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十篇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十篇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0:53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网络化档案数字化管理可行性分析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使数字化成了档案管理工作以后的发展方向,档案管理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化不再是空想的事情。目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标准化方面、技术方面、合作方面以及计算方面等。所以,档案管理工作在利用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做好科学的信息分析,对有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做好可行性分析。进一步实现档案数字化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益提供保障。

1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可行性分析

1.1技术条件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性要求非常强,需要涉及到很多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采集技术等,这些新型的技术对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将这些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是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前提。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1.2网络基础建设条件

为了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目标,需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利用网络对档案进行整理和应用,对档案原始资料有了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来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因此,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做好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有网站建设、局域网建设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质量是否达标对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是否能尽快实现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1.3资金条件和人才条件

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在实现的过程中非常困难,不是说实现就能快速实现的,是一个比较系统庞大的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就是资金的投入,高科技的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才能逐渐向前,因此,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对自身的经济实力来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发展。另外,档案管理的数字化需要涉及到很多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这就需要吸引高素质、高技术人才,才能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因此,人才也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基础和关键。

2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2.1管理制度的调查和分析

目前的档案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组织建设不够全面,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等这些都有阻碍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档案部门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因此,档案部门需要建立数字化发展组织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规章制度,建立数字化发展规范,对岗位职责划分明细等。

2.2硬件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目前的档案管理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计算机以及网络设施不够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等。因此,档案部门应该清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建立在资金的投入上,如果物质基础达不到就很难去实现。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主要是数字化管理工作的硬件设备以及硬件条件,比如,网络设施以及计算机等其他辅助设施等。

2.3技术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目前的档案管理技术方面跟不上,新技术或者新设施的支持不够,严重影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进程。档案部门要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好了解和分析,通过自身的技术发展情况来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由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特点,因此它的发展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持,比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对它的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

3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措施

3.1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目标

通过以上对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和分析,档案部门需要成立专门的数字化建设小组,制定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的实施目标,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发展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把档案管理目前的发展状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制定依据,结合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做好协调,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3.2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要素

制定合理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目标以后,需要根据这些目标确定要实施的要素。在数字化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实施要素占主要成分,需要明确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发展部分或者重点项目。比如,档案数字化信息采集建设、档案目标数字化建设以及信息局域网建设项目等。比如,数字化档案的采集是通过利用文档一体化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保证数字化文件的信息完整,不会因为运行环境的改变而被破坏或者丢失等。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实施要素在实施的方法上也有不同,需要档案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或者实施方法,比如,总结性描述方法、指标体系方法等。

3.3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保障体系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保障体系主要是指档案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实施的管理体制、运行方法以及保障体系等。保障体系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技术力量、规范制度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的保障。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保障。

4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下面临挑战和发展机遇,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明确它以后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才能满足新时展要求。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由之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它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以保证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2

【论文摘要】在阐述构建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必要性的过程中,简要分析网络舆论战与不同学科的内在关系,阐明了网络舆论战研究的众多适用学科,并就如何构建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国内网络舆论战研究的进展之所以不尽人意,除了起步较晚、方法手段单调之外,也与研究视野单一、学科基础狭窄、研究力量单薄等因素有关。科学构建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是拓展研究视野、整合相关资源、夯实研究基础、提升网络舆论战研究水平的必然选择。

1构建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的必要性

从可以检索到的文献来看,现有的网络舆论战研究视角多局限于单一学科,尤其是集中于新闻播学的角度,已成为网络舆论战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推动我国网络舆论战研究尽快由起步走向深入,其研究视野必须实现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转变。

1.1单一学科视角制约着我国网络舆论战的研究水平:国内现有的网络舆论战研究,大多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用新闻传播学的思维进行分析与研究,甚至直接以新闻传播学的术语来命名,或者按照新闻传播学的脉络来展开。相关研究成果除了零散地于各种学报等刊物之外,只能相对比较集中地发表于“军事记者”等新闻刊物或网络媒体之上。

与此同时,我国为数不多的网络舆论战研究明显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描述网络舆论现象多,深入研究网络舆论规律少。发生于近期战争中的一些网络舆论现象,是我国不少研究者关的主要关注点,围绕战争中一些个案进行研究的现象非常明显。www.133229.com这些文献之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一些只是局限于一般现象的描述。二是开展理论分析多,进行实证研究少。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克敌制胜,必须着眼于我军实际,服务于我军的客观需要,解决制约我军网络舆论战研究水平与实施能力的问题。然而,国内网络舆论战研究中,泛泛而谈的理论性研究较多,针对我军实际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少,提出具有操作性对策的更十分鲜见。三是新闻传播业及相关背景的研究者多,其他学科专业的研究者少。发表文章或出版专著的作者身份各不相同,但相当一部分是新闻战线的新闻工作者,其他人员中的大部分则与新闻传播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对近期战争中的舆论现象进行个案研究的人员,大多是活跃于一线的战地记者,或者是新闻媒体的编辑人员。

客观地讲,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进行研究,取材方便,成文快捷,易于推广,在网络舆论战研究起步阶段具有积极作用,却也存在着理论性不强、实证研究不足、缺乏操作性等局限。新闻传播业及相关背景的研究者早已养成了新闻学的思维定式,喜欢用新闻学的方法研究和分析研究对象,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撰写文章,习惯于描绘一般现象与浅层次分析,容易轻忽网络舆论战本质规律的探索。

1.2多学科视野是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内在要求:就其基本内涵来讲,网络舆论战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舆论信息为武器,综合运用各种网络资源,根据传播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原理,通过网络传媒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渗透,从而影响受众的思想、心理、情感、动机、主观判断和行为选择,有效控制舆论态势、影响民意归属的一种政治作战样式,其本质在于争夺、控制网络舆论传播权。作为现代战争中最具威力的作战样式之一,网络舆论战决非单一学科所能支撑,而是受到多种技术手段与学科理论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首先,从网络舆论战赖以存在的计算机网络来看,需要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学科的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成、软硬件技术、计算机应用的理论与技术等内容,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以通信系统为背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交换及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科。如果没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没有以此为基础上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工程等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就不可能快捷高效地在全球互联互通,网络舆论战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与实施也只能是幻想。

其次,从网络舆论战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战样式来看,需要一大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支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学科目录)中的大部分学科门类及其所属学科,都可以而且必须为网络舆论战研究发挥支撑作用。按学科目录顺序来讲,哲学及其宗教学、伦理学等,可为网络舆论战提供基本的方法论指导,从而成为网络舆论战的理论基础;法学及其国际法学、军事法学等是网络舆论战的最基本武器,可为网络舆论战提供有关法律问题的法学理论支撑和法律实践指导;政治与舆论、政治学与舆论战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关系,政治学是网络舆论战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社会学作为探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生活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与网络舆论战具有天然的联系;网络舆论战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网络心理战,需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揭示其战法与规律;新闻传播学是与网络舆论战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在网络舆论战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作为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军事学及其从属学科是指导网络舆论战研究的纲领性学科;以舆论信息为武器的网络舆论战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管理活动,必须遵守管理学及其信息管理学的原理和规律。

此外,经济学、民族学、教育学、历史学、系统科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学科,在网络舆论战中也各有所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构建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的几点建议

有效整合军地民多方战资源,合理集成不同学科力量,尽快构建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切实打牢我国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学科基础,已成为推进我国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必然选择。

2.1明确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的指导思想: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是一个全新课题,网络舆论战领域走在前列的国家也没可供选择与借鉴的成熟方案。为确保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的顺利实施,首先应明确其指导思想、建设方案、实施原则与基本方法。

具体来讲,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马列主义军事辩证法为基础,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事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军队信息化建设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新时期我军的战略任务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服务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以提高我国网络舆论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推动我国网络舆论战研究深入快速发展为目的,为国内网络舆论战研究奠定扎实厚重的学科基础和可靠有力的技术与理论支撑。

2.2按照网络舆论战的内在逻辑组建基础学科群:打破单一学科局限性,按照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内在逻辑要求,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为技术支撑,涵盖哲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等)、法学(主要是国际法学、军事法学等)、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军事学及其分支学科、管理学及信息管理学等学科在内的基础学科群。

进一步讲,是要构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军事学为统领,以军队政治工作学为渊源,以新闻传播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为工具,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为技术支撑,以经济学、民族学、教育学、历史学、系统科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为补充的综合学科体系,使我国网络舆论战建立在牢固而厚重的学科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各相关学科的综合功能,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网络舆论战研究向纵深发展。

3推进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3.1整体谋划,分类实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涉及众多领域与学科及多种资源,需要一个权威高效的专门机构统一谋划、统一调度。为此,应由国务院相关部门与军队相关机构共同组建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办公室,遴选权威专家组成筹委会,进行顶层设计并制定整体建设草案;由办公室与筹委会根据整体建设草案和不同学科建设要求及一定的程序和规范,在不同专业领域与学科背景中遴选政治素质过硬、学科专业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建各学科专业筹委会,研究制定本学科建设草案;由筹委会对各学科建设草案进行汇总与整合,报呈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形成正式建设方案;由各学科专业筹委会按照建设方案所规定的任务与时间节点,在本学科内进行分类实施、分进合击,共同完成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然后,撤销领导小组及下设办公室,筹委会与各学科专业筹委会转变成研究学会及其分会,成为网络舆论战研究的组织、协调者。

3.2军地结合,优势互补。网络舆论战虽属于军事领域,但所涉及的基础学科来却分布于军地众多院校与研究机构。在学科建设水准、人才储备、研究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很多地方院校与科研机构拥有军队单位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而且必须大力分担建设任务。另外,网络舆论战作为配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斗争的重要工具,虽有鲜明的军事特色,应该也必须由军方所主导,但其平民化、全民性特点却十分突出,任何组织与个体在任何时间与地域都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其中。应充分挖掘地方学科资源及民间专业力量,军地双方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

3.3立足国情,注重实效。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建设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网络舆论战研究的轻重缓急和不同学科的现实状况制定出最优化的实施方案,再分门别类、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要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对现有学科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用最小投入取得最大效果。起步阶段尤其不能贪大求全,最忌急躁冒进,应选择网络舆论战研究急需、国内建设水平高的学科率先实施。对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网络舆论战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学科,应通过内联外引、优化配置和加大投入等方式,增强其发展动力,使其逐步达到应有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彭鹏.浅析网络媒体在舆论战中的运用[j].军事记者,2005(8).

[2]蔡世经.科学构建信息时代舆论战基础理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12).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网络工程监理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网络工程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媒介,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项目,建筑技术、通信技术、布线技术以及相关电子技术的应用价值非常突出。由此可见,网络工程的后期验收、监理工作的使用价值特别大,同时,面对复杂的工程结构,要想达到良好的监理工作效果,其实施困难一定非常多。

一、网络工程监理机制的作用

企业在使用现代化工程技术时,通常会提出一个明确的技术发展要求和应用规范,这些规范内容必须满足网络工程的数据储存量。如果网络工程数据库无法满足企业技术应用要求,则应用软件无法达到既定的应用价值和功能。在招投标阶段,招标企业对网络工程的选择自力非常低,即使在扩大标准的情况下,企业也无法决定全部设计内容与施工技术的应用内容。由此可见,网络工程建设对企业的能力、信用、资质考核效力特别高,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理机制,其检验功能会大幅度下降[1]。

我国政策规定,以低成本价格投标,企业不可擅自降低运营成本、以次充好,实施不完善的工作任务。在设计方案诱导模式中,工程设计与是施工两部分内容必须处在同等重要地位。监理机制可以时刻监督企业按照既定的设计规范来完成施工内容,帮助企业在技术细节上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如果企业没有按照给出的投标方案落实施工项目,在施工阶段,监理机构可以对工程项目进行随机的抽样检查,如果发现偷工减料行为,监理部门可以提出相应的惩处措施,经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对施工企业给予罚款处理,并限期改正[2]。与此同时,在网络工程验收阶段,监理机制会按照相关规定,逐一排查工程内部的施工结构,并将实际施工项目与投标方案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如发现技术性问题、成本缺失问题,监理部门可以提出相应质疑。由此可见,监理机制对控制工程进度、提高网络工程建设质量、完善招标机制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二、网络工程监理机制的可行性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为网络工程监理机制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必要的发展依据,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规范系统的完善以及施工素养的提高。现阶段,人们对计算机网络使用环境的安全性需求越来越高,稳定、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使网络工程监理机构的监理任务非常繁重,如何在提高网络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监理控制的合法性,是目前我国监理机构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

监理工程职业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作为一种借鉴功能,健全的管理机制应制定详细的监理方案,确定政府与企业在责任与权利中的和谐发展关系,健全的机制可以帮助政府规范企业合法建设的权利范围,明确招标企业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3]。由此可见,监理机构的质量控制理念、管理机制应在国家规范的标准下实现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充分发挥监理工作的作用和效益。

(一)投资的合理性

网络工程监理工作必须保证招标组织具有承担建设责任的能力,监理机构受企业委托承担监理工作,在工程最初设计拟定、施工阶段、工程验收阶段,监理机构都应起到时刻监督的作用。同时还要联合企业策划结构对网络工程建设相关内容进行成本分析,预判工程建设水平和质量,达到网络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前就具备所有使用功能。对于招标企业来说,投资越大,监理结构对网络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管理机制影响越大。大量人力、物理、财力资源涌入一个网络工程建设项目会促进设计方案的有效落实,同时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也会为了其长远发展利益而选用较为严格的监理机制[4]。

(二)承建方监理介入

承建方可以促使网络工程建设项目向良好方向发展,在满足既定招标建设利益需求的同时,承建企业与监理机构的联合运营模式可以大大增加网络工程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以及施工技术的高效性,使招标企业竞争不仅表现在拟定建设方案上,而将具体竞争行为落实到实处。前期投资与后期资金回收,企业与监理机构的运营目标具有高度的统一化,同时人力资源的保障也为监理机制的良性运营提供了较好的人才储备环境。由此可见,承建方介入监理机制会有效提升监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三、网络工程监理体制的规划构想

网络工程监理机制的建设原则是“一个体系,两个层次”,在同种管理制度下,政府机关的监管职能对企业的压制作用会呈现周期性变化,一味依赖于政府的监管,监理机制的作用无法充分的展现出来。所以应在法规和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固定的监督系统,让监督系统在行使监理职能的同时,发挥控制作用,将社会监理机制引向独立、自我约束的发展体系中[5]。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置规范的监理标准,对网络工程的建设项目使用强制性的监督管理权利,同时,定期对招标企业实施考核绩效策略,对不满足资格的企业、组织以及个人进行系统监理。在专业化监管机制的管理和监督作用下,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会成为承办组织中的不二人选。

通过上文对网络工程监理工作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网络工程监理机制是一个保障机制,可以引导现代化建设工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以独立、公平、科学为准测的监理机制会为网络工程建设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朱传为,张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工程监理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安徽科技,2012,13(23):110-123.

[2]相明科.计算机网络工程监理可行性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2,13(22):110-120.

[3]赵瑞,李华.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监理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22):119-123.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15-0000-01

informatizationFilemanagementSecurityStudy

ZhouYi

(Chongqingiron&SteelGroupelectronicsCo.,Ltd.,Chongqing400081,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firstbrieflyintroducestheconceptoffilemanagementinformationandrecordsmanagementimplementationofinformationspecificadvantagesarediscussed;secondfilemanagementinformationofthesecurity;finallyasummaryofthefulltext.

Keywords:informatizationfilemanagement;Security;Summary

在新时期中,由于信息化迅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档案不仅成为了文化资源与知识资源,还成为了信息资源,这些都促使档案信息的收集方式、管理方式与利用方式有了本质性的改变。基于严峻的形势状况,档案管理必须走网络化服务与信息化管理的道路,同时还要保证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简单介绍

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与规划,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综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管理并处置档案信息资源,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刻理解信息化档案管理:首先不仅要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与数字化,还要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其次应该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最后要保证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及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的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的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是应用信息技术与利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同时它的核心是档案网络;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实效所在;档案的规范与标准建设,不仅包括电子档案管理与电子文件的归档,还包括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存储、交换、使用及管理,渐渐形成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范体系与标准体系;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成功之本,决定着另外的各个要素发展。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使档案工作效率与档案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同时便于用户的使用,也能够加强档案的保存,这些不仅维护保障了单位的合法权益,还积极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二、实施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具体优势

(一)利用档案数字信息网络进行检索比较方便,同时传递速度也快。还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的提供,不断出现的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已经成为我们进行档案信息服务提供的现代方式。

(二)档案信息的传递量不断增加,同时其服务对象的数量也在增加。数字信息占据的空间比较小,再加上信息传递不受空间的影响限制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一直延伸,其能够链接的用于管理及存储数字信息的存储设备与服务器数量快速增加,服务对象数量也迅速增加。

(三)能够进行资源共享,使档案的利用率提高。与纸质档案相比,运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传输,其具有突出的优点,网络传输档案信息的速度快,档案传输不会受到人力与空间的影响限制。当查阅者需要档案时,能够通过档案管理网络系统进行档案信息的查阅,同时还能够下载使用电子版的档案信息原件,不需要进入档案室进行档案查阅,大大节约了档案管理者与查阅者的时间。通过档案管理网络系统,还能够进行档案信息的异地查阅,极大节约了物力与人力,使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三、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性的探讨

现代信息技术给档案管理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方法与手段,但是也使档案管理具有更多的安全隐患,在目前,有的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导致了档案信息泄密丢失,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所以档案管理者不仅要重视防辐射、防高温与防病毒等工作,还要大力进行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研究工作,积极做好电子档案的及时维护和备份工作,应该准确无误的处理好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档案资料能够安全完整。为了有效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性,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有效采用防火墙技术,避免病毒入侵与非法访问。防火墙是一项访问控制技术,它是在公用网络与专用网络之间建立的一道保护墙,只允许符合原先设置的安全规定的信息通过,会把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信息拒之于墙外,由此保证访问控制的实现,也就是拒绝外来非法访问,避免内部重要信息的非法输出,所以防火墙是目前电子档案网络安全技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进行电子档案保护时,还要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为了避免病毒入侵,应该禁止非法软件的使用,不要随便在网络上下载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还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并且不断进行杀毒软件的升级更新,以保证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提高,从而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真实性。

(二)积极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能力素质。计算机以其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速运算能力使档案管理者拥有了科学先进的检索手段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这些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使他们在热爱档案工作的同时,还要大力掌握档案工作中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现代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接收、存储与提供基本情况及数据报告的工作,努力学习掌握和信息化档案管理有关的网络技术知识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知识。增加网络化管理的意识,大力做好传统档案管理向网络化管理发展转变的工作。

(三)努力建设高质量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在自己的网站中,档案管理部门能够进行已开放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与档案卷宗等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同时保证专用的档案信息检索入口的建立,使档案信息的利用与查询更加方便。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点就是进行数据的存储与提取比较便捷,介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相关部门能够应用这些有着更少的手续与更快的速度的数据,使在单位之间调取档案所消耗的物力人力与珍贵的时间更加节省,使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提高。

四、总结

随着新时期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为了保证信息化档案管理顺利进行,应该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进行积极探讨,争取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使其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管麟.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4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网络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52-02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因为其单调枯燥难以理解而被大多数学生厌烦。特别是传统教育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更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枯燥感进而自动放弃。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提倡边尝试边动手边学习。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家庭组网方案为例讨论项目教学法在本门课程中的运用。

一、本项目设定流程如下

1.情境创建:张帆打算装修新房用于结婚,但在电脑网线布置上不甚了解。特找到好友小明希望小明能帮助张帆解决问题。你作为张帆的好友小明,请你帮助张帆解决家庭计算机网络布线问题。老师将现实中的家庭网络组建提出来,要求同学们利用前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拿出家庭网络组建最佳方案。

2.课外准备:学生接到任务大致确定方向,包括选材,收集组网信息,人员搭配等等。初步确定有线网组建和无线网组建方案,并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

3.确定项目课题:通过前期初步准备,同学们拿出有线组网方案和无线组网两种方案,并对各自选题的原因,研究的目的、价值、主要内容,实施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说明。最后考虑到有线组网方案涉及到的知识点更多,能够更全面的考查同学们技能掌握和实际动手水平,故将有线组网方案作为本次项目课题。

4.项目实施操作

前期结构布线部分(由项目工程师、技术员负责)

包括:实地勘探,初步方案确定;根据房间布局确定网口位置和数量;根据网口位置确定放线长度;提出预留弱电信息箱电源线路;预留面板暗盒;强弱电分开布线工艺要求;采购清单;工程造价的预算。此部分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走线工艺要求、材料数量的配置、工程造价的预算和标准施工工艺等要求的掌握。

材料和工具的选配(由采购员、预算员负责)

包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根据技术论坛评论和实地考察情况,在预算的范围内拿出多种配置方案,并根据方案选购所需配件型号;对采购回来的网线、水晶头、网线面板、网线钳、测试工具、路由器等配件进行质检。此部分考查学生对材料选购要领的掌握,能根据工程预算金额对材料的等级进行取舍选择最佳方案。并能对配件质量进行必要的检验把关。同时检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信息的能力。

布线设计(设计师、设计员负责)

包括:工程整体设计图;强电电路设计图;弱电电路设计图;安装工艺设计要求等。此部分考查学生对工艺要求,整体走线布局的安排,并能熟练的用电脑软件制作图形。

工程施工(施工员、工程师负责)

包括:水晶头的制作、网线的布线、强电接入弱电箱体、网线在网口功能面板上的安装;网线、入户线、入户猫、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电源线相互之间的连接;并对连接的线路进行通断测试。此部分考查学生对水晶头的制作和检验;功能面板的连接;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入户猫等部件的连接;理解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入户猫各自作用和区别;掌握网线钳、网络测试仪的使用。

工程调试(调试员、测试师负责)

包括:电脑网络设置(包括自动获取ip地址与手动设定ip地址);路由器设置等等。此部分考查学生对电脑网络地址知识点,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的含义和区别;理解自动获取ip地址与手动获取固定ip地址的区别并掌握方法;路由器内部设置和密码保护等。

工程验收(项目经理、质检员、乙方监理师)

包括:每阶段电子和纸质文档的归整;各部分网卡功能口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施工工艺是否合格等等。

5.评估总结

整个工程由资料员负责所有文档的归结整理,最后由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从人员配备、制作工艺、制作流程、方案设定、材料选配、工程设计、方案实施;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差异;预算金额和实际金额差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自评汇报;然后其它项目组成员和老师对其打分;最后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对本项目知识点进行知识提升。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庭网络组网工作,同学们很容易就可以从网络、书本等渠道找到相关知识。避开计算机网络太多枯燥深奥的知识点,同学们从生活中发掘从实践中感受,通过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理解网络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很多同学通过学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如果是小区楼上楼下组网,距离太远信号衰减厉害,应该如何处理?”“无线网络室外组网,信号不够强该怎么办?”等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心态,把对学习的思考从单一的,表浅的,定向的模式向多元化,广角度,纵深度发展。

二、总结与不足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主动性、创新性,把教学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老师当配角扮演顾问的身份,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引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不过任何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小组成员的影响,各小组容易存在步调不一致;班级过大时,任课老师顾此失彼难以管理;个别学生的不参与不配合使老师的监控成问题;项目进入不同阶段,其它阶段未参与到本阶段具体活动的小组成员做什么;项目要求越细致包含面越广对老师和教学设备设施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上课的教师至少要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故项目开发难度较大。

参考文献:

[1]姚建欣,郭玉英.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2013(2):44-49.

[2]王磊,黄鸣春,刘恩山.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前瞻性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2(6):83-87.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及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技术为前提,以档案数字化加工及整合为基础,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其实质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网络为工具、以利用为目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的档案管理模式。

一、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1.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与完善,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发展,我国档案网站体系、档案系统的局域网体系的初步建立,这些都为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异地查询和档案信息资源传递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现阶段档案数字化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多数档案馆已经完成档案资源的目录级数字化工作,全文档案数字化工作也正在大范围推进,所形成的内容充实、类型多样的数字化馆藏为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3.公众对档案信息需求的立体化、多元化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需求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不仅仅局限于工作查考和编史修志,而是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外交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在需求和外在推动使档案部门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成为必然的趋势。这些都为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主体缺失,缺乏统一规划。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但在实际过程中受我国条块分割的影响,统一领导成为一种宏观指导,没有强制性。档案共享工作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各档案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处在自发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的阶段,这导致各个档案馆之间难以相互合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系统间资源布局不合理、难以共享等问题。

2.资金不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从购买数字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开发专用软件,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后期维护工作,都需要持续、稳定资金投入做支持。但就实际情况看,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导致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制度、标准不够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相关标准总体上制定了很多,内容涉及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格式、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及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规范等。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相关标准大多为推荐标准,没有强制约束力,而且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使用和检索等方面尚未做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各个档案管理部门往往采用本部门的标准和要求,不可避免造成一些差异,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大大提高,进而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4.档案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有待完善。档案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从信息化素质来说,由于档案馆很多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和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对于电子文档形成、信息的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知之甚少。要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工作部门的信息管理人员不仅应当精通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原则及规则,还要了解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这就需要培养同时具备档案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1.体制构建。

(1)组织建设。要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与协调组织,该组织对整个共享体系进行宏观调控,统一管理各个档案馆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技术资源,带动整个共享体系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目的。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等;制定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所需政策法规、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等;建立专业的网络运行维护中心,负责整个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包括安全监控、用户认证、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整套工作。

(2)制度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需要多机构、多行业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想保证资源共享的持续有效展开,创造良好的档案信息资源法律环境是前提条件。首先,修订、完善现有的《档案法》中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条款,明确资源共享的原则、总体要求、组织方式、共享模式等具体实施措施等。其次,制定相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法规。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政府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指导大多停留在宏观的战略框架上,涉及具体实施与运作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备,立法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一套具有前瞻性、包容性、规范性的共享法规。另外,现有的《专利法》、《技术合同法实施细则》、《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均未明确规定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必须在不引起侵权条件下才可开展,故应在相关规定中,就如何规范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做出明确规定。最后,建立健全档案数字化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等环节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在病毒防护、网络防护、漏洞修复、访问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制定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信息公开制度、数字签名条例等制度。

2.资源整合机制。要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前提条件是拥有完整、翔实、丰富的档案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数字化加工建设形成内容充实的数据仓库。

(1)加大归档力度,充实现实馆藏。档案工作者要采取多种途径、方式,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特别重视有较高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档案信息。要做到定期收集与跟踪收集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强调相结合,全面收集与定点收集相结合。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隐藏在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的收集。如开展科研项目的调研报告、会议记录等程序化生成文件,组织内部经多年实践所形成的不成文的作业流程、工作方法、口述资料等。按照组织知识资源体系扩大归档范围。

(2)加强电子档案收集和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为更好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要完善电子文件收集制度,明确收集范围,确保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不仅要收集正式性电子文件,尤其要注意收集那些有保存价值及用户检索要求的过程性文件。对于多年才能完成的任务或项目,对其所形成的电子文件要进行连续或分阶段收集,以防电子文件丢失。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时,要对馆藏情况进行评估,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方案。在建设中,利用率高、重要的档案优先数字化建设,要详细制定著录标准、扫描标准并实时跟进校验,保证档案著录、扫描质量;适时进行数字信息的批量上传,做好原始数据备份工作。

(3)努力挖掘特色资源,构建特色数据库。网络环境下,档案馆的信息资源不仅仅是本馆的馆藏集合。应充分利用来自于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渠道的信息充实馆藏,将有利用价值的特色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加工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资源。在此基础上,要想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有高质量的多类型数据库,要在进一步完善档案案卷题名数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全文数据库、各类专题数据库,如科研成果数据库,还有文献型、索引型、事实型数据库,做到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3.经济机制。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投资力度,从长远出发以战略的眼光支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适时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经费。在政府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档案管理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档案重要性,增强档案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4.技术机制。在网络环境下,要根据档案信息资源自身的特点及资源共享利用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采用实用、可靠的防火墙。防火墙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的安全网关,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它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实现被保护网络、数据系统免受外来侵入,是目前被认为最有效的网络隔离、防黑客入侵的手段。各档案管理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采用相适应的防火墙。

(2)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是通过网络中的加密机构,对原始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只有事先有通讯协议的双方才能解码还原信息。即由明文变为密文。它是实现数字档案信息保密性的一种主动的、开放性的防范手段。身份认证是通过Ca认证系统验证访问者身份的合法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限,不同权限的访问者只能查询利用相应等级的档案信息资源。若需要下载档案信息,需提交相应申请,得到管理员同意后方可下载。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防范网络病毒。解决病毒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防范。即要安装防病毒软件,又要注意及时升级、更新。另外要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建议使用双硬盘、移动硬盘等进行备份。还要建立健全相应安全规章制度,禁止将不明来源文件、程序在系统中复制、运行,接入系统的软硬件要进行病毒检查。

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从技术角度来讲,在部分发达地区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大规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已经成熟;从观念来讲,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需求上来讲,广大利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促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速度的加快。在信息环境的巨大变化之下,我国档案学理论界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所发生的变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尽管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它必将对我国今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基于集成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2]王运彬.近十年来档案用户需求研究综述[J].档案学通讯,2011(01).

[3]刘雯雯.区域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2.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案例,在互动讨论中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表达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案例教学采用在课堂中集中讨论的教学形式,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案例展开全面分析。尤其是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一些案例,案例内容包括公司背景情况、经营状况说明以及很多报表数据,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清楚,更难以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果。网络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为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环境下建设网络案例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环境,使得教学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实现更具弹性的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参考资料、案例答疑以及讨论区,增加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学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是构建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情境对意义建构具有重要作用,要尽量创设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情景;注重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来达到学习目标。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是: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学习社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案例情景展开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者只有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并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在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中,应精选案例,通过多种媒体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应用知识来分析案例,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二、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开展,可以整合现有的案例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同传统课堂案例教学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实施过程包括案例设计与、学生自主探索、网上互动交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总结评析五个环节。

1、案例设计与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好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教学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选择和编排案例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教学案例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难度与深度不应过于超出学生目前知识与能力的接受程度。二是典型性。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影响力,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三是启发力。财务管理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外露的,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隐含的,即把问题隐藏在案例中留待学生挖掘处理。案例设计中的问题不在于多,关键在于能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得到答案。

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案例,改变传统案例纯粹文本信息的展示方式,真实生动地呈现案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事先把案例资料公布在精品课网站或教学平台上,让学生提前阅读思考。

2、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案例分析相关材料,并在网上设立课程资料区以及留言板、答疑室、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助式和协助式的学习。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阅读案例,以掌握案例中蕴藏的问题和关键事实,同时结合相关参考资料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理解案例及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阅读案例、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学会分析案例,对案例形成自己见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充分领悟和内化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上互动交流

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对案例会形成自己的认识,也可能会有一些疑问,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向教师提出疑问,也可以在讨论区上发言,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开拓自己的分析思路。教师除了解答学生所提的疑难问题,重心应放在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上,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并通过留言板、教师公告等多种形式提示问题以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当小组成员都准备充分之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看法。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案例分析更深刻、更全面,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网上案例的讨论,在吸收借鉴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完善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能够理顺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文字表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的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分析、问题诊断与分析、备选方案的分析、对策与建议、结论等。

5、总结和效果评析

案例课程的结束阶段,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评析。总结评析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后续效果。实践中,有些老师认为案例教学没有标准答案,省去了这个阶段,这样会大大削弱案例教学效果,可能使得学生产生应付过关的心理,不愿认真思考和分析案例,不认真学习和巩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对整个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参与讨论情况进行评价;点评学生案例讨论情况,分析各组讨论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指出本次案例的思路、重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归纳总结指导性的结论或答案,并引导学生对案例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另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案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可以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案例的选择是否合适、案例的教学准备是否充足、案例讨论是否充分、气氛是否活跃、教师的指导是否恰当、案例总结是否有助于解决方案的形成以及学生知识的掌握。案例总结可以巩固案例教学的成果,发现案例教学中的不足,为案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也要及时进行总结,撰写案例心得体会,对学习过程总结反思,总结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1、教师素质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理论,而且要熟悉实践操作。学校可以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同时支持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财务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此外,还可鼓励教师到知名院校进修或访问,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恰当的评价。

2、财务管理丰富的实践内容,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必要的前提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着重研究企业的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财务管理的实践内容非常丰富且生动,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活动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股利分配政策,以及公司兼并重组和财务危机等事件无不引发学生的关注,这些财务管理活动或财务状况蕴含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公司各种典型的财务管理活动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案例素材,剖析这些具体的公司财务管理案例,思考和解决相关的财务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财务管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提高财务决策、控制和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

3、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教学手段

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需要学校提供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精品课程网站或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基础设施。网络教学平台应设立课程资料区提供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案例、参考文献,还要设立留言板、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以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教室或者宿舍,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注: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理论与证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车娇、刘志敏: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5(3).

[2]杨峰:基于网络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设计[J].宜春学院学报,2009(4).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版权;版权法

目前,各地档案馆积极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档案资源的效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数字网络技术对版权保护提出新的挑战。我国相关立法与实践存在不足,应根据利益平衡原则予以完善。

1数字档案馆建设与运营涉及的版权问题

档案馆收集档案的途径主要包括接收、购买、接受捐赠、接受寄存等。作品的所有权与版权相互分离,因此档案馆对其所有的档案作品并不一定享有版权。未经相应授权,数字档案馆建设与运营中对他人作品的利用可能侵犯作者版权。当然,档案馆自身享有的某些版权,同样面临侵权风险。

1.1档案作品数字化的版权问题。将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工作。1999年《关于制作数字化作品的版权规定》第2条和第3条规定,对作品的数字化属于复制行为,作品的数字化权属于作者的专有权。

根据我国的著作合理使用制度,档案馆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可以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另外,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7条,档案馆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通过数字化形式复制其作品,亦属于合理使用,但是该作品必须是已经损毁或者已经濒临损毁、丢失或者失窃,或者其存储格式已经过时,并且在市场上已经无法购买或者只能以明显高于标定的价格购买的作品。所以,如果档案数字化是为实现保存馆内数字化版本以外的目的,比如网络检索利用的需要,未经版权人的许可构成侵权。

1.2档案作品网络传播的版权问题。《著作权法》专门规定了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与数字化权是两项不同的版权,如果数字档案馆要将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并上网传播,应当分别取得版权人的不同授权,否则构成侵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7条规定了信息网络权的例外情况,即档案馆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该项例外的适用范围有限,档案馆只有向本馆馆舍内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才能享有合理使用权,不包括馆外网络用户。

1.3链接涉及的版权问题。超文本链接是数字档案馆提供信息服务时常用的技术手段。根据被链接的网页位置的不同,这种链接可分为外链和内链。

外链直接链接被链网站的主页,浏览器地址栏仍显示其他网站的网址。外链只是为用户提供到达被链网站入口的便利,只要被链网站未声明不准链接,这不会与被链网站作品的正常使用发生冲突,也不会损害其合法权利。不过,档案馆仍需合理注意被链网站本身是否存在版权侵权行为,如果存在,档案馆应及时取消链接。在未发现这种侵权行为的情况下,如权利人发出侵权通知,档案馆应及时取消链接,否则构成间接侵权。

数字档案馆的虚拟馆藏主要通过内链完成,内链绕过被链网站的主页而直接链接其分页,[1]如果用户进入分页后地址栏中显示的是设链者的网址,或者档案馆使用加框链接技术遮掩他人网页的部分内容、不标示被链网站的版权管理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用户将会误认为那是设链者提供的信息,这将侵害版权人的精神权利(包括署名权和作品完整权)以及现实或潜在的经济利益。[2]

1.4数据库的版权问题。档案数据库已经成为档案馆转变工作方式的重要手段。从来源看,数字档案馆的数据库有三种:第一,购买而来的数据库,第二,根据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享有权利的数据库,比如“数字敦煌”项目。[3]第三,利用本单位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资金自行开发的数据库。

我国版权法对数据库的保护未做专门规定。部分符合“汇编作品”的数据库可以得到版权法的保护,版权法要求这样的数据库具有独创性。不具有独创性的数据库主要是目录档案数据库和全文档案数据库。前者是对馆藏档案实体信息的汇集,在内容和编排上不具有独创性,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后者建设与运行的程序繁琐、技术性较强,而且建设成本高昂。为保护数据库投资者和权利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应当予以保护。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合同法对数据库的保护作用也非常有限:前者只能限制竞争者的某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上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后者的约束力局限于数据库权利人的合同对方。[4]总之,我国立法对于不具有独创性的数据库保护力度不够。

1.5档案馆权利与作者版权的冲突。档案馆为建设数据库常常采集和加工大量的馆外资源,这难免涉及一些版权法保护的作品。未经授权,档案馆采集和加工他人作品制作数据库将会构成侵权。

档案作品同时受档案法和知识产权法调整,实践中可能会出现档案法与版权法的竞合适用,从而产生档案馆权利与作者版权的冲突。比如,根据《档案法》第22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只能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在作品的所有权与版权分离的情况下,档案馆(或有关机关)的公布权与作者的发表权可能发生冲突,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6条,“利用、公布档案,不得违反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规定”,所以数字档案的公布及利用不得违反有关版权规定。档案馆有权根据档案法决定对档案作品不予公布,不过一旦决定公布,应受制于作者的发表权。同理,《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在三十年期满后可向社会开放也受到作者版权及其保护期的约束。

2数字档案馆版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原则

2.1档案馆的功能与法律地位。档案馆通常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个人或企业建立的非公益性档案馆除外)。在我国,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深化,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档案馆作为档案信息利用中心,在为公众了解历史、服务现实、规划未来、维护民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档案馆具有多重法律身份。首先,档案馆是档案作品的使用者。在这个意义上,它应当受到版权权利耗尽原则的保护。其次,在数字网络环境下,档案馆已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传播者,是作品的邻接权人,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作品的作者。最后,它是网络内容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它也应当依法定程序进行非经营性质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备案,受《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调整。

2.2数字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数字网络环境下,版权人对其作品的控制力被削弱。为此,作品数字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技术保护与反规避措施及权利管理信息的法律保护不断加强,版权保护出现了扩张趋势,却缺乏有效保护信息传播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版权限制条款。[5]为此,版权法应有所回应,以保持版权人、信息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在数字网络环境下,档案馆是作品使用者,更是信息资源的传播者,对档案馆与使用者的利益考量都代表着公共利益。档案馆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同于一般网络服务提供者,这一点应予特别考虑,并以此为基础确立符合数字档案馆建设与运营需要的版权例外制度。

为适应数字网络环境对版权的挑战,许多国家修订版权法,包括制定或调整涉及档案馆的例外条款。以美国为例,美国信息政策委员会知识产权工作组于1995年公布的《知识产权与nii工作报告》认为,美国的专利法、商标法和商业秘密法均无需修改便可适用于数字网络环境,版权法则须要做一定改动。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的内容包括:允许非营利性档案馆制作3份数字化复制件;允许非营利性档案馆采取规避技术保护措施;不允许删除、修改版权作品的版权管理信息;非营利性档案馆在无法以其他手段获得同样作品复制件的情况下,可以接触商业开发的版权作品,条件是为善意决定购买这些作品,而且接触时间不能超出合理限度,不是为取得商业优势或经济利益;等等。

3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与运行中版权的保护对策

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与运营中版权的保护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加强。

3.1完善合理使用制度。我国的合理使用制度采用规则主义模式,对版权合理使用进行了列举式规定。该模式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但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合理使用情形无法被及时吸纳,加之合理使用情形过于严格,不利于数字档案馆建设与服务过程中公共利益的平衡保护。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借鉴了《伯尔尼公约》中的综合模式(即“具体列举”结合“抽象概括”)。《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43条在列举了合理使用的12种具体情形后,增加了“其他情形”,并要求“合理使用”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版权人的合法利益。“草案在列举式立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抽象的判断要件,使司法上对版权法所列举的行为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6]

不过《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上述规定仍有不足,应当基于档案馆公益性的考量,在适当限定条件下对合理使用的具体情形有所扩增:档案馆须为公共档案馆,具有公益性,其相关信息服务也是非营利性的;对于版权作品,只能在馆内(馆域网)提供全文浏览,为学习、研究、欣赏等目的,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下载文件的部分(比如1/4部分),并应及时删除;依据出于个人学习或研究目的用户请求,档案馆之间可提供附有版权声明的数字化复制件,但馆际互借所传递的复制件在传递完成后应及时销毁,不得在传递后进行保存。

3.2完善法定许可制度。关于档案馆对作品的数字化以及网络传播行为,对于不符合合理使用情形的作品使用,我国有必要确立法定许可制度。

法定许可有利于数字网络环境下实现社会公众与版权人的利益平衡:版权人的权利得到了延伸,版权及其邻接权出现了不断扩张的趋势。如果每件版权作品的使用一律须要取得版权人的许可,对于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营会造成效率低下。虽然法定许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版权权利,但网络传播促进了作品的传播并增加了版权人的收益。

当然,版权本质上是一种私权,法律应允许版权人做出保留声明,禁止转载、摘编或其他网络传播行为。须要强调的是,“对于加有著作权保护技术措施的网络作品来说,无论是禁止访问性技术措施还是禁止复制性技术措施,……可以将其版权保护技术措施本身理解为禁止转载、摘编的一种事实行为的声明。”[7]

3.3强化版权的集体管理。我国2001年修订《著作权法》时确立了版权集体管理制度。集体管理组织制度被认为是适于在作品创作者与利用者利益中创造合理平衡的机制。[8]我国已经成立了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等多家版权集体管理组织。通过版权集体管理,档案馆可以直接和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谈判,获得版权使用许可,大大减轻相关交易成本。[9]

为适应数字网络条件下的作品管理,还须要加强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功能和权威性,制定合理的付酬标准,并且建立完善的费用结算与支付体制;同时应积极开发数字化版权管理系统(eCmS),其突出优点在于在数字网络环境下能够实现作品的简易迅速授权以及收费的精确化。

在数字网络环境中,大量版权作品的作者不是集体管理组织的会员,在数字档案馆利用法定许可开展公益过程中,集体管理组织难以满足保护大多数权利人利益的需求,因此应确立“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作为法定许可的配套制度。

3.4加强数据库保护的立法。对于数据库,我国可以采纳版权结合邻接权的保护模式,即以版权保护独创性数据库,以邻接权保护非独创性数据库,邻接权保护的是数据库整体,不涉及其本身内容。

邻接权是作品传播者权。如果数据库由一项或多项作品组成,制作者只要经版权人授权而制作数据库,就可以被认定为“作品传播者”,以邻接权对制作者权利进行保护符合传统邻接权的要求。如果数据库不是由作品组成,其法律地位与录音录像制作者相似,鉴于制作者在数据库中投入的资源,也应当予以邻接权的保护。

3.5技术保护与管理措施。技术保护是数字档案馆版权保护的重要手段。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4条,为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人可以采取技术措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故意实施以下行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制造、进口或者向公众提供主要用于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为他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

为保护版权人的正当权利,数字档案馆应避免用户不受限地使用档案作品。目前,可供数字档案馆使用的技术保护措施包括:控制接触作品的技术措施、控制使用作品的技术措施、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技术措施、识别侵权行为的技术措施等。[10]

同时,档案馆应当加强数字档案的版权管理。档案馆在获取档案文献时,应与版权人签订完备的许可协议或者版权转让协议;应当及时分析馆藏资源的版权状况,定期对档案进行版权的鉴别与确认,对档案作品版权的保护期限清楚的掌握,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此外,必须重视对档案馆工作人员进行版权法以及网络技术的培训,必要时可邀请法律专家帮助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与运行中遇到的版权问题。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4YJC820009)、浙江省教育厅课题(编号:Y201432775)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永森,宋若冰.深层链接引起的侵权责任[J].科技与法律,2001(3):118~122.

[2]潘连根.数字档案馆的著作权保护[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5):25~26.

[3]张世林.档案数字化的知识产权对策研究――以“数字敦煌”项目为例[J].档案学通讯,2009(3):50~53.

[4]孔德周.论数据库专门立法保护的必要[J].法学杂志,2011(1):107~108.

[5]吴高.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信息网络获取权利益平衡论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5):51~54+148.

[6]吴汉东.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立法方案和内容安排[J].知识产权,2012(5):13~18.

[7]陈继华等.网络时代著作权法定许可与默示许可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04(6):34.

[8]吴汉东.胡开忠.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0.

[9]刘家真.档案文献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认定与保护[J].武汉大学学报,2004(2):217.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9

关键词:课程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的开发;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围绕职业教育目标开发课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体系配套的质量评价方法,更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1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课程设置的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目前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是:

(1)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经济和社会有效需求脱节。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一条很重要的基本原则。

(2)思想观念仍被普通教育的模式所束缚:套用学科教育的思维和个人经验办职业教育;复制或改造学科教育的专业建设模式;复制或改造学科教育的课程思路改革课程;复制或改造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2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流程

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必须考虑在劳动任务中所表现的职业的工作实际,包括工作对象以及工作中工具、方法、组织形式等,并考虑其技术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益于工作实际的教育目的。通过企业的劳动任务进行教学,可以激发潜能以发展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和确定与此相关的教育目标和资格目标,由此确定的职业教育课程与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开发包括调查社会需求、职业分析及关键技能分析、教学分析、确定课程、编写课程标准、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具体课时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教和学的方法及合适的教学媒体,同时考虑教学评价的方案以及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反思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诸环节。

3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开发

根据国务院要求,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了高职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校在2006年与北京神州数码网络公司进行合作,是教育部牵头的40所校企合作办学的试验学校之一。我校引进了神州数码网络的实训课程,建立了神州数码网络实训室,对网络专业的学生实行毕业证和神州数码网络管理员(DCna)认证证书同时获取的制度,让有能力的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取得国内知名网络厂商的职业资格认证,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就我校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开发:

(1)调查社会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处于全面的网络化进程中,对网络应用全方位人才的需求也与日剧增。所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也是国家教育部紧缺人才培养之一。我校也将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我校的骨干专业之一进行重点建设。

(2)职业分析及关键技能分析

就目前市场的就业形式来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岗位有:

1)各种大、中、小型网络管理员

能够完成网络的设计、配置、管理、维护等任务,独立管理windows2000server、windows2003server、Linux等网络操作系统。随着经验的积累,网络工程师的不可替代性将越来越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将永远需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网络应用,及时解决网络故障的有丰富经验的网络工程师。

2)网络类设备销售、安装

能够熟悉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和当今最流行网络互联设备(如:Cisco公司、神州数码等大型厂商的主流路由器和交换机),具备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的能力;熟悉tCp/ip协议、交换与路由、网络安全等相关网络知识,并能熟练掌握服务器、工作站的常规配置方法。

3)系统集成

能够胜任售前工作,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网络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报价、网络工程的建设。

4)web服务器管理员

能够熟练运用Dreamweaver、Flash和photoshop等网站开发工具建设web网站,熟悉aSp、JSp等动态网页制作方法,具有网站建设与维护的能力。

5)微机修理维护员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独立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装、维护。

学生培养目标按核心岗位来进行,课程设置的目标也要按此进行。

(3)教学分析

要确定某个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哪几大专业方向课程组成,以及每类课程又由哪几门具体课程教学目标组成。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应按照培养目标来设置网络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三大专业方向课程:计算机网络管理类、计算机销售与维修类、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又可以具体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实训(校企合作神州数码网络实训)、操作系统与网络服务器的使用与管理、网络布线与小型局域网搭建。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实际安装与维护技能。计算机销售与维修类课程又可以具体包括:现代化办公设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设备的使用与维修技能。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又可以具体包括:静态网页设计、平面设计、二维动画、动态网站建设、网络数据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使用的技能。所有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安排大量的实训内容来进行。

(4)确定课程

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教材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紧缺人才用书、校企合作使用神州数码网络大学的指定教材、技能认证使用劳动部门的考试专用书。

课程结构开发是指课程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以及如何对这些课程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见表1。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既可以拿到学校的毕业证,又可以拿到行业(神州数码网络公司的网络管理员证书)证书,还可以拿到劳动部门的认证。使学生毕业后可以有更强的竞争力。

(5)编写课程标准

应列出课时细目及内容,明确学习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对学习目标可进一步分解并配合适宜的学习训练时数。还需提出各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建议,并列出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以及考核考试的标准和方法。例如,下面是《aSp动态网页设计》教材的目标能力图表。

(6)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具体课时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教和学的方法及合适的教学媒体,同时考虑教学评价的方案。

计算机网络类课程中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以私有VLan的配置实验为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1)明确项目任务。给出学生实训设备及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2)制定计划。让学生对上面的实训进行规划,规划出计算机实训拓扑结构图。并创建网络的关联表。(3)实施计划。让学生分工进行,按实验规划有的负责连线,有的负责输入命令,有的负责插拔网线测试实验结果。(4)检查评估。由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来说明推导出实验的结论。并通过不同小组的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出问题的小组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5)归档或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总结到实验报告中并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到现实的企业环境中。

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做出反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网络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首先展示企业的成功的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最后再对现实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应用。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后,给学生出了一个实际的课题――制作个人求职网站,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网页设计制作知识,根据设计任务,分析求职素材,独立做出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课程开发中,不可缺少课程评价方法开发这一环。对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知识情况以及对教师授课质量情况等方面需要展开一系列的评价。评价结果能为课程开发决策提供重要信息,进而推进课程开发的不断完善,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计算机网络专业可多采用“能力本位评价法”对所开发的课程展开评价。“能力本位评价法”

就是以对学习结果进行明确界定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评价方法。我们要按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形成岗位能力标准,相应的测试也按岗位能力标准来进行。比如,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类可以考核学生制作网线。给学生网线制作的必备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内考核学生制作网线的速度并自行测试网线的连通性。如果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并用两种方法测通网线就是优秀;用一种方法测试成功为良好;没有测通网线则为不合格。

(7)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反思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诸环节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反思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诸环节的问题,并根据实际的教学运行情况和校企合作企业的设备更新进行课程随时的调整与完善。

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开发任中而道远,我们会积极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体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傅远志,网晓东,周一.高等职业教育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4]戴甲芳.应用技术型本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5]黄克孝.论职教课程开发的客观基础[J].职教论坛,2002,(14).

[6]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7]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大学网络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篇10

学校网络安全自查报告范文(一)辽宁省教育厅《关于集中开展学校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锦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锦州市中小学校园网管理办法的通知》下发之后,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从校长、书记到每一位教师一齐上阵,把搞好教育系统网络管理及信息安全当做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为了规范校园内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校成立了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了备案制度,加强了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强化了我校机房和办公设备的使用管理,营造出了一个安全使用网络的校园环境。下面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由校长领导负责的、保卫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导

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结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了适合我校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同时建立了《太和小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暂行条例》(见附件1),《校园网安全管理责任制》(见附件2),《太和小学计算机使用制度》(见附件3),《上网信息审核登记表》(见附件4),《计算机房和教师办公用机上网登记和日志留存制度》(见附件5),《上网信息监控巡视制度》(见附件6)、《太和小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责任状》(见附件7)《太和小学防雷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见附件8),《太和小学电教设备统计表》(见附件9)等相关制度。除了建立这些规章制度外,我们还坚持了对我校的校园网络随时检查监控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

由于我们学校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所以在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法可依,人人有责任、有义务确保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作出了我们努力。

三、严格执行备案制度

我校已经开通上网服务(接入互联网),并到锦州市教育局(下属部门电教馆)备案。

学校机房坚持了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原则,严格管理,完全用于教师和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没有出现出租转让等情况。

四、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实行科学管理

我校的技术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安装了天网防火墙,防止病毒、反动不良信息入侵校园网络。

2.安装网络版的江民杀毒软件,实施监控网络病毒,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3.学校网络与教学楼避雷网相联,计算机所在部门加固门窗,购买灭器,摆放在

显著位置,做到设备防雷,防盗,防火,保证设备安全、完好。

4.及时修补各种软件的补丁。

5.密切注意CeRt消息。

6.对学校重要文件,信息资源做到及时备份。创建系统恢复文件。

五、加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管人员队伍建设

太和小学是从20**年9月初接入锦州市教育局城域网的单位,每位领导和教师都有自己的计算机登陆城域网和因特网,在查阅资料和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我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都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促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有义务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常识,并对全校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做到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六、我校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的全面检查

我校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每学期初将对学校微机房、领导和教师办公用机、各多媒体教室及学校电教室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网络安全自查报告范文(二)学校接到: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巴南区信息网络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后,按文件精神立即落实相关部门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充实领导机构,加强责任落实

接到文件通知后,学校立即召开行政办公会议,进一步落实领导小组及工作组,落实分工与责任人(领导小组见附件一)。鱼洞二小网络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由学校统一牵头,统一指挥,学校信息中心具体负责落实实施。信息中心设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见附件一),小组成员及各自分工落实管理、维护、检查信及培训,层层落实,并坚决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保障我校校园网的绝对安全,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

二、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改隐患

1、我校网络中心、功能室、微机室、教室、办公室等都建立了使用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且制度都上墙张贴。

2、网络中心的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我们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入出口安全、数据安全等。物理安全主要是设施设备的防火防盗、物理损坏等;网络入出口安全是指光纤接入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及内网访问出去的安全,把握好源头;数据安全是指对校园网的数据备份、对不安全的信息进行处理上报、对信息的过渡等。信息中心有独立的管理制度,如网络更新登记、服务器资源、硬盘分布统计资料、安全日志等,便于发现问题,既时查找。

3、对我校几大网站平台的帐户、口令等进行了一次专门的清理检查,对弱口令进行等级加强,并及时将应用软件更新升级,我校是电信光纤专线接入互联网,采用思科硬件防火墙作为入口的第一道防线,然后是接入路由器,最后接入核心交换机,保证了我校网络接入互联网的几道很重要的过滤。网络中心服务器的杀毒软件是正式版本,能定时进行升级更新,每天对系统进行补丁升级,消除可能存在的一切安全隐患,我校对外的服务器有2台(Ftp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只对外开放端口21,其余端口全部关闭;同样weB服务器只开放端口80,其余端口全部关闭,在方便师生使用的同时,要保障网络的绝对安全,由于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管理得当,我校从2001年建立校园网到现在,还没有任何黑客攻入内网的记录。

4、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对所有接入我校核心交换机的计算机设备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对操作系统存在漏洞、防毒软件配置不到位的计算机进行全面升级,确保网络安全。

5、规范信息的采集、审核和流程,严格信息审核,确保所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每周定时对我校门户网站的留言簿、二小博客上的贴子,留言进行审核,对不健康的信息进行屏蔽,对于反映情况的问题,备份好数据,及时向学校汇报。

6、本期第三周我校在教职工大会组织老师学习有关信息网络法律法规,提高老师们合理、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做任何与有关信息网络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

7、严格禁止办公内网电脑直接与互联网相连,经检查未发现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存储、传递涉密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利用电子邮件系统传递涉密信息,在各种论坛、聊天室、博客等、谈论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利用QQ等聊天工具传递、谈论国家秘密信息等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校的网络终端300多个点,管理难度大,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来购买正版杀毒软件,现在使用的是伪版的或者免费版本的杀毒软件,这给我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我校的服务器共有5台,但我们没有一套网络管理软件,平时全靠人工手动去管理,管理难度大,所以平时难免有忘补丁升级的时候,这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3、在学校,网管员不能专职来搞网络管理,一般都还要兼一个人的工作量,所以在网络管理上的精力有限,在网络管理、资源整理,安全日志记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后面的工作中,针对我们的不足及问题,努力整改,在现有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把我校网络安全工作做到更好,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也殷切期望相关领导给我们指点迷津,谢谢。

学校网络安全自查报告范文(三)为了规范校园内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校成立了校园网络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了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力度。下面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校园网络安全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出了适合我校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同时建立了《鹿马中学校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鹿马中学校园网日常管理制度》,《鹿马中学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制度》等相关制度。除了建立这些规章制度外,我们还坚持了对我校的校园网络随时检查监控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

三、严格执行备案制度

学校机房坚持了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原则,严格管理,完全用于教师和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查阅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没有出现出租转让等情况。

四、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实行科学管理

我校的技术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安装了防火墙,防止病毒、不良信息入侵校园网络、web服务器。

2.安装杀毒软件,实施监控网络病毒,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3.及时修补各种软件的补丁。

4.对学校重要文件、信息资源、网站数据库做到及时备份,创建系统恢复文件。

五、加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管人员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每位领导和部分教师都能接入因特网,在查阅资料和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我校学校领导重视网络安全教育,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有义务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常识,并对全校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做到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六、我校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的全面检查

我校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每学期初将对学校微机房、领导和教师办公用机及学校电教室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等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