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40

绿色建筑分析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可行性

abstract:CurrentlythedevelopmentofChina'sconstructionmarketisinaccordancewiththedirectionoftheworld'sgreenlivingenvironmentconstruction,andisregressingtowardsthedirectionof"greenbuilding".Greenbuildingisabroadconcept;greendoesnotmeanhighcost.thispaperanalysisincrementalcostandeconomicprofitinoperationofgreenbuildingcomparedwithordinarybuilding,soastoraiseawarenessoffeasibilityofgreenbuildingproject..

Keywords:greenbuilding;cost;profit;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绿色建筑基本介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含了三点,一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目前,我国国内绿色建筑的评价主要是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为依据,广东省在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2011,已于2011年7月15日起颁布实施。

2广州地铁运营指挥中心创建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2.1创建绿色建筑符合广州地铁绿色形象。

广州地铁一贯以来践行“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运营指挥中心园区创建绿色建筑内涵与以上理念非常吻合,创建绿色建筑进一步提高广州地铁的绿色形象。

2.2具有较高的宣传效应,提高地铁品牌价值提升,对地铁物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项目所处地为广州新城市规划“东移”轴和“南移”轴的过渡地带。琶洲地区将发展成为商业居住生活功能的RBD型、生态型的新城市中心。目前琶洲尚未有建筑创建绿色建筑,本项目力争成为琶洲首位、高等级的绿色建筑,将具有极大的社会宣传效益,有利于提升地铁品牌价值,为广州其他地铁物业创建绿色建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3为工作人员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本项目创建绿色建筑,将提高工作人员的舒适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4减少运营成本。

绿色建筑相比普通建筑会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高效的系统设备、节能灯具和控制系统和智能楼宇化控制系统将大大降低项目运营中的费用。

3投资收益分析

3.1投资成本

指挥中心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若整个园区以创建三星绿色建筑为目标,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需要增加或改进10个项目,所需增加建设投资如下:

表3.1指挥中心园区创建三星绿色建筑增加投资

3.2运营陈本

运营成本包括设施的维修维护费、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其他费用,费用估算如下:

表3.2绿色建筑运营费用

3.3财务成本

按照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方法,假设贷款期限为15年,对整个园区均以三星级绿色建筑进行创建目标的投资总额5610万元借款有以下还本付息计划表:

表3.3还本付息计划表

统计得到,本项目15年的利息总额为3408万元,折合每年利息为227万元。

3.4经济效益

3.4.1节能量估算

园区总建筑面积为22.7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为13.5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6万平方米,公寓面积3.6万平方米。参考2009年全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电耗状况的统计结果,其中非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83kwh/m2,商场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138kwh/m2,居住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每年耗电量37kwh/m2。三星级绿色建筑预计节能率达到60%的标准,则园区内绿色建筑的节能量为405万Kwh,按照商业用电电费为1.2元/Kwh,每年节约电费:486万元。

3.4.2绿色建筑物业价值增加费用估算

根据调查统计,有64%的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商业议题,有92%的人表示在选址时会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愿意为绿色办公空间支付更高租金的受访者占比为50%,有31%的企业高管将员工工作效率和健康列为其可持续发展关注项目的首位,有11%的企业高管将雇员满意度列为最重要因素。

根据相关经验统计数据,保守估计三星绿色建筑写字楼相比同地段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的租金将增加8%。本项目物业价值增量体现在出租写字楼相比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租金的相对增长。

本项目出租的写字楼面积共为6.6万平方米,其中运营指挥中心大厦的出租部分面积约为2.4万,写字楼4.2万,参考琶洲办公楼的保利世贸e座的租金为100元/平方·月,假定园区内办公楼的出租率为80%。园区的绿色写字楼相比非绿色建筑写字楼的租金增量费用为:[6.6万平方×100元/平方·月×12月]×0.8×0.08=506万/年。

3.5投资收益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考虑本项目的初始投资成本、运营过程中的设施设备运营成本和全生命周期的其他费用,在收益方面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列出不同等级绿色建筑投资分析见表3.5。

表3.5投资收益分析表

4小结

本项目创建三星绿色建筑增加建设投资5610万元,仅考虑节电的经济效益和物业价值增加,投资回收期为9.8年。投资回收期较短,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

绿色建筑分析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1]。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的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际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有机结合,因此,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建筑节能

国家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及《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及规定,其最重要的意图在于通过一系列建筑节能措施,使建筑物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

1.1优化建筑设计

对建筑物能耗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包括建筑物和外界的热量,自然通风和采光水平[2]。建筑体型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节能设计。科学的建筑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要求及建筑美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建筑物的体型系数,控制窗墙比。

1.2采用新型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技术

围护结构采用新的材料和技术,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求,从而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首要问题。一些材料,在外部条件的变化下,可以在任何时候改变其物理性质,保持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而降低能耗的目的。主要相关产品:墙体保温、隔热,屋面保温、隔热,外窗和玻璃幕墙的热物理性能,外遮阳设备。主要涉及的产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屋顶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智能外遮阳装置以及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3]。

采用新型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的建筑,好像在外墙上穿上了“棉袄”,屋顶上戴了“帽子”,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

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外窗和玻璃幕墙、玻璃金属幕墙、玻璃砖幕墙、加金属构件的综合幕墙等透光型护结构在建筑外立面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4]。由于其在保温、隔热、采光和吸收太阳光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使其成为影响建筑耗能的重要因素。可有效降低长波辐射、增强保温的低辐射Low-e玻璃与玻璃夹层充惰性气体和断热窗框、断热式玻璃幕墙技术可以使外窗的传热系数(U值)从传统的单玻外窗的5.5w/(rn2•k),降到1.5w/(in2•k)以下,从而使透光型护结构的热损失接近非透光型围护结构。、

开发和推广上述先进技术,可使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到冬季10w/m2的水平,仅为目前采暖能耗的1/3,空调能耗可以显著下降。

1.3运用可再生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它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能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应提倡在建筑中广泛应用。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可以用太阳能提供热水、取暖及制冷[5]。此外,利用透射式采光机采集阳光,再通过光纤传导将太阳光引进建筑内提供照明。

风力发电系统、以沼气为燃料的微型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系统、利用地温地热能的热泵系统,高层建筑电梯下降时发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将有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创新及发展。

1.4利用自然采光通风

向阳原则:利用阳光(日照)是最经济、最合理的有效途径,同时阳光又是人类生行、健康和卫生的必需条件,因此节能建筑首先要遵循“向阳”要求。

通风原则:节能建筑在满足冬季采暖要求同时必须兼顾夏季致凉问题,即尽量不用常规能源消耗而利用自然提供的条件达到室内创造凉爽目的的方法,建筑致凉最古老、最合理的方法就是争取良好通风,即利用夜间凉爽的通风使室内热惰件材料降温[6]。

遮阳原则:遮阳是建筑防止过多的夏季太阳辐射达到致凉目的的有效措施,绿化遮阳、建筑遮阳、地貌遮阳是常用的措施。

2建筑节水

2.1降低供水管道的漏水率。

2.2推广节水型洁具,减少用水量。

2.3中水的循环使用。

2.4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排除长距离调水。

2.5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及洗车等。

3建筑节材

3.1采用轻质高强新型建材,减轻建筑物自重,推广轻型建筑结构。

3.2构件模块化,工业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便于快速清洁施工并使建筑垃圾最小化。

3.3循环再生材料的利用,如再生橡胶,再生玻璃,再生纤维制品等。

3.4加固已有建筑,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或装修期限,以此节约能源及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5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3.6使用可再生性、本土化及易得到的建筑构件及材料。

4建筑节地

4.1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保持紧凑型的开发模式将成为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特色。

4.2进一步减少粘土砖对耕地的占用。

4.3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自然地貌、资源及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

绿色建筑是将人们生理上、精神上的现状和其理想状态结合起来,是一个完全整体的设计,一个包含先进技术的工具。绿色建筑关注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上的创造。绿色设计远远超过能量得失的平衡,自然采光、通风等因素,它多方面不断向外扩展。绿色设计力图使人类与自然亲密地结合,它必须是无害的,能再生和积累。绿色设计能带来丰富的能源、供水和食物,创造健康、安宁和美。

参考文献:

[1]胡敏.浅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误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陈捷.探讨绿色可持续性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J].山西建筑,2010,(11).

[3]王晓银.绿色建筑及其设计浅谈[J].科技风,2009,(01).

[4]王进军.浅析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2).

绿色建筑分析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环保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行业,随着人类环保节能意识地不断提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热门。绿色建筑是指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为目的而建造的一种住宅,所以一般又称其为环境共生建筑。

1绿色建筑设计特征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1)节能特征。绿色建筑能够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想方设法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并防止污染。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耗能可以降低70%~75%,最好的能够降低80%。(2)环保特征。合理使用土地,使用无污染、可拆卸材料,生活垃圾内部消化,形成类似生物链的良性循环。绿色建筑强调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一直到建造、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都要对地球负责,对全人类负责,所以建筑理念是全面的。(3)地域性特征。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所以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不是一般建筑采用的商品化的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风貌大同小异。

2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2.1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较分析

不同种类的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尽相同,为找出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又因为居住和办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设计者将办公和居住建筑单拿出来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时考虑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住宅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所以在缺水地区,政府部门会要求废水回用。目前废水回用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绿色住宅建筑开始使用“中水”系统。

2.2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由此可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应分析各自的特点,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结果。对于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2.1基地气候的适应性与节能

我国建筑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各个区域气候条件差别非常大,要求在北方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是冬季保温防寒,南方主要是夏季隔热通风,而中间则是冬冷夏热地区,考虑隔热通风防潮,兼顾冬季保温,但仅靠空调改善热环境,能源消耗大。因此在进行节能设计时要区别对待各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风等自然因素,最大化利用区域气候的潜在优势。

2.2.2基地选址与节能

建设的基地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平地和山坡上,这是建筑节能、提高采暖效率的先决条件。同时建筑选址应尽量远离交通主干道,避免噪声污染。如果建在噪声声源处,应有绿化隔声带等保护措施。

1)建筑朝向。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必须全面考虑。建筑应在最佳建筑朝向范围内选择。由于不同朝向上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比较大,因此建筑规划时要考虑合理的朝向。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冬季争取较多日照,夏季避免过多日照,建立自然采光系统,并有利于形成自然通风。但特定朝向的选择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制约,选择时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范围。研究表明住宅的节能朝向偏角在15°之内时,都属于好朝向。当建筑朝向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时不能均处于最佳或适宜朝向时,可增加一些补偿措施来改善,如在西向设置进深较大的阳台,减少西窗面积,设遮阳设施等。

2)日照间距和建筑密度。一定的日照间距是建筑充分得热的前提。日照间距是指一年中冬至日,满足北向底层房间获得日照时南北房之间的外墙间距。在实际设计中不宜只为满足日照间距而选择不利朝向,牺牲日照质量,必须研究在保证节能效益的前提下提高建筑密度。在规划布局中适当调整建筑朝向,调节建筑布局和外形均可达到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建筑密度,如利用斜向日照将北侧错台式、正南向行列式布置改为交叉错排行列式布置。

3)绿化遮阳。绿化遮阳是防止夏季过热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最理想的基地遮阳。绿化率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不低于40%,人均公共绿地大于2,硬质景观面积小于绿地总面积的20%,并保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和空间。最理想的基地遮阳植物是落叶乔木,场地设计时,宜种植高大乔木为停车场、人行道、广场等提供遮阳。绿化方式除了地面种植外,还有墙面、屋顶、阳台、窗台甚至室内都可绿化,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设置渗水地面。

2.2.3体型设计与节能

节能建筑的形态要求体型系数小,冬季日辐射得热多,同时对避寒风有利。具体选择节能体型时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当地冬季气温、日照辐射量与照度、建筑朝向和局部风环境状况等等,因此体型设计需权衡建筑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优化组合各影响因素才能确定。

1)控制体型系数。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接触室外大气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研究表明,体形系数在0.3的基础上每增加0.01,能耗约增加2.5%。因此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我国建筑规范规定:多层居住建筑的体型系数不能超过0.35,大于0.35时则需要用增加围护结构热阻来进行节能设计。

一般控制体型系数的方法有:加大建筑体量,增加长度与进深;体型变化尽可能少,尽量规整;设置合理的层数和层高;单独的点式建筑尽可能少用或尽量拼接以减少外墙面。

2)风向和体型设计。当严冬的寒风直吹建筑物的护结构时,可使房间的暖气温度大幅度下降。为了尽量减少风压力对房间气温的影响,应使建筑物的外轮廓设计尽量避免与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发生正交。所以规划朝向应与夏季主导风向形成一个角度,最好控制在30°~60°之间。

3使建筑长寿多适

3.1选用耐久性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3.2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例如,设计两所住宅建筑,在材料和工艺都相同的情况下,设计者采用不同户型的话,一种自适应性又差,可能在巧年后无法满足使用功能,无法改造只有拆除重建,而另一所由于可以灵活变换户型而得到更长时间的使用,相比之下,在相同的时间内,后者生命周期中耗费的资源和产生的污染比前者要少很多。

绿色建筑分析篇4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实践;设计理念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应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划优质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居住景观,为住户塑造都市中的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实践

某小区位于西安市城市中央住宅地段,总建筑面积19.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6.12万平方米,总户数为1465户,商业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整个用地东西宽100-110米,南北总长近650米。

图1项目效果图

为满足人们对高档次、高品位、高质量的的生活需求,该小区设计当中坚持以绿色节能为主导思想,注重社区空间的环境优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融合。就此,本文结合该绿色品质住宅设计经验,对当前绿色建筑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1.1设计思路

本项目拟建成一个崭新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为此小区配套以高科技为主,环境绿化以小起伏变化的景观绿地为主,并将各种植物穿插其中,以自由的小径进行有机联系创造一个幽雅温馨的超前性、均好性的人居环境。小区内设有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对于住宅的户型:平面布置独具匠心和创意,面积分配合理,保证较高的使用率。立面处理新颖,独特精典,充分体现实用性、艺术性。屋型设计多样性,同时兼顾整体性统一。

1.2总体布局

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及区域的特点和优势,采用因地就势、高低错落等设计手法,注重空间环境、视觉环境和地形地貌的结合,充分体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规划设计构思,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品位与健康性,追求住宅的舒适性,营造出一个健康的居住小区。

2、小区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2.1新传统主义与新的生活空间的需求结合

在设计时首先需要建立起一种富有活力的社区模式。这种模式既使他们能更好地享受以住一贯的田园风情,更能享受到城市中心区般便利的公共设旅服务。人们的日常居住,工作,交通,休憩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城景交融,物景交融。我们把这种社区称为“新城?新家?新生活”。通过设计使每个居民享受到阳光和绿意的希望社区,创造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充满人情味的和谐社区,将自然环境和人选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社区。

2.2社会生态性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组织单位,住宅小区社会结构的本身要有一个多样化、立体化、网络化且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多重社会结构体系。这种体系中应该具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居民能够持有共同的生态理念。

2.3发展协调性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人类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由于城市生态住区的规划设计目标是满足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长期的共生协调发展的长远目标,扭转工业革命以来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的恶果。因此与城市生态住区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也与高速城市蔓延与肓目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时代不同。城市生态住区提倡现代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演进,以使住区环境质量能呈现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而不是彼此偏废。

2.4“价值定位”理念

“按户定位”是价值理念中一个重要的思路。仔细推敲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通过资源的再重整,化不利为有利,“按户定位”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另一种具体表达方式。通过整体精心策划,尤其是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景观特色,进行“户型定位”的设计。而且,这是基于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2.5后户型时代

现代的住宅项目设计已从过去重整体,重环境的粗犷手法发展到重户型,重细部的后户型时代,一个成功的住宅设计,不但要整体布局优秀、新颖,而且以户型空间布局,细到建筑装饰的每一个构件,都要精工细作,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创造精品家居空间。

3、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内容和方法

3.1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绿色建筑设计对于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就是在建筑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上,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强调能在不增用或少增用土地的前提下,高效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当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结合我国国情,结合地铁建设,应优先发展地下车库、地下贮库等地下工程。

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也可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已有的建筑、设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废旧厂房结合现有的树木通过生态恢复后,成为开放休闲场地等等。

3.2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

绿色建筑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目前,在绿色建筑中得到最广泛利用的太阳能就是可再生绿色能源。太阳能集热器本身具有防水隔热的作用,这与建筑物屋项的作用具有相似之处,即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设施部分或全部代替屋顶覆盖层的作用,从而可节约投资。

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要把建筑物与太阳能设施实现有机结合,既保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不受破坏,又最大限度的利用设施与建筑的一体化问题。

绿色建筑分析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应用

前言

能源问题一直是当前困扰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当前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长久、持续增长就成了核心问题,尤其是针对如何在确保人们生活质量不变的条件下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可或缺,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消耗,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加强对于建筑能耗使用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要做好建筑设计的绿色设计,在保障建筑行业有序发展的同时降低能耗,达到真正的“绿色发展”。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主要是指建筑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还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和合理的应用,在保证生态环境完好的基础上而建设的建筑。在建筑的领域实现绿

色和节能的目标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的主要体现,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时需要将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实现建筑与环境、人的合理结合,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利用人工手段营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美好环境,而且这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则是在进行建筑的绿色设计时所要遵循的基础,利用人工手段,将生态的原理进行结合,从而维持建筑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和统一,而且还要以此为前提对实现建设绿色化设计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以及美学之间的有效集合,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效结合。

2)绿色建筑的特点

在进行绿色建筑时,设计师就需要认真考虑,选取天然材料来实现建筑的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所建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做好综合的分析,再设计中充分考虑对太阳能以及风能的合理运用,在确保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不断的增强建筑的节能和环保功能。设计师以及建筑施工人员要对建筑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建筑的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进行落实。结合设计者以及技术员的综合意见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防止给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二、绿色建筑理念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在我国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减少建筑耗能以及降低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因此,相关的施工设计人员,合理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设计规划中去,从建筑施工的源头就将节能环保的工作做好,是新时期,时代赋予建筑行业的责任和目标,以下是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应用的几个方面:

1)节能设计

我国是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要控制能耗,节约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虑。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实现绿色、节能、环保、人文的和谐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的材料上的体现:

①农业废弃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有着广泛的来源,价格低廉,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节省现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墙体板材具有质量轻盈、强度高、安装方便等优点,符合绿色材料的指标要求。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各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都达到了使用要求。在成本、安全方面有着巨大的竞争力。

②建筑垃圾。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体产品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我国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体材料的研究已初见成效,成功研制出轻质砌块。石膏墙体材料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宽广。因为石膏建材加工工艺简单,生产耗能低,且具有重量轻、凝结快、耐火性好、防磁辐射等许多良好特性。石膏材料施工方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无放射性,可调节空气湿度,节省能源,是典型的绿色产品。

在建筑设计时应尽量采用上述材料。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除了使用新型的绿色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建筑装修材料等各种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外,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也是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是建筑上很具有潜力的新能源之一。众所周知太阳能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型能源,虽然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巨大,但以现有的技术可开发利用的太阳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能源都白白浪费了。利用太阳能不仅可以解决取暖照明等问题,还可以减少利用传统资源取暖照明对环境造成的巨大污染。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太阳能资源都十分丰富,如果可以充分的利用将会对社会做出巨大的进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发明了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的太阳能车,太阳能船等。在这方面我国应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2)节水设计

当代社会水资源的短缺,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水资源的的重要性,利用设计方面的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水资源及能源的浪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节水成为了主要的环保因素,当前可以通过对雨水进行利用以及增强污水处理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3)节地设计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有关文件指出,各

级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公署要全面规划,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4)节材设计。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实现建材本地化,可减少运输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结语

根据上文,文中主要基于绿色理念,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绿色建筑将是未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一个历史的必然。社会越是发达,人类活动也将越发频发,这样的结果毕竟会给环境和资源带来更多压力,因此,在各个领域都积极的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这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建筑的普及,能够使人和自然的相处更加和谐,也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品质,我们在建筑设计中,也应该坚持不懈的贯彻这个绿色设计的原则,降低建筑污染,通过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人类自身以及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既提高了经济收益,也为子孙后代造福。

绿色建筑分析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绿色;分析

1引言

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设施工管理是建设单位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是掌控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基础,更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由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提升管理能力和质量是引导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实际管理工作质量将影响实际建设项目的实施质量。

2建筑施工管理

2.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全面性、整合性的工作,其管理质量将会影响实际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实际工作者对建筑施工中的每一项工作实施深入的质量监察,保障每一项工作质量达到要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需要对建筑施工素材进行监察,明确多样化素材的质量规定,在选择建筑素材中严格依据规定购买。除此之外,Hia有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监察管理,包含了混凝土比例、混凝土的浇注技术、钢筋素材的引用方案等,在每一项施工技术完成之后需要实施有效的审查,若是明确其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2.2建筑施工进度管理

合理的建筑施工进度可以提升实际建筑施工效率,避免出现大量资源消耗的情况。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者需要依据建筑工程设定的合同阅读,整合分析多样化的施工条件和施工影响因素,设定合理的施工进度。施工进步的设定需要满足建设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不但要关注施工前期的素材准备,还要整合各项施工项目和施工顺序之间的要求,以此达到建筑施工建设的需求,并且确保各项建筑素材与机械物资的连续引用性,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建筑施工者的人事管理等。建筑施工进度管理需要具备灵活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规定情况和各项外界影响因素有效整改自己的实施方案,在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背景下提升施工进度。

2.3建筑施工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是实际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施工成本情况会对建筑单位的建设效益构成一定的影响。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整合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资金项目,以此降低大量资金消耗的问题,提升实际资金引用效率。从整体分析,减少建筑施工的成本需要从施工中的各项工作实施,在建筑素材和建筑设施引用中,需要选择价格低、性能高的产品。施工者和管理者的工资情况需要实施有效的预算,掌控资金支出情况。施工设施的引用和维修费用支出都需要设定一定的范围,确保这方面工作的资金支出满足整体建设资金情况。建筑施工成本管理需要掌控一定的范围,不能因为过度注重节约成本支出二影响实际建筑工程的进度和技术质量。

2.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依据多样化建筑施工中的工作者实施管理,其中包含了施工技术者、各项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监察者等。建筑施工工作具备一定的风险,依据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能,提升人身安全质量,以此降低建设风险的概率,保障建筑施工的工作质量【1】。

3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方案

3.1提升建筑施工中建筑素材和资源的应用率

建筑工程中引用的资源包含了水、木材、钢材以及塑料、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等。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对施工技术者和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在发展中全面关注素材资源的节约引用,可以选择多样化节约能源的施工素材,为了合理控制饮用水的数量可以结合水表实施工作;为了节约电源的消耗,可以在不需要电的情况下闭掉电源开关。多样化建筑素材的引用都需要关注素材具备的综合性影响力,实施优质的回收再利用作用。构建素材废料回收机构,促使回收的素材可以分类整合,展现自己另一方面的特点和作用。至于那些价格较高的装修素材需要关注其具备的实效性,在建筑装修中创新依据空间,提升实际应用效率。

3.2减少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

这项工作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实际能源的应用概率,另一方面是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后者是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满足降低建筑施工中能源消耗的要求,需要从以下两点实施工作:第一,降低不重要工作中的能源消耗;第二,提升能源的应用效率。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施工管理者需要全面向施工者传授正确的能源应用方案。在选择施工设施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用功能优化并且耗能低的设施,科学引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实施全面的维护工作,以此保障设施的节能水平。若是建筑单位资金条件支持,可以购买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化高科技技术设施,依据新科技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2】。

3.3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企业在建设中需要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明确建筑工程施工对于周边环境构成的污染和影响,并且自主参与到降低废弃物品排放的活动中,提升对周边和建筑工程环境的管理。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要降低建筑分粉尘对四周空气的影响,结合现代化科技技术,降低粉尘出厂的数量,提升粉尘解决水平;第二,需要提升污水和污物的解决水平,更多的在建筑区域完成工作;第三,为了降低噪声对四周群众生活的影响,需要设定隔音板或者是设备安装消音器;第四,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光污染会被人所忽视,在电气焊工作中需要结合优质的方案降低或者是去除其产生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建设围护,以此保障解决其对周边群体的影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工作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以此促使实际管理工作的提升需要经过长时间发展。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提出的最为先进的理念,这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筑施工管理者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权利,提升工作水平,拓展自我事业,促使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念和方案落实到工作中,提升实际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炳津.关于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7(2):273.

绿色建筑分析篇7

关键词:《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第一章规范的编制背景和介绍

1.规范编制背景

2008年6月4日,建设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称《规范》)列为该计划的行业标准制订项目。编制组经过两年的调研、研究和编制工作。2010年11月17日建设部发批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229-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2.规范的篇章结构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绿色建筑的设计,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策划、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和建筑电气。

章节的划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称《标准》)不同。《标准》是按照四节一环保和施工管理划分,而《规范》主要按照工程设计的常规专业进行,另特别增设了“绿色设计策划”一章节。

本文主要根据该新增的“绿色设计策划”结合《标准》及细则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二章规范的绿色设计策划的内容

在设计的前期进行绿色设计策划,可以通过统筹考虑项目自身的特别和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的统筹对比和优化的基础上,达到合理控制成本、实现各项指标的目的。

《规范》中所涉及的条文4.1.1和4.1.2共2条。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并编制绿色设计策划书。提出绿色设计策划宜采用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以及策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1.一般规定

1.1绿色设计策划应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并编制绿色设计策划书。

绿色设计策划的成果是绿色设计策划书,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建设的下一阶段工作,使得设计工作即满足建筑策划目标,又符合绿色建筑的目标要求。

图1绿色设计策划流程

1.2绿色设计策划宜采用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

绿色设计强调全过程控制,各专业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参与讨论、设计与研究。传统的专业分工设计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因此,绿色建筑策划需要规划、建筑、设备、环保等多专业的综合性人员、团队或专业咨询机构共同参与,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与反馈,从而体现信息技术的最终成果。因此,一个完整的绿色建筑策划必须集合:宏观经济预测、市场和环境调研、社会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经济/财务、建筑设计、工程管理、能源分析、绿色技术等各种专业人才,按照合理的策划程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2.策划内容:

2.1绿色设计策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前期调研

2.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

3.绿色设计方案

4.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绿色设计策划和传统的建筑策划既有相同的一部分工作,如需求分析、功能定位等;又有专业性的特征。绿色设计策划的着重点更多关注于绿色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等方面。因此在项目前期进行调研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和政策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研究分析。

2.2前期调研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调研: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

2.市场调研: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

3.社会调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公众意见与建议、当地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等。

2.3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明确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

2.确定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或其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相应等级或要求;

3.确定适宜的实施目标,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的目标、节能与能源利用的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运营管理的目标等。

2.4绿色设计方案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要求:

1.优先采用被动设计策略;

2.选用适宜、集成技术;

3.选用高性能建筑产品和设备;

4.当实际条件不符合绿色建筑目标时,可采取调整、平衡和补充措施。

2.5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技术可行性分析;

2.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3.风险评估

为避免片面追求建设成本最小化,对绿色建筑成本按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是必要的,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必须兼顾项目建设成本和未来成本,从而有效、合理地对项目的经济性做出正确的判断。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是指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直至拆除等一系列过程发生的费用,也即项目在确定的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依据研究阶段的不同,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造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回收报废成本四个部分。

表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组成

阶段企业自身成本消费者成本环境和社会成本

决策设计可行性研究费用、设计费用

施工建造原材料、燃料、动力、机械设备、工资等费用垃圾、污染、健康损害等成本

使用维护运输、储存、保险等费用运输、储存、能源、材料、维护等费用包装、垃圾、污染、健康损害等成本

回收报废回收、报废费用垃圾、污染、健康损害等成本

第三章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专业梳理

结合《标准》及细则,对比《规范》,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涉及到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利用、运营管理6个方面。具体分为如下9个专业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绿色建筑规划设计

1.1环境与规划布局(对应《标准》及细则5.1.1、5.1.2、5.1.6、5.1.7、5.2.6、5.1.12、5.1.13条)。

1.2交通组织(对应《标准》及细则5.1.10)。

1.3景观与绿化(对应《标准》及细则5.1.9、5.1.14)。

1.4能源等辅助设施(对应《标准》及细则5.2.17)

2.绿色建筑单体设计

1.1单体布局与形体(对应《标准》及细则5.1.3、5.1.8、5.1.4、5.5.7)。

1.2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对应《标准》及细则5.1.11、5.2.1、5.2.7、5.2.13、5.4.2、5.5.9)。

1.3建筑围护结构,包括自然采光(对应《标准》及细则5.5.13、5.5.15)、遮阳(对应《标准》及细则5.2.1、5.5.13)、自然通风(对应《标准》及细则5.2.6、5.2.7、5.5.7)、外立面围护结构(外墙、幕墙门窗、屋面及楼板等)(对应《标准》及细则5.1.3、5.2.1、5.2.8、5.5.2)。

1.4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内环境,包括功能布局及可灵活变化设计(对应《标准》及细则5.4.9、5.5.10、5.5.12),室内环境(对应《标准》及细则5.5.5)。

3.室内气候与空调

1.1能源及能源利用,包括热电联产(对应《标准》及细则5.2.3、5.2.11),蓄冷(蓄热)技术(对应《标准》及细则5.2.9),废热、余热利用(对应《标准》及细则5.2.14)。

1.2系统节能技术(对应《标准》及细则5.2.2、5.2.10、5.2.11、5.2.12、5.2.13)。

1.3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度及卫生标准的措施(对应《标准》及细则5.5.1、5.5.2、5.5.3、5.5.8、5.5.14)。

1.4系统高效运行、独立分项计量的控制(对应《标准》及细则5.2.5、5.2.15、5.6.9)。

4.建筑电气

1.1建筑照明系统(包括光导系统)(对应《标准》及细则5.1.3、5.2.4、5.2.5、5.5.6、5.5.11、5.6.9)。

1.2电气系统节能(对应《标准》及细则5.2.5、5.2.15、5.2.11)。

1.3建筑智能化系统(对应《标准》及细则5.2.5、5.2.15、5.5.1、5.6.8、5.6.9、5.6.10、5.5.14)。

5.建筑与水

1.4水资源及综合利用(对应《标准》及细则5.3.1、5.3.5)

1.1给水、排水的节能技术(对应《标准》及细则5.3.2、5.3.3、5.3.4、5.3.9)

1.2非传统水源及其利用(对应《标准》及细则5.3.5、5.3.6、5.3.7、5.3.9、5.3.1、5.1.14)

1.3绿化灌溉的节水技术(对应《标准》及细则5.3.8)

1.4污水处理(对应《标准》及细则5.6.2、5.3.2、5.3.9)

6.绿色能源系统

1.1太阳能利用,对应绿标及细则(对应《标准》及细则5.2.18),太阳能光电系统(对应《标准》及细则5.2.18)

1.2浅层地热能利用,主要包括江水源热泵系统(对应《标准》及细则5.2.18),土壤源热泵系统(对应《标准》及细则5.2.18)

7.建筑结构的绿色设计

1.1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小的结构体系(对应《标准》及细则5.4.11)

1.2高性能的建筑结构材料及设计技术(对应《标准》及细则5.4.1、5.4.4、5.4.5)

8.绿色材料

1.1可再生利用、可循环利用的回收及再利用设计(对应《标准》及细则5.4.7、5.4.2)

1.2环保、无毒建材的设计利用(对应《标准》及细则5.4.1、5.4.2、5.5.4、5.5.14)

9.建筑绿化

1.1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对应《标准》及细则5.1.8)

1.2环境绿化(对应《标准》及细则5.1.9)

结束语

绿色建筑分析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方法;增量成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以绿色环保技术为主要手段形成的建筑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生态环境指标,提升建筑应用质量。当前绿色建筑主要依照项目标志星级进行等级划分,星级越高绿色环保效益越好。在全球化环保背景倡导下,我国已经开始大量兴起绿色建筑工程,对生态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绿色建筑已经得到了本质发展。

绿色建筑可以从材料内容、技术手段等出发,对工程成本进行优化,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的首选方案。但是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认识,对上述内容了解不深入,在实施时非常容易出现增量成本不明确导致的偷梁换柱问题。部分单位认为在绿色建筑中需要大量使用绿色材料及绿色建筑技术,施工成本会大大上升。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单位将绿色建筑流于形式,最终导致绿色建筑效益受到影响。导致增量成本误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早期绿色建筑开发中主要将建筑内容定位在高档建筑中,没有对平民化绿色建筑进行宣传,非常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导致绿色建筑与高成本结合在一起,造成增量成本认识效益大打折扣;第二,绿色建筑在设计初期投入成本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会大大降低,绿色环保性效益会大幅提升。当前初期设计成本在一定程度导致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成本高于常规建筑成本,限制了增量成本分析效果;第三,增量成本内容混淆造成绿色建筑其他成本费用,例如装饰费用、常规材料费用等。上述费用并不属于增量成本范围,将其计算入绿色建筑中直接导致建筑成本大幅上升,给人们造成了错误认识。

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内容、方法及方案

2.1成本内容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构件过程中所附加的绿色环保技术成本,该成本内容可以分为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三大类。

软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过程中的软技术成本,包括设计性成本、分析性成本、管理成本、调试成本等。绿色建筑技术成本主要为设计性成本,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附加资金内容。认证成本主要指用于绿色建筑体系认证过程中的成本,主要指专家评审费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进行分析,从技术成本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的应用效益。

2.2计算方法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差别较大,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各项技术算法千差万别。上述绿色建筑施工现状直接导致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存在巨大差异。为了提升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对其计算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基础增量成本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中主要包括:

(1)绿色建筑增加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增加的工程成本,指从工程施工初期到施工完成中绿色技术导致的额外成本投入;

(2)强化型技术措施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技术效率成本增量及技术成本效益内容,多为施工过程中的机组投入成本及设备投入成本;

(3)交互影响产生的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指绿色建筑中技术相互影响导致的成本负荷,上部分成本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系统中的各项成本交互产生设备初投资。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绿色建筑增加技术措施成本-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

2.3基准方案构建

基准方案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依照方案之间的成本比例进行调节。常规基准方案选取的过程中主要是依照方案之间的对比实现增量成本的确定,即选取一种方案为基本方案,以该方案为基准对其他方案各项内容增加的成本进行计算,从而获取两个方案的差额,对系统中的增量成本差别进行分析。

当前基准方案确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以下两方面内容完成。

第一,基准方案1的选取。基准方案1在选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国家标准或地方设计标准完成,多为国家指定建筑。基准方案1为前期介入方案时主要依照国家或地方标准完成对各项增量成本的计算,依照国家及地方标准节能要求达到对各项绿色建筑成本的分析,从而实现各项成本的明确。该方案过程中主要要对各项方案内容和设备内容进行明确,从而得到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第二,基准方案2的确定。基准方案2的确定主要是指现有设计设计计划的确定。在基准方案1选取完成后,人员可以依照绿色建筑状况设计现有计划,依照现有计划内容对各项成本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系统在构建过程中的增量成本。该增量成本多为基准方案2与基准方案1对比所得,依照两者对比对增量内容进行的明确。

从业主角度而言,基准方案1的选取并对其并没有太多影响,而基准方案2的内容才是其关注的焦点。基准方案2直接影响着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是施工增量内容。但是在真正计算的过程中基准方案1才能够真正体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真正表达出绿色建筑技术实际增量内容。

3.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案例分析

本项目主要为企业自用式办公建筑,建筑总体共16层,包括地下3层,地上13层。该建筑面积为19991.45m2,整体建筑分为公共活动空间、大厅、配套商业空间、办公用房、标准办公用房、商务办公用房等内容。该项目主要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完成施工,建筑绿色环保效益得到非常好的提升,项目设计基本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标准。

该建筑在修建的过程中选取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屋顶绿化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设计技术、节能照明技术、太阳能能量转换技术、全热回收系统技术等。施工过程中绿色环保技术应用到建筑体系中,秉承环保节能理念,建筑效益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本工程绿色建筑效益与其房地产构建主题相统一,建筑室内环保与室外环保效益非常可观。

在本工程中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为192.8元/m2。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主要包中央水处理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高性能玻璃墙、节水器具等,其中中央水处理系统占据总体的13%。具体结果见图1。相关数据显示:上述绿色建筑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降低该工程常规设计能耗的22%,在供暖方面可以减少465800mJ,在供电方面可以减少651385kmw,节能效果远远高于成本投入。绿色建筑技术对我国建筑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图1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贡献率

4.总结

绿色建筑技术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成本上升,但是其带来的绿色收益价值远远高于上述成本,对我国绿色环保体系的构建及建筑价值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绿色建筑构建过程中国家要加大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宣传,要确保建筑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内容及绿色建筑技术作用,从本质上提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效益,加速我国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孙晓峰,黄雅贤,尹波,范靓.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低能耗中学项目为例[J].城市,2012,10:37-41.

[2]葛曹燕,高怡.中国绿色星标建筑造价增量分析[J].绿色建筑,2013,05:17-21+40.

绿色建筑分析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政策;建筑参与者;绿色建材;绿色技术

中图分类号:C913.31 文献标识码:a

一、综述

建筑业是我国第一能源大户,占全国总能耗的20%以上,且能源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m3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kg,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如果继续以目前高耗能粗放型的方式建设,我国的供能系统将无法承受。从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历程来看,绿色建筑是环境、健康、资金等多方面的共赢。

我国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然而可以谈得上是真正绿色建筑的却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仇保兴等认为,主要是全社会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政府尚未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普适的标准体系。而马光红等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张仕廉等认为,绿色建筑在中国难以推广主要是由于经济外部性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是主要原因。刘永强认为,主要是开发商认为绿色建筑需要高投入和高技术,而李晓林指出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高额的社会成本使得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望而却步。等从设计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应从设计入手,让绿色建筑在图纸上“绿”起来,同时还应使用一些软件工具。本文将从政策、参与者、绿色建材和绿色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绿色建筑及其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分析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从绿色建筑推广的“四节一环保”方面讲,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对于绿色建筑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尚未建立专门的法规;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看,关于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阶段并没有相关政策,法规主要集中于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且并不完善。

(二)绿色建筑参与者。绿色建筑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两大类: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建设主体包括规划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评价单位、物管单位等,而使用主体就是业主。

1、绿色建筑建设主体。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要求各建设主体在项目建设全过程特别是项目的设计阶段都参与其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供工程具体操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设计缺陷或不足,将工程建设的原始数据反馈给设计单位,物管单位将运行维护时发现的诸多问题(如紧急维修、被动维护,夜间照明污染)传递给设计方,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水、风、阳光等自然条件使得建筑与环境协调,同时也应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的安全卫生,运行的缺陷障碍,这样才能使设计方案更全面、系统。

2、业主。业主是绿色建筑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对绿色建筑的态度和意见对绿色建筑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状态是业主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大多数人还保留在“绿色建筑就是绿化率高的建筑”阶段上面,对绿色建筑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可持续发展等没有全面的理解。

(三)绿色建材。魏太兵等在对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中发现,绿色材料在评分体系中占很大比重,直接关系到建筑绿色性的评价。结合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国内绿色建材进行系统的分析:

1、生态设计。我国目前建材过多地注重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生态设计弥补了此类缺陷,它不仅包括保护环境方面的安全、节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清洁生产,还包括建材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重复再生利用,3R(Reduce、Reuse、Recycle,即减少、重复使用与再循环使用)材料的使用,污染材料的控制。

2、缺乏认证体系。国外对绿色建材有相当规范的认证体系,而从我国建材市场发展状况来看,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也较为简单。

3、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绿色建材不等于新型材料。新型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材在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破坏和材料性能、功能等方面的发展而提出的,而绿色建材跳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范畴,从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材进行定义。新型材料从全生命周期考虑不一定绿色,而传统材料也不是一定不绿色。

(四)绿色技术。在建设项目中,技术通常指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常用到的各种手段和方法。而本文的绿色技术是指绿色建筑所应用到的所有科学技术、管理方法,以及其科研创新系统。

1、设计、评价软件。HuguesRivard指出,在前期设计阶段使用软件能够辅助设计者的工作,也能给建筑各方主体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设计软件涵盖了相关专业的内容,通过信息模拟和仿真技术,将设计方案转换成一个可近距离观察的虚拟模型,各方主体、专家走进模型为其提供建议。评价软件与设计软件相辅相成,设计软件注重建筑的性能分析,而评价软件则注重建筑的性能评价,提供辅助设计。

2、技术设备的开发和选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为建设绿色建筑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技术的适宜性与实用性。绿色建筑的形成往往受到当地经济、材料、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技术的选择应适应建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

三、结论及建议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科学,需要各方的广泛参与。本文从政策、参与者、绿色建材和绿色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不全面,对于绿色建筑的开发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措施,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

2、建筑参与者的绿色意识不强烈,尤其是管理者的思想不到位,不同建设阶段的管理人员存在沟通障碍。

3、绿色建材行业发展不健全,缺乏评价认证体系,存在新型建材即为绿色建材的认识误区。

绿色建筑分析篇10

关键词:绿色工业建筑;增量成本;经济效益

当前绿色工业建筑总数较少,其原因在于绿色建筑技术带来的增量成本。评价绿色工业建筑技术的增量经济效益,有利于决策者合理选择技术方案并消除高成本误解。

1绿色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评价体系对比

根据GB/t50878—2013《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及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评价标准大部分评价内容和评价要求基本一致,主要区别为工业建筑多了“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评价权重指标相差不大,而绿色工业建筑在节能节水和室外环境上的分数权重较大[1]。

2绿色工业建筑经济评价理论

(1)工业建筑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指考虑成本的时间价值下分析绿色工业建筑生产、运营、处置3个阶段的各项投入总成本。(2)开展经济性评价为主的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将导致生产者成本增加,却也换来使用者和社会成本的降低及一定的环境效益。

3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

3.1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识别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绿色项目与基准建筑相比额外增加的成本投入。由于准备阶段增量成本约占总增量成本的1%,故不单独列入研究。根据评价标准有以下7个方面的增量成本:(1)工业建筑合理规划使用地上地下空间、开展厂区绿化、室外透水地面设计、可再生地利用等节地措施;(2)采取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3)工业废水再生回用、雨水利用、节水器具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采用建筑构件预制化、钢结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高强材料、绿色材料等节材技术;(5)采取光污染、室外噪声、工业粉尘、烟尘控制技术的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技术;(6)进行室内空气质量、风环境调节的室内环境技术;(7)运营管理系统增量成本。

3.2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效益分析

3.2.1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增量效益合理规划用地是节约土地的重要举措,可表示为:S节地=S屋顶绿化+S空间利用+S透水地面+S可再生地式中:S透水地面=G×(1–r)×p×a×10—3,G为管网运行费用,取0.08(元/m3);H1为渗入地下的雨水量(m3),各地不同;r为降雨过程中透水面的径流系数;p为年平均降雨量(mm);a为透水面投影面积(m2)[2]。S屋顶绿化=Δp×p电=Δw×tw×S×p电;Δp为屋顶绿化节省的用电量(kw•h);p电为工业电价(元/kw•h);Δw为房间每m2减少的日用电量[kw•h/(m2•d)];S为屋顶面积(m2);tw为采暖期与制冷期之和(d)[2]。3.2.2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增量效益(1)通过减少空调在夏季和冬季的负荷量来节省用电量,软件显示增强型围护系统每年可节约电力30%以上[4]。(2)根据生产工艺需求采用灵活的空调形式,釆用高效率的采暖空调系统,降低耗电量。(3)绿色照明节能S照明=ΔQ照明×p电,式中:ΔQ照明为基准建筑与绿色建筑照明系统年用电量之差(kw•h);p电为工业电价。(4)可再生能源利用包括地热能、太阳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等。3.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增量经济效益(1)工业废水再生回用效益指每年回收及利用废水价值与废水处理成本之差。记为S废再用=Δq×(p水–F),式中:Δq为再生水回用水量(m3);F为废水处理成本。(2)雨水利用技术效益S雨水利用=Q雨×p水=Δp×S×δ×p水,式中:Q雨为系统雨水收集量(m3);Δp为年平均降水量;S为收集面积;δ为工业建筑利用系数,取0.9。(3)绿色节水器具效益S节水器具=Qw×α×p水,式中:Qw为标准用水量(m3);α为节水率。3.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增量经济效益S节材=S结构节材+S节约用材(1)建筑构件预制化。其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减少了施工中的粉尘和噪声,记为S预制化。(2)钢结构体系。因其特性可充分发挥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结构用料指标,记为S钢结构。(3)一体化设计与施工效益。将主体结构、工艺及设备等在一个系统中建模,施工时既可减少噪声污染,又能节省工期和降低能耗、劳动强度,记为S一体化设计。(4)绿色建材利用效益。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性可节约原材料并降低能耗、保护环境。(5)高强材料利用。其效益为增加建筑室内净高,记为S高强材料。3.2.5运营效益运用综合能耗管理进行数据分析可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远程监控系统、智能建筑系统可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劳动强度。记为S运营效益=S综合能耗+S远程监控。

4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成效案例分析

浙江某日用品有限公司于2003年开始绿色建设。企业占地15000m2,建筑面积41836m2,主要绿色工业建筑技术有:厂区绿化覆盖率达42%,其中透水地面800m2,办公楼和厂房均进行屋顶绿化,面积超过1800m2;合理规划生产物流线,布局地上地下空间;集合高效保温隔热外墙、太阳能利用、绿色照明、遮阳系统、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系统等节能节水技术;采用设备余热废气采集循环利用、排水噪声处理、除尘技术等手段,建有通风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各项绿色技术投入800余万元,主要增量效益如下。

4.1可量化的经济效益

4.1.1节地(1)若绿化屋顶每m2的日用电量可减少0.2kw•h/(m2•d),制冷采暖天数取170d,则S屋顶绿化=0.2×3200×170×1.2=13.05(万元/年);(2)合理规划空间,节省土地面积取1400m2,根据当地土地购置费,则S空间利用=58.8万元;(3)S透水地面=4190元/年。4.1.2节能(1)按围护结构每年节约煤1.5kg/m2计,按每kw•h电量相当于0.404kg煤,则S围护=18.6万/年;(2)若采用绿色建筑照明系统年省用电量14.3kw/m2,则S照明=6.5万/年;(3)按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省电1万kw•h计,则有S光热=1.3万kw•h/年;(4)S余热回收=1.45万kw•h/年。4.1.3节水(1)按统计雨水收集面积约38000m2,当地年平均降水量1100~1600mm,工业水均价2.6元,则S雨水利用=9.8万元/年;(2)由于建设了完备的中水回用系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汇集到废水池,经处理后流入中水储存池,回用后每年节约用水25万t,取当地废水处理成本0.4元/m3,则有S废水再用=55万元/年;(3)S节水器具=1.43万元/年。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绿色建筑技术单层次排序权重,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并计得λmax=6.04,得到各目标层权重结果。该项目其他绿色技术增量成本效益情况见表1。

4.2环境效益

4.2.1污染物减排效益Q电量取74万元/年,S大气污染=Q电量×0.404×733.5×0.001=25.4(万元/年)。4.2.2建筑物寿命延长效益S建筑物寿命=S×f×(ε1–ε2)=1.5万元/年,式中:S为绿色建筑面积;f为调整系数,取0.3;ε1,ε2分别为普通建筑和绿色建筑下大气环境综合指数,根据当地资料ε1,ε2分别取2.9,1.7。4.2.3绿化效益。绿色植物具有吸收Co2,So2及粉尘等功能。若吸收Co2,So2及粉尘减排经济价值分别为389.8元/t,4344.9元/t,275.2元/t,则S绿化效益为1.67万元/年。4.3社会效益从节约的排污费、舒适度效益方面量化衡量绿色工业建筑对社会责任方面所做贡献。则S节约排污费=p排污×∑Q×δ=3.16万元/年,式中:p排污为当地每吨污水处理费,取1.4元;∑Q为绿色建筑节水量(m3/年);δ为有效系数,取0.9;舒适度效益为绿色技术营造出良好的舒适感可提高员工工作效益,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量化计算,若取评价优秀工作效率提高取2.5%,当地人均生产总值取7.8万元,则S舒适度=79.95万元/年。

5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效益评价

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增量效益评价指标为绿色工业建筑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按行业基准收益率,在预计的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内部收益率指在计算期内经济净效益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经计算,该绿色工业建筑经济效益超过行业平均水平5.2%,具有抗风险能力。6结论(1)在绿色工业建筑全生命周期50年内运用经济效益分析法开展评价,项目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数据可较好地反映其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和优越性。(2)绿色工业建筑具有较大的外部性,环境和社会效益在整个效益中占比较大,受益面更广,可见绿色工业建筑具有长远发展前景。(3)由于绿色工业建筑综合增量效益评价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因素难以明确统计量化,一些内容只能通过模糊评价加以统计。目前尚缺乏大量系统性的统计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严龙.绿色建筑在工业建筑系统中的应用——以经济分析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2]傅为华.绿色建筑技术增量经济效益评价实证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10):876–879.

[3]仇保兴.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J].绿色建筑,2011(3):4–5.

[4]杨艳.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5]史国永.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构建及应用[J].建筑技术,2017,48(2):180–182.

[6]韩德周,任富俊,王磊,等.侯台公园展示中心绿色建筑技术分析与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5):46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