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实训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12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1

文/卓建华?叶焕锋?徐浙明

摘?要:本文介绍了学校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学校在构建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时,以“一体化、系统性和示范性”为原则,按照基础技能实训、核心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四个不同层次的功能模块分别设计,构建了一个以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普遍提高。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一体化

如何建设具有高质量、规范化、示范性的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创建省级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经验,探讨并总结学校在构建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确立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构建“做中学,做中教”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实训基地主要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校外实习基地为辅”的形式存在。但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设备、场景与企业现状相去甚远,学生只能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或是与企业真实情景相去甚远的基础性实训;而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学生也只能进行参观或从事简单劳动。上述情况严重地影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绍兴中专在总结近30年各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确立了建设高质量、规范化、示范性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战略方针。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成功建成“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化工专业实训基地”“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等多个部级、省级实训基地,为学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校内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1.规范实训基地的建设流程,确保专业实训室建设质量

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实训基地的整体规划,二是相关实训室改建、扩建及新建方案制作及实施。两大部分内容须按照科学、规范的流程进行,这是实训基地建设系统性、规范性、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1)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流程。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包括结构和规模两个方面。机电实训基地的布局结构是通过对本地区行业、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构成及预测进行分析,构建与之相协调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规划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实训室建设项目。机电实训基地规模的规划须依据本地区行业、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规划、预测学校未来三年机电专业招生规模的,并以此确定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是学校机电专业实训室的改建、扩建及新建项目申报的依据。

(2)机电专业实训室建设流程。依据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方案,结合现有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确定实训室建设申报项目,并按照实训室建设原则,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建设方案和设备招标方案。实训室建设申报项目由教务处、实训处初审后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建设方案、招标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后,交校务会议审批,只有审批通过后才能进入项目的实施环节。实施环节具体由学校总务处负责,专业教研室对建设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对建设方案进行调整。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实训处组织建设方、使用方及相关专家进行验收。

2.科学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合理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架构

(1)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百余家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查,笔者了解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的主要岗位,有80%的企业提出了具体的岗位要求。我们对调研的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后,清晰地得出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主要由以机械传动机构核心的装配与调试技术以及以pLC技术为核心的控制技术来支撑。这些技术从特性上来说是一个个层次清晰、相对独立的技术模块,而从岗位应用的角度来说又是以技术综合的形式存在。其中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包含识图与制图技术模块、钳工技术模块、机械焊接技术模块、机械测量与装配技术模块、机械传动技术模块、液压气动技术模块;控制技术包含基础电子产品装配技术模块、照明技术模块、继电器控制技术模块、电气仪表使用技术模块、pLC技术模块、变频技术模块、触摸屏技术模块、传感器技术模块、伺服控制技术模块。因此,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围绕提高学生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核心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思路,建立了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能涵盖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专业创新技能等不同的教学层次的课程体系。

(2)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架构。根据学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来架构实训基地。基地共建有由机械识图与制图、机械CaD、钳工、机械焊接等类实训室构成的机械基础技能实训中心;由照明线路安装、电子产品装接、继电器控制三类实训室构成的电工基础技能实训中心;以pLC应用技术为核心,融合气动技术、变频器技术、触摸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以控制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光电气一体化实训中心;以液气压技术为核心的,融合pLC技术、触摸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以液气压传动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光电液气一体化实训中心;以伺服控制技术、机械传动技术为核心,融合pLC技术、机械测量与装配技术等以机械传动与装配为主要学习目标的传动与控制一体化实训中心等。

3.合作研发实训装备,提升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训练水平

机电综合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电气等多个技术模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对应的实训设备是机电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和技术保障。为此,我们对市场上各类机电技术实训设备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实训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缺乏真实性和教学性的有机结合,难以承载机电专业学生应用技能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是教学设备厂家利字当头;二是研发人员少,技术力量单薄;三是没有现场教学经验。因此,不可能研制出既具有现场设备真实性又适合教学现场的实训设备。当然,教师自行独立研制也不可取,一方面受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制作设备也不是教师的长处。因此,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取所长,走联合研制的道路。

在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实训室建设项目组注重对生产性企业、教仪企业和兄弟学校的整体调研,始终坚持适应企业和教学需求的适应性原则、体现生产现场职业特点的真实性原则、跟踪技术前沿的先进性原则、提供多方位服务的开放性原则。经过两年的建设实践,我们相继开发了由基础平台和典型应用平台一体的系统性实训设备。其中基础平台主要承载核心技术的基础性训练,而典型应用平台主要承载以核心技术为中心融合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技能。一方面可真正实现“项目驱动边学边做”,另一方面使“基于工作过程、创建真实应用情境”为特征的实训项目教学得以开展。

三、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

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紧紧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牢牢把握建设的基本原则,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了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校机电专业的建设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专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以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具有绍兴中专特色的职业能力“递进式·分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发与区域内企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的系列化教材,使机电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完备率达100%,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2.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普遍提升

依托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模块化、组合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系列化的训练,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提高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应用能力。近几年来,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考证中,初级工考证通过率保持在100%,中级工考证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在技能竞赛方面,市级、省级、部级技能竞赛获奖率均在90%以上。近5年来,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10项14人次,二等奖8项14人次,三等奖1项1人次。

3.师资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通过“组合型”实训室的构建与使用,专业教师机与电跨界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依托实训机电的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践,使机电专业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教研室专业课教师23人,双师教师22人,职业技能鉴定员10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6人,浙江省技术能手3人。

4.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近几年来,基地先后与绍兴电力局、绍兴市安监局、绍兴市农办、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开办了进网作业电工取证班、电焊工培训班、维修电工考证班等共64期,培训人数达3769人次,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童如山.“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2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一、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理念

正在迅速发展中的我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是在传统的金工实习基地的基础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它即为今天的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但金工实习长期教学模式和观念又成为工程训练中心发展的一种局限和障碍。因此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理念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要求,以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与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大工程背景,把工程训练中心建成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基础宽,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

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训练中心应根据大学教学工作要点,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习教学基地多年实习教学的成果,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构建适合各自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的实习教学体系,创造一流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一流的教学水平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

在新形势下,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上注重素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思维训练上注重创新”的理念,提出了以学生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工程综合、科技创新”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同时,为专业、学科教育提供工程技术支撑,进而为培养一流的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支持。

工程认识课程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面对全校学生开设的,它的建立,将有助于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对高校校人材培养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电子实习是“工程实践”部分的重要模块。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引入先进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并改善教学环境,将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电子工艺实践能力,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电子实习课程的品质,势在必行。

总之,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对高校校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依据

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应根据各自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任务,面向专业及其它受益面;科研任务):进行规划设计。

如电子实习面向全校电气类、机电类和电子类等专业,按照学校电子实习教学计划、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以及工程训练中心规划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和现代电子实习课程的基本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电子实习场地建设以满足电子方向的“工程实践”教学为主,即目前开设的“电子实习”教学课程,以“电子技术设计与实践”开放性实习及选修课为辅,兼顾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工程综合、科技创新”部分。并为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如科技竞赛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继续开设电子、嵌入式等系列选修课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

工程认识实训面向全校本科所有专业,对于非机类专业,可以普及最基础的机械常识和感性认识;对于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可以在普及最基础机械常识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学习,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一个实践平台。

工程训练中心课程应按照各自高校工程训练课程体系设置的框架和现代工程训练的基本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其教学任务是学习工艺知识,掌握机械相关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实习的模式进行。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最重要的实践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电子电工专业的技能。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电工技能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掌握技能熟练程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此,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应改进以往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法,解决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学习效率,巩固学生专业课知识,发挥实训教学的实际作用,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一、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加强专业知识的掌握,使专业知识与实训教学有效结合。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要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作为基础。以牢固的专业知识为指导,让学生掌握安全规范的操作方法,强化实训教学的效果,并预防实训教学操作中存在的危险。例如,在电工实训过程中,操作过程中必须有两人以上方可作业,电器操作人员应集中注意力,电气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能用手触摸,不能绝对相信绝缘体。而且,在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测电笔,只允许在五百伏以下的电压使用。因此,在实训教学前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对枯燥的专业知识,教师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概念与规律,同时应避免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训操作训练。

2.完善实训教学项目,丰富实训教学内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了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应适当增加实训项目,体现实训教学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例如,在基础实践操作完成之后,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多台电动机的实训内容,或者对实训项目进行优化组合,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成为全方位的技术人才。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操作之后,为巩固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设计、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借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几点策略

1.实训过程中不怕学生失败,鼓励引导学生改进操作方法取得成功。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因为害怕触电或者怕被电火花伤到而不敢进行操作训练,教师此时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为安抚学生紧张的情绪,教师应有耐心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安全措施,带头示范,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操作训练。另外,学生不可能一次就能正确地完成操作,面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耐心纠正,而且要鼓励学生不能一味地按照课本的操作过程进行实训,引导学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探索出安全的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从业后在岗位上的创新发展打下基础,达到并超出实训效果。例如,学生因操作不当而触电,进行第二次实训操作时,会因前一次的触电而不敢尝试。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学生勇敢尝试,之后检查学生操作注意事项是否记牢,并确保实验设备准备好。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确保学生安全。学生第二次操作成功后,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进行多次实验训练,以彻底掌握该技能。

2.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训训练。在实训过程中,观察学生各自的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训练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就在实训中加强其动手操作能力;有的学生项目设计能力欠缺,在实训时对其实验项目设计就要严格要求。再如,有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因害怕而不敢进行实训操作,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勇敢操作,多次成功操作后,增强他们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3.分阶段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中职学校学生因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在学习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比较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设计合理的教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分阶段地教授理论知识,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掌握专业知识。例如,在电工专业知识学习时,会涉及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由于在义务教学阶段没有学好物理基本知识,对电工专业知识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认识基本的机器设备,能完成物理实验测试。通过这一基础阶段的学习,为学习深层次的物理理论做好充分准备。在分阶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调整学习状态以完成中职阶段学习内容。

三、结语

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全方位高素质技术人才,中职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现阶段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找到适合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从业后工作岗位的要求,为国家经济技术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4,06:275.

[2]黄一展.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43:185.

[3]栗松.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3,09:69.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4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创新能力大工程背景

21世纪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出这种既懂技术,又能“动手”,既重效益,又善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培养具有较强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高等院校优先考虑的发展目标之一。如何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充分发挥它在21世纪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成为高等工科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就此谈几点思考。

一、国内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和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都将工程训练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工程训练的主要模式,在校学生是以“大工程背景下的工程训练教育”为主,目的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由科学向工程的“回归”,毕业后,在工厂有1年的实习期。德国非常重视工程技术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参加工程训练12个月左右,才有资格接受高等工程教育,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的工程训练强调在社会的企业中进行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法国理工院校的工程训练教育重点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师,一半时间在学校进行工程概念的教育,一半时间在工业企业实习。英国在大学内设立工业中心,让学生在“仿真工厂”进行工业训练。

我国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主要是从原来的校办工厂中分离出来的,实现了从工厂教学向教学工厂的转换。绝大多数为机电组合模式,由金工、电工和电子实习组成,课程限于金工、电工和电子实习范畴,缺乏大工程背景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实习而实习,导致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提高。随着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大学生在校办工厂的实习已满足不了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近几年,国内众多高校建立了机电一体模式的工程训练中心,其特点是打破机与电限制,突出了基础工程学科机电一体的技术内涵,实现了学科交叉和融合。但在运行中,与社会联系不紧密。同时,经费捉襟见肘,大多数限于机电专业使用,而且创新能力的训练不够,大量设备仪器利用率有限,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由于维护得不到经费的保障,更新设备根本难以达到,随着科学技术更新步伐加快,无法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

二、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理念

建设现代化工程训练中心应该树立以下全新的理念:

1.积极贯彻国家素质教育方针,把工程训练中心建成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富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校内实践性教学实体,是学校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各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2.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要实现完整的育人工程。工程训练实践内容可覆盖机械、电子、电工、信息、自动控制、工业管理等学科,在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不断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实践内容。

3.工程训练中心要摒弃“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的传统观念,建成以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一体化为核心,以综合性、实践性为特点的工程训练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比较宽阔的大工程背景,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科学的作风,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4.工程训练中心同时也应是大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放实验基地,不仅要为理工科的学生服务,还要逐步为人文和管理学科的学生服务。

三、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需要搭建的平台

从当前的实际可能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需要来看,应注意建设好以下几个平台:

1.建设以掌握常规技能为主的基础训练平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金工实习”的地位怎么定位?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把它从原来为主的地位放到现在基础的地位比较科学。理工科特别是工科的大学生,如果对车、铣、刨、磨、钳、锻、焊、铸这些基本工种的生产工具的性能和技术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是绝对不行的。忽视这些基础工艺的了解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是十分有害的,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各种设备的性能及操作。通过这些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对各种设备和工艺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初步建立起生产设备工艺方法、生产效率、加工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一般地说,综合型大学要从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局出发,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训练设施有较多的投入,一些基础的通用性强的设备和技术训练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2.建设以学科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训练平台。工程训练项目要依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在与相关的专业、学科充分沟通和对学生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优化工程训练项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行“自助餐”式的实践训练模式。训练中心提供机械加工、材料成型、数控加工、电子、电工、陶艺、建模、快速成型、激光、物流、水处理等几十个训练模块,以满足各个学院、相应专业和学生的不同要求。训练目的是在掌握一般通用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技术训练,以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根据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等经济性方面的要求,合理地选用生产设备和加工方法。在这种训练中,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技术素质训练,即技术思路、技术实施能力、对新科技的敏锐性和接受能力。

3.建设以满足学生发展为主的综合训练平台。现代大学工程训练仅仅满足完成学校规定的时间教学计划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从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的要求,还应该主动开展体现机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管理、工艺)结合,以选修课、暑期学校和各种学习班的为主要形式,进行电子设计、机器人训练与制作,数控综合加工、陶艺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放飞学生的想象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成为面向理、工、文、医、管的新型工程素质、技能培训、启迪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综合训练基地。

4.建设以发明创造能力为主的创新训练平台。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还应成为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创新训练平台。一是要不断为大学生实现高新技术学习和训练计划提供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综合型大学完善自己的要求;二是要积极为大学生完成发明创造项目提供条件,把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设备全方位的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到工程训练中心完成自己的发明制作;三是要主动为大学生的各种科技竞赛提供条件,这是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工程训练中心应当在技术指导、器材保障等诸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工程训练中心应当经常组队或代表学校组队参加科技含量较高、在全国有比较大影响的大学科技竞赛和创新比赛活动,既是对提高大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支持,也是对自己的检验、锻炼和提高。

四、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需要开放性

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开放性,即与工程训练中心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进行有效的信息、物质等资源的流动,能够有效针对上述“工程训练中心”的特点,为“中心”建设发展获得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实现与利益关系者“多赢”中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1.与校内相关院系紧密联系与合作,“中心”训练的相关学科技术素质和学科工程素质以学科知识素质和在学院课程实验等基础上开展,“中心”教师开发新实验和科技作品以相关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科研新成果为依托。

2.与校外相关利益关系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一方面,掌握学校主要服务面向的企业对高级技术人才工程素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能力、开发新实验等。另一方面,同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先进设备和软件,改善工程训练条件,保证“中心”具备能够反映甚至超过当代制造业水平的先进设备和软件,学生在中心里有机会学习、操作最新的机械设备和应用先进软件,了解现代制造技术、设备、软件的发展动向,培养较高的现代工程素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的生产环境,等等。

3.在保质保量完成校内工程训练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挖掘潜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优质工程训练服务和完成技术攻关项目,为“中心”自我发展提供资源以及为提升“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中心”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加快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刻不容缓。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搭建好建设平台,加大投入,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探索,才能建设出高水平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才能为新世纪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5

关键词:专业星级机电控制基础实训课程双循环能力提升

专业建设一直是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内涵建设的关键切入点,在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星级评定指标体系中,课程建设的分量达到了36分(百分制),其中实习实训课程达到14分,可见实习实训的重要性。但对于高职教育的机电类专业,怎样实施技能的训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1、高职机电控制类专业技能训练现状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字面上解释,就是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的培养体现在公共基础模块中,比如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作风严谨、环境适应能力等的培养,就安排在思政、数学、体育、心理健康等课程中。高技术和高技能主要安排在专业模块中形成[1]。但是高技术、高技能并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进行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符合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但是,现在的高职教育中,由于招生形式的严峻,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出现较大的差异,而整个教学过程却很难有差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控制类课程都是安排在第二学期(或者第三学期),也是学生跨入专业门槛的第一个学期,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即新颖刺激又充满困难,在老师统一的指挥下,势必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自己能独立完成或者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另一种情况就是没有人来指导或者根本就不会完成,前者的出现是那些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后者就是那些上课不认真、思维愚钝的学生。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到后面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展。

同时,学生面对的是基于书本的单项训练,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练,缺乏一个整体工程项目的概念,在实训操作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动脑去思维,使学生感到知识的乏味,认为我好像是懂了就行,让基础性实训操作陷入事是而非的境界,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严重影响后续的专业训练。

正所谓“基础不牢,无以为续”,后续专业训练的老师就感觉到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会,于是出现放弃一部分学生,常此以往,严重影响学生的质量。这些问题也己引起职教人的高度重视,提出专业基础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对学生进行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基础实训教学要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2]。

2、专业基础训练的任务

专业基础训练以原理性的验证比较常见,也就是在讲解原理的同时,会增加一些“理实一体化”的内容,在高职教育中,常被称为“项目引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的时候,就感受到项目化的内容。

机电控制类专业的基础训练是电工基础、电子基础和机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项目化内容。以机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其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项目化的基础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机电控制线路的技术标准,熟悉机电控制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初步了解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掌握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学会处理简单的线路故障[2]。主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的理解,加强基本原理的应用。

3、机电类专业基础实训的过程分析

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践比较丰富的莫过于机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课程,其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原理的讲解,基本器件的认识,第二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安装和调试控制线路,第三是项目文件的评定。

对于第一部分,一般是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视频、ppt,还有现代的moCoo、5分钟课程资源等等。学生通过教师展现的动画或者实物样品,认识基本的元器件,了解其基本参数和使用规范。

第二部分是技能训练,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任务驱动法,老师给定一个实际工作过程的任务,比如说: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站控制的实现,学生可以按照已经给定的金典电路图进行安装于接线,或者自己设计的出非金典的控制线图,进行安装接线,从而实现其功能,老师在此过程中,担负着指导和引导的功能,最终对结果进行评价。现在比较推广的是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预先自学,然后完成任务。

第三部分是项目文件的处理。一个有效的课堂,往往需要进行最终的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专业基础训练的“双循环”模式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为了实现项目的有效管理,完全可以将课程设计成一个逐步提升的项目串,学生只有完成简单的任务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任务。对照项目设计的内容,设计和使用了两个实训室,安装有固定软件的电脑设计实训室和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室,充分利用世界大学生的空间课程资源,学生采取在电脑设计实训室进行理论自学、电路设计和仿真等工作,教师承担指导和引导等工作,待这个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实物实训室,进行线路的安装和调试,再回到电脑实训室进行项目文件的书写和评价,从而完成一个项目任务的循环和一个实训室的循环,并准备进入第二个循环过程。

机电控制类专业的基础训练,采用“双循环”的实践模式,在自行设计的一体化教室进行,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企业的工程项目引进实验教学,解决了学生工程意识缺乏的局面,提前让学生体验继电器控制设计的全过程,缩短了企业和学校的差距,提前让学生接触企业的东西,为企业的准员工提供了一个培训过程。

参考文献:

[1]苏俭,周志萍电气类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研究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8月(25)1000-1001;

[2]赵春锋等基于pLC的电工实习教学装置的研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1月(32)136-140;

[3]盛南岭自主设计注重时间强调特色再现生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8月(29)171-174

[4]贾宁,吴雨倩论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发展研究2013(7)16-20

[5]于冰,张海珍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专业设置模式探析[J]中国人才2013(3)104-105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6

论文摘要:在认真调研、分析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造业背景、行业背景和学校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并提出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和培养目标

(一)机电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1、制造业背景

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成为产品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入世以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工程技术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2、行业背景

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发展装备工业,而装备工业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其核心代表是数控机床产业,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必须优先发展数控机床产业。

据调查,抚顺挖掘机制造公司、韩国独资企业“双龙公司”、6409厂、三环机械制造总厂、煤矿电机厂、铝轮毂厂、减速机厂、抚顺机械厂、石油机械厂、星阳公司等都引进了机电设备及数控加工没备,需要相当数量高层次的机电设备及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操作、编程、维护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同时生产机电产品的厂家也需要懂机电技术的营销人员。

最近几年,机电专业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据2002至2003年就业统计,机电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3。为此,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一线机电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校背景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有二十多年普通人学专科机械类专业办学历史,现已发展为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应用技术”、“机电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一系列专业群。1999年以来,针对制造业对机电及数控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机械类专业主要围绕数控应用技术及产品安装、调试、维护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并于2000年独立设置了高职机电工程技术专业。

(二)业务规格与专业特点

l、业务规格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的“多元目标模式”。一级:具有熟练的autocad绘图能力,考取autocad认证证书;二级:熟练的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三级:常用传动件的设计及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熟练使用caxa电子工艺图表;四级:能够熟练掌握手工编程及熟练应用一款cad,cam软件(caxa、pro/e、mastercam)和数控仿真软件,考取数控工艺员证书,五级:熟练操作至少一种数控机床(车铣或加工中心),考取数控车(铣或加工中心)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六级:熟悉机床电气控制、plc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检测技术、微机和单片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知识,具有简单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考取机电设备维修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级别,达到其中任意一个即可实现就业。

2、专业特,最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强化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特色,加强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机电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使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主题,形成培养高职人才的新模式一是在培养内容上,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使学生知识够用,技能过硬。二是从培养方式上,做到“讲授与实训相结合”。三是从培养主体上,做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为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制造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岗位人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能结构,重组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创建具有现代水平的训练教学基地,构建具有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教学软、硬件的建设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文件,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投入,改善实验、实习设施。

2、重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侧重于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专业核心课程: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原理与编程、cad/cam(caxa、pro/e或mastercam)软件应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等。

3、实践环节突出四个特性

一是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普及性。对于金工实习,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立足专业方面,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以车工、钳工、铣工、焊接等工种的操作为基础,紧紧围绕机电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特别在普通车、铣床与简易数控机床操作上多下功夫。

二是专业基础实训的严格性。专业基础实训学习量大,范围广,学生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专业的认识。这一环节掌握好,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我们开设autocad实训、电工电子课程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

三是专业实训的必备性。我们建设了cad/cam实验室和数控实训基地,装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和正版cad/cam软件以及10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利用正版的数控加工系统仿真模拟软件实施教学,之后再到机床上真刀实枪的进行操作。把工厂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常用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内容整合成“典型零件的工艺制订”、“数控机床编程”等实训项目,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学会常规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四是毕业实习环节的针对性。毕业实习环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面向社会需求,学生尽管是同一专业,但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选择,因而毕业环节就应该体现这一点,以所学专业为主,结合自己情况完成毕业环节,尽量以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为主,但考虑就业导向,有意拓宽,如在企业中流行的cad/cam软件的运用(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等)、现代车间及班组的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机电设备的设计、开发等,做到真题真做。

4、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加快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有实验室8个、专业机房1个,已建成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第一期购置两台生产型数控车床,华中的数控铣和数控车床各三台以及方正系统的电火花、线切割各一台,并已陆续开始使用,使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了基本保证。

专业机房全天对全系学生开放,通过科学地管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展,实际动手能力逐渐增强,自身的务实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本着“先求合作、后求发展”原则,已与沈阳金杯汽车培训中心、市煤矿电机厂、市机械厂、双龙公司等多家不同性质、地域、行业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固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校内基地打基础,以数控加工操作技能为主,并进行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实训,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等。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针对机电设备、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验收等环节。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5、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对数控机床的结构、机械设计等内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以现场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技能证书与毕业证结合

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课程实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考取美国autodesk公司颁发的autocad二级认证、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数控工艺员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等。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教师“双素质”能力的培养;采用自身培养与送到国家指定的师资培训基地等地相结合的方法,使多数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有3名教师获教育部颁发的“双师素质”证书,有8名教师具备劳动部门认定的考评员资格,有2名教师考取了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证书,还有4名教师专程到华中数控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合格率已达到80%,三年内将达到100%;现已基本实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8、毕业实践与就业环节相结合

改革毕业设计原有的限于纸面的图纸设计、毕业论文的形式,将毕业环节变为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制作,使其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过程多样化,逐步转为对职业技能培训更有促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控制器的实体制造与制作。在实体制作与加工中,培养综合运用单片机、plc控制技术的能力,培养数控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培养机电产品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双赢的机会,一方面学生获得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缺少现代化人才的企业也招聘到了就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对学校则初步实现了后期订单教育。

9、教材建设与规划

专业理论课:以教育部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为主,自编部分教材,无论选何种教材,都要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教学依据。积极参加各类教材编写,其中主编了《机械设计基础》等教材。

实习、实训课:以实习、实训大纲为指导,自编实习、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项目、实习任务,实习、实训方式,实习、实训效果和成绩评定方法。实习、实训内容以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主,突出训练过程和操作效果。根据新技术出现的实际情况,实习、实训指导书应定期修订。

拟自编教材有:《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训教程》、《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教程》、《数控编程及加工实训教程》、《电火花型腔加工及线切割加工教程》、{(cda/cam软件应用实训教程》等。

大力推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现已做出机械制图、autocda2000、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原理与编程、caxa制造工程师、mstercma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10、注重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从2000级开始,将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通过学生的演讲、爱国教育等,培养学生勤奋、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高职特色

根据学生能力及爱好的不同,建立以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阶梯式“多元目标模式”,坚持多证书毕业。

置受教育者于集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和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工程背景下,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坚持数控机床单机训练和局域网条件下综合训练相结合。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交叉培训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双素质”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7

0绪论

高等工程院校培养的面向21世纪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知识、创新精神和大工程意识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工程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设备先进、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并且能基本涵盖现代工业体系内容、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要的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成为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办学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1发展现状

近年来,实践教学的发展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我国许多高等工科院校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人才培养目标,极为重视工程实践教学,相继成立了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从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国内各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均是在原有金工教研室、金工实验室、校机械工厂和电子厂或电工、电子工艺实习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先进的加工设备、教学手段和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后整合组建而成。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于2007年元月将原机电总厂下属的教学培训中心与挂靠教务处的电子实习培训中心合并组建而成,目前是我校大学生开展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及创新设计竞赛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心”大楼的建筑面积达到2.1万余平方米,按教学内容划分为先进制造技术、切削加工技术、热成型技术、电子技术实践、大学生竞赛专题、大学生团队项目、工业工程实践、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研究及运行管理等九大功能区域。“中心”拥有各类教学设备和仪器1074台套,固定资产6476万元,主要承担全校57个本科专业以及一定数量的外校学生的工程训练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开放性实验实训项目以及高层次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的实践指导和制作任务。“中心”年接待各类训练学生6500名,年完成训练任务55万人时数。

2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目标

工程训练中心应建成达标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具有优异的教学水平,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质量工程和进行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积极贯彻工程实践教学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校工程训练中心近期建设目标为:

(1)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综合工程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2)承担部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

(3)服务于学科建设,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硬件支持。

(4)训练中心要全方位开放,为学生提供比较宽阔的大工程背景,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使训练中心建设成为本地区的实践教学研究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

3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理念

工程训练中心倡导“体验教学”的理念,遵循“过程”就是“结果”的评价原则,教学建设取得了丰富的建设成果。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中心的各层次项目训练,使学生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的基本认识,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技能和实践知识,初步建立起“大工程”意识,同时要求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投入,使工程训练中心处在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内涵建设为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文化建设战略,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科学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致力于以能力为本的体验教学建设,基于未来工程师能力的需求来打造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大平台,开展大学生团队项目训练,组织专题设计竞赛,支持未来工程师协会,加强技能培训服务,开发实习、实训课程以及产学研合作教学项目等,不断丰富体验教学形式,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4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改革

以工程训练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工程实践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工程训练教学的新模式。

(1)建立一整套先进、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系列化、模块化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及大工程实践环境。

(2)制订教学大纲、教案、实习指导书、实习报告册、实习图纸、工艺卡及考核规范等教学文件。

(3)自编并出版发行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实习》、《机床数控技术及编程》等。

(4)制订并完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指导人员岗位职责文件及各项管理制度。对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规划和培训措施,建成一支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5)对理论教学、实习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增加理论教学学时,使其能满足我校办学目标及专业特色。

(6)合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配置齐全的挂图、模型、教具、陈列品、投影仪、录像机等,要有一定数量适用的Cai多媒体课件及电教设备。

(7)精选、完善传统制造技术,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增加对制造工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注塑成型、线切割、冲压、陶艺、钳工装配等训练项目。

(8)增加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内容及时间:非机类专业在工程训练课程中达到10%以上,机类、近机类专业达到20-35%,为本校及社会学生职业技能数控培训百余人次。

(9)改革优化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

(10)作为大学生创新设计制作比赛基地,机械系同学利用工程训练中心设计制作的产品参加200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制作大赛,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

(11)正在开发机械制造训练多媒体课件,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利用此系统自主研发开设的“金工实习”课程荣获“江苏省优秀精品课程”称号,目前正准备积极申报部级示范精品课程。

5今后工作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工程训练中心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2)开发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办成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3)不断增加现代技术实践训练项目,如激光加工、快速成形等,增加数控机床,使传统技术实践项目与现代技术实践项目的时间比达到1:1。

(4)精心设计综合训练、创新训练项目及研究性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8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训;探索;工程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349-02

teachingofelectronictechnology

KoUZhi-wei,SUnwan-li,XUming-na,SUXi

(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technology,Hohhot010051,China)

abstract:electronictechnictrainingareanimportantfoundationcourseforthesystemofengineeringtraining.itisplaysaveryimportantroleinimprovestudents’abilitytoinnovate,andanalysisand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articleaccordingtotheexperienceofmanyyearsofteaching,summedupforthiscoursecontentandteachingmethodstomaketheteachingmoreinlinewiththeactualteachinganddevelopment.

Keywords:electronictechnic;training;exploration;engineeringpractice;teachingmethods

随着电子技术和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在“电”与“非电”专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今天,对工程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综合技能要求,这就使得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行业创新精神、工程素养的复合型学生成为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电子工艺实训》是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接受电子工艺工程训练,学习电子工艺知识,可以增强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劳动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工程规范意识,培养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和求实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2006年学校设置《电子工艺实训》课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探索,目前取得一定的成绩,根据我们最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及经验总结,有下面几点体会。

1教学内容探索

《电子工艺实训》是以电子工艺学为理论基础,以模拟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为切入点的一门工程实训课程,其包括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在限定的课时内、有限的教育资源下使学生学到这门课的理论精髓及基本工艺技能一直是摆在诸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课时精心编排、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形成全面知识体系、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有,而且要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电子工艺实训》理论课程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需要一定的理论课时去讲授。注意先要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然后侧重讲述掌握电子工艺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尽量减少纯理论性的叙述,重视基本工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介绍和学习,而且要应用多媒体手段将理论有针对性的展现在工程产品中,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操作打下良好基础,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作为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技术学科,在建立起基本的理论知识结构,掌握了基础的工艺技能方法后,就要有相应的独立实训操作,这也是该类课程最大的特点。在实训项目的编排上以电子产品为载体,根据先前讲授的理论内容沿着电子产品剖析,采用“基础技能分项实训+电子产品综合实训”的实训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电子工艺技能的基础上,完成具体的电子产品的制造生产。学生能够站在生产厂家或技术工程师的角度认识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了解工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理论内容与实训内容见表1,理论课程的重点放在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表面安装技术两方面,这也是难点内容。实训课程的重点是表面安装电子产品综合实训、通孔插装电子产品综合实训,这两个项目基本包含电子工艺学课程的所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基本内容教学的同时,要适当的介绍电子工艺的前沿技术及发展动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要结合生产实际

将电子工艺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工艺技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的需要。

2教学方法探索

实训教学,实质是教学,目的是实训,在设计课程教案时既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也要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多种手段将实际工程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搬进教学课堂,使得理工科学生能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接触生产实际,使得所学专业与社会职业分工初步接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1上好第一节课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学校主要是以理论课为主,对于工程类课程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在开课前就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让学生正确对待课程,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上好第一课至关重要。通过电子类工程产品展示与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特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等,让学生转变角色,以电子生产厂家工程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职业与所生产的产品负责,进行工程训练。

2.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不同于生产实际,也不能把教学课堂搬进现代化电子产品生产厂家,我们只能将极其有限的小型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浓缩成一个可行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接触的工艺过程与生产实际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有必要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多角度走近电子产品。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大型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不容易表达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能够规范的演示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也能节省教学时间与投入资金,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接触科技前沿,了解新技术、新工艺。而且《电子工艺实训》理论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时偏少,非常适合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就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教学内容用形象的演示动画与生动的实物图片展现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

2.3选好实训产品

《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实质就是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上,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在实训课堂上学生模拟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制造出合格的电子产品。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电子产品适合课堂教学?这个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而定,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选定了三种电子产品,作为我们的课程的教学载体。理工类专业学生采用的是一台Fm/am收音机,其调幅电路全部采用分立元件、调频电路采用集成电路CD2003Gp/GB和少量元件、功放电路采用CD2822CB/aCp独立设计而成的一款收音机,学生既可以学习到经典的超外差接收机电路,也可以感受到集成电路在在电子产品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焊点在200个左右,收音效果好,恰好适合教学;非理工类专业学生采用的是采用CXa1691Bm集成电路为主体,加上少量元器件构成的Fm/am收音机,焊点少、容易组装、调试简单,能够充分调动非理工类专业学生积极性;表面安装工艺综合实训采用的是以集成电路SC1088为核心的微型Fm收音机,整机全部采用Smt元器件,非常适合实验室Smt实训。

2.4强调基本工艺技能训练

实训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稍有大意电子产品就有可能成为次品、废品,因此要特别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不注重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急于求成,做的产品成功率不高。针对这种现象,在焊接五步法训练时先让学生焊接导线造型,熟练焊接方法后再利用废旧电子产品进行拆焊,拆焊后再进行焊接,教师巡查指导,直到学生的焊接技术合格。基本技能全部训练合格,最后进行电子产品的组装,利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学,不仅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合格率,而且也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强化。

3结束语

经过这几年的课程探索与教学实践,《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理念,在培养理工院校学生的生产安全意识、工程规范意识、产品质量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方面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9

一、依托培训基地,实现职工素质大提速

电力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特殊行业,各种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有其特定的要求,而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是职业培训实力的基础,积极推进培训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以确保企业的培训投资真正转化为人才资本的增值。自2002年以来,培训中心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将已废弃的35kV石亭变电站改建为技能培训的专门场所。共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石亭培训基地,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仪器仪表,架设了110kV铁塔、110kV水泥门杆,架设220kV、110kV、35kV导线、配变及10kV导线、400V导线、站用变、电缆力柜,立3根独立的水泥杆(用于练习爬杆)等。并对场地进行平整、绿化,房屋进行修缮,改善了住宿条件,实施环境美化、绿化工程,加强硬件建设,建成培训楼、学员公寓、技能培训基地等各类设施,使培训、餐饮、住宿等硬件设施成龙配套,实现了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为提升培训实力奠定了物质基础。2004年省公司到漳州局授牌,把石亭培训基地正式列为省公司的送配电技能培训分基地。如今的石亭培训基地承担着送配电线路、装表接电等电力行业特有工种的初、中、高级工考评鉴定及进行技术练兵、比武、竞赛等工作,在技能培训鉴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独树一帜的半军事化全封闭教学模式,让学员们能够避免外界的一切干扰,潜心定性地学习,以实现培训“质”和“量”的双赢。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精心组织、从严要求,规范学员行为。“一流的教学业绩”要有“一流的后勤服务”做保障,为了让学员学得安心,住得舒心,吃得称心。培训中心不断优化基地的后勤保障,将每项活动内容都纳入到具体工作内容中,工作要求细中又细,从安全责任人、就餐、住宿、学员接送用车等工作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工作的每个环节到具体每项服务都倾注了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特雇专人负责学员们宿舍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保证学员住得好;食堂每日菜肴不断翻新,保证学员吃得香;改进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学员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使来自各地的培训学员就像在家一样舒适、方便。细致到位的工作赢得了送培单位和学员一致的口碑,也为基地赢得了长久的信誉,学员们说:“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我们都要珍惜。”

二、发挥教育培训功能,拓宽培养企业人才途径

2005年,该培训中心全面实践“为企业赢得竞争提供智力支持”的核心价值观,全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2期、参培人数4200人次,年培训鉴定总量打破历史记录。这不仅仅是数量的提升,更是培训中心服务企业能力的提升。在大幅度增加培训容量的同时,培训中心始终注意巩固和提高培训质量。对每一次办班,在全面分析电力职工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办班前精心地准备、周密地策划对办班模式,教材准备,时间安排,师资聘请,学习通知下发学员,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细化管理;办班中严格管理,细致服务对每一类办班需要做到哪几个环节,管理的等级要求等都事先明确列出详细的步骤和要求,切实按程序规定办。对违反学习纪律的现象,决不姑息迁就,保证良好的学风,注意安排好学员的学习生活;办班后认真总结每一次办班结束后,反思办班的成绩与不足,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办班质量的手段和途径,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丰富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质量。每年年初培训中心在总结上年工作的基础上,从着眼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确定全年培训计划和重点内容,全面启动了培训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机制,使培训工作真正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链条,在培训中体现生产的要素,在生产中体现培训的成果。同时,积极与专业部门配合,精心组织培训,有力的保证培训工作的完成,职工评价我们的培训是“工作做到了点子上”。为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企业文化素养,还举办了郊区局礼仪培训、通讯员培训等;并根据企业实施的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分期组织了郊区局计算机培训。为每年新入局的大中专毕业生上好入局第一课,实行了“门洞效应”,即:入厂职工要经过一个多月专业技能、理论教育、军事训练的培训,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培训安排针对性强,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对生产一线人员的技能培训,利用石亭培训基地,积极创造条件,注重提高其操作技能,加强现场适应性培训,以此较好地促进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员工技能水平起到了催化作用。除出色完成对企业的生产技能、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外,该中心还专题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培训,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得到企业认可,既有利于企业打造竞争力,又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于培训中心而言,企业一线的需要延伸到哪里,培训中心培训工作的触角、培训教学的重点就将紧紧跟随到哪里,这正是培训中心服务企业的不懈追求。由于培训活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可喜局面。

同时,配合省公司有关部门制定人才培养对策,以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及问题,提出创新培训工作的总体对策。拓展技能鉴定范围,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含金量,加大鉴定前培训工作的力度,使鉴定工作真正成为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利平台。2005年培训鉴定电力行业特有工种初、中、高级工200多人,培养了一大批梯次性、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这一个个数字,如同一个连续的输入端口插入了省公司的人才技术库。有的放矢的培训不仅赢得了企业和学员的高度赞誉,而且改善了省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的技能结构,增加和提高中级工、高级工的数量和比重,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同时为省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促进省公司人才结构的梯次发展和整体上移,培训中心用辛勤劳动和出色成绩,在追求企业满意、省公司信任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效益和发展。

三、贴紧基层需要,做好应急应需培训

培训中心还以满足基层电力企业人才需求为切入点,按照互补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轮训计划向县级供电企业铺开。三年来,通过各专业多工种大批量有针对性的轮训学习,完成了各县电力公司管理、技能全员培训,实现各县电力公司人员培训无真空地带的良好势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多元化培训,为基层打造一支懂生产、会管理的复合型管理干部队伍;打造一支专业知识功底雄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打造一支熟悉电力生产运行过程,实际技能精湛、能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的技能人才队伍,以此拓宽了培训服务的领域,而且扩大了培训中心的影响和声誉。在抓好各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及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同时,培训中心及时地向各县培训人员宣贯我局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和科学的工作模式、行为规范。

四、新举措绘制新蓝图

电工基础实训心得篇10

[论文关键词]电子电工专业创新改革技能训练

电子电工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就是电工操作技能训练,而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环节。书本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面对严峻的社会竞争,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实用型人才。良好的专业技能素质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实践与理论更好地结合。创新与改革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从社会、现实生活和自然中自主地确定并选择专门的研究课题来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老师安排或课本上的实验方案和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先理论后实操教学方式向先实操后理论再实操的新型教育模式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极大地提高。总的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1.对学生电工实验技能的训练要加倍重视。要求学生从点滴的规范操作做起,根据自己的学习进行情况和电工实验的基本特点,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操作达到准确化、熟练化、规范化。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的实习课题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器材,并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效地进行生产实习,最后展开讨论,做出总结。另外,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求真理的精神。

三、强化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教学

专业模块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心理基础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强化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电子电工技能训练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训练,采用模块法教学,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总之,专业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点的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电路模块中,安装实习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提前把介绍组成电路的低压部分的原理、作用、结构等有关材料发给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实验时知道学生用示波器在实验台上观察整流、放大电路、稳压、滤波各个分电路输出波形情况。

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要求学生课前熟悉理论内容,了解操作步骤,实验时教师给学生做边演示边解说的示范操作,对关键环节反复强调说明,步骤分明、分解操作和整体操作有机结合。实验前的准备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准备,包括拓宽学生知识面,实验的预试,之后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评价、指导。让学生通过回答教师在实验操作中选择性的提问,来强化记忆,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提高自信心。例如,在电工技能试验中,用无交流电流挡级mF30型的万用表去测量某一电路中的交流电流的方法是什么?此类问题情境会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兴趣集中到专业知识上来。

五、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1.重点培养识图与读图能力。各种电气设备虽然工作过程不同,但却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所以,通过培训使学生们具备掌握各种连接关系、图形的含义和电气符号,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及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

2.注重培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能力。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是通过培训电器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使学生具备日常照明电路检修与安装的能力、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电工三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万用表)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了解“三表”的简要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熟练运用“三表”检测各种电气参数,掌握“三表”的常见故障维修。

六、采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既能允许教师通过编程主动地控制计算机,又把来自各种电子媒介的信息进行集成,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场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容易接受。尤其在电工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演示文稿、多媒体制作课件,把深奥的、难讲的理论做成图画的形式讲给学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降低教学成本、熟练操作技能、理解理论概念,充分调动学员的思考、听觉和视觉,增强培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七、趣味化教学法事例

1.趣味化教学法。趣味化教法就是在学习电子类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而提前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趣味化,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先开展实验,在激发、培养了好奇心、兴趣后,最后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在一系列的兴趣性动手操作中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学生配合教师开发兴趣实验,再通过系列兴趣性实验制作,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稳固形成各种技能。如“电视机原理”“收录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课,都可以采用这个模式。通过趣味性实验去增强基础知识教学,实现“先懂理论后去做实验”到“从兴趣性动手实验中去学理论”的转变,解决了两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同时也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技能与理论的双丰收。学电子关键在于多动手,许多理论上不懂的东西,在动手过程中都会慢慢被消化、理解。在目前职业院校与生源现状下,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以培养技能为中心,“先动手,后理论”即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实验教学为基础,以专业基础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2.趣味化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趣味化教法改善专业学习气氛,改变学生学习生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趣味化教法”消除了以往初学者对电子技术的那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使初学者容易入门。通过趣味制作学生兴趣倍增,多数能快速、轻松地迈入电子世界的大门,很多学生将课外时间投入到电子小制作和小发明上,那种班级制作学习的气氛和求知欲为专业课的学习扫除了障碍。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大,便于同学之间交流学习、相互探讨,全班学生平时都忙了起来,业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开始是教师为学生组织制作元件与资料,一个学年之后,多数学生能设计其他实用性小电路与课外自行搜寻并进行制作。除了教师及时进行解答指导在制作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外,学生们还经常会自行找资料翻书寻找答案。总之,趣味教学法使学生爱上了电子,班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专业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了,学生能够自行学习了,“趣味化教法”模式深受学生喜欢。

3.趣味化教学法的具体实施。(1)针对原教材的教学。对教材中必需的且职业院校学生能接受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尽量以趣味性演示为先导适当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对那些难度大的内容,理论性强,暂时略讲或删去(与其花较多的课时去讲解这些内容,情同浪费时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做的效果很差,倒不如将时间花费在实际操作中,等到学生实验做得很好的合适时机,再回来讲这些必需的难懂知识)。这样就使得原教材的授课时数大量压缩,进而有大量课时补充实用性电子技能课,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兴趣状态下,下意识地获取电子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原教材可作为技能教学中精简教学及及时查阅的教本。在技能操作的合适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教学原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这样做就分解了难点,增加了教与学的现实性与兴趣性,避免或减少了枯燥乏味的课堂电子理论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实践性与直观性。实践表明,这种教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率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辅助教材的延伸。教师要整理出教材中分布的重点难点、各知识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其分散到各电子小制作电路中,设计出一套自成体系的辅助教材,并注意尽量不遗漏,少重复,并使其系统化、系列化,尽量能融入教材中的所有基础理论,使小制作电路与教材融为一体。教学时,动手操作作为先导,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配以适当的操作过程及传统理论教学中的难点、知识点的指导、讲解。有必要时回过头来讲解原教材中那些当时略讲或删去的内容,也就是讲讲做做,边做边讲,讲做结合,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