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52

康复护理计划篇1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计划单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96―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完善,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一项比较可靠而成熟的技术。但由于术后的康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治疗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术前期待的手术疗效[1]。有学者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2]。以往我们采用健康教育、术后指导的方法进行患者的康复训练,存在患者容易忘记、主动性不强、护士因为工作忙减少程序等缺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将自行设计的康复护理计划单应用于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收效显著,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479岁,平均65.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36例,其他病损10例;骨水泥固定44例,非骨水泥固定36例;住院时间最短16天,最长30天。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1042分,平均32.8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无严重脑血管意外、肿瘤、精神异常等不能配合锻炼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说明锻炼目的及意义,同意者列入本范围。资料收集、计划、评估及实施人员均接受正规培训。将80例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术前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术前练习床上排便,交待注意事项,心理健康指导;术后当日保持患肢外展20°25°中立位,指导患者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锻炼;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三点支撑引体抬臀锻炼、卧床期间有效的咳嗽及扩胸运动。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康复护理计划单给予有计划地康复锻炼。①计划实施之前给予心理康复以增强信心,对每个患者说明锻炼的目的、意义、对术后功能恢复有何影响等,使其积极配合。②在患者乐意接受的情况下将每个锻炼的动作、方法示范给患者,并将每个动作绘制成图谱以多媒体的形式帮助患者掌握要领。③将计划单的锻炼内容教给患者或家属,以提醒患者复习,防止患者因年龄大记忆差忘记锻炼方法,并说明锻炼的开始时间、次数、每个动作的注意事项等。

下床前先将床头摇高45°60°练习坐位,每日35次,每次2030min,以减少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扶拐行走时,患腿由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行走时间。

1.2.3效果评定观察对比2组并发症及术后功能康复情况。并发症的观察从术后至复查。采用Harris评价标准[3]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日常活动能力和步态占47分,疼痛占44分,关节活动占5分,关节无畸形占4分,共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出院6个月后来院复查,由专业人员进行效果评定。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疗效2组患者按照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的功能评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康复护理是骨科术后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术后不进行积极的康复,将产生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如:关节僵硬、韧带挛缩、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感染等,造成新的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手术的预期效果,给患者和家庭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能有效地改善和增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机体抵抗力、恢复日常生活的协调性,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功能,同时也能有效地克服患者的依赖心理,促进心理康复。在护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的、系统的、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及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康复护理计划单,将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示范给患者,使其掌握方法、技巧,自觉主动地参与锻炼,调动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能力,真正达到了康复目的。计划单的内容是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并教给患者或家属,因为患者每天有计划任务和目标,锻炼的积极性较高,所以观察组所有患者基本上都能按计划执行;护士因为要按照计划单完成康复锻炼内容,其责任心增强,真正达到了参与的效果和目的,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参与模式。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计划篇2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pDCa循环家庭护理干预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出现显著上升趋势。pCi术可有效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从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pCi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Ci作为一个负性生活事件,对患者不可避免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寻找一种适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康复的护理模式,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术120例随机分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干预组病人进行定期随访,为病人制定康复计划,督导执行计划。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宣教及指导不做护理干预,探讨两组的效果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住院冠心病患者成功接受pCi术者120例。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观察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5~80岁;26例工作,34例退休;文化程度20例大学,25例高及初中,15例小学。②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5-79岁;23例工作,37例退休;文化程度22例大学,24例高及初中,14例小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人均严密监护、规范用药。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督导服药不做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计划(p):根据调查结果,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及工作、生活习惯制订针对性的计划来规范病人的治疗与保健行为;①制订饮食计划:良好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压,从而防止冠脉再狭窄的发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蛋白质以鱼类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粗纤维食物等,切忌暴饮暴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以及煎炸、烧烤等食品。②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的计划。通过多种宣教方式,让病人了解吸烟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让病人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自觉地戒烟。③制订心理指导计划:pCi术后患者焦虑、紧张,担心术后再狭窄及今后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影响。应予以充分理解并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告知情绪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④制订适量活动计划。根据术前的身体状况活动习惯,手术后心脏情况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定,提倡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劳累。⑤督促服药,让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定期门诊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执行(D):每月通过电话随访一、两次,指导病人及家属实施护理计划。检查(C):通过电话随访及门诊复诊时检查病人在执行计划时存在的问题。处理(a):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进一步的干预计划。通过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对病人的整个术后康复过程进行督导。

1.3观察指标

通过调查表了解病人术后3个月门诊时心理状态,服药依从率,掌握相关知识情况,吸烟及饮食习惯、活动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行x2分析。

2结果

通过pDCa循环式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详见表1。

通过表1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康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2]。将产品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模式(pDCa)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的病人康复护理,对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实施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心理护理、服药指导等护理干预,并要求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对病人整个康复过程进行督导。由于病人和家属从被动的参与向主动的参与转变,使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康复的护理活动,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了术后的身心康复。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计划篇3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临床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56-01

引言

脑梗塞患者多是由于血管疾病导致的,发病后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损伤,治疗后康复过程中的功能锻炼就显得很重要。临床护理是目前患者护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护理方式,通过多个学科的综合,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的过程。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比较,得出临床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的来源

选择我院2008年至2012年共计100例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属于康复过程中的脑梗塞患者。

2、采取的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人员按时给患者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等常规的护理;对于实验组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按照临床护理的标准化流程,从患者的入院开始进行全程护理,包括对患者日常的检查、对患者日常的服药、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辅导、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指导、患者出院前的注意事项告知等。

3、资料的收集

在两组患者出院前,由其他科室的护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之后,让患者或者是其亲属进行填写,最终形成问卷调查资料并进行评价。

4、评价的方式

针对患者给出的调查结果,对这次护理的实验研究进行评价,通过应用统计学原理,得出最终的结果。

二结果

1、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见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表1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

2、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的调查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的调查(见表2),可以看出,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帮助要高于对照组。

表2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的调查表

3、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见表3),可以看出,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计划完成具有的指导作用要高于对照组。

表3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表

三讨论

通过对这100例患者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1、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护理服务

利用临床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有清晰地认识,这样便于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只有为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案,才能使患者得到最适宜、最周到、最理想、最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最适宜就是可以让患者的病情恢复的速度更快;最周到就是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护理工作的及时;最理想就是护理人员能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并得到良好的治疗处理;最人性化就是护理人员就像家庭一员,让患者体味到家的温暖。

2、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让患者乐于配合治疗

患有脑梗塞的患者,有很多都曾经是知识分子、成功人士,还有一些农村的低收入者,疾病的出现使他们产生了很多烦恼,尤其是在医院的治疗,更因为心理问题的存在造成康复治疗的不理想。采用临床治疗,护理人员会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更乐于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就会使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可以使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效果得到实现。

3、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都是想尽快康复,尽量少给亲人带来负担。采取临床护理的方式,护理人员会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使患者的康复在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下进行,并随时可以得到适时的护理。可以使患者放松疾病带来的恐惧心理,通过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使自己的身体康复速度加快。康复速度加快也可以缩短患者在医院的就医时间,使患者减轻就医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4、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促进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通过采取临床护理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高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就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素质能力,通过参加医院的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专业技术,通过向优秀的护理同事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通过不断的自学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学习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在多个方面提高着自己的能力。

5、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医疗护理作为病人治疗之后的康复措施,在医院的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医院的脑栓塞患者护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实现,对于医患关系的和谐产生了不利影响。使用临床护理的方式,使患者看到了护理人员在对自己护理过程中负责的态度、良好的服务,使患者体味到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帮助,让患者更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四结语

采取临床护理的方式,也是医院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采取的新措施。通过在患者中的使用,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欢迎。通过这种护理方式的使用,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06)

康复护理计划篇4

[关键词]康复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87-03 

回顾以往临床上关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后,我们总结发现:早期临床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可以显著改善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实际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相关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总结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全部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10例研究对象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69.54±5.43)岁。对110例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9.44±5.48)岁;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9.58±5.3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基本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住院前的病房环境介绍、集中的健康知识宣讲、定期通风、遵医嘱给予用药护理、给予患者简单的常规的康复训练指导(不分阶段,仅给予基础指导)。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在给予基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临床康复护理措施:(1)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总结,并集中向患者进行系统的解释,进一步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制定详细的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整体计划和针对患者个体差异特点的个人康复训练计划;(2)康复训练的内容设计:康复训练整体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的所实施的心理干预措施、患者患肢等长收缩练习以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髋关节屈曲练习、体位练习、行走训练以及注意事项、观察项目、预期目标等。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后1~7d),患者每日实施踝泵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患者每日实施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8~56d),患者在控制好疼痛与水肿的情况下进行仰卧位和坐位的主动辅助屈髋练习、伸髋练习,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57~100d),给予患者进一步的髋关节伸展练习、抗阻力屈髋和伸髋练习,髋关节外展练习,前上台阶练习等,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增加训练的时间和强度。(3)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针对患者要指导其注意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适宜程度,要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锻炼,记录并评价训练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可根据评价结果对康复训练过程进行适当调节。 

1.3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以及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来测评临床护理满意度。 

评价标准:(1)Harris功能评分包含以下四个项目疼痛程度得分(46分)生活能力得分(12分)行走能力得分(37分)关节活动度得分(5分),总计100分,得分越高关节功能越好;(2)依从性的标准:完全依从:能够主动按照医护人员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部分依从:只有在医护人员督促时进行锻炼;不依从:拒绝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康复锻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34例,满意患者20例,不满意患者1例,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22例,满意患者25例,不满意患者8例,满意度为85.45%。临床满意度组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296,p=0.0149)。见表2。 

2.3两组康复训练计划依从情况比较结果 

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3684,p=0.0000)。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群的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缓慢升高的趋势。目前在临床治疗老年骨颈骨折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实践效果。但是,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相关肢体功能恢复需要依靠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来给予保障和支撑。 

从以往的相关临床同类报道和统计数据上分析: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较,针对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我院针对患者所提出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计划依从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凭借以上的众多优点,我院在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以来,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大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可。 

有研究和病例报道证实: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显著的促进租用,能够给患者髋关节稳定性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假体的松动发生率,显著的提升髋关节功能康复的质量。在康复护理措施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在规律功能锻炼的保障下,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速率,降低和减轻患者的水肿状况,增强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力,确保患者尽早实现生活自理。此外,也有报道显示:采用有针对性的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提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康复护理计划篇5

[关键词]社区康复;家庭病床;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188-01

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labilitation,CBR)是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一种经济有效,广覆盖,在家庭和社区层次为病、伤、残者提供康复服务的途径。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中阐明“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所在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1]

大多数需要长期康复的残疾、慢性病或老年人适宜在社区和家庭中实施康复治疗,社区护士在社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通过上门访视提供服务,是有效的康复方法之一。

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间,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为辖区60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建立了家庭康复病床,签约为残疾人及家庭进行康复服务。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对家庭访视护理和家庭康复有了一些工作体会,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街道残联的支持下,选取了60名残疾人建立家庭康复病床,入选条件是:办理了残疾证(残疾等级1―3级)、低保或困难家庭、伴有并发症或慢性病,自愿接受家庭医生/护士上门访视给予的康复服务。

1.2方法

1.2.1组建家庭医生团队组建一医一护为一组的家庭医生团队,并进行社区康复适宜技术的培训,与上级康复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保证从康复技术方面得到支持。

1.2.2建床一组医护管理4--8人,上门建立家庭病床,并签订“家庭康复服务协议书”,详细记录残疾人基本情况、照顾者情况、并发症和慢性病、治疗史、康复需求等。

1.2.3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⑴肢残人以康复残肢功能、阻止健肢功能退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器械使用和训练为主;⑵精神残疾人家庭以重建家庭生活秩序、家庭心理支持、督促服药、精神病人护理指导、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解救关锁、转诊服务等为主;⑶卧床和截瘫病人以压疮管理、辅助器械使用、代偿功能训练为主;⑷伴有慢性病者以治疗慢性病、照顾者护理技能培训为主。

1.2.4家庭访视和护理指导完成建床和康复计划以后,社区护士每周一次或按需进行家庭访视,每次访视工作后,填写访视记录单,由病人/残疾人或家属签字认可。

1.2.5阶段性调整康复计划每三个月由访视护士对残疾人康复情况作出阶段评估,交给专业康复医生讨论是否调整康复计划。

1.2.6结束评估一年约定服务期满,由家庭医生、访视护士及残疾人协理员一起上门做结束评估,残疾人状况有无改善,是否恢复自主照顾,康复目的是否达到。

2结果

2.1建立了家庭康复病床的60人中,男36人,女24人;肢体残疾39人,精神残疾11人,其他10人。年龄15―79岁。

2.2比较建立家庭康复病床前后残疾人及家庭在主动康复意识、康复行为、护理技能、健康素养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主动康复意识从43%提高到80%;介助下自理生活者从28%提高到48%;照顾者掌握大部分护理技能从26.6%提高到71.6,但是残疾人个体的社会功能改善不太显著。

表1建立家庭康复病床前后意识/行为比较

2.3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在建床前和撤床后对60人进行心理测试,我们将测试结果为“正常0-7分”和“轻度8-10分”视为心理健康者,建立家庭病床前,残疾人心理健康者有20/22人,占35%。经过一年的家庭访视和康复指导,心理健康者有39/41人,占67%,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3讨论

3.1考虑到社区康复所需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社区康复服务的覆盖率和实际服务能力与“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3],社区医生/护士通过建立家庭康复病床,为需要康复的人服务,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定期家庭访视能激励其潜能,使残疾人及家庭的主动康复意识、康复行为、护理技能、健康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有较显著的改善,但残疾人个体的社会功能改善不明显。这可能与社会体制、环境和公众态度阻碍着弱能人士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期困居在院舍里有关[4]。我们需要探索长效的家庭康复病床管理模式来实践社区康复。

3.2家庭访视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护理人员担任,她们同时还要承担常规医疗工作及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随着家庭护理需求也越来越多,访视密度不能得到保证,有时会延长访视间隔时间。她们也深感自身的康复专业知识不够,访视装备不齐全,无法完全满足被访者的需求。

3.3建立家庭病床是可持续有效的社区康复方法,家庭病床管理制度和个性化康复计划是保证家庭访视有效进行的基础[5]。现阶段社区护士的人数不足和综合知识欠缺,以及访视装备不齐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影响社区护理质量的因素,使得社区护士在实施访视工作时存在诸多的困难。需有长效社区护士培训机制和建立科学务实的家庭访视医疗体系作为社区康复工作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凯,主编.社区康复工作上岗培训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6-17.

[2]许少先,王晓君,张淑玲.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m].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617.

[3]李敬.社区康复六议.中国残疾人,2010.04:68

[4]黄耀明.社区康复模式及本土化发展策略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63:37.

康复护理计划篇6

关键词:颅脑外伤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交通日益发达,因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失足坠落和暴力斗殴等原因所致的颅脑外伤逐年增多。颅脑外伤危害性大,是造成死亡或伤残的重要原因,伤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感觉、运动、认知、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因此,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6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5岁,均经头颅Ct或mRi以及临床检查确诊,GCS评分5~12分,其中交通事故64例,高处坠落13例,头部打击伤8例,摔伤11例,脑挫裂伤合并各类颅内血肿82例,脑疝14例,手术治疗75例,非手术治疗2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手术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伤后(或术后)均按照《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神经外科康复治疗规范》等进行治疗、护理、康复指南。

1.2.2治疗组同时采用以下早期康复护理

1.2.2.1早期康复护理最佳时机:选择在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伤后或术后48~72小时),无神经系统进一步损伤的征象,且骨及骨关节无受损,即可开始。

1.2.2.2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详细、具体、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及时修改,向家属及患者介绍颅脑外伤疾病的知识、愈后情况及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1.2.2.3功能锻炼:

(1)护理:每隔2h变换一次,保持关节正确的良肢位摆放,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发展证明尽量多用患侧卧位,减少仰卧位,并提倡早期由卧位坐位过渡,以正确的姿势预防褥疮和肢体痉挛。

(2)肢体功能锻炼:

a.被动运动与按摩:对患者肢体进行揉、按、压、挤、捏、拍打等感觉刺激,按摩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2次,每次30min,配合被动运动,在关节活动正常范围内,将肢体由上到下,由近到远,有序地进行被动锻炼,防止异常运动模式的产生。

B.主动运动:不断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者由仰卧到坐位,坐位平衡,站起坐下,站立位平衡及步行训练,加强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防止甩臀、拖足等不良步态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从共同运动中分离出来。

1.2.2.4认知康复训练

(1)对患者目前的认知能力做具体、详细的分析,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找出功能缺陷的主要认知成分,对障碍环节采用反复的学习、询问和训练,达到以点带面全面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从而使记忆、学习、解决问题等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2)娱乐疗法在认知康复中有相当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精神和情绪,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潜在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具有辅助作用。

1.2.2.5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包括进食、饮水、穿脱衣裤、个人卫生、控制大小便、用厕等。训练时强化动作技巧且动作应轻柔、缓慢,防止坠床、跌倒。训练内容贯穿于患者日常生活中,且与患者的需要相结合,增加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2.2.6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在伤后(或术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给予支持、疏导、鼓励等。通过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使其敢于面对现实、激起对治疗的信心,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毅力。

1.2.2.7康复护理效果的评定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评定,认知能力采用LotCa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1.2.2.8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

康复护理计划篇7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61

[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住院康复和门诊康复的疗效,探讨护理对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2010—2013年间该院收治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44例,随机分为住院组20例和门诊组24例,分别行团队康复和单纯功能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及6个月随访时分别行满意度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价。结果相比门诊组,住院组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的满意度更高(p<0.05);住院组的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的womaC评分更高(p<0.05);住院组并发症更少。结论对于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以功能康复和医学护理为主的团队康复比单纯功能康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医学护理可能有助于减少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并发症。

关键词全膝置换术;关节挛缩;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1(c)-0029-04

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的手术效果较好,但对于院外功能恢复不佳、关节挛缩的患者,住院康复无疑是必要的。老年人,尤其是独居和合并其他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进一步住院康复的几率更高[1]。有资料表明,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康复的患者中约有15%~20%存在功能障碍[2]。随着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天数压缩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住院康复有望成为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院康复涉及多学科医疗服务,包括康复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心理医生和社工等,已成为现代医疗健康从业人员的共识,并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iCF)中有所体现[3]。在欧洲,有专门的康复机构为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住院团队康复(teamrehabilitation)。事实上,多数康复医疗服务是由护士和物理治疗师完成的,其中护士承担了除医生和物理治疗师以外的康复团队的其他所有工作,国内更是如此。已有研究表明[3],团队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功能康复。国内康复医学尚在起步阶段,未见住院康复方面的文献。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比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住院康复和门诊康复的疗效,探讨护理对其康复疗效的影响,并为其最佳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现分析2010年3月—2013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4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挛缩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均为骨关节炎,单膝全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内来该院康复,其中住院治疗者(住院组)20例(男∶女=8∶12),门诊治疗者(门诊组)24例(男∶女=11∶13)。均无肺栓塞、心脑血管急症等严重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便秘等,其中住院组4例,门诊组3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理疗、口服消炎痛药物等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资料见表1,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步骤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Bourne等[4]对tKa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问卷;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5]。均由该院护士及康复医生完成。

住院组采取团队康复计划(功能康复及医学护理)[3],门诊组仅行功能康复计划。

满意度问卷[4]包括3个问题:①总体来说,您对您的tKa手术满意度如何?②您对您最近的tKa手术缓解疼痛(走平路、上下楼梯、坐或躺下)的满意度如何?③您对您最近的tKa手术改善您5种活动能力(上楼梯、进出轿车或上下公交车、起床、躺在床上和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满意度如何?将结果归纳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

womaC量表是常用膝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多用于骨关节炎(oa)的评价。自0到100分,表示膝关节功能由差到好。

1.2.2护理计划住院组患者由康复科护士执行统一护理计划[6]。包括常规护理(特别是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心理护理(患者出现康复信息不足甚至沮丧时)、术后并发症预防(常规观察下肢血运感觉、肺部以及皮肤等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和患者宣教(包括入院宣教、康复训练宣教及院外康复宣教等)。见表2。

1.2.3康复计划[3]关节功能康复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等长和等张相结合的原则[7];并在无痛或无身体其它不适的情况下进行。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均由康复治疗师执行统一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周一至周五,1次/d,共3~4周。见表3。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住院组与门诊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干预前后及6个月随访时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住院组和门诊组在治疗结束时满意度分别为90%和75%,二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住院者满意度显著高于门诊组,二者相比治疗前也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住院组治疗前4例并发症,门诊组为3例。治疗后住院组无并发症,而门诊组增加为6例。6个月随访时两组均无并发症。

womaC量表的疼痛、关节挛缩和功能三方面均表现出在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住院组显著优于门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团队康复治疗的模式为了解和分析患者病情、确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框架,并可用于相关研究的数据采集。wade和deJong[8]曾提出用于卫生保健服务的包括结构、程序和疗效评价的康复标准。但是,目前尚无关于多学科康复内容的规范。关于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措施和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已很广泛,而该研究通过团队康复与单纯功能康复对比,探讨护理在tKa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尚未见先例。

3.1护理在团队康复中的作用

康复医学专业成为独立学科前,骨科术后康复工作基本由护士完成。目前在国内,骨科术后康复患者的住院康复团队基本由康复医生、治疗师和护士组成。该研究中受试者均为膝关节骨关节炎tKa术后院外自行康复困难或失败而出现关节挛缩的患者,门诊随机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两组。治疗措施基本统一,包括功能康复(表3)、理疗、术后疼痛监控等,均由康复医生出具治疗计划。护理计划(表2)仅用于住院康复组。

tKa术后关节挛缩的患者,多为独居或合并一种以上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存在康复自我监控、合并症治疗、并发症预防以及负面心理影响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因素,而这正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所在。国内关于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文献仅涉及围手术期[6-7],对于术后关节挛缩康复治疗的护理未见报道。

该研究中,针对tKa术后患者的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合并症和并发症的监控和护理,以及患者宣教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该研究受试者均为老年膝关节oa患者,长期受患肢病痛困扰,又因自我康复不利而致关节挛缩,多数存在对康复缺乏信心,甚至抑郁悲观的心理。耐心宣教[3]和心理疏导[9]就成为患者康复的重要治疗环节和护理工作的重点,包括松驰干预:指应用某种身体活动如节律性呼吸或有规律地使肌肉紧张和松弛,以达到减轻或减少环境刺激、肌肉紧张、情绪紧张和疼痛感觉的目的;意象干预:运用有目的的思想活动,设想能达到某种治疗目的;暗示、松弛疗法:对止痛有一定作用;心理疏导:减轻抑郁和沮丧,增加康复信心。

由表4可见,住院组在住院期间未出现合并症加重和任何并发症,相比治疗前减少;而门诊组在治疗期间发现泌尿系感染3例次和便秘3例次,相比治疗前有所增加。可见没有护理干预的门诊组出现合并症加重和并发症的几率似乎更高。有研究发现[10],糖尿病、肥胖、饮酒、类风湿关节炎、应用过量激素、住院时间长等与感染的发生有相关性。可见必要的护理,可能有助于tKa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减少。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样本量较小、护理内容差异、短时间随访以及未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等因素,尚不能证实该研究的护理计划可减少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并发症,但是有必要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3.2患者手术满意度及womaC量表比较

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的治疗满意度、疼痛缓解和患肢功能恢复评价方面,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说明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恰当的康复治疗是必要且有效的。

Bourne等[4]在对tKa术后患者满意度的研究中指出,约19%的患者表示手术效果不满意,其影响因素包括患者预期、1年womaC评价较低、术前静息痛和术后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该研究采用了上述研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用于患者对不同干预措施的主观评价,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所有受试者在6个月随访时的满意度为82%,虽样本量相对较小,还是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符[4]。相比门诊组(75%),住院组(90%)治疗后的满意度更高(p<0.05),而6个月随访时住院组(90%)仍显著高于门诊组(71%)(p<0.05)。提示包含医学护理的tKa术后康复治疗,疗效更好,更易于得到患者的认可,但其远期疗效尚不确定。

Bellamy等[5]曾通过对tKa术后患者的调查,对womaC评分量表对膝关节的评估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敏感性做了客观评价,证明其可有效的反应患者治疗前后的状况,如患者的满意程度。最近的综述报道[11],膝关节oa患者tKa术后行由物理治疗师指导的功能训练在术后3~4个月的日常活动能力(aDL)、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上有短期疗效;并且术后仍可能存在功能障碍。但是,相关研究均存在样本量较小和随访时间较短的问题。该研究采用womaC量表对患者的疼痛、关节挛缩和功能三方面进行评价,治疗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和护理方案规范且基本统一,随访时间较长,更具研究和实际价值。结果发现,相比门诊组[分别为(42.3±15.8)、(40.5±20.9)和(41.7±16.8)],住院组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womaC评分的疼痛部分[分别为(89.5±12.9)、(85.5±16.3)]、关节挛缩部分[分别为(82.3±20.7)、(85.3±22.5)]和功能评价部分[分别为(83.5±15.7)、(88.3±18.7)]更高(p<0.05)。这说明tKa术后行团队康复治疗的患者比单纯功能康复患者,恢复时间更短,术后患肢功能障碍更少。

3.3研究局限性与前瞻

应当注意到该研究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临床情况的差别,功能康复方案和护理内容根据患者情况均有适当调整,可能造成数据统计上的误差。但是,该研究严格把握了功能康复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见表2、3,已尽可能避免了干预措施的不确定性,因此并不影响该研究的数据收集、统计及分析的准确性。其次,该研究未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而心理因素与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密切相关[12]。下一步研究中,应将心理评估指标纳入疗效评价体系中。

4结语

该研究在评价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团队康复疗效的国内相关领域中迈出了第一步。研究发现,对于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以功能康复和医学护理为主的团队康复比单纯功能康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医学护理可能会减少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并发症。临床和护理操作的详细记录有助于研究者的实验设计,并可促进康复治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muninmC,KwohCK,Glynnn,etal.predictingdischargeoutcomeafterelectivehipandkneearthroplasty[J].am.Jphys.med.Rehabil,1995,74:294-301.

[2]RanawatCS,RanawataS,mehtaa.totalkneearthroplastyrehabilitationprotocol:whatmakesthedifference[J].Jarthroplasty,2003,18(3suppl1):27-30.

[3]Grotlem,Garrattam,Klokkerudm,etal,what’sinteamRehabilitationCareafterarthroplastyforosteoarthritisResultsFromamulticenter,LongitudinalStudyassessingStructure,process,andoutcome[J].physther,2010,90:121-131.

[4]BourneRB,FRCSC,ChesworthBm,etal.patientSatisfactionaftertotalKneearthroplasty:whoisSatisfiedandwhoisnot[J].ClinorthopRelatRes,2010,468:57-63.

[5]Bellamyn.womaCosteoarthritisindex:aUser’sGuideiX.Brisbane,australia:theUniversityofQueensland,2008:176.

[6]王小俊,邓冬霞,张亚军,等.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8):105-107.

[7]张晶,梁瑛琳.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30-31.

[8]wadeDt,deJongBa.Recentadvancesinrehabilitation[J].BmJ,2000,320:1385-1388.

[9]谢桂春.疼痛的护理评估及控制[J].护士进修杂志,2002,3(17):182-183.

[10]魏艳红,杨强.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9):166-167.

[11]minnsLoweCJ,BarkerKL,Deweym,etal.effectivenessofphysiotherapyexerciseafterkneearthroplastyforosteoarthriti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BmJ,2007,335:812-821.

康复护理计划篇8

在脑卒中康复单元开展舒适护理就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运用护理知识和康复护理技术来满足患者在各方面需求,[1]并更加注重舒适感受和病人满意度,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士人员的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舒适状态[2]。我院将这种护理方式应用于康复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120例均为我科2009年1月~2010年3月的脑卒中康复患者,男78例女42例平均年龄67岁,平均入院时间90天护理措施。

1创造舒适环境

通过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环境适宜,心理相对放松备受关爱的氛围。使其心理和生理感到安全和满意,如安排家人尽量多的多陪伴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了解其感受。

2临床工作中充分体现舒适护理

将舒适护理渗透在患者生活的一点一滴护理人员在实施全部护理技术操作优先考虑的是患者的感受。护士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的服务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3]。

2.1促进心理康复护理的舒适护理:有些患者入院因病处于抑郁状态,护士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采取移情倾听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心理感受及文化信仰,进而实施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而异的个性化护理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心理否认残疾的患者,要耐心劝解和疏导患者摆脱非健康人心理影响,鼓励其参加各种治疗活动。

2.2促进饮食的舒适护理:根据患者疾病体质、伤残情况、营养状况结合康复功能训练中基本的营养需求,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并协助患者进食,指导饮食动作,训练进食配合治疗的实施训练吞咽功能,使其营养保障更好地康复。

2.3促进睡眠的舒适护理: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室内光线宜暗,睡前温水泡脚,减少引起兴奋地话题和活动,对烦躁不安的病人给予镇静药,给予病人摆舒适的良肢位。转贴于3舒适护理与康复整体护理合二为一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制定了脑卒中康复护理程序,通过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有计划系统地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并将舒适护理贯穿其中制定了适合每个病人的康复训练计划表及一整套康复护理表格,有条不紊地围绕病人开展有表有据有始有终分阶段的整体护理,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及身心舒适。

4讨论(体会)

舒适护理模式强调的是护理人员应以患者舒适为重点,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我们通过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环境适宜,心理放松,备受关爱的氛围,使其心理和生理感到安全和满足。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治疗疾病,不重视患者感受的单一护理模式,使患者能最大程度的配合康复治疗,减少了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瑞敏《康复护理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页

康复护理计划篇9

“tp师”就是运动疗法治疗师,他们多由医院的理疗科医生担任。通过对患者伤情的了解,科学地为患者制订出系统康复计划。这些计划要通过tp师对患者的治疗和患者在tp师指导下的自主训练共同完成。通过健康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感觉刺激诱发病侧瘫痪肌群的收缩;防止病侧肢体诸关节长期不动所致的关节活动受限、肌萎缩等并发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滞性;抑制异常的姿势和活动,缓解肌痉挛,促进肢体协调控制能力的恢复。康复锻炼一定要在tp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己盲目进行,以免按摩等治疗时操作不当引起痉挛。

用于康复锻炼的器械有平衡板、站立架、巴氏训练球、肋木、肩梯运动垫、楔形垫训练台、固定训练床、平行杠阶梯、手指阶梯分指板、坐姿矫正椅等数十种之多,锻炼计划因人而异。在空军总医院理疗康复科病房锻炼室,有的患者在平衡板上有规律地左右晃动着;有的在特制的“楼梯”样器材上行走锻炼;有的按照医生的指令,推动着一个直径大约1米,叫做“波巴氏球”的巨大球体;还有的做着各种平时我们生活中经常做的动作,比如开关灯、拿细小的物品、按规定码放小木块、开锁等上百种锻炼。一位即将出院的48岁脑出血术后的患者正在运动治疗室平衡板上进行自主锻炼,这是一块放在一个双杠之间的地上,犹如纵行剖开的一段原木,剖开面向上的特殊器材,因外伤后造成步态不稳的人站在上面,双脚左右交替用力,可以有效地锻炼平衡功能。tp师介绍说:这位患者脑出血手术后,出现了偏瘫、步态不稳等症状。如果出院慢慢恢复,患者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康复并自理生活,有时甚至难以恢复。他转入康复科后,tp师针对他的病情,制订出“由tp师对其肢体进行按摩、理疗,通过功能锻炼器材进行系统治疗和自主锻炼相结合”的康复计划。经过17天的系统治疗和锻炼,他已经实现了生活自理的目的。现在,他正在按照tp师的要求,完成必须进行自主功能锻炼等作业。通过这些系统锻炼,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tp师认为,康复应早期进行,要系统化,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所谓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一般l周内大都可以进行康复训练。脑出血病人则在病后10~20天左右开始。

康复护理有哪些形式

专家介绍,加强康复医学宣教,使护理人员明确康复护理早期实施于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护理方法除了基础护理中的一些方法及手段外,康复护理更注重通过各种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来提高或改善病人的功能水平。护士的作用是指导和监督,把帮助降低至最低水平,即护士给予最少的帮助,病人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各种活动,病人由主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与康复护理是相辅相成,在时间上,治疗与康复并进,在效果上临床实施早期护理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

为了适应康复护理的需要,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立康复科或康复病室,创造与功能障碍性质相适应的病房设施。对不同种类残疾者对病室环境又有不同要求,乘坐轮椅患者病床间距大于1米,门宽1米,不设门槛,病床与轮椅高度相等,通常为1.3米,以利于轮椅移动或转移,各种开关、门把手低位置,床头可装拉手等。语言障碍者应尽量不安排同一病室,以免影响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及语言训练的机会,视觉障碍者病室应避免地面的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要合理、整齐等,并根据不同患者康复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措施。

康复护理需要实用性的支持与病人的密切配合,应教会病人与家属一些基本的康复护理手段,这样既可巩固康复疗效,又可以为病人早日回归家庭打下良好基础,出院前的护理指导也很重要。总之,临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是十分必要、可行的,它既可使病人在功能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又可防止二次损伤,从而提高病人的自我照料能力,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老人骨伤康复的特殊性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易骨折,且因特定的生理特点,骨折愈合慢。又因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易合并并发症而影响愈合,导致心理问题发生,制约伤后康复。因此,加强其伤后康复指导,不仅对骨折愈合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远期康复同样具有深远影响。临床实践认为:在医生护士的配合下,从入院始,通过采取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其致伤原因,不同伤期、心理特点、文化程度、卫生知识水平、家属的态度、居住环境以及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住院康复与出院指导,合理实施,收到满意效果。

心理学家们认为,良好的积极的情绪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志。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下肢骨折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舒适及生活质量,而且同时也有碍于骨折的康复。

老年人由于意外致伤必造成心理问题发生,加之老年人特定人格又可影响其心理状态。鉴于以上问题,我们采取问卷法,面对面交谈法及临床观察等形式,首先判断出患者现存的或以后预测的心理问题,制定的每一时期的心理治疗与护理计划,随时修改,补充完善。如创伤的刺激,患者安全感强烈,往往影响其伤后功能锻炼。此时可采取现身说教法或进行医护患面对面交谈,反复说明锻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进行耐心的锻炼指导,以增强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产生积极的态度。

焦虑与抑郁心理是老年骨折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由于某种原因,骨折部径修复后,虽然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然恢复缓慢。此时患者表现唉声叹气,不断触摸伤肢,锻炼不主动或放弃。严重者可导致失眠,不思饮食。对这些患者我们采取放松训练法对其治疗,并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同时调整锻炼方法,增加指导次数。从而改变对骨折的认识,增强对功能恢复的信心。消除焦虑与抑郁心理。

不能过度依赖医护人员

有些老年人,由于在伤后已适应了依赖于医生护士的治疗与护理以及家属的照顾,对自己本能料理的生活也不去做,乃至不能克服功能锻炼中所遇到的困难。此时,要采取自我调适的方法。在热情,耐心和细致的治疗护理中,帮助、启发和指导患者尽可能进行自我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解除其顾虑。增强自信心,发挥自我护理的能力。其次在患者出院前,还要对其假拟出各种心理问题,在护士的指导下,让患者本人与家属共同制定心理护理计划,进行相应的自我调适训练,尤其对家属交待护理技巧,达到住院、出院心理康复系列化,让患者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

定时复查很重要

功能康复是从骨折对位固定起即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可按骨折愈合各期进行相应锻炼。

伤后2~3周内,骨折部形成肉芽组织,但骨折仍有一定弹性的成角活动,骨痂尚未形成。锻炼的原则是关节不活动,主动或被动活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如握拳,屈伸指(趾),股四头肌锻炼以及按摩等。

伤后3~6周,骨折端较稳定,应鼓励其积极活动,可做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原则是循序渐进。如指导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膝、髋关节运动,小腿骨折患者,可由患者双手托住小腿中段上下搬动伤肢锻炼等。锻炼过程中,无论做任何关节活动,均以各关节的功能位为中心逐渐扩大活动度,并以无痛或微痛,锻炼结束后痛即消为宜。

伤后9周左右,骨折部一般愈合牢固。关节活动范围趋于正常,但还需进行全面的肌肉与关节锻炼。并在医生与护士的指导下,弃掉外固定或支具锻炼。进行举物或下蹲活动,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但是,有的骨折后期,由于某种原因所致关节功能障碍,此时还需进行相应的关节修复手术及康复指导。

以上各期间的功能锻炼均应为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相结合,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法与时间,并在医生和护士的示范、陪伴下进行,随时检查效果,定期评定。其次,在出院前对家属及患者进行各期功能锻炼的指导,制定详细的锻炼计划和程序,评价指标,定时复查和定期随访也是十分重要的。

早介入康复治疗避免后遗症

传统观念认为“伤筋动骨一百天”,也就是说骨折病人要以静养为主,这种做法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吗?骨折后患者长期卧床和受伤部位固定时间过久,会引起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等后遗症,从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计划篇10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临床路径;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进行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程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我们将护理服活动的健康教育内容以临床路径的形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引导病人和家属积极主动配合,参与治疗护理工作并在住院期间给予及时评价与反馈,收到满意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病区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7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7例(男性17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8岁。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伴脱位畸形5例),对照组37例(男性15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6岁。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伴脱位畸形5例)两组病人均无手术禁忌症(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髋部的化脓感染,神经肌肉疾患影响髋部肌肉运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手术方法、给药方法、治疗原则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在手术前,安排一个时间段由责任护士讲解疾病知识,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方法。试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自行设计路径表:将健康教育分为五个阶段(入院阶段、手术前一天、手术当日、手术后2~14天,出院时),同时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教育实施、评价,应用于健康教育中。由责任护士按照路径表的内容每天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主管护师、护士长按照路径表的参考时间定期检查,了解病人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定期组织健康专题查房。病人出院前进行总结评价,并发放指导卡及建立电话随访制度。

负性心理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共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项目,依据每个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率,分四级评分,≥50分为负性心理控制差,<50分为负性心理控制较好;健康知识及康复训练技巧的掌握程度,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评价,问卷中含相关问题10项(包含康复训练技巧的实践4项),能准确回答及实践5~8项者,评估为优良,准确回答及实践少于5项者为差;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包含满意、不满意;住院天数按不同病种进行比较。两组均在出院时当场发放,由病人完成后当场收回。发放的问卷全部收回。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病人负性心理控制、健康知识及康复训练技巧的掌握程度、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实验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的负性心理控制程度、健康知识及康复训练技巧的掌握程度、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临床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更易于接受健康知识及康复训练技巧,增强了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过程的能力。如通过康复训练,使手术疼痛减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快,更好地投入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试验结果表明护士在与病人互动的过程中,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能领悟并主动参与护理,建立健康行为。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中,临床路径的实施,保证了医疗护理措施在既定的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