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9:25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1

1水产养殖业发展创新性趋势

创新性养殖模式:低密度、高效益。目前来说,养殖的高密度、低收益往往是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养殖作业中,鱼病虫害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收获的鱼类身体内往往残留有大量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水质也会因此恶化。在今后的水产养殖中,必然会在低密度的养殖环境中进行自然养殖,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创新性养殖方法:立体型、复合型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创新性思想:改变养殖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单纯性的养殖作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将生产重心转变到水产营销上来。创新养殖资本:养殖业的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在国内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的今天,应当紧抓机遇,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走健康、环保的水产养殖路线,例如号召水产养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等特色养殖,真正做到特色养殖,提高养殖资本。创新性养殖品种:我国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2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建设性意见

2.1继续深化养殖结构改革养殖结构的改变应当从养殖属性和养殖方向来进行更新改革。例如沿海地域的滩涂养殖比较普遍,但也有必要尝试工厂化作业养殖或者深海养殖,将养殖空间最大化扩张。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前满足于温饱,而现在观光旅游已然较为常见,所以养殖业可以向观光类、休闲类方向发展,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2.2加大养殖品种优化在养育品种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一种稳定性较强的鱼种,类似于草鱼、鲈鱼、大白鱼等需求量较大的淡水鱼类就可以大规模养殖,另外也可以引进其他有优势的鱼种进行实验性养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种在市场上就颇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是,养殖珍稀或者外地鱼种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技术专家的监督和指导,尽量避免因鱼种养殖的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3不断提升养殖区域优势在水产养殖业中,往往地域化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引进政府的参与,建设区域性的养殖培育基地,最大化利用地方政府的牵头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尽量调动水产养殖业的群众参与性和企业合作性,建立公众的技术小组,真正带动该地域的水产养殖业共同发展,从而提高该地区水产养殖业的整体优势。

2.4保证养殖品种的质量安全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然而市场竞争和挑战也是相应增大的,对于水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以前的高产量、低质量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际化市场的需求。所以渔业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养殖业能否具有国际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发展需求之下,首先考虑养殖的标准化操作,监理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养殖操作流程,摒弃旧有的人工化、经验化养殖,其次考虑引进先进的质量监测系统和模式,为水产品提供更加完整的质量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行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管理系统,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主观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平均每年递增率达到11%,尤其在渔业资源衰竭和捕捞产量下降的情况下,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上个世纪末水产养殖业己经超过了畜牧业,成为粮食经济发展最快的部分。但是,伴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品质量和整体档次偏低、优质鱼生产基地不能严格按照无公害的标准建设、外向型渔业发展较慢等。

一、临沧市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殖结构不够合理

近几年,临沧市在养殖结构、养殖模式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摸索,重点加大了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上还存在着低水平的雷同现象,主体品种不很突出,产品的质量和整体档次还偏低,总体上还处于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过度的阶段。

(二)基地建设不够规范

目前临沧市虽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养殖基地,但由于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不完善,不能对水产种苗、饲料、鱼药及水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由此造成了在基地建设上不能按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标准进行高起点、模式化操作、未能形成按照“订单”渔业培育基地、产业链条较短的现状,因此基地发展的规模和带动效应较差。

(三)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水产养殖技术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服务对象又是文化素质不一、千家万户的农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与他本身的需求愿望相差较大,因此搞好综合配套服务尤显重要。目前临沧市渔业服务体系建设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渔业科研、技术推广、渔政管理等部门职责不清、资金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网络服务和行业协会不健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养殖病虫害的测报、防治,渔业安全生产及水产品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

(四)加工企业带动力弱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加工水平较低,劳动力和和竞争力不强,与区域化分布、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加工企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没有水产品龙头企业,与全市水产资源、基地建设不相适应。三是临沧市的几家加工企业目前除新沂市的水产加工企业一枝独秀外,其余的加工企业因受资金、技术、原料、订单等制约,仅作为冷藏、冷冻用,设备利用率低,带动力弱。

(五)经营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缓慢,由此制约了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农产品流通主体不突出,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交易手段落后,仍然停留在收购、运销的初级阶段,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第三是投入机制不够健全,投入不足,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对策

(一)围绕优质高效,调优产业布局

按照市场对优新水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不断推出大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加快形成品种多样化、结构多元化、品质优质化的生产格局。渔业生产以主体品种为依托,本着推动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向优势产业区集中,努力构建渔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进一步扩大稻田养殖、庭院养殖和各种设施养殖如: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等,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临沧市重点确立了三类主导品种即特色品种鱼、观赏鱼及虾蟹的养殖,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均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突出区域特色,调大产业规模

特色是调整的灵魂,产业的结构调整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找准市场需求与本地资源优势的结合点,大力培育特色产品,实行差别化竞争。同时要注重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出发挥比较优势,实行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和关联产业群,以区域性的特色和规模优势牢牢占领市场,获取更高的农产品比较效益。同时,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效渔业。要定位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休闲娱乐,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手段、景观农业手段和生态农业手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逐步把城郊渔业建设成为绿色水产品的生产基地、现代渔业的示范基地和观光休闲渔业的旅游景区,形成产业结构优、经济效益高、区域布局合理的现代都市渔业体系。

(三)立足产业优势,调高创汇水平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渔)业的国际化趋势已日益明显,农(水)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为此要抓住机遇,主动、及时地研究和调整发展战略,把提高创汇能力作为培育发展水产主导产业的重要环节,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提高渔业外向化水平。要充分发挥产业自身优势,通过实施“三项工程”,确立创汇渔业的重点产品,大力引进淡水鳖鱼、热带观赏鱼等国内外新品种及养殖新技术,加快建设优质水产品出口创汇生产基地,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渔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向渔业招商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兴办渔业企业,加大水产业的综合开发和水产品的深度加工,嫁接改造一批种养项目和加工企业,促进临沧市出口水产品由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制成品转变。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3

1青岛市海水养殖业现状

青岛市海水养殖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比较突出,全市管辖海域1.22万kmZ和710km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全国五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均起源于青岛,有着良好的海水养殖产业基础。2009年,全市深水抗风浪网箱达到1800多个,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65万m3水体,养殖品种由单一的鱼类养殖发展到鱼、海参、虾并举,养殖区逐步由分散向集中发展。池塘改造养参面积达到0.3万h扩(4万多亩),并形成了多处千亩以上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在海水养殖业的带动下,全市海洋渔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09年,全市渔业总产值335.7亿元,占海洋经济的22.3%;水产品总产量110万t,其中,海水养殖80.3万t,占73%;全市实现水产品产值104.7亿元,增长10.2%;渔民人均纯收人12800元,高出农民人均纯收人38.3%。渔业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沿海镇村经济发展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存在问题

2.1养位规模小,且呈逐年缩减趋势

目前,全市海水养殖面积(33.3h衬以上)累计3.6万hmZ(54万亩),养殖业户1.5万户。而大连、宁波海水规模养殖面积为27.3万hmZ(260万亩)、4.2万hmZ(61.5万亩),分别是青岛市的4.8倍和1.14倍。大部分养殖池塘是在原有虾池基础上简单开挖改造形成的,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进排水系统、供电等不配套。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港口、旅游、修造船等相关涉海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渔业项目从海岸线上撤出,沿海养殖水域被大幅度缩减,养殖渔民“失海”现象日渐凸现,养殖水域利用结构性矛盾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约有1.3万hm,(20万亩)养殖水域滩涂被占用,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40%多。与此相比,海上空间资源还有很大开发潜力,青岛市1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1273k时,30m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9165k衬,但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率仅占2%,一巧m-一40m海域利用率更低,目前国际上海水养殖区域已拓展到负几十米,深海养殖开发利用空间很大。

2.2主导产业弱,市场竟争力不高

据调查分析,全市海水养殖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能力不够,缺少拉动渔业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从加工环节看,海水养殖产品加工粗放、产业化链条较短,难以达到靠加工带动养殖产品增效、实现渔民增收目的。从市场竞争看,由于缺乏具有自身特点品牌培育,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不多,市场占有率不高,始终没有摆脱内销束缚(当地销售占70%)。

2.3经营管理粗,养殖效益不理想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海水养殖先后兴起了虾、扇贝、鱼类和海参、鲍等养殖浪潮,均收到了明显成效。但多年来,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直接影响了养殖业的规模发展。胶南90%的虾池由沿海村养殖户分散经营,且发包期年限不等,短期内实现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和规模开发存在难度。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不少养殖场放苗过密,超过环境容量,影响产量效益。胶州杂色蛤养殖,从最初的每667mZ放苗几十公斤到现在的500多公斤,致使杂色蛤生长缓慢,养殖效益下降。

3发展对策建议

3.1制定规划,整合水产养殖规模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涉及到资源、市场、科技、投资等诸多方面,必须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一是由市海洋与渔业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在深人调研、摸清底数、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海水养殖业发展规划和比较具体的分区、分类指导性计划,明确发展布局、品种结构、产品层次、质量要求和市场目标,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规划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区,形成规模布局、集约发展的养殖新格局。二是尽快出台《青岛海洋功能区划》和《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指导沿海区市制定海水养殖发展规划,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分类指导,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区域、发展规模、生产布局和养殖容量,加快引导水产养殖从岸线向陆上、从海面向海底、从近海向外海转移。三是加快海水养殖业规模发展。发展海参、鲍、虾、蟹混养,提高立体化养殖效益。当前,在对全市适宜发展海水规模养殖的虾池进行调查基础上,抓紧制定养殖规模标准,合理确定养殖面积,加大整合力度,突出搞好内部设施配套以及道路、供电、绿化等建设,尽快打造一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示范区。争取利用2一3年时间,建成3处66.7h衬(1侧刃亩)以上规模养殖示范区。

3.2调整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品种

一是深人调整海水养殖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将海参、鲍、对虾等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力争3年时间打造几个产值过5亿元、10亿元的优势品种,形成支撑全市海水养殖的主导产业。二是大力推广新型高效养殖模式。重点推进高标准规模化健康养殖,突出发展标准化池塘养海参、深海抗风浪网箱养鱼、工厂化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模式,尽快形成一批海水养殖高效生产基地,扩大海珍品和高价值海水鱼精养规模,提高海珍品养殖比重。三是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当地海产品加工生产。鼓励现有从事水产品来料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组织开展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当地海产品加工生产,拉长海产品加工链条,提高海产品加工附加值。

3.3培育品牌,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

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地方品牌走出去,必须把品牌创建作为推进海水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充分借助现有海水养殖基地优势,扩大名特优珍稀海洋生物养殖规模,提高优质品种的覆盖率,依靠规模优势提高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为海水规模化养殖深加工搞好配套服务。积极扩大本地自有水产品加工出口规模,利用改造、扩建、新建相结合的办法,推进渔业产品精深加工进程,形成养殖、加工、出口“三驾并驱”格局。同时,积极引进一批海洋食品深加工企业,扶持开发多样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海洋食品,打造青岛海产品知名品牌。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4

一、养殖现状

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0万亩(包括滩贝养殖),淡水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总产量29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1万吨(包括滩贝产量),淡水养殖产量18万吨。在海水养殖中,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为主养品种,其中中国对虾养殖面积8.5万亩,日本对虾养殖面积12.5万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9万亩,对虾总产量19982吨。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养殖品种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养殖中,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全市水产养殖业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的水产养殖规模不可谓不大,水产品产量不可谓不高,在农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谓不突出。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去研究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问题

第一、养殖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纵观全市水产养殖结构状况,仍以传统的养殖品种占主导地位。海水以“三虾、三鱼、三蛤”为主,即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杂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等。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虽然是很好的传统养殖品种,但由于受病害的影响,单产较低,经济效益不稳定。淡水传统养殖品种单产高,总产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内部市场消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经济效益差。区域优势品种效应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工厂化养殖在我市发展很快,也丰富了海水养殖品种,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水质环境问题、苗种问题、病害问题又成了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三大发展“瓶颈”,制约了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缺乏产品质量意识,难以形成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池塘养殖大部分采取精养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放苗密度大,产量高,这样的养殖模式曾给养殖户带来过很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剧及苗种品质退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频发生,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需要不断用药,如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等。有些养殖户为了治疗鱼病,甚至使用一些剧毒农药,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进而用药浓度就需不断加大,毒性也越来越大,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产品流入市场对人类健康将造成危害,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和我们所倡导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相违背,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药物残留也成了水产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受利益驱使和不当的宣传导向,有些地区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将大片的粮田改造成池塘,进行水产养殖,使当地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后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几乎有水的地方就养上了鱼,造成水源严重短缺,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环境的污染除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因素外,养殖本身也会造成水环境污染。成吨、成百吨、成万吨大量的饲料投入养殖水体中,而这些饲料只有20%左右被鱼虾转化利用,其余80%将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环境中,造成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随着池塘换水的进行,这些被污染的养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影响着人类赖于生存的大环境。水产养殖业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第四、优良品种匮乏,种质状况退化

良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优良品种可显著增加产量。而目前我市的状况是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养殖亲体或苗种依赖于捕捞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衰退或破坏。我市的人工选育和遗传育种的研究研究基本上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市水产养殖品种除极少数进行过系统选育和改良外,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都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累代养殖出现了种质退化、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性成熟提前、品质降低、抗病力下降等问题。实践证明,品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快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动植物新品种,对于实现我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发展趋势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

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如我市已经形成养殖规模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河蟹等,要把我们的传统优势品种做大、做强,在产品质量上、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区域规划和品种结构调整。沿海地区除了发展一般的浅海滩涂养殖外,还要适度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海养殖,拓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山区水库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和观光渔业。倡导多种养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产量养殖模式,将向低密度、高品质、高效益的自然生态养殖方向发展。

二是要根据市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上来,紧紧围绕市场转。在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使之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并有自己的市场。比如我市引进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只要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考察、论证,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上下大功夫,就能够不断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情调,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时尚。每个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费支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我市旅游渔业资源丰富,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发展独具特色休闲渔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如交通、旅馆、餐饮等)的发展。观赏渔业作为休闲渔业的宠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家庭买个小鱼缸,养点金鱼、热带鱼,宾馆安置个鱼缸放点水草、珊瑚已越来越时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观赏鱼养殖及其系列产品将大有可为。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后,将形成新的出口创汇品种。

第二、养殖品种不断优化,优质良种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产养殖育种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种的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经典的选择育种技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大力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推动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的成果转化,同时,注重其他育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形成多种技术并举、各有侧重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优良品种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选育的种类上,目前应特别注意抓好对虾、扇贝、大黄鱼、牙鲆等海水主养种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其它重要种类的选种育种研究。对国外已经引进的名特优种类,如大菱鲆、欧洲鳎等,要强调对其遗传多样性的跟踪检测。对新开发和待开发种类,如石斑鱼、半滑舌鳎等,首先应完成人工条件下的亲体培育和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摆脱养殖生产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

建议由政府投入和企业配套为主,建设区域性的养殖优良品种培育基地,重点做好主要养殖类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大中型水产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地群众参与的优良品种选育体系。建议由权威领导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面向整个产业的水产养殖良种选育计划,按产业发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实施。合理地调配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优势,把育种变为行业内专家和群众共同参与的行为。

第三、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

首先要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要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渔业主管部门要对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强指导、协调和管理,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入世以后,水产品市场将更加开放,渔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那种只注重产量,忽视质量的生产理念将被淘汰。从当今水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看,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壁垒。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经常以卫生质量标准为由对我们的水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如2000年欧盟对我国冷冻虾检出氯霉素超标,从而全面封杀了我国养殖冷冻对虾对欧盟的出口,给我国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区,又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养殖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证。三是依法实施水产养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并提高广大养殖户质量意识,使之能自觉地按照渔业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渔业执法部门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从“鱼苗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养殖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5

赴XXXX学习虹鳟鱼养殖的考察报告

20xx年11月11日至21日,XX市畜牧水产局牵头组织所属业务部门的分管领导、水技站长考察学习了XX怀柔、山东XX的虹鳟鱼养殖基地,并与当地的养殖户及水产干部进行了详细的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XX市怀柔区现有虹鳟养殖场30多家,年产量约500吨。以虹鳟为主的垂钓、餐饮业达450家,虹鳟售价10-18元/斤,另收加工费10元/尾,如“鱼师傅”酒家年可销售虹鳟25吨。山东省XX县现有虹鳟养殖面积220亩,主要集中在冶源镇。冶源镇养殖虹鳟150亩,养殖户150多户,其中年产量2-3万斤的养殖户约30家,年产量5-6万斤的养殖户7-8家。现已形成集鱼卵采集、孵化、饲养、销售、饲料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养殖品种由虹鳟向金鳟、大西洋鲑、鲟鱼等多品种发展,年纯收入520万元。该镇还立足资源优势开展以虹鳟为特色的餐饮业,全镇有美食园、鱼村、鱼馆等30多家,推动了虹鳟产业的快速发展。二、主要措施1、领导重视,政策与资金落实到位。山东XX、XX怀柔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下水、涌泉水,水量大,水质清澈透明,水温适宜,是虹鳟鱼养殖的最佳场所。为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XX县及怀柔区政府把虹鳟鱼作为水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点产业,从政策与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增加科研经费,增强科技力量,开展科技攻关。XX县政府还从虹鳟卖难入手,在发展初期发挥各驻外办力量推介虹鳟产品,并承担一切费用,为虹鳟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2、依靠科技,加快虹鳟产业的发展。为了推动规模发展,XX县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并邀请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省水产研究所专家结合生产实际举办科技讲座,提高了渔民虹鳟养殖技术水平。怀柔区虹鳟养殖基地常年聘请虹鳟鱼研究资深专家、研究员开展新技术开发研究、专业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拥有必备的制种实验室和试验池,用作远程教育的设施,为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科技成果发挥了作用。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无公害虹鳟产品的需求,养殖基地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进行虹鳟的选育和饲料配制,严把疾病防治关,严禁违规药物的投入。由于无公害标准化等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推广应用,虹鳟养殖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怀柔区单产水平为3-5万斤/亩,XX县为5-6万斤/亩,创国内先进水平;养殖成本也逐年降低,每斤成本只需4-6元,一个养殖面积200-300平方米的小型虹鳟养殖场,年可创利4-5万元。3、良种配套,为规模开发提供保障。怀柔区注重抓虹鳟鱼种苗基地建设,做到自繁自育自养,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在品种结构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育了日本金鳟、山女鳟、白点鲑、河鳟等十多个优良品种。同时针对多年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品质下降、个体生长缓慢等现象,组织了有关专家开展优质亲鱼的选育工作,保障了种苗质量,推动了虹鳟养殖业的发展。XX县由于水温不适宜人工繁殖,需外调发眼卵,为此县水技站聘请专家、专业人士传授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使每个养殖户都熟练掌握了从发眼卵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成至病害防治等全套技术,苗种培育成活率达60%,成鱼养殖成活率80-90%。为节约开支,冶源镇政府从XX、黑龙江等地集中调运发眼卵,分发到各养殖户自行孵化培育,使户均节约成本1000元以上。三、启示与建议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虹鳟鱼养殖是一项新产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才能形成一个规模产业。由于我市虹鳟养殖刚起步,基础较弱,为此生产要上规模,必须有超前意识,耐心工作,及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后盾。地方政府要重视虹鳟产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虹鳟产业,对虹鳟科研攻关与技术培训、创品牌、促销等给予重点扶持,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初期的困难与问题,尤其是销售难题。金融部门要放宽条件,向虹鳟产业倾斜,重点支持经营水平高、有一定影响面的基地型龙头企业,推动虹鳟产业的规模发展。2、建立规格苗生产基地,创新养殖模式。由于我市地下水资源有限,只能开发高海拔地区的山涧水养殖虹鳟,而山涧水又存在渡夏及受雨季影响水质易混浊的问题,对虹鳟苗种造成危害。因此要规模发展,必须错开高温时期,发挥南方生长速度快于北方的优势,利用秋冬季低水温开展养殖,走“集中培育,分散养殖”之路。要根据生产布局,建立县级大规格苗种(50克/尾以上)培育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还要根据不同类型资源特点,创新养殖模式。如开发高海拔地区的水库开展增养殖;在低海拔地区利用秋冬季选择适宜水质的大中水域开展网箱养殖;发挥关闭、停产养鳗场水质清新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开展虹鳟精养等,不断做大做强这一产业。3、培植典型,依靠效益带动生产。XX、山东虹鳟产业均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才不断发展壮大。我市的虹鳟养殖试验于20xx年取得初步成功,20xx年在全市推广养殖,尚属小规模分散生产。20xx年又遭遇“非典”与罕见的高温,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市虹鳟产业的发展壮大,除政府增加资金扶持力度,帮助开拓市场外,还需培植典型与龙头企业,依靠效益带动生产。要抓两种典型,一种是水产技术部门先行,开展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包括采用进口饲料饲养,使养殖成本控制在每斤8元以下;另一种是培育经营机制完善,具有技术、资金、设备等优势,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骨干型龙头企业,如台商吴龙振先生在清流李家的养殖场,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促进虹鳟产业发展壮大。4、加大科研力度,实现科技兴鳟。从我市目前虹鳟养殖水平看,地下冷泉水养殖产量最高,效益最好,平均每平方米产鱼20公斤,仅是考察点的最低水平;山涧水养殖更差,平均每平方米产鱼11公斤,为最低水平的一半。从养殖成本看,我市为每公斤20-26元,与XX、山东等地无法相提并论。如何降本增效成为今后虹鳟产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虹鳟要发展,科技要先行,要重视虹鳟的科研开发,增加科研经费与科技力量,组织科技人员,聘请虹鳟养殖专家,联合科研院校,针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如病害、饲料等进行攻关,不断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5、加大宣传,积极发展相关休闲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学习外地做法,通过我市驻外办力量,扩大在广东、厦门、福州等地的影响力。派出厨师学习虹鳟鱼烹饪技术,在XX开设类似“鱼师傅”的餐馆。在条件许可下,举办“XX市名特优水产品展销会”,把产品推介出来。借鉴XX、山东兴办的虹鳟餐饮与休闲垂钓业,发挥我市旅游资源点多面广的优势,因地制宜创办各具特色、适应游客需求的以虹鳟为主的旅游观光和垂钓娱乐项目,如开发将乐玉华洞、宁化银杏山庄的虹鳟养殖,建立虹鳟鱼游钓、观赏乐园,同时推出以虹鳟鱼为主的餐饮业,形成不同风味的虹鳟食品,带动虹鳟养殖业的发展。6、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养殖虹鳟鱼是一项前景十分看好的发展项目,由于南方没有规模的养殖基地,广东、厦门等地的水产批发商纷纷到XX、山东联系虹鳟产品,但路途遥远,无法运输,给我市发展虹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因此要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南方市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胆探索,稳步推进”的发展战略,通过扎实艰苦的努力,把我市建成南方最大的虹鳟鱼苗种基地和生产基地,为XX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作者为XX市赴XX、鲁虹鳟鱼养殖考察小组成员)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6

关键词现代渔业;现状;优势;问题;对策;四川成都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0-0276-02

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自愿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近年来,成都市积极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成都市现代渔业建设。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成都市水产品总产量约14.64万t,其中捕捞产量1400t,养殖产量14.586万t。养殖面积1.848万hm2,池塘养殖面积占9300hm2,水库面积占4600hm2,河沟养殖面积占580hm2,稻田养殖面积占4000hm2。渔业经济总产值约为68亿元。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成都市现代渔业发展现状、优势,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发展现状

1.1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成都市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占全市养殖总产量的80%以上),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双流、新津、蒲江、邛崃、崇州、龙泉驿、金堂、青白江、新都等平原和丘陵地区。养殖品种以鲢鱼、鳙鱼、草鱼、鲫鱼、鲤鱼为主。其他养殖品种为大口鲶、云斑t、斑点叉尾t、鳜鱼、胭脂鱼、青波、罗氏沼虾、青虾、南美白对虾、黄鳝、泥鳅、观赏鱼、鲈鱼、黄辣丁、小龙虾、大闸蟹等。

1.2流水养殖

流水养殖是成都市冷水性鱼类和亚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成都市具有冷水资源分布的县(市)主要有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总水流量初步测定为712m3/s。其中都江堰市507m3/s、彭州116.2m3/s、崇州市31.79m3/s、大邑县56m3/s,但是截至目前,成都市冷水资源开发量尚不足30m3/s。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鲑鳟系列(美国道氏虹鳟、三文鳟、金鳟、高白鲑)、鲟鱼系列(史氏鲟、小体鲟、俄罗斯鲟、西北利亚鲟、中华鲟、达氏鲟、匙吻鲟等)、裂腹鱼系列(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细鳞裂腹鱼、隐鳞裂腹鱼等)以及岩原鲤、青波、川陕哲罗鲑、白斑狗鱼等。重点龙头企业有新联水产有限公司、彭州涌泉冷水渔业有限公司、成都日兴特种水产试验中心、彭州和谐渔业有限公司、四川润兆渔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成都市流水冷水鱼养殖面积约12万m2,冷水鱼养殖品种21个,年产量逾3000t,产值约2亿元,冷水鱼产业逐渐成为成都市优势特色渔业。

1.3稻田综合种养

近3年来,在成都市现代渔业奖补政策的引导下,成都市全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稻田综合种养已成为成都市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稻―鱼结合、稻―虾结合、稻―蟹结合、稻―鳖结合、稻―鸭结合等几种主要的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已成为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典范。2016年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4000hm2,产量约9000t。

2发展优势

2.1渔业结构调整进展良好

一是坚持常规品种和名特优品种同步发展。成都市在稳定发展常规品种的同时,大力发展名特优品种,名特优品种养殖已占成都市水产养殖总量的55%以上。二是渔业养殖区域布局初具规模。根据成都市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特点,建立了冷水鱼产业带:以都江堰、彭州、大邑为重点,崇州、邛崃、蒲江为补充,利用邛崃山脉、龙门山脉沿线山区冷水资源重点发展冷水鱼产业;建立了名特优水产品产业带:以新津、双流为重点,蒲江、邛崃、崇州、龙泉驿、金堂、青白江、新都等区域为补充,利用平坝区水域宽广、水量充足、交通便利等特点,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打造沿江、沿河、沿交通干道的名特优新水产品产业带,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规模发展的现代水产业园区;建立了渔业物流配送中心:在龙泉驿、双流、新津等城市相邻区域,发挥交通、物流优势,加大加工、物流、出口工作力度,突破水产品销售瓶颈,以白家水产批发市场(双流)、青石桥海鲜批发市场(锦江)、银犁冷链物流(青白江)为代表的水产物流市场已经形成,使成都市成为四川省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中心;确立了休闲渔业重点发展区域:在温江、郫县、成华等城市近郊区,发展观赏、休闲渔业,在城市区重点发展水产餐饮服务,不断改善和创新水产品烹调技术,加强宣传,引导消费,促进水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三是水产养殖方式不断拓展。实现了从传统的单养、稀养向混养、高密度养殖转变;从静水养殖向流水养殖转变,进一步拓宽了养殖领域,增强了成都市渔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2.2渔业保障措施得到落实

一是根据需要,颁发了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证。既促进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又有效提高了投资者积极性。二是实施了渔业保险制度。成都市率先建立了扶持水产业的政策性保险。水产养殖保险是成都市自主创新开发的地方补贴性农业保险,集中体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水产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的作用。

2.3渔业资源潜力大

一是成都市气候条件适宜水产业发展。成都市位于川西平原腹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季节性气温冷暖差别较小,有利于鱼类生长。二是丰富的水资源利于渔业l展。成都河湖众多、沟汊密布,岷江、沱江三级以上支流达38条,河道干流总长度达2661km,各类天然水域总面积7.93万hm2,宜渔稻田逾6.67万hm2,水体水质情况良好,pH值以中性偏碱为主,硅酸盐含量普遍较高,有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的生长和繁殖,适合鱼类生长。特别是位于邛崃山脉、龙门山脉沿线山区的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等市(县),海拔较高,水温较低,溪沟密布,水量稳定,基本没有污染,具有较好的冷水资源,若能逐步开展规模冷水鱼养殖,可年产优质冷水鱼48万t。三是鱼类资源丰富。成都市海拔跨度较大,河湖众多,造就了丰富的鱼类资源。特别是长江上游特有的高原鲤科和鳅科鱼类。有资料表明,可开发养殖的野生鱼类有46种。四是渔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成都市将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十分明显。

2.4渔业开发和市场潜力巨大

成都市作为西南最大的旅游和消费城市,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发展空间巨大,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也是成都市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成都市水产品年消费量约50万t,其中本地渔业提供水产品约15万t,自给率约1/3,成都市渔业生产总量已无法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给渔业部门及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成都市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和空间。

3存在的问题

3.1养殖面积不断缩小

由于成都市取缔了水库肥水养鱼和网箱养鱼,加之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水产养殖面积逐步减少。水产业在成都市现代都市农业中占比越来越小,比较优势难以发挥。

3.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养殖设施落后。成都市养殖设施与其内陆养殖地位极不相称。据调查,成都市大多数养殖池塘都是20世纪70―80年代修建,养殖户缺乏必要的维修资金和发展基金。单靠养殖户无力承担渔业公共设施的改造更新,加上养殖配套设施落后,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二是水产苗种繁育设施比较缺乏。特别是大宗淡水鱼类苗种繁育上更加突出,影响了养殖效益和养殖农户的积极性。

3.3科研、技术推广基础薄弱,政府投入引导作用不强

成都市公益性水产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虽为成都市渔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人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没有公益性试验示范基地,科研仪器设备严重缺乏,全人工繁育、健康养殖模式、病害防治、饲料营养、加工工艺等科研攻关能力还很弱,与成都市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

3.4政策支持不够,发展资金不足

一是水产发展的投入资金较少。除2005―2007年实施成都水产业3年发展规划总计投入1667万元以外,其余年份几乎没有。近3年来,虽然市政府通过成都市现代渔业奖补政策每年给予2000万~3000万元的渔业补贴,但对于欠账太久和日益发展的成都现代渔业仍显不足。二是渔业生产基础保障没有具体落实。主要体现在水产养殖用水、用电、用地性质等方面。

4发展对策

4.1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大金融政策配套支持力度

一是建议研究制定成都市水产养殖用地政策。明确水产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鼓励农村土地向水产养殖大户流转。二是制定渔业补贴政策。参照粮油直补、生猪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水产养殖。如农村庭院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三是制定水产业补贴政策。建议将水产养殖用电纳入农电范畴。四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设立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点水产项目。结合农村微水工程、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努力改善渔业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民开发河滩地和山丘区难利用地,大力发展坑、凼、堰、库、池塘等工程蓄水养鱼。加大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对通过评估的项目采取财政贴息、担保、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1-2]。积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整合上市融资,鼓励渔民养殖户按区域或品种成立专合组织,申请小额免息贷款。

4.2建立市级水产行业体系

参考全国农业体系模式,建议在成都市成立水产产业技术体系,以市级主管部门为龙头、科研单位为载体、技术推广等部门为单位,形成覆盖全市的水产技术网络。利用成都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资源,加强与国家体系交流,丰富本市科研技术厚度,并通过构建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在成都市进行水产技术培训、品种推广、养殖模式改良和鱼病防治等工作。同时,加强成都水产学会的作用,办好协会相关刊物[3-4]。

4.3培育扶植行业协会,打造无公害养殖基地

积极引导养殖户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通过协会运作,构建“协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现水产养殖“统一技术、统一苗种、统一投饲、统一用药、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相连接的现代渔业经济组织,着力打造优势水产品品牌。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通过改变养殖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5]。

4.4大力引导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稻田综合种养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新型生态生产方式,是保持稻田资源良性生态循环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应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业,在相应的基础设施改造、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品牌创建、鱼类苗种与稻种补贴、技术培训、示范创建等方面提供支持。

5参考文献

[1]钟文武,王文玉,孙i,等.云南省淡水o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90-292.

[2]孟庆武,李丁军,赵斌.我国现代渔业制度建设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21-25.

[3]孟庆武.我国渔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0(4):144-148.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7

1渔业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

1.1渔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广西渔业同全国渔业一样,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归纳起来,渔业发展新阶段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1.1渔业发展由捕捞为主转移到以养殖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渔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渔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渔业发展的重点已经由捕捞转移到养殖上面来。历史上,我国渔业以捕捞为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捕捞产量仍占70%以上,至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200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706.n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3027.59万t,占总产量64.3%;捕捞产量为1678.53万t,占总产量35.7%。广西渔业基本上与全国渔业同步发展,200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为264.61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168.98万t(其中海水养殖产量83.63万t,淡水养殖产量85.35万t),占总产量63.9%;捕捞产量为95.63万t(其中海洋捕捞85.10万t,淡水捕捞10.53万t),占总产量36.1%。我区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其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1.1.2水产养殖正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水产养殖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是水产养殖进人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以淡水养殖为例,养殖鱼类由过去单一的四大家鱼发展到多种名贵鱼类养殖,不仅养殖鱼类,而且发展到养殖甲壳类(虾、蟹类)、两栖类(蛙类)、爬行类(龟、鳖类)等,使水产养殖产品结构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渔业经济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1.3水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吃鱼难”问题基本解决20多年来,我区渔业年年增产丰收。2003年全区水产品产量264.61万t,为1978年11.7万t的22.6倍,使过去长期困扰城乡居民的“吃鱼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近年来,还出现局部性、季节性和结构性水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渔业的发展。2004年上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据报道,1一6月,全国水产品价格普遍上扬,由于受禽流感疫情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水产品价格一改过去数年持续下跌的趋势,平均价格涨幅超过巧%,部分品种(继鱼、草鱼等常规品种)价格涨幅在50%以上,并出现了个别品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渔民收人仍有较大增长。

1.1.4水产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看好根据形势分析,我区渔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渔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属西部省、区之一,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中央和地方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将加大扶持的力度,为渔业发展注人新的活力。据报道,n月19日在南宁举行的“2004.中国西部论坛”,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参加了论坛,其中国家农业部领导指出,将争取多项措施全力发展西部特色农业,从而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推进,包括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农产品科研推广体系建设;培育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建立特色农产品品质监控体系等。自治区政府领导表示,广西将按照“主攻畜禽,扩大水产,优化粮经,提升林果,确保增收”的结构调整思路,建成若干个有区域特色、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优势农产品基地,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大宗、生态、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加工业。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是难得的机遇。二是加人世贸组织和南博会的举办,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继2002年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之后,一年一度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从2004年起在南宁举行,将为我国渔业走向东盟、走向世界构建了新的平台,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环境。三是水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据国际渔业专家分析,今后十几年(至2020年),世界水产品需求将急剧增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活的改善和城镇化趋势的发展,导致肉类和鱼类动物蛋白的供应和需求出现重大改变。这一发展趋势,也将对国内、区内水产品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契机,我们要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扎实工作,加快渔业的发展。

1.2渔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任务

1.2.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在渔业发展新阶段,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通过不同优势品种的区域布局,加快发展,最终形成“开发一个品种(产品),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与此同时,应该转变过去“产、加、销”的经营管理模式,代之以“销、加、产”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带动生产与加工,使渔业资源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渔业内的一、二、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

1.2.2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渔业发展新阶段,要跳出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圈子,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培育和扶植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以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指导渔业生产,使产业化经营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

1.2.3严格规范无公害水产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渔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渔业生产的始终,这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事关渔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引起水产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特别是在水质、苗种、饲料、肥料和鱼药等各方面把好质量关,并严格水产品质量检测,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2充分发挥江河水库资源优势,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2.1提高对发展江河水库养殖重要性的认识

2.1.1江河水库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增养殖,潜力很大我区内陆河流分属三大水系,包括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南流人海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全区江河水域面积达80万h时。我区水库是通过拦河筑坝建成,共计13万hm“多。近年来,红水河梯级电站陆续兴建,电站库区不断增加,诸如天生桥、岩滩、龙滩、大化等电站库区,再加上百色水库,新库区水面接近3万h衬。原有的水库养鱼,产量较低;新建电站库区有待开发,潜力很大,加上江河水库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为进一步开展水产增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生态环境。

2.1.2发展江河水库养殖,是渔农民增收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开展江河水库养鱼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事业,对于活跃水产品市场,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大化库区群众,通过“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后,掌握了网箱养鱼新技术,取得了网箱养鱼高产高效,在库区群众中流行“一个网箱脱贫,两个网箱致富,三个网箱变成万元户”的说法。说明开展江河水库网箱养鱼深受群众欢迎,确是渔农民增收和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渔业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总结提高。

2.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

2.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渔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对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精髓,是科技兴国战略最基本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一个公式,高度概括了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个公式是: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公式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说明科学技术具有乘法的效应,它放大了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这个乘法所得的积数就越大,生产力就发展越快。从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上升到第一的地位。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同志指出,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因此,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经济工作,都必须自觉地依靠科学技术,要把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目标任务的确立、规划计划的制订和方法措施的实施等。在我们所从事的水产科技工作中,在选定科研和推广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所选定的项目能否更好地为渔业生产服务,能否形成生产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技术措施上,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并尽快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2.2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为水产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养殖对象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食性、营养需要、生长发育特性、繁殖习性、栖息习性、徊游习性等,还应深人研究养殖对象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从而掌握养殖对象在其生命活动周期中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性,为进一步开展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2.2.3掌握养殖对象的生态学特征,为养殖时象提供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掌握养殖对象的生态学特征,主要是要掌握养殖对象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与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关系。掌握它们相互关系的规律性,为养殖对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鉴于外界环境是多因子的,包括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关系错综复杂,是综合性影响。为了方便起见,一般还是按单因子的影响分别研究,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现就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因子区分如下:物理性因子包括水温、水流、水深、透明度、声、光、电等,化学性因子包括溶解气体、溶解盐类、溶解的有机物质、酸碱度等,生物性因子包括细菌、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2.2.4开展江河水库自然资源状况调查,为养殖场地和养殖方式的确定提供依据江河水库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其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水电、交通、水域面积、水深、水质、水文气象、生物资源等,从而为养殖场地的选择、放养方式、放养品种和放养密度的确定等提供依据。

2.2.5开展不同养殖类型的养殖试验,为江河水库养殖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区内开展江河水库养殖,就其养殖方式可分为大水面增养殖、围拦养鱼和网箱养鱼三大类型。(l)大水面增养殖。在水库养殖方面,多年来,多是按不同水库类型来确定放养方式,即巨型水库(6667hm2以上)采取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为主,人工放养为辅;大型水库(667一6667h衬)采取人工放养和鱼类资源增殖并举,水质较肥、管理和捕捞条件较好的也采取人工放养为主,资源增殖为辅;中型水库(67一667h衬)采取人工放养为主,资源增殖为辅;小型水库(7一67hm“)则全部实行人工放养。在江河养殖方面,多数是实行自然资源增殖,部分实行人工放流增殖的方式。(2)围拦养鱼。这是采用设置拦鱼设施,将河汉、库汉围拦起来进行养鱼,围拦方法有土坝围拦、网片围拦和竹帘围拦等,可因地制宜采用。而河汉养鱼多采用土坝围拦,库汉养鱼则多采用网片围拦和竹帘围拦。总体要求是围拦设施坚固,防逃性能好。(3)网箱养鱼。在江河、水库的适当水域设置网箱养鱼,这是一种集约化的养鱼方式,具有节省土地,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效益好等优点,是当前江河水库养殖的主要方式。依其所选用的网箱制作的材料分为竹木网箱、金属网箱和聚乙烯网箱三大类,可因地制宜选用,而以选用聚乙烯网箱较为普遍。上述各类养殖方式,各有不同的养殖技术措施,但归纳起来,主要是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优质健康的苗种,合理的饲料供给,严格的病害防治和防逃措施等,这些技术环节是有机的统一体,必须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要开展养殖试验,取得成果后尽快推广应用于生产,为江河水库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2.2.6开展江河水库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全面推广提供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在试验成功基础上,组织好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采用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指导生产,完善无公害养殖生产环节,严格规范化管理,让渔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到手。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加快发展江河水库养殖的几点思考

3.1加强和完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技术推广、产品营销、产品质量监测和渔业环境监测等服务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要加强苗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病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养殖生产环境条件。

3.2加强江河水库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养殖生产持续发展

在渔业开发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需要,既要积极实现当前的发展目标,又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区江河水库环境污染尚存在蔓延趋势,加上电、炸、毒鱼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鱼类资源遭受破坏,必须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强渔政管理,以法治渔,为江河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3.3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保障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部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精神,联系广西渔业实际,搞好养殖证的发放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为稳定江河水库养殖使用权,保护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科学利用江河水库资源提供科学和法律依据,保障江河水库养殖业健康发展。

3.4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生产人员的科技素质

加快水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加强对养殖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水产养殖基本知识和生产技能,使水产养殖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水产养殖生产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3.5组建渔业协会,加强养殖生产管理

在江河水库养殖区内,依靠养殖生产骨干,组建渔业协会,通过协会,团结广大养殖生产人员,以促进养殖生产发展为中心,开展生产经验交流,提高生产技能;开展技术培训,普及养殖技术;传递水产信息,组织水产品流通等,从而使水产养殖生产和产品流通工作有序进行。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8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2008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800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1550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7700吨,鱼种生产总产量1550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5000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10000亩,实现渔业总产值8800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85%。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9

一、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元江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使特色养殖发展得天独厚。由于资源的稀缺,与传统养殖肉食产品相比,特色养殖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而且供不应求。目前元江县特色养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控制传统畜禽饲养中饲料的添加剂和抗生素,生产“无公害”、“生态”和“有机”肉食产品,在养殖方式上突破;其次是特种养殖,以驯化、繁殖野生动物为主,追求养殖内容上的新、异。针对特色养殖业见效快、附加值高、效益明显的特点,元江县引导扶持山区群众调整养殖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到2009年底,全县有特种养殖户1055户,其中,养野猪12户,零星养蜂956户,其他养殖87户,存栏野猪559头,养蜂6480群、野鸡5270只,存栏麂子、刺猬、孔雀等畜禽514头(只)、梅花鹿56头。全县完成畜牧业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加0.16亿元,增长6.8%,特色养殖户实现经济收入近800万元。现已建设推广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示范基地,建设生物发酵床3585平方米,饲养生猪1100余头,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生猪生产迈向环保生态型养殖。针对元江坝是典型热带气候特征,1998年县鱼种站从泰国引进40条幼湾鳄试养并获得成功,到2009年有鳄鱼350余条,是云南省唯一一家鳄鱼规模养殖的单位。目前,鱼种站还负责生产和推广鳄鱼、罗氏沼虾、单性罗非鱼、淡水鲨鱼等特色水产品的鱼苗为主,并实施部分养殖,以“基地+农户”的形式提供鳄鱼苗给农户养殖,低价提供单性罗非鱼和罗氏沼虾幼苗给农户,鼓励发展特种养殖。

由于充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元江县的特色养殖产业现在通过扶持朝着扩规模和树品牌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和推广特色养殖技术,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对特色、名贵食品的购买欲望和对安全、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带来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色养殖产业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

1.特色养殖规模小,利用价值单一。

驯养的野生动物种类主要集中在野猪、梅花鹿、野鸡上,少量有养竹鼠、石蚌。大多数养殖户在产品上以活体销售为主,主要是供人食用或观赏,养殖行业呈现出规模小、水平低的局面。如,全县1家梅花鹿养殖单位只养殖了56头;12家野猪养殖单位,存栏数不足600头。特色养殖项目投入大、周期长、收效慢。

这与行业内称为“短、平、快”的特色养殖投资特点相反。理论上,特色养殖刚刚起步,养殖产品有价格高、市场需求旺等优势,但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和技术信息支持,许多养殖户只能靠网络、报刊和杂志等渠道获取零碎的养殖信息。盲目性导致部分养殖户不是在初期对投入估计不足半途而废,就是在实际养殖中对疫病防控、驯养繁育等环节费尽周折。

养殖户绝大部分是边干边摸索,没有专门的培训学习,总体素质不高,养殖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只有实践中去总结,往往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导致特色养殖产业壮大的周期被拉长,发展成本更高。缺乏从事专业养殖的技术人员指导。

元江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管理着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由森林公安代管,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技术服务和科学政策指导,致使部分农户养殖中盲目操作,损失惨重。全县仅有4名人员从事野生动物养殖技术工作,且多数是经过短期培训。市场不规范严重制约特色养殖行业进一步发展。

目前元江县的养殖产品处在供求双方单线供销阶段,信息极度不对称,尚未建立一个有形的市场平台。因为市场体系不完善,现有市场中没有使用“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影响了合法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和销售,并且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还没有建立,这些都制约玉溪特色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

三、对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现状的思考

通过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要健康、快速的发展,目前最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对产业发展正确引导:县域内适合养殖哪些品种?市场前景如何?针对县资源优势应重点开发哪些产品,优势在何处?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困难如何寻求帮助?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等等。政府要加强调研,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特色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县鱼种站为例,10年的鳄鱼养殖有了成效,养殖面积发展到上百亩,数量到300多条,但要进行规模加工,数量远远不够,多次引资失败,造成浑身是宝的鳄鱼被搁置,以“基地+农户”形式的特种养殖发展缓慢。一边是饲养成本高,资金缺乏,现状难维持;一边想招商引资开发鳄鱼,变废为宝,摆脱困境,但规模太小满足不了大规模深加工,引资不成。所以恶性循环,养殖举步为艰。而其它特色养殖也面临技术、销售等困境,要想对野生动物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关键政府要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和指导体系,这才能有效避免养殖户在种源获取渠道上的非法选择,也才使合法的野生动物产品进入市场。

四、加快发展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的建议

1.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要靠政策拉动和示范户带动。

水产养殖的优势篇10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万尾,鱼种投放总量吨。共落实养殖面积公顷,池塘育种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公顷,共投放扣蟹公斤,约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原创: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吨,鱼种生产总产量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亩,实现渔业总产值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原创: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其中在沿乌梁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亩,充分利用了乌梁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旗德岭山水库,××市×××海子和××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乌梁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旅游人次明显增多。六是渔民协作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组织在联合广大养鱼户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养殖和共抵市场风险,提高渔业经营水平和产品规范标准化、无公害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渔民认可。今年春季全市苗种调运工作就是由临河白脑包乡渔业协会和杭后南小召乡渔业协会共同承办的,由于工作扎实细致、服务周到,保证了质量的完成,深得广大渔民对渔业协会这一组织的拥戴。目前全市已有个渔业协作组织,覆盖全市养殖户,还有个正在组建中,这一组织已在全市渔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拓、渔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⒈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月日共投放长江蟹苗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⒉乌鳢养殖情况

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不断引进名优品种,为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乌梁素海鲜活小鱼和人们对肉食性鱼类的浓厚兴趣,根据乌鳢对环境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经过几年的饲养,乌梁素海周围地带已发展精养乌鳢面积亩,其中,大棚养殖多座,商品鱼养殖亩,现在规格已达克,预计亩产可达公斤左右。建成简易孵化池座,计平米,春季已经孵化乌鳢鱼苗万尾,现在个体已达克,预计苗种产量可达万公斤。现在乌鳢已成为当地一个产业,从亲鱼培育、鱼苗孵化、鱼种生产到成鱼养殖一条龙服务,商品鱼畅销省内外。

六、渔政管理工作

××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原创: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⒈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⒉抓好“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