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规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3:27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1

一、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呈现一种金字塔型的结构,即级别越高的法律数量越少,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属于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宪法》为根本法,以《教育法》为教育的基本法及由相应的教育部门法、教育部门规章、教育地方性法规和教育政府规章所组成,也呈一种金字塔型的结构,且各效力层次之间有一定的分工与配合。

《宪法》作为根本法,其对于学校办学行为并未直接进行规定,但《宪法》关于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之规定,对学校办学行为同样具有指导作用。现行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由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门规章等规定的。

关于学校办学行为方面的问题主要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教育法律予以规定,内容主要包括:学位的种类与授予条件、教师的作用与考核、学校的权利与义务、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职业教育的体系与实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与高等学校的组织和活动、民办学校的组织与活动及其资产与财务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内容。

关于学校办学行为方面较为具体的问题或制度,则由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或教育部门规章予以规定。现行教育行政法规中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主要包括学校的卫生体育工作、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组织和管理、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民办学校的组织与活动及其资产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现行教育部门规章中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主要包括幼儿园的教育与卫生保健、小学教育教学与行政管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规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研究生学籍管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等。从这些规定来看,它们是对上述教育法律与行政法规的进一步具体化。

二、现行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的不足

虽然现行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有不足与需要完善之处。概括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效力层次低

现行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虽表现为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但对学校办学行为予以规范的主要是处于塔底的教育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由于这些规范过于庞杂且很多规范并无上位法可依,同时,由于其效力层次较低,以致很多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形同虚设,并未起到对学校办学行为予以指引、预测、评价等作用,也给法院在处理相应学校办学行为纠纷时如何适用法律造成混乱。司法实践中,法院多没有依据教育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来裁判。

2.有些本应纳入法律调整范围的学校办学行为仍游离在法律之外

法律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不可能是全方位的,只能是有条件的、部分的,当然,哪些办学行为应纳入法律领域,其界限或划分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本应纳入法律领域的学校办学行为若游离在法律之外,不利于良好的学校办学秩序的建立及对学校办学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

虽然学校有性质或级别的不同,但在其办学过程中却有着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面对与处理,这就要求法律对这些应纳入法律调整范围的问题进行统一规范。比如,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医疗保健问题、校园秩序管理问题、招生与考试问题等,若依此来考察现行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其疏漏也随处可见。如,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规定,但没有普通高等学校安全管理的规定,而实际上大学校园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亟需立法的规范;有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但自幼儿园到中小学也都有自己的保健医生等,其工作规程则未有明确的规定;有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的规定,但未有幼儿园、中小学的校园秩序管理的规定等。另外,除高考招生之外的招生与考试、学校资产管理等办学行为仍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随着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化,校长或其他教育管理人员被视为一种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但尚未有校长或其他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规范,而大量的学校办学行为,尤其较为重大的办学行为正是校长或其他教育管理人员所实施的。

3.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

法律责任是基于行为人对法律义务的违反而应承受的不利后果。其目的是确保法律得到遵守与执行,形成法律所欲确认的一种社会秩序,是法律强制力的表现。“一个法律制度,如果没有可强制实施的惩罚手段,就会被证明无力限制非合作的、的和犯罪的因素,从而也就不能实现其在社会中维持秩序与正义的基本职能。”[1]因此,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对于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中有关权利保障、义务履行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现行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法律责任体系还不是很完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办学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以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为主,较少追究刑事责任。未追究刑事责任之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规定不完善,在《刑法》中未设相应的或独立的罪名对学校办学违法行为予以追究。如对于大规模组织考试舞弊或生产、销售作弊器材行为等,在我国《刑法》中没有独立罪名对其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另一方面,忽视了刑罚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特有约束与抑制的功能。

第二,法律责任的设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出现学校办学行为违法时,法律并没有及时地立、改、废,对办学违法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与制裁。如,对于目前表现仍比较突出的收取择校费的行为,虽然对择校费收取行为欠缺合法性有所共识,但对于以捐资助学等名义收取择校费之行为如何予以制裁,至今未见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第三,对学校办学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设定比较粗糙,有关法律责任条款往往缺少责任主体、追究责任的主体或承担责任的类型的明确具体的规定,使一些学校办学违法行为之法律责任追究处于一种虚位或含混状态。这不仅扰乱了学校办学行为秩序,而且也可能挫伤教育的公益性。

三、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的完善

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一般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建构。因此,关于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的完善,也可从纵横向两个方面进行。

1.从纵向上来看,主要是完善与提升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效力等级

法律规范的效力级别可划分为根本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依此建构时应遵循法律体系建构的基本规律,即下位法应以上位法为依据进行制定。

首先,在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的纵向建构上,其关键在于如何区分复杂的、多样的学校办学行为,并分配给不同级别的立法机关进行立法。一般说来,关于学校办学的基本制度,如招生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制度、财务制度、学校资产管理制度及关于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教师的办学行为的基本要求、标准、行为准则等由教育法律来进行规范。对于涉及学校办学基本制度外的一些具体制度,可由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来进行规范。

其次,应充分发挥教育行政法规的规范功能,以提升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效力等级。理由有三。第一,学校办学行为涉及的范围与内容广泛而复杂,且具有一定的多变性,这就使得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稳定性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强。而教育行政法规立法的灵活性则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办学行为的这种复杂性、多变性,及时地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调整与规范。第二,教育行政法规实质上是对学校办学行为的一种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监督机制。第三,现行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效力层次低,在当前我国教育法律运行环境欠佳阶段,应提升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效力层次,促进其实施。

2.从横向上看,主要是完善学校办学法律关系中主体与内容方面的法律规范

如果说对法律体系纵向上的完善属于宏观层次的话,那么对法律体系横向上的完善则属于微观层次。后者的完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善相关主体方面的法律规范;二是完善法律关系的内容方面的法律规范。关于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的完善,在横向方面也主要包括这两个方面。

(1)学校办学行为主体方面法律规范的完善

学校办学行为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教师等,对其办学行为予以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学校方面的办学行为规范的完善。学校方面的办学行为规范,主要指将学校办学方面的管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其完善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对有关学校的管理制度已在《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部门法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予以规定的,针对其不足予以相应的立、改、废以使之完善。第二,对有关学校的管理制度未在教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中予以规定的,应制定教育单行法。就教育单行法而言,除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的《考试法》、《学校法》等外,还应制定学校招生法、学校资产管理法、学校体育卫生法、学生法、大学校园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秩序法等。

二是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方面的办学行为规范的完善。随着学校教育之蓬勃发展,学校运行方式也变得复杂和多样化,在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被视为一种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具有专业化的特征。

校长负责制的确立与实施使校长拥有了非常大的办学权力,而其办学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能否良性与健康地发展。故校长在办学时不仅需要自律,同时也必须受到一定的法律规范的调整。因此,制定一部符合校长职业特点的校长办学行为法是必要的。

除校长之外,其他管理人员如教务人员、财务人员、教辅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的办学行为规范与否同样也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关于这些管理人员的办学行为,目前主要是由学校的规章制度等进行规范,其规范程度则与所在学校的管理水平、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否密切相关,以致校与校之间的差异悬殊,不利于我国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应以法律的形式对其他管理人员的办学行为予以适当规范,即在立法上仅需制定这些管理行为的基本要求或标准等,具体的行为准则由各学校或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结合学校的规模与特点等来制定。

三是教师方面的办学行为规范的完善。关于教师方面的办学行为规范,主要涉及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的行为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从劳动形态来讲是一种脑力劳动,但其劳动效果却难以预测,更无法精确评价,且极易受社会的影响,尤其是施教对象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往往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还应注重自身的品质素养;同时为了追求一种良好的劳动效果,教师可能需要一些辅的措施,如对学生的训斥或其他管教行为等。

因此,关于教师方面的办学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关教师品行素质方面的规范,即教师的权利义务、职业道德规范;二是有关教师对学生的管教行为的种类、条件等方面的规范。这些规范内容有的已经在《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予以了规定,但其规定有的过于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或难以依此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明确的评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还应制定有关幼儿园教师、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关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管教方面的规范等。

(2)学校办学行为内容方面法律规范的完善

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内容指学校办学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义务。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权利体系主要是围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的特点所进行的权限划分,其建构应基于学校的级别及其办学目标与任务的不同而进行。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义务体系与其权利体系的建构有一致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权利具有可选择性与可放弃性,而义务则不然。故在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义务体系的建构中,应着重建构的是法律责任体系,否则义务体系形同虚设。关于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的法律责任体系的建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强调刑事责任对于惩戒学校办学违法行为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在对学校办学违法行为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时,根据该行为对于学校办学秩序、教育的公益性等侵害的程度适时地予以刑事责任的设定与追究。第二,对相应的法律责任规范应及时地进行立、改、废,以有效地对学校办学违法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与制裁。第三,对学校办学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精准设定。从法律责任承担的主体、责任的类型和种类及追究法律责任的主体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以避免使法律责任的追究处于虚位或含混状态。

参考文献

[1][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民办高校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但是面对外部环境劣势和内部机制的短板,面对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新要求,民办高校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管理的机制体制还不成熟,使民办高校的学生权利更易受到侵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中不断受到审视、质疑、甚至对抗,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纠纷呈显著上升趋势。由于民办高校习惯于按照传统做法处理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导致在纠纷处理中常常因法律依据不足而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笔者通过研究并结合实践,就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提出如下解决路径。

一、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法治须以良法为前提,良法是法治的最低要求。”健全和完善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是高等教育法治化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立法没有跟上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立法远远滞后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反映到学生管理领域的立法上更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2017年9月新修订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民办学校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和处分。”第三十四条规定:“民办教育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社会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权利。”规定仍然过于笼统、原则,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发展却相对滞后,而且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针对性不强,因此首先要加快法律法规的修订,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应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使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要加强对现有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梳理,对于不适应当下实际情况的规定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并将现有的规定汇编成册,以供在民办高等教育实践中使用。

二、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大力支持和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响应国家和社会法治化进程的需要。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的实质在于规范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健全完善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把“学生本位”管理思想体现在各项管理制度中。管理制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应当享有的各项权利,使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够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要求,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其次,要把握“合法性”这一学生管理制度的基本准则。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其上位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性和民办高校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切实符合学校管理需要,更合乎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再次,要规范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民办高校具有相对灵活的体制优势,更应注重出台事关学生各项权利的管理制度的程序性要求。要明确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规范制度制定流程,并注重制度制定质量审查。最后,要突出制度制定受教育者的参与性。民办高校的学生往往比公办高校的学生更加关注学校对其相关权利实现的保障,因此学校在制定相关管理规定的过程中要建立受教育者的参与机制,要充分“重视被管理者在规范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可能影响被管理者利益的重要规范,要通过制度保证他们的参与权,允许提出议案、讨论草案,甚至赋予被管理者对相关规范的决定权。”

三、完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正当程序

“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核心问题是程序问题。”体现在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层面也是如此,2017年9月新修订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程序要求,这是程序正当原则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学校在实施管理权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不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必须要将学校管理权的实施进行规范,使其按照规定的程序施行。鉴于民办高校发展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学生的权利实现更需要其管理的程序化。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程序化需要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更需要高校层面的制度完善。注重程序规则的创建。学生是否选择报考民办高校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有了学生民办高校才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合法的请求权、合理的知情权。比如:在学校管理中决定事关学生权益的事项,事前学校有告知、说明、乃至听证的程序义务,学生有被告知、听取说明、申请听证的程序性权利。这些权利和义务需要通过程序性规定给予明确。管理程序规则的创建是学生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基础,因此,在实施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依照上位法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合法合理的学生管理程序,为实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程序化奠定基础。突出程序规则的执行。程序规则是学生管理的基础。程序的执行过程中人的因素是关键,而民办高校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学校内部机构的变革较为频繁,这就给学生管理程序的执行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为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更应将学生管理程序的执行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重视,要建立学生管理程序的执行机制,确保程序性规则得到有效的落实。建立程序审查机制。学生管理程序是高等学校学生权利实现的基础,更是民办高校规范学生管理、实现学生权益最大化的保障。对于民办高校克服自身缺点,增强自身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民办高校应建立学校管理程序的审查机制,明确专门部门负责审查,对学生管理程序设立的正当性、程序的遵守情况、违反程序的处理等建立审查监督机制,增强民办高校自身在程序方面的自我完善能力,保障相关规定能够真正发挥管理效能。

四、完善民办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

“有权利必有救济”。“对于高校而言,构建畅通的申诉与诉讼并行的学生权利救济机制,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实现途径之一。”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高校在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建立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首先,完善校内申诉制度。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条规定:“学生对学校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学校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申诉的范围仅限于学校的处理和处分。笔者认为,针对民办高校学生权利更易被侵犯的现实,应该进一步扩大校内救济的范围,应该将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认为任何权利受到侵害或自己被不公正对待的事项都纳入到校内申诉的范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内申诉在民办高校学生权利救济中的积极作用。在民办高校校内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明确校内申诉委员会的构成,提升校内申诉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进一步细化委员会的职权设置,让其权能和效力明晰化。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校内申诉的配套制度,比如引入听证制度、确立回避和时效制度等,不断完善校内申诉制度在民办高校学生权利保护中的作用,使校内申诉制度成为学生权利救济的主要渠道。其次,完善校外申诉制度。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该规定已基本明确校内申诉制度应作为校外申诉制度的前置程序,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权益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保护,缩小纠纷的不利影响,符合及时方便的法治原则。笔者认为应与校内申诉的范围对接,明确界定校外申诉的范围,虽然民办高校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但除学校学术自治特有的范围外,所有管理行为被学生认为侵犯其权利并在校内申诉复查后,经学生申请都应该纳入校外申诉的范围,这样才能确保民办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全面、高效的开展。

再次,完善司法审查制度。明确界定司法审查的范围,民办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有行政法律关系、但更多的体现民事法律关系色彩的双重法律关系。民办高校仅在学生学籍管理、学历学位证书授予、奖惩等较小范围内的重要事项上具有行政诉讼被告资格,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领域审查应控制在合法合理的限度内。即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如做出开除、退学等侵犯到学生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在穷尽校内外其他救济措施的情况下,学生有权提起行政诉讼,获得权利救济的最后保障。最后,发挥民事诉讼制度在民办高校学生权利救济中的作用。民办高校“就其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正面临学校与学生行政管理关系的式微,一般权利关系及学校与学生的契约关系增强的趋势。”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高校公文管理;思考;建议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解释,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具有特定的行文规则和处理办法。高校作为国家公共事业的重要部门,离不开公文的辅助作用。高校公文指的是高校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

高校办公室作为学校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如何围绕学校办学目标提高管理水平,是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推动高校的发展。当今社会,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校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追求。现代大学制度是维系现代大学良好发展的一种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既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大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从管理的角度讲,有效的制度对于调整学校内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稳定学校正常秩序,激发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公文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载体,其运转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内部管理的成效,所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背景下研究高校公文处理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积极争取领导对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视。要确保公文处理工作规范有序,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作为院系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公文审阅、签批的主要实践者,他们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才能保证该项工作的规范、高效开展。公文处理人员要注意把握领导关心的重点和难点,要在公文流转、审核等环节认真把关,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公文的拟制切中重点,容易得到领导的认可,文件才能快速流转。

充分了解高校公文的特点,增进公文规范化认识。公文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具有自身特有的办理程序和写作格式,甚至在用语等方面,也有约定俗成的范式。公文自身功能的定位决定了它必须简洁明了地反映发文者的意图,才能有效地处理事务。因此,公文处理人员要增进公文规范化认识,自觉养成公文规范化的良好职业习惯。

高校公文处理是高校办公室主要的工作内容和办公方式,也是高校办公室一项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既重要,又繁琐。如果找到公文处理的规律,对做好公文处理工作非常重要。高校公文处理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其公文处理程序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公文的质量和执行效果,甚至影响到校领导的决策。人们通常以公文处理的质量和处理的速度作为标准来衡量公文处理的工作效率。要提高公文处理的工作效率,必须实现公文处理程序的规范化,这样可以加快公文处理的运转速度,保证公文处理的质量,同时,为校领导决策提供多方面的依据。因此,研究公文处理程序规范化的一般规律,克服障碍,清除弊端,增强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性,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公文处理规范化有利于提高高校公文处理的效率

主要表现在:

1.加速公文处理速度。严格按照公文处理程序的科学组织和要求进行。在一定时间内减少公文处理所耗费的时间。例如:发文处理程序,从拟稿到整理保管,总共有十多个程序,每个程序当中又有不同的工作环节。只要能严格按照公文运转的程序进行,即可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从而缩短公文处理所耗费的时间。

2.保证公文处理的质量。办文的质量,虽然主要取决于秘书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但公文运转程序同样重要,不可忽视。就拿收文处理程序来说,收文登记是收文处理的重要程序,登记的原则是方便公文的运转、查找、统计。这就要求秘书人员根据文件的性质、种类和作用决定是否登记。假如秘书人员对来文必编必登,势必加大了登记、编号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查找公文的困难,但对于该登记的公文不进行登记,就会造成公文散失,影响办文的质量。对发文处理程序同样要保证质量,例如:有些职能部门以学校名义拟制的公文,不经校办公室审核,直接送校领导签发,马上打印,直接向全校各单位散发或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闹出不少笑话。

二、目前,高校公文处理程序不够规范,凭个人主观愿望办事的现象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有:

一是任意削减公文处理的基本工作环节。从总体结构来说,整个公文处理规范化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互相衔接的。任意削减某个程序,将会严重影响公文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秩序。如:缺少催办这一程序,易使公文停滞和积压,影响公文正常运转,甚至有时会造成很大损失。还有校对这个程序,是公文文字和体式把关的关卡,假如缺少该环节,就会造成错漏百出,严重影响办文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出现不良后果。

二是任意颠倒公文处理规范化程序的先后次序。这样就会打乱公文的正常运转程序,造成工作上的混乱。再如:核稿和签发这两个程序,先签发后核稿,便会丧失签发的严肃性等等,正常的程序应该是先核稿后送领导签发。

要使公文处理程序规范化,必须抓好治本工作,提高秘书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公文处理程序规范化的根本性工作。公文处理程序规范化能否实现,秘书人员素质是决定因素。如何提高现职秘书人员的素质呢?

一是组织学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有关公文法规,系统了解各级机关各类公文处理的具体规范,提高秘书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公文的自觉性。

二是通过制定《公文办理制度》等,让秘书人员制发、办理文件时有章可循。

三是抓好秘书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秘书人员业务培训活动,举办秘书人员培训班,提高秘书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理论水平。

四是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会,对公文处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互相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引进先进的办公手段,以利公文处理程序规范化。

要实现高校公文处理程序规范化,还要依靠先进的办公设备。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公室办公设备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大改观,但还远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影响了实现公文处理程序规范化的进程。在高校办公室引进先进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扫描仪、传真机、数码复合打印机、多功能电话、录像机、自动装订机等,从而减轻秘书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秘书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公文处理程序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总的来说,积极应对高校公文处理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和科学化,将有利于领导掌握情况、正确决断,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最终将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凌香.高校公文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5).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4

控制活动多样化。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这个主要任务,又有为了实现投资者的盈利目的而产生的投融资、基建、采购、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因此,民办高校的经营范围很广,当然,社会责任也比较重大。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在经营过程中注意控制活动多样化这一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如基建、采购等控制比较薄弱的活动。

二、民办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内部原因导致的问题

1、组织结构不合理。我国民办高校的组织结构主要由制定决策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决策的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股东大会拥有剩余所有权、重大决策权和董事任命权等权利,但由于民办高校是虚拟的法人人格,所以民办高校的董事会具有真正的决策权。民办高校的执行机构除了执行董事会决策外,会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然而,拥有独立董事会和执行机构的民办高校,却时常发生家族化、集团化管理的情况,董事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责任,民办高校大部分时间受制于董事长或者出资人,校长又常常受制于董事,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又缺乏监事会等类似监督机构,民办高校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不尽合理的情况无法避免,民办高校组织结构层次多而乱,可谓华而不实。同时,在教育部倡导本科高校向技术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民办高校更倾向于定位为实践人才的培养,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更侧重于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涉及较少,这样的组织结构不利于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2、经营风险较大。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风险和政策风险都高于公办高校,这两个风险也是经营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风险、政策风险这两个方面。教学质量风险主要是由师资队伍、生源质量、办学条件、质量管理、学科结构等因素引起的,该风险是民办高校经营风险中的重要风险。由于民办高校决定招生的因素是教学质量,学校的教学质量越好,教学成果越丰硕,生源就越多。虽然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都非常好,教学、住宿硬件设施比较全面,但是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流动率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这样就会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招生,学校将会发生财务危机。政策风险主要是由于民办高等教育法规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不确定而引起的,同时,决策人对政策法规解读的误差也会引起政策风险。

3、内部控制活动不规范。由于民办高校兼具企业的性质,很多民办高校在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上借鉴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明确了教学岗位的课时安排、科研任务以及对应的薪酬待遇,对于行政岗位也明确了各个行政岗位的职责,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审批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贯彻实施,但是在资金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这些重要项目的内部控制设计上,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活动还不是很完善。

(1)学费管理流程不规范。作为民办高校主要收入的学生学费,是维持学校日常运转的重要资金,因此学生的学费管理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民办高校的学费收费工作困难重重,学生欠费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民办高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还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流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2)预算管理不完善。民办高校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都暴露出很多问题,民办高校的管理层不重视预算,很多民办高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编制由于缺乏其他部门的参与,编制的结果容易出现偏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多数民办高校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学校总体目标进行统一,这样编制预算,可行性会比较低,更不用提权威性了。在民办高校,还有一种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层面的资金收支基本纳入了预算管理,但是,学校内部的一些具有独立核算经济能力的院系和部门的资金收支却是各自为政,没有纳入学校整体的预算管理,这样,学校的资金管理就出现了盲区,资金体外循环现象时有发生。在预算执行上,有些民办高校执行力弱,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有些部门不按照预算的安排使用资金,超出预算情况严重,预算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3)对固定资产监管不力。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民办高校规模的壮大,归属于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也是越来越多,各种教学办公设备,新建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大量的图书,都是民办高校的重要固定资产,这些资产无论是自己购买的,还是他人捐赠的,无不显示出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因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民办高校内部,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各项资产的财产保全控制。

4、信息沟通不畅。表现在控制活动上面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信息与沟通的主要途径,各单位和部门之间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民办高校的硬件设备一般比较完善,例如财务、资产、人事、教务和学生管理等部门基本都使用专用软件进行管理,这很有利于各个部门员工之间的信息共享。但是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自我体系,不能实现单位间、部门间和员工间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也就形成了信息壁垒,这样就容易造成信息在上传下达时出现误差,不利于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

(二)外部原因导致的问题

1、高校内部控制法规缺失。20世纪90年代,我国加大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相继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但是针对高校的内部控制研究的比较少,仅仅出台了一些单项的管理办法。正是缺失了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作指导,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统一的制定标准,高校实行内部控制的外部法律环境还未成熟。

2、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民办高校有企业的性质,同时还具有非盈利单位的性质,这一个性质使得民办高校的财务信息不需要定期对外公开披露,这样社会大众就无法对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受教育部门的行政干预和督查少,由学校制定的财务预算缺乏上级监督,因此,高校的内部控制在缺乏有效社会监督的情况下,出现了执行力度不严等一系列问题。

三、加强民办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民办高校内部建设

1、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在民办高校的内部建设中,上至管理层下至教职人员全民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对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民办高校的壮大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简单的会计工作,更应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和充实专业知识,改变工作态度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广大师生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切实发挥资源优化组合效应。同时,民办高校还要明晰产权,为整个学校的管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治理环境。

2、优化民办高校治理结构。民办高校复杂的治理结构决定了投资人的注资会影响高校的治理结构并影响民办高校运营的目标,因此,在治理结构上,民办高校应该减弱出资人在管理上的控制性,防止其利用办学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保证高校的公益性质。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监督职能,既不能让学校成为出资者赚取利益的工具,也要保证校长等管理层按照董事会的决议实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管理层的错误行为,对效率较高的管理人员实行奖励。

3、规范内部控制活动

(1)规范学费管理流程。民办高校由于没有国家财政补贴,资金上是自给自足,因此民办高校的学费比公立高校高出很多,但是为了能及时地收回学费,民办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硬件设施制定出合理的学费标准。对于欠学费的学生,要实行一些激励措施;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学校应该积极提供助学贷款,制定出合理清晰的贷款申请和偿还的程序,在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欠费比率,保证学校的学费收入。

(2)完善预算管理。民办高校应该制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应遵循合法科学、高效有力、经济适度、全面系统、权责明确等基本原则,以可以持续发展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准则,把优秀的资源用到需要的地方,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长期发展的要求。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单位3个层次的基本架构。董事会在宣布预算的决策后,各“院、系、部”作为预算的执行机构,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提高预算的管理运用效率。与此同时,还必须强化预算管理考核。以预算为基础,结合日常工作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项目差额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找到原因所在,然后按照考核制度、考核内容与考核指标,实施奖惩。

(3)加强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国有资产,因此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定位于在保证民办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资产处置的合理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对固定资产的控制管理过程中,主要从资产的取得、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理等环节找出关键的控制点,采用授权批准、会计记录与资产保管相互分离和制约,防止资产的被盗、毁损及流失。

4、建立畅通的信息与沟通渠道。对于民办高校内部而言,信息与沟通渠道主要是办公软件的应用,很多民办高校在教务安排、办公沟通、科研交流等方面都有着对应的工作软件,这必然会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但是对于身处一线工作的教辅人员而言,这些软件都是接收命令的工具,命令执行的效果如何,一线教辅人员是否接受,反馈不到管理层,所以,建议民办高校的管理层定期举行座谈会,切身聆听一线教职员的心声,真正做到消息既能下传也可上达。对于民办高校外部而言,民办高校必须进行形象包装,加大对外宣传,扩大知名度,增强自身竞争力,与校友联系密切,鼓励校友积极为母校发展做出贡献。

(二)营造有力的外部环境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监督,使得民办高校的内控在执行上有法可依。因此,国家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民办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尽快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民办高校内控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5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柳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柳教基字〔2009〕35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的通知》(桂教〔2009〕40号)、《关于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市、区)评估工作的通知》(桂教基教〔2009〕42号)及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年”启动视频会议精神,制订本评估工作方案。

一、评估目的

贯彻落实全区“义务教育常规管理年”活动目标要求,通过建立评估验收制度,促使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推动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切实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二、评估原则

(一)全面覆盖原则。按自治区教育厅的工作布署,即时启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评估工作,覆盖到全县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

(二)突出重点原则。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评估工作,重点在农村地区,难点在薄弱学校。通过参与“义务教育常规管理年”活动,促使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常规管理四十二条的基本要求,最终实现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三)分级负责原则。我县评估工作分县、淋病二级自下而上逐级开展。

(四)建立长效机制原则。学校常规管理体现规范性、长期性,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以评促管,以评促建,通过评估促使义务教育学校逐步建立起常规管理长效机制。

三、评估验收工作的组织机构

成立柳江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评估验收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梁根全县教育局局长

王廷继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副局长

副组长:谭广淋县教育局副局长

韦师县教育局副局长

成员:韦恒飞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

谭以华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谭海军县教育局财务基建股股长

覃金辉县教育局人事师培股股长

周立明县教育局政策法规室主任

韦初茂县教育局纪检监察室主任

韦林县教育局党办主任

林木章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郑彩燕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黎正勇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站长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评估验收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名单如下:

主任:韦师(兼)

副主任:韦恒飞(兼)

谭以华(兼)

成员:王冬梅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副股长

韦秋琴县教育局财务基建股股长

兰B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张锦学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评估验收工作的文件起草、方案制定、学校宣传、组织实施、评估检查等日常工作。

四、评估工作的实施步骤及分工

(一)方案起草公布阶段,时间为2009年6月。由基教股负责。

(二)学习宣传及义务教育学校对照标准规范管理自评达标阶段,时间为2009年6月—12月。基教股牵头,各成员股室各负其责,做好落实工作。

1、2009年6—8月,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学习相关文件及评估方案,同时下发自治区教育厅印制的校园文化宣传标语汇编。基教股负责。

2、2009年6月—12月,指导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常规管理自查和整改阶段。由基教股牵头,相关成员股室根据常规管理规定中涉及的部门职责给予支持配合。

义务教育学校对照标准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自查自纠,整改达标,并按自治区评估要求汇集材料,建立档案。凡自评达400分以上,可向县教育局申请义务教育常规管理达标学校。

(三)县评估阶段,时间为2010年3月—5月。县教育局对辖区内申请义务教育常规管理达标学校进行评估检查。

(四)由县教育局基教股牵头,各成员股室配合,并将各股室设立的单项评估纳入此项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1、2010年3月,县教育局基教股从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抽8名专职人员,负责评估验收时间安排、评估培训、评估材料整理等日常工作。

2、2010年4月成立个县级评估组,每个评估组由1名组长、1名副组长、5名成员组成,由县教育局内相关股室、教研部门、义务教育学校等单位抽调。

3、个县级评估组向评估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报告评估结果,评估领导小组以通报的形式对通过评估验收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表彰,对未通过评估验收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五)迎接市级评估阶段,时间2010年6月—7月。

(六)迎接自治区级评估阶段,时间2010年8月—12月。8月份为整理评估结果及向自治区评估组申请自治区级评估,9—12月迎接自治区检查评估。

(七)自治区公布评估结果阶段,时间为2010年12月底或2011年1月。以通报形式对通过评估验收的县(市、区)进行表彰奖励;对未通过评估验收的县(市、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五、领导小组成员科室职责

基教股: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落实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负责起草市本级评估方案并组织实施,向局办提供相关信息供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指导和检查各义务教育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牵头分阶段对各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评估进行督导检查,负责组织县级各阶段评估及迎接市教育局和自治区级评估。

督导室: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落实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牵头分阶段对各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评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协助基教股组织县级评估及迎接市教育局和自治区级评估。

财务基建股: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落实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负责常规管理评估工作的经费安排,参与评估工作。

政策法规室: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落实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指导义务教育学校依法依规治校,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参与评估工作。

党办: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落实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负责校长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作,参与评估工作。

局办: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落实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负责“义务教育常规管理年”启动的宣传工作,评估检查用人用车等后勤保障的协调工作。

纪检监察室: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落实本股室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负责对违规办学行为依法查处,参与评估工作。

教研室: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落实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参与评估工作。

电教仪器站: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落实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指导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做好教学仪器的调拨,指导学校做好使用,管理工作。

要求各义务教育学校参照此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6

关于明确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管理职责分工、完善日常监管制度(试行)的通知

各中心校(县直小学)、县局各股室、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改进民办学校管理方式,提高民办学校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依法管理,规范办学,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现就加强全县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分工,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管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包括民办幼儿园和各类民办培训机构)

二、重点监管内容

1.重大事项(含学校举办者、办学地址、办学层次、法定代表人、校长、办学规模变化、人事变动、招生政策、突发事件等应上报事项)是否及时上报;

2.党组织建设工作;

3.教育教学工作;

4.教职工队伍建设情况;

5.安全管理工作;

6.财务管理工作;

7.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三、县局股室责任分工

为形成齐抓共管、股室联动的工作格局,县局各股室要根据股室职能,将民办教育管理、指导、监管工作纳入股室日常工作范围,突出明确以下责任:

1.强化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完善民办学校党组织设置,理顺民办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健全民办学校党组织工作保障机制,选好配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指导、督促民办学校党组织做好参与决策、监督、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民办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切实维护民办学校和谐稳定。(牵头股室:党办,配合股室:成人办、政教科、教育工会、妇委会、团支部)

2.强化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依法履行监管、服务职能,及时纠正民办学校擅自变更举办者、法定代表人、校长、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设立分校,虚假广告等违规办学行为,维护民办教育的正常办学秩序。(牵头股室:成人办,配合股室:教育股、学前教育股)

3.强化民办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督促民办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完善德育体系建设,坚持科学教育质量观,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牵头股室:政教科,配合股室:教育股)

4.强化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管理工作。指导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办学定位目标,指导民办学校教研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提高。指导、督促民办中小学校开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规范使用教材,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所有民办学校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严禁使用境外教材。督促民办幼儿园反对小学化倾向,督促民办培训机构不超纲教学,不超进度培训,督促民办学校按照办学章程和招生广告(简章)承诺,保障办学条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确保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牵头股室:教育股、教研室,配合股室:成人办、学前教育股)

5.强化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严禁民办学校私自使用公办教师。指导民办学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民办学校教师师德素养。建立民办学校教师备案制度,将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作为聘用教师的首要条件,督促民办学校建立配备与办学规模相匹配的教职工队伍。指导、督促民办学校严把教师入口关,与教职工签订符合相关人事政策和劳动合同法的聘任合同或劳动合同。将民办学校校长、教师培养纳入总体规划,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牵头股室:人事股、师资股,配合股室:教育股、成人办、政教科、学前教育股)

6.强化民办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民办学校建立健全校舍、场地、食品、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等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安全卫生教育、安全演练及家校共管体系,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追究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建立安全预警制度和问题整改制度,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意见书,督促整改,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将民办学校安全检查纳入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和县局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学校安全工作检查范围。(牵头股室:安全法制股、勤工股、体卫艺、基建办,配合股室:教育股、成人办、学前教育股)

7.强化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民办学校依法建立并落实财务会计制度和收退费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会计和财务机构,配备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专业能力的专职财务人员。督促民办学校依法进行审计,依法明确土地、校舍、办学积累等财产的权属,依法依规足额缴纳民办学校风险保证金。民办中小学不得跨学年预收费用,民办幼儿园不得跨学期收费,民办培训机构收费不得超过三个月,学生退(转)学该退费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退费。(牵头股室:计财股,配合股室:教育股、成人办、学前教育股)

8.强化民办学校督导检查工作。建立民办学校考核评价办法,以办学方向、依法治理、办学条件、育人模式、教师发展、办学行为、常规监管等方面作为考核评价重点,进行年度督导评估,督促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牵头股室:督导评估办、成人办,配合股室:教育股、学前教育股、人事股、师资股、安全法制股、党办、教育工会、妇委会、团支部、政教科、计财股、勤工股、体卫艺、基建办)

9.强化民办学校招生与学籍管理工作。加强对民办中小学的计划管控,督促指导严格落实招生政策和学籍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严格按照招生计划和录取人数注册学籍,不得空挂学籍,不得超计划招生、提前组织招生、超范围招生,不得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牵头股室:教育股、招生办,配合股室:成人办)

10.强化民办学校工会、职代会组织职能。督促民办学校依照工会法建立工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牵头股室:教育工会)

11.健全与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健全与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结合随机抽查、月巡查、年度考核和“双随机、一公开”情况,认真做好年检工作,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牵头股室:成人办,配合股室:督导评估办、教育股、学前教育股、人事股、师资股、安全法制股、党办、教育工会、妇委会、团支部、政教科、计财股、勤工股、体卫艺、基建办)

12.保障民办学校师生权益。督促民办学校依法为长期聘用的教职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鼓励民办学校按规定为教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改善教职工的待遇。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权利。民办学校学生在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社会优待、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牵头股室:人事股,配合股室:成人办、师资股、教育工会、计财股)

三、建立报告(备案)制度

实行民办学校办学重要事项报告(备案)制度,要坚持诚信办学,如实向社会、家长及学生公布学校的办学资质、办学层次,确实维护学生的权益和学校的声誉。今后,县级审批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要及时向县教育科技局相关股室(按工作职责)和中心校(县直小学)报告以下重要事项:

1.学校人事变化情况。民办学校不得擅自变更举办者、法定代表人。每个学期开学前一周内报告学校校长、财务人员、教师等人事变化情况。

2.学校办学规模变化情况。民办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机关审批内容办学,不得擅自变更办学地址、扩大办学场所、变更办学层次,私自增加班级数、设置分支机构或者教学点。要在招生宣传前一周进行招生广告备案,在每个学期开学二周内要报告学校班级数、招生人数、辍学人数、招生简章广告以及其它重大招生举措等情况。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7

为加快民办教育发展,促进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精神(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民办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目的意义。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总体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市民办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初始阶段,起点低、规模小、质量效益不够高、办学行为不够规范,仍是我市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民办教育发展,不仅关系到民办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市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民办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根本,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及省《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统筹规划,依法规范管理,促进内涵发展,实现民办教育整体优化和持续健康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民办教育。

(三)基本原则。

——鼓励支持原则。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统筹协调原则。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优化民办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

——注重质量原则。重点培育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民办教育质量,增强民办学校办学活力和竞争力。

——规范管理原则。依法强化管理监督,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四)目标任务。优质发展民办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民办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力争经过3--5年努力,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设置标准,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达到标准化,建成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的优质民办学校。

二、加大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五)鼓励支持多形式发展民办教育。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支持发展民办教育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它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利用非财政资金依法独资、股份、联办、合作等多形式参与发展民办教育。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落实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对发展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探索建立民办公助、国有民办、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民办教育办学机制。

(六)落实民办学校建设用地和基础建设优惠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民办学校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公益事业用地优先安排。民办学校在征地、新建、改扩建校舍及配套建设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减免政策。教育用地不得改变用途。

(七)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经物价部门审核批准、按规定收取的学杂费等收入免征营业税;捐资举办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免征企业所得税。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其税收优惠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民办学校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同等政策。

(八)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合法权益。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校产除政府划拨的土地外均归民办学校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民办学校依法在学校管理、内部机构设置、资金管理与使用、教师招聘、工资待遇确定等方面享有自。民办学校可以按照审批的招生层次、类别依法进行自主招生,有关职能部门应按照招生管理规定予以支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民办学校合法教育活动和正常教育秩序,严禁对民办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严禁侵占民办学校合法财产和教学场所。

(九)民办学校教师学生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在资格认定、业务培训、人事档案、社会保险、职称评定、教龄和工龄计算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并同等对待。民办学校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比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执行。民办学校学生在学籍管理、升学、转学、考试、资助、免费、评优、就业、社会活动等各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的权利。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学校任教。允许公办学校富余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其公办学校教师身份予以保留,工龄、教龄连续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公办学校教师办理退休。

(十)加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交流合作。支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支持公办和民办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开展教师对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三、强化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十一)严格民办学校审批管理。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批民办学校。各级各类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和非学历教育助学培训机构的设置、变更,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管理。民办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变更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民办小学、幼儿园和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置、变更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各类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设置、变更事宜,统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管理。

(十二)加强民办学校资质管理。民办学校办学实行《许可证》制度,一校一证,依法打击取缔无证办学和非法办学。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同一教育资源设立两个及以上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招生宣传广告必须经审批机关备案方可予以刊登。民办学校招生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规范使用全称校名,规范宣传办学层次、证书发放、办学形式、收费项目及标准。

(十三)强化民办学校常规管理。健立健全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教育督导机制,依法开展对民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学校管理、招生就业、财务状况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民办学校办学信息,引导民办学校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制度,连续三年年度检查不合格的,吊销《办学许可证》,停止办学。民办学校日常管理按属地原则进行管理。

(十四)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指导和督促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学校要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教师,采取多种措施,保持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民办学校招聘教师须报管理部门备案,方可招聘广告。民办学校新聘教师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现有教师没有任职资格的,应在三年内达到任职要求。聘用教师必须依法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民办学校要依法保障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十五)规范民办学校收费及财务管理。民办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学校核算并提出申请,经审批机关核查,报同级物价部门批准执行,实行“亮证”收费,统一使用规定的收费票据,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或超标准收费。学生转学退学要严格执行退费制度。民办学校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聘请具有专业资质财会人员,按有关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务,设立银行专户,规范财务运行制度。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会计事务所对学校财务进行审计。民办学校每年按净资产增加额或净收益额的25%提取发展基金,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探索设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保证金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在民办学校办学发生重大风险等特殊情况下,审批管理机关或相关部门征得审批管理机关同意,有权向银行提出冻结账户。民办学校不得向学生、家长筹集办学资金,不得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

(十六)完善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民办学校必须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实行民主管理,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障校长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民办学校校长应具备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校长任职条件。民办学校应按规模设立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加快建立群团组织,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构,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四、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8

 

各村(居民)委员会、镇属各单位:

为确保全镇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规范运营,保障被托管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根据《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泸市府办〔2015〕2号)和《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泸市府办函2015〕41号)及《叙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叙永县中小学生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叙府办函〔2015〕40号)有关规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现托管机构规范化运营为目的,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配合,部门履职、联动监管”为原则,积极引导校外学生托管机构规范化运营,逐步建立托管机构管理长效机制,预防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确保中小学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二、工作重点与主要任务

(一)突出管理秩序整治,确保规范经营

1.对经营性校外托管机构进行工商登记注册;

2.对暂不具备条件或违反法律法规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其整改;

3.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外托管机构收费情况和纳税情况进行检查;

4.对条件达不到要求或存在重大消防、建筑、餐饮等安全隐患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5.加强宣传教育,禁止在职教职员工和离退休教职人员开办或兼职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引导学生、家长选择规范的托管机构.

(二)突出治安隐患整治,确保学生安全

1.督促校外托管机构建立健全托管机构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

2.按照《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排查学生托管机构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员,依法查处违规车辆接送学生及超载、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

3.对校外托管机构及其周边治安环境进行排查,依法查处涉及校外托管机构的治安案件;

4.依法打击托管机构周边敲诈、勒索等扰乱托管机构秩序和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5.加强学校周边治安巡逻,在重点时段增派警力巡查.

(三)突出火灾隐患整治,确保消防安全

1.对学生托管机构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指导和督促学生托管机构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齐配足消防器材设施,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演练.

(四)突出食品卫生整治,确保饮食安全

1.查处托管机构经营过程中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或加工制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行为;

2.指导督促托管机构建立进货记录、清洗消毒、健康查体、饭菜留样等制度,配齐配足相关设备设施,规范其经营管理;

3.督促学生托管机构制定、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依法对学生托管机构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从业人员健康许可证办理等进行监管和指导.

三、工作时间安排

(一)宣传动员和申报摸底阶段(3月23日-3月30日).广泛宣传《泸州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泸州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方案》、《叙永县中小学生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方案》和《叙永县江门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所有托管机构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摸清无证托管机构的基本情况,找准安全、卫生、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填写排查统计表,建立基本台帐.宣传分三个层面:一是学校对教育工作者宣传,要求不得开办、兼职和陷入利益格局,违者必究,没有下不为例,与在职教职员工和离退休教职人员签订禁止办理非法托管机构责任书;二是学校专门召开学生家长会开展政策宣传,对校外非法托管机构安全事故、治安刑事等典型案例宣传,并由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禁止学生在校外非法托管机构托管责任书.三是镇人民政府牵头,镇上相关部门和村(社区)配合,对校外托管机构进行政策宣传,引导完善相关手续,规范办理行为.

(二)自查自纠和登记注册阶段(4月1日-4月20日).江门镇人民政府负责督促所有校外托管机构按《泸州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泸州市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方案》和《叙永县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方案》的规定开展自查自纠,督促具备申办条件的托管机构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对无证的、违规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托管机构下发停办(限期整改)通知书,对经整顿指导后符合审批条件的托管机构,及时为其办理相关手续,使之纳入到规范管理中.对不符合审核的托管机构坚决予以取缔,对拒不执行者,将依据有关要求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检查过程中,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取证和记录.

(三)集中整治和依法查处阶段(4月21日-5月20日).相关单位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对校外托管机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活动.对需要取缔的无证托管机构进行查封和取缔.对符合举办托管机构条件,且无安全隐患的无证托管机构,适当延长整改时限,镇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重点监控,确保暂存期间托管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对部分典型案例进行媒体曝光,对违规办理、兼职和参与非法利益的在职教职员工和离退休教职人员,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督查督办.

(四)复查和巩固阶段(5月21日-6月15日).由镇社事办组织成员单位对校外托管机构举办情况再进行全面复查.对私自举办的进行严肃查处,切实规范托管机构管理.

(五)迎检和建立长效机制阶段(6月16日—6月30日).

镇社事办于6月16日前将综合整治情况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立卷,按照一式二份的要求,自留存查一份,送县经济商务局一份,随时接受县级相关部门的检查.

四、工作职责

江门镇人民政府各办公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学生托管机构整治的组织、宣传、清理、登记、隐患排查及整治和信息上报、日常监管等工作.

具体为:

(一)社事办:制定并印发《叙永县江门镇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整治方案》;对校外学生托管机构清理、登记、信息上报;组织召开各成员单位协调会,配合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二)中小学:负责摸清每个学校学生所在校外托管机构的基本情况,建立台账,及时更新信息;将台账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归类、汇总,及时向县教科局、镇人民政府、工商部门报送掌握的校外托管机构信息资料;与在职教职员工和离退休教职人员签订禁止开办或兼职校外托管机构责任书;配合相关部门查处开办、兼职和陷入利益格局的在职教职员工和离退休教职人员;一个学期集中召开学生家长会一次以上开展政策宣传,并与学生家长签订禁止学生在校外非法托管机构托管责任书,引导学生、家长选择规范的托管机构.配合联合检查组开展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执法工作.

(三)食安办:负责指导督促合法的校外托管机构制定食品安全制度;负责对合法校外托管机构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校外托管机构进行依法调查;配合联合检查组开展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执法工作.

(四)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中心:负责校外托管机构进行初审并出具符合办理或不符合办理托管机构的书面评估报告;对托管机构经营场所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房屋安全、用气安全进行检查并出具报告;依法查处违规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行为;对托管机构经营场所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房屋安全、用气安全进行日常监管;负责配合托管机构的规划建设工作.负责对全镇范围内学生托管机构周边卫生及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及整治等工作;配合联合检查组开展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执法工作.

(五)江门派出所: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进行初审并出具符合办理或不符合办理托管机构的书面评估报告;了解掌握托管机构及周边治安状况并予以整治,指导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查处扰乱合法托管机构秩序,侵害工作人员、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依法查处学生托管机构违规车辆及驾驶员非法接送学生和超载、超速等违法违规行为;负责对托管机构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整改,依法处理联合执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六)卫生院:负责对托管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措施进行指导检查,并提出预防建议意见;按照职能职责,负责校外托管机构日常的卫生防疫监管工作.

(七)镇安办:负责学生托管机构安全工作进行综合指导、综合分析、综合评估、综合决策、综合整治等工作;负责指导校外托管机构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负责指导、督促校外托管机构抓好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的落实工作;负责指导、督促校外托管机构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配合派出所对校外托管机构的消防安全进行监督检查,配合联合检查组开展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执法工作.

(八)经发办: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非法收费的调查、取证和查处工作;负责校外托管机构日常收费的监管工作;配合联合检查组开展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执法工作.

(九)交管办:负责联合派出所、交警部门对校外托管机构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予以查处;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车辆非法运送学生予以查处;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车辆超员、超载运送学生予以查处;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车辆人货混装进行依法查处;负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整治.

(十)党政办:负责校外托管机构整治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宣传.

(十一)财政所: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提供经费保障.

(十二)镇纪委:负责对各办公室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对学校在职教职员工和离退休教职人员开办或兼职校外非法托管机构进行查处;对陷入校外托管机构非法利益格局的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依法予以查处.

(十三)供电公司: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违规用电予以依法查处;负责对校外托管机构用电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督促整改;配合做好综合执法工作.

(十四)县级相关部门的派驻机构:工商、食药监、消防、国税、地税等部门按照(叙府办函[2015]40号)文件确定的职能职责开展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保证整体工作顺利推进.并组织力量切实抓好校外托管机构的综合整治,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宣传发动,落实单位职责,部署整治行动.各办公室要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各司其职.

(二)加大管理力度.一些托管机构条件简陋、管理粗疏、饮食卫生标准差、存在较大隐患,一些数托管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甚至无证照经营等问题.加强学生托管机构管理已成为当前社会、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学生托管机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实监管职责,细化工作要求,明确方法措施,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导检查.镇各办公室门要认真开展校外托管机构的专项管理、检查,坚持“责任落实不放松、隐患整治全覆盖”的工作态度,确保查清、查透、查实,及时发现问题,果断解决问题.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四)加强宣传教育.党政办、中小学、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公开监督电话6755211.对社会举报的违规托管机构,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及时进行查处,确保整治实效.

(五)加强信息报送.中小学、镇各办公室每周五上午12:00时前将本周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下周工作安排计划一并上报社事办.

(六)加强常态监管.各办公室在中小学校本次整治行动结束后,继续按照本实施方案规定的各自职能职责,加强校外托管机构的监管工作,确保校外托管机构治理工作常态化.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9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目前教育界的共识是要理顺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在下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进行了如下阐述:“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政府与高等学校、中央与地方、国家教委与中央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1]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今后如何进行改革,笔者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法规建设、社会参与、自主办学等方面可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一、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非官方因素作用较大,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具有管理的社会参与性、法律保障和权力制衡性以及对本土文化的适宜和契合性等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有其深远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现实文化原因。

1791年,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凡本宪法未划定而又非各州所禁止的事项,皆归属各州或人民。”[2]这就决定了国家行政化管理制度和民间参与管理体制是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共同起决定性作用的两个方面。尽管联邦政府教育部从1867年就开始设立,但是它的权力有限,其只是作为一般性的指导和咨询机构而存在。拨款、立法、评估认证、科研投入和颁发指导性文件是该部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施调控的唯一途径,由此可以看出,联邦政府对高校是没有直接管理权的。[3]

相对于联邦政府的有限权力,州政府拥有是否让学校办学、要求学校规范办学的权力。这是因为大多数高校都是由所在的州政府同意、划拨土地、协调款项而建立的,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州政府的权力要远大于联邦政府。各个州的议会拥有所辖范围内高校的立法权,因而,美国宪法对于高校办学的法案大多规定泛泛,而各个州议会制定的议案则非常详细,上到经费来源、招生资质,下到课程设置、组织形式都做了详细规定,具有非常强的可执行性。而各州还聘请政府、教育界的权威人士组成高等教育委员会等决策权力机构,负责本州的教育规划、预算方针,并协调本州各院校之间的协作等方面工作。除了上述权力之外,尽管高校可以通过基金会、捐款等多种途径获得办学经费资助,但是,州政府仍是高校的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所以,美国的高校是由州政府管理控制的。

尽管对高校的管理规定各州各不相同,但是,各州政府都有管理高校的两项重要权力:一是制定高校建立之前的相关规章制度;二是为符合条件的新建高校颁发办学许可证书。通常高校建立的第一届董事会的权力也由州政府实施,只有当高校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步入正轨后,州政府才还权于董事会,让高校自主发展,甚至有些州对高校的招生、课程设置都有相关规定。

在社会参与高校管理方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发挥作用:一是对学校有大额资助的垄断集团,采用附加条款的方式[4],对高校办学的相关条款进行约束。二是各职业工会、组织采用游行、集会等方式,能够汇聚大量民众,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发言权。三是各种专业的评估机构,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如果该机构提出的方案能够让高校管理人员信服,那么,该机构的评估结果就比某些官方的评估结果更能影响学校的决策。四是各种协会,如美国教师协会、美国教育协会等,能够代表某个行业与高校进行谈判,从而影响高校的日常管理。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美国实现了社会参与高校管理,从而使管理高校的权力不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由上可以概括出美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的基本特征,那就是法律的保障和权力的制衡、对本土文化与环境的契合和适宜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

所谓法律的保障和权力的制衡,就是在法律规定并参照各管理主体的社会地位、能力大小、原始社会功能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各管理主体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网络中的角色。所有的角色都可以参与高校的管理,并使权力之间相互平衡、相互制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马颖,等: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所谓对本土文化与环境的适宜性,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宏观架构必须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其具体措施应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在特定的本土文化与环境下形成和确立的,符合其民主文化、法制环境、市场经济等基本社会要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既保证了高等教育适应美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而得以发展,又保证了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背离自身的内在逻辑而保持正确的方向。

所谓管理的广泛社会参与,是指能够让社会各个阶层都参与到高校的管理中,使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提出的意见都有公平的被采纳的机会。[5]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此方面体现充分:从官方角度看,既有联邦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部门的参与,也有州政府和法律部门的充分介入;从非官方角度看,既有各种民间组织和人士的直接介入,也有行业协会的参与。因此,美国的高校既不是“独立自治”,也不是政府的“垄断经营”,而是代表美国各方利益的机构,正因如此,才使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社会环境,以便稳健地持续发展。

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探索,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性,尽管这种主导改革的模式具有见效快、宏观调控性强的优势,但是从长时间来看,其局限性也相当明显。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政府对高校“管得太严”。中国高校大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管辖,高校办学的大部分重要政策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学校缺乏办学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致使高校的潜能无法充分、有效地发挥。为此,应当明确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政府须在法律的范围内介入学校的管理。《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政府是高校的监督机关,这就要求政府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介入高校的管理。但是,由于中国的法制建设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法治社会的制度环境,因而,极易出现一些高校的权益和主张的实现即使有法可依,也常常会受到一些来自政府的限制。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不应干涉其内部的日常管理事务,不对学校内部的学术问题进行行政干预。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和控制应当主要体现在对国家教育法的贯彻和执行的监督、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与拨发以及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督三个方面。

第二,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竞争。由于高校的办学完全由政府主导,也就使高校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即便有竞争,所产生的效力对于办学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各校的办学模式大多相同。因此,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政府应当促使高校提高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面对市场竞争,高校必须尽一切可能维护学校的声誉,提高办学质量,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高校一旦办学质量下降,学校的社会声誉就会不佳,其生源数量也就不足,高校就难以生存下去。为此,政府应当改革高校的拨款制度,将拨款与办学业绩挂钩,在同等水平高校内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并维护竞争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以便能够科学、有效地约束高校的办学行为,促使高校提高办学质量。

第三,社会参与度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参与。各种政党、协会等机构成为高校与社会民众沟通的最有效途径,一方面,社会民众可以对高校提出办学思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也能随时掌握社会的需求,调整办学方向,使办学方向始终与社会发展需求保持一致。中介机构的存在是美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中国应建立、健全第三方中介机构。建立的中介机构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非官方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有完整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只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高校办学摆脱政府掌握一切的现状,让社会各方面都放心,从而有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

三、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征的梳理,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必然孕育、形成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还是有一些启示的。

(一)应以管理权责划分为核心,重新划分权力,寻求权力制衡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向基层和高校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以此促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向“多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为辅”的方向进行变革。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从两个维度上解决好相关问题。首先,在纵向上,中央政府调控和地方政府统筹之间的冲突必须得到解决。为此,中央政府应在诸如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国家安全、人权保障、教育政策和教育目标的制定等社会性和原则性问题上进行有效调控;而在确定地方性教育目标、制定地方性教育政策和实施范围上,地方政府应该始终坚持通过财政、法规等途径对高校进行管理。其次,从横向上看,各级政府应通过划分权力实施范围来解决问题。各级政府应该负责高校管理的宏观调控,重点放在立法、颁发指导性文件等方面;而非官方组织应主要负责高校管理的微观调控方面。为了发挥这种协调的功能,还必须特别注意提升参与高校管理的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样才能实现高校管理方面的权力制衡。

(二)应以法律化建设保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有序高效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依法治国”方略以来,各行各业的法制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但是,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行业和情况比较复杂的领域,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上,如何加强法制建设,相当多的人还存在模糊认识,在此方面的实践也显得滞后。一直以来,与高等教育管理有关的法律总被认为是其外部保障,但是实际上被称为“内在技术基础”更为贴切。[6]只有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以法律来明确高校活动的基本原则,真正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高等教育管理从宏观体制到具体实施操作的每一项措施都能得到法律的支持、约束和规范,才能使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接近法律意义上的完善和成熟。

(三)应以高校自主办学为目标,坚持高校依法自主办学

与中国的高校相比,美国的高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尽管美国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很大,但也未出现人们担心的“一放就乱”的现象。当然,这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一是其国民素质较高,自治的传统和习惯起到一定作用。二是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这使得高校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框架约束。三是有较为发达的市场机制,这使得同类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在此形势下,高校要想生存就必须保持良好声誉、发挥学校特色、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由此可见,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高校的依法办学、自主办学。所谓“依法”是指政府应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客观层面上的基本保证;“自主”是相对于以往政府主导模式下管理太严而提倡“适当放权”,培养学校的主体意识。同时,还要鼓励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适应市场竞争,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发展的空间。

(四)应构建对高校管理的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实践证明,社会的广泛参与不仅能够保证高校科学、民主决策,还能调动各方力量支持高校办学,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应当说,这是提高高校的社会适应性、推动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广泛的社会支持,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管理的社会广泛参与对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尤为明显。因而,中国在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必须构建对高校管理的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

学校常规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经济性民办高校财务部门预算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0-02

财务管理部门是完善民办高校管理的基础,而预算管理又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预算法规的颁布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根据相关资料的研究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民办高校财务的科学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完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预算主要是根据民办高校日常业务资金流动情况,对民办高校未来业务往来、资金流动等基本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预计、规划和测算,并通过计算形成一套数量化、具体化的资金计划方案,为民办高校今后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提供平价和监督的标准,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民办高校作为一类非盈利群体应该根据发展规划的需求,统一制定资金支出账目,科学的做出相应的规划,通常民办高校在编制预算规则的时候应该遵守:(1)资金预算应放在重点项目中,民办高校日常的经费是有限的,财务主管部门应该结合学校实际的发展目标优先满足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支持。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财务预算人员必须要秉承节约的原则,尽可能的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预算,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2)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在编制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实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妥性。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锐利的眼光,才能实现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管理。

二、完善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转变预算管理理念,重视部门之间的交流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维持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观念,通过宣传获得相关领导干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为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可以在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人员中开展预算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预算管理,同时预算管理关系到民办高校日常教学的开展有必要让多部门人员参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保障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还能够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更应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重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用知识武装自己。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二)完善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和资金安排

加强对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保证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关键,落实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各部门资金申请资格的审批,要保证各部门所申请的资金是必须的、合理的。同时民办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学校日常材料的采购和监督,民办高校二级单位需要采购大型物资时要先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二级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采购物资的适合度进行审核,或者是组织相关专家针对设备的利用率、用途以及必要性等进行分析,财务管理部门在设备购进过程中要保证各项手续的完备。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扩招给民办高校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各民办高校的经费通常是有限的,要完善学校的设施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其他渠道获得一定的资金,或者是设置专门的款项开展工作。另外也可以通过奖惩措施的制定鼓励二级单位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及时对本单位的各项花费进行查证,在确保账目准确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各项财政支出。

(三)加强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完善

完善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妥善”原则,民办高校落实预算管理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章程,严格按照正常渠道实现收入的增长。各院系是民办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院系的创收收入也是学校财务预算的一部分,各院系在上报创收收入时必须秉承真实性的原则,任何院系都不能随意隐瞒或者是虚报创收收入;同时为了提高各院系的创收积极性可以设定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各院系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可以按照比例上交,重点主要是要促进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其次民办高校在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时,还应该秉承“积极”的原则,即民办高校财务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民办高校日常的资金支出情况全面的进行预算,其他部门也应该配合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真正做好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四)提高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监管力度和工作执行的科学分析

监督管理是保证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真实性的一个因素,为提高搞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额实效性,可以由校长领导、财务主管和审计主管共同组成财务预算小组,专门指导和监督民办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且财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民办高校日常资金支出情况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成立专门的资金以防备民办高校建设时资金的需要。同时民办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工作也是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因素,在预算工作执行过程中采取部门要不断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对预算编制进行审核,及时找出预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其次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是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研经费是提高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资金来源,针对这部分资金要加强管理,各科研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对于经费的申请务必要严格审查,保证申请资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不仅如此还需要个科研项目负责人定期对项目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汇总上交,保证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监督工作和执行的科学性。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办高校要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需要在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可以从预算管理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和资金安排、加强财务预算编制以及提高财务预算监管力度和执行力度等方面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民办高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卫东,黄波.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民办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设计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