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零基础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5:14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1

关键词:基尔霍夫定律;protues;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tm13-4;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0-0000-01

高职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如何使学生好就业,并且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而这部分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是面向一线,而极少数人从事研发,再加上高职生知识基础薄弱,所以针对岗位需求,对于高职生的学习要求不能与本科生一样,需要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加感性直观的实验及仿真,这是工作所需,也是高职生自身知识水平所需。

一、由仿真引出定律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给出定律,由教师先行讲解,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这样学生可能也能记住定律,但是从学生接受情况来看,是种机械记忆,并不是真正理解,而且记忆也不会长久,笔者一改过去的传统方法,利用仿真软件protues,通过形象逼真的仿真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的数据,自己总结规律,得出定律的内容。这样由于是学生自己努力得出的规律,所以形象生动,记忆深刻。

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在学生做的这所有的仿真及实验完全是在教师的指导控制下完成的,比说实验仿真电路由教师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学生知识情况选定,如图1所示。

学生在仿真出图1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分析图中的数据,观察节点a,发现经过节点a有三条支路,让学生观察这三条支路电流的和,学生会发现和为零,再让学生观察回路1,让学生把回路1中所有的电压表所示电压加起来,提醒学生注意各电压的方向,学生发现电压和为零,然后再观察回路2,学生也会发现所有电压降的和为零,到此为止,学生已经得出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雏形,但是教师此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放置,并引导学生把各个表倒过来放置会是怎样的,学生此时可能会有疑问,教师这时要给学生讲明,此处的电流与电压的和为零是代数和为零,并且告诉学生在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时一定得给出参考方向,在求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时,要规定是流入方向为正还是流出方向为正(都可以,但是必须规定一种情况),如果流入方向为正,则流出方向为负,然后求所有流入和流出该结点的电流代数和,是为零的。对于基求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时,要任意选定绕行方向,沿任一绕行方向绕行一周求所有电压降求代数和,是为零的,(如果绕行方向与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取正,不一致时取负)。

在教师引导学生基本了解了基尔霍夫定律后,再由教师给出规范的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任意时刻,流入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这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任意时刻,在电路中任意闭合回路内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二、精美课件,深入理解

经过前面学生的仿真和教师总结,学生基本掌握了基尔霍夫定律,但只是直观的认识,如果要想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得由教师通过精美课件与习题配合来进行巩固。

学生认识了基尔霍夫定律后,教师再通过合理的例题来详细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的解题方法及步骤,这样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分析计算,才能真正的解决具体的问题。

三、实验实训,提高动手能力。

学生由仿真软件初步认识了解基尔霍夫定律,到教师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这是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是由理性认识到灵活运用还需要实验实训的配合,此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当学生通过实物进一步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后,不仅加深了对此定律的认识,而且还提高了动手能力,这符合高职生培养的要求,也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于实验的选取也是益简不益难,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而不是让学生感到非常难学,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让他们在各个环节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这对于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大有益处的。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在构思教学环节上要充分了解这部分学生的知识情况和心理情况及将来要面向的就业岗位,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如果能做到既教会了学生将来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对将来工作能力,这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所考虑的,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必须从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入手,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尽最大可能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2

1、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工艺要求,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2、掌握常用的仪器、仪表。

3、突出实用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为求活泼、有趣味性。

【关键词】电工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兴趣

一、理论教学

1、基础理论教学

课程和内容的选择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在开课的先后次序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依据学校的条件,设计了相关项目课程。先易后难,先学的知识、技能是后面所学的基础,这点与传统课程体系一样。在校期间,以校本工作岗位为主,兼顾工厂、企业对操作员的要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一个较为全面完善的体系,进入工作岗位,可较快地熟悉工作、进入工作。培养的能力主要是通识的,学校教育无法也不可能与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零距离的对接。“学校不是工厂,工厂不是学校”。将课程项目化,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课程都在一起整合,而是采取两个方向的课程进行项目化,一个是弱电―电子线路,另一个强电―电力拖动。

2、重点专业课内容教学

熟练掌握《电力拖动》这门课程。该课程中主要包括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组成、原理和作用;常用继电器、接触器的识别与检测;典型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学习这门课程,具备进入学习型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学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3、懂得安全用电常识

与强电打交道,安全教育为首要,电具有“听不到、看不见、摸不得、嗅不着”等特点,在实习过程中,一定对学生进行安全喊话,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在培训中要侧重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人体触电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安全用电一般措施;安全用电的技术措施;安全用电的组织措施,在生活和生产中,给合实际分析典型触电事故案例等。

二、一般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使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的能力

通过培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较高素质的学员,是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它是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等多种电路参量和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多种元器件参数的电工电子仪表,其正确使用使用方法如下:

(1)测量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先检查一下指针是否指在零的位置,如不在零位,可调节表头轴心附近的机械调零装置,将指针调到零位。然后在电池夹内装入二号电池(1.5V),6F22型层叠电池(9V)各一节。

(2)交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测量前,必须将转换开关拨到对应的交流电压量程档。如果误用直流电压档,表头指针不动或略微抖动,如果误用直流电流档或电阻档,轻则打弯指针,重则烧坏表头,它相当于人的“心脏”,是很难修复的!测量时,将红黑两表笔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绝对不允许在测量中任意拔动转换开关来更换量程。测量高电压时更是如此,这样可以避免电弧烧坏转换开关触点。测量电压时,一定要要养成单手操作的好习惯。

(3)直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仍然要注意正确选择测量项目,如果误选了交流电压档,读数可能会偏高,也可能为零;在测量之前,一定要注意万用表的表笔正、负极性,将红色的表笔接被测电路的正极,黑色的表笔接被测电路的负极。如果表笔接反了,万用表的指针会反方向偏转,容易撞弯万用表的指针。若事先不知道被测那点电位的高、低,可将任意一支表笔先接触被测电路任意一端,另一支表笔轻轻地试触一下电路的另一被测端,若表头指针向右偏转,说明正、负极性接法已正确,若表头指针向左方向偏转,说明表笔接反了,交换红黑两表笔即可正常使用。

(4)电阻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绝对不允许在带电的情况下测量电阻。这相当于将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引入万用表之中来测量线路,必然引起测量误差,如果引入过大的电流、电压,还会烧坏表头,所以在测量电阻之前必须先切断电路电源。如果在测量的线路中有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应先将该电容器放电(正、负极短接),避免电荷通过万用表泄放,会损坏表头。测电阻时,直接将表笔并联在被测电阻或电路的两端,在测量电阻之前或每更换倍率档时,都应该重新调整欧姆零点,即将万用表的红、黑两表笔短接,并同时调节零欧姆调零旋钮,使表头的指针更准确地停留在欧姆标度尺的零点上。如果连续使用Rx1挡时间较长,也应重新校正欧姆零点,这是因为五号电池容量小,工作时间稍长,输出电压下降,内阻升高,会造成欧姆零点漂移。测量电阻时,应该选择较合适的倍率档,尽量使指针接近标度尺的几何中央,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要正确使用钳形电流表:在测量之前,应先检查一下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向零的位置,如果不指在零位,应该进行机械调零,然后还应该检查一下钳口的开、合的情况,要求钳口可动的那一部分开、合要自如,两边钳口的结合面一定要紧密接触。假如钳口上有油污或杂物,应该用溶剂洗干净;假如有锈斑的话,一定要轻轻地擦。测量时候一定使钳口紧密接合,漏磁通减少,测量精确度提高了。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量程,为了方便在测量时使指针超过中间刻度,以减少测量误差。如果在测量电路之前,不知道被测电流的大小,可先将量程选择旋钮置于最高挡位,然后再看指针偏转的情况将量程旋钮调整到较合适的位置。如果被测电路中电流太小,即使在最低量程挡指针偏转角都很小,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可将被测载流导线在钳口的部分的铁心柱上缠绕几圈后再进行测量,将指针指示数除以穿入钳口内导线根数,即得实测的电流值。测量时,应使被测导线置于钳口内中心位置,以利于减少测量误差。钳形表不用时,应将量程选择旋钮调到最高量程挡位,以免下次使用时,不慎损坏仪表。

2、培养学生独立识图的能力

电路和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修都要有相应的电工用图作为依据或参考。它是电气工程技术的通用语言,凡从事电气操作的人员,必须掌握识读电工用图的基本知识,具备照图施工和检修的能力。我们一定按照识图的基本要求去识图:结合电工基本原理识图;结合电气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识图;结合典型电路识图;结合电路图的绘制特点识图。掌握识图的步骤,阅读图纸的有关说明,包括图纸目录、技术说明、器材明细表及施工说明书等,这一步主要是了解工程的整体轮廓、设计内容及施工的要求。识读电气原理图时,要根据电路图的工作原理,首先在图纸上先分析出主电路、控制电路,其次再先看主电路图,后看控制电路图。阅读主电路可按照以下四步分析:第一,先看本电路设备的供电电源,实际上生产多用380V、50HZ三相交流电源;第二,弄清主回路中用了多少台电动机,并了解各台电动机的作用;第三,分析各台电动机的工作情况,电动机与电动机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四,熟知主电路中所用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控制电器多为刀开关和接触器主触点,保护电器多用熔断器、热继电器、自动开关中的脱扣器等。分析控制电路时,要先了解控制电路中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行程开关、按钮等的作用、动作原理,再结合主电路有关元器件对控制电路的要求,即可分析出控制电路的动作过程。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测量,熟读色环电阻的阻值,电容的极性的判别,二极管、三极管的检测,熟练地掌握电烙铁的焊接技术,掌握焊接的动作要领和基本要求,能够按照图纸进行组装和调试。

三、专业能力的培养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和检修

培训实习的学生熟练地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装配技术和拆卸过程,拆卸不得得当,会拆坏设备,或者把零件及装配位置弄错,给装配也会造成不少困难。培训学生在拆装电动机之前,一定做好拆卸前的准备工作,备齐拆装的一些常用工具,一定要选好合适的地点来拆装电动机,现场环境事先要整理好。一定要熟悉所拆电动机的结构、特点、拆装要领及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一定作好标记,标出电源线在接线盒中的相序,培训学生掌握电动机的拆卸步骤,熟练地掌握联轴器或皮带轮的拆卸;轴承的拆卸;端盖的拆卸。掌握电动机的装配技术,原则应与拆卸步骤相反。

2、安装和检修低压电器元件能力的培养

学会运用万用表检测继电器,接触器等低压电器元件质量及好坏,在控制板上安装电器元件,根据电动机容量的大小来选择导线线径,分别接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中,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来检查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线是否正确,为防止接线错误造成不必要的短路事故。

3.板前明线布线的安装工艺

尽可能少布线的通道,同路并行的导线按主电路、控制电路要分类集中,单层密排。控制电路一定要紧贴安装面布线,相邻的电器元器件之间也可“空中走线”。安装导线尽可能靠近元器件走线,布线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要成900的直角弯。同一平面的导线高低要一致,尽量避免导线交叉,用软线来连接按钮,连接配板上的元器件时一定要通过接线端子,并且要编号。

总之,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这一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从事电工作业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小法电子技能与实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1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3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教学内容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97-02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围绕船舶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热、机、电、管理论基础,掌握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电工电子等学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是高等工科学校热能与动力工程等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知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在形式上浓缩了原有的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材料基础以及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材料加工(成型技术以及切削加工以及特种加工)、机械零件的设计与材料及其处理、制造工艺的选择关系等主要教学内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参考教材的编排顺序,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材料性质”部分主要给学生提供材料性能和材料学的基础知识,为产品选材、零件改性、材料成形和产品制造提供材料基础知识。“材料加工”部分包含材料热处理、材料成型以及机械制造工艺。材料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盒冷却的手段,获得不同组织和性能的加工工艺,主要介绍了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的作用,了解材料的适用性。材料成型主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形状的产品或毛坯的外形制造技术,了解产品制造首先是对外形的制造,材料成形是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制造技术,理解各种成形工艺在产品制造中具有多样性、可替换性和选择性,材料成形的技术基础与材料和选材部分密切相关。机械制造工艺部分主要介绍毛坯的切削加工与精加工技术以及特种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该部分与材料成形和毛坯生产部分紧密衔接,是产品获得所需几何尺寸和精度的重要生产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在产品制造中同样具有多样性、可替换性和选择性。“零件性能”部分是总括性的内容,包含材料选择、加工方法选择以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方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教学内容分散、知识点难以前后联系的问题。《机械制造与材料基础》,知识面广、内容概念多,这就要求教师如何梳理三大模K之间的联系,归纳整理材料选择―加工方法选择―工艺方案评价的递进关系,进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一体化是授课教师的工作重点。据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分析汇总,我们初步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关系图。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4

一、兴趣法

电工实习有很多内容有关到生产和生活实际,将实习操纵的具体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易引起学生兴趣,变更起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假设,让学生列举生活电路中有哪些现象是因接触不良引起的,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经过实例使学生归纳出接触不良发生在导线连接处的结论,并形成导线正确连接很重要的共识,然后拿出已做好的不一样形式的导线连接样品让学生观看,自但是然就会刺激引发学生学习各种导线连接方法的兴趣。再假设绳结打法的学习,先设定某一情境,教学生打出符合要求的绳结,再设定另一情境,教学生打出符合新要求的绳结,如此这般,不停变更情境让学生学打新式绳结。当学生面对本身打出的各种花样的绳结,就会对它们的特征、用途产生出浓厚的兴趣来,不自觉地拆一遍,打一遍,欣赏一遍,打法也就悄然学会了。

二、相比法

电工实习中常遇到部分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点的内容,学生感到易混淆、难掌握。恰当选用对比喻法,能增强教学效果,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假设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安置接触器控制的单向运转电路,当通电试车后,抛出难题“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的安置是否与正转方向控制电路一样”让学生充足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然后采用相比法指出并强调主电路、控制电路的不一样之处,带领学生得出答案“在主电路上电源相序改变了,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能比力深刻地理解为什么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只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接触器,就可以实现电路控制电动机正、反转两个方向的要求。

另外,相比法也可以应用在操纵水平的提升上。在具体研究每个学生实操情况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把完成质量较好的与较差的进行公开相比,并让学生比较本人的操纵,找出本身哪些方面还必要继续巩固,哪些方面还应增强改进。经过相比,可以激发勉励操纵较好的继续努力,提醒操纵较差的迎头赶上,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实习气氛,使学生整体操纵水平可以提升。

三、启发式

在实习中,学生常常会碰到许多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疑难难题,此时便是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大好时机。启发式教学不直接地把现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针对某一学习难题,带领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原理、法则、定律、公式等对难题进行详细研究,逐步找出处理难题的思路,这对教育学生的独立思考本领有很大帮助。假设“发现零线带电怎么办”的难题,先让学生复习零线的概念,再画出低压配电系统图,然后逐一研究零线带电的原因有哪些,最后倒推出“怎么办”。经过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低压配电系统图,带领学生注意电流回路是否构成通路,从而发现,当配电变压器内部零线接头或引出线接触不良时,计量箱内零线接头松动时,杆塔上某处零线连接点接触不良时,用户室内零线发生断线时,由于没有电流回路形成,用电器不可以工作,但零线上带电。所以,应常常地检查线路的连接头有无接触不良现象,应尽量减少线路中的零线接头。接下来,再从三相负载对称性对零线电流影响的研究出发,带领学生发现三相负载严重不屈衡时中性点漂移,也可造成零线接触良好但仍带电的情形,此时应调整三相负载使其对称或接近对称。然后,考虑变压器接地电阻的影响。接地电阻大,低压线路越远,其负荷侧零线接地电阻也越大,零线就大概出现带电现象。面对现在这种情形,普遍是在负荷侧总计量箱前将零线重复接地。该启发式教学整个过程依照教学客观规律,根据学生现实选取了合适的启发原因,帮助学生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获得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本领的发展。

四、演示法

一般在具体内容讲解后,为了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应给学生做标准的、规范的操纵姿势和动作,边示范边讲解,对难点、要点的操纵整个过程尽量重复演示,让学生反复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仔细体会。假设工器具、仪表的应用,老师先对每一种工器具、仪表的应用方法做出正确的示范演示。演示时,为了方便学生摹仿,应减慢动作的速度。遇到难掌握的动作,还要把连贯的复杂动作分解成几个可以看清楚的局部动作,经过反复演示,增强学生对要领动作的印象。再让几个学生重复演示,对他们的姿式和操纵方法进行点评。运用演示法,要求实习老师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动作要协调熟练,正确的姿式操纵方法能使学生养成十分好的操纵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不然,会误导学生,大概造成人身和设备损害事故。实践证明,学生最易接受直观的演示法讲解,在观摩整个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觉和强烈的动手操纵,对当时场景的记忆很深,容易养成正确的姿式和规范的操纵方法。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5

目前X院机械专业主要有数控加工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校内教学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起点,并为后面的加工生产奠定基础,因此通过教学实训使学生应达到以下的能力结构要求。

(一)通过钳工实训,培养手工制作工件的基本技能

现代机械加工技术虽然早已取代原始的手工加工技术,但手工操作技能对学生的能力形成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地位,且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钳工实训内容包括了解利用手工制作工件所需的设备、工具、刃具及量具,掌握锯削、锉削、錾削、划线、钻孔、攻丝、套丝等基本操作方法,钳工加工工艺的制定,能制作一般难度的工件及镶配件;通过钳工实训掌握机械加工常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使用方法,工件精度检测方法;还能让学生知道从事机械专业工作要不怕脏不怕累,培养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锻炼毅力,增强体魄;熟悉钳工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及安全文明实训要求。

(二)通过普通机床加工实训

(如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培养普通机床的加工技能在现代机械加工行业中,由于历史原因,传统的普通机床加工仍然占据较大比重,掌握普通机床的加工技术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普通机床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熟练掌握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的操作规程和方法,能分析和制定一般难度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掌握刀具的刃磨、安装、调试方法,工件的装夹及调试,切削参数的选择;能独立完成一般难度的零件加工、零件的精度控制和检测方法;熟悉普通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及安全文明实训要求。

(三)通过数控机床加工实训

(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等),培养数控机床的加工技能随着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加工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普通机床加工技术,机械专业的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加工技能是不可缺少的。了解数控机床的分类、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及电火花成型机床的操作规程和方法;掌握数控编程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技巧,能利用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方法编制一般难度零件加工程序;掌握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加工工艺制定;合理选择工具、刃具、量具及切削参数;掌握零件精度控制和检测方法,能利用数控设备独立完成一般难度零件的加工;了解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电气控制原理,熟悉数控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及安全文明实训要求。

二、改善机械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可行路径

(一)制定教学实训计划

学制为三年制的数控加工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职学生,根据教学实训应达到的能力结构和目标要求,结合实训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实训各工种实训流程,学期安排,实训课时,实训内容,实训设备台数,每台设备人数及相关工具、刃具、量具、夹具和材料配备。1.钳工实训只安排一次,并安排在新生进校第一学期,实训时间3周(84课时)。实训内容以钳工加工工艺知识,锯削、锉削、錾削、划线、钻孔、攻丝、套丝等操作方法、手捶及镶配件的制作。每位学生一个台虎钳工位,若干台台式钻床,相关工具、刃具、量具和材料配备。2.普通机床加工实训安排在第二学期,实训时间4周(112课时),以车、铣为主,刨、磨为辅。实训内容主要为普通车、铣、刨、磨床的基本操作;学习车、铣加工工艺分析,工艺制定,车削外圆、内孔、圆弧、台阶、内外锥面、内外螺纹等;平面和沟键的铣削、刨削工艺分析、工艺制定及加工方法;平面及内外圆磨削工艺分析、工艺制定及加工方法;一般难度零件的综合加工练习。每台机床2-3名学生,相关工具、刃具、量具、夹具和材料配备。3.数控加工实训安排在第二、三学期,实训时间10周,其中数控车工3周(84课时),数控铣工(加工中心)4周(112课时),线切割(电火花)1周(28课时),数控故障诊断与维修2周(56课时)。实训内容主要学习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基本操作;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制定,数控程序编制及零件加工方法,一般难度零件的综合加工练习;学习数控设备故障分析与诊断,电气控制原理,对一般性故障进行分析及排除练习。每台设备3-4名学生,相关工具、刃具、量具、夹具、材料及电工器材的配备。

(二)制定加工生产训练计划与目标

加工生产主要是承接外协企业的产品加工业务,属校内生产系列,其本身具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性质,原本属于教学系列之外。为使加工生产服务于教学实训,可将加工生产形式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总的实践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的时间从事外协企业的加工生产任务,既可以节省实训材料,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能力结构范围,加深技能难度,延伸企业管理知识。把校内教学实训和加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加工生产安排在第四、五学期进行,学生从事加工生产时间7周(196课时)。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及难易程度,既可利用普通设备也可利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通过承接企业生产任务,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结构、形状的零件,自己分析、确定加工工艺,选择和刃磨刀具,自己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对刀,自己加工及检测零件。能对零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排除,能分析和排除设备的日常故障。通过加工逐步熟悉企业生产模式和企业环境,碰到问题自己想方设法解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工艺制定、操作能力和水平。当外协业务不足时,可用一定难度的零件项目进行补充。

(三)教学实训与加工生产相结合衔接方案及应达到的预期目标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6

【关键词】仿真软件;电工电子教学

电工电子是高职校工科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电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其他电类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该课程理论严密、物理概念多、逻辑性强,与工程技术及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常常需要就宏观现象进行微观解释。

该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分析、设计及实际应用的能力。然而在进行电子线路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电子元器件及实际电子线路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所以需要大量的电子线路实验来辅助教学。

为了满足电子线路教学实验的要求,需要配置大量的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工具等。另外还需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因此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日益增长的教学实验需求形成了一个较难解决的矛盾,所以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电子线路教学实验的开出率一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仿真软件在电工电子课程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将计算机仿真软件引入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使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紧密结合,能够使教学知识点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仿真实验能设置故障状态和极限状况,不会造成元器件和实验仪器的损坏。仿真软件逼真的界面及人机交互,可以产生身临真实的实验环境的感受。在电工电子教学环节,仿真实验作为一种展示性的辅助教学手段,便于教师解释复杂的物理过程或强调概念和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将虚拟仿真引入理论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我们将仿真软件的虚拟实验功能引进课堂,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同步演示,显示实验结果,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弥补了理论上的抽象性。下面是我们具体应用仿真软件来仿真的两个实例。在电工基础课程中要讲解仪器仪表的使用,比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的使用,由于实验中涉及的仪器仪表较多,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的到处出错,实验效果很差,但在做实验之前,先在课程上用仿真软件演示一遍实验要做的内容,强调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这样学生在真正做实验时就比较熟悉,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又比如讲星形负载电路结构时,讲到星形对称负载有中线时,中线电流为零,中线不起作用,学生觉得抽象,但是用ewB仿真软件做一下该实验时,测其中线电流为零,去掉中线后,对电路的线电流及相电压没有任何影响,而当三相负载不对称时,中线电流不为零,但相电压却对称,从而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使他们知道了中性线在三相电路中的作用,上课效果非常的好。

得出结论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定性的一些结论就容易多了。在模拟电路中讲授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时,三极管具有放大和反相的作用,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利用ewB仿真软件来仿真电路,用示波器来观察波形,可以明显看出放大的效果和反相的作用。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后,理论的讲解听起来就更轻松了,从而使上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仿真软件简介

目前高等院校使用的软件大多为ewB、protel、multisim等,这些软件具有电路的逻辑编辑、化简、综合、构建、仿真测试功能。仿真软件或用仿真软件构成的虚拟实验台,它是不能取代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的,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multisim软件是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线路仿真与设计的eDa工具软件。它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工具系统,具有一个庞大的元件数据库,并提供原理图输入接口,可以进行从原理图到pCB布线工具包的无缝数据传输。其中multisim易学易用,便于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matLaB是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易于扩展,允许用户自行建立完成指定功能的m文件,从而构成适合其他领域的工具箱,这大大扩大了matLaB的应用范围。matLaB作为编程语言可视化工具,具有丰富可靠的矩阵运算、图形绘制、数据和图像处理及交互式编程等功能,可解决工程、科学计算和数学学科中的许多问题,目前在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的仿真和神经网络的研究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SimULinK是一个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它支持连续、离散或者两者混合的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与传统的仿真软件用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建模相比具有直观、方便、灵活的特点。

四、将虚拟仿真引入理论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我们将仿真软件的虚拟实验功能引进课堂,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同步演示,显示实验结果,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弥补了理论上的抽象性。下面是我们具体应用仿真软件来仿真的两个实例。在电工基础课程中要讲解仪器仪表的使用,比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的使用,由于实验中涉及的仪器仪表较多,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的到处出错,实验效果很差,但在做实验之前,先在课程上用仿真软件演示一遍实验要做的内容,强调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这样学生在真正做实验时就比较熟悉,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又比如讲星形负载电路结构时,讲到星形对称负载有中线时,中线电流为零,中线不起作用,学生觉得抽象,但是用仿真软件做一下该实验时,测其中线电流为零,去掉中线后,对电路的线电流及相电压没有任何影响,而当三相负载不对称时,中线电流不为零,但相电压却对称,从而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使他们知道了中性线在三相电路中的作用,上课效果非常的好。得出结论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定性的一些结论就容易多了。在模拟电路中讲授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时,三极管具有放大和反相的作用,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利用仿真软件来仿真电路,用示波器来观察波形,可以明显看出放大的效果和反相的作用。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后,理论的讲解听起来就更轻松了,从而使上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7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是机电工程专业一门必修课程,其先修课程是初等数学,后续课程为:机械零件数控加工、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数控编程及操作等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根据岗位不同,主要分研发岗位课程、生产岗位课程,学习期间学生还要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考取技能证书,毕业前要进行顶岗实习、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学生通过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还可以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支持,为专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思想方法,所以本课程定位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为工作岗位的需求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岗位及能力分析

机电类专业毕业的常见就业岗位是:机械(模具)设计、制造、安装、检测、维护及调试,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与营销等。

机电类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与数学有关的岗位能力有:能够正确选择加工工具与设备(机),能够灵活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机),能够正确选择、组装、检修设备的元器件(电),能够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能够对设备状态进行正确判断(综合),企业决策与管理能力(综合)。

机电类专业课程中与数学相关的能力有:刀具角度、零件尺寸的计算能力、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时的参数计算能力,会计算机床电流向量,会对零件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等。

三、设计思路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课程设计,就是通过以上分析,提炼出机电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能力,以及支撑这类数学能力所需的数学知识,将机电专业应用数学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划分。采用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辅以案例、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学环节采用项目式情境引入――数学新知学习――项目解决导出。整个教学遵从数学课程的基础性、针对性、现代化、互动性和层次性原则。

四、教学目标

(一)通识能力目标

1.具有概念互译能力,能够将机电类概念与数学概念对接;2.具有问题转化能力,会将机电类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3.具有运算能力,能计算出数学模型的解;4.具有回归能力,会将数学解回归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5.具有迁移能力,会将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迁移成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专项能力目标

会利用各类方程对凸轮、齿轮、连杆等机械构件运动轨迹进行描述、分析与计算,会利用微积分对电路、电机的电流、电压等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会利用微积分计算工程机械中受弯构件的刚度、强度,会利用微积分对机械元件进行设计和性能校核,会用解析几何知识对数控编程中的基点与节点进行选取与计算,会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对加工零件的质量、误差做数据分析。

(三)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函数、三角函数、参数方程、极坐标基本知识,充分理解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概念,熟练进行极限、导数、微积分基本运算,理解常微分方程的概念及求解方法,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空间平面、直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四)素质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学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形成敢于创新的职业习惯,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内容以数学知识体系为主线,以岗位与专业课程需求的教学项目为引领,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机电专业应用数学”分为四个教学项目,分别是:项目一:机械构件运动轨迹的描述、测量与计算。项目二:机电工程中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机械元件的设计计算、性能校核和优化设计。项目三:机械零件的绘制、测量及加工计算。项目四:零件测量精度分析。

四个教学项目对应四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初等数学(函数、参数方程、极坐标)、微积分学(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和空间角度的计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及概率计算、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六、情景设计

在项目四(零件测量精度分析)中采用的情境是:要对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进行统计分析,通常首先对每个零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然后将尺寸划分成数个等长度的区间段,统计各个区间段内的零件数目,最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以每个区间的中点为横坐标,以该区间内的零件数占总零件数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画出若干个离散点,将这些离散点用光滑曲线连起来,就得到了零件尺寸的正态分布图。由此情境进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学习。

七、首末次课设计

(一)第一次课设计

环节一: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对机电类专业的认识、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希望从本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什么等。

环节二:项目展示

展示机电专业中需要的数学知识,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环节三:课程要求

教师介绍本课程的特点、学习方式、学习要求,考核标准。

环节四:分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二)最后一次课设计

环节一:谈谈收获

每个学生谈谈本课程的学习收获,老师补充,进行课程总结。

环节二:秀秀实力,分组进行

1.计算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从电源吸收的平均功率

2.用微分方程知识分析机械运动中的阻尼现象及特点。

环节三:评评成果

各小组之间开展互评打分,教师参与评价并进行评分。

八、考核方式

1.学习态度考核:10%。学习态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

2.完成项目情况考核:30%。包括完成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数学互译能力、模型构建能力、计算能力、创新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期末考试考核:60%。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查一学期所学基本数学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设计效果

通过项目化课程设计,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授课内容由原来的单纯数学知识变为与专业有机结合的数学知识,因此知识结构由一元变多元,由枯燥变丰富,又因为增加了相应专业课知识,课程改革后对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单一变综合,由闭塞到开放;要从过去以纸上推演、证明为主的数学操作,转变为以专业软件为主进行运算的数学操作。不仅要熟谙数学知识,还要了解机电行业专业知识;不仅要会解决数学问题,还要会发现数学问题。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8

本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不强等缺点。

培养方案共分三个层次。

①工程认识实习:

目的:使学生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的结构、原理;典型机构的构造、运动、组成;典型零件的结构、材料、功能。以及对机电产品制造过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

方法:通过“工程材料”、“机械零件”、“典型机构”、“电子元器件”展室的参观、演示,典型机电产品的拆装实习和对典型生产企业、典型生产设备的参观、讲解、表演达到上述目的。

②基本工艺训练:

目的: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掌握初步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质量和经济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

方法:通过典型工艺设备基本操作训练和典型机械产品的加工、装配、调试、质量检验和技术经济分析完成基本工艺训练。

③综合创新训练:

目的:培养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方法: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产品的构造、工艺、材料、传动、配合、零部件设计、整体设计。并进行综合创新训练。学生组成创新训练小组,自行设计、自编工艺,自主加工机电产品。完成设计-制造全过程。

2、培养方案实施

①实践基地建设

²为开设工程认识实习中的自行车拆装实习,购置了自行车、拆卸工具;编写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绘制了自行车零件图组和组件装配图。

²利用世行贷款购置80余台套设备,加强数控、特种加工实习,增加钣金冲压、非金属成型实习。使第二层次的基本训练实习内容更加全面,其水平与我国目前工业水平相适应并有一定前瞻性。

²综合创新训练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方案。在教学项目建设中从教学方案制定、教学文件准备到实习条件建设、准备作了大量工作。经过试点和改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②培养方案运行

²自行车拆装实习已在99级学生中全面开展,并已列入XX版教学计划。

²综合创新训练在98、99年两轮试点的基础上,经过改进,XX年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今年有300名学生参加了综合创新训练。也已列入XX版教学计划。

③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9

[关键词]autoCaD软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16-01

引言

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一套通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在CaD业界用户最多,使用最广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绘制二维工程图,同时也可以进行三维建模和渲染。它能够完成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和电子电气设计绘图的绝大部分任务。受到广大建筑、机械设计人员以及电子与电气工程人员的欢迎。

一、autoCaD教学重点及内容

针对五年制高职机械专业学生的特点,年龄小,理论学习能力、基础较差,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应着眼于应用,即如何应用计算机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能够绘制二维工程图并可以进行三维建模和渲染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与具体任务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机械设计等)的学习及以后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实践与效果

1、精讲多练,培养计算机绘图的操作能力

计算机绘图总学时为56学时,全部课程安排在机房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边听课边练习,便于教师个别辅导,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一个学期课上能够完成12-13次作业,其中包括基本练习7个,轴、盘、叉架、箱体类零件图绘制4个,三维建模2个,总绘图量达到要求,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autoCaD软件的常用二维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以及三维建模方法,具有绘制一般复杂图形的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计算机辅助绘图与机械制图并行教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教学基本上是按照画法几何、投影基础、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几个模块组织安排教学,为了使传统的制图教学与计算机绘图密切结合,应将机械制图教学与autoCaD软件学习并行,具体做法是:

(1)在制图课中适当减少仪器图的绘图量,仪器图图面质量以“粗细分明、清晰整洁”为度,不强调“黑”、“光”、“亮”;

(2)加强徒手绘图练习,提高绘制草图的能力。

(3)从零件图的教学开始,将制图教学与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先在制图课中进行零件、部件测绘,徒手绘制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并进行标注,然后根据所绘制的零件草图,教师在计算机上示范作图,学生自己校对草图,再上机将草图画成零件工作图和装配图。

实践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进一步巩固了投影作图的能力,并对尺寸标注、尺寸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标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绘图必须以机械制图的理论为基础,在使用autoCaD作图时,必须按照三视图投影规律,表达方式及标注符合机械制图国标要求,才能在计算机上绘制出正确的机械工程图样。

通过使用autoCaD软件绘图,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高效、准确、美观等优越性,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绘图工具,因此在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都愿意用计算机绘图代替手工作图完成设计图纸,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作图效率。

计算机辅助绘图与机械制图并行教学,提高了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产生了相互促进的效果。

3、注意扩展知识面

在讲授autoCaD软件的使用时,可以通过这个软件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例如计算机产生图形的基本原理、交互式绘图和参数化绘图的基本原理、选择绘图软件的基本原则、专业应用软件与通用绘图软件的联系与区别、CaD技术发展的形式等等,使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可以向更宽的领域拓展。

4、结束语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是机械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与后续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机辅助绘图可以引入课程设计及毕业中。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做课程设计时,可以计算机辅助绘图为主,手工绘图为辅,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应用能力,减轻手工绘图的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方面,还应进一步探索计算机绘图与机械制图课程的结合点,使其有机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

参考文献

[1]段绍娥.autoCaD实例教学法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2期.

[2]曾建雄,陈长松.倡导教学改革推进学术研究――2009年中国新闻学学术年会综述[J];新闻战线;2010年01期.

[3]葛云生.《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教论坛;2010年01期.

[4]孙凤喜.电子技术课程的优化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3期.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电工零基础教学篇10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化

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给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1存在的问题

高职特色不够鲜明、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制造业对人才培养要求等不足,主要表现在:

1)课程设置尚未完全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历了10余年的高速发展,但很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然受到高等教育的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课程体系的构成在名称上改为“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训练课”3个模块,但实质上课程设置还明显存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倾向,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没有真正向“能力本位”转变,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学科体系的思维方式。

2)部分课程设置相对独立,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部分课程的选择过多考虑知识点的完整性,对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导致个别课程显得相对独立,同时也造成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现象。例如,“电路分析”“电机拖动基础”“工厂电气控制设备”3门课程中有关电机学的知识有重复。“气动技术”和“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2门课程气动教学内容有交叉。实践性课程的安排受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岗位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

2开发思路

笔者对中国航空一集团、二集团的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归纳出本专业领域的岗位需求、典型能力和主要工作任务。以典型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找出对应的职业能力。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共同制定新的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出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重新构建与整合,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以及湖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抽查标准,将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要求融入课程内容。

3实施过程

3.1组建校企联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构建的组织机构,也是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的指导、评价机构。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由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成都飞机制造厂、陕西飞机制造厂、株洲南车时代电气有限公司、安徽江淮仪表厂等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组成。

3.2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通过对株洲南车时代电气有限公司、昌河飞机制造厂、空空导弹研究院、成都飞机制造厂、株洲钻石刀具厂等企业调研,跟踪本专业毕业生近3年来的就业情况,归纳出本专业的典型就业岗位群。

初始岗位群为: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和管理。发展岗位群为:通过3~5年的工作锻炼,可从事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调试、故障处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高级维修、管理、改造升级及技术支持与服务。因此,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航空机械制造类企业,培养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修与调试技能以及智能化技术、pLC技术等相关知识,能够胜任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技术开发、产品营销和技术服务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3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归纳本专业的基本工作任务。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其未来职业主要有3个发展方向:1)维修电工,主要从事机械设备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修理。2)机床操作工,主要从事普通机床或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考虑到择业的不确定性,在教学中应兼顾2个方向的内容。因此,我们确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框架由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能力核心课程3个层次构成。在新课程体系中,职业基础课程为:形式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实用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等;职业技术课程为:机械零件图样识读与绘制、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等;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为:使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电机拆装与维修、机床电气检修、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修等。

3.4针对核心技能,开发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是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基础,根据工作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技能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规律划分为若干个单元项目,再由若干个单元项目组成的课程。本专业8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全部采用项目课程形式开发,在设计每个单元任务时,以“理论知识与生产任务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原则,使每个单元任务中都包含必需的理

论知识、基本操作、设备安装、调试或维修技能等,其最终目标是:每个单元都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来完成,或制作一个产品,或排除一个故障,或进行一项试验,或完成一项维修。如“机床电气检修”课程中,设计了5个单元工作任务,分别是低压电器的检测与维修、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普通机床电气系统检修、起重机电气系统检修、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检修,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5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打破了原来理论+实践(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不仅明确了“要做什么”,也清楚了“为什么做”、“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学习中体验了实际工情景与工作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束语

经过实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市场需求、岗位能力重新进行了专业定位,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行了教学做一体、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得到了强化,而且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拓宽了毕业生就业口径,提高了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