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十篇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十篇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37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血糖测定;院前急救

本文将9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院前血糖测定的急救干预对低血糖昏迷患者生命延续及身体健康恢复的干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9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男女比例为49:43;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45.62±1.59)岁;病程7个月~13年,平均病程(5.69±0.73)年;所有患者中高血脂30例,冠心病27例,胆囊炎结石13例,肾功能障碍5例,合并高血压35例。

1.2临床表现92例患者全部意识不清呈昏迷状态:面色苍白、心悸、头晕恶心、视力模糊、四肢抽搐,两侧瞳孔约1.50~3.01mm;其中轻度昏迷20例,中度昏迷51例,重度昏迷21例,现场血糖测定值均

1.3方法患者经120急救中心受理后,最快速度就近派车,现场测定患者实际血糖值,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轻度昏迷患者口服含葡萄糖类食品,检测血糖15min/次;意识障碍中度昏迷患者给予25%~50%葡萄糖40~60ml或肌肉注射0.55~1mg胰高血糖素,至患者意识好转后,继以10%葡萄糖溶液持续静注[1]。实时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变化情况,加强对精神异常者的防护,尽可能避免发生不必要意外,对特殊患者给予相应吸氧、心电监护等防护措施,转送途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好保证患者后续治疗,87例患者在6~25min内逐渐苏醒,所有患者全部安全转送医院进行全面综合检查治疗[2]。

1.4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后均采用实验室、C肽抑制、药物激发等其他辅助检查。

2结果

92例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5~12min,所有患者均进行迅速有效口服葡萄糖类食品及静脉推注25%~50%葡萄糖或或肌肉注射0.55~1mg胰高血糖素急救方案,其中87例患者在6~25min内逐渐苏醒,所有患者全部转送至院内,继续全面综合检查和治疗,92例低血糖昏迷患者均未出现治疗后遗症及并发症。

3讨论

糖尿病主要是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征,在长期采用胰岛素以及促泌剂等药物治疗,容易导致低血糖为主严重不良反应是常见急症之一,轻则头晕眼花、恶心呕吐重则四肢抽搐、意识障碍、昏迷休克。低血糖若反复严重持久发作,严重导致糖尿病患者脑细胞器官不可逆转性的损伤,所以必须对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科学急救方案,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提供强有力的生命保护屏障。

据本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规范注射后87例患者在6~25min内意识逐渐苏醒,通过院前急救方案的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促进院内全面检查及综合治疗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疗效。提示患者120呼救一经受理,医院将立即就近救急派出救护车并配备高素质急救专业人员,以最快速度赶到患者身边,医护人员根据症状及主诉病情最快速度做出专业判断,采用快速血糖仪测试给予判断证明,明确判断立即予以规范剂量的25%~50%葡萄糖(脑部主要能源)静注。同时检查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情况,针对特殊患者采取必要开放气道,尽可能避免患者气道阻塞导致窒息休克现象。

提示:第一时间准确判断以及科学施救是尽快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院前急救方案,能够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低血糖后遗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3]。

本研究结果显示,92例患全部安全转送入院,通过院内全面综合治疗后,所有患者生命安全均得到有效保障和延续,无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遗留后遗症及并发症。提示救护车内先进、齐全的急救医疗设备及急救药品,是保护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在转送入院过程,严格密切观测患者精神意识、脉搏及呼吸频率、体温、血压等机体变化。随时与院内保持联系,做好接诊准备,充分了解患者院前生命体征和急救措施,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院内全面检查机综合治疗[4]。院前血糖测定的急救干预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首选方案,但过程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及高职业素质,同时医院需具备齐全、先进的医疗机械设备;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做出最准确判断,随即实施合理急救方案,最大程度发院前血糖测定的急救优势。

综上所述,合理完善的院前急救系统、先进齐全的急救设备及高素质的专业急救人员,是提高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血糖测定急救干预效果的可行性方案,很大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环,高贵森,刘静萍.1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前诊断及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前沿,2011,06(12):7981-7982.

[2]孙卓君.糖尿病低血糖昏迷45例急救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9):579-580.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2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方法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01月~2011年06月院前急救的30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经入院头颅Ct检查后排除脑血管急性病变,均在静脉推注50%葡萄糖后5~20min内慢慢苏醒,急诊室留查24h,病情稳定后出院,无1例患者出现遗留后遗症和死亡;结论:对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要及时诊断,对症治疗,加强健康教育,预防低血糖昏迷发生。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系统疾病,以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为典型症状[1],当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不当时,可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出现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及昏迷等休克症状,其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若治疗不及时可遗留多种后遗症,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就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方法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01月~2011年06月院前急救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8.7岁,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糖尿病病史1年~15年,平均5.8年,合并高血压7例,冠心病5例,高血脂8例。1.2 临床表现30例患者均呈昏迷状态,面色苍白,发作前烦躁、头晕、恶心、心悸、出汗、四肢抽搐;3例昏迷伴有右侧巴氏征(+),1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现场急查循环末梢随机血糖均低于2.8mmol/L。1.3 治疗方法现场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3],并给予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同时,急送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排除脑血管病变引发的昏迷症状。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经t检验,以p

30例患者经入院头颅Ct或mRi检查后排除脑血管急性病变,均在静脉推注50%葡萄糖后5~20min内慢慢苏醒,急诊室留查24h,病情稳定后出院,无1例患者出现遗留后遗症和死亡。3 讨论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人体能量主要依靠血糖供应,血糖过低会造成机体各项功能紊乱,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储存糖原,当发生低血糖时无法进行及时代偿,短时间内即可出现明显的脑功能紊乱,低血糖神经系统变化初期表现为大脑皮层的抑制,进而累及到皮层下基底节、下丘脑及植物神经中枢,影响中脑及延脑活动。当大脑皮层受到抑制时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多汗、言语不清及定向力与识别力消失等症状;当累及皮层下脑组织后可出现躁动不安、昏迷、心动过速、瞳孔散大等症状,昏迷严重时,患者呼吸浅弱,血压下降、反射消失[4],如治疗不及时,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导致多种遗留后遗症,更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抑制导致患者死亡。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造成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有:①药物用量不当:本组有5例患者因擅自增加降糖药物服用量或胰岛素注射量而出现低血糖昏迷;②进食不当: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而出现胃肠道反应,不能进食或进食过少时,仍继续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可出现低血糖昏迷;③药物代谢抑制[5]: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对磺(酰)脲类降糖药的清除减慢,清除率降低,导致该类药物半衰期和作用时间延长;④其他药物影响: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而需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时,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水杨酸类药物时[6],均可增加降糖药的作用而出现低血糖;⑤其他:过量运动可造成血糖消耗过快过多而出现低血糖,饮酒可影响降糖药物在肝脏的分解和代谢而导致降糖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致低血糖。

院前急救要点:①及时发现,及时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昏迷、皮肤湿冷、心动过速、大汗淋漓等症状,应立即快速检测血糖,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明确诊断,而后现场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并给予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使血糖维持在10mmol/L左右,此外,对于昏迷患者还应注意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气道通畅;②低血糖昏迷患者所表现出的神经症状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症状等与急性脑血管病变极为相似,因此容易被误诊为癫痫、癔症、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疾病[7],可根据患者糖尿病史、发作史、进食情况及快速血糖检测等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因误诊而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的发生;③院前急救应准备充分,必须配备快速血糖检测仪及相关急救药品,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昏迷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时均应及时监测血糖浓度,以排除脑血管意外,做出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④由于院外环境往往条件较差,不利于检查治疗患者,同时现场家属情绪焦急,容易影响医生的急救,因此,需要急诊医生要具有较高的诊疗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⑤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短时间内即可现场救治苏醒,患者不愿入院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对于此类患者,医务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说明入院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若患者仍拒绝入院治疗,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及时补充食物和水分,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血糖浓度,预防再次昏迷。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急诊收治的74例低血糖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44例,患者年龄在12-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3.2)岁。有43例患者血糖值处于280mmol/L-2.01mmol/L的范围;有26例患者的血糖值处于2.00mmol/L-1.01mmol/L的范围;有5例患者的血糖值处于1.0mmol/L-0.61mmol/L的范围。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低血糖标准,其具体的诱病原因如下表1所示:

1.2急救护理方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急救护理,当患者确诊为低血糖后,应当立刻为患者补充相应葡萄糖。其中吞咽能力较好的患者可选择口服糖块、高糖果汁的形式来补充糖分。而一些重症患者则应采取静脉滴注葡萄糖的方式加以治疗[2]。同时需要做好对患者的实时监控,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浓度,一旦患者清醒之后,则必须要结合葡萄糖的情况来调节注射的量。检查患者的原发病情,为此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2)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需要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的使用相关的药物,针对一些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给予其耐心细致的指导,同时应结合患者的病情来调整治疗方案,并以此调节其服药的剂量。一般都是帮助患者从最小的剂量开始服药,根据患者病情情况来加以调整。

(3)指导患者饮食结构,具体需要优化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需要促使患者饮食合理化,强化患者营养的摄入,督促患者应当按时进餐[3]。饭后患者应当多吃蔬菜和水果,以此来充分的补充相应的维生素,最好是随身携带备用糖块。

(4)心理疏导,低血糖在经过救治之后,通常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以及消极的负面情绪,这类情绪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进度。因此就需要相应的医护人员对其展开适当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此来消除患者心中的不良心理情绪。这样患者也将逐渐的建立起治疗的信息,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治疗工作当中。

(5)督促患者强化运动,低血糖患者最好开展适量的运动,要求医务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专门制定出一定的运动量。需要注意,患者不可空腹运动,需要在运动之前食用一定的牛奶、饼干和面包等食物,以此来开展适量的运动。一旦患者出现常见的低血糖症状时,需要立刻停止运动,服用急救药物[4]。

(6)健康宣传教育,需要做好对低血糖患者的健康教育,促使其真正理解低血糖的发病机理,急救和自救方式以及其他的注意事项等等。从而以此来促使患者能够在生活当中有效的应对多种突发状况,避免再次复发。

1.3判定标准

当患者的血浆葡萄糖含量降低至2.8mmol/L以下,出现乏力、心慌、恶心、面色苍白的症状时,即为低血糖的前期症状,持续发展将表现为轻度昏迷、昏睡、嗜睡、重度昏迷等。

2.结果

74例低血糖患者经过急救护理后,患者意识均处于清醒状态,有58例患者经急诊科救治后好转出院,有16例患者再次转入病房当中实施进一步的观察治疗后,所有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

3.讨论

低血糖症状的诱病因素比较复杂,通常是由于多种疾病所引发的,像糖尿病、严重肝病、药物病变、酒精病变以及胰腺病变等都很有可能直接导致低血糖症状的出现。低血糖症状严重时,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大脑损伤。最为常见的诱病原因主要是(1)药物治疗不当,患者胰岛素、降压药物服用过多。(2)运动不当,患者长时间未采取运动,导致低血糖的产生[5]。(3)饮食不当所致,患者饮食受到限制,导致其营养不良,诱发低血糖症状。(3)患者饮酒过多,酒中所富含的乙醇将促进患者胰岛素的分泌,一旦患者胰岛素分泌过多,将产生低血糖的症状。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糖尿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29-01

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死亡率比较高,在抢救的过程中能否平安的度过急性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这一时期先进的治疗手段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良好的护理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通过我院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急性期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回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座位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Ctt确诊为脑出血,同时均为合并糖尿病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44-73岁之间。其中,基底节区出血35例,丘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2例,脑干出血2例。

1.2护理方法

1.2.1意识障碍护理患者入院以后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意识障碍的护理当中,护理人员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情况,同时要立即测定患者的血糖,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分析导致意识障碍的原因,争取抢救、治疗的最佳时期。在护理当中如发现患者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脉搏减弱、血压下降等情况,提示脑疝发生,应该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紧急使用脱水药物,持续、快速、大量,在最佳的时期内挽救患者生命。如患者脉搏细数、皮肤湿冷、脸色苍白,往往提示为低血糖症,要及时测量血糖,确诊后使用高渗糖应用。如患者出现呼吸加快、呼气当中有烂苹果味,但是血压等没有明显变化,则提示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昏迷,应该通过尿常规确诊使用胰岛素及补液改善病情。

1.2.2感染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要求家属与患者一起做好护理工作,由护理人员及其家属每小时翻身拍背一次,轻柔适时进行吸痰护理,让患者的气管内的分泌物能够及时排出,如痰液比较粘稠不易排出,可以雾化吸入实话呼吸道稀释痰液,然后再帮助患者排出。在治疗的过程中一般不要进行泌尿道插管,如非常需要留置导管导尿,要帮助患者及时清洁尿道口,每天冲洗膀胱2此,4h一次,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在病情好转的情况,应该及时拔掉导尿管。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处理。

1.2.3褥疮护理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和休息,护理不当可能出现褥疮。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求患者家属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对于重点部位要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比如说垫海绵全、气垫床等等,患者家属也要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按摩。非万不得已的需要不能移动患者,如需要移动则需要避免推、拉等动作,保持患者床单衣物的平整,防止损害到患者。及时清理患者的大小便,定期为患者清洗肛周、会阴,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干燥,每次清理以后可以涂抹一些爽身粉、松花粉等,保持这些部位的干燥。对于已经出现的褥疮,要及时进清理,并采取消炎等措施,避免其感染。

1.2.4药物治疗护理脱水剂是抢救治疗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常使用的脱水剂是甘露醇,但是这种药物非常容易引起肾功能衰竭,在使用和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肾功能情况,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数量,每日测定一次尿常规,了解患者尿液当中的水、电解质等情况,一旦出现肾衰的症状,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糖尿病患者如果使用大量的甘露醇,会加重患者的高渗性昏迷症状,在急性期的护理当中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糖应激性会明显升高,进一步加重脑出血脑损害。入院以后要立即测量血糖值,根据患者血糖值制定治疗方案。对于重度昏迷不能进食的,要推迟给药的时间,预防低血糖。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要定期变化注射部位,促进药物吸收、减少对注射身体损害。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注射消毒的时候一定要使用酒精,而不能使用碘酒、碘伏,避免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

2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当中,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治愈20例,占本组患者的40%,好转26例,占本组患者的52%,死亡4例,占本组患者的8%。治疗和护理期间没有发生一例并发症,达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3讨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是一种神经科急症,具有致残率、死亡率高的特点,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抢救不及时出现严重的脑疝。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凶险,给治疗及抢救增加了难度,急性期的抢救和治疗期限比较长,一般都在一个月以上。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除了治疗以后,良好、细致的护理工作对于治疗及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耐心、细致的做好护理工作,要选择经验比较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责任护士,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知一声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同时,入院治疗期间,家人的精心照料和护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护理期间要指导患者家属学会必要的护理知识,比如说如何翻身等等,还要教会家属学会观察一些异常症状,发挥家属在护理工作当中的作用。同时,不管患者意识程度如何,都要要求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即便是患者无法表达含义,也能起到增进患者治疗的信心,增进患者的意识清醒度,利于治疗和恢复。

参考文献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5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省金华市321000

【摘 要】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的急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以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急诊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60例,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治急救治疗,并留院观察6到12小时后,治愈率达到了100%,其中的53例患者症状明显消失,占到了88.3%,经测定血糖范围达到4.5至12.3mmol/L,其余7例患者血糖稳定,但因患有其它慢性疾病而继续留院治疗。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数据,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血糖昏迷患者早发现早治疗,经血糖值常规检查,可做出准确诊断。

关键词低血糖;昏迷;急诊;观察

低血糖昏迷是较常见的急诊病症之一,这一病症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正确救治,随着时间的延长,以及反复发作会使患者走向死亡之路,轻微者也会出现永久性的脑组织损伤,给患者后来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1]。本次研究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60例,对其进行临床特点与急救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急诊确诊低血糖昏迷患者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34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10.2岁。糖尿病低血糖患者53例,酒精性低血糖2例,晚期胃癌患者2例,胰岛素瘤2例,1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为冷汗、不同程度昏迷症状;血糖测定结果为1.2到2.8mmol/L,平均值在1.30±0.5mmol/L;电解质、pH值正常,Ct(头颅)、mRi检测,未见新梗死、无出血病灶。

1.2方法

给予口服葡萄糖液,对神志不清者给予静脉推注(50%,40~100ml),无效,可继续推注,或静脉滴注(250~500ml),若再次无效,则应该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100ml),抑制胰岛素分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其中数据进行定性资料分析,并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分类、分层次的急救治疗,清醒后经6到12小时的观察表明60低血糖昏迷患者有53例症状明显消失,占到88.3%,其余7例患者中,1例未查明病因,2例是胃癌患者,2例是胰岛素瘤,2例为酒精性低血糖患者。急救治愈率为100%,并且对查出其他病症的患者留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多见于药源性低血糖昏迷,因为其注射胰岛素时,在量的把握上以及次数上的累积,或者由于服用了过大剂量的降糖药(磺脲类)。其次,在该病症表现中,老年人偏多,而且因其脏腑功能,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明显不全,而且还有一些因时常饮酒或者过量所造成的酒精性低血糖昏迷症状。

老年患者反应较差,分析其中原有,一个是平时监测不够,时常拉得过长,二是对各种症状表现,如头晕、眼冒金星、心悸等不加重视,并且错误的认为是老眼昏花的正常表现,延误了病情的诊断时间,也使得病情发展为低血昏迷时,出现了因不及时而造成的恶性结果。从病理学来分析,低血糖能够命名脑细胞受到侵害,从而导致脑功能障碍,引发一系列病症,其中的原因是脑部细胞能量供应来自于葡萄糖,而昏迷时是血糖过低引发,所以此时脑部因缺少能量供给会造成损伤,从而引发各种不堪设想的后遗症,在此过程中,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昏迷的时间,用数据可以表达如下,当血糖监测值小于1.67mmol/L时,会发生昏迷现象,当时常大于6小时后,就会使脑部细胞损伤达到不可恢复的地步,从而引发后遗症,严重者会出现生命特征消失,也即因昏迷时间过长而造成死亡[2]。

对低血糖昏迷患者的病情诊断应该进行细致分类:确诊者,区别病因,如糖尿病类、特发性功能性类、酒精性类、胰岛素瘤类等;未确诊者,应该经过询问与检查排除如癫痫、中毒、中暑、尿毒症、脑血管疾病等;治疗过程应该对患者病史进行具体调查,做好记录,对降糖药种类及应用情况问询清楚,并且将血糖检测列为该病症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对确认为该类病患者,若神志还有一丝清醒,首先应该采取口服葡萄糖的方法或50%,40到100ml静脉注射法,无改善,应重复推注,无效,则应进一步进行250到500ml静脉滴注;应注重患者的病理分析,若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减退是其原因,则应该以氢化可的松100mg为滴注液,从而达到控制胰岛素分泌的目的。通过治疗半小时以上清醒者,视为低血糖后昏迷,若患者意识不清,表明脑水肿,应该采用降颅内压疗法。

综上所述,查明病因,有利于预防与治疗。通过对低血糖昏迷病因的分类、分层治疗,大大提升了治疗的直接性、有效性,而且根据对昏迷时间、糖尿监测等常规检测,有效的提高了确诊率,也使病情得到了及时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慧敏.一例重度低血糖昏迷140h患者的抢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3(4):576-577.

[2]薛蓬.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4):31-32.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低血糖症;急救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09-01

低血糖症是急诊内科常遇到的一类危急重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有误诊漏诊现象发生。严重患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所以低血糖症需及时准确处理。现将临床低血糖症36例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0~72岁,平均65岁。包括:与应用胰岛素有关的低血糖症15例;服用降糖药致低血糖症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低血糖3例;肝硬化6例;酒精性低血糖症2例;进食不足致低血糖症6例;。

1.2临床表现:心悸、饥饿感20例;头晕18例;四肢湿冷8例;昏迷10例;意识朦胧5例;癫痫样抽搐3例;定向力障碍3例;偏瘫1例;突然发生情绪、行为异常改变2例。

1.3治疗方法:全部病例给予50%葡萄糖液40一100mL静脉推注,5%葡萄糖静脉滴注,直至患者清醒,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2结果

36例均急性起病,30例5min~20min后症状消失,意识清醒离院,6例昏迷患者低血糖纠正后,因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转住院进一步治疗。

3讨论

3.1低血糖症病因多样,包括饥饿、营养缺乏、吸收不良;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严重肝病和肾功能衰竭;胰岛功能异常;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或药物未过量但摄人不足或空腹剧烈运动;水杨酸类、β受体阻滞剂等协同降血糖作用;饮酒过量。以上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因此临床接诊时应加强对病史的询问,详细了解服药情况,综合分析致病原因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3.2低血糖诊断标准:参照whipple三联征确定,发作时血糖

3.3低血糖发作的处理(1)轻症者可进食糖水、糖块或面包等即可缓解。(2)神志不清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0-100ml;(3)静注葡萄糖后未见效者,可予胰高血糖素1.0mg肌注或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4)经治疗血糖恢复正常30分钟,但意识仍不清者,考虑存在脑水肿,可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5)神志转清后又陷入昏迷者,应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液并连续监测血糖48h以上直至血糖稳定。在急诊工作中医务人员要加强对低血糖症的认识,提高处理能力,及时诊治,挽救生命。同时认识和防治低血糖应作为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患者糖尿病教育的首要内容[3],让患者熟知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5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护理;视力;急救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occlusion,CRao)是由于血液黏度增加血栓形成动脉痉挛低灌注等原因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疾病,是眼科的急症之一[1]。其发病率为1/5000~1/10000;多发生在老人,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的老人,多为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者少见;男性比女性发病率稍高[2]。一旦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因缺血缺氧而水肿,视细胞迅速死亡,从而导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无光感,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往往不能恢复有效视力,造成永久性视力丧失。因此,一旦确诊,必须争分夺秒抢救视功能,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是治疗的关键。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科收治CRao患者32例,现将临床治疗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36~69岁,右眼:17眼,左眼:15眼,发病至就诊时间少于6h为14例,12~24h为10例,25~48h为8例。

1.2临床特点

本组病例均为初诊患者,来院前均未接受过紧急处理,就诊时视力有光感14眼,0.01~0.10者11眼,0.11~0.20者7眼,均为高血压,其中有6例伴糖尿病患者。

1.3综合救治措施

所有患者均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压迫按摩眼球,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高流量间断吸氧,能量合剂,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者予降血压等内科治疗。

2结果

动脉全面解除痉挛18眼,视力提高为眼前指数6眼,视力提高至0.1者4眼,视力提高至0.3~0.5者2眼,视力无改善者2眼。

3护理

3.1急救护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致盲急症,患者入院后,一经确诊,护士应配合医生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立即给予氧气吸入,3L/min,持续3~4h,以改善视网膜的缺氧状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以扩展视网膜中央动脉;立即球后注射654-2注射液10,以解除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教会患者压迫按摩眼球;静脉滴注葛根素或丹参等扩血管药物。

3.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护理中非常重要。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在紧张抢救的同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其主诉,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让患者产生信任及依赖感,并告诉其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如何用药等。

3.3造成视网膜血管阻塞的危险因素。如伴有高血压病,应指导患者低盐饮食,对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应采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对有糖尿病患者应给予糖尿病饮食,应用胰岛素治疗者,指导患者按时进餐,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乐观情绪,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内。

3.4视力观察在急救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0min后查视力,并每小时复查1次,第2天每2小时查一次,急救期过后每日查2次。

3.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需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注射荧光素钠前询问有无过敏史,并进行敏感试验,在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前,先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使瞳孔完全散大至大于或等于6mm直径以上,然后将20%荧光素钠1ml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缓慢注入静脉内,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偶感恶心,为时很短,常可恢复而不影响检查,极少部分患者反应减轻甚至消失,一般不须处理,若反应较重,用50%葡萄糖注射液50ml加入地塞米松10mg作静脉注射,以减轻反应[3]。敏感试验后无不良反应的快速将20ml荧光素钠注入静脉,由医生进行检查,了解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否通畅,确定阻塞部位[4]。检查后出现全身皮肤一过性变黄及一过性尿黄是正常的荧光素排泄过程引起,告诉患者要多饮水,帮助排泄造影剂。

3.6出院健康指导出院前详细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合并全身疾病的患者,特别是首次发现有高血压、糖尿病者,指导患者出院后要继续内科系统治疗,教会患者自测血压、血糖的方法,坚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血压血糖,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会患者自行按摩眼球的方法[5]。指导患者如果复发或另一眼发病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周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4):329.

[2]刘佳琦,王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42-643.

[3]麦丹.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视网膜患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1,7(7):420.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8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用药不当致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护理。方法对15例低血糖昏迷病人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加强病情观察、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通过快速诊断及积极救治,能有效的挽救病人的生命。结论糖尿病病人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对预防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救;护理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并且趋向年轻化,是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1]。我国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及自我防护知识普遍缺乏了解,遵医行为不佳,常出现血糖控制不好,易发生如低血糖等急、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短暂的低血糖可导致脑功能不全,而严重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可引起脑死亡[2],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积极防治低血糖极为重要。为有效地预防Dm病人因用药不当致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现将我院抢救糖尿病病人用药不当致低血糖昏迷15例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5例糖尿病病人用药不当致低血糖昏迷病人中男9例,女6例,年龄52~74岁,均系2型Dm,符合1998年wHo关于Dm的诊断标准。合并高血压5例、高血脂3例、脑梗死3例、冠心病3例、眼病1例。15例病人均在家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不当所致发生低血糖昏迷。其中3例服用格列本脲;4例服用二甲双胍+格列本脲;3例服用格列本脲;5例注射胰岛素。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全部治愈出院。

1.2临床表现15例病人均以昏迷查因收治在我科,表现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大汗。体查: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病理征(+)或肢体偏瘫。急查血糖≤2.8mmol/L,尿酮(-);其中2.1~2.8mmol/L9例,1.7~2.0mmol/L6例。15例全部诊断明确,经抢救和护理后,12例均很快恢复,意识转清,神经系统体征消失,3例合并脑梗死,意识转清后肢体偏瘫仍存在。

2急救与护理

2.1仔细询问并确定病人有无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病史,一旦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等即为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监测血糖,根据病情给予糖水、其他含糖饮料或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30ml。

2.2加强呼吸道管理,病人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应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以免舌后坠或呕吐物误吸,保持气道通畅。患者清醒后按病情需要采取卧位。

2.3氧气吸入昏迷病人均应适当吸氧,以提高血氧含量,鼻导管给氧时用40%氧浓度,流量2~3L/min,以增加血氧含量,减少主要脏器的缺氧,以保护脑细胞氧的利用。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体征的观察:每15~30min测定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注意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2)可采用快速测定随机血糖方法以观察血糖的动态变化。(3)急查血常规、尿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及电解质等等。(4)其他:必要时Ct检查等。

2.5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是Dm治疗的重要措施。病人对疾病认识越深,知识越多就越容易配合治疗,因此首先应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服用降糖药物的Dm病人及家属有关低血糖反应的诱因、表现和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使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或发生后能及时自救。通过宣传工作,提高病人遵医行为的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2.5.1用药指导为防止药源性低血糖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向病人家属讲解降糖药的种类、半衰期、降糖机制、应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指导如何联合用药,如使用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从动物胰岛素改用人胰岛素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应严密观察;有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最好不要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在身体不适、饮食量及运动量有变化时密切监测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药量,不能自行停用、减少或增加药量,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要求病人准确掌握用药的剂量、时间及方法,并在规定时间进餐,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5.2饮食指导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规律的饮食习惯是长期控制低血糖的基础。医护人员对照理想体质量活动强度,计算并确定每日应摄入的总热量,从事轻体力劳动的老年Dm病人每日所需总热量为体质量×25[3]。把饮食知识交给病人,让他们了解每天的饮食量,熟悉食物份交换法,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使其做到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戒烟限酒,坚持长期不懈的饮食控制,使血糖平稳。Dm病人一日内血糖波动最低值多在0:00~4:00之间[4],为了避免夜间或清晨低血糖的发生可采取晚餐或睡前加餐的方法,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特别注意按时进餐。

2.5.3运动指导运动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质量,通过运动治疗糖尿病已备受关注。Dm病人的运动应个体化,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情况为其制定运动处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另运动必须和饮食、药物治疗配合,当饮食量减少或口服降糖药增加时,则运动量就要减少,否则就容易在运动后出现低血糖甚至昏迷。若进行较大运动量活动,应减少运动前降糖药量,运动中进餐或运动后进食量增加。如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肺心病等不主张运动。

2.5.4生活指导培养病人及家属检测血糖、尿糖能力;指导其遵守饮食、运动、用药计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类食品,以备低血糖发生时及时救治;做一张救助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病情、家庭电话及主治医生的联系电话等,随身携带;定期复诊,注意各种并发症的防治。老年人自我管理能力低下,要严防漏服和重复服用降糖药物,防止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3小结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疾病,造成糖尿病病人残疾和死亡以及加重经济负担的最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治疗的全面达标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随病程的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5]。要做到全面达标,必须要调动医务人员及病人两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病人,必须让其本人学会与糖尿病长期相处的能力和技能。使病人自觉进行自我管理,从被动管理疾病到主动参与疾病自我管理,做好血糖等指标的定期监测,也是治疗、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丁慧萍,周晓云,薛美华,等.对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依从性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B):60-61.

[2]陈灏珠,余斌杰.内科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39

[3]甘佩珍.糖尿病保健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20;137;179~180.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9

一天早晨,我接到了附近超市管理员的紧急电话,那间超市距离我的诊所也就50米的距离。管理员在电话里焦急地说“请你马上到我这里来一下,我叫了救护车,可救护人员至少要30分钟后才能到”。超市管理员跟我说,有人发现一个年轻人在超市里面不省人事,有可能死了。这个年轻人可能已经躺在地上有几分钟了,因为当时没有人看到他摔倒在地上。

我抓起急诊包,赶紧走到那间超市。超市里的情形显得不同寻常。我看到一位30岁左右的男性神志不清地躺在地板上,周围凌乱地堆满各种罐头和食物,显然这些食品是在他跌倒的过程中从货架上散落下来的。我注意到了,他还有呼吸。

在患者的周围,聚集了大约50个人。他们和患者保持着一段距离,显然他们被这个突然出现的情况惊呆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有人说可能需要做心肺复苏。一个旁观人说,事情发生几分钟之前看到过这个患者,步履蹒跚的,像喝醉了似的。

快速判断和紧急处理

遗憾的是我并不认识这个患者,以前也没有给他看过病。我快速地检查他的生命体征,好像一切都很正常,除了脉搏有些快。

我在医学院里曾经学习过怎样检查身份不明和神志不清的患者,要给患者做三项最基本的检查:血糖检查、尿液药物检查、检眼镜检查。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做这些检查!

我决定看看他的衣兜和钱包里有什么,结果真的是意外发现!我发现他有一张卡,上面说明他是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患者。依据这个发现,我快速地初步判断他是低血糖昏迷。我注意到这个患者手臂的静脉凸起,于是我决定给他静脉注射50%左旋葡萄糖。我从急诊包中找出25ml的葡萄糖安瓿和止血带,然后缓慢地把高糖溶剂注射到患者的静脉中。

正如预期的那样,我采用的措施发生明显的效果,这个神志不清的人慢慢地恢复过来,坐起身子,跟我们说他的低血糖昏迷造成了这个难堪的局面。

旁观者们被这个近乎戏剧性的场景震惊了,有人甚至鼓起掌来。有一个人说“医生简直是太聪明了,你怎么知道患者得了什么病,又怎么知道用什么治疗方法?”我说:这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最常见紧急情况,对这种患者,治疗方法就这么简单。 全科医生诊所往往最接近意外或急救发生的场所。在争分夺秒的紧急情况下,全科医生需要发挥其急救和快速判断和施救的能力,在专业急救人员和急救车赶到前,做出快速判断并给患者做恰当的处置。莫塔教授在本案例中,以低血糖休克为例,说明在急救现场全科医生怎样做。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全科医学培训中增加社区急救内容培训的必要性。

讨论

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昏迷的急诊药物,是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并可以通过皮下、肌肉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经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或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过当患者静脉不容易找到的情况下,就会遇到困难。而且,这种治疗方法还容易导致静脉炎。

我倾向于使用较大口径插管,并在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再给2~5ml的生理盐水。最常见的临床方法是经肌肉注射1ml胰高血糖素,然后在患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口服甜饮料,或者在口中含糖。如果血糖水平太低,低于3mmol/L,可以给50ml50%的浓缩葡萄糖,并同时给胰高血糖素。

注意:因使用口服降糖药导致的低血糖很常见,而且对上述治疗措施的反应比较慢。

神志不清患者的处理

神志不清的患者通常是很难诊治的。如果没有旁人发现当时发生了什么,不能获得有关的原因或证据,患者管理就更加困难。

对于这类患者,首先应该检查血糖。止血带检查或者用血糖仪检测都是很理想的初步评估方法。如果血糖检查没有发现阳性结果,进一步的一线检查包括尿液药物检查和脑血管Ct扫描。

特别提示

昏迷患者的评估:首先做aBC,即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

(circulation),如有条件作快速血糖测试。然后试着给患者维生素B1、鸦片类拮抗剂、葡萄糖。第三步,检查是否有外伤、感染、精神疾患、颅内问题、饮酒(包括可能饮假酒)、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电解质失调、低血糖、缺氧、尿毒症等。

高血糖和低血糖:低血糖可造成患者昏迷,而高血糖也能造成昏迷,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积极处理前测量患者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杨辉

知识要点回顾:低血糖症的原因

(1)胰岛素毒性;

(2)口服降血糖药毒性;

(3)其他药物,比如奎宁、水杨酸盐、戊双咪;

(4)饮酒(5)空腹;

(6)肿瘤,如胰岛瘤;

(7)阿狄森氏病和垂体机能减退症;

高血糖的急救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儿;急救措施;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1(a)-0126-02

ClinicalexperienceofemergencytreatmentandnursingofDiabeticKetoacidosisinChildren

LVning

FourthHospitalofDaqingpediatrics,Daqing,Heilongjiangprovince,16371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clinicalemergencyandnursinganalysisofsmalldiabeticketoacidosis.methodsFromJanuary2013tooctober2015inourhospital52casesofpatientswithdiabeticketoacidosistostudyandanalysis,summarizedtheclinicalnursingway.Resultsallpatientsreceivedemergencycareandeffectivenursingintervention,thelevelofbloodglucoseandinflammatorycytokinesdecreasedsignificantly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allpatientsdischargedduringnohypoglycemia,clinicalnursingsatisfactionwas100%.ConclusionChildrenwithdiabeticketoacidosistoprovidetimelyandeffectivetreatmentandnursing,thechildrenwiththediseasecontrol,reducebloodsugarlevels,maintainacid-basebalanceandwaterelectrolytebalance,letthechildrenrecover.

[Keywords]Diabeticketoacidosis;Children;emergencytreatment;nursingmeasures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临床中比较多见,是高发的儿童糖尿病,主要症状就是恶心呕吐、腹痛、脱水等,严重的患儿临床非常危险,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干预,否则患儿可能会昏迷和死亡。此次根据该院的52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对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的5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患儿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存在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13岁,平均(6.12±1.03)岁;糖尿病病程0.2~3年,平均(1.05±0.35)年;入院时血糖21.36~39.12mmol/L,平均(26.95±4.23)mmol/L;尿酮体及尿糖均呈阳性;发病诱因:28例感染,14例多食,10例停止糖尿病治疗。患儿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与诊疗护理记录。

1.2急救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立即开放两条有效的静脉通路,其中一条予以0.4U胰岛素加入25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溶解后,按照1mL/min的速度予以持续静脉泵注,每隔1h进行1次血糖及血pH水平监测,当血pH>7.3且血糖水平

1.3护理方法

(1)健康宣教入院后,想患儿家属介绍给疾病的危害性和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叮嘱家属长期坚持胰岛素治疗,保持合理饮食内容,适当锻炼,引用成功病例,让患儿及其家属有治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