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十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十篇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0:54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1

>>通化县采取七项措施强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形势分析及措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的研究浅议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浅谈农村环境保护措施农村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质量试论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防治措施及环境监测方案龙井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四平市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思路新\措施实\效果好浅谈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武汉城市圈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的探讨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强措施重基础全面提升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农村环境污染的现实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刍议农村环境保护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简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其措施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URL].2015-04-23.

[3]叶萍.农村水环境现状分析――以湖北省洪湖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宗泓.青岛市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2

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它体现了人们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规划,加强环境管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关怀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新路子,比如浙江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江苏开展了以“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川等省实施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此外,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逐步展开,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体系逐渐向农村延伸,越来越多的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提高的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居住区生活污染问题突出、工矿污染与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畜禽粪便和秸秆等生产废弃物污染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加剧、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加剧、乡村旅游污染逐步凸显。

为此,在今后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一是要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水平。二是要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行“以奖促治”,并真正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三是要研究和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点,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抓紧制定实施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四是要按照区域生态环境整体特征,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积极推动环保机构向县以下延伸,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环境监察体系。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看到成效。农村生态环境不仅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同时也事关我国的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当地群众都应从各个方面积极作为,使生态环境切实得到有效的保护。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现状;问题;措施

近年来,各级政府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工作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1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唇齿相依,农村环境保护不好,不仅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还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

1.1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分析。(1)农业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加强对农业土壤环境污染调查,开展高污染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法律、政策、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防治污染,不断提升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2)农村饮用水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高度重视农村饮水环境安全工作,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科学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大风险防控工程资金投入,重点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着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科学规划养殖园区,突出抓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由庭院式分散养殖污染向集约式集中治理污染转变,积极引导畜禽产业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4)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效果明显。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活动,净化了农村环境。同时,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等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

1.2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1)环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农村水环境污染表现较突出,农村作坊式企业生产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随便倾倒,造成“二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或用于农田灌溉,严重威胁着村民生命健康和农作物安全。农村生活垃圾、废弃物基本上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脏、乱、差”现象仍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农民正常生产、生活环境。(2)化学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生产中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理性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农药的高强度使用造成高毒、高残留,不仅会加重农作物生长环境污染,而且存在严重农药残留持续污染。非降解农膜碎片残留土壤后,滞留时间长,将严重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长,导致减产。(3)面源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畜禽养殖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加重,“三废”排放很难有效控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甚至导致部分水体、土壤功能丧失;农村生活垃圾的肆意堆放,垃圾解析、淋溶导致大量污染物渗入地下,将对农村地下水质量构成严重威胁。(4)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十分薄弱,环境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投入不足,导致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淡薄,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尚需时日。

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2.1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重视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扶持并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压小上大、扶优汰劣”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提高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2.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农村保护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规范、条例和制度等。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村区域间、城乡间的生态补偿政策。推广应用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根据农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现状,研究、开发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

2.3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扩大环境宣传教育领域,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危害,让群众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道德水平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风尚,构建人人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新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4推进环境连片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城镇规划与农村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统筹考虑、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努力构建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新格局。(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大力实施农村连片整治工程,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3)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按照“硬化、净化、绿化、亮化、文化化、有序化”的“六化”标准,强化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逐步建立起村镇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3)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园区,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引导,积极推动集约发展,逐步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鼓励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结束语

保护农业资源和改善农村环境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对策与措施,对保护农村生态,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4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yong-hua1fuwei-zhang2*chenhong-gang1

(1pingyienvironmentprotectionbureauofshandongprovince,pingyishandong273300;2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abstractthetargetofenvironmentprotectionundernewsituationwasintroduced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objectiverealityofincreasinglyseriousenviromentalpollutioninchina’sruralregion,theprimaryenvironmentalproblemsincurrentruralregionwereintroduced.thenthemainreasonswhichledtotheenviromentalpollutionwere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andprotectionmeasuresforenvironmentalpollutionwereproposed,whichhadguidingsignificanceinrur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ruralpollutionmanage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society,economyandecologicalenvironment.

keywordsnewcountrysideconstruction;pollutioncontrol;environmental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www.133229.Com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hm2[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

(1)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参照有关规范要求,尽快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并设立警示标志。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把水源地保护区与各项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农村分散式应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yong-hua1fuwei-zhang2*chenhong-gang1

(1pingyienvironmentprotectionbureauofshandongprovince,pingyishandong273300;2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abstractthetargetofenvironmentprotectionundernewsituationwasintroducedinthispaper.accordingtotheobjectiverealityofincreasinglyseriousenviromentalpollutioninchina’sruralregion,theprimaryenvironmentalproblemsincurrentruralregionwereintroduced.thenthemainreasonswhichledtotheenviromentalpollutionwere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andprotectionmeasuresforenvironmentalpollutionwereproposed,whichhadguidingsignificanceinrur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ruralpollutionmanage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society,economyandecologicalenvironment.

keywordsnewcountrysideconstruction;pollutioncontrol;environmental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hm2[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5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农村环保资金缺乏 

对于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投资资金,没有找到直接数据依据,所以通过中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来间接反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认为:要使中国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2%以上;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1.5%;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境保护投资也需占GDp的1%。我国2001年到2012年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比例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在1.15%~1.67%之间,属环境问题基本解决。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政府难以保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自上而下决策”的供给制度下,环境投融资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导致目前环境保护投资不足,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并且有些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银行商业融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较弱,环境保护投资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资金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专项资金,再加上农村地域污染源分散,污染治理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我国农村地域目前普遍经济规模不大、平均利润率不高,吸引资金力量不强,融资困难。我国现阶段环境投融资机制在城市地域难以建立,在农村地域更是步履维艰。 

农村环保制度缺失 

我国现有的国家制度在面对污染农村的面源污染中存在着空缺,这使得本来问题就非常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不但得不到丝毫缓解,而且已经呈现了变本加厉之势,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性的忽视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了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和政绩考核的标准,整个社会对于环境问题都没有很重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污染。即使政府逐渐重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出台一些政策、采取一些措施应对环境问题,也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而没有关注到农村的环境现状。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其对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农村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边缘化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予充分认识和应有的关注。 

(2)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上的缺失 

纵观我国数十年来的发展史,“三农问题”产生和加剧的过程也同时是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不公平,向城市倾斜的过程。牺牲农村利益重点发展城市导致了农村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资源、政策和制度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突出表现为农业税的免除等政策措施。但我们还没有从政策和正式制度上给予农村环境问题以足够的重视。 

(3)研究上的不足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充分关注,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农村具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提供了有效的智识支持,但是现有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研究,要么关注宏观的治理对策,要么是零散的现状描述,鲜见有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这客观上阻滞了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 

农村环保治理效果低下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污染面广、隐蔽性强、控制难度大、表现不突出的特点,可引起地下水和河流水域的污染,且量大面广且难以治理。部分地区已经制定治理措施并实施,总体来说效果不太理想,如个别地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缓和一段时间,还会“复发”;个别乡镇和部门对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村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分散面广,防治及监管难度大。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想通过改变农业生产习惯来达到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目的,但我国农村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由于某些限制原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同时国家在农村地区推行沼气建设,某些农村地区发展的沼气池建设只是解决了部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农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还是无法得到根本治理。 

农业发展方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还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这种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面对农村面源污染逐年加重的趋势,急需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村落众多,不同农村情况各不一样,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再予以改进。同时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偏软,可操作性不强;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偏少,政策间缺乏协调;执法监督工作薄弱,内部监督制约措施不健全,层级监督不完善,社会监督不落實。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6

(一)我市农村环境现状与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乡镇规划得到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能源建设、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步伐加快,测土施肥、秸秆还田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环境监管能力极为薄弱,农村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任意排放,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使食品安全令人担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成为影响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让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是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缩小城乡差别的具体措施。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的总体目标,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创建环境优美村、镇为载体,引导农民树立清洁生产理念,逐步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大力宣传、认真落实。要在充分尊重农村意愿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资金支持,发动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2、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在原有规划、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统筹安排农村环境建设资金和项目,重点保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需要。

3、综合整治,和谐发展。坚持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创新适合农村特点的环境保护工作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在发展中改善环境质量。

4、重点突破,总体推进。在环境优美镇、村创建上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引导和推进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镇、村首先达到环境优美镇、村的标准。

5、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卫生、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村镇规划和环保能力建设。项目的安排要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先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到2015年基本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目标。

(二)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近期治理目标,到2010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任务。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首先,要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划定水源保护区,严格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相对密集居住区的集中饮用水源。其次,要防治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第三,要建立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制度。第四,要杜绝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化肥农药对水质造成污染。

(2)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土地退化和矿山植被破坏的生态修复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严格控制因不合理开发导致新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加强封山禁牧、封山育林。

2、强化乡村污染治理

(1)防治土壤污染。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根据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2)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环境监管,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重点保护的区域、流域和生态敏感区;要规范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超标排放的养殖企业进行限期治理;要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堆肥等工艺处理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与达标排放率。

(3)治理乡村工业污染。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对乡村工业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乡村工业企业,给予限期治理、取缔或关闭;乡村工业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对污染实行集中防治。

3、开展村镇创优活动

要积极开展村镇环境创优活动。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环境的村镇率先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村的标准。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的提高自然环境调节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经济。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开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乡村工业生态化,提高乡村工业档次和效益。新建乡村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秸秆等再生资源转化及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

4、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市直部门包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等综合措施,在全市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柴垛、清路障、清宅侧、清违建和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及村屯绿化等“五清、五改、一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5、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1)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通过秸秆气化为村民提供燃气。

(2)推行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作。开展太阳能、民用炉灶、炕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6、推进农村环境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建设部门采用适用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监管,适当加强乡镇一级环保机构建设与人员配备。

四、重点工程

(一)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

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已纳入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乡镇、村,率先开展环境创优工作。全市建设20个环境优美乡镇,100个环境优美村。

(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

建设5个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在县(市)进行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各建设1个饮用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同时,开展水源地周边截污、工业污染治理、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等工程。

(三)再生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建设5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各县(市)要组织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选择经济适用技术,开展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各建设1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

(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程。建设5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各县(市)要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因地制宜的选择生产有机肥、沼气、堆肥、粪尿处理、各类环境技术模式,各建设1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五)乡村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5个乡村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各县(市)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和完善乡村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各建设1个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六)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建设5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工程。各县(市)要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各完成1个(有机杂粮、野生茹、干鲜果品等)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七)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1、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2、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3、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做到达标排放。4、村庄道路要硬化平整,道路两侧栽树种花,要清除柴草堆、物料堆、垃圾、残土堆、粪肥堆,无散放的畜禽。

(八)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完善8个县(市)区的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1、加大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基础设施、装备和队伍建设,初步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系统。2、加强农村环保科研能力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达标排放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加大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力度。3、深入开展科普与宣传教育工作,举办农村环保技术知识讲座,组织当地农民观看科普挂图、展板、宣传资料等,向农民传授农业环保实用技术,引导农民自觉保护农村环境,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要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卫生、民政、交通、建委、公用事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调度、协调和考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二)政策措施与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政府补贴、部门支持、农民自筹、市场运作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各部门要统筹安排专项工作资金,形成合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作为环境优美村镇的配套工程进行安排,根据国家规定,从排污费中解决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环境保护有稳定的投入,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调整。

(三)科技支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解决实施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强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大农村环保科普工作力度。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7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使农村乱扔垃圾、乱堆杂物、乱排污水、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的现象明显减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容镇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基本建立,人民群众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各类污染大幅降低,生态环境整体良好,为全面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

(一)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力度,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调查和评估,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建设水源地周边截污工程;对中心集镇和村庄集中式饮用水源实施污染预防、治理措施;加强对施用农药、化肥的环境安全监管,防止水源受到污染;清查治理废水污染源和固体垃圾,消除农村饮用水污染和安全隐患,保障水质安全。

(二)加大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提高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排污设施建设步伐,实现村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采取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转运、定点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办法,逐步推行“户收集、村集中、乡(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入实施“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发利用沼气等清洁能源。

(三)切实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模式,遏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使用农家肥、新型有机肥、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扩大绿色和有机产品种植面积。鼓励使用秸秆气化炉技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防止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科学规划和建设畜禽饲养小区,鼓励农户集中饲养畜禽,逐步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推广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四)严格控制农村工业污染。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和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鼓励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扶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五)强化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加强对湖泊、沟渠、河道、坑塘等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清理沟渠淤泥和垃圾,改善农村水环境,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积极开展“绿色家园”活动,在村庄、集镇规划和建设公共绿地,在公共活动区域种花植草,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小沟小渠旁及荒坡、荒地上栽种树木,抓好“四旁”林网建设,力争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道路绿化率达到100%。强化对各类建设活动的监管,防止出现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

(六)加强村镇建设管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集镇和村庄进行科学布局。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进入集镇和村庄规划区建房,依法查处违反规划建房的行为,切实规范村镇建设秩序。

(七)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和推动一批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好的乡镇、行政村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力争到2012年底,全县创建30个以上省级“生态村”,创建4个以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三、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措施

(一)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农村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及任期目标责任制,并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依靠科技”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联合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格局,使农村环境保护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

(二)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县环保部门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防治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并指导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县农业部门负责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组织指导生态农业建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清洁能源推广;县林业部门负责做好农村绿化工作,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推进生态林、公益林、防护林建设,指导林业病虫害防治;县水利部门负责加强对水体的保护,有效防治水污染,组织和指导农田水利建设,编制并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规划;县卫生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卫生监测和传染病防疫,指导和监督农村卫生医疗机构规范处置医疗垃圾,并推动“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县住建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乡镇、村庄规划,并指导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管理,抓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强化措施,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8

刚才,我们收看了全国、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领导及省政府领导总结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对我市推动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18个。深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各级生态示范村74个(其中省级生态示范村24个),有效地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市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二、突出重点、确保成效

根据>:请记住我站域名/

(一)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着力解决农村水质性缺水问题。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大力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现有建制镇和农村居民集中的地方,要适应社会本文来源:文秘站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所有新建集镇和居民集中点,都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处理污水和垃圾,确保不形成新的“脏、乱、差”问题。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合当地特点的污染治理方式。农村居住分散的地方,可采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等办法,建立垃圾清运系统,以村为单位建立统一的生活垃圾回收体系。

(三)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治理,解决农村工业污染问题。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四)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现养殖污染“源头控制”。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严禁在畜禽禁养区从事畜禽养殖业。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否则一律限期整改,逾期完不成整改任务的,一律关闭。搬迁或关闭位于水源保护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畜禽养殖场。鼓励生态养殖,减少畜禽废水直接排放,提高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水平及废弃物资源利用水平。

(五)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与土壤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加大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农药残留量的监测,禁止高毒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农药污染。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级环保、发改、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工作制度,狠抓措施落实。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二是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教和投入力度。要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推广应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创建的开展。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9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产生原因;问题;治理措施;宁夏盐池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4-0176-02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逐步推进落实,中西部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逐渐增加,尤其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水体环境的污染破坏更是突出。随着人口的转移聚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需水量逐步增加,污水排放也逐年增加。农村污水排放具有随意性、来源具有多样性、治理具有复杂性,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方式可以满足对农村污水的处理,但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难以推广。因此,分析农村污水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污水治理技术对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1盐池县农村污水产生的原因

1.1生活污水及废弃物

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百姓脱贫致富,宁夏近年来大规模实施异地搬迁工程,山区人口大规模搬迁,水源、交通便利的城镇村落人口大量聚集,新建的新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同时搬迁的农户大都生活在边远山区,生活习惯相对比较落后,个人卫生习惯比较随意,生活垃圾无固定处理场所,随意丢弃,据调查发现,大部分乡镇行政村没有垃圾处理设备。同时,生活洗涤污水、厕所污水、厨房生活污水等被直接排放到生活水源附近的沟渠,没有铺设排污管道,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水最后都通过沟渠、下渗等汇聚到地势较低的坑洼地段,并产生难闻的气味,造成污染。

1.2农牧业生产

我国农业产量增长量是伴随着化肥、农药、地膜等而快速增加,盐池县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盐池县地处西北内陆,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其中盐池滩羊被杭州G20峰会作为指定食材。为了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盐池县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同时养殖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牲畜粪便,这些农药、化肥、地膜、牲畜粪便施入农田,随着灌溉通过地表径流、下渗、排水等方式进入生活水源,造成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1.3企业向农村转移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及促进农村创业,乡镇小企业发展极其迅速,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吸收解决了多余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绝大多数乡镇企业都是高污染企业,并且没有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例如盐池县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边缘,贮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在其境内分布着许多采油厂、炼油厂、煤矿,在其西部有宁夏最大的煤炭冶炼基地,这些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造成了农村水资源的恶化。

1.4群众环保意识淡薄

经过走访调查统计发现,83.5%的人未注意保护水源,73.6%家庭未修建排污管道,生活污水随意在院落泼倒,修建了排污管道的家庭,大部分以不影响自己生活卫生为条件,污水仍然直接通过排污管道排到靠近水源的沟渠,造成污染。对于如何处理生活垃圾,95%的居民表示不知道,仅有5%的表示会填埋。政府建设的垃圾集中站大多荒废。环保的意识和理念没有深入到群众的思想中,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干部,都缺乏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对污水产生的环境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

2盐池县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环境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盐池县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环境治理上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盐池县贫困山村区域广、面积大,投入的资金捉襟见肘。农村居民自觉承担公共卫生、环境设施运转费用的主动性不高,同时在环境保护教育培训、污染检测、监督方面力度不足。

2.2体制建设不全

目前,盐池县农村污水处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可供参考,农村污水管理C构设置层次、部门交叉较复杂,卫生、城管、建设、能源等参与管理的的政府部门较多,却没有专业的机构进行监督治理。协调不力的事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频繁发生,争夺有限的资源时各部门都会力争,出现问题时各部门都互相推诿,不担责任,只享权利,责任权利划分不明确。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在规划、施工、管理和维护等阶段居民的参与管理度比较低,造成多数农村污水处理项目难以长期运行,许多污水、垃圾处理设备长期搁置。

2.3技术应用不熟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东部人口密集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尚无完善的参考标准可供参考,盐池县这样的西北县区更是无标准可依,一般都是考察借鉴其他地区,然后借鉴抄袭,但是设计人员有时不因地制宜,选用一些不适于本地区的技术和设施,可能会造成环境和健康隐患。污水处理设施在规划之初区域发展预测不准确,设施建成后出现污水处理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有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时未考虑建成后使用和维护的实用性,致使后期维护困难,甚至废弃搁置。

3盐池县农村污水治理措施

3.1完善各级财政资金投入

资金的投入是保障农村污水处理的基础,明确主体责任,扩大环境治理的范围,从源头遏制环境的恶化,地方政府、科研机构要大力争取国家、自治区的财政项目支撑,增加对贫困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政策、资金投入的倾斜。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慈善组织、企业、团体、个人的捐款,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补助机制,以大大减轻当地居民的生活负担[1]。

3.2因地制宜制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不同的地区因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生活习惯不同,在制定污水处理标准上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盐池县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生态结构脆弱,水资源短缺,生活污水的处理要尽力保证能够回收,满足种植或养殖的再次利用。盐池县土地沙化、盐碱化程度较高,要制定严格的标准禁止污水排放到农田,以免影响农业生产[2],给当地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留下隐患。

3.3科学合理规划企业和村落布局

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政府要大力招商引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做好招商引资企业的地域规划,一般要结合水源和季风特点进行规划,对引进的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按要求远离生活区域,并责令治理[3]。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3.4提升环保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带动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要加大媒体、微信、舆论、报刊的宣传力度,抓住典型案例,剖析真实事件,从思想上给予居民警示教育。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将环境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整体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4]。

4参考文献

[1]刘峰红.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处理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4(29):149-150.

[2]刘晓璐,牛宏斌,闫海,等.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3(9):184-191.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篇10

论文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抽。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农村生态环垅恶化,加强农村环垅保护迫在尼捷。为此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张管理机构与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倡科学种田、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子。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强调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被忽视,由此造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盲点,这就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重。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近些年来,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有毒大米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一浪接一浪的爆发,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医院每年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许多地方只注重经济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捷。

1.乡镇企业污染严重。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各地区竟相发展乡镇企业。然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给农村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魔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小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钢管厂等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严重地污染了农村周围的土壤、大气和水体。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

2.有机物质污染严重。农村生猪屠宰的废物废水直接排人下水道、水渠、河流,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奥,致使蚊蝇擎生,危害人们健康,水中BDD,CoD严重超标,水体营养化,危害水生生物。农民放养家禽、猪、羊、牛牲畜任意在村中排泄粪尿;生物残体固体废物乱堆、乱放,雨水冲刷进人水体,生残体腐烂发酵,有害藻类草生,使小池塘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农用化学物质污染。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坡板结,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降低,地力下降,化肥中没有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家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土镶淋失进人水体。在地表水中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增加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在地下水中,特别是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被硝态氮污染后,对人畜健康有潜在的危胁。我国农药品种较少,单一农药品种多年重复使用,导致农业害虫和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降低了农药使用效果,使农药用量一再增加,不仅污染了农作物还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最终危害人类。

4.生活垃圾污染。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玻璃、废旧电池、快餐盒等不可降解物正大举“人侵”农村,污染农村环境。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是生活垃圾的“飞速壮大”。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为2.6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处理而随惫倾倒、随意排放。未收集和未处理的垃圾还会攀生传播疾病的害虫,如苍绳、蚊子、蜂螂及老鼠等。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提上日程,处于人管理的状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全社会所有成员。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与对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1.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位置来抓。要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荃本的环境公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全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作为实施的重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抓紧制订(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制订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相关标准、法规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

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与体系。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体系建设。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系,充实农村环保机构的力t。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制止城市、工矿企业向农村排放“三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纳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贵“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人到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务重,涉及部门广,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环保部门负责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农业部门具体负贵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业投人品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计划、财政、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

3.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人。环境保护是一个纯粹消费金钱的事情,因为它在本质上是要纠正因不合理的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因此,要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就要加大资金的投人。尤其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人,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人机制。还要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人制度。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只有使环保资金的来源固定化、制度化,才能确保农村环保的物质基础。

4.大力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环境的基础。只有使农、林、牧、副、渔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系统,才能改变资源浪费,废物污染的状况。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决不可盲目追求单一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发展农作物秸秆还田,杂草、人畜粪便制沼气的废物综合利用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养鸡、养鱼等养殖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以牧养农,以牧促农型生态农业,发展农林型,养、种、加一条龙型,以大栩种养型生态农业建设都是具有一定条件的。离开了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必然会使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5.科学种田,控制化学物质污染。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损失和污染,提倡土中施肥,改变过去将化肥抛洒在土表,养分释放过快,损失较多的落后习惯。推广测土施肥,根据土坡供肥特性、降水、灌溉、气温和光照以及作物的需肥规律,因土、因作物适时、适量施肥。传授配方施肥技术,把氮肥、磷肥、钾肥、微肥配合使用,加强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使用,推广叶面肥、液体肥,开发各种专用肥和地域专用肥。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在防病虫害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害虫本身,还要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调控来控制害虫数量与危害。通过宜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掌握适期用药,剂量标准和喷洒均匀,科学用药的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农药在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中残留,富积和迁移的监侧,尤其要加强对饮用水源、蔬菜、粮食、畜产品的监测,并以监测为基础,建立预警系统,预防重大农药污染。

6.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在发展乡镇工业中,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少污染和无污染的行业,严禁建设能产生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和在生物体内可蓄积的污染物的项目。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相结合。要加快工业小区建设,使对农业生产具有污染危险的企业尽快进驻工业小区,同时加强对企业污染源的管理,限期安装相应的治理设备,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尤其对处在上风向、居民密集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其它对农业生态建设有危害的工业企业都要采取关、停、并、转、迁措施。开发矿藏资源首先要制定矿藏开采计划,对于开采量、占地量等事先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制定扭土、还田、还林,恢复植被等治理工程计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防止只注重矿藏资源开发效益而偏废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对矿藏资源的开发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补偿费,实行矿产有偿开采,弥补由于矿藏开发而引发的其它资源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