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5:09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1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的成就,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党和政府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于是先后提出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推动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对绿色经济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发展,纵观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1989年-2006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比较单一,只是强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去采取的相关经济措施;第二,从2007年-2009年,人们对于绿色经济的认知开始深化,开始关注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进而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的目标;从2010年之后,人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开始有了新的认知,于是绿色经济具备了较为全面的定义,也就是可以为人类带来幸福观的经济发展模式,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实现和谐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考核。文章主要从单位CDp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用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投资这一角度来分析和审视近年来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现阶段,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不断的加快。与GDp的增长情况相比较来看,绿色经济几乎与GDp的增长速度相同,截止到2017年绿色经济在全国GDp总量当中的占比情况已经达到了10%,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范畴当中,对于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从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交通领域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2015-2017年三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增长了54%。据国家部门发表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到2017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万元GDp的能耗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17年万元GDp的能耗为0.635万吨煤/万元,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0个百分点。在科学发展观深化落实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于是国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从2005-2017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基本上都维持了年增长1.2%的水平,在2014年达到了1.9%的增长水平。由此可见,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强,一方面将极大程度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2

(①莱芜市医疗保险事业处,莱芜271100;②莱芜市财政局,莱芜271100)

(①LaiwumedicalinsuranceDepartment,Laiwu271100,China;②LaiwuFinanceBureau,Laiwu271100,China)

摘要:本文对绿色会计的概念以及实施必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新经济形势下绿色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绿色会计的具体措施。

abstract:this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stheconceptandnecessityofimplementinggreenaccounting,expoundstheexistingproblemsofgreenaccountinginneweconomicform,andputsforwardthespecificmeasurestodevelopgreenaccounting.

关键词:新经济形式;绿色会计;发展

Keywords:neweconomicform;greenaccounting;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185-02

作者简介:魏宁(1973-),女,山东莱芜人,现任莱芜市医疗保险事业处财务科科员,本科,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孟艳华(1975-),女,山东莱芜人,莱芜市财政局会计科科长,本科,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递增、生活方式的无节制,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高能耗的基础上,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为治理环境污染、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我国实施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协调企业经济利益与低碳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优化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绿色会计的重要职责。

1绿色会计的概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新经济形式下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而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合理协调企业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经济发展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绿色会计是以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为目的的,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实施绿色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建立绿色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又不损害未来利益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结构要以低碳环保为核心,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多是以高能源消耗为基础的,因此必须要建立绿色会计,通过绿色会计体系督促经济结构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2.2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会计模式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我国会计由单纯的传统会计、管理会计到人力资源会计再到现在的绿色会计都是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而发展的,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低碳环保为核心,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用到环境会计,这种经济发展趋势对绿色会计的发展是一种有利的支持。

2.3建立绿色会计是强化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基于当前企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现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实施绿色会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绿色会计可以帮助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成本也纳入到企业的成本支出体系中,这样有利于企业改变以往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益。

3新经济形势下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绿色会计的论述比较多,但是针对我国新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会计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则以我国新经济形式环境为背景,分析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绿色会计理念还不成熟绿色会计的发展理念主要是从我国宏观经济角度出发,从社会环境利益方面考虑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不能从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衡量,但是就目前绿色会计的实效运行情况看,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还非常的少,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几乎没有绿色会计的概念,甚至一些会计人员连基本的绿色会计概念都没有。

3.2缺乏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绿色会计体系的案例非常少,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会计实务中还是不能准确系统的对绿色会计的要素、计量以及记录行为进行规范,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不全面。比如现在我国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在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只会在上市公司的照顾投标书中披露环保因素信息,而对于环保问题而产生的债务等信息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3.3政府及社会对于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督力度不足

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实利益,因此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每个人履行其职责,依靠社会群体的力量治理环境污染,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治理主要是依靠环保部门的监督与控制,而社会群众以及媒体等对环境污染问题实施监督,而没有一定的处罚权等,这样就会导致许多社会环境污染问题依靠环保部门的单一监督与管理很难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这样一来因为监督力度的缺失,再加上实施绿色会计对企业没有产生直接的效益,因此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动力不大。

4新经济形式绿色会计发展的对策

4.1提高社会对绿色会计的认识为改变绿色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缺失问题,应该从提高人们对绿色会计的认识方面入手,通过宣传绿色会计,提高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一是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绿色会计理念的宣传与指导,引导人们对绿色会计实施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加强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丰富与创新绿色会计的内含,将绿色会计理论与企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实现绿色会计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和环保的要求;三是实现绿色会计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挂钩,让企业明白实施绿色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进而通过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提升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

4.2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基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为实现我国低碳经济,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要将绿色会计纳入到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绿色会计的环保功能。①国家立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且现有的会计体系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②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我国要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研究成果,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同步发展。

4.3强化环境审计力度基于绿色会计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企业选择绿色会计的动力不足,它们不会主动披露对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也不会主动披露因为环境污染成造成的负债信息,因此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要强化对企业的环境审计力度,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审计,实现绿色会计在社会中的发展。同时我国也要建立科学奖罚机制,对于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制裁,而对于实施绿色会计的企业以及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4.4大力培养绿色会计人才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我国专门的绿色会计人才还比较缺乏,为扩大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需要国家大力培养专门的绿色会计人才:一是我国高校要侧重培养具有绿色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尤其是关于企业应用的绿色会计实务专业人才;二是企业要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绿色会计的认识,增强会计人员对绿色会计的操作技能,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虽然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其对经济结构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强化绿色会计发展理念,提高绿色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将绿色会计充分的应用到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促进我国环保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明轩.低碳经济环境下绿色会计发展的探讨[J].现代会计,2012(3).

[2]刘卫华.浅析绿色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时代金融,2013(5).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北京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74-02

目前,多数金融行业在发展的时候,没有全面了解低碳经济背景,经常出现阻碍国家经济建设的问题,无法提升环境保护效率,这对国家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

1低碳经济下国家绿色金融发展重要性

低碳经济主要就是利用新能源、技术、金融机制等进行创新,使金融活动中所消耗的能源降至最低。在金融行业明确此类定义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对国家低碳经济下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加以了解,可以看出:自从1997年开始,国外就将低碳经济中的气候变化情况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并且纳入了金融行业发展责任中,推行了自然灾害证券,使得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直到2002年,国外还在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并且将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作为核心工作。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成功地研究出新的金融机制,并且此类结构可以全面地实施碳排放交易工作,进而制定完善的体系[1]。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国家必须要借鉴国外的低碳经济实例实施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能够有效降低国家的发展压力,促进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同时,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各类矛盾进行缓解,例如:高污染与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耗能之间的矛盾等。另外,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能够帮助国家对消费形式进行调整,进而提升国家发展效率。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之下,国家金融行业绿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与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此类问题重视起来,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2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国家金融行业以及环境保护的进步,对其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具体问题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在低碳融资方面,无法得到金融行业的认可,无法促进金融行业的进步,对国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其次,国内低碳服务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无法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导致出现较多影响金融行业发展的问题。最后,国家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并没有制定相关政策,并且绿色金融产品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同时,政府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扶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绿色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3]。

3基于低碳经济下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国家经济体系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出现的矛盾,必须要响应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号召,保证能够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的进步。在此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上述问题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进而制定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1)对于绿色金融内部环境情况而言,其他发达国家比我国的低碳绿色金融发展要提早很多年,由此可见,我国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初步阶段,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保证能够在低碳经济背景之下,更好地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效率[4]。

①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不仅要响应国家号召,还要积极研究绿色金融行业创新方式,研发污水治理的技术设备,不断促进企业调转生产的发展,使金融企业能够向着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生产、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绿色制造的转型效率[5]。

②绿色金融创新管理机制。低碳经济背景之下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在绿色金融创新的情况下养成较为良好的自律性特点。同时,对于管理制度而言,要对其进行绿色优化配置,适当地减少企业经营活动,进而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要对银行信贷进行绿色化创新,完善管理机制,摒弃传统的不良习惯,科学、合理地认定绿色贷款申请,避免因为管理机制过于简单出现绿色金融创新漏洞[6]。

③树立责任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由于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较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风险,主要因为其缺乏良好的责任感,不能有效提升金融行业的发展效率,并且影响绿色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保证可以有效提升绿色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将危害问题加以解决。

(2)对于外部环境而言,政府要重视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加大扶持力度,不仅要在政策上进行支持,还要出台一些保护措施,以便于能够打破金融行业的传统模式,在创新金融行业的过程中,避免受到经营风险的阻碍。

①建立完善制度。管理人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金融创新经验,不断地对我国传统绿色金融管理制度进行更改,同时,还要对金融保险、金融信贷、金融银行等加以联系,使三者之间相互合作,努力将绿色保险、信贷以及证券推行在市场中,同时,还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保证各个企业之间可以有效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保证金融行业更好地发展。

②创新管理控制制度。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国家绿色金融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要积极引进绿色金融观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例如:绿色车险、绿色旅游险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完善国家金融产品功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分析而言,国家应该出台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利用管理控制制度,激励金融企业创新绿色产品,促进国家低碳经济背景下金融产品的发展。

③风险控制体系。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金融行业向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管理人员要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保证不会出现影响国家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的问题。同时,国家还要颁布一些法律法规,然后根据金融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完善。对于金融行业的责任保障,必须要推行绿色化发展,以期达到预定的效果。

④社会效益性研究。国家在对金融企业进行绿色化规范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起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分析社会效益,并且能够使低碳环保行业能够得到更好的风险控制,进而提升社会效益,促进低耗能的稳定发展。

4结语

在国家实际发展过程中,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低碳经济背景之下,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使其符合绿色化要求,减少国家出现的经济损失,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兆仪.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

[2]胡晓娟.碳金融发展的思考――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3):191-191.

[3]刘之鹤.低碳经济框架下我国金融创新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4]张永芳.“十二五”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2(15):58-59.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4

[关键词]中国绿色经济;制度困境;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B

一、绿色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定义

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在他的著作《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而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和推广。而对于绿色经济的定义并不统一,国内外诸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所谓的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其出现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幸福;为了应对全球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是将自然经济和现代的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

绿色经济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因素息息相关,全球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和环境对废物的容纳度这两项都是硬指标。若是这两项指标失衡,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若是超标,大自然将会以某种方式来进行惩罚,最终摧毁人们所创造的灿烂文明。这是因为:一是在绿色经济理论中,地球生态环境很大,经济系统只是其中之一。不管是经济发展的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必须保持和地球的生态系统相平衡。所以,绿色经济发展规模绝对不能超出地球生态环境所提供的容量。二是不管是自然生态系统,还是生态环境,其容量都是有限度的,在对废物的排放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超标。这样才能让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平衡,并相互促进。

在当代,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关系着世界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而频频发生的自然灾难破坏力越来越强,似乎是在向人类警告,人与自然的矛盾已日益明显。所以,要抛弃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经济,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皮尔斯(1989)在他的书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书中强调,人们应该对资源环境产品和服务做出适当的估计,以便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协调,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提出了一项“绿色经济计划”,这个计划标志着全球绿色经济进入新的时代。第二年4月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的报告。这份报告的初衷是呼吁各国推行绿色新政,实施绿色经济计划。在这个基础上,美国为了重树自身的外交形象,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也变得积极起来,奥巴马政府还对新能源产业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创造就业机会,摆脱经济衰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点产业。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世界各国而言,绿色经济是应对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摆脱金融危机的重要方法。发明和创新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经济,也会带动大规模的产业革命。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困境

(一)体制性困境

在社会管理方面经历国家化管理、行政化管理和社会化管理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正在社会化管理的道路上持续推进。但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社会管理的条块儿分割体制框架结构仍未得到改变,同时由于社会权力架构缺乏完善的制衡机制,实现从传统的中央集权转变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架构就显得困难重重。这样就会大大削弱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制约力和控制力。

发展绿色经济的现实要求与条款分割、各司其职的行政管理体制格格不入。在条款分割、各司其职的行政管理体制模式下,各部门都只关心各自的局部问题,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与彼此合作的意识,对自己“一亩三分地”外的事情尽量采取回避和拖延的态度,这样就会导致“政出多门”现象的出现。在不同部门所设置的层层壁垒之下,各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战,资源不共享,这样就会极大地增加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成本,降低行政机关的管理效率。但是,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各个部门努力合作才可以完成,这些部门之间一旦出现协调上的不顺畅,就很容易导致相关责任管理的缺位。

(二)管理模式的困境

我国现在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特有的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模式,这一模式过多地强调政府的作用。这一官僚体制模式对于目前的绿色经济发展要求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发展绿色经济涉及到政府部门、公民、企业、第三部门等各个方面,如果在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多依赖政府的作用,忽视甚至漠视公民、企业以及第三部门作用的发挥,这样就不能准确反映整个社会的利益诉求,从而影响到各项政策的有效性、适用性以及可接受性。在这种情况下,绿色经济的健康有序推进就会困难重重。此外,当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到绿色经济的投资和运营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影响社会其他方面参与到绿色经济运行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一旦政府运转出现问题,那么由于没有其他替代性的政策执行主体,就会导致绿色经济的正常发展遇到困难。要实现绿色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个部门的作用。特别是要引入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引入公众参与到绿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的单纯政府自上而下进行决策和管理的弊端。然而,虽然整个社会对增加公众参与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由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公开程度相对不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权利诉求不强,这也就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范围、规模以及实际效果的实现都不尽如人意,这样也就很难对政府的决策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三)制度供给困境

制度供给不足也会对绿色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我国现行的一些制度与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价格体系、税收体系以及财政金融体系等经济制度和部分宏观产业政策仍然服务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制度性的规定没有从整体上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管理进行设计。同时,由于目前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设计主要体现在生产领域,而对流通、分配以及消费各领域的制度设计则相对欠缺。

目前我国在政绩考核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GDp至上的政绩理念仍然深深影响着各级政府的作为。在唯GDp的政绩考核体系下,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为了追求GDp的增长一些政府官员不惜牺牲环境与资源。此外,一些政府官员对制度采取敷衍的态度,在具体制度执行上按照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需要进行变相操作,这样就使制度执行的实际效果与预设目标相去甚远。

三、我国绿色经济前景的设计方案

对体制进行改进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资源性产品的定价,落实费税改革方案,完善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形成机制;制定污水和垃圾的理算方案,对污水处理费进行管理和征收,并提高对包括贵金属在内的严重污染物的缴费标准;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方案,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督促金融、税收等部门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

有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指导。节能减排被当成一种约束性指标,被首次列入“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在这份纲要中,针对节能减排制定了多项目标,包括对环境和一些重大工程的保护,还对节能减排制定了较严厉的考核制度。这些实践活动证明,制定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科学全面的规划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而在这些工作中,应要求各级政府明确自己的责任,抓好节能减排,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以科技作为支撑,突出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加强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领域,要攻克关键技术,提高能效,如污染综合治理、新能源、煤炭清洁利用、航空航天、生物、新材料等领域。要对先进成果和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对国际上的先进技术,要积极地推广利用,并消化吸收。

对一些重点工程加大资金投放,督促各级财政全力支持绿色经济,全力建设一批重要工程,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十大节能工程、大规模环保治理工程等,对高效节能产品加大推广力度,全力支持一些高新产业的发展,如水电、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全力推进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工作,建设绿色环保的交通体系和建筑,只有这样,对绿色经济才有最有效、最直接的需求拉动。

对市场环境进行优化,完善服务体系。对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进行大力推广,并探索出多种实现模式。对一些运营方式,如Bot等进行建设。建设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的机构要实行特许经营方式,完善准入标准,打破地方保护政策,从而为企业建设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宣传适度消费理念。对资源环境教育和国情教育要加强。并对环境标识制度和能效制度大力推行,以便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绿色发展,必由之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皮尔斯/徐少辉,等.绿色经济的蓝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方时姣.绿色经济思想的历史与现实纵深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6)

[4]刘思华.绿色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5

关键词:绿色经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方式

近几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也在探寻新的发展出路。绿色经济是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同的发展模式,成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革的新视角,探寻两者的有效结合成为笔者研究的核心。希望通过本次探究结果能够推动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推动东北地区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重新展现老工业基地的风采。

1绿色经济概述

绿色经济最早由英国的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他在1989年出版了一本《绿色经济蓝皮书》并在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绿色经济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低碳经济、环保经济和循环经济。自此以后有多个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绿色经济发展进行研究。虽然在绿色经济的定义上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关于绿色经济的核心内容却理解一致,即是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等为主要特征。绿色经济体现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绿色经济的核心思想就是最大化给人类谋求福祉,降低人类生存的成本,增加人类的生存收益。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来,绿色经济的实质就是降低成本,给人们提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产品,提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增强高质量的供给、扩大有效的供给,减少无效的供给。从需求方面来分析绿色经济就是引导绿色投资、绿色消费和绿色进出口贸易。

2简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分析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从投资项目上来看,东北地区发展战略主要是着眼于资本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民众普遍收益的小项目。从投入要素结构方面分析,通常是偏向资源消耗高的项目,让环境问题逐渐明显。从东北地区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还是以资源密集型为导向的重工业为主,缺少周转速度比较快、竞争活力比较强和可变资本相对高的其他产业。东北地区现在所面临的产业结构问题日益凸显,概况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产业结构单一并且层次比较低,产业或者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不高。东北地区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地理位置、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的原因,在产业结构上表现出僵化的情况,经济调整的速度非常缓慢,日积月累,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制度的发展渐渐处于我国的落后水平。通过调研发现,东北地区的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近一半,工业也在40%以上。表明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过分依赖于工业的发展,其结构层次比较单一,致使东北地区的工业层次相对低,表现为产品单一,创新型、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分析第三产业发现,服务业的层次水平也比较低,随着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所面临的成本问题也日渐严重。2.2即便东北地区的一些产业规模比较大,然而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不强。东北地区的工业表现出大而不聚的特点,并没有形成高关联性的集群化。东北地区大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即便产业的规模较大,但是国有企业实行垄断机制,所以产业结构的扩散效应很难得到发挥,非常不利于形成绿色产业链。2.3产业内人才规模和产业规模不适应。通过调研发现,东北地区人才的留存率太低,东北生源的人才不愿意回家乡工作,而外地的优秀人才也不愿意选择到东北地区发展,在人才链上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虽然产业的规模巨大,但是其中的人才规模与产业规模差距非常大,最后还是会带来产业规模萎缩的情况,让产业结构逐渐变得不合理,同时产业的效率也被逐年降低。2.4很多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在升级方面存在很多困难。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的核心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件和零部件都是依赖于进口。所以,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成为限制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桎梏,严重影响着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

3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化优化

绿色经济不但可以优化产业结构,给广大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排放,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谓一举多得。要想推动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向着绿色经济的方向发展,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3.1协调、平衡产业结构。结合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的现状,根据绿色发展的要求协调所有部门和谐发展,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要义,结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该努力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现代服务业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要努力发展东北的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信息和咨询、文化产业、培训业等。3.2建立绿色产业链,形成绿色产业结构集群。应该打破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的垄断形势,推进产业规模的扩散效应。首先要协调、平衡产业结构,同时明确服务业的发展增长点,在此基础上,东北地区绿色经济发展还应该尽力实现省市间和地区内部之间的生产要素和物质资料的优化配置。利用东北地区深厚的农业和工业优势建立农业生态园和工业生态园,进而实现上下游的良好衔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有效的节约成本,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收益。3.3绿色化产业结构优化,要加快步伐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应该努力优化产业结构,让资源、政策倾向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适当的减少初级、低层次的加工业。并且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去除产能,让资源的配置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3.4鼓励绿色经济创新与创业,任用人才合理化、绿色化。在绿色经济背景下,创造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成为占领未来经济竞争优势地位的法宝,同时也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东北地区一定要发挥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不断明确发展的重点,加强先进科技的研究,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同时要加大优秀人才的引入。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问题,要想谋求发展,就一定要革新产业结构和发展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提出将绿色经济运用到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中,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有效将绿色经济引入产业发展的策略,以期推动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让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6

本文主要从保护环境、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进行阐述,对绿色建筑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环境价值的计算方法、对绿色建筑的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二氧化碳减排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等进行具体的分析,为促进城市低碳环保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

低碳理念;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发展的同时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当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因此,建筑行业应该立足长远发展,紧跟时代需求,大力推行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对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一、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一)重点强调环境问题

在低碳理念下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之上,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降至最低,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就应该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注重细节问题,强调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

(二)降低建筑的能耗

在过去,建筑作为高消耗行业,能源消耗量过大,而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则要立足于减少能耗、节约资源,将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整合和利用,避免过多的资源浪费,另外,在节约的基础上,一定要降低能源消耗,节约和减耗实现同步。

(三)要关注建筑的舒适适用性

建筑行业要想实现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就要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生态环保的健康生活,因此绿色建筑要在保护环境、低碳的理念基础上,将舒适性、健康行、特色性等元素融入绿色建筑,从而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使建筑更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

二、绿色建筑在低碳理念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一)环境价值的计算方式

在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之所以存在一定的进步性,是因为和传统的能源消耗较大的建筑工程相比,绿色建筑可以有效减少碳的排放量。在绿色建筑项目中,使用的绿色节能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般需要用“有无对比法”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并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评价,将评价参数和指标进一步明确。另外,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计算的的话也可以采用市场价值计算的方式,也就是对采用低碳技术前的经济效益与采用低碳技术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差额计算。间接性的费用,计算的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成本所造成的破坏损耗。以绿色建筑中的公共建筑为例,其设计的根本原则就是建筑生命周期内的整个资源节约问题。例如墙体采用复合保温板、隔音擦来哦,并使用绿色油漆、隔热材料等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等等。

(二)绿色建筑中的直接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在低碳理念的建设指导下,取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效益主要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点:低碳理念的绿色建筑比传统建筑所节省下来的资金;建筑项目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所节省下来的资金:对建筑的绿化面积增加后所带来的经济回报;资源回收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除此以外,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绿色节能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些经济效益一般通过总得资源价值和能源价值计算进行把握,例如,在绿色建筑中,用水、供电、土地资源以及采暖等可以借助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明确:(1)水能源经济价值=蓄能总量×能源耗费时的单价(2)电能源经济价值=节约能源总量×能源耗费时的单价(3)土地资源经济价值=节约用地总量×土地单价(4)采暖热能经济价值=节约的排放总量×采暖价格......以上这些具体项目效益计算的综合,就是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项目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三)绿色建筑的间接效益分析

一般来讲,绿色建筑的建设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是我们所说的间接经济效益。例如,建筑绿化面积的加大提高该地区一定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对控制二氧化碳的污染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这些都是绿色建筑所带来的间接效益。间接效益的计算(衡量)方法一般遵循的是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市场法,借助这两种方法进行科学计算。替代市场法,一般在低碳环保建筑项目中得到应用后,参考建筑附近房地产项目中的有关信息,针对环境改变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盈亏情况进行总结,估算出收益情况。机会成本法,是指对尚未开发的建筑项目,进行现有的净效益估算,并对开发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估算,若综合估算后,开发后的经济效益远大于净效益,那么就可以进行建筑开发活动。

(四)二氧化碳减排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低碳理念符合当前的时展潮流,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设的发展进步,对整个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逐渐向更加环保、更加节能的方向发展。政府一般会对当地所管辖地区的经济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并通过权威机构对碳排放权进行拍卖销售,并可以进行转让,这样循环下去,使绿色建筑与各方利益挂钩,从而促进相关单位或企业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节能减排。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理念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建设的成本投入,而且绿色建筑的推行,符合我国各个行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情的要求所在。因此,要大力落实绿色建筑,既能有效管理我国的建筑行业、控制地方房价,也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所在,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泉平.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2]王爱燕.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

[3]李伟.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4]王晓明.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知识,2016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7

>>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对策浅析我国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现代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有效出路“绿色发展”理念与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探究循环经济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路径选择我国零售业发展eCR的有效路径探讨我国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的有效路径‘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类型分析与路径探讨浅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路径选择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法律权利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制度困境与创新路径分析我国循环经济实现的途径研究有效实现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论述我国果树的有效经济发展浅谈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与路径依赖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现状及有效路径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②数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网站http:///整理得到。

③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http:///trs/query.action?docsource=all。

参考文献:

[1]oeCD.theoeCDGreenGrowthStrategy[R].2010.

[2]曹东,赵学涛,杨威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机制政策创新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48-54.

[3]郑红霞,,黄宝荣.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3(2):142-152.

[4]朱婧,孙新章,刘学敏,宋敏.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4):7-12.

[5]冯之浚,周荣.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1-7.

[6]刘纪远,邓祥征,刘卫东,李海英,RobynKRUK,DerektHompSon,peishenwanG,XuemeiBai.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0):1-7.

[7]胡鞍钢.绿色现代化:中国未来的选择[J].学术月刊,2009(10):73-78.

[8]张雅静.绿色发展:中国第三代现代化的路径选择[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人民政府:2011:4.

[9]黄志斌,姚灿,王新.绿色发展理论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108-113.

[10]刘思华,方时姣.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的两大引擎――论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两个基本形态[J].经济纵横,2012(7):38-43.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8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因素;对策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一)概念及特征

绿色财务管理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财务关系的合理协调为抓手,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是企业作为“社会人”履行社会契约,实现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绿色财务管理的理念根植于绿色管理的思想,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循环经济。绿色财务管理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Reduce)化原则、再利用(Reuse)原则以及再循环(Recycle)原则。要求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生产目的,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过程中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2.绿色经营。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日常经营应该采取绿色经营模式,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服务等,打造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

3.社会责任。绿色财务管理是基于“社会人”而非“经济人”的管理价值观。将企业视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经济组织和为环境与资源的建设者与维护者。

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绿色财务管理是以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自然界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理财目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

5.保护生态环境。绿色财务管理始终倡导企业财务活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即企业在理财时要充分考虑其财务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成本与效益分析中,需要考虑,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6.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注重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协调统一,有利于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

绿色财务管理包括绿色筹资管理、绿色投资管理、绿色营运管理、绿色分配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绿色财务管理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绿色筹资管理

绿色筹资管理是对企业所开展的绿色筹资预测、决策、预算以及资金的具体筹措等进行的管理。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中,需要筹集特定的资金,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资源环境建设以及各投资方案中绿色成本支出等。绿色筹资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特定的绿色建设项目;绿色筹资的动机不是为了项目的经济效益而是为了项目的环境效益;绿色筹资管理的目标在于及时筹集企业绿色项目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同时降低企业的绿色筹资成本。

2.绿色投资管理

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在投资时除了要考虑传统投资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外,还要考虑加入资源与环境。首先,企业在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时,除了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评价尺度外,还应分析投资方案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次,在进行投资方案的成本分析时,进行经营成本的一般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因环境支出或环境损失产生的绿色成本;第三,企业在进行投资方案的收益分析时,不仅要进行经营收益的一般分析,还需要考虑从循环经济中获得的收益;另外,企业在进行投资方案的风险分析时,还需要进行投资方案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法律风险的分析。

3.绿色营运管理

绿色营运管理,要求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导入绿色管理的思想。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时,要鼓励使用替代资源、可再生资源,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来开展产品设计,确保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制造成本、流通成本与使用成本之和最小。

4.绿色分配管理

绿色利润分配,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中,生态环境不再是企业的索取对象,而是企业的服务与保护对象。为保护好生态资源与环境,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可以在股利分配之前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绿色公积金与公益金,以备企业未来绿色投资活动资金短缺时所用;可以留有足够的绿色利润用于企业的再发展;可以在分配传统普通股利之前,让绿色股优先分享绿色股利。

二、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成为日益迫切的需要。目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外在因素分析

1.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本身不成熟,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制度是规范、约束企业行为的根本性力量,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面,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还停留在面上的研究,在环境效益计量、环境会计体系、绿色筹资管理、绿色投资管理、绿色运营管理、绿色分配管理、绿色财务报告系统、绿色绩效评价等诸多方面还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另外,我国还未建立起基于“绿色会计”、“绿色财务”的制度规范。由于理论不成熟,缺少相应的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企业很少也很难自发地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2.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制约着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我国“十二五”规划虽然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经济运行基本上仍然是一种“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地方政府存在的唯GDp至上的扭曲政绩观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阻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必然会存在一大批能耗大、污染大、物耗高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

3.政府的监管与处罚力度不够。政府主要依据企业提供的环境资料信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监管或处罚。然而,由于政府管理部门自身的能力,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所提供的环境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很难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由此导致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在环境污染上产生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多数企业轻度的环境污染行为得不到政府的有效监控。此外,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还不够,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压力。

4.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西方发达国家推进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经验表明,政府不仅需要发挥其监督作用,还需要发挥其支持导向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财政补贴或制定绿色税收来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来引导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通过建立绿色认证标识和绿色审计来规范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等。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政府对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二)内在因素分析

1.企业自身对绿色经营重视程度不够。我国大部分企业整体上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工业化的中期,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够强,企业经营普遍缺乏绿色意识,企业经营目标利润化、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现象相当普遍。在缺少严密有效的外部监督的条件下,企业自身趋利动机的支配,使得企业会选择牺牲外部经济来获取内部经济自然。

2.缺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实力。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绿色投资,在短期内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技术相对落后、产业层次较低的企业而言更为不利。确有一些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愿意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来科学处置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以防止对环境造成破坏,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使得企业良好的主观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那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还缺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实力。

3.缺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对我国企业而言还是新生事物,多数企业对此还未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目前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尚不成熟,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时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造成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由于缺少技能支撑,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受到了专业人力资本的制约。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分析,要加快推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实施。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改变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从核算GDp到核算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改变,实际上是对各级政府政绩评价标准的改变。以绿色GDp核算为指挥棒,能够有效矫正政府的决策行为;要改变长期形成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政府是经济制度的总设计师,政府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能够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2.加强法制建设。(1)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制建设。我国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虽然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立法与司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存在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过轻的问题;存在重视对污染的处罚、轻视环境污染防治问题;存在地方利益保护,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让法律真正发挥出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巨大威慑作用。(2)加强绿色税制建设。国外发达国家建立了绿色税制:德国征收差别环境税,对产生有害气体低的企业5年内不征税,5年后征低税;丹麦和芬兰对特定排放物征税,如碳税;德国和法国对特定资源的使用征税,如水资源税等。我国目前还未设立专门的绿色税种,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通过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法制,能够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3.实施激励政策。政府通过设立财政专项基金,对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给予财政贴补;制定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中,应优先考虑使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绿色审计,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企业绿色信息披露制度,让那些注重绿色经营、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得到社会的赞美与支持,同时让那些环境问题型企业在公众面前曝光,给企业形成舆论压力。政府通过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措施,能够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4.提高企业自身能力。(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绿色经营意识,提高全员的保护资源环境意识,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奠定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思想认识基础。(2)加强企业绿色生态文化建设,建立生态化的管理机制,奠定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内部机制基础。(3)加强清洁生产,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大回收和循环利用企业生产的废物资源,减少废物量排放,奠定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生产技术基础。(4)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在职教育,对企业财会人员进行生态环境知识、环境会计知识及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一支能满足绿色财务管理需要的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专业队伍,奠定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结语

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注重环境效益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是经济全球化及低碳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制约因素,并且根据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法制建设、实施激励政策以及提高企业自身能力等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卿文洁.中国绿色财务管理研究综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9

关键词:零售业;绿色经营;三维分析

绿色经济的形成基于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商业(包括零售业)是绿色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发达国家更早一步地将环境保护与商业经营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绿色环保与商业经营同等重要。环境责任与商业模式的整合也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来,国际零售业的绿色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更是在东道国实施全面的绿色行动。“沃尔玛”正在从传统零售商逐步向绿色零售商提升;正在由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向世界上最环保的企业发展。[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企业就开始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绿色经营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经营绿色商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用品已经进入许多超市与商场);二是积极建设绿色商店(如深圳拥有28000平方米的生态型购物中心——怡景中心城);三是积极开展绿色商业运动(如上海市2000年就展开了“绿色营销工程”活动)。随着零售绿色经营实践的发展,绿色经营成为业界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与探讨中,产生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总体看,国内学者对商业领域绿色经营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6年)。这一阶段是随着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在国内的兴起而逐渐介入与展开的。如1998年3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就出版了罗国民等人著的《绿色营销——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刘凤军曾在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绿色营销。1998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申根荣编著的《绿色营销管理》。之后,一些学者开始从商业领域的特性出发进行营销与经营的研究与探讨。如曹静(2000)进行了“商业绿色营销市场分析”;吉福林(2002)做出“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的思考;[2]张叶(2002)根据绿色经济标准的原则,把绿色经济运行细化为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企业与绿色消费,但只从生产角度解释了什么是绿色企业。熊凯(2004)明确提出了绿色商业的内涵,但仅从商品及销售配套设施、商流与物流、营销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第二阶段(2006年—)。2006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体现在开始比较深入地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如柴艳萍等(2006)从环境伦理和商业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商业的设想;上海商业经济学会朱成钢(2006)提出应该“建立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业”。尤其是2006年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共同组织的“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将更多学者的眼球迅速吸引到这一方面。随着“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中延伸出的一系列全国范围的绿色商业发展研讨会的举行①,国内学者对绿色商业相关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

绿色经营是商业(包括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商业企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与使命。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探讨(这可以从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研究课题等方面得到证实)了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有关的问题,但商业领域绿色经营依然是一个谈得少而不深入、系统研究不够的命题,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零售业实践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急需进一步清晰“绿色商业”、“零售绿色经营”等基本概念、含义的界定。

一、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

绿色经营(greenoperation)一般指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可持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进行绿色经营的企业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时,以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在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时,以长远利益为重;在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时,以全局利益为重。因此,绿色经营服从于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经营所提倡的是既要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并为其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为宗旨的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的永续性经营活动。

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就是要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分别从零售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绿色经营方式以及对绿色商品的经营这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地考察。本文认为,对零售商绿色经营的界定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经营绿色商品,这绿色经营的基本特征与业务活动,也是考察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基本指标;二是以“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即以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安全为核心进行营销与管理活动,包括售前环节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对供应商提高环境效率的激励、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教育,售中对绿色商品销售的促进、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服务方式的采纳等等;三是以“绿色零售商”的身份从事经营活动,绿色零售商的核心是在根本上拥有绿色经营理念,并将绿色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文化与一切业务活动中。

如果用一幢房子来形容零售绿色经营,三者的关系是:(1)经营绿色商品是“房顶”,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是显见的企业活动;(2)以绿色方式进行经营是“围墙”,它是房顶的支撑,因而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按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也很难做好绿色商品的经营;(3)绿色零售商则是“地基”,它是整幢房子的基础与根本。如果零售商不能从战略的、生态的角度塑造自己,就难以长久地做好绿色经营活动。

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也是零售绿色经营发展的三个阶段。国外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发展与国内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实践都表明了这样的发展轨迹,即引进绿色商品探索绿色方式经营打造绿色零售企业。“沃尔玛”就是先从经营绿色商品入手,逐渐向绿色零售商转变的典型代表:2004年在美国一家山姆俱乐部销售用有机棉花制成的19万套瑜伽运动服;在达拉斯的一个超市经营着四百种有机食品;有机婴儿服、有机海鲜鱼类和有机蔬果等也都已经纳入了沃尔玛的视线;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积极支持有机产品,并在供应商中推广对环境友善的生产程序等。2005年沃尔玛提出了在三年之内每年投资5亿美元开发“绿色建筑”,以减少商店能源使用量30个百分点,减少能源浪费25个百分点。按照公司的计划,2005年7月20日沃尔玛在德克萨斯州麦尼金市的达拉斯郊区,开设了一家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科技为理念的大型超市,超市的建筑设计采用了20多种以绿色特征为目标的措施;如沃尔玛(中国)也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室内26度恒温、使用红外线空气幕、采用t5节能灯、分阶段除霜;等等。2005年底以来更是积极携手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进行了许多环保活动;积极捐赠环保项目,与社区共同开展可降解购物袋与旧电池回收、捡拾垃圾、植树等环保社区活动。而且将环保议题融入到业务中去,全面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如2008年3月13日,在沃尔玛芜湖的购物广场举行了“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向顾客免费赠送了3000个绿色环保布袋。②

二、对零售绿色经营的三维分析

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是应用型研究。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与研究,首先应该从零售绿色经营的实践出发,并紧密结合有关理论。本文认为,环境伦理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战略营销理论可以从不同侧面解释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因而可以成为研究零售绿色经营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伦理学分析

从环境伦理学分析,是要解释“树立怎样的经营理念”。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它体现在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两个方面。[3]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ethics)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发展需求扩张下的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自然资源禀赋和利用特点等引发的人与人之间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4]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系岩佐茂认为环境伦理学的建设不仅仅是提出与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工业化模式相反的理念,关键还在于企业道德、技术工作者道德、消费者道德、行政道德的建设。[5]

用伦理学理论分析零售经营,是环境伦理学在零售经营中的具体应用。零售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看,零售经营中始终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零售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是零售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因此,所谓零售绿色经营,从根本上说首先应该是绿色理念的建立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贯彻,包括:(1)注意环境保护。即在经营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企业文化中要有一定的环保理念;企业的运营文件中要有“关注环保”的字样;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实行“不过度包装”。(2)注意消费者人身安全。即以适当的方式销售安全的商品。(3)注意经营活动中的人文关怀。即以消费者为本开展营销活动。在满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合理利润,在兼顾节约资源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消费需求。

(二)产业生态学分析

从产业生态学理论分析,是要解释“以怎样的方式经营”。产业生态学是研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它探讨产业系统与经济系统及其同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生态学的关键问题包括:现代技术循环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人类文化系统中涉及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技术-环境关系未来将如何演变?如何具体地界定和实现可持续性,它与负责人的环境表现有什么区别?[6]而产业生态学实践者界定的产业(industry)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生产和使用业、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对产品的使用以及废物处置等活动。[6]从产业生态学思考零售商的绿色经营问题,实际上涵盖了对上游的供应商、对零售商自身、对下游消费者所进行的不同的环保措施与行动。

(三)价值迁移理论分析

从价值迁移理论分析,是要解释“经营怎样的商品”。价值迁移(valuemigration)是战略营销中重要的理论。原意为“顾客从原有的已经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产品的购买转向能够为他们提供优异价值产品购买的过程”。[7]譬如顾客原来购买普通彩色电视机,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液晶电视机。人们虽然对看电视节目的需求没有改变,但对电视节目载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即液晶电视能带给人们更舒适、更美观的感受;譬如顾客以前购买传统食品,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人们对食品本身的需求没有改变,但对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要求。

价值迁移理论告诉我们:第一,顾客需求是动态变化着的。顾客所追求的“价值”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因此,顾客的价值迁移是一种常态,其根本原因是产品利益与顾客需求之间的不协调。顾客价值迁移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进行的。经济发展导致人们收入增加,为顾客价值迁移产生了内在动力;而科技进步,又使得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为顾客价值迁移创造了实现的条件。第二,顾客价值迁移的过程其实也是消费升级的过程。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顾客只能购买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商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顾客产生了对优异价值(绿色环保)商品的需求,具体可以表现在:一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上增加对商品的新的要求,即要求商品达到一定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标准,希望购买的商品不仅能满足物理上的需求,而且还能避免商品的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绿色商品出现,人们的视线逐渐从普通商品专向同类绿色商品,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等绿色商品的畅销就是很好的证明;二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领域增加对新品种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利于健康、更利于环保的新产品;三是对新的消费领域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多新的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的商品与服务。[8]

三、结语

我国零售业绿色经营起步比较晚,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研究中也有需要不断深化的方面,例如对“沃尔玛”的绿色经营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对地方零售业绿色经营的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尤其是建设基于环境伦理学、产业生态学、战略营销学基础上的、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完整的、对实践有明确指导作用的零售绿色经营教材。

注释:

①2006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确立了“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6年12月13日在西单召开了商品流通论坛,20多位国内的流通专家就发展绿色商业进行了问题探讨;2007年5月在河南郑州举办了“第二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7年5月在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举行了课题研究研讨会;等等。

②芜湖:“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责任消费、环保沃尔玛[eB/oL].[2008-03-13].

参考文献:

[1]赵亚平,李萍.从顾客价值迁移考察沃尔玛的绿色经营[J].生态经济,2007(9):140.

[2]吉福林.论商业企业的绿色经营[J].商业研究,2002(11):63-65.

[3]杨通进.对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eB/oL].[2008-06-10]

[4]李真真,杜鹏,黄小茹.环境伦理的实践导向研究及其意义[eB/oL].[2008-06-04]

[5][日]岩佐茂.研究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视角[eB/oL].

[6]t.eGraedel.B.R.allenby.产业生态学(第二版)[m].施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9,21.

绿色经济发展分析篇10

   1选择合理的研究目标

   选择合理的目标,是实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前提。在体系研究过程中,往往不能直接表达社会需要,并存在诸多社会需求的矛盾。因此研究者必须在不同的利益冲突中选择恰当目标,以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同时确立最终目标还可明确工作的研究方向与尺度,提高研究效率与质量。结合这一目标,当前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总体目标为:坚持全面、可持续、协调的发展观念,力争3—6年时间内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基本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具体来说,在实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等体系建设,以个别地区试点的情况,加快推广宣传环境核算体系,为全面实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奠定基础。

   2加快资源环境损耗核算

   首先,实现环境调查的制度化,通过对环境污染状况及损失调查,建立损失估算计算模式;其次,根据国家技术组提供的调查表,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实现对大气污染损失环境污染损失固体废物污染损失以及水污染损失等核算;再次,根据国家技术组提供的各企事业单位的环保支出情况调查表,对各单位的环保支出进行调查,以获得内部环境治理污染的成本情况。可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据的采集或处理涉及到卫生、环保、农业、统计及城建等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

   3国民经济核算的技术途径

   首先,完善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理论,加快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其次,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或改进经济核算的理论方法,讨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关系,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账户,及时调整系统经济指标,以获得如绿色增加值、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等关键指标。再次,在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账户的前提下,对现有的经济分析理论和方法实现修正,构建绿色经济计量模型、绿色投人产出分析矩阵和模型、绿色经济运行监控体系等;最后,根据绿色经济核算体系理论,计算绿色经济指标,对我国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与规划。

   4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为了确保其制度的连续性、数据的真实性等,需要各行各业提供核算资料,包括绿色环境核算、绿色会计核算、绿色统计核算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支撑和保障,例如: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会计法规、统计法规、审计法规、资源环境法规以及政策、信息共享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顺利发展。

   5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评价标准

   由于我们面临较复杂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因此需要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个简单部分,出于对我国资源、环境统计工作较为薄弱的考虑,再加上资源环境核算的复杂性,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规程、评审标准与评价体系。将资源和环境核算加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既涉及到实物核算,也包含价值核算,这也是资源与环境核算的难题所在。目前,国际上尚未确定统一估价方式,其理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我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只能循序渐进,而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在核算体系中,坚持“由易到难”、“先开展实物核算、再开展价值核算”的原则。同时建立与当前发展状况相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及评价标准。其中评价标准的建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体系的应用前景与应用效果、科学理论价值、开展试点应用、试点的具体内容、培训体系、推广形式等,以及研究成果的潜力、成果的综合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