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十篇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十篇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2:44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1

我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不是一个聪明孩子,但数学成绩很好,这就得益于一个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下面我就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数学学习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认真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的学习,应注意培养孩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孩子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孩子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她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孩子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思考。随着孩子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孩子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再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做题时,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二)教会孩子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孩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首先要注意激发孩子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孩子思考的问题,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孩子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在引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孩子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示的意义,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留给孩子充分思考时间,启发他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孩子积极动脑。(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孩子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2

冯伟

如何让孩子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呢?思考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知识的积累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思考习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平时的训练和不断培养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聪明的孩子,会因为能够迅速回答出问题而变得不善于思考或是懒于思考;相反,那些反应比较慢的孩子却常常在思索。老外很注重孩子思考意识的培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这种思考能力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那么他们会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思考意识呢?

第一,全家成员一起参与讨论。老外认为孩子的思考是需要大人引导的,比如,全家成员一起参与讨论,就能够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我认为孩子的年龄不论大小,都应该给孩子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主意。”迪克兰说道,“我们家经常会全家人围聚共进晚餐,同时谈论一天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这就是一个指导孩子思考最好的机会。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女儿也学会了思考,无论什么事情她都会在认真思考之后作出自己的回答。”

第二,老外善于创造家庭思考环境。有位美国妈妈通过朗读简单的故事来引导她6岁的孩子进行思考。她会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时发问,让孩子进行思考和想象。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也是不错的。老外善于提出问题,通过提问的环节,让孩子的大脑转动起来。

第三,老外的笑话也能引发孩子的思考。幽默风趣的笑话是孩子都喜欢听到的,老外们能在笑声中使孩子们懂得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这些笑话多半都是能够引起孩子联想的,让孩子的思维能够变得更加活跃。

第四,老外善于提出违背常规的问题。他们不会将事情固化,也不会让孩子认为一件事情的解决方式只有一种。他们能通过提出违背常规的问题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有的人会问孩子:“亲爱的,要是所有汽车全部变成红色,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和反面效果?”这些问题看似毫无意义,其实对于孩子扩展思维是很有帮助的,中国父母不妨尝试一下。

第五,老外懂得坚持不懈的道理。

“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学会逻辑思维,就懂得遇事思考。”迪克兰说道,“这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前几次刚刚学会一点儿,可是中间有几天没学,可能之前学会的就会忘记。”孩子思考习惯的培养也是需要坚持不懈的。父母们要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3

一、培养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学会求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就会主动去学。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小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研究,当学生有兴趣学习时,学生学得最好。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的确,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原有的学习经验,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要帮助孩子发展和形成能丰富其个性的有益兴趣,如音乐、绘画、阅读等;并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避免兴趣的局限性。同时,减弱、消除那些阻碍孩子完成现阶段学校功课的兴趣和爱好。如没有节制地玩游戏等。

二、良好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搞好学习,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基础,因为它是行为的载体。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培养孩子专注学习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多表现为好动,行为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无论课堂还是课外,都很难做到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因为孩子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家长要千方百计地训练孩子的专注能力,培养孩子专心学习尊重时间的习惯,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时,尽量不要干扰,并保证孩子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写作业。对于一些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玩边写作业或者写作业时拖拖拉拉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要坚决制止并进行引导和帮助。家长要根据学校上课时间,给孩子制定合理适度的作息制度,并要求他严格遵守。无论是作息时间,还是做作业,都要有相应的规矩,而且无特殊情况不能违反。孩子生活作息有规律,就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独立学习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等习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其他途径自己想办法解决,特别是家长,不能轻易向孩子提供或包办答案。有些家长还喜欢陪着,看着孩子作业,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应该让孩子自主处理课业,以便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

第三,要培养孩子自学的习惯。一名优秀的学生需要具备比一般学生更强的自学能力,其中预习和复习就是一种自学能力,孩子通过预习对即将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接受新知识时,会有更透彻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复习,对新知识进行巩固,长期训练下去,孩子就会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预习和复习任务,指导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在自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和训练孩子善于使用工具书和学习用具的习惯。

三、转变方式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4

责任在谁呢.我们的父母。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犯什么错误,父母首先应反省自己。中学之前,有几个重要的教育阶段。如果我们舍本求末,过分关注孩子成长的细节,忽略了教育长期性、关键性的特点,会导致孩子缺乏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自然达不到我们期望的目标或者水平。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适应各种环境,健康成长。

老师就像父母。教育孩子,眼光应长远,凡事从长计议,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算尽到责任。那么,中学教育,我们忽略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目的是否功利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抛开功利之心及攀比之心。

功利之心,是指作为家长或老师,付出之后,必须要得到相应的回报。如孩子每科必须多少分以上,总成绩必须排到第几名。越是渴望结果,忽略过程,越是收获甚微,事与愿违。攀比之心,则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考多少分,你为什么不能。殊不知,这样功利、攀比之心,足可以打击孩子的自信,使其无法在其他方面有相应的提高与发展。

对待孩子,我们的心态要平和。给予孩子应有的帮助、引导、必要的批评,让孩子在自然又能得到呵护帮助的状态下成长,无论他将来何去何从,都能抗击风雨,独当一面。

二态度决定一切

有人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要说,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愿学的学生。做任何事情,认真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础。中学生所要学习的各科知识,难度不是很高,专业性不强,只要有端正的心态,必将有良好的结局。

没有良好的心态,皆源于缺乏自信。

如果我们过分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一味批评指责,就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知识毫无兴趣,终日迷惘彷徨,甚至为了考高分,不得已去作弊。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对待学业永葆活力与热情才是关键。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坎坷、困难,都应该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所以,我们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选择鼓励,孩子将充满自信;如果选择帮助,孩子将充满勇气;如果选择呵斥,孩子将陷入无尽的烦恼中,毫无幸福快乐可言。这样的学习生活,哪个孩子会喜欢呢?

三习惯成就未来

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未来。选择什么样的现在,就能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有的同学则很轻松.真的是智力的区别.其实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丢三落四、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做不到预习未知、复习难点、凡事拖拖拉拉由家长督促……这样的行为决定了不良结果。

古语云:“学源于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做学问一定要动脑思考,不思考无收获。我们的孩子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即便是老师讲解多遍的知识点也无法理解掌握,理解之后也不能灵活运用。原因在于懒于思考。我们应该鼓励支持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任何事情将事半功倍。凡事不能大包大揽,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方为上策。

四专注力

父母常为孩子的学习着急,殊不知是因为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即缺少专注力。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敏感时期是幼儿期,但很多孩子失去了培养的机会。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很多,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父母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玩具、书本、游戏产生好奇心,并积极投入其中,甚至反复重复某种动作,说明孩子正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是培养专注力的最佳时机,即给孩子自由,听之任之。可是,我们往往厌烦枯燥无味重复的游戏或者故事,粗暴打断。慢慢地,孩子对类似的游戏不再感兴趣,也就失去了培养专注力的最佳机会。

五创造力与想象力

学生学习压力大,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之后,很少有时间进一步钻研知识。学习被动,缺乏自主,严重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有资料证明,中国中小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21个国家排名中名列最后。

丰富的想象力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因为丰富的想象力能帮助孩子从书本、音乐以及其他所有的艺术中获得更多的东西。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有多种方式,讲故事可以把他们领入一个新奇世界;鼓励孩子对故事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想想故事中的主人公能用什么办法来摆脱困境……

要尊重孩子独立的观点和看法。不能以像还是不像来评判孩子的作品。创造力和想象力起初只是小小的萌芽,如果能小心呵护,给予应有的肯定与支持,总有一天,创造与想象就能迅速成长,开花结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给孩创设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释放其巨大的学习潜能。

六直面问题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有的可以忽略不计,有的则需认真对待,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遇到的困难或者失败很关键。不能斤斤计较失败的结果,应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避免以后重犯。

忘掉失败,重树自信。过分的批评,势必打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使其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许多家长的做法是,平时不管,一看到考试成绩着急了,冲孩子发火,发一顿脾气,就不了了之。

我们的期望与要求不能大于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学会做人,培养能力,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七心理健康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5

关键词:“依理”思考;有序思考;在情境中思考;直观到抽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19―02

要想让孩子学好数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引发孩子的思考,让每个孩子都学会思考,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谈不成熟的想法。

一、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运用中,培养孩子“依理”思考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标指出,“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我们的孩子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运用中,我注重启发引导,使孩子养成“依理”思考的习惯。

在低年级孩子学习“加、减、乘、除”的运算意义后,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这四种运算的意义不仅是其他学习的基础,还是孩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如果教师单独问孩子“加、减、乘、除”的意义时,孩子都能流畅地说出它们的大概意义,即:“加”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起来;“乘”也是合起来的意思,但是是把几个相同的数合起来的简便运算;“减”是去掉一部分;“除”则是平均分物体。但是,四种意义都学习了以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综合运用时,孩子们就会出现混淆的现象,分不清彼此。为了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正确运用“加、减、乘、除”知识解决问题,我通常在孩子列式解决完问题之后,乘势追问一句:“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简单的一个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将感性的知识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梳理,学生在简单的问题之中不但巩固深化了基础知识,加深了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而且引发了孩子们的深度思考。这样,在教师的几次引导之后,再列式解决问题时,不待教师提问,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行云流水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自己是怎么想的,等等。可以说,教师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为学生合理的思考提供了依据,也培养了学生“依理”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在数学阅读和交流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语言,精准、严谨。要让孩子能正确理解这种语言,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会读题,能读懂题,即能按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方法有序地读取信息,会分类读取信息,能边读信息边思考的习惯,等等。刚入学的孩子,要真正理解数学语言,学会独立思考,尤其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与培养。

教师经常要求孩子边读边想,但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只读不会想”。怎样培养孩子边读边想的习惯呢?对此,我的策略是引导孩子们互相交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只有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使思考更具条理,更有深度,长此以往,才能让孩子自己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例如,有这样一个习题:“图中呈现的信息是‘离比赛还有21天’,问题是‘还要训练几周’?”解决这一问题时,孩子们很容易找到“21天”这条数学信息,而“一周7天这个信息”相对来说就不容易想到。因此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你怎么找到‘7’了?”学生答:“一周7天。”我又问:“你为什么会想到一周?”生答:“从还要训练几周的‘周’字中想到一周是7天。”师生简短的一问一答之中,帮助孩子梳理了思路,有效地对孩子进行了有序思考的引导,也让孩子体会到了边读边想的重要性。孩子在读中想,想后做,做后交流,进一步深化了思维。

三、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所谓生活处处皆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也更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教师要通过数学课堂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人人都来学有价值的数学,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完除法之后,有一组关于训练篮球迎接比赛的习题。读完这个题后,很多孩子一脸茫然,如果能让孩子走进篮球赛的情境中,对篮球赛有初步的了解,懂得按进球计分的规则,然后再思考解决问题,那就容易多了。再如,在学习分米毫米的认识时,理解分米毫米的意义和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概念这一教学目标非常抽象,如果凭借单纯的教师演示与归纳总结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分米毫米的表象,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概念,学习每一种长度单位时,教师都让学生在身边找一找、动手量一量、伸手摸一摸、用手比划比划,最后再闭目想一想其到底有多长。通过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与实践中进一步感受理解分米毫米的意义,建立长度概念,在情境中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孩子联系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应引导孩子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思考,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地学习“有用”的数学。可以说,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的数学思考,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借助“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由直观到抽象进行思考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作为教师,应真正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彻底摒弃依靠讲解把内容说明清楚的陈旧观点,通过教学活动的“呈现”使学生理解清楚。“呈现”的主要手段就是“直观操作”,教师要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帮助思考。

课堂上对于孩子自己采用的直观方法,教师应该鼓励,促进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飞跃,让他们的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记得刚学完乘法时,遇到这样一组题:

1.学校有两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几间房子?

2.学校有两排房子,左边5间,右边4间,一共几间房子?

第一题,孩子都会做,没有问题。而第二个题孩子受新知识影响,有的直接列出错误算式4×5;有的列出正确算式4+5,但犹豫不决;有的孩子反复读着信息,脑子里思考着数量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在本子上画出了图形,小小的图形把抽象的语言变成了直观的模型。“看,黄春、刘书方多有办法呀!她们用画一画的方法帮忙思考呢!”及时的评价,肯定了孩子的做法,又告诉了孩子在遇到疑难时,可以采用平常简单的画一画、摆一摆等方法帮助思考。孩子又多了一种帮助思考的方法。

总之,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孩子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很重要,我们要从课堂教学入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调动有利条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相信,只要用心浇灌,思考之树将在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中发芽、扎根、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吕铁君等.顺应天性发展培养思考习惯[J].山东教育,2013(01、02).

[3]侯泽全.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思考[J].教育学文摘,2012(10).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94-01

前言:创新思维强调的是当学生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能够自主学习去寻找新的解决方式,而不是仅仅按照既有的方式进行,创新思维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这样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一生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应当重视在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教育的渗透。

一、创新思维

习惯性思维指的是已经形成定势的思维模式,与习惯性思维相对的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指的是不按照已经有既有的方式进行,而是主动开创寻找一些新颖的解决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就称之为创新思维[1]。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迅速成长,对外界的好奇心都是非常强烈的,而且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一些优良品质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所助益的,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对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有所了解,并真正将其融入自身的成长当中,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和为自己负责的习惯,并且对外界的理解分析能力也会不断加强,对待困难的态度也会更加积极,这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教育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的弊端。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公正性,让孩子们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给所有的孩子一个机会,这是目前我国现状选拔人才的最优方式,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由于高考这面大旗在前方指引,很多的父母从小就对孩子们严格要求,考试成绩决不能放松,学生为了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很多都会采取题海战术,但是为了能够用分数一决胜负,我国的命题都会尽量选用争议性最少的题目,这样能够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但是学生为了能够理解出题人的思想,不得不对这些题目进行反复的练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被限制了[2]。

2、课堂教育。由于教师也是一种职业,每次考试后,各个班级的成绩也要进行互相的比较,教师必须让自己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才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因此在课堂教育上有一些教师并不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而是以提高班级成绩为主要目标,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时,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反而用“不能得分”这种思想限制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会再有别的想法,为了能够拿到高分,不得不机械式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考试型人才”,学生以为这样按照教师和家长的方向上成长就是正确的,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心理素质差,遇到问题无法自己解决,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明白变通等等,这些都与创新思维有关,因此应当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的视,并积极改进,让小学教育真正对孩子的一生起到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

1、素质教育。目前在我国教育当中应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比较公平的竞争方式,给很多孩子希望和未来,但是在进行应试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也应当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不仅仅要让孩子们成绩好,也要让他们成为优秀人才。

在对小学生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在课堂上渗透一些正直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学会独立思考,做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设立目标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一段时间当中让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想要完成但是对自己来说有一定难度的目标,然后再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可以是画出了一个大象或者是学会了一段舞蹈等等,让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渐渐培养出对自己的自信心,并让孩子们将这样的思想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克服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2、多向思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尤其是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程当中,不要给学生们提供单一的答案,而是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如果学生有创新的思维方法,教师应当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探究,在教授学生们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启发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4]。

实际上很多结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有不一样的方法的,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并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启发学生们实际上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非常多的,但是要比较那种方法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率,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当中能够更加富有创新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几次辩论比赛,让学生们对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动漫中某一个情节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尝试从多个角度切入问题,并完成独立思考,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3、综合思维能力。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很容易就陷入一种“只要我努力学习就能成功”的思维误区,实际上很多学生日后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比较偏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的眼界,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应到引导学生利用综合思维的方式去看待问题,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往往是很多偶然因素最终促成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这样的思考方式更加全面,也更接近真相,能够让学生不拘泥于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创新思维的方式,积极地生活和看待问题[5]。

总结:本文首先介绍了创新思维的概念,然后介绍了目前在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三点解决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旷志华.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赵英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7

上午好:

我先自己我介绍一下,我叫王娟,任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去年从市实验小学调到金海岸小学的。因为孩子我们成为了朋友,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多进行沟通与交流。记得孩子们进入新学校我给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所有优秀的孩子都聚集在金海岸小学,我们金海岸的发展与成长,少不了同学们的努力与付出,每个同学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好好爱护它,时时刻刻想着你是金海岸小学的学生,在校内你是三年级一(二)班的形象,在校外,你是金海岸的脸。”这也就是说,我们大人时刻把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放在首位。在家庭里也是这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我们说话办事都要注意。这些道理班主任老师可能都已经说过,我就不再多说。

开家长会之前,我在一班和孩子们闲聊,问他们“开会时,咱们家长最想知道什么?”孩子们说“当然是我们表现好的那一面了!”我又问:“你们希望我说点什么?”他们说:“当然是希望老师表扬我们了!”就这两句话,我知道这次开家长会我应该怎样汇报工作了。也希望我们家长会后,回家多表扬孩子,多去发现他的优点,用赏识的眼光去欣赏他,实在没有啥,你就说“老师说你很聪明,以后再学会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书写在认真一些就更好了。”

我们言归正传

孩子们进入金海岸小学已经两个月了,一开始,我非常迫切的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够把孩子原来的情况跟我交流一下,这项工作做得很好的是:2班有厉欣雨的妈妈,席子涵的妈妈,张翕的妈妈,1班孙东源的妈妈、,赵文倩、,费鸿翔的妈妈、,王资旭的妈妈、朱星翰的妈妈、王一禾的妈妈。她们能够通过电话或者是到学校及时的把孩子的情况介绍给我。使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也好因材施教。

我们的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她们的各种习惯早已经形成,一开始单从孩子们的作业书写情况来看,有的数字成了“小蚂蚁”,习惯写小字,有的就是“草上飞”,也有一些一直写的很认真的同学(1班的厉讯宇、杨立峰;2班的范晓燕、卜娜)。在课堂习惯上,有的习惯课堂上喝水,把水杯全都放在桌子上,还有的趴在桌上听课,还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在课堂上,边听讲手里边玩着小东西。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知道先举手后回答,总是抢。在课间,孩子们不会走路,抬腿就跑,有几次我差点被她们撞到,还有一次五年级的牛老师就被一个孩子撞了个满怀。她们还喜欢在走廊内大声说话,下课后我们在办公室里直接没法办公。我想在这两个月里把他们的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全部改过来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我们家长能够和我一起从现在做起,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大家知道三年级是孩子潜心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更是一个分水岭,有不少学生在一、二年级成绩还可以,可到了三年级就根本跟不上了。所以三年级孩子的学习更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关注。

关心孩子,应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只有学校与家庭一起努力,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才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基于此,我先对本册教材进行简单介绍和分析。

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呈现这么几个特点:

1、内容多。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总共九个单元。而且各单元的知识之间联系不大。这就提示我们,一定要注重复习,“温故而知新”,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避免遗忘。

2、抽象知识增多,难度加大。认识分数、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可能性、数学广角等知识很重要、也很抽象。三年级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因为这部分知识今后还要学习。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教材的编排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度到抽象思维。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在抽象思维的学习方面在增多,有些孩子一时难于适应,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也就很容易出现我们经常所说的两极分化了。好的会学得更好,困难的就会更困难。

3、基础知识依然很重要。本学期的计算主要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加减法方面的知识学生掌握得不错,但不等于没有问题,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有错题,就不能简单归结于粗心了,我看这就是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如何提高计算技能,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每天坚持做几道竖式题也是很有好处的。说到每天坚持练习口算,本学期我要求孩子们每天坚持练习几道计算题,要列竖式并验算。有的时候我也会适当的布置几道,或者是安排他们自己自主学习。

总的来说,三年级的数学学习已不同于低年级了,人人都可以得九十五分,一百分是不现实了,家长们要有思想准备。如果你觉得孩子在退步的话,请与老师联系,我们共同交流成绩下滑的原因,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接下来就说说我的课堂吧!

三、关于课堂

课堂40分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一个会学习的孩子,他在课堂上肯定是积极认真的,并且他们会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手脑并用。我们班上的情况也是这样,我注意留心观察过,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往往是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同学,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课堂学习实际上就是听、思、说、写这几个过程,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听”就是要学会倾听,不仅要听老师讲课,而且要听其他同学发言,我们班上就有许多孩子就很会听课,如:1、李雨涵、安洁漪、董雨涵、厉永西、秦明君、路宏远、王一禾等,2、张树慰、孙敬超、范晓燕、刘晓华、李昊宇、朱彤、王晨、张翔宇等。会听课是学习成绩好的一个前提条件。但也有几个同学,不会听课,总是要老师来提醒,这样学习成绩必然就会受到影响。“思”也很重要,数学就是思维的科学,如果一个同学课堂上不会独立思考的话。他的数学成绩肯定不是特别好。我们班上的1班有杨立峰、安洁漪、夏韬、历长城等,2班有南一辰、厉泽鑫、张翔宇等同学,就属于爱思考的孩子。会思考问题是一种学习品质,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尽力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营造一个情境,促进学生去思考问题。家长们也可以鼓励孩子去思考问题,尤其是独立思考问题和让孩子会提问题。同时会思考问题还是一个好习惯,还需要家长配合学校进行不间断的教育,这样好的习惯才会最终养成。至于“说”和“写”,我们班的孩子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关于“说”,我最头疼,有部分孩子课堂发言不积极,发言质量不高,有的学生吞吞吐吐,不知所言。还有的干脆一言不发,关于这一点,请家长要鼓励孩子发言,把每次发言当作一次锻炼。(例如:现在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还有现在的周长计算、后面的口算、笔算乘法,那么他们怎样算呢?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家中我们要锻炼孩子说说算理和算法。只有能说出道理再加上细心,我想您的孩子一定能学好。)“写呢?好比一张入场卷,即人行走的门面。特别是现在书写不清,将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过程,希望有这方面特点的孩子,家长要引起重视。

总的来说,刚才提到的都是学习常规,我认为该规范的时候要规范,而且要严格要求、要坚持。大家知道:“好习惯终身收益,贵在培养。”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四、习惯养成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具体的来谈谈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基本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一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学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孩子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当孩子作业完成以后,有时间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看书、去发现问题,让孩子课前就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可以激发孩子上课时的学习兴趣。

2、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该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要会听,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还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必要的补充。二是敢讲。当问题出现时,孩子首先是要深思熟虑,然后就要敢于发言。只有当孩子学会了听讲、学会了上课,他们才会学得轻松,才会事半而功倍。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孩子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我经常要求孩子养成:(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整洁的习惯。包括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这个方面,1班的厉迅宇、2班范晓燕同学做得非常好,作业规范、整洁、美观、大方,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耐心验算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连续的。在校的作业老师会给予督促,在家的作业就需要家长的配合。

在家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

首先是抓紧时间不拖欠

(1)迅速开始

时常有家长反映,有些孩子在坐下开始做作业时,常表现出不能立刻进入全神贯注学习状态的特征:或东找西找学习用品;或东翻翻语文,西翻翻数学;或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瞄瞄电视,一会儿听听大人们闲聊,一会儿又插话……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迅速开始做作业呢?我认为第一:

首先,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一坐下来,就可以做作业了。而其他事情,如看闲书、喝茶、聊天、吃点心什么的都必须到别的地方去。长此以往,就给自己一个定势,一坐到熟悉的书桌前,就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其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作业,时间一到,马上就坐到书桌前去。渐渐地,大脑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到时间,和学习有关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做作业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再其次,专门用来学习的地方,学习用品要备齐。学习用品要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找东西的时间和精力。

集中注意力

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而其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和集中性较差。如果环境中存在各种干扰性因素,小孩子就易分心,而不肯做作业或不能及时做。

a、做作业时一定要排除外界物质的诱惑,使内心安静下来。

b、做作业时要尽量避免电视电话的干扰。若来了客人,又无法避开的,宁可先放下作业等客人走了再做,或对客人说明原因,请求谅解。一边聊天一边做,得不偿失。

c、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在儿童做作业的时候批评、教育孩子,这样一来教育无效,二来作业效率低下,长此以往,还会导致作业与烦人的数落联系在一起,从而讨厌做作业。

(3)按时结束

可以试试给孩子严格规定做作业的时间(当然要视作业的量来定时间)。结束作业的时间一到,就一定要收起本子。刚开始执行时,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平时做作业拖沓的同学甚至会出现作业少做的现象,但只要坚持不懈,做作业的速度就会提高。(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

借此机会,我建议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督促孩子有质量的完成作业。

(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孩子善于质疑的习惯。

反映在我们做的《数学作业本》和《配套练习册》要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有些家长每当孩子遇到难题卡壳时就非常心急,马上要把答案告诉孩子,这样一来孩子往往就变成了记录员,听写工,这些家长固然是对孩子很负责,但方法不是很妥当,因为长期以往,会使孩子养成一种依赖心理甚至是畏难心理,遇到难题总想找人帮助,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培养孩子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家长在家里也要适当的培养。

下面讲一下家中怎样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要扶放结合、循循善诱,先辅导一个典型题,然后同类型的题目放手让孩子仿练一二题,如果不熟练,再练一二题,典型题目确保会做后,再将典型题稍稍加以改变成变式题,半扶半放,使之完成变式题。以此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

对于中等的孩子,先要夯实基础,稳步提高。在扎实基础题的基础上,多放手练变式题以及稍难的开放题目。

对于学习优秀的孩子,要查漏补缺,不断培优。可有选择性地自选书籍自学和练习以及奥赛题目。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经常能听到家长说“孩子考试总考不到满分,这里错一点,那里错一点,还有少答的,少单位的,漏题的等,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感。孩子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马虎;有的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粗心;有的是自以为是,认为会了就不放在心上导致粗心的出现。针对这些,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参考:

1、建立错题集。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写下来,让他自己找出错误原因,再在旁边做出正确答案。这实际上是一个孩子的“错题档案”。这样有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是自我教育的好办法。关于错题,在学校我是采用画横线的方法,订正后打勾。经常有二次或三次批改的现象,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都是面批面改或边教边改,挺辛苦的,但家长的信任和孩子的进步使我能从苦中求乐。

2、关于草稿的书写。草稿不能太草。虽然说是草稿,但却不能小看他的作用。当孩子养成从草稿开始就严肃认真对待的习惯就有利于克服粗心的毛病。

3、关于橡皮擦问题。孩子学习时,不要太依赖于橡皮擦(涂改液)。有时也可以限制孩子使用橡皮,让孩子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想好了再做,力争一次做对。这样为孩子学习写圆珠笔、钢笔字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学会自查。现在基本上每次作业我都要求家长签字,这个签字不是我纯粹要你的名字,是希望你通过签字,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督促着孩子学会自查作业。通过签字发现错题,先让孩子自己检查,实在找不出,家长可以划定范围在要求他找,这样几次你就会发现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哪些问题。也能够及时的了解他的学习情况与态度了。

5、学会反思。当发现问题的时候,不是让孩子改过来就行了,还要让他说出,错在哪里,今后怎样注意等,让孩子养成一个善于反思的好习惯。

(三)、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你们的孩子,我的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到同伴互助,共同分享交流成果,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达成共识,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此,我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做学具、测量物体长度、解决现实问题等。如果是独生孩子,敬请父母扮演同伴与孩子合作。这样孩子的合作意识一定会增强。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为了我们美好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让我们都从一点一滴做起,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给您的孩子一双会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头脑。

各位家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心愿.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很难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家庭,所有孩子的教育模式,以上所谈的一些建议,也仅供参考而已.

五、具体做法:

我教学十多年来,觉得孩子在学习方面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多积累和总结,多思考和请教,不放过一个问题。要深知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所以我在教育我的学生的时候,有很多时候我都把我上学时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告诉学生,更把我的好的经验传授给他们,我希冀对他们能有一点点帮助。我一贯的教育理念是学习要扎实,深入;不要浮在表面,满足于一点点的收获。不要爱慕虚荣,因为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我时刻注意从人品、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目的只有一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我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我努力用我的知识和人格感染着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嘛。不知学生的感觉怎样,我是努力这样做的。

当孩子们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是我,会出现这个问题吗?出现了怎么办?所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孩子在家里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当家长的也这样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怎么办?

2、要求:

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自主学习:

六、互相配合:

有几点问题,还想和大家打成共识,促进家校联合,共同把孩子培养好。

1、对习惯不太好的孩子,家长要积极跟上,密切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每天拿出5分钟和孩子交流一天的学习情况,对于老师让签名的作业,一定要看一遍孩子完成的情况,班里很多学生的作业家长及时给签了名字,错题还是连篇,我觉得这样做家长不好。我们要对孩子负责,我在学校里能够做到120本作业全批全改,我们家长面对一个孩子而且还是自己的

孩子,做不到这点吗?我有点怀疑。但有些家长却认为这是老师在向其推卸责任,故对老师要求检查并签名的任务置之不理,所以对孩子的学习一点不了解,到了考完单元试成绩不理想时,这才想起来打个电话问问老师,孩子平时在学校在课堂的表现。这个电话要是提前几天打效果不会是这样了。其实老师让你签字并不是第二天闭着眼睛打对勾,是给咱们家长一个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时间。成绩不理想这是谁的过错呢?

2、密切关注孩子单元考试情况,每次考完之后,少责骂,多鼓励。试卷都要求家长签字的。这个签字也是要注意孩子错题的原因,帮他分析出来。如果责骂得多,鼓励的少,会让孩子养成厌倦学习,或者是撒谎的坏习惯。

3、我有时候太忙,没有很多时间和家长反馈孩子情况,希望家长和老师多沟通,我的所有信息都在大屏幕上,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可以留意一下,记下来更好,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好,让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理解万岁”

以上是我的发自肺腑的话语,只要您觉得孩子比原来有所进步,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如果还有我没有做好的方面,也请您别客气,直言不讳的给我指出来,所做的一切我们都是为了孩子。

不当之处,请您们批评指正。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8

关键词:计算教学;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57-01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教学是幼儿教学的课程之一,对训练幼儿的数概念、预算能力等有着积极运用,在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可在传统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意识,所以,如何转变传统计算教学中的辐合性思维方式,让幼儿学会发散性思维成了幼儿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想要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一、注重形象性思维的养成,培养发散性思维

可以从形象性思维入手,诱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联想是形象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借助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进行联想,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讲到长方体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用一些图片向幼儿介绍长方体,然后要求幼儿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属于长方体的物体。我在课堂上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大家都争着发言。包装盒、电视机、冰箱、茶几、文具盒……几乎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记忆中的长方体物体。这种方法不仅强化了幼儿对长方体的认识,也让幼儿从书本出发联系实际,形成发散性思维。

二、多角度提问,多角度思考

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需要教师的诱导,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就能启迪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达到发展其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给一个式子“5口4=口”让孩子们写答案,很多孩子可能会填“-”和“1”,这时老师就可以提示孩子们“我们已经用了减法,那么除了减法我们还能在空格处填入什么呢?”幼儿们马上就会回答“还可以用加法、乘法”这样就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发现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再比如,让孩子们填写这样一个式子“口3口”。第一次填写的时候幼儿们可能会循规蹈矩的填入“2”和“4”,为了让他们形成发散性思维,老师可以引导他们“除了填入2和4,小朋友们想一想能不能填入1和5呢?这两个数字与3之间都隔了一个数字。”孩子们仔细思考后会点头认同,甚至有的孩子还能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幼儿的一个特征就是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如果能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游戏,让他们参与其中,就一定可以在调动他们学习热情的同时让他们形成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十以内加法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不同的数字,然后让他们手拉手围成圈走动,老师在旁边报数字,场上的同学要根据老师报的数字拥抱在一起,拥抱的两个人代表的数字加起来要等于老师报的数字,出错就会被淘汰。比如说老师说“5”,那么代表“3”和“2”或者代表“4”和“1”的人就要抱在一起,如果不小心抱错了,那么两个人都要被淘汰。通过玩游戏,幼儿们发现一个数字可以有几种组合,并在游戏中把这种印象加深,这就达到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效果了。

四、动手操作中的发散性思维

幼儿年龄小,处于智力发展的初期阶段,太高深的理论他们都不能理解,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能帮助他们更直观的看待算数问题并得出正确答案。而且,动手操作的越多,思维就越活跃,计算能力就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动手操作的时候应该借助一些道具,可以是各种模型或者教学工具甚至还可以是食物。比如训练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发几颗糖,由老师说答案,让孩子们用拼凑法得出答案。拼凑正确的孩子就可以得到奖励的糖果。比如老师说“6”,孩子们可以把糖果分成两堆,可以一堆2颗,另一堆4颗,也可以一堆7颗,另一堆1颗……甚至可以分成三堆或者四堆,只要孩子们能说出怎样由他的糖果得出“6”的答案就算正确。每个孩子给出的方法都会不同,可以让他们相互参观别人的拼凑,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学到很多种方法,在以后的计算中,他们就会自觉的用多种组合来得出答案。

幼儿时期作为人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幼儿教学必须重视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作为创造力的基础,理所当然应该被关注。计算教学对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已得到了充分验证,并且,事实表明,在计算教学中使用形象性思维诱导、游戏激发、动手引导等方法,能能有效的提升计算教学对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芹.创编故事编出精彩[J].科普童话.2014(09)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9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原因: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之前也常常听到家长反映,接到一些学生来信,说平时学习勤奋,请家教、上补习班,花了很多精力夯实基础知识,可考试时还是感觉反应慢、思路窄,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就束手无策。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成为孩子探讨的伙伴,而非孩子的领导者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说一些伤及孩子信心的话语,比如:真笨、你怎么跟你老爸一样,看看其他孩子,我怀疑你是不是亲身的,这道题都不会?快别上学了……

我承认,思维能力是有超常的孩子,但觉对没有超笨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一定是外部环境与平时对孩子训练不够。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命中影响力最重要的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与孩子成为问题探讨的伙伴,而不是孩子的教导者和管理者。

道理越辩越明。父母要在家庭中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时,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解题方法的独特之处。父母和孩子争辩解题思路,能促使孩子通过自由争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宽思路,促使思维更灵活。这对突破固有的思维束缚、培养思维能力和品质有着良好的帮助。

五、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2、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篇10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它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将爱与期望的一个高度的融合,但由于方法不当以及对成才观念的曲解,常会出现一些问题:1.期望值过高。中国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总希望子女能够上大学、考研、读博,缺乏对子女的正确定位。2.关爱往往扭曲为溺爱。如今的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言听计从”,缺乏对子女的挫折教育意识和对子女思想及行为的正确引导,使得孩子自私冷漠,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缺乏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3.重智轻德,片面追求成绩。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度关注,然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却没有注意引导和教育,忽略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得教育带有较大的片面性。

三、如何实施家庭教育

(一)注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出生之后,从言谈举止,一笑一颦的动作,再到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家长无时无刻不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2.家长是因材施教的实施者。从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在对子女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家长有责任为子女提供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场所,即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家长也有义务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对孩子产生影响,为其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即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注重家庭教育中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应放手锻炼孩子独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3.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我国传统家教往往忽视倾听孩子的意见。孩子缺少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培养独立性的重要方面。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任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毅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注重家庭教育中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它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关注,上学时不遗失书本或文具,认真、条理清楚地完成每一项学校作业;帮助父母打理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一些生活细节。

(四)在家庭教育中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行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这就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

(五)注重对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子女的创新意识,鼓励子女勇于探索新的规律、方法;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进行质疑,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大胆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新颖、独特、灵活地解决问题。(六)注重对孩子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为人的基本品德。父母应当教育子女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要心存感恩,在放飞理想,振翅高飞之时不要忘记回报社会,感恩父母。

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