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33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1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分析;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78-04

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十报告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其信息化工作成为了当前一个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与焦点。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代表的智慧课堂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进教学互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智慧课堂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及合肥市部分高中的应用实践,对智慧课堂的概念及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利用智慧课堂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智慧课堂被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智慧课堂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吴晓静和傅岩指出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师生情智交流和学生智慧发展过程[1]。唐烨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一文中论述了智慧课堂应用的四个层次,提出先思想后应用工具的智慧课堂应用模式[2]。卞金金和徐福荫分析了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认为有助于学生优化学习过程,提升学习兴趣[3]。张丽娟和郑晓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学习者主动、引导者指导的模式下,验证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智慧课堂的价值和意义,表明智慧课堂对于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具有积极影响[4]。孙曙辉和刘邦奇认为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目的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5]。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合肥市高中智慧课堂的应用实例,笔者认为智慧课堂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引入新型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将技术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变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针对性、互动性和智慧化的高效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结合上述定义,本文认为智慧课堂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针对化

智慧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核心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实现的是大班制、统一化教学,而智慧课堂旨在实现个性化、针对性教学。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资源推送和测评分析、课中互动的及时评价和立体反馈,以及课后作业的个性化推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专题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课堂互动化

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代表回答,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互动”由教师单方面发起,缺乏双向性,另一方面,“被互动”到的学生较少,缺乏全面性。基于智慧课堂的核心理念,为实现智慧课堂教学针对性,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移动教学、学习终端不断智能化提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提供工具支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立体化交流。

3.反馈数据化

智慧课堂实现针对性教学的核心优势来自于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理念与技术对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疏于过程性评价,仅限于对学业成绩的总结性评价。大数据技术的空前发展对于教育教学形成有力支撑。在智慧课堂中,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设备的采用,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伴随式采集师生教学、学习行为数据,最终形成有效的、高价值的教学、学习评价。

二、智慧课堂模式构建

针对当前国内智慧课堂发展和研究现状,为了更好应用智慧课堂提升我市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我市面向全市12所市属高中进行了智慧课堂的全面建设,并于2016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结合合肥市市属高中智慧课堂实践模式,对智慧课堂展开深入分析,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架构设计两个层面进一步剖析智慧课堂。

1.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教育管理

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为当前我国教育注入新动力。在智能信息技术推动下,教育也正发生深刻变革,不断加速聚合裂变,“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教育管理模式的系统与结构正在发生裂变并引发新的教育形式,近几年教育研究的热点聚集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包括翻转课堂、互联网+、慕课、微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并最终指向智慧教育理念与模式及其新格局的构建。

一、智慧教育发展与内涵

2008年,iBm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报告中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意在利用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类的生产、协作与管理方式,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基于iBm的智慧计算框架,将地球上一切东西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最终让人类能够更透彻地感应世界的本质和变化。“智慧教育”是由“智慧地球”的概念启发而延伸而来。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是:学习者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与资源的全球整合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对智慧教育予以关注并展开相关研究,赋予智慧教育不同的内涵,尤其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程度逐步加深,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创新变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智慧教育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推动力,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智慧教育,相继提出了智慧教育概念,并进行深入研究,如表1所示。分析并综合这些专家学者智慧教育理念的共通之处,不难发现智慧教育的本质:智慧教育强调教育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高校变革教育管理理念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施展高成效的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按需供给的教育思维;学生主动开展自适应学习,学习掌握信息的获取,学会“智能化”的学习与自我管理;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二、智慧教育管理现存的问题

智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施方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建立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智慧教育资源利用率得到空前发展,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利用智慧教育,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仍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1.智慧教育管理模式滞后受传统高等教育的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走的还是传统的单一化的教育管理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智慧教育,对智慧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对课程设置缺少信息化导向,对教师考核扁平化,对学生智慧教育实践能力缺乏培养,智慧教育管理模式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

2.智慧教育模式定位模糊智慧教育以信息化为基础,他的实际应用范围更广,实现预期层级更高、包涵信息基数更大,信息化只是智慧教育管理方式的基底,不能简单地将二者认定为同一种事物。但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从根本上看到在教育领域信息化与智慧化之间的异同,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在认知智慧教育理念、发展智慧教育模式、实践智慧教育方法时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导致对智慧教育管理模式定位模糊,产生了偏差,而这直接影响到智慧教育的具体执行和相关配套措施、制度及政策的建设与完善。

3.智慧教育存在资源浪费智慧教育管理模式的开展,各类教育信息化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借助这些信息设备平台,可以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多的高校并没有对智慧教育进行深层次挖掘,只局限于简单的采用,往往无法发掘智慧教育中蕴含的提升教育模式的宝贵信息,造成资源浪费。首先,由于层次和范围不同,高校的办学规模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无法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构建起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资源不完整、不规范、不兼容,智慧教育管理平台数据共享系统不完善,不同教育主体甚至于同一教育主体中的数据都没有建立互通共享的思路,缺乏成熟化规范、系统化管理、标准化数据。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各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且使教育管理效率大大折扣,由于高校之间共享资源机制不健全,很多高校为了落实预期教育管理目标,唯有依据自身要求标准引进各种现代化信息设备平台,相互之间没有进行信息沟通,极可能造成过度投资和资金浪费。其次,智慧教育的开展必须借助于现代化技术信息平台,智慧教育模式涵盖学校所有机构设置,除了传统教育管理主要关联的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处等各个部门,还涉及与现代教育信息化息息相关的技术部门。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教育决策的生成,需要各个部门协助完成,各个部门分别提供数据,但这些数据的提供,各个部门都有自身要求,具备各自特点,甚至取决于与各部门相关的上级系统,因此数据格式不统一、不标准、不规范,缺乏一套兼容的教育管理模式标准,这些部门各自为政构建信息系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4.教师缺乏智慧教育素养高校专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深厚,但缺乏智慧教育系统知识的训练,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的运用程度较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使用能力不足,缺少利用智慧教育的意识。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引用新的教学模式,如Spoc、mooc、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等,但大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理念保守,教学方法单一,依旧只是利用板书、ppt进行课上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授课过程中,教学重点仍然在理论知识上。甚至有部分老师对智慧教育理解有偏差,认为使用多媒体就是智慧教育,没有从本质上把握智慧教育,没有真正意义上把智慧教育与教学思想相融和,没有从智慧教育角度出发教授与学生交互共创学习内容。

三、智慧教育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智慧教育随之应运而生,它把信息技术的核心实质与教育发展结合起来,为教学方式注入全新活力,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实践,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传统的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者更多是的从工作绩效角度出发考量,因此,传统教育管理规则性更强,灵活性不够,各教育教学部门间虽互有关联,但彼此间由于工作性质与重点不同,一定范围内存在脱节现象。高校在建设自身智慧教育平台同时可开放平台,开通与校外高校交流与沟通的合作渠道,借鉴并引进校外优秀资源,实现教育信息化高校应用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利用企业先天技术优势,与企业互联互通,借助各种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师生之间更多反映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彼此之间关系更多呈现对立性,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教授模式多样化,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完美碰撞。基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模式从学生本位思想出发,强调学生不再是被教育者,而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管理者,而是是引导者;拓宽了学生对于智慧教育的认知,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教学,打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束缚,为学生营造多元学习情境;通过信息化技术提供的设备操作,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课堂、课后的过程式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订学习计划,学习更有针对性,实现了在教育管理方面的自适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教学资源有限、技术平台缺乏等因素制约,课程教学中互动性明显不足,教学效果打折。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直接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资料、构思教学设计、设计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氛围;智慧教育平台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活跃了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又增加了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性,大为提升了课堂教学互动性。

四、基于智慧教育教育管理路径

1.建立完善的智慧教育平台为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充分融合并发挥作用,高校作为智慧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之一,应熟知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构想框架,确立思路,洞悉发展前沿动态和未来走向,树立“智慧教育是手段,而非目的”的正确理念。

2.构建智慧教师队伍在教育信息背景下有效的开展智慧教育,教师的转变极为重要。高校应加强对教师思想意识引导,确保智慧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让智慧教育理念真正在老师心中落地生根;引导老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找寻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开展讲座或者专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普及智慧教育理念,加深教师对智慧教育实践的理解;增进智慧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督促教师在原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提升智慧教学的比例;转换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定位自己身份,找寻全新教学方式,用平等沟通互动方式培养学生。

3.提升学生自适应能力教育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智慧教育也不例外,对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自适应”能力,智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智慧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师生二元关系,学生成为主导者,教师成为引领者,二者是完全平等、彼此尊重的关系。在这一情境下,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体系、发展规划等多维度进行学习结构的选择与构建,构建更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学生具备更主动的参与性。在此基础上,高校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潜在能力,正确引导使学生思维发散;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提升教学内容丰富性,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平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课程教学与网络学习资源的联通;采取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考量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成效,由单一考核向多样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

五、结束语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3

一、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学生对程序设计的信心不足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时间不足,造成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再加上程序语言本身学习起来有难度,使学生很难理解算法的思维特点,增加了程序设计学习的难度,从而还产生畏难情绪。

2.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课时不足导致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过多依赖于教师,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安排没有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和主题,对于学生在程序设计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利。

3.现有的设备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以我校的教学设备为例,配备四个机房、两间智慧课堂教室、高速局域网和联想多媒体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具备开展智慧课堂的硬件条件。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缺乏专业规划,坐拥宝山而不知,使得现有的先进信息技术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应用智慧课堂支持程序设计教学

针对高中程序设计课程特点,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汇报,共商共议,共同进步,逐渐构建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策略,创建出适合程序设计教学的智慧课堂。

1.课前导学

(1)预学指导

预学指导能够指导学生自学的顺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可以告诉学生在自学中的目标、不要偏离航向,同时也告诉学生在学习中的侧重点,让自学目的性更强、更有效率。

(2)微课讲解

微课讲解包含语言精讲、算法思维、典题讲解。语言精讲,有预见性地录一些微课,来解答学生在自学时遇到的问题。算法思维,现在的学生算法思维不足,或者是有些能应用算法的现象和模型是看不到的,不利于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典题讲解,把先学检测里的题都录制一个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观看微课。

(3)预学测试

预学测试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选取有针对性的若干基础题,检测一下孩子们的自学情况。具体的操作是利用智慧课堂平板电脑答题卡的功能发给学生,学生自学之后进行测试。老师利用智慧课堂的统计功能进行评价的跟进,使得学生自学环节能够有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也是传统课堂中无法完成的。

2.“云”中学习

在智慧课堂中的云课堂中为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和教学资源。教师教学时可以利用智慧课堂的录制和回放功能,可以录制教师讲解的详细过程。通过同屏传输把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回放”功能进行复习。对于在课堂中生成的视频、课件等各种资源等同时能上传到云课堂,不断丰富云课堂教学资源库,让学生真正随时随地地学习,从而实现全方位学习。

3.立体、动态化评价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4

[关键词]语法教学;智慧学习;对分课堂

引言

语法之于英语学习,一直存在很大争论。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怎么学?如何学好?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话题。毋庸置疑,语法十分重要,它贯穿英语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之中。那么语法究竟应该如何学习,又应如何实施,本文对其进行了探讨。

1目前我国英语语法学习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片面性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近年来兴起的交际法。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认为语法知识最重要。教师一般通过大量机械操练和书面练习来训练学生,让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则,以达到精准地掌握语言知识。传统语法翻译法采用演绎法教学,这也是我国最初语法学习的方法,其弊端是过于重视结构,易忽略语言的交流功能。它强调语法知识学习和掌握的重要性,但用孤立而静止的方式看待语法,属于知识本位的学习法,该方法培养出的多是应试能力强而实际运用能力弱的学生。鉴于语法翻译法的弊端,交际法应运而生。交际法对语言准确性要求有所降低。它着重强调意义与交流,反对教师演绎法的直接讲授知识,认为应当通过交流的方式学习语言,与语法翻译法相比,其重点在于去结构化,表意为上。在此之后,英语教学中逐渐出现了淡化语法的现象。这导致很多教师认为语法在英语教学中并不重要,仿佛只要提起语法学习,就会认为是传统观念。于是他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轻视甚至不愿意讲解语法,从而导致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程建平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词性,也不知道什么词可以修饰什么词,对句子成分更是模糊不清[1]。这是一个很恐怖的现象,对语言学习非常不利。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曾指出:“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2]所以在当前教学中,若片面采用以上任一种教学方式,其实都是以分离的方式看待语法学习,将语法和交流置于一个非此即彼的地位,割裂了语言本身的整体性。正如曾贤模对我国英语教学历史总结后得出结论:“语法教学,过分强调了,会给英语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若忽视了,则会带来不可弥补的缺憾。”[3]所以,语法的智慧学习是将规则与交流相联系的一种学习。

1.2教学评价单一性

目前,中学英语学习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唯一根据的观念由来已久,教师往往都是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认为教学评价就是考试,考试就是分析分数,分析分数就是分数排队,这种观点是学科本位,缺乏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4]韩丹在对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发展性学生评价进行研究时发现,学生评价方式有95%是通过测验与考试[5]。考试固然是评价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唯一手段。若单一用考试成绩对学生做出评价,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从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教育并不是只为了促进智力的发展,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语法的智慧学习一定是教学评价多样化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这才是关键。

1.3学生主体积极性不高

提起语法,学生多半都感觉十分枯燥。究其原因,语法教学一般是教师先讲解语法的知识结构,然后布置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完成。单纯的背诵和题海战术对于语法的掌握而言,非但无益,而且徒增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排斥厌恶情绪。“动机(motivation)是外语学习中最有影响的学习者个体差异之一,是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其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6]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因素促进学生学习。学生较容易因为外部因素的改变而丧失学习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是学生内心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它能促进学生更持久地学习。所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与发展。所以,语法的智慧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1.4学生实践能力不够

目前,学生学习语法主要是为了应试,而非真正的实践。这导致一些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在日常进行口语交流时依然是语法错误百出。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失败的。以上现象说明现行的英语语法学习并没有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表达的语用目的。过于重视背语法规则做对单选题拿到高分,这绝不是语法的智慧学习。语法的应用领域绝不应该是考场,而应是实践生活。所以,语法的智慧学习应是在实践中通过正确的语言运用,听懂确切的信息和正确地表达自我。

2智慧学习改进学生英语语法的思考

智慧学习不仅是学科知识的学习,它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广义的智慧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丰富、多元、综合的智慧教育,它主要包含着3个既相互区分又彼此联系的方面:即理性(求知求真)智慧的教育、价值(求善求美)智慧的教育和实践(求实践行)智慧的教育。”[7]根据这3个层面,笔者认为语法的智慧学习也分3个方面:(1)通过语法的学习,掌握语法知识并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是语法智慧学习的基础部分。但是这一层次中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容易被教师们忽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分析、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事进行分析和判断;(2)通过语法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近年来,高校学生杀害同学的案件不在少数,每次都能让大家震惊。造成悲剧的原因有些仅仅是因为吵架、误会等,这其实都是与人交流能力欠缺的表现;(3)通过语法的学习,最终能在实践中运用并创新。“高分低能”现象在现代社会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僵化的,实际运用中往往漏洞百出。这也是现在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应届生的原因,他们认为应届生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实际运用之于创新,笔者认为是递进关系,不会运用何来创新?只有在实际中会应用了才能去思考高一层次的创新。

2.1对分课堂下的语法智慧学习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创新关键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8]虽然对分课堂最初是针对大学课堂提出的,但是笔者认为它同样适用于中学课堂。首先,其目标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发地学习。对分课堂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也有别于最近兴起的讨论式课堂,将两者和谐地结合起来,既能消除传统讲授课的枯燥,又注重了教学效率,非常适合中学课堂。其次,中学生与大学生有部分的心理特质相似,能够接受此课程。再者,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进行智慧学习,来达到全方位的协调发展。根据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之语法教学的操作模式做如下安排,第一节课教师首先讲授本单元语法内容,只做大概讲解,随后教师布置作业。本次语法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需要有书面语法知识作业,这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学生掌握程度;二是需要有整理语法等探索类作业,这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准备。第二节课进行分组讨论,每个成员都应参与讨论,随后教师再解答小组没讨论出的问题。具体如图1所示。图1语法的对分课堂

2.2对分课堂之语法教学的优点

1)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传统课堂上,教师全盘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学生觉得非常枯燥。尤其是语法学习,大量的知识结构和具体规则的背诵,以及做大量习题的检测方式,让学生觉得语法枯燥沉闷。而对分课堂的优点是:首先,语法作业的布置不再是题海战术,更注重趣味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例如让学生自己发挥灵感设计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通过作业的趣味和新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其次,在第二节讨论课中,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的环节,能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参与了课堂,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当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采取鼓励态度,让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继续保有学习的热情。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智慧学习的重要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动机的激励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2)教学方法的创新。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构清晰、内容明了的知识。但是由教师全程主导的课堂,学生容易形成不思考、只记忆的不良学习模式。讨论法能启发学生思想,但是讨论的内容容易走偏,导致学习效率并不理想。对分课堂将两者结合,既注重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学生的讨论,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对于语法教学而言,前面探讨的传统翻译法的重点在于知识本位,重视语言结构的讲解,但是容易造成具体语境意义不准确;而交际法的重点在于意义本位,重视语境,但是却容易造成语言使用的正确性降低。对分课堂在语法教学法上,也能够很好地将两者优点结合起来。在第一堂课的讲授法后,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语法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独立内化知识的阶段后进行讨论,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明白具体语境的运用,从而促进语法智慧学习中理性智慧的发展。3)教学评价更科学。传统的教学评价多为考试型终结性评价,仅以分数论英雄。这样的评价方式单一,且不具有完整性。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有时会受到学生心理素质、外界干扰等影响,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分课堂中,强调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学生,主体是学生与教师。一方面是作业评价。教师记录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也自行记录在独立完成作业时的困难,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做出下阶段相应的学习调整。另一方面是讨论评价。通过不断改善如交流时的态度、语气或方式等来提高学生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中的社交能力,由此来促进语法智慧学习中价值智慧的发展。4)促进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传统课堂培养出的学生,大多会考试而不会在实践中运用,而实践运用是智慧学习最重要的一方面。在对分课堂中,教师第一节课讲解语法结构,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该语法的语用场景。通过第二节课的讨论和总结,学生能真正明白该语法的用法,进而再设计真实场景的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比如,在被动语态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在下个语法知识点之前,课间布置一个用被动语态进行表达的小比拼。由小组长记录情况,在下次语法学习之前进行奖励,从而促进语法实践智慧的发展。

3结束语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5

【关键词】智慧课堂;课堂评价;理念;指标;应用过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HB093208)的总结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仕龙,江苏省泰州市教学研究室,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伴随着智慧课堂的现实建构,智慧课堂的评价话题应运而生。事实上,只有当与智慧课堂实践态势相匹配的智慧课堂评价体系得以建立并顺势利用时,才可能成为对更鲜活、完美的生命的成全和奖掖。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智慧课堂正向发展的时代诉求、智慧课堂内蕴的规律要求,必将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转化为对智慧课堂评价的理念、指标及应用过程的追求。

一、在碰撞、延续中催生优化的理念

关于“智慧”,加德纳指出智慧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相比较而言,我们认为加德纳提出的智慧定义相对完整和精确。这一定义认为智慧是一种潜能,这些潜能能否被成功引发,要看那个文化所重视的价值观、所提供的机会,以及一个人在自身、家庭、教师和其他人影响下所做的选择和决定。也就是说潜能是可以有条件地激发和发掘的。这就为智慧课堂的评价提供了学理性的基础和可能。

建立在智慧课堂基础上的智慧课堂评价顺理成章地需要正视潜能及其引发的条件,它应该也必须区分于传统的课堂常规的评价,它需要突出对潜能的发现,也需要注重对文化环境的营造,但更需要能够统领并践行智慧课堂评价的优化的理念,因为理念是灵魂,它是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智慧课堂改革要赢得前所未有的效应,就必须从根本上实现智慧课堂评价理念的突破和更新。

智慧课堂评价理念的确立不是因循守旧,它需要在和传统的碰撞中除旧布新、在与传统的延续中继往开来,因此,智慧课堂评价是基于追求思想解放和效应生成的唤醒智慧的课堂评价。

智慧课堂评价理念的确立不是另砌炉灶,它是针对知识课堂评价而提出的智慧课堂评价,其特性兼具开启智慧的激发性、探究智慧的剖析性、生成智慧的创造性和拓展智慧的应变性,而其本质是一种追求创造性和智慧性的教学评价。智慧课堂评价的基本理念包括以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指向的教学目的观、以强调师生的情智交流为本体的教学过程观和以关注学生智慧发展质态为重点的教学效益观等三个方面。

智慧课堂评价理念的确立不是故弄玄虚,它力图从生命成长和感受的角度来强调实践性,就是强调智慧的在场和再生,其核心就是要让每一个“具体的人”真正地进入学习和生活的美妙现场,在感知和体验中启智求真和怡情悦性,并能够赢得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在再生中生命得到永恒的尊崇并获得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在甄别、扬弃中建构科学的指标

智慧课堂评价具有自身的特性,追求智慧并彰显智慧。它是历经了甄别和扬弃过程的典型的“这一个”,它的独自成体表现在:

1.建立了自主的价值评价系统:智慧课堂评价标准。

(1)课前:衔接和铺垫;课上:导入(开启智慧之门,发现问题);课上:分析(探究智慧之源,剖析问题);课上:训练(生成智慧之果,解决问题);课上:拓展(点燃智慧之炬,假设问题);课后:巩固和应用。一句话:智慧课堂评价标准意在将课堂营造为优化教学的“最佳心育环境”。

(2)“课上:训练(生成智慧之果,解决问题)”的评价系统如下表:

2.形成了具体的观测评价系统,智慧课堂观测要点。

智慧课堂的一大智慧在于其将创生智慧加以了凸显,从而致力于将教学的功能和境界推向了智能的发展和提升,智慧课堂评价的一大贡献则在于变模糊为清晰、变笼统为具体,将难确定变成了可确定、难测定变成了可测定,从而推动了智慧课堂的有机实践以及智慧课堂评价的有效实施。如,智慧课堂评价指标(a)课上:拓展(点燃智慧之炬,假设问题)。

权重:12分(原则上每个观测点1分,可随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评价标准(B1)契机营造:是否具备意识、创设契机、激发潜能。参考观测点(C)1.有培养学生自我假设问题能力的意识吗?2.给学生创设了提出和面对新问题的情境和契机了吗?3.善于激发学生潜能、激活课堂气氛吗?

评价标准(B2)问题假设:是否创意设问、高端指点、智慧闪光。参考观测点(C)4.学生能从若何的层面提出新问题吗?5.教师能高瞻远瞩地对学生进行指点和引导吗?6.师生的智慧火花得到了迸发吗?

评价标准(B3)特长展示:是否善于讲解、精于设计、巧于展示。参考观测点(C)7.讲解有特长(幽默/风趣/契合主题/简明易懂)吗?8.板书、媒体、动作(实验/制作/示范/动作)的呈现、设计有独到之处吗?9.琴棋书画、唱念做打等的适度融入有特色吗?

评价标准(B4)拓展延伸:是否推介读物、联系时代、科学论证。参考观测点(C)10.拓宽知识面,推介了相关书刊文章吗?11.联系社会和生活,进行了纵向或横向比较吗?12.崇尚科学,注意了科学方法论的验证吗?

以上列举虽然只是整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但由于系统的建构坚持了调研、观察、测评和甄别,因此每个部分的评价布点、问题设定、项目合成、权重把握都突出了智慧课堂的评价主题和评价特质,因而具有主题鲜明性和操作系统性。、

3.提炼了灵活的机动评价系统,智慧课堂把握原则。

智慧课堂评价是有序的,但智慧课堂评价不唯序,智慧课堂评价的系统是具有科学能动性的系统,具有灵活的机动功能。

如:课前:衔接和铺垫,其中的衔接,要审视是否注意新旧联系、重视学情基点,具体包括:①注意了先前已学过的具有连续性的课文或章节了吗?②了解了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已具有的能力、已形成的素养了吗?其中的铺垫,要考量是否明确课型定位、提供学案预习,具体包括:①课型定位明确了吗?②布置预习并给每一位学生一份学案了吗?

课后:巩固和应用,其中的巩固,要把握是否关注错误纠正、落实跟踪训练,具体包括:①总结反馈,系统梳理了易错点和纠错法吗?②跟踪训练,对照目标再射一支箭了吗?其中的应用:要追问是否完成学情诊断、追求习惯养成,具体包括:①学以致用,给每一位学生一份学情诊断和建议书了吗?②习惯养成,能体现学会到会学、乐学、善学的转化了吗?

毫无疑问,整体系统的建构需要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这不是说所有的智慧课堂的教学要千课一面、万课一式,课前是否需要“衔接和铺垫”、课后是否需要“巩固和应用”以及这两个环节的具体评价的测评点哪一个要强调,强调到如何的程度,都需要因课而异、依课而设。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智慧课堂评价的智慧在于:坚持“开放建构”的评价原则,提倡教师自主优化,环节可以调整;坚持“求同存异”的评价原则,提倡教师适当变通,分值可以增减;坚持“创新发展”的评价原则,提倡教师及时更新,形式可以变化;坚持“风格多样”的评价原则,提倡教师扬长避短,内容可以取舍。

三、在转型、融合中推进有效的应用

现代教学的一大显著进步就是将素质育人提升到了智性的高度,并建构了智慧课堂实践体系;后现代教学的一大战略诉求就是召唤着课堂教学的现代化、人本化和智性化,并期待着智慧课堂评价的导向和调控。

智慧课堂评价需要在转型和融合中有序应用并赢得效益。

1.感性应用阶段,指明巧学妙练方向。智慧课堂评价确立了鲜明的指向:巧学妙练、智慧生成。

这评价指向在:课堂上凸显文本精髓和编写匠心是智慧,讲究设计艺术和调控技巧是智慧,重视灵感捕捉和有效生发是智慧,融合优质资源和区域特色是智慧,展示个性风格和创意追求也是智慧。

在“巧学妙练、智慧生成”评价过程中让学生自我感知,例如:

(1)问卷调查题:你记得哪位好老师那富有智慧的教学镜头的?请作纪实性的描述和评价。

生:化学老师的。一节课上,他在讲到磷的着火点很低的时候,不是直接介绍书中的要点,也不是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答案,而是捋起袖子,指着自己手上的一块伤斑笑着告诉我们:“这里面就藏着一段因为不知道磷的燃点低而被磷伤害的辛酸往事……”同学们深感老师的教学深入浅出、幽默风趣。

(2)听课、做笔记有无“高招”?班会开始了,黑板上的标题是“听课、做笔记有无‘高招’”。几位学生从各自的感觉或经验方面谈了一些成功的做法。会后,多数学生反映“很解渴”、“有道理”、“是高招”。一位学生说:“从小学到初三,我一直特别用功,有时真是‘废寝忘食’,可上高中后,深奥的内容,繁多的科目,让我难以招架。甚至,上课使劲支着两耳朵听,还是事倍功半。而有的同学好像不费力就听懂、记清了,考起试来总是那么得心应手。今天,听几位同学一介绍,真是茅塞顿开呀!”

指点迷津――

会听课、会做笔记,与心理学讲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有直接关系。建议同学们试着按以下口诀实践一下:

眼捷手快:讲课纲目速写清;

线段符号:书本重点巧标明;

方法策略:例题步骤记难处;

梳理巩固:删繁就简得要领。

加强“巧学妙练”的体验及其评价,无疑在促进智慧生成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习动力。

2.理性应用阶段,探究智慧评价内涵。智慧课堂评价需要成就“在场”,智慧课堂评价也需要成就“再生”。这是因为:它不是虚幻的“乌托邦”,它是真实的“金字塔”,需要真心地面对、真诚地投入、真情地探索、真挚地拓展。在这一评价过程中,让师生共同探究。

(1)探究之一:认识“在场效能”。观察和体验是离不开在场的,从这个方面说,课堂需要讲究在场效能,评价也同样需要强调在场效能。那么,什么叫“在场效能”呢?在场,顾名思义,指事情发生、进行的场所。法国当代存在主义思想家马塞尔认为:在这种在场中,主客体的区别消失了,被超越了。按照马赛尔的反省,人类的思考进路不应该停留在以“我有”什么来界定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应重视“我是”,透过主观的临在经验与客观的主体因“爱”结连而找到“我是”的价值,扩大“主观我”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而效能,则是指效力、效率和功效实现的合成,它=效率×目标,即:一个人或组织不能片面的追求效率,效率高不代表目的就可以实现,有了目标再乘以效率才是达到目的的方法。智慧课堂评价需要聚焦在场效能的研究和实践,因为我在场,所以我智慧;所以我有效,因为我在场。

(2)探究之二:理解“再生效应”。应变和创新是离不开再生的。从这个方面说,课堂需要关注再生效应,评价也同样需要关注再生效应。什么叫“再生效应”?再生一词,源于生物学,是指生物体对失去的结构重新自我修复和替代的过程。(再生:①死而复活;重生。②犹再造。③犹来生。④对某些废品加工,使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的产品。)智慧课堂评价的“再生”,是指:再造和再现,即它不限于学校的某一节课、某一段经历,它需要并且可能在主体有即时需要时再造和再现,可以再次面对和实现。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经济学上的效应,指商品或者行为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应是指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简而言之,智慧课堂评价的“再生效应”,是指:再造和再现的功能和效果,它是能动的和积极的,可作为和可促进的。

3.智性应用阶段,提升生命发展境界。智慧课堂评价在推动进程中植入了自适的感受反馈程序。学生可以在过程参与和体验中实现感受梳理和评价反馈。

例如:一位学生写的《走过高三,我收获……》有这么两段,从中可以看到智慧课堂实践及评价所带来的变化和成果。

把思想叫醒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我想成为成功的人,于是我试图:把自己的思想叫醒。要想叫醒思想,老师说:“要懂得爱,爱自己,爱他人,爱父母,爱祖国。”“还要学会思考,要有‘心’。”高三一年我对他们的话体会很深。老师精心准备的每一堂班会都对我教益很大,我心中萌发了更强烈的爱国思想,这些都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真正能为祖国明天的腾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年我也开始真正地思考,我学会了整理思路、锤炼语言,总结技巧、开拓视野。高三一年我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给心灵架起一道彩虹

自信是人生的一道彩虹,它让生命总有绚烂可言,总有明媚可赏。高三一年我的自信逐步确立,并最终成就了我的一个重要人生阶段。应该说高三上半学期是我的“黑色岁月”,成绩全面下滑,情绪也随之出现了波动,一度由高二期末的年级第一下滑到年级六十二名,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高三下半学期一开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分析了自己失利的原因,于是重新调整心态,改进学习方法。我把“北大”在自己的方向标上暂且抹去(不是我不向往北大了,而是它给我的压力太大了),并贴上了一句适合我的:“普通没有期望值”。这句话很神,它马上让我焦躁不安的心绪平静下来,让自信与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身边。从此我做着普通的我并接受着自己的普通,接受着自己的缺点、错误,并努力去完善自己,智慧地学习和考试,慢慢地我的心中现出了一道绚烂的彩虹。

由此可见,智慧课堂及其评价的智慧,从某种角度说,它还表现在将自我的感受及时地进行梳理和反馈,从而照亮自己前进的路,让自己前行得更意气风发。

教育的转型升级,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把教育当作智慧活动的同时,要登高望远,有站在时代前列的眼光。智慧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关注教育学生在校的3年,也需要关注学生发展的30年,还需要关注国家民族未来的300年,还要有把握教育规律的才能。智慧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要革故鼎新,有描绘教育蓝图的理想。智慧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智慧课堂的主旋律是: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智慧快乐地发展,并进而拥有适合自己的优质的教育。

智慧课堂评价的命题设定和学理探究让我们明晰:它符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具备建构主义的条件,它以先行的观念、科学的规划、开放的建构和生态的保障,催生了幸福在智慧的课堂里流淌,智慧在幸福的体验里浸润,智慧课堂与幸福教育相融共生。

并且不止于此,智慧课堂评价研究和探索还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和领会到:智慧的尊崇,是一种崇高的理念。智慧的开启,是一种敏锐的发现。智慧的经营,是一种真切的投入。智慧的达成,是一种甘苦的体验。智慧的憧憬,是一种积极的定向。智慧的铭记,是一种永久的珍视。

参考文献:

[1]加德纳.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5.

[2]刘兴策,.面向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6

关键词:智慧课堂;云+端;学习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23-04

引言

智慧课堂是随着新课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提出的新型课堂模式。东北师范大学的唐烨伟博士等学者研究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以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和提升智慧为根本目标,智慧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智慧课堂中。他们将智慧课堂定义为[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概念主要有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课堂[2]、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3]、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智慧课堂[4]等。结合我们的研究,这里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学习方式是指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于智慧课堂“云+端”信息化平台的新型信息化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采取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学习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游戏学习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穿插于智慧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和课后学习环节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课中学习环节以协作学习方式为主,游戏学习方式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均可以使用。

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为自我监控对象,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修正,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活动。[5]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支持下,自主完成课前、课后及课中等环节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它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一般地,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尤显突出,在课中的探究、练习测试等环节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完成。

1.独立学习研讨学习资源

依托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学生独立学习和研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并找出问题。学习资源可以是微视频、富媒体资源和各类测试题等。学生在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成后通过回忆完成笔记,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记录。在信息化条件下,笔记样式可以是电子表格的形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2.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学生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出初步的结论,然后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或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探寻求证的依据。也许在探寻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初步的判断存在偏颇或缺陷。

3.自主行动与反思

自主行动与反思是将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反思行动结果。其主要作用是:①学以致用;②增强学习兴趣;③激发创新意识;④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反思行动结果与学习目标、行动问题的关系,以调整、完善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自主行动与反思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或上网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基于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

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云+端”平台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不仅具有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更体现出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对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所起到的强大作用。智慧课堂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均可以实施,就一节智慧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课中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开展合作学习时,要重点做好分组、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

1.如何分组

由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存有每位学生的特征档案和学习档案,因此,在分组时,只要在“分组类型”选择栏内选择需要的类型,以及每组的人数,便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支持的“分组类型”有:完全随机分组、志趣分组、成绩分组、特长搭配分组、异质分组等。

①完全随机分组:平台依据学号,按小组要求的人数,随机组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其优势是充分体现了公平性,不足之处是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成员都是实力强或实力弱的情况,不能形成能力方面的互补。

②志趣分组:平台在学生档案的同一志趣类中,进行随机分组,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中。其优势是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增进小组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赖,促进互动,不足之处是在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大家都不愿意做,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③成绩分组:平台将学生按该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成好、中、差三个组,再从这三个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其优势是通过交流探讨、协作互助,满足了每位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不足之处是小组成员间存在的学习差异,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

④特长搭配分组:系统将学生按其特长分成若干个组,再从这些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不同特长的学生。其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有条不紊地进行协作学习,不足之处是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⑤异质分组:系统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会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性别等多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形成多元化。其优点是小组成员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扩大知识面,不足之处是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控制小组的局面,而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2.如何合作学习

①熟练操作信息化平台,把精力用于合作研究、探讨活动上。合作学习需要搜集资料、归类整理,需要记录讨论过程,需要数据的计算对比等,但这些都不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将这些工作集中交给小组中的某个专人负责,势必会影响到这位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研究、探索、讨论、决策等认知活动。因此,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必须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又是“资料整理员”“数据分析员”“记录员”等。另外,每位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操作,以及搜索引擎、word、excel的使用,ppt的制作等。

②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各司其责同时展开。可以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同时展开资料搜集、归类整理的工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由于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该学生便可以担任该模块内容的主持者,既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③资源共享利于探讨,提高合作学习效益。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成员可以将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的资源信息、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观点形成文字,在小组讨论栏内,在讨论过程中,成员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论据材料,便于其他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当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查找新的资料,或利用平台寻求其他组或教师的帮助,直至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将合作学习成果汇总上传。

3.如何评价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主动学习品质及创新精神等。因此,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将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要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例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属于协同程度评价的指标;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贡献等,则属于个人表现的指标。

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我们预留了合作学习评价模块,教师可以自己填入评价指标及评价等级,对每个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系统便会按照相应的权重自动生成综合评价结果。然后教师根据这一评价结果,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

1.如何界定智慧课堂游戏化学习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在智慧课堂信息环境下,学生使用数字化游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游戏软件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推送适当的游戏学习软件,用于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为了探索和应用合适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必须了解和熟悉与游戏学习相关的游戏概念及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是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其特点是远远超越传统游戏市场的互动科技应用,包括人员训练、政策探讨、分析、视觉化、模拟、教育以及健康与医疗;能够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训练军人适应异国的文化,让人们在工作时发挥团队精神,教导儿童理解科学原理等。

②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指满足特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游戏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激情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

③数字化教育游戏。从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来看,当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或借助数字化平台设备时,我们把这种活动称为数字化教育游戏。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电视游戏、模拟游戏、街机游戏及手机游戏等均采用以信息运算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因此都属于数字化游戏。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化学习的游戏,均为数字化教育游戏。

可见,教育游戏、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依据学科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开发研制的,要考虑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环境的技术和要求。

2.如何挑选游戏化学习软件

智慧课堂数字化教育游戏按照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学生自学的游戏学习软件,另一种是用于教师教学的游戏教学软件。也有一些教育游戏软件既可用于学生学习,也可用于教师教学。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数字化游戏的方式教学、学习,再加上目前的教育游戏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兴行业,很多配套的教学、学习游戏还在研发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从众多的游戏软件中挑选合适的游戏推送给学生自学或复习巩固。

挑选教育游戏要把握三个要求:一是目标明确。游戏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切不可哗众取宠。二是有针对性。课前用于学生预习的游戏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要选择可以互动的游戏,课后要推送用于复习巩固或深入研究的游戏。三是有挑战性。游戏难度既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也要有一定的超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3.如何高效地实现游戏化学习

①关注学生自主游戏学习过程。好的教育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学生沉迷于游戏,那既不利于其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跟踪、监督、控制好学生的游戏学习行为。在课前、课后布置游戏学习任务时,可以定时推送学习游戏,并定时关闭学习游戏链接,还可以将学生在游戏中的闯关情况作为成绩记录下来,同时让学生填写游戏学习反思电子表格,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认知或思维能力。

②灵活应用游戏促进互动学习。如果学习游戏的设计能与教学紧密结合,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但现有的游戏学习软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教学、学习设计的个性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利用游戏学习软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的互动环节中,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烨伟,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3]林利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4]邓光强.“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13(12).

[5]李芒,蒋科蔚,李师.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7

关键词:智能手机;互联网+;英语教学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在学习中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对智能手机学习并不陌生,例如,中小学多用的乐教乐学、钉钉等软件,说明国内已经广泛将智能手机应用于教学,但这些应用表明,研究者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学习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上,但智能手机在教学中的应用状况有待进一步考证。

刘旭(2015)提出,智能手机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真实有趣的学习语境和不受时效限制的学习环境,试验对比表明,移动智能手机支持的英语学习能够明显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屈玉琴(2018)指出,智能手机可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即,课前激发学习兴趣,课中营造学习氛围,课后拓展学习时空。

二、智能手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革新教学手段,使教学更为灵动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研究者发现,智能手机可促进学习,并开发出大量学习软件,其中,与英语学习相关的app数不胜数,如有道词典、百词斩、薄荷阅读、英语流利说、aBCReading等,这些软件涉及词汇、阅读、听说、翻译等,可以满足学习者差异化学习需求。学习软件因其有趣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简便的操作和直观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耳目一新。调查了解到,部分高校课堂上已经运用智能手机教学app(优学院、智慧树、智慧课堂等)进行教学。教学手段的革新可以使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进步。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

有些教师多年带同一门课程,对课程内容信手拈来。虽然教材几年之内没有变化,但学生在变,学习环境在变,如果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不变,就难以满足当前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只有善于思考,开动脑筋去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寻找新的教学资源,才能以不变的教应瞬息万变的学。在教学中,我们可推荐学生使用一些富有趣味的英语学习app作为教学补充,例如,用有道词典来查阅单词、学习单词,随时瓦解词汇障碍,用百词斩来积累词汇,通过英语流利说app来提高听说能力。英语流利说app涵盖丰富有趣的话题,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从入门级英语学习者到高阶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均可满足。

(三)拓展教学时空,助力学生终身学习

智能手机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过去课堂一潭死水的沉寂状态。借助智能手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变得更主动积极,拓展了教学时空,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智能手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究

(一)智能手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要,但由于外语语言环境相对缺失,学生英语听说等运用能力较差,此现象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尤为显著。想方设法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听力练习,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首先,课前预习。教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确定本章教学任务目标和学习要求,并预判学生知识衔接情况和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以及解决方案。以主题单元“takingaDayoff”为例,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主题对话听力练习,能够理解对话的主要意思;能够根据对话内容,确定说话人的关系;基本了解掌握主要信息之后,对细节问题进行仔细挖掘,掌握听力材料的细节信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描述对话相关内容,尽可能地多运用听力材料里出现的词汇和句型。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既有知识掌握情况,预判学生可能不理解“takingadayoff(请一天假)”,同样,“请几天假”,“请一周假”等表达可能是绊脚石;请假者可能是student对teacher,employee对boss,manager或employer,学生需要提前知悉相关词汇;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为了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需要掌握热点表达,例如:

ihavetomisstoday’sclass.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在智慧课堂上以预习作业的形式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一般设定为上课的前一天晚上8点)认真完成并提交,教师逐个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提醒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并总结学生的共性问题,课前集中反馈。旨在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听力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扫除学习障碍。

第二步,课堂教学。教师提前把听力练习及答案到智慧课堂题库里,并创建随堂测试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听完听力材料,直接在随堂测试里答题并提交。智慧课堂立刻为学生批改,并按照答题用时和答题得分进行排名,便于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答题完成情况和每名同学的掌握情况。智慧课堂的随堂测试功能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样适用于语法、词汇、阅读教学。

第三步,课后作业。听力练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和学生进一步互动,对听力材料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或者观点性问题进行强化复述,复习听力材料,同时,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之后,把听力材料发送到资源库里,供学生查漏补缺。

(二)智能手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閱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高职教材中的阅读篇章比较短,容量不够,加之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词汇量较小,阅读兴趣不浓厚,阅读能力不强,导致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困难重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智慧课堂,把较为复杂的阅读篇章,分解为若干小任务,通过清晰的线索和丰富多彩的智慧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参与中提高阅读技能。

第一步,课前阅读。教师通过智慧课堂预习任务,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阅容易引起误解的英文短语表达,即翻译中的“假朋友”,让学生了解阅读课主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课前学习热情。教师设定作业结束时间,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在微信群里提醒未完成作业的同学。

教师在线汇总学生作业,搜集优秀学生作业,并集中展示,让学生在分享中取长补短。

第二步,课堂阅读。课堂教学要有一个清晰的线索:单词—短语—语法—篇章阅读—阅读理解测试。在每个环节中,尽可能多地使用智慧课堂中的活动和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实时了解学生每个环节的掌握情况。

例如,单词学习中,可为学生设置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例如,小羊吃草等游戏,让学生通过趣味游戏,掌握词汇,然后通过智慧课堂的随堂测试、头脑风暴等活动,全方位快速了解学生整体和个体掌握情况。

在语法梳理和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智慧课堂的抢答、小组讨论、测试等功能,实时与学生互动。相比传统课堂,智能手机支持的智慧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第三步,课后阅读。课后,教师通过智慧课堂进行延伸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课件发送到智慧课堂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查看,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然后,教师在企业微信群中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网络视频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在智慧课堂上针对重点难点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提升学习效果。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智慧课堂可以把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和不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智能手机在英语口語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手机强大的网络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曲,还可以利用一些口语app学习口语,甚至注册Facebook账号结识外国朋友,通过网络聊天进行口语学习。虚拟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克服羞涩感,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培养起英语口语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性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确定话题内容查阅资料口语预演查找问题操练熟悉拍摄小视频。教师把学生提交的口语视频发送到微信群或者QQ群,由学生们投票选举,选出最佳口语视频若干个。

这种口语教学方式非常迎合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高职学生爱琢磨智能手机的新用途,爱时尚,爱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并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肯定。智能手机拍视频用于口语教学的方式,恰好“投其所好”,学生要想呈现一个良好的拍摄效果,小组内的两名同学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查资料,用心编对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8

关注课堂,令我们的教学生机蓬勃,为此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谈谈初中数学学科如何实践智慧的教育教学。

1在创设情境中体现智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始动力,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1.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的思维动力。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建,可以激起学生把自己融入课堂活动中去,积极地、热情地参与学习,问题情境的创建是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带入所学习的问题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谨慎,应避免绚丽多彩、牵强附会、热闹浮躁的问题充斥课堂,我们所设计的情景要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

1.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不明白数学的应用性,就会觉得数学很枯燥,离生活很遥远,学习起来很被动,更不会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数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那些数学成绩落后的孩子总觉得生活中根本用不着数学,有时我们甚至在数学试卷上看到学生写的牢骚。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善于创建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3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每个定理都有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许多著名的定理都是经历艰辛才得以发现和证明,虽然我们不可能再现当年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过程,但如果不给学生创设再发现的机会和条件,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生硬地套用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几何定理的教学中,我们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通过动手操作,把学生推到思维的前沿,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这种探究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2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创生智慧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们学科组通过研讨得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八个指标:

2.1目的性

提问应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不能信手拈来,随意发挥,要围绕着教学要求展开,为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服务。

2.2启发性

提问要问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关键处,问在知识的要点上。即问在知识的连接点和解决问题的支撑点上,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疏通学生的思路,足以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猜想以知识和方法的正向迁移,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可及性

所提问题应以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及当场为基础,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应尽量避免“不启能法”和“启而不发”的提问。

2.4适量性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亦是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堂课提问的越多越好。对一堂课的提问,我们不但要看其量,还要看其质,更重要的是要适量。

2.5及时性

提问要把握稍纵即失的时机,要问在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的“节骨眼”上。

2.6层次性

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有主有次,具体明确,使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目标,切忌把问题提的大而笼统。

2.7全体性

提问的方式要面向大多数,问题的难易程度应能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2.8及时评价

教师对学生回答要及时做出恰当、中肯的评价。即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不确切的地方进行重述,对未尽之处进行追问,对错误的地方给予更正,对回答正确或有创意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

3在分层教学中彰显智慧

3.1分层指导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学优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授课内容要适当加深拓宽;指导他们多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思考题,课外辅导书中的综合题。中等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往往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这类学生可以按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及时指导,及早发现问题,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向优等生靠拢,同时注意防范学生的退步。学困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类学生主要是要抓好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几个环节,适当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进度略慢,必要时进行反复讲授,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2分层练习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难度的由学优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学困生,中等问题则可由中等生来回答。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即基础题、综合题和创意题。因人施教,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3分层教育

培养优生,重在引导帮助,贵在激励训练,首先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其次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再次激励“优生”超越自我。我常常对“优生”说:“本来可以得100分,却只得了99分;本来可以成功一番辉煌的事业,却只是找到了一个谋生的饭碗……造成这种种遗憾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不具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毅力和能力。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千万不要埋没了自己!”如果我们对所有学生都这样说,显然不妥,因为我们的社会既需要杰出科学家,也需要普通劳动者;但对优生我们则应理直气壮地向他们提出“追求卓越”的希望。最后训练“优生”受挫心理,优秀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一帆风顺,学习上得心应手,有很多还一直任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突出,深得老师器重,同学羡慕,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优秀生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对待后进生需要多关心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教师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和鼓励。只要后进生在思想上接受了教师,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在反思教学中提升智慧

4.1反思的重要性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习不反思,就很难获得深入学习的能力与求异创新的品质。对学生而言,每次的学习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加强学生的反思,才能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不再陷于“惯性学习”的泥潭,帮助学生趋向“智慧学习”。

4.2给学生指明反思的方向

(1)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从题海中寻找规律,把握规律,并达到以不变应万变,将题海变成小溪,将知识结晶的目的。

(2)反思解题方法,掌握一个类型问题的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境界。“题海无边,总结是岸”,若没有反思、探索的过程,就题论题,至多就是解了一道题,脑海中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解其他题不会有什么启发。许多学生抱怨说,平时解题甚多,但考试结果总是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解题后没有反思,不善于总结归纳、重新探索,固有的思维成果没有得到巩固、提高、升华,思维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导致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因此,笔者非常重视“题后反思”,也常教学生“题后反思”。

4.3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两点做法

(1)利用“还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听课进行反思。在知识学习中,能够听懂别人的讲述是一个层次,属浅层次;能够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讲出来使别人听得懂,属一个较高的层次;能够用多种方式讲解使别人听懂,则属最高的层次。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还课”的形式,将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习题讲解给同学或老师听,并力求用各种方法讲解以求达到使他们听懂的目的。“还课”可以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有效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策略,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9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智慧生命主体性

一、人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追求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在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理想落实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这时人们想到的是“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人们认识到无论是“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往往显示为“个别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别化教学”逐渐演化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不过现代教学的危机使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进而由“小组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的趋势。其实,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循环或轮回,更不是重复或倒退,它是当今人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结果,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人类发展到今天,个别化教学向今天的班级授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突出的矛盾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作为在课堂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教师首先就要考虑到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当今的课堂教学缺少什么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应该说当下的课堂教学并不缺少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热情,也不缺少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用。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当今的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

在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试问:这样做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在哪里?这样的启发教学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吗?依我看,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我曾在上海某中学听了一节初三英语课。整节课学生都整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讲,除了时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外一直都保持鸦雀无声。我当时就在想:学生为什么那么安静?学生为什么那么服服帖帖?每一个要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唯一想要的就是让学生背下答案和一字不落地听写在黑板上。难怪她自己下了课也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其实还是在搞应试教育。”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致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2.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最后,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

3.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也就是教师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学生若有疑问,教师不是启发他去思考,而是说“照我说的没错”或“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讲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20世纪初,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4.当今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关照。

我们似乎从未怀疑过“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句话,但以学习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这一工作却很少有人能出色完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天的大多数课堂中教师还是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并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往往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说什么“你看你的作业像什么样,闭着眼睛做”、“重做”之类的话。更可气的是,有的教师竟打着“今天打你是为了你好,将来你就明白了”的幌子,漠视甚至戕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殊不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的情感的唯一载体。舍却生命,还谈什么教育?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它应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为取向。也可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化的组织教学环节,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一种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比照。我们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1.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教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这一点上,我奉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2.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3.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

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智慧课堂优点和缺点篇10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目标,以建设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环境为主要任务,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此浙江省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对教育信息化从设施覆盖到应用整合的阶段过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引入的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在推动常态的教学变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信息化技术的介入使得传统课堂变得灵动、丰富。

一基本概念

1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运用web2.0、云计算理念和技术,融合SnS、KnS、wnS架构的优点,提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学生可在电脑、手机、平板上使用wi-Fi或3G无线网络的接入到其中央服务器。它提供的云平台空间聚集各类应用:视频直播互动同步课堂、仿真实训、备课授课系统、课程资源库、作业管理、数字图书馆、在线考试、学习评价、博客、威客、播客、微博等数百项,此外另有可自由拓展的个性化应用功能。

2智慧课堂

“智慧”一词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陡然流行起来,“智慧商务”“智慧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不一而足。教学过程是建构知识、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完善人格的过程。智慧教育基于知识教育,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智慧教育的载体。而人格的完善则更需要教师课堂上引导与课堂外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反思。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

二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的融合

“智慧”是需要高瞻远瞩的,是有创新基因的。“智慧课堂”在玩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具有先天优势。如何有的放矢地提供最精准的教育服务,体现高职类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堂的课程特色,是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融合研究的要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结合,不是被动地融入,而是高层次地主动适应。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一种理想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

1生成条件

大学城云平台提供的“智慧终端”是智慧课堂得以实现的基础。它搭建的空间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信息化功能,一方面它满足了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也满足了智慧课堂要求的动态教学模式改革。

智慧课堂以“智慧终端”——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为保障,得以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进行开展。通过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鼓励学生积极自学,进入不同的学习进程,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任务出课堂,周而复始地循环构建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而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资源进行虚拟与现实的,也实现学生在课堂外的兴趣培养。强调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1)礼仪类课程素质拓展延伸的需求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由于其重视素质拓展,强调礼仪是终身养成教育,因而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自我完善的礼仪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生活、学习。要控制学生的礼仪习惯养成素养积累,就需要有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个性化空间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素材,鼓励愿意学的学生多学一点。而云平台的多样化功能恰恰为素质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场地。

(2)双语类课程的查漏补缺的保障

目前双语类课程教学的瓶颈主要在于学生英语能力较弱。因而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的授课面上就有两大局限,第一,需要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的深度与广度上有局限。第二,因为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弱,在教授的密度和适度上有局限。如若对上述问题一一回应解决,那么课堂有限的时间将远远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因而像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空间就变得极其重要,是双语课程查漏补缺的保障。

2升华机制

以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有了什么变化”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着眼点,纳入课程的考核和学生的成绩评定中去。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因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引导机制的考核与课堂教学规范的设置、教授内容的引导有机结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1)完成教学一改——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式是:明确布置任务——问题探究与准备——课堂交流展示——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反思。这一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来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引入大学城云平台为主要阵地,将这一公式明确化:浏览他人任务成果——小组线上讨论、留言——上传小组任务成果并课堂展示——教师现场评价、其他同学线上点评——教师更新线上拓展资料——学生线上自我反思评价。

(2)重视教学一得——教学检测管理(portfolio)的建立

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指的是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学生学习反思及自评,包括学习过程+最佳作品记录。具体通过课堂对学生表现的记录结合学生自己的作业及他评与自评,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及自我管理意识。包括:各项平时任务记录;平时课堂纪律与学生态度;书面作业;同学问评价;自我评价。云平台实名的认证及准确的学习记录、线上作业等是完成这一个人资料库分析的基础。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的建立将学生同时纳入到考核主体与客体中,有利于学生自我的实现。

(3)感受教学一享——营造四维空间的双语氛围

这指的是课堂上教师的英语用语引领、鼓励学生对英语的使用、培训学生助教对英语的正确使用等。做好引导工作强调学生对英语的应用上尽量避免去抠语法,多鼓励学生培养好的语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说、多听、多读、多背。而重视英语环境的营造的问题上,纯粹依赖45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提供课下良好的英语环境。世界大学城评台的引入,不仅打破课程45分的局限,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在线上课程网站上设计英语加油站、英文歌曲赏析、课堂专业英语解读等板块。

3生成价值

(1)动态课堂的生成

动态课堂的生成主要是教师层面,注重教学一得,提升教师的预设能力。让反思成为每一天的工作和习惯,每堂课的反思不泛泛而谈,不面面俱到,而是就某一个感触最深的细节谈感触,谈体会,写教学一得。如教师们就关注学情、巧设情境、引导探究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写反思,写心得。这样的行为必将使教师们从中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和提升而终身受用。实践反思,完善教学设计。一节课结束后,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与意见反映,作业的质量等都需要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反思,从而为下一次的教学设计积累经验。通过“教后思教”,有所发现,有所改进,不断进步和完善。更让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改革的核心动力。

(2)课堂创造力的提升

在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教学动态的生成,往往需要教师从原先的封闭式以及控制式的教学模式向当前互动式的教学转变。从其实质上来看开放式教学其根本的核心就是通过利用对“人的极大关注”来进行课堂教学。基于新课程教学标准,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思辨的时间与机会:但凡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教师绝不代替;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寻求和探索的,教师也绝不担心,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以及机会,并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从全方位对其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以及实践练习。

(3)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

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是鼓励学生养成持续自学的好习惯与鼓励学生享受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课堂引导与云平台中个性化空间的建设,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按同一进度施教,很难照顾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在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建构多途径、多层次的自主学习环境,以引导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也鼓励“学有余”与“力不足”的学生在线上多学一些。

(4)师生、生生关系的重构

在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课堂作业展示区、学生小助教交流区、礼仪文化分享区、习题库、英文小憩站、礼仪英语加油站、留言板、微博等模块的设置,丰富师生间的沟通。同时这种双向的交流更是带动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比如学生小助教交流区就引起学生间互相学习、评价的良好反应。特别是通过这样的线上交流,教师将平等化地与学生对话,消除在讲台上的距离感,在重构师生关系上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技术中心课题组.浙江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J].中国电化,2011(43).

[2]朱松林,徐小琪,潘杰.基于web2.0、云计算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公共支撑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