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基本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24

配音基本知识篇1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

1对电视专题片配音前,必须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说词

在电视专题片的环境下,里面的声音呈现立体交叉的特点,配音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电视专题片的内容进行阐述和说明,引导观众深入到电视专题片中去,跟随解说员的配音了解电视专题片叙述的内容。由于电视专题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典型性,因此其内容的选择也必定突出了某个领域的特点。对于电视专题片中所涉及的内容,观众事先没有准备,全靠跟随配音和解说进行了解,这就对配音解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电视专题片的内容,做好配音解说工作,从引导观众的角度出发,解说员要在配音之前,对电视专题片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熟读解说词,最好能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解说词中,做到对解说词烂熟于心。有些时候,我们对于解说词也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比如有些时候解说词过于书面化,不利于口语表达,在配音的过程中,会让观众觉得很生硬,为此,我们要对解说词进行适当的修改,保持其口语化,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因此,从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方面来说,在对电视专题片配音之前,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说词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电视专题片的重要手段之一。

2做好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必须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

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而言,要想做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工作,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这主要是因为,电视专题片涉及的领域比较丰富,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风光、人物风貌等无所不包,要想做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工作,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不求精细深入,但求在广度上有所涉猎。因此,作为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来说,必须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对各领域的知识都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知识丰富了,知识面拓展了,才能在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过程中完美地表达出预期的效果,带给观众更美的享受。由此可见,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来说十分重要。

从实际的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来说,对于播音员是有较高要求的,不但要求播音员具备优美的声音和一定的专业素质,还要求播音员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目前许多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播音员都具备这种优良的素质,例如央视著名主持人任志红、中传大学的李易等,在电视专题片的解说工作中都十分出色。他们凭借极其专业的播音水平,和自身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带给我们更多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由此可见,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更多在于播音员自身的水平。

3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电视专题片中,播音员的声音能够带给观众的不只是对电视内容的解说,也将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带给了观众,通过播音员优美的声音,观众也仿佛看到了播音员在配音的时候所呈现出的精神状态和表情手势等。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属于播音员的隐形劳动,播音员所能呈现给观众仅仅是优美的声音,但是通过这种声音播音员也将自己的精神状态传递给了观众。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的时候,播音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用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来为观众进行配音,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播音员的这种热情。在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播音员要具备一定的配音技巧,笔者以为,播音员在配音的时候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最佳的技巧。所以,播音员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的时候既不能松懈,也不能过于紧张,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感,使自己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下,心中要满怀对观众的使命感,将话筒作为配音对象,保证准确的完成配音任务,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所以,播音员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电视专题片配音的实用技巧之一。

4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是做好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

对于播音员来讲,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是其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播音员是否称职的关键。对于负责给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工作的播音员而言,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可以使自己更加胜任这份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完成配音任务。其实所谓的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就是要在配音过程中发挥播音员的长处,使配音成为电视专题片的一个亮点。因此,播音员必须苦练基本功,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饱满的热情,为观众奉献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电视专题片。目前,播音员的配音基本功已经成为了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为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所以,我们在探讨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的时候,要更多地从播音员自身角度出发,不仅要求播音员善于驾驭稿件、善于驾驭自己、善于驾驭精神,还要对工作性质的认识,对稿件掌握的程度,语言表达的功底和镇静、机敏的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全面把握。有了这些方面的综合修炼,就能帮助播音员在话筒前运用自由,驰骋自如,获得成功,使电视专题片在播音员的再度创作下珠联璧合、光彩大增,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达到专题片创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于文华.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漫谈[J].播音与主持,2011(5).

配音基本知识篇2

动画音乐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在动画专业中增设音乐欣赏与制作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动画音乐专业师资和动画音乐制作人员极其缺乏,所以增设此类课程也迫在眉睫。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声音和画面紧密相连,乐器演奏的节奏与动画画面中的节奏是相辅相成的。音乐和画面的同步契合更能增强动画画面的节奏感,增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动画音乐课程的设置可以改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完善视听艺术手段的结合,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升音乐素养,培养完美的审美感知能力,为制作动画音乐提供技术支持,为动画配乐,配音,声音编辑、音效等声音的制作创造前提条件。总之,动画音乐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课程的设置非常必要。

二、动画音乐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方案

动画音乐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欣赏类和制作类。欣赏类建议课程:《电影音乐配乐》、《动画音乐鉴赏》、《电影音乐史》、《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流行音乐概论》等;制作类建议课程:《音乐编辑》、《配乐》、《midi制作》、《录音》、《声音后期制作》、《混音》、《音乐基础与视唱练耳》等相关课程。由于动画专业的学生缺乏音乐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低年级以鉴赏类为主,主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高年级可开设相关制作、编辑类的音乐课程。这样,动画专业的学生首先可以培养他们从声音的角度全面的制作视听的艺术品。培养他们有能力认识和了解什么样的画面应该配合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是最理想的声音效果,让他们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全面的欣赏动画作品,建立声画结合的配乐思维。通过鉴赏类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们积累大量的音乐素材,了解他们的类型、风格、速度、情绪,可以适时的编辑、改编甚至重新配器使原本的素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加以利用(取得版权许可后)。通过制作类课程的开设,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声音的编辑方法,音效的制作方法,音乐和声音的录制方法,音乐制作的基础及后期合成等相关知识,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动画的完整性。

2.动画音乐教材的选择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动画专业的教材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动画音乐的教材要注重其基础性、通俗性,涉及范围广,而且适当的要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和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以下列举了几个覆盖面较广,内容较基础和论述较通俗的教材,这些教材涵盖动画音乐基础、鉴赏、制作,较全面的对动画音乐进行了系统的编写。(1)全国高校动漫游戏专业骨干课程权威教材《影视动画音乐概论》海洋出版社出版张建翔、孙林、肖珣编著(2)《影视动画音乐-基础欣赏与制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赵竞、尹章伟编著(3)《影视音乐》浙江大学出版社陈斌、程晋编著(4)《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曾田力雷伟编著(5)《电影配乐完全指南———影视配乐的艺术与商业》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戴维斯(美)著,刘捷译

3.教学软、硬件的配置动画音乐课程

配音基本知识篇3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配音基本知识篇4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资源英语趣配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不仅明确阐明了“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的课程理念,还提出了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的建议,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

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软件、手机应用软件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工具。在有条件的地区,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超越了常规媒体的限制,充分利用网络视频与音频资源,为英语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真实的语境。然而,笔者在乐山市进行国培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网络课程资源很重要并经常使用的老师不到15%。使用网络资源是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具体表现。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尝试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研活动的策划

在课题研究的一年过程中,为了使本校教师认识到了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1.研修主题。葛炳芳(2013)认为,“教研活动应主题明确,教研活动内容源于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充分考虑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英语趣配音是由杭州菲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英语学习手机软件,通过给1-2分钟的英语类视频在线配音的方式练习英语口语。该app拥有大量难易程度不同的少儿英语视频资源,也包括各种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的视频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儿童,对英语趣配音十分感兴趣,但对于如何使用都很困惑。因此,课题组策划了一次以“英语趣配音教学实践”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2.研修形式。在研讨前阶段,先由执教教师上课,参研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观课议课,直观感受与体验英语趣配音的教学方式;研讨过程中,培训者(课题组成员)带领参研教师围绕英语趣配音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引起教师的思考甚至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最后,参研教师收获反馈,培训者围绕“新媒体课程资源”进行总结。

3.研修目标。结合研讨课的内容和本地区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淡薄的问题,课题组期望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达到以下目标:通过学习,参研教师能够进行趣配音软件的简单操作;通过议课,参研教师能够了解趣配音教学设计需考虑的基本要素;通过讨论,参研教师能够了解儿童趣配音作品的评价方式。

三、教研活动的实施

1.研修前阶段。教研活动开始时,培训者说明活动主题与活动目标,提出课堂观察的具体要求,然后请执教教师开始上课。

(1)说课。执教教师简要介绍教材与学生情况,具体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手段等。

(2)上课与观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配音前、配音中和配音后三个环节。在配音前,教师创设语境让儿童理解新词汇“dressup,grown-upclothes,tonsof,underpants,wake”、新句型“whyareyouin…?whycan’tyou…?”;在教师引导下,儿童认真看视频,感知与识别卡由和爸爸说话时的内心情感(提醒、疑惑、生气、哄骗和夸张等),识别单词重读、连读及爆破,并进行句型操练。在配音中,在同伴与教师支持下,儿童打开手机中的趣配软件,认真模仿与配音,教师引导儿童利用趣配音评价标准对自身与同伴的配音进行评价。在配音后,教师向全班展示优秀配音作品,并安排儿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最后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本次配音作业。

(3)执教教师反思。配音过程中儿童遇到最大的障碍是生词、语速与情感。为此,本节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所有学生能正确朗读句子中80%以上的重音、停顿、连读与爆破;大部分学生能够感知卡由和爸爸说话时的内心情感,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所有学生能够根据趣配音评价标准对配音作品进行评价;所有学生能够围绕本节课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从儿童所提交的配音作业来看,第一、二、四个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大部分儿童语速适中,能读出句子中的重音、停顿、连读与爆破,能根据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并能较好地进行角色扮演;第三个目标达成情况不太乐观,因为本次课是本学期的第三次配音学习,儿童对评价指标还不熟悉,但随着配音学习次数的增加,他们对评价标准会更加了解。

2.课后研修阶段。在此阶段,培训者组织参研教师围绕本次教研目标进行主题研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1)在选择英语趣配音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哪些要素?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选材是英语趣配音教学材料最关键的第一步,而教师已经习惯按着教材进行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与课题组展开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1)儿童兴趣爱好。儿童往往对流行音乐、动画片、童话故事、电影等感兴趣,因为这些贴近生活,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而趣配音视频资源正好源于电影、动画片、童话故事、电视剧和歌曲的片段内容。例如:趣配音材料todayiwillfly是根据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小猪小象系列图书拍摄剪辑而成。本材料语言简单,生动有趣、简单好玩,非常适合一般将来时“will”教学,可以让小朋友在笑声中学习语言与理解友情。

2)儿童语言知识与技能。为了迎合教学需要,教材编撰者编造的教材过分地保护学习者,地道与真实的语言缺失。然而,趣配音材料具有真实与地道的语言,所以难免有个别超出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词汇和语法项目,但这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例如:趣配音材料“小卡由去幼儿园”,语言真实、地道、口语化,出现了“sodoi,daycare,gonna”等超出儿童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词汇,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童学习句型“i(don’t)wantto…”。

3)学习目标与期望。在英语初学阶段,儿童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更想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为了这一学习目标与期望的实现,儿童必须了解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连读、节奏、停顿以及语调等语音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选择合乎语音规律的材料。例如:在趣配音材料“小仙女与王子”中,语音现象合乎规律,连读、爆破与重音明显,且复现率较高。

(2)如何指导家长协助儿童完成趣配音作业?不言而喻,趣配音顺利进行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只要家L积极支持与配合,儿童才会顺利完成并提音作业。参研教师对此问题非常困惑,课题组成员根据实验情况交流了一些有益的做法。

通常情况下,家庭难以融入学校,家校缺乏全面且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实验前,我们建立“英语趣配音学习”QQ群作为家校交流的平台,吸引家庭参与趣配音活动中。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趣配音作品,家长与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儿童趣配音学习情况以及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需求与变化。交流与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配音作品提交、趣配音账号、上课问题、课前学习材料准备与请假问题”等。

(3)在评价趣配音作业时,需要考虑哪些评价指标?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与参研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为了帮助儿童发现其趣配音作业的优点与不足,课题组编制了趣配音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基本指标、选评指标和评价等级三个方面(见下表)。其中,所有儿童的评价都要覆盖基本指标,而选评指标是教师根据儿童个人特点而选择。

基本指标选评指标评价等级

规定时间之内完成配音;不增减词;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语调自然、语言流畅;语音准确;元音饱满、发音清晰。按意群停顿;连读自然;不完全爆破、失去爆破正确;能根据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配音时,能根据内容,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a(a+\a\a-)

B(B+\B\B-)

C(C+\C\C-)

3.研修后阶段。

(1)教师反馈。教研结束时,参研教师交流了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收获。有教师认为,他们之前一直想将趣配音课程资源融入常规教学中,在尝试过程中无从下手。但今天了解到了趣配音教学操作的基本程序。印象最深刻的是执教教师在上课中,让儿童利用配音评价标准相互进行评价。有教师认为,趣配音最难的应该是选材问题,趣配音app软件中含有无数的配音资源,但是要选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材料并非易事,他们希望课题组和参研教师以后可以相互分享合适的趣配音材料,以此减轻选材压力。有教师认为,班级人数多,如果在课堂上直接配音可能会导致课堂失控,因此建议课后进行配音。

(2)培训者总结。本次教研是利用新媒体网络课程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尝试。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课外学习环境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形式也灵活多样。然而,国内儿童英语学习环境仍然局限于课堂,其学习材料主要是国家统编教材及录音,语言输入量极其有限,这无疑限制了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在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时,教师必须考虑课程标准、教师与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话题、素材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等要素。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会不断增强,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总结

在实施和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的10多年中,很多教师利用英语新媒体课程资源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将新媒体课程资源应用于英语教学,无形中克服了英语教材的弊端。在实践中,教师体验到了新媒体课程资源的优势,课程资源意识逐步增强,从而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炳芳.关于学科教研范式的思考――以浙江省高中英语学科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3):7-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配音基本知识篇5

1.学生基础薄弱,情况复杂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起点不一,音乐素养个体差异很大。有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还有来自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大多的基础差、底子薄,音乐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对音乐的感悟能、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相对而言也比较差,这就给课程教学带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2.课程内容杂、难、多强调学科本位

当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多强调技能技巧的重复性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灵活性,创编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差。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偏理论、忽视实践,内容多年不变,课程结构不合理。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区别?如何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是为以后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打基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地弹、唱、跳的表演能力,能够即兴地为幼儿歌曲伴奏、幼儿舞蹈创编、具备幼儿歌曲边弹边范唱的能力,初步为学生形成自己的音乐特长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音乐教学法,能够熟练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因此,音乐教学应该改革,音乐课程应该趋向综合化、精炼化。

二、学前音乐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学前音乐学科融合课程是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契合点,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校、教科书、教学都“必须建立在生活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将乐理与生动的钢琴曲相结合,开拓和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变“无声”为“有声”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概念,使其走出基础理论课程的认识误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意识到乐理课程实际上是集知识性、操作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课程。在过去传统乐理教学中,一般都是重理性轻感性,重理论轻实践,而实践证明,只有将有“声”的音乐片段融入到乐理教学过程中,使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音响完整表达出来,才能改变学生以往空乏无力、缺乏感性认识支持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讲解“节奏”、“节拍”章节时,教师可以用钢琴弹奏熟悉的圆舞曲和进行曲节奏,让他们来分辨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型和节拍类型;通过弹奏新疆歌曲体会切分音,通过视唱《国歌》体验三连音的特点。让学生在在有“声”的情景中,体验音乐、享受音乐。

三、音乐课程融合的对策

音乐学科课在内容方面融合的设想是将原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与乐理、音乐欣赏、歌曲伴奏等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将钢琴演奏技术与音乐基础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如将识谱、记谱法、音乐常用术语、符号、音程、和弦、调式的学习与学习钢琴作品的弹奏相结合。还可以将钢琴演奏技术和器乐作品鉴赏相结合:包括相关理论知识(作品分析、曲式分析)、音乐欣赏的方法、音乐史等有关内容。将钢琴作品练习与钢琴伴奏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儿童歌曲与一般声乐作品的旋律分析等。进行器乐(含打击乐)合奏训练(如键盘合奏、齐奏),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了解基本的幼儿器乐合奏的组织与编配知识。在课时安排上,前期以弹奏与鉴赏为主,后段以歌曲伴奏训练,主要是侧重幼儿歌曲的伴奏编配与即兴伴奏为主。

1.音乐理论钢琴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音乐学科的改革中,尝试将其与课程相结合,以期借此契机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是通往优质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表现为教师逐渐树立起资源的意识和,观念不再将自己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是将课堂教学方方面面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性的层面上,围绕教学要求加以挖掘、利用、整合,从而使教学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的要求。”改革革前,音乐理论为36学时,实践几乎为零。主要依靠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缺点:学生在知识接受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获取的知识很抽象,很难在实践中运用。改革后:采用“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教学实践方法,提高了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方法则不再以老师讲述为主,而是师生互相表演(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训练)、讲述、评论,教师以启发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各抒己见、评述优劣,变单个的填鸭式教学为多个的相互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对学生单个或整体的训练与讲解,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研究、探讨专业课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钢琴集体课为基本教学模式

以钢琴为主的器乐课程,不应该是单纯的钢琴演奏能力提高。而应该以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钢琴弹奏基本技巧为教学核心内容;以“音乐理论+钢琴弹奏”为基本教学形式;以数码钢琴集体课为基本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与参与教学、互动式多边教学、案例式教学和行动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强调音乐理论教学钢琴化。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弹奏技巧为基本目的。在数码钢琴教学实际中,有机渗透乐理、和声编配、儿歌创编、即兴伴奏等内容,并通过键盘弹奏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同时巩固其他音乐基础知识,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从而加强对学生音乐思维品质及艺术修养的训练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此外,对于在弹奏与鉴赏中不涉及到乐理且太具有音乐专业性的内容如和声大调、旋律大调、旋律小调、特殊自然大小调、交替调式、移调等完全可以在幼教教材中删除。可将音乐作品鉴赏可综合起来开设。键盘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不仅内容丰富,也更具直观性,乐理课实际上是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的一门课程。以精选钢琴曲目、歌曲为基本主线,将音乐理论与钢琴技巧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实践中,学起来会更加生动鲜明。构建一个理性的思维网络,即用音乐理论的思维去弹奏钢琴。

3.教学内容短而精

音乐教学内容安排当中,可以适当将乐理、和声、曲式等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融入进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效融合,避免各门专业课程相互脱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教学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将对学生能否快速掌握钢琴弹奏与即兴弹唱的技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曲目的选择上,以实用性为原则,可以选用大量的幼儿钢琴曲和幼儿歌。以声乐为主线的综合课。本课题主要研究声乐与钢琴课程的融合――歌曲即兴伴奏与弹唱。它是音乐多学科综合运用的表现。它最能体现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为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即兴伴奏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通过为演唱者伴奏或自弹自唱等形式,增加钢琴弹唱的能力与意识并促进“弹与唱”的协调配合,把伴奏与歌唱完美的融为一体,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与弹唱能力使学生进步较快,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情带形法,通过以情带声,以情达意义来挖掘学生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为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根据学习儿歌伴奏的需要,乐理课中应当加入初级的和声知识,包括连接法、伴奏音型、选择和弦与音型、编配伴奏的方法、正三、副三和弦的运用等。另外,幼师的乐理课还应当加入简单的曲式结构的知识,如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等。这些教材内容都不需要很多、很深,只要略微涉及就可以。把这些初级和声、简单曲式结构的音乐知识都纳入幼师的乐理课的建设,体现的是一种以培养综合音乐素质为目的的整合型教材。

及早介入钢琴弹唱的配合训练。在入门阶段就训练简单的弹唱,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钢琴基本技术的训练,结合发声训练,将声乐和钢琴两项教学合二为一,逐步推进,从易到难。通过大量实践教学。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唱、弹、跳”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授课方式从原来简单的从“讲授”到“示范”到“练习”的基础上,发展为引导学生在相关实践知识(技术知识)的介绍后;问题探究,即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知识拓展,即选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训练与练习,即根据知识、技能目标提出的练习、训练项目等。将启发式、探究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综合。通过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形成学前特色的音乐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示范、练习、观摩、实践等相互交替、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配音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语音识别;隐马尔可夫;智能家居

中图分类号:tp31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7.021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智能家居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智能家居利用各种通信、网络技术实现家居设备集成,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高效的环境。近几年人们对智能家居的便利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语音识别技术也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语音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还是相对较少,一般还要依靠遥控、手机等中控设备。语言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语音识别可以用声音来控制设备完成一些特定的命令,减少用户如手机,遥控等中控设备的依赖,使生活更加方便。

本文通过对语音识别技术与嵌入式控制技术的研究,用语音命令实现直接管控从而可以取代以往利用手机或者遥控方式来控制的方法,方便操作而又能提高效率。本系统基于nL6621板与语音芯片VS1003实现语音采集,并采用当今语音识别领域的主流技术一一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markovmodel,Hmm)算法实现对人语音命令的识别主要是进行模型训练和匹配。实验证明在多个语音样本对系统的训练识别下,系统在非特定人、孤立词语识别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1语音识别与智能家居

1.1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模式匹配识别的过程,是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成相应的文本文件或命令的技术。根据模式匹配过程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如下图表示。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分为:特定人和非特定人的识别、独立词和连续词的识别等,无论哪种识别系统识别过程都主要包括了语音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训练等。分别通过对信号的预处理分析和计算建立模板,当对语音进行识别时,需要将输入的语音与系统中存放的语音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识别结果。

1.2语音识别算法

人的言语过程是一个双重随机过程。因为语音信号本身是一个可观察的序列,而它又是由大脑里的不可观察的、根据言语需要和语法知识状态选择所发出的音素(词、句)的参数流,大量实验表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确可以非常精确地描述语音信号的产生过程。隐马尔可夫模型是对语音信号的时间序列结构建立统计模型,将之看作一个数学上的双重随机过程,采用Hmm进行语音识别,实质上是一种概率运算,根据训练集数据计算得出模型参数后,测试集数据只需分别计算各模型的条件概率(Viterbi算法),取此概率最大者即为识别结果。一阶离散马尔可夫模型可表示为:有n个状态,Sl,S2...Sn,存在一个离散的时间序列t=0,t=1…在每个时刻t,系统只能处于唯一一个状态qt,下一个时刻所处的状态是随机出现的,当前状态qt只与前面相邻的一个状态qt-l有关,与其他状态无关,用表达式

Hmm语音识别的一般过程:

1.前向后向算法计算

已知观测序列和模型,如何有效的计算在给定模型条件下产生观测序列o的概率

2.Baum-welch算法求出最优解:

(1)初始化

(2)迭代计算

(3)最后计算

3.Viterbi算法解出最佳状态转移序列:

已知观测序列和模型,如何选择在某种意义上最佳的状态序列。

(1)初始化

(2)迭代计算:

4.根据最佳状态序列对应的九给出候选音节或声韵母

5.通过语言模型形成词和句子

2基于nL6621嵌入式硬件设计

语音识别的硬件平台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nL6621,可读写存储器,声卡芯片vs1003以及一些设备,硬件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主系统使用新岸线公司的nL6621。mCU采用的最高主频为160mHz,支持802.llb/g/n/i/e/p和wi-Fidirect,BSSSta,软ap,wiFi保护设置以及wmm-pS和wpa/wpa2安全协议。codec芯片是vs1003,它与核心控制器nL6621的数据通信是通过Spi总线方式进行的。它集成了麦克风输入接口,音频输出接口,对话筒输入或者线路输入进行imaaDpCm编码,能有效的接受和播放音频信息。

硬件电路实现:VS1003通过xCS、xDCS引脚的置高或低来确认是哪一个接口处于传送状态。通过串行命令接口(SCi)和串行数据接口(SDi)来接收nL6621的控制命令和数据,通过SCiHDat1来获取语音流;VS1003的功能控制,如初始化、软复位、暂停、音量控制、播放时间的读取等,均是通过SCi口写入特定寄存器实现的。两条SCi指令之间要通过DReQ引脚信号判断上一次处理是否完成。

3基于nL6621嵌入式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实现软件控制嵌入式系统和基于Hmm技术的语音识别算法编写,基本的软件架构如图3所示。

针对嵌入式系统控制部分,包括硬件初始化以及采集音频信号。主要是使用nL6621提供的软件开发包,利用SDK编写应用程序,包括硬件管脚初始化,波特率匹配,录音文件配置,wiFi配置,录音,音频文件格式转化、程序编写完成后需要用烧写工具进行烧写。系统启动后,先初始化硬件模块。然后系统开始工作,通过语音输入设备miC采集语音,并通过声卡VS1003输入语音。当系统监听到语音输入,开始语音识别,判断识别是否正确,若正确,将命令发送给执行设备,入耳不正确,给出相应

的错误提示,不执行语音命令。判断识别是否结束,如果结束则退出,否则继续下一轮的识别。基于Hmm技术的语音识别算法编写,还包括了语音预处理,特征值提取和匹配识别的部分。主要的原理如图4所示,输入语音经过预处理后,语音信号的特征被提取出来,首先在此基础上建立所需的模板,这个建立模板的过程称为训练过程。根据语音识别整体模型,将输入的语音信号特征与存在的语音模板(参考模式)进行比较,找出一系列最优的与输入的语音相匹配的模板。然后,根据此模板号的定义,通过查表就可以给出计算机的识别结果。采用Hmm进行语音识别,实质上是一种概率运算。根据训练集数据计算得出模型参数后,测试集数据只需分别计算各模型的条件概率(Viterbi算法),取此概率最大者即为识别结果。除训练时需运算量较大外,识别时的运算量仅有模式匹配法的几分之一。

配音基本知识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音标教学;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28-01

"初中英语教材和大纲要求中对音标教学都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在实践的教学中,老师往往集中几节课一下子将音标教完,并没有将音标发音知识系统化。"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如何有效开展系统化音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基于此,作为音标执教者,教师必须在课堂内进行全方位音标教学,课堂内需全面讲解各个音标发音与规则,以音标故事,游戏,绕口令和小练习作为讲课辅助,并搭配音标进行生词教学与默写训练,来进行课堂学习与巩固。

1.全面讲解各个音标发音与规则

在英语学科音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初期先进行系统化的音标教学。从元音到辅音,从音节到重音,乃至各个零散的发音规则都要求学习,掌握根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切勿急功近利,务求循序渐进。教学过程应先从最简单的12个单元音入手,以两两配对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掌握根本的单元音后,进一步用单词进行8个双元音的讲解,配合更多单词的发音,讲解所有元音的发音规则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在单双元音讲解完毕后,应进一步讲解辅音的相关内容。辅音相对而言数量较多,有28个。但通过清浊辅音的搭配与单词的配合讲解,并不难掌握。最后在熟知48个音标的正确读法与发音规则后,再进行音节与重音的讲解,讲解过程应配合相关练习方能达到一定效果。具体来说,在单元音教学时,教师在初期可以采用长短元音两两配对的模式进行教学。方式配对结果为:短元音分别配对长元音,剩余两个短元音[e]和[ae]自动配成一对。配对的好处在于学生会非常清楚明了元音存在长短元音两种,且由于配对性,不容易造成遗忘和疏漏。在对元音进行两两配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嘴型、具体描述口腔相关部位,以及谐音的方式来告知发音规则。例如在教授[u]和[u:]时,针对口腔部位可以描述为:[u]发音舌尖稍离开下齿龈,舌后部上台,唇较圆。[u:]舌位同[u],但比稍低,唇较[u]更小。

2.配套音标故事,游戏,绕口令和小练习

教师在音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个大问题,就是学习的枯燥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元音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的一组元音,如12个单元音,提前设计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将这12个单元音的发音巧妙地嵌入在小故事的句子或段落后遮盖起来。让学生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音标知识填空补全整个故事,然后带领全班诵读这些小故事,这种有机的结合无疑会让学生们对枯燥的音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扎实掌握了元音知识。例如下图小故事:

3.搭配音标进行生词教学与默写训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开口操练,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一堂能够让学生不断开口的英语课才能算是成功的英语课。教师在教授新单词时,应当结合音标来进行教学。有的老师习惯于先教授单词再进行其他词组和课文的讲解;也有的老师惯于将单词融入到课文中进行讲解。两种方式都被普遍接受。针对不同教学,也有相应音标的教学法则。

比如先教纯单词。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都有一张相应生词表,同时会附上相应音标,中文和词性。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音标能力,可以让学生先根据音标自己读生词,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大部分生词的读音,偶尔几个较难的也可以同学讨论或跟读老师和录音机解决,从而锻炼音标能力。其次,针对个别单词,教师还可以复习讲解音标发音与字母关系。例如单词:heat中,音节ea发[i:]的音,类似还有tea,meat等,举一反三,更多了解音标规则。除此之外,重音的强调以及音节划分也可以充分复习巩固。

总之,"音标学习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音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是学好英语的坚实基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根本在于发音。而音标教学则是口语和语音中不可替代的入门基础。忽略音标教学,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及交流能力低下的窘境。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音标教学,从而为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配音基本知识篇8

  《约翰汤普森钢琴简易教程》是世界公认的初学钢琴的权威性教材,在我国是由周广仁教授率先推广使用的。全套教程共有8册,每册结尾设有升级证书,对学生每阶段的学习予以鼓励,有助于提高初学者的学习热情。第一册的开头采用中央C入门法,即学习内容以中央C为中心向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同时上下扩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受。乐曲的内容以世界经典名作和童谣旋律的简化改编为主,通过简单的音乐旋律学生可以直接吸收世界音乐的精华。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部分乐曲内容中还附有图片,歌词、演奏记号、难点标记、教师伴奏等指导内容。另外,书中还配有书写练习,有助于综合性的开展教学,避免了课堂练习内容的单一化。这套教程是美国音乐教育成熟时期的经典著作,是我国传入较早的、使用较多的一部启蒙教材。  

 (2)巴斯蒂安钢琴教程 

  美国ne工La.KJoS音乐公司出版的《巴斯蒂安钢琴教程》销售版权于2005年10月正式授予上海音乐出版社,这套教材的内容以趣味学习为目的,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编排难易程度。全套教程共24册分为五辑,第一辑是由《基础》、《技巧》、《乐理》、《演奏》四个部分构成,其他第二至五辑在前者基础上增加《视奏》部分。《基础》部分是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是练习的重点部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习钢琴必备的知识;《技巧》部分是强化弹奏能力的练习,目的是逐步锻炼学生手指的控制能力;《乐理》部分主要是概括梳理前一阶段学习的知识,巩固音乐概念方面的内容;《演奏》部分设计了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视奏》部分是对学生读谱能力的训练,锻炼手、脑、眼的配合能力;五个部分相互配合,围绕 《基础》为核心同时进行。为了改善枯燥的学习和练习过程,教材的插图配色鲜艳,构图有趣,弹奏曲目也是选取了大量的旋律性较强的童谣和古典作品,还包含有一些风格不同的摇滚乐和爵士乐及改编后具有现代音乐元素的旋律。整套教材的内容设计和学习进度安排可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旅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新思路钢琴系列教程一预备级     

《新思路钢琴系列教程一预备级》这套教材是以鲍惠荞为首的五位钢琴教育家合力编纂,教程共分三册((a,B,C),是在《新思路钢琴系列教程》编著完成之后,侧重儿童钢琴基础教学而编制的。教材特色就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注重先实践后理论,入门初期没有识谱环节,直接让学生体验钢琴弹奏的快感。内容编排具有很好的逻辑性,每个学习内容都设计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模块,技术训练和知识结构都有相互的关联,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第一册(a)内容在以识谱为主的同时,相继训练断奏、连奏、跳奏弹法,并根据弹奏内容增添了一些简单的音乐术语。第二册(B)是各类奏法的综合弹奏,乐曲的内容逐渐复杂,各种节奏和休止符相继出现,本册的后半部分还涉及了简单的踏板运用知识。第三册(C)在前两册的基础上加重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始步入中国五声调式音阶的弹奏内容,整套教材选编的曲目富有很强的时代感,尤其是后两册内容多有流行音乐的元素,有助于学生了解多样化的音乐风格。

   本文通过对锡林浩特市三所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现状的调查,从调查数据中分析了目前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现状及所反映出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课外音乐活动开设钢琴教学的建议及研究。总体来看,锡林浩特市小学的课外音乐活动形式较为简单,学生参与范围相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没有影响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他们还是可以通过校外的培训机构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学习钢琴的孩子是最多的,这说明钢琴在学生和家长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发展尤为重要,学习钢琴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在小学课外音乐活动中器乐教学还没有普及,只有个别学校开设长笛、二胡、马头琴等乐器,但学校在教学资源和基础建设上都在努力改进,几乎每所小学都备有一到两台钢琴,这为日后钢琴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配音基本知识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基础知识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欣赏、视唱、器乐、创作等教学活动相互渗透,并具有其他教学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基础知识的枯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地淡化、避让,在课堂上不敢涉及基础知识,连最基本的识谱、节奏、听觉练习等也被舍弃了,大大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孔子说:“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基础知识正是通向音乐教育殿堂的桥梁,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钥匙。在音乐课堂中如何生动呈现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我们音乐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1紧扣教材,精选作品,了解音乐要素

音乐课一定要紧紧抓住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突出音乐教学的音乐要素让学生从中参与感受,静静地细细品味,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我在教学中紧扣教材,精选音乐作品,在讲解电声乐队《夜莺》时,我选择了希腊―雅尼早期的电子音乐作品导入,其鬼魅之音让学生感叹电子音乐的魅力;在欣赏古曲《渔舟唱晚》时,我选择了由古筝、小提琴和电声乐队分别演奏的三个版本让学生对比聆听,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独有的韵味;如在欣赏教材中的劳动号子时,我选择了原始的劳动号子的录音作品,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原汁原味,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选择了四段主题音乐对比聆听,从音色、速度、节拍、力度、速度等音乐知识入手,让学生真正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2倡导互动,自主发现,体验音乐符号

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乐于探究,教师应以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形成能力以解决问题,在乐理教学中,我较看重的是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音、上波音、颤音、拍号、调号、装饰音)等乐理知识,,如何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呢?我对各学习小组提出要求:找出课本中自己不懂的音乐符号,提出来,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解答,小组发现的问题或解决的问题越多,则小组成绩越高。这时大家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的兴趣也来了,同学们纷纷翻阅起课本,仔细观察起来,不一会儿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有的问:老师,在音符上方加弧线是什么意思?有的问:音符上方的倒三角形有何作用?“>”、“

3巧用“类比”,塑造形象,感受乐器音色

在欣赏《图画展览会》这一课中,介绍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是由不同的乐器演奏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配器方面的知识,我没有直接讲配器的概念,而是以化装这门艺术为切入点,我对同学说:假如你是一个化装师,要求把一个模特分别化装成“胖子”、“瘦子”两种类型,为了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就必须采用不同的音色乐器,否则就不能正确表现作品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就这样一讲,学生对配器的概念就理解了,而且还能活学活用。当我问牛车应用什么乐器演奏时,同学们开始分析起牛车的特点,并配上相应的乐器。有的建议用“大号”,认为“大号”音色低沉、沉重,能表现出这沉重的牛车在不胜负担似地艰难行走的特点,有的说用“圆号”,有的说用“大提琴”……

4视谱歌唱,两者结合,掌握识谱知识

新课标不仅提出了识谱教学的必要性,还提出了识谱教学要教出新意,要让学生对识谱教学感兴趣。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教师通过听老师范唱、录音范唱和欣赏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又在模仿中进行了识谱教学,把所学的歌听熟,对歌曲的旋律熟悉之后再来学习曲谱。先学歌曲,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试唱曲谱。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又进行了识谱教学。

5线条图谱,帮助理解,提高音乐表现

有效的主体参与与音乐性密不可分,吴斌老师曾多次提出:音乐课少一些说与解释,这里,多在音乐中表现。又如,让学生根据音符画线条的走向,从音乐课特点来看,可以少说。看音符画高低,这样的感受会更深刻些。让学生聆听,如画图谱的过程,最后再出现图谱。音乐的高低是音乐中流淌着的,只有把画的过程置于音乐的聆听中,那么这个过程才是富有生命的。如胡萍老师的《永远的莫扎特》,就很好的运用了图形谱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提高音乐表现力,建立音高感、节奏感、情绪感,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

总之,在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中,我们应尝试多范围多角度的教学思路,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等生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讲、听、说、练、演、编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使音乐成为师生沟通情感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的《中国音乐美学通论》,1999年4月,上海音乐出版社。

配音基本知识篇10

国家发改委最近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把高职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到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这种崭新的办学模式已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而且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是大学本科教材的压缩本,并没有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钢琴教材。高职专业学生少,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个别学生有一定的钢琴基础,而大部分学生则是从头学起,水平相差很大。按现行三年之内要让学生达到一定水平的要求,难度较大,更何况2005年后要缩短到二年制,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少。因此,按照实际情况,必须根据高职院校音乐表演的培养目标,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

1提高钢琴课程教师的水平

强化对钢琴教师教学的考核和管理,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规定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老教师要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钢琴教师要进行教学法的研究和学习,定期开设钢琴教学讲座及公开课;二是要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以提高钢琴教师的业务水平;三是要积极鼓励教师举办备种形式的个人钢琴演奏会;四是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和监督,内容包括课程完成情况、指导学生情况和教学效果;五是加强老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德治教,以德治人,加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2提高钢琴教师的综合专业技能,树立崇高的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应该具备能够改编或创作一些有一定价值的钢琴作品或歌曲伴奏进行钢琴教学的能力、实际演奏能力以及相应的文化修养。要求钢琴教师要不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不断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追求和创造新知识。这对培养未来的音乐教育人才以及进一步发展国家音乐教育事业等方面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建设好这支教师队伍,不仅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教师的师德水平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然会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道德感情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教师那里首先学到的就是如何做人,教师的个性对于学生个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以学生的知音、知己、好友的身份走近学生,对学生来说,在探究路途中随时会产生发展中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对知识的传授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他们的创造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求知欲和主动性、自觉性都会相应地得到增强。因此,努力提高高职钢琴教师道德修养,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3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调整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一直处在师范院校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夹层中,高不成,低不就,既达不到专业音乐院校所要求的深度,也达不到师范院校所要求的广度。如此教学,既背离了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又造成了教学效益的极大浪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因此,高职的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中等师范学校及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当然也有少数从事其他层次类型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包括高职及综合大学音乐教师、厂矿企业文化生活组织者等。高职钢琴教学虽然不是培养钢琴演奏人才,但也不排除使优秀生具备独奏能力所需的条件。这就要求学生应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综合专业技能。钢琴课将逐渐变为培养人才素质的一门钢琴教育学科,而不单是专业技能课。

4改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有效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目前,高职钢琴教学采用“二对一”“一对一”和“电钢琴集体课”的授课形式,但并没从本质上与过去的“一对一”相区别,不能因人而异,解决学生演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习钢琴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在清楚认识到钢琴的构造、发音原理和钢琴发展历史的前提下,更好地领会弹奏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要领、指法动作等,以及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最终能真正掌握弹奏每首乐曲的技术要求和音乐表现能力。教师要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分析和处理作品的能力。

(1)电钢琴集体课:讲授电钢琴教学中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即兴弹奏与歌曲配奏能力以及合奏训练的最佳方式。

(2)“二对一”授课:针对两名程度相当的学生进行轮奏、重奏、四手联弹训练的最佳方式。共性的基础知识和要求集中,统一见解,分别存在的问题因人而异,单独指导。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又能够集中解决弹奏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熟悉和掌握曲目的基本量。

(3)个别课: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性逐一进行弹奏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使具有良好演奏素质的学生,尽可能地得到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5加强举出练习,丰富音乐理论

(1)通过钢琴课的教学,要善于对各类乐曲感受和声的效果和旋律的变化;提高分辨能力,并学会归类引用和分析,掌握普通性与特殊性,从而进行创作。

(2)熟练24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和弦(包括原位和转位),加强转调、移调练习,熟悉键盘位置,能用各种调式进行编配训练。

(3)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后多锻炼,多实践,树立自信心,克服怕错的心理问题。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只有勤学多练,循序渐进,才能灵活应变,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伴奏技术与配弹能力。

6采用钢琴教学法,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

高职钢琴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几乎需要从头学起。按现行三年之内要让学生达到一定水平的要求,难度较大。因此,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基本功训练,因材施教。“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五.添加适应社会业余学琴需要的措施

7不断培养音乐感受力和音乐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