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24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1

为了使大学生意识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由学生工作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体实施的、山东理工大学心晴驿站社团承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将于近期展开。11月2日至11月6日,心晴驿站社团将于东、西两个校区展开此次活动的宣传。

宣传活动做足了前期准备,社团在做好的活动策划下充分动员骨干成员,以确保全体成员熟悉活动相关流程并做好分工。主要利用微信、人人、qq、学校网站、海报、黑板报等在校内进行宣传,在人员密集场合餐厅等地方发放单页,宿舍楼下宣传栏张贴海报,使广大同学们能深入了解此次活动目的、主题、意义,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11月7日至8日将进行活动第一阶段——心理健康讲座,将邀请淄博市社区志愿者联合会曙光医院分会专业心理老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同学们可现场提问心中疑惑,通过专业讲解及实例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第二阶段——心理将康杯挑战赛,以普及健康知识,是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此次宣传活动扩大了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增强了大学生对心理知识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人性化

在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无疑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潜意识中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当下校园里不可或缺的主题,以此提高广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调适能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完善自身素质和修养,真正做到德才兼备,顺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以机电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各个心理卫生小组之间形成统一的心理沟通网络,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共同优化学校的环境氛围,使之成为一个接纳、尊重、真诚且能经历他人同感与了解的地方,让这里的学子自信满满,迎接外界的挑战。

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激烈的竞争压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诸如,新生环境适应问题、人际交往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学习动力缺乏问题、情感迷惘以及就业困难等问题,一直都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引导,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安定的伊苏,以至于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有利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2、有利于促进与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的应用空间

青少年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即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有效性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所以,心理健康辅导以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致力于协助学校师生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强化自尊与自立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因此,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与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的应用空间。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原则与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理解、尊重、信任、接纳、保密、疏导。理解、尊重、信任、接纳、疏导不仅是心理咨询表现遵守的工作准则,也是教育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原则。因为,它是教育学生,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与基础,离开了这条原则,教育者的任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都无法接受。

2、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结合机电学院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三维运作模式: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咨询,形成多形式辅导模式,主要包括个别咨询、成长小组、团体辅导、热线电话、网上问答等;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的通过,形成全方位培训模式,主要包括理论督导、个案演练、素质拓展训练、班主任培训班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形成宽口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学、成功素质教育、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社会交往技能训练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

心理咨询中心是负责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专职机构,心理咨询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为此,各分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是提高心理咨询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机电学院在学生会中组建了心理部,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配合心理老师,负责全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服务问题。心理部配合心理老师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级的心理委员在分析班级同学的个人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把握本班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2、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突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行人性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在主题讲座、健康简报的方式以外,我采用心理游戏、心理情景剧、观看心理影片等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用爱唤醒,感恩的心》、《大爱无疆,真爱生命》、《真爱生命,主题班会》、《畅想青春我先行》、《献出一点爱,温暖全社会》、《争做文明大学生》等系列活动,就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全员化与全方位化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众多部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经济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以辽东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为主导,以分院教育工作者为辅助,形成人人共管的教育氛围,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和谐。

心理健康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大学生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也要全方位地开展其它活动。学生社区即学生公寓,是同学们每天朝夕相处的地方,营造舒适温馨的寝室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比如,开展《寝室文化节》活动,就能让同学们从心里体验到家的感觉;开展《国庆天空社区行》活动,就能使大学生思想意识得到升华,大学生心系国家,行动你我,用实际行动体现大学生自我价值观。

4、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应该花大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注重大学精神培育,形成建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人文气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尤启斌,郭文芳.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2012(4)378.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3

指导下的行为过程,也就是在学生身上要体现知(认知)、情(情感)、行(行为)、意(意志)的统一。这就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中,首先必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形成自己的亲身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情、行、意的统一。心理健康活动课适应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一要求,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根据工作中的体会,我觉得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一、处理好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关系

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心理调节技能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准备,这是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发展中用以指导自己,调整自身行为的依据,但仅有认知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受的个体,学生如果在亲身体验中受到触动,感受到此行为与彼行为的差别,他就会主动地去辨别、去思考、去选择,最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认可的判断,实施一定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一行为建立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在行为实施中如果遇到困难,学生也会积极地去应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正是针对了这一点,它不是简单地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在形成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去认知、辨别行为,最终在群体互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或方向。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课就避免了课堂枯燥、单调,不让学生感觉距离太远,生动性和实效性就得到了提高,更好地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处理好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活动是载体,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手段,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要在学生形成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分析、掌握心理调节的技能,养成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发展潜能的开发。

二、正确处理活动参与中全体和个体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是心理健康课开展的重要原则,但在心理健康课的开展中必须考虑到某些个体的特殊情况和个性特点。对个体的情况,尤其是遇到的新情况要及时地加以关注和引导,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而不能按照教案照本宣科的进行,要借助学生团队的力量对新情况加以分析和引导。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中也是如此,比如,某项活动性格特别内向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的学生在经过动员后仍不愿参与,这时候就不能强迫他们参与,但是该活动其他同学都要参加,把个别学生置于活动之外是不合适的。这时可以考虑一个活动中需要的其他角色,让他间接地参与活动而不是完全地脱离活动,比如,有些活动课中需要旁白、计时员或者记录员等角色,让他以此类角色参与活动并在活动结束时根据情况对他加以鼓励。

三、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必须从活动安排、了解学生现状和心理准备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备好课。活动内容和学生情况都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二者缺一不可。

心理健康活动课需要有细目性指导教案,包括活动开展的程序,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还有一些活动课(比如“盲行”)中的安全问题等。从而使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准备。此外,适当的座位编排和场地安排也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座位编排、活动场地选择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比如活动要在室内还是室外开展,室内是需要普通教室还是有特殊要求。

备学生也是心理健康活动课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某一方面的活动,学生的相关情况如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怎么样,学生的总体认识是什么,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前应当充分了解的问题。这样可以在活动课的开展中做到准备充分,心中有数,防止出现活动针对性弱、参与性差等现象,保证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效果。

备问题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备课过程中应当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考虑相关的对策和处理方法。

其次,要备心理、备氛围。

要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必须首先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良好的过渡和准备。这就要求在开展活动时一般要先有一个“热身运动”,让学生在热身过程中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活动中来,形成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活动氛围。

四、注重活动课的系统性和结束后相关问题的处理

活动结束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终止,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和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另外有些活动中老师还要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加以反馈和强化,比如在戴高帽”活动中,让学生谈谈听到别人对自己优点评价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别人对自己优点评价”的评价。老师还要在活动后把大家对每个同

学的优点评价加以汇总并及时通过适当的方式(比如卡片、谈话等)反馈给学生,老师还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做简短的评语。针对活动中个别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老师要通过个别辅导等方式加以处理,必要时及时与其班主任联系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当是系统的,而不是单一的。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不断完善,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逐步系统化。在某方面活动开展中也应当注意其系统性,比如,“戴高帽”活动能让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自信;但对全体学生而言,这是不够的,对某些学生尤其是一些从小发展比较顺利的学生来说,我们更应当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开展“戴高帽”活动后我们可以开展另一个活动—“今天我是小刺猬”,让学生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诚恳、客观地指出彼此的不足和缺点,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在这一基础之上树立的自信心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五、做好分组工作,发挥团体合力

为更好地开展活动,并发挥学生的团体合力与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其中要注意的问题是:2.各组组员不宜长期固定,教师可作为组员参与活动。

通过对各组成员的调整,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际处理能力和不同状况下的协作能力。在等数分组(各组要求人数相同)时,如果人数不能正好平分,教师可以作为普通一员参与活动,但教师只是依照学生商定的方法和途径参与活动。

六、注意语言的运用和不同角色的合理定位活动中,不同活动参与者要给自己以适当的角色定位,如在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和换位思考中就需要参与者给自己以恰当的角色定位,否则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就容易和所扮角色的体验出现偏差。比如在“师生面对面”活动(一种促进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活动)中,可以在师生中选出代表,让他们角色换位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活动组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教师在学生活动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七、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模式;特点;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68-0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它不仅仅是定义、概念和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不同于游戏与活动,因为它不仅仅是只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进行情绪体验,而没有"知"的指导。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也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注重"理"的讲授、只注重"情"的体验或只注重"行"的训练,都是片面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将"知、情、行"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经过实践认为,运用"感受、感知、感悟"的教学模式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1.心理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感受、感知、感悟"的心理教育模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围绕活动展开的学习。它需要教师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将内容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在逐步呈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感悟生活、感受问题情境,然后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模式归纳总结,让学生自悟自得,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1.1该模式的建立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和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课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优化情绪品质,增进心理健康。

1.2该模式的建立必须依据活动的特点,防止两种倾向。(1)防止学科化倾向。(2)防止德育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强调接纳和无批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育模式的建立必须重视个人体验,重在沟通、疏导,必须是无滤过认知的、无批评的。

2.心理活动课实施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感受、感知、感悟"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通过亲身感悟,以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它的实施策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情境设定,体验情境,认识自我;第二阶段:移步换景,感知参与,调适自我;第三阶段:再现情境,自悟自得,展现自我。以上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种潜在的活力,这种活力源于师生及学生间的互动、互感,是一种多向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充满兴趣。可分为三种方式:

2.1认知式。(1)故事联想式。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引入故事,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2)讨论-澄清式。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争论性问题展开专题讨论或辩论。

2.2情境式。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1)氛围式。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环境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2)角色体验式。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3)游戏式。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通过游戏能使学生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观点,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而且在这种团体活动中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进一步产生友谊感、成功感等各种真实感受。

2.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多种因素决定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以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认知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相应的活动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解"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在初一年级进行了讲解,发现原本设计得很好的教学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在初二年级进行了这节活动课后,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几乎是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积极地感知、体验、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使此课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个实验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心理健康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从而促进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5

1、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法制教育影视片。

2、了解一些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的知识,以及了解身边的不良因素对人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3、让学生懂得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4、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活动准备:

1、《心理健康教育手册》

2、心理健康咨询台。

3、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站

4、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5、大屏幕展示心理健康教育。

6、办心理健康手抄小报。

活动过程:

1、班主任介绍班会内容。并宣布大会开始。

2、中队长讲这次班会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的共同责任。

3、教师讲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4、小组讨论:如何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

5、让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获取信息,增长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6

(一)学习浮躁,基础文化知识欠缺

根据学业成长过程的不同,现时高校艺术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幼被授以系统的专业的技能培训,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学生;另一类是迫于文化基础较差,半路转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总的来说,高校艺术生普遍存在基础文化知识相对欠缺的现象,致使其在其他文化课学习效率较低,成绩也不尽人意,进一步诱发了心理焦虑等问题。这种不全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二)富有个性,自律意识不足

个性化可以说是艺术生成长中的一个必要特质,也是他们的一种艺术追求。高校艺术生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但是过分追求个性,容易造成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过分强烈,滋生个人主义思想。他们在追求自我艺术的自由创新过程中难免要重视个体的不受拘束,比其他人更加强调行为的自由。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忽略全局,团队协作意识缺乏;对集体活动反应冷淡,不注重甚至轻视集体荣誉;自律能力较弱,随意迟到、早退、旷课等。

(三)情感丰富细腻,富有激情与创造力

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情感丰富,感性思维较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表现为相对敏感与偏激。而艺术专业的特性又要求他们触觉敏锐,富有创造性,这也导致他们的心理容易偏执,情绪容易反复,感性体验强烈,对理性约束常常充耳不闻。同时,艺术类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为优越,成长过程中往往伴着父母较高的期望以及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自我意识也相对突出。

(四)抱负高远,缺乏理性思考

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对时事政治不感冒,注重感性思考的他们大多缺乏理性上的深度,很少关心周遭发生的平常。表现在“两课”理论学习上,他们认为“两课”教学内容空洞乏味,对其专业成长毫无贡献,甚至是浪费时间。诸如此类好高骛远的心态,让他们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身素养提高的重要性。殊不知,拥有远大的抱负是激励他们创新成长的动力,过分执着于自我前途,只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欣赏甚至“为艺术而艺术”,往往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常轨迹,后果并不亚于自毁前程。

二、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形成原因

(一)专业特点与教育形式的影响

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艺术类人才,艺术创作需要突出学生的艺术创新。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充分发掘和培养,才能让他们在日后成长为具有一定艺术涵养与创新思维的人才。基于这样的教育要求,对艺术生的培养方法常常推陈出新,目的是要使学生思维上更加活跃、对事物更加敏锐而富有创新精神。教学形式上,艺术教育以小组课或小课堂学习交流为主要的授课形式,学习内容富有特色、学习过程安排灵活以及对学习效果个性化的强调,这种环境层面的与众不同容易使学生只专注于自我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攉取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过分强调个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个人主义思想。

(二)家庭与社会的影响

艺术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通常拥有相对富裕而宽松的家庭条件,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细致照料。这种保护伞式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偏弱,习惯以己为中心,在集体环境中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利益。同时,当今社会整体比较浮躁,各种思想并存,艺术生感情细腻丰富,触觉敏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三)个人阅历与认识的影响

艺术专业要求天赋与早期的基础培养,艺术生通常较早地通过兴趣开始接触此类专业并以此形成独立学习能力,这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具备较好的独立实践能力,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另外,艺术学习往往是他们的专业也是兴趣,志趣所在也导致了他们对基础文化课的不重视,这也是大部分艺术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重要原因。

三、艺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略

(一)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心理健康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例如,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校内定期设点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事例征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途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体精神与合作意识

针对艺术生自身普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穿插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与课外活动,一者能发挥艺术生的特长,调动他们的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如演讲赛、艺术节、科普节、书画展等。在与参加者的互动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以及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心理倾诉课堂

针对艺术生交流较少,自我意识较强的情况,可以定期开展倾诉课堂。在课堂上尽量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敞开心扉去倾诉彼此所遇到的阶段性困难或者成功心得,谈谈对自己的认识,分享自己的阶段性计划和对新事物的想法。通过心理倾诉课堂,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帮助,还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和遇到的困惑,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7

 

这次学校对我们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让我有不少的感触,感觉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也需要去重视,因此参加了这次的活动让我有了体会。

我们进入了大学,时间越来越充裕,很多的时间都是自由的,而且我们都成年了,所以不再需要被老师去严格的管理,因此差不多我们大学的生活是很放松的,但恰恰是这种放松的生活,会让大学生的我们迷失方向,以前尚有老师去监督,现在是靠我们自己监督,就很难了,我们大部分人会觉得不上课的时间有些长,有些无聊,不知道要去干什么,想要学习,可是又想出去玩,或者玩游戏,这就让我们很矛盾了,于此就会让自己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这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在活动中,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比较常见的几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比如喜欢单独,不合群、不能与人相处融洽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常出现的现象,这是需要去改变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8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社团活动

心理社团就是将对心理学有相同兴趣的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织起来,一同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的学生性组织[1]。它是学习开展自我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作为现代校园社团文化的重要组成,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心理社团活动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1.1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社团活动的都是基于自愿原则开展的,可以让学生聚集一起通过讨论、交流及互动等方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此可有效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可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彼此间进行交流并找寻适合倾述的具体对象。聊天交流方式可营造一种轻快愉悦的氛围,因在学校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心理社团活动在实际开展中,引导学生自由、轻松畅谈,毫无压力,强化自我教育能力。学生在通过各种心理社团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愿意、更主动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有效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高中学生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2]。

1.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效用,最为突出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各种心理社团活动中有效提升学习能力。通常在心理社团活动开展中,高中学生可找寻到缓解自身学习压力的方法,且在没有教师引导和管教下,在此处可自由发挥,对课程的学习可自由、轻松地发表自身看法和建议。正是因为心理社团活动的良好开展,才使当代高中生压力得到有效降低,对学习中出现的压力也有自身的方法予以调节,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3]。

1.3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

高中心理社团的宗旨是为广大学生给予心理指导和服务,通过各种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及符合身心特点和情感态度的活动,让他们的消极心理和不良情绪得到全面、合理、有效的宣泄,使学生掌握各种减压方法,并切身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尤其是关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对存在自卑、内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具有感化及引导效用,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康发展,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社团活动开展对策

2.1有效体现同辈辅导效用

心理社团应不断加强成员的心理学培训,特别是要培育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和同辈辅导者。应不断加强团内成员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能充分了解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并认识到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表现,掌握相应的解决对策。还应引导成员学习心理咨询原则及基本方法,强化他们的咨询技巧;有效掌握班级性心理辅导技能;积极开展人际、心理健康等测验相关的培训,同时定期组织社团骨干开展内部交流会,强化社团工作的交流。

2.2强化心理专业教育指导

高中心理社团活动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开展。高中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应由专业心理教师予以指导。除邀请专职心理教师外,可鼓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强化指导队伍建设,实现心理社团专业性,提升活动水平。另外,社团活动应符合高中学校的实际,适应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活动组织方式、内容方面的创新,积极打造优质、高效的社团特色活动[4]。比如:励志歌曲演唱比赛,不但可以满足高中学生唱歌爱好,同时也让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感悟及成长。

2.3提升社会活动实效性

高中心理社团的各类活动主题和内容应严格选择,每次活动均要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重视活动的实际效用。要积极收集各年级学生参与活动后的感悟,做好反馈及分享工作。对社团的骨干、会员开展跟踪调查,以掌握活动之后他们的心理素质变化情况。比如:在社团集体心理辅导后,及时掌握成员自我意识、自我认识及自信等方面的改善。此外,应多开展场地要求、设备简单、经费小的社团心理辅导活动,要落到实处。大型心理社团活动不应局限于会员之间,可有效扩展活动参与人员的范围。比如:心理剧本创作比赛、“身边的微笑”摄影大赛等,应发动全高中学生参与。参与人员越多越广,则影响力就越大。即便是参与活动只是社团内的成员,也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影响。比如:定期向全校学生展示社团活动的剪影、定期编制心理健康宣传手册等,以提升活动影响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4增强社团间的交流互动

心理社团也可以和本校其它社团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通过开放态度学习和汲取其它社团的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进而达到共赢。比如:和本校美术协会一同开展心理学漫画比赛,和摄影协会一同开展心理学相关的摄影比赛等。此外,应不断强化与其他高中学校进行交流及合作,以拓展社团的社交面。积极学习其他学校心理社团的良好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扩展学生的活动面,以提升社团活动效果。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提升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在确保社团活动合法、安全及规范基础上,让社团的干事积极大胆创新活动,也应鼓励会员集思广益积极参与到活动组织中。

3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要求高中学校充分重视心理社团建设及社团活动的实践,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多样性、实效性、趣味性社团活动,以实现优质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吴进琴单位:桂林市龙胜县龙胜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春芳.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6):159-162.

[2]刘晓华.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2,10(12):317-318.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9

活动时间:20xx年10月26日

活动地点:801教室

活动负责人:王金尤

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09-1班全体同学

活动背景:据心理学家分析,大多数才踏入大学的新生,都会经过一过心理调适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会逐渐的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当中,充分的享受快乐和充足的时光。

和中学时代相比,大学里的学习丛内容、目的、方法、坏境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大学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大学学习的适应以及应对来自学习方面得压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环节。

上大学前我们已经交了好多朋友,在一个未成年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单纯、随意。

进入大学一年多了,同学们对大学生活已经适应了,为了更好的增强班级的凝集力、巩固友谊,我们公共事务管理09-1班举行了心理活动,让同学们一起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增进彼此的感情。

活动目的:大学同窗好友的友谊,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个同学身上,通过大家的参与以增进彼此的了解,认识彼此,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份责任,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帮助别人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把笑脸带给每个人。

活动内容: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主持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心理活动的主题,活动背景以及活动流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彼此进行优点的点评,对大学生几个心理问题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活动感想进行总结环节。

1、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

本坏节主要由主持人首先向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定势效应,晕轮效应,蝴蝶效应等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有趣的演示以及人际交往中解决人际冲突等策略的内容“人际交往时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正常的人际交往才会有正常的心理坏境所以进行这场教育是必要的,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系统的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与他人相处、沟通、交流。”

2、彼此进行优点点评坏节

本次活动主持人要求每一位同学坐在同学中间接受大家的点评,通过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原来自己子别人心中的位置。

3、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讨论

为了紧扣心理活动主题,主要由同学进行了分组讨论主要的心理问题。

4、游戏互动

本坏节由主持人向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确定一个命题,让每个同学进行复分析后进行角色扮演。

5、活动感想环节

主持人谈了对此次活动的看法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认识,至此活动给了大家一个很深的启迪,我个人认为在生活中使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乐趣,具备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时愉快的。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与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教育活动

一、课堂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属大一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及必修课,定位于素质培养。

(一)设计理念

以学科交叉与综合的优势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了建设以人为本,育德为先,育心为重,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想。学校以课程建设为龙头,融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多种工作机制(如教育机制、辅导机制、互助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外援机制、保障机制等)在内的立体型工作网络。

(二)设计思路

我们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精简了理论课教学内容。具体作法是:一是将教材12章分为3大模块12个专题,精练内容,突出重点;二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加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和“学会休闲”的理论课内容;三是设计了“新的启航―新生适应训练”、“与自信同行―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你我他―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我的爱情我做主―恋爱能力培养”、“感恩的心―感恩与生命教育”、心理电影赏析6个主题10个学时的实践课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配置合理,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关系处理得当。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德育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3、德育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教育活动

(一)新生素质拓展训练

1、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户外拓展的基本原理为: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通过训练使学生释放生活、学习压力,调节心理平衡;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协调,优化人际关系;培养勇气、毅力、责任心、荣誉感以及积极的价值观。

2、我校开展情况

为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互助体系,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从而达到提升班级凝聚力和整体提高我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我校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内对新生开展以“相亲相爱一家人”为主题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素质拓展活动主要包括动感按摩、找零钱、解开千千结、六足蜈蚣、齐心合力和共同祝福等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新生在短期内相互了解、团结协作;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提高决策能力与工作策略,培养创新能力,打破思维定势,正确接受信息与服从命令;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竞争心态。

(二)5・25心理健康活动周

1、5・25心理健康活动周

“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开展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旨在广泛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使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心理帮助,及时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疑虑,预防学生心理疾患的产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2、我校开展情况

从2010年起,我校已连续举办了五届5・25心理健康活动周,主题分别是是“我爱我”:关爱自我,感恩他人,健康心态,快乐生活;悦纳自我,呵护心灵;关注自我心灵,塑造健康人格;中国梦.校园情.快乐心”;友爱于心善行于微和谐你我成就梦想。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一个“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对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扩大了心理健康的宣传范围,提高了影响。通过这几年的系列活动,更多的同学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关注、参与各类心理活动;使同学们转变了思想认识,正确对待心理困扰。通过多种活动,更多的同学能够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困扰,逐步转变了过去“谈心色变”的态度。许多同学表示,存在心理困扰和不良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如何调节自己不良的状态,应用积极理性的理念应对问题才是关键。

虽然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进一步创新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林玉琼.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1):345-346.

[2]陈智行,吴怡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7(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