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十篇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十篇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4:31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板分析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解析

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放缓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面临风险,房地产贷款与政府融资平台等问题凸显;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基金的迅速发展也使银行作为融资主渠道的地位受到挑战;银行客户也越来越精明,在众多的选择中总会寻找成本收益的最优组合;利率市场化也进一步压缩银行的传统利润空间,这些都迫使银行传统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进行转变。目前国外对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不多也未形成系统观点,maudosJ.(1998)通过对西班牙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盈利模式对其经营效率往往有决定性影响,有效率的银行利润率越高[1]。Carvallo等(2005)对1995~1999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银行的成本效率实证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可以有效减少传统银行的成本[2]。国内对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龙、徐加(2008)通过对我国16家全国性银行盈利模式与效率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银行业整体效率水平仍然较低[3];颜婧宇(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主要为以批发业务为主的利差收入[4];郭忠军、郑方敬、郑蕾(2012)通过对我国银行盈利结构的实证研究,指出信贷规模与利差是我国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这种模式的根源在于投资的高增长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的缓慢,并急需推进利率市场化[5]。国内外大多都从影响银行盈利模式的内外因素角度研究,但未进一步发掘财务指标背后所反映的银行竞争能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盈利模式的竞争。markw.Johnson(2008)从供求角度分析,盈利模式包括顾客的价值选择与企业的经营模式两方面,具体包括要素禀赋,企业竞争力,企业业务流程等要素[6]。迈克尔?波特(1985)也指出: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分解为设计、生产、销售、发送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形成企业赖以盈利的一条价值链[7]。竞争力是盈利模式的核心,文章据此分析,银行盈利模式就是银行的持续竞争力。根据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银行竞争力主要包括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其中安全性主要为风险应对能力与资本管理能力,盈利性体现在成本收入两方面,具体为成本控制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由于我国顺周期规模扩张的模式,规模也会对盈利性产生影响。最后,流动性也会影响竞争力。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架构、指标具体见下图: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面板分析

(一)样本、指标选取

1.样本选取。本文着眼于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对17家商业银行(包括9家上市银行,其中有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招行、中信、兴业、宁波4家上市银行,以及其余八家城市商业银行)2004-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和面板分析。分析数据来自毕马威中国银行业报告,其中部分数据通过excel计算获得。

2.指标选取。

因变量指标:资本收益率(Roe)。资本收益率衡量银行资本创造税后净利的能力,其不仅反映资产的盈利性,也可以反映银行的盈利杠杆。本文所探讨银行盈利模式中引入了风险因素,所以选取资本收益率更为适宜。

反映银行风险应对能力的指标:呆坏账拨备/客户贷款总额。银行面临着信用、操作、市场三大风险,由于呆坏账拨备的计提一般在净利润前,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会降低利润。

反映资本管理能力的指标:资本/存款。资本是银行应对风险的最后防线,是银行弥补非预期损失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盈利性。

反映成本管理能力的指标:非利息费用/总资产。由于银行对非利息费用可以更加主动地控制和管理,模型选取非利息费用/总资产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银行经营成本。

反映资产规模的指标:总资产。规模指标是银行在网点、客户、资产上的优势的体现,也是银行在业务定位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回归精确度,选取总资产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

反映银行收入的指标:非利息收入/经营收入。而非利息收入主要反映银行中间业务、私人银行等创新业务方面的盈利能力。非利息收入越高则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越强,获利能力越强。

(二)样本计描述统

(三)模型设定、检验及回归

1.模型设定。截面数据有时点性,而金融危机后银行经营状况有所变化,选择面板分析数据更全面,更具有动态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方程表述如下:yi,t=k+αi+γt+βi,tXi,t+εit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i与t分别表示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在本文中i=1,2,…,17,t=2004,2005,…,2011),β是回归系数向量。截距项是k+ai+ri,其中k是常数项,ai度量单位个体间的差异,rt度量时间序列上的差异,εit表示误差项。用面板数据建立的基本回归模型有3种,即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这就首先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以选择最适合的模型。

2.模型检验。

首先用F检验判断应该建立混合估计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由检验结果可知,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其次用Bp检验判断应该建立混合估计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由Bp检验结果可知,计算出Bp统计量的值为54.66,远大于0.05的临界值,且相伴概率为0.0000,所以拒绝原假设,可以建立个体随机效。根据F检验和Bp检验结果可知,既可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也可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但是究竟哪一种模型,可以通过Hausman检验来进行分析。由最后一行p值可以看到,从Hausman检验结果知chi2(6)=46.37>χ20.05(6)=12.59,且相伴概率为0.0000,所以应拒绝原假设,适合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3.面板回归结果。由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以判断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解释变量x1为非利息费用/总资产,x2为呆坏账拨备/客户贷款总额,x3为资本存款比,x4为存贷款比率,x5为非利息收入/经营收入总额,x6为资产对数,具体方程式为:Roei,t=C+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εit

(四)面板回归结果分析

1.从银行风险应对能力来看,呆坏账拨备/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收益率负相关,但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不明显,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警觉度不高。

2.从资本管理能力来看,资本/存款与资本收益率虽然正相关但关系不明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级法人,其资本金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是明确且足额的,但负责具体业务前线的分支行资本金却未核定明确,当面临风险时都寄希望于上级银行的援助,这直接导致了各分支行的资本拨备低于实际应有水平。

3.从成本控制能力来看,非利息费用/总资产与资本收益率负相关。具体来看,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营运效率是不同的。从整体来看,成本收入比是衡量支出成本创造收入能力的指标,2009-2011年样本银行成本收入比呈递减趋势。具体来说四大行的收入成本比平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2011年工商银行指标值为3.4,表示一元成本花费带来3.4元的收入;建行为3.36,一元花费带来3.36元的收入。此外,股份制银行成本收入指标状况优于城商行。由此可见,四大行规模上的优势使得它可以更低的成本运营。

4.从规模因素来看,资产自然对数与资本收益率负相关。从目前状况来看,自200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并且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中信、兴业等规模扩张速度超过了四大商业银行。但在传统的存贷差盈利模式下,简单的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盈利不是一成不变,随着规模的扩大,会导致银行组织机构复杂化、多重委托―关系冗长化以及风险传染效应,使规模效应有U型变化趋势,规模经济逐渐转变为规模不经济。现在看来规模扩张已不能带来盈利的增加。

5.从银行创新能力来看,非利息收入/经营收入对资本收益率影响不显著,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创新业务对盈利性的贡献较弱。首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净利息收入占到经营收入的80%左右,且四大行非利息收入比例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中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最高,主要得益于大量的海外机构支撑下的国际结算业务。四大行非利息收入较高得益于大量的网点带来的代收代付类业务,技术含量不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较高,是由于招商银行作为零售银行的代表,其网上银行与银行卡业务带来的收益。

6.从流动性来看,存贷款比率与资本收益率正相关。根据人民银行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从事人民币贷款额不得超过存款额的75%,这就将银行贷款能力限定在吸收存款的能力之内,吸收的存款越多,可以发放的贷款才能越多,而且许多创新业务也与吸收存款的能力有关。但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高于国有四大行,在70%以上逼近警戒线。具体从我国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结构来看,四大行个人存款与企业存款所占比重接近50%:50%,除四大行以外的大型商业银行个人存款与企业存款比重接近40%:60%,中小型商业银行个人存款与企业存款的比重最高,接近20%:80%。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一)差异化经营,培养自身核心业务

中小型银行应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中间业务服务作为业务模式上的突破,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寻找投资以及资产管理等中间业务。地区性银行应以对公中间业务作为业务模式上的突破,并借助对公业务平台,将其扩展到私人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服务客户的中间业务。大银行要利用自身先天优势将零售业务作为业务模式上的突破。

(二)主动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对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效率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盈利,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核心就体现在其风险管理能力上。全面风险管理不仅涉及传统存贷业务与业务,也包括金融市场业务以及表外业务。全面的风险管理要求银行根据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对投资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产品,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投资者。

(三)轻资产化经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单纯地依靠规模扩张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累积了风险。根据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资本,可以引入第三个维度“轻资产”来突破二维困境,不依靠规模扩张来实现资本收益的提高[8]。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电子化以及开展中间服务、证券化降低运营资产。

参考文献:

[1]maudosJ.marketStructureandperformanceinSpanishBankingUsingaDirectmeasureofefficiencyappliedFinancialeconomicsaug.1998.151-153

[2]Carvallo,o,andKasman,a.,2005.CostefficiencyintheLatinamericanandCaribbeanBankingSystems[J].Journalof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institutionsandmoney,(15):55-72.

[3]龙,徐加.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技术效率[J].金融论坛,2010(6):43-51

[4]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8):195-198.

[5]郭忠军、郑方敬、郑蕾.银行盈利模式转型与调控路径探讨[J].金融发展研究.2012(8).64-67.

[6]BouwmanH.StateoftheartonBusinessmodels[eB/oL].http://telin.nl,2003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2

包商银行2009年业绩较佳,盈利9.14亿元,同比增长15.94%,资产利润率1.27%,资本利润率26.64%,信贷不良率0.52%。包商银行贷存比较低,为41.34%,据此猜测包商盈利增长来自存贷款利息差的比重不大,手续费及中间业务收入也不高,为6.27%。那么包商的盈利增长来自于何处?我们期望通过分析包商银行的三张财务报表来知道答案。

利润表

营业收入构成

从年报利润表数据中可以看到,2009年包商银行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占到了58%,手续费收入占到了6%,投资收益占到了37%,投资收益成为除传统存贷款业务外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08年和2009年营业收入构成变化不大,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是营业收入的两大支柱。

包商银行贷款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合计占比76.22%,可以看出包商银行是一家定位于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利息净收入主要来源于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营业支出构成

包商银行的营业支出中以业务及管理费占比最大,2009年业务及管理费用占到了营业支出的81.07%,2008年为72.86%。这个与包商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也有很大关系,业务金额小、笔数多,所以管理费用比较高。

资产负债表

资金来源(负债项)

通过分析包商银行2009年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我们发现包商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吸收存款和同业拆借。2009年包商银行总负债780.84亿元,其中吸收存款676.04亿元,占负债总额的87%,同业存放款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占了剩余的比例。

资金运用(资产项)

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一方,看到包商银行将资金运用于投资的特征明显。包商把吸收来的存款只有33.84%的比例用于发放贷款及垫款,25.09%的比例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剩余40%的比例用来做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

现金流量表

包商银行的投资特征通过现金流量表更明显地体现了出来。通过分析包商银行的现金流量表,发现包商银行2009年投资活动非常活跃,投资活动现金流入达到449.3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达到474.99亿元,这个水平大大高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与2008年相对保守的投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2008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仅为70.18亿元,现金流出仅为141.17亿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包商银行利润构成分为两块,第一块为存贷款利息差收入,另一大块为债券投资收益。包商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存贷款利息收入不高,为了提高资金运用率和盈利水平,包商把大量的资金配置到资金市场和债券市场投资上面。因此,可以说包商银行是一家投资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城市商业银行。

大型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比较

看到了包商银行以贷款和投资双向并举的盈利模式,我们感到比较震惊。那么其他的资产在800亿元以上的城商行是什么样的一种盈利模式?是否也遵循了这一模式?

大型城商行基本分成了三种盈利模式

通过对资产800亿以上的18家城市商业银行利润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8家大型城商行中有13家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0%以上。按照营业收入构成部分的不同比重,可以粗略地划分成三种盈利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传统存贷款银行,特征是利息收入占到了营业收入比重的70%以上,典型代表是重庆银行,利息收入比为93%。第二种模式是综合型银行,特征是存贷款业务为主,同时投资和中间业务都做得比较好,收益明显,典型代表是东莞市商业银行。第三种模式是投资性明显的银行,特征是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非常高,存贷比较低,典型代表是广州银行和天津银行,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一半以上。

投资收益基本来源于债券投资利息收入

通过对18家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利润表中投资收益构成项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投资收益构成中,基本为债券投资利息收入。

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对比分析

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以存贷款为主,中间业务为辅,且表现出同质性

通过对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利润表项目的观察和对比,可以看到这17家银行的盈利模式具有同质性。首先,利息收入占到了营业收入的绝对大比重,最高的为恒丰银行95.77%,最低的为中国银行68.42%。第二,中间业务对于营业收入的贡献也比较高,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依托网点优势,手续费收入均在14%以上,招商银行后来居上,占到了15.54%。第三,投资收益的贡献比较低。可以说17家大型银行都还是传统的存贷款银行,努力在向多元化发展。

存贷款利差为主、投资收益为辅的盈利模式是大型城商行的生存选择

城商行难以与大行竞争存贷款业务,存贷款利差较低。城市商业银行在资本实力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受制于资本规模限制,无法涉足大型项目,存贷款利差增长受限。截至2009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5.68万亿元,存款规模达4.65万亿元,贷款规模达2.89万亿元。全国所有城商行加起来的规模仅与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差不多。更为关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这意味着,受资本规模限制,城商行无法涉足超大型项目。因此,在2009年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下,城市商业银行难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带来存贷款利息差的增长。所以,当信贷份额已经被大行瓜分完毕的市场条件下,城商行需要寻找其他的盈利渠道。

此外,2009年在国家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下,基准利率一路走低,存贷款利差也相应的比较低,城商行难以通过存贷款利差获得较高收益。

城商行另辟债券投资盈利模式,获得较高利差。2009年债券市场一直走高,银行间国债收益率和银行间金融债的利差都比较高。城商行把剩余资金配置到中长期债券上面可获得较高收益,成为2009年业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目前城商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业绩波动

城市商业银行把大量的资金配置于债券市场,净利润受投资收益的影响很大。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性强,投资收益的波动就会导致业绩的波动。业绩波动不利于城商行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对于上市银行来说,业绩大幅波动会造成公司股票价格的大幅变化。

流动性风险

银行把大量的资金配置在债券市场,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无法及时以合理的价格变现持有的债券头寸,不能及时以合理价格取得资金以履行其偿债义务(包括储户提存)和其他承诺(比如担保、贷款承诺等或有负债),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影响银行信誉,严重时还会造成银行流动性危机。

利率变化风险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3

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拉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自然首当其冲。2015年,交通银行的首次试水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2016年,国家陆续出台的《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加快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各国有商业银行跃跃欲试,混合所有制改革迫在眉睫。

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除了外在的各方面压力,还有来自银行自身的内部问题。据统计,银行业的市场空间已经趋于饱和,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极大挑战,而盈利能力是决定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杜邦分析法是分析企业、上市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的常用方法,本文在经过一定的改进后,找到了更加适合于金融机构的分析模式,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提供了借鉴。

一、杜邦分析模型概述

(一)杜邦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杜邦分析模型是?牟莆窠嵌瘸龇⒗雌兰燮笠导ㄐУ囊恢志?典方法。它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逐层分解,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助于经营者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净资产收益率是杜邦分析模型的核心,它反映了所有者投入资金后的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在投资、融资、资产及业务等方面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进一步拆分为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资本的盈利能力;权益乘数则反映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程度的高低。资产收益率再分解为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反映了资产的周转程度,即资产在企业中是否充分利用及有效运转。销售净利率反映了每单位的销售收入为企业带来多少净利润。图1为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的分解图。

(二)建立商业银行的杜邦分析模型。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一般用于企业或上市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财务分析。鉴于商业银行在经营环境、盈利模式及财务特性等方面有别于非金融机构,所以利用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来分析和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不恰当的。传统的杜邦分析模型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因此,本文沿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分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独特的盈利模式,调整了资产收益率中的各项指标,以构建适合商业银行的杜邦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二、案例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经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工商银行已经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行列,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15年工商银行获评《欧洲货币》“全球新兴市场最佳银行”,连续三年位列《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和美国《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首。良好的经营业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标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随着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工商银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盈利能力是否也受到了影响?本文选取工商银行近十年(2006―2015年)的数据,以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分析其盈利能力,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盈利模式分析。

1.资产收益率。又称资产回报率或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利用资产创造的利润越多,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强。研究期间内,工商银行资产收益率的前三项加总指标即净利息收益率、中间业务收益率和其他非利息收益率均呈总体上升的态势,但净利息收益率在2014年和2015年出现明显回落。作差的三项指标基本保持稳定,但营业支出/资产总额在2014年和2015年呈现上升的态势。根据商业银行杜邦分析模型的计算关系,这两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导致了工商银行资产收益率的下降。由此可见,工商银行对资金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业务发展较为稳定,但收益能力有下降的趋势。如表1所示。

2.权益乘数。权益乘数表示资产总额相对于股东权益的倍数,权益乘数越大表示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小,企业负债程度越高。但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由上页图2可知,工商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即依靠客户存款,客户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盈利关键,商业银行只需支付很少的资金成本,便可吸收存款,获取更多的资金来放贷,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在商业银行里表现为负债。从上页表2权益乘数分析指标中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负债(负债=资产总额-股东权益),2006―2015年期间,权益乘数保持在12%―16%之间,特别是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权益乘数表现依旧强劲,表明工商银行的负债盈利能力是较强的。但自2011年开始,工商银行的权益乘数逐渐下降,说明其以利息收入为主的负债盈利能力受到了挑战。

3.净资产收益率。如上页表2所示,工商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在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的共同作用下,也呈现出前期稳定增长,后期回落的态势。但净资产收益率在2006―2015年期间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较好的盈利能力。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工商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以负债业务为主,通过吸收客户存款为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用来借贷,以提高公司的净利息收入。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转变和利率市场化变革,银行间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愈来愈小。因此,工商银行必须拓展业务范围,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因此,本文对工商银行的收入和支出结构进行剖析,为工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二)要素构成分析。根据改进后的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杜邦分析体系,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应重点分析这两项业务的构成。

1.营业收入的结构和增长分析。工商银行的收入结构主要包含三部分: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从表3的收入增长率分析来看,2006―2015年期间工商银行三大类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受制于经济形势和营业规模扩张的影响,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由图3可知,以净利息为主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了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力。由于净利息收入主要取决于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付息率的影响,波动一般较小,而且受经济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大。但近年来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呈显著的增长趋势,且在营业收入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至2015年,已经接近30%,这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位提高的现状相符。可见,发展中间业务和其他非利息收入业务给工商银行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未来盈利能力得以持续、稳定的增长。

由于非利息收入存在很多负面效应,其盈利性和波动性还受到很多质疑。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的结构比例关系。由图4可知,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以银行卡(平均约20%)、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平均约22%)、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平均约25%)、投资银行(平均约21%)、对公理财(平均约9%)等为收入来源。其中,银行卡业务在2006―2015年间呈现上升的态势,其他业务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银行卡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在总体中间业务收入中较高,与中间业务收入的发展趋势类似。

2.营业支出的结构和增长分析。工商银行主要的营业支出为业务及管理费、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如表4所示,总体研究期间内,各项营业支出没有稳定的发展规律,但近五年来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和其他业务成本的增长率大致呈下降趋势,只有资产减值损失呈上升态势,与营业成本的发展趋势相同。由图5可知,2006―2015年营业支出结构中占比最大的为业务及管理费,与营业税金及附加共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与营业支出的发展趋势相反;其他业务成本占比最低,但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资产减值损失呈现先降后升的发展态势,与营业支出相同。这说明资产减值损失的权重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i业支出的情况,近几年营业支出的增加主要缘于资产减值损失占比的增加,反映在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即为不良贷款率的增加,这与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大幅开展贷款业务、贷款审批放宽等因素有关,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债转股政策的开展。

三、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以本文构建的适合商业银行业务特点的杜邦分析法对工商银行进行盈利能力分析不难看出,商业银行的发展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应对时代变化。

(一)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构建多元化盈利格局。可以从理财、支付、信贷以及建立信用评估体系等方面综合考虑,不断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推出新颖的、操作简便的资产业务、投资理财业务、咨询业务等,重视盈利能力强的中间业务,如银行卡业务。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把握市场和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广泛深入开展衍生品业务,开发新金融衍生产品,联合加快推动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95-03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概念及类型

所谓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就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根据划分标准不同,有着不同的类型,本文根据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结构来看,将盈利模式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务型两种。

(一)传统业务型

传统业务型顾名思义就是以传统业务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即收入来源中以信贷利息收入为主,而利息收入中又以批发业务利息收入为主。这类盈利模式导致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以资产规模扩张为主要手段,以存贷款规模的增长来维持利润的增加。自然,由于更多的关注信贷,其所提供的服务品种就相对比较单一,银行之间服务的差异化较小。我国商业银行无疑是这类盈利模式的典范。

(二)非传统业务型

顾名思义,就是非传统业务收入占较大份额的盈利模式。这里的非传统业务主要指:

1.零售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是相对于批发业务而言的,批发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公司、集团,而零售业务面向的是零散的消费者和小企业。就提供的服务而言,批发业务主要是信贷,零售业务除了贷款外,还包括信用卡、财产管理、个人理财等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具有客户广泛、风险分散、利润稳定的特点,但同时也需要商业银行具备完善的机构网络。

2.中间业务。所谓中间业务,就是商业银行除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承担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仅动用自己的少量资金,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参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并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中间业务大体可分为性中间业务、结算性中间业务、服务性中间业务、融资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衍生性中间业务六种。目前银行的金融创新大部分在中间业务,其触角涉及到资金清算结算、基金托管、现金管理、买卖、财务顾问、企业银行、理财服务等;也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外汇买卖、理财、汇款、工资、缴交公用事业费等等。中间业务是目前大多数国际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其余80%的都是由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大量中间业务创造的。

3.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按重要性分层管理,为重要的客户群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银行业务。其具体服务内容包括:财富管理业务、信托产品、咨询服务、遗产规划、托管业务等。私人银行业务与零售银行业务相比有三大特点:一是要求较高的准入门槛;二是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一种综合解决方案;三是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顶级的专业化服务。私人银行业务位于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它以资产管理业务为基础,已成为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原因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近几年来,为了改变利息收入比重过高的盈利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致力于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中间银行业务和混业经营盈利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应该看到,截至目前为止,传统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利息收入依旧占到各商业银行全部收入的80%以上,而非利息收入不到20%,与国际先进银行差距还很大。另外在20%的非利息收入里边,又以低技术含量的手续费收入为主。而各种创新业务,中资银行却少有涉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原因分析

1.间接融资占主体的金融市场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始终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的发展来看,银行贷款占比实际上始终高于80%。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逐步壮大和完善,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有所提高,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而在间接融资中,银行贷款又是其最为主要的融资途径,这种金融结构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维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环境。

2.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的投资率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由于投资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很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经济发展阶段,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需要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资金是发展的原材料,高速的发展形成了我国长期以来资金供不应求的基本格局,而这种格局为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由于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充分享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能够保持高速的贷款扩张。近十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的贷款平均增速都以2倍于GDp的增速在增长。多年以来的贷款快速扩张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居高不下,传统批发信贷业务非但没有减弱,甚至有进一步强化的情况。

3.利率管制与高利差。当前,我国仍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虽然我国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但是直到今天为止,利率市场化进程并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存贷款利率,依旧受到央行严格的管制。在行政干预的情况下,我国一直保持了平均3%到4%的息差水平,虽然这一息差水平相对于其他转型国家6%的息差而言还不算高,但与成熟的工业化国家2%的息差相比,还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的利润来源。

4.高储蓄率。受历史、文化及经济状况影响,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储蓄率,与高储蓄相对应的是低消费水平。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的不断增加和投资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居民投资于股市、债市的支出日渐增加,但高储蓄的根本格局依旧没有改变。高储蓄率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成本低廉、稳定性高的资金来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5.其他金融市场的不发达。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落后与经济发展的步伐,金融市场虽然在近年来得到了一个较快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依旧处于初级阶段,金融机构还显得较为单一,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金融创新的动力不足。而像综合理财、投资银行业务、衍生性金融业务等新型业务的开展需要一个完善的外部金融环境。企业的多样化融资以及家庭收入的理财投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而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企业融资渠道严重单一,居民投资渠道短缺。在这种环境下,个人将储蓄更多地存入银行而不是去投资、企业向银行借钱而不是发行债券、银行更多地依靠信贷业务而不是其他业务便成了各个金融活动参与者自然的选择。

6.商业银行的成长历史。我国商业银行从改制至今,仅仅经过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商业银行虽然已不再是计划体制下的财政出纳,但也没有完全转变为现代金融体制下的新型金融机构,其整体的经营体制、人力资源、客户结构以及发展理念依旧深深地打着“传统信贷模式”的烙印。这种现象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将中间业务等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领域,但可以看到,在传统因素占主导的经营环境下,信贷业务依旧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盈利来源。

(三)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的缺陷分析

1.传统业务的不可持续性。首先,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新的冲击和巨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是未来我国利率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激烈的竞争使存贷款利差有缩小的趋势,利差的缩小将对银行的盈利状况和经营状况造成巨大的挑战,传统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型面临不可持续的风险。

其次,金融脱媒化导致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客户日益减缩。近年来,随着股市、债市及大型财务公司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也渐渐出现“脱媒”状况。以财务公司为例,目前中国已有许多家财务公司,资产规模庞大,资金调配能力加强,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已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2.单一收入来源缺乏稳定性。传统盈利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业务以批发信贷业务为主,而批发信贷业务与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很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差收窄及利率波动风险的影响,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呈现出被动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3.新型业务发展“千行一面”。我国大多商业银行已经在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及私人银行业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就目前而言,这些新型业务的发展依旧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已开发的新型业务和新型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遍缺乏有自身特色的差别化产品,缺乏对中间业务整体发展真正起到核心、支柱作用的重点产品;另外就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开发创新力度仍然不足,吸纳型和模仿型创新较为多,自主式创新较少。高附加值产品少,在一些新业务、新产品的种类与功能拓展方面,还不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与客户需要,导致在一些低层次的中间业务上出现了销售为主、尽先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直接制约了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能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趋势及不利条件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不可持续的局面,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已是不争的事实,商业银行也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在金融危机面前,大家依旧只有靠打“信贷”这张牌来度过危机。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变身”的信念不坚定,而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原因。只有对这些因素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才能明确我国商业银行要不要转变盈利模式,如何转变盈利模式有更好的解答,这些因素包括:

(一)非传统业务具有时滞性

由传统业务到非传统业务,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业务的转变而对自身的人力机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以及客户群体进行全方面的更换,同时非传统业务相对与成熟的传统信贷业务而言,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特征,盈利能力并不强,而且商业银行很难足够快地建立与新型业务相应的规模和技能来迅速产生新的利润,这些业务需要数年才能产生足够的利润,投入与回报之间有着较长的时滞性。

(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市场发育程度依旧不是很高,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畸形金融体系,“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表现并不明显。商业银行依旧可以通过扮演资金媒介依靠存贷利差的商业模式而存续。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发展业务多元化、去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内在冲动。同时,投资银行业务、综合理财业务、金融顾问、私人银行业务等非传统银行业务的发展无一不是建立在资本市场高度成熟的基础上的,我国资本市场的欠发达,导致这些业务开展缺少良好的产品设计环境,从而直接抑制了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

(三)存在着严格的金融管制

目前,我国依旧对利率、汇率以及金融产品等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在监管模式上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管理模式,这直接限制了商业银行发展风险资产交易、股票基金买卖等交易业务的发展,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的空间。而交易业务收入往往正是西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非传统业务的发展呈现出高度同质化趋势。缺乏核心创造力是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非传统业务需要的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特征,导致在研发、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作为支持,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知识、现在科技手段以及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而国内商业银行员工一直从事单一的信贷业务,普遍远离信托业、证券业,缺乏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财务顾问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是导致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现有盈利模式的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一方面都意识到传统模型的各种弊端,都在通过各种努力希望改变现有的单一而又传统的盈利方式;但另一方面造成目前盈利模式结果的各种决定性因素依旧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实现盈利模式的大变身并不现实;而与此同时,外部经济、金融等各方面的积极发展变化又为其实现盈利模式转变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条件。因此,商业银行的变身过程,在这种微妙的现实情况约束下,将是一个曲折、渐进而又略显漫长的过程。在机会不断闪耀而基本面仍未出现根本性变化的这个时刻,商业银行在发展新型业务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就会显得异常重要。

(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旧坚持传统业务为主的发展策略

虽然长远来看,传统业务具有不可持续性,但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增长对间接融资体,具有高依存度,以及较高的利差水平可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传统业务还将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就目前而言,传统业务更加适合目前我国经济现状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全面发展非传统业务的条件还不具备,时机还不成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依靠公司银行业务来实现盈利水平的提高。

(二)坚持渐进式发展思路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发展的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要使我国商业银行达到国外银行其他业务收入占50%的程度还为时过早。可以看到,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累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业银行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的限制过快的发展。目前情况下,更应该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试验,通过渐进式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三)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同时在所有非传统业务领域都处于领先。非传统业务的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在转变盈利模式的时候必须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尤其是对于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在规模上存在绝对的劣势,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又需要高的投入,在投入产出间还有较长的时滞性。因此,在判定发展哪种非传统义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等到投入了许多才发现自己完全不具有优势的时候,其他业务往往已经错失了最佳的发展时机,而且再次转型往往比第一次转型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存在更多的风险。由此可见,在目前非传统业务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发展趋势还不明朗的时候,各商业银行更需要注重投入前的评估和规划,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还处在由传统盈利模式向非传统业务类型的盈利模式转变的过渡阶段,处在发展变化的十字路口。商业银行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盈利模式,但在各项条件还未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依旧要坚持传统业务为主的发展策略,同时在发展中坚持渐进式发展道路和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实现盈利模式的成功转型。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5

关键词:盈利能力;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0902

1引言

国外大多数早期的研究是基于SCp范式,也就是“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并着重研究银行的盈利能力。后来,由于银行竞争与效率之间的争论,催生出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Smirlock(1985)发现了银行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的正相关性,银行业务集中度与利润的非相关性,银行业务集中度、市场份额与利润的负相关系。JohnGoddard(2004)运用欧洲6个国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1992-1998年的银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欧洲地区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结果表明如果一个银行当年出现了不正常的利润,那么次年的预期利润也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这种非正常利润。文中还比较了不同国家的银行效率与竞争关系。abuzar(2013)探讨了苏丹伊斯兰银行盈利能力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只有内部因素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如Roa,Roe,maRG。成本、流动性、银行规模等对盈利能力有积极且重大的影响。然而,外部的宏观经济因素对伊斯兰银行的影响非常小。

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利用Dea方法评估商业银行的绩效问题。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是注重Dea方法的运用。魏煜、王丽(2000)运用Dea方法,比较了我国商业银行1997年的效率情况,并将效率分解成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作者还将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对比,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改进效率的意见与措施。第二类是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屈新(2007)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使用1999年至2005年期间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将银行分成两大类,采用混合效应回归模型,检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盈利性因素上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表1描述的是中国商业银行近八年来的盈利情况。银行业的税后利润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在2011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之后的两年里,税后利润的平均增长率接近18%。在2012年“两会”期间,众多媒体提出银行业是“暴利”行业,而金融行业某人大代表却认为:“用暴利形容银行业的盈利状况其实是一种不尊重的做法,实际上银行业的利润超低,计算高利一般是指单位投入所得回报。目前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只有1%,前几年还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而一般制造业的这个指标能达到5%,所以银行业并非暴利也非高利。”那么究竟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处于何种水平,税后利润与资产利润率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本文将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三大类型的银行进行分析,以得出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2006-2013年年报整理后所得。

2模型建立

2.1数据来源

数据样本期为2002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本文选取了18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银行,分别为5家国有银行(工行、中行、建行、农行、交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4家城市商业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数据主要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各银行年报、半年报和季报。

2.2F检验与模型选择

假设:

H0:ai=a。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相同(真实模型为混合回归模型)。

H1: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项ai不同(真实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F统计量定义为:

F=(SSeR-SSeU)/(n-1)SSeU/(nt-n-K)~F[(n-1),(nt-n-K)]

SSeR表示约束模型,即混合估计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U表示非约束模型,即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代表商业银行的个数。k表示解释变量个数。运用eviews软件,首先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得出混合效应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R;然后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得出固定效应的残差平方和SSeU,最后代入F统计量公式,判定F统计量的大小。eviews软件计算得出残差平方和SSeR的值为6967739,SSeU的值为57.28059。

F=(69.67739-57.28059)/(18-1)57.28059/(18×41-18-5)=9.102

F临界值=F0.05(17,715)=1.637

F>F临界值,所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2.3建立模型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函数,被解释变量为资产收益率(Roa),即税后净利润/总资产,它可以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eviews软件中用D来表示。解释变量分别为不良贷款率(a),用来反映银行的贷款质量;资本充足率(B),即权益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流动性比率(C),反映了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银行信贷(e),反映存贷款规模;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作为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公式中,D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就是Roa。α是截距项,β是指解释变量中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角标i代表第i个内部影响因素变量,角标t代表年份,ε是残差项。具体的方程如下:

D=α+β1ait+β2Bit+β3Cit+β4eit+β5GDpit+β6Cpiit+ε

3实证结果分析

将三种类型的银行数据分别录入到pool中去,做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然后分别将实证结果整理在一张表上,如表2所示。表2展现出三大类型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各因素的系数大小表明了该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t值表明结果是否显著。

由表2可知不良贷款率与商业银行的Roa呈负相关关系。即不良贷款率越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越低。不良贷款的增加势必要侵蚀商业银行的利润,同时它也会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构成潜在的威胁,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呈正相关关系。在10%的置信水平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估计值是显著的,而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估计值是不显著的。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得到提高,其融资成本得到降低,资本充足率提高带来的有利影响超过了其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对城市性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比率与银行的盈利能力呈现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对盈利能力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国有银行的公信力高,即便流动性不足,也能迅速在市场上筹集到资金,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是它们坚强的后盾。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能较为快速的在市场上筹集到资金,所以不需要保存太多的流动性。二是因为流动性和盈利性是相互矛盾的,保持了流动性势必将减少盈利空间,因此前两大类银行会相应减少流动性资产。

银行信贷的系数都是负数且非常小,可以说对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在10%的置信水平下,只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t值是显著的。回归结果表明,贷款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这种影响非常小。其次这个影响只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显著。产生这种回归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贷款数量的增加会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系数为负。但是另一方面贷款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盈利,所以系数虽为负值但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宏观经济环境而引入的变量GDp,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银行,GDp与银行盈利能力都是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他们都通过了t检验。这说明,在宏观经济形势繁荣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金融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而银行又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部位,银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稳定高效的银行又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因此,GDp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Cpi的系数相对来说较大,而且与银行的盈利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在10%的置信水平下,只有国有和城市性商业银行的t值是显著的,而股份制银行的系数估计值是不显著的。产生这种回归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消费者物价指数越高,市场上的通货膨胀越高,居民的储蓄缩水,银行利息的增长跟不上通货膨胀的增长,因此银行吸纳的资金将减少,那么相应能够发放贷款的资金也变少,盈利能力下降。

4总结

总体来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由四个大方面决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即不良贷款率与资本充足率这两个指标来决定;银行的运营能力,即银行的流

动性状况;银行的业务结构,即银行贷款数量以及资产负债比;外部的宏观经济状况,即GDp和Cpi。

国有商业银行若想提高盈利能力,可以适当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比率,与此同时提高资本充足率,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提高盈利;股份制商业银行若想提高盈利能力,可以适当降低不良贷款率,与此同时提高流动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这样可以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之上适当提高盈利;城市性商业银行的所有指标几乎都是显著的,这说明模型很好的拟合了这种类型的银行。根据估计结果显示,城市性商业银行若想提高盈利能力,可以适当降低不良贷款率,同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

参考文献

[1]Smirlock.m.evidenceofthe(non)RelationshipBetweenConcentrationandprofitabilityinBanking[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1985,17(1):6983.

[2]JohnGoddard,philmolyneux,Johno.S.wilson.theprofitabilityofeuropeanbanks:acrosssectionalanddynamicpanelanalysis[J].themanchesterSchool,2004,72(3):14636786,363381.

[3]abuzarm.a.internalandexternaldeterminantsofprofitabilityofislamicbanksinSudan:evidencefrompaneldata[J].afroasianJ.ofFinanceandaccounting,2013,3(3):222240.

[4]魏煜,王丽.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金融研究,2000,(3):8896.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分析问题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机构,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首要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银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201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首度突破200万亿大关。截至2016年9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22.9万亿元,相比2011年末翻了一番。2016年9月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32万亿,同比增长2.82%,利润增长幅度明显下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曲折复苏,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如此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通过转变盈利模式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最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现状

1.整体盈利情况较好,但利润增速明显放缓。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32万亿,同比增长2.82%。利润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但相比2012~2014年同期下降十余个百分点。从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增速要高于大型商业银行。2016年前三季度,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利润增速已不足1%,分别为0.52%、0.53%,建设银行同期的利润增速也仅有1.35%。利润增速下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业净息差收窄。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净息差为2.53%,2016年第三季度净息差为2.24%,下降19个Bp。这将对银行盈利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增速向中高增速转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不良贷款拨备计提增加,消耗了部分利润。

2.利差型盈利模式较为突出,但利息净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财报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四大行的利息净收入为11950.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06.87|元,降幅高达7.77%。四大行的利息净收入无一增加,这是四大行全部完成上市之后,首次出现三季度利息净收入集体负增长。这是因为当利率市场化后,大客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融资渠道多样化,这就要求贷款利率下调,而银行为了揽储,各自调高存款利率,由此导致存贷利差收窄,势必短期内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改变以往单一的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盈利模式转型。[1]

3.中间业务发展不足,非利息收入占比低。这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整体收入呈快速增长现状,在整体营业收入额中占比稳步上升。例如工商银行2016年前6个月工行共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6%,占营业收入比重较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至24.8%。但从中间业务在总营业额收入中的占比来看,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的总体比重仍然偏低。五大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对中国商业银行而言,目前的非利息收入或中间业务收入,多数是在支付结算、银行卡业务中发生的手续费。[2]

4.经营范围与业务品种偏少,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偏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还是依靠存贷款,中间业务利用率整体不高。比如我国五大行中的中国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比较早,业务量也比较大,但它的中间业务收入却仅仅占其总营业额收入的百分之十几,更不用说那些中小商业银行了,与外国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大。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盈利能力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有风险管理能力、银行业效率水平和业务因素等。外部因素主要有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利率市场化程度、我国严格分业经营监管抑制金融创新、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本文主要就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1.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资本市场是我国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对推动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包括所有关系到提供和需求长期资本的机构和交易。所以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首先,资本市场的建立改变了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总量和结构。[3]大量的银行存贷款流入资本市场,在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上进行了分流,改变了商业银行整体存款负债的总体规模和结构。

2.利率市场化程度。我国现在正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市场利率自主性不强,并且我国长期以来的高利差收入得益于管制利率。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以后,商业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份额,通过高利息吸收存款、低利息发放贷款来赚取利润,这样就导致了银行存贷利差逐渐收窄。[4]而存款利率具备刚性,所以下调幅度不大或者不能下调,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商业银行自身利润缩减。

3.我国严格分业经营监管抑制金融创新。1993年以后我国逐步确立并至今仍然严格执行分业经营,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上出现了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型的潮流,至今,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向混业体制过渡,以金融机构全能化为特征的混业经营体制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主流模式。[5]我国现在的严格分业经营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潮流。并且严格的经营监管模式还抑制了金融创新的产生、范围、速度和环境。而金融创新又是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的强大动力,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4.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层次也越来越复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到来,大众客户对于更加便利化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的需求约越来越强烈,可以说,为未来谁拥有更富有特色的金融服务,谁就拥有提升自身盈利水平的又一大利器。但是我国银行业尚未完全开放,商业银行仍处于垄断地位,金融服务滞后于大众客户的需求,“银行主导型”金融服务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了我国银行业的盈利增长,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成功转型造成阻碍。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盈利模式单一,不利于盈利模式从利差主导型向非利差主导型转变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6]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占比70%以上。二、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虽然近年来净息差进一步收窄,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是利差主导型,从整体来看,国有大行的净利增速明显放缓,不良率和不良贷款额继续双升,净息差则进一步收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备受考验。面临如此严峻的经营形式,如何将盈利模式转向非利差主导型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盈利来源单一,不利于非利息收入增加,抑制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

目前部分银行已经开始通过加厚非利息收入增加利润,2015年招商银行实现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534.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6%,远远超过了交通银行的规模。招行将这一快速发展归因于服务手续费、托管以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增加。尽管招行等大型银行取得了比较丰厚的非利息收入,但是中国整体银行业仍呈现出盈利来源单一的情况,利息收入仍是他们的最主要利润来源。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下,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必将成为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发展方向,以此来提高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发展动力。

(三)贷款结构失衡和雷同,易引发投资的畸形化,影响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我国近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表明,贷款规模的扩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推动力,但当前的贷款快速增长并没有同步地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即贷款规模增长速度与增长速度并没有同步。[7]据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年末,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9.35万亿,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仅为12%。整体出现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此可见,我国信贷供求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贷款结构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并且广大中小商业银行贷款结构趋向雷同,资金流向趋同,资金集中在某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易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同时易引发投资的畸形化,现在我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土地和基础设施,这些行业的投资资金过重就会引发其他行业的“资金荒”,投资结构畸形,资金流向并不都是使银行利润最大化的部门,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市场主体作用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看清国内外金融发展潮流,顺应金融自由化浪潮,转变过度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观念,积极进行盈利模式转型,加快利率市场化将彻底改变通过存贷利差及存贷规模扩张来赚取大额利润的传统模式的事实,形成利差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局面,而不能光顾着“啃老本”。十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商业银行面对这样的的局面,就更应该立足市场,增强市场供求在银行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根据市场走向制定自身的发展策略,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不能在经济改革的潮流中被淘汰。[8]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注重金融创新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随着利差收入越来越窄,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也越来越小,着眼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发展进程,无一不是盯着中间业务,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从而为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增加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并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商业银行面对去年811汇改,加强金融业双向开放政策的一个有效应对之策。对于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缩小与国际的差距的重要途径,当然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也必须与银行自身实力相匹配。

(三)优化银行业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首先银行业要做好定位,所谓定位是指客户需求的满足方式,明确知道自己为谁创造价值,谁知企业最重要的客户群体等关键问题。

其次在利润转型上不同的银行银行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特色进行差异化定位,发展自己具有特色的经营方式,提供具有独特优势的金融服务,立足于客户需求,提供多层次、周到的服务,从树立金融服务理念到金融业务服务等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从整体上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质量。近些年来由于内外环境愈发严峻,有些银行已经开始注重自身金融服务质量。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于2016年12月13日在北京举办了“新服务,心满意”服务提升季会,将从消费者关注的金融热点和服务需求出发,改革创新银行服务模式,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解决好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并且将从改善服务面貌、优化服务流程、加快减费让利、提高账户安全等四个方面着手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最后我国利率市龌改革的加快推进势必会引起商业银行间愈加残酷的竞争,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差异化的特色服务,维护核心客户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自主议价能力,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主动权,从而加强可持续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波.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基于14家上市商业银行[D].山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5.5.

[2]利明献.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J].中国金融家,2011(9):41-42.

[3]刘志刚.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学位论文,2011.5.

[4]赵欢.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4):10-11.

[5]吴思麟.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组织机构模式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35):14-37.

[6]朱芳华,蔡静静.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商场现代化,2010(6):139.

[7]姜姗姗.我国上市银行贷款结构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1.12.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7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盈利能力因子分析

一、引言

由于2012年基准利率下调滞后效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监管要求增强以及同业跨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商业银行运行的景气度显著下降。虽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较大、成本收入比也有所降低,但规模扩张速度放缓、净息差收窄、拨备增加等因素导致盈利增速明显放缓。我国经济改革将在2014年进一步深化,经济调结构、去杠杆,行业资产质量、准入有序放开将对银行业绩形成压力。但银行规模扩张较快、中间业务收入显著增长、综合性资产管理角色逐步确立、资产证券化及优先股政策的落地也将有助于银行获得新的增长点并向资本节约型成长模式迈进6。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存贷差减少的情况下将非利息业务收入作为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其对银行的盈利能力稳定性,成长性等方面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了四大国有银行和9家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主要的评价指标有非利息收入占比(X1)、非利息收入增长率(X2)、营业收入增长率(X3)、营业利润增长率(X4)、净利润增长率(X5)、资产收益率Roa(X6)、成本收入比(X7)、资本充足率(X8)、核心资本充足率(X9)、不良贷款率(X10)[2]。相关指标来源于对2011年和2013年两年的各银行年末财务报告进行计算所得。

(二)模型数据分析

对原始数据矩阵X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后的矩阵X*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量纲和数量的影响,建立X*的相关系数阵R应用Kmo和Bartlettstest得到Kmo=0.643≥0.6且Bartlett球型检验p=0.00≤0.05,拒绝原假设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Kmo值也符合标准,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总方差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3大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326%表明3个公共因子已经包含了10个指标的大部分原始信息。

公因子F1在非利息收入占比(X1)、不良贷款率(X10)、资本充足率(X8)有较大载荷,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稳健性因子。

公因子F2在核心资本充足率(X9)、营业利润增长率(X4)、营业收入增长率(X3)、净利润增长率(X5),成本收入比(X7)非利息收入增长率(X2)有较大载荷,表示银行盈利能力的增长性因子。

公因子F3在资产收益率Roa(X6)的载荷达到了0.914,表示持续发展性因子。

可以得到因子得分公式:

F1=-0.350X1+0.124X2+0.117X3+0.039X4+0.057X5+0.091X6-X7-0.291X8+0.303X9-0.356X10

F2=0.268X1+0.158X2+0.159X3+0.179X4+0.156X5+0.029X6-0.256X7+0.125X8-0.475X9+0.087X10

F3=0.292X1+0.169X2+0.096X3-0.07X4+0.096X5+0.723X6-0.036X7+0.078X8-0.078X9-0.39X10

(三)综合分析及结论

根据贡献率加权得出了个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盈利能力得分:

S=0.5548×F1+0.1327×F2+0.1158×F3

F1盈利稳健性因子可以看出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部排在前面的位置,大型国有银行占据了倒数5个位置,说明大型国有银行国有控股银行尽管资产规模庞大但由于长期背负行政性的融资任务产生了不少不良贷款损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质量及盈利稳定性,另外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大,增强了银行业务的多样性。在完全由传统存贷利息差获取收益的情况下,中间业务的发展,拓展了银行收入来源。在利率逐步市场化,利息差变小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中间业务的发展将很好的补充和提高银行的综合盈利能力。F2盈利增长性因子可以看出平安银行的增长性最高,随后4家银行是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倒数4位的位置由交行、建行、工行,浦发银行。本文认为资产规模达到一定规模时,在同等绝对增幅的情况下,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其盈利的增长率越高。同时,浦发银行在盈利增长性因子的排名在末尾,是因为其在盈利稳健性因子的排名在首位,说明浦发银行是“牺牲”盈利的快速增长,坚持把银行盈利稳健性的目标放在首位的。F3持续发展因子可以看出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占据前三位,然而平安银行、农业银行,华夏银行依次排名倒数后三位。说明前3家银行在银行在盈利能力上具有加强的可持续性。华夏银行和平安银行在非利息业务的发展迅速,使它们在追求盈利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在持续发展因子方面排在后面位置。农业银行由于长期担负着“三农”建设以及资产规模庞大以及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治理结构低效,致使排名靠近末尾。

从综合盈利能力来看工农中建四大行基本占据后末尾排名。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占据前5名。相对于国有银行,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收入的增加,是其在F1盈利稳健性因子和F2盈利增长性的因子的排名占据前半程,最终综合因子在综合优化了银行原有的收入结构,相对于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大气粗”,非利息业务收入占营业业务收入比例较大,盈利效率更高,对综合盈利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必须根据现阶段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地选择发展政策,找准中间业务发展的落脚点,找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具体方向和发展重心,找到中间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是资产规模大,传统存贷款收入高,人才资源丰富,分行支行分布广泛,拥有众多的子公司,国外行资源丰富。根据这些特点,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期中间业务过程中,巩固现有中间业务优势,加强发展不足的中间业务。虽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每年的增长得绝对值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中间业务占收总收入的比重却是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上述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因子F1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排名靠后,这说明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传统业务的创收能力不断下降。若没有中间的业务收入作为盈利来源的补充,那么在国有商业银行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将其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纳入战略规划。中间业务产品结构需要进行优化,业务要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系列化、综合化发展趋势。从F2盈利增长性因子来看,资产规模小的股份制银行的增长性更高,其中所包含的具体分类元素,都是采用比例的性指标而不是绝对值得衡量方法,这致使在F2因子的排名过程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占据了前半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靠后。资产收益率单独作为一个F3因子,其本身就是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会计指标,表示了所有资产产生收益的能力。Roa在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时候经常作为一个单独的综合指标,在此表示了商业银行持续盈利能力。所以国有银行在这个因子的排名就基本占据了前部分。然而,所有的重心就是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综合盈利能力[8]。关键做到以下几点:1:优化中间业务经营机制,2:完善中间业务定价策略,3加强客户需求区分,强化定向服务机制努力把每年中间的收入的增长绝对值做大,不断优化中间业务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中间业务。

参考文献

[1]银监会.《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银监会,2014.2.

[2]张晓瑜.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9),273-274.

[3]孙亚丽.中型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2)135-136.

[4]李良.全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学,2012.

[5]李泉等.非利息收入对葫渺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3-65.

[6]《今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速将再放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连平.上海证券报,2014年/2月/12日/第a03版研究・宏观.

[7]张晓鑫.中国农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江南大学,2003.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8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已经全面开放,并逐步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盈利水平更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0年全球银行盈利能力排名,工商银行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高的银行,建设银行紧随其次。这些都表明我国银行业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维持、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保证其健康稳定运营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大军,肩负着为整个社会提供资金融通的重任,是我国经济资金链条的总枢纽,同时代表着整个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促进上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保证银行业健康稳健地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本文着眼于上市商业银行,通过对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个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上市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建设性意见。

一、指标界定及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16家商业银行完成上市,包括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本文以其余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0年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盈利能力与各项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对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涉及到的是多家银行在一个时间序列中的观测值,这不纯粹是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而是由两者相结合的数据集,建立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并不能同时反映横截面数据的个体差异以及样本作为一个整体所呈现的时间趋势[1]。因此,本文选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运用eviews6.0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二)模型设定

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方程表述如下:

yi,t=c+α1+γ1βχi,t+εit

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χ为解释变量,i与t分别表示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在本文中i=1,2,…,14,t=2004,2005,…,2010),β是回归系数向量。截距项是c+α1+γt,其中c是常数项,α1度量单位个体间的差异,γt度量时间序列上的差异,表示误差项。

用面板数据建立的基本回归模型有3种,即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下文将对其做具体区分。

1.混合模型。混合模型是将各截面数据融合为一个整体,不考虑个体差异和结构变化,即截距αi与不随个体i和时间t变化,这时方程可变为:

yi,t=c+α+βχi,t+εit

2.固定效应模型。这类模型假设截距随个体i和时间t变化,但认为与解释变量相关,具体可分为:

(1)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即截距项在个体i上变化,而在时间上无变化。

(2)时期固定效应模型,即截距项在个体i上无变化,而在时间上变化。

(3)个体和时期固定效应模型,即截距项在个体i上变化,且在时间上变化。

3.随机效应模型。这类模型假设α1、γ1、εit分别来自正态分布,且互不相关,即各自分别不存在截面自相关、时间自相关和混合自相关,α1或γ1与解释变量不相关。方程可表示为:

yi,t=c+α1+γ1+εit

二、实证研究与分析

面板数据涉及截面和时间序列,同一截面上不同的个体与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引起斜率和截距的变化,这就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以选择最适合的模型。

(一)F检验

用F检验判断应该建立混合估计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分别为:

H0:α1=α2=…=αi,混合模型。

H0:α1≠α2≠…≠αi,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SSer表示施加约束条件后估计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u表示未施加约束条件的估计模型的残差平方和。若F统计量渐进服从自由度为(n-1,nt-n-k)的F分布,则建立混合模型,反之则原假设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1.混合估计模型。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操作,进行混合模型回归,得出结果如下:

从回归结果看,在显著水平a=0.05下,各系数t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t0.025,表明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较为显著。伴随概率p=0.0000,远远小于5%。模型的可决系数R2为0.627819,拟合度一般。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残差平方和SSer=3.889。

2.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接下来,我们再利用eviews6.0进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得出结果如下:

可决系数R2=0.7717,Dw=1.98。在显著水平a=0.05下,各系数t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表明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伴随概率p=0.000000,远远小于5%。说明此模型整体拟合度较高,可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从结果中可以得出残差平方和SSeu=2.386。

3.F检验结果。下面我们对F统计量进行计算,判断建立何种模型更适合。

(二)随机效应(Lm)检验

原假设为:不存在随机效应,即δ2=0

在原假设下,Lm服从自由度为0.05的χ2分布。如果Lm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即可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下面我们运用eviews软件来做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如下:

t检验值比较显著,但是R2=0.567360,拟合优度一般,不是特别理想。计算出Lm统计量的值为30839.887,远大于0.05的临界值,且相伴概率为0.0000,所以拒绝原假设,可以建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

(三)Hausman检验

根据上文的F检验和Lm检验结果可知,在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计量模型中,既可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也可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但是究竟哪一种模型更适合还不确定,下面我们通过Hausman检验来进行分析。

1.Hausman检验结果。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窗口下继续运用eviews软件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如下:

从Hausman检验结果知w=14.430>χ20.05(6)=12.59,且相伴概率为0.0252,所以应拒绝原假设,适合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综合F检验、Lm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最终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四)模型确定

基于检验结果,确定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建立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函数,被解释变量为上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解释变量为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流动现金比率、银行信贷率、资产费用率以及银行总资产值等。具体方程式为:

Roai,t=C+β1Carit+β2nplrit+β3otait+β4Liquidityit+β5Ltait

+β6Lgtait+εit

(五)回归结果分析

从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0291。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盈利水平也越高。

不良贷款率越高,表明资产质量越差,银行面临的风险和可能遭受的损失也越大,不仅不利于银行日常营运,更会直接降低银行的盈利水平。

衡量流动性的指标是流动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占总资产的比率,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盈利能力呈现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

银行信贷率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增加反而会导致银行的盈利水平下降。

资产费用率与银行盈利的关系与我们的预期恰恰相反,它与银行的盈利成正比。这是因为上市商业银行已经逐步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方向转变,其收益的增长率高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率,使得成本投入的有效增加能带来盈利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

一是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渠道募集资本金来提高自有资本率。上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债券来补充附属资本,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2]。二是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要适度控制贷款规模,不能盲目追求贷款数额。在实证结果中,银行信贷率与盈利能力成逆向关系,即意味着过度追求贷款数额的扩张并不会带来银行盈利能力的必然增加。三是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从实证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贷款质量偏差,不良贷款率偏高是制约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软肋所在。要提高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不仅要注重贷款数量,更要注重贷款质量。要加强贷款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3]。四是适度扩大商业银行规模。要适度扩大资产规模,保证上市商业银行健康稳健地扩张。当规模超出了一定负荷量就会转变为规模不经济[4]。因此在实际当中上市商业银行不能一味追求扩张,适度地扩大资产规模。五是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对盈利水平有正面影响,上市商业银行应通过改善自身的流动性来提高盈利水平。推行资产证券化,提升资产流动性。

参考文献

[1]曹佳.我国商业银行盈利变化的因素分析[J].经济论坛,2010(6).

[2]彭纪.中国商业银行盈利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7.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84-02

引言

面对中国金融业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外资银行的进驻,其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目前正进入中国商业银行占优势的业务领域,给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中国保持的发展优势带来严重的威胁。前不久,中国又放开了民间融资的门槛,并开始在浙江温州进行试点。民间融资成本放开,则必然会增加银行业间的竞争,毫无疑问又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新的问题。

由于银行经营的是特殊的商品,即“货币”,在管理方面必须遵循着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大原则。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商业银行可以说是一个风险规避者,更侧重于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管理。但是,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盈利能力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银行而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一共有130多家。由于很多的股份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是近两年才兴起,年度数据查找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选取了目前中国市场上上市的15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的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

一、理论回顾

(一)财务指标选取

事实上,银行盈利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银行利润最大化。而评价利润的最有效的工具则是运用相关财务指标来衡量。因此,本文选用了资产收益率(Roa)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代表指标。资产收益率指标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相关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是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该指标可以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变量。

在现实中,除了商业银行自身内部的因素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外,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也会对其盈利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综合各种文献和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述,本文银行自身财务指标的选取定位在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银行规模这3个方面,分别用净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比重(nL/ta)、流动比率(LR)以及规模(ta)来代表以上3个变量。并且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表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二)相关性分析

1.资产质量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资产质量反映银行的资产优劣状况。如果一家银行的资产能带来较高收益,同时面临着较小的风险,那么,该资产的质量则较好。反之,如果银行资产是由大量呆坏账构成的,则资产质量较差。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其盈利性存在着紧密联系。一般说来,那些投资于风险较高、质量较差的资产的银行相对于那些投资于风险较低,质量较好的资产的银行可能具有更高的预期利润率。但是,当整体经济受一系列负面冲击而发生逆转时,那些风险较高的资产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增加,因而那些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所能实现的利润率就要低于那些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

本文选取了净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比重(nL/ta)来代表资产的质量。由于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存贷差,因此银行的贷款越多则从贷款中获得的收益便会增加。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贷款的增多又会产生不良贷款的风险,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贷款的增加会减少银行的盈利能力。综合起来看,该比率与银行盈利能力呈现不同的关系。

2.流动性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资产变现而不发生大规模损失或以最快的速度在市场上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的能力。流动性状况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有着极大影响。一般说来,银行流动性越好,它筹资所面临的资金成本也越低,从而可能使得银行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但另一方面,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越高,其预期收益率也就越低。因此理论上讲银行盈利能力与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明确。在代表指标方面,本文选取了流动比率作为流动性的代表。

3.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鉴于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银行规模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上。国外不少学者利用成本函数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发现,银行成本并不总是呈现出规模经济,因此这些学者认为,那些大银行并不相对于小银行具有内在的营运成本优势。而有的研究者则发现,随着银行规模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其平均成本不断下降,而这种成本规模经济随着产出的扩张而不断加强。但总的来说,人们还是更倾向于认为:随着银行规模扩大,并不一定能使银行盈利能力提高。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分析篇10

论文摘要:为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采用我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年至2008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选取了影响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得分评价,并与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最后提出优化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建议。 

        0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全球化,我国的银行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才能避免淘汰,在竞争中赢取胜利。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盈利、长期发展等问题。上市商业银行作为通过经营风险来盈利的商业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资本结构理论,由于存款保险制度、法定准备金、监管资本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使银行资本结构研究远比一般企业要复杂。有效的资本结构会促使经营者努力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理结构,进而提高整体的盈利能力。 

        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联系,很多西方学者做了深入的研究。kareken和wallace(1978)认为,银行业是一个垄断的存款服务提供商,在存在进入障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不断增加负债,因为此时它们可以凭借提供给存款者的服务来获取利润,存款越多(即负债越多),银行的价值就会越高。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的研究则较少。赵瑞、杨有振(2009)以10家商业银行2001至2007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资料发现:商业银行的融资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股权性质与盈利能力负相关;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利润率正相关,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利润率负相关;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润率显著正相关。

        由于盈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情况,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一直是财务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热衷于将盈利能力指标作为资本结构的解释变量之一进行研究;对于银行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研究通常使用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且集中于对商业银行的治理、寻求补充资本等方面。随着我国上市银行的增多,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何更好地控制上市银行的资金风险是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角度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样本与变量选取 

1.1 样本选择  本文将以我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分别是:

2.1.2 因子变量的提取:设定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l。因此,选取了特征值大于l的作为因子变量,结果显示有2个变量的特征值大于l,而且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8.274%,解释了大部分的方差总值,符合构建因子变量的要求。由总方差解释表的结果来看,本文应该构建2个因子。 

2.1.3 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根据因子得分系数以及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计算出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的得分数,分数分别为y1、y2。其中,因子得分矩阵 

        y1=0.329a1+0.260a2-0.074a3+0.239a4+0.327a5; 

        y2=0.061a1-0.140a2+0.925a3+0.327a4+0.019a5 

由提取公因子所产生的新生变量为y1、y2,由y1、y2的值可以计算出y的值,进而可以得出各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y=(58.008y1+20.266y2)/78.274。

       2.2 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回归过程  在上述分析中已得到盈利能力的综合值。为进一步分析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之间的依赖关系,使用回归分析方法。以代表盈利能力的“综合因子得分”y为因变量,以附属资本/核心资本x1、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x2、资产负债率x3、资本充足率x4为自变量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y=a+b*x1+c*x2+d*x3+e*x4+ε,其中,a为常数项,b、c、d、e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采用逐步回归法,将f检验p值大于等于0.1的剔除出回归方程,小于等于0.05的选入回归方程,最终选入的变量剩下1个,为资本充足率。没有进入回归模型的各个变量的检验结果,其p值均大于0.05,无需再进行分析。由相关关系分析可得,相关系数为0.492,说明盈利能力与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结果可以看出:方程的常数项为-0.925、系数估计值为0.084,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此外f=13.748〉f(1,43)说明整个模型通过检验。方程为:y=0.084x4-0.925+ε。 

        3  结论与建议 

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获利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是盈利,要获得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