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54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程;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46-01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治课程是初中阶段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的重点课程。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是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丰富政治课堂,提升课堂张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下文笔者着重就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有效运用策略展开具体论述。

一、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社会生活实际与具体知识点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措施,就其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途径来看

就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来说,是将教材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案例进行结合,通过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且掌握相关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方式中,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案例信息来支撑相应教学,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将会得到有效锻炼;就教师信息收集的结果来看,最终收益人依然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原本通过平铺直叙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氛围轻松的案例教学中就轻易地掌握了,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从学生方面来说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充当的只是听众的角色,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每一步教学计划的实行都是按照课程设计的,毫无弹性和活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感到乏力外,就是了无生趣;而就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来说,通过鲜活的案例说明,不仅可以将学生的视野扩展到教室以外,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注入动力和活力。

二、案例教学在政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从前文相关叙述中,就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来说,不仅是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丰富政治课堂,提升课堂张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但是从目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现状来看似乎效果不太理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相关教材为例,就案例教学运用的有效措施作以下分析。

1、案例选择的针对性

所有教学法的应用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不例外,而就案例教学顺利开展来说,案例这一要素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素材选择的环节上,教师一定要从教学的具体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筛选和组织,避免出现“跑题”情况。比如就《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章节案例教学的开展来说,教师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应围绕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新闻中常能接触到的侵害案例展开案例教学素材的收集,在选取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倾向以及知识教学的客观需求,缩小案例范围,确定到各学校侵害事件的发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保证学生听课过程中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切实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侵害,真正达到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2、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

信息技术发展,为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转变带去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在初中政治课程案例教学中,为了充分营造案例教学的氛围,建议教师还应对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及工具进行充分应用,在发挥多媒体教育功效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印象,从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同样以《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这一章节的案例教学来说,如果教师在进行案例陈述的过程中,能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模式代替传统平铺直叙的方式引进案例素材,必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思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效率,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初中政治课程的课堂张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知识架构的重新组合,同时还能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来说,效果还并不明显,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应从案例素材收集环节以及案例表现环节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应对,综合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效率,落实初中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初中政治课程教育改革作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詹小斌.浅议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2,17:135-136.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法;实际运用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只有在实践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科学习内容有充足的学习兴趣,才可以在接下来的系统化学习中加深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见解,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那么教师在进行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学习内容。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深入阐述如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希望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有所裨益。同时,我还会在文章中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尝试给出自己的建议。理论的实际运用需要以课堂实际教学情况作为基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在数学课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它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数学课教学一直是一个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课程,只有通过例题等方式才能传达数学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案例教学中,我们能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在教学中减轻数学课的枯燥乏味。利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小组交流,以优代弱,更好地促进后进生的培养和多种学习方法的交流。

二、凸显情感激励,设置师生能动互动的问题情境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主动意识不强,即使参与互动,也是“被动应付”,走过场,“身”在其中,“心”在课外。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未能认知师生互动的意义,同时主动参与的积极情感未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要树立以景促情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生动的案例情境,将学生主动学习潜能“挖掘”,能动学习欲望“释放”。

如教师在“相似比”知识点案例教学时,利用该节课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实际,放大并挖掘该节课教材的内在情感因素,设置出“明达实验小学兴趣小组在早上8点钟测得10米高的旗杆的影子长度为15米,现在测得同一时间该学校教学楼的影子长为45米,请问这个教学楼的高度是多少米?”教学案例。

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情感与态度也得到同步发展。

(一)充分利用内容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和统计材料

初中数学教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列举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数据及资料,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理解,既可以感受到数学在刻画、描述现实世界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充分挖掘数学背景知识中的教育因素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材不但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数学文化价值的体现。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结合有关内容介绍一些关于数学发展与数学史料的知识,不但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而且使学生从中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例如:结合圆周长的教学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探索圆周率的计算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深入了解祖冲之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四、案例教学也要避免个别问题

案例教学虽然在教学中有很好的效果,但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是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的案例,避免出现假、大、空的案例。二是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不是放羊式学习,学生在合作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参与,也要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惑,还要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三是师生也要建立合作学习体系。教师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中不仅要高屋建瓴,也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及时分享小组的合作成果,也要指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只有注意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五、育人的思考

古话说教书育人,教书是标,育人才是本。老师教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加减乘除,更是人生里的取舍沉浮。教育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应以学生的聪明或是愚笨进行区别对待。几年来,由于采取了本案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感情,并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工作效果良好,我所任教班级都没有出现学生半途辍学的现象;同时也带动了不少教师自觉不断摒弃落后思想,采取优化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如何做才能在教育事业中,既推助尖子生更上一层楼,又不放弃每一个后m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同时要更好地开展好合作式教学。只有组织好案例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数学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生活实践;社会热点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也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改善教学效果。作为开展初中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生活化也是未来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力求让教育工作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服务于生活发展。在新一轮的德育教育改革中,德育标准也更具实践性,体现生活化气息,实现了人文素养与德育素质培养的有机统一。为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初中思想品德也要竭力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原则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广大教学工作者展开积极探讨,并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活泼生动的案例能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实现知识成果的转化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想素质。然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应该本着如下原则:方向性,应该通过积极向上的案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针对性,应该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案例结合理论教学要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实效性,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思维比较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也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上与时俱进,最好能多结合一些社会热点;实践性,案例应用不等于理论学习,更要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

1.应用经典案例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重温经典提供了便利,对于一些经典的场景案例,也可以借助影像资料加以重现,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活跃了课程教学气氛,更新拓展了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学“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内容为例,截取《神州吟》中的相关视频片段,通过图像的视觉对比,让学生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结合图片不难看出,我们的生产力还相对不发达,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在鼓舞人心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联系生活实践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这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立足点,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体会。对此,教师也应该积极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努力从平凡而又宽广的生活中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思想品德素材,将枯燥的思想品德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联系,使其充满生活情趣,更好地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情享受学习的快乐。以教学“保护与自我保护”为例,假设遇到某个歹徒欲行不轨,作为路过者,我们应该如何做?组织学生展开积极探讨,力求在保护他人利益与自我安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当然,案例既可以由老师举出来,也可以由学生提供,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章节的知识学习,发现学生可以举出生活中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3.关注社会热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便是实效性,当下热点问题才是学生的共同关注点,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思想品德也一直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多为学生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集中体现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时效性。结合对时事热点的讨论,也更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如:讲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展示一些上海自贸区的相关图片,并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资料,加强讨论,深化对上海自贸区的认识。在讲述领土时,可以针对日本启动“国有化”以及南海黄岩岛等领土问题展开学习讨论,进一步深化对领土的认识。

当然,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初步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能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些许借鉴,然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很多教学工作者也在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以先进理念和模式来改进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定能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白俊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案例法策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9):69-70.

[2]梁玉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2(2):60.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整合;信息技术;初中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38-02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通过多媒体的影音动画等优势可提供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教学情境,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和原理。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感官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助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增强教学效果,还提升了学习效率,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体会。

1处理好初中思想品德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a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

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精典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等,进行一堂“模拟法庭课”。这其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及时呈现新的案例审判提示和下一步的辩论“机关”,让学生由刚开始的思路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到表达流利、辩论激烈,犹如身临其境般体验财产所有权案例的背景原因和结论,掌握此类法律条文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财产继承权,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这节活动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丹.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中常见问题及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09-110.

[2]马建文.走出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J].中小学电教,2005(12):64-65.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想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要想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最优,作为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思想品德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以及处理问题这一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科学的看待社会,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素质教育属于初中教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话题。素质教育基于学生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针对所有学生,以提高其基本素质为最终目标。素质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由于素质教育在持续深入发展,这就给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当今社会在迅猛发展,多种文化元素和矛盾同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而且其道德观也会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素质教育的渗透方法

1.导学式方法

坚持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这一原则,以引导者自称的教师应该开展师生互动,而导学式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何为导学式?主要指的是围绕着引导,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的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以往的传授教学方式相比,该种方式在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方面更具优势。站在教育心理学立场考虑,导学教学方式的重点是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以最终实现其主体认知能力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导学模式重点就是正确提问。提问不仅包括老师提问,而且包括学生发现问题在内,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表达问题,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前认真预习的前提下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启发以及探索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这有利于强调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于引导,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以及技能。此外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进行引导。比如关于“民族文化”一课的学习,可以选择学生周围的事来进行引导,比如“你生活的地区目前哪些文化特色浓厚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小说在流行当中”等等。

2.案例式方法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案例教学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式,其有自身深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构建在一些心理学研究理论之上,这些心理学研究理论包括构建主义理论,情境认知以及人际交互决定理论等。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开展教学:理论讲解-出示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全班分析-课堂总结。当然课堂教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教学。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提前展示案例,在课堂的最后,也可以在课后通过作业让学生进行个人分析。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和学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有利于将学生当作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这是一种能激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方法

不同的学校,其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教师不仅要准备讲课所需教案,而且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学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教师根据在校学生的认知情况,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文字材料,称之为学案,这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发展而来的。大部分学校以及大部分科目均选择了学案教学。而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学案是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立场进行考虑的,主要是对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进行指导,是提升教学效果,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是在所有教师共同备课以及交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要在教师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它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在集体研讨中互相启发;另外教师们由于年龄、教学经验、个人见识等方面的差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堂上,设计与在校学生相符的学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与此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在思想品德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学案要避免单纯作为教师的讲课教案,因为不仅教师之间在教学风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个体之间也各不相同,所以每位任课教师还要针对学案进行第二次备课,也就是说教案、学案要一体化。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教案学案,其一体化模式主要有下面这些内容,即事先预习、学生自主以及合作学习,教师精讲以及指导,学生知识体系的优化,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以及阶段性反思等。教师导学性最好渗透到每个教学阶段,教师要熟悉掌握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学案,认真对待所有教案,只有如此才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同步开展素质教育,则务必要提升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己,改善课堂教学结构,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切实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6

一、引言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之一,法制教育应该贯穿着国民教育的始终,对于初中学生教育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制教育的最好平台和最佳切入点。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法制意识是一名中学政治理论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学至关重要。

二、将法制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成功的思想政治课能帮助学生志存高远,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结合学生年龄实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时代向青年时期转型的年龄阶段,尚未完全形成自身对周围世界的价值理念,思想丰富、思维活跃,同时也容易受一些社会上的极少数不良现象影响。不管是从一名政治教师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公民的角度,都应该从思想上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针对青少年所处年龄和心理特征,帮助学生辨别违法犯罪现象和有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学法、懂法、守法,并学会在需要的时候用法律武器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案例教学。

教学源于生活,真实而典型的社会案例是最好的教材和教参!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较强,理解难度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不高,然而课程的重要性要求老师寻找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办法比困难多,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多媒体的范围涵盖了书报杂志、电教设备等。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借助于网络传播速度,越来越多的法律界案例进入大众视野,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将适合学生的真实的社会时事中的法律案例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进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帮助他们在不远的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理论联系实践,丰富课程外延。

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不妨以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答、法律知识讲座等课外活动让法制教育拓展到并延伸到学生日常活动中,让法律意识深渐渐渗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介绍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关于法律法规的报刊、杂志,拓宽学生法律视野和社会视野,培养学生们对法律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案例及分析

教学案例一:针对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民出版社)中《与诱惑作斗争》一课,该课内容具有很大的典型性和针对性,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制意识自觉与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做斗争,那么是很容易失足的。最常见的,对初中学生最具挑战性的诱惑包括开放互联网中的淫秽色情信息,这是结合青春期生理特征的;除此之外,还有毒品、等可能让因为不了解不知情学生觉得“刺激”“好玩”的违法诱惑。应该告知学生应该自觉远离这些有可能导致犯罪的诱惑,还应该告知学生应该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面对这些威胁时用合适的方式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证自己的健康成长。

教学案例二:青少年性格容易冲动,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辨别能力,容易一哄而上,因为看热闹的心态而演化成群体性事件的事时有发生。在讲《群体行为,分辨泾渭》一课时,通过给学生讲解教材案例《网上游

转贴于

戏虚拟被杀,网下聚众斗殴》,用血的教训告知学生应该提高对网络中丰富多彩的行为内容的分辨能力和自觉抵制意识,不应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游戏,而应该把握光阴学知识长才干。还应该帮助他们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团队友谊,有时候所谓的“哥们义气”可能是违法的害人害己行为,帮助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

四、教学思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政治教师要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观察的心,用于实践、善于总结,努力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修养,不管是言论上还是行为举止上都应该以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对社会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如果因为教师的偏激言论而影响到行为能力思维认识都不成熟的学生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特别是法律环境,及时发现不良的社会现象,收集典型的法律案例,及时察觉出个别学生不良行为的苗头,积极引导其端正行为态度,防止更加恶劣的事件发生,避免不可挽回的悲剧发生。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教学案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依靠单一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思维扩散,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确保学生能够多途径、多方式接收信息,更为直观、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立足初中数学角度,分析教学案例和概念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传统观念陈旧。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传统教学观念,手动制作教案,教案的内容、素材更新频率极低,一份教案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几年。旧教案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某些数学教师即使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也只是书本照搬。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导致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理念。

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大部分数学教师进行案例设计时,大多按照主观意识设计,以流水线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排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课件内容,单一的灌输式讲述,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教师始终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未结合学生意念,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

3.案例教学不合理,案例设计内容大多无关教学。许多教师设计案例时,一味强调案例疑难性,为设置数学问题,过度插入和教学无关的素材,使得案例纷乱,教学表现也比较繁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只为吸引学生吸引力,而不重视案例内容,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使得案例教学的“辅助”功能与书本知识的“主体”内容发生本末倒置。

二、利用案例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笔者在讲述教学归纳法时,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多米诺骨牌”视频,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时,笔者抛出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的条件是什么?”接着,学生们积极讨论,回答结果均在意料中。接着,将课本问题转入到数学归纳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比,了解数学归纳法应用原理,由深奥转化为浅显,在数学归纳法运用中,使学生多方面理解。同时,笔者将数学归纳法、正整数等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学生们积极参与,共同解答典型问题。笔者就是抓住了问题特性、知识特点,创建有效案例,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学习欲望,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性、新奇性较为显著,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使学生逐渐感受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新鲜性,进而提升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三、利用案例概括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哪一节初中数学课堂,包含知识点内容较多,和其他知识点联系较为密切。同时,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可按照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提出诱导性和启发性问题,确保问题抓住关键点、要害点,使数学知识点、内涵关系在案例问题中能够渗透,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在探究、思考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正确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在类比推理中,类比相似性越多,则相似性质、推测性质呈正相关,类比得出命题愈加可靠。类比结论并非全部正确,是从特殊到一般认知,有利于发现新事实、新规律。通过本节课研究,学生能够感受推理价值、推理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困惑,是学习最为有趣的地方,知道如何去证明规律、发现事实,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改变传统呆板、牢固的数学公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实际情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按照案例素材认知、信息,结合所掌握理论知识,积极分析和认真研究,查找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所以,处于该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没有任何依靠,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做出决策、判断,让学生由要我学,逐渐转向我要学,有利于提升教师、学生互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案例教学的多媒体功能,提升学生参与度

运用案例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因此,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基本上是运用ppt、woRD等软件。在现代教师体系中,教师呈中老年年龄特点,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图片、声音等插入无从入手。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基本操作,能够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案例。同时,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在案例教学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紧扣关键要素,积极分析问题,探索知识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设置疑难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数学教学活动开展。

作者:薛希玲石家信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给学生灌输知识,更要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性观和价值观。离开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此,本人认为,应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理念。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生活化的含义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活实例为背景,将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实现思想品德课程中枯燥的理论讲解生活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集中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主要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生活化具有积极的意义:(1)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讲解变得生动、活泼,使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变得通俗易懂。(2)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案例分析

以湘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解到《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与2011年我国出现的食盐抢购风波相联系,教师可以事先将该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过程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需要重点突出以下几点:(1)需要烘托出群众疯狂抢购食盐,大街小巷、大店小铺的食盐货架都被抢购一空。(2)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紧急行动:国家发改委下发调控紧急通知、商务部紧急调动食盐储备……(3)情境播放完之后,要列出一些问题。如,通过群众抢购食盐,政府采取的措施中,体现了政府的哪些具体职能?通过这类事件,政府职能在哪方面还需要加强?公民应该怎样冷静看待此事?之所以要引入这个案例,因为该事件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提出此项生活化的案例,可以顿时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活与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结合很紧密,只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服务于生活的课程教学,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人文化与生活化的辩证统一。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要注意一下方面的具体策略: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要努力实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让学生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从关注学生成长的角度需要与生活充分结合,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选取学生关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案例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以此实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必须实现将部分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转化,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紧密结合,探索与课程理论知识的结合点,生活化的案例一定要突出教材内容,并被学生喜闻乐见,只有这样才能赋予教材生活化的气息,满足学生兴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在实现教材内容生活化的同时,要注意在把握教材内容和教材规律的基础上,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材课程重点。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策略

教师在选取生活化案例,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找准与课程理论紧密结合的生活场景,找准理论与生活案例相结合的链接点,寻找的生活案例能够有效佐证理论知识点,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要注意创设体验性的情境,为课堂教学做好情境铺垫,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接下来要对生活情境以及生活案例进行展示,激活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语言等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要找准切入点,注重设置引发学生强烈兴趣的生活化的情境。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陶冶,通过情境的设置发挥各种教育诱因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现实生活的熏陶。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既要紧密结合教材,不能漫无目的地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但同时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抓住学生学习情趣激发点,找准二者结合的切入点。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生活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枯燥的课堂上享受到生活案例带来的乐趣。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要紧密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相统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生活化紧密结合的具体手段和路径,作为新课改的一项大胆尝试,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必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海东.借“手机问题”解决“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中学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践案例[J].教学案例,2012(4):37-38.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64-01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讲的是法律与规则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早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就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策略。韩非子说:"治民无常,唯法为法。"汉代王符也曾说:"国无常治,又无唱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可见,"法治"对于治国治世是何等重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多元价值取向正在扭曲着一批人特别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青少年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并向低龄化发展,马加爵案、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徐力弑母案等让我们这些做教育工作的不得不警示: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何以会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虽然幸福的家庭往往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但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德育和法制教育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正在发育,心理懵懂却又无比渴望接受来自学校家庭之外的一切新鲜事物,其初期价值观正在萌芽阶段。反观我们的中学教育,面对"升学"这一指挥棒,成绩乃是衡量一所学校和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我们老师扪心自问下,我们的目光是否总是关注着月考和期末统考?我们的精力是否总是付诸于语、数、英、科等所谓的主课上?班会课、心理健康课、思品课、历史课是否形同虚设呢?我们的思品老师是否自己都觉得上起课来索然无味,应付考试了事?的确,我们缺乏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更不要说法制教育了。我们放弃了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场合:思品课堂。那么怎样才能在当前的思品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怎样才能让师生共同提起学习的兴致,润物细无声的树立法制意识?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育一线教师,我暂且谈一点粗浅意见,以期抛砖引玉。

1.其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寓法于教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初中思品社会课程"爆冷",学校、家庭、社会几乎都把思品课作为副科"踢"在一边。这就使得我们思品老师自己都觉得课程似乎低人一等,上起课来索然无味,甚至巴望着主课老师来拿去写作业或者留下半节课时间让学生整理其它作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即使你有时要讲点道理,好好上一节课几乎不能。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我们的老师自己都放弃了自己的阵地,那么我们怎么期待学生的重视,怎么奢望你教学目标的达成呢?所以咱们一线思品老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少责备教材的空洞,宽泛;少责备学校、家长、学生的淡漠,轻视,多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足够吸引人,多反思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尊重自己?多反思自己是否将德育和法制的教学目标渗透到了思品课堂中?作为一线思品老师,我们应当明白自己的所任教课程的使命并非只是完成期末考试,而且还应包含帮助学生去认识这纷杂的世界,教会他们区分真、善、美、假、恶、丑。如果我们老师心怀法制教育的理念,那么在课堂中就能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去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其二:钻研拓展教材,创新教法学法

人教版初中思品教材的编排大致分为三大版块:七年级――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八年级――法律教育;九年级――国情教育。教材对学生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将法制教育目标落实于具体的教学策略中,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完成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八年级思品教材中涉及法律的内容特别多,教师要理清知识脉络,授起课来才能有的放矢,层层递进。教材对法制教育的内容编排是这样的:版块一:介绍法律与宪法的基本知识;版块二: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版块三:介绍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版块四:介绍公民的人身、经济、文化权利;版块五:介绍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如果教师用传统"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师生势必都会味同嚼蜡。八年级学生正是青春期学生,其身心特点也最忌老师或家长单纯说教。教师不妨换种思维,以课本内容为中心,不断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典型案例和观点,拓宽教材内容,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和具体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层次,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争议,从而自己得出观点和道理。

比如在讲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教师就可结合当前的"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和"老虎,苍蝇一起打",出示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体会法律的强制性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征,认识到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的程序和规则是为绝大多数人制定的所以是最有公正性的。在讲授消费者权益时,教师可运用教材中的消费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碰到的消费案例,甚至可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碰到的消费经历来渗透消费者权益和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消费者的相关知识。其实我们教材中编排的一些教学案例非常生动和有代表性,教师一定要先用好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然后在拓展课外相关主题的资源,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切不可舍近求远。教学案例和课外资源的拓展不可脱离课堂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要本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宗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向学生展示真、善、美批驳假、恶、丑。案例和文字、音像制品不可过分渲染暴力、和描述具体犯罪情节这样的课外资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有了生动,恰当的教学情境和案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就会被点燃,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恰当的教法和学法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切忌读一遍案例,自己讲一通道理,如此则前功尽弃了。譬如在将消费者权益时,我让学生先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让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题目,同学们设计得很好,有的涉及了消费者被侵犯的各项权益,有的涉及如何维权,有的就涉及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把我这个老师都惊呆了。所以在思品课中不妨把枯燥的法律知识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模拟法庭、辩论、小品表演、问卷调查、游戏等教法和学法融合呈现,这样一堂空泛的说教课就会化腐朽为神奇变得生动、饱满和充满情趣激情。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树立了法制意识,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教学目标。

当然,对于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思品课就行轻松完成,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青少年漫长人生成长道路中的其中一段也是关键一段。寓法于教,德法双馨,让法制教育在思品课堂中开花结果,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思品教师的一致追求。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能力培养;德育功能

在传统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出现了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普遍厌学的局面。在新课改革下,要求教师改变这种原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感性认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比较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要掌握大量真实、精确、新颖的实际例子,通过对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事例说明,解释教材理论知识,启发和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通过对案例分析能准确解释书本概念和原理,达到寓教于理、以理明人、以情感人,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总的来说,初中政治课利用案例教学具有如下意义。

一、案例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求知欲

初中政治课一直是被认为无味、枯燥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等特征的学科。对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差的初中学生来讲,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利用案例教学,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选择不同的案例,激发学生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用心学习。教师须循循善诱,使那些原本“板着脸”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春风化雨,进而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迫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要求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真正从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准备发言,除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之外,也要自行查找资料,来缓解学习的巨大压力,以使学生感到上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二、案例教学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政治知识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初中政治课一些观点、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会感到难理解、难接受,这种留在课本上的理论,是单一的、静止的抽象认识。案例教学法正是从生动有趣的具体案例中得出结论,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源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或用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去说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能把政治课本教活,让学生把政治课本读活。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思维活动,获得的知识会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三、案例教学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教师重在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要勤于思考,开动脑筋,这样能使学生分析、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探究,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教师就会给予表扬,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政治与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切换,而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作用。

当前形势下,落实初中政治学科新课改理念,科学选取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优化课堂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探索教法,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充满情趣,越来越有味道,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桂全,郑虹.《范例教学思潮新论》.当代教育论坛,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