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15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1

一、实施的要求

1.对于学生来说,会计基础知识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为此,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会计电算化只是将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利用计算机处理罢了,如果没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即使电脑操作得再好,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同时,熟练的电脑基本操作也必不可少。

2.对于学校设施来说,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且实验项目不能仅用于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均应设置。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备有各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示,利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同时应指出,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以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够有效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基于个人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吸取相关成功经验,尝试对我国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的方法

1.展示案例

在这一阶段老师所要做的是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案例,指出分析案例时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案例。

例如:在会计要素教学中,资本公积这一帐户的应用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给出案例:某集团收到海外投资300万美元,以当日汇率1:7.8入帐,半个月后收到30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8,应怎么账务处理?案例思考:(1)半个月前确定有这笔投资时,折合成人民币记入什么账户?(2)半个月后收到投资折合为人民币,还和我们入账时的价值相等吗?

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案例与案例思考题,便会带着兴趣和疑惑去分析,或是独立准备,或是小组以讨论的方式进行集体准备,对疑惑之处进行相互交流,以便为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打好基础。

2.案例分析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探索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会计已逐步被计算机会计所代替,取之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在中职教学中,对此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仍存在着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训”,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难培养出动手操作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当前的教学法已不能适应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改进。为了弥补当前教学法的不足、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我总结了近几年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实践经验,并吸取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进行了“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基本理论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剖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此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二、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的发展,与社会不断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是比较滞后的,在培养会计电算化技术人才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

首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教学计划制定者往往把原有会计课程体系与电算化岗位相对应,但目前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对应性不够明晰,因此并不适用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计的要求。

其次,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及理念不明确。在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不够重视。在这种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研究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及理念。因此,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

第三,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考核评价方式滞后。当前中职学校往往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坏作为评判标准,这种教育考评结果已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已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在以后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将无法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比如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一些平时较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但成绩平平的学生却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为此,职业教育中以学生成绩为主体的考核评价系统与社会的需要相脱节,已无法衡量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最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结构知识已严重地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发展。据调查,目前中职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复合型(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专业人才非常少,大部分属于单一型(只懂会计不懂计算机);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只懂计算机而不懂会计,因此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另外一些属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又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若直接从教,加上繁重的授课任务,在教学中便容易理论脱离实际,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毕业生也难以适应以后就业的需要。因此,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三、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探索

由于当前中职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不足和缺陷,而案例教学法既重视理论教学环节,也注重实训操练环节,此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因此,我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行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探索。

(一)实训准备,选择案例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准备前,教师首先要在上课之前制定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并为每个总教学案例制定具体的案例教学子计划;然后根据教学计划的次序把所选定的案例题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仔细阅读、预习分析此案例题;最后教师简明的介绍此案例题的内容、性质及要求。

(二)案例分析,分工操练

通过上述步骤中学生对案例题的预习,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案例题的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接着可以简要分析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要将抽象的知识寓于具体生动的实际案例中,并要及时提示学生主动去思考,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教师简单分析案例题后,学生便可进行分工实训操练,要让学生在实际操练中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原理及流程。比如在会计电算化中,关于不同操作员有不同权限的教学中,教师若逐条费力讲解,学生或许还是难以明白。但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不同组的成员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操作员,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其他普通操作员(也要细分为若干角色)等等,然后分工完成同一案例题的全部操作员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账务操作第一轮完成后,可以再进行另外好几轮的会计电算化模拟账务操作,注意让不同组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熟悉不同操作员的不同权限操作。这样一个系统虽各自分工,但彼此之间是合作完成的,不仅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和成就感,而且更能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

(三)案例训练,再次模拟

在进行上述教师分析案例、学生分工操练后,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继续去发现与探讨,并进行启发性指导,倘若学生的判断分析有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逐步进行引导,让其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会计电算化中,有关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等内容的教学,教师若逐条讲解,学生会听得不耐烦,到最后仍可能不会操作。但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付款及收款单位、付款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各组各自模拟不同的结算过程。在几轮的电算化模拟操作中,注意让学生互换角色,从而不同的学生都能熟悉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的教学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使用方法。

(四)分析评价,归纳总结

在学生进行上述几个流程的操练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同时还可以提出拓展类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去探讨疑难问题;同时教师要对案例题进行总结归纳,并阐明案例题的重难点。如在材料采购的案例中,学生考虑问题一般不会很全面,教师应该在归纳总结中罗列出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其他几种情况,以便提醒学生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最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对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地考核。

总之,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使电算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练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此法是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深入发展而摸索出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现已在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中,并不断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广泛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耀武,熊晓荣.会计电算化案例实训[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1.

[2]杨静.新时期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J].职业技术,2006(9).

[3]孙林英.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王磊.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08(13).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3

关键词: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53-02

一、建立教学案例库

1.典型性原则。案例教学法中典型的案例,在学习指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电算化知识在实际活动中的发展变化规律,以促使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实用性原则。会计案例应是会计主体的实际活动内容,做到精心整理、精练概括,而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应依据会计案例教学的需要,将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

3.综合性原则。教学案例要选择具有一定的难度,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综合性强的案例,以利于学生对有关重点与难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认识,从而取得更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4.理论性原则。案例教学法可以将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具体的案例中,有效融汇于实际中,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起来更加熟练,运用起来更加轻松自如。

二、案例库中的资料来源

1.深化企业,融洽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发动学生参与学习社会理论知识并到当地企业进行专题调查。教师可以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搜集一些相关材料并且整理好,编纂成电算化专业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案例;一些专业教师还可以利用假期,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专业事务所等部门进行实践工作专业锻炼,或者进行兼职工作,边工作边搜集教学案例,为充实好课堂教学内容打好基础。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初期,教师可协助制作软件的初始设置,教师经过参与社会理论活动,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施行状况及过程,并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从而搜集会计材料作为教学案例。

2.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在网络上搜索下载资料,还可以在杂志、报刊中摘录资料等。将一些制造企业的会计资料整理作为讲授的案例;如根据手工会计资料,整理、改编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从相关资料中搜集教学案例。这样可以收到好的学习结果。

3.建立校内或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案例。如经常性开展当地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研活动,一线教师相互交流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为了节省教师搜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建立校内或校际间共享的案例库,可以是完整的,做到资源共享,也可以是有缺陷的,或将案例中的某些已知条件去掉,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讨论与分析

1.案例讨论。通过讨论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针对某一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会计案例后,以案释教,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学科理论知识,使课堂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师生之间相互辩论。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以《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如果a单位销售给了B单位一批货物,a单位开了一张增值税发票,而B单位开了一张商业承兑汇票交给a单位。假设你是B单位的会计人员,该如何处理?假设你是a单位的会计人员,应收集哪些原始凭证,如何编制记账凭证?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明确会计主体的问题,以及在不同阶段原始凭证的种类和收集、审核方法等;可以让学生练习材料购进和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明确记账凭证的处理依据是原始凭证。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在教师的提示与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发现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可以独立的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和进行正确的案例分析。如:物资采购案例,教师可以结合购入物资的相关税金、不同的销售方式、成本构成、结算方式、销售折扣等知识点来归纳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四、案例教学法的案例演习

案例演习是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在各个环节设置问题,不要急于纠正,要让学生去发现、探讨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判断分析问题是否有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的相关内容时,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为: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由每组同学分别饰演收款单位、付款单位、收款单位开户行、付款单位开户行,按整个结算过程进行模拟演示。在几轮模拟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这样不仅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还能熟练掌握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再如: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中关于不同等级操作员的权限知识时,教师如果逐条进行讲解的情况下,学生还是觉得费解,那么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感悟加体悟,身临其境,模拟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普通操作员(也要细分为若干角色),让其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在几轮模拟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即引导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的转化,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改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形式可以多样;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但其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应主张“教师为主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案例教学法重视会计理论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是一种较好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实战”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身份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0,(8).

[2]参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2011,(9).

[3]林雁.高职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3).

[4]马德林.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财会通讯,2012,(9).

[5]贺三宝.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教学探析[J].财会月刊,2012,(2).

[6]梁金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2011,(8).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思考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1.05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1-0086-02

1前言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本人在多年的实训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内容,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走校企合作之路。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个人看法。

2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2.1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电子商务企业、网上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兴起,导致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性,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和升级率在急速扩大。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稳定前提下,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2.2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目前,市场上相当多的企业非常看好“拿出去就能用”的专科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有如下要求: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练的电算化操作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及创新能力,尤其对会计人员诚信品质,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税收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必须认清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情况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加之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方面也不太熟练,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实训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刚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这或多或少会会影响到学生对实训课的认识和教学效果。

4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实训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更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地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目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训时间和教学设备的投入。

5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3个步骤:①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些案例;②在课堂上先由学生们对案例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通过引导、提示、总结来激发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训工具进行实训,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然后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训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③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④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为了编制案例,有条件的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有条件的还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的保证,由于会计专业学生较多,一般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不可能容纳太多学生,应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大学一年级时,带领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实习,熟悉会计流程,看实际的账本、报表以及相关资料,感受会计工作;第二步,在大学二年级时选择部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具体从事会计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学校,进行经验介绍,并在校内实训中充当辅导其他同学的角色。

6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跟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会计电算化实训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有大部分的课时应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进行,以便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此外应当特别注意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巧,以便能又好又地完成工作。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项长期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海燕.教育在中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傅樵.高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11).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5

一、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或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大部分学校只有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大体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财务软件的应用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训操作。在较短的课程安排中,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简单的操作,基本上上完课就已经忘记了。

另外,目前许多高校尚未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其实践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阶段,在教学上只侧重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与电算化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无法从现有的会计学理论上来弄懂电算化记账原理,只是简单地把会计电算化教学等同于用电脑和会计软件完成另一种方式的会计实验,更谈不上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掌握程度。

2、会计电算化课师资培训滞后。与会计软件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大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普遍认识是理论性强,变化缓慢,通过授课教师的潜心自学就已足够完成充电任务,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关管理学理论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软件公司的产品为例,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账务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软件系统,从单一的财务系统到集成化的eRp系统,仅用了几年时间。再加上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俱强的课程,对于一名称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仅计算机方面就需要精通或掌握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编程等多方面内容,这仅凭教师自身潜心攻读书本是远远不够的。

3、实践组织方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院校,电算化实验的组织方式只采用混岗方式,即要求每一位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如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制单员、出纳、审核员、会计主管等,各自单独完成模拟企业账套的全部实验内容。混岗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但是操作员换来换去,大多数学生容易犯错误,经常出现出纳制单或主管制单,导致出纳签字和审核凭证进行不了,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

4、缺乏接近企业实际的、全面的案例。目前,在财会专业中,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实训教材较多,而适合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的教材很少,多数来源于软件公司的培训资料,这些资料对于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成本及销售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很少,经济业务过于简单,有时与实际不符,不能充分使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直接影响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教学和学习进度。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将很难达到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建议

1、合理设置课程与实践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方面,把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如概念、发展情况、数据处理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做一般性了解。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结合实训操作课程做进一步的介绍和说明,使得学生能把基本原理的知识与实际运用的操作相结合起来。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会计信息化领域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以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财务软件为载体,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行双证书制,充分体现能力为本、素质为先,实现学生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毕业生零库存,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可程度。通过实践教学:一是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原理。二是能熟练应用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化工作;熟悉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具备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三是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2、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次课。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要上好每一次课,则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这样防止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或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导致课程教学效率不高;第二,会计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在学院财力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电算化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水平。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3、采用分岗和混岗二者结合的实践组织方式。改变实践组织方式,在教学中首先采用分岗实践教学,使学生先明确各岗位的权限与职责,理清自己需要干什么。以三人为一组,分别赋予财会主管、出纳和制单员的角色,学生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完成实验中的相应任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岗位的工作与职责,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再让学生进行混岗实践,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20-01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理论的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既掌握会计理论又懂得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方向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有经验的专业人才更青睐。这一点说明刚刚毕业的中职学生没有足够的经验,或是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同用人单位的实际接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因此其目的是培养出市场经济社会中具备胜任职业工作能力、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必须先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分析财会职业所需要的各项工作能力,然后再对各项工作能力进行分解,据此确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并提出具体要求,并选择适用的教材。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适当运用比较法,增强教学效果

在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之后。要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业务流程与手工会计的业务流程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并强调这些差异之处,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重视不同财务软件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软件。以便达到触类旁通。最终学会应用多种财务软件的能力。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粉笔+黑板”的传统手段已无法应对内容丰富、界面复杂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加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可以有效解决会计电算化课时紧张的矛盾。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感官刺激方式来吸引学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即时引入相关材料,可帮助教师描绘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对抽象、难懂问题的理解;利用动态演示,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观察边动手,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刻,教学交互性极强,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与学结合紧密,能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采用案例教学。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先由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中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同时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有利于学校开辟多种办学途径。学校可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学校还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通过调研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学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样的教学案例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校也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四、建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根据会计专业学生人数,设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保证每人一台电脑,采用星型结构把实验室内的电脑连成局域网。然后与校园网及互联网联结,实现会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同时,应在实验室内增加一些电教设备,以便遇到确实无法模拟的会计环境或问题时。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需要指出的是,在配备硬件系统时。要考虑今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大型管理软件公司合作。让对方给出专业的设计意见。同时可与其合作开展培训业务。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对学校创收也有所帮助。该实验室建成以后。应杜绝其他专业教学使用,多安排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此进行业务训练,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优越性。

五、组织学生参加考证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算化教学受教学时限的影响,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电算化的知识一一教授。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和带队考证的经验,认为初级考证和中级考证各有特色,在教学中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初级辅导

会计电算化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选择一套具有全面指导意义的模拟习题和选择几款通用性较强的财务软件。在这套模拟习题中,必须有较全面的内容,最好能涉及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全部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从初始设置到记账、结账等全过程全面指导学生。

2、中级辅导

在初级电算化考证学习中虽然学生已比较熟悉简单的账务处理模块及会计业务循环,但是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如财务管理部分、决策支持部分还不能完全了解。更不用说其他如人力资源、制造过程、购销存货等模块的协调办公及网络应用了。因此,中级电算化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就是从理论上学习这些知识,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知识。

3、考证准备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7

关键词:成人会计电算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与内容;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计算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不断普及、广泛应用,经济业务信息化迅速发展壮大和成熟,会计电算化作为经济业务信息化的有效形式,在会计实务和会计实践操作中越来越为重要,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设置的目的也是要求学生掌握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会计核算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成人教育更是如此,因为相对全日制教育学生,成人学生的来源复杂、年龄不等、知识层次和结构参差不齐、计算机熟悉程度各不相同。由此可知,成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的理解和把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千差万别。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来源、年龄、知识层次和结构等特点,提高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会计教学工作者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寻找适合成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入门会计电算化。成人会计电算化只有通过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够适用于成人这类教育群体,才能够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一、以实用性作为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由于电算化会计是一门以实用为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学科,这就需要我们把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实用性。又因为成人教育基本是以函授为主的,这就更需要注重实践。有了教学目标,就应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作为成人教育的教师,我们要更加明确成人教育学生应该学什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论知识传授,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一些基本的会计专业术语和要遵守的一些职业道德和法规。在此基础上,突出实践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上。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我们可以适当准备一些教学实习软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会算流程和细节,也可以定时向学生布置作业,教师和他们一起去操作,多给学生一些操作的机会。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上机操作课时数,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生动,也让学生学到了许多操作理念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增强实践适应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采用情景实案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增强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

情境实案教学方法是会计电算化理想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案例入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的会计实务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有目的地创设出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财务处理中,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实践适应力。在成人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际案例进行选择,特别是要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成人教育所面临的群体来进行案例的选择。要对选择的案例难度有所把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不宜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因为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已从事工作,选择稍微有难度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把案例和自己的工作相结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此外,还有一种适应成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法,由于电算化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尤其是对于成人教育来说,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基本上都已从事工作,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个优势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及时地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并且大胆地进行创新,在实践中寻找和创新出自己工作的新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起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更能起到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的作用,有一举多得的效果。所以实验教学法对于算化教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成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成人会计电算化教学教育的努力方向。

三、通过比较电算化处理和手工做账操作的不同点,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认知水平

在引领学生用电算化处理经济业务的同时,也要实行电算化处理经济业务和手工做账同步进行,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和会计电算化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了解和掌握,认识和体会电算化会计在经济业务处理中的简便性和灵活性。具体实践中,要坚持手工做账和会计电算化模拟操作紧密结合,因为成人学生基本都已从事会计工作,可以把握这个优势,让他们利用自己行业中的会计业务资料,主要是从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到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再到会计报表,采取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会计工作的整个一套程序。然后,操作财务软件,利用软件的初始化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让学生通过比较两种操作方法,对照操作结果,在两种方法的处理中进行探究和归纳,从而进一步认识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

四、加大成人会计电算化的师资力量,从而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会计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科。但会计与计算机两门学科都属于专业学科,之间没有大的联系,尤其是会计,专业性较强,很多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却不懂会计,有些会计教学的教师又不懂计算机知识,这样就很难让两者联系起来,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新教师的引进和老教师的进修工作,培养和引进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来胜任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做好培养高水平和技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坚强后盾。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8

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把握电算化的各种操作技能。可是,综观现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却与此要求大相径庭。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设置较低,教学内容不完善

据了解,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与学生是否能拿到会计上岗证直接挂钩,而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则是会计上岗证的其中一个考核内容,这导致老师们被动地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为帮助学生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考试,为考试而教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虽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但却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走上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2、教师能力制约电算化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然而,会计与计算机毕竟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但很多学校却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由于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使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只是按部就班,一知半解,极大地阻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而由会计专业出身的老师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会计问题,却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在遇到计算机问题时又不能很好地解决。所以,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的是既精通会计理论、业务的相关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与同行沟通,也没有渠道与已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沟通,也是造成教师知识面窄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能力的高低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学设施跟不上,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验环节,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的。但是,不少中职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房,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再者,财务软件用的是教材配送的教学版,稳定性实用性大打折扣,且与企业使用的软件存在差别,致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立即适应。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中职学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

1、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为考而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为考证而教学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出发,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迎接会计工作而努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具体操作如下: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

在案例的来源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并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案例。第二,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如:网上下载、或通过一些会计实训的教科书等。第三,多与兄弟学校交流,相互探讨教学案例,取长补短。

2、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更新教学知识,主动学习,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和计算机系统操作技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熟悉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并解决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第二,要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在日常中软件的维护。为实现此目的,学校可以派教师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如用友财务软件公司、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等举办的电算化软件应用培训班,以此来提高学校财会专业教师的电算化教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实习,以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在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中专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应增加对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投入,做到全方位的模拟现代化的工作流程,保证学生每次的上机质量和数量,这样学生走出学校面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时才能淡定从容。为此,教师可以这样操作:先利用多媒体介绍本次教学内容的操作步骤,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说明如何操作,然后布置练习,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给予评分。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从做中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思考

高职院校而言,其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精髓所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促使其科学、规范,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到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就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理论的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既掌握会计理论又懂得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其任务就是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以及具有高素质的会计实务人员。

关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它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从事过具体会计实务工作的很好,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平均仅达3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则十分重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无论是专业理论课教师还是实训教师,一般都是“双师型”。

学校也要加大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力度,输送一批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才能培养出更适合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在教学环节,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训

1.注重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合理的运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会计电算化就是对会计知识和处理工具的延伸和拓宽。因而,会计电算化类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在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从以往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一些问题和障碍,就是会计知识不扎实,例如对凭证类型、会计业务的处理与非法对应科目的设置、往来账与现金流量的管理、自动分录与报表公式的定义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为了搞好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新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通过提问、提示或讲解使学生回忆有关的会计知识,温故知新。使学生首先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在电算化实训教学中进行运用。

2.加强实训,实验力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把学生分组,模拟经营企业,例如金蝶公司或用友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提高学生的全局意识、经营水平、会计核算和协调能力。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案例,教师进行指导,不断完善该案例,利用财务软件生成资料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财务软件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由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时方向集中在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会计、出纳等相关工作;同时中小企业也有实行eRp系统的需求,所以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加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利用动态演示,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观察边动手,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刻,教学交互性极强,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与学结合紧密,能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可将会计案例教学法大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相应商品化财务软件,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确定应采取的解决措施与办法[7]。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在一系统中设计数个案例,避免原会计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强化系统性;可以运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案例实训,让学生同时担任不同操作员,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也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让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

四、积极开展、实现校企合作,提高学校高职教育的办学渠道

在建立实验室进行教学的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同时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有利于学校开辟多种办学途径。学校可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

校企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二是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三是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正如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21世纪,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不断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在跨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我们新一代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精通会计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这样才可以适应信息化时代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完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应用型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钟齐整罗宏科: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2009.11.

[2]李萱:关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2007.11

会计电算化案例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构成现代企业会计完整的系统,二者缺一不可。但从我国实践来看,由于财务会计属于法定会计,是企业必须依法开展的,并且改革开放以来,财务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要不断地规范(包括国内的统一和与国际惯例接轨),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交往的要求,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受到企业高度重视,得到日益完善。相反,管理会计不是法定会计,它的应用与否以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完全取决于企业内外部的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市场竞争程度、竞争的公平性、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健全程度、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实用性、管理会计人才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等;企业自身条件包括企业的规模、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需求、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及其管理会计素养和能力等。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内外部条件均不完善,致使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尽如人意,造成我国企业会计一手(财务会计)硬一手(管理会计)软。然而,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CheeChow教授早在1999年上海中国会计学博士生联谊会上曾说过,我国目前最需要的其实是管理会计而不是财务会计。实证会计鼻祖、罗彻斯特大学的RayBall教授也指出,建立旨在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的财务会计准则其实只是我国国内会计问题的一个小部分,我国国内会计问题的大部分应是解决国内企业的管理问题。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S.Kaplan)、安东尼·a.阿特金森(anthonya.atkinson)1999年6月在其合著的《高级管理会计》中文版序言中也写道:“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改善企业经营并制定战略决策,这对我国企业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让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也“硬”起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一名管理会计课程的高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加快《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肩负着为我国企业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的重任。

那么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应如何改革?应重视“四化”,即教学素材的中国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案例化和教学手段的电子化。

一、教学素材的中国化

多年来,我国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多是在引进英美国家管理会计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

教材中的理论与方法的阐释、例题、案例、习题等均是以西方企业素材资料为背景的。很多地方并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因而学生学后并不能直接用于我国企业。例如,西方将直接人工成本作为变动成本,但在我国工业企业并非实行完全的计件工资制,因而直接人工成本有相当部分是固定的而不是变动的,但在讲变动成本法时我们仍然沿用西方教材的说法。再如,我国企业的期间成本包括产品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但很多教材仍沿用西方的做法把期间成本区分为产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两项。当然,这些可能是细节问题。但也有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责任会计,在西方管理会计教材中是针对大型企业来讲的,重点围绕着三级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介绍它们的评价问题。但实际上特别是在我国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不存在利润中心,更不存在投资中心。针对中小企业,主要是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核算与控制,但对此,现行的管理会计教材却语焉不详,不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我国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创造了一些独有的管理会计方法,例如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班组成本核算和90年代初邯钢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在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中予以采用。

应当说,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以来,虽然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理想,但我们还是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也有很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应当充实到我们的管理会计教材和教学中去,使我们的管理会计教学素材中国化,这非常有利于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西方管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基本内容体系未有改变,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成本习性分析、传统成本计算(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含销售、成本、利润、资金预测)、决策分析(含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等。然而,众所周知,在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形成以后,管理会计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表现在战略管理热的出现、服务业的兴起、全球化的竞争、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环境的发展(包括适时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作业基础管理(aBm)的产生等。由于环境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传统管理会计)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与企业管理的相关性。对此,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H﹒托马斯·约翰逊和罗伯特·S﹒卡普兰在他们1987年合著的《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进行了说明。从本书和其他有关的资料,李天民教授(1988)整理归纳出传统管理会计的三大局限性:视野狭窄、观念陈旧和方法落后。笔者(2002)也曾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进行过探讨并将其主要概括为两点,即“上不着天”(指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无关)和“下不着地”(指传统管理会计没有以作业为基础)。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西方管理会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的发展,这些发展包括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costmanagement)、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managementaccounting)以及目标成本法(targetcosting)、改善成本法(kaizencosting)、全生命周期成本法(wholelife-cyclecosting)等。另外,管理会计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受到高度重视。但客观地讲,我国《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仍仅涵盖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并主要以工业企业为应用对象。因此,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急需现代化。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就是在继承传统管理会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管理新的需求和管理会计的新发展,重新设计整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教学方法的案例化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很强。同时,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目标也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管理会计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与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它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根据对西方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的观察,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有四种:教学引导性案例、方法应用性案例、效果证明性案例、问题分析性案例。四种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教学引导性案例是在每一章节前安排的一个意在提出本章节将主要研究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的案例。此种案例,能够以来自实际的生动情景资料,在学生学习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开始本章节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方法应用性案例是说明管理会计方法在某个企业中实际应用情况的案例,它可以揭示在具体企业中如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应用管理会计方法。它与一般教材中的例题不同,例题通常高度简化,而方法应用性案例则是具体企业管理会计方法应用的真实再现(当然进行了必要加工),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证明性案例是根据来自企业内外媒体的资料整理的客观介绍管理会计方法在某个企业应用取得实际效果的案例,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最后,问题分析性案例是一种主要供学生课下分析讨论的案例,这种案例一般在案例中要介绍相关公司的基本情况与有关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本数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分析并回答案例提出的问题。这种案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并且它一般要求学生要提交书面分析报告或(和)参与小组或课堂案例讨论,故也能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的案例化就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的案例有机地运用到管理会计教学之中,发挥案例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四、教学手段的电子化

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的一个特点是,管理会计有时要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加工处理,计算难度大且要求及时性强。因此,要顺利完成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的职能,提高及时性,降低信息成本,管理会计的电算化(即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的处理)更有必要。在会计教学中,对于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单独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但管理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则基本没有列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之中。这不利于学生应用计算机从事管理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实际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离开计算机技术是不可想象的。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手段的电子化这里不仅指利用计算机或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授,而且是指(更主要地)管理会计的电算化教学,即将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管理会计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eXCeL等电子表格进行本量利分析,计算不同因素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可以利用SpSS统计软件的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进行混合成本的分解和成本预测等;可以利用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与分析系统软件进行投资方案的比较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以及利润全面预算软件演示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等。

以上提出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四化”对于培养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要实现“四化”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各方面特别是管理会计的教学人员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是,为了培养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努力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刘爱东.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8).

2、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高级管理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美)H.托马斯·约翰逊,罗伯特·S.卡普兰.管理会计的兴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