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与护理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34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1

【摘要】:护理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种类,护理对于病人来讲是很重要的,病人受到的护理好坏直接决定着病人的疾病恢复质量,高质量的护理能够帮助病人在术后快速实现身体健康的恢复,快速的摆脱病症的困扰,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尽早的享受正常的健康的生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医院和护士做得还不够好,没有给病人带来优质的护理服务,不能使病人以最快的速度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给病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很大的痛苦,造成这些的原因有的是医院的宏观制度上的漏洞,有些是照顾病人的护士操作、技术等不合格,给护理质量大打折扣,本文就以此为课题进行探讨,以供诸位参考调阅。

【关键词】临床护理、现状、研究

1. 护理的概念与意义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现代护理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健康问题,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譬如生理的疼痛,心理的害怕、恐惧以及精神的行为反应。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照顾。按照病人的病症程度不同分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以及特级护理。护士的护理服务体现在对病人的尊重、关心和沟通这些行为之上,优质的能给予病人必要的生活、心理帮助,促进病人术后的身体健康恢复、减少病人的痛苦,加快身体组织恢复速度,给予健康指导,满足病人身心需要。减少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帮助病人恢复往日的精力,

2. 现代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随着如今医学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而导致出现高护人员断层的现象,病人需要大量能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护理人员,但是由于护理的的工作性质比较繁琐,面对的病人各种各样,经常存在被病人呼来喝去的现象,使护理人员身体上感到疲惫,在精神上产生压力,使护理人员感到身心乏味,同时又有些医院单位给护理人员的薪酬处于中下层水平,不能使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应有的肯定。

综合各种因素导致有意从事护理事业的人才缺失,从而发生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同时一般常规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被病人投诉撤换,从而显得优质护理人员的资源更加匮乏,引发一名护理人员照顾多名病人,使该护理人员顾此失彼,不能面面俱到,使整个护理服务工作大打折扣,影响病人的身体恢复。

2.2 护理人员专业服务技能不足,不能提供合格的护理服务

护理这个职业是一种照顾人的职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需要照顾的病人,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照顾与被照顾的行为表现,护理人员给予病人的是贴心的优质服务,专业的护理技能是提供病人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因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给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的质量优劣。

在现代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从业人员年轻,专业护理技术水平低下、护理经验不足,服务态度不好,有些护士不安心于本职护理工作、不积极自我学习,很少向经验丰富的老护理人员请教,没有足够较强的责任心,病人和护理人员存在文化程度、沟通能力的差异,有些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同时各护理人员之间也缺乏沟通,不能了解其他病人状况,遇到突发紧急情况不能相互帮助,没有给予病人更好的合理化建议以帮助病人快速的恢复,从而导致给病人的护理质量达不到合格的规范要求而大打折扣。

3. 医院管理不完善。

医院是所有医护人员的指挥中心,在宏观上看,医院的管理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着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医院为了减少开支压缩护理人员数量,导致优质护理人力资源缺乏,致使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形成一对多的关系,同时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不足,使一些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不能达到要求,没有对护理人员进行更细致化的护理培训教育,没有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护士没有端正的态度,没有耐心仔细的照顾病人,甚至连最起码的微笑服务都不愿意提供,分配经验不足的护士到需要更高技术水平、更多难题的岗位肯定会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护理制度不完善,没有贯彻落实,查对、护理人员相互交接班、病人分级护理等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到位,同时还有医院的硬件设施,病人病房的设施缺乏,环境不优美,有的甚至存在无床栏、卫生设施欠妥的现象,致使管理质量跟不上从而导致给病人的护理质量大打折扣。

3.对临床护理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3.1 增加优质护理人员编制,强化护理人员护理技能

优质的护理质量是整个护理工作的核心,在某些医院中出现的医院为消减开支减少使用一般护理人员的行为要及时改正,应当增加优质护理人员的编制数量,杜绝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一对多的现象,同时要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定期开展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强药物知识的培训,适当给予工作优秀的人员奖励,鼓励其更好的工作,培养护理人员奉献精神,培养护理人员的事业责任感,并进行考核。对经验不足的护士加强“三基”培训和考核,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要向新生护理人员传授护理经验以及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新生护理人员要多多向前辈请教,遇到困难及时请教,同时要自我充电,对一些特殊药物的使用、新药配伍禁忌等要多多学习,规范操作技能,提高自我应急处理能力,争取给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帮助病人术后快速恢复。

3.2 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加强护理检查管理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医院护理工作上,医院要建立健全护理规范制度,并要求各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该制度执行,成立护理督查小组,不定时的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对于病人的反应要及时解决,对于一些不按要求操作的护理人员要严厉处决,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促使护理人员能够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适当给予工作优秀的人员奖励,鼓励其更好的工作,使病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快速实现身体、心里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菊红.术后化疗的护理要点[J].包头医学,2006

[2] 蓝海心、李宝梅.乔正堂.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7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2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自制临床实习效果问卷对6o名护生进行测试,并分析SCL一90各因子与临床实习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护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8.33,护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水平,其中恐怖、敌对、焦虑、偏执、躯体化是困扰护生的主要精神症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i一90各项因子与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呈负相关,其中躯体化、敌对、偏执与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呈中度负相关,其余因子与临床实sJ效果呈低度负相关。[结论]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影响临床实习效果,应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校学生由于学习和就业等压力,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in.27。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中,其心理健康水平亦有一定程度的差异(a7。护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常常因面临各种压力,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与实习效果。临床护理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向输送的护理人才质量。如何提高他们的临床实习效果,是护理者一直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及对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但是对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仅在王粤湘等川所做研究的结论中有所提到。因此,本研究试图了解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临床实习效果的相关性,为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健康防护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培养合格的身心健康护理专业人才。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2.1护生SCi.一90评分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to〕比较(见表1)

[1]

2.3护生健康状况和效果的相关性分析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测评结果为42.85分士5.60分,不及格20人(33.33%),及格27人(45.000n),良好11人(18.33%),优秀l人(3.33."}i)o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SC:i.一90各因子之间呈负相关,见表zJo

[2]

3.讨论

3.l护生J仁,理健康状况分析

3.i.i护分健康状况本次凋查结果显示.护生:JLi一9。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水平,护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翘.这与张霞「’‘一所做的研究结果类似。其中S}"i,一9。因子中得分较高的是恐怖、敌对、焦虑、偏执、躯体化等,说明这几项因子是困扰护生的主要精神症状。国外一些研究表明,护生参加实践时精神症状明显多于普通人群自ZJ,临床护生也感受到明显的焦虑'.,`.13.if本次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水平,可能存在的原因有:①可能与护生多是由女生组成的特殊群体,缺乏与异性交流、沟通的,易形成不健全人格,以及女生特有的敏感、心胸不够宽广等个性特点有关。②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有关。目前,护士的地位仍相对较低,工作琐碎而劳累且付出得不到同等回报,病人意识增强,自身操作能力差等都给护理临床实习生造成很大的压力,易产生心理问题。③与本次样本有关。本次样本量较少,且仅来源千北京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的护理临床实习生、地域差异、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等都影响心理健康。

3.2.2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敌对、偏执因子相关性分析表3显示,敌对、偏执因子与临床实习效果也有显著相关性。由表2可知,23.33%的护生敌对因子为阳性,25.00%的护生存在偏执问题。临床工作环境相对学校而言比较复杂,刚进人临床,护理专业实习生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工作中时常犯错,遭受病人及家属的多次拒绝与不信任。加之带教老师的误解,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甚至觉得别人故意为难自己,此种情绪无处发泄,久之,易产生敌对、怨恨、偏执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动摇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念,淡化临床实习目的,最终影响实习效果。

3.2.3护生临床实习效果与精神病性相关性分析由表1可知,与全国常模比较,护生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较高。表3显示,精神病性与效果呈低度负相关,相对其他因子而言,两者相关性最小。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精神病性因子本身一与临床实习效果的相关性较小,也可能是与本次样本量较少以及自制临床实习效果问卷的信效度不高有关,需要今后完善自制临床实习效果问卷以及加大样本量对照研究加以探讨分析。

[3]

综上所述,护生健康水平较国内正常人群低,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提示针对该人群开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外,护生效果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表明加强对护理生的自我意识教育,培养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小结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3

关键词:胰腺癌;Ⅰ期临床试验;护理;配合

Ⅰ期临床试验是指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在人体上进行的新药研究的起始期,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人体内转化、消除过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1]。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号称癌症中的王中之王,恶性程度高,患者往往因疼痛剧烈,病情发展迅速,无手术机会,而在2~3个月内结束生命。2009~2010年我科共收治30例胰腺癌志愿者参与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研究,为了药物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协助医生做好知情同意工作,签订受试者同意书

1.1建立正确合理的通告程序,内容包括试验的目的和要求、试验药物前期的研究结果及安全性、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的可行性、试验步骤、潜在的危险和受益、在试验中的作用和权利,讲明参与试验完全是自愿性质的,可在研究的任何阶段退出研究而不会受到歧视和报复,医疗待遇和权益不受影响,澄清误会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料帮助患者周密考虑,做出理智的选择。

1.2保持沟通如电话、电子邮件等对正在犹豫的患者能产生积极影响[2]。提供试验费用的全部信息做好筛选期的工作,符合入组条件者以及其家属在详细了解试验的目的以及参与意义等一系列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订受试者同意书,一式两份,一份留底。

1.3入组的对象全部是胰腺癌患者,且都已没有手术机会,目前亦无很好的药物治疗和控制疾病,所有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及家属都无法立即接受,在经过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绝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药物临床试验,但仍有部分患者不愿参与,脱离试验。

1.4参与试验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自己完全不知道所患疾病;10例患者部分知情,但不敢确定自己的疾病;18例完全知道病情。

2严格执行试验方案

2.1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药物为肌内注射给药,剂量为10μg/d,20μg/d,30μg/d,40μg/d逐渐上升。依据受试者个体情况逐渐上升剂量,在使用药物前做好各项入组前检查:如血常规、各项生化检查、Ct、生命体征测量、体重等,符合要求者入组,不符合要求者,可考虑做为慈善给药。

2.2药物在升剂量前需要采集尿液标本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基本正常者考虑升剂量,一边观察,一边用药。如明显异常,维持原剂量,必要时停药几天,加用相关静脉用药,恢复尿和血液指标,如:患者肝功能轻度异常,则维持原剂量,口服谷胱甘肽片,注意抽血观察患者肝功能情况。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明显,则停药,用异甘草酸镁和谷胱甘肽护肝,1w后复查,结果恢复正常,则继续用药。

2.330例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液毒性和肝毒性,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继续接受治疗。其中10例因血液毒性、肝毒性异常明显,即使用辅助药物恢复后,一旦用药,血液毒性、肝毒性明显,用药风险大,患者放弃治疗。

3做好受试者的饮食护理

3.1鼓励患者饮食在此试验中显得很重要[3],受试者本身因为疾病的原因,日益消瘦,饮食和意志力同样重要,患者需要体力与疾病做斗争。

3.2我们在试验过程中,不限定患者饮食,不忌讳任何饮食,保持受试者原有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食有营养的,高蛋白,高能量,高营养的饮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试验用药本身有降低血象的不良反应,所以在做饮食宣教的时候,我们鼓励患者多食甲鱼,泥鳅,黄鳝,花生皮等食物。

3.3其中有10例糖尿病患者,我们采取适当控制糖分的摄入,不限定其饮食量,血糖高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2例因胰岛细胞瘤频发低血糖反应的患者,鼓励其进食含糖分高的饮食,必要时静脉滴注。

4做好受试者的心理护理

4.1对受试者的心理辅导是护士一项很重要的工作[4]。因为Ⅰ期临床药物试验是首次在人体用药,其安全性和疗效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试验性用药,绝大多数的家属和患者都存在疑虑和担心[5]。对临床药物试验缺乏认识甚至误解,对试验药物缺乏了解,对新药的疗效信心不足或存在对新药安全性的担心。

4.2患者社会背景的影响,如性别、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年龄等,女人,少数民族、社会地位低下者,老年人对参与试验持较为保守的态度,积极性较低[6]。疾病的影响,如新确诊为癌症的患者比先前确诊但发展到新阶段的患者更不愿意参与试验。我们的恰到好处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有利于减轻受试者和家属的顾虑,有利于他们更好的配合、顺利完成试验。

5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在第一次给受试者肌内注射药物的时候开始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5.1发热、感冒样症状28例患者用药第1d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遵医嘱给予布洛芬退热,注意保暖和预防感染,并检测体温6次/d,提问均控制在38.5℃以内。

5.2消化道症状饱胀感明显,恶心呕吐,食欲欠佳,进食后呕吐,遵医嘱予以用护胃止呕药物控制,并注意心理护理和饮食的搭配。

5.3血液毒性30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5例患者出现百细胞正常,血小板下降;1例出现血小板下降。遵医嘱予以白介素皮下注射,并及时复查血小板、白细胞计数,调整用药剂量。

5.4肝损害29例转氨酶、胆红素增高明显。遵医嘱予以护肝药物控制,及时复查肝功能,注意卧床休息和调整心态。

5.5心脏毒性2例患者出现房颤。护士注意及时观察,遵医嘱用药,均恢复正常。

6正确采集标本

在用药前和用药的指定日期需抽血查抗药抗体浓度,在药物注射到指定的天数或升剂量前都需要留取尿标本和血液标本。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标本的采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及时追查结果并保存。

7记录单填写

如实记录每天的用药情况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通知医生。结果:30例患者,除6例患因肝损害严重,血小板下降迅猛,用药安全难以保障,患者和家属同意退出试验外,剩余24例患者圆满完成为期3个月的试验,1个月的随访,24例患者通过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回馈,抽血查各项常规和生化指标,以及通过Ct检查等综合评价,情况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参考文献:

[1]宋建平,罗志红,刘丽.新药期临床试验的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1):42-43.

[2]卢根娣,席淑华,李蕊,等.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个人原因不依从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9(09).

[3]张君,李国信,张锡玮.谈新药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和研究者依从性问题[J].辽宁中医杂志,2005(08).

[4]张弦,张阳,赵衍红.由新药临床试验中的依从性问题引发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12).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4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00

研究认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患者一旦发病后的病情较为危急,患者的临床病死率较高[1]。如果临床的治疗措施和方法不得当,不仅仅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患者的临床后续治疗以及治疗后的恢复过程均极为不利。有临床报道认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效果的改善和提高均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2,3]。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和研究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靠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选取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临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的病例对象均为2012年12月~

2014年12月期间本院临床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58例,女40例,平均年龄(30.23±5.43)岁,平均体重(60.98±6.55)kg,梗死部位分布情况为前壁梗死48例,下壁梗死50例。根据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方法,相关内容具体包括: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必要的氧疗。同时给予镇静、抗凝、止痛等相关措施[3,4]。

1.2.2研究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以下优质护理措施和方法[5]。

1.2.2.1心理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帮助其适应治疗过程,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以及突发情况事前告知患者,结合成功病例帮助其树立信心。

1.2.2.2环境护理措施保持病房环境处于适宜温度和湿度状态下,定期进行通风、消毒。确保环境内的光线柔和,严格禁止患者遭受强光刺激。对于患者家属探望的人数进行严格限制,确保患者休息时间的充足。

1.2.2.3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对其疼痛程度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有针对性的给予一定剂量的镇静剂或止痛剂,密切关注患者个体情况的变化,采取积极的抗疼痛应对措施和方法。

1.2.2.4体位护理确保患者静卧,采取适宜的姿势,定期对患者压迫的部位进行适当的放松按摩,确保患者血液循环的畅通,肢体微血管循环不受到影响。

1.2.2.5便秘护理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鼓励患者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相关患者一旦发生便秘情况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腹部局部按摩,情况严重的患者可给予其低压盐水灌肠或使用开塞露。

1.2.2.6康复护理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全面指导,全面提升患者对心肌梗死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患者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有效降低相关疾病发生率。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水平。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住院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3例,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6例,满意11例,不满意12例,满意度为75.5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于临床的常规护理措施来说,仅依靠医护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给予相关患者常规的方式实施全面护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对于护理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护理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实施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患者心理上的感受,无法给予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这种常规护理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6]。

在此背景下,本院积极探索临床护理实践,在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文献资料的回顾研究,在参考临床病例结果的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7,8],对原有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优化,提出了优质护理措施和方法。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5

[关键词]护理服务文化;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118-02

医院文化包括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医院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理想信念等,是处于一定社会背景下的医院在长期经营服务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护理服务文化也是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将临床护理与服务文化有机结合,形成有特色的护理服务文化,是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1]。多年来,我院在对临床护理服务文化的创建、组织与实施的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1创建护理服务文化的原因和组织

近年来的护理实践证明,在同一城市,特别是规模相同,功能相同,技术水平相近的医院间的竞争已相当激烈,服务文化中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艺术,服务氛围成为竞争的焦点。为此,我院护理部于2004~2007年对护理服务文化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研究医院护理服务文化,旨在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优质的护理,首先要强化服务观念,为此,在教育方面,护理部通过服务文化培训,礼仪讲座,演讲比赛,行为规范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在护理人员中形成共同的理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大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统一了认识,确立了护理目标,即:让病人满意,促进病人健康。

2创建护理服务文化的实施和探索

2.1规范护理服务行为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服务宗旨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品质,是开展护理服务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我院2004年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诚信护理”活动,2005年开展了“星级护士”评选活动,2006年开展了“三零四一五有爱心工程”,2007年开展了“为患者做十件实事”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做到了护理服务无“冷、硬、顶、推、拖”现象,在连续3年对2000名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对护士评价满意率达97%。

2.2以人为本,为病人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的服务定位是以人为本,为病人、家属及社会团体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让全体医务人员牢记病人的需要是我们护理服务的宗旨,使服务理念植入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脑海中。所以,在制订医院的规章制度时重点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如:病房的安静制度,要求护士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午休时拉上窗帘;夜间查房时,要关大灯开地灯,以避免影响患者的休息。细微之处体现对病人的关爱。同时重视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对其人格、尊严的维护,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及住院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3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要求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主动与病人及家人交谈,评估病人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疾病预防,康复和饮食知识宣教,并采用多种形式,收到一定效果。如:高、中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较强的病人,这部分人具有主动寻求健康咨询和帮助的特点,可以利用多种媒介获得有关疾病的防治信息,对于这部分人应主动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所关心的健康问题,适时给予指导,并注意内容针对性及其深度。低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差的病人,他们一般依从性较差,有时不能清楚地表达有关的信息或不能理解最简单的医学术语,对这部分人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①使用通俗的语言,避免使用医学术语。②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有必要的重复,让病人复述要点。③对于需要掌握的技能,一定要让病人或家属演示,直至正确为止,如功能锻炼的方法。④提供必要的文字资料。

2.4提高服务效率,完善护理服务,满足各类病人需求

根据护理发展的趋势和医院收治病人的特点,每个病区均有机会收治不同的专科病人。所以,我们全面培训护士的护理技能,并在全科护士的基础上培养专科护士,使病人获得满意的护理服务。例如:针对糖尿病病人,糖尿病专科护士就负责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等。康复师主要帮助中风患者及其照顾者学会自我照顾以及照顾病人,为其介绍康复工具及康复场所,帮助中风病人及家属度过情感危机期;iCU的护理骨干负责担任对疑难病例的护理等等,深受病人欢迎[2]。又如:在急诊服务工作中,突出了一个“急”字和“畅”字,创立了以“畅通、高效、规范”为定义的生命绿色通道护理服务系列。具体措施为:建立鲜明的识别系统;建立急救呼叫系统;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抢救护士队伍;配备了专职陪检员队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提高了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创建护理服务文化的特色和效果

把服务文化与临床护理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护理观,顺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把护理管理从注重制度化、规范化向注重人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人的道德素养,强调自觉、自主与自律,向“文化高境界”拓展,满足病人高层次的需求,从而形成现代护理管理独特的风格。总之,医院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必须全面提高护理质量,而护理服务文化的建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把所有护理人员的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清秀,朱光明.医院服务文化丛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0.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6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临床实际需求

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院内急诊、危重抢救、重症监护和留观病区的诊疗工作的需求,同时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护理管理者不断探讨的焦点问题。护理管理者了解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培养、分配和利用护理人员,对于保证护理质量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具有重要意义[1]。要解决这一问题,人力资源是重要保障,因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临床实际需求关系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护理人力配置基本上分为:1、以美英为代表的,从护理实际需求出发,根据患者在特定时间内所需求的护理等级进行分类,并依次分配工作、计算人力。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护理工作人力分配方案,计算护理时数、人力成本及收费标准,使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护理效率,但是计算较复杂。2、以日本为代表的,从护理供给角度出发,根据床位数量和相对的护理工作量配置护理人力的方法。而加拿大等在急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将患者分为5类:立即救治的复苏患者;需要在10分钟之内救治的患者;需要在30分钟之内救治的患者;需要在1小时之内救治的患者;需要在2小时之内非紧急救治的急诊患者。以小时为单位,一段时间内的护理工作量即该时段内需要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综合目前发达国家卫生系统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主要是以时间为单位进行计算。根据一段时间内病区所需要的护理人力资源进行调配。

国内急诊护理人力研究现状

我国临床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理人力资源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也受到了影响。

1、国内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临床实际需求的现状与问题

1.1护理人员编制和配置结构不合理

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2]。急诊护士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质量,更直接影响到

护理质量。因此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多数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配备仍按1978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标准执行,急诊护士与医院总住院病床比为1-1.5:100[3]。此配备方法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急诊护理模式。它未考虑急诊患者数量、就诊患者病情急缓程度、专科特点、地区差别,造成了人力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4]。

1.2高学历人才短缺

中国护士队伍已经从以中专层次为主体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多层次学历结构,但是我国培养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并没有进入临床一线工作,大多数毕业生从事的是教学和科研工作。

2、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原因

2.1护理人力资源分布不均

按照《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关于东、中、西部的地域划分方法,各地域之间护理人力配置存有差异,体现在中、西部地区人口没有东部集中,但护士平均服务人口数高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护士缺乏和分布不公平性较东部更严重[5]。但东、中、西部地区护士资源整体表现为供不应求[6]

2.2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不清,非护理工作负担过重

我国对护理专业的工作范围和护理人员职责界定不清,许多医院护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普遍存在。在很多医院,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甚至护士长所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人员的不足导致护士工作职责不明确,从技术含量高的操作到基础护理和部分基本生活照料一起包揽,不能做到人尽其用,导致人员浪费。目前多数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不健全,除去直接或间接护理患者的工作外,护士特别是护士长,还得承担大量的非本职工作,这对于本来就不足的护士人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3护理人才流失严重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病人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充满焦虑、拥挤、

多变和沟通障碍的场所。一方面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及人身安全受威胁等不良因素加重了急诊护理人员流失,另一方面正常退休、需要跳槽的护士增多,造成了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失,此外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工作辛苦等原因成为护士流失的主要原因。

展望

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有其治疗、护理的专科特点,包括分诊、抢救室、留观室、输液室等区域,各区域护理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异,护理人力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由于护理工作量范围广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怎样合理科学的配置急诊护理人力将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京华,高荣花,赵玲.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思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2):63―66.

[2]黄始阵,熊亚文戒院强化门急诊综合治理的做法.医院

管理杂志,2001,8(1):61

[3]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9―61.

[4]周红娣.国内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B):54―56.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7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病;支持性心理护理;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7-92-03

SupportingpsychologicalCareforpatientswith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ClinicalapplicationandResearch

YanGJianhuaZHanGQianLiUHongyuGUQipanHuiling

wuhanmedicalaidCenter,wuhan4300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ofsupportingpsychologicalcareinpatientswith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andtoestablishpsychologicalcareprogramsforthepatientswithmDR-tB.methodsSixtycasesofmDR-tBtreatedinourhospitalwererandomlydividedintostudyandcontrolgroups.thecontrolgroupwasgiventheconventionalmDR-tBtreatmentandcareandthestudygroupwasgivensupportivepsychotherapyandcarebesidesconventionaltreatment.Beforeandafterthetreatment,comprehensiveassessmentquestionnaire-74oflifequality(GQoLi-74foradults)wasusedtoinvestigatepre-andpost-interventioninferiority,tension,fear,fretfulcomplaining,amixed-typesituation,etc.Resultstherewas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GQoLi-74scorebeforetreatmentbetweenthetwogroups(p>0.05),andthereweremorechangesinthescoreaftertreatmentinthestudygroup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rewasmoreimprovementinthedegreeaftertreatmentinthestudygroup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Supportingpsychologicalcare;Compliance

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感染性疾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也是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之一。耐多药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多,耐多药结核病是指患者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两种药及以上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结核杆菌引起的疾病[2]。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诊断复杂、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愈率低,是结核病控制和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而护理工作中,耐多药结核病的支持性心理护理就尤为重要。我们对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60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为期1年的支持性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药敏实验结果确诊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②经抗结核方案初治、复治失败者;③病程≥2年,复发≥1年;④全部患者具有相应的认知能力;⑤具有小学及以上的文化程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或精神家族史;②有脑病病史及智能障碍;③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将2007年1月~2008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60例,据是否干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在入院第一天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i-74)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共20个因子。将各维度分转为0~100的标准分,≥80分为优;70~79分为良;60~69分为中;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干预前的耐多药结核病的基线调查,根据耐多药结核病和非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相关社会因素调查,了解防治耐多药结核病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各目标人群个体的行为习惯、本次诊断治疗情况等。

1.2.2治疗方法两组均行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抗结核病治疗,对照组由管床护士进行GQoLi-74调查及入院评估,制定标准护理计划[5],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

研究组支持性心理护理方法:建立护士是支持者的角色,从入院开始用热情和蔼的态度、真诚的眼神和体态语言及富于专业性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尽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接受护士是自己的支持者。心理支持:予以安慰、支持、劝解、疏导,以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告知患者治疗、护理相关知识及治疗前后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如因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与医生及时取得联系,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时间、服用方法;解释疾病的预后和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指导患者准确运用防御机制,提高心理免疫力。建立患者间的良好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病房气氛,带动和鼓励患者之间互相支持,相互鼓励,建立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有效沟通,给予患者生活、精神、经济的支持。

1.2.3出院后继续随访对照组和研究组住院患者30d左右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由管床护士每周1次电话随访或到患者家中访视,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及病情,督促服药、治疗,进行全程医疗、护理追踪;每月定期复查胸片、痰检、肝肾功能;出现有肝肾功能不好的、药物不良反应的随时复诊。支持性心理护士对研究组患者加强督导:到结防机构指定的Dot(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6],了解患者服药情况。依旧定期提供信息:告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类型、颜色、数量和频率;持续治疗的重要性;如果只服用几种或者停止治疗的话将会发生什么?痰检的重要性和频率;检查结果的意义;告知非注射期开始的时间,并且在服药卡上记录每次的服药情况,对遵医行为不好的给予纠正,记录复查的痰检结果、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等情况,确保治疗的持续性。

1.3评价方法

①两组GQiLi-74评分比较: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0d、出院后1个月来院复查时再次行GQoLi-74调查,比较干预前、中、后的评分;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卑心理、紧张恐惧、自叹自怨、怨天尤人、混合型的心理表现、症状改善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2.3两组患者症状、行为表现情况比较

见表3。

3讨论

表1、表2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GQoLi-74评分低,说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物质生活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物质生活不会因护理干预而改变,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7](p

表3显示,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护理的主要特点是提供支持,善用患者的潜在资源与能力,协助患者渡过危机,以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所面对的困难或挫折。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给患者提供安全感,对自己困境的解脱感到有希望,增强患者对疾病的康复信心[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各项评分和观察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支持性心理护理后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发现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给予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护理,对耐多药结核病的辅助治疗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明显降低不良的遵医行为。

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宽松安静的治疗环境,热情、真诚、尊重、同情、关心,细致地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通过开导、解释、安慰等方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耐心听取患者的疑问,给予及时的咨询和帮助同样也是耐多药结核病持续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显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护理,对耐多药结核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助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应引起临床护士的足够重视。在支持性心理护理过程中,调动社会的支持性作用;调动亲属的积极参与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的不利的心理和行为改善、提高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研究同时我们还发现,支持性心理护理的实施,对耐多药患者在对待疾病和人生的态度、回归社会适应性及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等方面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我们强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强调结核病的健康促进及健康宣教,对降低耐多药结核病发生,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端木宏谨.掌握结核病流行趋势,指导结核病防治工作[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1-2.

[2]端木宏谨.结核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155-1156.

[3]张慧慧,杨水秀.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耐多药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3):5.

[4]汪向东,王西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00.

[5]曲维香.标准护理计划:内科分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641-646.

[6]屠德华.肺结核病的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J].健康教育,2002,19(2):21-44.

[7]李冬梅.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焦虑抑郁状况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283-1284.

[8]张黎,陈蕊叶.耐多药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7,16(3):181-183.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8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护理。方法:收治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84例,通过对患儿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精心的护理,例如病情的观察,呼吸道的护理,插管、拔管相关护理,基础护理等,以及合理及时的用药,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如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血气变化情况等。结果:84例患儿中,74例患儿治愈,6例患儿放弃治疗,4例患儿死亡,治愈率88.09%。结论: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经过呼吸机及辅助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呼吸机护理临床疗效

Clinicaleffectandnursingresearchon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84patientswith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

LiaoXiuchun,panKaiguo,wenYumei

Departmentofpediatrics,thepeople'sHospitalofmeixianDistrict,meizhouCity,Guangdong5147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andrelatednursingonventilatorinthetreatment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methods:84childrenwith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wereselected.thechildrenweregivenventilatorassistedbreathingandcarefulnursing,suchasobservation,nursingofrespiratory,intubationandextubationrelatednursing,thebasicnursing,andreasonableandtimelydruguse.weobservedtheclinicalefficacy,suchastheimprovmentofsignsandsymptoms,changesofbloodoxygensaturationandbloodgasandsoon.Results:in84casesofchildren,74caseswerecured,6casesgaveuptreatment,4patientsdied,thecureratewas88.09%.Conclusion:newbornwithrespiratoryfailurecanhaveagoodclinicaleffectbyusingofventilator,adjuvanttherapy,andcarefulnursing.

Keywords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Ventilator;nursing;Clinicalefficacy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最常见的危重症状,多种疾病均可以导致新生儿的呼吸衰竭,比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等[1]。新生儿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如果治疗不是及时,方法不正确均可导致患儿死亡,随着呼吸机的使用,患儿的治愈率得到提高,但应用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随之增多[2]。本研究将探讨合理应用呼吸机以及相关的护理,对呼吸衰竭新生儿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2013年收治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84例,诊断均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84例患儿中,男43例,女41例;早产儿58例,足月儿24例,过期儿2例;年龄0~28天,平均(3.29±0.57)天;体重2500g26例;原发疾病的分布:新生儿肺炎1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肺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重度窒息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4例,误吸导致窒息2例,脑炎4例。

呼吸机使用的指征: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参考标准为:吸入氧分数(Fio2)=0.6,氧分压(pao2)

新生儿基本通气模式的选择与参数的调节:根据患儿的病情选用不同的通气模式,大多数患儿初始上机时使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部分使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但症状明显好转时,疾病相对较轻时或者尝试脱机治疗时选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4]。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的原则为促进有效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包括Co2的及时排出和o2的充分摄入,使血气结果在正常范围。其中Co2的排出主要取决于进出肺内的气体总量,即每分肺泡通气量,其计算公式为: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死腔量)×呼吸频率;o2的充分摄入与平均气道压力(map)有关,map值等于1个呼吸周期中压力曲线下面积除以该周期所用的时间,其应用范围一般5~15cmH2o,临床上常根据pao2与paCo2值的大小,遵循上述原则,并综合考虑各参数的具体正副作用进行个体化调定。

适宜呼吸机参数的判定以及临床疗效判定:呼吸机参数的调整:临床以口周、皮肤无紫绀,双侧胸廓适度起伏,双肺呼吸音清晰为宜;动脉血气结果是判定呼吸机参数是否适宜的金标准。初调参数或参数变化后15~30分钟应检测动脉血气,根据血气调整参数,病情稳定的患儿可间隔4~6小时测定1次血气,并且进行常规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测等。通过患儿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来判定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①肺气漏:多由于压力过高引起,包括间质性肺气肿、气胸、气腹等;②CLD:常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机械通气、感染等因素所致,病理变化为肺发育障碍和肺间质纤维化;③Rop:常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病理变化为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失明;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于长时间气管插管和(或)应用呼吸机引起的继发性肺内感染,可加重原发疾病,影响呼吸机的撤离。

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患儿精神神志,口周、皮肤的颜色,四肢末梢温暖度,生命体征,尿量,血氧饱和度等;如患儿胸部明显起伏,血压迅速下降等表示通气过度,或者患儿烦躁不安,发绀加重,心率突然加快,意识丧失甚至昏迷,常提示通气不足或低氧血症,此时需要调整呼吸机参数,若不能改善,需要药物支持。②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如出现警报声,需要鉴别是患儿病情恶化还是呼吸机本身问题,并及时处理。③注意各个连接管有无漏气或者脱管,以及听诊呼吸音,排除气胸或者肺不张,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

护理:由于患儿病情危重以及使用呼吸机后有合并症的发生,故需要加强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多采取仰卧位,肩部略垫高,头后仰;因为气管插管时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湿化、过滤等作用消失,而使气管的分泌减少,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因此护理过程中要添加呼吸机湿化瓶的蒸馏水;给患儿吸痰时注意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时机、吸痰的方式,操作要轻柔,以免气道黏膜的损伤;吸痰时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出现病情变化要立即停止,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②加强基础护理:患儿机械通气是要注意环境的安静、整洁、定时消毒,进行检查患儿是要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定时清洁口腔,鼻饲时先回抽,观察胃内容物的性质,如果异常,分析原因,均正常后进行喂养;及时更换尿垫,保持皮肤清洁;③拔管前后护理:拔管前先给予患儿地塞米松;拔管时,先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然后迅速拔管,防止管内分泌物误吸;拔管后检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注意呼吸,吞咽等是否正常,注意喉头水肿,可根据情况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地塞米松等;拔管后需继续吸氧,各项指标改善后逐渐停止[5]。

结果

84例患儿中,74例患儿治愈,6例患儿放弃治疗,4例患儿死亡,治愈率88.09%。机械通气后的并发症与死亡患儿的具体情况:10例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死亡1例;气胸患儿3例,死亡1例;肺出血2例,死亡1例;脑室出血患儿2例,死亡1例;肺不张患儿1例;脱管患儿2例,无死亡;放弃治疗具体情况:2例化脓性脑炎后抽搐不止,2例重度窒息伴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肺出血,1例脑出血,以上患儿均经积极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而放弃治疗。

讨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呼吸中枢和(或)者呼吸器官病变导致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患儿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出现呼吸功能障碍[6]。新生儿的呼吸衰竭是新生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更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呼吸衰竭对挽救新生儿的生命,以及改善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得到治疗,但相应的并发症也随之出现,所以在治疗中选用合适的通气方式以及精心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呼吸机护理等,并且护理的水平对患儿病情的控制,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疾病多种多样,在患儿应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常见的原发病有新生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颅内出血、重度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误吸导致窒息、脑炎、脑出血等,相应疾病治疗时要遵循治疗原则,并且注意与使用呼吸机后的并发症相鉴别。在本研究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气胸、肺出血、脑室出血、肺不张、脱管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积极治疗患儿,精心照料患儿,并发症难以避免,故需要不断地加强改善呼吸机的应用技术,以及在各项操作中的无菌观念,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等,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根据放弃治疗与死亡患儿的病情分析,大多与病情危重难于控制病情,虽然进行机械通气,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应用丙种球蛋白,血浆提高免疫力等,仍不能控制病情,与疾病本身有关,但使用呼吸机后的并发症也加重了病情的恶化。

呼吸机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标准适用,尤其是在参数调节上,本研究发现最佳呼吸期末正压通气(peep)的调节对患儿呼吸衰竭的改善至关重要,可能原因为peep具有机械性扩张萎缩的肺泡,减轻肺水肿的程度,增加肺的顺应性,从而达到气体在肺泡内分布均匀以及改善肺通气血流的比值[7]。peep的设置应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调节。其他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也很重要,要按照原则进行的基础上,个体化调整,并通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胸廓的起伏程度,呼吸音的强弱、对称性以及各项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尤其注意定时检测血气,根据血气,给患儿调整用药,调整呼吸机参数。在应用呼吸机时要加强呼吸机的管理,保证其正确的运转,以及出现故障后及时处理等[8]。

本研究中患儿的疾病多种多样,部分患儿需要进行其他的有创操作,如入骨髓穿刺、腰椎穿刺、脑室引流、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所以各项操作技术的熟练高超,以及护理方式的正确等对患儿非常重要。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其中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治疗期间的护理对患儿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挽救患儿生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各项技能,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志凤,姚其娟,孙俏丽.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8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临床使用医药,2011,15(18):48-50.

2刘秀红.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学杂志,2010,16(1):73-75.

3易彬,张悦,何莉,等.辅助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49例[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3):165-166.

4张蕾,李梅,芦菲.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1):26-28.

5欧阳小琳.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41(5):36-37.

6张立莉,卢金萍,张庆立,等.新生儿机械通气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35例[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2,18(5):41-42.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9

[关键词]食管癌:胸胃排空障碍;机械性;功能性;效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022-03

食管癌是消化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切除食管成为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术式选择。不过,由于手术切除了支配胃肠活动的迷走神经干,再加上胃被提至胸腔位置,导致胃外压发生失衡,患者进食后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呕吐现象,严重者无法进食,并发胸胃排空障碍。因此,如何减少或避免食管癌切除术后出现胸胃排空障碍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据报道,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胸胃排空障碍发生,加速胃肠动力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该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术后出现胸胃排空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胃肠减压、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和中医调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行食管癌术后出现胸胃排空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食管癌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2~64岁,平均(48.7±3.2)岁。其中食管中段癌32例,食管下段癌17例,食管上段癌11例。经检查,60例患者均为功能性排空障碍。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62岁,平均(49.7±3.0)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2~63岁,平均(47.7±3.5)岁。

1.2临床表现

多于术后5~10d拔除胃管后出现恶心、呕吐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再次行胃肠减压后可缓解,关闭胃管后症状加重。胸部X检查可见胃明显扩张,并可见较胃液平面,口服泛影葡胺造影均表现为胃内容物潴留,胸内宽大液平,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无蠕动,机械性可见蠕动。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对60例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在详细诊断病情后,早期禁食、禁水,进行胃肠减压、补充营养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支持性干预。待病情稳定后,经胃管注入5mg莫沙必利,4次/d,胃内保留30min;注入5%高渗盐水250mL,胃内保留30min;氟美松5~10mg/次,2次/d,胃管内注入。

1.3.2护理方法对照组按照食管癌术后排空障碍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包括①禁食和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保持有效负压,密切观察胃液的性质、量、颜色等。可应用10%氯化钠60血+0.9%氯化钠200ml经胃管注入胃内并夹管2h后接胃肠减压,2次/d,以减轻胃壁及幽门部水肿,促进胃肠蠕动及其功能的恢复;用维生素B。进行双足三里注射,2次,d,帮助促进胃肠蠕动;或遵医嘱注入吗丁啉,3次/d,以促进胃肠蠕动。注意做好口鼻护理,避免口腔局部溃疡,引起咽部炎性反应;②营养干预。患者禁食期间所需营养均由静脉补给,配置静脉高营养液滴注,一般选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静脉高营养液一般以均匀速度输入,留置针穿刺口每天消毒并更换敷贴。营养支持期间可配合使用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观察组在延续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中医针灸调理和并发症专门护理,具体为①食管癌患者由于长期住院,以及出于对生命的担忧,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产紧张、烦躁不安甚至自杀倾向,不仅影响手术依从性,而且造成术后难以愈合。对此,该院针对情绪明显异常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正确早日康复;②中医护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给予中医针灸调理,取主穴足三里、内关、太冲、中脘、上巨虚、血海等得气后留针10~20min,1次/d,10次为1疗程;③并发症护理。激素致应激性溃疡、吻合口瘘等。使用奥美拉唑、巴曲酶及输血治疗。注意患者胸腹部体征改变、创口情况以及胸腔引流管排出液变化,以免延误吻合口瘘的诊治: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腹胀、肠痉挛等,可通过减缓滴注速度,为营养液加温,必要时服用庆大霉素或蒙脱石。该组30例患者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并发症,经处理后恢复。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复发等情况。

1.5统计方法该组相关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

2结果

2.1

2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比较

经统计,对照组30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28例痊愈,2例恶化再次手术。28例患者中11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为0.8~1个月,平均(1.03±0.2)月;其余1~3个月,平均(2.12±0.4)月;观察组30例患者经护理治疗后均痊愈,其中21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为1~2周,平均(1.32±0.3)周;其余1~2个月,平均(1.42±0.2)月。2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2.2复况

对照组3例复发,复发率10.7%,经治疗后恢复;观察组经护理治疗后1年内未见复发。2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3

3讨论

目前绝大部分胸胃排空障碍患者系功能,该组60例患者均为功能性排空障碍,围绕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也比较多,不过保守治疗是比较理想且经济的一种治疗思路,则建议行无创伤的药物治疗;对于治疗至术后2周后仍未恢复者,除继续药物治疗外,可在胃镜引导下或放射科在导丝引导下置人空肠营养管,保持营养供给,等待胃动力自主恢复。

临床与护理研究篇10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80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researchinfluencebycommunitycontinuingnursingoncurativeeffectandqualityoflifeinasthmachildren.methodsatotalof204hospitalizedchildrenwithasthmaweredividedbydifferentnursinginterventionmeasuresintocontinuingnursinggroupandconventionalnursinggroup,with102casesineachgroup.thecontinuingnursinggroupreceivedspecializednursinginterventionincommunityservicecenterafterdischarge,andconventionalnursinggroupreceivednonursinginterventionfromcommunityservicecenterafterdischarge.Comparisonwasmadeonasthmacontrolandqualityoflife.Results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ofasthmacontroltestscorebetweenthetwogroupsatdischarge(p>0.05).thecontinuingnursinggrouphadhigherasthmacontroltestscoreafter6monthsas(18.2±3.1)pointsthan(10.9±3.5)pointsintheconventionalnursinggroup,andthe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hecontinuingnursinggrouphadhigherqualityoflifecomprehensiveevaluationquestionnairescoreafter6monthsas(62.5±8.3)pointsthan(43.8±9.7)pointsintheconventionalnursinggroup,andthe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asthma;Continuingnursing;Community;interventionvalue;observationofeffect

哮喘是支?夤芟?喘的简称,其在呼吸内科是较常见疾病类型,多由吸入变应原、感染、空气污染、气候转变等因素而引发[1]。目前为止,临床对于支气管哮喘尚未有有效根治方法,但经多年临床实践证实[2]:支气管哮喘通过有效管理措施,可达控制疾病复发目的。因此,患儿及家长院外自我护理能力优与差将直接关系着哮喘病症控制效果[3-8]。为了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本文选取204例哮喘住院患儿做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出院后,分别给予其行社区延续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4例哮喘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3例,女81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5.4±3.2)岁。按出院后护理干预方式不同患儿分为延续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102例。

1.2护理方法

1.2.1延续护理组患儿出院后社区服务站继续给予专科护理干预。建立患儿信息档案:患儿出院前3d,呼吸内科住院部护理人员负责将患儿个人与诊疗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传递给社区服务站,完成患儿护理转介工作。社区服务站护士接收到患儿信息后,为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当患儿出院后,按患儿个人信息给予家庭访视(2次/月),以了解患儿疾病控制情况及给予患儿及家长进行生活、用药指导等。延续护理内容[9-15]:①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哮喘引发因素、治疗方法、健康生活方式对患儿病情转归影响等,以提高患儿及家长自护意识与能力。②监督患儿按医嘱规律、正确用药,以控制哮喘复发。③建立患儿微信群:患儿及家长可自愿加入微信群,社区服务站每天安排1名护士以聊天、讨论等方式随时解答患儿及家长问题,并定期发放有关哮喘治疗方面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以及时向患儿及家长提供疾病相关信息[16-18]。

1.2.2常规护理组患儿出院前1d,由护理人员负责给予患儿及家长进行出院前指导,如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患儿出院后社区服务站不再给予患儿进行护理干预。

1.3评价指标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评分量表对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进行评分[3]:量表主要包括的调查项目有哮喘对活动影响、哮喘对正常呼吸状态影响、哮喘对睡眠影响、应用药物情况、患儿自我感觉等,总评分5~25分,评分值越高表明患儿哮喘症状控制越佳。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分[4]:量表包括内容有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每项评分值为0~25分,总分值为0~100分,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荷?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院6个月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院6个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哮喘诱发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等,因此,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后,患儿需在家中继续治疗,才可达到控制疾病复发目的[5]。但患儿离开医院治疗环境后,患儿及家长受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影响,致使多数患儿不能按医嘱规律用药或规范日常行为,常导致哮喘复发[6]。因此探寻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有效方法一直是临床亟需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