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十篇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十篇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12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1

关键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特点;启示

一、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背景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进行了机械化大生产。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对产品的生产和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令设计师和一些文化人都烦恼不已。因为工业生产的盛行,人们不得不接受由机械化生产出的产品,而那些产品大多都粗糙低俗,严重阻碍了手工艺的发展。在19世纪下半叶,由莫里斯、菲利波•韦博、波恩•琼斯、威廉•霍尔曼•亨特等受过高等教育的美术家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目的在于推动手工艺的发展,设计出有美学质量的为群众所享用的工艺品,否定机械化大生产,指出其将阻碍设计业的发展。运动的理论指导是著名设计师约翰•拉斯金,他也是首推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的设计师。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发起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而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特别针对于装饰艺术、家具和室内产品等,并提出了一些设计理念。

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和思想观点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由莫里斯、菲利波•韦博、威廉•霍尔曼•亨特等组成的拉斐尔前派等联合发起。其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约翰•拉斯金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他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倡导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人。约翰•拉斯金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但是他的设计理论既强调人文主义,民主,认为设计出的产品应该要能够满足、服务于大众,但他又推崇哥特式风格,而这种风格显然不能满足他的民主理念。他主张的设计应该具有实用性,认为设计应该在独特美观的同时,也应该能够有所实用价值,尽量避免华而不实的现象,这对以后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启示。下图,是约翰•拉斯金的代表作品:莫里斯是英国著名的美术家,但他主要致力于工艺美术。莫里斯被很多人称为“现代设计之父”,因为他在伦敦红狮广场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性质的设计活动。他是第一个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理念的设计师,把被人们认为地下的手工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价值高度莫里斯强调设计出的产品应该要服务于大众,出自于人民之手,为人民所创造,否定机械化,推崇振兴工艺美术。他也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推崇哥特式、中世纪设计。他的作品比如《红屋》《呼啸平原的故事》等,都体现了哥特式风格,强调自然主义。他设计的“苏塞克椅子”也成为了商行中最畅销的椅子之一。威廉•霍尔曼•亨特是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人之一,反对那些偏向于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否定机械化,主张以人为主,突出人文主义。他的作品大多采用鲜明的色调,大胆运用色彩,注重于画中的细节,并在画中精心设计了很多象征物,并且创作了很多宗教画作。下图,即为威廉•霍尔曼•亨特的代表作:

三、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

综合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背景介绍,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的简介,对此次运动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否定机械化,推崇手工艺。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化生产,使得设计水平逐渐下降。工艺美术运动对机械化生产进行了否定,反对设计用于批量化,标准化生产,注重美术和技术的结合,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关系,推崇手工艺,致力于振兴传统的手工艺文化。2)在装饰方面提倡哥特式风格和主张崇尚自然。工艺美术运动提倡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在观察大自然特别是植物类,在其中汲取到新的图案与风格,所以莫里斯和其他几位设计师的作品一般都呈现出清新自然,反应大自然的风格。3)主张设计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工艺美术运动提倡设计应该出自人民之手,为人民创作,并为人民服务。讲究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反对一昧追求美观,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等现象,要设计出诚恳的作品,供人民享用。4)在装饰上推崇东方艺术,自然主义。工艺美术运动中的作品很多都采用了大量的东方图案,比如图腾、花卉、藤蔓等,打破了以往英国传统的装饰图案,汲取多地域的特色,使得设计有一种特殊的风格,呈现出多元化趋势。5)推崇人文主义,体现人的重要性。工艺美术运动注重设计应该是出自人民之手,为人民创造,并被人民享用的,重视人的价值,提高了手艺人的社会地位。对当时英国贵族和上层人士的优越感有一定的打击作用。

四、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是英国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石,同时对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艺美术运动注重自然,突出自然主义,体现出了自然的无穷魅力。在设计方面,它汲取了自然植物因素和东方艺术,使得设计独具一格,呈现多元化趋势。它使得人们重新重视传统手工艺,体会出手工艺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高了手工艺的地位,使得传统优秀文化得到了发展和发扬。它提出设计应该讲究实用性和功能性,避免华而不实,美而无用的状况。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也体现了当时英国人民一定的反抗精神,勇于打破现状,也表现出对人民的重视,以人为本。工艺美术运动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也突破了当时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设计理念,也是现代设计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给后人带来了极大的灵感和影响。但是它在提倡手工艺的同时,明确否定了机械化,这在当时的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盛行工业生产时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发展的趋势,带有一定的消极意义。

五、总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现代设计从产生到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大多设计已经不可避免地投入到了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显然机器生产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市场的主体,传统的手工艺在市面上也越来越少见。但是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提出的重要设计理念,比如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美与功能的结合,提倡实用性和功能性等,都是如今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给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很多家具、装饰等仍采用着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风格,它的自然主义也给设计师们带来了很多灵感。当人们在夸赞机器产品的标准化,精细化的同时,也要记住不能忘却了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和精致。当设计趋于标准化,统一化时,那么设计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卢西.世界美术史.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2006.204

[2]钱正昆.世界工艺美术史话.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141

[3]朴秀镇.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里的中世主义倾向研究.太原大学学报.2005.22(1):49-53

[4]曹辉.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文化内涵.艺术教育.2010(3):112-113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2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莫里斯倡导用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和自然主义风格来解决维多利亚风格的繁复和大工业生产下产品丑陋的问题,而作为设计实践,不管是他的“红屋”住宅的设计还是家具、地毯、书籍、纺织品的纹样设计都体现了他的设计风格和对自然主义的推崇。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思想恰与东方艺术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自然主义使得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元素得到借鉴和运用(图1、图2)。“大量的装饰都有东方式的、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等等为装饰动机”[1],设计作品所呈现出的清新、自然和朴实无华受到了大众的欢迎。除此之外,他还受到了日本木版印刷的影响,采用线条和色彩使装饰图案平面化和风格化,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无独有偶,在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下形成的各设计行会和很多设计师都从东方艺术中吸取养料,如设计师爱德华•威廉•戈德温,他在各种印刷品上看到了日本风格的家具,并对日本式的风格产生了兴趣,于是将其与英国的文化结合,仿制了许多具有日本家具的直线风格的英国家具。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不仅仅在英国本国展开,并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在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中,设计师也在设计中采用了东方艺术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仅是平面的具有自然主义风格的纹饰图案,而且具有更细致、更深刻的内容(图3)。美国设计师格林兄弟从结构上采用了日本民间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模数体系,设计了根堡住宅,从中国明代家具风格中寻找设计灵感,设计出大量具有东方特质的家具。与格林兄弟相同的还有美国著名设计师赖特和古斯塔夫•斯提格利,他们将东方艺术的典雅、朴实、自然和简洁大方运用到建筑、家具和平面设计中,得到世人的认可。在东方艺术中,陶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东方各国,特别是陶瓷的故乡中国和陶瓷发展非常突出的日本,对于英国的陶瓷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从当时英国的陶瓷设计上看,可以看出东方陶瓷设计的明显影响,特别是图案、釉色的运用、器型上,东方的影响特别明显”。[2]

二、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东方艺术元素

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蓬勃兴起的新艺术运动,不受中世纪哥特式风格的局限,热衷于传统装饰风格,更加崇尚自然,热衷于自然曲线的运用。在这样的宗旨下,新艺术运动并未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而其影响力却波及到十几个国家。东方艺术形式特别是日本和中国的工艺美术在新艺术运动中更加明显,“对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借鉴、对矫揉造作风格的反对,对于手工业的爱好,对于大工业化的强烈反感,都成为新艺术的基本特征”[3]。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定居法国巴黎的德国人萨穆尔•宾成立了“新艺术之家”,他个人对日本美术和日本传统手工艺非常入迷,不但专程去日本考察,收购日本工艺美术品,还出版了杂志《日本艺术》专门用于宣传日本艺术和工艺美术。萨穆尔•宾作为一名出版商、贸易商,为东方艺术走入欧洲,影响欧洲的现代设计做好了基垫。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法国,在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中,设计师博维不但设计家具还经营日本进口的陶瓷和工艺品商店“日本之家”,而英国人阿瑟•里柏提在伦敦开设了日本工艺品店,这都为艺术在欧洲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版画可以说对新艺术运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设计师们从日本版画中学会了平涂的手法,学会了运用留白的设计形式和提炼抽象的纹样。在新艺术运动中,陶瓷作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仍影响着新艺术运动,不管是装饰风格还是加工工艺都成为他们学习的内容。日本陶瓷的粗犷和中国陶瓷手工绘制的精细、色彩明快都丰富了设计师的设计实践(图4)。再次,东方艺术在建筑方面也得到体现,比利时的设计师霍塔将东方艺术中植物纹卷曲回旋的形式自由并流畅地运用到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中,既浪漫又具生命力,装饰性强。

更值得一提的是,曾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成员的设计师麦金托什,新艺术运动时期成立了“格拉斯哥四人派”。他对日本浮世绘的绘画方式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些简单的直线,经过对这些简单直线的理解和运用,他排列和设计出不同的装饰效果,这使得他对直线有了了解,接受了新艺术运动中所没有的直线表达方式,不但追求横竖直线的构图,还以黑白为主,设计风格不同寻常(图5)。在产品设计上也体现了他的设计风格,采用直线和简单的几何造型,在细节处稍加自然纹饰,这影响了很多后来的设计师,形式上与在德国开展的名为青年派的新艺术运动有着联系,为现代主义的规整几何形式的出现打下了铺垫。

三、装饰运动时期的东方艺术元素

装饰艺术运动是在新艺术运动之后在法国等国家开展的设计运动,它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并行发展。在这场运动中,东方艺术仍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各国的运动中当然少不了对陶瓷设计、家具设计以及装饰图案等东方艺术的借鉴和学习(图6、图7)。比如,法国的陶瓷在釉彩方面就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装饰艺术运动时期,中国的漆器工艺也被运用到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中,借此传达出华丽、尊贵的效果,“装饰艺术运动对于东方装饰的迷恋,自然导致了对于东方装饰重要手段之一的漆器的模仿和发展”[4]。除此之外,东方艺术元素还被运用在首饰设计、灯具设计等其他方面,“东方人实际上在教西方人如何设计,直接把他们的知识传播给西方世界。”[5]在传统美术和工艺上有着优势地位的东方艺术,在现代设计初期被西方各国家很好地借鉴、运用和融合到设计运动和思潮中,促进了各国现代设计面貌的形成和腾飞。

结语

在现代设计思潮跌宕起伏中,各国总是在当时具备的社会背景下学习和借鉴先进文化及其艺术形式。古代的东方艺术以其美的形式、优良的功能性、良好的质地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器物设计和平面设计。其实,现代设计中还有很多深受东方艺术影响,运用和融汇东方艺术元素的实例,如后起之秀北欧的现代家具设计等。这说明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为现代设计提供养料。而在目前的环境下,西方的工业化及设计理论和实践有着明显的优势,我们一方面要像他们当时运用和吸收东方艺术一样吸取现代设计的成功经验,融合到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中,实现“洋为中用”,另一方面,要挖掘自身文化中的精华和特质融入现代设计中,实现“古为今用”,融会贯通下的中国现代设计才能迎头赶上、独树一帜。

注释: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94页。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3

(一)工艺美术运动

1.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背景

工业革命给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带来了技术、材料、生产方式的变革,但批量的、大规模的、机械化的生产没有带来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发展,大量粗劣的工业产品和民众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矛盾,这时的设计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来打破这种僵局。与此同时,维多利亚时期设计领域的折衷主义不断蔓延,设计师们把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元素拼凑起来,形成多种风格的混合物,使之很难界定究竟为何种风格。这种装饰繁琐、矫揉造作,为了装饰而装饰的设计理念被一些设计师反思,这也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到来做好了铺垫。而1851年英国“水晶宫”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则直接促成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使用了新型工业材料建造展览大厅,他运用建造温室的原理,采用最简单的钢铁和玻璃为建筑材料,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体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特色。而这次参展的作品均为工业品,装饰极尽夸张,设计乏善可陈。这种鲜明的对比激发了一部分思想家、设计师对于新时期下设计的思考,由此便拉开了这场改革浪潮的序幕。

2.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人是约翰•拉斯金,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约翰•拉斯金是一位艺术评论家。他对于“水晶宫”展馆和世博会展品表示出极大的不满,随后他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拉斯金在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反对盲目照搬的设计思想。他认为“不是源于自然界的形式必定是丑的”,由此提出师从自然,以自然为设计源泉的思想。他崇尚自然,否定机器,认为机器生产的工业品代表了单一、沉闷,手工制作是自然、活力的表现。同时他反对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繁琐设计理念,认为设计应当具有实用性。且他忠于设计材料的自身特点,注重体现材料质感。拉斯金的这些理论思想最终成为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约翰•拉斯金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威廉•莫里斯。在牛津大学就学期间,莫里斯阅读了拉斯金的许多著作,对其崇尚自然的复古思想及工业化导致产品设计低劣的观点深表赞同。作为拉斯金的忠实信徒,莫里斯一直希望能够把拉斯金的理论发扬光大。莫里斯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倡导复古的哥特式自然主义风格。他倡导设计的实用性和民主思想,主张为大众服务进行设计并且提倡中世纪行会的协作精神。莫里斯继承了拉斯金反对工业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希望回到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讲求手工艺精湛的状态。他开设了世界第一家设计事务所,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倡导重实践的工艺运动,促进了英国设计的发展。其设计风格以清新自然、简洁、功能性为主,代表作品为“红屋”。红屋的设计完全没有学院派的清规戒律,而是从背面规划,把建筑的正面作为次要的考虑。莫里斯认为庭院的设计要有整体观念,不是从自然界原样照搬,而是吸取其中的元素为我所用。莫里斯所设计的“红屋”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3.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思想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设计提倡手工业,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古装饰风格,提倡哥特式和中世纪风格,崇尚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讲究设计需要忠于材料,具备简单、朴实无华、功能良好的特点;主张诚恳的设计态度,反对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设计理念;倡导“手工与艺术结合”“美观与实用”的口号。工艺美术运动坚持着对美丽最朴素的追求,在当时工业大生产的背景下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二)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的产生背景

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倡导下,设计师们提出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追求自然纹样的装饰动机,这一重视设计、改良设计的实践和探索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运动时间大约在1895—1910年,长达10余年,涉及欧美十余个国家,哥特式、洛可可式和日本艺术是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可以说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于欧美国家的一场影响广泛的形式主义运动,而它的发生与发展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1870年普法战争后,欧洲社会有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稳定,科学技术水平迅猛提高。这就为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对新的艺术形式的需求,民众迫切需要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具有新鲜感的艺术设计形式,与此同时,科技进步提供了更多的新型材料用于设计领域,艺术家、设计师们也热衷于在探索艺术的新形势时使用新材料、新结构。这一切都为新艺术运动的展开提供了广泛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物质基础。萨姆尔•宾于1895年12月26日在巴黎将他的“巴黎东方艺术店”改名为经营现代装饰艺术品的“新艺术画廊”。“新艺术”之名便不胫而走,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设计运动的名称。新艺术运动首先在法国展开,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至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而登峰造极,延续至1910年前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2.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

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设计重镇巴黎和南斯出现了三个比较著名的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与此同时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设计师。新艺术之家由萨姆尔•宾于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路开设的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而得名,“现代之家”则由名为朱利斯迈耶•格拉斐的“现代之家”设计事务所而得名,而“六人集团”则是由六个设计家组成的松散设计团体。在这一时期,法国诞生了一件震撼世界的经典设计品——埃菲尔铁塔,它是由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于1889年设计的。这一纪念碑性质的建筑座落于塞纳河畔,是法国政府为了显示法国革命以来的成就而建造的。在众多设计方案中,埃菲尔大胆采用金属构造设计的方案一举中标。这一建筑象征现代工业文明和机械威力,预示着钢铁时代和新设计时代的来临。而南斯派创始人爱米勒•加雷在设计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玻璃设计上。他大胆尝试与材料相应的装饰,设计出了很多流畅的、色彩丰富的表面装饰。他善于运用自然元素,将花卉图案与线条有机结合在玻璃设计中。昆虫、植物都是其钟爱的设计素材。他的代表作品“睡蝶床”,代表了材料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核心理念。

3.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思想

“新艺术”运动承继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与工艺美术运动相比,新艺术运动的线条更为自由、流畅、夸张,富有生命力。抽象的动植物是常用的纹样,如海藻、花卉、鸟、昆虫等。设计师们从自然中获得启迪,讲求线条与自然元素相结合,意象多采用令人憧憬和幻想的唯美色彩。这种形式美在绘画和插图设计中的表现最为突出。

二、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启蒙运动,它对原料纯正、设计简单的高质量的追求以及对古典主义的否定为许多设计师带来了灵感,并对新艺术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以及包豪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且影响范围很广,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瑞典、芬兰、丹麦等国,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向着提高工业化消费感受而发展。许多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建筑、家具、装饰风格被模仿,直至今日这些建筑风格仍然受到美国人的青睐。除了对欧美国家的影响,工艺美术运动还远隔重洋,直接促进了日本的“民艺”革新,而日本的加入也为工艺美术运动添加了东方魅力。

(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4

关键词:动漫设计;传统工艺美术;应用

1引言

从定义上来看,传统工艺美术指的是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不同的客观外部条件当中,利用各种类型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而打造的人工艺术作品。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传统工艺美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为现代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动漫产业作为我国近几年来的新兴产业,在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动漫产品的制作水准还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动漫的融合无疑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在下文中笔者将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2传统工艺美术在动漫设计当中的应用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对传统民族风格动漫的探索工作,本着“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宗旨,力求使中国动漫走在世界发展的前沿。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动漫在传统领域的探索当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中国上海美影厂为代表的动漫创作单位,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动漫作品,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代表我国动漫民族身份的“中国学派”开始形成,并在世界动漫行业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反响,这些优质的民族动漫屡屡斩获国际奖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国风”[1]。其中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传统的水墨动漫《小蝌蚪找妈妈》、经典传统故事动漫《猴子钓鱼》、传统的木偶动漫《阿凡提的故事》,这些动漫以其优良的做工和鲜明的中华民族风格,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在世界范围内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海外动漫尤其是日本动漫的冲击下,中国动漫开始逐渐走向衰退。纵观我国近十余年以来的动漫作品,曾经问鼎世界的“中国学派”早已走向没落,这些现代的动漫作品无论在艺术性和文化性上都与中国的早期传统动漫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是笔者认为,既然中国传统动漫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时光,在崭新的时代下,传统艺术风格的动漫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现阶段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动漫创作人员要深刻的认识到,若想实现中国动漫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将传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的动漫风格进行完美融合[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谨的制作态度,使传统民族风格的动漫再次展现辉煌。

3通过传统工艺美术提升动漫设计水平的具体措施

3.1积极学习和借鉴动漫发达国家的制作经验。从世界范围来看,现阶段动漫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疑是日本和美国,美国动漫以迪士尼和漫威为主,日本动漫则百花齐放,各种优良的动漫制作公司一直以来秉承着严谨的制作态度,创造出了大量的优秀动漫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国粉丝的广泛追捧。在我国本土动漫发展相对停滞的过程当中,这些国外的引进动漫受到了我国“二次元”粉丝的热烈欢迎。动漫作为一种软文化,能够直接向观众传达本土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国外优秀动漫的传播,虽然给我国传统动漫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但是同样也给我国的动漫创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创作经验。我国的动漫创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融合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全面提升我国传统动漫作品的质量。下面笔者将对美国和日本的动漫作品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分析。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其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多元化倾向,受到这种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其本土的动漫作品经过对各国文化的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强烈美式特色价值观的优秀动漫作品。例如迪士尼经典的动漫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故事的题材和背景均取自于中国,但是从技术风格和角色风格设计来看,整个动漫展现出非常浓厚的美式色彩[3],角色的造型相对比较幽默夸张,人物的线条比较圆润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不论是哪个国家的观众,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辨别出这些动漫角色设计的艺术来源。日本的动漫作品从取材来说更加广泛,不仅有对各国神话作品的改编,同时也有基于本国民间神话的创作。例如经典的动漫作品《火影忍者》当中,李洛克和迈特凯这两个角色的灵感就来源于我国著名的武术家李小龙,其中李洛克在动漫当中展现了“醉拳”这一技能,将我国的传统武术进行适当的改变,从而使动漫作品更加的丰满;奈良鹿丸这一角色则取自于奈良本地的民间传说,其守护神为鹿,在动漫当中通过人物的性格充分展现了奈良鹿的风采和品质,向世界展现了日本优秀的地域文化[4]。从动漫角色的设计角度来看,日本动漫角色的设计普遍采用大眼睛、尖下巴,发型和服饰的特征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通过上述对美、日两国动漫制作特点的分析来看,我国的动漫设计人员应当充分借鉴这些动漫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宝贵经验,可以根据时代的特性适当的融入一些外来文化,同时重点突出我国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通过传统工艺美术的形式将这些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展现给观众,进而对国内动漫作品的风格进行统一,不断提升我国动漫的辨识度。3.2充分借鉴我国早期的动漫作品。从设计技术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民族风格动漫的设计工作需要从表层形式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入手,其中表层形式使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重要展现,进而将动漫作品打造成为包含鲜明民族特性的作品,具体技术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3.2.1传统工艺美术造型的剖析。动漫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将所应用的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美的元素进行分解,将其分解成点、面、线条以及文字等,同时要对这些元素进行细致化的分析[5],之后将其全面运用到动漫的美术设计工作中,从而丰富动漫当中的人物角色设计,提升动漫场景设计的装饰感。例如在动漫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可以对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当中的青花瓷、彩陶、以及传统的剪纸图案进行全面的分解,最终领会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设计要领,根据动漫作品当中的实际需求进行重组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地对传统素材的照搬照抄,而是一种“破而后立”的设计理念。其中的“破”指的是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打散和解构,而“立”指的是将传统元素与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元素进行融合,充分借鉴现代的设计理念而形成的崭新的形象。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设计的动漫作品,不仅仅具备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同时还契合于现代审美观念当中的全新视觉形象。3.2.2对传统工艺美术材质的合理借鉴和运用。传统工艺美术当中使用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材质,许多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传统艺术材质可以运用的现代的动漫设计工作当中。例如水墨画、剪纸、皮影。陶瓷以及书法艺术等。由于每一种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都有着其独特的特性,在动漫设计过程中对不同艺术材料的借鉴能够直接影响到动漫作品的风格。一般来说,动漫设计的成品往往都是通过荧幕以及印刷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对传统工艺美术材质的学习往往以某种形式的模仿为主。例如剪纸艺术在动漫作品当中的应用,主要是寻求一种剪纸的形式感,并不是一定要通过剪纸的方式来完成动漫的制作,设计人员也可以使用手绘的方式,只要在动漫设计作品当中能够体现出剪纸的艺术效果和材料的特点即可。水墨风格的动画也并非完全通过水墨的形式画出来,设计人员完全可以使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完成水墨效果的设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动漫设计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对传统水墨艺术形式进行有效的借鉴,进而使动漫作品具备传统工艺美术的灵魂。3.2.3充分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当中丰富的色彩。在传统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当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地域差异和人群差异的色彩观。原始社会当中的色彩观具有较强的单色性,经过时代的发展演变为我国古代比较经典的五色馆,最终发展成具有鲜明阶级特性的色彩认知。与这些色彩观相对应的是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当中的色彩特性。设计人员在动漫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经典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当中所蕴含的色彩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并在其中探寻出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色彩特性和色彩搭配技巧。在动漫色彩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依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以及不同的种族特性对传统工艺美术当中的色彩运用进行借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动漫设计过程中色彩的搭配和选择与以往相比具备非常强大的便利性,颜色的更换往往只需要通过鼠标的移动就可以完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动漫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变更色彩以及进行色彩搭配,可以说现阶段色彩的多样化选择为现代动漫的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挑战。因此,动漫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握传统工艺美术当中色彩的精髓,并以此为技术依据完美完成传统风格动漫色彩的设计工作。3.3培养精通传统工艺美术的动漫设计人才。动漫设计专业的高效毕业生是动漫设计工作的主要人才来源,因此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动漫兴起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格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而为我国的动漫行业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从具体措施来看,动漫设计高校以及综合类高校的相关专业可以适当地在校园当中举办一些传统文化宣传活动,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校园当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6]。同时,动漫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传统艺术文化课程的地位,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动漫专业的教材进行仔细的研究,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编写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特色的专业教材,同时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使用一些中国传统风格的设计实例,从根源上培养学生的传统艺术素养,使其能够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传统艺术形式的设计思路,使传统工艺美术在动漫设计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大化。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5

关键词:新艺术;女装设计;师法自然

0引言

新艺术运动是十九世纪末期随科技发展浪潮发展起来的艺术流派,影响广泛深远。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和传统装饰风格,使当时人们的思想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使在今天,新艺术风格的设计观念与风格特征在现代建筑、家具、服饰、装饰设计上依然存在并继续产生着影响。新艺术风格中女性化、曲线的装饰造型以及自然派的装饰纹样曾深深影响了服饰文化。本文藉由研究新艺术风格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影响,探讨女装设计创新的思维与方法。

1新艺术设计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新艺术运动发起于浪漫气质的法国。十九世纪末期,由于机械革命带来的产品量产化,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方式已不再适应生产的需要。器械化时代的产品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走下来。它们便宜,数量丰富,却渐渐落入粗制滥造的泥沼。新艺术运动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萌发和发展的。威廉莫里斯作为倡导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他主张“最好的产品只能依靠优越的手工直接处理材料,才能获得成功”,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产品”。在工艺美术运动风潮的影响下,欧洲各地逐渐产生许多造型上的革新运动。它们被称为“新艺术运动”并逐渐为众人所接受。和工艺美术运动崇尚纯粹的手工、传统装饰不同,新艺术运动在对待机械的态度上有着明显改变。机器生产被新艺术接纳和吸收,工艺美术运动开拓创新的造型观念在新艺术运动中得到延续。同时,东方艺术、自然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对其产生影响。在机械发展与造型创新的结合下,以自然线条为装饰,师法自然的新艺术运动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被誉为“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新艺术的风格依赖昂贵的材料加工、对细节的极度重视、自然曲线和不对称的特点。虽然新艺术接纳了机器生产,新艺术特有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曲线装饰性因素常常在批量生产中难以做到的,须辅以手工制作完成。技术上的瓶颈令其逐渐难以适应工业发展,新艺术风格也逐步被其他风格所取代。但今天,新艺术风格师法自然的本质和蜿蜒的曲线装饰造型对现代设计依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新艺术风格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新艺术风格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生命力、流动和蜿蜒的曲线。这种装饰纹样改变了传统艺术中规中矩的古典纹饰,以非静态非对称且柔美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同植物生长时的活力与姿态。新艺术风格由于受东方艺术、象征艺术等影响颇深,因此其本质“师法自然”其实是一种对自然,对生命的隐喻。不仅是柔软曲折的花草枝,这一时期的装饰呈现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昆虫、海贝等生物都成为新艺术的灵感源泉与创作参照。新艺术善于吸收与接纳新事物,将不同风格融合在一起,同时不排斥机械化生产,充满了勇于打破传统的精神力量。新艺术风格是在流动与变化着的,这种变化与接纳也是新艺术的内涵之一。新材料的诞生与应用使有机形态得以实现,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勇于尝试,善于使用新事物,也是新艺术成长的因素与特征。

3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女装设计

新艺术运动时期,科技的飞速进步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式面料的产生,式样、装饰与色彩搭配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穿着有了更多选择。这一时期的服饰设计着重体现自然的悬垂与柔软,凸显曲线的特征,装饰简约,面料与款式相协调。这一时期的女装流行轮廓修长,带有捏褶拖尾的长裙。这个时期出现了分片裁剪的喇叭裙。上身常有高领和立领。例如到了1900年,新的剪裁方法出现,这是女装长长的袖子越来越瘦窄。女士们通过勒紧上身来突出胸部线条,如紧身衣一般,使身体从侧面看呈S型。而华美精致的晚装则多偏向于东方风格。

4新艺术运动对现代女装设计的影响

在新艺术运动中,虽然对材料与细节的要求过高,追求曲线与自然纹样装饰使当时的女装设计并不十分适于穿着,但对新材料的不断尝试、追求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等特质,使它成为一种经典的设计形式。新艺术风格中女性化的艺术特质使其在女装设计中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新艺术风格对现代女装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崇尚从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与设计元素,追求自然的材料与纹理,新艺术风格对自然对生命的渴望是服装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受推崇的风潮。例如2011年从日本开始流行,风靡亚洲的“森女风”便是其一。纯棉或羊毛的柔软材质、沉郁的环保色、自然风格的纹样装饰、宽松自然随性的样式,面料的垂坠感,都体现着新艺术风格的内在理念。新艺术风格深受自然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影响。日本风格中空间的强烈对比,日本浮世绘中丰富的曲线表现与自然纹样都在新艺术风格中得到传承与发扬。作为吸收了浮世绘风格特征的新艺术,与现代服饰设计融合后,呈现出富有动感的一面。浮世绘风格的花草图案,配上亮片装饰,收腰的设计既体现了女性体态的柔美,又展现出不安于室,渴望挑战的粗犷与率真。新艺术运动在风格形式上采用大量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善于运用解构手法塑造创新的衣服样式,而大量立体的弯折曲面与古典纹样的结合,体现出狂乱与不羁。新艺术与解构设计的结合,通过其体积感与存在感,将女装设计引领到气场的维度。花草与有机形态装饰纹样的运用。自然的曲线纹饰是新艺术风格最直观也最典型的艺术特征。它在演变与转化中不断被创新,被融合,经久不衰。安娜苏(annaSui)是善于运用各种装饰元素,从纷繁复杂的艺术形态中寻找灵感的设计师。安娜苏(annaSui)2010秋冬推出其高级成衣秀,点缀在裙里腰间的不是解构式的花纹碎片,不是几何形态的装饰纹样,而是曲线的生长与生命的运动。这次成衣秀的灵感来源是19世纪末美国的artnouveau新艺术风格。交错的花草枝曲线、水波纹、昆虫等生物形态,加上主打的民族风印花,配上艺术味道十足的长袜。安娜苏(annaSui)新加入的潮流元素与其原有风格融合一起,创造出充满活力与青春的视觉效果。英国新晋品牌threeFloor将蕾丝面料化为抽象化了的装饰纹样,带着新艺术风格的影子,却更简洁与大胆。坚韧挺拔的服装质感中融合了蕾丝的浪漫柔美,华丽而时尚。

5结语

新艺术风格在现代女装设计中并不单纯只是形态或纹饰的传承与演变,更重要的是其追求创新、包容性与师法自然的内在本质的影响。新艺术风格运用在现代女装设计中,无论是装饰纹样的创新,还是形态设计的延续,都不应抛弃新艺术风格的文化内涵。新艺术风格的特征——细腻、蜿蜒、自然、创新,与女性特质高度一致,在现代女装设计中借鉴和发扬新艺术的特质,也许可以创造更多,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女装风格。

参考文献:

[1]梁梅.新艺术运动[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2]罗咸辉.新艺术运动与当代艺术设计[J].吉首大学学报,2010.

[3]张浩,郑嵘.时尚百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6

关键词:青花;陶瓷装饰;洛可可艺术;渊源

1引言

在文化和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吸收诸多有利其自身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发展本土文化及对外交流。所以说,文化艺术与商品一样,有很强的流通性、互补性。从中国瓷器远销到欧洲开始,代表东方艺术典范的中国陶瓷艺术用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欧洲艺术。法国作为当时的艺术中心,接受了中国陶瓷艺术中莹洁光润、轻巧纤美的一面,特别是中国青花陶瓷装饰艺术。因此在法国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中,能找到许多与中国瓷器艺术相类似的契合点――华丽、精致、细腻、轻盈。

2中国陶瓷的形成以及在欧洲的盛行

有古国之称的中国,其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已学会如何制陶,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制瓷工艺。在三千年后的“清三代”,达到了辉煌的境界。无论从形状、装饰、质地、颜色,或从艺术价值和审美倾向上看,都是其他朝代和国家无法比拟的。17世纪到19世纪海上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在此阶段的远销贸易络绎不绝,其精美瓷器被大量销往欧洲。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东方韵味影响了这个时代的欧洲艺术及审美。特别是当时能代表中国陶瓷艺术又一高峰的青花瓷。

欧洲对中国瓷器的了解已有历史。早在中世纪,能充分体现中国工艺美术魅力的精美瓷器,通过阿拉伯转送欧洲,成为君主和贵族也难得一见的珍藏。随后17世纪建立的东印度公司,其开展的远东贸易使路易十四以后,此类物品在法国盛行。而由精美瓷器演变的陈设之风,以及仿造中国瓷器的造型、装饰和彩绘的倾向,在18世纪达到了狂热。瓷器似乎已经代表了洛可可时代特有的美的象征。典雅的中国瓷器如水晶般明快,这种外在的审美形式,无形当中成为洛可可风格流派的艺术家获取灵感的源泉。由此,中国瓷器被争相采购,成为法国上流社会的宠儿。

中国瓷器作为外销瓷进入法国,当时有很多种类,如碗、碟、杯、壶等及各种动植物和人物纹样。此时的法国推崇轻盈、精致、灵越的动感美,需要华丽的内容、新颖的造型。众所周知,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欧洲对中国艺术文化的了解,是通过进入欧洲特定的工艺品而非通过文字表述。在这些美轮美奂的工艺品中,有美丽精巧的瓷器、华丽轻盈的丝绸,也有金壁辉煌的漆画。尤其是那些晶莹、细腻且绘有各种精致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欧洲的洛可可时代完全迎合了优雅、轻盈的审美主题。所以,中国的瓷器成为当时特别流行的陈设艺术品也就不足为奇了。随着人们对陶瓷装饰品爱好的高涨,为了满足整个上流社会对陶瓷的审美需求,欧洲的陶瓷工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时欧洲生产的陶瓷工艺品都是以中国瓷器为典范,浅淡的颜色、中国式的图案,各式雕像以及一些精美的传统样式。此时,中国正处于明末清初,其生产和销售的都以淡雅的青花瓷为主。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时期的欧洲瓷器与中国明清时代的青花工艺有着很大程度的关联。

3洛可可艺术的形成及艺术特点

18世纪初,欧洲的艺术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巴黎。此时法国宫廷艺术的审美倾向代表整个欧洲艺术的主流。路易十四时代,古典主义的雄伟、庄严、肃穆颇受推崇。但随时间的推移,继位的路易十五却追求随意、自然、放松的境界。路易十四时代的风格被完全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优雅的艺术氛围,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就是“洛可可艺术”。

在艺术形式方面,洛可可注重形态,多用C形S形或螺旋状的曲线,各种金色、银色和追求精致又丰富的装饰,多采用柔和轻快的色彩,缺少色阶的苍白基调……总之,它以华丽、细腻、精致、优雅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不仅符合了宫廷贵族的审美,也隐隐与来自东方的典雅、含蓄、纤细的内在有了惊人的相似。

在艺术特点方面,“洛可可艺术风格”与东方审美取向的内敛、微妙、细腻、高贵同源;更与中国陶瓷艺术所推崇的超然、质朴、幻想、奔放等虽有异曲之笔、但含同工之意。因此,些许专家普遍认为:“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其说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如更直白地说是受中国陶瓷文化的影响。而十八世纪的这股陶瓷热浪,其一无形之中加大了外销瓷的进出口量,其二使洛可可艺术在形成过程中汲取了中国艺术的灵感,促进了其盛行。

4中国青花瓷装饰艺术与洛可可艺术的关联

如《中国风》文中所言:“中国瓷器艺术与洛可可风格的渊源颇深,涵盖如下四方面:(1)自由、超然的氛围(这是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味道);(2)运用线条的不规则性与青花瓷的随意性相似;(3)对器型和图案进行花边及边脚装饰,这是中国陶瓷装饰的特色;(4)写意性线条的运用,是欧洲史上的创新,也是与明末景德镇青花瓷有一定的关联。”

陶瓷艺术的装饰,是改善其陶瓷艺术感召力的上乘手段,它凭借特有的纹样组织形式和装饰表现手法,直观地向人们提供一种审美需求。青花的装饰形式式样繁多,装饰风格活泼灵动。从青花瓷的装饰格局上看,有开光式、通景式、折枝式等。折枝式构图形式,来自中国画中的折枝花鸟画,这种形式很自由,它可以一枝单独在盘心作花纹,也可以多枝在盘壁作均衡形式的排列,有活泼、生动等特点。

中国瓷器的装饰题材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内容,如博古、八宝、八吉祥、灯笼等,这些内容包含着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和人们对吉祥如意的美好向往。欧洲人由于不理解这些特殊题材所蕴含的真实意思,他们甚至给每样物品都打上了缎带作为装饰。生硬的模仿并索性将一些他们眼中象征着中国的物品摆在一起,组成图案作为装饰,成为一种中国风器物的欧洲风格模式。这种洛可可风格的中国青花瓷图案,以丰富的中国含义,而被称为“中国图案”。

法国大革命时期,路易王朝的贵族使用的印花织物,盛行洛可可风格的中国图案。当时,所有的墙面装饰、工艺品、家具、纺织品等,都被中国式蓝色和白色素雅装饰的青花浪潮席卷。多使用写实逼真的花卉,相互连接,像中国青花瓷中一种传统的装饰形式:折枝花,有时也会加入一些鸟类。这种模式显然有着被中国花鸟画直接影响的痕迹。法国洛可可时代对中国青花瓷的喜爱表现得非常狂热。当中国的瓷器充斥着法国市场时,路易十五也随之掀起了一场“商品革命”的浪潮,用中国瓷器取代银器;法国王室在凡尔赛宫内修建一座专门用来陈列其收藏的珍品的瓷宫――特利亚农宫。为了更好地营造青花装饰带来的视觉审美效果,该宫运用青花瓷独特的蓝、白两基础色对室内进行装饰。

当时的艺术家在青花瓷的装饰设计时,先从整体的大效果入手。为了突显装饰的主题,其主题纹样被设计在最张显的视觉部位,其次要纹样被巧妙衬辅;如背景衬托人物,远景衬托近景,动静互衬等,使整个装饰寓意鲜明突出。而洛可可艺术作为一种强调装饰性的风格,注重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以及构图的不对称性。从华托的《冷漠》,到费拉戈纳尔的《秋千》(图1),都不约而同地运用舞动纤细的线条对人物的动态、树木的形状等进行描绘,特别是对主体物的刻画运用明暗配合的手法,色彩浪漫柔和,画面淡雅秀丽,弥漫一种朦胧的意境,即人与自然的融合。

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在中国青花瓷装饰与洛可可风格之间这种意境得到充分体现,并有着许多内在连接和关键的节点。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洛可可时期的工艺品,它使用富于变化的卷涡、水草、回纹及如意云纹等曲线形花纹,形成连绵繁复的美丽形态,而这种装饰形式正被典型的中国青花所使用。因此,中国陶瓷的青花艺术,不仅是对洛可可艺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它本身早已融入洛可可风格之中。日本小林太市郎甚至指出:“所谓洛可可艺术的突出特征,几乎是由中国工艺美术而来,因此这个洛可可是一个暖昧不明的称呼,不如直接称之为中国―法国式艺术,其意义更明确而实际些。”为此,17~18世纪的欧洲装饰艺术,与中国风的青花瓷装饰艺术有着奇妙的关联。

5结语

瓷器的外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些附带作用。在中国的瓷器热销欧洲之时,也使欧洲人对神秘的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较深层次的中国文化在法国也备受知识阶层推崇。德国学者利奇温认为“开始由于中国的陶瓷、丝织品、漆器及其他贵重物的输入,引起欧洲广大群众的好奇心与赞赏。又经文字的鼓吹,进一步刺激了这种感情,加深了两者的渊源。”

总之,洛可可时代不仅接受了中国的艺术和工艺,而且也对东西方之间思想文化的亲合性进行了发展。特别是那造型丰富多变、精美典雅的中国瓷器,给向来颇喜庄严肃穆、对称整齐图形的法国人以惊叹和新的灵感,向他们揭示了一个期盼已久的美满生活画面。如此精妙的技艺怎能不加以模仿和学习,进而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中去呢?诚如某西方学者所言:“洛可可风格与中国文化的不谋而合,其关键就在于中国瓷器所展现的一种微妙细腻的情愫。”瓷器在洛可可艺术大行其道的欧洲,迎合了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所有特点,纤美、华丽、轻盈以及雅致。

参考文献

[1]李富顺.中国美术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2005.

[3]刘丛星,布歇.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4]张隆溪.“非我”的神话――东西方跨文化理解间题[m].上海世

纪出版集团,2004.

[5](美)温尼・海德米奈,孙小金译.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与文化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何平.西方艺术简史[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7]袁宣萍.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m].文物出版社,2006.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7

一、构成主义风格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艺术领域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运动是俄国的构成主义。构成主义为主的设计与艺术探索是有其深刻意识形态背景的,构成主义艺术在精神上饱含着特定的激进性格和建构新社会的文化意识。“构成”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但这种逻辑思维与感觉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感觉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在形式上,展现工业意志所带来的冲击;在理想中,艺术创作和设计工作被视为完整的工业化生产。

构成主义不仅是设计形式、设计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奠定了现代设计的本质基础,即“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应该为全社会服务”,这与马克思主义认为美学基础建立在社会经济学之上的认识是一致的。“唯这些形式才能把生活建立在上面。因此,艺术必须是构成的艺术”。“构成”一词便出自这篇宣言之中。艺术家必须成为工业化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必须学习如何利用工具及现代生产材料,必须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实践理性的结构表达方式,以结构的表现为最后终结。

构成主义给西欧前卫艺术运动以极大的影响。构成运动又在欧洲大陆得到进一步发展,它启蒙了同时代其他的设计艺术流派,包括德国包豪斯、荷兰风格派,它们共同影响了后世的设计风格,如瑞士苏黎世和巴塞尔的冷抽象风格,西欧的国际主义风格,等等。至今,已形成广泛多样的构成艺术。

二、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1946年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提出抽象派风格,并运用在美国艺术上的。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一跃而起,独领。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思想,继承了苏俄构成主义的影响。抽象表现主义对后继的美国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欧洲艺术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思想是:追求艺术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整个创作行动本身作为创作的重中之重。一些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是纯的抽象,不以描绘具象为目标,通过点、线、面、色彩、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其特点是:认为艺术是抽象的,是即席创作的。从技巧上说,抽象派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它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运动,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康定斯基——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他认为艺术家应该离开现实,从主观出发;艺术应该摒弃物质,转向精神,提出“伟大的抽象主义”以及“抽象的绘画是必有物象的更广阔、更自由、更丰富的内容”等论点。蒙德里安——荷兰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他强调,人类今天离开物质向精神方向发展,只有抽象形式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

m•托比在中国书法与印第安的艺术中寻得灵感,创作出用平面表现深邃时空的抽象画面,在狂热行动”中产生作品。杰克逊•波洛克,他最能显示这一风格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其创作很有个性,方法是:“把画布紧绷在地上,围绕画布踏着舞步走动,并用棍棒占油漆,任其在画布上流淌。”以“行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绘画,这充分说明了抽象表现主义所要表现的是“最大限度的自由”,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他的代表作《熏衣草之物》中,我们可以领略抽象表现主义的精神。抽象表现主义理论不仅在欧美产生影响,而且在我国艺术界也同样有这种思想。天津美术学院的贺建国老师说:“我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能够使天然契合的同构关系,就像音乐家能够借助一种乐器来演奏出埋藏于心底深处的歌。”

三、现实主义风格现实主义是法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主要代表是科罗、卢梭等。他们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才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对所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被称为批判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出现了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真正的现实主义要具备两方面的品格:在内容上是关注现实和人生的,在语言上是写实的。只有这两种的统一才是完备的现实主义艺术。”现实主义既有原苏联占主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有欧美艺术及采用写实手法进行创作的现实主义思想。

二战期间,现实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如法国出现“悲惨的现实主义”,意大利的古图索组织了“新美术战线”,英国出现了“厨房里的污水槽派”。

现实主义把艺术反映的基点放在现实生活之中,他们认为: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就是今天,没有“明天”,当“明天”来到的时候,“明天”已成了今天。现实主义注重客观地、按生活原貌真实地反映生活。这种观点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模仿论,他认为艺术要按现实本来的面目去模仿。文艺复兴时达•芬奇也指出:“拿一面镜子去照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创造”。18世纪狄德罗更具体地提出,艺术是真与美统一的观点。二十世纪以来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其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8

[关键词]哈尔滨建筑;艺术风格;多元化;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多半是因为市内的建筑中西合璧,格调鲜明。哈尔滨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哈尔滨的老建筑以风格的多样性构成了整个城市建筑的艺术特色。哈尔滨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文艺复兴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折中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等等,这些都属于欧洲早期的艺术风格。

一、欧洲早期的艺术风格在哈尔滨建筑上的体现

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再生或复活,这种再生的观念来源于意大利。15世纪的意大利人开始回顾和崇尚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风格,从而发展和创新成为继哥特式建筑之后一种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体现和谐与理性。哈尔滨文艺复兴建筑处处可见,坐落在中央大街73号的妇女儿童商店便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典型代表。这座建筑建于1917年,采用扁平的穹顶转角部入口,又以虚窗拱檐突出两侧中间入口。虚实结合,十分巧妙。二楼群窗口采用爱奥尼式浅壁支撑拱形券额,扩大了窗口的视觉感。在门和窗框的线脚的形状上,在建筑物的尺寸和比例上都保留着古典形式的痕迹。建筑物以防重石的形式,砌出深凹缝饰的墙体,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感。值得一提的是楼顶檐部的装饰非常丰富,托檐石支撑着楼檐,装饰浮雕十分优美。

巴洛克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它具有华丽、炫耀的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到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到了19世纪时逐渐衰落,巴洛克风格在欧洲具有很特殊的历史地位。巴洛克式建筑特点楼顶的女儿墙,或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实体墙,或是整齐排列的立柱长廊,或是通心雕刻的连体,或是一个或十几个分布均匀的大的造型。楼顶檐头匀称伸缩大度、层次鲜明、造型精巧。所有的窗檐门檐都有雕刻,窗户造型有长方形、椭圆形、长条形的,有的在两窗之间用壁柱装饰,格外庄重典雅。教育书店是哈尔滨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其外观华丽,造型生动,装饰复杂,轮廓丰富。深红色的阁楼、孟沙式的屋顶和形体多变的半圆穹窿创造了优美的天际线。

折中主义19世纪盛行于欧美,其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是:博采众长,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自由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被称之为“集仿主义”。虽然它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是它并没有摆脱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特别是造型豪华、装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成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主体。其代表建筑是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4号的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它建于1911年,原为中东铁路俱乐部。而哈尔滨市铁路文化宫它不受固有法式限制,只注重建筑自身比例均衡,把古希腊建筑的“优美典雅”、古罗马建筑“雄伟壮丽”与超凡脱俗的建筑结构融为一体,是一座精美的折中主义建筑。我们甚至可以说哈尔滨建筑就是折中主义的产物。

新艺术运动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表达了追求新奇与不受传统束缚的观念。新艺术运动建筑特点是造型多采用弧线和曲线风格,摆线型大玻璃窗简洁明快。哈尔滨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非常多,而且具有它自己的特点,一个特点就是它建筑规模比较大;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持续的时间很长。无论是法国还是其他一些国家,只活跃十几年便被新兴的现代建筑风格所冲击,于是停止了。然而在哈尔滨却一直延续到1927年。哈尔滨的新艺术运动的代表建筑马迭尔宾馆。它始建于1906年,1913年竣工,原名为马迭尔旅馆,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地上三层带有阁楼,地下一层。立面造型简洁流畅,窗的形式多种多样,内部装饰多种多样。

二、早期的欧洲艺术风格对哈尔滨建筑的深远影响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欧美的建筑创作中流行着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中主义思潮。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建筑文化逐渐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新艺术运动,开始于比利时,进而传遍欧洲,甚至影响到美洲。哈尔滨的近代欧式建筑也开始于19世纪末,而大规模的兴建则是进入20世纪以后,大约经过50年的时间,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哈尔滨的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时期起步较早、近代化水平较高、洋风十分浓厚的建筑。它包括一整套的公共建筑、多种类型的居住建筑、数量可观的宗教建筑和少量规模较大的早期工业建筑。

哈尔滨建筑受早期的欧洲艺术风格影响,所以很多建筑的风格形态很模糊,兼容多种风格要素,很难判定它以哪一种风格为主。因此,多风格融合的折中主义建筑数量很多。多样丰富的折中主义形态,给哈尔滨近代建筑带来缤纷多彩的面貌,整体上又具有古典风格的共性,与俄罗斯式建筑一起,构成了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古典基调。

三、哈尔滨建筑风格未来的发展趋势

哈尔滨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现代化城市。各种建筑风格的出现并非按照建筑史的先后顺序,几乎是百花齐放,各展风采,这也是特殊的历史环境促成的。使哈尔滨的建筑设计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征。哈尔滨堪称为建筑文化的历史博物馆,她汇集了数十个民族建筑文化以及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风格特色,构成了世界性的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因此,这样的建筑也需要我们来维护和保护,在新建建筑的同时也要传承和发展这些建筑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俞滨洋、解庄国.哈尔滨保护建筑纵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9

源于欧洲文艺复兴

“巴洛克”风格源于17世纪初至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突出浪漫、典雅与幻想。“巴洛克”原是葡萄牙语“Baroque”,意为珠宝商人用来描述珍珠表面光滑、圆润、凹凸不平、扭曲的特征。因其追求动感,夸张尺度,形成了一种极富强烈、奇特的男性化装饰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在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却一反对文艺复兴艺术的静止、挺拔、理性的特征,表现为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追求新奇,戏剧性夸张,并且将建筑,家具、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巴洛克文化艺术是16世纪末始于意大利,17世纪和18世纪初遍布欧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一种艺术潮流。巴洛克指的是一种艺术风格,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巴洛克”成为独特的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文艺复兴可以归为“古典主义”,那么,“巴洛克”就可以归为“浪漫主义”。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处于复杂的矛盾之中,一批中小型教堂、城市广场和花园别墅设计追求新奇复杂的造型,以曲线、弧面为特点,如华丽的破山墙、涡卷饰、人像柱、深深的石膏线,还有扭曲的旋制件、翻转的雕塑,突出喷泉、水池等动感因素,打破了古典建筑与文艺复兴建筑的“常规”,被称之为“巴洛克”式的建筑装饰风格。

巴洛克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但并不是文艺复兴的古典式,而是一种热情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巴洛克式家具强调家具的整体装饰要和谐,采用夸张的曲线条和复杂迂回富有动感的形状;造型上气势宏伟,生气勃勃,富有动感,还喜欢中国漆绘进行装饰。巴洛克风格的家具设计具有真实的生活且富有情感,更加适合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将富于表现力的装饰细部相对集中,简化不必要的部分而强调整体结构,在家具的总体造型与装饰风格上与巴洛克建筑、室内的陈设、墙壁、门窗严格统一,创造了一种建筑与家具和谐一致的总体效果。

在风格上,17到18世纪欧式古典家具主要是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的家具主要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把高贵的造型与地面铺饰融为一体,气质雍容。而巴洛克式古典家具与中式古典家也有很大的不同。巴洛克式家具特别重视规律,不能随意更改,而中式古典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意性。在用料上,中式古典家具是根据家具主人的选择。如果主人家是大户人家,就可以使用名贵的材料;如果主人家没有太多钱,就可以使用普通的材料,而巴洛克式家具的选料是固定的。在制作方式上,巴洛克式家具现在还是保持了原来的纯手工做法,而现在很多中式古典家具都是采用机器化制作,抛弃了原来的手工做法。虽然两者差别很大,但是也并非一点关系都没有。18世纪的巴洛克式家具与中式古典家具还是有渊源的。在巴洛克式家具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借鉴了不少东方元素。

强劲线条浪漫奢华

巴洛克家具非常具有规律性,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家具的风格、尺寸、用料、纹理、花饰一旦形成,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都不会改变。整体制造工艺相当严格,且都是纯手工制作。所以,看到家具的款式就明白家具的年代。巴洛克风格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它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与原则。

欧洲巴洛克家具打破了古典主义严肃与端正,形成浪漫的曲直相间、曲线多变的生动形象,并集木工,雕刻、拼贴、镶嵌、旋木、缀织等多种技法为一体,追求豪华、宏伟、奔放、庄严和浪漫的艺术效果。从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家具文化艺术开始,欧洲已经形成了以法国为中心的家具文化艺术发展运动。在表面装饰上,巴洛克家具除精致雕刻之外,金箔贴面、描金填彩涂漆以有细腻的薄木拼花装饰十分盛行。由于镶嵌技术的发展,模拟涡卷装饰的镶嵌图案形式得以大量地运用,大理石、仿石材、织物、骨、甲和金属等都用作装饰材料,从而产生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古典家具之殿堂

17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艺术是为封建贵族和宗教服务的。当时的意大利教皇、国王和贵族们在反宗教改革的同时追求着现世的幸福,他们大兴土木,到处建起教堂、宫殿和住宅别墅,这些建筑都以宏伟的规模和富丽的装饰著称于世。而当时的教皇则是巴洛克艺术的最大赞助者,他们的好恶决定着巴洛克艺术的发展,他们每一次权力的更替,都将造成巴洛克艺术的变化。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教堂和宫殿建筑上,它所追求的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围绕建筑而兴盛的室内装饰、家具等文化艺术也都在充分利用文艺复兴艺术成果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7世纪前期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并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荷兰继承了尼德兰民族写实、纯朴的传统艺术特点,并吸收了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其室内装饰和家具文化艺术在17世纪中期便达到了顶峰。荷兰的拼木镶嵌细木工技术非常高超,在橱柜家具中常采用。两件1690年制作的荷兰橱柜,柜正面是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切片,拼成了各自不同的花的造型,做工十分精细,形象非常逼真。前者是在散满花瓣的底上镶拼成有规律排列的团花:后者四周镶嵌带枝叶的花朵及木材自然纹理切片,在中间柜门的柱式台座上却镶嵌着简-勃鲁盖尔的静物花卉。家具的底腿都是立柱支撑,圆球形底脚,H形横撑,但前者四腿是螺旋形支柱,后者却是方形支柱。家具制作技术、镶嵌细木工技术与绘画技艺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荷

兰巴洛克家具艺术风格。17世纪后期,荷兰又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使巴洛克初期严肃的造型得以逐渐演变为更加优美生动的形式,特别表现在椅子造型上,采用了中国的弯腿虎脚形式。

在巴洛克时期,“静物画”这种绘画形式得到了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在室内完成的“静物画”作品早已出现了,但直到巴洛克时期才成为一种真正的绘画种类,这类绘画的奠基人和创新者是意大利的艺术家卡拉瓦乔,但却在荷兰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简-勃鲁盖尔的“静物画”描绘的是插放的鲜花,这幅作品在色调和构图上都借鉴了日常生活,表现得细致入微。那强烈的色彩、逼真的形态,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使人仿佛闻到了花的芳香。荷兰的家具师则运用大自然主义写实手法将这件静物名作表现于家具之上,使家具也具有了生命力,非常浪漫而又华美。

而17世纪后期,法国受到意大利和佛兰德尔的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也进入了巴洛克时代。并且,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移植和培育,这种艺术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独特的法国巴洛克,并成为欧洲的巴洛克艺术发展中心。路易十四在离巴黎15公里的郊外修建了凡尔塞宫殿。这种体现法国巴洛克艺术辉煌的凡尔塞宫,其建筑风格是巴洛克与古典传统的融合,既堂皇又严肃。而宫殿的室内装饰却是金碧辉煌,庄严宏大为欧洲之冠。国王把各地大贵族都宜召进宫,让他们侍奉王室。并且每日都在宫中安排各种祝宴庆会:入夜则几千支蜡烛把凡尔塞宫中的镜厅照得雪亮,使人仿佛置身于仙镜。镜厅是具有无限延长性的大空间,这种大厅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法国巴洛克建筑室内形式。镜厅有拱状的天花板,上面有雕刻、绘画等丰富多彩的喷漆镀金装饰:壁面有壁柱,柱身是大理石镶嵌:上檐部横饰带是成对柱头和精细的纹样浮雕、凸凹线和轩蛇腹装饰。右侧是连环拱形镜子,左侧是通向各个房间的敞开式连环拱门,使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入口。宫中还有“战争厅”、“和平厅”等等,这类大厅是凡尔赛宫中最雅致、最堂皇的部分。在巴洛克时期,这种大厅如同其他许多房间一样,到处都描绘着梦幻一般的图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布满了大厅的各处,这种建筑、雕塑、绘画等几种艺术形式的交相融会,也是法国巴洛克风格特点。

法国的巴洛克家具一般被称之为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这时期的家具主要是宫廷家具,大多是精致华丽的雕刻,以及精巧的镶嵌细木工艺和青铜雕饰镀金银,非常生动豪华。推动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风格发展的艺术大师有查里・拉・布尔、简・拉・包特和安得列・查里士・鲍里,尤其是拉・布尔是法国路易十四式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奠基人。

17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艺术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由于新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新兴的贵族掌握社会的实权,兴起了巴洛克宫廷建筑艺术风,也促进了德国巴洛克家具的发展。受到荷兰巴洛克家具的影响,德国家具的造型较简练,采用雕刻和薄木拼贴镶嵌工艺,装饰精细华美而又统一。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德国的家具也如同荷兰与英国的家具,受到中国家具的影响。非常明显的是家具的底脚,采用了中国式的曲腿,替代了螺旋式旋木直腿。同时,受到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的影响,形成了豪华的德国巴洛克风格。

安妮女王时期的巴洛克家具仍有荷兰式的遗风,细腻优美的贴木和镶嵌细木工是此时期的一个特色。同时,英国受到中国风格的影响,开始应用中国的油漆彩绘的技艺装饰家具,通常家具以红和黑为主作为底描金彩绘,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油漆珍品柜。这种新技艺对于当时欧洲的家具影响很大,很快流传到荷兰、柏林等地,发展到18世纪中期前在英国更是盛行。也是由于中国风格的影响,安妮女王时期桌椅柜家具脚几乎普遍采用弯腿造型,取代了旋木直褪,并用爪球脚、涡卷脚、兽爪脚等形式为底足。弯腿形式是从中国经过荷兰演变而来的,原来是一只龙爪抓住一颗金石,后来演变成各种式样,使单纯而庄严的荷兰式风格逐渐变为较柔软和富于变化的造型。

16世纪末17世纪初,大批移民主要是英国清教徒从欧洲迁入北美大陆创立了殖民地。美国家具进入了巴洛克时期。设计史家将1725年至1780年这段期间的家具风格都称为美国殖民时期家具。美国殖民地时期早期,家具的首要因素是实用,受到来自英国移民的影响,美国开始流行英国雅可宾式家具。造型比较瘦长,旋木构件,单纯而刚劲。美国早期的家具在英国家具基础上,根据当时贫困的生活条件和实用主义出发,将家具的造型单纯化、简朴化。使家具的造型与功能相结合,形成了美国简朴,实用的巴洛克家具风格。

“中式”巴洛克

由各种风格独特、设计巧妙的巴洛克时期的美克美家2011“圣卡罗”新品套系,是古代典范与现代智慧的灵感碰撞。“圣卡罗”的命名灵感源自于巴洛克时期的典型建筑“圣卡罗教堂”,借以诠释该套系繁复华丽、奢华大气的古典韵味。蕴含了厚重的古典文化积淀以及卓越的艺术品位;它历经时光流转,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为具有古典情怀的消费者而设计,营造富有艺术感而庄重的家居氛围。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点篇10

关键词: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现代艺术客观化趋势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阐述大多从意识形态领域出发,把现代主义设计放到广阔的现代主义运动背景去认识,认为它的产生是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的一种历史必然。这种认识往往只顾及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外部环境,甚少考虑到设计活动的自身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难免有失片面,同时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辨证关系入手,着重考察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对现代主义设计诞生的影响,以期找出现代主义设计之形成的内在因素。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在设计中,技术和艺术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完美结合,造就优良的设计;反之,则让设计面目可憎。当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达到动态的平衡时,设计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格。技术在革新发展,艺术在不断变化,设计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设计的辉煌。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却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可供借鉴,于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尝试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学习日本民间装饰手法,吸取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以期创造出一种新设计风格。“新艺术”运动打破了19世纪弥漫于整个欧洲的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束缚,努力向自然界学习并加以大胆创新,试图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创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与“工艺美术”运动相似,“新艺术”运动同样企图在艺术、手工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复兴手工艺的优秀传统。“装饰艺术”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期诞生,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在设计上采取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风格来。由于它考虑到了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和对精美手工制作的热爱,还部分照顾到了批量化生产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风靡一时。然而,以当时尚显稚嫩的工业技术水平,要让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兼具手工之美实非易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的产品设计少之又少,因而,“装饰艺术”运动经过短暂的流行后,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便逐渐势微。

无论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都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它们的中心是逃避乃至反对工业技术,反对工业化,反对现代工业文明。而且以上三个设计运动在艺术上借鉴的都是繁杂细密的传统装饰,但是,大工业生产初期的技术水平和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显然无法完成产品的这种艺术追求。与手工技术相比,大工业生产技术无疑是一种进步,问题在于找到能与这种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技术相匹配的艺术加以整合,创造出能代表大机器时代的优良的设计。人们希望在保持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能享受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如何掌握机械的艺术潜能,探询的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现代艺术。在同期出现的现代艺术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客观化趋势,这股潮流中涌现出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绝佳的方案。大工业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直接促成了一场现代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肇始于塞尚,发展于立体派和抽象主义。塞尚最基本的艺术观点就是把结构视为表现一切物体的根本。在塞尚看来,无论什么外界条件或艺术家的主观情绪都不可能改变对象的结构,艺术家的职责就在于把混乱的知觉纳入程序,在视觉范围内获得有结构的秩序。他尝试用结构的观点去认识和概括一切对象。他曾说过:“在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为类似圆球、立锥体、圆柱体。”①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其后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立体主义是以毕加索、勃拉克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运动,它直接受益于塞尚对结构的探求。一方面他们将塞尚在造型上把自然物象都归纳为圆球、圆柱体、立锥体的几何方式推向极致,在画面中表现出更纯粹的几何形态;另一方面,他们彻底摒弃了空间透视规律,使画面趋于平面化。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这种试验突出表现为对具体对象的解析、重构和综合处理,这种特征在发展中愈来愈趋于理性化,把对平面结构的分析组合规律化、体系化,强调理性规律在表现“真实”中的作用。康定斯基是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看来,艺术必须从模仿客观世界中解脱出来,画家应当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包括色彩、线条、块面等),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世界。他认为抽象的形式蕴涵着无穷的张力,“绘画中的一个圆块,要比一个人体更有意义”,②“一个圆圈上的三角形锐角的冲力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比米开朗琪罗绘画中上帝的手指触及亚当手指力量小”。③他的绘画作品就是由一些抽象的点、线和块面组合而成,后期则完全是较为规则的几何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