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十篇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8:54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护理要点;康复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04-02

老年群体因骨质疏松已经成为骨折易发群体,且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老年骨折愈合速度较慢,这样老年群体一旦发生骨折不仅会影响其活动,严重的甚至要长期卧床,影响其机体功能,此外,在康复过程中老年患者还会面临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基于此种现状,老年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一环。我院选取52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就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52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6.8±9.4)岁。52例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分为经颈型骨折18例,头颈型骨折患者15例,头下型骨折患者12例,基底型骨折患者7例。52例老年骨折患者有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

1.2治疗方法52例老年骨折患者中有9例采取保守治疗法,有28例进行螺纹钉及多根螺钉加入固定治疗,另有15例患者行股骨头与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52例患者住院时长为23d-46d,骨折术后均实施精心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

1.3康复训练内容①术前康复环节:术前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该类型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康复训练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还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情况。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康复训练包括日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患肢股四头肌各舒张与收缩30单元左右,且每天保证进行肌肉训练3-4次,且每次康复训练时长为30min左右;日训练还要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伸与跖屈锻炼,该项锻炼中要保证患者持续最大耐力[1]。这两种康复训练方式要按照医护人员叮嘱,在无疼痛的情况下进行,且训练的强度、时间、速度等根据患者情况调整[2]。②术后康复训练环节:该环节的康复训练一般在术后患者引流管拔出后进行,其康复训练方法仍采用术前康复训练方式,但是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要在术后康复训练中逐步加大加强,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并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调整,切不可操之过急,引起副作用。术后康复训练环节还包括参照患者的手术方法,于术后7天左右时添加运用下肢功能康复器进行康复训练。在应用康复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要将患者的患肢置于仪器上,保证位置准确,康复训练之初从康复器一档开始每天3次康复训练,每次持续2小时左右,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二到四档的训练,每次康复训练要保证患者无痛苦。此外,患者的患肢训练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抬肢练习,该训练能够保证患者的协同训练,增强患者全身的功能锻炼,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③出院后康复环节: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时间较长,出院后患者为保证肢体功能无障碍化仍要继续康复锻炼,出院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与安全护理措施,并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后对患者进行康复回访。

2护理要点

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通过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关注老年患者生理需求两方面[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方面,医护人员应该注重对待患者的态度,对待反应较慢的患者要注重放慢语速,保持耐心;老年患者常伴有心理重负,医护人员要常关怀患者,并在治疗的每一环节都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注重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了解患者的焦虑原因,并予以适当的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护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并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个性化的关注与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关注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推进康复训练工作的进展。此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还要针对患者的接受能力、心理状况、疼痛敏感性及合并疾病病情等予以关怀。

2.2专科护理专科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牵引护理、术后引流、感染预防等护理环节。其中牵引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皮牵引与骨牵引两方面护理,牵引护理应该进行位置控制,如患者牵引时肢体一般呈内旋位,肢体外展的角度要控制在20-30度,还要注意避免患者牵引绳的断裂与滑脱[4]。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要保证负压、堵塞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记录等护理环节。感染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骨牵引针眼感染的预防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针眼的清洁、干燥。

2.3并发症护理老年骨折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压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及深静脉栓塞等[5],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或按摩,并保证患者肌肤干爽;还要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做好清洁;并进行静脉输液,或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

2.4功能锻炼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还要进行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护理,该环节护理要叮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医护人员还要予以科学化的指导,以保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振美.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0,13(1):118-120.

[2]孙玲.中老年骨折护理的研究与总结[J].中外医疗,2011,30(25):127-128.

[3]赵秀芝.老年骨折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0):128-129.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康复训练;主动运动;被动运动;Lysholm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rehabilitativetreatmentatearlystageandrehabilitativestageaftersurgeryforfracturearoundknee.methods:atotalof65caseswithfracturearoundkneewererandomlypidedinto3groups.all26casesingroupareceivedpreoperativeeducationaboutrehabilitationand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vetreatmentatearlystageincludingactiveandpassivefunctionaltraining;20casesingroupBhadpreoperativeeducationaboutactivefunctionaltrainingatearlystage;and19casesingroupCwithcorrectandstablepositionconfirmedbyXrayunderwentinterventionaltherapy30dlaterafterexternalfixationremoval.Lysholmscaleandrangeofmotion(Rom)measurementwereperformedandcompared.Result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LysholmscaleandRombetweengroupCandgroupa&B(p

[KeYwoRDS]Fractureroundknee;Rehabilitativetreatment;activetraining;passivetraining;Lysholmscale;Rom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周围骨折(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可见膝关节周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压痛及关节活动障碍。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常规治疗有复位、固定和功能训练三大原则[1,2],其中复位和固定是以恢复骨折解剖关系、早期愈合为目的,功能训练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早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囊等舒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康复介入的时机和方法对改善患者关节功能进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3]。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第1组)26例,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65岁,平均36.4岁,骨折类型(ao分型)为a型;胫骨平台骨折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4~61岁,平均32.3岁,为a型骨折;髌骨骨折8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8~51岁,平均37岁,为横断型骨折。早期只接受主动功能训练康复组(第2组)20例,其中股骨髁上骨折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3~55岁,平均38.4岁,为a型骨折;胫骨平台骨折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0~66岁,平均40.1岁,为a型骨折;髌骨骨折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8~61岁,平均32岁,为横断型骨折。恢复期康复组(第3组)19例,其中股骨髁上骨折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平均34.4岁,为a型骨折;胫骨平台骨折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1~64岁,平均30.6岁,为a型骨折;髌骨骨折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8~63岁,平均34岁,为横断型骨折。所有病例选择均为单一闭合骨折,无其他内科疾病。

1.2方法

股骨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DHC钢板固定,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固定,髌骨骨折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基本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第1组进行术前康复教育及早期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第2组只接受术后早期主动功能训练康复治疗,第3组在手术30d后X线检查骨折部位对位正确、稳定、拆除外固定后介入康复治疗。

1.2.1术前康复教育及指导心理康复是机体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体康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向患者解释骨折后的复位和固定由医师来完成,而功能训练是在医师指导下必须靠患者本人完成。反复强调早期功能训练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训练方法,如股四头肌训练法:患者平卧,下肢伸直同时绷紧大腿;练习膝关节:先试行在腘窝部位垫一软圆枕,使足跟部位离开床面;患肢部分负重:先让患者在健康秤上估计力量等。充分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模拟训练。

1.2.2术后早期主动功能训练(1)患肢未被固定关节各个方向的全幅运动,每个关节15~20次/d。(2)术后1~2d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伸屈动作50次;3~5d膝关节垫高(20~40cm)练习膝伸直50~100次;6~8d直腿抬高训练或坐床边伸屈膝关节100~150次;9~11d双手抱股部屈髋屈膝100次;12~14d双手抱小腿中下部屈曲150次。(3)术后14d,此时手术部位拆线,辅以理疗促进血液循环,消肿,开始髌骨被动活动,上下推动髌骨和向内侧、外侧推动髌骨各15次(对髌骨骨折患者力量要轻柔)。(4)骨折外固定2~3周后每天取下固定物,作受累关节屈伸主动运动,同时缓慢温和地牵伸挛缩、粘连关节周围软组织,20~30次/d。(5)4~6周后,患肢行定负荷的康复训练:采用阶段负荷的方式,按体重的25%、50%、75%、100%逐渐增加负荷量及上下阶梯训练。

1.2.3术后早期被动功能训练在配合患者主动训练间隙的同时进行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被动功能训练(表1)。表1术后关节被动训练活动范围术后天数训练次数每次时间(h)屈伸(°)

1.2.4恢复期康复组患者X线检查骨折对位正确、稳定、骨折线模糊,有少量骨痂形成,拆除外固定进行康复训练。(1)患肢各关节Rom训练和膝关节Cpm治疗。(2)对膝关节僵直粘连患者施以理疗配合膝关节屈曲功能牵引,每次30min。(3)关节松动术治疗,根据关节解剖结构及运动受限方向,对构成膝关节的髌股关节进行髌骨上下推动和向内侧、外侧推动,股胫关节进行长轴牵引、前向后滑动、侧向滑动及内外旋,每次30min。手法结束后,冰敷10min防止关节肿胀、骨化性肌炎。(4)做受累关节屈、伸主动运动,幅度和力度要增大,每天30~50次,肢体行走负荷训练同上。

1.3康复评定标准

术后第6个月各组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进行Lysholm[4]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共有8项,满分为100分:跛行(5分)、需要支持(5分)、绞锁(15分)、不稳定(25分)、疼痛(25分)、肿胀(10分)、上下楼(10分)和下蹲(5分)。84分以上为膝关节功能正常,66~84分为尚可,低于65分为较差。采用普通测角器测量膝关节活动范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第3组与第1、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严密观察膝关节修复过程,采取早期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是肢体功能恢复的保障。康复训练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紧张、惊恐、疼痛等,在安慰同时向其解释早期功能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使患者在思想上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膝关节手术内固定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条件,是康复训练的基础,制动是骨折术后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但由于制动本身造成机体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发生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病理改变[5],最终影响关节和肢体的功能。术后早期的主动训练可促进机体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关节内粘连和关节外肌肉的粘连、挛缩,有利于预防关节活动障碍,促进功能恢复。术后第3天开始被动活动,肌肉收缩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有利于局部渗出液吸收,减轻水肿和粘连,防止失用性肌萎缩,肌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骨骼,促进骨折愈合。同时等长收缩训练使肌腹和肌腱向近端滑移,并能使骨折端产生纵向的挤压力,使骨端保持良好接触;等长收缩时肌肉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刺激肌肉微循环血管扩张,利于组织摄取营养;同时亦可使骨痂的组建和排列完全符合生理功能的需要,使受损的关节得以磨造与塑形。踝泵运动使下肢肌肉收缩,挤压深静脉,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尹清等[6]通过研究得出康复开始时间不同对患者的康复疗效影响显著,骨折后1个月内是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患者基本能完全恢复膝关节功能;而骨折4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则疗效欠佳,患者只能恢复部分膝关节功能。曾海辉等[4]比较膝部骨折术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认为早期介入康复对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有非常重要作用。王国新等[7]分析研究髌骨骨折后影响屈膝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证实:关节制动时间与1个月和3个月后屈膝功能恢复呈负相关,提示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评定可以看出,第1组经康复治疗后,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其中有6例总分100分,膝关节Rom平均达到110.3°;第2组经康复治疗后,患者关节功能评分18例为优,其余2例为良,膝关节Rom平均达到105.2°,此两组保证独立坐站的转移及正常步态,但患者要达到理想的疗效,出院后仍需按家庭康复计划渐进增强肌力、肌耐力,提高关节稳定性和本体感觉。而第3组患者治疗时已出现不同程度关节粘连,主要采用理疗配合屈曲功能牵引、Rom训练、Cpm治疗和关节松动技术等,理疗配合功能牵引有利于缓解痉挛,使挛缩及粘连的纤维组织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关节松动技术牵伸关节韧带、肌肉和皮下组织,松解关节内粘连,促进关节液流动,缓解关节疼痛,增加本体感觉反馈,从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第3组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但达到优者只有5例,其余14例为良,膝关节活动度平均达到89.9°。第3组与第1、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Ro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主动活动是训练的根本,被动活动则是前者的准备和补充[8]。关节长时间固定制动对关节功能有明显影响[9],连续被动活动关节可增加关节软骨细胞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同时可促进血肿及渗液的吸收,维持邻近肌肉或肌腱的活动幅度,预防和减轻粘连[10]。董纪元等[11]报道,连续被动活动膝关节功能训练对恢复膝关节功能非常重要。20世纪70年代初,Salter等[12]设计了Cpm装置,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装置,在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粘连未完全机化时,可较快恢复功能。膝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能否较好地修复是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在制动情况下关节软骨的损伤只能靠纤维组织修复,极少形成纤维软骨,而关节软骨自身缺乏有效再生修复能力,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

通过对3种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比较结果发现,第1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范围最佳,第2组稍差,第3组结果最不理想。可见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僵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另外第1组骨折关节活动范围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第2组,因此不能排除是由早期Cpm的作用造成的差异。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僵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并且正确的心理指导,及时的主动、被动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治疗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海峰,高薇,王健,等.LiSS在膝关节周围粉碎性骨折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6):5051.

2田涛,朱健奎,傅强.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3:117118.

3DaluryDF,JiraneKw,piersonJ,etal.thelongtermoutcomeoftotalkneepatientswithmoderatelossofmotion[J].JKneeSurg,2003,16(4):215.

2曾海辉,区正红,燕铁斌,等.早期康复介入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9(9):664665.

3范卫民,陶松年,王道新,等.四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物的力学对比及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5(4):229231.

4尹清,武继祥,刘宏亮,等.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6:304306.

5王国新,江钟立,李涛,等.髌骨骨折后影响屈膝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6(4):223224.

6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1122.

7姚雨,徐本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治疗与康复的临床体会[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2(2):142.

8沈伟东.双钢板套骨栓加植骨术治疗膝髁部粉碎骨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9(9):635.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早期系统康复;胫骨平台骨折;外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2(c)-0104-04

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2%[1],尤其是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Ⅵ型骨折患者,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随着外固定器械的改进及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选择环形外固定治疗此类骨折逐渐增多,但术后常规康复治疗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如何最大限度地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了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Ⅵ型骨折环形外固定术后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行手术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Ⅵ型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8~65岁,平均(38.6±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3mm,侧方移位>5mm;②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型、Ⅴ型、Ⅵ型;③受伤至手术时间5h~8d;④意识清醒,术后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精神障碍患者;②合并严重神经、血管损伤;③合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④合并头、胸、腹部等重要器官损伤;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

剔除标准:①术后不能长期配合观察随访。②术后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需要转入其他科室系统治疗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术前行X线、Ct检查了解胫骨平台骨折移位情况,必要时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膝关节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硬膜外麻醉或全麻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单,根据术前胫骨平台Ct分析,以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为例:膝关节内翻位牵引,对于合并平台塌陷者,则在C臂机监视下将直径3.5~4mm斯氏针穿过皮肤,向后上方进针,穿入塌陷骨块中,但不穿出骨块行撬拨复位,严重塌陷则行皮质骨开窗,并植入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支撑,平台纵向移位者则在平台两侧以点式复位钳挤压移位骨块后维持位置,整复平台周围劈裂骨折复位困难者,可采用外侧或者外后侧小切口,以能明显显露骨折线为佳,复位后以克氏针临时固定,经C臂机监视关节面平整后用2~4枚直径2.0mm橄榄针拉张后固定于环形外固定架上。胫骨内侧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撬拨与之方向相反。1.3术后康复治疗

1.3.1对照组抬高患肢,术后24h应用头孢呋辛钠2.0g/次,2次/d预防感染,并给予止痛、消肿、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对症治疗,患者家属每日上午针眼用酒精点滴预防感染;第2~3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适当膝关节屈伸活动等功能训练;术后第6周,开始逐渐重下地功能锻炼。

1.3.2观察组除了上述常规康复治疗外,还需进行以下五方面系统康复治疗。①心理康复及康复宣教:医护人员通过宣传术后膝关节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手术与康复锻炼同等重要,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及支持。②冰敷疗法:术后当天可用冰袋垫毛巾后外敷于膝关节周围,2~3次/d,1.5h/次,连续2d。③肌力训练: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进行床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肢伸直,收紧股四头肌,使膝压向床面,10s/次,休息10s,10min/组,4组/d;n窝下垫枕,使膝关节屈曲20°,足跟用力压床面,使n绳肌等长收缩,练习量同股四头肌;术后第2天,患肢直腿抬高锻炼,患者背部平躺,足尖朝上,尽可能多的绷紧大腿腿部前部肌肉,缓慢抬高,每次抬高要超过40°,持续时间30s,每天进行2~3次,每次20min,同时,踝关节、足趾关节进行跖屈与背伸主动抗阻力运动。④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使用持续被动运动(Cpm)仪进行患肢关节活动度训练,由30°30min/次,2次/d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天增加5°~10°)、训练时间及训练频率,连用2~3周。此外,术后第2周开始可进行主动屈伸膝练习,从床上练习开始在活动到最大角度时停留10~20s,逐渐过渡到床边屈伸膝关节功能练习,10次/组,4组/d。⑤关节负重练习:第4天患者可在家属帮助下扶双拐患肢可下地,但不负重;第2周扶双拐患肢可下地轻负重,负重程度可根据患肢的疼痛减轻程度逐渐增加;第3周膝关节行抗阻力运动,第4周患者可扶双拐下地轻负重;第6~8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可弃拐行走。

1.4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环形外固定术后膝关节Hohl评分及疗效改善情况。疗效标准参考Hohl标准[3]进行评价,80~100分为优,7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z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患者均完成胫骨平台骨折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15d后观察组中有1例未完成系统康复治疗,转回外地家中失访;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其余患者均获得12~14个月随访,平均(13.2±0.6)个月。

2.1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治疗后的Hoh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环形外固定架手术后、康复治疗前膝关节Hoh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观察组Hoh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观察组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后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车祸、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以往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主要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但此手术易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钢板外露和关节活动受限等严重并发症[4-6],随着外固定器材的不断改进及外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学固定的理念逐渐被骨科医师所喜欢及推广,而ilizarov外固定架为环式固定,具有多方向、多平面固定优势,骨折断端受力也比较均匀,而且可以随着骨折的愈合调整环形外固定架的固定刚度,但是手术治疗的成功并不代表术后膝关节获得良好的功能,在以往的临床工作过程中,医生经常对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患者一般不能坚持到底,膝关节功能恢复慢,康复效果差[7-8],所以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环形外固定术后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尤其重要。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复位与固定是治疗的基础,康复训练则是治疗的核心,是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关键[9]。国外文献[10]报道膝关节附近骨折对周围软组织的影响比较大,前期较早会出现软组织纤维化,假如大约4d不行关节功能练习就会出现关节活动部分受限,半个月出现结蹄组织增生、组织粘连,关节功能将会出现部分丧失。所以术后膝关节康复治疗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包括心理疏导、康复宣教、早期消肿、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锻炼、关节负重练习等,具体论述如下:①一方面术后患者惧怕伤口裂开及疼痛不敢活动膝关节,故由康复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另一方面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利于患者全面掌握康复计划,并强调康复训练是决定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并能配合医生的功能训练计划[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宣教后意识到康复锻炼对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能够配合康复师积极锻炼,随访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②冰敷疗法:在一定程度上使神经终板的应答减少,神经纤维的传导减缓,痛觉的阈值升高,所以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减弱或消失,有利于关节功能的锻炼恢复;并且使毛细血管的滤过率减少,肿胀减轻。③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废用性肌萎缩、关节周围粘连是膝关节周围骨折较易出现的并发症,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注意力集中在锻炼的肌肉上,早期主动增强肌力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柔韧性和弹性,加快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15],并能有效缓解局部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有利于保持骨折的稳定性[16]。膝关节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患肢缓慢抬高,但必须在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范围之内[17-18],运动应该柔滑、轻松,强度和速度应该是适合的感觉,重复多次练习,慢慢增加强度,患肢与健肢交替抬高,焦点应该集中在患肢,若在康复过程中,力量过大,容易导致关节的二次损伤,对关节活动影响更大[19]。如果患者自己不能抬高,则可在家属帮助下抬高患肢,在最终的位置或姿势上多保持几秒钟。④胫骨平台骨折是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术后制动可使周围肌肉发生萎缩,出现膝关节挛缩,使关节软骨萎缩、退变、纤维化,甚至坏死,严重则出现关节腔狭窄,导致膝关节活动部分受限。因此,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的康复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合理使用Cmp机持续被动活动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缓疼痛及肿胀,尤其对于膝关节周围的粘连以及防止深静脉血栓很有帮助[20-21]。⑤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肢何时负重以及负重量多少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环形外固定架的固定牢固性强于单臂及混合式外固定架,具有良好的支撑,应力遮挡小,允许早期负重,避免膝关节僵硬[22-23]。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均在康复师指导下行早期负重,且独立行走训练时应注意对患者的保护,防止摔倒,每次训练后注意观察患肢,如果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应给予止痛药、减少活动量及物理因子治疗等消肿止痛[24],负重程度可根据患肢的疼痛减轻程度逐渐增加,膝关节功能获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Ⅵ型骨折环形外固定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ZeltserDw,LeopoldSS.Classificationsinbrief:Schatzkerclassificationoftibialplateaufractures[J].ClinorthopRelatRes,2013,471(2):371-374.

[2]许艳春.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10):1604-1607.

[3]JansenH,FreySp,DohtS,etal.medium-termresultsaftercomplexintra-articularfracturesofthetibialplateau[J].JorthopSci,2013,18(4):569-577.

[4]王.两种方法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3):342-345.

[5]puntB,KrishnamoorthyVp,poonnoosepm,etal.outcomeofSchatzkertypeⅤandⅥtibialplateaufractures[J].indianJorthop,2014,48(1):35-41.

[6]田宝玲,高丽艳.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1(27):3063-3065.

[7]杨康骅,戴闽.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1(2):147-148.

[8]吴小军,陈秋生,谭志强,等.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36):4457-4459.

[9]RajgopalR,martinR,HowardJL,etal.outcomesandcomplicationsoftotalhipreplacementinsuper-obesepatients[J].BoneJointJ,2013,95(6):758-763.

[10]wongJJ,muirB.insufficiencyfractureofthetibialateauafter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vesurgery:a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Jroprasssoc,2013,57(2):123-131.

[11]张林.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97-215.

[12]王倩,王春梅,陈乙瑞.综合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后膝关节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9-152.

[13]梁荣班,黄涛,赵佳,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99-200.

[14]何旭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07-108.

[15]陈强,叶哲伟,蒋小燕,等.关节镜手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28(52):463-465.

[16]严前琳,陈洪波.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5,18(8):946-949.

[17]孙令芝.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96-97.

[18]刘玉香.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28(6):131-132.

[19]张克强,段洪,闵捷,等.三柱分型手术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57例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6):32-33.

[20]李哲,孙贺,付世,等.解剖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2-85.

[21]李耀华,刘玉章,庞泽琴.玻璃酸钠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14):1942-1944.

[22]赵志明,董桂贤,于桂泳,等.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Ⅵ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2):211-213.

[23]林铭.内外侧双钢板固定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1):39-41,45,封3.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4

摘 要:研究膝关节骨折术后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我院在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共收治了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术后采取心理康复、主动功能训练和被动功能训练等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经康复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功能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为53.3%,差异显著(p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 膝关节周围骨折 疗效标准

膝关节周围骨折为常见骨折病,多数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外力伤害造成的。一般包括骨髁部骨折、胫骨髁部骨折和髌骨骨折,临床上大多采取手术复位固定治疗。然而,术后制动可能会对患者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肌肉萎缩等危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04)56-57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3~52岁,平均47.5岁,股骨髁间6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15例、股骨髁间伴髁上骨折5例、“漂浮膝”骨折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分别采用解剖型钢板、髓内钉、张力带、记忆合金、外支架等内、外固定物。

常规护理:术后常规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失血过多,血压下降明显者给予快速补液,必要时给予输血等;观察手术伤口局部情况,给予冰敷减轻水肿;观察膝关节肿胀、积液情况,必要时穿刺抽出积液,减轻反应性滑膜炎的程度;观察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给予降温处理。

心理康复: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均为局部强烈的暴力外伤所致,对病人心理往往造成较大的震撼,很容易遗留有惊恐、焦虑、疼痛耐受差等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特点,在护理上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消除各种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向患者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建议患者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物理疗法:术后24~48小时内给予手术切口部位冰敷,每次冰敷20~30分钟,间隔1小时,冰敷时应做好对皮肤的保护[1];术后48~72小时后可以考虑使用红外线烤灯治疗,30~40分钟/次,注意防止皮肤烫伤。伤口渗血、渗出减少后可以应用下肢气压仪治疗,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下肢水肿及血栓的形成。

被动功能锻炼:术后6~8小时后即可以开始进行按摩、推移髌骨,减少膝关节尤其髌骨周围的粘连,减轻膝关节滑膜的肿胀。术后24小时在手术固定牢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活动范围应由小角度(0°~30°)开始,1小时/次,2次/日,以后即可逐渐增加活动角度5°~10°/日。术后2周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超过90°[2]。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应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若出现伤口渗血、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应用,并查找原因。

主动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早期以维持膝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行“踝泵”、足趾屈伸运动、肌肉等长收缩等锻炼为主,以减轻肿胀、疼痛等。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逐渐加强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踝泵”、足趾屈伸运动的程度及强度。同时开始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主动伸直训练。术后2周后患者膝关节被动屈曲达到90°以上后,即可行患肢床旁主动屈伸训练。术后3~4周可以进行股四头肌阻抗肌力训练,巩固以往训练效果,并可以逐渐进行患肢力量训练及增加耐力的训练[3]。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出院时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与断裂、骨折不愈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其中30例(85.7%)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主动屈膝在95°以上,返回原来工作,效果为优;3例主动屈膝在70°~90°,上楼、爬山时疼痛,但能从事原来工作,效果为良;2例(5.7%)主动屈膝40°~60°,屈膝时疼痛,不能从事原来工作,效果为差。

讨论

早期主动康复训练的作用:膝关节受到外伤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滑膜受到损害,如果关节制动时间过久就会出现骨骼肌肌腹缩短、关节周围疏松结缔组织转变为致密结缔组织导致关节僵硬同时出现肌肉萎缩、废用性骨质疏松等。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少关节内滑膜肿胀及关节外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减少骨质疏松等[4]。因此,在术后早期即要制定康复训练,同时积极教育患者树立早期康复训练的意识及信心,从而使患者在思想上接受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早期被动康复训练的作用:Cpm可以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与代谢,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的修复,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物理疗法的作用:手术切口间断冰敷可以减轻术后切口局部充血或出血,减轻疼痛等。红外线烤灯照射等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肿胀的消退,也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减轻疼痛。

早期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相结合,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康复训练指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反复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康复训练强度。康复训练应持之以恒,告知患者应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以强化康复效果。同时也要重视健侧及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减轻健侧的负担,避免对健侧造成不必要的劳损,同时也可提高整个机体的循环代谢水平。

参考文献

1曾和香,贺美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3(1):2-3.

2姚静,魏丛秀.Cpm活动器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应用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7,23(1):26-27.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骨科;术后功能锻炼;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4-0086-02

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applicationinHumeralShaftFractureRecoverytreatmentafteroperation/LiJing-zhong,ZHanGLei,ZHaoChun-yan.//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14):86-87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systematicallytheguidanceoforthopaedic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functionexercise,shortenhospitalizationtime.method:SelectionJanuarytoJune2012intheauthor’shospital,60casesofhumeralfracturesinpatientstreatedbyusingrandomnumberstablewere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30caseseach.thecontrolgroupusingconventionalnursingmode,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highqualitynursing,observetwogroupsof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functionalexerciseintervention’sinfluenceonthelengthofhospitalstay.Result:observationgroupinhospitalwas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rehabilitationeffectwas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Departmentoforthopedics;postoperativefunctionalexercise;Highqualitynursing

First-author’saddress:theno.2people’sHospitalofKunmingCity,Kunming650021,China

外科手术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终结,而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如果只是单纯的行外科手术治疗,而没有贯穿于其中的相应康复治疗,骨科疾病患者难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或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在现实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外界的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往往处于“有名无实”的境地,从而大大影响了骨科疾患的治疗效果[1]。目前,随着国内大范围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工作,以及笔者所在科室3个病区积极中央下发的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护士在护理服务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整体护理,把患者的康复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力争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2-3]。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对2012年1-6月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护理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优质护理的建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男43例,女17例,年龄14~84岁,平均(49.1±1.5)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开展术后早期康复,健康教育是康复的关键。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2.1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康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须与患者系统临床康复评估为基础,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同,外科治疗方法选择不同,在评估中与康复师互相沟通,参考相应的临床及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流程,同时应根据康复过程出现的情况(如并发症、急症等)及阶段性康复评定结果,动态调整康复流程[4]。

1.2.2术后早期康复计划(1)手术当天麻醉苏醒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伤口渗出少,可在指导下主动活动腕关节和手指。(2)术后第2天,待能够下地,行“钟摆样运动”,下地站稳后弯腰,上肢自然下垂,做悬垂回旋动作(划圈),或做钟摆样前后或左右两侧摆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5次/组,3~4组/d。运动后需用冰毛巾冷敷伤口周围,以利消肿止痛[5]。(3)术后3~6周,骨折初步愈合,开始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如①外展、外旋:仰卧位,双手手指交叉放在头颈部后方,两肘向前、后活动,练习肩关节外展、外旋;②后伸:双手扶椅背,慢慢下蹲,练习肩关节后伸;③前屈,上举:患侧手扶墙壁,做手指爬高运动,练习肩关节前屈,上举[6];④上举、前屈:双手持一木棍做上举,或用健手握住患手上举,利用健肢带动患肢外展、上举、前屈;⑤后伸、屈曲:健手后伸,手背摸背部最高点,触及肩胛骨,再以健手托患肘摸对侧的肩胛骨[7]。(4)肌力训练,主要是三角肌:①术后3~6周,三角肌的等长收缩训练(不产生关节运动的肌肉力量练习),可以防止肩部废用性肌萎缩。然后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可以控制在每周增加5°~10°;②术后7~9周,主动活动肩关节,等长收缩的强度逐渐增加,同时进行日常生活的训练;③术后10~12周,抗自身重力主动活动肩关节训练,自我牵拉肩关节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④13周以后,主动活动肩关节,使关节活动达到正常,逐步增加抗阻抗练习,使肌力完全恢复[8]。

1.2.3健康教育是术后早期康复的关键,护士在康复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骨折治疗不仅要求骨折的愈合,更加重视功能的全面康复,因此骨折治疗的三个基本原则中复位、固定是治疗的基础,功能锻炼是功能康复的关键,应让患者了解基本病情和康复目的,积极配合,并让患者学会返家后可以开展的康复训练方法,理解全面康复是骨科康复的最终目标。

2结果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8.53±0.25)d,全面康复25例(83.3%),行二次护理5例(16.7%)。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5.98±0.46)d,全面康复29例(96.7%),行二次护理1例(3.3%)。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服务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非常的明显,住院时间短,病情康复快,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性指导训练,能够及时的缓解患者因为病情产生的精神压力,提高自我康复意识,极大的改善患者的自我调整和求生的欲望,对于增强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加的明显。老年患者生活条件简单,好多身边缺乏必要的朋友或家人的呵护,护理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调节和呵护,对老年患者的病情和痊愈情况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需要,主动的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自我护理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效果更好。

患者在进行康复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其中患者在肩关节的恢复效果是否明显,取决于患者是否坚持持续高效的康复训练,肱骨干骨折术后护理过程中,不建议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性训练,等局部组织愈合之后,再开始进行大量的活动性锻炼,患者的康复功能比较显著,可以达到骨科康复的最终目标,缩短了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关骅,张光铂.胸腰段骨折手术决策流程的量化及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1,19(6):64-65.

[2]王彦科.可膨胀髓内钉在24例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120-121.

[3]谢崇英.外科骨折患者压疮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8(12):161-162.

[4]熊英.护理路径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32-133.

[5]黄群.舒适护理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107-108.

[6]李玉兰.循证护理用于髌骨骨折患者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92-93.

[7]陈静,凌坤.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38-139.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7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三柱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78例,固定术后对其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22d,所有病例都复位满意。经24~60周的随访,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术后恢复优良率达91%。结论:三柱固定是一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新固定概念,固定术后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达到了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固定;术后护理;康复指导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83

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市同济医科大学附属普爱医院骨科病房

周蓓: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包括Schatzker的V、Vi型的关节内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其导致的粉碎性骨折使得对骨折的分型比较困难,又容易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其处理充满了挑战[1]。传统多采用前外侧和前内侧手术入路,然而这种技术有时不适用于多平面关节的粉碎性骨折,尤其是累及后侧柱的多平面骨折,因骨折部位难以暴露复位固定,导致临床并发症增加而影响疗效。朱奕等[2]提出了“三柱”理论模型来定义胫骨平台骨折,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3例,其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78例,应用三柱固定技术治疗,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并随访24~60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19~77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8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伤l例。闭合性骨折73例,开放性骨折5例。基于常规X线片和Ct影像,所有骨折根据“三柱骨折”的概念分类,意味着在胫骨近端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至少发现一片分离的骨块(Schatzker分型V型和Vi型)。合并伤:上肢骨折2例,股骨骨折5例,半月板损伤25例,交叉韧带损伤1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伤后行急诊手术5例,5例患者由于伤势严重在住院2周后才接受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在1周后接受手术治疗。

1.2治疗方法初步处理包括石膏固定、远端骨的骨牵引或在术前外固定支架固定,根据X线片和Ct结果除了按Schatzker分型外,所有骨折也使用一种“三柱”概念进行分型[3],从俯面观上看,将胫骨平台划分为三个区域,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根据三柱分型法制定治疗计划,进行三柱固定[4],所有患者均由相同手术小组在实施全身麻醉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若累及后柱损伤,即使用倒L型后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患者手术中处于漂浮体位,首先患者取俯卧位,使用倒L型后侧入路处理后柱骨折。当需要实行胫骨平台的前外侧入路手术时患者改为半侧卧位,患肢小腿旋转以利于手术部位的暴露。48例患者使用联合入路,30例患者仅采用后侧入路或前侧入路。

2术后护理

2.1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2.1.1生命体征的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术后24h持续床边心电监护和低流量吸氧,对各项体征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术后如有体温升高,要警惕感染的可能,应查明原因对症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2.1.2患肢的的观察与护理患肢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但严禁肢体外旋;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因联合入路在小腿上有两个切口,后侧入路的切口在小腿下侧,敷料压在腿下,容易被忽视,所以要特别注意,若渗液、渗血较多时,应立即更换敷料;严密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肿胀程度等情况,并与健侧比较,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

2.1.3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若放置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特别是联合切口有2个引流管时,应在引流管上贴上标签,并注意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和折叠。认真观察引出液的颜色和量,并分别做好记录,若术后4h内引出液总量超过600ml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2.1.4疼痛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疼痛的性质,以判断患者是切口疼痛还是肿胀引起的疼痛,复杂胫骨平台因创伤程度重、手术复杂、切口大且有两处,术后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冰袋持续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引起的疼痛,对于肿胀后石膏过紧者还应将石膏切开松解,持续麻醉泵和睡前使用双氯芬酸钠塞肛可以减轻切口的疼痛。

2.2心理护理患者积极的态度对其康复至关重要,手术回病房后,管床护士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非常成功,以解除其顾虑,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护士还要细致观察、耐心讲解,并对其进行示范指导,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当患者能配合时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

2.3饮食护理术后6h内禁食水,24h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豆、奶及过甜类食品,防止胀气,以后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其进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钙、低盐易消化食物,如乳类、蛋类、蔬菜、水果等,并嘱其多喝水,可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防止便秘,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每天盐摄入量应不超过2g,糖尿病患者应关注并控制其总摄入量。

2.4康复指导

2.4.1康复方案遵循尽早、安全、有效的原则尽早原则:术前进行康复指导,发放康复知识宣传册;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的训练。安全原则:早期需要佩戴膝关节铰链支具,循序渐进地增加关节活动度,在进行关节活动时注意严格控制肿胀,必要时使用冰敷。有效原则:术后应该有系统的康复评定以判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关节活动度的获取与维持、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是康复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要点。

2.4.2具体康复方案术后清醒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泵运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1周患肢石膏托固定、抬高,若切口愈合良好无渗血渗液,1周后佩戴膝关节铰链支具固定,小腿下方垫枕抬高患肢;在院期间Cpm每天行关节活动度训练,0°~45°范围内,术后每周增加10°,出院后继续在膝关节铰链支具的固定下行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4周到达90度[6]。术后4~6周,继续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及关节活动训练;复诊时指导患者在助行器下站立,转移,不负重。术后8~12周,拍片复查,如果骨折线周围已形成较多骨痂,即可少许负重,但患者下地活动还是需借助助行器[7]。术后12~16周,逐步增加负重,慢慢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特别要注意走路的步态尽量自然,尤其是站立相。

2.5出院指导(1)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院康复训练计划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告知其继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但必须遵循早活动晚负重原则。(2)告知佩戴膝关节支具固定的时间和注意事项。(3)告知复查时间,并嘱患者要根据复查情况决定是否能完全负重。

3结果

78例患者住院15~31d,平均22d。所有患者都复位满意,3例患者术后切口渗液,经换药等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经24~60周的随访,术后12~16周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用Rasmussen评分法评定治疗效果,优38例,良33例,可7例。

4讨论

恢复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我科采用三柱固定的技术对多平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那些涉及后侧柱的骨折加强后侧柱固定,结合一种新的手术体位(漂浮体位)的后侧入路和前外侧联合入路以代替经典的双侧(内侧和外侧)入路来处理这种骨折可以给予骨折充分暴露,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是康复的基础,但良好的手术效果更离不开科学有效地护理。护士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心理和饮食护理,并在正确的康复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每例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训练,为术后尽早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达到了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贵林,荣国威,吴新宝.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0,20(4):219-221.

[2]朱奕,罗从风,杨光,等.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的可信度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3):254-259.

[3]张巍,罗从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新趋势[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4):217-220.

[4]罗宝风,林丽芳.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52-53.

[5]黄云英,金先跃,梁剑敏.关节镜及C臂X线机双向监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45-4147.

[6]孙科儿,王海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81-82.

[7]许红璐,陈燕,杨秀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10,13(2):145-146.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16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个月、半年、1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近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临床上多发于老年群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1]此外,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tHR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术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tHR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60~75岁,平均(65.5±4.3)岁;骨折原因:外伤所致5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所致7例,其他原因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行tHR术后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①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对象较为特殊(老年群体),患者在术后多因疼痛等不适感而易对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产生排斥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自主参加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中;②体位护理,嘱咐患者在术后行平卧位,根据患者要求可将床头适当调高(不得超过30°)。同时,为防止术后压疮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③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可在术后1d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d,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抬臀、踝关节屈伸、被动关节活动等动作训练,待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肌力训练后,逐步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及坐位训练。术后2周,指导患者做站立练习,训练步骤由无负重站立到负重站立,并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个月、半年、1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立即给予优质的心理干预和体位护理,术后1d即接受患肢按摩,术后2d即逐步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练习及站立和行走训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早期康复干预后,其术后3个月、半年、1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HR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tHR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亚.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51-252.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9

[关键词]中上胸椎骨折;脊髓损伤;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康复

[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6(a)-0028-03

effectassessmentofthetreatmentformiddle-upperthoracicvertebrafractureaccompanyingspinalcordinjuryandtheearlyrehabilitation

HUanGJianfeng1ninGJinlong1CenDingshan1LiHonglin1menGYonghui2LUoZhiming1Hemuliang1

1.DepartmentofSpinalSurgery,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HezhouCityin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Hezhou542800,China;2.Departmentoforthopaedics,HezhouGuangjiHospital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Hezhou5428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urgicaltreatmentformiddle-upperthoracicvertebrafractureaccompanyingspinalcordinjuryandtheearly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exercisemethodaswellastoassesseffectoftheearly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exercise.methodsFortypatientswithmiddle-upperthoracicvertebrafractureaccompanyingspinalcordinjuryfromSeptember2007toaugust2010inourhospital,andallofthemweretreatedwithposteriordecompression,bonegraftfusionandvertebralpediclescrewinternalfixation.20cases(earlyrecoverygroup)beganrehabilitationexercisewithintwoweeksaftersurgery,andtheother20cases(controlgroup)beganrehabilitationexercisetwomonthsaftersurgery.Follow-upof12to40months,postoperativerecoveryof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observed.ResultsSurgicalincisionsforallpatientswereinhealingbyfirstintention.allpostoperativeCtreviewsshowedgoodthoracicvertebrasequencereset,goodvertebralpediclescrewfixationandnobreakage.postoperativenervefunctionsforallpatientshaddifferentdegreesofimprovement.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abilityscorefor40casesafterrehabilitationexercisewashigherthantheirpreoperativescore(p<0.05),andthescoreforearlyrecovery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1).ConclusionForthepatientswithmiddle-upperthoracicvertebrafractureaccompanyingspinalcordinjury,combinedtreatmentofposteriordecompression,bonegraftfusionandvertebralpediclescrewinternalfixationcanobtaingoodclinicalcurativeeffect;andearly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exercisecanmaximizetheiraDLability.

[Keywords]middle-upperthoracicvertebrafracture;Spinalcordinjury;posteriordecompression;Vertebralpediclescrewinternalfixation;Rehabilitation

中上胸椎(t1~10)因为有胸廓的保护和支持,是脊柱中发生骨折概率最小的节段,其发生率仅占脊柱骨折的2.5%[1],多因高能量暴力损伤引起。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不断增多,胸椎骨折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由于椎管管腔比较狭小,胸椎骨折后常伴有脊髓损伤,且病情重,预后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可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40例中上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采取了手术治疗,其中20例术后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病例均为2007年9月~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中上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9~59岁,平均39.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7例,高空坠落伤15例,重物钝击伤8例。37例有合并伤,其中,合并肋骨骨折22例,血气胸35例,骨盆骨折3例,四肢骨折5例,颅脑外伤8例;常规行X线、Ct和mRi检查,均为新鲜骨折,发生在中胸椎(t5~10)28例,发生在上胸椎(t1~4)12例。骨折分型:压缩骨折15例,爆裂骨折12例,骨折伴脱位13例。将40例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术前脊髓损伤按照美国aSia分级:早期康复组a级10例,B级6例,C级2例,D级2例;对照组a级10例,B级5例,C级3例,D级2例。两组患者在合并伤、骨折分型及aSia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方法

40例患者均采取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均在受伤后2~10d进行手术,平均4.5d。全麻后患者俯卧,以拟固定节段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按照术前确定的胸椎椎弓根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将伤椎及相邻的上下椎体的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充分显露,在伤椎上下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部分病例伤椎置入螺钉。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彻底减压,安装连接棒并适当撑开恢复椎体前缘高度,连接横杆,植骨融合,植骨来源为切除椎板、棘突减压所得碎骨及自体髂骨。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辅助氟美松、甘露醇、高压氧等治疗。

1.2.2康复方法

术后康复可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本研究中两组的康复治疗均为期3个月。每日1次,每周6次。患者出院后仍坚持按原方案继续康复锻炼至研究结束。

1.2.2.1早期康复组(1)卧床期康复:正确摆放骨折部位的肢体,保持良好位置,加强瘫痪肢体及关节的被动活动,维持关节及软组织的活动范围,防止发生压疮及关节挛缩;指导患者对有神经支配的呼吸肌加强呼吸训练,辅助患者挤压胸廓辅助呼吸或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患者术后48h即鼓励患者配合进行上肢肌肉独立锻炼,从对残存有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辅助被动活动,逐渐向主动无辅助活动过渡,指导进行肌肉长度保持训练,对肱三头肌、手指屈肌群等上肢肌肉定期进行牵拉锻炼及腰背肌功能训练,防止发生肌肉挛缩。此外,还配合理疗、针灸、tDp、推拿及感觉和运动系统训练等。(2)离床期康复:术后2~4周可协助佩戴腰围护具在床上坐起,可应用起立床进行站立锻炼,应用轮椅进行坐位平衡的锻炼及支撑耐力锻炼等;加强背阔肌、颈背肌及肩胛带肌的肌肉锻炼,如指导患者进行徒手抵抗锻炼,增强肢体肌肉的力量。术后3~6周在腰围护具保护下下床,直到逐步离床进行康复锻炼。根据病情进行aDL训练、轮椅操纵训练、转移训练(轮椅-厕所、床-轮椅)、步行训练等。

1.2.2.2对照组术后协助患者正确摆放骨折部位的肢体,定时翻身,防止发生压疮,指导患者深呼吸或咳嗽,预防肺部感染,加强会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术后2个月开始进行上肢肌肉独立锻炼,从对残存有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辅助被动活动,逐渐向主动无辅助活动过渡,指导进行肌肉长度保持训练,对肱三头肌、手指屈肌群等上肢肌肉定期进行牵拉锻炼及腰背肌功能训练,防止发生肌肉挛缩。并进行理疗、针灸、tDp、推拿及感觉和运动系统训练。佩戴腰围护具在床上坐起,进行站立锻炼,应用轮椅进行坐位平衡的锻炼及支撑耐力锻炼等;加强背阔肌、颈背肌及肩胛带肌的肌肉锻炼,如指导患者进行徒手抵抗锻炼,增强肢体肌肉的力量。逐步在腰围护具保护下下床,直到离床进行康复锻炼。根据病情进行aDL训练、轮椅操纵训练、转移训练(轮椅-厕所、床-轮椅)、步行训练等。

1.3评价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术前及术后复查的X线及Ct片,观察脊柱序列恢复及椎弓根钉固定情况,观察伤椎Cobb角的变化、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照美国aSia标准[2]评价神经功能障碍,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3.1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评定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运动功能的变化,包括床上翻身、床上坐起及轮椅到床以及由轮椅到厕所的转移能力等。参考标准,0级:完全依赖;1级:部分活动需他人辅助;2级:借助辅助器具可独立完成活动;3级:不需借助器具能独立完成活动。运动功能达到3级为显效,提高1个级别以上为有效,运动功能无变化为无效[3]。

1.3.2aDL评定

依据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分[4]。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情况

40例患者均获12~40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Ct复查均显示胸椎序列复位良好,椎管内脊髓无压迫,椎弓根钉固定良好,无断裂。术后神经损伤按照aSia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早期康复组a级5例改善为B级,B级4例改善为C级,2例改善为D级;C级1例改善为D级,1例改善为e级;D级2例均改善为e级;对照组B级2例改善为C级,C级1例改善为D级,D级1例改善为e级。两组术后最后随访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术前及术后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x±s)

2.2两组疗效比较

具体见表2。两组疗效比较,早期康复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疗效比较(n)

2.3aDL评定

具体见表3。康复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两组aDL评分均较康复前显著提高(p<0.01),早期康复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表3两组康复前后aDL评分比较(x±s,分)

2.4并发症情况

早期康复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双下肢内收伸展痉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0%;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骨质疏松2例,双下肢内收伸展痉挛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0%,两组比较,早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3.1中上胸椎解剖与损伤特点

中上胸椎与肋骨、胸骨组成了一个环形腔隙,构成了一个密闭而稳定的骨性框架,前、后、侧方分别有胸肋关节、椎板及肋椎关节保护,再加上椎间盘和韧带的固定,其稳定性显著增强,因此当中上胸椎发生骨折时通常要受到巨大的外力,本研究中均为车祸伤、高空坠落伤等强大暴力引起,骨折常较严重,易并发脱位,常引起多个椎体受累及其他部位合并伤。上胸椎与中胸椎交接处的胸椎后凸部位较其他部位易受伤,故临床常见受损部位集中在t4~t10节段。由于椎管管腔较狭窄,缓冲容积小,中上胸椎一旦发生骨折脱位,不规则且脱位的骨折块与椎体极易压迫脊髓,导致脊髓缺血,造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压迫症状,功能恢复预后差。

3.2手术适应证及方法的选择

中上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选择,要充分考虑到骨折程度、类型及脊髓损伤的程度等。从康复角度出发,无论是合并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都应考虑早期手术减压并稳定脊柱,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条件,以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手术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稳定性、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合并的其他损伤和损伤程度,进行个体化处理[5]。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应及早手术行彻底减压同时恢复脊柱的稳定性[6]。对完全性脊髓损伤者,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为原则,减压为辅,首选后路椎弓根固定,多采取后路切开、后方减压、复位、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该手术简单有效,且术后并发症低,本研究术后随访脊柱均稳定性良好。

3.3术后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手术治疗是否成功主要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程度,而早期康复治疗是促进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脊髓损伤术后及早(术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国内外多项资料表明,在正确对症处理及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运动功能恢复就越快,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7]。早期康复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患者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充分利用患者的残存功能,通过持续不断地强化和锻炼,使患者尽可能生活自理。脊髓损伤术后早期即应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通过辅助被动活动及主动活动进行康复锻炼,以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避免发生关节挛缩及畸形,从而改善患者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本研究资料显示,早期康复组20例患者采取早期康复后,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定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达到了手术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上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早期采取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脊髓损伤术后并发症,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曾周景,罗剑,叶建华,等.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手术治疗[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89-90.

[2]李建军,周红俊,孙迎春,等.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6版,2006)[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7):693-696.

[3]GarciaLeonime,esclarinDeRuza.managementofurinarytractinfectioninpatientswithspinalcordinjures[J].Clinmicrobiolinfect,2003,9(8):780.

[4]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4-55.

[5]吴义龙,陈飞强,庄科雄.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6):593-594.

[6]成德亮,刘国辉,杨述,等.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胸椎骨折[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68-69.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篇10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30-01

颈椎骨折以头颈痛,颈部筋肉紧张,活动受限,患者常用两手托住头部,局部压痛肿胀,但后突畸形不甚明显为主要表现,发生在颈椎部的骨折。颈椎骨折脱位是脊柱骨折中最严重的骨折。发生于此段的骨折脱位易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后,并发症多,护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患者经常因为绝对被动,疼痛,摄入不足,活动受限引起社会心理障碍物[1],使患者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延长了康复时间,增加了致残率。我们对5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行颈椎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6-83岁。车祸伤25例,坠落伤16例,砸伤10例。按Frankel分级[2]:a级14例,B级16例,C级11例,D级10例。脊髓完全损伤25例,不完全损伤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干预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训练:后路手术训练俯卧位-----下颌贴于胸部使颈部充分暴露双手置双腿两测。前路手术训练仰卧位-------颈过伸位。(2)食道气管推移训练:指导患者用2-4指将气管食管由手术侧向对侧推移,开始每次持续10-2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30-60分钟,每日3-5次,将气管推移过中线。如训练中引起反射性干咳,呕吐等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应坚持训练。(3)呼吸功能训练:吹气球缩唇呼吸训练呼吸肌。有效咳嗽咳痰练习。(4)进食训练:进食量食物种类等来训练。进食:仰卧位,以流食半流食少量缓慢放入患者舌下,防止误吸。患者带颈托可以侧卧位,每次少食多餐仍以流食半流食为主。(5)心理干预:患者颈椎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自理能力下降等,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弃等情绪。在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估其心理状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反应采取个性化疏导。对患者语言安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展预后及目前治疗方法,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合作程度。乐于接受和配合治疗。

1.3效果评定实验组护理干预二周,评价患者对舒适满意度采用3分法,[3]调查患者对术前术后宣教指导满意度。

1.4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Ⅹ2检验,概率以百分数表示。

2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往往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负性心理问题。临床实验结果,凡是术前系统做了上述护理干预,患者术后进食,吞咽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的训练对手术中配合,术后的愈合及愈后更是效果明显。由于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心理负担过重,所以采取早期的心理干预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引导,争取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肢体康复达到最大效果,增强了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早日回归社会。所以早期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婧,王拥军。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