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0:45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财务管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影响企业的各种风险因素也在增强,其中财务风险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关注。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成果,所以,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企业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积极促进企业财务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利率风险

企业通过贷款借入的资金必须按规定到期还本付息,因此,利率的变动使企业面临着因利率上升无法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进行破产清算。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方式进行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不能收到预期投资收益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企业投资品种的多样化和投资项目的扩大,投资风险也在增加。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有价证券的变现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收益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应当保持一定的比例,以保证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债务偿付能力。存在大量固定资产和不能变现的有价证券的企业,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资金周转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循环,进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在资金的收回过程中产生的,当交易的对方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履行合约时就会产生信用风险。由于市场经济中一部分企业履行债务的意识较弱,付款方到期不能偿还商品款,造成赊销方的损失。类似的是银行贷款业务,当贷款企业因生产经营不善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破产清算又不能归还全部贷款额时,银行就会产生巨额损失。

(五)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随着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汇率的变动幅度也越来越大。在某一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收益可能随着汇率的变动产生损失,尤其是外汇交易额较大的业务。同时,投资者所参与的外国投资额也会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六)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管理者制定了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而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制定不当会影响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受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突变都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比如汇率的变化必然会产生汇率风险,导致企业外汇收支不平衡,产生汇兑损失。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降低资本成本,更多的采用债务融资方式,从而导致债务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过高,一旦资金链断掉,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从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因为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张以及流动资金不足时,首先会向银行借款。

3、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首先,企业以负债筹入的资金,当合同利率固定时,市场利率的下降会使企业按合同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当合同采用浮动利率时,利率的上升使企业付息压力加大,都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如果企业采用外币融资,那么浮动利率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再次,汇率的变动还会影响进出口企业的收益情况。

(二)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2、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财务决策也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过程中,未能科学判断投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失误,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偏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也降低了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要承担因存货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损失的风险。而且,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常会采用应收账款方式销售产品,但在收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债务人长期占用本企业资金,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对客户的信用水平和经营状况不够了解,造成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

4、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目的就是为督促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现阶段,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合在一起,未能有效的对财务资金的投资和收回情况进行监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必然造成财务风险的加剧。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虽然宏观环境变化不受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但是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和风险调控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判断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充分研究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降到最低水平。

(二)合理安排企业资本结构

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筹资是不科学的。在现实中,企业应当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确定负债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最佳比例,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并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此外,企业在行业发展不景气时,应降低负债额度,以避免收益减少而负债压力增大的风险;在行业经济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应增加债务促进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三)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关键是使其意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风险意识应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要求各工作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权责分明,理清各种财务关系,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作用。在利益分配方面,也要起到促进公平,兼顾各方利益的作用。

(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科学决策,坚决杜绝主观决策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根据模型分析,选择风险较少而收益较大的财务决策方案来规避风险。

(五)分散企业财务风险

经济发展表明,多元化经营方式有利于分散企业财务风险。同时经营多种产品的企业,某种产品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产生的收益抵消,避免了单一经营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此外,在资本市场上,企业选择不同的投资品种或筹资项目会大大减少单项投资的风险。证券投资组合就是一种很好的投资多元化模式,多元化投资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企业预期收益。

四、结论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当充分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来控制风险的发生。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欠发达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尤其要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保证企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

2、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2008(5).

3、苏文成.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6).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分析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因此企业经营者应了解财务风险的形成,做好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制定出能够防范、控制、管理投资风险的具体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在企业财务风险认识问题明确之后那么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清楚的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实践工作中就能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这是从财务风险的本质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二)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弱,产品大量积压,资金沉淀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会导致使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另外,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名牌产品和畅销产品;库存积压过多,产品积压占用了流动资金,导致资金大量沉淀,企业增产不增收。这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增加了资金成本,而且导致企业支付能力弱化,产生不良债务。这些都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这是从企业经营的动态角度来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三)企业领导决策失误,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财务关系混乱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高等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一定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现在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距此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效益滑坡,有的甚至亏损严重。流动资金不但没有得到补偿,反而由于亏损而挤占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剧了企业资金的紧张局面,降低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因此更加重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当企业管理者在经营企业的同时能够制定出防范、控制、管理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那么就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达到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因此笔者针对上述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恰当选择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上的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管理,使企业财务状况保持平稳的状态,以增强企业应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能力。财务风险的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二)企业在保持主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可用闲散资金进行投资

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增强。不应进行所谓的多元化投资,选择一些与企业主业不相关的投资项目或利润率相互独立的产品来分散企业的资本。因为虽然进行多元化投资可以使不同产品的旺季或淡季、高利润与低利润项目在时间或数量上相互补充或抵销,在某些项目在短期来看确实有利可图,但总体来说它只会弱化企业的竞争力。

(三)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使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虽然比较好,但是资金却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收回各种款项。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销售已成为企业间交易的主流方式,因而应收账款管理始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应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并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企业需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的风险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而且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艳华.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

[2]毛红霞.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3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加剧。如何有效地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本文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流量的空前扩充,信息技术正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也加大了整个社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不断拓宽、任务加重、难度加大,引发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信息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这就是财务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矛盾——财务风险。良好的风险管理,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机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

建立完善、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内控机制,是指为保证财务工作目标的实现,对财务人员及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相互制约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和办法,是财务部门防范风险、确保财务工作有序运行的内部管理系统。

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部门要建立分析研究财务风险制度,根据国家财经方针政策的调整变化,针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及时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以控制风险的冲击,把不确定事件带给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一是落实人员责任制管理。财务部门从领导到业务人员,根据所分管的业务岗位,明确出现风险损失时应负的责任,增强尽职尽责意识,以降低和防范由于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二是人员岗位制约。会计和出纳相互制约,实行业务分管、票据与印章分管、资金划拨和现金提取合办。三是人员定期交流。对财务人员在一个岗位连续两年以上的要实行轮换,采取内部交流、外部交流、上下交流的方式。

3.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实行业务层级复核制度,防止和控制差错和漏洞。二是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三是实施奖惩制度,对严格执行财经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财经制度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工作失职造成后果的给予处罚,以强化监督的力度。 

二、建立财务监控体系,重视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的成长与扩张应与财务监控体系保持同步发展,否则极易造成财务失控。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加强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回收与资本增值等方面的财务管理与监控,严格担保制度管理,减少或有负债。财务管理应当注重整个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确定明确的经营战略和合理的债务结构。同时,企业要格外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着眼于未来现金流量情况,通过预算来实现对投资规模、资产状况、负债水平、责任成本的事前控制,并对未来重大资本性支出与大笔债务的还本付息做出统筹安排,采用变现能力比率和负债比率等的预测,与同行业比较,对企业财务危机可能性做出预测防范。通过预算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发展内部控制,加强对企业风险与报酬的定量分析,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家间经济交往活动日益增多,必须密切关注和把握好利率、汇率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筹资方案,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尽量避免利率、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企业不顾自身条件,盲目通过举债来扩大规模,就极易聚集过多盈利能力较差的资产或项目,规模再大也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厄运。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4

关键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变革,经济动荡与不稳定因素在全球各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的内控管理的松懈及财务防范工作的不足,使企业在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概念

1.企业内控管理

内部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即使企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有效的开展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为企业遇到重大事件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企业的内控管理,是指企业采用的一定的制度用来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手段,这种管理手段包括对资料的审核、分析以及考核等各项管理过程。

2.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利益分配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管理目标能否实现还会影响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财务风险的防范事关企业存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在内控管理的执行力方面企业缺乏积极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章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达到自身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员工和管理者对规章和制度自然是有抵制情绪的,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缺乏动力。另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要花费成本的,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短期内的经济效益,愈加削弱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但是从企业长远利益来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至关重要。

2.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财务信息的质量保证的重要作用,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此不仅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来说是羁绊,增加企业的工作负担、模糊工作重点,这种落后的观念在当今企业管理人员中大量存在,导致内部控制在企业难以发挥真正效用。

3.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盲目投资、资金筹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会面对的财务风险。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但是盲目的扩张规模,不但不能带来高的经济利益、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保障企业的发展,并且多数情况下,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没能通过有效内控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精确地分析和预测筹资组合,以至不能按照预定用途使用筹资。

4.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与财务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现阶段许多存在企业财务人员无证上岗,企业内控管理意识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概念淡薄等问题,对企业财务的基本处理规范尚这些低素质的财务人员不掌握,更谈不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所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强化内控管理

良好的管理制度应基于企业的实际,切勿照本宣科。同时根据内控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实时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内控管理居于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同时良好的企业发展规划与企业文化对内控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内控管理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强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根据企业特点完善内控管理监督评价制度

独立的监督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企业制定的相应应急预案,对于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发生重大突发问题时,企业应快速反应决策,采取相应应急预案,以避免风险扩大,减小公司损失。

3.对于风险的评估要加强管理

加强审核与校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管理,打造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超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团队。其次是加强资金风险评估,严格管理资金的投放与回笼,对于筹资和投资都要经过严格缜密的评估才能进行,从而避免资金的风险。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观念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财务人员进入门槛、资格审查、提升薪资待遇等措施,积极吸引优秀财务人员为本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学习班,强化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理念。

四、结语

我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仍存在着内控管理体系不健全、内控管理执行力不强、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管理执行与监督力度、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等措施,以达到加强我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目的。

作者:林巧英单位:中汇华成(福建)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5

关键词:铁路项目 财务 风险 管理

中国铁建所属的中铁集团属于大型工程总承包业集团。由于中铁集团工程项目多,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严峻。与一般项目相比,铁路工程有其特殊性,项目规模大耗资多,资金占用多周转速度慢,外加建设周期较长,施工期间的不可预测因素较多。若铁路工程出现问题,损失也是非常大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具有系统性的特征,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流动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而在实际的铁路项目工程中很难做到对各个环节的高度关注,那么对铁路项目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做好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铁路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分析

1.铁路工程项目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

1.1投标决策失误风险。中铁集团一般是通过投标、竞标的过程在公开的招投标中得标取得项目。投标决策即投标人决定针对项目投标或是不投标,倘若投标,是投什么性质的标,投标中如何采用以长治短,以优胜劣。投标决策须以充分掌握大量信息为基础,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工程、市场竞争、业主、企业自身条件等。好的投资决策能在财务、声誉方面使得企业获利。投标决策失误,将会影响中标后的效益,使得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1.2报价失误风险。

报价决策是在企业确定工程价格后,对诸多方面进行考虑后作出的决策。例如:竞争对手、市场材料价格、企业盈亏、企业当前任务情况等。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太完善,投标单位之间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若标价过低,肯定会降低企业合理利润,项目施工中一旦财务风险发生,加之企业没有足够应对风险的能力,危机就此产生。标价过低时有些企业为求在小利润空间牟利,在项目工程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场已成必然,进而质量不达标,更加增大了企业的风险。标价的过高同样会有损企业形象,且不能中标。最常使用的不平衡报价法对承包商来说,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若判断错误,不仅承包商会有大损失,业主对工程费用也将难以控制。例如:工程施工前期“超付”、结算时“额外支付”等情况,进而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也将受到影响。

1.3缔约履约风险。

通过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是招投标的最后阶段。合同条款设置不公平,风险分担不合理,最终都会给工程带来经济损失。合同条款不完整,叙述不严密,甚至部分条款违法、存在“陷阱”,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会给合同另一方带来损失。例如,建设单位要求中标单位垫付工程款或收取履约保证金,工程款的支付时间不明确或者未对建设单位违约时应承担的责任不明确。有的企业急于承揽工程并接受不合理要求而获得项目,一旦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拨款,外加企业自身资金不足,也不能在短时间融集大量资金,大大增加了融资成本,导致企业资金流动周转不畅,财务危机发生。

2.铁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财务风险。

2.1施工组织方案不合理。

施工组织设计是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对施工项目有重要指导和规划作用。科学合理而有效的预算,保障了多种施工资源和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确保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若预算方案设计不当,质量和收益得不到保障外,还会使企业项目建设工程中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2项目效益存在不确定因素。

施工阶段中的变更也经常在铁路项目工程中遇到。财务内部控制体现在项目管理人员监督工程价款收入的及时入账,疏忽、遗漏及确认工程款项不及时都会导致项目的财务风险。材料、机械的使用未经授权审批和直接或间接性的浪费都会致使项目收益低于预期,费用大大超出预算。

2.3安全及质量风险较大。

基于人员素质、外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铁路工程施工中安全与质量问题还是很严重。安全事故索赔问题,使得企业损失较大,而工程返工对于投资大,周期长的铁路工程来说,损失更是难以想象的。

3.铁路工程项目决算阶段的财务风险。

铁路工程项目完工后,由于施工企业未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竣工决算,项目资金将难以及时收回,增加企业负担,并加大了铁路工程项目财务风险。此外,铁路工程竣工后,还存在一些非施工方原因而导致项目费用增加的情况,若施工单位未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并签订索赔协议,所增加的费用将由施工方承担。

二、铁路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的防范

1.提升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从源头上全面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形成有利于风险监控的制度环境和氛围,使风险防范及时而有效。在铁路项目建设前期从全局出发,全面衡量铁路项目资金的使用规划,对资金的潜在风险和使用效率进行宏观的预测分析。对于铁路工程这种风险较大的项目来说,应采用缜密合同的方式,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降低铁路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

2.合理评估工程项目。

拿到项目应标文件后,组织专业人员或借助专家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及估价,出于夺标的目的,量力而行,并选择合适的标的,降低铁路项目工程的财务风险。首先准确理解招标文件,详细查阅相关图纸,复核工程量,预测风险。其次,调查和研究建设单位的商业信用和资质。例如企业信誉、企业财务状况、手续办理等。然后调查并研究项目工程施工的市场环境。最后充分考虑采用何种形式进行投标报价。

3.完善合同风险管理。

项目合同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责,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严格履行的法律文件,更是工程项目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项目管理者须拥有财务风险意识,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仔细研究,预测和研究潜在的风险。在签订合同前,全面了解项目并搜集相关项目的信息,对谈判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签订合同后应仔细阅读和审查各个合同条款,确保没有严重有失公平的款项,保证我方利益;签合同后,认真履行合同,建立并强化企业应收款项清欠和管理。

4.强化责任成本控制。

4.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

全员参与预算目标的制定,增加员工的责任感,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责任目标落实到个人。明确奖罚制度,严格执行,促进职工主动为控制成本做贡献。

4.2科学、合理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量合同工期的施工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选定的方案,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加强施工项目成本中人工费、成本费等多项目的监控与管理。

4.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

工程实施过程中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工期以及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4.4有效应对工程变更及结算工作。

施工完成后及时办理现场签证,合理核算收入;及时办理工程验收、决算与工程款的回收。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在铁路项目中的每个阶段普遍存在,在对每个阶段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基础上,在实际铁路项目中提升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科学合理的评估工程项目,完善合同风险管理,全面做到强化责任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强,浅析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价值工程[J].2010(05).

[2]李彩霞,浅议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时代金融旬刊[J].2010(07).

[3]王玉平,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探讨.东方企业文化[J].2014(02).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必须做强做大,但其发展不能只依靠内部的原始积累,并购也是企业扩张、产生规模效应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失败率也是极高的。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忽视并购风险的存在,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必须重视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问题,以规避、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国有企业并购的成功率。

一、国有企业并购的相关概述

(一)国有企业并购的动因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合称,是指在市场机制下,企业通过获得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份,而实现对该企业控制的产权交易行为。企业并购一般以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为目的。

国有企业具有双重功能,首先同其他非国有企业一样,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即盈利功能,与此同时它又是政府的企业,受政府控制,兼具社会功能。因此,国有企业并购动因来自两个两个方面:

一方面内源性并购动因,包括扩大销售,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多元化发展等目的;另一方面外源性并购动因,来自政府部门,常见的有政府主管部门出于减少亏损的目的促成企业并购,让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使优势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国有企业并购也是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手段,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从增量调整到存量调整的转变,国有企业并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国有企业并购的意义

1、有利于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制度创新

企业并购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国有产权与多种经济成分融合、重组,形成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制衡,致使公司形成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也为企业制度创新与强化产权约束创造必要的条件,还可以通过提高机制转换,抑制国有资本投资的外延扩张倾向,促进其内涵发展。

2、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国有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有效的跨地区、跨国界的并购,使企业突破地域、条块分割等限制,向外地或国外伸展企业触角,扩大市场份额,实施产品的战略转移,从而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内调度、运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促进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国企并购肩负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任,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国有企业之间并购的顺利实现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有更直观的帮助,只有真正实现国有企业改革,才有可能提高国有企业的实力。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角度出发,让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可以终止亏损企业对经济资源的耗费而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实现资本的保全。由于产权的转让,促使有限资源流向社会需要的产业,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二、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一)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并购所进行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的。从企业并购的全过程看,可将国有企业并购风险分为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支付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影响因素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主要是指并购企业高估目标企业的预期收益而出价过高,导致融资成本上升,使并购企业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

导致这一风险的影响因素首先是国有企业不重视自我财务评价,许多并购的开展都是政府主导型的,从而对目标企业的选择是盲目的。其次是并购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称,包括主客观原因,比如财务报表自身的不足导致价值评估的风险;目标企业故意隐瞒一些重要的信息,使评估价值偏离真实价值。再次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企业合理定价。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都采用资产价值基础法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市场估价法因种种原因,应用较少。资产价值基础法不适用于评估企业这种具有综合性获利能力的资产的价值,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所以评估出的价值有失公允性。

(三)融资支付风险的影响因素

融资支付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融资策略和选择的支付方式上出现偏差,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不确定性。对于融资方式的选择,无论是内源融资还是外源融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内部融资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债务融资会产生资本结构恶化的风险,权益性融资会产生稀释股权的风险。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有时会用现金或股票支付,有时会用卖方融资杠杆等债务支付工具,通过举债来完成并购。每种支付方式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导致支付风险的发生。

(四)财务整合风险的影响因素

财务整合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并购整合期内,由于不能及时调整、重组目标企业的财务制度,财务运营行为和会计核算制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国有企业并购未能产生预期收益效果的不确定性。财务组织制度风险和财务运行风险是财务整合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防范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1、政府必须转换职能,赋予国有企业更多自

国有企业在进行自身财务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理性选择适合的并购战略,实现并购行为的协同效应。

2、加强对目标企业的调查分析

并购方要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收集和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其他可能得到的信息

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分别考察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为评估企业价值做准备。对于国有并购企业来说,还应重点考察目标企业的不良资产比率,通过这一比率,可以反映国有存量资产的盘活情况,正确评价资本互动效果。

3、选择适合国有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

目标企业的价值不仅包括企业独立价值,也包括其潜在价值。国有企业并购价值评估往往忽略了潜在价值的评估,所以应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分别确定这两个价值。由于大量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任何评估方法都有风险,我们只能对其有效预防和控制。

(二)防范融资支付的风险

1、加快金融和法制环境建设,为国企并购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完善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提供便利的环境和融资工具选择的空间,改变仅依靠有限的借贷、证券资本市场来融资的现状。

其次,完善我国并购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一,放松国家对并购资金来源和去向的严格限制,使国有并购企业在选择融资工具上更灵活;第二,制定有关并购融资的法律法规,规范和监督企业的并购融资行为。

2、灵活选择并购融资和支付方式

企业应该对自己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有了全面掌握后,控制并购资金需要量的基础上,灵活选择并购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以最大程度降低财务风险。并购支付方式是由企业融资能力决定的。分析可知,每一种支付方式都有风险,单一支付方式不能满足并购企业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要求。所以建议使用混合支付方式,国有并购企业根据具体的融资方式,对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现金、债务和股权多种支付工具结合在一起以便发挥各自的优点,如果搭配得当,即可避免支出更多的现金而造成流动性风险,又可有效防止并购企业原股东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转移等问题。

(三)防范财务整合的风险

1、财务管理目标的整合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它直接影响着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对财务决策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可能会有大的差异,并购后必须确立统一的财务管理目标,以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和日常财务活动上技术方法的运用。统一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并购后企业财务管理组织和财务机制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

2、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

为保证财务整合的成功,国有企业应改革内部治理机构,加强财务监督,改变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导致的国有资金占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监督;在外部得到国家、社会、市场三方面的共同监督。

3、盘活存量资产,整合债务

国有企业并购后,为了获得财务协同效应,应该分析企业有哪些不良资产,将其拍卖转让,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将资源投放到企业的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许仕铭.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J].财经界,2006(2).

2、钟冬兰.国有企业并购的风险与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5(8).

3、宋鲁萍.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湖南社会科学,2009(4).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7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财务风险是不可消除的,企业随时会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不能避免的,只能以相应的对策进行规避,因此这要求企业管理者时刻具备风险规避意识。

2.风险的不确定性

风险时刻存在,无法消除,但是人们并不能确定风险是否会发生,或者何时发生。风险的产生是需要具备合适的时间条件的,并且风险的程度大小不同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从这一方面来看,企业的财务风险又是可以控制的。管理者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对风险的发生进行预判,通过降低不利条件来避免触发财务风险。

3.风险的复杂性

风险的发生往往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包括内因、外因、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同时企业运作中的多个环节的叠加,包括预算、决策、实施等多方面。多方面多环节的因素使得风险的存在具有复杂性,使得规避风险具有难度。

二、中小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类型

1.筹资风险

中小型企业由于本身资金不充足,往往会进行融资或贷款等介入外部资金来支持公司运转,由于筹资的不确定性这给企业的财务带来风险。企业进行筹资主要是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收益,提升收益预期。在进行筹资时,企业会对收入进行预估,以便按时偿还贷款及筹资,但是由于利润率及利息率的变化没事的企业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收益。

2.投资风险

企业通过投资进行获利。但是市场环境一直处于变化状态中,进行投资时对市场情况的调查并不能保证企业一定能达到预期收入。因此决策者需要进行科学判断,力求决策正确符合市场变化规律,对投资的可行性正确把握。加强对投资的分析与管理。并且尽量减少对投资收益的依赖性,开源节流,为企业收益开拓多种渠道。

3.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对收益进行合理管理,将收益投入到后续生产活动中及分配股息。留存收益主要用于生产规模扩大,提高生产技术,包括引进设备、培养人才、改善生产环境及宣传等方面。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条件,企业需要对留存收益及分配股息进行合理分配。

三、中小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筹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筹资风险意识薄弱,市场波动大导致投资风险加大。目前国家虽已出台相关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风险意识不足,仍不能有效解决财务风险。

1.筹资渠道狭窄

中小型企业资金借入主要来源为银行贷款,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商业信用相对大型企业较低,甚至部分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商业银行要求的贷款规模,考虑到中小型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无保障,因此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资金借贷缺乏积极性。除银行贷款外,企业还通过发行债券及股票等筹措资金,但是实力不足的中小型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很难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无法以债券发行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而股票的发行是需要公司上市的,很显然中小型企业很少能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中小型企业主要来源在于银行贷款,资金借入渠道受到极大限制,中小型企业只能通过自身实力的累积一步步向更大规模转变。

2.筹资风险意识薄弱

中小型企业面临资金筹措问题的危机意识不高,对资金借入形势认识不当导致它们在筹集资金是方式不合理,并且资金分配方式不当。中小型企业自身资产分配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较高,资本结构不平衡,因此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很容易面临筹资风险问题,因此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经营难题。因此提高筹资风险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对筹资数额有清楚的认识,避免因筹资额度不当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

3.投资风险波动大

中小型企业对外投资风险较大,一旦所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于预期金额。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中小型企业本身资金不雄厚,对流动资金依靠性大,一旦投资无法获得充足资金,就会受到流动资金短缺的影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运作,危机企业生存发展。由于缺乏对投资的系统规模的预测和认识,常容易造成回报不高,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中小型企业需要较强对投资风险的预测评估,合理进行投资,合理分配资金使用,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对策。面临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时,应谨慎对待,力求实现长远利益最大化。

四、中小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成因

1.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生存的宏观环境包含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资源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可以说企业的的生存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作用,市场的多变性给企业生存带来难题,一个企业的正常运作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实时调整,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企业生存的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随时会面全球经济状况改变所带来的危机,企业财务会因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受到威胁。

2.财务控制力差,监管力度差

由于中小型企业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思想水平落后,业务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恰当,致使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利用率低下,出现资金限制或短缺。由于前期预算不准确,资金使用没有合理计划,导致资金时常会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而无法及时补充到位,缺乏富余资金进行周转流通。其次,中小型企业的成本费用较高,管理者对成本费用控制的管理缺乏科学的控制系统,成本费用经常超出预估。并且中小型企业在运作中对应收账款缺乏及时回收,导致部分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无法及时补充周转资金,导致财务出现风险问题。

3.无限度的负债经营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依靠负债运作。因为负债经营可将降低经营成本,获得较大收益。经营得当可以以较低的投入获得最大回报,然而一旦遇到危机可以对企业生存发展带来致命危机。负债经营可以导致企业的负债加大,财务危机加重。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控制好负债经营额度,避免财务危机出现。

五、中小型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科学有效防范机制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风险意识,要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具备防范意识。风险意识是制定正确的防范机制所必需的,合理有效的防范机制应是立足于实际市场现状,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认识的一整套完善的机制,并且要包含对可能出现风险的应对措施,储备风险应对资金。科学合理的防范机制是企业运作中不可缺少的,能使得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中从容应对财务危机,度过风险。管理人员应根据市场规律制定合理的防范机制,借鉴以往经营中的实际经验,制定科学防范机制。

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保证企业顺利经营。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经营者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传达生产经营情况,使得经营者对企业运转具有准确把握,以便合理分配资金,调整生产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及时反馈,企业管理者可以掌握真实财务信息,了解财务资金周转情况,一旦出现预警信号,管理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因此中小型企业需要及时制定完善的内控系统,较强财务管理力度,提高管理业务水平。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8

【关键词】风险企业并购财务策略

随着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日益发展起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并购已成为许多资本运行,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等问题,有来自不同领域的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中,是决定并购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购以企业实际财务控制权的转移为标志,体现了社会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部门的重新配置。为此并加以有效控制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充分认识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1.企业并购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原因分析

目标企业价值的风险评估根本区别是在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目标企业的估价在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这一定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风险,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不够明了,其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准确程度。并购估价太高,将影响到企业未来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并而陷入财务困境。并购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是确定企业的资本成本和潜在的内含报酬率,它要求对并购项目的未来现金测算,如果采用混合收购方式还要支付现金。企业能迅速运用各种资本预算的标准,他们首先应考虑的是速动资产的质量。有可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的成长能力,并购项目进行正确评价以确定最优投资方案,是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驱动因素。

只要从长期来看待并购后的收益增长大于并购的前收益增长即可,并购方需要注意长远利益。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如果企业进行并购是暂时的,待适当改造后再把他出售。并购后所带来的增长是否有可靠性和持续的关键要考量并购投资的效益的稳定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亦即并购后资产收益能力的稳定性。

2.企业并购及财务风险的概述

根据财务决策可以将并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这三种风险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并购财务风险的程度,相互影响。

2.1并购定价风险来源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主要包括目标企业财务信息的风险和评估技术方法风险。具体来说,处于信息优势的被收购方可能会尽量使评估价值会高于企业的真实价值,从而使谈判价格尽量与真实价格逼近,而来调整自己的还价策略,处于信息劣势的收购方可能会根据被收购方发出的报价。在并购方可以通过分析确认合并后资产变现和负债到期的时点和数量,并购合同已经签署或者很可能签署的前提下。

2.2并购融资风险的来源

现金支付下的风险其实质就是流动性风险,并购融资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融资引起的资本结构变化并购资金所需求的保证。因此,现金支付方式下风险的防范也就是对企业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企业并购资金保证就越充分和灵活。资本市场越完善,就越可以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融资渠道越通畅。具体这是融资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表现为以债务杠杆为尺度的资金数量结构和期现之间的匹配关系。

2.3并购支付风险的来源

现金支付能会增加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和债务压力,容易引起资金流动性困难和破产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支付从时间上将资金压力向后推迟,未定权益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收购方资金管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并且需要给并购的双方保留了一定的选择余地。由于这些支付方式的成本难以量化,企业必须面对并处理好环境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容易增加成本控制的难度,保证实现企业目标,加大并购后运营整合的风险。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

在并购方做出决策前,并购方将目标企业公开的财务信息与行业平均作比较,并购企业需要对政策法规、目标企业、市场环境、的状况和自身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根据以上方法和步骤可以从目标企业做基本的财务中发现问题。鉴于我国现在尚处于市场效率不高,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各级政府行政干预的情况,应该以并购动机和目标企业的状况来选择评估的方法,有效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评估是建立在获利能力上的全面评价、对企业竞争能力。鉴并购方应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审检查,于我国中介机构发展良莠不齐的情况,选择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和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作为财务风险防范的助手。必须是拥有大量自由现金的企业或者是能在可预期内创造大量现金的企业,现金支付下的风险实质就是流动性的风险,采用现金支付的基本条件,现金支付方式下风险的控制也就是对企业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与此同时,现金流量充裕程度企业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的现实保证。并购企业尽量避免恶意收购,依前面的分析,既然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并购的现金流量风险是指能否按要求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这是并购活动成功的关键。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地审查和评价,有必要聘请专门的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如果企业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后果是这些股东将部分或全部失去剩余收益的控制权或索取权,风险是将导致企业原发性股东的股权稀释。

4.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4.1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是降低并购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防止没有列人目标企业债务清单的可能给并购企业造成损失,全面清理目标企业的债务。并购方需要聘请投资银行对目标企业的环境、经营能力、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加强未来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预期。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等。发现很多公开信息之外的对企业经营有着重大潜伏影响的信息,只有通过具体的分析。

4.2制定并购策略,选择合理并购方式。

按照风险最小化原则选择并购方式和实现的途径,企业需要研究双方资源全面分析并购效果的风风险环节。并购主要有四种方式:混合收购现金收购、股权并购、杠杆收购。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重要保证,并购的现金流量风是指是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同时现金流量的充裕程度也是企业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保证。保证并购完成的对策为创建流动性资产组合,降低流动性风险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结论

并购的财务风险从根源上是并购后企业财务持续增长能力变化的风险,投资效应的风险,属于次要的并购风险。从财务可持续增长的方面分析具体包括:并购资,并购现金流量的风险、本投资效应风险,购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企业将会充分利用资本结构的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的增长能力,如果经营效率增加,相反,企业就缺乏足够的利润和资金支持企业的增长,若并购后难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并购方的管理必须重新设计其组织结构以控制,并购项目成功的关键是并购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设计清晰的财务管理架构,按照并购后的情况和公司财务管理的要求确定财务机构的规模和大小,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提高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包马克.购并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史小虹.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m]人民出版社,2006.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9

(一)投资风险

高职院校投资风险是指高职院校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收益而影响现金流量和资产流动性。高职院校投资主要包括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投资、校办企业投资以及后勤经营性资产投资,由于高职院校权责不对称、产权不明晰、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投资存在盲目性,给高职院校带来投资风险。

(二)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是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负债主要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给学校发展带来了资金支持,也是高职院校缓解经费不足问题的主要途径。忽视自身偿债能力。过度举债的后果就是担负高额银行贷款,高额的利息和本金给高职院校财务带来了很大负担和不良影响。

(三)流动性和管理风险

高职院校在招生规模扩大后,过度负债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导致了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产生。高职院校如果没有做好预算管理,就非常容易导致过多的资金用于基础性的建设,而日常开销缺乏现金,导致收支不平衡,流动性差,造成临时性财务困难。这样就造成学校支付能力减少,影响学校正常运转,造成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如果对财务的内控制度跟不上,或者财务管理发生重大问题,往往带来严重的管理风险问题。

二、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筹资能力

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增强生源市场竞争力。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实力是高职院校提高筹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筹资,“开源”是控制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直接途径。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职院校办企业的竞争力,校办企业经营良好,不仅缓解了高职院校经费紧张问题,更提高了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和对社会的贡献。

(二)提高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经济责任体系

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于内控环境的好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体系,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人头上,明确每个责任人的职责,形成由上至下的、平行级别之间的互相牵制的体系。

(三)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建设,是防止和减少财务风险问题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培养、建立一支思想上认真负责、技能水平和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团队,团结协作,认真做好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将高职院校相关经费及时纳入预算予以保障。高职院校要做到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学校的财政收入,首先要更好的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财务工作的支持,尤其是财务专项拨款;其次要创造有利条件,加大招生规模;最后要充分的发挥各地校友会的作用,发动校友为母校的财务被动局面,出招出力。

(四)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探讨防范风险措施

一、咨询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一)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完善

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实力,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和资本结构。有的企业在初期投资利率较高,不加判断地、肆意、盲目地扩大负债规模,并不能良好地控制和掌握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和利息率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还债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影响企业规模的正常运作。

(二)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在有些情况的影响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主观的防范风险意识较差造成的。有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缺乏良好的防范意识,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盲目进行经营管理。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很有可能导致负债经营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更有甚者,即使出现了财务风险,仍然不加重视,缩小风险的范围和危害,不采取及时的、合理的防范风险措施,任由风险的肆意传播。

(三)企业的资金组织运作不合理

资金组织的合理运作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发展需要,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有的企业资金运作组织极为不合理,不仅导致企业的使用成本上升,而且因为资金的周转不灵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和投资效益。

(四)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作为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的潜在威胁。据调查分析,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负债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负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如果负债经营中债务利息不断增加,极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进而引发风险危机。

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不强,负债过于沉重

有的企业实施借贷债务,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足够的资金偿还本金及利息,这种做法风险性极强。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滞后、变现能力不强,一旦没有资金偿还债务等,极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诚信与信誉,对以后的借贷活动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和阻碍。企业的负债过多会造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引发财务危机或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企业财务管理尚未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是影响财务风险发生的导火索,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中,市场局势也在不断与之发生变化,常常令人猝不及防。这提醒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要不断结合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与研讨,深入市场,了解市场,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三)企业的相关理财人员缺乏风险的安全意识

有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一定和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对防范风险的观念也比较薄弱,欠缺足够的能力和水平来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

(四)财务决策不尽人意,不够合理

目前,有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过多地形式主义,且决策人员主观意念较强,将个人的主观判断强加到财务工作中去。同时,还有的财务决策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市场环境,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对于决策内容欠缺全面的商讨与分析,盲目投资,扩大企业规模,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潜入。

三、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不确定性

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极大。具体的风险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其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并存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风险与收益并存,收益越大,风险程度也就越高。

(三)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客观事实,人们无法禁止、消除它的发生,只能运用各种对策采取控制和防范

(四)激励性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强企业进行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进行经济结构的最优重组,扩大企业的经济价值。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的致成因素有很多:投资项目无亏损,但盈利及利润跟正常水平相比较低;投资项目不能按照规定时期投产,或者有的是已经投产但出现亏损,企业的盈利较低。

(二)筹资风险

企业资金结构不尽合理:负债规模较大;负债结构不合理;筹资决策失误。

(三)收益分配风险

导致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因素:股利分配政策不科学,欠缺系统性;股利支付比例偏不合理,比例标准失衡。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各项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主要针对财务风险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变通性较大,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无法提供融资,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损失、风险的发生。

(二)违约风险

它是企业金融风险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指在交易过程中违反契约中的规定,交易双方不能很好地履行个人的职能和义务,或者不符合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模效益,进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发生。

(三)投资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投资与风险是成比例的,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有投资就会有风险。

(四)筹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都会有风险因素的存在。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成本利用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以及利率过高等方面。

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宏观环境的重视程度

企业要结合当今的宏观环境,掌握市场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制定防范风险的对应、防御措施,及时调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宏观环境相匹配、相契合。以降低因环境原因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防范风险机制

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市场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为了让企业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营,就需要建立高度的风险意识,企业内部的防范风险机制,能有效地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而将财务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优化资本结构

制定合理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例;m度运用财务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其财务杠杆效益;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将资金的成本降到最低。

(四)健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

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作为论证的要点,要系统、全面地分析,切忌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加到决策环节中。要最大程度地做到公正、公开,保证财务决策的透明度和清晰度。

(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使各岗位权责明确,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岗位的人才要定时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将岗位职责放在首位,增强个人责任感。建立明确的奖励惩罚制度,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审计监察部门要发挥部门的监督作用,强化职能。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经营发展中,要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只有加强防范工作的能力,将防范风险工作做好,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发展致力于另一高度中,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永葆特色。

参考文献:

[1]马仁秋.浅析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