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7:23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趋势;开发利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S7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1-0227-01

我国现已查明的木本能源油料树种有400余种,其中含油量在15%~60%的有200多种,集中分布在亚热带至热带区域,在山区往往与常绿阔叶林或落叶林相伴生,而且以野生为主(占总数的75.4%),多以成片式集中分布,因此可以建作原料基地;同时约有10种生物质燃料油植物能利用荒山、沙地等宜林地进行造林,并建立起规模化供应基地,如黄连木、文冠果、麻风树、光皮树等。因此,发展挖掘生态经济价值较高的重要能源替代树种,已经成为非木质森林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热点[1]。

1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趋势

1.1我国林业生物能源发电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国家林业局能源办负责人钱能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林业已较快发展,目前林业生物能源资源的培育和产业化开发,已进入实质性实施和推进阶段。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负责人说,近几年内要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发电产业,加快生物质能源树种培育和推广工作。

1.2生物质能源开发是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补充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脂的需要量也在不断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木本食用油的市场需求量为3000万t(按食油消费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计),缺口为2300万t,供需矛盾突出。当前,能源供应安全正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和环境友好型资源,已经成为各国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方向,木本油料树种可以制备生物质柴油,将成为生物质柴油生产的最主要原料。因此,要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开发木本油料是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环节。

1.3生物质能源开发是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人口、食物、能源、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日益严峻,向森林和树木要食物,目前被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所重视,“从自然多样性收取硕果”就特别强调了森林是粮食、能源和环境安全的保证[2]。因此,我国增加生物质能源的重要途径就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油料植物,以期为我国发展人工燃油植物林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我国在生物质能源方面提供充足的可再生原料,对于加强我国在能源方面的独立性、减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保证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供应、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的生物柴油发展的必由之路[3]。从长远来看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

1.4生物质能源树种适应性强、栽培成本低、效益高

生物质能源树种一般为多年生,只需一次种植,便可实现多年受益。如省沽油、油茶等,栽种至结果时间为3~5年,而受益期可以超过40年,实行科学管理,合理经营,其产量稳定,将会长期有收获。同时生物质能源树种生长的自然环境大部分是空气清新、光照充足的山林、荒野、路渠旁等地,环境洁净,不受或很少受“三废”的污染,而且其适应性强,栽培成本低,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4]。

2景德镇市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现状

为了进一步摸清生物质能源树种资源现状,特对景德镇市生物质能源树种资源进行调查,为编制全市能源林培育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为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以切实加快景德镇市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步伐。调查的范围涉及全市18个重点林区乡(镇)。调查内容包括油料能源树种(光皮树、省沽油、三年桐、千年桐、乌桕、山苍子)和木质能源树种(檫树、木荷、小叶栎、麻栎、白栎、苦楮、湿地松、晚松、马尾松等)两大类。重点调查树种资源分布区域、现有面积或株数、现有林木或林分生长情况以及可用于培育能源林的荒山荒地面积。景德镇市乡土树种热值量见表1。

对景德镇市生物质能源资源树种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市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大量木本油料树种仍处于野生状态。生物质能源树种如省沽油、光皮树等,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耐干旱、耐贫瘠、抗逆性强等特点,由于其根系发达,大量种植具有生产植物油脂、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加之该市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较好,对生物质能源生长、发育比较有利,而且土地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足,适合发展生物质能源生产和综合加工,表明景德镇市已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条件。另外,景德镇市领(下转第229页)

(上接第227页)

导对生物质能源生产及综合开发比较重视,而且该市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为该市生物质能源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领导基础和技术储备力量[5]。通过调查,为群众充分地利用山场提供了指导,而且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积极性,为扩大全市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更好地营建生物质能源基地和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提供服务。

3开发利用前景

景德镇市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以利用林木所含油脂为主,将其转化为生物柴油或其他化工替代产品的能源林称为油料能源林;以利用林木木质为主,将其转化为固体、液体、气体燃料或直接发电的能源林称为木质能源林,故生物质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前景看好。该市种植生物质能源树种不仅具有区位优势和品种优势,而且具有技术优势,其在栽培管理方面技术配套成熟先进,并在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生物质能源树种综合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山区资源优势经济转化、以林扶贫、繁荣乡村经济、加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张玉洁,邓建钦,菅根柱,等.省沽油育苗及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6):34-35.

[2]陈晶晶,张楚.我国薪炭林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69-172.

[3]吴晓明,熊亮,程燕,等.景德镇市发展杜仲栽培及综合开发调研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24):53-54.

[4]刘正祥.省沽油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技术基础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低碳;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功能特征;设计要则

随着当前社会中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和能源为及的逐步出现,低碳概念不断的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实现,以其高高质量,高水准的主要前提因素成为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先进的知识理念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下形成的一个城市建设手段,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各种能源逐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思路,新系统化的概念,它有望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通过当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概念与实际操作方式借鉴国外和国内多种建筑技术逐步形成的理论方针。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其营造要则,是为了推行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生活时事为前提的过程,是以各种低碳概念为目标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打下基础的前提。

1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产生背景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概念的提出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环境污染不断恶化,各种生态系统逐渐失衡使得能源危机不断出现成为当前影响人类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类自1750年前后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各种能源的采集不断的增加使得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成为一种不了避免的趋势,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重大发展的基础上也巨大的破坏了当前生态平衡与环境危机。由此引发的极端气候及环境事件在全球频频发生,已经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这就使得当前人们发展的过程中饱受经济和能源的影响,使得人们健康得到很大的影响过程,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担心世界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随着当前低碳概念的提出,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不可或缺性与能源短缺的社会现实,已经成为一组亟待调和的矛盾。

2对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认识及概念

试界定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正不得不面对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城市的迅速扩张和人口的大量聚集使得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如此现实条件下,样能够在保证风景园林基本功能的同时维持其“低碳化”的本质。

3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3.1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在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风景园林建设领域(特别是城市中的风景园林)的高能耗现象越来越突出,它们贯穿在从园林材料的生产到园林的施工以及后期运行、拆除、更新等各个阶段。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可望从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3.1.1通过本地或就近选择材料,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在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由此带来总体能源消耗的减少;

3.1.2通过选择“低碳”材料替代“高碳”材料来减少风景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例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

3.1.3以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延长园林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能源消耗总量。5)拒绝仅仅为所谓景观效果而设计高耗能的建筑或构筑物。

3.2提高风景园林营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越来越多地运用采伐木材(特别是古树、大树)、新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玻璃等人工材料),并且随着频繁的城市更新,又会对“旧”的材料弃之不用、移除重建。而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则提倡对园林材料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寻求对已成型、已使用材料的改装、重构等创新设计措施,使越来越多的园林材料得以循环再利用。

3.3增强风景园林的碳汇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植物根际或土壤中——积极扩大碳汇,是成本较低的减碳途径之一。

4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与普通园林营造的最大差别在于,它需要计算并控制、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探讨其主要规则:设计、材料、施工、项目维护和更新。

4.1减少园林建设的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个人或团体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它通常被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7]。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会留下相关的碳足迹:所开的车、拥有的住房和土地、采暖的方式、吃的食物等。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了一些可以方便地测算出个人碳足迹的软件,并且同时提供抵消这些碳足迹的方案。充分理解风景园林营建过程中的碳足迹,将有助于园林设计师认真思考低碳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营造。。

4.2控制园林施工中的碳排放在园林工程施工的早期往往需要大量使用消耗石化能源的36中国园林机械,这很容易造成污染、地面压实、噪声、严重的交通压力、额外的仓储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设计师不能只热衷于创造空间和形态过于个人化的“产品”而是在人口增长、,社区成长、艺术风格和物理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创造生态友好、具有灵活性、可以有效应对变化的“长寿”的园林景观来控制和降低碳排放,使作品成为真正“低碳”的风景园林。

5国外低碳景观营造的探索

设计师重点考虑了景观对于气候和环境将会造成的影响,认真研究每一个主要设计构件、材料的来源,分析它们如何在设计中运行并在展览结束后将去往何方。设计师通过系统的研究与规划,有效地降低了其景观在营造、维护过程中所需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碳景观营造”的目的。首先,设计师所选取的多是已成型或通过回收再利用的“碳友好”的材料。对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而言,尤其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近30年间,很多项目的生命周期甚至更短。典型的城市更新不但包括对原有场地、材料的大规模挖掘、移除,还要加上新的设计和建造。类似的物质性问题通过设计师深入的场地调查、分析和对材料的了解,通常还是可以被逐一解决的,因此急需如此的精心策划使得该项目营造的碳成本大幅度下降。其次,设计师还为很多主材安排了展后再利用的途径。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生态保护

一、前言

在我国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只是对水资源进行了综合的利用,在风景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水库是一种介于江河和湖泊之间的半自然、半人工水体,是建筑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复合体,主要由水体、水生生物、库岸和水库相关建筑物构成。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库区的景色一般都独具特色,与市区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运行功能的枢纽工程,再加上周边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神话传说等都赋予了水库极高的旅游潜质。在北方干旱地区,水库水源及其涵养下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若在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造成本地区的水土流失,大量的动物、植物死亡。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和当地物候季相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开发和利用。

二、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规制机制设计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在分权化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与水资源规制机构存在目标取向和行动上的差异,受到多方利益博弈的影响,使得政府很难再单方面地通过监管或简单的权利收放来解决水资源环境问题,为了避免水利风景资源的过度、无序开发,应该通过规制机制创新,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寻求责任和利益的整合,在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互动的规制机制。根据前面博弈分析的四个结论,我们认为可以按照激励相容、利益均衡、法律约束、道德规范的原则,构建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各利益相关方的规制机制。

(一)法律机制建设。法律是一种强制性机制,对各利益相关方的行为都具有同样的约束力。由于水利风景资源边界的模糊性,很难出台专门针对水利风景资源的法律法规。在立法建设上,应针对水利风景资源保护,提高水利旅游项目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明确水利旅游项目规制机构设置、职能和执法队伍等,制定较严格的水利旅游资源开发违规处罚标准,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水利旅游项目监管的执法力度,提高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权威,以维护法制的统一性,保证法律的严格执行。

(二)利益机制建设。环保型涉水旅游设施成本或者是水污染的处理成本较高,造成的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意愿降低。为了提高旅游企业环保投入的积极性,政府应通过相关的资金、政策优惠和技术指导来帮助旅游企业降低环保成本。增加水利风景资源规制机构与地方政府在水利风景资源保护目标上的趋同度,推进地方政府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三)道德机制建设。首先,让旅游企业认识到环保投入会得到社会的回报。环境保护是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对于资源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保型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品牌的提升和政府的鼓励;其次,通过宣传教育让旅游企业相关负责人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旅游企业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向公众宣传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

三、利用生态文明理念对水利风景区建设

(一)进行科学规划。水利风景区建设要严格做到“规划先于开发”,且规划中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既要考虑水利设施功能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根据水利风景区的资源特点,做出相对应的符合资源特点的规划,同时还须兼顾社区居民的利益,体现以人为本,以发挥水利风景区的扶贫功能。

(二)切实保护环境。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在水利风景区前期工作、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污染防治,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同时要在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考虑旅游功能的发挥,推进水文化建设。

(三)深化理论研究。要开展相关科技专题研究,引进吸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科技含量,以指导水利风景区发展实践。同时,水利风景区涉及诸多的利益相关者,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大多也受制于地方各有关部门管理的束缚,要探索、创新有利于水利旅游开发的管理体制与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及时跟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影响评估工作,以确保其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四)弘扬水生态文化。水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反映水事活动的社会意识,对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诸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意识和价值观,也就是人水观。生态文明理念下的“人水观”内涵得以提升,强调人水和谐相处,因而水生态文化成为水文化的主导,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化,是当前水利风景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弘扬水生态文化,实践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四、正确处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的关系

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涉及许多相关部门,关系到游客的合法权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协调、指导、服务和督促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尊重自然规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保护意识开发利用水利风景资源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满足人们生活的必然要求。在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利用自然,建立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持续发展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共赢。

(二)在水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遵循“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水利风景区的物种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许多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修复将十分困难。

(三)保护应纳人开发目标,开发应考虑综合利用开发水利风景区资源势必会改变当地生态环境,应该对当地原始背景和后期干扰变化机理与程度经过分析与相互对比,来进行理论探讨和变化趋势的正确预测。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旅游观光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水利风景区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水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西峡;寺山;金灯石;燃灯寺;古建筑;

1.寺山景区概况

河南省西峡县寺山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城西,地处伏牛山腹地,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总面积11340亩。景区内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并且宁西铁路从山脚下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区域优势明显,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

寺山景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但同其它许多管理和规划不善的景区相同,从一开始就走入了以经济利益为重的误区,“以佛教文化体验为主题,以康体养生、观光、商业娱乐、商务会议、度假房产、古迹旅游等为多元支撑的产品体系”,虽然强调了佛教文化,但更多的开发建设还是偏重于经济利益,而没有注重西峡人文底蕴的弘扬。虽然说经济支撑是现有文化及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保证,但牺牲景区自然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显然是不足取的。因此,在现有资源没有遭到严重破环之前,应尽快予以调整,规划好经济与景区自然资源的关系,实现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平衡。

2.寺山景区旅游环境资源特征

2.1自然资源

寺山景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四季景观变幻无穷,峰峦叠嶂,奇石林立。立于山巅远眺,层峦起伏,蜿蜒入绵;俯瞰鹳水如练,山城美景尽收眼底。老灌河绕景区而过,溪流淙淙,鸟语花香。进人森林公园,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色。飞崖绝壁间,灌木、桦栋树、女贞、松柏杂生一处,嫩绿、浅绿、深绿层层叠叠,就像一大块天然翡翠。景区内还有马头山、霸王寨、黑龙潭、天井等奇山异洞,尤其是其中的洼樽石,为一巨石,上有水坑,常年不枯,甚为奇妙;金灯石则是体积约800立方米的大石,夜间发光,状如金灯,极为罕见。莽莽苍苍的大森林,蕴含着灵秀之气的奇花异石,都是寺山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无不使游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也使其四季之中均可前往赏山游林:春日处处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生机勃发;夏日则阴翳蔽日,瀑飞泉流,凉爽宜人;秋来满目层林尽染,野果飘香;冬日常见雪压青松,晶莹空蒙。游客置身于景区内,颇有一种超然尘外、物我两忘、身心放松、天地人相融为一的感觉。

2.2历史积淀

寺山自古为宛西名胜,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外,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也是其重要的历史积淀之一。景区内曾有宋代进士张舜民修建的半山亭和佛教圣地古燃灯寺,在洼樽石、登仙台等还飨刻着名越大夫范蠡、宋代翰林学士温庭筠等一大批文人雅士留下的千古佳篇。“昨夜半山亭下醉,洼单今日留题。放船直到浙江西。冰壶天上下,云佛树高低。世上红尘争白日,山中太古熙熙。外人初到故应迷。桃花三百里,浑是武陵溪。”这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在《寺山半山亭题》中对寺山景区的真情写照,清晰的描述了寺山当时令人陶醉的景象。然而,当时诗人笔下令人向往的美景后来由于历史上的战火而几度毁灭,直到解放后,西峡县政府广泛发动城区干部市民,绿化寺山,广植松、柏、栋、女贞等树,并在近代重建燃灯寺,基本上已经恢复了当年青松绿荫,宝殿掩隐的胜景。

此外,寺山山脚处原来还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当年燃灯寺夜内“宝灯”照彻山上山下,二千多年来一直为夜行人指路。因此,在景区开发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历史积淀,通过场景的营造、文化的展示,再现过去辉煌的历史,打造一条集佛教文化和丝路历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廊道。

3.景区现状分析

历史上寺山几次走过了毁灭与恢复重建的反复之路,可见其在当地人民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最近的几次大的修缮是在1985年以来,西峡县政府投资二百多万元,修建了通往山顶的盘山公路,修复了山门、瞻亭等古代建筑,并广泛吸引民间投资八百多万元,恢复了古燃灯寺原貌,千年古刹,为园林平添了几分古朴神韵;亭台楼阁,点缀于悬崖飞瀑、万顷绿涛之间,更显庄严肃穆。1992年,原林业部正式批准西峡建立部级“寺山森林公园”,原林业部副部长董智勇为公园题写了“山门”二字,慕名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

西峡县政府对寺山林区及历史古建筑的阶段性恢复,已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效,目前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利”字当头的一些建设中,必然会有一些问题接踵而来。

其一,景区已通的公路,一定程度上因汽车的驶入而扰乱了野生动物平静的生活,而探秘蝙蝠洞旅游项目,让人们享受到了融入大自然的欢悦,但同时不可避免的打乱了动物们正常的生活。以前是人怕野生动物,而现在反之成了动物怕见人了,人成了动物界最为可怕的物种了。现在的景区中,鸟禽依稀还可以见到,其它的刺猬、野猪、野兔、狼等很多的野生动物基本早都因为人类的入侵不见了踪影。因此再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如果不注意保护,也会随着人类的入侵而越来越少,直至灭亡,最终变成“空山鸟飞绝,但闻人语声”。

其二,目前,西峡县委、县政府已将开发寺山森林公园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成立了以木寨林场为主的寺山旅游开发办公室,完成了寺山旅游开发的远景规划和总体设计,拟筹资一千万元,筹建动物园、儿童、空中索道、游乐场、森林疗养院等公益性设施,力争把公园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与经济开发为一体的大型游乐中心。林场与县旅游局共同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本着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原则,将分别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开发等形式,广邀各地有识之士前来合作开发。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促进寺山景区的旅游发展,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开发,但从这些举措中不难看出,“大型游乐中心”的建设思路,还是将经济发展放到了首位,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保护,人为活动过多,必将对对景区的动植物造成不少干扰,长此以往,生态环境必然会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会逐渐失去它原来特有的文化和自然意境,从而沦为与其他普通景区相同的游乐区域,会使游客觉得去不去无所谓,失去其独特的价值。

第三,对于寺山山门、瞻亭、燃灯寺等古建筑的恢复,社会舆论中存在较大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走入景区会有强烈的假古董感觉,造成景区的不伦不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寺山在千年之前就存在的建筑,现在只是恢复其应有的外观特征而已,只会增添寺山古朴的神韵特征,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些争议也将会对管理部门将来的规划去向产生较大影像,因此也应慎重考虑。

4.开发与应用对策及建议

结合寺山景区自然条件优越,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特点,建议寺山景区走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共同发展的景区规划路线,逐步走上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依托,以历史文化资源为灵魂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首先,应在查阅史料的基础上,依山建势,适度恢复以前寺山辉煌时期的部分历史风貌,但不能过度,原则上不能破坏寺山的基础自然环境,并应与寺山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画龙点睛,点到为止。目前有些学者坚决反对对历史建筑的恢复建造,认为是“假古董”,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个人并不完全认可,历史建筑的恢复也有许多做的比较成功的典范,例如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就在恢复古建筑外观的同时也对古建筑的神韵进行了体现。再如西安的大明宫遗址,整个地区唯一恢复兴建的大型历史古迹就是大明宫的正南门,被誉为“盛唐第一门”的丹凤门,其恢弘磅礴的气势很好体现了唐朝时期的强盛。但同时,大明宫并未对其他建筑进行大规模的恢复,只是保留了当时的较多历史遗迹,并在旁边注以文字介绍,给游客保留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适度的恢复以前典型代表的历史遗迹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以经济利益驱使而盲目复建。

其次,需要把握寺山部级森林公园的特质,发展生态旅游,以景养区,以区护景,二者互相支撑,互为促进。在对景区进行建设时,一方面需要考虑道路规划、建筑布局的合理性,便于游人通行和游览,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到到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对动植物正常生活的干扰,保证优质生态资源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在东北的长白山景区中,就较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景区道路一般均顺势修建,在原有的小路上稍加修葺而成,建筑也一般建造在远离动植物正常生活环境的地方并充分考虑排水、废弃物处理等的影响,尽可能的保证了景区生态环境的原始风貌,也让这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

再次,寺山景区还可以利用其佛教文化和丝路文化的积淀,适度发展文化旅游,打造一个由现代向古代过渡、古文化意境与现代形态相融合的入世境,让游客充分体验寺山的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一方面,“度”的把握特别重要。五台山景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过度宣扬佛教、过度兴建寺院,最终导致五台山景区的森林面积逐年锐减,从古时的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直降至近现代的6%左右,景区内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发,野生动植物骤减,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青山绿水,宝刹掩隐的意境。而正面的规划案例如南京的中山陵,主要是在维护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大力保护和添加自然资源,通过历史图片和文字说明,来充分体现其蕴含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

总之,寺山景区的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如何在保证景区优越的生态资源不受影响的前提上,将其打造为旅游条件便利,同时又能体现文化底蕴的优质景区,仍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因此,应在充分掌握寺山景区的动植物生态资源分布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佛教文化和丝路文化的背景,吸收其他国家优良景区的建设经验和管理经验,并结合寺山景区的特色,形成个性化的符合景区特点的发展思路,将景区打造成独具匠心且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曹壮伟杨文甫刘宏伟著。走进寺山国家森林公园[J]。国土绿化,2001年01期;

[2]冀晓燕著。寺山佛文化旅游区打造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0年12月27日;

[3]曹华著。浅谈旅游风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4]程柯著。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主体行为优化的理论分析[J]。河南林业科技,2008年04期;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工程;实现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人类只有发展低碳城市,才能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与生活环境。低碳理念的核心就是构建能源结构、规划低碳城市、建设绿色建筑,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园林景观上,那就是构建低碳园林,改善城市的生态与生活环境,增强城市发展的持久力。

1园林景观中低碳理念的体现

园林景观主要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其中软质景观主要是指植物景观、水体景观,硬质景观是相对软质景观而定义的景观,主要是指用质地相对较硬的人工材料或者主要依靠人工材料而打造出的景观效果,主要包括园林建筑、园林中的道路、园林中的广场等。

1.1软质景观中低碳理念的体现

1.1.1园林植物中低碳理念的体现为提高园林景观中绿地的固碳能力,要选择固碳能力强的园林植物种类,以扩大园林低碳绿地。据相关研究报道,垂柳、麻栎、乌桕、醉鱼草、火棘、木芙蓉、碧桃、锦带花、夹竹桃、金叶女贞、金钟花、广玉兰等植物固碳能力较强。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要求是:满足功能;场所不同,适宜的植物也不同;突出景观特色和风格;以植物的季相变化为依据等。为使园林景观满足低碳原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要以固碳能力不同的植物互补,以提高植物群落的固碳能力,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合理配置原则:有研究报道,单位土地面积上供试植物类型的固碳释氧能力大小依次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所以在园林景观配置中,要增加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使用比例,并且合理搭配,以增加绿地的固碳释氧能力和单位空间的绿色植被,进而改善冬季绿地景观。(2)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合理配置原则: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比较,前者的固碳能力明显高于后者,要选择固碳能力强且固碳周期长的速生树种,搭配种植慢生树种,既增加了固碳效益,又能使植物景观持久。(3)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合理配置原则:彩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比较,前者的固碳释氧能力要比后者强很多。但由于许多彩叶植物和落叶植物存在秋冬季节都要落叶的问题,在秋冬两季失去固碳能力。所以,园林景观中要合理搭配种植常绿植物与彩叶、落叶植物,这样弥补了在秋冬两季失去固碳能力的不足,同时也保证了植物景观的四季皆宜。(4)幼龄树与老龄树的合理配置原则:幼龄树与老龄树比较,前者的固碳能力要高于后者。在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中,要合理搭配幼龄树与老龄树的种植,这样既能提高生态效益,也符合低碳原理。此外,还要注重古树名木的配置,因为它不仅是独特的自然景观,也能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同时,其单株固碳能力也要高于普通树种。(5)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合理配置原则:乡土植物一般产于当地,或是起源于当地,这种植物在当地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演化过程,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非常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一部分乡土植物还具有非常高的固碳能力,所以,在园林景观的植物选择中,适当增加这一部分乡土植物,并搭配常规的园林植物,不但能提高植物群落的固碳能力,还可以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同时也为本土园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1.1.2水体景观中低碳理念的体现

园林景观的另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是水,水能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活泼。人们对园林景观中的亲水需求越来越多,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水体景观的效果,还要注重水体景观的生态性。水体景观设计中,水是最大的主体,在规划设计时,(1)考虑园林景观的选址,自然水源和地形是水体景观设计的基础,能靠近自然水源,以就地取材就能降低能源消耗。(2)以避免浪费为原则,杜绝过分追求水体景观的效果。(3)要有效控制水体景观中灯光和音乐等辅助设施的设计效果,避免能源浪费。(4)合理配置水体景观的水体植物,净化水体,降低水体景观的污染,增强水体景观效果。

1.2硬质景观中低碳理念的体现

1.2.1选择低碳园林材料

低碳材料是指使用周期长,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低、污染小、温室气体排放量小,可以循环使用并且可以回收再生产的新型材料。选择低碳园林材料、循环利用低碳材料和研发与生产新型低碳材料是构建园林景观建筑、铺筑园林道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直接方法。比如在园林景观建设时使用木结构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就能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使用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1.2.2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所谓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再生并且能不断得到有效补充或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沼气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中,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最能体现低碳理念。当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1.3在园林施工与养护环节中低碳理念的体现

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工程质量不但要好,景观效果也要保持长久。要减少施工过程中机械的使用,这样就能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还不至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良好的养护管理是长期保持景观效果的最好保证,在园林景观的后期养护过程中,要注重生态变化的原理,使园林景观中植物的灌溉、修剪和施肥等与生态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比如通过增加乔木植物的数量与种类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等。

2园林景观中低碳理念的营造原则

2.1量化原则所谓量化原则,就是将低碳理念用数据量化,利用数据帮助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达到低碳目的。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按照低碳排放的要求,在充分考虑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之上,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控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而保证园林的规划设计能对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生活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2.2持久化原则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规划单位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勘察现场,合理利用资源,建设适宜城市发展的园林景观。在园林景观的建设、养护等环节方面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延长景观的使用周期。

2.3材料选择低碳化原则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是降低碳排放量的直接方法。低碳化材料的实质就是减少碳成本,即在园林建设的各个环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各环节的能源消耗和废物量。

2.4施工与维护的低碳化原则低碳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循环过程,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之初,设计单位要依据地形进行规划设计,坚持不大量挖掘土方的原则,减少机械使用,减少能耗。在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充分增加园林中的绿地面积,达到低碳的目的。

2.5价值综合化原则低碳园林景观不但要求低碳的价值,还要有美学价值、使用价值和生产价值,同时还要有净化空气、隔离噪音、防风固土等作用。建筑设计单位要综合发挥园林景观的综合价值。

3结语

在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不断恶化的今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低碳的发展已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园林景观中的低碳理念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从地球形成开始,所有生命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平衡的网络。这种生命构型或生物圈,产生于土壤、空气、火和水,包括我们的整个生存环境。

1引入生态理念

生态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生态学主要研究有机体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其生物及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美国国会要求联邦政府所有机构“在资源导向型项目的规划和开发中,倡导并使用生态信息”。

2生态学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关注点

2.1自然生态性的关注

一切自然生态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是适应自然发生发展规律的结果。一切景观建设活动都应从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出发,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小的对环境产生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二直生生不息地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活资源与条件,满足人们各方面需求。而人类也应在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尊重其各种生命形式和发生过程。生态学家告诉我们,自然具有很强自我组织、自我协调和自生更新发展的能力,它是能动的。人类在利用它时,应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尊重它,并顺应其发生规律,从而保证自然的自我生存与延续。

2.2资源持续利用的关注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供应能力,当代人资源的利用不应当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不能超前消费后代人的资源,城市住区景观生态更新就是将原有的那些不利于资源高效利用的设施进行改善更新。提高设备的效率起到有效降低能耗的效果,照明能耗是住宅能耗中的常规耗能项目,可以在楼梯间内装置声控照明灯、采用节能照明灯等可大大降低能耗;建立雨水收集系统(从屋面、阳台、露台、住区内地面)以及二次循环利用生活废水系统,充分利用中水系统,节约水资源,化害为利,保护环境、缓解水资源不足:将一些对人体和对环境存在危害的设施或建筑改为采用环保的、高效的、节能的、无污无害的建材;提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住区环境提供的可再生自然资源,例如风、太阳、雨、绿地区域、土壤(各种地热资源)等。

2.3基于经济性的园林景观设计考虑

景观生态设计还必须考虑到“应用程序”的问题。所谓“应用”指的是园林的功能为客户。“应用程序”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永恒的和长寿。景观设计师的审美要求,根据群众,活动规则功能需求等方面,创造一个优美、卫生、健康的兴趣,舒适和方便的园林空间,以满足游客的游览、休息和娱乐健身活动开展的功能要求。作为一个绿色的空间,即使是设计,因为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规格的苗木,不同的建筑标准,将需要不同的建筑区。当然,设计者应利用有限的投资条件,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技术,节约成本,创造最好的工作。

3生态学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延伸

自然系统保障着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对它的理解和维护是明智的土地和资源合理规划的基础。理想的园林景观营造的环境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作为衡量营造环境的成败以及感受者适应性、健康程度的标准。

3.1尊重地形,维持园林的完整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应当尊重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设施,甚至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特点和废弃设施重塑新的园林景观,既保留了原有基地的历史文化,又满足人们需求。如对于原有的植被、地形、水系应加以保护利用,而不是一味推平重建。在国外设计师中也在遵循着这一原则,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大家应该不陌生,1995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重要的工业与商贸城市海尔布隆市在原来的废弃砖瓦厂上,建成了一座砖瓦厂公园。景观设计师鲍尔决定建立一个混合式公园包括为市民提供运动与体育锻炼的部分,保护原有砖瓦厂历史痕迹的区域,以及野草与其他植物自生自灭的区域等。

3.2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及水文等。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影响到地域园林风格的形成。例如,在古典园林中的南方园林建筑占地面积大,往往连成片的建筑,它是为了适应炎热的天气并获得遮荫面积,并且起到缓解雨季交通和国防台风的。

符合生态的设计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这要求设计者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而不仅从美观、形象出发进行设计,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

3.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主题之一。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热烈和广泛的讨论,城市设计也不例。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景观设计到室内设计,几乎所有研究会谈谈可持续发展。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含义是什么?

3.1.1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它以社会的发展进步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共处为主调,旨在能够确保自然环境的安全。它以社会的发展进步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共处为主调,旨在能够确保自然环境的安全。

3.1.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探析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设计者应明白,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对生态的基本概念,制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理论和方法,从设计到寻找影响的决策,在设计过程中的内容。吴良铺先生指出,这项研究的设计应该是“连贯性的综合研究”。如果园林设计师准备的工作环境和环境责任的承诺,关系到设计的态度,就需要采取的生态思想的全面角度,在景观设计的综合研究。

一般来说,生物多样性可以从3个层次上去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而后者与园林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又是构成景观多样性的最重要条件,如在外地植物的引种驯化过程中,长期的近亲繁殖必将使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大大降低.不少引进植物在当地繁衍几代后,其枝形美观度和抗病能力也下降;但是,如果能将这些引进植物与当地的一些近缘种进行杂交,则可以提高它们的遗传多样性,甚至还可能培育出优异的新品种.品种的多样化常使叶色和花色多样化,如不同叶色的变叶木和不同花色的三角梅,从而使植物造成景更丰富多彩.生境的多样性也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多样性,所以在设计时要营造成多种生境,为更多的生物提供栖息地,如密植的森林、疏林草地、驳岸少加处理的水系等.把湿地引入郊区或城市也是一种尝试,因为湿地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类型之一.另外,在设计时,建议少用大量草坪,因为草坪是一种非常单一的生态系统,只能为极少数的生物提供生境,所以,设计时要有一定量的乔木、灌木地被这种生态群落才有利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生态思维是整个研究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由于在不同的生态系统有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网络模型,每个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操作的一部分。生态景观设计的重点方面,应借鉴生态学的角度看的总体思路。属于更广泛的景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该子系统应该关注景观材料,能源和物质投入和产出人为的,即在生产精炼各级投入,航运,使用和最终处置等造成的资源消耗;输出废水,废物和循环再用的物料,例如对环境的影响。

小结

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是要把人与自然、环境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它表达了人类渴望与自然亲近、并与自然融合共生的愿望。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增强和生态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园林生态设计手法的探索也在持续进行。无论过程或结果,无论表象或本质,它们都体现了设计师对人与自然之间一生态关系的思索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张毅川,陈亮明,乔丽芳,一姚连芳.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资源及其保护―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5,(07):56-57

[2]李楠,唐永金.生物多样性原理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47-48

[3]段斐.关于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4,(05):19-20

[4][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2000,(08)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7

国外最早提出关于养生景观概念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于健康花园的研究,当时养生景观尚处于启蒙阶段,克莱尔•库珀•马科斯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出版了3本关于健康花园方面的著作,其中他在《康复花园:理论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健康花园应从传统医学中寻求帮助的理念,但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几乎没有接触过传统医学,所以迄今为止健康花园的设计也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我国始于神农、黄帝时代的中医药学,经过前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体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像棵参天大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博大精深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技术饱含其中。

二、养生景观的定义

中医学方面对养生的定义为: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能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进行的保健活动.随着现代社会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逐步向可持续发展、具有地域和文化特征的方向发展.

三、设计理念

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湖南健康谷养生度假区是以健康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度假活动区,项目定位的设计理念为: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景观营造与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文化养生等养生内涵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互动体验与于一体的养生度假区.可看作是一个有特色的“健康花园”,为人们营建了一个健康养生和教育培训基地.

四、总体布局及设计内容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8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着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

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着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节能环保;环保型园林;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一、建设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可持续发展步伐的推进,园林的建设也要从传统的模式进行转变,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历史性的转变,其次,随着节能环保步伐的推进,社会要求的节能环保也应该逐渐在园林中实施,目前我国国内存在的很多污染为标明,这说明了我们必须重视建设环保风景园林,以及它对人类整个生命系统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节约能源、防止污染,不单纯是一种先进人类的利他主义的高尚行为,它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具有国内外社会硬约束的强制性工作。从这一点来说,风景园林的经营者要注意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加强对风景园林的管理,为地球生态环境的维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节能型环保园林建设

在充斥着大量人工构筑物的城市中,朴素的自然野趣逐渐成为人们的向往,植物设计要体现自然天成之美。园林植物的规划与选择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经济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功能性原则,保护性和恢复性原则,因地制宜的植物配置才能发挥园林绿地的多样化功能,保护并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首先,加强园林植物的基础性研究,包括园林苗圃的建设,以及高层次科研人才的指导。提高当地的物种、群落及景观的多样性,以自然的力量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其次,考察当地的乡土植物,从植物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各项生态指标等方面合理选择适合物种,栽植时除了要考虑植物的色彩、外形、姿态外,还要考虑到植物间竞争、寄生、共生等种间关系,使得在保证观赏效果的同时,植物也能自由生长,形成具有完整结构的植物群。同时,保护现有绿化成果;尊重自然规律,注重时间维度的设计,满足近期和远期的景观和生态需求,而不是刻意追求“立地成景”的绿化效果,以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方式有效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效益。

三.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建设的作用

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在我国的建设,在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同时,对人类的文明生态系统也是很好的维护,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园林的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环境效益,对风景园林的经营者来说,在发展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按照其宗旨不断的进行风景园林建设,采用科学发展观可以有效的提高园林的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1.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率

进行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经营者要对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避免对自然资源走阿城呢过巨大的破坏作用,这样对自然资源的枯竭和污染状况可以有效的进行改善。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节能的措施,对城市的污水等经过改良之后使用在浇花、公共区域的卫生冲洗、花木的浇灌等,尽可能的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对照明的灯具,多采用新型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建设,比如太阳能、光控、声控、环保、节能等,在园林的经营过程中,采取科学管理、集约经营、清洁生产、寻找资源再生利用的方式。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遵循存在的自然规律、生物规律、生态规律,对地方的文化进行发展和保护,对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推广,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保护,对古树名木、保护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多种文化并存,对出现的园林问题坚持生态治理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率,利用率。

2.使经营管理模式朝着生态和谐的方向发展

风景园林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出了为人类提供舒适的自然环境、新鲜的氧气、精神的享受,还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人们生活的环境,因此,在园林生产的过程中,要完善关于园林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园林建设对城市建筑的破坏,坚持城市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促进体制的转型和发展,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要进行相应的惩罚,要坚持园林的经营发展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3.对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修复

建设节能环保型园林,一定程度上能对人们生活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扩展,这样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大的资源和空间,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导致人类生产的成本处于不断的增加状态,节能环保可以坚持改善生态华宁的基础上,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城市园林进行绿化改造、对风景名胜区进行维护是目前保护、修复生态的主要手段之一,探索、实施收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费及风景名胜区设施维修费,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四、节能环保风景园林设计遵循的原则

1.注重功能性设计

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功能性的设计,保证园林的设计在满足其主要功能的情况下,要保护道路的承重,坚持安全使用,在安全重要坚持便捷的原则。

2.发挥艺术性设计

园林建设的艺术性就是要符合群众的美学感受,满足他们视觉听觉的良好氛围的营造,再设计中按照自然存在的原生态进行改善,避免出现太大的改动破坏原本的自然美。艺术美感是园林景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3.运用经济性设计

通过对各项绿化指标的集体分析计算,我们才可以明确选用何种数目花草进行相配,对草坪要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造成浪费,在使用的古城中,要坚持草坪、自然、树林的相互协调,要尽量选择低成本、大众化、维护费用的绿化方法,尽量达到经济与审美的相互平衡。

4.继承文脉性设计

当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就算现代的园林建设多用钢筋水泥进行建设,对原本生态环境的把握要继续坚持,坚持中国的山水特色,要采用继承性的文脉设计,保持中华民族的特色。

5.发展可持续性设计

节能环保园林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的进行完善,使之与城市发展的方向相互符合,为城市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规划,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实施中要坚持持续的可操作性,尽量使施工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克服片面性,坚持建设的集思广益,选取最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坚持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节能环保风景园林的具体措施

1.提高建筑节能意识

据介绍,全球建筑物每年要用掉40%的能源和16%的净水。一般的说,建筑能耗由建筑材料能耗、建筑间接能耗(含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能源加工等)、建筑运行能耗3个方面组成。从建筑物开始建造到建筑物废除或建筑物生命终止,减去人为的拆除因素,一般建筑物的生命至少为50年以上。在长期建筑物生命周期中能耗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去除建筑物“多余的”、不必要的装饰性构造如廊、柱、天棚等,楼房通道、建筑层高、房屋门窗、建筑家装等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光、通风、采暖等,例如,一座建筑物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除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能量―阳光外,同时还可以抵御大自然对建筑物的能量损耗等。

2.设备节能意识

在公园、风景区,将卫生间的水龙头换成节水感应龙头,尽量使用燃气锅炉、电瓶车船、太阳能照明、节能灯泡、太阳能热水器淋浴洗刷,尽量少建建筑物、增建游览设施,人员来往不多、楼层不高、面积不大的办公楼没有必要设电梯或设置2台以上电梯。另外,合理控制电梯、照明运行时间也是节能降耗的措施之一。尽量避免到野外挖掘大树来进行城市绿化。根据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在绿化带中合理敷设喷灌设备、设施,同样,也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垃圾收集设施可重复使用,并采取分类储运,集中或交由专业清运部门处理,同样,也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发展意识

风景园林行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门,因此,风景园林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降耗、环保、节能的原则,在整合历史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整个园林的晟敏周期进行提升,坚持可持续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园林建设的一切活动,对园林进行整体的规划,坚持规划的合理可行,坚持综合把握,避免造成配套设施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建设环保型风景园林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辉,杨桂英.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建设的意义、策略与方向[J].建筑经济,2009,02:100-101.

生物能源发展前景篇10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