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51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1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知。语文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重点和基础课程,在如何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更需要不断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不可能脱离儿童文学而存在。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外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近年来,儿童文学阅读已经在各小学中有了一定的应用,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的限制,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本文就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现状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1.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来源是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授课的媒介,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曾说“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由此可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直接说,儿童文学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是作家从儿童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心智模式等多方面出发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就是适合学生的阅读需要的,对于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诗歌、文章、故事等都有儿童文学的影子,因此,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儿童文学

小学时期,家长和老师都会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学生本身对语文课外阅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可以获得的阅读量是很有限的,远不能满足阅读需要,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而从自身的状况出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主体就是儿童文学。实践证明,课外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3.儿童文学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的是在语文教材教学之外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听、说、演讲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会定期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有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课本上可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要。因此,课外的儿童文学就成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来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是一个教学核心的地位,对学生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要使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服务,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小学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缺乏长期积累,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容乐观,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

2.教材中儿童文学比例不断加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够高,这与当今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的,教师将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儿童文学教学。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小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除了课本内的儿童文学作品外,小学生课外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情况其实并不太好。这与教师和家长都有关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家长为学生选择的作品大多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对于这一类作品的阅读兴趣可能并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他们阅读效率低下。教师和家长应该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阅读作品,例如绘本、漫画书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儿童文学阅读对小学语文的应用建议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提高儿童文学素养,才能让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阅读提出一些具体而有效的建议。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念,进行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

学生应该大量阅读优秀的、对他们有益的儿童文学作品,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因此,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在挑选儿童文学的时候,标准应该更加严格,视野应该更加开阔,为学生挑选出更多国内外的古今优秀儿童文学。

3.重视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课内阅读量是很有限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必须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读书讨论会、课外诗歌朗诵大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将儿童文学阅读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从自身出发,不断开拓创新,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儿童文学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2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外阅读,这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在课外阅读的选书、阅读和回应等方面,教师在循环圈中起着提供、激励、示范和反馈的作用。在电子影像时代,课外阅读是让孩子亲近文字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师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相比也是既有继承又有变化。例如,在继承方面,在每一学段的“阅读”部分,都对课外阅读的字数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是“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是“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这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0修订版)相差不多;在变化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的第二部分专门来谈“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属于小学阶段的大致有: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外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其他提到的一些长篇小说,如吴承恩《西游记》、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也适合小学高段的孩子阅读。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应该说,《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外阅读了,这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首先,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实践,仅靠每册课本里的三十多篇文章,不到10万字的阅读量是肯定不够的。其次,提倡课外阅读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不是靠系统地讲授语文知识和单调的语文训练来提高,而是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能力”。[1]再次,课外阅读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面,课外阅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当学生从课外书中获得了足够的乐趣后,学语文的主动意识才会长久保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阅读,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最后,课外书是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个体、班级、学校、地方的差异是很大的,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另外,课外阅读还具有丰富性,有助于各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如知识读物)。

   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并非始于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时,历次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多次提到课外阅读,老师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经济欠发达地区课外书数量有限;对课外阅读老师不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随意性较大;老师缺乏对课外阅读进行切实的指导,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老师还缺少手段;由于缺乏适当的评价手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落不到实处,等等。但较为突出的问题还在于,老师缺乏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本文试图以阅读循环图为例,论述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导致了另一个结果,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直线关系,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英国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aidanChambers)曾以这样一个阅读循环示意图来表示[2]: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有协助能力的成人(教师、家长、图书管理员等)居于中间地位(并非中心),他起着提供、激励、示范和反馈的作用:他提供图书和时间让孩子们阅读,并尽力创造一个吸引人的阅读环境;他可以激励孩子,让他们愿意去阅读,并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他可以为孩子们示范念读故事和评论书本,让孩子们掌握阅读的技巧;他还可以在阅读群体中,反馈和分享大家的阅读心得。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外阅读中,孩子仍然居于中心地位,在选书、阅读和回应的循环过程中,成人(本文主要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下文将从选书、阅读和反馈三个环节来讨论在阅读循环圈中教师应起的作用。

(一)选书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国儿童文学界一般把广义的儿童文学按年龄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三个层次,小学阶段以阅读童年文学为主。但应该注意的是,三个层次的划分并非铁板一块,它们的边缘是模糊的。例如,在小学低段,图画书仍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主体;小学中高段,阅读能力高的学生也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长篇作品。然而,我国每年的儿童读物出版数都在2万种以上,如何从中选择优秀的儿童读物,是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

1.教师的儿童文学观。

   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取决于教师的儿童文学观。如果把儿童文学看成是“教育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作家鲁兵语),那么在选择儿童文学时就会选择教育性比较强的作品;如果把儿童文学看成是娱乐儿童的文学,那么在选择儿童文学时就会选择趣味性较强的作品。在国内儿童文学界,儿童文学观也经历了一个从“教育儿童的文学”到多元价值功能观的转变,如儿童文学作家刘厚明曾提出儿童文学“导思、染情、益智、添趣”的多元功能论。[3]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该从培植儿童的阅读兴趣入手,屏弃教育意味过重、艺术水准一般的作品。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呢?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把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的标准定为以下几类:[4]

忠实于艺术的书。就是诉之于“直观”,而得以培养儿童观察力的书。是孩子们读了,也会觉得它具有质朴之美的书。

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这种书可以保护儿童,守住想象世界的幸福,避开现实法则的束缚。

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使儿童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森罗万象的生命。

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知性和理性的锻炼,并不是可以立即产生利益的,也不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发生作用的。好的书应该不以立即的效果为目的,而且决不可把它当做目的。

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它们能促进孩子们旺盛的成长力,使他们的精神圆熟,绽开睿智的花朵。

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种道德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能让人类的心灵活泼起来、激奋起来,愿奔向真理的道德。

   当然,这几类书并没有囊括所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但它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师的审美判断能力是选择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的鉴赏水平,就应该更多地阅读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在丰富的感性经验上提升理性的判断能力。

2.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

   教师在个人的阅读习惯中,会建立起自己的阅读偏好,或者会对某些书籍形成刻板化印象(Stereotypical)。例如,卡通书对孩子是有害的;小学生还不能读长篇小说;只有经典作品对孩子才是有益的,等等。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该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实际阅读状况,例如,许多卡通书都是有益有趣的,只有有色情、暴力的卡通书(色情和暴力并非卡通所独具)对孩子才是有害的。1990年、1991年来自32个国家二十多万名儿童参加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iea,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evaluationachievement)的考试,结果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而芬兰儿童最普遍的消遣书刊是什么呢?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都看一本漫画书。[5]这说明我们在选书时不能犯“因噎费食”的错误。教师还应该避免以自己的阅读偏好来影响学生,除为了开展讨论活动外,最好不要指定学生阅读某一本书。课外读物和教材不一致的地方是,如果说教材突出的是规范性和典范性的话,课外读物应该突出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小学阶段,选择课外阅读作品时理应把趣味性放在首位——这也是在影像时代的明智选择。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3

[中图分类号]:i20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1

引言

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目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儿童文学阅读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儿童文学具有唤醒式教育功能,它可以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通过阅读儿童文学,温暖学生的心灵,用唤醒教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心,让爱心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扎根。

一、唤醒式教育的内涵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将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不在于教会学生认识、记忆多少文字,而在于唤醒人类纯朴善良的本性,并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在儿童教育阶段,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唤醒学生的个人意识,让其积极主动地追求理想价值。这种教育不在于培养具体知识技能,而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

儿童文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生观,正确面对未来生活。儿童文学教育的功能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教育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文学的作用是为激发学生的潜力提供辅助工具,这也体现了唤醒式教育的特性。通过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促使儿童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唤醒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儿童文学作品的唤醒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很受儿童欢迎。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心理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容易唤醒儿童的阅读兴趣。在儿童阅读过程中,文学作品可以为学生阅读提供正确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儿童作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地状态下,汲取丰厚鲜美的文学养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力。

(二)唤醒人类天性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意思指善良是人的天性,是人生命力最原始的部分,人们生来带有一颗善良、纯朴的心灵。但是,受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许多孩子面对的是大量的成人世界的言语、行为规范,孩子们缺乏相应的辨识能力,也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形成一种胆怯懦弱的性格。儿童文学可以将儿童世界的真、善、美进行放大,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感受世界的美好。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感悟文学作品描绘的文学意境,唤醒人类心灵深处的真、善、美,唤醒儿童世界失落的真情。

(三)唤醒沉睡自我

由于我国教育工作进展速度较慢,人们形成了很强烈的物质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只注重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层次的追求。这对青少年的世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很容易导致学生天性的迷失。儿童文学作品注重描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可以激发学生的自然天性。儿童可以通过文学阅读,引发对自我的认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让学生摆脱外界物质观念的困扰。

三、唤醒教育理念下的儿童文学阅读实践探索

在儿童教学过程中,可以开设儿童文学阅读选修课程。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在儿童文学选修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不断补充儿童文学方面的知识素养。同时,教师可以在选修课上,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据此对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强调充分利用文学资源,并不能将教学能容局限于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吸收和借鉴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丰富儿童文学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提升儿童的审美观,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而且儿童文学读物可以培养良好的性情,让儿童形成交稿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并树立自信、开朗、乐观的生活心态。

儿童文学的唤醒式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通过将儿童文学阅读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4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儿童课外阅读逐步重视起来,且陆续有相关文件出台,也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的展示、评比等活动。这样从上到下的行政推动,的确让各校领导、教师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并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但是,由于只关注轰轰烈烈的校级、市级、省级层面的读书活动,没有日常的、细水长流的读书活动,没有切合实际的阅读计划、目标及呈现系列化、阶梯式、螺旋上升式的有效指导、灵活指导,儿童课外阅读出现了以下问题。

1.儿童课外“被动”阅读。我们如果做个有心人,去深入儿童群体,密切关注他们的言行、神情,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儿童在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一脸苦恼,情感外露的男孩甚至会当场叫嚷:“啊?!怎么又要读那么多啊?!”课间,说不定还在相互发泄着自己对教师的不满,对课外阅读的抵触情绪:“×老师真讨厌!”“我一看到那书本就头疼!”“我也是,一捧起书本就想睡觉!”“就是啊!老师要求的书有什么好看的!我要看电视!我要玩电脑!”“为什么老师不布置些漫画书给我们看啊?否则,我肯定会超额完成任务的!”“倒霉啊!我又没得玩刺激的电脑游戏了。”……这些孩子也就鲜有在课余主动捧起书本阅读的,如果在校的午习课、放心班上作业完成得早,值班教师让孩子们自由阅读课外书,他们是“充耳不闻”的;而如果“不巧”,正好是语文教师当班,他们拿着个书本也是一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模样。在家里,如果教师要求家长每天负责检查签字,他们是能拖则拖,拖不过了再懒懒散散、无精打采地打开书本阅读。可想而知,这些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休眠状态,是带着任务观点、“被动”地在进行课外阅读,没有主观能动性与积极主动性,阅读效果与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2.儿童课外“任意”阅读。儿童如果没有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电视瘾,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对课本以外的、新奇、陌生的书籍应该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兴趣,但是他们这种兴趣是不持久的,而且也会出现兴趣指向偏差导致书籍选择有偏差。

一部分男生天生的好奇心与猎奇心理,青春期荷尔蒙过早分泌,使得他们对富有感官刺激、充满惊险情节冲突、甚至是充满暴力元素的低俗漫画书、图文版笑话书、小人书等爱不释手,如《蜡笔小新》《哥玩的不是贱、而是寂寞》《四裤全输》系列书等等。而一部分女生,特别是相对较早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女生,则对校园言情小说情有独钟,如《初恋之吻》

《惹我你就死定了》等。这些孩子虽然课余也在看课外书,但是阅读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就像一个人误入歧途,还蒙在鼓里。而实质上,他们的阅读是被那些“低俗漫画书”“暴力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等的作者、出版商、销售商等牵着鼻子走的。

笔者长期以来通过对自己孩子以及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孩子的询问、观察,并于近日对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也访谈了一些一线的语文教师和一些小学生家长,还关注相关的文章、信息等,发现不少儿童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与有效的方法,普遍存在“蜻蜒点水”“囫囵吞枣”“舍本求末”式等阅读现象。

笔者就曾看到这样一件事:在一次班级读书会上,师生一起讨论《土鸡的冒险》这本书中主人公“中国土鸡”的形象,大家都说这只土鸡勇敢、富有智慧,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然而,当让孩子们从书中举例说明土鸡富有智慧时,一个男孩却讲了这个故事:另一只鸡名叫“白毛”,它平时一直在主人面前排挤中国土鸡。有一天,它看到主人床单上有污迹但很像一朵朵花,问土鸡是怎么回事。土鸡就骗它说,这是屎花,主人故意让它弄上去的。如果它也能把自己拉的屎弄到床单上,一定会得到主人的奖励。愚蠢的“白毛”信以为真,照着中国土鸡的话做了,结果正好给主人看见,挨了主人一顿毒打。

这个孩子说完,教室一片笑声。这个案例中的孩子们因为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所以记忆深刻的是文中的恶作剧情景,还误认为这就是“智慧”,而实质上这种阅读是“舍本求末”。

再如一些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虽然课余时间也会读书,但细细一观察、一交流,会发现他们有的极少把书从头读到尾,有的今天看看这本、明天看看那本、后天已不知道前两天的书放哪儿了,也有的是根据同伴的介绍挑出搞笑、滑稽或刺激的片段、章节,匆匆浏览一遍就了事,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评析人物形象等等,常常一问三不知,或者只能回应一些形式化、标签式的词句。如果家长与教师根本不重视课外阅读,孩子的这些现象就尤为突出。

3.儿童课外“浅显”阅读。这种现状就是指儿童在师长的要求下,按部就班或饶有兴味地进行课外阅读,大部分书籍是师长布置的书目。虽然他们也会定期完成师长布置的阅读摘记、读书笔记等,但是,他们在阅读时,只关注或唯一记忆的只是故事的情节内容,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不重视,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句、段落、文本内容等总是懒于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师长等,基本上都是“跳过去接着往下读”“糊里糊涂往下读”;阅读时缺乏想象、联想、判断、辨别、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对于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没有理解、感悟。在师长检查阅读情况时,能记得的是书中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者只是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细心、爱探究的师长应该能发现这样的阅读是浅表化的,儿童的思维是滞后的,精美语言的积累、人文素养的积淀明显不足。

二、原因分析

政府、社会、学校、师长们重视儿童课外阅读,并不意味着儿童课外阅读质量一定会高。儿童课外阅读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几种不良现状,笔者以为除了课本知识容量大、要求高、任务重,以及课肉阅读教学高耗低效造成儿童大量课外时间被挤占,儿童在沉重学业负担之余需要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寻求感官刺激因素外,主要有三大成因:

1.师长硬性下派课外阅读任务。教师与家长没有明确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与功效,对其内在的长远价值没有准确把握,片面追求阅读的量,偏重于形式化的种种阅读任务、展示及评比活动等,唯以各类阅读评比奖项、荣誉称号为重,且对儿童阅读心理特征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所以就硬性下派课外阅读任务,并且有的阅读任务跟儿童现有的认知、理解水平及兴趣需求等相距甚远,也有的违背儿童阅读心理发展规律,最终导致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缺失。例如,调查问卷中就有孩子反映“师长推荐的书有自己不怎么喜欢、甚至讨厌看的,主要有:《史记》《法律知识读本》《红楼梦》《水浒传》《论语别裁》《悲惨世界》《大西南战争》《在人间》《母亲》《我的大学》《战地钟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等,主要原因是:枯燥、难懂、没兴趣等”。

2.师长缺乏课外阅读书目的合理推荐。一些师长虽然知道孩子应该要多读课外书,但是对于孩子现时段该看什么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制定怎样的阅读书目计划及根据事态变化怎样进行书目微调等等都没有关注和思考,平时只是空泛地说教,“作业做完了多看看课外书!”“不要只顾着看电视、玩电脑,去看看课外书吧!”“不多看课外书,你怎么能提高语文成绩、写作水平啊?!”……同时,这部分师长自身的阅读也是“任性而为”,甚至平时几乎不读书,业余时间的爱好无非是电视、电脑、麻将、“红五星”之类的活动。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孩子们在课外也就难免出现“任”读现象。

3.师长缺乏有效阅读方法的指导。“新课标”、新闻出版总署等都对中小学的学生课外阅读有书目推荐。而且,有关绘本教学、阅读指导课、“师生共读一本书”指导活动等信息,在网上也能轻松搜得。所以,一部分师长就依样画葫芦地给孩子定阅读任务、推荐书目。在孩子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一教师只是阶段性地了解一下孩子读了多少页书、多少本书,稍微负责点的教师也只是定期批改孩子的阅读摘记本,在表扬学生或向学校申报阅读之星时也以阅读的量为主要的评选标准,有什么读写方面的大赛也总是直接布置给几个尖子生而己。平时,课内阅读也没有良好的方法指导,“读、读、读”“说、说、说”“做、做、做”是常用的三大法宝。他们既不去持续、动态地观察、分析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能力等发展状况,自己也没有去认真阅读需要重点指导的课外书籍,在按学校或上级行政部门要求进行阅读指导等活动时也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如有时学校要检查或评比课外阅读指导课时,有的教师就临时从网上搜一个教案,在班中走过场了事,甚至由于自己没有完整、深入地阅读那本书,对于课堂上学生交流理解有偏颇或出现错误都浑然不觉。那这样的指导势必是不成体系、不会螺旋上升的。孩子们的阅读就只有“量”没有“质”。

三、对策思考

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儿童课外“被”阅读、“任读”、“浅读”等三种不良现状,就得从儿童课外阅读“兴趣”人手,在儿童课外阅读“书目”计划上动脑,在儿童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上用心。这样,我们儿童的课外阅读才能从热热闹闹的活动形式走向实实在在的主动阅读、日常阅读、深度阅读。

1.从“兴趣”点入手,激励“好读书”。坚持长期的课外阅读的确能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促进儿童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文成绩的提高。但是,它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让孩子的心灵在经典的浸润中成长,逐步涵养“真、善、美”,给他们的一生打好精神的底色。而且,儿童的阅读心理特征主要有三个特性:一是接受的阶段性;二是感知的直观性;三是想象的活跃性。所以,我们不能布置“拔苗助长式”“高压式”等阅读任务,那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对儿童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引导孩子开启课外阅读大门时,首要关注的是兴趣的培养及维持。一开始,我们可以选择一本切合孩子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的儿童文学方面的书籍,跟他们一起阅读,每天布置适量的阅读量,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入书中的世界。家长可以利用每晚亲子阅读的时间发现、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点,共同来对书籍内容质疑问难,让孩子体验成功阅读的乐趣。教师每周设定一段课外阅读互动交流的时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开展乡元的对话,让孩子享受到这个过程中产生“共鸣”的快乐与幸福。慢慢地,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与方法时,可以让孩子们在切实可行的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阅读,互动传递阅读(也可谓“漂流阅读”),还可让孩子们互相推荐书目表中没罗列的好书。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阅读成果展示、评比,分享阅读活动等等,来强化、维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与育儿经历中,发现适合低年级阅读的有:新蕾出版社的图文版《兔子坡》(罗伯特・罗素著)、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调皮的日子》(秦文君著);适合中年级的有: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的《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等系列丛书(9本)(罗兰・英格斯・怀特著),获国际安徒生奖的《蓝色的海豚岛》(斯・奥台尔著);适合高年级学生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系列、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网》(e.B.怀特著)、美国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等。这些书都能在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由于当今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等原因,现在的一些儿童原发性的阅读特点己跟师长们孩童时期有不小的差异了。所以,师长只有在明确认识儿童课外阅读的核心价值和儿童阅读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着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想方设法维护他们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的阅读之路走得更远,阅读质量得以提高。

2.在“书目”上动脑,引领“读好书”。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激活后,需要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合作,制定、执行课外阅读活动方案(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计划、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收获展示等等),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其中,帮助孩子选择书目是首要的任务。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事,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但是,由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生活经历、人文素养的局限等等因素,造成他们在书籍选择上出现偏差、阅读行为不持久等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师长要做个有心人。

师长对孩子要明察暗访,确切了解孩子们是否在看“低俗漫画书”、“暴力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等书籍,分析这种不良阅读的心理特征,创设有效情境引导他们认识到这种阅读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同时,通过“名家、名人小时候的经典阅读故事会”“身边的榜样(如“阅读之星”“小书迷”“小书虫”等等)的故事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引领他们迷途知返,找到正确的阅读方向。

当孩子们的“读好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我们师长一定要在课外阅读书目计划的制定上多动脑筋。教师们可依据新课标、新教育实验、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及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列出的儿童分级阅读书目等,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水平、能力状况等,每个学期制定一次基础性的课外阅读书目计划,可以儿童文学为主。家长则可以在配合学校督促孩子进行基础性课外阅读的同时,带着孩子进行“拓展性”、“个性化”的课外阅读。

理想的境界是,师长在对孩子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特点等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后,要共同研讨、制定阶段化的阅读目标及阅读书目计划,且要将每一个阶段的阅读目标及阅读书目计划分“基础”“拓展”“个性”三大块,使得每个孩子既能完成基础性的阅读任务,又能根据个人的能力进行拓展性阅读,还能依据独特的个人兴趣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这就好比开出了一张促进每个孩子身体都健康成长的科学、合理、全面的食谱。

3.在“方法”上用心,确保“读书好”。有了兴趣、有了书目计划,并不代表着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与收获就会逐步上升,这还需要师长们动态、持续地关注孩子的状况,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必要时还要灵活调整措施、改变方法。

(1)“亲子阅读”法。“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在上文提到的调查问卷中也反映出:家长平时爱看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跟孩子一起看书报的,他们的孩子也普遍喜爱课外阅读,也爱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时,请教爸爸妈妈。而笔者女儿的课外阅读成长经历也说明了在家有效指导的重要性。她在一二年级的时候逐步养成了课余时间爱读书的习惯,一直到现在读初一,每天有空她都会捧起书本津津有昧地阅读。她的基础性阅读以儿童文学为主,期间随着年级升高,每阶段都会有拓展性、个性化阅读,如三、四年级的图文版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年级的《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等;六年级的原版《西游记》,巴金的《家》《春》《秋》等。笔者作为家长,在她低年级时,注重每晚的亲子阅读,跟她一起读、一起对文本内容质疑问难、互相交流理解感受;中年级开始,配合学校引导她边读边圈,点点划划乃至批注,读后做阅读摘记,读书笔记等等,有时还跟她一起朗读、背诵唐诗、宋词、元曲、古文中的精妙的句段等;现在,我会抓住有利时机询问她的阅读进程、阅读内容、阅读感想、阅读评论等,有时我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两人还在民主、和谐的氛围里探讨有效的阅读新方法等。所以,晚餐桌上、睡觉前、周末散步时等等,都是我俩沟通的好时机。

(2)“教师指导”法。当然,学校教师在取得家长密切配合的同时,也应在校内既要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让孩子逐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又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类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评比活动等。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后的读书交流会,请“阅读之星”讲讲自己阅读的好方法等,让孩子们掌握浏览读、略读、跳读、精读等方法;阅读摘记本每一两周上交老师批阅、读书笔记展评、读后感比赛、读书小报评比等活动,让孩子逐步掌握运用“提要式”、“列表式”、“心得式”、“索引式”、“剪辑式”等读书笔记的方法。

另外,如果教师在刚开始启动课外阅读工程时,发现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状况良莠不齐、或是“三分钟热度”,那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在家阅读状况记录表》,一开始,倡导“亲子阅读”,且请家长每天记录下阅读的起止页码,还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共同记录阅读感想、收获等,长短不限,最后家长签名;等到孩子具有良好的阅读方法、习惯后,可以开展“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家长征文活动”等等。

(3)“对症下药”法。万事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孩子的阅读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师长固守原有的经验、现有的方法,只注重阅读活动的“预设”与各种评比奖项、荣誉称号,不关注“生成”与阅读深度、厚度,那有时难免会导致各种各类阅读活动的形式化,孩子阅读时思维的浅表化等结果。因此,师长们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启动儿童课外阅读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反思,总结提炼出好经验、好方法,深入分析阅读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探讨解决策略,及时调整指导措施。

如笔者在对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事例:有位教师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她说自己在前几年发现在班内实施的指导、检查反馈等措施,虽然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基本方法、良好习惯等,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文本内涵的厚重,一些孩子却还停留在“浅表阅读层”。于是,她又在班内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每次带着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后,自己就从“孩子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度”、“孩子对整本书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梗概的记忆度”、“孩子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度、鉴赏度”、“孩子对文本思想、情感等的体悟度”、“孩子对文本表现手法的领悟度”等方面入手来编制一张阅读检测卷。每次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既褒奖优秀学生,又表扬进步学生,还分别颁发奖状、纪念品等。同时,她又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班级主页,在上面开设阅读主题博客,自己和孩子们定期上传好书推荐、读后感等内容;有时还在上面开展“主题讨论”;对一些经典电子读本进行链接;在班级相册栏目里上传有意义、有特色、有成效的阅读活动的影视资料;鼓励孩子建立个人阅读主题博客等等。慢慢地,孩子们的阅读从量变走向质变。

当然,如果教师能做到向孩子推荐的课外书自己先完整地读、深度地读,也坚持高质量的摘记、笔记等,对于儿童课外阅读的评估方式方法大胆创新,设立体现阶梯式、螺旋上进式的星级制称号,根据孩子突出的兴趣、能力类别,组建各类阅读小组或文学分社(童话分社、科幻小说分社、儿童诗分社、小木屋分社、散文分社、动物小说分社等等),让孩子们的阅读在团队的力量中从表象走向内涵、走向文化,那将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境界。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5

【关键词】 图书馆;少儿阅读;阅读指导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接班人,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日后他们对祖国作出的贡献,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便是阅读。阅读能力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伴随少年儿童成长的珍贵财富。因此,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肩负的责任,是图书馆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必须把阅读指导作为少年儿童读者服务的重点内容,帮助少年儿童培养积极健康的阅读兴趣。

1.少年儿童阅读现状

1.1网络、电视、电子游戏较多占用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时间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行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获取信息的手段日益丰富,图书出版物已不再是少儿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电子及网络媒体占据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相当的比例。色彩鲜艳,语音丰富的电子媒体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使得少儿能用于书面阅读的时间更为减少,因此造成少儿阅读率低的局面。在我馆对733名少年儿童阅读状况调查中发现:66%的人课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上网或玩电脑游戏或看电视、电影,而34%的人会选择课余时间看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子媒体对少儿的影响。

1.2学习压力挤占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时间

在“应试型”正向“素质型”教育转变的过渡阶段,广大少年儿童正面临应试教育和素质拓展双重压力的局面,学业负担重,课余时间也被各种兴趣辅导班占据,可供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少。同时,家长、教师对少儿课外阅读进行有效引导不足,没有对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给予足够的重视。据调查,现在少儿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当中,低年级学生呈现出由于兴趣,或是经由老师家长推荐,或是同学相传这几种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各种考试,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各种兴趣班、提高班、冲刺班充斥着少儿的课余生活,使得本来就缺少的自由支配时间,课外阅读更是难以挤进他们每天的日程,阅读跟少年儿童之间也就渐行渐远。在我馆对733名少年儿童阅读状况调查中,在回答“你认为没太多时间看书的原因”时,有55%的读者选择是作业多,课业压力大。

1.3少儿阅读结构存在问题

据教育专家分析,时下少儿阅读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功利性阅读多,趣味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缺少阅读计划,阅读效率低。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广大中小学生用于可以让心灵真正放松下来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大量剥夺,取而代之的是跟考试相关的,强化课本知识的变相“课内阅读”;就图书市场的情况来看,质量不高的通俗儿童文学盛行,严重挤压了具备深度阅读价值儿童文学的发展空间,而作为少年儿童读者,他们更愿意选择动漫、校园小说等直观、通俗的读物,相对而言,底蕴丰厚,发人深省的读物,却得不到学生的青睐,这样就形成了娱乐性的阅占据了主导的状况;另外,多数少年儿童没有明确的阅读计划,没有形成自觉有效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面表现出被动、盲目的状态。他们不能准确地从阅读材料当中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结果是造成了对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

2.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今社会,有人把知识经济描述成“知识左右人类未来,信息构成生存基础”,当前的社会环境也体现出“学海无涯”的真正含义:每个人都应该将学习贯穿在整个人生当中。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智慧的海洋,拥有大量可供阅读的书籍资料,文献报刊,馆内明亮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是学习知识、培养阅读兴趣的良好场所,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大课堂。少儿时期的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开始,是通向未来成功之路的基础,而未来学习型社会也将要求他们在形成阅读习惯的同时,发展已知,开发未知,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阅读是少年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图书馆是少儿的第二课堂,少儿可以通过书籍阅读,延伸课堂知识、

开阔视野。少年儿童读者普遍处于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年龄段,但是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足,不懂得筛选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还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阅读兴趣,对阅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环境,丰富的书籍资源,为正在启蒙阶段的少年儿童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让他们从小开始培养健康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自学的能力,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已成为图书馆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做好导读工作,有助于少年儿童早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社会主义新一代有用人才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放到服务工作的重点位置。在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过程当中,图书馆工作者要有意识的去了解少年儿童读者的需求,学习少儿教育的知识,掌握一定程度的指导技巧,将阅读指导工作更加切实有效的落到实处做好准备。在具体操作当中,针对少年儿童活泼思维的心理特点,应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将阅读指导的理念融入其中。

3.指导少儿阅读的有效方式

3.1打造孩子们的阅读乐园

图书馆要培养少儿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努力创造能吸引孩子们走进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可以借鉴游乐园的装饰布置,把少儿阅览空间打造成“阅读游乐园”,构建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在空间布局方面应体现人性化设计,突出少儿活泼童趣的个性特色。利用色彩、摆设、装饰造型,将少儿阅览室由外到内布置成色彩明亮、充满想象、富有童趣的空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把孩子们吸引到图书馆中来,为进一步引起其阅读行为创造条件。

3.2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是图书馆为少儿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方式之一。阅读推荐就是馆员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的图书的过程。〔1〕通过阅读推荐,把读者和图书馆资源联系起来,通过指导阅读的方式逐渐使孩子们爱上图书馆,热爱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为了做好阅读指导工作,馆员一定要不断学习和积累,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掌握不同时期各种类型的儿童读物资讯。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如阅读相关的儿童文学评论期刊和杂志,了解时下热门的少儿读物,关注网上书店或大型书店的新书上架情况,对借阅率较高的图书进行统计记录,通过日常读者借阅过程中的交流或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少儿阅读兴趣等等。对一定数量的儿童读物资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以后,实现以多种互动方式向儿童推荐读物。如利用宣传橱窗、公告栏、专题板报等平台,提供有关的读物简介,内容概要以及一些精彩的书评,配以适当的书籍封面或者插图,向孩子推荐好书新书;在馆内设“好书篮子”,安排固定时段让孩子们在还书时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籍放到篮子里,方便他们现场交流相互推荐书籍;在馆内设“书评专栏”,鼓励孩子写书评,把自己喜欢的图书以简单的语言,自由发挥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评价,贴在专栏上,与同龄读者分享。

3.3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工作

实践证明,图书馆员充分了解少儿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在阅读中加以科学的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有需要对少年儿童进行年龄段上的划分,进而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量身定做不同的阅读指导内容。

3.3.1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指导

学龄前儿童指的是还没有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在我国一般将0至6.5周岁的儿童称为学龄前儿童。〔1〕这阶段的小读者天真纯朴,以形象思维为主,专注力短暂,富于幻想,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理解能力单一,阅读方面处于启蒙阶段,在阅读中缺乏目的性和自觉性。这个时期应该重点推广以文明礼仪、基本生活常识为内容的书籍,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基础。图书馆馆员可以借鉴幼儿园的教学方式,采用动画课件,并结合讲故事、做游戏、情景剧表演等直观、活泼的形式,向小读者推荐和讲解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文字简短的童话、寓言、神话等启蒙读物。通过绘画、做手工等动手形式,让孩子们在阅读过后生动地表达书籍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抒发他们的读后感受。这样,通过组织各项读书活动,将阅读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及社会规范等传授给孩子。

3.3.2小学儿童的阅读指导

这一阶段的孩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专注力增加,求知探索欲望增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从被动的语言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是接受科普和环保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的阅读兴趣由单纯、幼稚的童

话类书籍逐渐向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书籍转移,如侦探、科幻、校园文学类书籍。图书馆员除编制主题书目外,可从各类主题中挑选热点作品,分别组织不同主题的“书迷会”。让有共同阅读兴趣的小读者在一起聚会,或交流阅读感受,或对图书进行点评,或发挥想象改写剧情或续写结局,或将自己喜爱的故事人物、情节绘画成漫画作品。在活动中,适时渗透阅读技巧指引,推荐同类其它优秀书目,在原有书目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大阅读面。

3.3.3中学阶段读者的阅读指导

这一阶段的读者处于青春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独立自主,逆反心理强,对很多事物好奇。这个阶段的阅读涉及面最广,阅读兴趣开始从儿童读物向成人读物如中外名著、人物传记、英雄故事、科普读物、青春小说等类型转变。图书馆应主动配合学校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来设立专题书目和专题书架,引导他们参与阅读征文、演讲比赛、阅读俱乐部、书话会等读书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深入解读书籍背后所蕴含的思想,鼓励他们进行自发性的思考,让他们在阅读面的进一步拓宽下,对社会生活认识理解的加深,解除成长过程中的困惑,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让更多的少儿走进图书馆,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图书馆要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常规化、系列化、品牌化的阅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播下阅读的种子。以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为例,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定期开展“亲子故事会”系列活动、读书征文、经典朗诵等活动,引导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每年都会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少儿热爱读书,争当先进。以图书馆为阵地,藉着“4.23世界读书日”、六一、寒暑假、公众假期等节日开展主题活动,营造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六一开展“书名大家猜”、“快乐借图书,轻松拿奖品”;2010、2011年暑假期间,举办“读书夏令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乐教乐学”、“快乐读书会”、“好书乐分享”等等。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为培养并提高小读者热爱图书馆、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意识,开展“走进图书馆,好书齐分享——共享阅读快乐”展览、“爱护图书讲座”、“爱护图书,做文明读者,共创美好图书馆”签名活动。每年暑假都举办“暑期志愿者”活动,以自愿报名的原则参加活动,从中选拔出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组织培养成一批了解图书馆,懂得发挥图书馆作用的骨干志愿者,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带领更多的小读者认识图书馆,掌握运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这些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读书热情。

3.5重视发挥家长的影响力,培养少儿阅读的坚强后盾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港湾,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终生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长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图书馆要想使孩子从小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成为图书馆的长期读者,就必须重视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

3.5.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吸引家长带孩子来图书馆

在少儿室内设“亲子阅读区”,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鼓励家长为孩子朗读或讲故事。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家长也从中得到精神享受,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深深依恋,从而使亲子双方都热爱图书馆,享受亲子阅读带来的快乐。在少儿阅读区旁可再设置“家长阅读区”,放置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优秀期刊书籍,供家长阅读,让他们照看孩子的同时,增长少儿教育知识,培养爱阅读、会教育的家长。此外,定期举办讲座、咨询会,邀请儿童教育专家、作家等向家长们宣传阅读对孩子的意义,传授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家长感受到带孩子上图书馆是一件对孩子和自己都有益的事情,使他们养成自觉带孩子上图书馆的习惯。

3.5.2倡导家庭读书,打造“书香家庭”

图书馆员除了要采取措施吸引家长来图书馆外,还要向家长推荐图书,指导家长在家中开展阅读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馆,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阅读的这颗种子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扎根发芽。例如,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在2010年年底推出的“和谐西城,书香家庭”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此次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分批实施“小小家庭图书馆计划”,将36本好童书组合推进家庭,以营

家庭的阅读氛围,并与阅读调查、阅读学堂、故事妈妈培训、阅读学习体会交流、社区阅读推广等活动相配合,培养书香家庭,推进家庭读书活动,优化社区文化环境,影响和带动儿童、家长参与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例如,东莞图书馆联合各镇街、村(社区)图书馆分馆共同启动“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通过送书上门、好书推荐、套书丛书整体借阅、活动信息预告、读书会、有奖竞读、建立家庭网上数字图书馆、开通市民学习网、开通家庭藏书网等便民措施,推广图书馆服务到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3.6多方合作,形成合力

主动与宣传办、团委、关工委、社区、学校、企业等组织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资源优势,围绕他们的中心工作策划少儿阅读活动,逐步引导少儿爱读书,读合适的书,使阅读风气从儿童兴起。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方式。近年来,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例如,在春节期间与镇团委联手举办“乐享我们的节日——青春暖流,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包括为小朋友播放动画片、过年小知识有奖问答,对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奖励儿童文学名家著作的系列书籍,大大激发小读者来馆的热情;与共青团合作举办“团委会亲”活动,向来馆参观的贫困儿童赠送读者证,鼓励他们多到图书馆来借阅图书;与嘉吉关爱委员会合作举办“青春暖流,爱心学堂”活动;由镇团委、宣传办、教育办及我馆携手东莞润达弹性织造有限公司、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共同举办的“与文明同行”—-爱心赠书活动,为学生赠送了精美图书132册,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66份,鼓励他们热爱读书,努力学习;与教育办合作举办“书香中华,文采人生”——中华诗词名篇朗诵比赛、2012年“魅力汉语,经典华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与镇妇联合作开展“读书进万家学习月”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家庭广泛参与到读书学习活动中来,营造书香麻涌的社会氛围;与学校合作举办“畅享阅读魅力,领略名家风采”——名家校园行系列活动,对少年儿童作正面的阅读引导;与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合作向各小学推进分级阅读。馆麻涌分馆还计划在2012年与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合作,举办少儿绘本制作大赛、举办校园小记者受聘与培训等活动,将图书馆打造成校园小记者基地。

4、结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将继承社会建设的重任,阅读是一直伴随着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阅读带来智慧上的启迪对他们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图书馆作为书籍的殿堂,应当充分运用其蕴藏的资源,发挥其在社会当中的功能,通过多种方式渠道,促成家庭、学校以至社会各方面引导少儿健康阅读的风气,从少年儿童做起,逐渐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让少年儿童自觉用知识武装自己,将自己培育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兵,张丽,李燕博.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研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2]吴翠红.图书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图书馆论坛,2008(6)

[3]关丽丽.新形势下少年儿童图书馆读书活动探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0)

[4]姜洪良.省级图书馆为少年儿童读者服务的优势与策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

作者简介:

萧丽明女,助理馆员,现工作于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根据课改理念,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接触语文材料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要改变儿童阅读的"非本位"、"非快乐"现状,促进儿童本位快乐阅读,应做到以下几点。

1.拓展课外阅读渠道,合理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给学生一本好书就是给他开一扇窗,让他看得更多、更远,生命更宽广。因此,精选课外读物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努力创设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拓宽课外阅读渠道,让学生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

1.1平等择书,尊重儿童生命的乐趣。要让儿童快乐阅读,首先是以儿童为本位的阅读。然而学生年龄小,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也不具备一定的择书能力。那么如何做到平等择书?我认为,择书的标准有四条:有利于身心发展;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④类型多样。此外,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小小图书架",订几份少儿报刊,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让学生广泛涉猎,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1.2阶梯阅读,迎合儿童心路历程。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不同时期,儿童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只有分阶段有目的阅读,儿童才可能快乐阅读符合本位视角。考虑到一至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差异,遵循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要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原则,我们制定了一至六年级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篇目。一二年级以短小易懂的儿歌和童话为主,三四年级开始涉及小说散文,五六年级则以科幻作品、经典名著为重,较三四年级有深度。给儿童创设一个阅读背景,让儿童身在其中,感受书籍的魅力。

2.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享受独立阅读的愉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重要的心理因素,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激发兴趣的方法有许多,这里就例举几个。

2.1绘本激趣,抒写悠悠快活。对于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我们可以用绘本让他尝到看书的甜头,然后逐渐以画面少,文字多的优秀儿童作品推进。学生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来获得想象力的,图画书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图画书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快乐!图画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学生想象力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图画书不仅是让学生看的书,还是大人读给学生听的书。通过一边看图,一听人朗读,会产生神奇的效果,一个个广阔的世界就此展开。学生不是看图,而是读图,图像成了评议的世界,图像被转化成语言。

2.2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打造情感底蕴。教师不妨先演绎一下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或朗读其中的一段,或谈谈对这本书的感受。当然,也可以通过封面、作者、目录的导读,给学生留下的猜测、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打造学生情感底蕴。读书活动结束后,可以开展书评报告会,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可谓一举两得。比如教学"万里长城",我就给学生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烽火台的来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2.3开展各种活动,体验阅读乐趣。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可以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如:收集名言、谚语,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让学生感受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其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议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读会、读书笔记展评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舞台。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学生能在有趣的活动、竞赛中体验生活,愉悦地获得新知识。

3.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3.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习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7

摘要:文章根据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阅读能力的现状,结合我国少年儿童阅读习惯,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如:举办阅读讲座,开展教育征文活动,组织故事沙龙和少儿影视观赏等,以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加入到阅读活动之中。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127-02

作者简介:杨彦嫦(1978-),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

1我国少儿阅读现状分析

1.1少儿阅读普及率较高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喜欢并且习惯于阅读的人群大多集中在18周岁以下,而成年人由于离开校园步入社会而更重视社会经验的培养,因此,大多数成年人工作以后放弃了原来养成的阅读习惯。在未成年人中,8周岁以下的儿童每年阅读书籍的平均数量是3.1册,9~13周岁的少年每年阅读书籍的平均数量是7册,而年平均阅读书籍最多的是14~18周岁的少年,每年阅读书籍的平均数量是8.7册[1]。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从婴儿能够辨识色彩开始,就对子女进行简单的图片阅读培养。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儿童生平第一次的阅读行为大多发生在1~3周岁之间[2]。虽然在儿童的早期教育方面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儿童0周岁的阅读行为相比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家长的认知错误,大多数家长认为不到1周岁的婴儿还不能有效辨识色彩或者认为婴儿缺乏思考能力,因此无法进行有效阅读。除此之外,我国8周岁以下儿童的可阅读书籍数量也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家长缺乏对子女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识,再加上父母双方都要工作,很难抽出时间为子女购买适合的读物。二是出版社等有关部门对儿童阅读缺乏重视,忽略了8周岁以下儿童读物的市场。随着少年儿童识字能力的不断提升,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们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这与学生应试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1.2少儿读物人均拥有量较低且分布不均衡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并推向市场的少儿读物超过5亿册,每个少年儿童每年能够拥有的读物不超过2本[3],人均拥有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有几十倍的差距。而在我国每年推向市场的这5亿本少儿读物之中,有超过八成的读物被城市儿童获得,按此计算我国农村的少年儿童平均2年才能获得1本少儿读物。

究其原因,一是少儿读物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在少儿图书需求方面,由于家长们普遍缺乏培养子女早期阅读能力的意识,再加上工作繁忙,因此很少有时间、精力去为子女购买图书。二是缺少少儿图书的阅读平台。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我国近年来建设了一批少儿图书馆,但是已有的阅读平台远远无法满足民众需求。在图书馆分布方面,新建设的图书馆大多在东南沿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还不能做到大范围覆盖。在图书数量及质量方面,由于缺乏对图书馆的后期投入,因此很多图书馆自建成以后,图书数量增长非常缓慢,图书内容老化问题严重。

1.3功利性阅读和应试阅读占据主要地位

根据有关部门的分析与统计,我国少年儿童在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少年儿童的阅读行为并不是日常养成的,而是带有应试等特定目的;还有很多阅读行为不求甚解,只求对书籍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因素众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家庭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阅读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很多少年儿童的父母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没有意识到阅读才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甚至认为孩子阅读与课本无关的读物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孩子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很多课外知识是需要在书籍中获得的。在教育因素中,阅读能力与应试教育直接挂钩的行为影响了学生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很多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限于课本内的知识,排斥其他读物,无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提供帮助,也无法拓宽学生视野。而学生由于日常学业较为繁重,很难有精力再去涉猎课外知识。在社会因素中,提供少儿读物的平台搭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少年儿童读物的内涵也需要加深。在当前的商品市场中,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很多少儿读物仅仅从娱乐角度出发,而不具有教育意义。

1.4少儿阅读中出现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书籍资源越来越丰富,对虚拟书籍的阅读在逐步取代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对虚拟书籍的阅读具有方便、快捷、阅读成本低、阅读资源丰富等显著特点,因此,我国很多家长都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送给孩子作为标准配置,从调查结果分析,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所接受,新技术正在对传统阅读习惯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4]。

2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2.1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早期阅读推广活动

早期阅读是指少儿在识字之前,通过对色彩、图片等形式的认知来获取信息的一种阅读行为[5]。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应当伴随着成人对图像的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少儿更好地进行理解。早期阅读与上学后对课本的阅读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年纪偏小的少儿来说,阅读行为更为广泛,与理解书籍内容的相关行为都可以称之为阅读。早期阅读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就意识到了少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借助原有图书馆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少儿读物等。我国提倡少儿早期阅读是从21世纪开始的,借助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也是通过图书馆的平台对少儿读物进行推广。除此以外,我国还采取了以下几种推广方法:①举办早期阅读推广讲座,提高家长及子女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在举办讲座的过程中列举早期阅读能够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与孩子们在讲座中互动,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②以沙龙或者讨论会的形式对教育子女的经验进行共享,尤其是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进行探讨。某种特定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但是家长们可以在众多的方式中选择一种相对适合的方式。③举办少儿影视欣赏活动,增强趣味性。可以从少年儿童的需求出发,投其所好,让孩子们与父母一起观看少儿电影,引导孩子们阅读的愿望。④举办故事沙龙,阅读从聆听开始。大多数少年儿童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举办故事沙龙的时候,由成年人给孩子们讲受欢迎的故事,让孩子们对故事产生向往,在快乐中产生阅读的愿望。

我国少儿阅读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我国社会、家庭以及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思想共同影响下具备以下特征、不足及发展趋势:①活动不仅针对少年儿童,还要针对孩子们的家长。对于家长推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家长对少儿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可以通过少儿教育专家举办的讲座等方式开展活动,并力争在家长中寻找支持的声音,这样更容易被其他家长所接受。在家长对少儿早期阅读的认知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开展对少儿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书籍的推荐等专业服务。②节假日是开展推广活动的最佳时间。因为推广活动最好能够从家长入手,所以就需要充分考虑家长们的时间安排。我国少年儿童的父母们大多是双职工,只有节假日有空闲时间,因此,周末或者节日举办的活动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参加。对于已经上学的学生来说,在寒暑假举办的活动更受欢迎。③由于婴儿受到思考能力及独立性的限制,因此婴儿可以作为主体参加的推广活动较少。允许婴儿参与的活动应当将婴儿的安全放在首位,让婴儿在活动中更多地处于观察以及聆听的状态。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由于婴儿缺乏耐性,因此对于单纯、长时间的阅读很容易产生厌倦行为,最终表现在肢体语言上。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婴儿阶段对图片及颜色的认知比较强烈,再结合婴儿爱动的天性,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提供彩笔、画纸等材料,使阅读与娱乐相结合,培养婴儿的兴趣,在头脑中将阅读与“愉悦”进行关联。④应当建立多种推广活动平台,不能将所有的活动都限定在图书馆的基础之上。例如:幼儿园、学前班是孩子们在幼儿阶段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时候应该多选择这样的场所,使阅读推广真正地深入生活,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除此之外,政府管理部门还应当作为牵头人,将展览馆、医院等纳入到阅读推广活动的平台中,与图书馆进行紧密合作,将推广活动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2.2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阅读推广活动

对于已经上学的中小学生来说,其阅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项:一是对课本内容的阅读,主要指对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所列内容的阅读,或者是由老师要求的,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是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这个阶段内为了完成学业所必须阅读的内容。二是对课本外材料的阅读,主要指有能力、有精力的学生在完成课内阅读的前提下,对课外知识的一种涉猎,这种阅读行为是由爱好引发的,不具备功利性。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还没有完全走出对图片等形象阅读的习惯,但是也开始像成年人一样尝试着阅读文字材料。这个阶段不但是培养学生们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好时机[6]。

小学生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在校学生,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比较繁重,因此,推广活动的时间放在寒暑假比放在周末更为合适。在寒暑假,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计划如何培养阅读习惯或者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由图书馆发起的推广活动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对阅读书籍的行为进行宣传,鼓励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相应的读物,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们认识到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交流彼此之间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为孩子们的未来储备必需的知识。二是以图书馆为媒介,通过宣传活动使学生们对图书馆产生兴趣,愿意走进图书馆知识的海洋中去感受其中的求知氛围,以环境的影响力使学生们喜欢上阅读与习惯于阅读。与学龄前儿童不同的是,中小学生已经开始形成比较独立的思维模式,并且开始逐步地接触社会。图书馆应当根据中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宣传活动,与中小学校开展合作,以中小学生关注的热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主动阅读。

3结语

阅读推广活动有助于民众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而针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祖国的下一代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带动全民对阅读的认知与对知识的渴求,提升国民的整体知识储备。在我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思想中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因此,以点带面的推广思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通过政策的倾斜,先鼓励一部分国民尝试着增加阅读量。由于中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书籍需求更为旺盛,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是相对比较好发展的对象。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会由这一部分先行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渴求知识的社会风气,以此为突破点,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活动中。在推广过程中切忌搞“面子工程”,要把推广工作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素音.少儿阅读推广之我见[J].图书馆学刊,2010(5):70-71.

[2]朱峻薇.公共图书馆与少儿阅读[J].图书与情报,2010(2):11-13.

[3]朱淑华.儿童阅读推广系统概述[J].图书馆,2009(6):45-48.

[4]潘洁.少儿图书馆开展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3):28-31.

[5]许欢.儿童传统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7-10.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8

为什么说必须要有课外阅读呢?过去有一句话,说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似乎学生只注意学好各门功课,就不必再顾及其它,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单就长知识而言,面对世界和未来,需要的远不止于语文、数学等课本上的知识,学校的学习课程,仅仅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人生的道路很长,需要的知识也很多,惟有请教书籍才可以获得,即使是专家、学者,也都从中汲取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否则将一事无成。提倡课外阅读,还不止于帮助孩子们积累知识,也会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提到愉悦身心,不能不说有些家长的担心:孩子们的课业很重,哪有时间去课外阅读!要知道善于学习的人需要劳逸结合,只有学会休整才能使学习更有成效。其实,课外阅读就是一种最好的休闲,问题是让孩子们读什么书,怎样去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家长们不是一味地强调“益智类”、“知识类”、“试题类”的书,强迫孩子们去阅读,以至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厌恶,而是从培养阅读兴趣着手,按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所侧重地选择课外阅读书,这样的话,阅读决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相反地,倒确实能够起到愉悦身心而有利于健康的作用。古罗马的塞涅卡曾说:“读书能滋补人的头脑,虽然读书也是学习,但它能消除学习后的疲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什么样的课外书,并不完全由老师和家长决定,如果强求孩子们阅读他们没有兴趣的书,这将会影响其对其它书籍的阅读欲望,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和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也决不等于对他们的阅读不闻不问,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是既要让他们远离那些内容不正确、不健康的书籍,又要引导他们如何从仅满足于“好玩”、“轻松”的一类书籍中走出来,多读一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好书。当然,这里指的好书,即除了优秀文学作品以外,也包括政治、军事、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书。正如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说的: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关键是如何逐渐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对此,除了要让他们了解阅读的好处,并以中外名人如何养成阅读习惯的事例给以启发以外,不妨与孩子们一起选择阅读的书籍,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对自己爱好的书籍的需求,比如童话作品永远都是全世界孩子们的首选读物。爱好幻想是孩子们的天性,童话富于幻想的特质,赞颂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鲜明的是非观,崇尚英雄行为等,都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从他们的阅读习惯来说,故事性强、情节紧凑、语言浅显、图文并茂的作品更受他们的欢迎,而情节不吸引人,描写细腻甚至冗长,语言晦涩难懂等,都不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和阅读习惯,则是导致他们不喜欢阅读的重要原因。

按照这个标准可供少年儿童阅读或推荐他们阅读的作品很多,即使如教育部门列举的数百种推荐书目,也很可能挂一漏万,不免有失偏颇之处。比较简单的办法是从中外主要作家和作品中遴选出成名作、代表作或新作,以及世界各国一些重大奖项中的获奖作品。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双桅船经典童书”系列,新蕾出版社的“国际大奖小说”,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系列”等,就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应《新语文学习》之约,让我推荐几本小学生暑期阅读的文学类书籍,我大多是从这几方面加以选择的。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即推荐阅读的书目往往难以买到或借到,如果照此办法就可从这范围内选择其他作家或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阅读,这些同样是孩子们应该阅读的作品。

附推荐书目:

精灵鼠小弟(美)e·B·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童话通过跟老鼠那么小的斯图尔特的历险,表现他勇敢、助人的品质,表达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出版以来,它一直受小读者欢迎,而被改编拍成电影后,更是十分轰动。

小时候就在想的事(日)黑柳彻子著赵玉皎译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20世纪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窗边的小豆豆》的续篇,故事的背景依然在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豆豆身上体现出来的完美天性,即使在成年以后,也会留下最珍贵的印记。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美)凯特·迪卡米洛著王昕若译新蕾出版社出版

荣获2006年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作品,通过一只名叫爱德华的瓷兔子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拉圾堆的顶部到流浪汉的营地等异乎寻常的经历,描写它从失去爱、学会爱而又重新得到了爱的过程。

成长的书香谭旭东主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这是荟萃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短篇小说的精选本,其中有任大星的《三个铜板豆腐》、曹文轩的《再见了,我的星星》、秦文君的《红裙子》杨红樱的《女生日记》等22篇作品。

幸福的鸭子杨红樱著明天出版社出版

以马小跳为作品主人公的作者杨红樱是当代最畅销童书的作家,近期又推出以“笑猫日记”为题的丛书六本,《幸福的鸭子》为其中之一。作品中依然看到马小跳的身影,仍旧保持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风格和特点。

非常小子马鸣加郑春华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非常小子马鸣加”共有10本,它是作者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升级版”,被众多评论家认为是以小学生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郁、形象刻画鲜活动人的作品。

亲亲我的妈妈黄蓓佳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以深切关注单亲家庭孩子成长的儿童小说,叙述一个十岁男孩和妈妈相处中的陌生、忐忑而转变的微妙的情感经历。作品充满生活气息,故事扣人心弦,是作者倾力打造、直面当前的一部力作。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9

关键词:农村教育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茨威格说过: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一、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意义

朱永新撰文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外阅读更是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

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情操,培养丰富的情感,开发智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新课标第一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和内容,第一条就是要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低年级儿童正处于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能通过有效手段从低年起就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语文教学及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及孩子的精神发育意义深远。

二、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虽然课外阅读的作用如此重要,但一些孩子和家长仍没有把课外阅读放在应有的位置,这一点在乡镇学校尤为严重。

(一)孩子不喜欢。

从调查情况来看,课余时间,绝大部分孩子都会选择看电视或者玩电脑和手机,只有少部分孩子会选择看课外书。但即使选择了看书,他们中也有半数以上对动漫类的书更感兴趣。就算是在学校的午读时间,在老师的监督下必须看书,大多数孩子读书时都是心不在焉,只看看图片,一本书几分钟就能“看完”,挑书、换书的时间几乎比看书的时间都长。

(二)家长不重视。

我校为乡镇学校,学生绝大多数为农村孩子及外来民工子女。他们受家庭观念影响或生活条件制约,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关注作业有没有完成,忽略了孩子的课外阅读,个别家庭甚至没有课外书。试问,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怎么能爱上课外阅读呢?

三、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目标

低年级儿童的阅读能力有限,阅读以培养和激发兴趣为首,新课标就为我们指明了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意义和阅读方向。我们可以分层次实现以下目标:

(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三)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五)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四、开展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方法

虽然目标明确,但实际情况却离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是当前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首要任务。

(一)营造氛围,激发读书兴趣。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见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可低估。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

1.营造氛围

前文中提到了乡镇学校的很多家长并不重视课外阅读,家庭的条件无力改变,那么,在学校中,就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要让孩子开始读书,就要让他们随时都能看到书,伸手就能拿到书,首先要做的是丰富教室图书角的图书量。我们可以鼓励家中有课外书的孩子多带课外书到学校与他人分享。老师也可以带一些家中闲置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到学校,同时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一些课外书放在教室……书多了,选择多了,孩子们跨出阅读的步子也轻盈多了。

2.以听代读

平时课间不看到孩子看书,就说明他们不喜欢看书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发现,每次诵读课讲故事时,孩子们都瞪大双眼,竖起耳朵,一动不动,听得非常入神,比任何一节课都要认真。这说明他们是喜欢故事的。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久,识字量有限,自己看起书来比较费劲,这让很多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而且因为拼拼音的速度慢,故事连贯不起来,让故事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孩子自然不爱读。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午休、诵读课等时间为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读故事,打开课外阅读的精彩之门,为今后他们走进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3.师生共读

在低年级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言传身教”,老师的言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成长。因此,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老师自己要先爱上阅读。每天的午读时间,老师先拿出一本书安安静静地阅读,用行动告诉孩子们,现在该读书了。这样的效果会比每天大喊大叫地让孩子读书要好得多。

教师还可以与儿童阅读同一本书,在共读中引导儿童学习阅读的方法,帮助儿童解决阅读中的疑问与困难。边读边交流阅读感受,提高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儿童因理解力不足而误解读物思想。

(二)抓住儿童心理特点,培养阅读习惯。

只有当阅读成为习惯之后,我们才能说孩子真正爱上了课外阅读。然而养成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活动随意性强,往往要通过长期刻意的行为训练才能形成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绘本入手,吸引儿童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易被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吸引。老师在上课时常常需要借助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读书亦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绘本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绘本是由图画和文字组成的,其图画是讲述故事的,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文字简洁明快,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还能帮助儿童发展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因此,老师可以从绘本入手,多推荐孩子看一些有趣的绘本,让孩子感到读书时有趣的,而非枯燥乏味的。

2.领读设疑,引发儿童好奇心。

低年级孩子通常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善于观察和提问。只要碰到好奇的事物,就会率直地表露出欢快或吃惊的情绪,表情丰富。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找一本有趣的书,先为学生读上一部分,当读到最精彩的内容时,就可以合上书本,对孩子们说:“如果你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果,请你自己去读一读这本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有许多学生会愿意找来那本书,认真地读一读。

3.情境再现,激发儿童表现欲。

绝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是三维立体的,生动活泼,很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书中的人物形象是二维的,相较而言吸引力就小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想办法把书中二维的人物形象变成三维的立体形象,吸引孩子走入书中的故事。

大多数孩子喜欢表现自我,表演欲望强,很多孩子在玩耍时喜欢进行角色扮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选择一些合适的童话故事,让孩子用表演的方式把故事内容演出来。相信有了表演这一过程,孩子们在看书时会更认真,更觉得有趣。

4.榜样激励,启动儿童上进心。

孩子生活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度过的。孩子周围同伴的习惯能够及时而直接地互相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或改变孩子的内心世界及行为习惯。

读书时间,每当老师看到有孩子在认真阅读课外书并予以表扬时,能立即发现其他孩子也都开始认真读书了,这就是同伴激励的作用。因此,老师不要吝啬表扬,多表扬认真读书的孩子,这些优秀的孩子能更自觉地表现得更优秀,并对同伴持续形成积极影响。

(三)家校合力,引导家长亲子共读。

在学校,有老师、同学一同阅读,使阅读充满了乐趣,回到家后,就需要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寻找阅读的乐趣。

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篇10

一、激发阅读兴趣

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儿童,学习虽然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然而他们对学习任务尚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受着情绪的支配,因此,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为此,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做到:

1.阅读活动情境化。

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内容生动活泼,其中韵文占相当比例,语言更为优美,极易唤起儿童的联想,并易创设情境。有些记叙体裁的短文,也可设计表演动作,再现课文的事物或情境,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方式多样化。

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当他们感到学习无趣时,注意力便会分散,思维处于消极状态。因此,阅读教学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把读、说、听、写、玩、做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使一种学习活动,方式也要灵活多样。

二、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理解词、句为重点,使儿童顺利地理解课文。教学时要将词、句的朗读和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教给儿童理解词和句的方法。

1.改换同义词。

理解词和句义,这是运用儿童已掌握的词语来理解新词的一种自然而简便的方法。这种改换同义词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儿童理解词、句,而且能提高儿童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

2.改变句子,理解词义和句义。

课文中有些句式在儿童口语中很少运用,较难理解。教学时可以利用儿童在口语中常说的句子去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句式。低年级词和句的教学,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义和句义等,同时也可运用图画、幻灯等方式。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凡是习惯的培养都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就注意培养。低年级尤其要重视朗读训练。教儿童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个字一个字要读正确,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要读清楚,不丢字、不加字、不读错字、不重复读。读书时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如出现读错、加字、漏字,一定令其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

四、初步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一般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先提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阅读,读后检查;2.提出阅读思考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然后应答;3.学生阅读,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应答;4.学生边看书,边听他人朗读,读后评议;5.设计书面作业,学生边阅读,边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阅读的要求越明确,他们的阅读思维就越活跃,阅读的效果越佳。

为了培养学生读书务求甚解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低年级儿童要注意激发他们大胆提问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上好阅读课(讲读课)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例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质疑问难阶段,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因此,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筛选问题、重点研读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自主读懂课文,自主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整体回顾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思想、升华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实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六、指导写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