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的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5:14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1

关键词:桥梁工程;水中基础;技术应用

桥梁的水中基础施工有着其特殊性,在我国主要是通过沉箱以及沉井技术进行应用,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新技术也在桥梁工程水中基础施工中得到了应用,对施工的质量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从理论上加强桥梁工程水中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对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就能起到促进作用。

1桥梁工程水中基础施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桥梁工程水中基础施工的现状

桥梁工程的水中基础施工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施工方面有着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施工技术的应用方面有着变化,对施工的要求也有着提高。水中基础施工受到施工环境以及气候的因素影响,这就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一些常规的技术很难得到有效应用。桥梁水中基础工程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其支流以及沿海流域比较多,水中基础的设计形式也多种多样[1]。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跨江桥梁建设数量也在增加,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桥梁水中基础施工工艺的发展进步。在近些年我国的桩工机械的研制以及创新应用下,对水中基础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打下了基础。

1.2桥梁工程水中基础施工的问题分析

具体有:第一,缺少必备的施工设备。桥梁工程水中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水上的施工设备比较缺乏,一些铁路舟桥器材能作为水上施工设备,但是其自身也有着局限,对抵御高速以及大风大浪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对深水桥梁施工就不适应。缺少水上施工设备就成为水中基础施工的一个难点。第二,大直径钻孔桩技术的落后。对于桥梁工程的水中基础施工过程中,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在大直径钻孔桩的施工技术应用需求比较大。对于桥梁工程水中基础的施工,对大直径钻孔桩技术的科学应用才能保障其施工的质量,但是在当前这一技术还有待升级。所以在钻孔桩的技术滞后,就影响了桥梁水中基础施工质量。第三,水上的施工技术人员比较缺少。这也是影响水中基础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桥梁水中基础施工的技术性比较强,而对于水中基础施工的人员也有着高要求,只有充分重视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才能保障水中基础施工的质量。但是在当前的桥梁水中基础施工的现状来看,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第四,没有注重设备的科学管理。对于桥梁工程水中基础的施工质量保障,就要注重相应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保障设备应用的完整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就要在设备的管理方面科学化实施[2]。但是在具体的设备管理过程中,水上设备的购置以及管理维修都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对设备的管理中没有形成设备的统一调度,这就对施工设备的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着影响。

2桥梁工程水中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

2.1桥梁水中基础施工钻孔平台设置

桥梁工程水中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只有在施工环节注重质量的控制,才能保障桥梁整体的施工质量。笔者结合实际,对桥梁工程基础施工的技术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究,如下所述:钻孔平台。水中基础施工中需要设置工作平台,主要有固定和浮动两种形式的工作平台。如在固定工作平台方面,支架工作平台是比较常见的,通过已下的钢护筒加上少量临时钢管桩作为支撑钻孔的平台。主要的流程:测量定位插打支架桩安装支架桩的联接系安装钢护筒导向架安装支架上钻机工作平台插打钢护筒安装钻机及配套设施钻孔。可通过围堰来进行设置工作平台,水中基础施工当中围堰类型较多,钢套箱围堰的方式坚固性能较好,有着比较大刚度,应用有着其优势发挥:测量定位钻孔桩下沉钢套箱围堰安装钢护筒导向架插打钢护筒浇注钢套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安装钢套箱围堰上钻机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及配套设施钻孔。钻孔平台建设当中浮动工作平台也是比较重要的,这是通过船体以及标准舟节和浮箱,浮体进行拼装的平台,然后通过锚碇定位,浮动工作平台上进行安装钻机实施钻桩施工。在浮体的大小方面要结合水流以及荷载,这一平台比较适合风浪小以及流速小等水中基础施工。主要的流程:拼装浮动工作平台平台就位锚碇插打钢护筒安装钻机及配套设施钻孔。

2.2桥梁水中基础施工具体技术

钢围堰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桥梁水中基础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于钢围堰施工技术的应用,要充分重视方法的规范化,对钢围堰的拼装方面要重视,钻孔桩施工后要通过作业平台在外侧打入两排钢管桩拼装钢围堰施工的平台。进行拼装的平台尺寸要能满足围堰大小以及作业人员的作业空间以及安全距离。平台上采用全站仪来对围堰的平面位置准确定位。拼装通过汽车吊或者是采用履带吊,在底节的设计带有刃角,所以这就需要在平台上采用钢料焊接卡座,保障围堰拼装的安全性。钢围堰的结构主要有内外壁板以及内外竖板,吊耳以及水平桁架等,在对钢围堰的制作工艺方面是通过工厂统一性完成的。钢围堰施工中注重接高围堰以及做好定位着床工作,钢围堰制成品在到达施工场地就要进行拼装和下沉的作业。拼装后的下沉工作实施中,对于首节的钢围堰拼装后,就要测量堰顶标高以及保障堰顶处在同一水平位置。钢护筒适当位置的测量标记工作要做好,通过钢管墩作为垂直定位以及下沉导向装置[3]。下沉的时候要检查围堰平面以及水平的状况,并能通过钢尺对围堰以及导向点的距离进行检查,通过水平仪进行测量堰顶的标高,能有效控制下沉的速度。下沉到水中的时候,就要实施壁仓内灌水下沉,保障围堰内四边的水头高度能达到一致。钢套箱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桥梁水中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采用钢套箱施工技术也能完成施工任务。在这一施工工艺的实施中,先要进行拼装组装第一节的钢套箱,然后进行定位,对导向船以及定位船拼接组装,然后把抛锚钉以及导向船等连接,建立导向船定位体系,将第一节钢套箱放在导向船体系中,通过船体以及拉揽和限位护舷固定。然后进行接高钢套箱,将适量水灌注到钢套箱对应隔舱内,调整好拉揽的状态,对钢套箱沉降动态加以控制,保障沉降到规定位置。接着装置箱顶平台以及做好钢护筒插打定位的工作,在桩基础施工以及钢套箱的封底工作完善实施。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桥梁工程的水中基础施工,要注重施工方法的科学性,保障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桥梁水中基础施工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应用,所以注重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就显得比较重要。希望通过此次对水中基础施工技术的探讨,能够有助于实际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秀军.吊箱围堰在桥梁深水基础施工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4(02).

[2]许银华.桥梁深水基础的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15(11).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2

【关键词】桩基础护筒钻孔灌注钢筋笼混凝土灌注铁路桥梁

前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在交通领域中,尤以铁路建设发展最为迅猛。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铁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要重视铁路桥梁工程中的桩基础的施工技术,这不仅是为了提高铁路桥梁中桩基础的施工技术,更是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桩基础施工的准备工作

在对桩基础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保证铁路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其中桩基础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的地理环境、桩基础的方位坐标、桩基础的护筒以及桩基础的钻孔泥浆等方面。

1)桩基础的施工环境。为了保证铁路桥梁工程中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要仔细分析桩基础的施工环境,做好前期调查研究的工作,对施工的地理环境进行充分的考察,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貌进行仔细调查,使资料能够尽可能的完善,从而实事求是的制定施工方案。对于桩基础施工地理环境的考察,尤其要重视其土质和水文,如果是软土,必须要对其进行夯实和硬化;是旱地则必须清除障碍物;是浅水则采用引桥法;是深水则采用钢管桩施工平台法,其中平台必须要平整且牢固。

2)桩基础的方位坐标。在对桩基础施工的地理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后,确定铁路桥梁桩基础的方位坐标,准确的测定施工现场的桩基础的位置。当然桩位的测定必须要以施工地理环境为基础,若是旱地则固定护桩,同时在埋设护桩时桩顶和地面标高必须平齐;若是深水,为了稳定护桩,必须要设置钢护筒。

3)桩基础的施工护筒准备。做好护筒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桩基础的稳定,由于铁路桥梁工程需要的自重较高,因此桩基础的护筒必须要采用钢护筒,并且对钢护筒的高度和厚度要求也高,护筒的高度必须不小于2m,当然在埋设好护桩之时,必须保持护筒和桩位的中心位置一致,以免对后期的施工造成负面的影响。

4)桩基础的钻孔泥浆准备。泥浆作为桩基础施工中的关键材料,因此在对铁路桥梁工程进行桩基础的施工时,必须要对钻孔泥浆进行充分的准备。同时为了保证泥浆能够循环净化以及倾倒,务必要建立施工池,这样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二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

桩基础的施工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铁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的前提条件,能够使铁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有效保障,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决定了其在铁路桥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对铁路桥梁工程中桩基础的技术要点分析十分有必要。

1)钻孔灌注的施工技术要点。在铁路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的施工技术较为常见,其在钻孔时分几个步骤:钻进、终孔、清孔及验孔。首先在进行钻孔灌注时不能随意钻进,必须要先造浆,否则会导致钻机空转现象出现,同时要想钻进工作顺利开展,务必要用泥浆泵将泥浆调制均匀。为了避免影响邻桩混凝土的凝固,在钻进前至少与混凝土灌注桩的灌注间隔24h,并且与其护桩中心保持5m以上的距离。由于在3m~4m处的土质较为疏松,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钻进工作时必须要按照1∶1的比例投入小片石和粘土,并将泥膏片石挤入到孔壁中,加强孔壁的硬度。当然在钻进时必须要进行渣土取样工作,密切关注土层变化,开孔之后密切关注钻机参数,并随时对其进行调整。若对质密的岩石层进行钻孔灌注时,必须要及时调整泥浆的比重,为了防止坍塌,每钻进5m~8m后及时勘察钻孔直径。其次在终孔之前,施工人员务必要对孔的深度、孔的直径、孔的位置以及垂直度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从而确定其是否是终孔。最后必须要规范清孔,清孔之后要检验以确保其能进行操作,其验孔标准是粘度不大于28s,泥浆比重小于1.2,孔底沉淀小于5cm。一般在钻进时钻头与孔底距离10cm~20cm左右进行清孔工作,以此保证泥浆的循环。

2)钢筋笼的施工技术要点。检验钢筋的进场以及施工过程,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来检测钢筋的成分,对钢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保证其质量的合格。同时必须使所有的钢筋笼能统一集中制造,在连接钢筋之后,必须要达到截面钢筋接头数不超过主筋总根数一半的标准,且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标注出主筋的位置之后,将地箍筋圈放于主筋上,焊接好箍筋圈,保证钢筋的间距以及长度的正确性,不时加固钢筋笼,使钢筋笼的安装工作能顺利的进行。

3)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技术要点。对孔洞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坚固孔壁,对孔洞内的杂物进行及时清理,若孔洞中渗入了地下水,必须要及时抽水,这些工作都是进行混凝土灌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混凝土进行灌注时,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及时灌注到孔洞中,提高其密实度,必须使用串筒的灌注方式。同时为了避免孔洞内的混凝土离析,在灌注时必须要用插入式振捣器不断振捣,施工人员务必把握好振捣时快插慢捣的节奏。由于铁路桥梁需要承载的自重较高,因此在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选择时,粗骨料必须要选用5cm以内直径的鹅卵石或者碎石,以此增强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混凝土的粘聚度。如果温度较高,防止混凝土过快的凝结,可以加入适量的缓凝剂到混凝土中。当然如果在北方冬季,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则要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早强剂,使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得到有效保障。另外,施工人员无法很好的掌握桩基础施工的水下混凝土施工情况,对于混凝土的离析现象无法及时解决,为了保证铁路桥梁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员可以加强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规范浇筑的流程以及浇筑的比例,保证其质量。

三结语

就目前而言,铁路是鲁商一种极其重要的交通工具。在铁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关系着铁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人员必须要提高柱基础的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质量,减少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铁路运输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3

关键词:桥梁;扩大基础;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扩大基础是桥梁基础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采用明挖基础的方式。在开挖时,由于地基土不同,所做的施工准备就不同,如果地基土土质比较坚硬,就可以直接进行明挖,如果地基土质相对比较软,我们就可以采取护壁的方式进行稳定基坑壁。由于基坑工程是在地下进行的,如果遇到地下水层比较浅,出现渗漏的现象,就需要通过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来排出积水。桥梁的架设有些是在水中开始的,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设置临时的挡水物。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是很复杂的工程,为了保证质量,需要我们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1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1.1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点下

在桥梁基础工程中,砌块是很重要的施工材料,在使用砌块之前应该进行对其浇水,除去表面的脏污,保证砌块面的干净,但是在施工之前应该保证砌块的表面的干燥。在使用是禁止砌块表面有水,因为砌块会和浇筑的混凝土接触,如果带水的话,会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

浆砌块石基础应分层进行砌筑,砌第一层砌块时,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首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各层应先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石与里层砌块应相互交错、连成一体。各层砌块应安放稳固,且砌块间应砂浆饱满,黏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片石砌体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形状方正尺寸较大,长短相同的片石作为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且应与里层砌块咬接,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较大的砌块应放在下层,对于石块的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填实。块石砌体砌筑时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相同,外圈定位行列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

1.2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应选用未被锻炼的且无裂纹、夹层的、高度小于15cm、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石块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pa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当设计为片石混凝土砌体时,石块可增加为50%~60%。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人一半以上;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小于15cm;对于片石混凝土,石块净距可以不小于4~6cm,石块不得挨靠钢筋或预埋体。

1.3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时,应该保证在对基坑验收完成以后就要立即的进行捆绑钢筋,一定要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同时要根据工程的需要设定好钢筋预埋的位置,一定要保证位置的精确性。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对钢筋的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检查,使其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然后就可以进行浇筑混凝土了。

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如果浇筑的高度不是很大的话,就可以直接把混凝土倒入基坑中,如果浇筑的地点过高的话,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就需要设置滑槽,把混凝土运送到浇筑的地点,直接倒入,并进行振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虽然要使用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但是也应该保证浇筑的连贯性。必须保证上一层混凝土振捣完成以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在浇筑完成以后,应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程度,可以在上面进行洒水保湿。一般说来,对于一般混凝土表面的养生应该持续七天以上,对于火山灰水泥等尽量保证在十四天以上的养生时间。

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难时才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适用于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现代桥梁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广泛采用垂直移动导管法,其具体施工方法将在本章第二节“桩基础施工”中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当封底面积较大时,宜按先低处后高处、先周围后中部的次序用多根导管同时或逐根灌注,并保持大致相同的标高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充满基底全部范围。同时,根据封底面积、障碍物情况、导管作用半径等因素确定导管的根数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导管的有效作用半径则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而异。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要综合考虑到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水头的大小、浇筑面积的大小、基底有无障碍物以及混凝土拌机合机的生产能力等因素来决定。通常,流动半径在3~4m范围内是能够保证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会有较大的高差,并具有可靠的防水性的。对于大体积的封底混凝土,可分层分段逐次灌注。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围堰封底水下混凝土,也可以一次由一端逐渐灌注到另一端。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

2.1地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我们在对地基进行检测时,应该保证地基承载力的设计符合工程的需要。在进行挖掘地基时,应该由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一起进行确认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地基工程应该严格的按照工程方案进行,完成后的基地符合工程设计。地基回填过程中应该保证压实程度的质量,进行地下灌注混凝土时,应该保证混凝土的表明和水接触,剩下的都和正常灌注没什么区别,这样就可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凝固之后方便铲除。

2.2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进行基坑回填时应该保证回填土的压实程度不小于百分之八十五,同时要注意回填土是否符合工程要求,不可以选择有影响压实度的杂志土,为了保证基坑回填的质量,我们需要进行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同时需要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在场进行监理。

3扩大基础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3.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应按现行国家有关规程、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必须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必须按设计和施工方案遵循自上而下的开挖顺序要求,分层、分段、均衡并按设计的工况进行开挖,严禁提前开挖和超挖。基坑开挖前应校验基坑位置及开挖尺寸线,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平面位置、坑底标高、坑壁坡度、排水及降水系统、并应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基坑开挖前应查明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上下水、电缆、通信光缆、天然气、排水及热力等地下管线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使用安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3.2基坑排水

排水的方法一般有表面排水法及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两种。表面排水法是施工中应用最普遍的排水方法。在基坑开挖时,坑底四周挖好边沟,并挖1~2个集水井,使坑内积水由边沟流至集水井,然后由集水井用抽水机向外排水。如果估计到用表面排水法有可能发生严重流砂现象,可考虑采用轻型井点法排水。此法主要是利用“下降漏斗”降低地下水位,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打人若干根井管,井管下端1.5m左右为滤管,上面钻有若干直径约2mm的滤水孔,各个井管用集水管连接,并不断抽水。由于抽水使井管两侧一定范围内的水位逐渐下降,形成了向井管附近弯曲的下降曲线,即“下降漏斗”。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到坑底设计标高以下,使施工能在干燥无水的情况下进行。井点排水法适用于渗透性较大的砂性土(渗透系数k=0.1~80m/d),对于淤泥或软粘土地基效果较差。用这种方法降低地下水位,使井管范围内的地下水不从基坑的四侧边坡和底面流出,而是以相反的方向流向井管,因此可避免发生流砂和边坡坍塌现象。

3.3基础浇筑及基坑的回填

基础的浇筑,一般都在干燥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只有当渗水量很大,排水很困难时,才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排水浇筑时,应防止渗水浸泡圬工,以免降低混凝土强度。此外还应注意,石砌基础在砌筑中应使石块大面朝下,外圈块石必须坐浆,要求丁顺相间,以加强石块之间的连接;混凝土基础的浇筑,应在终凝后才允许浸水,不浸水部分仍需养生。基础浇筑完成后,应检验质量和各部位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无问题,即可选用好土回填基坑,并应分层夯实,回填层厚不大于30cm。

4结语

对于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基础工作是重点,我们必须加强工程的整体设计和质量管理方面,把工程建设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多学习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同时借鉴外国相关工程的优秀成果,积极的带领我国的桥梁工程设计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龙.浅谈桥梁扩大基础施工[J].硅谷.2009(06).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4

一、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扩大基础的种类有浆砌片石、浆砌块石、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几种,基础施工的用料通常应在挖基完成前准备好。

1、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如下

(1)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将表面的泥土、水锈清洗干净。(2)确保在无水状态下砌筑施工。(3)禁止带水作业及用混凝土将水赶出模板外的灌注方法。(4)基础边缘部分应严密隔水。水下部分圬工应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终凝后才允许浸水。

浆砌块石基础应分层进行砌筑,砌第一层砌块时,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首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各层应先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石与里层砌块应相互交错、连成一体。各层砌块应安放稳固,且砌块间应砂浆饱满,黏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片石砌体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形状方正尺寸较大,长短相同的片石作为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且应与里层砌块咬接,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较大的砌块应放在下层,对于石块的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填实。块石砌体砌筑时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相同,外圈定位行列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

2、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规定

(1)应选用未被锻炼的且无裂纹、夹层的、高度小于15cm、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2)石块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pa及混凝土强度等级。(3)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当设计为片石混凝土砌体时,石块可增加为50%~60%。(4)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人一半以上;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lo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小于15cra;对于片石混凝土,石块净距可以不小于4~6em,石块不得挨靠钢筋或预埋体。

3、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在对基底及基坑验收完成后尽快进行钢筋的放置和绑扎;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同时安放墩柱或台身钢筋的预埋部分,保证其定位准确;对钢筋根数、直径、间距、位置等进行验收,满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时,即可浇筑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对于已拌制好的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若高差不大,可直接倒人基坑内;若倾斜高度过大,为防止发生离析,应设置串筒或滑槽,槽内焊上减速钢梳,保证混凝土整体均匀运人基坑,用插人式振捣密实。

(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但应连续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应将上层混凝土灌注捣实完毕。基础筑完凝结后,应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并经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7昼夜以上,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掺用塑化剂的混凝土应为14昼夜以上。

(3)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难时才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适用于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同时,根据封底面积、障碍物情况、导管作用半径等因素确定导管的根数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导管的有效作用半径则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而异。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要综合考虑到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水头的大小、浇筑面积的大小、基底有无障碍物以及混凝土拌机合机的生产能力等因素来决定。通常,流动半径在3~4m范围内是能够保证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会有较大的高差,并具有可靠的防水性的。对于大体积的封底混凝土,可分层分段逐次灌注。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围堰封底水下混凝土,也可以一次由一端逐渐灌注到另一端。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二、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

1、地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坑内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会同设计、勘探单位实地验槽,确认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应符合专项处理方案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回填时,对于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填方的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5

【关键词】市政工程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扩大基础的施工方法通常是采用明挖的力式进行,在开挖基坑前,应做好复核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并应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支护力以及地面的防水、排水措施。如果地基土质较为坚实,开挖后能保持坑壁稳定,采取放坡开挖。一、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扩大基础的种类有浆砌片石、浆砌块石、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几种,基础施工的用料通常应在挖基完成前准备好。

1、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如下

(1)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将表面的泥土、水锈清洗干净。(2)确保在无水状态下砌筑施工。(3)禁止带水作业及用混凝土将水赶出模板外的灌注方法。(4)基础边缘部分应严密隔水。水下部分圬工应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终凝后才允许浸水。

浆砌块石基础应分层进行砌筑,砌第一层砌块时,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首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各层应先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石与里层砌块应相互交错、连成一体。各层砌块应安放稳固,且砌块间应砂浆饱满,黏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片石砌体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形状方正尺寸较大,长短相同的片石作为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且应与里层砌块咬接,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较大的砌块应放在下层,对于石块的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填实。块石砌体砌筑时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相同,外圈定位行列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

2、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对于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当基底为非黏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夯实、润湿;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对于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混凝土中填放片石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选用未被锻炼的且无裂纹、夹层的、高度小于15cm、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2)石块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pa及混凝土强度等级。(3)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当设计为片石混凝土砌体时,石块可增加为50%~60%。(4)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人一半以上;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lo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小于15cra;对于片石混凝土,石块净距可以不小于4~6em,石块不得挨靠钢筋或预埋体。

3、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在对基底及基坑验收完成后尽快进行钢筋的放置和绑扎;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同时安放墩柱或台身钢筋的预埋部分,保证其定位准确;对钢筋根数、直径、间距、位置等进行验收,满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时,即可浇筑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对于已拌制好的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若高差不大,可直接倒人基坑内;若倾斜高度过大,为防止发生离析,应设置串筒或滑槽,槽内焊上减速钢梳,保证混凝土整体均匀运人基坑,用插人式振捣密实。

(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但应连续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应将上层混凝土灌注捣实完毕。基础筑完凝结后,应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并经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7昼夜以上,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掺用塑化剂的混凝土应为14昼夜以上。

(3)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难时才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适用于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现代桥梁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广泛采用垂直移动导管法,值得注意的是:当封底面积较大时,宜按先低处后高处、先周围后中部的次序用多根导管同时或逐根灌注,并保持大致相同的标高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充满基底全部范围。同时,根据封底面积、障碍物情况、导管作用半径等因素确定导管的根数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导管的有效作用半径则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而异。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要综合考虑到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水头的大小、浇筑面积的大小、基底有无障碍物以及混凝土拌机合机的生产能力等因素来决定。通常,流动半径在3~4m范围内是能够保证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会有较大的高差,并具有可靠的防水性的。对于大体积的封底混凝土,可分层分段逐次灌注。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围堰封底水下混凝土,也可以一次由一端逐渐灌注到另一端。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二、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

1、地基检验

基坑内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会同设计、勘探单位实地验槽,确认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应符合专项处理方案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回填时,对于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填方的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基坑回填检验

除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回填土方以外,填方轻型击实压实度不应小于85%。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含有影响填筑质量的杂物。基坑填筑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现浇混凝土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规范要求。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6

关键词:桥梁施工;风险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

桥梁工程的基本特点是投资大、技术复杂、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工程寿命周期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桥梁施工中,露天和高空作业多,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地基和周围地层的地质情况对桥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桥梁工程的施工与其他产业的生产过程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但是,桥梁施工工程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方面,对桥梁施工工程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桥梁施工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1.桥梁的结构与设计

桥梁施工结构的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是导致施工阶段风险的主要原因,该风险因素的特点有:对于连续钢析架结构,其质量非常好,制造技术成熟,安装方法随着跨度的大小以及施工的环境而改变,跨度越小,操作越容易,安装越方面,结构越可靠;对于混凝土制造的连续梁或者是钢架结构桥梁,其要求施工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其结构相对来讲比较简单,施工时常用的方法是悬臂法,该项施工技术尽管己经成熟,但是施工难度很大,所以一般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所以风险因素很大;对于斜拉桥和悬索桥如果跨度大于600m的斜拉桥,跨度超过1000m的悬索桥,风险因素最大;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新型结构桥梁,这种桥梁使用次数很少,对于了解不太多,因此施工技术很不成熟,很难制定相关措施,尤其是跨度很大的桥梁,风险更大等。

桥梁设计需要一些条件的满足才能够降低风险,这些条件有:桥梁施工单位对于某类工程或其主体结构具备较好的设计经验,表明该施工单位具有较高的施工能力;对与桥梁施工单位的总体技术熟练程度可以通过该单位对规模较大、难度较高的相关的工程设计经验来体现;桥梁施工单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资质条件可以通过该单位的等级和获奖熟练体现;桥梁施工的结构是否合理是桥梁施工单位是否具有较高能力的重要标志。

2.施工与水文

降低施工风险需要做到:第一,桥梁施工的关键技术的复杂程度和熟练程度,尤其是施工单位对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是对施工中的风险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类似桥梁施工项目,尤其是同类主体结构项目的操作能力;第三,桥梁施工单位的整体水平关键体现在对规模庞大、施工困难的相似的工程的施工水平上;第四,桥梁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施工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功能是否齐全;第五,施工措施是否合理,尤其是在气候恶劣的条件的施工技术是否可行。

同时在施工中还需要良好的水文环境保证工程量的最优化,注意的事项有:

(1)施工期间河面的宽窄、水位的深浅、流速的大小等,会对施工期间的场地交通、材料、设备运输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便桥或渡轮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会对业务风险带来一定的影响;

(2)水中基础,流速较大时,施工技术比较复杂,业务风险也比较大,特别是深水基础则风险更大。陆地基础施工风险相对较小;

(3)是否在讯期进行基础施工,是否会出现突发洪水对基础工程或施工便桥的袭击;

3.地质状况与气候特点

良好的地质条件是桥梁施工的基础与前提,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桥梁施工的基础形式是由其所处地质条件决定的,这个条件对施工风险影响很显著,基坑的开挖深度、地下水及坑壁支撑等可能会导致扩大基础的施工风险,但是这类风险比较小;如果打入桩基础不深,桩的数量比较多,施工中的风险也不高;钻孔灌注桩基础,除深度很浅的挖孔桩外,一般深度较大,易出现坍孔、卡钻、断桩等事故,在桩数很少时,处理程序相对很复杂,因此风险也相应地很局;(4)当采用墩位筑岛的方式进行沉井基础施工时,下沉速度很慢,工期周期长,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概率很高,在下沉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很多的事故,如果沉井时采用浮运的手段,对技术能力要求会更高,因此,沉井的施工风险较大;(5)若采用新型基础,视其复杂程度,一般风险也是较大的。

对桥梁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准确了解也有助于施工的安全性,如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桥梁施工风险,其主体施工应该尽可能避开寒冬和大风季节;再如桥梁施工过程中一旦遭遇到了台风的袭击,工程风险会突然加大,这类风险程度取决于台风的发生次数和强度以及施工单位是否采取了有效地应对措施。

在对桥梁施工中各种风险要素的介绍之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对桥梁施工的风险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列是经过对国内外的桥梁施工事故进行大量研究统计后的结果。

在结构上,根据不同桥梁结构形式,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其顺序为:中小跨度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中小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中小跨度混凝土连续梁桥,中小跨度钢与混凝土结合梁桥,中小跨度混凝土拱桥,大跨度钢梁桥,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桥、刚构桥,大跨度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拱桥,斜拉桥,悬索桥,超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新型结构桥。

在设计上,桥梁施工单位的级别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甲级,乙级,丙级;按桥梁施工单位的业绩排序:针对类似桥梁工程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有较少的施工经验,没有任何施工经验。

在施工中,可以按施工单位等级进行排序:超一级,一级,二级,三级;也可以按技术熟练程度排序:简单、成熟,复杂、成熟,复杂、不成熟等。

按桥梁施工项目的水文因素进行排序:陆地、无水河床,河流较浅、流速低,河流很深、流速高,河流很深、水流很快,沿海超深水地区。

按地质因素进行排序:地质条件良好、明挖扩大基础,地质条件较差、打入桩基础,人土深度较大的钻孔桩基础,入土深度较大的沉井基础。

按施工过程的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温暖少雨季节,盛夏严冬季节,暴风雨多发地区,台风侵袭区,强涌潮多发地区。

4.结束语

总之,最有价值的方案就是听取和总结专家的建议,制定出易于执行的规定作为评价、判别的根据: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结合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国内外桥梁设计与施工的系统方法,提出一个建议各风险因素的比例可按:结构15%、设计15%、施工35%、地质5%、水文5%和气象5%分配。只有在这些系统与有序地安排中才能建设安全可靠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马彩平.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3,07:40+42.

[2]许铎.桥梁工程施工中事故环境风险评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8:49-52+84.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7

现如今的桥梁不仅可以跨过大河、海洋,解决自然沟壑对人类出行带来的不便;也可以使道路在空间上进行分层,解决了城市用地紧张和交通流量大的问题。根据桥梁的组成部分可笼统的把桥梁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根据各结构的构造类型和施工方法的不同,对桥体结构有一个分类的解析。

1桥梁基础

排除一些小型简易的桥梁不谈,桥梁基础由于地基的软弱、上部荷载作用力大的特点,使其所选用的基础形式并不多。在一些中小型桥梁上,有时可根据设计采用刚性扩大基础,这种基础属于浅基础的范畴,其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也相对较低。工程中最常见的桥梁基础———桩基础,属于深基础的一种,由于它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较小,并且在施工技术和造价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市政工程的高架桥上、高速公路的架桥和跨越河流的大桥上都有很广泛的使用[1]。在一些特大桥梁或者地基软弱层太厚桥梁的建设上也会采取沉井基础和气压沉箱基础,1968年在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中,工程师们发现,江水深度在40m左右时,江底的淤泥厚度已经超过了40m,因此在一部分基础的选取上采用了沉井基础,这种沉井基础做的很大,相当于一栋占地面积为一个篮球场大的14层楼房。气压沉箱基础由于具有在水下可以方便施工的优势,被世界上第一大悬索桥———日本名石海峡大桥在技术设计上所采用。这几种基础的使用,都是建立在使实际施工更为简单的基础上的,没有最好的基础形式,只有更适合实际的基础形式。

2桥墩与桥台

桥台和桥墩是整个桥梁的支撑结构,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在桥的端部,连接两岸的路堤;一个是位于桥梁之间只进行上部荷载的传递。桥台、桥墩和基础在一起称为桥的下部结构。桥台不仅要承受桥面上传递来的荷载,还要保证和它相连的路堤的稳定性,因此在设计施工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桥台的高度往往不能太高,保持在20m以下,桥台根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实体式和埋置式。实体式桥台多建造成U形,这种桥台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但自重过大,对地基有一定的影响,多用于埋土高度不大,桥跨稍大的桥梁。埋置式桥台由于埋于台前锥形溜坡内,只留台帽露出地面,因此增大了其抗拔性能,在桥台的建造时可以减小一定的体积[2]。埋置式桥台由于受到的是台后的主动土压力,所用的圬工量就会减少,但它的弊端在于溜坡的设置,溜坡会侵占一部分的河道,阻挡水的流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往往会增加桥的长度,从而增加了工程的投入。埋置式桥台的溜坡会受到水流的冲刷,导致桥台的,因此适用于桥头为浅滩的河床。当地基情况较好时,可将桥台设置为空心拱形,减少圬工和自重。

3桥跨的结构形式

桥跨结构被称为是桥梁的上部结构,根据桥跨结构形式的不同有几种常见的分类。3.1梁式桥最常见的桥梁形式是梁式桥,它根据梁的连续形式可分为简支梁、连续梁和悬臂梁桥,而简支梁桥应用的最为普遍。梁式桥的传力形式是垂直传力,在跨度上也比较小,普通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跨度在25m之内,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跨度一般也不会大于50m。我国最大跨度的简支梁桥是1988年建成的飞云江桥,最大跨度已经达到6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跨度上有较大的突破,我国最大跨度的连续梁桥是1991年建成的六库怒江桥,最大桥跨为154m。3.2拱式桥拱式桥的发展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年。拱桥主要依靠拱圈或者拱梁把上部的垂直力变为作用在桥墩台上的水平推力,因此在桥墩台的建造时对基础的水平承载力要求较高。由于在拱圈内的弯矩较小,在跨径上就有了一定的优势,跨径大的拱桥,在外形上美学意义也更加突出。拱桥在修建时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但是比较经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往往就会选用拱桥[3]。拱桥根据拱圈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三类:1)上承式拱桥是指拱圈在桥面的下方,行车和行人在拱的上面;2)中承式拱桥的拱被桥面分为上下两部分,桥面上的拱运用吊杆提拉桥面;3)下承式拱桥的拱全部设置在桥面上部,通过吊杆和泵杆与桥面进行连接。我国的拱桥技术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世界领先,古有赵州桥世界闻名,现有万县长江桥跨度为世界之最。3.3钢架桥钢架桥和梁式桥相似,只不过钢架桥的梁和桥墩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它同时受到竖向荷载和水平推力的作用。钢架桥也有三种分类,根据形式不同各有优点:t形钢架桥便于预应力的施加;连续钢架桥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高;斜腿钢架桥形式美观,经济合理。钢架桥的跨中弯矩较小,可以据此降低钢架桥的建筑高度,为桥的纵坡设计、行船带来方便。这种桥基本都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我国的黄石长江大桥、贵州六广大桥都是跨度超过240m的钢架桥。3.4斜拉桥斜拉桥由于在斜向拉力的计算上难度较大,因此出现的较晚。斜拉桥通过塔柱和斜索将主梁进行固定,桥面所受的所有荷载通过斜索的拉力传递给桥塔,因此斜索的抗拉性能要大,桥塔的受拉稳定性要高。斜索的布局有辐射式、竖琴式、扇形三种,桥塔的建设也有单塔、双塔和多塔的形式[4]。斜拉桥的自重轻,跨越能力很大,跨度在200m~1100m之间。3.5悬索桥悬索桥是所有桥梁中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在悬索桥中最主要的结构就是缆索,它通过吊杆连接桥面,承受桥面的竖向荷载,再通过桥塔把所承受的拉力传给河岸的锚定结构。缆索往往采用高强度的钢缆绳,锚定结构会做成埋深特别大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今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就是日本的明石海峡悬索桥,最大桥跨为1991m。3.6综合体系桥桥梁的各种形式可以进行叠加构成综合体桥梁,这种桥梁把两种或者几种桥形式的优点结合起来,使桥梁的受力更加合理,外形也更为美观。在工程实践中,梁与拱的结合,钢桁架与钢拱的结合,斜拉与悬索的结合都得到了完美的效果。在将来的桥梁建设中,综合体系的桥梁将会有很广泛的使用[5]。

4桥梁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8

关键词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5.551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加快了我国汽车的普及,同时也提高了对我国公路基础工程建设的需求。为了满足现代车辆保有量造成的行车需求,我国加快了公路基础工程的建设。在公路基础工程建设中,公路桥梁是施工中的重要结构之一。其担负着跨越江河、沟涧的重要任务。从施工企业角度出发,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桩基工程是施工企业施工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其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关系到公路桥梁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关系带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桥梁桩基技术管理存在缺陷而造成的返工情况屡见不鲜。因此,现代公路桥梁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对桥梁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控制与管理。

1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分析

1.1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施工基础控制

为了提高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控制效果,在公路桥梁施工前还应做好桩基施工基础的技术控制与管理。首先,对桥梁桩基施工长期进行平整,准备好钻孔施工平台以及相关施工管道、回填漏浆材料等。在此技术上与现场技术人员等做好技术交底以及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的明确。对于地质情况复杂的,还应在施工前做好异常情况处理方案以及处理所用材料、设备的准备工作。通过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施工基础的准备以及相关技术准备工作,避免施工异常情况或技术问题的发生,保障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施工质量。

1.2注重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与落实

为了保障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控制目标,在工程中标后施工企业应对原有技术控制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同时对比中标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设计技术文件。结合工程技术特点对原有技术控制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及完善。以针对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工程技术控制需求的技术控制管理体系指导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工作。同时,考虑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流程以及各岗位工作内容对岗位工作人员的指导意义。在完善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将技术控制管理内容、目标进行部分及岗位的分解落实。从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施工中各部门岗位的工作内容入手,以技术控制管理内容及技术控制目标分解作为各部门、岗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以此实现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的有效执行。

1.3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分析

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工程的增加、施工企业的经验积累以及成孔技术的成熟为保障公路桥梁桩基成孔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桩基施工中仍要加强技术控制与管理。从钻机选择、钻头选择入手,以测量放样、护筒埋设等技术控制保障施工质量。根据公路桥梁桩基所在地的地质情况选择钻机及钻头。对与过粘土层、红粘土等地质情况应选用回旋钻机。对于岩层地质则选择冲击钻机进行钻孔。通过针对地质情况的钻机选择,为保障工程施工技术参数要求奠定基础。做好钻机选择后应以三角闭合导线控制网对水准基点进行技术复核与控制。并采用坐标法测定台墩中线以及桩位。针对公路桥梁桩基测量放线需求强化测量放线技术复核以及数据观测,保障装机位置复核设计要求。

在做好上述技术控制后还需要加强护筒埋设过程的技术控制。根据技术要求对护筒埋设以及回填密实度等技术参数进行控制,以此保障护筒埋设施工质量。

根据成孔施工技术需求,成孔中应根据钻机技术特点确定技术控制要点。从开钻、持续钻进、停钻后的中心开钻、地质条件变化后的处理等内容出发,结合成孔技术控制点进行技术控制与管理。在程控后,还应做好清孔工作,在距设计标高10cm开始清孔,以孔底干净为基准进行清孔技术控制与管理。做好清孔工作后即可着手进行钢筋笼的安装施工。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对钢筋笼主筋直径、孔径以及箍筋材质等进行控制。并按照焊接要求进行焊接技术检查。以吊装的垂直、位置控制为重点保障钢筋笼安装质量。根据桩基工程地质情况选择适宜的混凝土产品及灌注方式。从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含水量等技术控制入手,以混凝土关注量、振捣控制等为重点保障桩基灌注及振捣质量,实现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目标。灌注施工强应对成孔质量进行检查,同时检查孔内地下水对成桩质量的影响。按灌注砼要求进行砼质量的检查,并保障灌注过程的连续性。针对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还应加强高气温及低温环境下砼的保护。通过多方面技术控制保障桩身混凝土强度,实现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控制目标。

1.4强化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要点的监督与执行

为了确保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目标的实现,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要点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在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通过现场技术人员、质量监控人员的有效监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要点得到有效监控。在每项工程开工前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进行技术讨论。以工艺卡为基础对施工过程中的各技术参数进行详细的讲解。以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基础、以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的监控与指导为重点,实现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目标。

2强化机械操作及养护技术控制分析

针对现代机械化施工中,设备状态、设备操作对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的影响。在现代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中还应注重机械设备操作及养护的控制与管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规划制定设备养护计划。以完好的设备状态保障设备使用中能够满足桥梁桩基技术控制需求。同时,还应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与管理。以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保障施工中技术控制要点得到有效的执行与控制,以此为基础实现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目标。

3结语

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是现代施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保障公路桥梁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公路桥梁施工企业应根据桥梁设计文件分析桩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难点。以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参数控制、技术控制要点的监控执行保障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实现我国公路建设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9

关键词:公路桥梁局部缺陷处理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使得我国道路交通也越来越发达。在当前的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其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而随着这些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射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发展应用,使得公路桥梁的施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而为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就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公路桥梁的质量和性能,甚至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提高公路桥梁的质量和性能,同时为了确保人们驾车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加大对公路桥梁桩基础局部缺陷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桩基础局部缺陷的成因出发,对公路桥梁局部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公路桥梁桩基础局部缺陷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桩基础局部缺陷的成因

桩基础各种局部缺陷,如不经处理,其后果均会导致桩身强度减弱和寿命缩短,因此需要作补强处理;而采取废桩重做的办法,则工期损失与费用太大,一般在万不得已时是不采取这种措施的。公路桥梁桩基础局部缺陷,其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1.1人

在公路桥梁桩基础施工时,无论机械化程度有多高,人始终是其中的主要角色。造成桩基础局部缺陷的成因中,人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其中主要包括主观与客观因素,如工作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工作的熟练程度,是否有意识等方面。

1.2机械

无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施工,都要选择不同的机械设备,完全采用人力进行桩基础施工的行为,已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机械设备状况的好环、设备的适用性、施工过程中运行情况都可能造成质量问题。

1.3施工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桩基础,需要从地质、环境、施工条件、工艺的熟练程度去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与方法,如果施工方法选择不当,则很容易造成质量问题。

1.4地质

在每个公路工程桩基础施工前,均应仔细阅读地质图,对不同的地质层,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

1.5材料

材料包括原材料和用原材料拌和成的混凝土。

2、处理方法及实例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对局部缺陷桩基础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也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成因,经分析研究,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有代表性的处理方法与结果分析如下:

2.1压力注浆法

压力注浆是在桩基础检测完成后,通过地质钻机在缺陷部位钻取的取芯孔或桩基础原有的预埋注浆管,将水泥或其它化学浆液采用高压注入桩中或桩侧(底)。这些浆液经过渗透、压密、固结的方式,对缺陷桩体进行补强,使桩的整体性和受力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达到设计要求。本方法适用于各种直径、地层和成孔工艺的局部缺陷桩基础,在砂砾石层中尤其比较理想,处理效果也较好。

2.2反套护筒法

护筒反套根据地层情况可采用水泥护筒或钢护筒,水泥护筒主要用在粘土中,钢护筒可用在各种地层中,护筒外径与桩径一样大,厚度根据需要选择,护筒压采用锤击、振动或葫芦反拉法下沉到位。采用么套护筒法可处理20为以内的各种直径桩基础。如某高速公路三期工程沿江特大桥5-3#桩。该桩位于主河槽边,渗水量大,在灌注过程中,遇停电,造成离桩顶14.8米处断桩;经过方案比较,决定采用钢护筒下压法处理5-3桩基断桩,其具体方法是:采用8mm钢板卷制钢护筒,护筒内径1.8m,外径1.816m,护筒分节制作,总长度15.1m,每节护筒上下口各加1条高12cm,厚1.2mm的钢护圈,以增加护筒钢度。压入时,在要压入的护筒上口,放置2条25号工字钢,工字钢上再放2条26号工字钢,沿圆周等距悬挂4只10吨手拉葫芦,在桩基钢筋笼上焊接4个吊环。葫芦倒挂在吊环上,然后用人工拉动葫芦,把护筒压入孔内,在钢护筒压入过程中,要保持护筒上口水平。然后连接上第二节护筒,护筒连接处用电焊焊接牢固,并保证不渗水,接着用与第一节护筒相同的方法压入第二节护筒,直至全部护筒压到指定位置。在压入护筒过程中,如发生护筒钢度不足,变形现象,可在工字钢下加设千斤顶,以减少对护筒的压力。护筒压到位后,即用泥浆泵抽干孔内泥浆,清理桩头浮浆,凿除砼,直至露出新鲜砼面,在凿除砼的过程中,应一边抽水,一边压入钢护筒。砼面应凿成凹形,然后清除孔壁和钢筋旁的泥膏,在钢护筒四周嵌入橡皮圈止水,然后采用干浇法灌注砼至桩顶标高,并保持至少50cm的凿桩头高度。

2.3人工挖孔法

人工挖孔即是采用桩基成孔工艺中的人工挖孔成孔法处理局部缺陷桩基的方法。适用于在无水、少水且较密实地层中的桩基础。可处理缺陷深度在20米以内的各种直径桩基础。采用此种办法处理过的有代表性桩是金丽温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溪口特大桥28-4#桩,此桩采用人工挖孔工艺成孔,混凝土灌注采用干浇法,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停电事故,造成距桩顶18米处断桩,后经此方法进行处理后,桩基检测为Ⅰ类桩,达到设计要求。

桥梁工程的基础篇10

关键词:公路桥梁;桥梁施工;养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公路桥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交通压力日益繁重,进而给公路、桥梁造成损害。因此,认识公路桥梁施工的重要性,运用恰当的施工技术,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才能避免桥梁出现施工隐患,确保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建造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道路桥梁工项,让公路桥梁更好地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1公路桥梁的下部结构施工技术

下部结构是桥梁主体结构传递及担负荷载重要构造,其施工质量如何会对公路桥梁使和性能及安全产生直接影响。通常公路桥梁下部结构主要包括发挥支撑作用,且可将桥面及上部结构荷载予以传递的桥墩、桥台、桥梁基础等,是保证公路桥梁整体结构安全不可忽视的一环。

1.1公路桥梁的基础施工技术。公路桥梁基础主要有扩大基础、沉井基础、管柱及桩基础等形式,不同形式的施工技术方法也不尽相同。

1.1.1扩大基础的施工技术。桥梁的直接基础主要为扩大基础,该基础形式又称为明挖基础。具体指在直接承载地基上通过施工设置基础底板,以负荷来源于上部结构的荷载,并通过承载地基直接传递下去,通常其采用的施工方法为明挖方式。

1.1.2沉井基础的施工技术。该基础形式又可称为开口沉箱基础,是由开口井筒构成的地下承重结构物。通常较为适合应用于河床冲刷严重,或是持力层较深等地质水文条件下,是一种深基础桥梁形式。由于这一基础形式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和承载力。此类基础由预盖、井筒和封底混凝土等部分构成,其平面形状各异,但绝大多数的立面为垂直面,井壁是木筋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甚至于还可用填充混凝土于钢壳中所建成。

1.1.3管柱及桩基础施工技术。为满足桥梁对地基稳定性、地基变形和地基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可运用桩基础作为桥梁基础。即将钢、预应力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所制成的多根管柱或者单根管柱上连钢筋混凝土支撑、承台,以传递公路桥梁墩台及上部结构所有荷载到地基结构物中。通常柱底嵌入岩层中或者落在坚实土层,较适应用于覆盖土层薄厚不限、岩面不平整及深水大型公路桥梁的基础施工。

1.2桥墩施工技术。桥墩主要的形式有柱式桥墩和钢筋混凝土薄壁墩台两种。其中,当河床较窄,或填土较低时,应使用钢筋混凝土薄壁墩台,并设置支撑梁以支持桥梁墩台,使桥梁结构呈整体框架形式。柱式桥墩的应用范围则相对更为广泛,且施工简单方便。具体施工方法是:在制作墩柱钢筋骨架时,按照测量放样准确确定预埋钢筋的位置,然后按照设计绑扎墩柱钢筋,采用搭接焊接方式制作好桥梁墩柱柱钢筋,并运送到桥墩位置。完成钢筋安装后,即应当着手安装模板,模板的平整度应与使用要求相符,并且连接配件的孔眼间距与位置要满足施工需求。

1.3桥台施工技术。在桥台基坑位置确定下来后,可运用机械开挖或是人工开挖展开施工作业,当开挖至30cm左右设计标高后,为防止扰动地基应使用人工开挖,以避免影响到施工区域土基的承载力。就桥台下的桩基础而言,待到挖出桩顶位置后,凿除装订位置,桩头凿除要高出桥台底标的保护层厚度。结束基层开挖后,清除地基的杂物且铺筑砂浆。之后,要严格的根据设计资料安装桥台的钢筋骨架,并且钢筋接头要保证错开布置,注意控制轴线位置和机构尺寸的准确性,同时对保护层厚度合理的加以预留。

2公路桥梁的上部结构施工技术

桥梁的上部结构施工也是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其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只有采取恰当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2.1公路桥梁的上部构造模板、支架及拱架施工。首先,针对外露模板的制作与架设。模板主要采用钢材或胶合板等材料,且须最少刨光一个侧面及两个边。为方便脱模,还应将梁、墩台帽突出部位制作成为倒角或是削边形状。在进行结构物部位的选择时,应依据专业工程人员指导,在合理施工图纸的指导下,进行凹槽或是凸槽装饰线的设置,设置的前提是不能对混凝土造成破损。为确保混凝土的表面层具有所需的坚固度和光滑度,还可充分应用水泥砂浆,把混凝土的表面层所出现空洞进行填补。在拆模前,要使脱模剂喷洒模板,这更有助于脱模和混凝土色泽的保护。

其次,模板、支架、拱架的拆卸。在对承重强度高的侧模、支架及拱架进行拆卸时,要保证混凝土已达或是接近结构的强度条件,且达到相应的设计等级。在设置混凝土及桥梁预制块时,砂浆强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无疑是重要条件,然后才能开始卸架施工。如卸架时图纸的规定不明确,则结构砂浆强度须达到相应规定标准,才能开始拆模施工。若是进行空腹式拱的卸架则应在拱上立墙完成后。拱架和支架卸落应循环进行,并确保卸落量应是从小向大的增长。在具体实际的进行卸落时,应同时进行纵横、向卸落,并确保纵向的均衡一致。

2.2公路桥梁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公路桥梁的上部结构构造,通常需通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浇筑来予以实现:一是于支架上使用钢筋混凝土梁体浇筑。且浇筑过程中,必须结合梁横断面,对其进行水平分层或斜向分段的方式,进行连续浇筑。上下层在浇筑前后应保持1.5m以上的距离,若实施振捣时采用的是插入式或附着式振捣器,则应确保浇筑厚度要控制在29cm以内。如果箱梁体的浇筑不能一次性完成,就需进行二次浇筑,且应确保首次浇筑高度超过梁底板承托顶部31cm以上。在二次浇筑前,须认真检查脚手架,以确保其未出现下沉或者收缩。在进行桥梁上部结构构造浇筑时,宜一次浇筑完成,且浇筑方式应采取由台、墩两端开始,逐渐向跨中部位浇筑的方式;二是在支架上采用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的拱体浇筑。进行浇筑时应结合拱体的宽度和拱肋及拱圈的跨度,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实施浇筑。若拱肋和拱圈的跨度低于15m,则应采用拱脚两端和拱顶对称的方法实施连续浇筑。若拱肋和拱圈的跨度超过15m时,应采用沿着拱跨的方向,分段的进行连续浇筑。与此同时,在混凝土完全凝结前必须结束浇筑。需注意的是,若是在进行各段混凝土浇筑时未能一次完成,就应预设施工缝。

3可用的养护技术

3.1定期去查验公路桥梁

公路桥梁搭配着的查验,可以分出定期查验、常规查验及特有状态下的查验。在如上三种路径中,定期查验的路径,要衔接起平日内的常规检查。若发觉到技术层级内的漏洞,应及时去纠偏。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各级的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在每年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当中,要合理的安排一定的经费从而保证桥梁检查、维修和加固工作,要有效的保证桥梁养护和维修加固资金的充分使用和合理性。

与此同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可行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措施和目标,以期能够保证桥梁维修、改建、加固工作的稳定运行。定期查验的侧重点,要放在桥体现有的荷载强度、桥面潜藏着的碎裂痕迹上面。

3.2选用新颖的修护材料

伴随养护技术延展,现今时段内,主要接纳稀浆封层这一新技术,去修护沥青类的路面及桥体。储存式架构下的冷铺沥青,可被当成特有的修补原料。具体而言,要依循既有的配合比,妥善予以拌合,制备出强度合规的结构层。如果一旦发现存在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桥梁技术评定标准中的危桥状态的均属于危桥。其主要包括了桥梁重要部件出现严重性的功能性病害,而且有扩大的现象,其关门键部位的部门材料强度已经达到了极限,出现了部分钢筋断裂的现象,其压杆失稳变形的破损想象,变形大于规范值、结构的刚度、强度、硬度、稳定度都没有达到一定的交通安全通行的要求和承载能力比设计降低1/4以上的类型。面对这些桥梁,就一定要进行工程的改造,其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该引入相对应的竞争机制,要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对于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要符合相对应的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限缩桥体现有的威胁。

3.3接纳再生利用这一新技术

路面及桥体搭配着的再生利用,应存留现有的路面材料,设定出回收及筛选的路径。区分出路桥内的细小颗粒,并增添最佳情形下的骨料。在这以后,重新去拌合沥青,添加特有的油料。不仅如此,还应该要确保其工作的稳定性,不能够随意的进行还冻。在职责方面,桥梁养护工程师要负责安排、制定桥梁年度定期检查的计划,要组织队伍进行辖区内桥梁养护的定期检查工作,要提出一定的检查报告,及时的报告出四类的危桥梁的病害意识。

从目前状况来说,其养护工人的素质不一样,做到真正的专业养护是完全不可能的。面对这种情况下,要求各级的公路的相关人员要高度的重视其公路桥梁的养护工作,要针对桥梁养护需要群策,逐步的增加其骨干人员,成立相对应的专业养护专业队伍。桥梁专职养护,要突出的就是一个专字,要努力做到专业人员、专业方法、专门程序,从而才能够保障桥梁工程师的工作部署能够切实有效的落实到位。再生利用这样的技术,能限缩修护成本,创设出经济成效。

3.4建构精准档案

仅仅只是健全了队伍还是不够的,还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桥梁档案。桥梁档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历史的一种经验。在公路竣工验收之后,相对应管理单位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要求建设单位能够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还要和建设单位的相关的技术人员一起,按照所给出的相关资料,对桥梁进行全面的仔细的检查工作。所需要提供的具体材料如下,分别是每一座桥的原设计图纸、变更设计图纸、完工图纸、隐蔽的工程图片以及见车资料和桥下河流的水文计算等。对于桥梁的检查工作,要按照桥梁的定期检查的要求进行,所得出来的检查结果要交给管理单位保存。管理单位也要按照先桂英的桥梁管理系统的要求相对应的采集桥梁的动静态的数据,从而建立一定的数据库,输入计算机并且建立一定的绝密档案保存,这样就可以为以后的桥梁维护提供一定的资料。

加强养护措施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这是保证我国桥梁质量的唯一有效方法。养护队伍以及工作人员应该对于桥梁和所设定的各项防护措施要坚持日检查机制,要主义观察桥梁的使用情况,尽量做到每天一次检查和记录工作,于此同时还应该对于各级桥梁养护工程师还应该分别组织经常性的检查、定期检查以及专业检查工作。

结束语

随着桥梁建设施工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的桥梁质量不断提升。但要想取得更加理想的施工效果,进一步深入探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