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0:45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1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高中化学实验

1.绿色化学理念的概念

所谓“绿色化学理念”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实践中,就环境日趋恶化防治关键是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而逐步形成的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其基本内涵包括:(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2)树立绿色化学价值观。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或者说观念、看法、观点可以称之为环境价值观。(3)树立化学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树立生态和谐道德观。生态道德观念是人类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人与环境关系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道德观念,是人类有史以来环境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2.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绿色化学旨在研究化学实验的同时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是对当代的化学研究者和化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对于大多化学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新课改的要求下,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并将其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现阶段,许多从事环境保护和微型化学实验的实际工作计划已经做到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要求,包括化学教材中得内容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2.1在化学概念上建立与绿色化学一致的概念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绿色化学的概念,并结合了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的相关概念进行化学教学,他们大多从环境保护角度包括: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将这些能见、易懂的高学化学教材中的概念体现在绿色化学的概念中,已经为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2在物质工业生产制造的介绍中渗透了绿色化学的观点

如工艺流程中都采取了循环操作,这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如:在合成氨工业、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等工艺流程中。如防止或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设置了尾气处理装置或回收再利用装置。

3.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措施

3.1尽量避免使用有毒害的反应物和催化剂

例如,在教授高中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关于制乙烯这个实验,教师就可以教学生用氧化铝代替浓硫酸来完成这个实验,这样能减少硫酸的污染。教师也可以借鉴化工生产中不断出现新的新工艺方法和新型的催化剂,为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提供技术支撑。化学教师应该注意把工业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使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

3.2改变实验装置,使产生毒害性物质的实验也能变成绿色化的实验

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的实验装置,传统的方法先分别制取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然后混合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必然造成气体的泄漏。为减少气体的泄漏污染,用一个小的空塑料矿泉水瓶,在其中放入小试管,塑料瓶、小试管中分别装入na2So3和FeS,然后迅速在其中分别加入盐酸,最后加入氢氧化钠,吸收过量气体或者中和未反应的盐酸。化学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与课本和传统的知识观念,必须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教训和大胆探索新方法,才能真正将化学实验变成绿色,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绿色化学的理念教学实验。

3.3进行微型化实验,减少排放,实现绿色化学

在实验中可以借助小试管、点滴板、多用滴管、井穴板等微型化的的仪器,控制学生滴加药品的用量,减少药品的使用;在保证现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反应溶液浓度;组合实验,通过实验的试纸化,减少反应物的使用及有害物的排放。

4.4师生规范实验操作也有利于促进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化学实验的大多药品都应该进行用量限制,但传统的“少量”、“少许”、“适量”、等笼统的词,很难使学生真正把握药品的用量,还有甚者直接依经验用量,这种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能影响实验效果,还会造成药品浪费,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是保证绿色化学实验的关键。

化学实验绿色化会给学生带来终身的影响,通过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了解健康与环境的联系,清楚社会发展与绿色生B的和谐。只有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J].王春霞.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2

关键词: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国家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与环境的负外部性矛盾十分突出,成为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部2013年5月22日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期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江苏、浙江、广东、河南、上海、南京、无锡等省、市各级政府迅速响应,制定和实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区域性试点实施方案,绿色循环低碳成为当前交通运输业广为接受的发展理念和行动方向。但是,行业内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概念还缺乏系统、深入解读,乃至存在诸多认识误区。科学界定和理解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对于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十分重要,也是其重要前提。

一、概念背景考察

交通运输属于一种经济形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概念内涵实际包含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的三个概念内涵,它们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别是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对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反思,引发解决经济发展方式变革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旋律,在上面的经济学领域产生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概念,从而也派生出绿色交通运输、循环交通运输、低碳交通运输等概念。这六个概念的实质是一致的,都体现出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对发展理念新的思考最早起源于英国,在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斯坦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在他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示出生态系统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该理论明确以循环式经济代替过去单程式线性经济理,因此,鲍尔丁被认为是循环经济的最早提倡者。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出版《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2003年2月24日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被国际社会广泛共同关注,1992年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UnFCCC的补充条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得到84国签署,到2009年月,发展得到183个国家签署(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这些理念、思想、理论与方法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出现大量讨论这些议题的研究文献,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展开。属于中观层面的交通运输亦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交通运输部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指导性意见或规划。

二、概念的基本内涵

从整个人类与地球的共同利益出发,用科学的、伦理的、注重生态的方式对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做出可持续的创造,并进行进一步公平合理的分配。这是国际维基大百科全书对绿色经济的定义。借鉴此意,绿色交通运输就是指出于保护环境和减小能耗的目的,通过各种节能减排等环保手段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是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改善、资源得以有效保护的严重交通运输发展状态。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三低三高”,即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高循环、高碳汇和高效率。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循环经济”一词作出如下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由此可推断,循环交通运输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消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交通运输运行经济形态。循环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一低两再一高,即低消耗、再循环、再利用和高效益,其根本内涵是交通运输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重要的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交通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中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更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并且还能维持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上升趋势。这一关于低碳经济的界定来源于200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由此可见,低碳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碳生产力和人文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并都达到一种高层次经济状态,其本质在于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排放量又实现高规模高质量的交通运输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概念突出的是要降低碳排放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贡献,其本质是提高交通运输能源的利用效率、创新建立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结构,关键是观念转变、技术、制度的创新。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光合作用;概念教学

光合作用是2012年初中生物新课标凸显的重要概念之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重要分布在七上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一节,教材主要以阐述概念内涵的形式予以呈现:“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教材又将光合作用的知识分解为以下几部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下面结合2012年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谈谈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学。

1.动手探究,建构概念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对于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复杂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的各个步骤蕴含科学原理,教师带领在学生完成实验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①暗处理一昼夜:消耗绿叶中原有的淀粉。②选叶遮光:见光处和遮光处形成对照实验。③酒精脱色:使叶绿素溶解在酒中。④隔水加热:酒精是易燃物,不可直接加热。⑤滴加碘液: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教材中该实验有两个结论,这也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见光部分变蓝,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还可以进一步探究:银边天竺葵的银边部分不含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请学生利用银边天竺葵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学生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步骤,教师评价并进行演示实验。

教材中还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探究,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只有让学生完成实验或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亲身体验,从而建构“光合作用”的概念。

2.结合实际,活用概念

农业生产中,农民经常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教师应将有关的实例作为教学素材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可以让“光合作用”的概念由抽象回到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活用概念。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例总结如下: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光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条件,要使植物制造大量的有机物,必须提供充足的光照。

温室大棚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吐鲁番的葡萄甜:吐鲁番白天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少。

金鱼缸放水草: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有利于金鱼呼吸。

3.精简练习,剖析概念

光合作用的概念较为抽象又容易混淆,既是七上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对概念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可以设计以下几种题型:

判断题:①植物体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②植物并不是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选择题:①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滴加碘液的目的是:a.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B.检验是否产生淀粉;C.染色以便于观察细胞结构;D.对叶片进行消毒。(B)

分析题:某生物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②将甲、乙两叶片套上玻璃瓶(瓶口密封),瓶中分别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③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打开玻璃瓶,摘下甲和乙。④将甲、乙两叶片分别放入装有某溶液的烧杯里,直接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⑤把经过脱色的叶片放入清水中漂洗。⑥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2)步骤中④的溶液是酒精。该步骤中的操作方法有误,请你改正:“直接加热”应为“隔水加热”。(3)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4)若该实验省略步骤①,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甲乙两叶片都变蓝。

4.归纳总结,巩固概念

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类别、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光合作用概念。

反应式能简练、直观地表达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边复习边推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光合作用的概念。然后,教师应指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两个方面的转变:物质转变(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和能量转变(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进一步引出光合作用的意义,让学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来认识光合作用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对光合作用的知识再次进行梳理、比较和概括,能力得到提升,概念得以巩固。

在“光合作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概念,使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光合作用”概念。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4

关键词:绿色;家具;可持续发展;人性化设计;情感

绿色,象征生命健康与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于“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住宅区绿色电器。这种消费回归大自然的情趣成为消费的新时尚,被人们成为绿色消费。家具是人类工作生活的主要器具。据统计,大多数社会成员在家具上消耗的时间占全天的三分之二以上。家具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的生活质量。有人说家具产品市场是绿色的产品市场,谁设计并开发出经济实用的绿色产品,谁就拥有市场。

1“绿色"家具的概念

采用木材及其它无污染的绿色原材料,在其寿命周期全程中(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废弃)符合当代国际公认的环保标准,不会损害人类健康和污染地球环境,同时完善其使用功能及造型艺术欣赏功能的多生命周期型产品。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绿色”家具是指以环境保护为核心概念而设计生产的家具。

在家具的使用寿命终结时其零部件可以拆卸分解,部分零部件经过处理后可以重新使用。

1.2、“绿色”家具是“以人为本”为原则设计的家具,没有对人体毒害和伤害的隐患并体现高度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在人体工程学上,突破了以往狭义的人体测量概念,而是涵盖了更多诸如心理、环境行为上的因素。

1.3、“绿色”家具是指从设计生产到使用回收的整个过程中都符

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可以利用资源再生成循环再生的家具。

2“绿色”家具设计的实施

2.1绿色的设计方案

作为设计人员,在策划方案的开始就要考虑到绿色设计的因素:在满足家具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尽量简化家具结构,合理使用材料,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家具使用起硎媸省⒖雌鹄词泳跤湓茫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在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包装运输、回收处理等诸多方面都符合环保要求。

2.2选择绿色原材料

绿色原材料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无有害气体释放,有利于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木材是家具生产中重要的材料之它的天然构造决定了它的环保性,但是过量的采一伐将使木材由环保性变为非环保,这是一个应该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人造板也是家具制造的主要原材料,因为它属于木材二次加工的产物,故本身具有环保性,但是使用前提是要限制板材中有害甲醛的含量。在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绝对绿色环保的材料是不存在的。

2.3绿色的生产工艺

绿色的生产工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的合理性,例如:如何小材大用,劣材优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何进行家具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使材料达到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此外,如何降低工厂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等等。

3绿色家具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变化,绿色设计也有了新的定义。它不仅仅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强调突出人的需要,综合解决人们的生活功能和心理感情需要。人人是设计的最终服务主体,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设计要关注人、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家具设计,不是一句设计师的口号,应该从设计的原始目的出发,是服务于人而不是相反。在家具设计中强调突出人的需要,综合解决人们的生活功能和心理感情需要,那么这样的设计就是人性化的家具设计。现在的家具设计让人欣喜地发现是让家具适应人而不是让人适应家具,放弃所有繁琐花哨的装饰和细节,纯色的、柔软的、方方正正的。茶几,也不再是看电视放零食的地方,而是家中的一个摆设,增色不少。

4国内外“绿色"家具发展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目前的绿色家具比例大约为5%一l0%。据专家分析,再过l0年,所有的家具将都进人“绿色”设计家族,也就是说,绿色家具将成为世界家具市场的主导产品。今后不实行“绿色”设计,家具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将被取消。从总体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绿色”设计理论体系,但家具“绿色”设计的研究已经受到业内专家及学者的重视。“中国家具产业绿色产品市场推广发展研讨会”已经讨论了中国绿色家具产品认证标准框架草案,国内家具设计业研究机构正对“绿色”设计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许多专业院校的相关专业也开始重视此方面的研究课题。在德国乃至欧洲的所有国家,近年来人们都对生态环境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木制家具都确切地标明其原材料不是来自像亚马逊这样的森林保护地区,还有一些家具生产商建有自己的林场,使用人工栽种的树木替代天然原始森林,同时有计划地进行补充种植。这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原木家具的需求,又保护了原始的生态环境。

5结语

“绿色”家具设计是家具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未来世界家具设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在理解“绿色”家具设计的概念时,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由于我们所处时代的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某些环节或多或少还会产生非绿色的现象,即完全的“绿色”设计是不可能的,但通过“绿色”设计,我们可以将其中的非绿色指标降低到最低程度。设计呼唤“绿色”,时代呼唤“绿色”。

参考文献

[1]张书梅.绿色家具概念及设计定位[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35.

[2]向东,张根保.绿色产品的基本概念与评价方法[J].机械设计,2000(3):7―8.

[3]吕兆.绿色消费的概念[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

[4]李黎立,雷亚芳,王彪,等.现代绿色家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55―156.

[5]牛笑一,杨霞.家具绿色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华日集团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2):64―65.

[6]维克多・巴巴纳克(美):《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第二版,2002年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5

绿色化学,又叫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其实质是让反应过程保持原子经济性,使整个反应过程无污染,反应物充分利用,达到提高反应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于预防污染,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绿色化学的本质不谋而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就应该具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因此,他们应该深刻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丰富绿色化学的知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服务于社会做准备。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中普及绿色化学,融入绿色化学十分重要。

2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方法探讨

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深入人心,各大高校纷纷对推行绿色化学教育做出举措。但是由于绿色化学概念较为新颖,教学方式提出较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如何加强高职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部分提出几点建议。

2.1提高教师重视程度

由于教师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未关注绿色化学所独有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作为高校教师,面对化学教育上的重大改革,首先应端正态度,充分认识绿色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的学习和了解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做到读书破万卷,讲课如有神的境界;其次,应宣传和推广绿色化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更新知识体系,将讲课内容向绿色化学方面过渡,及时向学生传达先进知识;第三,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强化授课效果,并使学生对绿色化学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再日后的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拓展知识范围。

2.2编写绿色化学专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教材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才能真正使其深入学生之心。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对传统化学的反应式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例如接触法制硫酸一节中,硫铁矿燃烧后的残渣富含铁元素,可回收用于炼铁工业,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此时将其通过石灰乳或氨水,便可得到生石膏或亚硫酸铵,成功消除了污染并生产了副产品。再比如,CuCl2制备中,涉及到消除溶液中铁和亚铁离子的问题,若是使用教材所述的naClo去除,则会产生新的杂质,增加了CuCl2制备的难度。若是从绿色化学角度思考,可采用H2o2做氧化剂,还原产物为H2o,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其分解产物为o2和H2o,亦没有造成污染,因此是良好的氧化剂。再者,教材应对绿色化学有一个系统的讲解,以帮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作用,重要性及发展前景等。讲解除了基础的概念性质外,还应包括研究成果,作用原理,应用方面等。尤其是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作用。

2.3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验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也是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的有效途径。

2.3.1微型实验的开展

绿色化学倡导下,一种新的实验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型化学实验。这种实验可以通过改良实验方式,用更少反应原料、更小实验仪器、更短实验时间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这样便能有效降低污染,减少能耗,节约资源。高职化学实验中不乏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试剂具有一定污染性,药品具有一定毒性的实验,这时采用微型实验便是绿色化学的集中体现。例如2,4-二硝基苯肼与醛,酮进行反应时,可在井穴板上,用滴管取一至二滴进行反应,即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比如做氯气取用实验时,用针管取用可有效防止氯气外泄,并很好地控制了用量,避免了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2.3.2利用多媒体开展实验

对于一些危险性强,安全性要求高,原料消耗巨大,对环境影响恶劣的实验,在实验室内进行污染大,浪费大,操作难,并且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这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教学。使用教学软件可以准确模拟出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多媒体设备也更直观,更清晰,可以准确快速的得出结论,有效避免了浪费和污染,满足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

3结语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6

关键词 新课程 核心概念 课堂教学 光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 1003-7586(2011)03-0036-02

1 核心概念与概念教学

1.1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

我国现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要求重视核心概念教学,由追求对繁杂的生物学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转向对核心概念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围绕生物学核心概念建构知识、加深理解并注重迁移和应用。

以光合作用为例,比较术语、定义、概念、核心概念的不同:

光合作用(术语)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定义)。

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合成含碳有机物(碳水化合物)(概念)。

植物吸收光并利用光在含碳(有机)分子的原子之间形成强有力的化学键(共价键),从而获得能量(核心概念)。

1.2概念教学

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教学活动称为概念教学。课程内容围绕核心概念有效组织,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经验,按照一定的次序逐层展开,用具体事实作为铺垫来帮助学生深层理解。教学重心从陈述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教师采用讲授、演示、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学习重心不再强调对事实内容的记忆和背诵,而更加注重通过鉴别、论证提升思维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 “光合作用”的核心概念

“光合作用”的核心概念,采用一种完整的陈述句形式来表述,然后将更加抽象、上位概念依次列出:

a 1植物吸收光并利用光在含碳(有机)分子的原子之间形成强有力的化学键(共价键),从而获得能量。

a 11光合作用能够将光能转换成能够利用的化学能(能量转变)。

a 111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a 112叶绿体的类囊体上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和酶,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

a 113叶绿体基质中也有酶,能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碳水化合物)中储存的化学能。

a 12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含碳有机物(物质转变)。

a 121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a 122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a 123光反应阶段包括H2o的分解和atp的形成。

a 124暗反应阶段有没有光都可以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

a 125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被固定;C3被[H]还原,最终形成糖(碳水化合物);atp转化成aDp和pi。

a 126光反应与暗反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a 13控制光照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措施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应用)。

a 131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分,光和温度的高低等。

3 光合作用的教学实例

3.1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以及支持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材料已存在有许多先前的概念,而新知识的学习则是建立在这些存在个别差异的先前概念之上的。

例如:学生书写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后完成表1。

3.2创造冲突的学习情境

学习被看作是解决新旧知识、经验的认知冲突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概念放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才会显得生动和有意义,真实的情境能够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例如:人们通常认为树林中早上空气清新,是锻炼身体的适宜时间。

你认为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什么时候?(晴天的早上、中午、晚上;阴天的早上、中午、晚上)你的想法与上述观点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的理由(或证据)是什么?

3.3poe教学策略的运用

predict(预测):要求学生预测会产生何种改变,并记录改变的原因。

observe(观察):仔细观察其中的改变。

explain(解释):思考预测与观察的不同,想出可能造成不同的原因并得到结论。

例如:让学生观察绿叶,研究光合作用场所。

预测(p)――预测在何处可以检测到淀粉。

观察(o)――显微观察。

解释(e)――解释原因。

3.4用事实支撑核心概念

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需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生物学事实以支撑。

例如: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深层。

在高纬度地区进行温室栽培,因日照时间太短,应进行人工补充光照。

其他地区若遇到连续阴雨雪天气,亦应进行人工补充光照,同样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及时进行整枝、打杈、绑蔓、打老叶等田间管理,有利于棚内通风透光。

在大棚内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时,应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则,使植株高矮错落有序,尽量减少互相遮挡现象。

3.5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绿色柳叶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枫叶为什么会变成红色?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中梧桐树的叶子为什么会变黄?

3.6开放式评价

通过绘制光合作用的概念图、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等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例如:你计划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请问你应该选择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应该如何控制温度?要提高蔬菜的产量你要采取哪些措施?请写出书面报告。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7

一、重视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制药工艺绿色化的感性认识

采用绿色工艺、实行清洁生产是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授课中可以适时引入几个经典案例配合理论方面的讲解,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女生物学家RachelCarson1962年出版了题为SilentSpring的专著。她告诫人们,DDt等农药的使用导致鸟类数量急剧下降,使万物复苏的春天居然听不到鸟鸣,成为“寂静的春天”。该书揭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吹响了环境保护的号角。为了从化学和化工的源头防止污染,以原子经济反应为核心的绿色化学应运而生。本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制药业忽视污染控制、破坏生态环境,竟成了催生绿色化学、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因素;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过程工程是过程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而产生学习绿色过程工程原理与技术的自觉性。1984年12月3日凌晨,作为农药生产原料的光气溢出到印度博帕尔市(Bhopal)的人口密集地区,导致32万人中毒、2500人直接死亡的严重后果,业界由此得到一个减免使用剧毒原料的警示信号。调查显示在事故发生时,冷却系统、温度指示器、燃烧塔都不能起作用,这表明事故还与设计错误、疏于管理等有关。此案例让学生体会到要提高工业过程的绿色度,一方面要采用无毒、无公害的合成或天然原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甚至杜绝污染和危害;另一方面,必须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着手,大力研究和开发从整个工程链中消减污染的绿色工程技术,并强化生产系统的优化管理,提升员工素质。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曾作为镇静剂用于缓解孕妇妊娠反应。1961年发现服用外消旋的沙利度胺(反应停)的孕妇产下了四肢呈海豹状的畸形儿,累计致畸案例多达17000例,成为20世纪医药界最大的药害事件。后来的研究表明,沙利度胺的致畸性是由(S)-异构体引起的。此案例能让学生体会产品的绿色化是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指标,绿色化工产品应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若对映体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开发单一旋光异构体药物符合绿色过程工程原理。

二、用绿色过程工程原理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当代工程观”

工程观念的强弱和趋向直接决定着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工程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程思维。工程观是人们关于工程活动的基本理念,是认识和进行工程活动的指南。在当代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下形成的当代工程观是对传统工程观的扬弃和超越。[4]传统工程观以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为主导,而对人文理性和生态优化较为忽视。当代工程观把工程理解为生态循环系统中的生态社会现象,视生态环境为工程活动的内生因素,工程活动不但受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应按照生态规律重塑生态活动的方式。[4]这与绿色过程工程的内涵一致,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学,有利于贯彻当代工程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并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未来建设者和管理者。化学制药工艺学是研究、优选符合大规模药物生产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从而以最安全、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方式完成药物制备的一门学科。生产工艺研究按研究阶段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和工业生产工艺研究。该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适宜强化工程观念教学。朱宏吉、元英进等指出,[5]制药工艺学可指导学生完成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即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组织,使学生将符合Gmp要求的制药车间工程设计基本原则、制药设备选型与设备结构的设计结合起来。笔者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该学会按当代工程观的要求,根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环境友好的原则,选择、优化药物及中间体的制备工艺。实践表明,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对学生在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选择、设计绿色工艺具有非常突出的指导作用。据众多学习过本课程的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不论他们是否从事制药业,都能自觉运用绿色过程工程的观念开展工程项目的开发、评价和实施,学生毕业后体会到了学习绿色过程工程原理的更大收获。

三、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的教学设计

经过多年的摸索,绪论部分教学中引入生命周期评价(LCa)、[6]原子经济性(ae)、[7,8]环境因子(eFactor)、[8-10]环境商(eQ)四个概念是必要的和可行的。[8-10]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维护和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环境负荷的过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它首先辨识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能量、物质的消耗以及环境释放,然后评价这些消耗和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辨识和评价减少这些影响的机会。生命周期评价是实施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工具。掌握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有助于学生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综合思考新产品设计、新工艺开发和旧工艺改造,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为在授课过程中灌输、剖析绿色过程工程原理提供了线索。传统化学采用收率作为评价某化学反应过程或某一产品合成工艺优劣的标准,这种做法已沿用了上百年。只注重收率往往会忽略合成中使用或产生的不必要的化学品,收率指标难以反映废物产生数量的多少,不足以完全反映原料的综合利用效率。欲充分利用资源和消减废弃物排放,只有使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尽可能多的进入目标产物中。B.m.trost于1991年提出了原子经济性(ae)概念,[7]为评价化工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原子经济反应处于绿色过程的核心地位。R.a.Sheldon提出了e因子和环境商(eQ)两个概念分别用于快速评价反应过程中废物产生的数量和废物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9]R.a.Sheldon给出了传统制药业的e因子范围常在25~100kg/kg,[8]远高于炼油和大宗商品生产行业,这说明制药业实施绿色过程工程技术任重道远且正当其时,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是制药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绪论部分在介绍绿色过程工程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辨析上述四个概念,生命周期评价为绿色过程工程教学提供了线索,其余概念则可直接服务于每一部分教学。依据制药工艺学主要讲授内容,总体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绿色过程工程教育是一个线索分明、重点突出的有机的整体。期望学生能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热力学以经验概况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几个热力学函数,通过“状态函数法”,即在相同的始终态间,能动地设计可计算的过程,解决了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理想气体、理想溶液是实际气体、实际溶液的理想化模型,实际气体通过逸度、实际溶液通过活度进行相应校正,可以简单地解决热力学、动力学问题。

(一)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物理化学课程公式繁多。对于有代表性的公式,授课中用板书逐步推导,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能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化学热力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每一步都可能引入限制条件,这种条件也是该公式的适用条件,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在授课过程中,我强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学生思维的梳理。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8

高校建筑学专业现行的专业理论课体系中,和绿色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

《建筑概论》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启建筑学习之路上的第一道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时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此课程中,应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发展与趋势,为之后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理论基础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与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应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的专题,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的展示与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课程中亦应介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选址的基本原则、自然环境因素、节约用地方针、乡土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技术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演算与分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知识恰恰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课程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均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品质及控制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等内容密切联系。再如《建筑设备》课程中,给排水部分应融入建筑节水技术、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等知识;暖通部分应融入室内新风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高性能空调设备的运动、能量回收等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电气部分应考虑适时适度照明、高效节能灯具、待机能耗控制等绿色环保理念。《建筑材料》课程应增设绿色建材篇章,系统介绍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选择与运用、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内容。而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通过对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构造节点大样的剖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课程为开始在五年级毕业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告别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涯,走向建筑师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各专业配合,以及与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之中。在这些课程中,应通过增加建筑环境心理学、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等知识点的章节,帮助学生完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他们今后的实践与工作中积蓄发挥作用。

二、总结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9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绿色化学;渗透途径

一、绿色化学的产生背景

20多年前,传统的化学化工作为生产主力,秉承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发展了多年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传统的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企业已无法承受沉重的环保费用,这需要国家大力研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工具。因此环境保护和治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人类创新出新的理论和技术手段。绿色化学作为环境友好化学,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这种大背景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对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和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特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使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者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按照绿色生产的原则,具有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反应物;(2)操作反应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的反应物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料利用率,使所有原料在反应中都被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对环境有保护作用、对社区安全的和对人体健康的产品。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绿色化学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绿色化学的特点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哪些途径?在化学课程中绿色化学理念怎样得到渗透?针对现阶段我国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在本文中,将从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课程的布置安排及课下习题等方面,对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何种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结合课本内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化学也是,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精确把握,在课堂上将绿色化学理念穿插到每个知识点中。课上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现在大气、土壤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让他们对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问题有更生活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观察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环保问题,并将社会问题与日常知识点集合起来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二)以“课上常提问,课下勤思考”的方式开展教学

为了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的认识,课上对学生提出化学相关的、生活化的问题,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解决,无论是通过查阅资料还是求助亲友的方式,目的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和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上出题,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购买无磷洗衣粉?为什么农业部禁止使用敌敌畏,BBt等仿效优越的农药?日常生活中的废电池该如何让处理?第二节课再公布答案。这些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基本可以解决,这样一方面可以学习到许多前言东西,熟练掌握查阅技术;另一方面,又可以从生活琐事中获得化学知识,了解使用无毒无害制剂,平常注意节约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用所学知识来为保护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三)在实验课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日常实验课程必不可少,实验的重要性包括(1)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印象深刻,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扎实掌握化学知识。(2)反应物是实验必需品,教导学生选择过程中必须注意无毒无污染,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3)反应过程可能会产生废气或者废料,进而造成的较严重的污染,这时候可对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进行更为环保的实验设计,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甚至是并未环境改造做出努力(4)实验尽量避免大型实验,一方面可节约实验药品,另一方面又可减少污染。

四、总结

环境污染的治理任重道远,绿色化学的蓬勃发展作为最有效的方法,需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才能够取得持久进步。学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及课外时间中将绿色化学的观念慢慢渗透,可以通过组织绿色化学知识点答题赛、绿色化学主题征文或者传统工业利与弊的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走在时代前沿为祖国的花朵引导方向,掌握更多的绿色化学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为我国环境改善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1]田淑珍.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2002,15(4):36-38

绿色化学的概念篇10

各个国家对建筑工业的规范标准和规划范围都有所不同,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本国的经济水平、地形环境、人文因素和居住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要在结构安全、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和环境保护上进行权衡。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不仅仅是提供室内空间,还是一种多功能复合型的健康生活理念。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得以提出,本质上来讲,绿色建筑就是人性化与绿色化的简称,绿色建筑要求建筑师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去重新阐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辩证关系,综合考虑建筑设计对于居住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行为规律变化、生活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建筑在环境保护上的潜在价值,使建筑学逐步形成涵盖科学、技术、人文,美学以及心理,保健,环境、社会等门类在内的实用环境艺术理论。从大的方向看,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城市规划方案设计、城市园林设计、地标性建筑设计中都可以看到绿色建筑的身影,但是如何让绿色建筑发挥更大的价值,将会是新时期建筑设计领域研究的新话题。

二、室内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理念

当前的绿色建筑更多的是寄望于在原有建筑内容的基础上,嵌入绿色建筑模块或者嫁接上绿色建筑的概念,从发展趋势上来说,这促进了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只有将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到建筑设计尤其是室内设计阶段中去,才能真正看到改变的成效。

1.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室内环境设计

居住者对于室内环境的感知源于五官的观感和室内设计营造的气氛,因此,在室内设计阶段,绿色设计的核心工作,应该是聚焦在构造室内空间、物理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室内装饰的基本元素是灯光、声音、色彩、空气以及上述元素的不同组合,根据居住者的个人需求和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不同风格的搭配,绿色建筑要带来的改变是,究竟那些是纯粹的室内装饰,那些是浮华;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舒适的空间间隔,使不同的功能区之间过度平缓而不失美感;重视复合型家具、电器和其他家装产品的使用,在保障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活空间,在选材上,尽量以木材、石材等纯天然材质产品为首选,重视不同物件之间的人体工学设计;通风和保温是现代室内设计最为重要的环节,绿色建筑强调能量的优化利用和自然能源的最大化使用,通过优化室内采光照明和保温系统的可调设置,可以在局部和整体营造合适的保温区域,并且生活区、厨卫区、客厅等等区域提供不同级别的通风保温设置;为了保障居住者的身体健康,使用无害化的绿色建筑,提倡使用防菌、自洁的建筑材料,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对于室内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的管制要提升一个档次,重视室内绿化区域的分布,营造清新的生活环境。

2.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室内文化设计

数字化和高科技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彰显个人性格的室内设计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喜好和品味。绿色建筑倡导室内设计中有机的融合地域因素、文化特色和个性化元素,让室内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居住场所,更是居住者生活理念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从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上来说,要突出居住者的鲜明特点,比如颜色的搭配、室内装饰物的风格、家居布置特点、民族特色物件、等等,增强居住者的主人翁意识,并且通过不同的搭配方案营造出或轻松明快、或激扬活泼、或沉稳大气、或庄严简约的室内特点,对居住者的文化诉求的关注将会是未来室内设计发展的重点方向。

3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室内安全设计

室内安全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环节,绿色建筑理念要求,室内设计不得侵犯室内结构安全,墙面涂料以天然涂料为主,避免燃烧时产生毒害气体;室内布局要清晰,方面室内不同区域在出现险情时能够及时逃离;同时要重视室内装饰耗材和固定件的使用,通过合理布置这些材料的使用范围,为室内维护和室内重新设计留出余地。同时要大力提倡节能设备的使用,包括节能灯、节能电器、节能水具等等,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气候的材料和装饰品,提高整个室内设计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