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研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2:24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对实验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安全可靠性

在演示“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实验(编者出于安全考虑已经删掉,但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比较困难)中。教师们通常是采用注射器和乙醚来完成,这样难免会造成部分有毒乙醚泄漏,从而导致乙醚蒸气污染空气。改进的方法是:用弹性较强的透明塑料瓶,洗净晾干,盛入1~2ml乙醚,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稍过片刻,瓶内乙醚全部汽化,看不见了。用力捏扁塑料瓶,瓶内壁则会出现露水般的液态乙醚,一松手液态乙醚则又消失了。

改进后的实验不仅避免乙醚的泄漏,而且操作方便,实验现象明显,因此得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器材更简单,操作更方便,有利于增加稳定性

在演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实验中。为了说明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教材中是让带电的物体去靠近一堆纸屑,很多纸屑飞向带电体,又飞散开来,纸屑的飞散吸引了学生过多的注意力,对初次接触电学的学生,很难得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结论。改进的方法是:取一面积为1cm2纸屑,在其中穿一孔并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当带电体靠近纸屑时,可以看到细线弯曲,纸屑向带电体靠拢。这样既增强了演示效果,又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3.对实验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可见度

例如:在讲授液体蒸发要吸热这一内容时,拿两支温度计,将其中一支的玻璃泡缠一点棉花,拴在用细铁丝做成的支架上,演示时将其放在投影上,在屏幕上能清楚的看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然后给有棉花的温度计的棉花上浸一点酒精,一会这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下降。

又如、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受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偏转很小,即使前排学生都不易观察到根本达不到实验的效果,这时如果在视屏展示台上演示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实验现象,对于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有很大帮助。

可见用多媒体手段,在视屏展示台上演示实验,通过数码投影仪,将实验的全过程投射到大屏幕上,进行放大或局部观察,它不受物体是否透明,体积大小等限制,使任何方位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的全过程,使实验的可见度大大提高。

4.对实验进行改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粗侧大气压,将注射器活塞推得到顶端,密封注射器,然后在活塞下加重物,直到活塞开始下滑。由下式估测大气压强,p=活塞下重物的重力/活塞的面积。

5.对实验进行改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是力学中的难点,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学生难以想象。可以在讲台面上放一张毛巾(以增大摩擦),再把一面有长毛的木板刷子放在毛巾上,长毛与毛巾接触,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刷,看到木板刷的长毛发生变形,由变形的趋势可以确定摩擦力的方向。这样能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学生能生动地看到接触层的有关情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浮力产生的原因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把一个可乐瓶从中间(高度)截成圆柱体和带有圆台体的两部分,向圆柱体里滴入几滴红墨水后把带有台体部分小口朝下放进圆柱体里,再将乒乓球放入圆台体里,向台体里注入清水,直至装满,这时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由于乒乓球周围的缝隙有小股水流入圆柱体而变成红色,柱体内红色的水不断上升,当红色水接触乒乓球底的瞬间就会立即浮出水面,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有了深刻的理解。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讨论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67-01

讨论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该种方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内涵,讨论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开放的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新课程标准将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物理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现阶段下初中物理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于物理知识都心存畏惧,这也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将讨论教学法引入物理教学中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该如何开展讨论教学法呢?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课堂讨论的前提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分组时,应该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为了便于管理,可以根据学生的座位并列式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都负责不同的讨论内容,讨论完成后,在课堂进行交流与汇报,这样即可达到全班学习目的。

例如,在应用控制变量方式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分析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内容要求班级中的不同小组分别就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再进行阐述,这样在帮助学生掌握一项因素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其他因素,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学生学习时间,也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在开展讨论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根据学生的组合方式将座位从原来的长条改为方形,让小组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充满激情的进行讨论。

二、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确定好讨论的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到了内容特点以及授课时间的限制,并非任何的内容与知识点都能力开展讨论式教学,也并非所有讨论教学都要贯穿在整个教学的环境中,讨论时机与讨论内容都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确定,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开展讨论才可以有效的提升讨论效果,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提升学生的钻研能力。

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证实浮力的存在,再提出讨论的主题:“浮力的存在与哪些因素有关?”

此时,即可引导不同的小组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这一主题开展讨论,讨论完成后,再引导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在进行总结,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关于浮力的影响因素。

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可以使用随意提问讨论法的方式开展讨论,这种提问方式可以为小组内提问、小组间提问、学生点名提问、男女相互提问等,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课堂趣味性,为了优化效果,也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对讨论产生很强的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设计实验,开展互动探讨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的物理原理也是在实验过程中被发现的,因此,在学生针对某项物理规律进行探讨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再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抽象的思维表达出实物的本质,实验设计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在提出问题之后,鼓励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为出发点对问题进行假设与猜测,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再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在电磁感性现象中,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出磁铁、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线圈等材料,再鼓励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来探寻电流产生的条件,在学生分组进行设计与讨论之前,可以提出下列的问题:

什么样的方法会产生感应电流?怎样产生感应电流?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组织实验方案,在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探讨,分析出现象的共性。这样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鼓励学生自主讨论,整理零散信息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配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出必要的信息,一些信息较为零散,也难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就可以应用小组讨论法,帮助学生整合这些零散的信息。

例如,在《光的反射与折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整理大量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反射与折射的信息,在传达出信息后,即可鼓励学生表达,看哪些属于反射,哪些属于折射,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一些其他的反射与折射现象,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发表出自己的见解,并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看法,这样便可以起到一定的整理作用。

总而言之,将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民主、开放的环境,优化学生学习流程,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样即可将传统沉闷的教学模式变得活跃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科学教育内涵,让物理课堂散发出新的生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尊心,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云.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2(5).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讨论法高效运用

在素质教育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合作、民主的物理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课堂,并在合作和讨论交流中获得物理潜能的挖掘,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物理要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生成科学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感知初中物理知识和内容,并将物理知识实现内化和迁移,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

一、初中物理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法的问题分析

1.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足。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讨论集中于一些反应快、性格开朗的学生,一些反应较慢、不太开口的学生则较少参与,这就使课堂讨论的广泛性不足,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性不够高,影响合作讨论学习的效果。

2.讨论时间仓促,流于形式。

在课堂讨论模式下,由于时间较仓促,在学生讨论到一半的时候,教师不得不叫停,留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不多,无法显示出合作讨论学习的优势,未免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得不出讨论结果。

二、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组。

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前提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达到课堂讨论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初中物理内容中,在应用控制变量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分析中,教师可以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组,分别就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进行综合阐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讨论能力。

2.整合教学目标,确定讨论的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讨论式方式并不一定要贯穿课堂情境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正确的时机和内容,进行讨论教学。这些课堂讨论教学法可以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引领下进行不同的讨论方式选择,主要有:

(1)整体式课堂讨论教学法。这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中存在争议、疑难知识点的讨论方式,这样可以集中不同小组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的处理和分析讨论,从而增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如在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物理机械效率”一课中,由于影响不同机械效率的因素不同,其计算公式也不同,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把握就可以采用综合性的课堂讨论方式,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分步式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并且使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下逐渐形成对物理重要概念和知识的客观、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3)随意提问课堂讨论法。这种课堂讨论方法没有局限性,可以在小组内部、组间提问,也可以点名提问,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竞争的形式,从而增强课堂讨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初中物理“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课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这种课堂讨论方法,预留开放性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互问、互答,使学生在开放性的、随意化的课堂讨论情境中意识到不同能源的优劣之处,并全面地对能源进行分类,经过这种“头脑风暴式”的课堂讨论交流方式,不仅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极大的锻炼。

3.设计互动性物理实验,创新学生物理思维。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明晰物理概念和原理,认识到初中物理的抽象本质和内涵,并利用物理实验探讨物理相关的规律及特征,在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在实验情境下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式的、创新性的学习。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提供相关的实验内容,诸如:磁铁、导线、滑动变阻器、线圈等材料,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材料,拟定实验方案,探寻电流产生的条件,在分组讨论之前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什么方法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如何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并分析这个物理现象的共性规律。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要将讨论式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状态,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实践,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注重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民主的课堂情境和氛围,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过程中,活跃初中物理课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需求,增强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英.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4

一、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创设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中学阶段,一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创设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对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在中学阶段,主要是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具体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实验总结物理规律。具体的做法有:

1、由对日常经验或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如研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电磁现象中的左右手定则、楞次定律等

2、由大量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出结论。如力矩平衡条件、胡克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等。

3、先从实验现象或对实例的分析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通过实验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得出结论。如研究牛顿第三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

4、在通过实验研究几个量的关系时,先分别固定某些物理量,研究其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加以综合,得出几个量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的研究等等。

5、限于实验条件,先介绍前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如对光电效应方程,以及近代物理中的一些规律的研究等。

(二)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具体做法大致有:

1、先用实验或实例做定性研究,再运用理论推导出结论。如对电磁感应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等。

2、在观察实验和日常经验的基础上,经研究理想实验,通过推理、想象,得出结论。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

3、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数学方法,进行演绎、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气态方程等。

4、运用物理量的定义或函数图象,导出表达物理规律的数学形式。如

由加速度a的定义式导出,运用图象导出等。

(三)提出假说,检验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

对有些物理规律的研究,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或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提出假说,然后在运用实验或理论加以检验,修正假说,得出科学的结论。如阿基米德定律、楞次定律等教学可采用这种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后都要在探索的基础上,得到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或数学形式。

三、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一般往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讨论规律(包括公式和图像)的物理意义,包括对文字表述含义的推敲,对公式和图像含义的明确。

(二)讨论和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三)讨论这一规律与有关概念、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获得比较正确

的理解。

四、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5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共3页,当前第1页1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日期工作内容

1、9月3日——8日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制定工作计划

2、9月9日——15日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9月16日——22日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发动工作

4、9月23日——29日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艺汇演

5、9月30日——6日国庆节

6、10月7日——13日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10月14日——20日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10月21日——27日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10月28日——11月3日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日期工作内容

10、11月4日——10日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育运动会

11、11月11日——17日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11月18日——24日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总结

13、11月25日——12月1日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共3页,当前第2页2

14、12月2日——8日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12月9日——15日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12月16日——22日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12月23日——29日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12月30日——1月5日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1月6日——12日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1月13日——19日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21、1月20日——26日学期复习考试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6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的研究

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在《生物制药实验》中的实践

水中挥发酚测定教学实验的改进

对蔬菜进行总α、β放射性的活度测量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

高校通信电子电路实验的创新性教学改革浅析

基于eRp实验教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石油地质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式教育方式的应用

基于电生理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体系建设

工业控制pLC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建设与改革创新

民族大学过控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大学化学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改进与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

隔离型变换器工作原理的讲解

继续深化《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

autoCaD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开展个性化实验教学的探索

高师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改革的研究

学科群建设中基于“二性”实验的课程实训实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研究及实践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电脑游戏与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环境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改革

综合开放性实验的尝试与探讨

建立植物病理学开放性实验室的探讨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厚度中的实验现象分析

Cult3D技术在特种加工虚拟交互实验平台开发中的应用

建立实验成绩综合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技术实践能力综合测评的探讨

密立根油滴法测量电荷电量实验的一种改进

直流电机转速测量实验的改进

新农村建设中数字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相结合的应用

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思考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初探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matLaB模拟超声波声速测量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改进教学程序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pLC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序列化改革探讨

浅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嵌入式系统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与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多媒体在动物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测定动态电路时间常数的一种新方法

SpSS软件在环境监测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自制平板式电容传感器应用于水位测量实验

GpS—RtK和全站仪联合采集数据在山谷型垃圾场中的应用

excel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实验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7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工作,分别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过程、补充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学习环境、学生逆反心理、多媒体技术与典型实验的结合应用,以及课外活动等情况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结合实例,分析和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相关策略,给予广大师生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和探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教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各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促使广大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越来越注重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中物理学科,作为一门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其需要学生勇于挖掘新知识、新领域,并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现具体分析如下。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及实例分析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先决条件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先决条件。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极为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学科,需要较低的约束环境来完成任务,而且很多具有建设性的问题也是在宽松的环境下才得以形成。教师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改变以往单向性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发挥和讨论问题,从而让学生养成大胆质疑和发散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某小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其中的重难点,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或是以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各小组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并尝试在课堂上讲解。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尽量充当维护课堂秩序的角色,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以及宽松的环境讨论问题。

2、正确对待学生逆反心理

众所周知,对于纯理论知识学生通常会较为排斥或容易感到枯燥,有部分学生甚至会因此而作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出来。这样不但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加重学生逆反心理,同时也阻碍了教学的进行,降低了教学质量。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这类情况,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并正确对待学生这部分逆反心理。例如在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若发现学生受户外体育球类项目吸引,教师应该理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提问学生“篮球场上的篮球在拍打时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等善意提醒的方式,化惩罚为奖励,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规正学习心态。同时,由于是从学生熟悉的体育项目着手,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

1、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功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开拓思路,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探索知识;或是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系统架构。例如在学习测量物体质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出共有几种测量方式,再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力量,将历来人们测量物品质量的方式(例如用天平、弹簧、电子秤等测量固体,用量筒、小浮筒等测量液体)进行图形展示,并借用ppt软件进行演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持学生思想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

2、注重典型实验的教学

在培养学生初中物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典型实验的具体做法,巩固基础的实验技能,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熟练掌握间接测量法、叠加法、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潜艇的工作原理实验中,由于难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相关的典型实验的设计目的、手段、过程及结果等,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创新。此外,可以在典型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思考除了该研究方法,还可以通过哪种方法进行实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落俗套,敢于求异,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问题。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补充

课外活动时间,是学生丰富精神生活、开拓知识领域和发散思维思考的重要场所。教师除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强化,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类知识竞赛、游戏比赛,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出发,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举办“鸡蛋碰地球”比赛时,让学生思考哪种方式可以保证鸡蛋落地后不会破碎,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发明和制作,实现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充分发挥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发展学生在个性特长方面的创新技能。此外,锻炼学生细心关注身边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巧妙运用生活用品、周边事物等进行实验,例如用可乐瓶罐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的无处不在。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和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初中物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有目的、有方向性地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最大限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将物理课堂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洲明.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11,(12).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8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认知

探究式教学以科学研究为模板,由科学的理论,学习的目的,操作的顺序和实施条件组成.学生根据新版本的物理教材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

1.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分为定向探究和自由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许多指导,包括事例和操作程序,由教师提供方案设计和数据,进而学生探究答案的模式称之为定向探究,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相反的,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单独完成,教师只提供极少帮助,仅给出活动资料,不参与其他事务.学生自己完成从找出问题,假设,论证,检验到得出结论的全部过程,教师仅作为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参加的教学模式便是自由探究.

2.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分为四步.第一,科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是探究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第二,探究模式教学要有自己的教学目标.第三,通过问题的描述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研究探讨问题,并推动新的问题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三大环节.第四,对教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描述,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中的策略和手段,并提示教学适用的情境供教师选择.这些实施条件其实是对操作顺序的解释,是对教师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建议.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1.教学环节.例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问题是串联电路中各点间电流的联系.(2)猜想与假设.猜想问题的可能答案.(3)设计实验.边讨论交流,边合作设计.内容包括:a.所用实验器材.b.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数据记录表.c.简述实验步骤.(4)进行实验.实验要求:a.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自己的表格中.b.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注意: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打开的状态.b.连入电流表时不要连错.(5)分析和论证.主要内容:a.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b.跟你的猜想或假设有何差异?c.能得出什么结论?(6)评估与交流.主要内容:a.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b.测量结果如果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c.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想不想进行探究?根据这个例题,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大致环节.第一,首先提出学习的问题.第二,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第三,根据所了解的进行实验设计.第四,完成已经设计的实验.第五,对实验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第六,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

2.教学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堂,课后.(1)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实际教学能力来备课.备课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精神,并让学生课前预习,作好准备.(2)课堂教学.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进行正确的科学研究,根据科学研究方式,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是学习的良好开端,能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情境中自发学习,发现,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尽可能保证一个合适的物理问题情境是教师良好教学的开始.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第一,通过语言来创设.比如,为何运输重型物体的平板车需要大量的车轮;下雪天如何防滑;等等.第二,通过实验来创设.实验创设的问题要具有生动性和启迪性.第三,通过多媒体创设.多媒体所创设的问题具有直观等特点.第四,其他方式创设.(3)课后教学.课后的教学,即学生在课外的实践探究活动,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大特点.课外是课堂的延续和伸展,能解放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时间和空间.

总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教学方式,其效果如何要看教师和学生的表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要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人人参与,师生互动,教学具有创新思想,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每个人都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学习者.第二,教师的教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认知能够集中在教学的重要环节上.第三,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表现出学习的动力和对于问题全新自我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9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1)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2)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3)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等问题,都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

(4)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速度概念的引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中的控制变量法;“密度定义引入”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等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1)发现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与反思。发现式探究学习常用于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律课的学习。

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用多媒体或实验提供一个情景,一辆小车在平面上慢慢停下来,然后提问“小车能不能晚一点停下来或不停下来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每桌提供三块粗糙层度明显不同的木板,一个小车,一块可固定在木板上的斜面,让学生操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与结论进行反思,鼓励提出新的问题,如“能有没有摩擦的平面吗?”或者“没有摩擦的平面上小车还能走吗?”等等。

(2)接受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接受式探究学习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如“质量”一节,教师讲解“一座钢铁大桥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一桶水比一杯水含的水多,那么一个物体里所含的物质有多少用什么来表示呢?”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天平挂图与天平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天平使用的顺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得出使用顺序与注意事项都是科学的必然要求,最后进行作业。接受式探究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

初中物理实验研讨篇10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