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9:35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1

基本实验教学

《插花艺术》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要满足学生对插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基本实验的开设。所开设的实验都经过了多年的反复比较和调整,适应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逐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1∶1的比例,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基本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安排

1.1花材的了解考察学生对花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要求每位学生要认识100种左右的花材。既要了解市场销售的花材种类,又要认真观察校园内每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情况,以便在插花中熟悉花材之间的合理搭配。同时,要求学生了解花材的采集和选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2花器以及插花工具的认知通过该实验的开设,让学生了解花器的类型以及不同材质花器的使用方法。同时,让学生熟悉剪刀、刀、锯、剑山、花泥、玫瑰钳、基座、几架,还有花束的包装材料和其他装饰用的材料。

1.3花材的整理包括花材的修剪、弯曲、固定。了解花材的分级、包装、运输、销售等问题。对一些花材进行修整,如玫瑰受伤花瓣的摘除、打玫瑰刺、香石竹的开花、铁丝的应用等。

1.4插花原则的了解了解插花的4项基本原则,并在插花中怎样融会贯通是该实验考察的内容。如何掌握焦点的位置,如何实现均衡稳定,怎样才能保证上小下大、上浅下深、上轻下重、上散下聚的插花理念,怎样做到起把紧、瓶口清,这些都要通过具体讲解和练习才能掌握。

1.5插花演示实验针对学生对插花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时进行花型的演示,让学生紧跟教学节奏及时熟悉每种花型的插制步骤。通过艺术插花的演示,使学生认识直立形、倾斜形、水平形、下垂形几种常见花形。熟悉每根枝条在花型中的位置,了解艺术插花中各主枝的插制角度,掌握各主枝与辅助枝条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季节艺术插花的选材要求。通过礼仪插花的演示,使学生熟悉三角形、半球形、L形、S形、弯月形等花形的骨架花、主题花、焦点花、填充花的安排以及固定方法,掌握这些造型的花材选择、色彩搭配、插花注意事项等。根据季节情况适时开设各种常见花形的插花实验。根据不同季节,实验课程的开设要考虑花材的价格、种类,尽可能地多购买些常见花材,以提高实验效果。如:艺术插花中的直立形、倾斜形,可以在早春花材较多时开设;礼仪插花中使用的花材较多,可以在夏秋季节花材价格较低时进行。

2实验教学的实施在实验开设时,分组要尽可能小,以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指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教师要针对学生作品进行逐个点评,需要改进的问题要讲清楚。通过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更加认真。

3实验成绩的考核学生实验成绩要及时进行评估考核,发现问题提出后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进行考核。通过这一收一放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插花水平,同时针对一些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作品给予肯定。完善成绩评价体制,规定平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这样既强化学生实践操作的成绩比例,同时又可防止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发生。

实践活动

1组织校内插花比赛组织校内插花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插花是一项高雅的艺术活动,需要各方面综合知识的系统展现。不但需要了解花卉的生长与开花习性,还要了解各种花卉的搭配情况;不但要熟悉花材与花器的搭配,还要了解不同花卉的文化特点。校内插花比赛可以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专业技能大赛”等方式组织实施。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达到学有所长、百花齐放。

2参加校内外重大活动结合学校的一些重要活动,如“本科教学水平评估”、“60年校庆”等进行学生插花展示,可以规定命题创作,也可任由发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都表现得很出色。参加市里、省里的插花比赛,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比赛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走入社会进行插花展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插花展示,向大众宣传插花的基本知识,也可以组织一台插花表演,让公众更好地欣赏插花的美妙意境,把音乐艺术、舞台表演艺术和插花现场展示结合,创造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2

雷朝兵

今天,我们领航工程的第三次培训又开始了,回想上周我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学院组织召开毕业生招聘会,我从打电话联系招聘单位每天打上百个电话,到借器材布置场地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来了,说实话周末本是想好好的睡一个饱觉的!但是我要参加领航工程的培训,我不能睡我不能半途而废,领航不是谁逼我去参加的是我自愿加入的,选择了他我就会坚持到底!

今天的活动可以说是美丽优雅,在前几天的活动通知里我看到了今天我们要进行插花和茶艺的培训,说实话插花这个词对我很陌生,我都不知道插花是什么所以带着一种好奇的感觉去参加这个插花培训,来到教室,看到桌子上好多花我只认识玫瑰,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打小就不喜欢花,所以对花也没有什么了解,插花培训学校请到了园林园艺的老师给我们进行专业的培训,从理论开始,再到实践操作,由于我好久没有休息好,我在听老师讲理论的时候我听到一半就什么都请不进了,虽然强忍着不睡着但是我不知道老师再说什么,想想现在很后悔,为什么当时自己不站起来清醒清醒,这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老师的理论结束后我们开始了实际操作,我们自由分组去领到了所需要的花和工具,我们之前没有做好分工,但是在领到材料后,我们就自觉分工,一个人准备一种材料,为了能够做出最好看的插花,在插的过程中我们反反复复的做了好多次,看着这里不合适我们又重新弄,那不行了我们就重新拿了再补上去,弄到最后我们的花泥都了全都是小洞,导致最后我们插的效果没有其他组的好,但是我们也并不有什么心里阻碍,做的好与不好,那都是我们小组亲手做出来的,我们付出过,做不好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熟练,后来我们各个组都拿着自己的成果拍照合影,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结束了早上的培训。

我们1点又开始了下午的茶艺培训,进到我们学校的大益爱心茶室,看到老师着装整齐,很专业的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到来,内容形式也和上午一样,先学习理论知识在进行实践操作,我们在那做着,老师就让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刚泡好的茶,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喝茶的人我每天都喝茶,我也会品尝茶的味道,比起早上的插花我更喜欢茶,我很认真的听老师给我们讲的理论知识,首先是老师自己的自我介绍,从三个我是什么角色介绍了自己,后来老师进入主题给我们介绍茶艺,和与茶相关的知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喝茶的人能够长寿,茶象征数字的一百零八,代表了喝茶的人能够长寿,能够至少能活到一百零八岁,茶是我们云南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喝茶也是我们南方人最大的一个爱好,虽然喝茶不一定就能够活到一百零八岁,但是也有很多益处的!

老师的理论课结束后,她给我们实际操作了一次,边做边解释,后来我们就开始做,开始做的时候他们把茶具弄的叮当响,动作挺僵硬,我还在边上看笑他们,但是到我来操作的时候我比他们做的还差,我僵硬的手都不会动,我想这种看似简单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操作简单的,每种技能都有自己的深奥之处。

我感到奇怪为什么领航工程会给我们安排这种类型的培训,是让我们拓展自己的认识还是什么,一般情况下都是给我们安排管理时间,合理作息的课程,插花和茶艺与他们完全不相同,我觉得领航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力培训的活动,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会坚持到底!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李三多

转眼又是两周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第三次领航活动,清风徐来水波不清,以茶会友,以花得情,就在星期六,我度过了一个充实并且愉快的时光。

天还是那么的蓝,云还是那么的白,我的心情也是那么的快乐,早上我们三组参加了插花的活动,很开心可以认识到园林园艺的老师给我们认真讲解中国花道的讲究和古时候与现代花艺的差异,让我觉得花艺花道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简简单单。那其中蕴含的可是五千年以来的中华文化和智慧结晶在里面。老师的ppt演讲的很精彩,我们也饶有兴致的听,接着就是插花环节。可怜我大三组组长居然被组员嫌弃,十一个人五人一组我就这样那个被无情的抛弃了,我只好想一个孤魂野鬼一样游离在个各大组织群体里面刺探敌情,不过那只是说说玩的。

插花讲究的是技巧和手法,当然天马行空的创意我觉得也是必不可少的,琳琅满目的花朵如何将他们巧妙的摆列起来让他更具有观赏价值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也是园林园艺小伙伴们所需要去追求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枯荣。离离原上草,岁月静可好。插花不仅仅可以陶冶情操,更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舒缓,使人开朗,富有创造力。

到了下午,我们三组到了大益爱心茶社进行茶艺茶道的培训,那是一位美女姐姐为我们讲解中华文化五千年上下茶道的文化。茶香浓私语,茶淡屋满香,一个懂茶的人他一定懂得去享受生活,一个懂茶的人他一定为人谦和,一个懂茶的人他一定具有魅力。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茶艺就是这样,茶所给予你的,你也会从茶中学到。

图茶余半生,未清易可行。茶从丝绸之路以来就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生活品之一,它是人们那饭后的悠闲时光中的一抹清香,它是劳苦生活中的一抹芬芳,它是茶农伯伯手中的一抹余香。茶,所寄托的是中国文化的积淀,我们组分为两个分队每个人都在为各自的小细节抓着不放而开怀大笑,那是茶道带给我们的囧,是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说实话我一大老粗实在是品不出什么味道,老是感觉在喝白开水一样,不过我知道是因为我的心不够宁静,心是浮的品茶自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苦涩。茶艺茶道,讲究颇深,那是待人之道,是礼数之道。

一束好花,一抹芬芳;

一品好茶,一份淡然。

花中美,茶之韵

吴凯娴

这次的培训项目,都比较的修身养性,有一种高雅的氛围在其中。我自己本身的专业跟这一次的培训的插花和茶艺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才看到培训项目的时候,我就特别的高兴。

那天满怀期许的到达了目的地,还没走进教室,就看到了许多的红玫瑰、满天星、百合、巴西叶和蓬莱松摆在地上,自己就在脑中幻想着:老师今天用这些植物会教我们插出什么样的花束。

开了教室的门以后,大家合伙把相关的植物和工具搬进教室,虽然玫瑰和蓬莱松上面都有很多的刺,会刺伤大家的手,但是大家都毫不畏惧,争着的去拿红玫瑰和蓬莱松,展现出了大家有一种吃苦耐劳和不惧危险的精神,男生也都特别具有绅士风度,主动的去拿重的物品,非常高兴能认识这样一群小伙伴。

老师开始讲课,向我们介绍了插花艺术的历史、分类和展示了一些相关的作品图。在这个过程中我记住了插花在宋代普遍盛行起来,宋代有点茶、插花、焚香和画画四艺,从中可以看出插花艺术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受到了国人的喜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了解一些插花艺术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插花分为东方插花和西式插花,东方插花又分为日本插花和中国插花,但是日本插花艺术是来源于中国的,东方插花偏向于木本,西式插花偏向于草本。插花中还可以搭配一些水果、谷物等,特别记得老师说的涉及到农大我,我们可以搭配着麦子、柑橘、玉米、茄子、芭蕉叶等,这激起我极大大的兴趣。插花要"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就像做人一样要该有严肃时要有严肃,该放松要放松,要懂得调节自我,使自己保持一种最佳的状态。老师特别提到了一种花—,不能插成双数,双数只能用在葬礼上,如果不了解这些,可能会闹出很大的笑话。

最后开始实践,五人一组,各组领取相关材料,在老师的讲解下一步一步的完成,我们组五个人在插花过程中,都是大家你插一朵我插一朵,共同完成,插出了一盆非常漂亮的花束,许多组的人多跑来看我们组的花,都认为我们插的很漂亮,使我们特别的有自豪感。在这过程中,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力量会创造出无限可能,创造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和惊喜。

下午刚走进爱心茶艺室,就被里面的布置深深吸引住了,想着会是什么样的老师来教我们呢?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坐下不久,老师就来来,老师一身紫色旗袍,穿出女性的柔美,有一种高雅的气质,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首先开始是理论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茶对我们身体的好处,喝茶的必要性,茶相关的一些文化。茶是我们云南最有特色东西之一,也是经济支柱之一,我们作为一个云南人,是不是应该了解茶、喝茶,来支持我省的经济发展。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我们应该做个爱省的人。

老师其中提到聘礼必须要有茶,因为茶四季常绿,成年移栽后不容易存活,代表着一心一意、至死不移的爱情和承载者人们希望一对新人能白首偕老的美好祝愿,这是多么感人的意义呀!使我对茶又更多一层的理解。茶在生活中是很常见,它可以跟柴米油盐放在一起,也可上到厅堂上招待客人,我们做人也要像茶一样,下的厨房,上得厅堂。还有其中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不光是追求,还有吸引,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它告诉我们人生不能一直追逐者别人的步伐走,盲目跟风,要懂得自我提升,要懂得创造自我品牌,你若足够好,自然会吸引来别人对你的投资和心思,就像学茶一样,不是只有漂亮的人能学,只要你想,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变得漂亮和有气质的。

最后开始实践,老师先展示了一遍给我们看,然后就是我们自己操作,我们看着老师操作是如此的轻松,但是到我们的时候却是错误百出,我们知道了泡茶要做好是如此不易,明白古人曾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句话的内涵所在。但是因为我们小组有一个茶学院的学姐,所以我们每个都学姐的指导下操作了一遍泡茶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错误,但是学姐从未失去耐心,我们的每一步,她都认真的看着,并细心的指导我们,纠正我们的错误,感谢认真负责的学姐。我们小组的人也特别好,到后面,其它小组开始蠢蠢欲动,我们小组不为所动,继续泡茶。甚至到最后,其它小组的人都走了,但是我们小组的还剩俩个没操作,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提要走,都是一直等到了所以人操作完,才起身收东西要走,这既表现出了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做人不能太自私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这样可能会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感谢小组中每个的不放弃,不抛弃,尊重每个人。

这是既美好,又有趣的一天,也让我在花中,茶中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

心得体会

夏梦佳

5月6日,新校区7栋B区106,领航第三次活动——插花和茶艺,在我们的期望中开展了。

文化之美,需要有心人静下心去感受、去捕捉。

插花艺术,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其中,以"花"为主要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完美,富诗情画意,能再现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的花卉艺术品。插花艺术起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活的美好与真实。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认为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

学习插花,需要一颗温润而有灵动的心,一双巧手。插花老师教我们最简单的一种插花方法,半球形插花,材料有:玫瑰花若干朵,满天星若干,蓬莱松若干,花泥,类似芭蕉叶的一种叶子。工具:剪刀,盒子,去刺钳。初次插花,按着步骤一步一步,小组协作。(范文先生网)最后成型时,由于长度把握上有一小点失误,球形不是很明显,不过,整体还是满意的。

在插花过程中你的每一个小点子,都会让你的作品更加不一样,贴上了自己的标签。

在室内放一束花,是一种生活态度。

茶艺,茶艺老师提到白族"三道茶",依次苦茶、甜茶、淡茶。蕴含人生哲理,先甜后苦,平淡回忆过往。茶艺,是我们心中忘不了的儒雅,它表达出来的情意是生活余后的一阵微风,直达我们的心怀;是梦醒余后的一记朦胧,淡然我们的憧憬;是远方的的一声诗歌;暖曲我们的爱意。茶艺,不仅仅是茶的艺术,更是生活的艺术,是对人生的见解与缩影,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用艺术贯通茶叶传递给每一人。

茶道,与中国待客之道紧密相关。"凤凰三点头"表达对客人的尊敬。"逆时针方向转动",迎客。泡茶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有着特定的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凝聚在了茶道之中。

茶香怡四座,茶暖温人心。不待以浊酒,不待以琐物。

待人以物需以茶,那是一种自然,给予他人淡然;那是一种心意,直通我俩心怀。以茶会友,多一份悠闲,少一份浮躁。

很幸运能够在这次活动去品味茶艺与道,让我心中少去了些许浮躁,多了些宁静。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张瑞

这一次的领航活动是一种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活动。

上午,我们组参加的是插花培。下午我们组参加的是茶艺。我们的培训很简单就是理论加实践,但是同时也是最有效率的培训。毕竟离开理论,实践就没有依托。离开实践,理论就会变得很枯燥,空洞,我们也很难接受。经过插花和茶艺的理论的培训,我很震惊,插花和茶艺原来他们不仅仅是单纯的插花和泡茶,他们有他们的内涵和神韵,他们有浓厚的文化背景。我被他们的内韵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时也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在实践中,我很陶醉于一个团队全力以赴的为一个目标而努力。比如插花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团队也很迷茫,也有争执,毕竟之前没接触过,但是慢慢的在大家的分工与合作中我们完成的很出色,我们组插的花得到好多人的认可以及导师的认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和幸福,我很感谢我们的小团队,很感谢他们的陪伴和支持。

除了这些,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其实这句话我们平时也都听过,但是我所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讲到‘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没有差异就没有优势。比如,我们大学生必须要面临的找工作,你有什么优势来让用人单位选择你而不选择你的竞争对手?你有什么优势能让你拥有高新职位?等等。其实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反思。但是,如果一个人他有他个人的品牌。好多机会都会青睐与你。什么是个人品牌呢?我也思考了,我个人的理解是,个人品牌就是当别人提到你名字的时候只会想到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而不是可以联想到一大批人。你,别人无法替代。想要培养个人品牌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最终从量变达到质变。

我很感谢领航,每一次的领航活动都给我以不同的视觉来重新看待我所遇到的问题。我期待更好的自己,我希望自己成为盛开的鲜花,吸引翩翩的蝴蝶。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周建成

在2017年5月的第一个周六我们接受了"领航工程"的第三次培训,这次的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插花艺术和茶艺。作为一个粗枝大叶的男生,我很抗拒这次的培训,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次的培训,自己在这次培训中的表现一定会表现得一塌糊涂。但因为上次的培训让我觉得自己可能并不是这么的不堪,所以自己带着一丝丝的抗拒但更多的却是期待的参加了这次培训。

早上我首先接受了插花艺术的培训,老师一开始给我们讲了插花的分类和一些特点,还有就是一些基本的审美眼光。比如红色是暖色调,绿色是冷色调,在这两种色调之间就需要加上一些如同白色这样的无色调来调和,让红绿两色在一块不显得如此的突兀等等。他也和我们说了一些原来插花的由来,原来古人们的生活便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如此的闲适安逸,自己也曾幻想过那样的生活,但自己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并不适合。之后老师就开始教我们插花,这次插花的造型为一个半球形,主要用到了玫瑰、满天星还有蓬莱松。在经过我们组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簇美丽的插花便在我们手中显现了出来,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又进行了改进,最终的作品我们组的成员都十分的满意,并一直认为我们的作品是今早的作品中最漂亮的。

早上的活动结束之后,经过一个小时的短暂的休息我们便开始了下午的培训——茶艺培训。在茶艺培训的同时,老师也给我们普及了一些基本的礼仪,这些礼仪也不仅仅能在茶艺表演时适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依然有用。老师在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茶的历史和种类之后便教授了我们茶艺。在老师的教授下,我也改正了自己原来自己学的一些错误的地方。也学习到了一些基本的形体礼仪,有利于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与他人的交流中给他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

虽说这次的培训很轻松,但是我所学到的东西对于自己依然有用,这是一次对于自身的审美观的提升,这是一次对于自己性情的培养。对于美,它具有随意性,也具有大众性。造型的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色彩的美,其色彩搭配柔和、恰当,大多数人对色彩的审美是大致相同的。

粗枝大叶的人也有细腻的地方,只是原来一直没有被发现而已,而这次的培训,让自己知道了自己也是一个细腻的人。这也正是我参加"领航工程"的意义所在: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直到某一天,在属于自己的地方绽放开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花与茶艺

毕梅丽

对于插花和茶艺这个培训,总的来说,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参加一次。学到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也感受到一门艺术。

早上插花培训,老师事先准备好花材,供大家挑选,进行创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很好很快乐。

老师给我们介绍说插花艺术具有生命性、随意性、创造性、装饰性的特点。它可以陶冶人地性情,是一种很好的修身养性之道;它可以美化环境,增加情趣;它可以传递情感,增进感情交流……介绍完花材、花语和相关历史,最让人期待的实操部分就来了。

很荣幸有机会上老师的插花课,并与老师一起学习插花,这是我以前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以前只知道听老师说插花喝茶可以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自身素养,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惬意,也能让自己变得优雅。那时候还不以为真,总觉的哪有那么厉害,插个花就能修身养性了。

而这次上了插花课以后,发现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而且也从中感受到插花是一门优雅插的艺术,也能很好的熏陶人的情操,老师在讲台上面用图片给我们首先认识花的种类,看了以后我才知道自己眼拙,没想到花的种类各式各样,名字也挺好听的,老师还向我们介绍花与花的颜色和花样之间怎么搭配。本来以为老师亲自在讲台上实践的教一遍给我们看,我们记住步骤就肯定能做出来,还甚至自负的以为,肯定插出来比大多数同学的要漂亮。可事实相反,插花看似容易,实则难。最后就是插花的位置,点缀啊之类的,真是怠慢不得。然而从这个过程当中也让我明白了插花是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才能插出一盆好花。也能让自己心情更加愉悦并有成就感。

下午的茶艺培训了解到了茶文化,茶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人与人,心与心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是的,茶,平凡却不简单;泡茶,不仅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修养。细细品茶,品得出自己的甘甜苦涩,品得出他人的喜怒哀乐,茶中窥人,学会享受一泡茶的冷暖甘苦,也是一份达观大度的心境。

那些我们时常见到的泡茶器具,今天得以重新认识和熟悉。老师完整地演示完毕基础泡茶法后,带领大家重新认识茶具,熟识每个器具的使用方法。

在半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半天的学习已经结束,虽然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领航过程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领航培训心得体会

黄自兰

参加领航工程的培训每次都会有惊喜和收获,这是第三次写心得体会了,这次学习的插花和茶艺也像前两次一样的给了我惊喜和收获。一整天培训下来,我感觉自己好像重拾了自己丢失太久的少女心,自从选择了体育,我好像就在"汉子"的这条路上愈走愈远,衣柜里几乎全是运动服,鞋子全是运动鞋,生活中好像也很少去关注女孩子该关注的很多东西。但是今天培训下来我好开心,原来我也向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花花草草,也可以安安静静的感受一下高雅的生活。

说说一天的培训吧!上午我参加的是学习插花,这也是我感觉自己重拾少女心的关键一课。老师所讲的理论部分首先是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插花,插花的类型和不同种类的插花。后面就是实践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作品的创作,我们小组的同学分工明确,每个同学都有积极地参与进来,有负责修剪的、有负责摆插的、有负责弄造型的,大家齐心协力,制作出了一个很是漂亮的作品,可能是自己也有参与其中一起制作的缘故吧,我觉得我们组今天的这个插花好漂亮,我超级喜欢,最后我们组的作品也由我带回了宿舍,非常感谢我的队友们,他们让我感到温暖,让我在领航工程这个大家庭里面感觉到幸福,大家互相包容,共同进步。

下午是学习茶文化,通过这半天的学习,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老师告诉我们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我们只有不断地塑造自己,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更精彩。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当你只顾埋头请进的时候,当你累的时候,当你想要休息一下的时候,不如就放慢脚步停下来休息一下,感受一下生活的乐趣,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情调一些,偶尔的休息或许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雅趣

雷正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其中精髓部分的茶艺和插花艺术更是如此。以前总认为"吟诗,作画,品茶,插花"是文人的高雅爱好,离我们很远。这次的培训给了我们一把打开"茶艺"和"插花"潘朵拉魔盒的钥匙,让我们可以接触到这些高雅的文化活动。

早上老师给我们进行插花培训,对于插花课程起初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的,但我对于插花艺术有着很高的兴趣,所以当接到培训通知时我非常高兴。周六早上我满怀期待的来到教室等待老师上课,一开始老师用热情饱满的声音给我们讲授插花的相关知识,我就花艺术深深吸引了。接着老师又给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我们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步的创作我们小组的作品。最后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动手,完成了我们小组的作品,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出一个好的作品却非易事。因为它并不单纯的是各种花材的组合,而是要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还要融入美学的概念。有句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支花都是有生命的,我们需要用心去思考,才能创作出好的插花作品。我觉得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插花作品多姿多彩,制作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无形中培养了我们的艺术情趣。

下午进行的是茶艺培训,以前我也喝茶,也泡过茶,但对于茶艺却一窍不通。经过一个下午的茶艺培训,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想到小小的一杯清茶竟然蕴含了那么多文化。一片树叶,一壶好水,一杯清茶,一缕清香,用一生品味。茶道欲可引申到为人处世之道,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的学习茶艺,但我对茶艺的兴趣丝毫未减,学习茶艺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以后还会找机会学习茶艺。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很感激领航工程的这次培训,我们以后要学会去接触这些高雅的文化,让我们的心慢慢沉淀下来,做一个优雅的人!

雅事

王开贤

这周活动我们进行了插花和茶艺培训,这是我们大家都盼望已久的。

插花,顾名思义,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我们学习插花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上午,但是通过老师的耐心解说、指导,也使我们了解了很多插花的基本常识、技法、以及花卉的识别,总的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可以提高我们的见识,为以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享受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老师的解说,我发现插花看似容易其实不简单,老师教导我们:插花除了要心灵手巧外,还要有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烘托气氛、传递感情,使人获得美感和愉悦的目的,从而得到启迪、鼓舞或遐想。

通过为期不长的插花学习和了解,我懂得了插花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用来点缀自己的居室环境,时常与花作伴,以花为友,还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而且女孩子学插花不仅仅可以学到手艺,也是对审美能力、气质的一种提高。而且插花是一门很好的手艺,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更深入的学习,因为我觉得插花是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插花既可以让自己开心,又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而且象征美好的愿望,可以使每个人更加的热爱生活。

在茶艺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有关于茶艺的相关知识。在以前不懂为什么人们老是喜欢茶艺,在我看来不过就是喝口茶而已,但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我才真正的了解茶艺。

在没有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时,我知道的茶类很少,但在学过之后,才知道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种类。基本茶类就是绿、红、白、黄、青、黑。

后来,学习了各种茶的冲泡方法和技巧,听着老师的讲解,看到老师的泡茶动作是那么的优雅高贵,深深地震撼着我:天底下竟然有如此的泡茶方法,也竟有如此的讲究,这必定是懂茶的人才会的享受吧。

实际操作中有几分羞涩,但我想若是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要努力学到老师那般的优雅气质。

花艺与茶道都是极雅之事,我希望能有朝一日,日日得闲,终日与其相伴。

美好的一天

庄绍伟

这个周又是双周了,我期待的领航工程的活动又开始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很爱领航,我爱小伙伴们,还有暖心的老师陪着你。

今天的活动是插花和茶艺,由于人数太多,我们是3组一起开展,其他三组在同一时间段参加另一个活动,下午我们又交换,早上9点在7栋B区106的教室集合,进行插花培训,听着老师讲理论课,看着老师ppt上美丽的插花图片,很羡慕那些人能插出这么美的花。

插花理论课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说到,在他在一次插花技能大赛中担任评委中,有一个人来参加他们的比赛,而且插出了最美的花,而这个人是盲人,最后他获得的冠军,代表云南省去参加全国比赛。当我听到他是盲人的时候,我很是吃惊,一个盲人能插出这么美的花而且还获得了冠军,真的很厉害,在想想我自己,决定自己更要加油,向这个盲人学习,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实践课,我们开始了插花,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伙伴的配合下,我们一步一步的完成老师的任务,教室里有很多玫瑰花,满天星等,若不是这次插花,我可能好多花都没见过,插花真的是一门艺术,就像你手中的画笔能画出你心中所想的东西,同时插花还能陶冶你的情操,培养你的兴趣。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3

近年收藏领域中引发的对元青花真伪的争议,提供了元青花理论发展的契机。

元青花理论的困境

近几年对元代瓷器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认识,使收藏界呈现对元青花空前的热情追逐,不断有元青花收藏的报道,元青花收藏家的藏品少则几件,多则几十件、数百件,有些还经专家审定、注释并写序出版了专著。

在元青花热中由民间组织或由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和民间共同筹办了数次元青花研讨会,有些颇具规模且影响很大。这些研讨会集中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和收藏家对当前的元青花热和民间元青花藏品的看法。

这些元青花研究会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归纳为两项:

其一是民间元青花藏品的鉴定与展示。

在会上全国各地送展的元青花藏品数量可观,由大会组织评审后展示,还颁发由专家签署的证书。有些研讨会上经专家审定并展示的元青花有百件之多,且大多是巨型器,除青花外还见红绿彩、青花釉里红等珍稀品种。这些展示器物有传统造型和纹样,如缠枝牡丹纹大罐、云龙纹大罐,甚至有与鬼谷子出山青花大罐基本一样的青花器。展示器物中另一部分则造型、纹饰、工艺都有别于学术界已确认的元代瓷器。

对这些器物,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都是元青花的精品,一种则认为是近年新仿,甚至认为根据釉面特征只有数件是传统柴窑烧制,其余均为煤气窑产品。而且在审定过程中标准并不一致,某件被确定为元青花,相类似的另一件则被认为是赝品,有人认为这样的鉴定令人难以信服。

其二是对民间元青花藏品的现状、分布、数量的讨论。

中国大陆收藏界了解和认识元青花迄今不过十多年。在20世纪末时,收藏类报刊上鲜有收藏元青花的报道。这几年中,在全国有影响的文物收藏报刊上,屡见元青花收藏的消息。对这些民间收藏的元青花,尤其是大件的至正型青花,文博部门基本上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民间不可能藏有元青花,特别是至正型青花,由此引发了一场民间究竟有没有元青花的争论。认为民间藏有元青花者,则从元青花的性质、流传、出土、分布等方面进行论证,坚持民间藏有数量可观的元青花,认为民间不可能有元青花是一种“悲观的”、“过时的”观点。争论的对立面虽很少以长篇的论证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观点是鲜明的,基本否定民间收藏元青花的可能性。

面对着数量浩大的民间元青花藏品,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而这两方所依赖的却是基本相同的元青花鉴定知识或元青花理论。即使是在判断某一件元青花时,用大家都熟知的有限元青花理论也会出现两个相反的结论,并且无法说服对方或非常充分地证明自已。这些都显示了现有的元青花理论已无法对元青花的鉴定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并作出合理的唯一性的答案,已无法合理解释目前元青花的存世状况,这些都反映了元青花理论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元青花理论进入了困境。

当前元青花理论的缺陷

元代青花理论的建立迄今不过数十年的时间。中国大陆元青花的认识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研究工作有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自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传世和出土的元青花进行报道、描述,是一种较为感性的表述;第二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元青花的研究在较为理性、综合的层面上进行,深入分析了元青花的时代背景、文化渊源、工艺方法、艺术风格、特征鉴别、流通渠道等内容,发表了元青花的专著和一定数量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

借助于这些专著和论文,大体建立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元青花理论体系,中国读者也由此了解了元青花。

综观数十年的元青花研究,还是有缺陷和不足的,这正是造成对同一件器物出现相反结论的重要原因。

元青花理论有诸多内容,首先要面临的是两个重要环节,即研究对象的确定和研究对象的特征分析,这两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运用科学方法论去指导和规范,否则就会导致结论的不科学。

关于元青花研究对象的确定

目前元青花研究在选定标本中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真假问题。文物研究中有所谓标准器,即有确切年代可考又具典型特征的器物,如元至正十一年的青花瓶是具代表性的标准器,但并非每件器物都有纪年铭文或其他考古辅助证据。因此对大多数研究标本来说,应慎重地确定其真伪。这也是研究民间所藏元青花的前提。

二是数量问题。元青花标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量,才能使研究结果涵盖元青花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征,使理论的普遍性提高。除了土耳其和伊朗外,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印度、东南亚都藏有数量可观的元青花,而且类型多样。从大陆看,各地博物馆有总数达百件的元青花。另一块不可忽视的是民间藏品,对民间所藏是否有大件完整器暂且不论,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残片标本却确实数量浩大,而且有不少品种非常稀有,足以弥补馆藏元青花的不足,我们在研究时应予以充分的重视。目前元青花研究中标本的数量显然是不足的,海外藏品只能通过第二手的图文资料来分析,从而造成了研究结果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元青花的全貌。只有在较多元青花标本支持下,才能更加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其特征,排比并描述每一方面器物状态的不同表现。

关于青花特征的描述

任何观察都具有主观性、个体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因此,对同一对象,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注意重点;对观察对象的同一特征也会有不同的主观感受;对同一感受,还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如至正型青花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呈色总体上是青中含紫,但不同的观察对呈色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即使感受一样,在用文字记录时也会有所区别。在对一些元青花典型器的特征描写中,某些特征的文字表述在不同作者的笔下有很大差异甚至歧义,这是当前元青花理论混乱的一个重要表现。

还必须看到的是,在手工制作条件下,即使是同一时间同一窑口生产的元青花,原料和工艺也会有所差别,这就造成产品特征的细微差别。对某件器物的特征描述并不表示这类器物的每一个体都完全一样。这是元青花特征描述的又一重要特点。

和这一问题相联系的是,如果用一把严格的尺来量度不同元青花的特征,结果都会不同。如青花呈色有些偏紫,有些则暗灰;有些晕化明显,有些则很少晕化,等等。其他特征也是如此。在文字表述中传递的元青花的特征仅仅是个宽泛的模糊的概念。这就要求研究者尽可能多地收集每个特征的具体表现,这些记录越丰富,元青花理论的科学性就越强。当前元青花的有些研究结果因研究样本过少,把单一标本的特征作为元青花总体的特征来表述和论证,结果以一盖全,不符合元青花特征多样性的实际。不少读者正是把这些过于概括的结论当作普遍真理用于鉴定实践,必然导致差之千里的结果。

建立终极标准的元青花理论虽然无法实现,但经过专业和非专业的研究者的努力,在更理性的层面对元青花作概括和描写,形成有说服力的理论则是能达到的目标。

元青花理论的边缘化拓展

中国古代陶瓷器并不是单一的工艺方法的体现,而是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等内容的结晶,折射出比单一工艺技术更多的信息。因此通过和陶瓷生产相关联的其他领域、其他学科、其他角度来观察元青花,将元青花理论作边缘化拓展,会有更多层面的新认识。放在一个多维的世界中,有关元青花的诸多使我们疑惑不解的问题会透亮地展示出来。

对元青花理论作边缘化拓展并不是新的课题,不少专业的甚至业余的研究者都在努力,并有了相应的成果。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建立元青花边缘化理论的体系。

其一是引入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各种学科因对象的区别在研究方法上并不相同,并且根据本学科的特殊要求在某些领域的理论表述上有突出的优势。各门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元青花的研究应重视这种引入。如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基础,是近代物理光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将色彩理论用于元青花的青花呈色、釉面呈色和胎体呈色的研究。从青花呈色看,能分解成色相(青花颜色的相貌,以蓝为主,另含红和黄,不同钴料三者比例不同,色相不同)、色阶(浓淡层次)、色态(青花钴料在釉中的聚散特点和密度分布,如晕化、积青、铁斑、流散、渗青等)。如能对元青花的呈色作细致的排比分析,将会对这个特征有更深入明确的了解。

其二是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评判要求――元青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制瓷工艺和造型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的结合。从元青花纹饰看,虽然有民间绘画的装饰性特征,但还是可以看到元代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的风格。这正是我们须深入研究并予以表述的重要方面。有些元青花赝品,人物造型或丑陋或妖冶,即使造型、釉面、青花等都丝毫不差,也可一望而知。

其三是参考同时代其他陶瓷品种的工艺特征。历朝历代的陶瓷器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有使用功能上的,有艺术风格上的,也有工艺特征上的。从工艺特征看,各个窑口的工艺原料、来源和工艺方法会有区别,但在同一时代总有其共通之处,尤其是同一窑口的不同品种,就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元青花的研究应放到元代陶瓷生产体系中去,寻找和其他窑口、其他品种的异同点,这样更有利于自身特点的把握。如胎釉和同窑口的景德镇青白瓷和枢府瓷的比较,纹饰和元代磁州窑、吉州窑白釉褐彩的比较,造型和龙泉窑、磁州窑的比较等。有些隐秘的特点只有在这种比较中才能发现。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4

新课程标准实施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很少结合文化去把握东西方、原始与现代美术文化的不同,更缺乏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去考虑,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美术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美术艺术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学习美术的过程是学习、传递、创造文化的过程,因而小学美术教育应以普及审美文化为基点,将美术文化与其他有关知识有效沟通起来,以点带面地形成具有美术文化内涵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因为画家的生活背景和对宗教人物的理解不同,在画中就形成了同一形象的圣母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形象,怎样才能与学生讲清作者的意图,或者怎样让学生去更好的理解画面的内涵,这是我这节课设计的一个重点内容。先要了解一些西方的宗教文化,了解宗教里的几个主要人物,其次是还要了解名词“文艺复兴时期”及每个画家所生活的环境等知识;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一幅画所代表的深刻内涵,以及产生这些画的历史背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及其视野,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画不是冰冷的,它和人及人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着人类高尚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人文因素。虽然是大致的了解,但也有很大的收益。

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到一些美,一些文化,一些历史。我让学生对建筑做一些比较,一些中国的古建筑和一些中国的现代建筑等的相互比较与欣赏,与外国建筑的比较与欣赏等。设计这一环节既能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又强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等于已为他们创设了一种历史文化情境,充分认识祖国的历史文化,在认识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快乐有趣。在学习本课前我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花边,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许多地方都有美丽的花边:建筑物上的花边,衣服上的花边,日常用品上的花边还有草坪上的护栏也是花边等等,在认知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学生学得更有兴趣,课堂教学也变得轻快与流畅,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想想设计的花边的用途、你觉得放在哪里最合适、为什么是放在物品上的,而不是放在建筑上的等问题;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针对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并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花边拿回家,来美化自己的居室和物品,使学生深切地知道美来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5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教学本土文化价值及精神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面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归到中国画教学的本体上来。在众多架下艺术公然来袭的今天,给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我们在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上,显得尤为暧昧。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怎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成了工笔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实质性的课题。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建立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教学体系、重塑中国画的传统根基,是我们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段时间有幸进行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实习工作。在与本科学生的教学对话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当下工笔花鸟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市场运作手段向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渗透等等。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否还要一味躺在中国画教育的这张温床上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已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视角转换的问题,只有深刻意识到工笔花鸟画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做好一系列的转型期的工作,也才有可能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好形势。单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想法。

工笔花鸟画教学,首先,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体系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看到,当下的美术专业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素描、色彩、速写的考试固然有助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提高造型能力等。但作为进入美术类专业高校后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却不无遗憾,中国画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专业的表现技法在这类学生面前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相应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相对薄弱,如何“借古以开今”?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途径——“中西合璧”更是无从谈起。在进入中国画专业之前,有意识地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和建立必要的国画专业性质的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这不仅仅是工笔花鸟画所在系科,各个艺术系科都应引起重视。当代一些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严重的断代。一方面是对国学和传统知识的缺乏,一方面是外来因素的干扰:苏氏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契氏素描、普及性的宣传要求等等,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大利器。正如传统画论是中国画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传授分两部分:一教画理,二教画法。中国画的最高旨意应当是“道技合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生活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

再次,我们当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临摹——写生——创作三步曲。其中花鸟画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摹与创作的逻辑纽带。重视写生甚至崇拜写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和绘画思想的一大特色。李可染先生就曾说:“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功力打出来。”应该说,写生是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的过程,也是画家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写生,直面自然,与自然对话,要勇于打破以往以经验传授、临摹为主的学习手段。要把写生作为本土文化生命的载体,当面对物象时,中国画的造型、笔墨均来自人生的经历和对文化的体验,它的表现形式是以生命形象的结构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生命和智慧,力求构筑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性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

不可否认,长期的专业训练、造型知识的培养以及理论的日益积淀,是学生日后创作水平提高的一个良好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更多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特点。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提倡的“拿来主义”,笔者认为在花鸟画教学中这一点是尤应引起重视的。不但要“拿”当代与传统的精华,更要“拿”国外的优秀作品加以借鉴和学习。我们的关键在于接纳哪一块并“为我所用”的问题。客观冷静地面对西方,研究和吸纳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先进因素,将其融化在中华文化艺术的血脉中,生成中华文化艺术蓬勃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及学子的职责。同时,创作不是单纯的创意和构思,我们的每一次临摹、每一次写生都可以看作是创作的积淀。其实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作,以创作带动新技法和新画材为原则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离开艺术的功利性,进入精神的高度自由状态,带着诚意地表现自己,才更有可能出现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这是从理性走出的状态,是无法而法之后人与自然的迹化。

与此同时,工笔花鸟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精神,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蒋采苹老师在其《中国画系教学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恢复画论课。二、恢复古典诗词和古文课。三、开设中国画构图学课程。四、开设画材学课程。这种合理而又及时的建议无疑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总之,从本科层面上来看,工笔花鸟画教学要把握好这四个基础: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创作基础、理论基础。只有切实抓好这四大基础,才是工笔花鸟画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思变与恪守之争所引发的新艺术形式及语境的表现,是赋予每一个花鸟画教学者的时代使命。站在本土化的精神立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笔花鸟画的前景会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6

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画

中国绘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中国传统艺术的灵魂,花鸟画教材第13册第4课是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技法,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第一课通过对《出水芙蓉》、宋代崔白的《寒雀图》、近代画家王震的《桃花飞燕》及近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等作品的欣赏,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中国画的审美以及荷花的象征意义,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笔墨技法,并运用中国画技法画出各种笔墨效果。

第二课学习郑板桥的《竹石图》及陆抑非的《竹子课徒稿》,通过对郑板桥的作品及竹子诗词的学习,了解诗书画相映成趣的中国画传统及竹子的象征意义。

第三课学习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关山月的梅花作品,其作品具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同时还学习了不同风格的梅花作品,通过对梅花绘画、梅花诗词的学习,了解花鸟画中梅花绘画的特点与风格。

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技法的深入理解,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来临摹塑造形象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以此来激发爱国之情。

二、中国的国粹――书法

书法的教学应沿着中国书法发展演变这根主线进行欣赏,使学生在欣赏书法美的同时了解书法结构规则。本课的设计应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色:(1)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了解书法的发展演变。从文字的发端“甲骨文”至宋代书法名家苏轼作品欣赏,展示不同面貌的书法演变,包括甲骨文、金文、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唐朝怀素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等,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更能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欣赏中国书法作品。(2)使学生了解书法结构知识。欣赏书法艺术,不仅要从形式上去分析,更要剖析书法结构内涵。本课重点以书法的构成要素――平衡、匀称、参差、连贯、对比、动静等方面分析书法艺术的内涵,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结合书法与体操等艺术的共通性,分析书法的结构规律。

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内涵:它变化微妙,形态不一,意趣迥异。“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龙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有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书法己是民族艺术中一枝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三、精美绝伦的传统雕塑和工艺美术

中国传统雕塑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中国传统雕塑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它的艺术风格也随着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衍变,从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现,造型的设计都有不同的体现,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创作出多么精湛的作品,而是要学会如何欣赏这些传统的艺术,从而认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涵!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瓷器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备课时,我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比如:第十五册第六课《瓷器风韵》首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陶瓷工艺有所了解与认识;其次,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陶瓷,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对陶瓷艺术作简短评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四、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7

作为一门实践技能较强的应用课程,插花教学立足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对插花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作品来[4]。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课程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适度扩展其内涵与外延,以达到培养学生创作理念的目的。通过走进花店了解具体的经营过程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深化对插花商品的认知。通过组织插花比赛和插花展示将插花实践教学活动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更好地诠释插花艺术的魅力[5]。

一、开展实验教学

(一)基本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的安排

1.插花中应用的花材识别和了解考察学生对市场出售的鲜花种类、园林中自然生长的花材种类的了解和掌握。实验中要求每个学生了解100种左右的花材种类。要求认真观察每一个种类不同生长时期的外形变化,以便在插花中正确应用、合理搭配。同时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花材的采集和选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常见的花材采集与选购中的问题能独立解决。了解花材分级、包装、运输、销售的一些问题。

2.插花工具以及花器的了解在插花过程中花器的类型以及不同材质的花器如何应用对于插花造型举足轻重,一个合适的花器可以对花型起到补充和提升的效果。同时,让学生熟练使用剪刀、刀、锯、剑山、花泥等修剪工具以及固定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插花创作。如果能充分了解玫瑰钳、基座、几架及花束的包装材料和其他装饰材料在插花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对花型进行补充和升华[6]。

3.花材的整理要求学生掌握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与固定,了解每一种花材的修剪方法,如何进行花材的弯曲,以及每一种花材怎样进行合理固定。对于一些特定的类型如玫瑰受伤花瓣的摘除、打玫瑰刺、香石竹的开花、非洲菊的弯曲与铁丝的应用等要求学生们熟练掌握。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剑山、花泥、花瓶等三种固定方法,并结合每一种花材的特点、质地以及在插花过程中花型的具体要求,对花材进行合理固定。

4.插花艺术的基本原则了解插花的三要素与四项基本原则,并且在插花中融会贯通。了解造型中的焦点位置并且合理安排焦点花。为了达到花型的均衡稳定,要做到上小下大、上浅下深、上轻下重、上散下聚的插花理念,同时注意做到起把紧、瓶口清。这些原则必须通过具体的讲解和练习才能保证学生全部掌握。

5.演示实验适时进行花型的演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插花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紧跟教学节奏及时了解每一种花型的插制步骤。艺术插花演示注重直立型、倾斜型、水平型、下垂型等常见花型的插制。让学生通过观察熟悉每一根枝条在花型中的位置,来了解艺术插花中各主枝的插制角度,掌握各主枝与辅助枝条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季节艺术插花的选材要求。同时告诉大家,每一种复杂的插花造型都是在以上四种基本造型的基础上不断演化和组合才能实现,以加深学生对基本花型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以便为后面艺术插花实验的实施奠定基础。在礼仪插花的演示实验中,要将三角型、半球型、L型、S型、弯月型等花型的各部分进行分解,将骨架花、主题花、焦点花、填充花等每一部分适用的花材种类以及各部分如何安排以及具体的固定方法详细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花材选择、色彩搭配、插花步骤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进行掌握。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各种类型插花实验的开设。由于季节不同花材的价格、种类会有较大变化。实验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可能多购买些常见花材,以提高实验效果。如艺术插花中的直立型、倾斜型对花材种类的要求较严格,可以在早春木本花材较多时开设;礼仪插花中使用常见花材较多,可以在夏、秋季节花材种类多、花材价格较低时开设。

(二)实验教学的分组安排

在实验开设时,每个班尽可能多分一些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每组4人调整为2人,以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实验中,教师指导不要过多,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完成实验要求的内容,但教师要针对学生作品进行逐个点评,需要改进的问题要讲明白。通过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增加学生的创作激情,在以后的实验中逐步完善[8]。比如在插花之初,许多学生对花材的修剪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不敢剪,总害怕毁坏花材;二是学生很大胆,不管不顾一剪刀下去很多花材都剪得很短,以至于不能使用。这些都要预先提示,使学生在花材修剪过程中预先注意。再者学生在初学插花时对花型的布置不到位,每一支花材都面朝观赏方向,缺乏景深,显得呆板。如果开始就让他们注意这个问题,往往使得学生畏手畏脚,在以后的插花实验中不敢大胆去做,在以后的实验中学生逐渐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也需要及时提醒和要求。

(三)实验的考核

实验成绩的考核要及时认真进行,评价要具体。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后要求学生认真修改,修改后再进行考核。通过这一收一放可以保证学生插花的积极性,确保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插花水平。同时针对一些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作品要给予充分肯定[9]。完善考核评价体制,平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中考核占50%。这样既强化学生实践操作的成绩比例,同时又可防止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发生。

二、组织校内插花比赛

校内插花比赛的举办,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插花本身是一项高雅的艺术活动,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知识进行系统展现。对学生而言,不但需要了解花卉的生长与开花季节,还要了解各种花卉的搭配情况;不但要熟悉花材与花器的搭配,还要了解不同花卉的传统文化内涵,即花文化传统。校内插花比赛的举办可以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花卉文化艺术节”“专业技能大赛”等方式组织实施。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达到学有所长、百花齐放的目的。

三、积极参与各种重大活动,展示插花的魅力

学校在一些重要庆典活动或考核、考评等活动中需要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展现,插花可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特点,与这些活动紧密结合,展示大学生的艺术风采。如“本科教学水平评估”“60年校庆”等活动中进行学生的插花展示,可以按照规定命题进行创作,也可任由发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都能有出色表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参加市里、省里举办的插花比赛,学生在这些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p#分页标题#e#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教学艺术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03-01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和谐互动的活动,师生之间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交流中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组织。因此,针对学习内容,老师巧妙的设计问题,并且艺术的提出,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问题解决的能力、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提问艺术性的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找到认知结合点,加强提问引导性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或是他们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后表情茫然,或是回答时不知道如何有条理的表达:也就是心里知道,但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合理而到位的表达出来。这些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问题没有点燃他们思维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的冲动。这就要求我们在互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能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从而让他们有较好思考和回答的可能。

如《桂花雨》学习时,我们可以从校园桂花树说起,让学生说说自己见到的桂花树、叶、花的样子与感受,如果学生没有见过桂花树什么的,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出示桂花树、花、叶子等等,然后引入课文。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桂花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有参与讨论的热情。如“我们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来进一步感受桂花树吧!”如此,学生对桂花的认识增强,才能很好的感受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能够主动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之后,笔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桂花雨》原文中有“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现在大家说说为什么桂花能让作者魂牵梦萦呢?有学生仍只从桂花香、摇桂花的方面作答,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找找作者写桂花深层原因;于是,学生在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之中,自主阅读就能获得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可见,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有效首先得勾起学生生活体验和已有的认知,使得他们对问题有思考的兴趣;而我们老师要有预设,思考如何将问题分解,如何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推进他们的自主阅读,讨论交流。这样,我们的问题就能够是艺术的,课堂互动也能自然而和谐。

2点燃质疑兴奋点,突显互动多向性

互动教学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这需要我们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从而能在师生双边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开发智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思维活跃的接受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文水平。但是,阅读应该是学生们的个人行为,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是需要他们提问问题,对学习内容有认识与思考。提高他们质疑的兴趣和能力,才能改变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单向互动现象,从而使得课堂互动有活跃,更有效。

如在进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学习时,笔者课前让学生在预习中提出几个问题,不少学生就一些字词提问,这也有利于检查性提问的生成,我们合作解决一些字词的读音和意思理解,也能夯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时,笔者没有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而是肯定了他们的问题,进而继续启发学生,问问其他学生有没有新的问题。有学生提出:课文中说“‘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那么,到底是多高啊?”我让大家思考这个镢头应该是干什么用的?有的学生说劈材的,有的同学说是锄地的;并阐述理由。最后,笔者明确这是个刨土的一种工具,但是这个工具应该没有固定的高度。学生一片哗然,这个比较不好,因为他儿子到底多高,我们还是不能准确知道!笔者表扬了那个提问题的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也肯定了我们同学的观点,有个性解读和评价能力。接着问:文中说“还没有镢头那么高”的用意是什么呢?这样,学生们又能够回到文本中,进行阅读和思考。

我们学校有个年轻老师也选择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开设公开课,他抓住“只有”二字做文章,引导学生“只有”两个字表达了什么意思?从而引导学生高尔基的儿子才十岁,却能帮助父亲忙着栽种花草,美化父亲生活的环境;那么,我们大家也都十岁了,我们为父母做过什么呢?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的积极发现,将人文性进行渲染。但是,可能因为时间关系,这位老师在最后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理解的互动中没有处理好。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说:“同桌早饭没吃,我把东西给他吃了,我感到很愉快”。教师没有进行艺术的追问,因势利导。如果是我的话就会追问,什么时候给他吃的?你把吃的给他的时候说什么了?如此,我们既能提高学生纪律意识,如不能在教室内、上课时讲话、吃东西;也能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别人帮助应该有的诚恳、真挚的态度等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质疑的合理性和深度。

总之,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呈现需要我们能够结合学情,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巧妙地将教学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了,通过引导、激励,激发兴趣、调动思维,从而使得互动有效果,能够实实在在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9

1.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求,鲜花是大自然中美的使者,它具有一股盎然蓬勃的生机,只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就能创造出一个婀娜多姿的优美形体来。尽管现代人的生活正处于忙碌的节奏中,但是,每当繁忙之余,去找寻绿色的世界和舒适的精神生活,去欣赏一下艺术插花,那么,这一件件艺术插画就像是一首动人的诗,一幅迷人的画,一首优美的曲,叫人心情舒畅,其乐无穷。

2.师生探究教室里摆放着老师制作的插花作品,让同学们回答是否喜欢插花,喜欢插花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说喜欢的原因是因为插花五彩缤纷、非常漂亮,有的说插花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还有的说插花能点缀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插花,看看插花常用于哪些场合。学生回答插花用途广,可以用在宾馆、饭店、商场、家庭、婚礼等场合。还用于喜庆宴会、迎接贵宾、签约仪式、开业大典、探亲访友等活动。接下来,了解一下插花的主要风格。欣赏几组插花作品,有中式插花,有西式插花。

3.归纳辨识首先归纳出中式和西式插花的普遍规律。如中式插花:用花简洁(只需插几支起画龙点睛的效果);色彩淡雅(用色朴素大方,一般只用二、三种颜色);普遍采用均衡的形式。西式插花:用花数量多,有花叶繁盛之感;色彩艳丽浓重,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富贵豪华之感;通常采用对称的形式。然后再欣赏二组插花,请同学们分辨出哪些是中式插花,哪些是西式插花。插花的风格,主要是中式、西式插花,插花的形式又可分为哪几种呢?插花的形式主要有垂直形、L形、三角形、圆形、水平形。教师出示图片,边欣赏边介绍这五种形式的插花。接下来,再出示图片,请学生分辨出插花的五种形式。

4.教师示范欣赏了插花后,同学们很感兴趣,他们想这么漂亮的插花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需要哪些工具、材料呢?教师展示插花的工具、材料,然后,演示插花的制作步骤,插花要注意形式美,要注意曲直、疏密、高低、大小、轻重、虚实等变化。

5.作业评价学生分组练习,集体制作,完成作品后,每组讨论一下,给作品起个名,谈一下构思并相互评价作品。

二、教学诊断与反思

1.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问题情境,模仿真实情景,合作性教学情境,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等,各类教学情境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如:教室里可以摆放两件教师制作的插花,渲染气氛,上课开始,课件展示一段用鲜花装点生活场景的录像,创设模拟真实情境,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小品插花摆放到讲台上,畅谈自己的创作感受,互相交流、探讨。最后,可以随着音乐,再次展示另一段用鲜花装点生活场景的录像,再次为学生提供欣赏的机会,开拓他们的眼界,进一步理解插花的艺术性,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情境,升华情境。

2.合作性教学情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中有竞争,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构思和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最终能够大胆地对花卉的形象进行概括、提炼、升华、再创造。

3“.将艺术插花引进美术课堂”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出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很快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求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本课有基本的了解、认识。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学生以学习小组的组织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进行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自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

4“.将艺术插花引进美术课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能把美术学习单纯的理解为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插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艺术样式比较丰富,与现代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在欣赏插花艺术的基础上,学习制作并展示,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将艺术插花引进课堂教学,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把艺术插花和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跨出原有的美术课程的范围,进入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综合、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亲身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体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程标准的教育发展理念,通过《艺术插花》的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艺术插花的独特魅力,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用于探究学习中,同时,也鼓励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

6.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表现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以集体的形式来创作。如审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取花材,负责花卉颜色的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制作插花;文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他们的插花作品命名,然后,谈一下创作的构思,想法。每个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切磋,学生之间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配合默契,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集体的成功。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师生要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参与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花艺的认识和理解篇10

关键词:艺术随笔写作丰子恺艺术随笔中国

孙冰所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是1999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名家艺术随笔”丛书中的一本。该文集从丰子恺先生大量的著述中精选了39篇的艺术随笔,这些实际上也仅为丰子恺艺术随笔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很不错的篇目并未选入,如《图画与人生》、《绘事后素》、《视觉的食粮》、《版画与儿童画》、《艺术的眼光》、《艺术的园地》、《钟表的脸》、《扇子的艺术》、《洋式门面》、《绘画的欣赏》等。

丰子恺的随笔早已为人所熟知,并且好评如潮,归结起来,其魅力即在于其只用平常的文句,从小处落笔,亲切率真、简约练达、幽默风趣。同样,丰子恺的艺术随笔自然也具备这些特点,只是由于艺术随笔与一般随笔的写作在内容与目的上毕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以细化研究。本文着重以孙冰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为蓝本,从艺术随笔的角度,专项探讨丰子恺在这一文体写作上的特点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立足亲身经历,沟通艺术与生活

在孙冰编选的《丰子恺艺术随笔》中,以丰子恺自身经历为素材的有22篇,占全书56.4%,其中有15篇的全文均以其自身经历为内容。如《我的学画》、《学画回忆》,叙述的是作者自身在绘画学习中的一些掌故。娓娓叙述自己学艺时的一些人情世故,并在所叙中蕴含某种道理,是作者十分擅长的一种写作方式。类似的还有《为青年说弘一法师》、《访梅兰芳》、《写生世界》、《我的画具》、《我的书:〈芥子园画谱〉》、《谈自己的画——色彩子恺新年漫画》、《谈自己的画》以及《杭州写生》等。此外还有以作者自身经历作为引子展开分析的作品。如《从梅花说到艺术》就谈到自己的一个“实例”,即年幼时对于父亲供养兰花的不解,长大后看见关于兰花的画,才由画面上“十分美秀可爱”的兰花线条悟到兰花的魅力所在。《美与同情》,作者从自身的生活小事生发开去,说的是有一回“一个儿童”进入自己的房间,帮助作者整理房间,并认为摆放欠佳的物品是“何等气闷”,作者从中体会到这种对物的同情心其实就是“美的心境”。之后谈的才是美与艺术的问题。选材的亲历性,一向是随笔写作的一个特点,随笔与艺术随笔的区别在于“艺术”二字,即在于艺术专业性上。因此写作中的专业亲历性,则昭示着一种实在的体验艺术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其实可以被概述为:立足亲身经历,沟通艺术与生活。张大千、刘海粟、倪贻德等艺术大师的许多艺术随笔均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的。细加推究,可以发现,这一方式能较好地吻合艺术上的某些特点,如艺术上某些概念通常较为深奥、玄乎,一般人难以理解,又由于在艺术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更给一些初学者以找不着北的困惑。这时候,从亲身经历入手便能有效消除神秘感,使文本与读者的最初衔接呈现良好态势。此外,任何艺术都应该是独特的审美创造,艺术创作即是个体亲历的结果,那么,个体化的写作者作为所经历事件的一个角色,将自身真切的体验与感触传递给读者,则有望读者获得“感同身受”的审美体验,并经由共鸣获得内心的满足。这原不过是很普通的方式,但一经丰子恺先生之手,则不仅与艺术的本质——创造性的需求相和谐,更与其思想中求真的念头相吻合,呈现自然圆熟的状态,成为一大特色。据丰一吟《丰子恺的随笔》一文中介绍,其父的随笔写作受其启蒙老师夏丏尊先生的影响。夏先生主张“作文,请说自己的话”[1]。如此一来,我们则不难理解丰子恺先生在艺术随笔写作中坚持“事非亲历莫妄言”的缘由了。

二、善于发现关联,化转腐朽为神奇

除了以自身经历作为实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外,丰子恺先生还善于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寻找这样的关联,能使僵化的知识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这其实也是丰子恺先生作为一名好教师的本职与天性。发现关联的难度在于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交集”中产生的。丰子恺在艺术随笔写作中,善于在书籍资料中寻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将之铺陈于文字中。如《女性与音乐》,写于其卧病其间,“把所有的音乐史拿到床里来,一本一本,从头至尾地翻下去”[2]。文章以一般人所认为的“女性的优美的性格与音乐活动的性质何等类似”作为疑点展开研究,接着作者叙述自己在病中如何翻检书籍资料,并一一陈述自己在其中的发现引导读者追随其思路。此外,作者还善于从自身与艺术有关的事情写起,寻找其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加以引申与剖析。《从梅花说到美》说的是关于美的问题,作者将各家关于美的论述罗列出来,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梅花说到艺术》写法上与《从梅花说到美》相类,总结他人见解,提法讲求证据,不给读者突兀之感。不同的是,《从梅花说到艺术》以梅花为例,从窗前的梅花联想到文学、绘画上的梅花,并分析文学与绘画的区别,认为思考是文学的一大特色,而绘画是以感觉为主,诉诸人的视觉。也就是说,“画不是想的,是看的(想不过是画的附属部分)”[3]。《儿童与音乐》,谈的是儿童与音乐的关系。认为“大人们弄音乐,不过一时的鉴赏音乐的美,好像喝一杯美酒,以求一时的陶醉。儿童的唱歌,则全心没入于其中,而终身服膺勿失”。正是这样的点睛之笔,才使得文章能凸现精彩,远离平庸。善于联系,意味着善于运用知识,尤其是寻找出知识与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识总是陈旧的,但发现其中新的关联,即意味着化腐朽为神奇。正是基于作者对所钟爱的绘画艺术鞭辟入里的理解与认识,其论述才能如此的简洁明白,发人深省。

三、视角内行专业,艺术感悟极敏锐

在“艺术随笔”这个术语还未普及之前,艺术批评的文字形态都被归入艺术评论。艺术评论中有一体即为“随笔体”[4]。“随笔体”即后来的“艺术随笔”。

转贴于中国

中国 艺术随笔是一种取材关涉艺术领域,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情趣性的,重在传达作者对艺术的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文章体式。这种内容上的特征可称之为“专业性”,即指具备美学(或艺术)理论、观点以及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本来,“艺术与文学虽然是亲密的近邻,但艺术家未必就要做文章,文学家也未必就多谈艺术”[5]。丰子恺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其出色的艺术随笔还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正是其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艺术随笔的写作方面如此自信与成功,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艺术的专业性与其艺术随笔的写作密不可分。就丰子恺而言,因为专业、内行,才敢拿自己的艺术经历说事,才敢如此自信地对他人的作品或某些艺术现象发表看法和见解。以丰子恺《谈自己的画》为例,文章从林语堂先生关于“谈漫画”的约稿说起,接着讨论关于自己的漫画的“定名”问题,并找到自己漫画的定位:“把日常生活的感兴用‘漫画’描写出来”。文章的主体便是谈自己“作画时的因缘”,谈关于自己的生活与漫画的种种故事与感悟。可以说作者在完善小“我”的同时,也将大“我”包含其中了。

四、追求率真朴素,语言干净且流利

文如其人,自是不假。丰子恺先生的内心一向真诚谦卑,凡事都能认真地从细微处着想,从不怨天尤人。他的随笔语言率真朴素也是公认的。以《我的画具》为例,在此节选其中的两个小段:

我自己虽然永不把带结住,然而别人常常代我结住。仔细的人借看了我的画册,必定把它结好——有时深恐结得不牢,特为我打两个结——然后奉还。手痒的孩儿们看到我这画册,顺手翻弄了一会,最后拿带子来练习结绳细工,给我连打上七八个结,然后自去。[6]

描画何尝不然?兴到下笔,其画自有趣致;后来依样临摹,趣致就完全不同,有时竟成另一幅了。兴到下笔时,必须放胆,其画方有精神。若存畏缩之心,手腕发抖,趣致便表不出来。欲求放胆,第一须避自己所不欢喜的画具,第二须避去自己所不欢喜的环境。我用了上等图画纸便画不出,到了莫干山上也画不出,大约是画具与环境不适自己好尚之故。[7]

第一个片段写的是有一种速写簿会有带子,自己从不结,而他人时常代劳的两种情形:“仔细的人”,结完之后“奉还”;“手痒的孩儿们”,结完之后“自去”。“奉还”与“自去”,两词合情合景,且合理到位,不可挪移,用词的流利干净于此可见。第二个片段中“兴到下笔,其画自有趣致”,其中的“趣致”自然是精选之词,“兴到下笔时,必须放胆,其画方有精神。若存畏缩之心,手腕发抖,趣致便表不出来”。逻辑关系清楚,表述简洁有力,读来让人感觉诚实可信,清楚明白。可以说,文句的率真、朴素、平和与亲切,是以作者深刻认识的为基础的,这也正是读者从中看不出人为的技巧,但却可以感受其语言“干净流利”[8]、心境澄明透彻的原因之一。

丰子恺先生这样的语言风格,与其个人多方面的修养密切相关。1927年,丰子恺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由于受佛教超然物外思想的影响,丰子恺对人生世态抱着静观玩味的态度,这决定性地影响着他的写作。所谓的“超然物外”,并非飘然随意,无所事事,而是以认真处事为基础。这样一种情怀,是源于对超然物外比获取功利更有价值的认定。于此,透过语言,则不难体会丰子恺随笔中淡淡的禅味及纯真的风趣。

以上所分析的是关于丰子恺艺术随笔写作上的特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教师身份的丰子恺,其写作的目的在于使人(尤其是学生)对艺术与美能有透彻的理解与领会,因此在艺术随笔的写作构思、文辞表达等方面具有示范与表率的效应。有趣的是,丰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中特别论及随笔的性质:“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他曾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漫”的本义是水过满溢出,也被引申为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随”的本义是依顺,依从。作为文艺大家的丰子恺先生,其触类旁通的能力无疑是卓越的,一下就抓准了随笔和漫画在他看来犹如“一对孪生姐妹”的共性。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师艺术教育中的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a09326s。)

注释:

[1]丰一吟:《丰子恺的随笔》,新读写,2007年,第11期,第60页。

[2][3][5][6][7]孙冰编选:《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第16页,第1页,第183页,第186-187页。

[4]腾小松:《艺术文本写作》,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