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53

纺织服装技术篇1

英文名称:JournalofZhejiangtextile&FashionVocationalCollege

主管单位:浙江宁波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宁波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9751

国内刊号:33-1301/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纺织服装技术篇2

摘要:回顾了贸易保护主义和tBt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现状分析所受tBt的不利影响以及遭遇tBt的原因。最后从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方面为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出口应对tBt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纺织品;服装;出口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06-02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技术性贸易壁垒却很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兴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以关注人类健康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合法目的为由,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种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为手段,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置障碍。所以,立题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对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稳步进行行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创汇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tBt的相关理论

2.1tBt的含义和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20世纪70年代,tBt占非关税壁垒的10%-30%左右。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tBt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各种贸易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上升到80%左右。tBt成为越来越主要的非关税壁垒。

2.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名目繁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国际化、绿色壁垒。

2.3tBt的经济效应分析

从短期来看,tBt造成了进口国市场准入障碍,增加了出口国企业的成本,从而产生相当于一定关税水平的进口替代效应。对那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来说,它们能够较快地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tBt的限制,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更强,国际需求增加,同时又帮助它们扫清了出口国内的部分竞争者,强化了他们的垄断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tBt还起着优化出口国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3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状况分析

3.1出口规模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

表12000年-2007年纺织品服装行业的

进出口规模调查表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2000-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3.2出口结构分析

按照我国出口的国别和地区分析,根据海关统计,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占出口总量的70%。

3.3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构成分析

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构成看,2005年出口产品中,合资企业生产占39%;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出口313.64亿美元,占27.34%。民营企业正以其强劲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3.4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分析

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上来看,我国在化纤、丝绸、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领域最具竞争力。而在资本密集型的新型纤维和面料、纺织机械、染整、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此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生产企业的信息化以及品牌管理与营销也是中国纺织企业的弱项。

4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4.1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不利影响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不利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纺织品服装行业收益降低、手续复杂、费用昂贵,大大增加成本、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失业,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不利于国际贸易关系的发展。

4.2tBt给我国纺织行业带来的机遇

我们不得不承认tBt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经济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主要包括:促进我国纺织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

5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tBt的主要原因分析

5.1来自国际方面的因素分析

国际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外国保护本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的需要、发达国家环保、安全与健康意识加强、wto相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被滥用。

5.2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方面分析

国内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我国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对国外市场依赖性较大、以低端产品为主,缺乏品牌竞争力、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缺乏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

6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应对tBt的建议

6.1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tBt:加强跨国交流与谈判,尽可能削减tBt,保护自身的权益;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和引导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规范标准制定,推进国际标准互认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及预警机制。

6.2行业组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2.1完善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组织建设还不完善,服务意识较差,未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引导作用。应该加强纺织行业协会建设,形成权威性和凝聚力。此外,行业组织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向企业传递信息,并积极为维护企业的利益提供完善的服务。因为以权威性组织的形式出面应对tBt将会比企业单独应对收到更好的效果。

6.2.2参与标准制定,积极与国外检测机构合作,制定国际认可的检测标准

6.2.3启动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竞争,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

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市场集中,产品附加值低的特点,纺织行业协会应配合国家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出口,鼓励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形成行业自律机制,维护公平竞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大量出口低劣产品冲击市场,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而且有助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升级。

6.3企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3.1企业梯度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有实力的企业应加强控制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品牌知名度以获取更多附加价值,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分散对美日欧的市场依赖性,扩大出口销路。

实力中等的企业应注重加强自身技术力量建设,加强企业品牌营销,积极关注国外tBt动态,加强企业环保意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和防范国外tBt带来的风险;扩大销路,分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

实力较弱的企业应找准自身定位,选择合理的细分市场,可以给国外品牌做代工,也可以做国内品牌的加工方。在加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累经验和资本。同时要尤其关注tBt动态,避免大量出口低劣产品冲击市场、加剧贸易摩擦。

6.3.2熟悉wto规则,参与标准制定,积极应对歧视

6.3.3加强环保意识,提高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滥用tBt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信息tBt等方式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我国企业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环保意识,突破tBt的束缚。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科技水平、加强环保认证,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突破tBt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针织品)[G].2005.

[2]谷祖莎.贸易技术壁垒中技术标准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2004,(12).

[3]Kennetha.Reinert.“Giveusvirtue,usvirtue,butnotyet”.worldtrade.2000.

纺织服装技术篇3

【论文摘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的新贸易壁垒,主要有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而新贸易壁垒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文章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出发,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随之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从企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对策。关键词】wto纺织品服装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迅速增长的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的中低档产品市场,我国的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和比其他国家/地区更为严峻、苛刻的贸易障碍。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的不断呈现导致新型贸易争端层出不穷。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体现在以下方面。1、受损增速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如2002年受限制而损失的金额比2000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2、受限集中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受限制的主要是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数量比较多、比重比较大的一些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和美国。如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其他国家为27.37%。3、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受限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如: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生产商没有取得i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等。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1、外部原因。(1)我国贸易方向过于集中。目前,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2)纺织品服装市场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根据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2005年全球已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实现该领域的贸易自由化。特别对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专门针对我国的双边贸易限制,如每年讨论最惠国待遇问题等不得不取消。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中低档纺织品服装的竞争能力低于发展中国家,所占本国国内市场分额受到国外同类低成本产品的冲击,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且入世后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见表1)。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中均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且顺差从2000年至2003年不断增加,产生贸易顺差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见表2),使其国内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对此,美、日、欧必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减少进口冲击,减少贸易顺差的重要手段。(4)wto有关协议中对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缺陷,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2、内部原因。(1)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由于长期以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投入不足,企业的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众多的中小纺织品服装企业,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等一时难以适应,由此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2)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的认证,加贴环保标志。(3)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标准总体水平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检验长期以来习惯于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缺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纺织检验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从实质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负面影响。1、积极影响。从目前看,国外越来越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1)促使观念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2)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正当的技术指标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破坏环境和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逐渐下降,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以此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推动技术进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负面影响。(1)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种认证,改进技术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2)出口企业减少了贸易机会,减少了国外市场分额甚至退出国外市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限制内容多变,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其最主要影响之一是一些出口企业减少了国外市场份额,甚至有部分企业决定放弃进口国市场。四、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1、设立专门机构,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进行认真研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纺织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因此,出口企业要加速技术改造,淘汰陈旧落后设备,走优化存量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3、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适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需要,将iSo9000与iSo14000等国际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4、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技术法规和标准。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要求,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我国应对现有纺织品检验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增强具有关键限量指标的强制性标准及相应技术法规,推行“环保标志”制度。5、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各类体系认证。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6、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空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时所遭遇的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其次,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标准,随时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国外技术标准,研究相关对策。另外,政府要积极参与各公约、协定中技术性贸易条款的谈判,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有关纺织品服装方面的国际技术标准,或在某些国际技术标准中附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等以减少和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纺织服装技术篇4

1月1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代表团受邀出席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办的pittiUmo展览会的开幕式,并与意大利纺织服装联合会的主席micheletronconi先生,副主席paoloBastianello先生和总经理GianfrancoDinatale先生进行了会谈,双方主要就中意两国纺织和服装行业发展与合作交换了意见。

1月13日,受意中基金会邀请,张延恺副会长带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代表团在意大利米兰与意中基金会就中意两国纺织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会谈。意中基金会主席CesareRomiti、理事长alcideLuini,意中发展有限公司CeoanotonloFerrante参加了会面。

在当天的会谈中,张延恺副会长向意方简要介绍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状况和双方合作的重要性。

双方一致认为:中意纺织服装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各自发展阶段不同,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将积极组织中意纺织服装业在展览、经贸、文化、信息、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双方将积极推动中意纺织服装业在资产与品牌收购、技术共同开发与转让许可、时尚设计与品牌管理、市场双向开拓等领域开展积极探索。

随后,双方签署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意中基金会战略合作协议》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市场部与意中发展公司合作备忘录》。

在意期间,代表团还参观了欧洲著名的防护用纺织品企业SoCletaGestionitessllis.r.l(maiocchiGrouD)、面料生产企业tessituradinosateSpa和袜子生产企业CioccaSpa。

1月17日上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代表团拜访了位于柏林的德国纺织服装工业协会,双方就2011年开展技术纺织品的合作论坛交换了意见,德方Baumann先生、Sven先生参加。

据Baumann先生介绍,去年德国纺织业增长16%,生产订单状况良好,企业对发展前景看好,特别是非织造布及技术纺织品行业。在技术纺织品方面,德国在生物医用纺织品、交通用纺织品、建筑用纺织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中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对德具有吸引力,且有广泛的交流空间。

纺织服装技术篇5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中国纺织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6年,我国纺织品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1470.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14%。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国别分布来看,欧盟是全球纺织品的最大贸易方,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中国已成为欧盟国家纺织品服装进口的第一大供应国,也是欧盟诸国纺织品服装原料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家间贸易的重要障碍,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障碍。同样,纺织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挑战。对我国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变动不大,最多的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占95%以上,其中欧盟约占41%,日本约占30%,美国占24%。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6)》数据显示,从直接损失金额来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因欧盟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而遭受的直接损失最大,总额达到101.5亿美元左右,占直接总额的35.2%,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极具广泛性,涵盖了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以及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其中,主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因素涉及四种: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包装和标签要求、产品认证制度、产品检验制度。

二、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一)有利影响

第一,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中,对于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的产品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一些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可以阻止国外不安全商品的进口,也可以提高我国国内产品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壁垒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名,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纺织服装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促使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我国纺织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对生态纺织品进行环境标志认证相对应的技术要求,HJBZ30-2000《生态纺织品》的制订,基本参照采用1999年版欧盟的oeko-tex标准100的技术要求,这对改善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推动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提高技术水平。严格地说,欧盟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先进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外技术壁垒在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能是飞跃式的。

(二)不利影响

首先,减小了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范围。纺织贸易逆差逐年增加给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贸易壁垒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欧盟各国的标准和法规主要是根据其本国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往往很难达到,即使可以达到也会使我国纺织品成本增加,从而使产品竞争力下降。因此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无形中带来一道壁垒,甚至导致某些产品被排斥在欧盟市场之外。同时,由于我国纺织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纺织技术、环保等方面都相对比较落后,这些指令和标准,迫使我国一些纺织企业无法进入目标市场甚至被迫退出目标市场,出口市场范围就会面临萎缩的可能。

其次,限制了我国纺织出口数量。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正式取消,但是我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并没有导致欧盟市场上纺织品放量增长,虽然中国政府和欧盟于2005年6月11日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对我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数量在短期内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抑制作用也不可忽视。

再次,增加了我国纺织品出口成本。纺织服装产品的无公害处理要求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变传统生产方式为清洁生产方式,这些都会使纺织服装产品的成本增加。由于各国对纺织服装产品的技术壁垒各不相同,我国产品在满足欧盟技术壁垒要求的同时,可能达不到其它国家的要求,导致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成本的不确定性。

此外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质上作为一种贸易限制措施会带来国际关系的紧张,带来贸易摩擦和争端,典型的包括近几年来我国和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贸易摩擦。

三、政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wto贸易机制保护自身权益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日渐加速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都积极参与其中,以保证一个稳定的贸易发展环境。我国政府也应该积极加强区域化合作、推动区域化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贸易发展环境。同时,政府和企业要熟悉wto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规则,利用规则解决争端、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

(二)建立技术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标准、进口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情况的连续性检测,分析其对国内产品的影响,及时相关预警信息,为政府主管部门、产业和企业决策服务。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应通过共同努力,发挥研究机构和信息交流机构的优势,密切注视纺织品的国际市场动态,加强对主要贸易对象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跟踪报告和研究,逐步建立我国的出口预警机制,赢得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动权。在此同时,应当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扩大标准的影响面,推动我国的行业标准逐步演变成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为国外商品进入我国市场构筑一道屏障。

(三)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和壮大,纺织品卖方市场已经转化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也由价格和质量的竞争逐渐提升为品牌的较量。品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附加值,跨越纺织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应该从国家层面重视品牌的发展,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品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纺织服装技术篇6

关键词:科技;时尚;自组织;低碳;特色;都市产业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50-04

一、宏观背景分析

(一)国际纺织产业发展趋势:科技+时尚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纺织业步入了新一轮调整升级周期,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1.往产业链的前端延伸,与科技研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新技术在纺织产业广泛应用加快了全球纺织产业升级和纺织业横向结构调整。一方面,合成纤维的产业化及技术装备的高速化,使纺织品供给效率提高,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技术纺织品,如功能性的服装与装饰,以及产业用纺织品上的突破,使纺织业重新焕发生机。纺织技术的进步,拓展了纺织产业发展空间,带动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

2.往产业链后端延伸,其时尚特点越来越明显,纺织业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即文化、时尚内涵在纺织服装产业中的权重日益增加,纺织服装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受到重视,由此衍生出相关的时尚产业。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东京世界五大时尚名都的发展历程清晰表明,其纺织服装产业均经历过业态转变,其产业链逐步延伸,并成为时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3.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即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明显,中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五省一市纺织产业规模占全国七成,而长三角地区纺织品产量和贸易出口量又占全国五成,这些基地成为世界相关纺织服装产品重要制造基地。

4.纺织竞争层次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大量运用,纺织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导致纺织业国际竞争从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更高层次的竞争。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业是新纤维开发、纺织机械供应、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主导者,他们依靠综合实力,牢牢把握全球高端纺织品市场控制权。

(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基本路径

中国作为世界纺织产业的大国,要想成为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强国,“科技+时尚”是必由之路。而这条道路分两步走应更符合惯例,也符合实际。即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再完成制造强国向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强国的转变(即中国的关键企业或集团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目前正处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嬗变期,主特征是“低劳动成本优势”向“劳动高效率优势”转变。在这一阶段,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人民币外升内贬,以及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的现实及预期,加速从不易资本化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撤出,发挥资本实力,完成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改变国际产业竞争被动局面,完成由大向强的转变。相应,在产业积淀实力的支撑下,在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下,“科技+时尚”将厚积勃发,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业态的巨变。过程中,在产业结构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使中国纺织产业由制造产品的低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在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与布局上,中国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将转移中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纺织产业业态向“科技+时尚”演化,每一集群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并暖育产业链与横向产业的系列企业与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整合中小企业群,形成即可大批量制造高端纺织服装产品,也可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小批量需求的柔性生产经营的业态,构建中国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的排头兵。与之同步,为充分挖掘中西部市场潜力,充分发挥中西部资源与产业基础的优势,通过产业大转移释放东部产业基地过剩的产能,削弱东部产业内耗能量,带动中西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共享产业转型升级的红利。

二、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年均31.09%的增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多亿元,全行业总体规模居全国第十、西部第一。

(一)已形成较完备产业结构与较合理的产业空间集群

1.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4级层面分布齐全(2011年485家规模以上企业主产品统计表,未附)。在产业企业数结构中,以纺织原材料、面料、坯布生产为主,占纺服业的48%左右;服装、服饰企业占20%左右;床上用品行业起步晚,仅占3%左右。我们还计算各行业销售产值比,也显示纺织原材料、面料、坯布、服装、化工助剂行业对我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贡献值比较大。

2.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五大集群,即成、德、绵服装、家纺产业集群、南充丝绸纺织产业集群、遂宁棉纺织产业集群、达州苎麻纺织基地,以及宜宾自贡的西部化纤纺织原料基地。

(二)产学研具备一定科技开发与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纺织科研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5项、中纺协“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40余项;由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发的“聚苯硫醚(ppS)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聚苯硫醚纤维、醋酸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三聚氰胺纤维等高新技术纤维的研发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纺织产业共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部级1个。宜宾丝丽雅集团在染色绣花线、粘胶长丝、白胚绣花线等产品技术研发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有较强竞争力

四川省六大地区品牌产品(丝织品、桑蚕丝、棉混纺布、人造纤维、工装、苎麻布)在全国的竞争力较强。宜宾丝丽雅集团的染色绣花线产量亚洲第一,粘胶长丝占全国产量的26%,白胚绣花线占全国产能的50%,国内排名第一。“雷迪波尔”、“欧度”、“琪达”等品牌企业在服装市场影响力较高。“琪达”牌服装、“宝珍”牌丝绸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宜宾丝丽雅”被评为中国出口名牌。全行业拥有四川名牌产品41个,四川著名商标30余个。

(四)发展后劲有所增强

通过多年市场竞争与企业并购,四川省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总资产在5000万元上的企业215家,占规上企业的44.3%,纺织原材料、面料、坯布、服装服饰、化工助剂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反映出四川省这些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多年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国内外先进的特宽幅箭杆织机、清梳联合机、整经机、精梳机、无梭织机、全自动络筒机等先进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约1/3以上的规模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通过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资源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信息技术得到较好推广应用,其中,宜宾丝丽雅、华润锦华、华纺银华、依格尔等一批重点企业集团的eRp应用水平走在同行业前列。“十一五”期间,全省纺织行业淘汰印染落后产能0.6亿米,化纤落后产能6万吨;通过技术升级,绵阳佳联印染耗水量仅为1.4吨/百米布,远远低于《清洁生产技术棉染行业》(HJ/t185/2006)耗水量2.0吨/百米布的标准。

三、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1.国家施行扩大内需政策,市场需求支撑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不仅引发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而且暴露出其社会经济结构深层次问题――产业经济竞争力不断减弱与高社会福利刚性维持的矛盾难以解决。这一深刻矛盾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许多商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较长时期接近极限。中国政府审时度,及时提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方针,并且在十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奋斗目标与实现路径。其中,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实现目标的主要路径,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作为关键的政策保障措施。而党的十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了系统的制度改革方案。可以预期,在党和国家的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将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社会分配结构更趋合理,中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消费升级步伐将加快。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民生产业,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将进一步发展。其中,一些与消费升级紧密相关的行业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家纺行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和高端、个性化、多元化的服装行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春天。

2.国家施行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四川省享有市场、产业发展双机遇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施行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举世公认。其中,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中国西部能源开发、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等的作用明显。现在进入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阶段,国务院已经批准的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在顺利执行,新一届四川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多点多级发展战略。在以上各级政府的区域政策的集成作用下,四川省的城镇化进展肯定是西部第一,而且肯定也会快于中部一些省。该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会缩小与中部经济较发达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1年,中部乡村居民人均收入8791元,多于西部乡村居民的7855元,但是,两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是19868元,这既是昨天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结果,也预示明天的区域和谐发展前景。这为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一个具有地理优势的西部市场。与之同步,四川省正在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进程,成都市正在加快充分国际化进程,将为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和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环境。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当然也将获益。

3.低碳、生态资源强省,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

从长远看,四川的清洁能源资源种类丰富,开发有序,未来定是中国清洁能源强省。在这一未来最有竞争力能源保障支撑下,该省产品应最具冲“碳标准”关实力。可以预见,届时的“四川造”有可能是“中国造”的标准。从产业所需原材料的资源看,四川在蚕茧、苎麻生产,以及一些大牲畜、家禽的养殖方面有比较优势,这些高品质的绿色资源在中国消费升级的第二、第三阶段在不同地区并存时期,应成为个性化消费、绿色、低碳、环保消费品生产与制造的“稀缺”资源。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变脸”的故乡,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这里应是对服装产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文化元素的宝库。因此,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发展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四川有独特优势。

4.东部纺织产业重构,可能加大对西部投资

目前,中国东部五省一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产值占中国该产业产值的80%,产业聚集发展模式极具竞争力,构成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产业的中坚。在国际需求接近极限,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以及在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国际竞争力肯定将丧失。同样,中国许多产业都面临相同局面。为此,党在十报告中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的鼓舞与指导下,东部纺织服装产业正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相应,将加大分享国内需求扩大红利的能力,为此,对西部投资是必然选择。这为西部跨越式发展纺织产业提供了重要动力,四川省亦然。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1.四川省要素资源也有不足,减弱承接纺服产业转入吸引力

客观说,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政策落差、国企改制滞后等冲击,经过企业改制,利用缝隙市场机会,主动融入东部供应链等举措,形成目前产业竞争力水平和空间布局。

目前,产业整体在人才、技术、工艺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东部有较大差距。因此,不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仅凭自身实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应无可能。而东部产业要向西部投资,一是为接近市场,二是为获得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或者使用要素效率高的优势。西部市场前景肯定是美好的,这是东部产业愿意投资西部、四川的重要原因。目前,四川省在水电气资源价格有一点优势,但在土地资源上,无论是土地指标,还是土地价格,与中部比已没有优势可言,更关键的是,四川省劳动力价格与劳动效率大致都是东部的3/4。由此可见,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不但已丧失吸引东部投资的吸引力,而且如不转型升级,将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

2.产业缺乏自组织能力,发展面临生存考验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处于被东部产业低端锁定的状态,在缝隙市场中生存发展特征十分明显。第一,棉纺织业前纺大而不强,后纺弱且不优,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化纤业的品种较为单一,新型化纤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用纺织品总量较低,服装、家纺业发展受面料、辅料、衬布、拉链、纽扣、缝纫线配套不足的制约。第二,该省纺织服装产业链各环节除蚕茧丝绸与苎麻织布产业链本地耦合运行度较高外,在本地的耦合度不高,产业链处于一种貌合神离的状况。导致本地产业链及链上企业不能同舟共济形成共赢格局,而且长期处于背负高物流成本运行状况而无法提高竞争力。因此,不排除这种可能,东部产业在重构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过程中,不向四川省投资,只把四川省当做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市场。

四、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基本判断

第一,四川省拥有发展潜力巨大的西部市场、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条件、低碳生态资源,具备完整的产业基础和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础,以及富有效率的产业集群。因此,四川省应坚定信心,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第二,四川省目前处于工业中期阶段,即关键城市的中期、后期与大多数地级市的工业化前期并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四川省纺织产业产值虽只占其工业总产值的4%,不是支柱产业,也应是重点产业。理由是:其一,该省低碳、清洁能源支撑的产业,有长远发展的生命力;其二,生态、环保、绿色资源的转化增殖器,是符合明天消费升级的产业;其三,四川省有许多处于工业化前期区域的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第三,四川省必须通过承接东部为主的产业转移,才能完成转型升级。同时,四川省只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才可能形成产业竞争力,只有形成以纺为基的大产业链,才可能形成中国内陆的经得住竞争考验的产业基地。第四,四川省只有走“科技+时尚”之路,纺织服装产业才能获得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战略

1.跨越式发展战略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要消除人才、技术、资本等关键因素的制约,加快发展,必须抓住东部产业重构的历史机遇,尽快引进资本,带来人才、技术与管理,重整四川产业资源,才能较快形成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的自组织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特色发展战略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不具备全面开花式的发展条件,但是生态、环保、低碳资源富集,并且拥有较好产业基础和区域产品品牌,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因此,四川省在铸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应把重现丝绸、苎麻、蜀锦、蜀绣、民族服装服饰等传统优势产品的辉煌作为突破口,打出川牌品牌,形成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的核心行业群,则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很有希望。

3.都市产业发展战略

“科技+时尚”已经成为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流。四川纺织服装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这条道路。而实现“科技+时尚”的载体是特大城市,从国际成功经验看,还应是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因此,四川纺织服装产业在向微笑曲线两端的跃升中,应以成都为依托,驾驭其充分国际化东风,大力开发新材料,大力发展服装、服饰、家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相应,把成都建设为区域国际贸易中心与“一节一周”的时尚中心。

五、对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省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产业发展

从我们提供的以上资料及分析可见,纺织服装产业不但是民生产业,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且可以是产生高附加值的产业。目前,四川省的纺织服装产业还有很多不足,面临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恰恰需要领导关注、关心这一产业的发展。只要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存在问题,制定正确发展战略来推动其发展,这一产业就可能是成都市国际化的一张名片,就可能是四川省生态、低碳资源的转化器,就可能是四川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前期地区发展工业的助推器,就可能是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的放大器。

(二)加强科学规划,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在科学规划方面,首先应制订清晰的发展目标。我们建议制订两步走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在未来5年左右时间里,一是打好特色产业原材料基地建设,为四川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原材料基础,即蚕茧、苎麻生产基地应扩大产能;二是以西部市场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关注力,注重引入重整产业链的关键企业,提升四川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加强各方产业力量对四川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看好的预期;三是发挥我省在纺织材料研究、教育的优势,以纺织材料研究与产业化为突破口,走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跨越式发展之路;以振兴蜀绣、蜀绢为契机,以我省的蚕茧、苎麻资源为本,以丝绸、苎麻纺织品为载体,以弘扬蜀文化、四川民族文化为魂,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突破口,走特色产业引领产业高端发展之路。这一阶段末,产值应达到2000亿元左右。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之后5―10年,使该省几大产业集群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同行有影响的生产贸易基地。与之同步,在成都市建立西部纺织服装国际贸易中心与时尚中心,在相应城市建立相关纺织品采购中心。

在政策制定方面,建议省政府应推动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涉及:一是明确政府发展该产业的意志,这对招商引资十分重要;二是统一的政策措施,这有利于避免各地拼政策而弱化招商引资的效果,也有利于政府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合理性;三是加大省政府对调整产业结构与科技创新支持或扶持的投入、奖励的力度。

在加大执行力方面,除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制订一套更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的管理办法之外,笔者建议:一是省级领导要加大对招商引资的指导与参与力度。二是应建立关键困难环节工作协调机构,并有所作为。如该省棉花主要来自新疆,但车皮调度十分紧张,据悉,山东、江苏两省有专设机构协调解决棉花的铁路运输难题,并发挥出应有作用,受到当地产业、企业肯定。

(三)找准症结,推动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尽早步入快车道

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目前缺乏竞争力的主要症结就是产业链的貌合神离,导致四川省产业前端(纺织)与终端(服装、服饰、家纺品等)用料两头在外,产业间耦合度不高,最终结果是纺织服装产业各环节的物流成本都高,无法形成竞争力。产生的原因是该省终端产业是在缝隙型市场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因此,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居多,多以模仿、订单获得市场,用料量小、品种规格繁多,无法对本地纺织产业提供有效需求,以激发其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相应的,该省纺织产业被东部为主的外部客户低端锁定,处于微利状态,也丧失主动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综合的结果就是,虽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因此,四川省政府应在提高终端产业竞争力上给予政策扶持,发挥杠杆效应,形成整合产业的核心力量,促进产业链的有机联系,推动四川省以纺为基的完整产业链尽快形成。

SuggestionsforthetextileandgarmentindustrydevelopmentofSichuanprovince

LiUZe-ren,ZHonGZheng,LiUYin-feng

(ChengdutextileCollege,Chengdu611731,China)

纺织服装技术篇7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纺织服装业出口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使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贸易保护已日趋常态化。

根据统计,截至2011年止,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平均每年涉及调查的出口商品金额达400亿~500亿元之多,纺织服装产品已经成为被调查的主要对象。根据有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就受到了40次的反倾销调查,30多项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美国,欧盟,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儿童服装及用品的安全及检测是调查的重点。对此,要正确认识并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这对我国有效应对贸易保护措施和合理采取应对措施均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1手段多样,隐蔽,复杂

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基本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复杂化的趋势,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复杂,手段也越来越多样。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产生连锁和示范效应,从而促使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出现,应对难度也相应加大,从传统的高关税,进口配额过渡到新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特别保护措施,到最新的劳工标准,其保护手段层出不穷。

1.2范围扩大,区域化抬头

随着世界各国与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经济与区域经济得到了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使得区域经济组织对外高筑起贸易保护壁垒。为了提高其整体竞争力,使贸易保护程度得到加强,对内则对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而对非成员国则差别对待。

1.3政治目标逐渐渗透至经济活动中

很多发达国家为了本国自身经济受到更好的保护,不遗余力地将劳动用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体制中来,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灌输人权理念和价值标准,以达到其对外政策的政治目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差别待遇。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影响,各国开始实行国际贸易保护政策。所实行的针对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促使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量下降,并对我国的服装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从一另方面来讲,国际贸易保护有利于促使中国纺织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及环境保护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

在2008年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被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的平衡格局也因此被打破。各国开始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产品实行严苛的贸易保护措施,而且频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作为支柱产业的土耳其,墨西哥和印度等纺织服装生产国也加入到了贸易保护主义大军中。

2.1抬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成本

目前我国现阶段出口的纺织类服装,由于价格较低,对于各国而言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欧美对纺织服装产品实施保护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而且其要求也最为严格。因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这些措施的实施必然会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本抬高。我国产品如果想满足欧美各国制定的这些标准必须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同时在人力方面要做到合理使用,按照我国规定的劳动法去实行。这样必然使我国的企业生产成本陡然剧增,失去竞争优势。

2.2容易产生连带效应

通常,连带效应有两种:一是,企业在遇到贸易保护措施或制裁后,必须去适应新的标准,改善自身的技术和新工艺。如果一个企业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就很容易被其他企业取代,失去原本的老客户。这时,企业要在原来的市场上建立新的客户关系,开拓新市场,就会变得很困难;二是,如果这个国家的贸易保护被其他国家效仿,导致保护措施扩散到越来越多国家、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去,这样就会使国际贸易陷入恶性的循环,这样就极大的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竞争秩序。

2.3阻碍纺织服装行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经济的国家,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来源,对我国国内的市场来说,如果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遭遇到贸易保护,“出口转内销”就会成为大量出口企业的最终解决方案。对海外的市场来说,短期内必然要降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旦有大量的订单出现在我国的内销产品市场,就会导致我国的纺织服装价格的下跌,阻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良性发展。另外,如果我国的纺织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下降,那对我国外部资源的利用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影响形成后,就会极大的降低外商对华投资的信任,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2.4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盟存在的问题

与欧盟各种纺织品服装的技术标准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环保法规相对不完善,技术标准混乱。我国缺乏国际标准接轨的强制性标准,而且标准体系混乱;其次,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纺织意识淡薄,环境技术普遍较差对全球的绿色消费趋势缺乏敏感性。再者,我国的绿色认证工作起步较晚,有些纺织企业甚至没有参与认证的意识。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欧盟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截止2006年止,我国就有五分之一的纺织品服装流向欧盟市场,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会加重我国纺织品出口对欧盟市场的依赖,使得我国产品更容易受到欧盟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3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下我国服装出口的运作机制研究

3.1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欧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企业常常遭遇到贸易的摩擦。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更应该积极地开拓新兴市场,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为了能提高我国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我们应该大力开拓印度,东盟,巴西等人口较多的国家,他们的服装消费需求大,能迅速的增长我国的新兴市场。在美国,欧盟,日本,香港这些地方,纺织服装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市场。

除此之外,庞大的内销市场也不可忽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速往往大于出口需求的增速。制定国际化经营策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理解和更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内涵,真正减少对外部单一市场的过分依赖,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拓展新市场,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同时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实行‘走出去’的方针,与国外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合作或直接投资办厂,建立全球化的纺织品服装的产销渠道。因此,企业要适当地扩大内销比例,使内外销处于平衡状态,再逐步的实现市场的多元化。

3.2创立自主品牌,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服装市场上,品牌创新的竞争成为了一个行业的亮点,想要提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有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措施。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力开发资本和资源的利用及开发技术密集型产品,就不断地追踪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和技术标准。借鉴别人的成果,加以研究、学习、吸收和利用,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我国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形成生产力,实行产品结构的转型,提高我国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技术,创立自己的独立品牌,努力提高商品的档次,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并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依法保护创新成果,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国际形象而努力。提高自主品牌服装的国际知名度,扩大自主品牌服装的出口,是我国从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转变为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强国的必经之路。

3.3规范管理,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话语权

想要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话语权,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政府必须要充分地发挥主导职能,加强对纺织服装产品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并制定一整套完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还要设立专门部门去负责收集信息,为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企业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咨询、培训、指导工作等;另一方面,加快提高纺织服装的生产和管理的水平,适时地改变经营策略,规范内部的管理,整合好内部的资源等,用发达国家感兴趣的问题与纺织服装贸易紧密地联系起来,努力实现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市场,即使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市场深深地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上的话语权。

3.4合理运用国际法规,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我国具有解决劳动力的优势,因此应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借鉴wto成员的成熟经验。首先,认真研究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高度关注重点出口市场贸易保护手段的新动向,有效地提醒出口企业及时进行价格的控制,要定期信息,保持信息的畅通,要合理运用国际法规,以达到建立一个健全的预警机制,从而实现贸易保护的前置化;其次,在政策上要扶持一些先进的纺织服装企业,确保纺织服装业顺利完成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政府应从各方面支持企业研究创新,优化结构,使企业熟悉并逐步符合国际化经营标准,加快与世界纺织服装业标准接轨的步伐;再次,在wto框架下完善贸易保护政策体系。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各国的关税水平要不断降低,因此关税的保护作用会不断削弱。我国只有构建包括反倾销和技术壁垒在内较为完整的贸易保护政策体系,才能在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有更多的策略选择。

3.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我国频频遭受国际贸易保护措施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产品结构上趋同,纺织服装产品在服装消费市场上因价格优势取胜。想要以质量取胜,以技术取胜,就必须以科技的进步为依托,不断地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水平,引导企业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才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为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并稳定的发展,并趁机提高“中国制造”的口碑,降低国际贸易保护主要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负面影响。作为国内企业,国家利益也是自身利益的出发点。积极改善技术和进行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研制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应该努力创立自主品牌,重视非价格竞争方式,避免低价格倾销和恶性竞争,争取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

4结语

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其次是缺乏自有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下,基本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纺织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外部的需求,出口退税率及实际有效汇率。由于中欧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力量不均等,中方处于明显劣势,再者,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相对分散,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则比较集中于欧盟等国家,我们只能采取积极态度来化解争端,以突破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

参考文献:

[1]傅媛华.贸易环境催逼纺织服装业转型[J].浙江经济,2008(11).

[2]胡卫珍.贸易保护主义下的浙江纺织品出口现状与对策[J].China’sForeigntrade.2010(24).

[3]万宁.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其应对[J].江苏商论,2009(11).

[4]宋程丽.谈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9(36).

[5]徐军.贸易保护主义: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的“新危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02).

纺织服装技术篇8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将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因tBt引起的贸易摩擦和纠纷越来越多。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的一些共性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诸多不利,但其有一些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限集中的主要目标市场国技术性标准和规定层出不穷。欧盟、日本和美国一直是从我国进口纺织服装数量较多、比重较大的发达经济体。如:2014年6月,日本产业标准委员会(JiSC)决定制定新标准,以保证日本市场上儿童服装拉绳符合日本标准JiSL4129(草案)的安全要求。

2.设限的产品有较强的针对性。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中使用的纱线、织物及其成品,都基本被锁定为设限产品。

3.设限广度大。

3.1产品的标志或标签是否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

3.2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的包装要求。

3.3加工生产企业是否通过iSo9000、14000、BSCi、Sa8000等质量体系、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认证等验收合格。

3.4产品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是否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性标准或法规。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不利影响

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增加明显,产品价格优势下降。比如国内许多外贸服装出口企业,为了通过欧盟设立的各种安全及环保标准,平均每年要支付巨额检测费用,就拿婴儿这一产品为例,检测项目多到不胜枚举。从面料检测开始,成份、染料是否含有毒有害物质,都要一一进行测试;辅料、成衣更是毫不含糊,金属配件不能含镍、镉等重金属成份,装配在婴儿服装上的金属小部件还必须通过拉力、锐利度等测试,以防止对婴儿皮肤造成伤害。为了应对tBt,有的企业需购进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昂贵检测仪器。这些非生产性支出的增加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优势下降。

2.设限国家以此剥夺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接单机会,减少了从我国进口纺织服装的数量。由于国内纺织服装企业习惯了按图稿打样、照实样加工、依工艺生产这样简单的拷贝、模仿型生产方式,缺乏主动学习国际服装行业动态和新规的能力和意识。因而,当面对名目繁多的技术性法律法规和标准,我国企业就陷于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的尴尬境地,致使企业错过了成交时机或取消订单。

3.设限国家对外通报我国产品不合规、不达标数据,严重影响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设限国家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打压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影响我国服装产品“物美价廉”的形象,冠以“廉价品、劣质品”的名号,从而降低我国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减少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贸易顺差。

4.绿色壁垒成了新的“拦路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大调整。多数发达国家,通过长期的发展,都有较高的环境标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而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以经济发展为主,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且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了一些经济的增长。但做纺织服装的人都知道,纺织服装的印染、助剂、水洗等处理过程,污水的排放、气体的挥发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发达国家除了科学排污治污外,更多的也是把这些行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现如今发展中国家也在想办法把这些行业转移到本国或他国更偏远贫困的地区,试问如此转移,何时是个尽头,难道转移后的污染就不在世界范围内了?不是说要全盘否定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但要达到设限国严苛的环保标准,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设限国以此为由,既要纺织服装产品好、又要生产加工严格达到环保标准,从短期来看,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四、用Swot分析法解析我国在面临tBt时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1.内部环境分析:(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

1.1劣势:先天不足导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

1.1.1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1.1.2质量体系认证步伐迟缓。

1.1.3检验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

1.1.4我国纺织业技术法规不够健全。

1.1.5缺乏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

1.2优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良好基础。

1.2.1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稳定。近年来,虽然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不利因素,我国纺织品服装仍然为我国贸易带来巨大顺差。国家近期出台了增加退税、加快通关速度、加快培育外贸新优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务院【2015】9号文中就指出国家将继续巩固和提升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这些政策都对稳定和促进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2企业自身的调整适应能力强。我国企业向来都是顶着压力前行,国外对我国的各种限制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关税壁垒到非关税壁垒,企业每一次都是自我调整、自我适应,在不断的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免疫力也不断增强。能应势而变、顺势而为。如今他们也在不断扩大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1.2.3行业协会的功能不断完善。各地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都在逐步推进了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案件通报等信息给予及时的披露,使

得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起到了预警的作用,有利于纺织服装企业及时查询相关信息,引以为戒。同时一些地方还在不断推进建立应对贸易壁垒的协调机制,加强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建设,积极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服务,指导相关行业和企业应对贸易壁垒。

2.外部环境分析:(o-opportunity机遇、t-threats挑战)。

2.1挑战:外部矛盾催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指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

2.1.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比较集中。长期以来,欧盟、美国、日本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场,就拿欧盟来说,尽管其经济复苏缓慢,但2014年我国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全部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9.3%和14.8%。而这三大市场一直是倡导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推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增加了我国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威胁的概率。

2.1.2“贸易逆差”是发达国家心中的一根刺。纺织服装产品是我国的传统产品,一直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优势,不断扩展全球纺织品服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我国长期以来在这个领域的高速发展早已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在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中一直存在逆差,因此,近年来一直不停地通过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这是保护其本国贸易顺差、减少进口冲击的最有效的手段。

2.2机遇: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给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的契机。

2.2.1通过积极应对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我们生产技术和行业水平的法规和标准,期待此番新一轮行业法规和标准的国际接轨,能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法规和标准真正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2.2.2通过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对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也是一次产业升级。

2.2.3通过开展各类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可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素质,提升对外的产品形象,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差异化竞争,不再以低成本作为吸引订单的主要卖点。

五、从“负面清单”中寻找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良策

1.政府“负面清单”。

1.1政府职能发挥不够,缺乏统筹安排,通力合作。对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进一步作为,扭转企业单打独斗、散兵作战的局面,使各企业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有引导可寻,有资源共享。不用再凭一个企业的一己之力来应对tBt。就拿保护生态环境而言,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行业督导、企业自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行一场“绿色改革”,从而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态势。最终有效击破国外设置的tBt。

1.2缺乏对企业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和法规的合格评定。对策: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检验机构,对不同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按各企业需要通过的国际标准和法规,对其进行检查和评定,相当于接受国际检验前的国内自查。应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评定认证,这种做法可以提高企业及产品规范,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通行能力。

1.3缺乏tBt预警机制。对策: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政府信息数据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让企业及时了解各自出口的主要市场国tBt的新动向。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并及时做好反馈工作,让企业可以防患于未然。

2.行业组织“负面清单”。

2.1组织建设不够完善,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对策:学习国外纺织行业协会成熟的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服务意识,及时向企业传递信息,维护企业的利益。

2.2检测标准的品牌基本被国外垄断,没有中国检测标准的品牌。对策:通过加深和国外检测机构的合作,开发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检测仪器设备,达到国际通行的检测标准和检测能力。这样既避免了国外检测机构的垄断,又可以为国内产品提供低廉的服务。

2.3行业缺乏互律机制,同业恶性无序竞争。对策:行业协会应该制定行业的“行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行业竞争秩序,调节彼此的纷争,对恶意竞争的行为要给予惩罚,保护行业内出口企业的根本和长远利益。

3.企业“负面清单”。

3.1产品结构不合理。对策: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低价位产品利润空间有限,在面对国外技术壁垒时显得无能为力。因此,要大力改进技术,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纺织工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努力开发自己的品牌。

3.2对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对策:对企业来说,仅仅聘用懂英语的大学生实现对外接单、贸易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要舍得投资培养人才,让他们参加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专业培训、外语和纺织品服装专业培训、贸易争端解决的专业培训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合理保护民族工业,也有利于瓦解或绕过贸易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有利的位置。

纺织服装技术篇9

为了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层次和水平,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纺织行业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产业,其“两化融合”正稳步向纵深方向推进。本专题以智能化装备和系统、数字化工厂、物联网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多维度展现了目前信息化技术在纺织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期对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所启发。

综述

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将信息技术充分渗透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中,使设计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把信息技术“嵌入”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可有效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转型与升级换代,既保证了生产的高效,又节约了人力与能耗。

与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模式不同,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历史进程交汇发展,两化融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而决非简单引入和模仿国外先进的相关技术和理念,须自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我国纺织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一些创新意识较强的棉纺企业开始探索应用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监控,并使用计算机管理原棉库、物料库,在生产上优化配棉,记录产量,实施成本核算。

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已融入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企业管理、生产自动控制、生产过程监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虚拟加工、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等,对于纺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营销水平等,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纺织生产和经营管理中,使纺织生产向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快速反应方向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也由推广普及逐步向行业化的深层次应用推进。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新的营销模式不断涌现,有利于纺织品服装开拓内销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发展至今,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起步、推广、实现转变和发展等4个阶段,整个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在制造业中大致处于中等水平。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行业企业进行的相关调查,目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其中miS、eRp等管理系统一直是纺织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对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进行的信息化抽样调查结果,被调查企业中有100多个系统正常运行,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北京铜牛、北京雪莲、经纬纺机、吉林化纤、安徽华茂、华纺股份、南山精纺、山东德棉、山东帛方、山东华兴、雅戈尔、美特斯邦威、远纺织染、江苏联发、常州蕴尔芬、福建凤竹、九牧王、富安娜等近百家企业都实施了miS或eRp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CaD推广面大。CaD应用体现了明显的纺织行业特点,涵盖服装、印花、绣花、纹制、织物组织、配色等领域,目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投资在5万元至十几万元之间,经济效益显著。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有的已到达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却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meS发展迅速。棉纺织厂自动监测系统、服装厂车间生产物流系统、印染厂生产过程集中管理系统等meS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应用比较好的企业有无锡一棉、西北五环、洛阳白马、南通大生、天纺集团等。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生产装备的改造与更新,从而为自动监测系统应用带来转机,一些企业借建设新厂的机会,为全线的纺纱织布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同时准备建立全厂的监测系统,集管理与监测系统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是其发展方向。

(4)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明显。如华纺股份、芜湖中天、浙江恒逸、宜宾丝丽雅等企业均取得了明显的使用效果。采用各种自动控制技术,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这类技术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产业集群地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如中纺网络公司、杭州爱科、杭州开源、绍兴轻纺、宁夏汇成这类面向中小服装企业的服务平台,发挥了较好的辐射作用。

“两化融合”相关的政策、规划及实施

两化融合领域的重点任务是支持企业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层次和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的《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从投资的角度对“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进行了细化,其中直接涉及纺织工业的技改项目共计35项,分布在品种质量(15项)、节能减排(9项)、装备改善(6项)、两化融合(4项)、军民结合(1项)等5个部分,项目涵盖了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纺织节能环保、现代服装制造技术、新型纺织装备、纺织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其中信息化项目分为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重点领域信息化等若干类,具体包括:

棉纺织在线检测及监控。纺纱设备、织造设备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

印染数字化及在线检测。印染在线检测及控制系统、染色中央配送系统、印花自动调浆系统、高效数字化印花集成技术等;

纺织品智能加工。将微电子产品植入防护纺织品的技术及加工设备、柔性体纺织开关、柔性电子线路板、导电纱线等相关原材料的开发和商业化;

服装、家纺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和大规模定制。计算机辅助测量(Cat)、大类服装人体标准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自动吊挂系统(FmS)、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服装自动化立体整烫折叠包装系统、服装整烫加工中心、单元自动缝制系统、智能仓储配送系统、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等;改善服装企业管理和营销的相关技术。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强调了“十二五”要重点攻关的纺织信息化技术,包括面向生产制造层面的制造执行系统(meS)、自动监测和动态精细化管理系统,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利用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纺织行业生产制造、供应链环节推广使用条形码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初步建立面向国内主要纺织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面向供应链和行业宏观决策层面的纺织宏观经济决策支持和知识库系统。

针对如何促进不同分行业和纺织企业实现两化深度融合,《规划》也提出了重点,如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基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的信息系统集成建设;中小纺织企业依托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行业特点和关键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纺织、化纤和印染等前道生产企业重点推进生产制造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并与生产经营系统进行集成应用;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企业重点推进经营系统的建设,重点提升设计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纺织装备企业重点提升产品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9月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调整对我国工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实现赶超的机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划》中与纺织行业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快装备智能化开发和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等。根据《计划》,围绕“推进装备智能化开发”,将重点实施“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对生产装备实现数控化集成开发;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重点发展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而在“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进程中,将建立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平台,实现协同创新,同时在重点行业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鼓励开展智能工厂建设试点。

根据工信部关于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专项行动的精神,棉纺织行业已被确定为开展信息化改造提升试点行业,进行在线生产监控及管控集成试点攻关,启动试点项目,建立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带动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的整体提升。改造提升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到2014年底,完成技术攻关、企业试点、重点企业推广;第二阶段从2015—2018年,实行行业全面推广。

纺织服装技术篇10

abstract:asthelargesttextileexporterintheworld,textileisanimportanttraditionalpillarindustryofChina.thepersistentandsteadygrowthoftextileexportplaysanindispensableroleintheassuranceofChina'sforeignexchangereserves,balanceofpayments,stabilizationofRenminbiexchangerate,solvingunemploymentandtheconsistentdevelopmentoftextileindustry.inspiteofgreatachievementmadeintextile,withtheinternationalmarketchangeanditsowndefectofthisindustry,Chinameetsgreatdifficultiesintextileandclothingexport.aftertheabolitionoftextilequotasystemin2005,theexportoftextileandclothing,whichhadbeenlimitedforalongtime,shouldhavebeendevelopingsoundlywiththisopportunity.However,asamatteroffact,majorimportingcountriesandregionsofChina'stextilehavecarriedoutdifferentkindsofrestraintsonitsexport.thispaperputsforwardsomeadvantageadviceaimatthecurrentforeigntradeoftextileonfoundationofanalyzin

gt

heimportantfunctionoftextiletradeinnationaleconomy.

Keywords:textile;foreigntrade;greenbarriers

引言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纺织品服装一直是全国首位的出口商品,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我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贸易国,我国是影响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一直困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配额问题将得到解决,纺织业被誉为是“受益最大的行业”。然而,取消纺织品及服装进口的配额限制,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也是双面的。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实现纺织品服装的自由贸易。多年来受被动配额困扰而不能大幅度增加出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得以释放。另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对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形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前的纺织品贸易是在配额庇护之下的“不公平”贸易,现行的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配额划分的。我国对欧盟、美国等设限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也主要由配额决定。一旦取消配额限制,势必导致市场格局的变化。取消配额之后,纺织品市场实现了自由贸易,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纺织品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纺织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具有解次人民穿衣和支援相关产业应用的社会效益,以及上缴国家税利和出口创汇的直接经济效益。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首要产业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服装业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我国在纺织、服装、化纤行业工作的人员超过800万,随着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将会更多地吸收我国的劳动力。

1.3、纺织产业是高关联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大

1.4、纺织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先导产业

工业化是一个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为起源的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它伴随着资源配置结构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工业化使一些先行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工业化也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先导产业通常是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为保持长期增长而需要超前发展,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纺织业拥有高关联型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部门、产业依存度高等先导产业特点,纺织业具有市场大,技术障碍小,投资少,收效快,积累资金多,可以吸收许多人就业等特点。纺织业具有较高的后向联系水平。这对处于工业化初期的不发达国家来说,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在工业化初期,工业部门结构不完善,资金短缺、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为加快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有意识地用后向联系程度高的产业部门优先发展的方式,造成人为的短缺,以刺激或带动与该部门后向联系较紧密的部门的梯次发展,从而加速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二、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状况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业的贸易额约为每年320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大国,加入wto以来,其进出口贸易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1/4。纺织服装业历来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出口金额不仅占到出口总值的1/5,而且是我国外贸顺差的第一大来源。

年份

/年

进出口

/亿美元占全部货物贸

易的比重/%

出口

/亿美元占全部货物贸易的比重/%

进口

/亿美元占全部货物贸易的比重/%

同比增长/%

进出口出口进口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统计资料

2.1、从贸易额看,10年来的整体规模较大,出口额持续保持高位

2.2、从增长率看,10年来保持了快速持续的增长态势

2.3、从贸易额占全部货物贸易额的比重看,10年来持续下降

三、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纺织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纺织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外贸的发展。

3.1、国际环境变化阻碍了我国纺织对外贸易的发展

3.1.1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贸易转移效应增强,抑制了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缔结后,因对内减免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导致某国从世界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最低成本国家进口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关税同盟缔结前,一国对来自任何国家的同等产品征收同等税率的关税,因而成本最低的国家就可能获得贸易机会。而建立关税同盟后,受关税同盟的制约,需首先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国家进口,倘若该出口国家产品成本不是世界上最低的,则不仅同盟的进口利益受损,而且从世界范围看,也不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因而产生了消极的消费效应和消极的生产效应,使福利水平下降。

利用区域经济集团是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形式,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经济集团对内互相保护对外排挤双重功能,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将继续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发展。一方面,两大区域经济集团今后将继续加强制定与执行统一政策,使贸易效应明显增强,原来对我国设限的国家现在仍然设限,从而使我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两大区域经济集团不断扩大集团规模,用以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发挥成员国比较成本优势,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这些将有助于成员国优势互补,在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具有的贸易转移效果将进一步得到发挥,从而部分取代我国纺织品对两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出口。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近年来国际上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针对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纺织行业是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和成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国家为此出台了标准不一、行时不同的针对产品的环境要求,对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纺织品达不到国际纺织品环保标准,在日益强化的环保要求下,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3.1.3其他发展中国家抢占我国纺织品外贸市场

就纺织品档次而言,世界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发达国家所占据的高档纺织品市场,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占据的中档纺织品市场,三是发展中国家所占据的低档纺织品市场。我国处于第三层次。就竞争力而言,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其更低廉的成本与更接近欧美市场的优势与我国竞争低档纺织品市场,虽然未影响我国的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和生产国地位,但已经夺走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东南亚、南美、南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着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他们享受比我国优惠的政策,劳动成本比我国低,一直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同时,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受到东欧、土耳其的蚕食,由于他们具有费用低、交货期短、距离近、关税低的优势,挤占了一些我国的传统市场;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自由化策略也有利于欧洲区域的贸易自由化。

3.1.4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纺织业竞争激烈

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新型纤维的开发与生产,环保纤维、智能纤维等新产品不断推出,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尽管少数发达国家生产量增长缓慢,但产品科技含量、生产效率提高迅速,竞争优势明显。即使在传统方面,发达国家也在千方百计提高竞争力。这些对我国纺织品贸易不利。

3.2、国内行业发展水平不高使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缺乏后劲

3.2.1两头模式阻碍我国纺织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纺织、染整、设计、缝制是纺织品生产的四个环节,其中染整和设计对资本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在我国生产纺织品的企业有两类,一是内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或国营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而处于纺织和缝制阶段。另一类是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开展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贸易,基本处于缝制阶段。这使我国纺织业更多体现劳动密集型特点,而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业,使原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企业转换,产品中更多的含有资本和技术因素,更能适应绿色消费所兴起的对纺织品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舒适化、安全化的需求,极大的削弱了我国量大价优参与竞争的优势,两头模式阻碍了我国纺织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3.2.2成本优势弱化,纺织品竞争力下降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

3.2.3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缺乏技术竞争能力

3.2.4经营机制落后,营销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纺织品出口至今收购制仍占主导地位,这个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出口环节多、速度慢、市场灵敏度差,不能适应纺织品国际市场日益凸出的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快交货的竞争趋势,使我国纺织品丧失了许多营销机会。另外,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整体营销水平不高,对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品牌建立、渠道选择、促销宣传等活动尚处于粗放阶段,缺乏精耕细作和科学决策,整体营销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3.2.5我国没有独立的市场营销网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始终控制着纺织服装贸易的高增加值领域,并通过向海外市场基地转移,特许生产和销售,委托加工贸易等途径调整自身纺织服装业,控制着纺织服装的最终销售网络,而且不同程度地从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工业的廉价劳动力中受益,从目前我国出口结构来看,尽管最终产品出口己超过2/3,中间产品、初级产品仅有30,但最终产品出口中约有50%是加工贸易,在一般贸易中,又有近60%是衬衫、长裤、睡衣等大类常规产品,很少是中国品牌,尤其是时装几乎没有国外注册的商标。

四、促进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促进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我国纺织品的质量,打造民族品牌,另一方面,制定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熟悉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自由贸易。

4.1完善纺织业外部运行环境

4.1.1加强纺织业行业结构调整

在培植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国家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运作实施。在加大对纺织优势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时,可以采用技改贴息、债转股、结合国企改革等一些方式,逐步使布局合理,行业结构步入良性化轨道。

探索行业协会承担职能的方式方法,规范制度,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间接地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行业协会进行引导,通过行业协会的调整,同时促进纺织品的精加工能力,促进纺织品结构升级。

4.1.3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完善劳动、环保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法、环保法的检查力度,用行政与法律手段为纺织行业、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4.1.4建立纺织产业预警系统

对纺织出口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测,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通过信息收集网络,收集全球市场关于纺织品生产、销售、贸易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建立预警信息资料库,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行业协会与企业,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良性互动。

4.2、加大技术投入,努力提高纺织产品技术含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行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逐渐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投入,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调整科技投资方向,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发展、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这应是我国纺织品行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

4.3、提高管理水平,做好营销工作

从目前纺织品市场需求和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现状来看,目前中国纺织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因此企业自身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特别是企业必须在战略的高度做好纺织品市场的营销工作,在市场细分、消费需求预测、产品质量管理、品牌运营、价格定位、分销渠道建设、促销宣传等方面花力气、下功夫,为自身的不断成长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多方面培养人才

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要依靠技术创新,因此对于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与掌握高科技尖端技术的优秀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但目前纺织人才教育萎缩,纺织企业人才流失、人才短缺。纺织院校的生源日趋减少,而纺织院校的毕业生很多又出于前途方面考虑、兴趣爱好、报酬等不愿进入纺织行业,己工作的很多人也纷纷跳槽改行,上述这些都将会影响纺织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在中国入世后,对于即熟悉wto规则,又有了解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空缺也很大。因此人力资源的培养是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解决此项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要发展纺织高等教育和各种层次的纺织职业技术教育,培育人才,同时企业要创造良好条件留住人才,并培训wto规则,掌握《纺织品与服装》(atC),《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以及《反倾销协议》等。纺织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推进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创造最佳用人环境,特别是创造良好的研发氛围,使劳动者能有充分的空间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重要的在于充分授权、加强沟通、完善监督。其次加强企业先进机制建设,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使得劳动者能够胜任将来的竞争。第三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建立劳动者的优秀就业情操,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4.5、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我国将继续把发展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扩大出口的主攻方向。要增加高档服装出口比重,提高服装卖价。同时要巩固并适当扩大现有大宗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出口。通过开发功能化、差别化化学纤维,抓好化纤长丝织物、高档棉纺织品、丝绸等产品的印染后整理技术攻关,尽快提高多种混纺、交织和化纤仿真丝织物的质量和水平,避免低档面料出口而高档面料大量进口。从纺织品出口的纤维构成来看,必须实现从出口棉纺织品向出口化纤纺织品转变,顺应国际纺织品贸易和消费的变化趋势,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应成为扩大纺织品出口新的增长点,装饰用纺织品生产要形成高档次、功能化、系列化产品,在代替国内高档宾馆进口的基础上扩大出口量,包括床上用品、毛巾类、线带类手帕类和地毯类产品。要选择一些沿海重点出口企业形成若干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做到产品高档、款式新颖、风格雅致、包装精美,符合国际流行趋势,以出口外销为主,产品用纺织品实施进口替代,改善出口结构,还必须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方针,加工贸易保持适当地水平。

4.6、大力发展区域内的贸易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传统产业之一,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两者在纺织服装领域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从劳动力成本来看,越南和印尼等国家明显低于中国,而且劳动力供应充足,这是双方扩大合作的基础所在。从纺织原料来看,中国与东盟也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国是一个纺织纤维生产大国、棉花、蚕丝、麻纤维以及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蚕丝、麻纤维等领域有广阔的合作情景。随着中国化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可能成为化纤的出口国,为东盟提高纤维原料。

4.7、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面对绿色壁垒,我们不能盲目抱怨、消极回避或一相情愿地希望通过抗争来减弱绿色壁垒,而是应该认真分析,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迎全球绿色化的挑战。因为纺织业是典型的化工生产行业,具有各种可能的污染渠道,所以,要想生产出绿色环保的纺织品,就必须对生产的各环节都严加把关。首先,要尽量选用对环境保护有利的原料。其次,要选用绿色的印染助剂。再次,对于产品的收尾过程如包装环节、处理废气的环节等都不要掉以轻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积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要积极适应wto规则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加大营销工作力度,做好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改善商品出口结构发展区域内贸易。

参考文献

[2]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1年.

[3]韩玉珍.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5]赵东荣.中国经济国际化政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6]余东军.入世后行业走势和命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7]秦焕梅.欧美与中国纺织品贸易摩擦和争端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