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0:02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1

关键词: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精准医学

abstract:modernsurgerymadegreatprogressinthepast30yearsundertheconceptandtheoryof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nimallyinvasivemedicine(mim).thewriterstudiedtheconceptanddevelopmentofminimallyinvasivesurgeryandmim,andthoughtthatthedevelopmentofmimisthemirrorofthedevelopmentofprecisionmedicine.precisionmedicineshouldnotbeconsideredasindividualizedmedicine.itshouldbeanintactsystem,anditshouldbe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mim.

Keywords: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m;precisionmedicine

精准医学是2015年的热门词汇。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发展战略,计划于2016年投入2.15亿美元来推动其发展[1]之后,中国也迅速出台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然而,目前所提出的精准医学都是借助于基因组测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对某一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鉴定,寻找到疾病产生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同时对一种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更精确的亚分类,从而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的精确的和个性化的治疗。这一理念的提出能够推动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如果做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来提出,笔者认为目前的理念还有一定局限性。

现代外科学在近30年里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微创、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等概念和理念的提出。我们对"微创"、"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等概念和内涵以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借鉴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对精准医学的未来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1微创医学理念的发展

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于1985年第一次使用"minimallyinvasionprocedure"这个词汇[2]。这个词汇被认为是今天微创外科这个概念的最早来源。事实上,微创外科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是继德国医生(1986)和法国医生(1987)完成了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并应用了"minimallyinvasionsurgery,miS"这个词汇之后。当时的微创外科的概念比较狭隘,它特指腔镜技术,而像超声介入技术、X线介入技术和纤维内镜技术都不属于微创外科;另外它在内容上强调的是技术,缺乏一个完善、系统的理念。虽然微创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以当时微创外科的概念和内涵并不能构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2004年,王永光[3]提出微创医学的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微创医学的建立。

在微创医学的理论体系下,微创的理念向着诊断微创化,治疗微创化,人文社会微创化延伸。①诊断微创化:胃镜在传统基础上缩小了外径,由原来的9.8~12mm降至5.6mm。检查的途径也由从口腔插入改为从鼻腔插入,使患者的咽喉反射程度降到最低[4]。目前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不久的将来将被手持式血液分析所取代,这种分析仪所需的血液标本仅约0.2mL,检测过程只需2min。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微创诊断技术和设备将出现,造福于人类。②治疗微创化包括治疗技术微创化和治疗策略微创化。微创治疗技术除了腹腔镜技术,还包括内镜外科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内镜括约肌切开的鼻胆管引流术(enBD)以及肠镜下结肠梗阻内支架减压导管引流术等。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或X线引导下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胆囊引流术(ptGD)和腹腔脓肿引流术等等。微创治疗策略的提出是建立在微创医学的理念之上的。1993年,损伤控制手术概念的提出催生了"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和推广,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对急腹症的传统治疗进行反思,进而助推了多种急腹症治疗策略的转变,在严重急腹症及其并发症处理方面尤为明显,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为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等[5]。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是另一微创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各种处理,减少手术及其相关的创伤和应激,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③人文社会微创化: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心理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创医学的理念是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服务的同时,使患者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心理、精神创伤降到最低,经济负担降到最低。

所以,微创医学理念丰富了微创外科的内涵,赋予了微创外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当今的微创外科发展的趋势是,①多元技术的组合应用,如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肠镜或胃镜等.手术适应症的逐渐扩大。如腹腔镜技术由原来的择期胆囊切除术扩到急诊胆囊切除,由胃肠道良性疾病的治疗扩展到肿瘤的治疗。由简单的手术迈向复杂的手术,如目前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越来越遵循循证医学的依据,逐渐走向规范化。④技术与理念并行发展。微创外科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2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

微创医学理念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代外科学的发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理念和技术是一个学科的两个最基本要素。理念是技术发展的方向,技术是理念发展的手段。理念和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互相促进。所以对于一个新的学科,我们要善于发现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在理念和技术两者之间选择相对滞后的一个去加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一个学科更好、更快的走向成熟。

3精准医学发展的思考及展望

精准医学的提出是建立在现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之上的。与现有高度发达的科技相比,目前的精准医学理念比较狭隘。精准医学的精髓不外乎是追求最佳的诊断、治疗效果,最小的创伤。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借鉴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精准医学与微创医学是一脉相承的,精准医学应该是微创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不应该被简单的认为是个体化医疗。他同样应该是从诊断到治疗,从技术到策略,从疾病到人文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精准医学中的精准不但是诊断上的精准,更有治疗上的精准;不但是医疗技术的精准,也要有医疗策略的精准;不但要有疾病管理的精准,也要有人文关怀的精准。

在精准医学时代,疾病的诊治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首先行基因组检测,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特点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将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胜任更复杂的操作,同时也将得到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可能会成为精准外科的时代先锋。机器人手术在精准外科时代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机器人手术系统向更小、更轻便、更方便移动方向发展将是必然趋势,并有望实现多方面的技术优化[6]。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技术正在迅速崛起[7,8],在精准外科时代将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术中诊疗中。现代医学人文精神需要现代医生具备超于常人的一切优良精神品质:仁爱、利他、热心、周到、尊重、谦虚、果断、沉着,科学而不迷信、冷静而不盲目、进取而不保守[9]。而在精准外科时代,外科医生不但要具有上述一般的品质,还要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声音,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心理状态,甚至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而给与更精准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有把精准医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来发展,才能依托现有的先进的技术,更好、更全面地促进当代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必将带给我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赵晓宇,刁天喜,高云华,等.美国"精准医学计划"解读与思考[J].军事医学,2015,39(4):241-244.

[2]paYneSR,FoRDtF,wiCKHamJe.endoscopicmanagementofupperurinarytractstones[J].BrJSurg,1985,72:822-824.

[3]王永光.微创医学--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J].医学与哲学,2004,25(11):1-4.

[4]HagaY,esashim.Biomedicalmicrosystemsforminimallyinvasivediagnosisandtreatment[J].proceedingsoftheieee,2004,92(1):98-114.

[5]李宁.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8-32.

[6]唐鲁,李翠,李晓芳,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1932-1934.

[7]VenugopalV,parkm,ashitateY,etal.Designandcharacterizationofanoptimizedsimultaneouscolorandnear-infraredfluorescencerigidendoscopicimagingsystem[J].JournalofBiomedicaloptics,2013,18(12):126018.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2

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1.引言

中医术语英译是科技翻译,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技翻译,翻译时要根据中医语言的风格和读者对象,实现内容准确完整,语言简练规范。要达到中医英译标准化,就必须先从中医语言特点着手。

2.中医术语英译的困难

2.1医哲交融导致中医语言模糊。中医是以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学科。一方面,中医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人生、生命,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中医学上的“阴阳”和“五行”学说原本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其中“相生相克”的学说包涵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后被中医学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状况。另一方面,中国哲学使得中医语言变得模棱两可,晦涩难懂,如阴阳、五行很难找到对等的英文翻译。

2.2文学性强导致中医英译文化障碍。医学语言文学化是中医语言特点之一。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都以文言写成,其文体包含歌咏、诗赋等,语言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特点。因此,中医英译时常面临以下两方面困难:一方面中医和西医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区别,另一方面中医中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技巧很难让西方人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3.中医术语英译的翻译原则

针对中医英译的困难,中医英译时应遵循忠实、准确、统一的原则。

3.1“忠实”原则。这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不苛求语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却要求信息内涵的对等。奈达关于顺乎自然的对等的论述,同样适用于中医英译。中医理论中有一些概念,如阴阳、五行、藏象等,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因此,中医术语英译是向读者传达的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科学知识,译者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如“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的“贼风”是指引起人伤风感冒的致病因素,即可翻译为现代的医学术语pathogen,无须为了保持外国人并不能欣赏的古典文学及哲学而生硬地翻译为thiefwind。

3.2“准确”原则。这指译者在将原文语言内容转换到译文语言内容的过程中选词准确,概念表达准确。准确地选用译文词语是以正确理解原文为基础的。选词绝不仅仅是从医学英语词典上找到相应的词而已。它体现了译者的中医知识和对汉英医学词典词汇理解的深度。如“胸胁苦满”中的“苦满”形容胸胁胀满的不适之感,概念模糊,可翻译为stuffiness。而概括性地翻译了这一概念,使模糊的原文得到了准确翻译。因此,中医英译的准确原则主要是指原文与译文术语概念上的准确传递,而并不要求表面用词和结构的对等。

3.3“统一”原则。这指在中医术语英译的过程中,中医术语译名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统一,同一术语不应随意变换译名。当然,中医术语英译统一化需要广大译者和权威部门共同努力。如中医术语“三焦”最初翻译为tripleenergizer,tri-energizer,theSanjiao,thewarmers,theheaters等。术语英译不统一使读者耗费更多精力弄清楚各种译名之间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针灸经穴的国际标准化方案》将“三焦”译为tripleenergizer,译者就应该按照这一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翻译。译名统一化方便读者理解,更能顺利传递信息。

4.中医术语英译的翻译策略

分析了中医英译的困难后,在以上翻译原则的指导下,中医英译应灵活地采用音译注解、直译和语境译名等多种翻译策略。

4.1音译注解法。对于中医理论中具有典型的中医文化特色、含义抽象且又无法用英语作简短解释的术语如“阴阳”、“五行”、“经络”等,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涵。为了在翻译中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思维模式,可以采用音译法。如阴Yin、阳Yang、气Qi。再如“失笑散”一方具有行血止痛祛瘀、推陈出新的作用,前人用此方,每于不觉中病悉除,不禁欣然失声而笑,故名失笑散。如果译成“对应”的英语,则不但表达不清楚,反而使读者误解,以为失笑散是治疗表情肌麻痹或心情抑郁的药物。因此,英译时,应采用音译法。把“失笑散”译为Shixiaopowder,避免误解。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方子的概念,可加注解:“apowderfordissipatingbloodstasistopromotebloodcirculation.”

4.2直译法。同样都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以防病治病为社会功能,中医和西医之间存在交叉共同的通约性,术语之间也存在意义对等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可以将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用西医术语翻译出来,使其变得通俗易懂。也就是说,如果中医术语存在意义上对应、语法形式上相同的西医术语,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中医病名“风火眼”译为“acuteconjunctivitis”(急性结膜炎),“白虎历节”译为“severeandmigratoryarthralgia”(严重游移性关节疼痛),“鹅掌风”译为“unguiuminhands”(手癣)等。但是翻译中医术语时切忌生搬硬套,因为译过了头,会让人哭笑不得,如把中医的“生气”(生命力)译为“发怒”,把“五脏六腑”译为“5个仓库和6个宫殿”。

4.3语境译名法。中医术语的语义丰富,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常见。应根据不同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与原文形式上的对等而注重功能对等。如“肾藏精,精舍志”中的“精”指精气,应译为“essence”,整句应译为“thekidneystoresessenceandtheessencemaintainsactivities.”而“脉理精微,其体难辨”中的“精”指精深,应译为“profound”,整句应译为“thetheoryofpulseisveryprofoundandtheconditionsofpulsearedifficulttodifferentiate.”

5.结语

本文对中医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中医英译的翻译原则,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中医英译重要的是有效转换原文意义,使译文具有相当的信息运载力,因而必须对原文的结构形式进行调整,对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做到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参考文献: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3

我碰上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有一些法律问题不大清楚,想向专业的医疗律师请教一下。这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大致情况如下:

2005年5月我就读大学时,感觉下腹坠胀,至某医院就诊,经检查,除彩超显示右侧隐睾外,其余均正常,且报告中数量和质量均正常。医院告知我,今后不会影响生育,但是左侧腹股沟疝气、右侧隐睾、包皮过长并有阴囊新生物均必须手术治疗,术后告诉我手术顺利。2006年9月,我去医院复查,医生表示恢复很好,不会影响生育,但冠状沟里的珍珠疹有癌变可能,需涂药治疗,并开具了相应药物。我使用药物后感觉非常疼痛,遂至华山医院就诊,该院专家称珍珠疹是正常的,不需要医治,过度治疗反而会导致病变。

2012年2月,因婚后无法生育,我和妻子至上海市第一妇婴医院做孕前检查,发现中无,该院医生告知是2005年氙气手术导致。后来我到上海国际妇幼保健院检查,结果依旧,医生也认为是疝气手术导致。我于2012年2月至原医院,手术医生表示我是梗阻性无精,只能做试管婴儿才能繁衍后代。基于此,同年我将原医院至上海市某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某区医学会对涉案医疗纠纷进行鉴定,认为:1.患者右侧隐睾、左腹股沟疝气等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符合诊疗常规。2.术前的检查结果对本次鉴定并无重要影响,无精症原因很多,2005年至2012年已经长达七年,期间有众多可能会引起无精症。3.根据目前提供的鉴定资料无法证明患者的无精症与2005年6月3日手术有关联。4.医方的病史记录存在不足,如病史修改无注明日期及签名,但与病情无关。鉴定意见为:我与某医院医疗争议不构成医疗事故。

我对上述的鉴定意见提出异议,申请再次鉴定,后上海市医学会接受法院委托再次鉴定,分析认为:患者因左腹股沟斜疝、右隐睾至某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后经检查发现密度为0。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医方诊断“左腹股沟斜疝、右隐睾”正确,行左腹股沟斜疝修补及右侧固定术有指征。但医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过错:1.术前准备不充分。2.手术操作不慎不能排除。鉴定意见为:1.本例属于对患者人身的医疗损害。2.某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术前准备不充分、操作不够谨慎等医疗过错,与患者左侧梗阻性无精症的人身损害结果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3.参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患者的人身损害等级为三级丁等,对应九级伤残。4.本例医疗损害医方的责任程度为对等责任。

上海市医学会另出具三期鉴定意见:休息期为30日、护理期为15日、营养期为30日。

虽然最终结果要等待法院的开庭审理判决,但是我有以下几个问题:

在这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法院对责任大小的认定只能依据医学会的鉴定意见吗?

区医学会鉴定意见与市医学会鉴定意见的效力和证明力上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不一致的话如何处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院方及其医务人员除了履行注意义务外,是否还应履行其他相关义务(例如风险告知义务等)?

求助人:何先生

a:何先生,你好!

关于第一个问题。在我国,目前医疗损害鉴定实行“双轨制”: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判断医方的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司法过错鉴定,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医疗行为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无论是之前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过错鉴定,还是现在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其本质上都是法官为了解决医疗纠纷中涉及的医学专业性问题,借助鉴定专家的意见,明晰医方的责任。因此,并非每一个医疗纠纷都必须经鉴定程序,若依案件审理需要,不涉及超出法官认知范围的医学专业性问题,则医疗损害鉴定无须进行。而且,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鉴定意见只是法定证据中的一种,法官在判案的时候应该是综合考虑各项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鉴定意见的采纳须经严格认证、审核其相关效力。因此,法院对责任大小的认定不仅仅只依据医学会的鉴定意见。

关于第二个问题。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八条的规定,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区医学会与市医学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因此区医学会鉴定意见与市医学会鉴定意见的效力和证明力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其效力的确定取决于是否合法鉴定机构经过合法程序做出的内容规范、依据充足的鉴定意见,其证明力的确定取决于法院是否采纳。开庭审理后,如果法院认为上海市医学会的鉴定意见分析合理,会予以认同。

关于第三个问题。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遵守医疗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同时必须遵守诊疗护理常规,这也是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对于医疗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规定的义务,因有明确规定,比较容易判断其是否遵守。如医务人员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拒绝诊治的义务、不得任意终止治疗的义务、有请会诊的义务等等。

医务人员在诊疗常规中的义务可归纳为“注意义务”、“预见义务”、“告知义务”及“取得同意义务”等四项义务。

1.“注意义务”是指在诊断、治疗、病情观察等过程中,用现代医学标准衡量,应注意的医学事项注意到了没有。

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预见义务”是指按照医学科学的规律及医务人员应该掌握的医学知识,在疾病的病程发展过程中或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当预见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或者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告知义务”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对病情、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方面应当履行的告知义务。

法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4

开展“我心中的白求恩”活动,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当前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行风作风建设,提升精神内涵,找准医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医院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理解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的重要意义

白求恩精神是世界医学宝库的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医疗战线,没有一个人能像白求恩那样为人们所熟悉,没有一种精神能像白求恩那样给人以激励,没有一种形象能像白求恩形象那样为众人所敬仰。学习白求恩精神,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使大家把白求恩精神,作为一种风范来发扬,作为一种准则去遵循,作为一种传统去继承。对保持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是非常必要和十分有效的。

(一)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有助于筑牢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防线。通过经常不断地从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体系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使广大官兵、员工,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服务保障人员,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干部战士,无论是现役人员,还是聘任员工都能以超越世俗功利的平衡心态,始终保持对医院的“向心力”和对腐朽思想的“免疫力”。

(二)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同一目标支配下,围绕弘扬白求恩精神这个主题,通过不同方式发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人、教育人;医院文化主要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陶冶人、约束人。这些作用不是外在的、强迫的,而是内在的,自觉的。它体现了新时期一种新的医院管理模式,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不了的。

(三)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个高素质的医务人才,需要具备包括坚定的政治信念、高超的医疗技术、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态度、端庄的文明举止、高尚的医德情操六个要素,缺一不可。要达到这种层次,靠严格的管理教育固然重要,但实践证明,用良好文化的陶冶,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接受,更有效果。

(四)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有助于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关系着一个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如果每一个干部、战士、员工,尤其是医务工作者都争做“白求恩精神的传人”,都以“院兴我荣,院衰我耻”为座右铭,都以满腔的热情、文明的言行、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服务,势必会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带来有形和无形的、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二、准确把握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和科学内涵

文化有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是特指精神财富,如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文化,它主要包括精神领域的各个方面。而医院文化是指在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的作用下,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大家认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能力素质和行为准则,涉及思想政治工作、医疗业务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医德医风建设、医院形象宣传等很多方面。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具有武警特色的医院文化,应把握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符合时代要求的医院精神。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灵魂,是医院发展进步的动力,面对理想信念淡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要注意培育“七种精神”:一是忠于职守、献身医学的爱岗敬业精神;二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三是救死扶伤,极端负责的人道主义精神;四是刻苦钻研、奋发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五是团结互助、密切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六是严守医德、不谋私利的廉洁自律精神;七是尊重科学、坚持真理的严谨求实精神。这些精神,体现了传统医德与白求恩精神的统一,与新世纪价值观念的统一,因而要一点一滴去培育,结合工作抓落实,真正在全院叫响,并长期坚持下去。

(二)具有感召作用的医院规范。规范分有形规范与无形规范,分别作用于人的行为和思想,它是在多年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中提炼出来的。医院规范则是医疗活动的经验总结,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指的主要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无形规范,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体现白求恩精神并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二是体现白求恩精神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三是体现白求恩精神并约定俗成的道德风范;四是体现白求恩精神并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要持续不断地把这种无形规范转化为高度的自我认同和自觉执行,实现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人际关系的融洽性、以及整个医疗工作运行的协调性。

(三)反映声誉地位的医院形象。医院形象是医院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医院的制胜法宝。近年来,院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的建设,根据医院文化的内涵和内容,准确把握医院文化建设的定位,从实效出发,不做表面文章,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在投资兴建外科住院大楼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对现有就诊环境的改造;购置医疗设备;与投资方合作建立了肿瘤放疗中心、耳鼻喉专科技术中心、眼科治疗中心、美容整形中心、社区体检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的武警医院就医环境已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建设使“花园式医院”已雏形初现,“以人为本,科技兴院”,软硬件同步发展,医疗技术提升了一个新的档次,医疗设备的大投入也引进更新。目前我院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设有咨询、导诊、电子显示触摸屏健康网络电视等。新住院大楼配套设施齐全,15楼设高档病房9间,所有病房均配有独立卫生间、中央空调、电视电话等生活设施和中心吸氧、中心吸引等基本医疗设施;24小时供应热水,使患者有了一个温馨、舒适、安心的休闲环境。同时我院还全面开展整体护理,实施护理承诺制,为病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坚持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并开通了24小时咨询电话、监督投诉电话和住院病人电话回访制度,同时走向社会、走向家庭,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一系列的人性化服务、人性化设施融洽了医患关系,促进了患者康复。

三、积极探索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的有效途径

建设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是抓根本管长远,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既有远期规划,又有近期目标,既体现行业特点又不失文化特色,使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近几年,为丰富和活跃医院的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打牢官兵的政治信念,强化警魂意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院党委始终倡导“学习、创新、团结、向上”的宗旨,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和举办主题文艺晚会、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黑板报比赛、体育运动会、歌咏比赛、5.12优秀护士评比和春节游园等活动,为搞好医院的核心文化注入了活力和内涵;不仅如此,在每年的“医疗质量月”活动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随机性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查思想、找根源,摆问题,订措施,成效明显,全院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均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时为配合思想教育,在医院医疗区、办公区张贴、悬挂具有医院特色的文化标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大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开展先进性教育,通过“扶贫救心”、为特困病人免费救治、捐款、到贫困山村、福利院、街道、居民区免费义诊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与好评,近几年,全院共组织各类捐款30万余元,无偿献血20万余毫升。2007年以来,全院共有近50个先进集体和140余名优秀个人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表彰。也正是这些强根固本又具有浓郁武警部队医院特色的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力。

经过全院人员不断的努力,如今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武警医院人精神”的氛围已逐步形成,这种颇具生命力的医院文化造就了我院所特有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医院核心竞争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院医务人员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不仅增强了我院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也为如何更好地为兵服务,为社会服务,增强我院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跨跃式发展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5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医德建设 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052文献标识码:a

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及青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对历史、对人民的责任,和个体的荣辱廉耻紧密相联,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前进最深厚的内在动力,对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医护系统应该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新时期医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及核心内容,切实纳入医务人员素质教育和医院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到医疗卫生工作任务的全部实践中。

1 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了医德建设新的时代内涵

在中国古代思想道德传统中,荣辱观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耻”、“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等知荣辱的道德格言,成为人们激励或约束自身行为的道德座右铭。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中形成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荣辱观的优秀精神内核,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本质规定与根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社会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

医德是调整医护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特殊表现。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积淀了深厚而悠久的医德文化,在历代中医大家们身上闪烁着人性光辉色彩的医德。如:《黄帝内经》提出的“天覆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劝医论》写到的“天地之中,唯人最灵。人质所重,莫过于命”,体现了以人文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医家十要》的“第一要”便是:“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强化了医生职业的神圣与高尚;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清代《吴鞠通行医记》中亦写道:“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为立德。”体现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强调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以术济人,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1)同志的著名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医务工作者行为道德的基本原则。新时期医务人员道德准则总结起来,主要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①忠于职守。医务人员应该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医学事业中,把解除病人之疾苦,促进常人之健康,发展医学科学作为自己的崇高的信念和职责。②精益求精。医务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充分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贡献。③医风廉洁。医务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交往中,要奉公守法,不图私利,把病人的疾苦和安危放在首位。④平等待患。不论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职务、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状态如何,医务人员都要秉公办事,一视同仁。⑤人性关怀。处处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尊重病人,爱护病人,将身体康复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起来。

2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当前医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引起人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各种思想大量涌现、多样并存,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思想道德领域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是非不明,美丑不辨、荣辱不分,见利忘义、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医疗卫生领域,片面最求经济效益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崇高的行业精神,简单地将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视医务活动为商品交换、用等价关系来看待医患关系,把病人没病当有病看、小病当大病看、开大药方、大检查、高价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部分医护人员工作态度,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总体医护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偏低,医患纠纷日趋激烈,部分医护人员态度冷漠、推卸责任、事业心不强。面对社会存在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医护人员牢固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热爱医学事业,服务于人民,把促进人类健康和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取向,从根本上加强社会主义医德建设,从而维护健康的医疗市场秩序,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

3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医德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加强医德建设,要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把基本道德规范与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品质与社会道德评价结合起来,明确什么是对与错、高尚与卑劣、可以为与不可以为、必须提倡与坚决反对,以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在实践中自觉履行职业道德操守,成为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

把“八荣”中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视为医护人员的“立人之本”。要求医护人员忠于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恪守岗位职责和职业操守,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病者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病者的身心全面康复,加强医护过程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人学,要让医学回到人本身,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科学、准确、慎重和针对性与病人进行沟通,在认知上帮助病者祛疑解惑,对患者进行感情的支持与沟通,帮助他们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他们增强抵御疾病的信心。

把“崇尚科学、辛勤劳动”视为医护人员“成人之路”。具体来说就是医生有能力看好病,具备精湛的医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熟练的专业技能;要具备谦虚谨慎、刻苦钻研的精神,坚持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努力拓展知识领域,能够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将零散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和总结;要坚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紧跟国际医学发展和学术前沿,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力,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着力解决医学难题。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6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医院门诊;药房管理;应用;分析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对医院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此本院门诊药房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1]。本文旨在探索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12年5月起对本院门诊药房人员行使精细化管理,本次研究对象为40例门诊药房人员。其中门诊药方人员的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29~46岁,平均年龄(32.48±2.68)岁。8例为本科以上学历,12例为本科学历,16例为大专学历,4例为中专学历。每天到本院门诊药房取药患者大约为100名以上。1.2管理方法对门诊药房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秉持着“严、细、准、精”管理原则,从而对临床各项工作进行精细化。1.2.1目标管理强化药房服务细节,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温暖,始终秉持着“卓越、严谨、和谐、仁爱”的人文精神,将门诊药房服务具有创新性、人性化,同时坚持者“价廉、质优、业精、医诚、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做到尽职尽责”的服务准则,从而建立“为了患者一切、为了一切患者、一切为了患者”的现代化医院门诊药房服务模式。1.2.2人员管理(1)新老员工互助、互补:随着药房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药房人员不断学习新资源,而新入职工作人员均接受了现代化教育方式,掌握大量新理论、新技术,且较容易接受各种新型技术;而老员工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对药房工作流程、规范均较为熟练,而实行新老配对、以新促老、以老带新,可促进双方共同成长。(2)以学促进:每周定期开展“药房安全知识”讲堂,加强院内人员对药物管理知识的意识,且定期进行考核,使每位员工均有学习目标和任务,同时使全体人员共同进步,且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立即改正。(3)以严促管: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属于直接面向患者一类工作,其服务态度和工作质量可直接代表整个医院的工作质量,因此应加强门诊药房的管理,可定期对科室内人员进行培训,且分配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将责任落实到岗位,且奖罚分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求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将药物送达至患者手术,但不可随意发放药物,必要时可用易懂且专业话语给患者提供用药咨询。1.2.3药品管理(1)严格管理:进入门诊药房的药物,均应严格验收,做到每盒(每支)必查、效期必查、批号必查、资质必查,同时需形成“审方给药终查、药房上架复查、库房审查”三级审查制度;且按照国家规定对麻醉类、毒性类、精神类药物进行严格管理,且分开存放,并指定专职人员每日对危重物品进行盘点,对于差错、丢失事件,应及时报告,便于组织追查和核实。(2)细化管理:门诊药房管理主要包括药品采购管理、拆零药品管理、药品有效期管理;其中药品有效期属于药品管理核心,应设置专人对库房药品进行盘点,对有效期在半年内的药物进行登记,对于变质、破损、过期药品进行清理。拆零药品管理是药房药品发放的主要特征,拆零药品细化管理可防止药品变质、损坏,根据本科室规定,零散注射剂需放于避光盒、冰箱、原包装内保存,同时拆零片剂需做好相关标记,且及时放于原包装内,密封。药品采购管理,可降低贮存成本,减少药品积压,保证药品质量。1.3观察指标对比干预前、后门诊药房人员的平均侯药时间、药物发错率、总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和干预后门诊药房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比门诊药房人员经精细化管理后发现,干预后的平均侯药时间、药物发错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干预前和干预后门诊药房人员的总满意率对比门诊药房人员经精细化管理后发现,干预后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数据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手段,从而实现企业“严、细、准、精”管理,从而使组织管理各单元持续、协同、高效、精确运行[2]。近年来,随着精细化管理逐渐运用于临床,能发现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改善服务流程[3-4]。精细化管理属于临床上一类新型的管理模式,将其运用于临床管理中,不仅可提高科室工作质量,还可提高患者满意率,而对于医院门诊药房而言,其不仅仅是简单的自我超越,而是提升整个医院服务质量的基础[5-7]。门诊药房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是片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也不是教学照搬精细化理论,更不是属于一种形式,而是真正将精细化管理作风和思想贯彻于医院门诊药房,从而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活动,使门诊药房人员意识到科学组织构架以及精细化管理目的[8-9]。除此之外,精细化管理运用于门诊药房管理中,可规范业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将门诊药房工作做到精确、细致、严谨、准确,从而全面提高科室内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且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服务,真正体现“以药品质量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取得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10-12]。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经精细化管理干预后的平均侯药时间(12.65±2.75)min,药物发错率2.50%,总满意率97.50%均显著优于干预前的平均侯药时间(24.61±5.94)min,药物发错率22.50%,总满意率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效果确切,其可降低药物发错率,提高患者满意率,缩短患者平均侯药时间,所以其管理方式值得向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辉.信息化时代门诊药房药患纠纷原因及处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5,21(33):13-14.

[2]李影.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处方药,2015,13(11):44-44.

[3]蒋建梅.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160-161.

[4]阿比旦•阿不力克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实践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89-189.

[5]涂雪松.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6):668-669.

[6]周银春.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药学,2015,12(5):156-157.

[7]张辉.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3):69-70.

[8]李瑞宝.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和实践解析[J].海峡药学,2015,27(3):248-249.

[9]王辉.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门诊药房工作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6):77-78.

[10]冯丽.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6):103-104.

[11]罗润嫦.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4,12(1):46-47.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350例患者,这些患者在精细化管理下进行干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男性190例,女性160例;年龄18~66岁,平均(42±11)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2±1.6)个月。同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0例患者进行分析,均满足此次研究条件,男性174例,女性176例;年龄19~65岁,平均(42±11)岁;病程1~13个月,平均(7.4±1.4)个月。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实施该项目前报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纳入标准:①实验项目满足伦理委员会要求并予以批准;②所有人员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依从性差者。1.2方法1.2.1完善的计划和配置:使人力资源规范更加详细,使工作配置更加细化,使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无缺。1.2.2加强员工培训:对中层干部和基层工人进行逐级培训;对新老员工进行分类培训。尤其是要加强日常培训,并做到定期培训,这样才能实现员工培训计划。1.2.3绩效管理:按照绩效标准补偿和激励员工,以增强服务热情,工作中发挥积极性,获得更多的可行性。另外,通过设定总体目标和小目标等,可以实现完美的绩效管理。并通过设定目标评估,反馈和绩效管理的这种周期模式,来指出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向。1.2.4工资管理:采用薪资水平进行评估,同时结合其他方法,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协调其他资源,发挥薪酬策略的指导作用。1.2.5改进劳动关系:采用制度化规范人员,能够规范和规范劳资关系中双方的行为,从而规范和规范双方的利益。同时为了确保义务能够合法履行,这时建立劳资关系非常重要,稳定和谐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1.2.6将以患者为主体作为护理服务的基本理念:医院优质服务的核心是人性化服务。因此,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套完整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要求,并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院还必须对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过程,治疗费用,住院环境,医患沟通等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到处考虑患者。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前后各项工作水平指标变化,包括职工激励制度、人才培养方法、岗位招聘制度及人事工作效率,给予这4个维度判断评分,总分100分,每个25分,分数越高,工作水平越好。另外,再记录医护人员在此次管理中的满意程度,自行设计测量量表,满意度越高,效果越佳。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此次研究获取的数据,用计数资料表示例数(%),用χ2检验。用计量资料表示x±s,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各项工作水平指标变化比较实施前,职工激励制度、人才培养方法、岗位招聘制度及人事工作效率评分分别为(90.3±5.0)分、(90.7±5.0)分、(90.6±7.0)分、(90.4±4.0)分;实施后,职工激励制度、人才培养方法、岗位招聘制度及人事工作效率评分分别为(97.2±2.7)分、(97.7±2.2)分、(98.5±1.4)分、(96.8±3.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7,23.744,20.704,23.323,p均<0.01)。2.2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在此次管理中的满意程度比较实施前,医护人员在此次管理中感到满意的有273例(78%);实施后,医护人员在此次管理中感到满意的有336例(96%)。2组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33,p<0.05)。

3讨论

医院作为一家专业机构,在保证人们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其管理也至关重要,这样才可以保障服务质量和效率。如今,医院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进行改进,以保障医院的发展。精细管理这时应运而生,不同于他管理模式,精细管理在医学领域中逐渐被应用。这是因为此管理模式除了改善工作外,还可以根据发展的要求,做到近一步规范,帮助医院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3]。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医院采用了复杂的理念改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通过管理病例信息和完善医疗设备条件,使制药设备的重复利用率得以提高,尽量减少滥用药物的事件发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有减少医院感染和护患纠纷,可以让患者更加满意医院的服务水平[4]。所以,本研究指出实施后的各项工作水平均高于实施前,满意度也高于实施前(p<0.05),表明精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是有效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提升医护人员能力。医院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身体恢复,早日出院。而医院实施精细管理的宗旨是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所以,确保精细化管理切实执行,医院需要从根本上改善治疗水平,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在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另外,详细处理接待患者方面的工作内容,如改变说话的语气,要求态度和蔼,改善病房环境等,尽量为患者提供和谐的休息环境。此外,培养医务人员也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部分,以促进医务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主题工作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综上所述,医院管理选择精细理念可以提高满意度,提升工作水平,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艳,刘晓蓓,高倩,等.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2):1557-1560.

[2]冀金桂.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对寒战影响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9):1647-1649.

[3]盛文奇,张雪静,李志光,等.医院科研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36-2140.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8

[关键词]违法诊疗行为;患者受到损害;因果关系;医疗过错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12—0058—02

由于侵权责任构成理论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所以在医疗损害责任领域内,最为核心的问题便是医疗损害责任之构成。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自《侵权责任法》通过实施之后,对此理论界、实务界多有不同看法,需要统一认识,并统一司法适用尺度。我们认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构成医疗损害责任应当具备四个要件,即违法诊疗行为,患者受到损害,违法诊疗行为与患者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以及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过错。本文对上述四要件加以阐述,说明我们的观点和理由。

1医方存在违法诊疗行为

“侵权行为的中心问题,为行为之违法性。”〔1〕具体而言,侵权行为的违法性表现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和故意违背善良风俗而损害于他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违法诊疗行为,简称违法诊疗行为,是构成医疗损害责任的首要要件。作为医疗损害责任的诊疗行为违法性具体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行为中违反了对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自我决定权以及隐私权等民事权利不得侵害的法定义务构成的形式违法。〔2〕由于医疗行为涵盖较广,所以在实践中诊疗违法行为在《侵权责任法》有诸多不同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违反第55条的医疗告知义务行为,违反第56条规定的紧急情况救助义务行为,违反第58条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例资料的行为和违反第62条保密患者隐私义务行为等行为。然而现实中存在某些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无视上述法律诊疗规范,在诊疗实践中肆意违反相关规定,违反操作常规,就构成了此处所称的违法行为,那么在同时符合其他要件的情况下医方就需要承担责任。

2患者受到损害

医疗损害责任构成中的患者受到损害要件,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事实和财产损害事实以及精神损害事实。从理论上分析,患者受到损害事实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2.1侵害患者生命健康权

具体说,对患者生命健康权的侵害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是对患者生命权的侵害。医疗损害中对患者生命权的侵害表现为由于医疗机构的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医疗机构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对患者家属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二、是对健康权的侵害。健康的损害往往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器官、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对健康损害程度的判断通常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劳动能力的丧失和影响程度进行判断。〔3〕三、对身体权的侵害。以身体权作为侵害客体的侵权行为,就是侵害患者身体权的侵权行为。

2.2侵害患者名誉权、隐私权、知情同意权

医疗行为对患者名誉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在诊断过程中对一些社会舆论认为有伤风化的病的误诊,并未履行保守秘密的义务而致使受害人所处的群体对其社会评价的减损。在医疗实践中,侵犯患者隐私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故意泄露或传播患者的隐私信息;二是故意暴露患者的隐私部位;三是非法侵入或窥视患者的隐私。〔4〕对此,在《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2款规定的隐私权的基础上,该法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此条规定对确保患者隐私利益免受非法侵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情同意权是指患方在选择和接受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有权获得必要的信息,并在理性的情况下作出决定的权利。〔5〕《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在医方诊查后,还应当及时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的检查和诊断的结果;如果医方未尽到告知说明义务,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另外《侵权责任法》对于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知情同意权主体要在知情、理解的基础上以书面的形式将自己同意的意思表达出来。

2.3患者及其近亲属的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是指受害人在受到侵害后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疼痛等方面的损害。〔6〕确定患者的精神损害,首先,医疗损害责任构成的患者受损害要件中包含的精神损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侵害物质型人格权造成的精神痛苦的精神损害,二是侵害隐私权等精神型人格权造成的精神利益的损害;其次,依照《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要求,造成的精神损害应当达到严重的程度,或者医务人员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7〕

2.4侵害患方财产权

财产损害是一种实际的物质财富损失,是直接可以用金钱的数额来衡量的。医疗过错行为使患者近亲属所遭受的财产损害,主要表现为:不必要的医疗费用、丧葬费、误工费、可得利益的丧失以及住院、转院治疗的差旅费、护理费、营养费等。

3医方违法诊疗行为同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构成医疗损害责任,医疗违法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8〕由于医疗损害责任因果关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认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相关理论学说主要有条件说、必然因果关系说、二分法因果关系理论、相当因果关系说、可预见性理论等。〔9〕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笔者认为,在确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时,应当采用英美法上二分法因果关系理论,即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是认定医疗损害责任的客观事实基础,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是认定医疗损害责任的法律依据。

3.1事实因果关系判定

在医疗损害民事责任事实因果关系的判定上,可采用认定或推定的方法。

事实因果关系的认定是指直接确认因果关系事实的存在。依认定依据的不同,事实因果关系的认定又可分为事实本身证明说认定和技术鉴定方法认定两种。如果医疗过错是患者损害后果的直接原因,则可直接确认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依据《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医方出现违法违规操作或伪造、篡改、销毁、隐匿以及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等严重不当行为时,其行为本身便直接可以说明医方违反了其承担的诊疗义务,对这类案件可以事实本身证明认定两者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对医疗纠纷因果关系判定是专业性极强的问题,这时,仅凭经验方法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医学会、司法鉴定机构等专业鉴定机构才能确定。对存在争议的事实因果关系,需要委托有关的专家和鉴定机构运用高科技手段和专业知识进行鉴别、监测和分析后制成鉴定意见。

事实因果关系的推定是指即使通过技术鉴定的方法也无法对事实因果关系做出认定的情况下,根据已知的事实或公认的科学原理,对未知的事实所进行的判定和推断,以解决事实因果关系的判定问题。其基本要点是保护弱者,在受害人处于弱势,没有办法完全证明因果关系要件时,只要受害人举证证明达到一定程度,就推定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然后由被告负责举证,证明自己行为与损害发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3.2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判定

法律因果关系认定的目的在于法律对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是将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与医疗损害责任相衔接的重要环节。民法理论的通说为用相当因果关系说来评价法律因果关系。判断相当因果关系,要依行为时的一般社会经验和智识水平作为判断标准,认为该行为有引起该损害结果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该行为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该行为与该结果之间为有因果关系。此种学说对于医疗过错行为加重了患者原有疾病的医疗损害责任,或多种原因造成的医疗损害责任都能适用。适用相当因果关系学说判断医疗损害责任因果关系,关键在于掌握违法诊疗行为是发生患者损害事实的适当条件。

4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主观上存在过错

构成医疗损害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医疗过错要件。医疗行为如果不存在过错,即使患方有损害后果发生,医方也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4.1归责原则

调整受害患者、医疗机构和全体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好的平衡器就是侵权责任法的过错责任原则。〔10〕依据《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可见新法是以“过错责任原则”作为确定医疗损害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该条规定,是关于医疗损害责任认定的一般条款,使一般医疗损害责任赔偿案件回归到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即在法律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均应适用该原则;另一方面,该条文也说明了我国《侵权责任法》在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承担医疗损害责任加以认定时,主要分析医务人员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以医疗过错作为认定的依据。〔11〕这为正确处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平衡受害患者、医疗机构和全体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4.2医疗过错认定标准

一般说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承担高度注意义务,确定医方是否有过错应当以其是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注意义务为标准。有鉴于此,《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就是对医疗过错的明确规定。由于医学水平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医疗水平则是损害发生时临床所能够达到的医疗技术水平。所以,《侵权责任法》第57条明确规定为“当时的医疗水平”作为判断医疗过错的标准,而不是医学水平。我们认为,《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实践中不好把握,尚有待于通过司法解释或判例进一步细化对其的判断标准。

〔参考文献〕

〔1〕史尚宽.债法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的具体判断〔J〕.法律适用,2011,(05):20-21.

〔3〕张秦初,刘新社.防范医疗事故与纠纷〔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艾尔肯.论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J〕.西部法学评论,2010,(03):28.

〔5〕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9.

〔6〕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的具体判断〔J〕.法律适用,2011,(05):23.

〔8〕杨立新.侵权责任法〔m〕.法律出版社,2010.

〔9〕艾尔肯.论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J〕.西部法学评论,2010,(03):32.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9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体现了对某职业从业人员的软约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某一特定行业对社会所应尽的道德义务。关于医疗行业的道德规范,归纳古今中外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主要有如下七个方面: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一视同仁;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为病人保守医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由24字概括,函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内容提纲挈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对一般的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射在医疗行业,表现为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应遵守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包涵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之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医务人员对待工作、对待病患的基本要求,与“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医者仁心”等要求是一致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求医务人员要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要互学互尊,团结协作,端正行业风气,担负起文明社会建设的责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要求医务人员要勤奋努力,敢于创新,钻研医术,勇于承担医学使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由此可见,医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服务行业的具体体现,它的七个方面的从业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高度统一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对医学生的要求

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医学生作为青年学生中的一个群体,将来从事的是有关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学业负担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更严;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勤学苦练,修德明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生的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社会意识也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逐渐发生着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的效率、竞争、效益在医疗和医药行业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医、药勾结,过度医疗,欺瞒病患的医德缺失行为屡见不鲜。医疗改革的目标趋向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时代的医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极力推进医疗改革,做时展的支持者和实现者。

(二)医学生双重价值实现的保障

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治病救人,服务病患,投身医疗事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工作人员,与其他职业相比,所从事的是关系人们健康和性命攸关的职业,不但要“精医”还要“尚德”;医学生既要不断学习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也要有对生命的“敬畏感”,时刻为病人所想,救死扶伤,尊重病人的人格,体贴关心病人,病人的隐私要保护,一位爱岗敬业,医德双馨,受到病人认可的医疗工作者,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可以同时实现,是核心价值观具体到医疗服务这一行业,具体到医务人员个人的最好诠释。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教育内容

(一)“以学为本”的基础知识教育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术、有效的治疗是从事医疗服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当前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医学生要不断追踪医学发展前沿,要有学而不辍的态度,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不断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做到博学多识,学以致用,更好地应用于医疗服务。“医为生人之术,医而无术,不足以生人”,医学博大精深,因此医学生要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积累储备医学知识,不断实践,练就精湛的医术,这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建立,对医生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医学生不但要扎实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还要积极探索医学前沿,掌握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在努力积累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医学心理学、人类行为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期主动适应新医学模式,才可能在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以学为本”,努力为行医、医人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即是对自己更是对病人负责,是良好医德的基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实践。

(二)以专业思想教育为基点的“爱岗、敬业”

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是医学生将来从事的医疗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医生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培育医学生践行“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结合当前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医德讲坛”,通过学习道德模范或者身边医生的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报告等,讲解社会主义道德及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职业精神;通过号召广大医学生参加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送医下乡活动,或者鼓励医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在社区、乡镇举办义诊活动,在志愿实践活动感受作为医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医学生“学一行,精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与人为善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以人为本的“诚信、友善”教育

诚信、友善是医生对待患者应该持有的态度,在医疗服务中,医生不但负责疾病的诊治,同时还要对病人进行情绪安抚,心理疏导,医学教育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责任,这正如张淑美等提出的对医学生应注意“五心”的培育,即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和精心。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行业也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这就要求要求医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技术,还应当具有爱人助人的仁爱精神,如果对待病患态度粗暴,不耐烦,缺乏细致、耐心的交流与沟通,甚至在医疗过程中存在欺骗,隐瞒,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医学生进行诚信友善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以从多方面引导,比如鼓励医学生到医院做义工,导医员等,见证病人之病痛;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敬老院、学校等,举办医学知识宣传,义诊等,扶老助幼,激发爱心、耐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授课时可以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案件等反面事件为例,引导医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待人友善。

(四)社会责任感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也被推向了市场,功利主义在医疗行业凸显,部分从业人员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医学生应明辨是非,勤学苦练,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己任,为建设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终南山院士把“三个一样”作为他的座右铭:“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三个一样”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倡导社会公平、人人平等。在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可以举行像“医德观”、“医生的价值观”等相关内容的大讨论,引导医学生们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注重道德实践,扎实做人,踏实做事,从学生时代做起,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以解除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为最高准则。

(五)历史使命感教育

医学生应牢记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应牢记自己担负着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历史使命,医学院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目前的卫生事业状况,分析当前的医疗卫生改革方向和改革内容,使医学生了解自身将来要从事的医疗行业在社会发展中所要担负的任务。通过让医学生走向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农村,通过调查实践,让医学生看清当前面临的形势: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还不够健全,医疗服务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慢性病,精神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食品药品安全,职业危害,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也有待加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到医学生身上就是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以提高全民身心素质。医学生们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所属行业领域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舆论引导

大众化是就是把核心价值观生动化、具体化、生活化,为大学生所接受,所理解,从而认同,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步,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大众化,传播途径非常重要,一是视觉效应运用,校园内宣传橱窗,教室、食堂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可以明确张贴核心价值观24字内涵,营造学习贯彻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二是要注重新媒体的应用,如网络社区、微信、微博、app等通讯交流平台,用大学生所喜爱的方式进行宣传;三是语言叙事的运用,结合校园文明建设及校园文化活动,传述蕴含核心价值的故事,如话剧、榜样人物、先辈事迹等。综合使用各种传播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环绕在大学生的周围,逐渐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增强价值认同

从熟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到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自觉追求,中间的“认同”过程非常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发挥它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并把这一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让医学生们所接受。医学生在“认同”价值观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与以前所认为的观念相冲突,甚至背离已有的价值观念,在观念冲突斗争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要紧扣医学生的教育规律探索课程改革及教育模式改革,把有关医疗的社会热点融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要兼顾医学生的职业特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有效性。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借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正确引导医学生树立和培育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固化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三)内化价值追求

当核心价值观为医学生们所认同接受,要把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密切结合,正确处理国家、集体、社会、个人利益关系,把核心价值观从纯粹的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要有效地引导医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变为自觉的主体选择,把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自身的梦想相统一,通过不断地实践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深植医学生的内心,成为自觉的意识形态、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也就达到了内外一致,知行合一,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被不断巩固和提升。

(四)外化价值共识

精准医学的意义篇10

【关键词】慎独中医学生培养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慎独是我国传统的优秀道德精神,以敬天诚意为本,向内强调内心的真诚和善意,向外保持谨慎自守。培养慎独精神,有利于中医学生养成仁爱、责任与良知的德性和关爱生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医学生的慎独培养应明确其意义、内涵和方法三个方面,现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中医学生慎独培养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医疗领域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代医学生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崇尚自我价值,部分医学生道德人格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主要包括:价值取向偏离,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生命意识薄弱,缺乏对生命应有的敬畏和尊重;道德人格功利化,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不足;道德标准降低,缺乏信仰和追求,缺乏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职业认同。作为德育教育中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慎独对培养个体道德品质,提高医学生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慎独有利于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持久的信念,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美国学者Rokeack认为价值观是一般性的信念,是个人也是社会的现象,是行为和态度的指导,不仅具有评价功能,还具有规范和禁止功能。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能适应医疗保健工作需要,为患者解除痛苦,维护人民健康的专业技术人才。慎独的培养,建立在了解现实的社会条件和人们的实际状况,把握社会的主体价值观基础上,通过分辨“义”“利”之间的关系,认识人人都有对物质追求和趋利避害的本性,在承认自己正当私利的同时,注重“义”所包含的全社会的整体的“利”,认识到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和的统一,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真实生活中,处理好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不追求名利,认真负责,救护病人。

(二)慎独有利于培养学生仁爱精神

医本仁术,这是医学人道主义的精髓和核心。晋代杨泉在《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仁”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中心范畴和最高道德准则,《说文》指出:“仁,亲也。”《韩非子・解老》中谈到“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论语》有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记・中庸》提到“仁者,人也。”。“仁”是针对人实施爱,自觉的付出,由己及人,关爱生命。“慎独”蕴含着“求仁”的思想,把“仁”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内在原则,明辨是非,克制自己的私心,严格要求自己,关爱家人、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三)慎独有利于个体强化道德习惯,坚定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成就道德人格

裘法祖教授认为“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大医精诚》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对医学生道德人格和行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即慈悲、关怀、不计较利益得失、不自得、全心全意救治病患。慎独强调心的修行和行为的一贯性,其根本于居敬、怀仁,居敬是指顺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规律,正念专一,怀仁是指仁爱、良善、慈悲,慎独的伦理学内涵与医学生的道德培养目标具有共同特征。《礼记・中庸》指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认为个体“心”对道德的认知和评价贯穿道德习惯养成的全过程。慎独的培养,涵括道德习惯、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内容,能通过个体对道德法则的敬畏和敬仰,实现对外在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控制,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坚定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从内心关爱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断学习,提高医术,尽心尽力,救治病人。

二、中医学生“慎独”培养的内容

(一)慎独的内涵

慎独一词最先见于《礼记》中《大学》和《中庸》,即“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先秦儒家认为慎独就是慎心、慎所以感、顺乎自己的善良本意不自欺。宋代朱熹认为慎独是敬心诚意,存养省察,是“实用其力,勿自欺”及“遏人欲于未萌”,君子应在“意”之“已发”和“未发”两个阶段都能节制自己的欲念,修养心性,严于律己,在闲居独处的时候,依旧能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辞海》解释慎独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源》将之解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慎独就是指内心的专注、专一及与行为的同一性,即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性五种德行的状态,行为上能约束自己,无论有无外在的监督或控制,都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其境界包括三个层次,即“明明德”前的慎独,以善为本,谨守善道;“明明德”后的慎独,唯道是从,渐除习气;大圆满层次上的慎独,君子不器,从心所欲。既注意谨慎独处,也强调敬诚修心。

(二)中医学生“慎独”培养的内容

在中医教育中,慎独的培养,要注意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统一,培养学生诚敬、居谨,向内强调内心的真诚和善意,向外保持谨慎自守,在独处或全体活动中保持行为同一性和连贯性。曾国藩在《君子慎独论》中说“日慎独则心泰,日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日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问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慎独的培养,要注意慎心和慎行两方面的内容,既要强调外在的道德行为的养成,也要注重内在的道德品质的修行。

1.慎心

儒家认为:“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礼,安之以乐,参之以时,明荐之而已矣,不求为己”“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真者,慎之固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慎心是指内心的专注、专一,即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性五种德行的状态,其关键在于居敬、怀仁、诚正。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慎欲,清楚“义”“礼”之分,对道德法则心存敬仰和敬畏,克己复礼,节制私欲;第二是慎德,君子之德,怀仁存爱,慈善悲恤,诊疗救治,虔心诚志,不避亲疏或恩怨;第三是慎意,循道不悖,格物致知,明理澄澈,心存敬畏,一以贯之;第四是慎省,时常提醒反省自己得失。

2.慎为

《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指出利根基于内心的仁、爱、宽恕和忠诚,在慎心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个体行为的约束,无论有无外在的监督或控制,都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这就是慎为。慎为要注意“微”“隐”之中尤宜“慎”之,《礼记・中庸》指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在独处时候尤要慎之,事虽微小亦应慎之。慎为有四层意思,一是慎礼,遵守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符合社会礼仪,诚信友善,宽恕忠和,长幼有序,能把握人际沟通和交流的“度”;二是慎听和慎言,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语言的沟通有赖于能听到和理解语言,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因为每个人听到的内容和理解的意思的差别,常常会出现信息递增或信息递减的情况,“慎”要求我们对听和言进行谨慎的管理,需要有所选择的听,有所选择的说,要言之有物,避免言语琐碎、无中生有,废话连篇;三是慎形,形包括形态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慎形是指穿着、打扮、举止、行为要符合年龄、职业的特点。

三、中医院校学生“慎独”培养的方法

学校期间慎独的培养,主要针对“明明德”前和“明明德”后两个层次的慎独,以引导学生以善为本,谨守善道,逐渐发展为学生能自觉修正行为习性,唯道是从。医学生慎独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进行。

(一)通过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培养慎独精神

在中医院校开设中医文化传统讲座、选修课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之间的关系,讲授儒家文化的特点和核心思想,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配合德育教育课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道德观的教育,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文化是民族之本,仁心湛术为行医之本,中医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慎独是我国传统的优秀道德精神,中医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修养中对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精神,加强自我修养。通过慎独培养,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个人利益和为社会所作出贡献的关系,明确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和使命,敬畏和尊重社会核心道德观,逐渐形成为人民服务、为健康服务的意识和观念。

(二)通过临床思维的培养和临床见习,培养学生慎独精神

中医教育,通过专业知识的教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临床思维,能适应医疗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在临床思维的培养中,我们要求学生勤谨求学,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比如在《针灸治疗学》的课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学习作风和继续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掌握针灸辨证论治中“理、法、经、穴、术”五项内容,逐渐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这个过程,我们常常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治疗方案;临床见习过程,通过学生观摩和实际进行接诊、病例收集、病情观察、疗效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对医生的仪容、医德医风等有正确的认识,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循。

(三)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及多形式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慎独精神

言传是指通过言语讲解、传授知识来影响、教导别人;身教是指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以行动为示范带动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直接接触学生,能较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能较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能基于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学生通过良好的师生沟通,对教师指导的依从性较高,也有利于促进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慎独”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良好的慎独修养,能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关怀他人、乐于奉献的良好的道德习惯。

社会活动,是指关于社会上各行各业或者某一社会性质问题调查或走访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能培养学生慎独精神,让学生怀仁存爱,至诚勤敬,逐渐形成稳定的职业认同意识和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通过组织各专业学生到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健康宣传,或学生社团自发到关爱学校为聋哑儿童和盲童业务读书、指导推拿手法,这一些活动,都能让学生更真实的了解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不计较个人利益,乐于奉献,自觉奉行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热爱医疗工作,在本职工作中产生良好的个人效能感。

(四)积极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强化和稳固学生慎独精神

通过观察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多进行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表现出的优点,即便很细小亦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足,则要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例如教师发现有学生在《针法灸法》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主动做其他学生练针模特并与施术者沟通、讨论针刺感受,教师要及时在班级讨论这一事件,肯定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帮助他人学习和进步的事实,同时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模拟医院门诊施治情境,了解和学习医患沟通、观察病情、安全操作知识,这一个过程,即能强化和巩固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的精神,对其他同学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仁爱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记录和见习记录,学习反省每阶段自己行为、心态的变化,逐渐将仁爱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习惯内化为坚定的道德意志和和道德信念,提高道德自律能力。

基上述观念,我认为培养中医学生慎独精神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方法,深慎独的培养,即符合职业需要和社会需要,也符合中医学生的个人需要,在慎独精神的培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观察者,一支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教学作风、业务能力强的队伍,一些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对学生慎独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大师王国维去世后,另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其清华大学里的墓碑上撰文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十个字,应该是大学的灵魂之一,应该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但现在这也正是一些大学生所欠缺的。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但“慎独”精神的缺乏,却让他们这种能力“晚熟”了不少。那么,作为大学教师,就有责任把培养大学生的“慎独”精神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一个任务来完成,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慎独”起来。

【参考资料】

[1]任玲艳.医学生道德人格的现况及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8):487-488.

[2]何青.基于web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1,14(2):66-67.

[3]朱晨静.论慎独精神及慎独在个体道德人格养成中的价值[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5(5):31-33.

[4]罗久.先秦儒家“慎独”观念的思想史探析[J].鲁东大学学报,2011,28(2):6-24.

[5]裴骞.朱子《中庸章句》“慎独”解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47-50.

[6]孙雪雷,万鹏.略论儒家“慎独”本义及其现实意义[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41-43.

[7]苏树华.论儒家的慎独观[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3):45-49.

[8]吕友仁,吕咏梅.礼记全译.孝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