未来,超算可能会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的技术支撑。大家知道超算技术在中国发展得特别快,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超算“太湖之光”,已经达到了比当今美国最快计算机还要快两倍的速度。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智慧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超算电脑,可以准确地定位每一台车,可以实时、准确输出城市的情况。那么,我们的车也不用做得那么复杂,我们不用出那么多的成本。

所以,应用示范的推广,在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在国家积极倡导,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智能汽车应用示范的活动在全国各个地方都广泛开展起来了。从不同的层面进行示范测试,这是智能网联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一个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据说英国在智慧城市的应用示范方面更加开放,我想,也应该借助国外的一些开放制度,促进我们智能交通的建设。

《汽车纵横》: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一汽在“智能网联”方面发展的规划。

付炳锋:一汽在2015年了“挚途”战略,明确了发展的目标,标志着一汽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技术路线和规划。作为老牌的传统企业,一汽也非常重视企业的转型方向,我们将深耕智能网联技术,积极创新服务出行。未来,我们致力于成为优秀的汽车智能和移动出行服务的提供商,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和相关产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在跨境融合方面,我们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在构建与学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机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攻克智能网联汽车的内脑、感知、学习等一些技术。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共同创新,着力解决智能汽车核心部件和重要基础设施的一些关键点,打造国内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此外,我们也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基于大数据挖掘个性化需求,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众创众包平台,提供个性定制产品和服务,建立服务型的经营模式――这一点实际上对传统制造i影响非常大,过去我们汽车企业能给用户的是非常有限的。未来,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加快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加快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沟通,整车企业将为用户不断提供他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同时也可以在用户使用汽车产业的生命周期内,对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甚至,我们也在探索开发,可装修、可翻新的一些技术。

可以这么说,未来的“个性化定制”一定不是今天汽车产业的这种模式,也不是今天汽车开发的模式,它一定是在最大限度从设计上创造了所能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同时这也将带来汽车“四大工艺”的革命性变革。我们不大可能再用“四大工艺”大批量生产,然后把这个车交给经销商,经销商再送给客户。可以说,“智能网联”也涉及到老牌企业在制造领域将来的深刻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汽愿与行业中的所有参与者携手共进,共同迎接新的产业生态的到来。

链接:

2015年4月20日,中国一汽“挚途”互联智能技术战略,明确指出中国一汽将在2025年实现智能商业服务平台运营。战略的标志着一汽成为国内首批完整互联智能战略的车企之一。面对汽车行业“互联网+”的浪潮,中国一汽表示,将把“挚途”打造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互联智能技术。

中国一汽用“挚途”二字作为互联智能技术战略名,有着深刻的含义:“挚”常指“亲密、诚恳”,代表了中国一汽对包含客户在内的“挚友”们的尊重,“挚”也意味着“心手相牵”,是“互联网+”与汽车行业紧密融合的生动写照;“途”是战略路径,也是“蓝途”的延续,中国一汽将在“蓝途”战略平台基础上,全面实施“挚途”战略,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技术创新平台。

面对汽车行业“互联网+”的浪潮,中国一汽致力于把“挚途”打造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互联智能技术,希望“挚途”能成为:客户默契的互联、信赖的驾驶、亲密的服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一汽依托于强大的自主创新实力,已形成了包含:“基于互联网+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技术平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与底盘机电一体化技术平台;整车和总成电子控制嵌入式软件技术平台;汽车智能移动技术平台;D-partner+信息服务技术平台”在内的五大技术支持平台。

在未来的十年内,一汽“挚途”将从当前的“挚途”1.0发展为“挚途”4.0。为此,中国一汽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发展规划――目前,“挚途”1.0已应用到红旗轿车上,具备aCC、aeBS、LDw等驾驶辅助功能,为客户提供“辅助驾驶”(aDaS)。

2018年实现“挚途”2.0,这是中国一汽互联技术应用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将红旗品牌互联智能乘用车和解放品牌互联智能商用车,具备单任务短时智能托管、D-partner2.0的车辆智能服务功能,完成智能互联生态圈布局。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5

1.创新智慧途径,构建学习环境

在当前电子书包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智慧教育模式应该把电子书包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和平台,构建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智慧学习的环境,以此来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现有的电子书包平台包括课堂交互系统、手机终端、交显设备、互联网物理环境、教学平台软件,还包括电子课本、数字教学资源、学科工具等。除此之外,电子书包还包括利用二维码、自然交互技术、物联网、多屏互动等先进的电子技术构建的智慧学习的环境。电子书包能够让学生在智慧学习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使课堂的创新实践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能够让极具个性的课外学习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当前已经有部分学校与因特网联合,开发电子课本并在小学课堂中实践应用,部分高中利用交互系统创建高效课堂进行课堂教学应用,这些都基于电子书包的创新技术实现了智慧学习的目的。

近年来国外媒体的调查报告显示,学习分析已经成为教育的热点。学习分析是指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进行数据收集、测量分析来了解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环境,为教育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此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目前,学校对于数据构架和一些有关学习分析的研究为数字化教育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建智慧课程,激发学生潜能

智慧学习是利用适当的技术资源,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构建高效、创新的学习方式。由信息化教育技术支持的智慧学习,能够使学习者学习范围扩大,灵活掌握学习方式及学习选择权,从而进行自主的、多元的、协作性的学习。学生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手段、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智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师有智慧的教,学生有智慧的学。数字化教育平台是当代最能够发挥大智慧的课程。它具有生成性和发展性,同时也具备多元性和选择性。数字化教育平台集智慧性、创造性、虚拟性、广泛性与终身性等多种特点于一身。课程形态的权威融合性将传统与数字信息相融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融合,线上线下、正式与非正式融合,逐步形成立体教学。数字化教学能够利用可视化网络把社会场景搬到教室,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与专家互动,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置身于学术前沿。

3.利用智慧评价,引导健康发展

智慧型学习评价是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视频技术、感知技术,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好的了解。智慧型学习评价能够利用大数据与学习分析全面、多元的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增量性评价,它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发展潜质与创新能力相关的评价。教师利用学习信息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的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号脉、开方,正确引导学生智慧成长。从学习分析及大数据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努力程度、学习轨迹及学习尝试、学习成果等情况,这些都是智慧评价的依据。教师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为学生号脉配方,引导学生健康、智慧的发展。

智慧评价在高考录取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其智慧性。智慧评价能够通过学生高考情况对其素质、能力、知识等进行“体检分析”,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智慧评价能够通过分析给学校开出针对学生发展的建议书,让学校、教师通过教育分析报告,对学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使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使学生能够得到科学的评价,合理的发展。智慧评价学习方法把经验评价引向了更加科学的数据分析、发展性评价;使教与学更加有的放矢;使信息化教育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6

一早,孩子来到我创设的情境里玩角色游戏。玩着玩着,东东搬起饮水器旁边的空净水桶,放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轻轻一推,桶就“咕咚”滚落下来。我走过去问:“这是……”他眼睛瞪着我,半天吐出三个字:“压路机。”

角色游戏是孩子的本体游戏,是孩子的自主活动。我很不情愿地走开。

3岁孩子对桶滚落的兴趣远远地大于压路机的工作内容,东东乐此不疲地玩着。由于教室空间的局限,我怕“咕咚”的声响影响其他的孩子。可是又不能强迫东东停止“游戏”。我急中生智地走到东东面前,从衣袋里掏出一颗巧克力:“东东,应老师有巧克力,想吃吗?”他点点头。我指着空水桶:“你去滚一下,我就请你吃。”他将信将疑地做了。我立刻将巧克力递上。

当他美美咀嚼着巧克力的时候,我掏出了第二颗:“还想吃吗?你再去滚一下。”他将水桶滚第二下后,我又将巧克力递上。

我又掏出一颗:“这是最后一颗了,还要吗?你再去滚一下,这最后一颗也给你。”他又积极地做了一下。最后一颗巧克力又归他了。

我摊开手:“我没有巧克力了,你去滚一下。”他看看我,离开了水桶。

怎么会?我将我的“别滚桶”的想法,变成东东的“没有巧克力吃就不滚了”的感觉,轻松地实现了教师的愿望。

在上述案例中,面对东东滚桶的个人行为,应老师没有呵斥或禁止,而是站在东东的角度对东东的行为加以理解,但是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应老师运用巧克力与滚桶行为之间的联结关系引导东东主动放弃滚桶行为,既达到了应老师的预期目标,又尊重了东东的选择。可以这样说,应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用智慧的语言、智慧的行为在保护幼儿心灵的前提下改变了幼儿的不当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甚至也不只是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它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本身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教学改革的多样性和时代性等因素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势、把握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智慧在教育这个特殊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包括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一、在理论学习中领悟教育智慧

作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教师的教育智慧不仅是指对教育所承担的独特社会功能的特殊性的理解,而且也是对教育所具有的内部的基本关系的理解。换言之,教育智慧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规律认识基础上的。为此,幼儿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拓展自己认识视野的广度和理解实践问题的深度,在学习教育理论、形成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把握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真谛。但是,这种理论学习是以理解为前提的。

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在对各种教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基础上产生的。教育文献是以教育知识的形式外显化的教育智慧,反映了作者对教育本质的自我理解,对教育文献的解读其实就是在感悟和吸收作者的教育智慧。当然,幼儿教师对教育文献的解读并非仅仅满足于教育文献的字面含义的解释,而是要发现隐含在文献中的深层次含义,要在理解的过程中,将教师自己的见解和文献作者本人的见解交融在一起,从而达到两者“视界的融合”,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将文献中外显化的教育智慧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因此,学习是生成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学习,不断学习,通过阅读和理解教育文献尤其是教育名著来领悟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本质和教育真谛的认识,从而提高和完善个人的教育智慧。

当前有些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低,没有阅读教育理论著作的习惯,仅仅对能指导其教学的教学法感兴趣,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中,教育理论著作次于教学参考用书或案例指导,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使得教师越发缺乏教育智慧,因为教育理论以教育中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问题为对象,更能关照具体而特殊的教育实践,在实际上更接近实践的本质和规律,阅读教育文献就是要帮助教师“转识成智”,使其成为有智慧的人。

二、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教育智慧

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可见,智慧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既是智慧生存的土壤,也是智慧存在的土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不断得到调整和改造,调整和改造的结果又直接导致教师的实践本领的提高。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再只是一些脱离于教学情境之外的强制执行的书面文件,而是师生在课堂情境中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师生共同建构内容和意义。作为自由的课程教学主体,幼儿教师要掌握自身的专业发展命运,要成为“睿智的人”,能够将教育知识和自身的积极主动性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不断萌发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教育智慧。实践智慧与个人的经验多寡有关,一个人年龄越长、经验越多,往往也具有较强的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智慧型教师的个人知识正是经过教师自身体验和感悟而获得的,是基于对工作情境中行得通的、可能的和正确的知识、经验的进一步提升,虽然它以经验为主要内容,但绝不是经验本身,而是由教师加以理性反思并使其形式化的结果。

鉴于此,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智慧。所谓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师要想获得或增进实践智慧,不能坐等经验的自然累积,而必须充分利用个人现有的经验,不断通过自我提问或与他人对话,挖掘个人实践背后隐含的支撑性“理论”,并以此对个人在实践中的决策和行动进行必要的辩护。换句话说,这种反思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以实践改进为指向的。

三、在研究探索中提升教育智慧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7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服务途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大量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现阶段,物联网的概念正在全球蔓延,物联网的出现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支持之下,人们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1智慧图书馆

1.1智慧图书馆的理念和内涵

目前,人们还没有就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达成一致意见,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智慧图书馆的含义进行了解释。总的说来,所谓智慧图书馆就是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包括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等,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一种新方式。智慧化图书馆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支持,智慧化图书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智慧化图书馆是在数字化图书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具体数字化图书馆的所有优势,此外,智慧化图书馆还具有数字化图书馆不具备的优势,包括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等等。可以这样说,智慧化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所以研究如何通过智慧化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十分有意义的。

1.2智慧图书馆的优势

智慧图书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支持之下,智慧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动态的共享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借助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十分方便的获取所需信息。

第二,智慧图书馆的管理是智能化的,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图书馆中所有实体资料的智能化管理,随时了解实体资料的状态。

第三,智慧图书馆为了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现和其他用户或者是图书馆人员的交流和沟通。

第四,智慧图书馆可以在全天的任何一个时间段接受用户的服务请求,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智慧图书馆。

2中国智慧图书馆现有服务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国现有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主要有智慧文献模式、智慧信息模式和智慧知识模式。下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2.1智慧文献模式

智慧文献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RFiD射频识别感应系统和自动选座系统。RFiD射频识别感应系统的技术依托是物联网,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之下,用户可以借助该系统是实现自动操作,无需求助图书馆人员。自动选座系统顾名思义是为了方便用户选择图书馆的座位而设计的,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图书馆座位的预定和选择。

2.2智慧信息模式

智慧信息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通过移动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关于图书馆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方便用户更好的了解图书馆,以及更方便的开展信息查询工作。

2.3智慧知识模式

智慧知识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微博等社交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络发表评论,和其他用户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

3中国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路径

3.1多时间、多空间的图书馆

传统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服务,智慧图书馆应该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之上为用户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包括手机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等。手机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出现可以使得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目前,我国有将近4个城市都建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极大的方便了读者。

3.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

以人为本是21世纪的主题,在图书馆的发展中也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使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奋斗目标。

3.3高度智能的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就是智能化,这既包括智能化的管理,也包括智能化的服务。在管理方面,图书馆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具体包括对图书馆资源的管理,对图书馆人员的管理等等。在服务方面,图书馆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具体包括资料查询系统,图书借阅系统等等。智慧图书馆的目标是方便用户,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

3.4基于“第三空间”理念的图书馆

所谓第三空间指的就是为用户提供的休闲空间。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是非常快的,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人们希望可以以一种更加舒服的方式度过。智慧图书馆应该考虑到人们对空间舒适度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咖啡屋、音乐室等场所,使得用户可以在更加舒适的空间里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建立第三空间是为了让用户将休闲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更加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

3.5基于资源共享、集群发展要求的图书馆

现代社会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信息的需求。

4结语

图书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在现代社会,新技术不断出现,图书馆也借助新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就是图书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支持之下,智慧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赖群、黄力、刘静春.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2,05:46-49+34+1.

[2]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05:102-104.

[3]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6:22-28.

[4]赵晓芳.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途径实现与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2,06:46-48.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8

春节放假,我读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它让我体会到了鲁滨逊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本书的主人公鲁宾逊,在一次航海中,乘的船在荒岛附近触礁,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只有鲁滨逊一个人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沙滩。他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枪支和简单的工具过起了荒岛生活。经过努力,他有了自己的家园。这完全凭借他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创造的奇迹。

鲁宾逊善于帮助别人,他从食人族的手中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就给俘虏取名叫“星期五”。从那以后,“星期五”就成了他忠实的伙伴和仆人。后来,一艘英国船队经过荒岛,鲁宾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乘船离开荒岛,返回了英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鲁宾逊从落难荒岛到返回英国,这段时间竟长达二十多年。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需要毅力、勇气和智慧。我学电子琴,以前不好好学,总想着半途而废,这样既浪费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又浪费自己几年来的辛苦努力。读了此书,我深受教育和启发,又重新学起电子琴。练琴练的累时,就想到鲁宾逊的毅力,不半途而废才行;遇到困难,就学习他的勇气;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去打败困难。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学好电子琴的。

鲁滨逊的离奇遭遇告诉我:当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侯,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我要学习鲁滨逊那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强地对待生活或学习,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放弃!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9

工作室追求成长有力量、教学有智慧、教师有特色、好课有品质,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活动为载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成员们在一起学习、研修、分享、成长,围绕“智慧”二字,分享彼此的智慧,做智慧型教师,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智慧的学生,享受智慧的教育,把成为一个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作为成长目标。工作室的研究工作针对若干个主题展开,下面以“新课程背景下‘图形与几何’领域课堂实施策略”的课题研究为例,介绍工作室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一个核心:促进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为名师工作室,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室开展的所有活动都紧紧围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核心,坚持捆绑式发展和专题式研究。

两个平台:网络教研和常态教研相结合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以常态教研为载体,同时坐实网络教研。工作室进行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人一节研讨课活动,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成员们围绕“图形与几何”展开理论学习,举行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示和专题研讨,总结提升“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策略。

工作室成员除了利用集中研讨的形式外,还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的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问题交流。每月20日,全体成员都要通过名师工作室QQ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将自己的读书随笔上传至“宋君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博客,真正做到智慧碰撞、开心共享,为数学研究走向深入“蓄智”。成员们针对最困惑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你认为目前制约你进步的最大因素是什么?”“近期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你有什么困惑?”“关于后进生,你做了什么?”研讨期间,工作室成员各抒己见,交流困惑,共享智慧。

三种策略:读书、写作和研究

读书是最好的备课。作为教师,需要借助读书修炼内功。工作室鼓励教师多读书,鼓励教师间加强读书交流,使每一位教师关注读书、热爱读书、善于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朱永新教授在《读书改变人生》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工作室定期举行读书交流、展示活动,促进师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读书交流促进师生在读书中一起分享和品味,让读书成为有滋有味的生活。在读书活动中,教师们除了读教育理论的书,还要读数学专业的书,大家深切地体会到:没有理论的支撑,反思是肤浅的,是没有深度的,所以只有“学习精彩,反思才会持续精彩”。读书活动促使我们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写作是很好的梳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位教师都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对日常工作颇有用处,它是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工作室成员用心书写案例,将每天工作、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教育实例记入教学随笔中并用心感悟。本学期,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合计撰写教学随笔五十余篇。

研究是理性的审视。工作室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致力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在研讨活动中,每位成员精心备课,用心实践,虚心前行。通过研讨,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表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式样和格调。在积蓄“几何与图形”领域问题与思考的同时,成员们各自形成了具有自身魅力的教学风格。

四种途径:立足常态,促进发展

途径一:举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人一节研讨课活动。由于工作室刚刚成立,举行这样的研讨活动能让彼此多一些沟通和了解,多一些彼此的分享和交流,让工作室成员尽快熟悉起来,更有利于工作室工作的开展。

途径二:举办“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研讨,总结提升“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策略。此次活动是工作室成立以来研修成员专业发展历程的一次集中展示。

途径三:工作室的每个成员一个学期听工作室研修学员的随堂课不少于两节。深入教师一线的课堂,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更能帮助教师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途径四:每月举行阅读或专题网络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做法。这样的研讨基于教师的真实感受和思考,让经验得到共享,让智慧在交流中迸发。

五次研讨:扎根课堂,展示风采

工作室先后在金水区实验小学、沙口路小学、南阳路第一小学、河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柳林第七小学举行了五次“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展评。在金水区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看到了让学生动起来的精彩;在沙口路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看到了思考和操作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在南阳路第一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懂得了如何在辨析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河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懂得了删繁就简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柳林第七小学的课堂教学展评中,我们知道了如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随着研讨的深入,我们还在思考:如何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发展空间观念;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期间,无论工作室哪位教师上课,工作室都全员积极参与,走进做课教师所在的学校,虚心听课,用心反思,积极开展“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问题研讨。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勤于思考,乐于研究。在一次次“听课—反思—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获益的不仅仅是上课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水平也一次又一次得到深层次提高。

在工作室的活动中,研修学员也慢慢感悟到成长的快乐,并以自己的语言表达了欣喜之情。邱亚楠老师说:“我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快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徐歌老师说:“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一点点进步,非常感谢工作室导师及同伴在平日里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在我们这支队伍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让问题迎刃而解!”刘英杰老师说:“在工作室的团队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和力量,一种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激情;因为热爱,我们走在了一起;因为热爱,我们共同成长;因为热爱,我们乐此不疲。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一个团队啊!正是在团队中感受到了这么浓厚的氛围,正是大家汲取智慧、力求完善自己的精神,激励着我奋斗不息。”……

智慧生活的用途篇10

智慧伴我前行

在人生路上,许多人会用到智慧,只要有了智慧,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再难走的道路也会变得平坦。

那是一个普通的傍晚,姥姥正在炒菜,我正在看电视。姥姥炒完菜,把菜端出来的时候,我发现即使用屁股开了门,也关不了门。我想:在门上安个橡皮筋,不就解决了吗!然后,我利用在科技书上面看到的一个实验,用一根木棍把橡皮筋缠绕起来,然后利用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让橡皮筋不会从木棍上掉下来。现在的燃眉之急就是怎么能把橡皮筋按在对面的不锈钢了。呀!可以这样嘛!在两端同时放木棍,这不就行了!于是,我按照想象中的这个方法,把上下两端都安上了橡皮筋。终于好了,解决了!这种自动门,出来的时候用脚拉一拉橡皮筋,门就会打开,等到你走了出来,门会自动关上。看!这样神奇吧!

生活处处有智慧,智慧用途在生活!

六年级:vinent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