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十篇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十篇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2:29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1

关键词:连续护理模式;老年;慢性疾病;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60-02

前言:慢性疾病是大部分老年人都会出现的病症,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讲,由于身体上各项指标的下降更加容易患上一些非传染性的疾病,同时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不断衰老还伴随着焦躁以及忧虑等等精神以及心理问题,使得其在医疗上的花销越来越多,而对于老年人的护理,医院以及相关的社区都存在护理服务上的脱节,连续性护理模式的缺乏是其主要的原因?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是对本市的老年慢性疾病的相关护理人员以及其中的老年人共16名,其中相关管理人员为2名,护理人员为2名?本市老年公寓的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14名?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查阅了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访谈的设计,然后对其中符合标准的16人进行了具体的访谈?访谈提纲大致来讲:其一是对护理工作者进行的访谈,内容包括“是否了解连续性的护理模式”?“怎样理解连续护理的问题”和“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何实施连续护理”,其二是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的访谈,包括“出院后选择什么场所进行康复治疗”以及“在老年公寓中获得的联系护理服务”?然后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果[1]?

3研究结果

(一)相关护理工作者对连续护理模式的了解

访谈中4名护理工作者表示对连续护理模式概念不甚了解,但是对于其认识有着自己的理解,认为,“连续护理工作应该是基于整体性以及连续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护理工作,对于这样的工作不仅能够有效的对医院的医疗医院进行节省们还可以对老年人的护理更加的周到”?

(二)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对出院场所的选择以及认识

在访谈中对患有慢性疾病的7名老年人进行的访谈中有6名老年人选择在社区进行后续的康粗治疗,认为自己已经习惯在社区生活,由此可见在社区中进行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护理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是连续性护理的主要场所?同时在其相关的访谈中还体现出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出院后无论是选择在养老机构还是在社区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在城市中的相关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服务都是质量非常好的,对于此,其中的4名老人还谈到,“在自己的社区中基本上都会对老年人进行免费的体检活动,并且基本上是一年要进行两次左右,同时在免费的体检中好包括了进行心电图的检查以及进行血尿的长规性检查等等,除此之外,在社区中还会进行关于健康养生以及保健的社区讲座,并且一些医生还会给老年人讲解在吃药以及日常锻炼过程中需要小心注意的问题”?同时市区中的社区基本上都是进行二十四小时的护理工作,一些老年人如果遇到什么身体上的问题可以及时的向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咨询?对于一些患有残疾的老年人还会进行免费的上门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并且对其进行良好的康复指导?同时还对老年人的心理以及精神给与及时的关心?

(三)对老年人连续性护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就我国目前来讲,基本上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整个的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时处于脱节的状态,一些护理人员在访谈中谈到,“基本上医院里的老年人都是处于慢性疾病,而且都是从后期转为慢性病才进入院中,对于这些老年人具体的病症以及相关的护理以及治疗是没有办法从医院得到的,因而只能是向病人进行询问来获知病人的情况,然后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裁决措施”?从中可以看出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的整个过程中环节上脱节的问题[2]?

4研究讨论

(一)对于老年人慢性疾病连续护理现状分析

研究对慢性疾病老年人的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首先要了解连续护理模式的内涵,具体来讲,就是患病人从一个地方或者是医院接受治疗之后转到另一个地方,或是社区或是养老机构或是家中进行后续康复治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一个团队去进行整体的服务?包括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相关的社会工作者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等等,对于病人的实际患病情况以及治疗情况进行连续性的护理,促使病人最终康复?而我国现今对于老年人的连续护理服务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了解的基础上,一些基层的护理人员对于连续护理的认识都不够充分,同时在一些二级以及三级医院中在连续护模式上基本与社区脱节?因而我国的联系护理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二)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出院后选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以及我国社区护理的快速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更加希望在出院以后在社区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其家人也非常支持这些患病老人在社区进行后续治疗,不仅能够对老年人的康复有很大帮助,还促进了老年人得到全面的医疗护理,因此可以说在社区进行对慢性疾病老年人的连续性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三)建立连续护理模式相关服务平台

建立连续护理模式的服务平台主要是借助于网络进行,在家庭以及医院和社区之间建立起网络链接的信息沟通桥梁,作为三者之间了解病人病情以及对促进病人治疗的信息枢纽,在这个网络平台中,可以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实名登记,将老年人的身份信息以及病情状况和居住地址等等建立成电子档案,并且定期对其信心做更新,医院以及社区可以根据老人的电子档更好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后续康复治疗,从而促进连续护理模式的有效应用[3]?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我国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连续护理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患病老年人的康复,还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连续?

参考文献

[1]程淑玲.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连续护理模式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2

    【关键词】 老年患者;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要充分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病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可见,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操作,而且还包含了更复杂的心理护理。因此,护士与病人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护患能否顺利沟通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我们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法,现总结如下:

    1老年患者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感觉能力与记忆能力均减退,容易误听、误解,衰老引起的形态改变容易导致患者不满意自己的形象,自尊心容易受损,再加上离休后的角色改变,导致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不平衡,因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所以老年患者不仅需要同情,更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顺利的与其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护患沟通方法

    2.1护士首先要有同情心:在患者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首先做好自我介绍,站在老干部患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从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由于患者的自身条件,人生经历文化背景方面与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往往使护患双方对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如果没有同情心,就难以与其沟通,更不能护理好老年患者。

    2.2良好的语言是激发患者沟通的前提:沟通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是实施病人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我们在与患者交流中要热情服务,并使用礼貌性语言,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很抱歉、打扰了等,这样使患者感到护士的亲切与文明。在入院介绍时应先自我介绍,再有选择的介绍作息时间及住院规则。态度要和蔼热情,让患者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护士的介绍,就如同在家里一样,而不应机械呆板,使患者有受训斥的感觉。对患者绝不能以床号代替招呼,我们可以用姓加职务,如:某领导,这样可以体现对老年患者的尊重,以消除其失落感。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要用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人,以免引起患者反感,不予配合。如静脉穿刺未能一针见血,需行第二次穿刺时,应向患者诚恳的表示歉意。

    2.3选择恰当的话题是沟通的基础: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些护士做了许多工作,却因为难以找到恰当的话题而与患者无话可谈,得不到患者的认可,而患者则感到护士态度冷淡,从而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所以,护士应因时、因地、因人确定恰当的交谈内容。如进行晨间护理时,可向患者问好,询问他的睡眠情况,从而与患者进行感情交流,缩短彼此的距离。话语虽不多,却使人感到温暖和关怀。或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嘱咐,如:今天降温小心别着凉等。同时我们要留心观察患者所想,这样才容易与之沟通。如我科曾有一位老年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走路不敢抬头,不愿与医护交流。经了解才知道患者这样是旧病复发,害怕病情又加重。为此,我们主动关心患者,耐心讲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还找来报刊、杂志等给患者阅读,帮助患者了解病情,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3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特点;沟通技巧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环境和免疫等综合原因所致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久病者常伴心脑血管病、肾、眼及神经系统等病变。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现代化,体力活动减少和营养过剩等原因,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发病率已达到3.2%,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偏执、甚至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压力长期负性心理,甚至影响疾病的转归,以致病人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慢性疾病。为此,我社区对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社区4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2-68岁。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51-69岁。两组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等情况,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

1.2.1.确诊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老年人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常常顾虑重重,陷于悲观的情绪之中,出现焦虑紧张、情绪不安或出现情绪障碍,进食障碍等。针对这些情况,不仅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医学诊断,而且要充分了解其心理因素,为心理干预做好准备,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诊断和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状态、工作生活和人际状况评估,方法包括晤谈和测验。

对糖尿病的晤谈,首先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和社会因素设计晤谈大纲,然后与患者进行交谈。晤谈一般是根据护士的经验判断患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评价其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晤谈法的主观性强,晤谈的效果依赖护士的经验和能力。

1.2.2治疗中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

在治疗中,心理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方法。对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心理干预也能起到稳定糖代谢的作用,在心理干预的各种方法中,以糖尿病教育,血糖察觉训练,认知行为治疗及生物反馈治疗最为常用。

此时护士应运用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讲解,同时增强老年人的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考虑到老年人理解力差、记忆力减退的特点,配合各种辅助工具,教会老年人及家属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正确洗澡和足部护理的方法。安定病人的情绪,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能力,对那些丧失信心、消极患者,应多给予鼓励和安慰,并动员周围人群共同关心病人,使病人心中有依靠感,使病人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消除孤寂感,从而乐观地面对现实,接受治疗和护理。

1.2.3评价方法

1)、病人治疗前和治疗时均发放1份调查表,调查表内容是参照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16个影响因素,以是否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为界(≥3)来划分有无心理问题。2)、病人治疗后发给主管医生1张调查表,以了解病人在治疗中的配合情况。

2结果:

治疗中两组患者配合情况及治疗后得分比较,见表1、表2

3讨论

3.1沟通要注意形象、语言和举止

医患沟通是为了增加相互了解,所以护士与病人交谈,应尽量与患者平视,话语慢些,清楚些。医患交谈过程中,必须围绕交谈的目的,以提问的方式,巧妙地回到谈话主题,并通过非语言的举动(如微笑、关切的注视等),鼓励病人说出其病情,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3.2沟通要因人而异

糖尿病对老年病人来说,往往是一种沉重的压力,病人会处于应激之中,产生焦虑、忧郁、恐惧、愤怒等负性情绪状态,致使病情加重。中医称其为“因郁而病”或“因病而郁”,所以沟通至关重要,因人而异的沟通技巧是沟通成功的基础。我们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从糖尿病病人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心理因素着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支持、放松训练等,帮助病人学会自我保健方法,控制情绪,锻炼意志,正确面对或解除社会心理的刺激因素,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消除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达到预测和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目的,促进自我管理,改善血糖控制。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4

[关键词]座谈会式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临床应用;护理

时至今日,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已日臻成熟,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仍很不理想,约一半患者的长期空腹血糖为(FBG)>7.8mmol/L[1],其重要原因是传统模式的健康教育不能满足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病情,患者缺乏持续有效地教育、监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功能已经从单纯护理转向综合性护理,从被动护理转向主动的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因此,为患者提供合理、持续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自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我科率先对住院期间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行座谈会式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资料随机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临床诊断符合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标准[3]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1例,女104例,年龄60~88岁,平均(74±1.24)岁。其中60~70岁131例,70~80岁69人,80岁以上25例。所选患者均神志清,对答切题。

1.2座谈会式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1.2.1小座谈会式采取统一病室的患者房间内教育,集体授课,由责任护士隔天用10~15min时间,与患者交谈,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法[4],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糖尿病自我监测,讲解均衡饮食及食品交换法,并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资料。

1.2.2大座谈会式1次/月,时间1h,利用幻灯投影、图片、实物图形、模具进行系统讲解糖尿病有关知识,指导血糖、尿糖的测试方法和讲解操作注意事项;示范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方法;演示并指导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同时,糖尿病患者之间进行互动知识教育活动,交流糖尿病防治的亲身经历,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比赛、游戏、抽奖等活动。

1.2.3社会座谈会式①义诊活动糖尿病小组成员每季度到社区举办义诊活动,时间为半天。现场咨询解惑,内容有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发放糖尿病教育小册子,免费为患者测量血糖等。②社区座谈会1次/月,免费测量血糖,并对胰岛素笔的使用、个人卫生、运动、家庭生活进行指导及患者间糖尿病防治的亲身经验的传授。

1.3效果评价方法

1.3.1血糖等代谢指标监测结果的评价测量和记录患者在接受座谈会式教育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压及血脂的值。

1.3.2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患者正确控制饮食,进行有效的运动、对血糖和尿糖检测、遵医嘱用药及注射胰岛素技能的掌握和足部自我检查及护理情况。使用戴霞[2]等设计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进行问卷,60为自我管理能力差,~79为一般,≥80为强。

1.3.3糖尿病知识掌握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试卷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检查、治疗、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等知识。共计60题,答对35题为合格,分别测试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前及半年后患者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计数资料彩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前后患者代谢指标结果比较见表1。

2.2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况见表2。

3讨论

3.1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态度、信念的改变,以及精神运动技能的获得,从而改变患者个人和家庭成员认知及行为的教学过程,是护患互动的过程[5]。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根治办法,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6]。老年糖尿病患者记忆力差,动手能力差,同时老年患者性格较固执,要接受面对疾病的现实及进行各方面的控制是相对较困难的。而要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难以达到。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综合治疗糖尿病的5项基本措施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血糖5项内容。在临床上,采取小座谈会式健康教育,患者易于接受疾病知识及学习相关操作技能。而采取大座谈会式健康教育,面向社会进行义诊、授课、面对面交谈,增强患者出院后坚持自我监测及治疗的积极性,也发动其他人共同重视老年糖尿病的危害,为其获得社会支持。

3.2座谈会式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意义座谈会式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主动地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是糖尿病教育的措施得到真正落实,使护患关系更密切,从而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学毅.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5(7):63.

[2]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人民军医出版事业社,1997.

[3]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标准.

[4]傅祖民.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6):389.

[5]安玉靖,符钻英,曹永军.肾功能衰竭患者内瘘术前深静脉置管的全程健康教育及随访指导.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5):538539.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5

1加强护患沟通促进建康教育

1.1语言沟通

沟通首先就是语言的交流,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有关知识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其中,语言的作用就越发显得重要[1]。诚恳体贴的语言能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反之,则可成为导致疾病发作或加重的因素,因此,护士应培养良好的语言修养,提高交流技巧。

1.2仪容仪表

护士的仪表是增强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位面带微笑,着装整洁、庄重大方、精神焕发、情绪乐观、气质优雅的护士,会给患者一种亲切、安全和信任的感觉。因此,需要认真学习实施护理人员的语言和行为规范,要求每位护士都面带微笑,着装整洁地接待每一位患者和家属,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质量监控,实现有内涵、有质量的微笑服务。

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进入门诊,护士要对患者文明礼貌迎接,切忌生、冷、硬、顶等恶劣态度,要使患者感到被尊重。交谈中应十分注意言辞用语,为患者保守有关秘密,护士用自己的爱心、体贴的话语去理解患者内心的痛苦和需要。同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例如,对老年患者多用体贴、尊重的语言;对中青年患者多用鼓励、安慰的语言,对妇女儿童多用贴心的语言等,同时还应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做到有问必答。

1.4开展健康教育园地,促进护患沟通与信任

门诊人流量大,候诊人群多,利用展板、电子宣传栏、院报、健康教育处方、授课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根据疾病种类,不同季节流行病等情况举办糖尿病患者之家、肿瘤患者之家、高血压患者之家等联谊活动,通过传授健康知识、解疑答惑、免费测量血压登记在册等便民措施,促进了护患沟通与信任。患者及家属学到了有效地自我防护知识,降低了疾病加重的危险因素,使他们乐于和护士沟通,并认真地按护士的指导用药、锻炼、复诊等。

2接诊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

2.1主动迎接,热情问候

患者初到医院,由于对病情不明确,对环境不熟悉,大多会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当他们怀着这种心情来到导诊台挂号时,护士应主动起身迎接并亲切微笑地对患者说:“您好,请坐,请问你是哪里不舒服?”等礼貌用语,主动询问患者病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和经治医生情况,这一声声的问候会减少患者及家属初来医院的茫然,使其倍感亲切、温暖、自然,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2.2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相关专科建设

利用为患者测量体温、血压的间隙,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相关就诊程序,例如候诊制度、挂号制度、门诊环境等,几句简短的介绍能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最后,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并在门诊病历上认真记录,将患者引领到相关科室,并向医生简要介绍患者情况,离开前对患者嘱咐“您还需要我帮助请到导诊台”、“很高兴能为您服务”等话语,让患者明白有困难时到哪里寻求帮助。

2.3实行入院首诊负责制

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为患者节省了盲目寻找科室的时间,是门诊导诊接诊工作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一步。遇到不熟悉环境的患者或外地前来就医的患者,由首诊护士为其联系床位,办完入院手续后送入病房,遇年老体弱及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上前搀扶并用轮椅将其送入病房;对急症及危重患者一边电话通知科室做好准备,一边立即用轮椅或平车将其送入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情况,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用细心、爱心给予患者体贴入微的照顾,让患者感到安全、放心、满意。

3根椐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特点提供服务

来门诊就诊的人群多,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社会经验、对待疾病的态度各不相同。一般门诊患者具有自尊、安全、焦虑、疑病、择优等心理特点。在短时间内建立信任是做好门诊接诊工作的基础,而掌握患者的心理则是门诊接诊工作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患者特点,接诊护士运用不同的接诊方式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让患者能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对待疾病,理解、信任护士,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1接诊患儿的特点

与患儿交往,护士需适时调整询问和解释的方式,结合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易受鼓励和激励等生理特点。面带微笑,声音柔和,亲热地称呼孩子的名字等,能迅速地建立亲切感与信任感,交谈时语言要体现平等、符合孩子年龄要求,有针对性地消除他们的疑虑、恐惧心理,使患儿积极配合诊疗工作。

3.2接诊青少年患者的特点

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特殊阶段,具有敏感、脆弱的心理特点,在接诊青少年时,应用适宜他们心理特点的谈话方式,说出他们易于接纳的语言,交谈时必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话题要活泼,适应年轻人特点,用关心体贴及商量的口吻交谈,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交谈中要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让青少年患者感到被重视,而乐于真实地反映病情。

3.3接诊老年患者的特点

老年人组织器官衰老,功能退化,感觉迟钝,不仅反映在生理方面,也反映在心理方面,如老人一般具有疑老、自尊、返童、怀旧等心理特点,由于老年人在生病后具有特殊的心理变化,希望被重视,被接纳,因而接诊护士在与老年患者交谈时,既要注意老年患者的一般生理特点,也要注意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讲究谈话艺术,给予他们高度关心,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认真对待老人主诉并表示理解、关心和同情,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使老年人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信任感,从而使他们能顺利地服从各项诊疗安排。

导医服务如何让病人满意,不能仅停留在微笑待人方面,患病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需要比常人更多的人性关怀,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关爱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往往能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心理安慰,使医患关系更为融洽。门诊护理人员人性化服务的好坏将对患者造成直接影响,同样也会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所以做好导医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是医院发展和医疗护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117-01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有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各种理化因素有关,而且与个人的性格特征,情志,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背景因素有关。因此,疾病的治愈和身体的康复,不仅需要药物治疗,疾病的护理,还需要必须施以心理护理来配合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近年来,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增多,相继而来,老年患者不断增多,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下是本人在工作中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

1、加强精神护理。尊敬老人。防患于未然

在护理工作中,特别应注意尊重老年患者,必须注意,讲话方式和态度,以礼待人,不以床号代替病人的姓名,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职业特点给予恰当的称呼,对老年患者要用建议和商量的口吻,不要用命令和强迫的语调,谈话不要怕麻烦,耐心细致的向他们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和主管医护人员,征询病人意见和要求,和病人一起制定护理计划,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的过程,使年老患者重新建立价值感,满足感,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增进身心健康。

2、热情周到的服务

由于慢性病的长期折磨,时常感到死神的召唤,认为自己的时间不长,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赖性增强,情感变的脆弱,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情绪消沉,固执,往往对一些小事大发脾气甚至能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女性病人尤为突出,护理人员应更加热情,体贴,用诚恳的语言亲切的话语,增加病人心理上的安全感。由于老年人怕孤独,应多与其交谈,谈谈他们的往事,并有意识的告诉其家人多来看望,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对丧偶或无儿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饮食方面除治疗饮食的需要外,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不勉强改变和制止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怪癖。由于老年人听力减退,在回答病人询问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可采用恰当的手势和表情,当询问病情时,在保护性医疗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以解答清楚。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总之,在工作中要勤快,细致、耐心、周到、不怕麻烦。

3、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给病人美的感受及高度信赖

护理人员要仪表整洁,举止文雅、端庄、语言温顺、态度和蔼、技术操作准确熟练,工作认真负责。利用科学的语言,高尚的医疗情操,唤起老年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为病人创造优美的环境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7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护理教育事业的改革,传统的单一的供应室带教方法已不能满足现状,提高供应室带教工作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供应室带教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出目前供应室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解决对策,供大家借鉴参考。

1存在问题

1.1带教老师方面

1.1.1学历普遍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实习护士的学历也由以往的中专生为主转为大多数是大专生,甚至是本科生。然而供应室带教老师学历参差不齐,存在中专带大专,大专带本科的现象,带教老师知识结构有限,不能满足护生对护理知识高标准的要求,影响护生实习的积极性,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供应室新设备、高档仪器的大量引进,许多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开展,也要求带教老师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

1.1.2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目前供应室带教老师按照“一次性灌注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护生被动接受带教。“一次性灌注式”内容多,对供应室有关操作与相关理论,护生不能深入掌握只能被动接受,无疑制约了护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1.1.3不敢放手让护生操练一部分带教老师只知道带着护生看而不能让护生单独操作练习,使护生很多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带教老师因担心护生动作慢、容易出错而影响供应室正常工作,故凡事总是亲力而为,使护生动手机会减少,独立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www.lw881.com个别老师不能因人而异,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使护生潜能不能充分发挥。不注重护生心理、思想动态和情绪的变化不能给予护生人文关怀。

1.1.4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供应室工作繁琐,工作人员、带教老师少,要下收下送,工作量大。带教老师既要完成自身日常工作,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1.2实习护生方面

1.2.1职业素养欠佳不少护生不重视供应室实习,不像在临床重视打针、输液等技术操作,把供应室实习当作可有可无,缺少一定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认为做完就可以。

1.2.2缺乏工作主动性现在护生大部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有惰性,怕脏怕累,缺少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1.2.3理论知识少供应室理论知识在书本章节占的分量很少,在网上也很难查到。所以护生要想全面了解供应室相关知识很难。

1.2.4部分护生不善于与老师沟通老师与护生存在“师徒”关系,但大部分护生不能主动与老师谈心、提问题,使得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巩固。

2对策

2.1严格选拔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护生的心理活动和实习效果,带教老师的仪表、举止、言谈、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对护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我院作为教学医院,护理部带教老师每年一选拔,并且每年、每科选拔带教组长一名,通过个人竞赛选拔素质高、有带教能力的业务骨干,并能掌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对护生能严格要求,既能做事又能做人的两方面的带教老师。

2.2重视带教老师业务水平的培养通过组织带教老师业务学习,理论考核、技术操作,并参加函授、夜大、自考等途经获得大专、本科水平,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带教老师、带组长交谈会、实习生座谈会,使带教老师交流经验、提高带教水平。同时,由带教组长和护士长进行业务讲座,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3运用“对比”、“提问”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供应室护生要掌握各种诊疗包的配备,指导护生运用“对比”方式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使护生容易掌握并容易牢记,同时做到一看、二练、三放手的临床带教方法。在工作时不断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提问不断掌握供应室相关业务知识。

2.4强调做课后笔记每个护生来供应室都要把每天在科室所学所感记录在笔记中,同时把老师提问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不懂的问题要求护生上网查找,第2天与老师一同探讨,做实习笔记,不仅能督促护生学习,更有助于老师了解护生的心声,关心鼓励护生。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8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原则;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58-02

1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烦躁、担心、不安:几乎所有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心理负担重,过分的担心,其中以老年患者最为明显。针对这种不安的心理,采用的护理原则是放松训练。适当的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成因,指出心理负担重反而会加重病情,教会患者一些自我按摩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有利疾病的康复。

1.2紧张、恐惧:老年患者的猜疑心比较重,不太会轻易相信刚认识的人。尤其在疾病的痛苦中,面对医护人员,会存在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原则:耐心解释。如:这药治疗您的病很有效,您服了这药会感到舒服的等。另外,对患者进行任何新诊疗手段和治疗措施时,都应事先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说,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1.3孤独寂寞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很少言语,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护理原则:在护理上这类老年患者的时候,要多与患者接触,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病情,指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

1.4退化、依赖性增加:老年患者患病时,患者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事事都依赖别人去做,希望有更多亲友来关心他,从中得到安慰和温暖。护理原则:多关怀此类老年患者,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要求,做到微笑服务,增强他们的自强意志。

1.5悲观消极:人在疾病的折磨下,因为痛苦,意志就恨薄弱,尤其是老年人,会认为自己老了,没有用了,不愿意面对疾病,甚至不配合治疗。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主动告诉患者,配合治疗会加快康复,减轻痛苦。在患者服药或治疗时,多多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有效沟通

2.1语言性沟通

2.1.1询问式交谈:责任护士通过查阅病历,和患者的交谈,并向患者家属了解相关的情况后,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做出相应的评估,然后制定护理计划,实行护理措施。

2.1.2理解式交谈: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明确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给予患者理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愿意把自己的病痛告之,和患者一起面对疾病。

2.1.3鼓励式交谈:在热情关心、体贴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交谈,多运用尊重的语言,语气要诚恳。

2.2非语言性沟通

2.2.1真诚的态度,面对患者的目光,做治疗的姿势,说话声音的大小,平时面部的表情,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

2.2.2恰当的接触,肢体语言,适当的沉默,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

3心理护理

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年患者体力差,反应迟钝,给老年患者做各项检查或操作时,要耐心解释清楚,讲话要简明扼要,使老年患者能够听明白。老年人患病后脾气会发生改变,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更需要我们给老年患者多一分理解与关怀,对他们要和谐温柔,多给一些心理上安慰。做医疗护理时,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例如:输液时不需按铃呼叫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9

【关键词】围手术期;老年患者;心理特征;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09-01

1临床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共收治老年手术患者95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91岁,平均年龄75岁。住院天数有5至29天不等,平均住院天数11天。95例老年手术患者中,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有37例,膀胱肿瘤电灼术的有26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有32例。自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时期的围手术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2.1恐惧紧张

当老年患者住院后,一方面因为老年人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环境、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因素受到改变而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因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而引起。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时,尤其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需要接受各项术前检查、治疗和各种护理措施,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2.2自尊心理

有些老年人平时性格固执,病后不听劝告,对于年轻医生提供的治疗表示怀疑或提出质疑,甚至拒绝治疗、护理,喜欢别人恭顺,希望能得到子女的关心,引起医生、护士的注意和同情。[1]

2.3.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老年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情况,如何治疗,担心手术,住院费用等问题,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2.4孤独寂寞

有些老年患者住院后,因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不愿同其它患者交往,对周围环境又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不能陪护在身边,医务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患者会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不起等。

2.5.过分依赖

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住院后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患者最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想去做,完全依赖别人,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3护理对策

3.1术前心理护理

3.1.1老年患者住院后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态度和蔼,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及生活设施,介绍床位医生及床位护士,介绍其他病友认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照顾,用轻柔礼貌的语言与之交谈,认真倾听,设身处地为老年患者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2详细介绍病情,阐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医师、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和技术水平,并告知其手术方案是经过多次讨论才制定的最佳方案,强调手术的有利条件,以增加老年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2]。

3.1.3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术中的特殊及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措施;并且介绍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可用止痛剂,但用得过多可能会有副作用或成瘾[2]。使患者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遇到问题时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3.1.4护士通过与家属交谈等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及家庭支持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及帮助,让家属也了解手术情况,确立安全感。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反应。

3.1.5术前教会老年患者一些减轻焦虑的放松技术,如听音乐、和其他病友聊聊天,请年龄大、手术后恢复良好的老年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因此而受到鼓舞,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2术中心理护理

3.2.1调节好室温,护士要微笑迎接老年患者入手术室,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自我介绍,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3.2.2患者入室至麻醉结束前,巡回护士一直守在患者身边,进行每项操作均向患者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以维护老年患者的自尊[2]。

3.2.3手术开始后,保持术中安静,不谈与手术无关的事,遇到意外情况保持冷静,及时处理,切忌大喊大叫,以免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

3.2.4保持患者舒适,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调整,可以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如轻握患者的手或按摩手术区以外受压部位等,使老年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3.3术后心理护理

3.3.1术后患者回病房后,主动热情地接待好患者,给患者妥善安置好。并向患者说明此次手术很成功,介绍手术中的一些主要情况,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不安的心情。

3.3.2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的表情,鼓励患者用言语表达疼痛及身体的不适。如疼痛难忍,可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剂,利用老年人的心理,给药时暗示药物能有效减轻疼痛。

3.3.3老年患者手术后易产生依赖心理,手术后卧床不动,这时,护士要向患者讲明早期活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告知其科学地咳嗽排痰的方法,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然后床边运动,进行自我护理,例如刷牙、洗脸等,循序渐进,不要依赖于他人。但是都要有家属陪伴在旁,注意安全[3]。

3.3.4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到床边询问,和患者谈谈心,使患者消除孤独感。也可请患者的家属和亲戚朋友多陪陪患者。正确评价手术效果,使患者感觉自己正在康复中,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

3.3.5选择合适时机向患者进行出院心理指导,说明术后完全康复需要一段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给老年患者教授有关营养知识及术后用药知识,指导功能锻炼以及复诊的时间。对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鼓励他们接受现实;并与其家属多沟通,劝说他们多给予照顾,以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愉快地度过晚年。

4结果

护理人员对患者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95例老年手术患者,其中2例有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余的患者均能愉快地接受手术,心情放松、积极配合术前准备,术中能积极应对手术刺激,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且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妙霞术前患者心理应激及干预《护理研究》2003.17(3):26.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10

【关键词】老年;colles骨折;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16-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8年9月我科住院老年性colles骨折患者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4岁。均不需手术治疗,采取夹板固定,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方法:(1)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全面收集资料,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2)老年性骨折患者由于失去正常活动功能,使身心遭受严重打击,患者往往产生恐惧、焦虑心理,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根据患者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经济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与患者进行亲切的交谈,让其对疾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引导患者发泄焦虑情绪,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解释骨折的情况,谈话时态度和蔼,站在患者的位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焦虑情绪。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采用局部按摩,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恢复。

2结果

实验组老年性colles骨折患者60例,夹板固定时间6周,骨折愈合时间4-6周,随访3-6个月,结果骨折对位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正常者58例,功能恢复不全者2例,有效率96.7%;对照组老年性colles骨折患者60例,夹板固定时间6周,骨折愈合时间4-6周,随访3-6个月,结果骨折对位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正常者32例,功能恢复不全者28例,有效率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