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十篇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十篇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4:31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1

[论文摘要]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维护铁路和客户双方的利益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一设备技术标准、强化设备配备规划、提高计量意识与设备安全防护意识、实现检测信息网络共享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1铁路现有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铁路现有的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主要包括两类:单纯计量设备和以计量设备为基础的安全检测及监控设备。

这些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铁路车站、货场,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及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等,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维护铁路和客户双方的利益至关重要。

1.1单纯计量设备。单纯计量设备包括:轨道衡(静态轨道衡和动态轨道衡)、汽车衡、平台秤、门吊秤、吊钩秤、核子秤、皮带秤、装载机电子秤、平板秤,等等。单纯计量设备主要应用于整车或零担货物实际装载量的测量。

1.2以计量设备为基础的安全检测及监控设施。以计量设备为基础的安全检测及监控设备包括:超偏载检测装置、轮重测定仪、限界测定仪、危险品检测仪、货车装载状态电视监控系统等计量装置和安全检测设备等。以计量设备为基础的安全检测及监控设备主要用于检测货车装载的超载、纵向超偏、横向超偏、超限界、危险品及状态参数等。

2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国铁路货运现场大量装备了计量、安全检测设备,但仍不能满足铁路货物运输现场计量和安全检测的迫切需要,许多安全检测手段尚不完备,亟待开发完备高效的检测设备,尤其是像装载限界检测和超偏载检测等在线检测设备,亟待开发。即便已经配备的设备,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目前还普遍存在于设备的开发、配置、技术保障、维护等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缺少统一的研制、开发、配备规划。缺少统一的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研制、开发、配备规划。设备的研制、开发、配备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开发商、生产商的手中,设备市场的技术走向受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发商和生产商往往把具有可观经济效益的设备放在开发的首位,尽管这样也会促进装备水平的提高,但更多体现出开发的无序性。设备使用单位也很少主动提出装备技术水平和配备数量的要求,其设备投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2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市场秩序混乱。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市场秩序混乱,产品质量水平良莠不齐,开发商之间无序竞争,甚至存在某些厂商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有的厂商根本不具备开发生产的技术条件,但为了追求利润,居然采用仿冒手段制造伪劣产品;有的厂商无原则地追求低成本,甚至采取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等手段与人竞争,不但对正当、优质产品造成冲击,而且对运输安全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2.3行业技术标准还不完备。用以指导生产的有关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铁道行业技术标准还不完备。相当一部分设备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如:超偏载检测装置、轮重测定仪、限界测定仪、危险品检测仪、货车装载状态电视监控系统等,还缺乏完备的能够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行业标准;有些标准陈旧落后,其指导作用显然不足,有的设备还仅仅是依据不规范的“技术条件”来生产;有的虽已制定技术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标准的技术要求与实际生产水平相比有些不符,生产水平还不能满足技术标准的需要,等等。这些技术标准方面的问题,导致检测设备的生产现状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检测手段与实际需要之间、检测需要与生产水平之间、检测技术普及与检测设备管理之间等等,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3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尽管铁路有关部门对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配备十分重视,也已经建立一定规模的管理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管理上不尽如人意。

3.1配置要求和配备标准不够规范。全路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配置要求和配备标准在规范化方面显得十分薄弱。各相关单位的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配置往往侧重于经营因素,忽视对技术因素的可行性论证,更谈不上设备配置的长远规划。经济实力越强、设备本身的直接效益越明显,单位对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投入力度就越大,反之,投入力度就越小。另外,设备采购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对所采购的设备质量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有效控制,导致设备利用率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资金浪费。

3.2计量意识淡薄。设备使用单位,尤其是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单位,缺乏科学的计量意识,对计量、安全检测设备日常监管非常薄弱,无法实现正常的周期维护和检定。误以为安全检测设备不属于计量设备,因而对其用于判别目的的量值不进行科学溯源,甚至不溯源,绝大多数的安全检测设备没有以合法、有效的量值溯源作保证,无法判定量值是否准确或量值的偏差(误差)是否在正常范围,致使设备的可靠性无从谈起。

3.3设备安全防护薄弱。设备本身缺少安全防护措施或防护手段不完备,加之设备管理存在漏洞,给不法者以可乘之机。如:为达到不正当目的,采用非法手段,有的与生产厂商勾结,在例行检定后擅自非法更改设备初始设置参数,致使其量值与检定状态不符(曾发生某区段的两台状态未见异常的轨道衡称量同一对象,其量值竟然相差5吨之多的现象,这已经远远超出轨道衡的正常称重准确示值变化区间,若非操作人员人为调整设备,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设备检定状态与使用状态不一致,导致设备无法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势必影响设备的工作质量及其可靠性。对计量设备而言,其结果是严重侵害国家和客户的利益;对安全检测、监控设备或设施来说,这种做法将对运输安全构成相当大的威胁,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

3.4检测信息网络化基础薄弱。计量、安全设备的检测信息无法共享。铁路货运是一个动态系统,运输系统的各个环节之间要靠信息进行沟通和联系。为了充分发挥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的效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检测信息共享是必由之路。在高速信息化的今天,重要设备的检测信息未实现共享,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而从管理的必要性来看,信息共享应该在检测领域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这对推动高水平运输安全体系的建设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韩远谋,蒋运华,侯媚娟.散堆装货物超载因素的调查与分析,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2):53-54

[2]王维.克服计量手段落后现状确保货物运输安全,铁道货运,2002,(5):37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2

所有需要运输货物的个人、企业和其他单位都是铁路货运的目标客户。从目标客户的角度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部分。从铁路企业满足客户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方面分析,服务质量特性可归纳为以下6点:①功能性。这是指铁路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所具备的作用和效能满足客户的“位移”需求,这是服务质量特性中最基本的一个。②经济性。这是指客户为得到铁路企业的物流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经济、合理,特别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选,经济性是相对于所得到的服务质量而言的。③安全性。这是指铁路企业在物流服务过程中保证货物不受损失和及时理赔。④时效性。这是指铁路企业在物流服务过程中满足客户及时、准时和省时的时限需求。⑤文明性。这是指客户在铁路企业的物流服务过程中期望拥有被尊重、亲切、友好的氛围。⑥舒适性。这是指客户在铁路企业的物流服务过程中期望得到良好的、舒适的服务环境。

2影响铁路货运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目前,铁路货运正在向现代物流积极转型,铁路企业也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但结合目前铁路货运服务现状,并对照服务质量特性分析,仍有诸多不适应之处需进一步改善。影响铁路货运服务质量的主要有以下6个:①功能性方面,服务功能仍不完备。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现行的铁路货运功能已无法适应变化中的物流市场,特别是无法满足发送零散货物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现行的铁路货运功能主要为大宗货物服务,由于对应的运输产品、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等大都基于服务运输大宗货物设计,导致在服务功能上无法有效满足发送零散货物的需求。②经济性方面,价格体系仍不灵活。铁路运价是否合理对客户的取舍有着重要影响。运价符合市场规律,才能有效争取到客户。当前铁路运价为国家统一定价,没有淡、旺季之分,也没有冷、热方向之分。虽然部分运输产品可议价,但因无法实时掌握市场变化,特别是无法有效追踪其他运输方式的价格、议价流程烦琐,导致铁路运价无法充分适应市场的变化,也无法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③安全性方面,货物的“安全保障”仍有待加强。客户发货时,要求货物及其包装在物流过程中不发生改变,即使发生货损,在理赔上也要做到快捷、简便。但因铁路长期以运输大宗货物为主,对于零散货物的运输,在机具配备、装载方案、合理装卸等方面都难以有效避免货物污损,特别是铁路货运的环节较多,关系单位也较多,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污损和丢失,事故调查、事故处理、责任划分和货损理赔等过程均较烦琐,加之个别单位和个人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货损理赔的时间较长,甚至出现个别客户难以得到应有理赔的情况。④时效性方面,货物运输仍无法做到快捷、高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间就是金钱,货物早一天出现在市场上,客户就会得到更多的利润;晚一天到货,市场行情可能大变,客户也可能因之受到损失。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特别是在跨局运输过程中的配车、中转、集结和接取送达等环节无法做到无缝衔接,导致部分货物不能按规定的运到时限到达目的地,有时远远超出运到时限,甚至在运输过程中不知所踪。⑤文明性方面,部分单位和个人“铁老大”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客户选择铁路发运货物时,期望在互相尊重、双赢互惠的氛围中完成市场交易行为。但因长期以来铁路运力相对紧张,部分单位和货运工作人员认为货运是“别人求我”,即使在物流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也未放下“铁老大”的架子,“门难进、脸难看、生冷硬顶”的情况仍大量存在,甚至存在价外收费、勒卡索要等问题,导致客户对通过铁路运输货物思之再三,有的客户甚至就此彻底“告别”铁路,选择其他运输方式。⑥舒适性方面,服务环境仍有待改善。每一位客户都希望有一个良好、舒适的服务环境,业务熟练、行为规范、用语文明、态度亲切、设备齐全、揭挂整齐、窗明几净会使客户在点滴间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自觉地增加对铁路货运的好感。但因部分单位不注重改善铁路货运营业场所的硬件设施,或是投入了也不注重保持,导致个别营业场所环境较差;个别工作人员业务生疏、服装不整、说话随意,给客户留下了“素质低”的印象。

3提高货运服务质量的对策

铁路货运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关键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明晰客户需求,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从功能完备、经济合理、安全可控、服务快捷、文明服务和环境舒适等方面不断提高货运服务质量,从而增强铁路货运的市场竞争力,有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3.1强化服务功能

社会对物流市场的需求总量,特别是对零散物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铁路企业在大宗货物的运输上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因此,要加强对以“小、快、零”为特点的零散货物物流的需求研究,进一步解决方便受理、运输产品开发、生产力资源配置等问题,从而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3.2提高运价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运价是客户比选运输方式和有效吸引货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对市场化定价策略的研究,进一步解决“一口价”收费问题,并追踪分析其他运输方式的运价、解决“议价”问题,从而不断增强铁路安全、快捷、全天候、经济、环保的竞争优势。

3.3强化货物的安全保障

货物安全、完好地送达目的地既是客户最基本的需求,也是铁路企业必须完成的任务。要针对零散货物的特点,进一步解决货物包装、货物仓储、货物装卸和货损理赔等问题,确保货物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不受损、丢失,即使出现货损,也应做到尽快赔付,以弥补或减少客户的损失。

3.4强化货物的时效保证

货物按照规定时限快速运抵目的地对客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强化“门到站”和“站到门”的两端接取送达能力建设和货物实时追踪信息网建设,同时,尽量开发一批“一站直达”的运输产品,以满足客户对运到时限的要求。

3.5强化服务文化建设

使客户在自由、亲切、友好、受尊重的氛围中完成客户体验对客户选择铁路发运货物至关重要。铁路企业要像建设安全文化一样建设服务文化,进一步强化全员服务意识、完善行业服务标准和提升服务质量,使全体员工真正树立“客户就是上帝”的思想,真正做到“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

3.6强化舒适环境的构建

铁路企业在满足客户在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效性和文明性等需求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决员工业务素质提升、行为言语规范和营业场所环境改善等问题,从而为客户营造舒适的服务环境。

4结束语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3

1.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相对宽泛,缺乏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方案,安全管理有效性较弱,不能从细节入手,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此外,由于安全管理体制相对简单和笼统,形式化较为严重,使得管理团队对于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的把握不到位,因此会出现管理团队束手无措的尴尬局面。此外,铁路安全管理体制只是形式上的制度,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相关信息及数据的处理相对滞后,因此,难以形成严格化的、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交流与互动。此外,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不够顺畅,往往是上级要求和重视的情况下,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才得以贯彻和执行,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不能将安全管理观念深入到各个环节中。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专业化程度较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成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铁路运输管理的行政化体制下,运输安全管理团队人员队伍建设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影响着铁路运输安全和铁路货运管理的水平,由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性技术不够强,再加上缺乏长期有效的、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得管理团队整体的专业化程度受到限制,不能较好的开展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活动,对铁路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3.铁路通信工程建设存在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铁路事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趋势日渐深入。铁路通信在铁路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保障性的作用,是铁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是保持铁路各管理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互动,保持信息联动,保证铁路平稳运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伴随着铁路列车向高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了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提高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互动,提高列车控制系统性能,进一步实现有效的人机控制,亟待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完善、技术构成更加先进的铁路通信网络。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活动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要求施工过程中注重技术的管理和创新,在传统的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度的飞跃,促进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实现铁路通信的快速升级,从而使铁路通信网络在国民经济中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适应当前铁路速度不断提升和运载量增大的特点,铁路通信工程必须作为一项重要手段。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我国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的发展现状出发,在对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4.铁路运输监管体系不健全。铁路运输监管体系不健全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另一个因素。监管体系不健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监管体系的持续性不强和监管体系的执行力度不够。铁路运输管理条例中不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在通过分析监管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监管体系未能实现微观的安全监控的目标,只是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和调控,执行力不够。此外,铁路运输公司未能建立起长效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的运输监管体系,因此,监管体制执行的持续性不强,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一定的隐患。

二、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1.增强市场适应性。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加强市场化改革是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和核心工作。当前,我国铁路市场自2008年以来盈利额不断下降,2013年一季度净亏损为68.76亿元,铁路行业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了铁路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而作为铁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货运运输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当前我国的铁路货运运输以大宗货物为主,其中煤炭的运输量占据首位,然而大量货物的运输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只能寻求其他的方式加以运输,因此急需加强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应从货运价格改革入手,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运输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铁路货运定价,适当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价格。此外,要促进货运流程的改革,以充分提高货运运量,实现多式联运的方式,从而实现“门到门”的运输,要进一步深化“实货制”运输方式改革,加强营销力度,简化货运受理方式,为铁路货运范围和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2.坚持以“服务型”导向为依据。当前我国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以“服务型”为导向,让更多的货主感受到实惠和利益,增强货主的安全感。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坚持服务型的原则,使得货物运输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从货物运输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货主提高便捷、实用、精简的货物办理流程,进一步降低货物运输办理门槛,让更多的货主选择铁路货物运输。此外,铁路货物运输要充分尊重和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增强运输的灵活性,从货运运输的需求出发,调整货物运输的运输方式和管理方式,为货主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要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要以最简单、最全面、最快捷的方式办理货物运输,为货主提供最大的便利,增强货主的满意度。

三、结语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4

关键词:铁路货车运输;行车事故;预防措施

前言

铁路安全作为影响铁路运输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受到工作人员、货物以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铁路货车的行车事故频有发生,从而为铁路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提供有效的依据,而这也使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致因和预防研究日益成为了诸多研究学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1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

1.1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和技术素质

第一,对调度会让计划的依赖心理。在调度员布置好会让计划之后,铁路行车的相关工作人员比容易形成一种固定的行车观念,从而放松甚至忽视对信号的望工作。第二,过于信赖列车运行的稳定性。由于铁路列车的运行时刻、运行轨道、停车站点比较固定,因此,容易使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固定的会让计划发生变更时,列车司机对变更信号察觉的不及时,全速前行进入有车线,l生列车碰撞事故[1]。第三,各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心理。工作人员在望信号的同时进行呼唤应答、联防互控,是保证列车行驶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这在望信号时产生互相依赖心理,没有真正做好对信号的观察工作,未能及时确认信号的变更情况。第四,工作人员在理论水平、业务知识、文化基础、实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是其适应行车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

1.2货物因素

一方面,货物在外力作用下较易出现倒塌、位移、窜动以及坠落等现象,在列车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车辆上所装载的货物可能会发生倒塌、位移、窜动、坠落等现象,造成货车行车事故。尤其是装在平车、敞车类货车上的超限、超长、集重及易窜货物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纵向惯性力、垂直惯性力及风力的作用,更加容易发生上述危害货车行车安全的现象。

另一方面,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货物发生超载、起火、爆炸等现象。第一,超限货物。因为超限货物列车的运行条件比较特殊,运行方法较为复杂,联系的环节较多,行车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其在安全系数方面较一般列车要低,一旦某个环节未能处理到位便会导致列车运行事故的发生。第二,超长货物。由于超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货物两端伸出,加上车辆自身垂直振动所产生的的垂直惯性力,会使转向架承担的重力相应增加,容易发生超载问题。第三,集重货物。由于集重货物重量较大且支重面较小,在装车后车辆单位面积的受力较大,如果超过了容许载荷,便可能引起车底变形或折断现象的发生,导致车辆破损甚至发生行车事故[2]。第四,危险货物。危险货物是指那些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线等性质的货物,在运输这种货物时,应严加防范,对其不同的化学性质做出不同的防范措施,以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

1.3安全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作为铁路货车运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只有确保对行车过程的有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铁路货车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有安全监管、安全技术及施工安全等管理内容,在铁路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对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无聊管理规范未落实等现象。部分单位未能做到从已发生的行车事故中汲取经验,以避免同类性质的行车事故再次发生。另外,有些施工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间存在合作问题,以及对施工现场的电缆走向情况不了解,在没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工作,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导致行车事故。加之,一些专用铁道与铁路线的产权单位存在安全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导致实际的行车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基础不足,对相关设备缺乏养护,对操作现场缺乏控制,这种情况对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2预防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工作人员作为铁路货车行车管理中的主要参与者,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对于行车事故的发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首先,铁路货运企业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综合教育与培训,使其掌握现代化的安全事故管理理念,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其次,完善现有的岗位分配制度,通过对工作人员岗位的合理分配,使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能,针对车务系统中的行车、货运等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确保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监督,避免其产生过多的依赖心理。最后,对现有的调度会让计划进行分析,结合铁路货车的实际行车情况,定期对行车观念进行更新和完善,加强对信号的望工作,从根本上避免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发生。

2.2加强对货物的有效管理

受到货物自身在外力作用下较易出现倒塌、位移,以及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货物较易发生超载、起火、爆炸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加强对货物的有效管理,才能有效避免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完善现有的货物管理制度,根据货物的种类、大小以及性质等,对货物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同时针对具有危险性的货物,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做好对货物的安全管理,实现对货物的严格审查,并做好货物的清点工作。另一方面,认真审核托运人员的资质条件,并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实现货物管理的自动化,充分利用货物管理系统的优势,实现对货物的集中性管理[3]。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落实安全管理意识,对运输以及行车人员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

2.3建设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

首先,提高铁路行车的安全管理理念。在行车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满足员工的基本心理需求,根据员工的实际学习效率以及能力不同,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从而进一步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提高员工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其次,加强对管理流程的有效监督,加大惩处力度,针对目前所制定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加强对管理流程的全面监管,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针对出现违规行为的员工也应当及时进行惩处。最后,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化安全管理理念的学习,将其充分应用于目前的行车安全管理当中,在确保行车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提高基础上,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减少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货车的行车安全管理作为铁路运输产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加之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从而为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发现,影响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工作人员因素、货物管理因素以及安全管理因素,因此,只有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对货物的有效管理,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铁路货车行车中的安全事故发生,从而推动我国铁路运输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磊,孟学雷,韦强,等.基于案例推理的铁路行车事故应急决策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4,11(08):1-6.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5

关键词:铁路货运;营销工作;问题

一、铁路货运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运行业的发展,随着公路运输及航空运输规模的扩大,铁路货运有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但是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铁路运输长期居于“铁老大”的地位,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其营销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

首先,铁路货运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持,但是由于铁路的垄断地位,其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以生产为中心,上级的指示及决策使其发展的目标,没有融入市场竞争,也没有市场营销的概念。这就使得其营销策略上缺乏市场主导性,不能充分的体现市场的需求,也不具有竞争力。

其次,营销信息存在一定的盲区。在铁路货运中,由于传统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于货运市场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没有做到位,从而无法及时有效的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使得影响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铁路货运的宣传工作也未能做到位,这就使得社会对铁路货运的运载量、运载计划等无法及时了解,使得货运生产和营销出现了一定的脱节,最终导致了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次,铁路货运的手续相对较为繁琐。在铁路货运中,办理相应的货物运输的手续较为复杂包括报批计划、手里运单等,其周期也相对较长,这就使得铁路货运缺乏竞争优势。而铁路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相对较低,使得其竞争力也相对的降低。

最后,铁路货运的保障措施不完善。在货物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安全保障措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货物保险理赔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货物运输行业的发展。但是就铁路货运而言,其货物理赔的手续较为复杂,需要对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来完成理赔,其周期相对较长,对于托运人及收货人来讲风险相应的增加,从而使其竞争力降低。

二、改进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对策

我国铁路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而这也为铁路货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为了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便要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和工作方式,积极转变态度,推动铁路货运的发展。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注重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提升。铁路货运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货运市场的发展为基础,清楚的认识到货运竞争的压力,以市场发展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营销计划。以市场为基础,围绕铁路货运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为基础,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铁路货运的发展。铁路货运营销工作中,要对货运市场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注重市场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对铁路货运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从而企业发展及其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和完善营销计划,能够有效的推进铁路货运营的顺利发展。

第二,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铁路运输行业中,要不断的开展和完善内部职工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够更好的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其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改善传统铁路运输理念的影响,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此外,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以推动铁路货运营销理念的转变以及营销工作水平的综合提升,推动铁路货运的发展。人才培养中,要增强其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思想问题,提高营销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三,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在铁路货运营销工作中,完善企业内部的员工激励机制,对于营销工作有突出表现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有机衔接,从而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方式等都有所变化。这种激励机制的完善,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是对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的综合考核,能够有效的推动铁路企业形象的转变,实现营销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对于营销计划和执行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的同时,也要注重员工间的沟通和交流,以营销理念和影响方式的培训等使员工更具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潜力,使其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第四,要不断完善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的建设。在铁路货运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重要性,通过对货运市场以及本企业货运信息的调查,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有效的货源信息等,为营销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注重企业自身的宣传,通过市场经济信息的了解和应用投放适量的广告,使得铁路货运能够为社会所了解,从而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客户基础,推动铁路货运的发展。

第五,改进货物托运手续,完善货运保障机制。通过企业内部的改革,完善铁路货运的安检机制等,使得铁路货运计划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使得铁路货运的拖动手续简化。对于一些长期合作的客户,可以优化服务,采取上门取货等方式实现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同步提升,从而有效的开拓货运市场。此外,完善铁路货运的安全保障机制,通过报价制度的完善以及理赔机制的健全等免除货主的后顾之忧,使铁路货运获得更大的市场。而这也有利于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铁路货运更具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保险业所提供的便利条件,为铁路货运的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推动铁路货运营销的顺利发展。

结语:

市场经济环境下,铁路货运的发展要更多的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进行决策和影响。在公路运输、海运、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铁路货运要跳出传统发展模式,注重营销理念和发展理念的转变,向市场寻求经济效益摆脱对上级指导的依赖。同时,不断完善货运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通过适当的广告宣传使得社会对铁路货运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在此基础上注重人才的培养,使其具备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从货运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和决策,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竞争优势,推动铁路货运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顺虎.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努力开创铁路货运营销工作新局面[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8)

[2]张向棉.刍议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误区及措施[J].大科技,2014(24)

[3]李宏.新形势下对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思考[J].铁道货运,2009(11)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6

【关键词】压缩,货物作业,停时

【abstract】thespecialrailwayofkailuanstoppinganalysis,findouttheinfluenceofdurationofoperationonthebasisofsomefactors,andputsforwardaseriesofmeasures.

【keywords】compression,thehomework,stopping

中图分类号:U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货车周转时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货车周转时间是指货车从一次装车完了之时起至下一次装车完了之时止所花费的时间。加速车辆周转,意味着高质量地完成运输过程的所有环节。货车周转时间延长实际上等于增加了运输成本,也使开滦专用铁路向国有铁路站交付一笔不小的费用,压缩货车停留时间,加速车辆周转可大大减少铁路运输成本,同时也为开滦铁路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车站货车停留时间超标的原因分析

货物停留时间是指运用货车由到达车站或加入运用时起,至由车站发出或从运车用转为非运用车止,因货物作业或中转作业在车站的全部停留时间。货物停留时间按作业性质分为货物作业停留时间(停时)和中转作业停留时间(中时)。

停时,是指在站线、区间、岔线、专用线内进行装卸、倒装的货车从到达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发出时止的全部在站停留的时间。它包括:到达、待解、解体、待送、送车、待装卸、装或卸、待取、取车、集结、待编、编组、待发、出发等作业时间。具体计算方法:

中时,是指为货车在车站进行改编及其他中转作业所停留的时间,按作业性质分为有调中转车停留时间和无调中转车停留时间。具体计算方法:

①有调中转车停留时间:

②无调中转车停留时间:

根据对开滦铁路运输公司近年来货车作业写实认定,货车停留时间一般在12h以内是合理的,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路矿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运输组织不尽科学合理。

(2)路车不稳定,造成煤炭路运装车不足或超能力装卸。

(3)装卸机械和劳力不足。

(4)车站技术设备与生产需求不匹配,作业效率低。

(5)外界施工的影响。

(6)其他不利因素影响。

3压缩货车停留时间,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压缩停时是一个综合性的运输问题,必须全面考虑,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3.1优化运输生产组织,压缩各环节作业时间

(1)提高日班计划的编制质量。加强计划编制基础工作,准确推算车流,对装完、卸空的车辆及时组流上线,压缩车辆集结时间。货运应加强对每批作业的进度掌握,按预计时间完成装卸车作业,对不能按预定时间完成的,应组织力量突击作业,确保及时作业完毕,为运转下班前送车有货位提供保障。

(2)提高阶段计划编制质量。加强车流、机车交路的掌握,及时下达3~4小时轮廓阶段计划,运输部行车作业做到车流、到发线、机车运用及编解作业计划的紧密衔接。

(3)强化车站调度室的调度指挥功能。运输部要深入到煤场、货位、煤仓,加强货源调查,落实有效货源,按照月度计划统筹安排好旬、月货运计划。加强对装卸车信息的掌握、分析和通报及站内到达卸车作业动态、车流情况的掌握;机动安排重车分流、劳力装卸车工作。对调车机车进行动态掌握和统筹优化,合理安排机车作业时间。

(4)细化各个作业环节时间标准。结合作业流程,对到达、待解、解体、待送、送车、待装卸、装或卸、待取、取车、集结、待编、编组、待发、出发全部技术作业环节作业时间进行细化,确定卡控标准,明确卡控责任,将压缩停时分解到各个岗位上。遇到超过停时指标时,应分清责任,对责任者进行绩效考核。

3.2优化区域调车作业组织方案

根据货源、到达重车和车流变化,不断优化区域调车作业组织方案,提高计划质量,做到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计划的有效衔接,克服调车机到达作业地点后等计划、接发列车时凋车等信号的现象。行车调度员做好区域调车和重摘列车的作业分工,合理使用区域调车机,压缩吃、交、整等辅助作业时间,合理安排区域调车机、调度机整备换班地点和时间。

3.3提高货车装卸速度

(1)加强信息交流,从减少(从)货物作业过程着手,运输部与洗煤厂、销售、货主之间要做好作业联系和信息沟通,及时掌握货流和车流规律,考虑企业的设备条件、生产情况、装卸能力、劳动时间等,预先做好统一的计划和安排,避免因货源不足延长作业时间和卸车积压。

(2)提高装卸能力,对有条件的运输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装车时间,由每车平均10钟降至5钟以内。在人工作业频繁的部位,成立区域专业化装卸作业队伍,减少装卸车作业完了后的辅助作业时间,提高装卸能力。

(3)正确编制运输方案,对主要装卸点建立装卸应急预案,合理组织和运用装卸力量,做到装车照顾发车、取重照顾配空、送车照顾装卸、路矿机车互助等。

3.4加强与铁路协商,强化内部管理

(1)正确掌握本单位各项技术作业时间,与铁路签订合理的《专用线、专用铁道运输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各运输部应结合本区域实际作业条件,认真查定的路车入矿各项作业时间,通过写实,提供数据,与铁路部门协商共同确定路企双方作业时间标准,纳入到路企双方的《协议》中,双方必须严格按《协议》中的时间标准组织作业,压缩装卸取送作业时间。

(2)准确掌握取送车和装卸作业时间,认真填记“货车调送通知单”,按照《协议》中的规定,路企双方盖章签认,办理货车交接。同时运输部与铁路共同做好监装监卸、机力、货位的相互衔接工作,压缩待装、待卸、待取、待送时间。

(3)强化运输指标统计、分析工作,完善考核制度。建立钩计件与作业项目计时考核相结合,工作量与作业效率指标相统一,车、机、辆一体化运输效率考核,停时特长车辆等考核机制。各运输要对当日未完成的运输任务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对连续停时超过月计划的,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对于无正当理由,货车停时超时的运输部进行考核。

3.5其他辅助措施

(1)加强预案建设,实施有效过程控制。制定天气不良状态下装卸车方案和有问题车辆处理办法。根据各货物品类在气候变化时高效装卸车的经验和办法,制定各类货物的装卸车预案。遇雨、雪等恶劣气候时,启动预案作业。对于达到坏车、关门车、货运装载扣车等有问题车辆,及时与铁路部门联系,沟通信息区别对待。

(2)加强各部门作业衔接、卡控关键环节。运转、货运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以强化基础工序,压缩惯性差错。运转要对站内到达待卸车及停战时间长的车辆,做好分类集结,随时掌握卸车地点作业进度,严格做到定时、定点送车,定时取车挂运。货运要坚持昼夜装卸车,确保24小时不间断装卸作业。

(3)加大设备的投入。改善车站货场装卸照明设备。要组织供电、电力、车务等照明相关单位,尽快解决好夜间照明问题,保证机车调车作业和装卸车作业的连续。配齐相应的装卸器具及装卸劳动力,增大机械化作业程度,使现有的装卸能力与装卸作业量匹配,避免车等货、装卸超时延缓出车及以车代库等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铁路货物作业行车组织》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7

关键词铁路货车;提速;车辆影响;检修工作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5-0031-02

随着新理论技术的应用,我国铁路货车运输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载重量和运驶速度较传统性能有着显著优势。技术发展的同时,铁路货车运载安全性能也面对新速度带来的挑战,本文从提速现状出发,总结归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检修工作应该提高安全意识,鼓励创新研发,尊重客观科学理论,向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高效率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提高铁路运载的安全性能,保障铁路运输事业可持续发展。

1我国铁路货车提速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铁路货车提速工作经历了从转8到如今转k5的跨越提速。提速工作中,速度是十分直观的评价指标,同时车体运载力也有着显著的进步。改革过程中,优化车体结构,选择更优质的材料,提高了制动、转向等相关设备不断升级,满足速度和运载力的提升需求。

2铁路货车提速对车量影响

速度和运载力增加,也导致了动能、冲击能等应力负荷的增加,对车辆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2.1铁路货车提速对车体结构部件影响

首先,由于运载力和动能的显著增加,车体振动情况加剧,应力要求也大幅度提高。具体反映在车体结构上,磨损率有着十分显著的增加。车辆主要构件的裂纹发生也明显增多。检修结果反映,车体主梁产生裂纹故障同比增加近两倍,其中大横梁故障率最高。维修率,故障率的增加反映出应力承载的增加,减少了车辆构件和整体的使用寿命的现状。

2.2铁路货车提速对轮轴故障率影响

不随时间、外力变化的静载荷和构件及部分构建存在外力影响的加速度的动载荷带来了较多的应力和变形问题。轮轴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受上述影响,再加之制动热负荷的负面影响,提速后轴承检修的返厂率和故障率也明显增加,并且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物理形态损害。一方面,速度的增加增大了动载荷,增加了疲劳程度;另一方面,车辆混编和多样的路面情况,导致行车情况具有多样性。司机操作不得当,车辆运行状况巨变或抱闸行驶容易增加轮轴损耗。值得注意的是,提速后,铁路货车的动能大大增加,踏面制动导致热能转移增加,热负荷增大,轮轴主要承担了这一负荷,加速了轮轴损耗。热冲击等冲击力的增加,降低了车轮生命周期。运载量的增大直接造成应力增大,可能造成滚子剥离等故障情况。

2.3铁路货车提速对钩缓、制动类设备影响

车辆行驶状态变化的作用力随着速度提高而增加,虽然货车有缓冲能力,但变化行驶状态以及不当操作仍会造成较大冲击力。导致钩缓、制动等故障种类增加。震动影响下,钩尾框最弱处是抗疲劳能力较差的部位,货车的材质和强度规格没有同一的标准,混编的货车这一现象尤为严重,纵向冲击和应力方式的不断变化加剧了制动管路的漏泄等异常情况以及裂损故障率。实践发现,增加制动拉杆等刚性结构的连接,导致空气制动或者缓解不良情况发生增多,这是由于在惯性增大的影响下,各部件的摩擦和磨损阻碍消耗了缓解力的传导。

3检修工作具体可行性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中存在的故障率增加的问题,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例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严格遵守现行检修标准。铁路总公司已经下发、完善了针对检修中常见问题、易磨损部位、配件和严重问题的明确标准,对检测更换的制度也有明确的说明。按制度办事,才能提高检修效率。其次,要加强车辆检查力度,做到重点部位和整体检查相结合,把日常巡检和抽检综合起来,提倡自检和互检共同提高,不断优化检查流程。将责任必须落实到人,提高对相关人员的责任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以人为本,优化工作人员待遇情况,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发掘人员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做好检查管理,对人员进行系统化的综合评价,并设立科学客观的奖惩机制。对于更换下来的损耗部件也要有明确的标记和处理流程。

同时,在检修的过程中,对检修故障率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反馈故障发生发展的情况规律。m一步提高检测判断和车辆预估能力,尽可能提高行车安全程度。具体情况下,针对上述特定车型的环节不良情况,应优化缩短制动拉杆长度,采取柔性连接,减少摩擦和损耗。对于裂纹故障,要提高焊接技术,切除裂纹,做好探伤检测,车体结构的分解和焊接,要严格按照要求规定,清楚杂物,保证错口量符合标准,通过控制焊接电流电压,学习复杂焊接技术,提高焊接质量,保障车辆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将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运用于铁路货车检修的工作中,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借由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析,生成相关报表,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对故障进行定位定性的分析判断。同时可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降低管理维护成本,减少人力、物理、财力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数字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检修工作效率,保障检修工作质量,可以降低一些人工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误差,提高检修工作的准确率,最终促进我国铁路事业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货车提速和车辆分析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很丰富。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应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性技术的不断进步,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注重一线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理论和实际相互联系,不能脱节。从实践中发现、总结、归纳故障发生的情况、特点,从理论上设计实验,进行推理验证,进行实验研究,最终在科学证据的支持下,更好地优化检测工作流程,提高检测工作质量,保障铁路安全,维护我国人民的切身生命财产安全。

4总结和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铁路货车速度不断发展,运载力也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新的货车提速形式下,货车运载有着十分重要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减少高速带来的风险隐患,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铁路提速现状,总结归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分析铁路货车提速对车辆的影响,提出优化检修意见。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的检修技术,规范化管理检修工作,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最终提高铁路运载的安全性能,并对保障铁路运输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雷.从铁路货车技术演变历程谈其检修制度的发展趋势[J].铁道车辆,2013(12):12-18.

[2]高伟,文晓燕.铁路货车重载轴承的结构、原理及检修常见问题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1(5):45-46.

[3]马进.论货车车辆检修如何适应第五次大提速要求[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4(S1):162.

[4]金刚,陈荣川.第五次大提速对机车车辆检修和保养质量的新要求[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4(S1):191.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8

摘要: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是必然其趋势,在对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中所具备的优势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破解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运输;现代物流;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6301

现代物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已经全面推广。铁路运输在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形成和运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路运输承担着长距离、大数量的客货运输任务,由于铁路运输这种强大的功能是其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功能。

1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铁路以其全国性的、广覆盖的路网体系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另外铁路还具备全国化的铁路仓储设备,这大大满足了现代物流对仓储条件的要求。再就是发达的铁路路网通讯能力为现代物流效率的提升提供了现实基础,通过对丰富市场信息的采集和整合使得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作用。同时铁路运输还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技术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他们在现代物流中做出了重大而积极的贡献。总之,铁路运输作为一种传统的运输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设备的支持下,已经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迅猛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升级,铁路物流在现代化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阶段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中一项紧迫任务。

2我国铁路运输现状分析

(1)传统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不利于现代物流的因素。铁路系统在发展中一直呈现“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的特征,这是我国铁路事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独特特征。铁路运输部门也一直作为政府部门被长期你设置。铁路运输在我国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在我国有“铁老大”的美誉,但这种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管理运作模式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铁路运输的物流活动效率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这种旧体制的影响下,铁路运输中的物流服务态度不好、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被世人诟病。

(2)托运货物手续繁琐。在物流服务中货主十分重视铁路货运计划的受理及承运方式。一直以来,人们反应最为强烈的是铁路托运货物手续繁杂,在受理业务时多窗口、多层次的承运程序不仅引起了货主的不满,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这对铁路货运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托运人通常要在铁路托运货物时需要往返多次才能办理完毕。报批计划、受理运单、进货、配车等等,各种程序五花八门,在这方面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相比根本不具优势。这对铁路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3)送达货物时间长,货损货差现象比较严重。现代物流对货物运输的时间要求较高,物流企业缩短货物流动的时间是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主要体现。我国铁路物流在送货时间上相对较长。而且安全性、完整性也难以得到保证。这是托运人为何不选择铁路运输的主要原因之一。受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货物一般在站滞留时间较长。有些货物对时间要求较高,例如生鲜蔬菜等农产品,如果滞留时间较长极有可能造成腐烂变质等现象,这会对货主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企业通常在经济发展中尽量避免长距离运输,因为这样只能走铁路运输。

3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运输组织体系。在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应当秉承安全、快速、准时、方便的原则,不断优化现有的运输组织体系,改变以往那种粗放式管理方式,进而在物流工作中贯彻集约式管理理念。铁路运输应当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这是物流企业应当做到的基本要求,现代物流系统应当对货物的安全性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计划,包括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这是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打造企业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同时铁路运输组织体系还应当不断的探索节省运输时间的各种方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对既有线路进一步提速,而且货物列车应当优先提速。通过优化和完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和工作效率,实现货运的高速、准时的服务承诺。例如通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建立卓有成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整体的工作质量。

(2)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运作离不开雄厚的物流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中应当从长远考虑,对整个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化对现有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现有的基础设施。同时还应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适当的增加新的设备设施以提升整个铁路运输的效率。而且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当充分利用好那些闲置的资源,使他们的价值能在现代物流中重新发挥出来,加强对这些闲置资源的技术改造,使之满足和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铁路运输部门应当在认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探索制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现代物流服务水平。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9

关键词:地铁货运,peSt-Swot,可行性

1地铁货运的意义和研究背景

地铁货运是指依托地铁资源配置和条件,有机结合传统的路面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等功能,从而实现货物和信息的有效流通。积极开展地铁货运,对于构建更完善的城市物流体系,实现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开展地铁货运,一方面,有助于缓解路线车辆交通压力,同时提供更为可靠、高效的运输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剩余运能和空间资源,既可提高货运物流效率,还可降低货运成本,提高地铁及各站点的资源使用率和经营效益,同时可解决城市拥堵从而有助于降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也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地下物流的构想最早来自国外。德国从1998年开始研究地下物流配送系统,通过无人驾驶和雷达监控系统保障使得由三相电机驱动的运输工具在地下管道运行;日本国内目前运用的地下物流运输系统主要是气力囊体管道,用于城市垃圾收集或工业矿石运输;荷兰尝试采用地铁线路白天客运夜间货运模式。我国在这方面也有部分理论探索,包括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地铁物流的尝试性理论探索。2012年北京递兴泊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自助快递柜出现在北京各地铁口,以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地铁货运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具备可行性。随着全国各城市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大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地面交通拥堵的现状迫切需要开辟新的运输途径。同时,各城市地铁企业也面临着扩大非票务收入规模的现实需要。地铁货运的设想虽然经常被提起,但是目前具体的实践并不多,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深入。因此,系统性地探讨地铁货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地铁货运实施的发展战略分析

2.1G企业地铁货运的peSt-Swot分析

2020年,国铁集团充分发挥高铁成网运行和安全快捷等优势,加强与电商、快递企业合作,创新运输产品,自11月1~20日试点的铁路“双11”电商黄金周运输服务,为地铁货运的实施提供了一定参考。G企业位于全国物流、电商及外贸集散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将地铁资源与物流相结合,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即通过对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4个因素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现状。将peSt-Swot相结合对G企业开展地铁货运系统分析,可为其他地铁企业开展地铁货运提供参考,G企业地铁货运peSt-Swot分析见表1。

2.2优势—机会战略分析

一是借助轨道上的湾区发展战略,以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东风,充分利用地铁线网资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示范的地铁货运体系,与传统的路面货运等相互补充,为实现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体化的新时代、新格局货运体系。二是以客流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商流、货物流,实现客户数据、商业数据、物流数据、资金流等数据的相互整合、相互协同,使得客流变得更加可引导、更加有价值,促进商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使得客户体验进一步提升。

2.3优势—威胁战略分析

一是争取政府在地铁货运方面的政策支持,引导政府配套措施的完善及标准建立。二是争取成熟技术在地铁货运场景的使用,在新线网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量相关元素和资源投入,并完善相关管理范式。三是进一步明确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战略方向,与地面货运形成优势互补,促进整体货运体系实现优势互补、效能提升、服务优化。四是完善地铁客流与货流作业界面的优化模拟,同时建立实时、有效的运营调度及风险防控预案。

2.4弱势—机会战略分析

一是突破既有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外经营拓展的创新与管理机制,打造符合市场竞争的管理体系。二是深度整合存量线网资源、商铺资源和客流特点等,逐步试点和探索成功方式,适时在增量线网资源新增货运方面的设计考量和技术应用。三是整合内部资源,实现已有人、财、物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和业务外拓,促进整体资源配置提升。

2.5弱势—威胁战略建议

一是全面评估安全及运营风险,建立和完善应对预案和管理流程。二是建立科学的投资分析方案,逐步完善地铁货运经营管理等资源投入的匹配机制。三是以联合物流头部企业和先进技术的方式,选取客流量小的线网和合适的作业时点,慎重开展局部试点并逐步铺开。

3地铁货运实施的实施可行性

3.1地铁货运可行性分析

在实施地铁货运时,必须充分考虑包括安全性、地铁运输的换装环节、货运车厢改动管理、客流与货流界面分割、地铁站台运输仓储以及地铁外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衔接等问题,从而考量地铁货运实施的综合成本。结合G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先试点可从以下方面考虑推进:地铁商铺及沿线商家的货运服务、远郊生鲜时蔬到城区的货运服务、电子商务区域仓库到城市的货运以及城市快件等服务,详见表2。

3.2地铁货运实施建议

国内地铁货运的实践目前还非常少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着诸多障碍,除了上述分析之外,从硬件及配套等方面尚需突破。3.2.1进一步探索地铁(含城际)兼具客运和货运功能的行业标准。对存量地铁线网和设施改造升级、新建线网建设形成指导,较早形成成熟的地铁货运运营范式,以对当前正在规划设计的地铁企业形成指引,避免后续较为复杂或较高成本的改造升级工作。3.2.2结合区位特色,形成多种交通相互协同联通体系。使货物能够在不同线之间快速、安全、有效流转,建立有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整合各方资源优势,逐步推进高铁、航空、轮船、地面交通与地铁为一体的货运联运服务网络。3.2.3推进地铁列车与货运功能的匹配性论证及设计。形成可加装货运辅助设施,配置便利性装卸工具等物流设备,配备货运专用空间、运输通道以及卸货平台等。3.2.4设置专用的货物安检通道。做到客货分离,可避免影响客运,保证物流环节紧密衔接。

4小结

目前,全国地铁企业面临着拓展业务、弥补建设运营资金缺口的压力。通过结合peSt-Swot分析,G企业实施地铁货运具有可行性,G企业探索实施地铁货运,既符合国家及地方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需求,也是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客观需要,更是地铁企业资源整合、提升经营能力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合华,王璇,等.地下物流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1.

2彭玫贞,董建军,任睿,等.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与地铁的协同运行探析[J].理工大学学报,2017,9.

3刘崇献.北京地铁晚间和非高峰期用作城市物流系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1,6.

4胡迪,王冠军,杨辰旻,等.城市地铁发展现代物流业务的可行性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0.

5王云.广州地铁“最后一公里”快递发展模式设想[J].当代经济,2014,5.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篇10

关键字货物运输;列尾装置;故障分析;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8-0143-02

0引言

永夏矿区铁路以煤炭外运和地方货物运输为主。近年来,随着货物运量和运输频次的增加,无守货物列车的安全运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列车列尾装置,全称为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而研制的专用运输安全设备,也是重要的铁路行车设备。但列尾装置作为提高铁路设备科技含量、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一种体积小巧、功能完备的新型产品,在地方铁路运输中的运用还未得到普及。

永夏矿区铁路积极对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在国铁的使用经验及效果进行调研,并向相关厂家进行专业咨询。2012年10月份,列车列尾装置开始在永夏矿区铁路投入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列尾装置在永夏矿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列尾装置的主要功能有反馈列车尾风压、尾部排风辅助列车制动、及时发现丢车和列车中间折角塞门关闭等。自列尾装置在永夏矿区铁路投入运用以来,使用基本正常。但现场也出现有如下几类问题:

1.1列尾主机不能置号

原因1):风管风压大于460Kp。根据厂家说明,此时不能置号。

解决办法:每次安装列尾主机前,必须先置号,再接风管。

原因2):列尾主机上次使用完毕后断电前未进行销号,而再次使用时,上电45秒钟之内未完成置号。

解决办法:1)每次使用结束后必须销号;2)如未销号,再次使用前必须先销号,再置号;3)如未销号,必须在45秒钟之内完成置号。

1.2司机控制盒风管风压显示与列尾主机不一致

这种故障表现为两个类型:

1)列尾主机显示风管风压正常,司机控制盒显示风压789Kp。

原因:机务段列尾控制盒检测仪使用后未关闭,导致正常查询风压的司机控制盒实际查询的是检测仪模拟风压。

解决办法:机务段在每次试验完毕后及时关闭列尾控制盒检测仪。

2)列尾主机显示风压正常,司机控制盒显示风压为0。

原因:行车室内有一台列尾主机未关闭电源,未进行销号,而且其号码与正在查询的机车号一致。

解决办法:集配站和青町站在将列尾主机从列车上拆下前,乘务员必须及时销号;工作人员将列尾主机带到行车室时,必须将列尾主机电源关闭。

1.3列尾控制盒检测仪干扰列尾控制盒

原因:列尾装置的所有列尾主机,列尾控制盒与列尾控制盒检测仪频率一致,均为457.975mHz;而且集配站向青町站所发机车都在集配站南咽喉,距机务段较近,导致列尾控制检测仪干扰待发机车上的列尾控制盒。

解决办法:1)集配站向青町站发车时,机务段暂停试验列尾控制盒;2)电务段将列尾控制盒检测仪发射功率由“高”调为“低”,降低发射功率。

2列尾装置运用中的其它问题

2.1乘务员与调检人员沟通不到位

在使用实践中,发车前应按规定使用查询按钮试风,并在试风过程中完成对列车主管贯通,尾部风压达标和列尾装置主机作用正常的确认。但由于作业习惯,机车乘务员与送车的调检人员之间逐渐出现相互等待,未能及时沟通列尾试验数据及信息的现象。

2.2接发列车及列尾装置主机的摘挂、回送不顺畅

永夏矿区铁路列尾装置的使用范围为青永区间货物列车。具体而言,为中心站与青町站之间的货物列车。两个车站的值班员均须掌握列尾装置主机保有量,遇数量不足或盈余时,双方值班员应协商后确定回送数量。但在初运行时,一度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

2.3个别相关职工对列尾装置使用业务不熟

由于职工岗位调整及其他人员流动因素影响,个别新上岗人员对列尾装置使用业务不熟,尤其是对一些故障原因及处理办法不够熟练,从而影响作业效率。

3应对对策

3.1熟练掌握现有办法

针对常见问题,明确提供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并向职工指出列尾装置故障时的应急处置办法。要求各站段将处理办法贯彻到各个使用、维护人员,使维护、使用人员熟练掌握,确保列尾主机运用。

3.2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发现其它新问题时,要求各站段分管领导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切实掌握问题现象,保证能为分析问题原因时提供第一手资料,进而确保得到正确的处理办法。

3.3做好相关人员培训

对相关作业人员做好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通过示意图、视频影音及现场授课等形象化方式,使职工明确掌握列尾装置的适用范围、技术作业程序、作业标准及相关票据的填写签发等。

3.4建立健全管理及考核制度

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及时制定和公布《铁运处列尾装置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永煤矿区铁路列车列为装置使用分析》及其它相关配套管理及考核制度,做到有管理、有制度、有办法、有措施、有考核。

3.5做好部门分工管理,各司其职

列尾装置由电务段负责维修检测,集配站负责摘挂,机务段负责使用。既可克服因行车部门本身没有维修机构而增加维修机构、维修设备、维修场地的困难,又符合列尾摘挂作业属行车工种的特点,同时也符合列尾装置与通信设备的维修检测业务相近的特点,降低了培训难度。

3.6提前做好相关运用资金安排

为更好地使用列尾装置,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列尾装置主机维修、主机电池更换、主机更新改造等项费用,均应由计划编制部门在年度计划中提前考虑准备。

4应用效果评价

从目前永夏矿区列尾装置的使用效果来看,其对列车的安全防护作用是很明显的。自2012年10月份投入使用以来,曾数次防止因折角塞门关闭而可能造成的事故,为矿区铁路的安全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5结论

列车在运行中的安全问题是行车人员及整个铁路行业最关心的事情。而列尾装置是防止列车折角塞门关闭、列车制动失控“放扬”时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列尾装置使相关人员尤其是机车乘务员可通过装在机车上的控制盒随时了解列尾装置主机的工作状态和列车主风管贯通情况,使机车乘务员有了安全感,对安全行车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信在列尾装置管理使用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通过一段时间的运用和产品技术更新,一定会得到良好运用和发展,为列车运行安全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新红.大秦线可控列尾装置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J].中国铁路.

[2]吴景普.基于GSm-R的可控列尾数据通信单元的设计和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9-12.

[3]张述峰.大秦线重载列车列尾装置运用问题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