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行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36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1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出租车;崇左市;管理

中图分类号:F5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3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而公路运输更是以其灵活性高、便利度大和覆盖面广等特点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中流砥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出租车出行。出租车俨然成为城市公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行业焦点的出租车,因其管理模式混乱、利益牵涉面广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而成为行业内管理的难点。

广西作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正面临着由中国―东盟自由经济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建立等多重利好因素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作为区内最年轻的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沿边地理位置和日渐完善的交通条件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与投资者的目光。出租车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将直接影响到游客及投资者对城市的第一印象。若出租车管理得当有序,将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投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文明经营水平、树立良好行业形象,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以崇左市市辖区出租车行业为研究对象,着力从公路运输经济角度对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相应对策,以期为优化崇左市出租车行业管理和促进本地区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崇左市市辖区出租车企业概况

目前,崇左市市辖区现有出租车135辆,分别归属3家出租车公司,从业人员共190多人。从业人员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或待业人员。出租车实行特许经营,由市政府对出租车经营权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

崇左市市辖区出租车的运营模式是政府将出租车经营权许给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公司拥有出租车营运权。车辆由个人出资以公司的名义运营,出租车产权归投资者所有。出租车公司与投资者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承包者(投资者)向出租车公司缴纳经营保证金等运营费用。出租车公司负责协助办理出租车有关证照及运营手续后,将出租车交给承包者(投资者)经营,承包者(投资者)除需要向出租车公司缴纳运营费用外还需要向出租车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

二、出租车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出租车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出租车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安全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目前崇左市市辖区出租车公司普遍存在着以收代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营权和使用权的不统一。

2.出租车驾驶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从总体而言,崇左市市辖区出租车驾驶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在日常营运中,司机拒载、绕路、多收费、中途甩客、不开计价器、不开发票等行为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有:其一,出租车公司在招收驾驶员时没有认真把好学历关,出租车驾驶员的学历相对较低;其二,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驾驶员思想教育不到位,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安全意识以及员工的综合素质等有待于提高。

3.出租车营运成本过高,出租车客运价格过低

崇左市市辖区出租车经营权是通过行政许可获得,政府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自2006年以来崇左市市辖区只是对原有出租车进行更新,部分出租车因经营期满淘汰,正规出租车的数量呈递减的趋势。由于数量管控,出租车的经营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出租车经营权私下转让严重,燃油价格上涨,出租车公司收取高额的管理费,非法营运车辆的竞争等因素导致出租车运营成本过高。

崇左市出租车客运价格过低,价格管理缺乏弹性。从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出租车客运价格只作了一次调整。调整的出租车运价及结构为:(1)起步价--起步里程1.5公里由原来的4.00元调整为5.00元。(2)车公里运价--起步里程1.5公里后至10公里,原车公里运价为1.60元(每0.5公里跳表一次,计价为0.8元),10公里以上车公里运价1.70元,调整为起步里程1.5公里后至6公里,车公里运价为1.60元;行驶里程超过6公里以上,超出里程按车公里运价1.60元/公里的50%加收空载返程费,超过起步里程后,每0.5公里跳表一次。调整后的价格仍低于市场价格。过低的运价导致出租车驾驶员收入减少、打击了其积极性,进而导致行业流出人员的增加和服务质量的降低。

4.出租车客运行业管理法规尚未完全健全

出租车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原有的出租车管理所适用法律的层次不高,缺乏可操作性。现行的不少出租车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因其制定年代久远,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今日新月异的出租车行业。加之,行业规模的扩大与各类打车软件的出现,其与当今出租车行业越来越不适应。且由于不少行业管理法律法规是从全国或大型城市的角度考虑而制定的,对于如崇左市等中小城市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弱,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充分发挥此类法律法规的应有作用。

5.出租车空载率偏高,行业整体微利

崇左市市辖区出租车有近49%的空载率,目前崇左市市辖区打的的方式主要是“扬招”。在“扬招”方式下,出租车驾驶员只能开车在公路上巡游揽客,不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乘客,既影响了交通也不安全。运营服务的盲目性、随机性较大,导致出租车空载率偏高,增加了燃油的消耗、尾气的排放以及运营成本,减少了出租车驾驶员的收入。

6.黑出租车屡禁不止,出租车的外部运行环境差

黑出租车是出租车行业的一大顽疾,黑出租车的存在严重扰乱客运市场和社会安全,侵害了乘客和出租车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偷税漏税,造成国家税费流失。导致黑车泛滥的原因有:(1)数量控制导致黑出租车泛滥。由于政府的管制,出租车的数量和出租车的客运价格没有任何弹性,使计划与市场脱节,供需之间的矛盾为黑出租车的生存提供了条件。(2)黑出租车与正规出租车相比拥有运营的价格优势。黑出租车低成本高利润与正规出租车的高成本低利润形成的巨大反差。这一巨大的反差,使得越来越多的非法经营者加入了黑出租车的行列。这是导致黑出租车越打越多的更深层次原因。(3)政府监管不到位,给一些黑出租车司机有了乘之机,非法营运现象严重。

三、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1.采用两权统一的方法,改变运营体制,促进出租车使用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目前崇左市出租车行业的出租车由投资者投入,但却以公司的名义登记注册,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公司缺乏对出租车管理的内生动力和管理手段,管理效果不好,管理难以到位。要改变此局面,就要引导鼓励出租车企业实行“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收费合理”的公车公营模式,即实行完全公司法人财产制度,经营权和车辆产权完全属于公司。促使挂靠型企业向实体型企业转变,实行“两权统一”和员工化管理。出租车公司与出租车驾驶员之间签订统一规范的劳动用工合同,使其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为出租车驾驶员缴纳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五险一金保险费。使驾驶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进一步加快出租车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从而使驾驶员队伍得以稳定,驾驶员素质得以提高,进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出租车企业作为安全责任的主体,安全生产管理是第一重要的,必须强化“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加强对出租车经营方和驾驶员的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强化行业监管,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能力。

营运出租车应全部安装GpS、卫星定位和监控设备,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真正实现智能化管理,确保出租车客运安全运行。

3.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出租车企业绩效评价制度,行业管理部门对出租车企业服务质量进行质量信誉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出租车企业运营绩效、发放政府补贴的重要依据。考核优秀在新增运力招投标时给予加分,依法增加营运车辆数量。同时建立出租车客运市场中途退出机制,质量信誉考核达不到市场经营标准的给予整改、市场退出等相关惩罚。

4.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提高出租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出租车驾驶员是出租车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提高出租车驾驶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十分重要。(1)出租车企业向社会招聘出租车驾驶员时,要从源头把关,出租车从业人员须持合法证件方能上岗。出租车企业招聘的出租车驾驶员,必须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和备案。(2)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出租车驾驶员安全行车、服务质量、规范经营等经营业绩和行为规范进行绩效考核,指标完成优异的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给予处罚。(3)建立中途退出机制,规范出租车驾驶员的经营行为。对屡次违规、不合格的出租车驾驶员,建议管理部门取消其从业资格并纳入黑名单清退出出租车客运市场。(4)重视出租车驾驶员全面素质的提升,加强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力度。通过专业的、长期的、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出租车驾驶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促进出租车客运服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从而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出租车驾驶员队伍。

5.完善价格形成、价格补贴机制,优化运力配置

价格规则是出租车行业规则的核心内容,出租车驾驶员最关心出租车服务价格,出租车服务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水平和出租车行业的生存。建议物价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综合考虑出租车定位、营运成本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启动出租车服务价格调价程序,合理制定运价标准。完善出租车价格补贴机制,对出租车企业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以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吸引乘客,以此提高出租车驾驶员的运营业收入,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加强崇左市市辖区出租车的日常监管,根据辖区城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优化运力结构。择优配置出租车的运营车辆数,通过调控运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出租车私下高价转让的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和出租车驾驶员的合法权益。

6.转变运营方式,推行出租车电召服务

相对于“扬招”服务,电召服务是一种进步,电召服务提高了行业的科技含量、满足了乘客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扬招”服务存在的出租车空载率偏高这一问题,应根据崇左市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广电话、手机终端、网络等多种出租车电召服务模式,加快出租车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发展出租车电召服务,使乘客出行更方便,候车时间缩短,真正做到“门到门”运输服务。另外,电召服务还有利于保障出租车驾驶员的权益,保障驾驶员人身安全。实行电召服务,出租车驾驶员可以就近为乘客提供服务,减少巡游、空驶带来的燃料耗费,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收入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加快出租车客运管理立法,完善出租车交通法律法规,确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要完善政策法规,应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双重入手:一方面,适时根据行业特点和变化,对现行政策法规进行调整与修订,使其能适应行业与市场经济形势之变化,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其市场的特殊性和地域性,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制定地方性法令和指导性规范,对现有政策法规起到完善作用,更好地为本地出租车行业保驾护航。做好以上两点,将不仅有利于出租车行业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更能营造良好的行业经营环境、促进与推动当地公路运输经济的繁荣。

8.加强市场监管,坚持依法行政

第一,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开展打击“黑车”专项行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城市执法等部门的协作,开展联合执法,实施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车”、异地出租车的非法经营行为,确保非法营运“黑车”退出市场。净化出租车客运市场,从而提高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形象。第二,加强对违法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做到教育震慑一批,从严处罚一批,为进一步规范出租车客运市场继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鼓励举报和协助查处非法营运车辆,进一步加强对乘坐“黑车”危害的宣传教育。引导乘客自觉抵制乘坐“黑车”,有效治理“黑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结束语

本文从公路运输经济角度,对崇左市市辖区出租车行业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分析出租车管理部门对出租车行业在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价格管制、数量管制、对“黑车”的管理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崇左市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通过崇左市个案的研究,我们得出,中小城市出租车行业管理与大型城市出租车行业管理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中小城市出租车行业管理不能照搬大型城市的管理模式。此外,由于中小城市的出租车行业起步晚,更需要行业自身的市场化运作,同时加强有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督,以促进其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Bacache-Beauvalletm,JaninL.taxicablicencevalueandmarketregulation[J].transportpolicy,2012,19(1):57-62.

[2]Cowie,J.theeconomicsoftransport:atheoreticalandappliedperspective[m].abingdonandnewYork:Routledge,2009.

[3]王骏涛.出租车管制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4.

[4]王建伟,颜飞.公路运输经济管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2

关键词: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

一、关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在公路运输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订单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距离管理和货物管理等等。当客户传来相关信息,运输企业就要对客户的基本信息做好记录,所需运输的货物及时登记,并对配送和接受货物的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在货物包装过程中,需要进行条码扫描。订单编码以及负责人员要及时确认。在车辆运输的过程中,运输公司要实时掌握车辆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回复客户相关信息。一旦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运输公司需要对整个运输过程的信息记录进行详细查实,还要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案,避免相同或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正因为一个客户订单会涉及到诸多管理问题,为了优化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运营过程,在公路运输经济的各个方面的产值创造过程中,都必须拥有信息化管理的参与。

二、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运输公司通过信息化管理的运用,可以对市场竞争和竞争对手等方面的情况实时掌握,外界信息的完整性,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在详细的外部信息支持下,运输企业可以依此制订科学的市场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科学的规划能让企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收获更加丰厚的经济回报。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可以对不同阶段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统计,得出企业在各个周期内的业绩成效,并发现企业运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式问题,针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总之,在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扮演着优化资源配置的角色,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与其他企业不同,公路运输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包括道路状况和天气状况的影响等。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风雪天气在冬季常常出现,公路运输面对不同的风雪影响会出现相应的风险;而南方多雨,对公路运输安全同样存在考验。除了天气的客观影响之外,诸如道路维修而带来的绕路运输等,都会带来增添企业运营成本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需要运输企业实时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对风险及时规避,或把风险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关于道路和天气等方面的突发状况,都需要信息化的管理来进行信息收集,并在这些风险出现之前进行科学防范,为企业运行营造平稳的氛围,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提升公路运输的服务能力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转型的变幻环境下,运输领域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运输企业必须时刻认清自身所具备的有点,才能在市场中收获客户的认可,为公司收获更多高质量的客户。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对于运输企业的选择标准,除了运输速度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考量之外,企业的服务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从行业性质来讲,公路运输属于服务行业,它从事的服务是将客户的物品运输到制定地点,并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公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客户收货更优质的服务。一旦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客户可以从信息化管理体系中获知问题根源,并获取相应的赔偿。此外,在信息化水平更替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客户可以从信息化管理体系中获知货物的运输过程信息,跟踪货物运输状况,这些都是提升公路运输服务能力的重要条件。

三、完善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信息管理网络关联系统

当前,我国多数公路运输企业内部都构建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网络,这种变化体现了企业对于业务发展的重视,但并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通过对于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建立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还需要关联,战略相关联是企业在信息化网络构建过程中不能忽视的要点。企业在做好自身运输业务的同时,也要通过内外关联的信息化网络,对内部信息掌握清晰,而市场变化也要迅速适应并积极应对,这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至关重要。运输行业是一个互相关联的领域,孤军奋战的企业无法在市场经济的丛林中鹤立鸡群,也很难依靠闭门造车式的运营模式脱颖而出。全面了解运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是促进企业发展业绩最大化的重要保证。

(二)创建客户服务系统

在服务至上的时代,客户服务系统是发展成熟企业的必要条件,唯有对客户的重视不断加深,企业才能创造出更加优质的服务,进而收获更多的客户青睐,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添砖加瓦。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格局中也是亘古不变的。因此,客户至上是公路运输企业必须秉承的原则,必须按照客户要求来科学统筹运输工作的开展。例如,企业可以在信息管理平台上设立客户专用界面,其中设置完善的客户需求信息与客户需求选项,让客户在平台中指定相关服务。只有从一而终的优质服务,客户才能对运输单位作出相应的选择。因此,创建客户服务系统,是优化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创建完善的评估机制

客户的服务反馈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最好的评判来源,是完善自身的重要导向。正因为有了科学的评估机制,企业才能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各式问题,公路运输企业要深刻认识到评估体制的重要性,改变那些固步自封和夜郎自大的旧观念,依照信息化发展潮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制。只有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定期评估,结合客户集中反馈的要点,联系企业在相应时段的发展状况,并依此做出不断完善的措施,企业便能够不断优化评估体制,让信息化管理系统日臻完善,为企业发展和客户服务提供更多的动力。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日渐完善的今天,信心化管理对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推动。在市场经济不断激化的当下,运用信息化来认知市场,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完善企业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必然能够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宋琪.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3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概念;特点;现状发展;对策

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受到国家的直接宏观控制,同时也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限制。我国公路运输经济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改革的大背景下,任何行业都有着自己的发展潜力和促进本行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公路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对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有着一定的支撑作用。目前道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所有经济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渐增高是经济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1、道路运输经济概念介绍

公路交通运输经济指的是利用相应的运输工具,例如客车、货车等大型装备沿着公路实现货物或者人在一定空间距离上的转移,从而实现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一般情况我们将公路运输划分为两个独立的运输系统,一个是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系统,另一个是公路运输产品设施系统。

2、公路运输的特点

2.1路网覆盖广,机动性强

我国的公路运输网络较铁路、水路运输网络要发达的多,密度大网络覆盖面积大,能辐射我国广大地区,公路运输的车辆能够到达的地方往往是上述两种方式所不能触及的。在运输时间上,公路运输的时间的机动性很随意,运输车辆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能够实现随时的停运、装货和卸货,每一个环节之间所花费的时间较短因此,公路交通运输在抢险救灾、支援突发紧急情况、军事运输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道路运势在历次的抢险救灾事故中均做出的突出的贡献。

2.2运输速度快,能够买现两地直达运输

与运输集装箱相比,货车运输体积更小,运输效率更高。因此除了沿公路网络运输之外,还可以将运输的途径延伸到企业、工厂、农村、城市住宅等内部"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已经实现了旅客或者货物由始发地直接运送到目的地的直达运输形式。在中短途的道路运输中,其直达的优势会显现的更加明显,在运输途中,中间不会出现转运或者转乘的现象,可以实现将货物或者旅客直接的运送至目的地,因此,与其他的运输形式相比较,道路运输在运输的时间花费上时间更短,运输速度更快,更加的便捷。

2.3行业门槛低

与其他运输形式相比,公路运输的固定设备种类较少,投资费用不高"一般情况都是一次投资,终生回报,只需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即可,从而更加方便开展这项工作,且资金的回收期相对较短,能够实现短期内收回成本并且获得利润。此外,公路运输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进入行业更加的容易。

3、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运输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我国公路道路网络的建设速度总体上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人们对于公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公路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了较大的比重,且随着各个地域之间的联系性越来越密切和频繁,公路运输这种形式的使用频率会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缩短运输所花费的时间,正在逐渐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公路运输这种方式,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4、如何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4.1完善道路运输经济的各项政策,统一思想

道路运输部门的各个职工干部在工作开展上要结合实际情况,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发展新模式、新思路,统一思想,完善公路运输经济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进一步的提高工作的质量。通过实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的深化公路运输的监管机制,并通过将道路运输的经营权与所有权进行有效划分,保证其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4.2买现公路运输的集体化经营

目前,对于我国现有的经营状况来看,我国的公路运输的企业大多数属于私营的状态,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管理。因此,在经营方面要使运输企业之间加强密切的联系,进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

4.3买现风险的平均分配

目前,我国的公路运输经济模式具有很大的经营风险,由于国家路网的建设和车辆使用的不断增加,因此在国家路网上运输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是频频发生。为了能够降低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各个运营公司要勇于承担车辆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风险承担机制,为经营者创建一个良好的运输环境,解除运营公司和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5、结语

公路运输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内容包括许多方面,例如货车运输、客运或者是旅客运输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运输形式都是公路运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因此对于我国的公路运输经济来说,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都有很重要的现买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公路运输经济的相关概念,运输经济的功能和特点,分析了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如何促进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更快更好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国家公路运输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济南铁路局党校课题组.山东道路运输需求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11(01):46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4

关键词: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风险;策略

一、相关概念界定

危险品,是指那些性质不稳定,在物流运输或工业生产中中,满足某种条件后能引起爆炸、燃烧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害的物品。在《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危险品共分为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性固体、包装气体、有机过氧化物和氧化剂、腐蚀物质、放射性物质、毒害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等九大类。鉴于危险品对公共安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其管理是经济发展形式下的迫切要求。

二、当前我国危险品公路运输现状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的状况,管理制度与实际危险品运输情况存在脱节,在危险品公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较大,给我国公路运输造成极大的隐患。突出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

我国危险品运输管理机制混乱,交警、环卫、安监等多个部门参与到危险品的管理中,就其中某一领域实施分散化的管理,缺乏完备的管理制度,缺少具体的部门牵头建立机制,在危险品管理、运输、处置中往往相互争利或推诿责任。出现较大的危险品事故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造成较大的事故后果。

(二)运输设备亟待实现标准化

运输设备的车辆、运输罐体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运输公司实际运输中,缺乏同制造企业的沟通,从而对于运输设备缺乏相关了解和培训,运输混乱,大大增加了危险品公路运输的风险。

(三)管理模式混乱

缺乏科学的物流模式,未能统筹优化建立最佳配送方式,管理模式不合理,导致企业运输成本增加,拖延运输周期的同时也加大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难度,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车辆设备落后

危险品运输车辆落后,很大程度上以来民用车辆运输危险品,罐体的材质、轮胎、消防设备以及险情处理装置不能达到危险品运输要求,同时,监管不到位,运营资质缺乏、危险品运输相关设施不完备,公路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和管理。

三、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策略

针对我国危险品公路运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运输的主体、方式、监管部门等几反面入手,借鉴国外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成熟经验,依据我国道路运输及危险品管控相关法案,提出以下策略。

(一)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

驾驶员作为危险品公路运输的主体,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即从从业资格、岗位培训及运输过程中的监督进行管理。具体而言,在选择危险品公路运输驾驶员时,要严格考察其驾驶资质,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处置危险品的相关常识。其次,对驾驶员应当进行危险品运输岗前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合理、科学的驾驶危险品运输车辆。再次,在驾驶员运输危险品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二)加强对危险品公路运输车辆的管理

车辆是危险品的保管主体,因而同对驾驶人的管理一样,对车辆也要实施全过程的确切管理。首先是在出车前,要经过完整的准备与检查,包括车辆发动机、轮胎、车体、油压、安全设施等等,杜绝安全问题。其次在行车过程中,要实现标准化操作,严格按照危险品公路运输驾驶标准,避免危险操作。其三,应当引入新技术,确保能对危险品公路运输的全过程实施监测,包括卫星定位技术等实施指导、监测。

(三)对运输线路的自然状况实施监测

受制于道路状况、天气状况等等,危险品公路运输往往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而,运输公司应当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运输全过程实施监测,做好道路状况评估,对运输沿线天气状况作出预测,从而使危险品运输公司作出合理的决策,加强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

(四)政府部门切实加强监管

政府部门作位公共服务部门,对于公共安全负有较大责任。因而在危险品公路运输中,政府需要就运输公司的资质、设备的状况、驾驶人的驾驶资料、车辆实时运输情况建立完整的档案,同时在档案基础上,建立管理平台,以动态检测的方式加强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以完整的体系实现危险品公路运输无危。

四、结束语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危险品的运输是不可避免的,而以现有的技术,实施公路运输符合我国国情,也有利于运输公司降低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加强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是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及社会关注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某些发达国家,危险品公路运输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体系,因而,我们可以借鉴其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科学的危险品公路运输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高颖.我国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分析[J].科技展望,2017,(06):175.

[2]吴金中.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12):1-5+23.

[3]吴海杰.我国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问题剖析及解决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3,(05):97-100.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5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量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也日益增多。现阶段每年发生的各类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已多达上百起,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带来巨大的损失。公安机关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负有公共安全监管职责,其监管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安全。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危险化学品在公路运输中发生事故或在事故发生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损失和灾害程度降至最低,对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亦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尚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模式只能沿用甚至直接套用普通货物的运输操作,致使运输事故不断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安全运输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公路安全运输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大量的法律、法规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现行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法规层次较低,约束力不够。公安机关也仅是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二)运输企业安全现状差

我国现阶段大多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企业的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无证非法营运现象大量存在,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市场秩序较混乱;车辆技术状况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运输设备、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运输信息化滞后

目前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管理大多是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运输工作的信息化严重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运输工作的信息化带来的后果是:(1)难以全面、准确掌握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基本情况;(2)难以为从业人员提供全面、正确的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3)难以全面、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难以适时制定恰当政策、法规推动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四)运输技术咨询服务薄弱

随着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量的增大,各种运输方式与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要求的不一致性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事故也随之发生。然而,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咨询机构及完善的应急资料数据库。作为对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负有监管职责的公安机关,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例行检查一些明显、突出的问题,却难以提供太多的技术咨询服务。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分析

发生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原因往往十分复杂,总体来说,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分为:人为失误、设备设施原因、管理原因、交通事故原因、外界环境原因等。[1]

(一)人为因素

根据我国目前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状况,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且大多数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对所装运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方法等知之甚少,从而导致思想麻痹,放松警惕,违规操作。因此,他们的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

(二)设备设施原因

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安全状况是决定危险化学品能否安全运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基础。如果车况不好,不符合有关安全要求,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设备设施的缺陷一般可分为3类,即车上的危险化学品容器或危险化学品包装固定的缺陷;车下的公路设施的缺陷;车本体(主要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发动机系统等)的缺陷。

(三)管理原因

公安机关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不力、资质认定不严,致使部分不具备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资质的运输单位和个人参与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导致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企业的自律性缺失,如:把危险化学品等同一般货物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包装、装载不合格;选择运输路线不当;车辆日常维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制定相应应急措施等。

(四)交通事故原因

根据对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有一半以上的运输事故是由交通事故引发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甚至引发大规模的火灾、爆炸事故。

(五)外界环境原因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很多时候与道路状况、天气状况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山道、弯道较多的路段容易发生打滑、失控等而引发事故;道路路况较差时,汽车颠簸,危险品相互间容易发生碰撞,从而引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

四、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控制对策

为降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风险,杜绝或减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管理,选择优化的运输路径和操作方式。结合公安机关所负有的监管职责及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现状和国外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管理经验,建议采取以下控制对策和措施:

(一)采取预防性措施

采取预先的防范措施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从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三个方面入手。[2][3]

1.运输企业

首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必须严把市场准入关,公安机关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购买、使用、运输许可证的审查核发工作以及公路运输的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其次,作为运输企业自身也要合法营运,决不运输营运许可范围之外的危险化学品。同时,运输企业在运输危险物品时,其运输的时间、路线应事先报请当地公安部门批准并按公安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不得擅自改变行驶的时间、路线。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应协同其它部门加强对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单位的检查,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方式,考核其是否具备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资格以及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各项操作;各项制度是否健全、日常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具有应急预案和演练记录等。对不具备从业资格的单位要坚决取缔,对在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操作过程中违规的单位予以严惩。

2.车辆

公安机关必须严格执行车辆安全达标才能发放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许可证的规定,并要求运输单位保持其安全状态。经营单位必须对已获得运输许可证的车辆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安装必需的安全装备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同时,公安机关应积极推行危险化学品车辆上路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化学品标识,以警示其它车辆和行人。

3.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具备与其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基本素质,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感,遵章守纪,通过相关部门的岗位培训并考试合格,持有交通主管部门核发的《操作证》或从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岗前安全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一般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消防常识及处置突发事故的应变技能。

(二)建立危险化学品的计算机管理体系

1.建立安全技术数据库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数据库可根据国际标准“iSo11014SafetyDataSheetforChemicalproducts”规定的数据模式建立,[4][5]其中每种物质数据分大项16项,小项72项,内容包括:标识、危险特性、防护、理化特性、活性反应、燃爆特性、毒理学资料、环保资料、运输及储存以及相关法律等信息。该数据库的建立可参考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和《化工产品理化特性检验与检测手册》等。

2.建立安全运输数据库档案

每一个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单位都应建立计算机安全管理档案,对所有的危险化学品都有详细的记录,并由专人管理。使所有危险化学品的进出、流向等信息都记录在计算机中,从而可随时查看各危险化学品的分布、流向和进出等情况。当前,为加强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管理,公安机关应协同危险化学品储运单位,搞好危险化学品的统计工作,依据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分项标准编注,进行数据库管理,把危险性大、易发生事故的储运场所编制到若干软件中;把企业自防自救措施、存储的易发事故点以及各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可能出现的灾害隐患存储于计算机管理软件中,以便于检查和监督相关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

(三)建立安全运输的风险预警机制

在危险化学品识别和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在共性技术的支持下,开发多介质的风险现场模拟系统,确立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对相关技术进行集成,构建预警技术平台。[6]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设计危险化学品风险预警系统,包括前端预警和末端预警,分别对应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件发生前及发生后的风险预测,检测出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件发生的早期“信号”并及时预报,从而指导潜在风险承受者采取科学的风险控制对策。前端预警系统在事故出现之前提供警告信息,以便采取措施阻止事故的发生,有助于决策者选择适宜的应急控制对策,并使应急系统进入戒备状态;也可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末端预警系统在事故发生时以最佳应急方案和最快的处理速度对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处理,从而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切断风险源,减少受害范围,使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危害最小化。

(四)制定安全运输行业制度和标准

参考国外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技术及管理经验,[7]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业标准:(1)对不同危险化学品从运输操作的角度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适宜操作的环境,不同危险化学品的包装规范、运输设备要求等,以降低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系数;(2)对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从业人员根据其工作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以检验其是否具备从业资格;(3)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运输制度,如安全运输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安全运输监督检查制度等。

(五)建立安全运输信息平台

建立基于3G技术的安全运输信息平台,通过对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车辆、货物、运输路线、人员等进行实时监控及事故后果的实时模拟,实现运输过程中事故的先期预测及预警,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恶性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发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构建相应的事故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动态优化应急资源调度和应急响应方案。

(六)做好安全运输宣传工作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工作,最重要的是让广大群众具有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意识,充分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重要性,自觉关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工作,积极主动采取各种防护措施,时刻注意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大力宣传,让每一个生产、运输、使用者都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掌握其使用、存储、运输方法,做到遵章守纪,提高其安全意识,把执行规章制度变成自身的自觉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七)建立运输事故应急系统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多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许多事故是由于处置技术不合理,致使事故规模扩大,导致损失惨重。因此,为了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人群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在公安机关的主导下宜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成立安全运输应急技术中心

依据各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技术中心,中心作为应急技术和信息的支撑单位,为社会各界提供应急技术咨询服务。其中包括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事故提供相应的应急电话服务,现场应急监测和影响预测等服务。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若发生泄漏、燃烧、爆炸、中毒等事故,驾乘人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应急技术中心汇报。

2.建立运输过程风险控制体系

建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过程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内在风险,提高处置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有效避免或减缓事故后果的不利影响。

3.制定应急疏散预案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发生后,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和其它人员可能需要大量疏散。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应急疏散预案。应急疏散过程一般为计划、组织和实施人员安全疏散转移,即在有限的疏散时间内,优化所有可行公路的最大人员疏散量。

4.集成化应急决策与指挥综合信息平台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整合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预警技术系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和模拟预测演练系统,集成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风险模型库、案例库、专家库、危险化学品数据库、监测方法库、应急处置知识库等,形成应急技术决策管理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风险事故技术决策管理系统,打造成为具有信息查询和管理、模拟评价和预测、决策支持和指挥调度、事后反馈评价等多种功能的应急决策与指挥综合信息平台,为科学、快速处理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应急决策与指挥综合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有:(1)有效减少危险化学品释放的规模;(2)改变危险化学品的时空分布格局;(3)降低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程度;(4)对危险化学品风险环境和风险受体进行人为隔离,即在危险化学品风险场形成之后,将危险化学品风险受体撤离该地区。这是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应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回避策略,特别是在前三种功能失效或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受体回避是十分有效的。(5)对某些受体,特别是静态受体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八)建立安全运输咨询服务中心

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成立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咨询服务中心,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咨询服务,如:日常咨询服务、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及建立营运的网络计算机专家咨询服务系统等,并面向社会开展一系列的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知识竞赛等活动,努力提高社会各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咨询服务工作落在实处。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节能;新能源技术;节能降耗监测制度;道路系统节能意识

中图分类号:F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4-0118-03

一、概述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行业,近年来,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大量占有和消耗能源的行业大户,为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2008年,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目标:同2005年相比,到2010年,全国营运货车单位运输量能耗下降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量能耗下降10%;到2020年,营运货车单位运输量能耗下降16%,营运船舶单位运输量能耗下降20%。这一目标的提出与实现,对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仔细分析一下中国道路运输领域能源消耗的现状,交通能源消耗与总能源消耗的比例在逐渐提高,现已超过30%。从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平均每千人消费汽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韩国和日本的水平。同时,主要交通工具燃料能耗较大。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中,80%的能耗用于汽车的使用阶段,但在当今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加,而能源紧缺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分析城市交通各种替代燃料的能源使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已不能仅仅考虑汽车运行的能效,而必须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考虑各种交通工具使用燃料的效率。

二、我国道路运输领域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能源节能思想意识淡薄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矿产丰富的资源大国,这种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是以高度消耗能源为牺牲代价的,对科学、合理的使用资源,节约能源没有根本性的思想认识,节能意识十分淡薄。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世界发达国家的石油危机现象已经初步显现,但这一警示并没有引起我国政府的注意和重视,进入90年代以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机动车日益剧增,国民经济各行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进口国。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能源问题才开始高度关注起来,但是,在普通百姓心中,能源节能问题仍然没有引足够的重视,尤其在道路运输行业,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节能降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依然陈旧淡化。

(二)政策规范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能源节能方面相对西方其它国家起步较晚,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国情虽然已制定、颁布、实施了《节能法》,但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体制漏洞很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国内交通领域各有关部门之间在资源节能上没有相对应的文件实施办法,或者有的部门制定有关办法但只是宏观管理上的,没具体执行措施。因此,相关执行机构的在具体执法时力度不够,实施困难;或由于没有明确法规要求,交通口内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监管真空,导致在具体执法时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二是缺乏标准化的工作体系。目前,形成完整的道路运输节能体系工作在我国国内是一项空白,在道路运输能源消耗的源头上做好政策和法规标准,健全和完善车辆运用方面节能标准体系,可以有效规范道路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针对道路运输测量的相关办法及评测评定标准非常多,但是在具体的车辆运输、装备评价及管理方面的标准却很少,许多方面目前甚至处在空白状态。快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我国目前日益增长的道路运输节能降耗和相关运输装备技术标准需求同现有的道路运输节能降耗标准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亟待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标准化节能工作体系。此外,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近年来,政府对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原有的节能管理机构重组合并,能源节能能力在减弱而新的管理服务机制还没有建立,直接影响交通节能工作的开展。道路运输节能和环保的体系不完善、没有权威的统计渠道、有关的道路节能信息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的道路运输行业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国家统计部门在的能源统计中只有一项“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系统能源消耗”类统计指标,缺少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道路运输节能管理、监控、服务体系。

(三)节能降耗监测制度执行不彻底

车辆是道路运输的主体,尤其是公路运输,车辆能源消耗水平的高低对道路运输能源节能降耗指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公路营运类车辆绝大多数为我国国内自行研制、生产,车辆的节能降耗水准较西方国家普遍落后,一百公里油耗比西方发达国家高达20.4%左右。在车辆维护方面上,国内相关部门在对现行营运车辆使用监管上并没有严格地执行车辆维护标准要求,使得很多车辆能跑就跑,只要不影响正常车辆运行,都可以上路行驶,所统计,有车辆隐患的其油耗要比正常技术状况的车辆高出5.3%~30.6%左右。多年以来,我国的营运运输类车辆制造企业生产的车辆产品较少,技术发展缓慢,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只能是企业生产什么样的车辆,公路上就让跑什么样的车辆,这也是我国的道路运输节能指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道路路况、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受交通的运输组织管理、交通管理、交通物流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影响,我国的道路运输效率较低。在普通公路上,混合交通现象非常普遍,车辆平均行驶速度一般在40~50km/h,单公里油耗很高;营运车辆运输市场内缺少全国性、跨区域性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多以个体经营为主,在车辆运输生产、车况调测、线路配置、车辆优化、营运管理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如:有的个体营运车辆由于里程利用率不高,燃料价格上涨的因素,从业者多靠多拉超载来实现自身的赢利,节能意识非常淡薄,这种车辆超载现象不仅影响自身的车辆节油,而且对公路破坏非常严重,带来的公路路况恶化直接导致车辆油耗幅度上升。

三、针对道路运输节能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道系统节能意识

道路运输节能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到行业内人员、车辆、公路路况以及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但首先应从最基本的人员意识上抓起,“人是行为的主体”,道路运输行业内全体从业人员只有从思想上能够认真对待,转变观念,提高节能意识,才能使得如:优化运输营运车辆结构和组织,集约化运输的管理,广泛采用节能技术,建立绿色道路运输系统等各项工作得以确切落实。

(二)改善车辆结构,降低能耗

大力倡导小车柴油化,加大对柴油汽车、重型车、特种专用车、大型厢式车和拖挂车的运行比例,重点发展适合行驶在高速、国家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汽车或者短途行驶的小型货运汽车,以合理改善车辆构成。确定将货车载重平均吨位提高1吨,单公司油耗降低7%,拖挂比单车运输降油耗30.5%的目标。为遏制超载现象,应提高营运车辆的里程利用率,如果运输利用率能够提至1%、3%、5%,那么汽车油耗将分别降低到3.6%、7.5%、15.3%。通过以上方式,科学引导车辆运输企业朝大型、规模化方向发展,为能提高运输效率,达到节能目标,应建立道路货运信息查询系统,建立完善的以主货运为中心的货运节点物流体系,最大程度上减少道路上的车辆空驶率,提高实载率。

(三)提高交通工具的节能技术含量

有效提高道路车辆节能技术是道路运输节能的最直接措施,结合国家提出的“客运高速化、货运物流化”管理要求,可以提高车辆发动机的热工作效率,减轻发动机重量,使车体轻量化。降低交通运输工具附属设备的能源消耗,提高匹配技术;注重车辆的保养,使得车辆始终处理同驾驶环境相适应的最佳技术状态;应大力重视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利用,大力促进机动车辆燃料的清洁化、去燃油化。同时应倡导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为主导的现代交通管理技术。

(四)推广新能源技术,降低车辆能耗

一是加强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汽车新燃料的开发应用,最大程度上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如:建议在市内使用利用天然气技术当燃料的压缩天然气;以乙醇、碱性植物油等生物质液体清洁燃料直接代替汽油、柴油等新型动力燃料。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情况,推广代替石油的新型燃料汽车,如:可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省市重点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大力倡导制取醇类燃料,推广醇类燃料汽车。二是提高汽车驾驶员的节能降耗操作技术。据相关数据统计,车辆驾驶员的正确操作与否可以节能车辆油耗在13%左右,可见,驾驶员的操作对降低汽车使用能耗非常重要。在汽车驾驶的培训和驾照考核应加大对节能驾驶操作的培训力度,在日常的车辆保养维护中,驾驶员或车辆保管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汽车技术状况检查方法和管理制度,保持车辆技术状况的完好,延缓汽车性能衰退,以达降低车辆使用能耗的目地。

(五)加强道路建设与管理

在已取得的成果下,继续加大对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公路等级,提高道路网质量。道路状况的好坏对行驶车辆油耗的高低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对道路节能开的技术研究,持续改善现有的公路路况,加大对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公路路面的技术等级,按公路车辆交通流量的多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路面铺装率。同时建立长效的治理超载超限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坚决杜绝车辆超载现象的发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研究公路网布局、路面等级等车辆油耗的关系,已制定相应的公路工程节能设计及公路节能评价等规范标准。

(六)建立符合节能标准的车辆审核机制

在建立健全车辆运输的油耗值执行标准的前提下,将含有车辆油耗指标作为运输车辆准入与退出的否决项指标。同时,建立道路运输行业的有关资源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机制。

四、结论

总之,只要深刻认清我国道路运输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道路交通意识,改善车辆结构,推广新能源技术,提高交通工具的节能技术含量,同时健全机制,强化落实,加强道路建设与管理,就一定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我国道路运输节能工作。

参考文献

[1]蔡凤田,刘莉,韩立波.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现状及其节能降耗对策[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6,(3).

[2]高有景.影响公路运输能耗的因素和节能途径[J].平原大学学报,2007,(8).

[3]蔡凤田,何光里.我国汽车维修标准化的现状与需求[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4,(8).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7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伴随着公路网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公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发展的特点

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主要体现出一下几个特点:

(1)公路货物运输无论在运输量绝对水平或在全社会货物运输中所占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区域间经济交往和货物交流的日趋频繁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货物运输平均运距也有所提高。

(2)公路运输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运输企业在运输市场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主体多元化日趋明显;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公路运输新需求,公路货物运输生产方式和经营内容不断扩展,包括传统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以及集装箱、大件笨重货物、危险品货物运输等不断发展和完善,快件运输、社会性储运服务等也暂露头角。

(3)运输市场的多元化和运力的快速发展,使得为车货双方提供配载、货运和货运信息的货运服务业应运而生;公路运输市场调控和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

三、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车辆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

目前,我国运输车辆平均吨位低,多为4-5吨的中型车,大吨位及专用车辆所占比例极低,由于车辆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得运输企业失去许多货源。同时,由于运输行业的不景气,使企业无力进行车辆的更新换代,营运车辆老旧,车辆完好率、营运效率低下。

2.公路货运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货运站是进行货物运输组织的场所,目前,全国虽已有2500多个零担货运站(点),但多数为仓库式的,规模小、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且没有扩建余地,而且货运站绝大多数属于企业自有、自用、封闭型,没有向社会开放。场内搬运、装卸设备落后,不配套,生产作业及技术水平基本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无法向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站场作业服务。

3.区域分割,体制封闭,运输效率低下

无论是公路快运还是普通货运,只要是运输生产,就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以区域企业为主,经营范围以区域为基础,受体制封闭等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跨区域的长途运输回程空载现象十分严重,企业运输效率低下。以零担货物运输为例,目前我国公路零担运输实行的是不同区域的货运班车"对开"形式,不同地区的运输公司之间用合同或协议的形式认可对同一线路的联合经营,以固定的周期相互开行对等的车辆运输两地间的货物。但各地多年来的运输实践已证明这种机制由于其致命的弱点而缺乏生命力。由于这种联合经营属于"松散型",处于各自的利益,出现了有意不及时给对方班车配货的现象,致使对方公司的班车实载率十分低下,导致货物待运时间过长,客户转而寻求其它方式或解决办法,缺少货源的货运站不得不加大班车的周期而周期愈长,货源愈少,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从而使这种预期的保障运输效率和双方利益的愿望变得名存实亡。

4.企业粗放经营,运输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的公路运输市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向社会开放的行业之一,随着个体、联户和社会车辆进入运输市场的增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和集体大中型运输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货运市场只占很小的比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国有和集体大中型汽车运输企业多采取了划小核算单位的措施,实行了以车队或班组为单位的经营承包、个人单车营收承包、单车风险抵押或租赁经营承包等不同的经营形式,加之大量的个体、联户及其它社会车辆参营,使得公路运输市场组织结构更趋分散,公路货物运输呈显著的粗放状态,运输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虽然公路货运服务业中的配载和组货机构和个体逐步应运而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网络和组织手段,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5.缺乏主导公路运输市场的大型运输企业,难以组织规模化和网络化的运输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公路货运市场是国有运输企业一统天下,虽然这时期公路运输市场的单一主体的局面有其不利的一面,但应看到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在国防工程、重点工程、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等与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生产中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路运输市场放开搞活大大解决了货主运货难的状况,但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大中型运输企业化整为零,缺乏能够主导货运市场的大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运输企业,过小的经营规模和营运区域、分散经营的状况导致公路货物运输机动、灵活、优质、高效、网络化、规模化的经营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与国外公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生产效率相差甚远,使运力资源发生了巨大的浪费,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剧烈滑坡。

四、我国公路快速货运发展新动向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的公路货运业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面对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日益增多的时效性强、附加值高的产品,社会公众越来越强的时间价值观念和日益尖锐的国际贸易商战,对于公路货运业来说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迅速改变传统的公路运输生产方式,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全新概念的公路快速货运系统已迫在眉睫,近两年来,在全国一些经济发达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公路快速货物运输业务,并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从上述一些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的初步实践证明,我国的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系统的建立尤其重要,开拓广阔的市场,运输企业从事公路快速货运的积极性非常高,从组织上为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的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8

【关键字】交通运输,现状,政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提出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2、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3、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979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三、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政策建议

1.加强对交通运输的有效行政管理

加强对交通运输的有效行政管理,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建立健全社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识;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坚强宏观管理的

2、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国内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

对国内运输企业保护的最好办法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国内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顺理政企关系,健全企业经营机制,使我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我国道路运输业目前缺乏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的骨干企业或核心企业,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骨干企业实现强强联合,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经营。总的来说,作为运输企业,目前面临着一个如何针对市场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如何开拓有发展潜力的物流市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通讯、信息和管理技术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及效率,在经营与组织方面进行创新和重新组织,为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地位作出贡献的问题。以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为重点,完善交通运输的道路建设技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客货运组织管理水平。

3、加强交通行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交通系统有着对重大交通开展集中研究的优良传统,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全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通过有效的调整,集于精干的人力,加强规划,增加投入,大力发展交通科研机构的社会决策作用,进而促进整体交通科技水平的提高无疑是我们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攻坚阶段。政府将运用适当的宏观经济、科技政策和适当的干预手段,为交通运输产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技术创新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主动推进技术进步。

四、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前景

1.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继续以发展为主题,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进行结构优化

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是实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市场扩张等极其重要的手段。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将达到目前的2.5-3倍左右,因此,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需要继续以发展为主题,,通过增加总量规模,提高我国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增强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并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加快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主导运输方式的发展。

2.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形成综合性的高效能运输网络系统

公路,形成骨架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支线密集化的结构合理、完善的基础网络系统。铁路路网系统着重于干线和通道,形成与地理空间和大运量流向相适应的较完善的框架网络布局。内河和沿海水运,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江、海运输大通道和水系运输网络。远洋运输和港口,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船队和适应外贸进出口、沿海运输需要的、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港口。航空,建成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结构层次合理的机场布局。管道,逐步形成与油气资源开发地、进口点至加工地、消费地相适应的具有较好调配功能的输送管道网。

3.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加快交通运输现代化步伐

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着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与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满通运输的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条件。

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经济社会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求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实现,可显著改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的流通条件和降低交易成本,使各种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地、便捷地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的专业化分工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

4.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集约型交通

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运输系统(1tS)的建设,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itS的广泛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由单一的基础设施扩张向集约型交通发展的转变,是解决现代交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关键。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和管理技术,改进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组织方式,更大幅度地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能力、效率,以及安全性能等。

五、结束语

总之,加强对交通运输的分析,对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的加大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士杰.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J].劳动保护,2001,(12)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发展趋势;发展措施;现状;交通运输;形式;资金;规划阶段

铁路、水运、公路等都是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相比铁路与水运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工程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在各种运输中公路运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高速公路的诞生,促使我国高速公路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在改善运输结构及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的同时,可达到优化沿线产业结构及推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目的。随着高速公路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高速公路密度也逐渐上升,并形成公路网。高速公路管理是否有效、如何将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充分发挥,对施工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实现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高速公路使用效率及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的保障,是实现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发展的趋势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大陆高速公路开始进入研究规划阶段,随着沪嘉高速公路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我国大陆在“七五”期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了522千米,建成的公路包括沈大、广佛等。我国在“八五”期间建成的高速公路里程数为1619千米,包括京石、广深等,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十二五”发展规划表明,到2015年末,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在建待建里程3876公里、中部5551公里、西部10357公里、东北地区3515公里,确保覆盖90%以上的城镇人口超20万的城市。预期2050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实现50000千米,促使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为充分展现高速公路的规模效益,应对现代化建设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统筹公路运输方式发展,加快高速公路运输体系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优化高速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快运输枢纽建设,发挥高速公路运输的整体优势。在不断增加高速公路里程的同时,应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对现行养护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这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养护管理的现状

伴随高速公路的运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已经经历的十几年。这段时间内,通过不断的研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为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还位于体制转变的初级阶段,一般选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法进行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多元化。在形成公路网的同时,应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整体效益,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其现状如下所示。

1、多样化为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组织形式的趋势,其中不仅包含专业管理机构,还包括综合管理机构,不管是哪种形式,所有高速公路都需要进行专门机构的设置,以此为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这也是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点。

2、在高速公路开通初期,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由公路单位进行配调,该人员组织具有丰富了养护管理经验,但缺乏对高速公路养护特性的认识。在增长高速公路通行时间的同时,应不断提升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注重专业技能培训,改善我国公路养护人员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3、因具有不同的投资渠道,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机械配置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养护期设备购置计划是以贷款修建公路必须考虑的问题,部分高速公路因资金问题无法确保设备购置的合理性。但伴随公路工程使用年限的提升,将对机械配置等情况进行有效处理,并对日常养护工作要求进行满足。

三、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养护管理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是否优质,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输存在重载、超载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加重了高速公路工程的病害状况,还给行车安全性与舒适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养护管理的难度。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养护管理工作,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为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收费是我国高速公路的特性,其属性为公益性和商品性。伴随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及改革体系的建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必须与其自身管理目标相结合。

2、资金是确保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质量的重要保障,封闭维修过于频繁将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加强路况检测、实施预防性养护是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养护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及反应能力提升已经成为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但现阶段养护设备及检测设备具有较高的成本,及使用率低等问题。为此,可选用区域性合作的方法进行施工,有效控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成本涉及各个部门,因此养护单位必须加大成本控制意识,遵循定额、限额及计划等原则进行有效管理。从全方面多层次对养护管理中存在地弊端进行杜绝,避免浪费,形成完善的养护控制网,贯彻落实养护成本控制,为达到预期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实现区域合作、有偿使用等目的。

3、在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同时,集中、统一等特点也愈加凸显。随着高速公路开通时间的不断增长,其交通量也越来越大,这就为养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维修时间、封闭路段等都会对路网的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相关养护部门必须重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才能降低对高速公路管理效益的影响。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运行具体情况及社会需求对养护技术政策进行及时改善与调整,并实现集中领导、统一管理,才能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养护管理事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交通行业养护工程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在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中,养护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其现状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规范养护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才能达到养护管理的目标。

公路运输行业现状篇10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中心;铁路货运

中图分类号:F2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10-02

一、铁路货运现状分析

铁路货物运输是指利用铁路线路进行运输生产活动,使货物发生空间位移。在我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货运业遇到了许多从未遇过的问题,其发展现状也呈现出了复杂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效益状况

效益作为经营和获利的根本指标,最能反映行业或企业的经营状况,铁路自从1994年首次出现全行业亏损以来,连续5年亏损,1999年铁路运输系统实现运输收入998亿元,终于完成扭亏为盈,但铁路运输发展缓慢,效益下降却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

2.市场状况

(1)市场份额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他交通运输工具的崛起,铁路货运业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铁路货运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其主要表现在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全社会货运量(周转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2)运输供需状况

我国铁路运力长期紧张,目前,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依然突出,大通道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近两年,铁路货运需求发展迅速,铁路运力更是趋于严重不足,仅能满足30%~40%的货运需求。

(3)技术程度

我国铁路货运技术设备落后,技术含量较高的货运设备不普及,近年来,在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实施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对铁路运输生产的信息化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这些系统大多限于铁路内部应用,企业和个人无法链接,共享程度差,从而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3.体制状况

当前我国铁路货运效益不佳,市场份额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最终在于铁路货运体制上的弊端。铁路运输管理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长期处于卖方市场下。这种僵化的计划经济的思维观念和管理方式已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二、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内在需求

1.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的紧迫性

我国铁路由于经营方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在市场经济转型中其市场意识没有适时到位,致使其运输量占整个物流总运输量的比例正逐步下 降。

由于铁路在我国特定国情中有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物流业2/3运输任务由铁路承担,物流业务将成为铁路运输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铁路运输业尽早融入现代物流不仅关系到铁路自身的长远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2.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新的经营理念、管理观念、消费意识的不断涌入,对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服务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社会各个层面对货物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繁杂细致。铁路运输业及其车站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走向市场、了解市场,大力开展货运营销工作。

三、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

1.路网建设与改造

网络化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条件。铁路系统要根据发展现代物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现有网络优势,并注重建立业务网络和信息网络。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4万公里,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年发送旅客l亿多人,发送货物近2亿吨,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运力支撑,但是总体看,我国铁路路网不足、总量偏少、运能紧张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限制型运输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目前铁道部已经确立了“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改革总体思路,大规模铁路建设的高潮已拉开序幕。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其中将建成1.2万公里客运专线,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

2.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

在一定程度上,物流由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共同构成。物流管理包含计划、决策、组织、控制等一系列过程。物流组织机构决定设施的调配和过程的衔接,所以,整合物流组织是关键。建议整合物资总公司下属的办事处、材料厂(库),整合货代总公司下属的分公司及基层公司,合并物资总公司和货代总公司,组成大的物流总公司,充当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色。

第三方物流与传统运输企业有明显的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一定要具备物流作业能力,它可以不直接从事运输、保管等作业活动,只是负责物流系统设计并对物流系统运营承担责任,具体的作业活动可以再采取对外委托的方式由专业的运输、仓储企业等去完成。组建思路是可以由铁路出资并引入社会资金,作为公司发起人之一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来提供物流服务,并参与物流公司的经营,以便能够了解到客户的真正需求。物流公司独立于铁路运输主业之外,采用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重组吸收其他企业的长处,弥补铁路物流功能单一的不足,实现从传统的功能型物流企业向现代综合物流企业的转变。

3.车站的物流中心化

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物流中心是物流的发生地和集散地,它所起的作用是作为商品周转、挑拣、配货、保管和流通加工等活动的节点,克服流通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障碍,促进商品按顾客要求顺利转移。

铁路货运站作为现代物流网络的节点,在整个物流网络中同样起到衔接的作用。在业务功能上,铁路货运站与现代物流中心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是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联系的纽带,都能够为客户的产品带来时间维和空间维的转移,都是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者,都会对整体的物流网络流通费用产生影响。在物流网络中,铁路货运站与物流中心的性质是相同的。铁路货运站完全可以实现物流中心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使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成为可能。

4.建设铁路货运信息平台

铁路信息化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车、机、工、电等各个部门和单位。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广泛应用。

加快铁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在铁路主要货运站推广应用货运营销及生产管理系统,目前联网站点达3000多个,实现部、局、站段及部分客户的计算机联网,为简化货运计划办理手续、提高货运计划审批效率、适应货运市场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开发货运大客户信息系统,目前大客户的所有月计划、参考运价、运输条件查询全部经由互联网进行,统一结算系统已开始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大客户。

和海关共同开发口岸信息平台系统,实现铁路与海关间的联网互通、进口货物信息的电子传送和共享等功能,通关效率大大提高,适应了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5.拓展多式联运

围绕货运、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多种社会物流服务需求,拓展传统物流服务的范围和内涵。为了充分发挥铁路在干线运输上的优势,铁路运输企业应与其他物流企业建立彼此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互补合作,如牵涉股权的兼并重组、收购、合资,不牵涉股权的战略联盟等,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物流企业的合作应当以不涉及资产与控制权的“柔性”合作为主,即建立物流企业联盟,通过联盟的方式可以避免某些政府部门的直接干涉,从而避开制度的障碍。

6.加强铁路货运物流人才培养

人员素质低,物流人才缺乏一直是制约铁路运输业向现代物流转化的重要因素。传统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要建立铁路企业物流发展战略的核心力量,关键是建立从物流决策、物流实施和物流市场开拓三个层面上的人才队伍。通过对铁路传统企业的领导层、作业层和开发层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逐步实现人才的转化,并形成一个人才循环流动体系。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张琦,杨浩.铁路集装箱内陆港物流中心化的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铁路,2005,(1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