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托管全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51

幼儿托管全托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幼托教育管理工作会议。此次会议进一步明晰了我市幼托教育的发展思路,为促进幼托教育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紧密结合**实际,扎扎实实落实好此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幼托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幼托教育改革,挖掘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使我县的学前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一、立足实际,稳扎稳打,切实加强对幼托所的领导和管理。

幼托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充分认识幼托教育的重要性,将幼托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在认真学习领会省市关于托幼管理体制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全面贯彻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马上对此项工作做出了周密部署。实际调研,全面摸底。目前全县有托儿所22所,其中集体办1所,个体民办21所,全县在托儿童783名,已基本形成3---6周岁学前教育网络,但同时也存在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比较松散等现象。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改善、克服。出台政策,引领方向。在掌握全县幼托教育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县集中精力,全盘统筹,通过再三酝酿,出台了《**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03--2010)》,确定了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主要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明确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突出部门分工和部门职责,加强幼儿教育投入,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健全机构,逐步落实。为确保规划的实施,我县抓重点、分阶段做好幼托所管理工作。从今年年初到4月份,我县结合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认真理顺托幼管理体制,办好幼托所管理的移交工作。县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对调整幼托管理体制、规范幼托市场进行了专题协商,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再次明确了幼托的管理部门、移交程序、乡镇部门职责等,推进了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布置,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了幼托教育的具体管理部门,配备了兼职管理人员。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同时,县教育行政部门还向社会公布了《**县民办非企业幼儿所办所标准》。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推进我县幼托教育深入有序发展。

我县幼托所管理的整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托幼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我县将根据市里的统一布置,着眼长远发展,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县托幼教育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县的托幼教育,出台《**县托幼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教育、民政、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幼托机构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加强整顿,深化改革。对全县的幼托所再次进行深入调研,拟订全县托幼教育机构改革整顿方案,整合民办非企业幼托教育资源,把一些规模小、招生少的幼托所按照地区分布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将幼托机构向乡镇中心幼儿园转移。近期,将由县政府牵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一次联合执法行动。

----分工协作,明确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对幼托教育的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幼托教育管理体制。确定县政府对幼托教育的主要责任和乡镇政府对幼托教育的具体职能,乡镇中心幼儿园实行“以乡为主,县乡共管”的体制,逐步完善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所辖区域幼托所的体制。进一步明确幼托教育的主管部门,加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的资格审查、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

----加快有益探索,提高教育质量。在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托幼一体化”试点工作,摸索“托幼一体化”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幼托所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资格审核制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幼托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采用适当办法,将富余的具有幼儿教育资格的小学教师分流到幼儿教育中。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开展海岛0-3周岁早期教育服务模式,提高我县幼托教育整体水平。

幼儿托管全托篇2

亮点一:新的《管理办法》突出了托幼机构在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时应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本办法的目的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幼儿时期是最关键的时期,幼儿的免疫能力比较差,而幼儿园是幼儿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相互接触机会比较多,因而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传染病概念,既包括由特异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造成流行的传染病,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等,也包括有条件(机会)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症,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等。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一是保护“易感人群”(即保护幼儿),积极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二是抓好晨、午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把发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和各种计划免疫接种,让教育和保育紧密结合,更好的保障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亮点二:新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如《管理办法》中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又如第五条“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业务指导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咨询服务和指导。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再比如第六条“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中的这三条规定详细说明了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各部门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监管机制。我从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有十多年了,每年都会迎接各级各类的检查,到底哪个部门管理哪部分工作,说心里话有时候真犯糊涂,新的《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相衔接,让我们主管卫生保健工作的教师心头一亮,终于明白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了,有利于幼儿园更好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和配合其它部门的工作了。

亮点三:新的《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托幼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当及时按照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预防控制措施。“第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托幼机构,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新的《管理办法》特别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加以规定,足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国家对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幼儿园是集体教养场所,幼儿年龄小,免疫力差,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流行,给孩子造成痛苦,给家长带来麻烦,给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幼儿园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要高度重视,科学规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亮点四:新的《管理办法》用了较多篇幅规定了相关罚则,如十九规定: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二)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三)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

(四)招收未经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儿童入托幼机构的;

(五)未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托幼机构分级定类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

第二十条:“托幼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设立卫生室,进行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也就是说托幼机构可以设立卫生室或者保健室,但有其不同的设立要求。要求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可以设立卫生室,否则只能设立保健室。另外对保健人员的配备比例也进行了调整。

第二十一条规定:托幼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卫生保健工作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导致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的活动场所,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是其首要任务,但是个别幼儿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依法办园,食物中毒等各类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新的《管理办法》中诸多处罚则会有效遏制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儿童健康成长。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托幼机构只有依法办园,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才能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幼儿托管全托篇3

【关键词】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改进方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9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34-02

1桃源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

1.1基本的管理工作我县118例托幼机构均按照有关的规定认真的进行了执行,并且都尽力的向所要求的目标努力。所有的托幼机构都是依据我县妇幼保健医院的指导来制定卫生保健的相关规定,一般都会请专职的保健医生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1.2合理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所有的幼托机构均根据保健医生的建议制定较为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饮食以及每日的食谱由专人负责,尽量做到营养的合理搭配。很多托幼机构做到了,师生的伙食分开,生熟用具要分开,餐饮用具要严格高温消毒[1]。

1.3健康检查及疾病预防所有入园儿童以及园内工作人员都要求按时进行健康体检,且健康体检的合格率达到了100%。大部分的托幼机构在疫苗接种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大部分托幼机构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2]。

1.4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情况本次对桃源县118所托幼机构的卫生进行了评价,其中评分≥90的有14所,80-90分的有67所,评分在8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合格的有37所,合格率为68.64%,见表1。

2卫生保健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基本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由于很多托幼机构的领导保健意识还比较薄弱,资金比较缺乏,致使很多的托幼机构硬件设施不全,很多的园内缺少厕所、隔离观察室、医务室以及卫生保健柜等基本的设施,而且平时的自备药品不足。

2.2生活习惯以及饮食存在的问题虽然儿童的作息时间、体育运动、饮食食谱等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但是,各种制度还不够完善,作息时间、体育运动、饮食食谱等[3]没有请专业人员分析是否合理,作息时间、运动量是否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儿童膳食中的几大影响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科学的依据。

2.3健康检查及疾病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所有的托幼机构均进行了健康检查,但是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有一些儿童的健康检查并未达到100%,有的甚至不到80%[4]。很多的托幼机构体检的项目不完全,有些必要的项目并未进行检查,还有一些项目虽然进行了检查,但是检查不够正规,也没有相关的记录。说明了相关的领导对于体检工作还不够重视,仍然需要继续加强。

在疾病预防方面虽然预防接种工作做的不错,但是其他的疾病预防方面有所欠缺。大部分托幼机构对于体弱儿童没有专门的加强疾病的预防,导致体弱儿童得病较多。儿童的每日疾病观察以及晨检做的不到位而且记录工作做的不好。在园内对于传染性的疾病预防以及汇报工作有所欠缺,相关领导由于有所顾忌,在园内出现感染性疾病时往往不向上级汇报,从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致使疾病范围的扩大。

2.4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所有托幼机构的消毒隔离措施普遍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也有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但是仍然的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消毒措施不全,无法对屋内空气、地面、桌椅等进行全面的消毒;儿童的毛巾、水杯等基本用具无法做到一人一套,而且消毒措施还不到位;厕所未配备流水洗手设备或者流水洗手设备不完备,未配备洗手液或洗手液不适合儿童使用。

2.5簿册登记工作不到位虽然很多幼儿园都存在一些登记簿,例如:儿童健康档案、晨检记录、产染病记录、预防接种记录、事故登记等登记簿,但是普遍存在不真实性,很多都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也有一些托幼机构的登记簿不完善,很多重要事件未建立登记簿。而且登记簿记录比较混乱,缺乏科学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3卫生保健方面需要的改进措施

3.1建立健全的卫生保健管理以及监督机构托幼机构的管理以及监督机构应该由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少儿工委等进行联合办公,并且要分工清晰,避免领导过多,无所适从的局面出现。依据国家教委以及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并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托幼机构的管理规定,并派专人对管理规定的执行进行监督,确保执行到位。设立托幼机构申报、注册管理机构,对于卫生保健不达标者限其定期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才可继续开园,整改不合格则进行先关的处理直至取消其办园的资格。

3.2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医生进行定期的培训大部分托幼机构的保健医生不够专业,具有中等卫生学校以上学历的保健医生很少,大部分的保健医生缺乏儿童保健的理论知识,需要提高其业务素质。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组织这些保健医生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以及业务水平。

3.3建立健全统一的托幼卫生保健制度由于各个托幼机构的各项制度存在不统一、不科学以及不健全的问题,因此,相关的管理不问需要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卫生保健管理制度,使得全县所有的幼托机构的管理走向正规化、统一化以及制度化。并定期、不定期对各个托幼机构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保健制度的执行到位。

3.4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宣传工作由于很多的托幼机构在日常的工作中仍然存在这样以及那样的问题,对于卫生保健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当地的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例如:《母婴保健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利用当地的报纸、广播、电台进行宣传,并且定期发放卫生保健相关的手册,使得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周萌泥,张向前.郑州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50-152.

[2]付旻,蔡莉.武汉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监督管理工作现状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15-3216.

幼儿托管全托篇4

【关键词】幼儿园;托儿所;现状调查

近年来,幼儿园安全隐患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集体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普遍存在儿童入公办园难的问题,为了解我区托幼机构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为儿童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我所于2012年3――4月对我区所有托幼机构进行调查。

1材料与方法

我区所有托幼机构共50所全部作为调查对象,按照提前设计好的表格,由本院儿保医生进行资料收集、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所有制及分级情况辖区共有托幼机构50所,其中全民所有制10所,集体所有制9所,民营股份制11所,私营幼儿园20所。示范园8所,一级园14所,二级26所,三级园2所。

2.2收托儿童数共有在园儿童6179人。收托儿童数及分班情况:收200名儿童以上者11所,100-199名儿童的19所;50-99名儿童的5所;30-49名儿童的5所,不足30名儿童者10所。全部为日托。按年龄分班者30所,其余均为混班。

2.3收托儿童的年龄l岁-组20名,2岁-组409名,3岁-组1444名,4岁组-2046名,5岁-1537名,6岁组-723名,其中3-7岁儿童占93.1%。公办幼儿园共有在园儿童3483名,占在园儿童总数的56%。而全区适龄儿童(3-6岁)含流动共7800名。

3讨论

调查显示:①公办幼儿园是由政府出资创办,一般规模比较大,设施配套健全,课程设计科学,管理规范。民营由经营者自行解决资金来源,一些单位只是做相应的行政管理。个体幼儿园则全是由个人承办,接受教育部门的监督管理。②示范园及一级幼儿园基本符合要求,二、三级幼儿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主办人和负责人对卫生保健的管理始终没有认识,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主办人不服从我们业务部门的管理,没有专人负责卫生保健工作,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卫生消毒不规范,代量食谱不能严格执行,儿童饮食安全和饮食质量管理不完善等管理方面问题。甚至有个别个体园,儿童入园不体检,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体检上岗等问题。③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有的个体幼儿园(所)自然环境太差,房屋老化,设备陈旧,不符合办园基本条件,按现在要求实在相差太远。④托幼机构由于处于多部门管理的状态,我们业务主管部门也只是督导,对于存在问题一直不改正的,只能反映给卫生行政部门,与教育部门沟通。⑤保健人员配备情况:收托150名儿童以上的幼儿园,只有6所有专职保健医,其余的保健人员皆为兼职,尤其是比较小的个体幼儿园,大部分是家庭做坊式,以营利为目的,卫生保健意识淡泊,儿童饮食得不到合理搭配,儿童没有活动场所,生活习惯得不到培养。⑥现在有一些社会力量办学的课外辅导班,正在扩大招生范围,这部分学校接收3-6岁儿童,但是没有资质认可,儿童没有经过体检,教师没有体检健康证明,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幼儿托管全托篇5

关键词:保育员;卫生保健水平;促进;儿童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t5)04-0019-02

1现状

成都市金牛区位于成都市主城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120余万,辖区内年出生人口1万余人,共有各级各类托幼园所130个,在园儿童33363人,其中一级园所11家,二级园所65家,三级园所47家。其中公立托幼园所10家、位于城乡结合部托幼园所54家。由于所有制不同、办园规模不同导致托幼园所卫生保健质量不同、保育员卫生保健水平不同、在园儿童健康水平存在差异。

全区有保育员1065人,高中及以上学历797人,占74.84%。上岗时均参加过区妇幼保健院组织的保育员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培训率100%。

2具体做法

2.1依据一法两纲,明确区妇幼保健院在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的职责,积极和区教育局联系,配合区教育局开展新办托幼园所审批、托幼园所等级评审等工作,在卫生保健管理上取得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由区妇幼保健院安排专人负责全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牵头成立区域性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协作组,由各托幼园所分管院长、保健医生参加,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结合托幼园所保育员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保育员培训、竞赛、参观学习等。

2.2针对金牛区托幼园所保育员实际情况,建立全区各托幼园所保育员档案,分层次针对性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要求新上岗保育员培训达100%,培训后经考核取得保育员卫生保健合格证。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托幼园所工作考核。

2.3托幼园所协助组之间互相学习、参观、相互交流经验,使保育员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2.4由区妇幼保健院牵头组织区内托幼园所保育员技能大赛,成立大赛组委会,设立评分标准、评委。全区100余托幼园所保育员积极参加。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保育员卫生保健知识、保健技能大练兵,各托幼园所在全体保育员中进行比赛选拔,然后推荐参加大赛。大赛分理论考试、技能展示、抢答、必答等。通过大赛培养了保育员爱岗敬业精神,提高了保育员的卫生保健水平,也使保育员在托幼园所中地位有所提高,促进了在园儿童的身体健康。

2.5关心爱护保育员,在全区保育员中开展送健康活动,免费进行健康教育、健康科普宣传,提高保育员健康意识。

3成效

保育员管理是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之一,近年来我院采取多种形式狠抓了保育员管理。使金牛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历年在成都市区市县妇幼保健工作中名列前茅历年获成都市卫生局表彰的《成都市集体儿童保健工作成绩显著单位》光荣称号。全区集体儿童保健工作扎实开展,促进了在园儿童的身体健康。

4存在问题

4.1保育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托幼园所保育员文化素质低。

4.2保育员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给培训带来压力。

4.3保育员在托幼园所中待遇低,地位低,部分托幼园所重教育轻保健。

5今后工作重点

5.1加强部门之间联系,明确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加强区教育局与区卫生局联系,由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区域内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明确托幼园所保育员管理是卫生保健工作之一。

5.2将保育员培训纳入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依据保育员受教育水平分层次开展保育员培训。将保育员接受培训情况纳入托幼园所等级评审条件之一。

幼儿托管全托篇6

近几年来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在幼托机构的蔓延和流行,确保幼儿有一个安全及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提高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是关键。目前,我区每个托幼机构都已在教室及活动室安装了紫外线灯。为此,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于2006年4月―10月对辖区内全部(60所)托幼机构教室内的紫外线灯的安装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测,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现场测量室内面积,查对紫外线灯的功率、安装数量,查看累计照射时间和定期擦拭的记录,查看紫外线灯及其开关的安装位置。现场检测紫外线辐射强度。检测时,先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紫外线辐照仪放在灯管下方于灯管中心部位垂直1m处测定。

各项合格标准分别为[1]:紫外线灯辐照度值≥70μw/cm2,紫外线灯的安装要求是悬挂式安装,一般高度以2.0―2.5m为宜。灯的开关应设在室外并有明显的标识。灯管应有专人负责并有累计照射时间和定期擦拭记录,灯管的损坏和更换应有记录等。

使用SpS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χ2检验和p分割检验。

2结果

调查表明,60所托幼机构中,照射时间与定期擦拭且记录完善这一项合格率最低,专人负责紫外灯使用情况这一项合格率最高,见表1。

抽查检测我区不同性质托幼机构256支紫外线灯的辐照度值,结果紫外线灯辐照度值合格率仅为64.06%。抽查11所民办托儿所紫外线灯管48支、43所公立幼儿园紫外线灯管184支、7所私立幼儿园紫外线灯管24支,其合格率分别为41.67%、69.57和66.67%。经χ2检验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紫外线灯管的合格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8,p>0.05);经χ2分割检验发现民办托儿所的紫外线灯管的合格率(41.67%)明显低于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紫外线灯管的合格率(χ2=12.87,p<0.05)。检查中还发现在这164支合格的紫外线灯管中,有53支灯管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有68支未按照要求登记辐照时间。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3种性质的托幼机构中,民办托幼所的紫外线灯管的合格率最低(41.67%),这可能与其单位的性质、规模有关。这类托幼机构一般规模比较小、条件比较差、幼儿比较少,存在着人员工作分配不均匀的现象。但从总体的合格率来看,我区托幼机构的紫外线灯管的合格率是比较低的。

此次调查发现我区托幼机构在使用与安装紫外线灯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2]。①安装的位置不正确――多数都是贴墙安装或吊装过高;②照射面积过大――室内的安装灯管数量不够;③灯管未进行定期的照谢时间登记和清洁,造成其辐照度值不正确,达不到预期的消毒效果。我区历年来托幼机构的室内空气检测合格率较低与其也有一定的关系[3];④专职人员工作不到位。

针对以上问题我区疾控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幼儿托管全托篇7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录入数据以及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基本情况

如表1所示,全街道共10所托幼机构,其中民办机构7所,集体办机构3所,共有儿童1820人,其中3岁以下儿童180人(9.9%),3岁以上1640人(90.1%),在职员工总数192人,其中保育人员50人(26.0%)。

保健人员及设施配备情况

均配备保健人员1名,有3所托幼机构配有专职保健人员,另外7所配有兼职保健人员;所有保健人员均未获得医(护)师(士)执业证;10位保健人员中,学历为本科1位,大专3位,高中及中专6位;8位参加了岗前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件;6位参加过托幼园所第一时间紧急救护技术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本次卫生保健工作检查验收中仅1所为良好,6所基本合格,仍有3所不合格;在配备方面,多数园所房屋、户外活动场地符合要求,并按要求设立了保健室和隔离室,配备了常用药物,卫生保健设施设备较齐全;饮食管理制度叫健全,每周制定带量食谱,每季度进行一次营养评价。

集体儿童健康状况

由于研究期长,儿童入学等原因,最终实际接受体检集体儿童1931人。共检出视力异常26人,检出率1.35%;龋齿人数116人,检出率6.01%;3岁以下儿童共133人,听力异常0人;3岁以上1798人,听力异常0人。贫血1人,检出率0.05%;中度体质量低下(<m-2SD)13人,检出率0.67%;中度生长迟缓(<m-2SD)共17人,检出率0.88%;肥胖儿0例,先天心0例。

讨论

1卫生保健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街道3岁以上儿童大部分均入学托幼机构,在托幼机构中学习和生活,2011年集体儿童体检情况显示视力异常检出率1.35%;龋齿检出率6.01%;贫血检出率0.05%;生长迟缓和体重低下检出率分别为0.67%和0.88%;本次的调查中发现,多数托幼机构配备齐全,按要求设立了保健室和隔离室,配备了常用药物,但在10所托幼机构中,仅有3所托幼机构配有专职保健人员,另外7所配有兼职保健人员;所有10位保健人员均未获得医(护)师(士)执业证。保健人员学历较低,学历为本科1位,大专3位,高中及中专6位。

2加强托幼机构保健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卫生保健工作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是公共卫生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管理,保证儿童身心健康,托幼园所应将规范保健行为和执法监督相结合。应规定所有的保健医师均要具备医学学历,并加强对他们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制订相关的继续再教育规定,加强家庭及教师的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卫生部、国家教委1994年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提出,儿童数为100~150名的托幼机构应设专职保健医(护)师(士)l~2名,以后每增加100名儿童,增设专职保健医(护)师(士)1名。

另外。幼儿园要做好稳定职工队伍的工作,严格落实对新上岗的教师和保育员的岗前培训、考核与健康体检制度,合格后方可上岗。另外,卫生保健部门需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及解决问题。

3加强托幼机构信息资料管理

信息资料有助于快速和全面的反应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及卫生措施实施效果,应建立登记、统计和上报制度,统一规范计划膳食、卫生消毒隔离等项工作,规范各种卫生保健表格和各种分析报表的填写,适时抽查以保证报表的真实度。报表的内容应包括儿童健康管理登记、传染病、集体免疫接种情况、膳食制定、人员及设施配备等情况。

幼儿托管全托篇8

在我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占儿童总死亡的20.00%左右[1-2]。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聚集的场所,确保在园儿童的生命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责任所在。现将长宁区托幼机构6年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长宁区托幼机构每月上报的儿童意外伤害个案单。

1.2方法

我们将儿童意外伤害分为缝针、骨折、骨裂、烫伤4类。

1.3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生率

2007—2012年托幼机构儿童共发生意外伤害54例,平均年发生率为0.74‰,6年间儿童意外伤害总体略有上升(表1)

2.2种类

2007—2012年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中以跌撞伤造成的缝针和骨折多见,分别占68.52%和25.93%(表2)。

2.3发生场所

2007—2012年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以发生在户外活动中最多见,占51.85%,室内活动次之,占33.33%,其他占14.82%(表3)

2.4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性别比较

2007—2012年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中男童32例,占59.26%,女童22例,占40.74%,男童多于女童。6年间男童平均意外伤害发生率为0.87‰,女童发生率为0.61‰,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也高于女童。

3讨论

3.1加强管理

近年来,长宁区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略有上升。由于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常忽视周围环境,在盥洗、取放玩具、摆放桌椅、就餐、上下楼梯、排队散步、游戏等活动环节中,易发生碰撞和跌倒,导致缝针或骨折。托幼机构在安全环境的创设中,布设、

流程不合理;保教人员监管不到位,工作疏忽也易造成儿童伤害。因此,托幼机构要加强管理,开展创设安全环境的专项活动。保教人员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要有责任心,应有安全防范意识和高度的洞察力,教育幼儿不做危险动作,对顽皮的幼儿特别看护,对潜在或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安全的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3.2重点环节关注

6年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以跌撞伤造成的缝针和骨折多见,意外伤害主要发生在户外活动中,男童发生意外伤害明显高于女童。因此托幼机构中重点加强户外活动的安全,保证场地和大型户外活动玩具的平滑安全,出去活动前先做预热活动,提高幼儿的敏捷力和反应力,密切观察、监护儿童,尤其是男童,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及时发现事故苗子,防患于未然。

3.3防范措施

托幼机构要建立安全制度,演练意外伤害防治预案,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营造安全的环境,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对保教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对不安全因素的敏感性和判别力。同时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和幼儿安全教育和宣传(交通、消防、运动、游戏、自然灾害等),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做到经常化,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儿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4参考文献

幼儿托管全托篇9

近年来,英国政府推出了多项新的政策举措,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学前教育改革,以扩展和提高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幼儿和他们的家庭建立一个更加广泛的支持系统。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这场由英国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改革的动因、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英国政府各项创新的政策举措。

关键词

儿童托儿照看服务保教一体化国家儿童照料战略

一、学前教育改革的动因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早在1870年,英国就开始实施了儿童5岁入学(在北爱尔兰则是4岁)的义务教育。由于5岁以下幼儿的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加上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儿童的照顾和照料主要是父母的责任,因此英国一直不重视发展5岁以下幼儿的学前教育。1997年以来英国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总数为85亿英磅的巨额资金、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改革。这次学前教育改革主要有以下两方而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鼓励就业、根除贫困

近年来,英国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由移民带来的社会排斥现象、单身母亲和少女妈妈数量跃居欧洲首位、因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下和缺乏经济来源而导致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贫乏恶劣、越来越多的成人和儿童缺乏基本的读写和数学技能、青少年辍学率增高、犯罪现象增多等等,从而产生了文盲和贫困的恶性循环。1998年英国财政部的调查表明,在英国大约每3个儿童中就有1个生活在贫困中,这些孩子的家庭收入往往低于或只有英国人平均收入水平的一半。而在1968年,每10个儿童中才有1个这样的贫困儿童。由贫困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地困扰和阻碍英国社会的发展与安定。

英国政府承诺要在20年之内彻底根除儿童贫穷现象。但是靠什么来解决这些问题,根除儿童贫穷现象?关于早期教育的效益研究为英国政府提供了决策的依据。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于社会和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托幼机构为儿童和家庭提供的托管照料服务不仅具有鼓励就业的功能,而且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还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为儿童入学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处境不利的家庭在儿童早期教育上的努力可以成功地打破贫穷在代际间的循环。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将获得节约社会资金的回报。学前教育改革作为“非暴力革命”,可以作为重要的社会改革手段。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英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改革举措。其核心宗旨就是向社会歧视宣战、鼓励就业、减少贫困,确保幼儿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前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英国虽然是现代托幼机构教育制度的发源地,但是长期以来英国学前教育因缺乏来自政府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而积累了一些急需改革的问题:

1.托儿服务供求关系失调和昂贵的托儿服务费用。

10年前英国妇女参加工作的比率在欧洲是最低的,但是现在有5岁以下孩子的妇女参加工作的百分比已经从那时的32%上升到了51%。超过2/3的原来有工作的母亲在产假之后又重新工作。每5个没有参加工作的母亲中有4个表示如果托幼机构能够提供相应的托管照料服务,她们会考虑参加工作。

人们的工作时间也在增加。1998年84%的男性和45%的女性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而且30%的男性和10%的女性每周工作时间要超过50个小时。在1988年,只有24%的男性和4%的女性需要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与欧联邦的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男性工作时间更长,假期更少;有10岁以下孩子的父亲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小时。

妇女就业人数和人们工作时间的增加,要求社会帮助解决幼儿的托管照料问题,但是托幼机构能够提供的学位明显不足。资料表明,1997年在英国,每3个幼儿才有1个学位。而且托幼机构提供的照看和照料时间不能配合家长工作的时间。有工作的或正在接受职业训练的父母需要“全包型”的幼儿托管服务,包括放学前后和假期的照顾照料服务。通常提供这种“全包型”的幼儿托管照料服务的都是私人或私立机构。

资料表明,大多数有工作或正在接受培训的父母把3岁以下的幼儿托付给家庭托儿所的保姆照顾或者把孩子送入私立机构。3岁以上的儿童同样也需要托管照看服务,因为通常为3岁和4岁幼儿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是非全日制的,而且只有在正常的学期内才有可能获得这种服务。例如,大多数游戏小组每天只提供几个小时的托管照料服务,或者每周只开放几次。只有少数游戏小组提供连续几天的服务或在假期也提供服务。

然而,“入托难”还不是家长面临的唯一困难,昂贵的托儿服务费用也是家长难以承受的负担。在英国,照料2个儿童(1个学前儿童,1个学龄儿童)的年度费用约为6000英镑,这在欧洲各国中是最高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必须自己负责托儿服务费用,只有在幼儿被认定为“处于危境”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来自于政府资金的支持。

托儿服务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和昂贵的托儿服务费用,成为英国政府实施鼓励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家庭拥有健康生活政策的直接障碍。

2.“照看”和“教育”在体制上的分裂。

学前儿童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托幼机构必须把照看(Care)和教育(education)整合起来。但是,由于英国托幼机构发展源流的多样性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不仅形成了英国托幼机构类型的多样化,也使英国托幼机构长期以来分裂为“教育”(education)和“照看”(Care)两个不同的服务体系。

属于“照看”体系的托幼机构,一般来说,为家长提供的托儿服务时间比较长,比较能够配合家长工作的时间,但往往只解决幼儿的生活照料问题而不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属于“教育”体系的托幼机构,为家长提供的服务时间往往较短,大都是非全日制的,而且通常在学校假期内不提供服务。

这两种功能不同的服务体系,在管理上的归属也不同。传统上,为从出生到3岁幼儿提供的托儿服务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招收3到5岁幼儿的托幼机构则由教育部门管理。在各个地区,有关学前教育服务的政策(包括服务内容和标准)主要由地方当局根据当地的需要来制定,地方当局为托幼机构提供资金并决定由哪个部门(健康或教育部门)来具体管理这些机构。

“照看”和“教育”在体制上的分裂,造成了英国学前教育服务内容和标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仅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着地区差异,而且在不同的托幼机构或提供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形成了英国学前教育服务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的状况。

“照看”和“教育”之间的鸿沟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地区和机构之间,而且还存在于托幼机构内部的从业人员之间。托幼机构内部的从业人员也有“照看”系列和“教育”系列的区分。不同系列的从业人员在职前培训、资格要求、晋级、成人与幼儿比例以及薪水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要进入“教育”系列,成为一个合格教师,必须要拥有一个3年的学位,并经过1年的继续学习获得教师资格证书(pGCe)或4年的高等教育学位。目前,在英国托幼机构中的从业人员中,只有20%的人具有大学学历。成为托儿所的保育员或合格的助教,则必须要接受两年时间、16种内容的培训。对保姆、奶妈一直没有培训方面的要求。但是,保姆和奶妈却是英国儿童托管服务队伍的“主力军”(约占57%),幼儿园(pre-school)和游戏小组(playgroup)的从业人员构成了另外的33%,剩余的人员(大约10%)在托儿学校、放学后和假日游戏活动托管班中工作。在这些托管服务机构中有一半的从业人员没有受过培训,甚至附设在公立小学的学前班里的助教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一般来说,在“教育”系列中工作的从业人员的薪水要高于在“照看”系列中工作的从业人员。属于前者的合格教师能够拿到最高的平均薪水(17英镑/小时),而属于“照料”系列的工作人员的薪水低于全国最低工资水平,每小时只有2.1镑(英国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3.6镑/小时)。

大量研究表明,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稳定性(与薪资有关)等,是与托幼机构保教质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二、英国政府的行动和政策举措

1997年以来,英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举措来确保学前教育服务对于每个幼儿的可获得性。

(一)国家儿童照料服务战略的实施(thenationalChildcareStrategy)

1998年3月英国政府推出了“国家儿童照料战略”,该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就业、改善学前教育服务质量和为家庭提供更广泛的支持,主要内容包括扩大照料服务、提供基金、改善为从出生到3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的质量和为14岁以下的儿童提供校外托管照料服务以及为16岁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教育就业部负责人margaretHodge在1999年3月29日的一个讲话中宣称政府将投资80亿英镑以扩展和改善为年幼儿童和家庭提供的照料服务。从1998年9月起,所有4岁幼儿都可以享受每周5天、每天2.5小时的免费早期教育。同时英国政府还确立了以下目标:到2002年,在苏格兰所有3岁儿童都能享受这种免费早期教育,在英格兰享受这种教育服务的幼儿将达到66%;到2004年,在英格兰所有3岁儿童都能享受这种学前教育服务。把早期教育服务的对象拓展到3岁幼儿,已被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

针对英国工作母亲人数很多,而托管照料的学位数量又严重不足的状况,英国政府采取策略,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为幼儿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位。英国的托幼机构,从性质上说,有地方教育当局举办的机构(约占59%)、私立的机构(约占30%)、社区和志愿者机构(约占90%)。这些机构(不管是公立的和私立的),只要接受和通过教育标准办公室对其教育质量的评估,被认定为能够达成政府提出的基础阶段(3-5岁)教育目标的话,都可以通过提供学位而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而且,为了支持私立以及志愿者团体所办的托幼机构的发展,使它们仍然能够留在儿童托管服务的领域中,英国政府还承诺从1998年到2003年将为私立以及志愿者团体所办的托幼机构(这些机构自己并不独立承担幼儿托管照看服务所需的全部费用)投入4.7亿的资金支持。

“国家儿童照料战略”所需的资金将通过新机会基金(noF)得到补充。在1999-2003年,来自国家的1.7亿英镑的基金将为86.5万儿童提供托管照料的学位。

(二)职能部门的合并与调整

针对长期以来英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存在的“照看”和“教育”在体制上的分裂,英国政府最近推出的新政策强调整合或“保教一体化”。

在中央政府管理层面上,决定主要由教育和就业部(DFee,即现在的教育和技能部DFeS)负责英国的学前教育事务。在其他可能对儿童产生影响的事务上,政府其他部门继续发挥作用。在教育和技能部中,设立了相关的职能部门来协同解决有关学前教育阶段的事务。在地方上,教育和社会服务部门共同发起了把“照看”和“教育”结合起来的活动,从而导致了被称为“保教一体化”的家庭托儿所数量的上升。

(三)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

在扩展托幼机构服务的同时,规范和提高托幼机构的服务质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地方当局既负责托儿服务的提供,又负责托儿服务的规范与管理,缺乏“第三者”的监督机制。经过大量协商之后,英国政府在1999年8月宣布,由独立于教育与技能部的非部级单位一教育标准办公室(officeforStandardsineducation,oFSteD)负责制定全国统一标准的托幼机构学前教育服务质量规范以及注册和督导检查工作等,形成“第三者”监督机制。从2001年9月开始,所有的托幼机构都要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的监督。在各个地区将建立地方性的教育质量督导网络以支持督导者的工作。

教育标准办公室经常在报纸和网上发表对学校的检查报告。它的这种做法被认为会影响学校的“排名和声誉”。教育与技能部和学前教育的专业团体对教育标准办公室的这种做法深感忧虑,认为这种做法不应该被扩展到托幼机构中去。在对托幼机构进行的质量评价中,应当更多地发挥地方自我评价和改进质量的“积极主动性”,使国家标准和地方改革的主动性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性,英国教育和技能部计划投入超过1000万英镑的科研经费,支持专业团体和机构开展有关早期干预与效果、托幼机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策略、从业人员培训、资格审核、招聘以及配备的评估和研究。预计在今后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过程中,有关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成就的数据资料将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而发挥作用。

(四)改善托幼机构办学条件

成人与幼儿的比率、从业人员的资格与培训、稳定性等都是影响托幼机构办学条件和保教质量的重要因素。使不同地区托幼机构中的成人与幼儿的比率保持相对一致,是政府改善托幼机构办学条件的一个重要的行动目标。1999年8月英国政府开始为经济落后的地区提供资金以把当地学校中学前班的师幼比从1:30降低到1:15。

针对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工资低、流失率高的情况,政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帮助和稳定托幼机构的从业人员队伍。

针对托幼机构相当多的从业人员专业化发展水平低的状况,英国政府致力于建立一个连续完整的培训系统并将增加拨款来支持培训。1998年11月成立了国家早期教育培训组织(theearlyYearsnationaltrainingorganization,nto)。nto与资格与课程认证部门(Qualification&Curriculumauthority,QCa)合作,面向学前教育(0-8岁)领域中的所有从业人员(而不仅仅是教师)提供培训,并且把全国所有能够提供学前教育培训的机构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合作网络。

(五)基础阶段课程指南(theFoundationStageCurriculumGuideline)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缺乏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服务质量标准问题和使5岁以下的幼儿为以后学习第一阶段的国家标准课程作好准备,200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面向3-5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为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托幼机构提供目标清晰的指导。

《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把基础阶段的课程内容分成人格、社会性和情绪情感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数学;知识和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身体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等六个领域,提出了到基础阶段结束时每个幼儿在各个领域必须要掌握的关键技能。它虽然强调了幼儿身心发展目标的“全面性”,但同时也很注重幼儿的早期阅读和数学能力。当幼儿达到了法定的入学年龄(5岁)时,将对幼儿进行人格、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语言和读写以及数学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评估(Baselineassessments)。以读写能力为例,5岁的幼儿要能够听出词汇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音,发出单词中的短元音;将语音和字母联系起来,会说和听出字母表中的每一个字母;会独立地认读一定数量的熟悉的或常用的词汇以及简单的句子;会写自己的名字和标签、标题之类的东西,会使用标点符号来结构简单的句子;会运用语音知识来拼写简单的规则单词而且努力拼读一些更复杂的单词等。

许多幼教工作者担忧英国政府推行的这种强化读写和数学学习的措施会导致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体验到太大的学业压力。长期以来在“什么样的课程适合幼儿”这个问题上,英国幼教界一直争论不断。源自罗伯特・欧文和玛格丽特・麦克米兰传统的观点认为幼儿需要的是以儿童为中心、以自由游戏为基础的课程,而与其针锋相对的观点则强调从学前阶段就应当注重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基础阶段课程指南》一如英国幼儿教育的传统,肯定了游戏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但提出了“精心设计的游戏”(well―plannedplay)这一新的概念来区别于传统的自由游戏,“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在基础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游戏中的学习带有愉悦性和挑战性”。显然“精心设计的游戏”这一概念更强调教师的作用,它标志着今天的英国幼教工作者在保持传统和面对现实的张力中所选择的“中间道路”。

(六)鼓励社区合作和家庭积极参与的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合作和家庭参与,为儿童和家庭提供更为广泛的支持,是英国政府改革学前教育的基本思路。

1.儿童早期发展和照料协商合作组织。

在这次改革中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创新举措是在每个地区建立了儿童早期发展和照料的合作协调组织(earlyYearsDevelopmentandChildcarepartnerships)。儿童早期发展和照料协商合作组织的成员来自地方政府、地方教育、健康和社会服务等部门、各种不同类型的托幼机构和师资培训机构,以及家长和单亲父母的代表。他们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工作,其主要的任务是对本地区目前儿童照料和教育服务的状况进行评估和审计,为增加学位制定规划等等。为了帮助父母便捷地获得关于托儿服务资源的信息,英国政府在1999年9月建立了儿童托管照料网络信息服务系统(C1S)。

2.“确保开端”项目(SureStart)。

“确保开端”项目是英国实现在20年之内彻底根除儿童贫穷现象承诺的中心环节。“确保开端”与美国60年展起来的“提前开始”项目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托幼机构来对贫困儿童实施补偿和补救性质的教育,而是强调在尊重家庭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多强调的是贫困家庭的“教育自救”以实现贫穷的自我预防。

同时,“确保开端”方案并不仅仅面向贫困儿童,而是面向所有家庭的所有儿童。该方案为家庭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家访咨询、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分享儿童保育和教育的经验、提供初步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支持。政府雇佣幼儿保育和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开展“确保开端”的项目。1999年1月已经在60个地区启动了该方案,在英格兰至少要建立250个“确保开端”方案。“确保开端”项目在3年中已经获得了5.4亿英镑的资金支持。

3.优质早期教育资源中心(theearlyexcellenceCenterspilotprogram)

优质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先行计划鼓励托幼机构和所在的社区、家庭合作,转变为为家长提供“一站式”教育服务与指导的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包括为5岁以下幼儿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幼儿健康咨询、成人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服务。申请成为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中心的托幼机构需经过教育和技能部的认证和批准,通过和“确保开端”项目合作获得资金支持。该项目将分期分批在各地推动示范性的优质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建立。

4.为家长提供的优惠政策。

为了使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保证家庭生活的质量与健康,英国政府延长了妇女带薪产假(从14周增至18周,可望延长至40周)和第一次为有5岁以下幼儿的家长设立了父亲可以使用的父母假(13周的不带薪假期,低收入的家长可以申请额外津贴以贴补减少的收入)。针对家长难以支付昂贵的托儿照看费用的问题,1999年10月英国政府出台了儿童托管照料税收信用政策,来帮助父母解决支付托儿照看服务的费用问题。

三、结语

当前是我国社会的转型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正面临挑战。怎样更好地解决学前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民主化的问题,是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中国和英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同,但是由英国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改革仍然对于我们进行学前教育改革、尤其是重新思考政府在学前教育的改革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职能定位不无裨益。从中,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点启示:

(1)学前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的需要往往才是学前教育改革的真实动因。同时,学前教育的改革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围墙”里。只有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同步的配套改革、政策保障不仅仅来自学前教育系统内部时,才可能确保学前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幼儿托管全托篇10

一、德国与以色列学前教育机构比较

(一)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1.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园主要招收3~5岁的幼儿,而托儿所则主要招收3岁以前的幼儿。其中幼儿园又分为5种类型:普通幼儿园、特殊儿童幼儿园和学校附设幼儿园(或学前班)、父母自办幼儿园和森林幼儿园。

(1)普通幼儿园。普通幼儿园是德国传统的形式,按照幼儿园的设立者及其接受政府补助及辅导的程度,德国普通幼儿园分为公立、私立和独立自主的幼儿园3种。大部分幼儿园只提供半日服务,因为德国幼教界非常重视亲子教育,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儿园教育来取代的,只有父母是双职工者,才将孩子送往全日制幼儿园。

(2)特殊儿童幼儿园。德国对有生理、精神和思维障碍的学生提供了相当广泛的特殊教育服务。这一体系旨在对各种有残障的儿童提供必要的教育,使之更多地融入社会。

(3)学校附设幼儿园(或学前班)。这类幼儿园主要招收到了入学年龄但由于语言能力或其他能力的发展水平较低而不能直接进入小学学习的孩子。于1939年成立于汉堡,以学前班和“入门阶段”形式组织起来,绝大多数为公立,入园者免交费用。

(4)父母自办幼儿园。全德十六联邦政府都给予“家长自办幼儿园”认可及财务支持。它标榜迷你、个人化,通常招收15个从4个月到6岁以下的儿童,从早上7点半开放到下午4点,因此聘用的教师也较多,从3~5位不等。如今,它已经成为双薪或无暇全职照顾幼儿的父母的最好选择。

(5)森林幼儿园。2000年慕尼黑的一个自然公园被开辟成了“森林幼儿园”。这里没有房屋、围墙,只有成片的白桦林、灌木丛、草坪和溪流。教师在树林里对孩子进行没有教室的幼儿教育。

(6)托儿所。托儿所是为0~3岁儿童开设的全日制保教机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受过培训的幼儿教师或保育员。其中东部地区这一形式的保教能力远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西部则供不应求,普及率很低。

2.以色列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以色列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为幼儿园和托儿所2种,其中幼儿园按照举办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立幼儿园、市立幼儿园、集体所有制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四类。具体为以下5种类型。

(1)幼儿园。主要招收3~6岁幼儿,并且分为两种形式:义务幼儿园和非义务幼儿园。

(2)私立保育学校。招收中产阶级(多为欧洲移民)3~4岁子女,约有60%~70%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女进入此类机构接受教育。

(3)公立保育学校。主要招收贫困新移民(多来自穆斯林地区)的3~4岁幼儿。

(4)儿童照料中心。它是一种福利机构,接受所有学前阶段的幼儿。其目的是资助特别需要帮助的职业劳动妇女或其家庭。

(5)日托中心。招收3岁以下幼儿,20世界90年代初期,2岁幼儿的入托率为64%。

(二)学前教育机构管理部门

德国约70%的普通幼儿园是由个体或独立机构如慈善团体或那些积极帮助儿童与青年人的公司主办的,30%由政府的地方机构负责,并且是收费的;而学校附设幼儿园(或学前班)绝大多数为公立,由国家教育行政机构管辖,入园者免交费用。

以色列的幼儿园归教育文化部管,农村设有的集体农庄学前儿童中心,由健康、教育、福利部门共同管理,托儿所由健康福利部主管。政府聘任130多位专任学前教育督导,每人负责管理120所机构,其下设有实地指导员,不停地在各区协助幼儿教师从事课程、教学的研讨和改进工作。

(三)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财政投入

2002年,德国政府拨款44亿欧元给幼儿园(不含学前班和学校幼儿园),仅此一项,就占德国当年GDp的0.2%。教会等非政府团体拨款更多,2002年,私立款项估计不低于74亿欧元,两者相加有118亿欧元,而在园的幼儿约250万,生均经费达到了每年4720欧元。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德国东西部在托幼设施建设方面有着天壤之别,东部远远优于西部。就此,2005年1月起,德国实施《日托机构扩建法》,此法责成各级城乡政府在2010年之前为所有父母提供足够的入托名额(共计23万左右),联邦政府为此每年给予15亿欧元的财政支持。

以色列政府十分重视学前教育,2004年学前教育投资占教育部总预算的8.4%。其中国立幼儿园的投资体制是:中央政府负责教育经费、课程编制、教材编写、师资培训;地方政府负责学前教育学校的修建、维修、设施建构配置和管理。市立幼儿园和托儿所则有地方政府负责所有经费,但是中央政府要向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的教育经费。其他由社会团体和公平个人兴办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央政府也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补贴。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完善的启示

(一)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现状

1.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与学前班。其中托儿所可以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和寄宿制。现在其发展趋势是幼儿园招收幼儿的年龄班往下延伸,逐渐实现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的一体化;幼儿园和德国一样,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根据办园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办园、集体办园和个体办园,其中政府办园又分为政府机关办园和教育主管部门办园,集体办园可分为企事业单位办园和社区办园;学前班在农村是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补充形式。

2.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部门。我国学前教育是由采取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办法。在新形势下,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开始发生变化:强调以社区为依托,政府统筹规划,教育部门主管和协调;教育部门办的示范园和社会力量办的示范园为骨干;社区内各早期教育和服务机构相互联系;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

3.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财政投入。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但是学前教育经费短缺依然很严重。在近十年来,学前教育经费只在全国教育经费的总量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3%左右,而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在2000年仅占GDp的2.8%,远远低于世界水平的4.5%,即学前教育经费徘徊在0.04%左右。

二、启示

(一)促使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虽然我国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三个阶段的学前教育机构,但是每个阶段的机构都比较单一,我国拥有13亿人口,而学前儿童在2006年已达到1391万,这些儿童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农村留守幼儿,还有部分残障幼儿,仅靠普通的幼儿园是无法发挥保教的作用。

1.为弱势群体开办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我国儿童中的特殊群体的数量是很大的,例如全国妇联2008年的最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0~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占全部农村同龄幼儿的30.46%。因此,我们可以由政府出资、社会力量支持,开办一些类似于德国的儿童照料中心,以缓解双职工父母的需要;还应该开办特殊儿童幼儿园,因为有些残障儿童如果早期干预及时有效,那么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就更易适应社会。

2.完善托儿所的保教质量。对于托儿所的开办,将其并于到幼儿园中的趋势是不利的,0~3岁幼儿与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完全不同,而目前我国普通幼儿园的保育方法对0~3岁幼儿是否适用还有待考察,它们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了保育阶段。虽然现在社会涌现了很多保育机构,专门培养0~3岁幼儿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发展,但是其创办者大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学前教育背景,其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对于托儿所的开办,我们可以一方面请有经验的父母和有教育背景的教师共同进行,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大专院校中专门加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以满足日后的需求。

(二)加大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投入

德国对学前教育机构资金的投入使得2002年生均经费达到了每年4720欧元,而以色列近年虽然因为战争处于持续的紧急状态,但是他们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投入并未减少,并且为了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以色列教育部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