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41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1

关键词: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高方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为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要多途径地提高自身素养,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理论研究有实质性意义。

1.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分析

1.1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对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有其必要性,主要是因为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并且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对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高校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所以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对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有促进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高校的教师自我素养的要求有提升,所以教师必须在这一方面充分重视[1]。

1.2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分析

提高高校教师的自我素养能够使教师正确地认识和调节自我,有利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之后就能促进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自我,对自己的认识及评价和判断都有更准确的体现。再者就是自主学习能够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有效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的自我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尚的师德是无言的教育及榜样的感召,所以教师提升自我素养,学生会受到影响,有利于学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

2.1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现状分析

从我国高校教师的自我素养发展的情况看,还有诸多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教师的专业性强,在知识层面相对比较狭窄。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的专业划分比较细,只注重学生的单一化专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而教师的专业化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在全面性上较薄弱[2]。另外,高校对教师的选拔标准单,比较优秀的老师很难脱颖而出,再者就是教师在自身的人文科学意识层面相对比较淡薄,缺乏责任心等,这就需要加强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培养。

对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的影响因素来说主要是受学校的风气及教育工作所提供的发展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如果是学校的学习风气不好就会对老师自我素养的提升产生影响,在教学层面及生活层面的压力较大,一些老师无暇顾及素养的继续提升,认为只要在专业课程上做好就实现目标,久而久之自身的素养就会逐渐地受到风气的影响而降低。

2.2高校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对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高校领导要对教师的自我素养提升充分重视,高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采用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评估标准,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教师的在自我素养提升的基础设施方面得到满足。可以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及开展讲座等为老师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3]。然后要对教师的考核及选拔的标准实施创新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师在岗培训,建立科学化的竞争激励机制,让老师认识到自我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第二,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进而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教师能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重视心理健康水平,注意培养宽容及平和的心态,针对不良情绪及心理困扰找到合适的方法排遣。加强对教师评价的反馈系统建设,以及建立评价的标准、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及反馈等,最后提出教学的改进建议,从专业素养的提升上实施。

第三,高校要注重对青年教师自我素养的培养,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活力资源,所以要将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及内涵在教学中展现出来,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有就注重对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并要将素质教育渗透在教学全过程,真正为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四,高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及事业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具备为学生服务的心态和奉献精神。在自我素养的提升中要不断学习,坚持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自我素养提升打下基础。另外,老师还要养成自省的习惯,对自己要严格地在道德上提出要求,并正确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对自己的不足及时地弥补,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4]。还要将严谨治学及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跟进,以素养提升为基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我国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现状,要从多方面进行提升和加强,并与自己的不足之处相结合,这样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影响很直接。

参考文献:

[1]胡建强,凌四立.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J].株洲工学院学报,2013(03).

[2]周兴霞,徐晓梅.对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认识[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包括学习方法、审美情趣以及思想品质,换言之,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所表现出来的和现代化教学需求相适应且牢固的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便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于学生今后乃至终身的发展而言,其意义重大。从宏观角度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令学生素养以及文化背景和教育的背景有机结合,是对过去教育反思的必然结果,体现语文学科的多样化。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每个人的人生发展历程需要具备许多素养,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最为关键,是学科培养人才的一直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要从自身出发,按照语文学科特征,把学科的教学转化为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语文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其他学科提升学习能力与水平的基础,语文教学不但肩负着素养以及母语教育的职责,与此同时,也要将主流的三观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开展语文活动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这对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发挥语文的价值具有帮助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始至终贯穿语文教学过程,语文阅读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根基,着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康向上的性格,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思想观点等众多方面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实多样,使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加强,唯有强化学生的思考以及认知能力,方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进一步地促进众多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拓展自身的文化理解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想象思维等能力的提升,实现语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提升文字感受能力

语言是一种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技能,在情境中开展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情境教学优势独特,在情境中激起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体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哪怕再有趣味性的文章,也无法令他们产生阅读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文本,而只是流于表面。所以,要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形式在课堂中展示一些关于月色下荷塘的图片,并附上一曲相关的背景音乐,与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荷塘景色,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月明星稀,感受着这份美景,从而能激起学生已有的荷塘月色的生活经验,能让学生更好地融于课堂,融于荷塘月色之中,从外而内,塑造出符合《荷塘月色》该文章内容的情境,立体而又有意境,更重要的是有切身的体验,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二)细读文本,巧用留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细读文章是一种阅读手段与策略,细读能真正品味文章的内容,体验文章的情感,特别是文章中的留白部分,是一种绝佳的阅读思维训练的手段。留白通常是作者欲表达但又不直接表达的感情,所以具有细品精读的价值,教师要充分抓住留白的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激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的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项脊轩志》末尾处,作者讲述了项脊轩和自己妻子的联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说的是庭院里那棵高大的枇杷树是妻子逝世那年亲自种下的。作者在末尾数并没有依照寻常的行文思路对情感进行升华,而是写了一棵看上去寻常的枇杷树,不过经过仔细品读,其中所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思,学生是全然体会不到的,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细节的把握,对这些文字的细细品味,并对其中的留白进行深思,才能真切体会人亡而物在的哀思。作者使用看似无意的句子,却深深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怀念以及眷恋,非常恰当地进行留白。深思对留白的巧妙体会,常常让我们发掘出隐藏在文本表面背后的思想感情以及典故,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感受能力。这种间接表达出来的情感便是婉转隐晦的文学美的体现,填补文学的留白便是引领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3

一、重视高校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扎实的理论基础,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新时期大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在大学生日益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标准已不仅仅是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文学知识点的熟悉,而更多地是综合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汉语文学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思考与意见,培养自己良好的口才与人文素养;撰写优秀的文章予以发表,锻炼自己坚实的文字功底;在参与辩论赛、模拟招聘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充分准备,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2、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情操的陶冶

较高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与人文情怀,是一个人高雅情操、优质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更替与兴衰,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死而后已,在灿烂的文化里永垂不朽。还有一些感人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高尚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鼓励人们用爱、用心、用热情去生活与工作。尤其在一些理工院校,更应该在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注重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因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往往偏重于技术性与专业性,具有容易枯燥、难度大等特点。除了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时间,课外很少去了解、阅读文学作品。导致了部分理工院校学生的情商较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只顾自己的感受,不能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的心情与想法。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缺乏健全人格,理想信念迷茫

部分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产生了攀比、奢华的心理。还有些同学由于自律意识较弱,自制力不强,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络商城等各种虚拟的环境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有些大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迷失了自己进入大学校园的远大理想与信念。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不择手段,触犯了法律,从而误入了人生歧途,这些都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问题的重要体现。

2、重理论知识,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仍然体现出了只重视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与实践性不强等特点,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汉语言思维习惯由于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改变。在网路时代的今天,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言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注重新时期大学生正确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形成与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3、知识结构更新速度不适应市场需求

一是课程的设置方面。如今大部分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沿用传统的单一模式,未将丰富的汉语言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单纯的汉语言知识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制约了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不足。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较强的文字功底与公文写作能力,敏捷的思辨能力,良好的与人沟通与表达的能力,也是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然而,实践中所培养出的大学生只重视文学常识的记忆,理论知识的掌握,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汉语言文学有必要完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优化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优化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1、加强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将能够确保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汉语言文学是大学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汉语言文学范围较广,涵盖内容较为全面,为保证实际教学效果,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和增添。首先,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按照学生兴趣和爱好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目前大学生人格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制定,为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为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诗词比赛以及场景教学等等,让学生主动去开展相关交流活动,在学习和知识巩固的过程中去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4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提升

作为提高图书馆馆员素养重要途径,较高文学素养对图书馆馆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馆员人文修养的重要构成内容,更符合其职业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本文以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文学素养是其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其人文修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图书馆馆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馆员,不仅要能完成图书馆日常的工作,服务好大众,更重要的是还要对文献学、情报信息学、以及图书馆学都能够有所了解,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把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表述清楚,这就需要图书馆馆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所以说,提升馆员的文化素养是其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促进馆员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般来说,文学类的读者总量是最多的,文学类藏书占到总藏书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因此,图书馆馆员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数量众多的文学读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读者接近文学经典名著,改变他们对文学名著的态度,以至能够倾情于文学经典名著。(三)文学素养是馆员人文修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作为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可以提升人的气质以及人的品位,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次,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也更反映生活,可以使个人的人生经验得到丰富。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塑造,让读者犹如身处其境,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能让读者领悟出更为深刻的人生道理。

二、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对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和学习,促进个人文化底蕴的提升

可以说,阅读和学习是培养个人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阅读对人产生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的时候,一本好书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书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因此,图书馆馆员应经常阅读和学习经典名著,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夯实基础。

(二)应对文学经典名著有较为客观地把握和理解

文学名著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典范,可以说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阶梯。虽时间久远,但是却依然魅力无限,意味深沉。因此,图书馆馆员应对文学经典名著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很多图书馆馆员不是文学科班出身,他们自身的文学基础都较为薄弱,阅读经验明显缺乏。想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必须要对著名的文学作用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只有对这些经典名著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客观地把握之后,才能促进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经常听一些文学讲座

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学讲座,可以说是对一部优秀书籍精华的浓缩,这些文学讲座可以帮助听众在短时间内对一些文学知识获得全面而深层次的了解。图书馆馆员应从分利用职位的便利,经常听一些文学专题讲座,这是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观看一些电视上的文学类节目,这些节目都是聘请专业的教授进行讲解的,非常有文化内涵,这也是图书馆馆员很好的学习途径。

(四)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图书馆馆员可以和一些文学爱好者或者是语文老师多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模式既可以是,对文学中的理论知识的交流也可以是泛泛的聊天,比如可以聊聊某位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交流一下当前文学的发展形式,自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同时,图书馆馆员应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因为,写作能力是优秀馆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写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侧重,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表述清楚,语意连贯,更要体现出文学意境和语言美,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更有利于个人文学素养的养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文学素养对促进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地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馆员应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转变工作理念,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宫梅玲.高校馆图书治疗馆员应具备的素质[J].图书馆杂志,2005,(02).

[2]周晓丹.图书馆员文学素养提升与文学名著导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5

关键词:大学教师;文化素养;问题;提升路径

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对大学文化水平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指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由此可以看出对大师所确立的高度关键在于文化修养,大师的魅力与否,不仅看其文化知识的多少,更看重于其文化素养是否深厚。同时,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也关乎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师资队伍建设。

一、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内涵

《高级汉语大词典》对“素养”的解释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素养并非天生所有,而是经过实践而来的;二是素养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的一种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1]。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特征,反映的是教师在人格、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品质特征,形成于教师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并加以内化的基础之上[2]。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深厚文化知识基础上的基本文化素养;二是能驾驭学科教学的学科文化素养;三是正确的教育态度之上的教育文化素养。“育人者,必先育己”,所以大学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好榜样。

二、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对教师的文化素养培养不够重视。很多大学只注重对大学教师业务素质能力的提升及教师学历的再深造,而忽视对其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大学往往以教师的科研水平的高低来衡量其综合能力的高低,并且大学的办学政策和理念,高校资源的配置都倾向于教师的科研方面,这就会给教师一种误导,同时也是对大学教育本质的一种误读。大学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都偏重于教师的科研方面,而轻视了教学,使得大学教师不能把工作重心放到本职的教学上面,更谈不上文化素养的提升了。

(二)缺乏人格魅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大学教师是大学生最直接的引导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都缺乏独有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很难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其进行良好的引导及影响,和学生难以维持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本身文化素养的缺乏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有一些教师没有一个宽容之心,自考虑自己工作中的成败得失,为了自己的发展甚至打压和排挤其他老师,这些不好的行为都不利于教学和科研团队精神的形成。

(三)人文精神缺失、文化品位下降。大学作为文化和知识聚集的地方,也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不断探索真理和张扬个性的场所。但是,当今高校有很多教师缺乏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精神,更没有追求真善美的意识,只是把教师作为一个赚钱的工作来做,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和激情,对学生也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爱护。在现在的高校中,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意识,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上课方式进行教学,完全没有吧课堂作为自己的主战场,最终影响到课堂效果和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提升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路径分析

(一)大学教师应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精通自己学科的理论前沿、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只有具有了深厚的学科文化底蕴和知识素养,才能将本学科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其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大学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厚积薄发,为自己的大学教师生涯画上浓重的一笔。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师文化素养的渗透。对于学校来说,要把学校的学科教学和人文教育列入到教师的教学计划当中,不断鼓励大学教师把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和文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3]。首先,大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其次,大学教师也可以把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自然地渗透到其教学实践当中。这样就可以把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文化、素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丰富了大学教学中文化素质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质量。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大学教师良好人文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谐的校园氛围会使教师和学生自觉地融入进去,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熏陶自己的人文情感并升华其境界。所以,要想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要特别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另外,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学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师德、学识、人格魅力及教学水平都是其文化素养最直接和具体的表现。所以要积极发挥教师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使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在大学教师中得到传承、培育和弘扬,从而创造出浓厚的大学校园人文氛围。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首先,大学教师应该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例如2016年两会上再次提出的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公共服务问题、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问题及绿色理念、绿色发展问题,关注这些国家和民生问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同时也能增强其对时事问题的敏感性。其次,大学教师还应该不断进行社会实践,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再次,大学应该加强和当地政府、企业及团体的沟通和联系,为教师转化自身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经济开辟道路,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对口合作,达到互惠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希.大学和谐校园与教师文化素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2]高明泉.略论高校教师的素养[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4):78-81.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6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我们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储备语文知识信息?摇学生要想让自己的表达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就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字、词、句的掌握多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表达,听、说、读、写都得依赖丰富的词汇积累,要想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就得提高学生听、读能力,说、写是信息的输出,听、读是信息的输入,只有输入的信息越多,输出的信息才会更丰富,学生的素养才会得以提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要培养听、读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作,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词汇,培养语感,在情感中阅读,在阅读中体悟,在体悟中提升。要指导学生如何聆听,在听的过程中增强语文素养,可以聆听瞿弦和、任志宏等人的诗词朗诵,平常生活中的交流也是一种聆听,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聆听的方法和艺术。在听、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客观的安排学生进行训练说话的能力,课前5分钟演讲或者安排专门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活动,让学生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得以提升。与此同时,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应用文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有所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的教学和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教材只是学习的范本。语文的学习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涵育人的气质,所以,要在语文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可以激发学生感受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气;在教授《岳阳楼记》时,要激发学生努力获得范仲淹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在教授《赤壁赋》时,要激发学生也应有苏轼般“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旷达;在教授《行路难》时,要激发学生具备李白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的斗志。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情感,就要多与名人和文学大家的作品进行对话、交流,从中体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通过学生阅读、教师的指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学艺术世界,使其视野开阔起来、感情丰富起来。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建立“生活大语文观”语文课应该从课内走到课外,从语文运用到生活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天然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语文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中学语文课堂就应该立足于学生生活,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在生活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自由舞蹈,在生活这个广大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大语文,大思想,大境界,如此,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就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语文不是科学而是人文;语文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文智慧;语文是人文,若与人生、社会脱离,即成死文字,死学问。我们应该着手于人文性,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和在社会这个大语文课堂上着眼于人文,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人文素养也会有较大的提升。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7

关键词:语文;小学;审美素养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也可以将这句名言理解为:“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一提到“美”,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绘画美”“舞蹈美”“音乐美”等,一提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大家也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领域的学科。毋庸置疑,这些艺术领域的“美”确实能给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也能通过它们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但是除了艺术领域的美之外,我们的语文同样也能带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本文就此粗浅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提升小学生审美素养。

一、勾起学生对美的无意注意

无论是真理的发现还是美好事物的发现,它们都源于人们一开始的无意注意,诸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中魏格纳因为对病房墙壁上的地图的无意注意,而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并作出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伟大演讲。那么,将这一假说发现的过程假借在审美素养的培养上,要在语文课堂上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要勾起学生对美的无意注意,如果学生对语文课堂毫无兴趣,那么他根本不会关注语文课堂上的任何事物,更不用提审美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导入环节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对语文课堂每个环节的关注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勾起他对语文课堂中美好事物的无意注意。例如,在讲授《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庐山的壮美景象,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庐山之中,投入到诗人笔下的《题西林壁》之中,去感受诗句之美。

二、转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只能短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短暂的美的享受,然而这种短暂的欢愉并不能长时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而要将审美意识永存在学生心中就必须将刚开始的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换句话就是让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关注美好事物的习惯,只有在习惯的催使下,学生的审美素养才会大幅度提升。因此,为了很好完成“有意注意――无意注意”这个跳跃,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足的观察和思考时间,切忌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减少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注意时间。

三、适当的教师点拨与交流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交流谈论都是一个可以让人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与他人讨论,你会找出自己想法中的不足之处,并第一时间完善它,通过与他人交流,你会发现更多的“新天地”,然而审美素养的培养同样也需要交流,一个人故步自封的感受与欣赏提升不了自己审美素养,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视角都是不一样的,而不同审美视角下的事物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中“你看到了……”内容,向大家呈现三幅图画,这三幅图画从不同角度看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为了获得更多美的体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不足,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点拨,教给学生一些观察和欣赏的方法,一方面可避免学生因不会观察而丧失对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适当点拨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

素养。

四、给予表现与创造美的平台

无论是勾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还是将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还是适当的教师点拨和交流都属于“欣赏美”的层面,但是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不应只停留在欣赏这一基本层面上,表现和创造美才是审美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做的是提供给学生大胆表现和创造美的平台,在亲身演绎过程中,学生会深刻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自己的作品c优秀作品的差距,只有通过这一平台,学生才会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去努力完善它,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会反过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综上所述,审美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欣赏美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恰当的欣赏技巧,提供给学生表现和创造美的平台,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8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

一、现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现状

1.先做事,后做人

现代教育体制奉行“成绩至上”的原则,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某省曾做过关于“学生对于课外书籍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仅有14%的学生读过课外书籍,由此足以看出现在的学生缺少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到了大学才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教育课程,此时,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形成,很难再接受新的理念。所以在我国,人文科学的教育一直缺失,导致我国大学生都是先学做事,再学做人。

2.信息化时代的人文素养缺失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沟通方式也越来越倾向于网络交流。当代大学生追求网络信息的文化,但这些文化大多是娱乐八卦、游戏资讯,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关注国家时事、社会新闻,这种情况导致大学生缺少对我国文化、科学的了解。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究“文明和谐”,然而网络文化中的糟粕却在荼毒我国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3.物质高于精神

经济是生活的基础,现代人就是追求经济生活、追求娱乐生活,却不注重精神追求,忽略了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促进我国经济进步的主力军,但现代企业招聘人才也不是全看能力,而且更看重人品。所以,大学生在追求提升文化技能的时候,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增强民族凝聚力

人文素养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每一时期都为人们创造了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且从未放弃对“文明和谐”的追求,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人文科学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热爱祖国,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

2.提升人力资本优势

人文素养包括方方面面,对于历史、科学的学习,对于人的价值观的提升等都属于人文素养。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精神追求,形成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在走入社会时,有自己的优势,能以睿智、文明赢得更多的掌声。

3.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文明的建设。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大学生也从不断的学习中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并通过自身的人文素养折射出国家的文明与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新媒体的促进

虽然新媒体使大家过于关注网络世界而忽略了人文情怀,但这种方式也有它的优越性。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上,也应运用新媒体的优势,让人文情怀深入其中。现在很多人喜欢将网络用语古风化,比如:“我去写张卷子冷静一下”转变为古风就是“红尘三千墨,不如卷上繁华皆凉薄,一字一成酌”,以优美的风格转变网络用语的庸俗。

2.课堂形式的多变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主要还是在课堂上,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时,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所以,老师在讲课时,应该结合课外实践或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授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实践活动的开展

现代大学校园有很多社团组织、文化活动,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上有很大帮助。学校应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石径.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20).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9

【关键词】语文素养内涵现状方法策略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相对于“语文能力”这个概念,它增加了文化品位及修养,体现了语文的特点,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现实能力与前瞻能力的综合性的追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并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目前,“语文素养”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人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所具备的语文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语文素养”的现状

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近年来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着比较大的失误和偏差,这种失误突出地表现在目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较差。造成这种现状有社会的、观念的原因。现阶段高中学生语文素养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书写基本功太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字体潦草难辨,点画不到位,笔顺不正确,书面是涂抹勾画,很不整洁。第二,学生习作中错别字多。现在看学生的作文,没有错别字的几乎没有,大部分是错别字连篇。第三,目前阶段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太过狭窄。现在的中学生几乎不读书,影视资料基本上代替了原著。也就忽略了语文知识的积累,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文外,其他的文章几乎不背诵。以致于说话写文章常常闹笑话。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成了当务之急。

三、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策略

第一,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课和利用。教师要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不断给学生提供新的知识源泉。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语文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课堂学习资源主要以教科书为主。在教授新课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素材,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大部分的课外学习资源都比较形象、直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个体的特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语

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语文学习首要问题是学好语言文字,才能和人沟通交流,才能表情达意,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发展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第二,重视积累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的积累对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中学生的语文必须重视积累。积累是一个人成长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语言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命繁衍的过程。学习语文知识后不重视积累,不重视筛选、消化、吸收,就不能内化为我们的语文素养。高中阶段语文方面的积累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日常文化积累。语文教育过程中的语言积累是一种能激活并灵活运用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如何感悟语言,如何运用语言描述情境,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是相对单调的。作业繁重,每天都是学习,几乎没有假期,更谈不上娱乐时间,因此,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文化的积累不可忽视,文化积累的外延比语言的积累大得多,要在语言积累中丰富文化积累,如在熟记成语的同时感性积累成语文化,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充实文化积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候要培养自己勤于积累的学习习惯。扩大语文的阅读面宽,积腋成裘,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不断提高。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篇10

关键词:高考体制外;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前言:素质教育这一话题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就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关于中学生减负的口号也已喊了十几年,但在这十几年中,受考试制度的限制和影响,学生负担只是越减越重。而语文教学也更倾向于应试的教育,而脱离了其培养学生认识、感受、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标。浙师大直升班自2000年创立以来,就一直以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为目标,远离高考压力使得一些语文教学的素质培养成了可能。直升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多”:一是上课交流互动,二是课外知识讲座多,三是素质训练机会多。

笔者作为毕业于直升班的学生,是高考体制外语文教育的亲历者、受益者,因此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感受,对于直升班的语文教学也有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远离了高考体制的束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让学生自己做同学的老师。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教师必须要保证每一堂课的高效、准确,然而直升班则不同。首先,直升班的学生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具备一定的自身素质,有能力自主解读一些文本。其次,直升班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目标,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所以站上讲台对于直升班学生来说是可行的。教师可以选定课本上的课文、主题让学生上课,也可以有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题材为同学们介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放手给学生上课并不是完全不管不顾,应该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文本解读、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建议。

以我在就读直升班期间的一次自主教学为例,我选择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焦仲卿与刘兰芝、陆游与唐婉这三对中国文学史上或存在与现实或存在于作品中的情侣,介绍其各自背景,并解读了所涉及的《白头吟》、《孔雀东南飞》和《钗头凤》三部经典文学作品。在课后点评中,老师提出了三对情侣随着年代的由前往后,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力度却越来越小,建议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进行深入的剖析。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再融入教师的点评和建议,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主题。自主探究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的一种方式,世界是复杂多样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将“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将一些基础的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只需重点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二、注重学生欣赏文字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充满美的一门学科,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往往会由于过度重视技巧而忽视对于美的强调。直升班语文教学重视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

重视朗读对学生感受美的作用。应试教育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惜时如金,似乎每一分每一秒都应用在讲解课文内容和重点上,而忽视了朗读课文带来的美感所产生的效果。直升班中,教师不仅自己朗读,也请学生朗读,直升班的学生大多是能朗读并善于朗读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文章情境。在散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尤为明显。“例如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很美,更重要的是作者所营造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那么教师就应该把学生领入一个审美天地。”通过教师唯美的朗读,学生可以很快地走进月色中的荷塘,感受到朱自清传达出的美感。

远离高考模式,教学中常常可以插入一些课外的元素。传统教师往往也会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但是至于学生是否阅读则全靠学生自己的兴趣了,这样往往会使原本应该对学生审美起到较大作用的环节缺失。直升班的课堂上,老师会直接把自己发现的美文读给学生听,相较于枯燥的知识,学生通常对这些更津津有味。通过和学生一起探讨,提升学生美的鉴赏能力。

三、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光光在课堂上,学生很难全面准确地学习语文,直升班的培养模式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生活的平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语文的学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组织写作活动。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害怕写作文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绞尽脑汁。在浙师大附中有一个全国优秀社团――《黄土》文学社,这个社团组织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其主要成员则是没有高考压力的直升班学生。他们定期组织外出采风的活动,为写作汲取新的素材,此外还会组织文学沙龙等活动,交流创作感悟。

组织听说活动。浙师大附中非常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培养了一批以直升班为代表的拥有较强听说能力的学生,这不得不说得益于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直升班的语文课堂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时是文学交流会,有时是辩论赛,有时是朗诵会,在学校乃至省级部级的赛事中都能够见到直升班学子舞台上自信的身影。越是有自信,学生就越敢说,越敢挑战新鲜的事物,如此良性循环,在不停的锻炼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升。

社会性活动。语文是可以外延到社会的一门学科,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语文的痕迹,高中教育很少让学生有机会能够进入到社会当中去学习语文。然而直升班则不同,社会性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社区板报设计制作、街头错别字纠正、社会课题研究等等。直升班的学生常常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当中发掘生活中的语文。

参考文献:

[1]王春泊.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文教资料,2006:112.

[2]郑晓玲.课外活动与语文教学结合初探[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