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5:07

城市设计策划篇1

关键词:图案;城市;标志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47-02

一、城市标志的定义及概述

城市标志,顾名思义,是足以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换言之,它同样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在特定语境下能够传达信息的现代图案。

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品牌营销的兴盛是城市标志设计产生的根本动力来源。现代城市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行政概念和地理概念,而是发展为品牌营销的概念。现代城市标志设计在国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兴起较早,很多经典的城市标志融合了该城市的特点与内涵,直观生动地传达了城市形象和精神,同时令大众铭刻于心。那些简单的文字与图形的自然变形与组合,以最人性化的手段应用到城市标志设计之中,兼顾现代的设计感与深厚的城市底蕴。

由此可见,城市标志作为推进、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如果设计、应用合理,就能通过建立城市身份识别形象,从而达到推广城市品牌的目的。

二、城市标志的表现方法

归根到底,城市标志依然属于图案的范畴,而城标的设计,同样无法脱离图案设计的一般流程。当然,因为自身表达的要求与限制,作为城市标志的图案设计在元素、表现手法上,又与一般图案、标志设计有所差异。

本节将结合实例,分析城市标志的表现策略和设计方法,以及视觉效果,同时从城市形象策划、宣传的角度,提出一些评判城标设计优劣的见解。

(一)元素的选择

作为图案出现的城市标志中,往往能够离析、解读出不同的元素,而这些图案元素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地标性建筑、风光

在国内的大多数城标设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选取当地盛名在外的人文、自然景观,通过抽象、重组等处理手法,从而形成城市标志。

中国桂林的城市标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该城市标志集中突出了桂林市的特点,外形用的是桂林市花――桂花的4个花瓣相连为外形构图,标志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象鼻山、水月洞、普贤塔和漓江倒影造型,能够轻易唤起人们对这个城市的联想;再如,在西安城市标志的设计中,主体元素选取了西安著名历史遗迹――大雁塔。

采取地标性建筑、风光的元素,其特点可以总结如下:相对来说较为具象,能够直接点明该城市的代表性建筑、风光,图案有着较高的辨识度,同时,这样的标志在当地市民看来,比起更为抽象的理念元素,相对来说显得更为亲切、富有人情。

2.城市名称的汉字、字母

以汉字、拼音缩写的字母为图案元素,最终形成城标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有时,这种字母元素可以与别的元素同时使用(如图1杭州标志中篆体字的“杭”又赋予了图形的指向作用,便是地标性建筑元素与汉字元素并用的一例),事实上在城标设计中,单纯采用一种元素、一种表现手法的设计案例几乎是不存在的,大多数城市标志设计中都存在着凝练的特征,即几个不同的元素被凝聚、整合在同一图案内。

同样的元素出现在墨尔本城市标志中,整个图案以melbourne的首写字母m为基础进行填充、着色。

国内,则可引旧版香港的城标为例,“香港”两字抽象而成为龙,同时也包含了“HongKong”的首写字母。关于香港城标的改动说明,将放在下一段进行详细论述与展开。

选取汉字、字母为元素的城市标志特征可以总结如下:以描述性的思维进行城市标志的图案构建,明晰简单,却不失为最有力的呈现方式。

3.城市精神、品格

除了常见的标志性建筑、风光、城市名称等元素之外,在城市标志的设计中还存在另一种更为抽象的元素,即城市精神和品格。

依然以香港为例,飞龙标志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宣传香港城市形象的代表,是因为香港的形象标志需要显示香港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思维。飞龙图案将香港所扮演的商业枢纽、通往中国内地和亚洲其它经济体系的门户,以及国际艺术文化中心的重要角色,在一个视觉化的整体构图中,用平面设计的手段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2010年3月29日时任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宣布,“香港品牌”经过深入检讨后,获注入新动力;除了品牌基因作出适度修改外,其飞龙标志也变得更具时代感。

(二)表现手法及效果

在图形设计中,元素只是“源于生活”的那一部分,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化处理,便源于设计者的表现思维和手法。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气质、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城市形象策划、不同的宣传手法,因此,在城标设计上也涌现出多元的表现手法,产生了丰富的表现效果。

1.实物元素抽象化与汉字图形化

实物元素抽象化与汉字图形化,听上去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实乃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城市标志这种需要高度概括性的图形语言中,这两种手法往往相辅相成,形成“图中有字,字中有图”的双重表达效果。这也是在城标设计中,最为多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前文中杭州城市标志的“杭”,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该标志中主体是篆书的“杭”字,却在起笔、运笔、收笔处融入了檐角、月门等江南传统建筑语言,达到图、字融为一体的效果。

同样的手法出现在重庆城标设计中,两个抽象画的人形重构的重庆的“庆”如图2。

2.古典写实化

在图案的角度,“古典”只是一种相对于“现代”的视觉风格。本节中的“古典化”设计方式,并非单纯指的是复古风格的表达,而是在表现手法上来看,力求图形的庄重、还原度,对元素的抽象处理相对较少,使其具有古典传统图案的表象特征。

在华盛顿、南京的城市标志中,可以找到关于这种表现手法的印证。作为图形主题的华盛顿头像和辟邪都是采用了较为写实的表现手法,图形比较繁复、具象,更偏向于传统图案。

3.系列化

系列化设计在图案设计、平面设计中均不罕见,在近年来的城市标志设计中更是由于灵活多变的特点,而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如同伦敦新标志的设计者所说,希望设计一个可以应用于所有用途的漂亮标志。

伦敦城市标志如图3,配合不同的语境使用,处于同一系统下的标志。

相对于伦敦城市标志,德国城市诺因基兴的城市标志的变化更为丰富多彩,内部填充可以运用各种材质,外部线条上也可以做相关变化,同样也是系列化设计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心理层次的解读与城市文脉的表达

在《秩序感》一书中,贡布里希对图案的效果从视觉和心理两方面进了分析,探讨了不同的图案模式是如何通过视觉,对更深层次的心理产生特定的影响。

1.恬静与不安

欧文琼斯把他的装饰美学建立在“恬静”的理论上。然而这一词语只是个比喻,因为平面上的图案不会动,也就无所谓静。所谓的恬静或是不安,只是不同的表现方式给人的心理印象,贡氏随后重点分析了“不安图案”的源头,即一个图案的哪些要素会给人以不安的印象。

城标作为图形设计的一类,自然也会因形态的不同,而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印象。例如,在东京的城市标志中如图4,以一枚高度抽象化、形态单纯的银杏叶传达出“恬静”的视觉效果。同时,在图形的处理上通过加强了上半部分的重量,营造出重心向上牵引的视觉效果。

在城市文脉的呼应中,“恬静”能够体现日本传统美学思想,东京作为日本新首都不仅蕴含着丰厚的传统历史,更是一座飞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因此东京城市标志兼备了恬静和向上的牵引力,象征着城市的图形吻合城市的文脉。

同样具有“恬静”特征的城市标志还有入选征集方案的杭州城标(图5未采用),较好地呼应了杭州这座典型的江南之城的历史文脉,传达出淡雅宁静的心理感受。

反之,按照贡氏的理论,里斯本市和悉尼市的城标均传达出“不安”的视觉效果。“不安”源于不规则的排列或忽明忽灭的灯光,脱离了人们熟悉的“预先匹配”是造成不安的一个因素。

里斯本城市标志中出现了不规则图形及丰富的设色如图6,在视觉上传达出南欧国家的特殊风情。由于南欧在欧洲大陆上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历史文脉与传统欧洲大陆不尽相同。在里斯本城标设计中,较好地传达出热情、灿烂等城市意象,也比较能够贴合城市文脉。

2.波纹与漩涡

悉尼城市标志则直接可以作为“回旋”、“漩涡”的图形案例。这些纹样本身就使人联想到正在运动中的形式,对旋转形式的本能反应是想象中将它转动从而判断臂长是否相似,因此这种漩涡形图案有着极强的动势。

悉尼作为大洋国家澳大利亚的最大城市,具有和内陆城市与众不同的海洋风情和城市形象。因此在城市标志的设计上,采用“漩涡”的图案形式,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心理感受。

三、反思与总结

单从图案图形设计的角度来看,城市标志似乎与其他图案的审美标准并无大异;然而综合表达效果、使用场合、宣传手法等一系列城市形象、品牌策划的角度去看,城市标志的设计又有着与其他种类的图形、图案不同的要求和准则。

尽管前文关于设计元素、表现手法等有着严明的分类,事实上在具体操作中,其使用边界并非如论文中的条款般泾渭分明。一个城市标志可以被解读成多重的含义,可以作为图形化的字,亦可以被解读成抽象画了的图。正是这种元素和手法的混用化、多元性,也导致了一些设计误区,人为赋予一个小小的图形过多解读和阐释,而牺牲了视觉上的美感。

城标设计只是庞大繁杂的城市形象策划与营销之工作中,很小一部分。然而作为最直接面向大众而运用的视觉元素,无论是选取的意象、表现的手法,抑或借鉴的风格,都必须与整体城市气质相符合,从而体现城市形象策划的理念。换言之,在城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单是视觉上的形式美、心理上的均衡美,还要注重这种美与城市形象、气质是否相合。

参考文献:

[1]郑宏.城市形象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研究所.城徽设计中的城市文脉观照[J].城市发展研究,2003(05).

[3]日本专用字体设计协会.日本专用字体设计协会日本字体与平面设计大奖年鉴2004[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洪亮平.城市设计历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城市设计策划篇2

关键字:低碳生活;城市规划发展;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R126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表现,同时也是城市竞争力之展现。城市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进行的空间构架,也是政策形成和执行之工具。相对于城市物质环境发展而言,一旦确立了就比较难以改变,很难去调整。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影响。城市规划过程中,会涉及到产业调整、产业应用以及产业推广过程中,这是当前进行改革之前提条件。不断加强技术革新,不断提升改革水平,在减少和降低生产力度上的有毒气体排放。但是这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彻底,尤其是对结构性城市空间规划还比较难。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应该基于城市低碳理念基础上开发规划,这是当前研究之核心工作。当前,相关的低碳城市以及低碳城市规划已经备受社会关注,我国城市规划中越来越重视低碳城市规划。在建设中,应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应该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布局以及低碳城市建设着手把握,更好的引导城市规划发展。提出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发展过程中,一般低碳发展应该满足三种模式。第一,总体规划。第二,区域规划。第三,详细规划。在这三个模式中,区域规划模式中,有着重点强调的对象。应该基于公共交通为主导走廊式进行发展。在总体规划模式中,重点强调绿色交通为支撑,更好的优化结构,从而实现短路径出行目的。需要加强共同开发强度,从而满足总体规划需求。详细规划模式中,一般都是定位于区域规划为主,建议限制定居小区规模,避免大面积的街区空间出现,这样可以更好促进自行车使用,达到城市低碳建设目的。

二、低碳城市规划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对策

(一)鼓励绿色出行,优化城市布局

城市共同空间在建成区域内,应该尽量进行均匀排布。将其布置在交通线路旁边,这样可以降低出行次数,也更好的缩短出行距离。鼓励人们选择自行车、步行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作为出行方式。众所周知,城市交通体系得以良性发展,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在进行空间规划角度分析时,应该从区域层面着手,建议交通导向应该向走廊式发展模式建设,在总体层面上进行规划时,应该将绿色交通还有小街区位置合理规划,更好的减少交通布局带来的交通排放。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

在城市结构空间规划过程中,首先要将人口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矛盾解决,这是进行科学规划之关键,也是实现低碳城市规划关键环节。在进行整体结构形态规划和设置过程中,应该充分分析空间形态布局问题,应该做好对比和评价,从而得出不同的建设结论。选择最优的城市空间结构方案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区,不同的居民区以及产业园区等等,进行合理规划。在建设中将空间布局存在的差异确定出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更好的做好设计工作,更好的保障方案可行性。如下图所示: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户)10000~150002000~4000300~700

人口(人)30000~500007000~150001000~3000

(三)倡导节能型建筑设计

众所周知,城市设计以及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之大户,科学的节能建筑设计技术,应该满足低碳城市发展需求。这是一个重要指标,在进行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中,节能型的建筑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可以更大限度的保护环境以及降低污染出现。而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以给人们提供健康、高效以及适用的生活空间。第一,需要建立起相关的法规以及政策,建立起具有可行性的节能设计评价体系。这些体系执行时,需要具有明确的数据和量化指标。第二,一般而言,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研究和使用,这应该建立在拥有丰富理论支撑基础上,这样才可以保障技术发挥出实际作用。第三,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和低能耗技术产品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推广节能型建筑设计,促进建设主管部门、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业生产企业等就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沟通。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碳城市规划这是一项非常复杂之工程,在进行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基础上,应该做好空间结构规划,应该做好土地规划。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还应该获得各行各业的配合,从而提升协调作用。文章从低碳城市发展中进行解析,这个规划策略很多都是宏观上的策略,一些微观,具体的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相信在不断的研究中,总会确定出一套符合城市规划发展需求的模式,最终更好的保障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编辑部第十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暨“2013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隆重举行[J].《城市规划学刊》iStiCpKUCSSCi-2013年6期-《城市规划学刊》

城市设计策划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下推进城市化建设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证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环节。这既要充分认识城市的客观发展规律,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有效实施。又要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城镇建设长期的健康发展[1]。

1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2]。

2城市规划设计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传统的园林与绿地规划设计偏重于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赋予,往往采用单一的修饰物质环境的方法。园林和绿地的规划以娱乐性和舒适性作为规划的模式与评价标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模式是以环境保护技术作为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在于控制“三废”等的排放,并以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偏重于利用技术手段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等物质层面上的治理与保护,主要的保护手段为末端治理式,仍属一种被动式的保护规划模式。

2.2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设计模式,小城市结构形态环境雷同

城市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城市规划色的缺失。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规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只是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市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内容要素(建筑、设施、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城市功能等)的共性方面,没有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2)城市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城市总体景观到街道、建筑都是其特色所在。我国小城市详细规划的模式是先由道路交通控制划定的地块的大小、形态等,然后在地块上布置形态各异的体量并依此而制定详细规划,各个建筑单体也标榜自我,以营造各自的特色,城市规划设计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造成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在规划设计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3解决问题的关键

3.1在规划目标和规模确定上要实事求是

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很弱,经济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学技术的含量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调控和管理城市的经验不足。因此,把握好城市建设节奏,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合理确定城市人口,面积等主要指标,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防止随意占用土地资源,防止任意调整行政区划,防止人为刺激投资扩张至关重要。

3.2在规划用地和开发利用上要适度

审时度势、把好尺度、是我们观察问题、顺应规律、有利发展的规划准绳。城市的发展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达到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需要分阶段实施的,只有前一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了,才有可能为后个阶段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在规划布局和利益分配上要合理

我们说城市规划是门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并不等于说规划是个绝对真理,可以谋求城市发展方方面面都获得利益分配上的最大化和用地布局上的最高理想,其功能是通过规划手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建设布局得当、利益适量、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对合理、追求的是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尤其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风景名胜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公共利益。

3.4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所当然是城市规划的立足之本和规划宗旨,要努力创造宜人的生存条件和活动空间,切实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当作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城市建设成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首善之地。让人们生活在城市里能够舒适、方便、安全、贴近自然、充分享受文化和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欢愉。

4结语

总之,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的功能。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策划篇4

本文以湖北省黄石市矿冶文化节为例,文章运用Swto分析法,从旅游推广模式的角度分析黄石矿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时下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提出黄石矿冶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途径,提升黄石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一、前言

黄石市拥有丰富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称号。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黄石的矿冶文化并没有很好的被旅游者所感知,如何根据黄石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对其进行旅游形象的改进和创新,并对矿冶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视觉包装借助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推广出去,从而提升黄石矿业文化节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是促进黄石旅游业在新世纪发展前景的一大关键。

二、黄石城市矿业文化节的现状分析

(一)自然地理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湖北继武汉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城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幕阜山北部,境内襟江怀湖,依山傍水,拥有被称为“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为代表的“三山三湖”;黄石属于沿江开放城市,依靠于长江和武九铁路,连接了京广、京九两条经济大动脉,是承东联西,贯南通北之地。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黄石市矿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采鼓铸、大兴炉冶,铸就了中华民族闻名中外的冶炼史。

(二)矿冶文化节

1、造成黄石矿冶文化旅游现状的原因

从市场感应分析可以看出,黄石一些很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国家矿山公园、东方山等,长久以来,由于宣传不够,都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黄石矿业文化这块金字塔招牌也一直处于只有概念没有名气。从旅游硬件建设分析,各种旅游设施都很落后,旅游气息较弱,缺乏一个明显的旅游形象。因此,举办矿业文化节,就黄石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形象设计和宣传,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可以加大黄石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矿冶文化节的形象设计

(1)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在现阶段还是比较新的课题。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是城市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采取行动,采用视觉性符号将城市理念视觉化、形象化,塑造一种创新、具有号召力的城市旅游形象,从而使社会群众能够快速了解城市的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客源,促进黄石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矿冶文化节的徽标是以“冶”字为变形基础,形似一团跃动燃烧的火焰。一个好的标志设计能使游客在接受到各种形象信息的同时就可以识别出它所代表的旅游城市。

矿冶之火昭示了黄石乃至全中国千百年的厚重历史,又完美的体现了60岁生日的黄石在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中的激情与希望。

(2)口号设计

口号是旅游形象的最终表述。口号是观光者快速记忆、了解黄石形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进行旅游形象口号设计应具有:针对性、要针对城市旅游的地方性特征;呈现时代特征、展现出旅游需求的热点、主流和趋势;语言要凝练、琅琅上口等特点。

三、矿冶文化节旅游形象推广模式的一般化建议

旅游形象推广的目的是传承优秀的文化,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有效的传播,只有通过传播,将城市精神、市容市貌、市民素质及其形象、城市风情、旅游文化等全方位地展示给游人才能有效地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矿冶文化节旅游形象的推广我们需要做如下的工作:

(一)确定矿冶文化节的文化推广主题

文化主题是矿冶文化的基因,只有很好的表达基因才能凸显自我的特色,进而能够吸引游客的体验,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二)确定矿冶文化节的文化传播方式

确定主题后需要规划具体的传播方式,当然一切传播必须围绕主题进行。在确定传播方式时,必须正确理解矿冶文化,可采用联合推广,促使企业与政府、企业之间以及本地政府与外地政府的联合。这样做更有利于扩大影响力,节约宣传促销的成本。

(三)确定具体的矿冶文化节旅游推广模式

黄石旅游形象推广工作应通过多种推广模式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根据黄石矿冶文化设计出具体的推广方式,将城市旅游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推介。此外,必须理清政府和市场在推广模式中所占的比重,界定好后续的监管机制,这是体现矿冶文化节旅游推广模式灵活性的重要一环,也是弹性保护文化节和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城市设计策划篇5

关键词:经济;城市;低碳;规划;策略

发达的城市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其所面临的资源问题更加紧张,这要求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低碳理念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而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因此中国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发达国家不同,具有独特的特色。我国低碳经济研究以低碳技术为主,而以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方伟坚等认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结构存在关系,提倡紧凑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潘海啸等提出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主要从“紧凑城市”、“发展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公共交通导向”和“土地混合使用”等方面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探索;顾朝林等对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内容进行了概括;陈飞、诸大建分析了低碳城市指标构成和发展模型;辛章平、张银太对低碳城市构成进行了阐述,主要探讨了开发低碳能源,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方面低碳城市建设的原则方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公布了《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主要从居住环境、土地利用和交通出行等层面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评价体系。学者们尽管对于低碳城市理论内涵的界定,研究的方法、视角不同,但在相关的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低:低碳城市的发展不能以经济发展为代价而是要同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做到双赢。

二、低碳理念与城市规划的组织模式

世界各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证明,大都市区、城市群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该趋势推进了区域内城市的合作。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神户为主要城市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以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为主要城市的大伦敦地区等地区。这些城市群以一个或多个大型城市为核心,在各国的经济、政治、人口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存在着区域内的城市在经济上恶性竞争,产业类型相近,城市发展目标相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弊病,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为我国区域规划中合理分配资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1)资源利用

低碳的城市发展,对资源的利用更强调的是利用的“效率”。这种效率一方面是在微观中所指的新能源利用、单位GDp耗能更少,另一方面,低碳的城市发展也同时强调能源的合理调配。例如在电能的利用上,北京的供电很大程度依赖于周边城市的供给,这种供给在运输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大的运输消耗。而建立一系列的新型电热联产发电站,通过区域供能的方式,合理调配能源,一方面使得能源本身的利用率变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运输中的能源浪费。

(2)城市建设

在区域层面,基础设施建筑主要是城市间的交通设施、区域内重要的能源设施、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该基础设施不是单一的为某个城市服务,而是服务于整个区域。结合低碳理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注意两个层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合理的布局选址。合理的布局选址,对能源的解约和合理利用有重要作用。如市际、省际间的公路、铁路的选线,因公路铁路的大运量,合理的布局规划意味着长远的能源节约与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减排。且该节约不是建立在新技术、新能源的利用之上,通过现有的技术完全能够实现。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应在区域层面协调,避免重复利用。如国内大量新建的大型的会展设施、大型体育设施。在城市没有到达一定经济规模的情况下,建设占地、投资额、耗能巨大的大型场馆设施,并不是明智之举。而一些大型会议、体育赛事的举办,也都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区域内城市。大型会展设施是耗能大户,合理的布局区域内的大型工建,对解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重要意义。

(3)生态环境

在区域规划层面,生态环境注重环境的整体性,由于在同样的绿地比例下,大面积绿地对与环境的改善作用比零星绿地更显著。从低碳的角度审视区域层面的生态环境相关规划,要求将绿地森林等资源视为城市低碳减排的基础设施,预留森林发展的空间。而该基础设施的作用,是缓解城市绿岛效应,为城市降温,并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三、基于低碳理论的城市区域规划设计策略

由于区域规划的特殊性,其编制主体不是单体的一个单独的城市或单独的城市内的地区,还存在着跨行业的协调问题,因此,造成了协调性差、整体性差的的矛盾。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调城市间关系。

(1)低碳会展计划

①策划高层高端论坛,广泛的邀请多方面参与,包括政府高层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大型企业代表,通过高端对话形式探讨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

②组织系列专题论坛,围绕低碳技术开发应用、生态经济发展,新能源及技术、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等问题开展广泛的交流,论坛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展开,比如低碳建筑论坛,低碳工业论坛、低碳太阳能应用论坛等。

③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的形式展示近年来国内外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相关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各项成果。这种技术上的交流也会推动相关城市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④通过组织“低碳”相关项目洽谈会,招商会等会议,将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系起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低碳的实际项目,邀请国内外企业开展投资合作。

(2)城市联盟计划

①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成立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由15-20个城市组成了低碳城市联盟。城市间可通过相互学习经验,并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共同推动低碳城市发展,提升城市低碳影响力和领导力。

②中国的城市可与世界上具有比较丰富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的国际城市,建立友好的城市关系,形成合作城市。

(3)专家顾问与国际合作计划

①城市可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政府决策者、管理者进行演讲、专题培训;同时也举办一些市民大讲堂,提升广大市民的低碳生活意识。同时可聘请一批专家学者,作为城市低碳发展的专家顾问。

②通过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并成为战略伙伴关系。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内外进行项目考察,学习低碳城市发展的经验,引进低碳技术和产品。

四、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严重污染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低碳城市的发展成为继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又一新型问题,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温室气体效应是应对工业化社会后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先进理念的规划设计,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向着更高标准、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军,刘凌轩,张炳,王仕.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与困境[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2]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06)

城市设计策划篇6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

市政给排水工程在为保证城市健康、稳定以及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城市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城市给排水体制,合理对排水系统进行布局,预测市政的排水量,科学的确定各个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

一、从宏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从宏观层面考虑给排水规划设计,就是根据城市给排水工程大范围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跨城市、跨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对整个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给水系统设计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整体的供水规划;在进行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还要做好给排水工程的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有效控制河网区域污染,保护城市水资源环境,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提高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

(一)防洪排涝规划

1.防洪排涝是在进行城市排水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防洪排涝规划主要分为外洪和内洪,外洪以建立防洪堤、水库为主等,而内洪则是水和蓄水为主。因此,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做好“城市防洪规划”(防外洪)和“城市排洪规划”(排内洪)设计。要重视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给排水工程,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

2.在衔接城市排洪与排水标准过程中,其中城市排水设计主要是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短历暴雨产生的排水问题,采用的是暴雨公式,根据一定暴雨时段,选用暴雨样本,一般是年超大值法;而排洪考虑汇水面积大,比较多的是使用水文公式,使用某重现一期24小时内暴雨量的基本数据,其选用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因此进行防洪排洪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洪与排水重现期标准衔接问题。应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要根据城市全局布置和排洪流域面积的大小因素进行科学的考量,然后确定排洪规划重现期,因为排洪汇水面积越大,相应的重现期标准越高[3]。

3.在进行排洪设计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方案主要有地面全抬高方案和雨水泵加滞洪区方案。对于城区有山区的地方,考虑到内洪的特点,就是来得快,同时退得快,这时候就要采用全抬高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过渡情况,可设置一些必要的抽排设施。

(二)区域水资源平衡与区域供水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一般在时间与空间上可能出现着分布不均的情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保证水资源平衡,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避免制约城市发展。

要做好水量预测工作。在进行预测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和村镇生活、市政、工业、农业灌溉、畜牧业、渔业等各行业的用水量,以及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同时还要做好区域供水未来规划,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第一,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改善城乡供水水质;第二,要科学的进行水源置换,防止地下水过度开发,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避免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了重复设计,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和投资;第四,在设计过程中要供水行业朝着集约化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给排水工程能够正常运行[4]。

三、从中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问题

(一)给水系统规划设计问题

市政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供水能力和可靠性比较差,有的城市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没有优化水资源配置,有的城区因为每年过度开采,导致水位逐年下降,尤其是在高峰用水阶段,就可能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同时变化系数变大。其次,有的城市水价体制不合理,制定的价格不够合理,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最后,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用水节约器使用不够普遍,都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要采用新的设备,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广泛应用,比如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合理确定城市供水系数应,在实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争取设计和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二)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问题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对城市设计和规划提出更高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使得城市排水系统的结构和规模不能适应工业规模和城市群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区透水面积减少,不合理和不定期的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调整,就会导致径流系数增加,在强降水过程中,洪峰就会剔凿出现,同时之前的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系数比较低,当降水和流量超过排水系统的承受范围后,就会出现城市内涝。因此,在进行雨水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或者盆地的城区,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配置[5]。

(三)污水系统规划问题

就目前而言,城区基本上是采用的雨污分流的机制,但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采用的是雨污合流的排水系统,导致许多合流的污水直接排放出去。但是在合流改建为分流过程中,许多的老城区排水系统建立时间比较长,各种地下管线已经成型;同时老城区建筑数量众多,路面很狭窄,改建难度很大。合流污水最大的特点就是水质和水量变化比较大,不利于进行生化处理,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更新换代。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进行分流和合流设计过程中,就目前城市排水系统的特点和情况而言,很难实现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因为如果雨污系统中接错一根,可能就是合流制,导致搭接混乱,对市政排水造成不良影响。根据当前设计观念和布局特点,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在进行污水处理厂设计过程中,要确立循环利用的思想,把“污染控制思想”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方面转变。

四、从微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微观层面主要为单项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和设计。在设计和规划过程,要采用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材料。下面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角度来讲,从生活污水反应器发展趋势看是从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

在进行雨水管道设计过程中,根据在缺水或地下水较深的地区,雨水的排放要尽量不排人下水道,对雨水进行适当的渗透或截留。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排水负荷和雨水管道投资;第二,可以适当增加和补给、涵养地下水,不断修复和保护水生态。另外,也可以设置雨水贮水池对雨水进行有效拦截,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最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综上所述,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单位要有效排除不良的干扰因素,采用有效措施,保证城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凤.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0)

[2]由长江.谈关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3(17)

[3]凤.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0)

城市设计策划篇7

关键词:绿色理念;城市建筑;节能规划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扩大,建筑规模不断增大,,许多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涌现出来。建筑业属于一个高能耗产业,在其规划设计中,如果不根据绿色理念设计,极易造成能源的损耗,并带来较大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建筑业的发展中,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实现降低能耗、促进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建筑行业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既要慎重选择建筑材料,又要合理布局建筑,才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能耗现状

1.1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巨大

建筑能源的消耗是巨大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当今建筑能源消耗量已经占到总消耗量的40%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建筑能耗在全社会终端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步提高到35%左右。所以建筑将超越工业等其他行业成为用能主要增长点,建筑节能将成为提高全社会能源使用效率的首要方面。目前建筑物中空调耗电量的增长是大部分城市用电峰值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例如,深圳市1999~2003用电量,用电峰值2003年超过了1999年两倍以上,而且冬夏峰谷差也呈增大趋势。

1.2建筑用能效率低

我国当今的建筑能源的利用率非常低,特别是相比欧美国家,中国住宅的单位采暖建筑面积要多消耗50%~100%的能量,而且舒适性较差。例如,北京市在执行50%节能设计标准后,建筑能耗大幅降低,但仍比瑞典、丹麦、芬兰等国高出近一倍。与发达国家相比,公共建筑能耗同样居高不下。例如,上海市9幢办公楼统计的平均耗能量为每年1800兆焦/平方米,与日本同气候条件的办公楼节能标准每年1256兆焦/平方米相比超过43.3%;针对北京市十余家大型商场运行能耗的测试表明,这些商场的全年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每年700兆焦/平方米,而日本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每年500兆焦/平方米,高出将近40%。同时我国同类型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有很大差别。

2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建筑是生态的组成部分,与生态有着一定的整体性关系,在建筑规划设计以及未来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生态景观之间的相互统一性。只有将建筑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协调好,才能使建筑与环境呼应、搭配,才能使建筑融于景色,使景色反衬建筑,从而营造一种和谐之美。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确保建筑物与当地的生态、人文环境之间保持平衡,采用当地常见的原料、建筑资源对建筑进行规划节能设计,以此来达到体现本地人文风情,以及展示当地特色之目的。

2.2宜居性原则

设计建筑物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其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坚持宜居性原则。在建筑规划节能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充分考虑现有的资源条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障和提升建筑宜居性。其次,对于建筑通风道、采光度以及采暖降温而言,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比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居住环境的舒适感等等,都在规划设计范围之内。

2.3节能性原则

在满足上面两个基础条件后,则需要充分考虑节能性原则,即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应当能够体现出节能要求,同时这也是现代化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我们应当充分开采和应用好现有的资源、能源,提高和控制对资源能源的应用方法和效率。在提倡环境保护以及节约型社会构建的时代背景下,首先应当从节能着手。比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可采用太阳能板、利用风能转化成电能,供人们生产生活;建筑外墙设计时,可选择一些节能效果比较好的保温材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引入新技术手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

3建筑规划节能设计的基本思路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在国内讨论的时间的还比较短,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课题较少,研究深度不够,而且基础相对薄弱,地区间的绿色建筑概念和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绿色建筑理念下,笔者认为建筑规划设计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绿色、节能,具体分析如下。

3.1绿色建筑规划设计

以住宅小区为例,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绿色建筑应当具备生态环境功能。规划设计的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应当有绿地环绕,有能够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其次,绿色建筑应当具备休闲功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绿业主的户外活动和交往场所,这些区域都必须有绿色设计作品;最后,绿色建筑应当具备景观文化功能。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园林空间、植物合理搭配,可以为业主提供给视觉上的景观享受和文化品位上的鉴赏空间。

3.2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节能是第一要义,要求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都必须对常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特别要注意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的应用。在此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入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墙的结构保温、隔热设计上下功夫。对于常规性的能源而言,应当对其实施建设优化,尽可能避免因不同能源结构形式的过度重复建设而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以此来为节能型建筑规划设计提供服务。节能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对电力、燃气以及煤炭等资源的需求进行综合权衡,对生产生活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免出现多条动力管道同时入户等现象,这样会造成非常大的资源浪费。建筑规划设计时,还要强化建筑围护结构、空调、供热系统的节能设计,如果设计方案比较优秀,则可以节省至50%的资源。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避免高层建筑过密,否则建筑物之间会显得非常的拥挤;选材时玻璃材料很容易造成光污染现象,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与选址、选材料时,一定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工作。

3.3建筑周围的环境规划设计

首先,应当对建筑周围的道路声屏障进行优化设计。在建筑结构、建筑干道之间应当设计声屏障,降低噪声污染。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隔声屏投影地带,降噪效果主要有如下影响因素:道路高度、车道数和宽度以及声屏障所在的高度和位置、住宅距离和高度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隔声屏障建设投资较大,样式也比较多,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实际状况,比如路堤、土堆、路堑等。

其次,优化设计绿化带。建筑规划节能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绿化带的合理设计,这对有效隔声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起到调节小区域气候、防尘以及美化环境的效果。研究发现,不同的树种和花草所具有的减噪能力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最大减噪量能够达到10分贝。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建议以叶片大且坚硬的树种为最佳选择,比如常绿灌木、乔木等,通过合理的配置,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污染。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应当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为基本理念,这是未来建筑规划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策划篇8

1城市偏远地区给水系统的设计

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因地域广阔,有一些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这对城市供水体系带来了困扰。距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地方因为偏离市中心、居住的人口数量相应较小,交通不便利等情况,对城市供水体系带来了困扰。假如在这些偏远的地区建设供水中心,肯定会花费较大的费用以及人员,势必会增加供水体系的成本,不符合节约要求,还要保障这区域内人们生活用水的需要,策划工作者可以从当地取水或者集中起这附近的区域统一供水的策划方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了这区域内生活用水,还达到了节省资金的规范。

2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

伴随着现代化发展中建筑行业的飞速前进,数量较多的高层楼宇已经建筑完成或者正在施工中。城市策划中供水体系的策划,必须要想到这部分楼宇用水的需要。高层楼宇中因为层数较高,势必居住的人口数量就会很多,需要的用水势必就会增加。并且,高层楼宇最少有八十米,对水压强也有了需要。高层楼宇供水体系的策划中,策划工作者要综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楼宇建设的实际情况,策划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蓝图。

二、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1排水系统设计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

城市排水体系的策划要根据城市整体的策划方向制定,按照近期的策划,想到将来的发展模式,同时综合考虑排水体系的需要、经济成本方面等元素,对近期的排水体系建设分工程进行建设。排水建筑需要花费的成本较大,分期施工可以不用一次性全部拿出建设的资金,同时还能更快的展现出建设的用途。分期施工第一要先确定哪个地区最急需解决,最早的服务于急切需要的地方。

2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

城市排水体系的策划中,排水管道的策划中还具有很多困难。排水体系的策划,不仅要想到城市全部的布局以及功能区域的划分,还要最大程度的利用已经存在的排水体系。城市排水体系的建设,要在原有的体系中开展改善以及维修养护的根本上开展,要最大程度的利用已经存在的排水体系,针对一些已经没有办法能够再使用的排水体系,要立刻开展改革。城市排水体系的策划不仅要花费最低的成本,还要达到使用时间以及品质要求的标准。

3要注意对工业生产污水的监控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建设工程中都慢慢的渗入保护环境的因素。制造业中排除的污水标准是指在制造商品或者加工商品的过程中平均数量排除的污水要符合要求的标准。在城市排水体系策划中对制造业排除的污水标准监管,可以按照同类型企业已经具有的数据作为参考。如果制造业排除污水的标准数据不好拟定时,可以使用制造业用水的量来制定。城市排水体系策划并非简单的设计出排水体系中管道的分布就可以了,还要符合城市环境保护的标准,对制造业排出的废水进行监督管理。

三、结束语

城市设计策划篇9

关键词:城乡规划;问题;思考;决策;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目前,对于城乡的建设发展的规划往往会受到资源的限制,因此没有良好的规划决策就会产生资源的浪费。如果在决策中没有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那么城乡规划就容易产生“负规划”。因此,城市规划应该突破某些精英规则,打破上层决策者决策的框架,尽可能让利益相关方来“把持”城乡的发展方向,做到城乡规划决策最优化的途径。

一、城乡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一)城乡规划现状分析以及问题的思考

在城乡规划决策中,很多问题不可避免,比如市场的压力,任务量大,市场过度的竞争,设计周期的不确定性等;环境的压力,审批把关不按照法律法规,不够严格,“学阀”现象严重,盲目自大,搞“小圈子”固步自封等;权利的压力和汇报方案,建议方案都向权利靠拢,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主要的原因就是规划决策中自身的原因,在城乡规划中,影响规划决策和设计质量最大的主决策研究体就是规划设计人员,设计单位。虽然客观的因素很多,设计人员自身的因素一定不能忽视,甚至是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几点:

首先,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无视行政管理规划,职业道德观念薄弱,不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抄袭严重,粗制滥造。其次,很多设计单位没有专业的质量管理,没有专门的制度(设计单位由于受市场化影响,质量管理不足,制度保障不健全),决策成果的审核程序不符合规划决策制度。

再次,职业道德的下滑,设计师是高尚的职业,为公共利益对整个城乡的形象负责,责任重大。学习的积累不够,规划决策,规划设计的过程需要灵感,需要创作激情,灵感来源于天赋和积累,能够反映出工作的水平。天赋是先天的,难得可贵,但是积累来源于后天的学习,更加重要,先天不足,后天补充。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源于积累,在于借鉴学习。

最后,规划设计中缺乏高端人才,由于发展条件,经济环境的客观原因,规划决策和设计行业人才流失国外,特别是高端人才的流失,导致规划和设计中自我能力成长受到极大的影响,高薪外聘国外精英人员也往往起到挂名而已,起不到人才培养,经验知识传递的效果。

二、城乡规划决策所依据的原则

持续发展性。城乡的规划决策要有高度的可持续发展性,做到低碳、人文、生态、科技、有特色。

科学性。规划编制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坚持穷建设、富规划,加大在规划中的投入。决策过程民主化、(阳光行政、依靠专家、依靠群众)、法制化(讲程序、依照法律法规行政),要经过充足的科学论证,保证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严肃性。城乡规划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所以必须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决策,一旦确定,不能随意修改。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法要求履行程序,制止因为领导,专家等越权行为的诞生,保持规划决定的高度严肃性。

创新性。可用适度的超前原则,能够把握住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潮流,瞄准科技的前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体现规划决策的创新性。

权威性。技术上,树立权威的规划,依靠权威的规划决策,强调规划的权威。水平低的规划成果是经不住时间检验的,所以会反复修改,影响民生,要增大技术含量,引用技术上的专业人才;行政上,严格按照规划的法律法规,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强烈打击滥建私建的行为,违规乱建的现象,加强规划执法监察力度。

三、实施策略

从根本上说,城乡的规划必须要本着实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等原则,经过科学的论证,充分的听取民意。在这样的基础上,城乡的规划建设才会彰显出科学的完美设计,才能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但是过去的一些城市,城乡的规划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都十分低,公众往往在事后被告知已经设计好的城乡规划。在城乡的规划中几乎都是由少数专家说了算,但是因为专家的考虑不全面,甚至有些还是闭门造车,所以在一些公共设施――比如马路标识,公共厕所等关乎老百姓身边切身利益的小事上没有考虑市民的需求,而常常导致城市的规划缺少人性化的关怀。因此城乡规划需要有明确的行政决定,严厉禁止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利。

自由裁量权应该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遵守法定程序、城市规划、设计规范、严守“合理性”的原则,逐渐完善规划技术标准法制化。将城乡规划,技术标准和我国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相衔接,处罚违法行为。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止在决策审批过程中的随意性,制止不按科学的程序越权,进行决策审批的行为。

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决策委员会,可以由专家、学者、居民、公务员以及非公务人员等组成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实现对城乡规划的科学管理。委员会意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在规划重大问题中,某些地方领导决策的随意性,规划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保证城乡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城乡的土地利用,都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统一的纳入城乡规划管理,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的综合职能,这样才能保证城乡协调的运转和合理的发展。充分运用好法律的管理手段,是切实做好城乡规划决策工作的有效保证。这就要求相关的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工作,完善城乡规划决策的法律法规,真正的能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犯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效的保证城乡规划决策的实施。

首先,充分了解城乡的居民需求,切实关照城乡人员实际需要,从城乡整体利益出发,有序,合理的进行城乡资源配置,提高运作效率,确保城乡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引导机构与控制规划,确保各项规划与城乡的发展目标一致。

其次,逐渐完善规划决策中的管理体制,在城乡规划决策中,要确立城乡规划管理应坚持政府组织,专业人才领衔,公众参与,部门配合,科学决策的城乡土地使用配置以及空间的组合设计。保障规划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规划决策,综合调控资源配置。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监督。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及时制止乱建设,乱占地、乱变更等违法现象。在规划的决策中要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弥补政府在公共决策方面的局限性,提高城乡规划决策,项目决策等的科学性,让城乡规划决策更贴近公众,符合公众利益。

四、结语

城乡规划决策的好坏关系者城乡能否健康,持久的发展,对当代和几代人的生活质量都息息相关,事关重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城乡规划决策只是行政决策的一部分,但是依然要不断的研究,积极实践,用于探索,找到最适合我国城乡实际情况,符合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特点的最佳决策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华山.低碳环保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城市设计策划篇10

[关键字]三维仿真城市规划城市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5-295-1

1三维仿真技术的概述

三维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际环境进行科学实验的技术,以模拟的方式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形界面,使之在感知行为的逼真环境中,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韶关市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三维空间建模、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以及三维城市要素模型等数据为基础,在三维虚拟空间内实现局部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与区域景观的实时、多方案综合分析与决策。

2三维仿真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意义

2.1提供可视化功能支持

三维仿真技术可以依靠相关的软件进行辅助操作,对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过程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能够提供可视化的支持,能适当的对规划的对象进行高度、方向、颜色等方案筛选和比较,使得规划的决策更为科学、合理、直观。同时,相比传统的设计辅助图,三维仿真技术拥有更强的决策和设计功能,可以降低规划决策的失误率,规避设计所带来的风险。如,2006年9月,人民大会堂公映的大型传奇史诗影片《圆明园》,通过先进三维仿真技术,将“圆明园”真实的再现在世界人们的眼中。

2.2多样化的数据服务

利用三维仿真技术进行三维模拟和三维仿真系统的设计,可以利用三维仿真系统查询相对对象的信息资料,为规划设计者提供各城市单位或部门的信息资料。在韶关市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系统中,在功能方面提供了三维基础功能、规划信息查询、规划方案评审、规划辅助分析、规划辅助设计、三维管网管理等六大功能,并利用现有韶关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韶关基础数据共享平台进行对接。

2.3提高规划项目的管理效率

通过制作项目模型或者提供静态的三维效果图来展示项目的整体规划过程,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完成规划对象的修改和管理。城市三维仿真技术可以设计一个可操作的三维仿真系统,为开发机构或城市规划单位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服务和视觉质量。在需要修改或增减项目工程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导入或更新相关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作出方案调整和实施,提高规划项目的整体管理质量和效率。

3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3.1城市总体规划的应用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城市战略研究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在这个阶段,城市规划者需要把握城市的整个规划方向和城市发展动向,整合城市规划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料,为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做出详尽、科学、直观的规划方案。仿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自然地貌现状进行还原再现,而将仿真技术运用到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可以对整个城市实现自然地貌的仿真模型再现,为城市设计者提供科学的、直观的城市地貌现状。同时,仿真技术可为依据城市总体现状进行三维模拟和三维模型动态展示,实现可视化的视觉效果。例如,广州亚运村设计竞赛方案三维评审系统就是一个三维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应用领域的新尝试。

3.2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

城市景观设计反映城市的整体风貌,城市的整体风貌依靠科学的环境资源布局来实现。利用仿真技术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和环境模拟,可以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城市天际线、城市景观、城市色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做出更为准确的、直观的设计方案。仿真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城市规划设计者进行多功能技能操作,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展示要点和亮点的设计,体现出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城市特色之处。同时,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际景观设计的环境模拟,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形界面,将设计的内容和效果展示在大众面前,实现人机交互,让大众和客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城市规划评审、公示、展览、规划项目的宣传及招商引资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经济效益。

3.3城市土地规划现状研究

城市规划需要把握整个城市土地利用的决策动向,就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资料进行完整的把握,所以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资料尤为重要。规划设计者可以依靠当地的航空卫星影像、Dem高程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构建仿真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可以更广泛的了解和把握整个城市的土地利用范围、现状以及城市周边的概况,对城市的整体信息资料的掌握和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有着重要意义。仿真技术还可以通过模拟建筑物的日照阴影走向和计算阴影面积来研究建筑物的高度对周边建筑物的日照的影响等,通过三维空间环境下的实时建筑物模型置换、建筑物纹理置换、建筑物高度调整等功能,来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设计方案的筛选。如,韶关城市规划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日照分析功能,更好的展示了建筑物日照效果。

4小结

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多整合的形式来实现对城市的总体规划。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仿真作为重要的辅助设计形式,以其高效设计和可视化功能,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广泛运用。三维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现实环境,使得城市规划部门、项目开发商和公众都能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三维仿真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也是一种具有非常可观的前景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明,过静君.三维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9,1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