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安全生产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0:02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1

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

(一)高度重视,摆上位置。省农委党组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会和主任办公会,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安委会部署的各项任务,特别是适时将时任省长蒋超良在省安全生产委员会2016年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上的讲话和副省长高广滨在省安全生产委员会2016年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委党组会上传达,并迅速传达到各市(州)、县(市、区)农业等有关部门以及委机关各处室、各事业单位,深化对会议精神的消化、理解和吸收,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上来。省级农机、农药监管部门和单位,省级农垦、农产品加工管理部门以及委直企业、“四防”工作管理部门和单位,认真按照行业规范要求,严格履行“管行业必管安全、管业务必管安全”以及“一岗双责”的职责,认真组织落实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各项任务和职责,做到逢会必讲,凡事必抓,形成了上下都“有分工、明责任、抓到位”的工作局面,确保了农业系统安全生产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形势持续向好。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按照省政府有关安全生产职责分工有关规定,以及“必须健全完善层级责任体系,切实保障各项责任落地触底”的要求,坚持“管行业必管安全,管业务必管安全”和“一岗双责”的原则,省农委党组通过并印发的《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规则》里明确:一是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省农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机、农药监管部门或单位领导,农垦、农产品加工管理部门或单位领导,以及委直企业、“四防”工作、综合等管理部门或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二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分别就农机、农药安全生产行业监管,农垦、农产品加工以及委直企业安全生产部门管理,各处(室)、各事业单位“四防”安全管理等方面,明确了责任处(室)、责任单位,同时也明确了工作任务。三是规范程序,强化责任。为了确保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提出了建立组织、健全制度、做好培训、隐患排查和整治、应急救援、强化保障、追究责任等7项规范化措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了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防控体系的建立健全。

(三)认真开展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全省农业系统2016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冬春备春耕季节特点下发了方案,重点组织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农药市场管理以及办公区域、职工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了春节、两会重点时段平稳安全,也为全年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平稳开局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组织开展了百日安全、安全生产月、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用品等专项整治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安委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的重大部署,制定下发了专项整治的行动方案,做出了部署安排,为遏制农机、农药、农垦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委直企业以及委机关及各单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集中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以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能力、落实惠农政策,先后开展了百日农机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和“安全月”活动,开展了明查暗访和巡查、排查、治理工作,“平安农机”示范县和“示范岗位标兵”创建活动;举办了“全国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四是狠抓农药监管工作。突出“源头治理、市场监管和服务督导”三个工作重点环节,在落实责任分工和强化宣传培训的基础上,严格监督抽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突出重点,抓好关键时段的整治行动。

包维国强调,要抓好落实,扎实推进当前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一)做好国家安委会巡查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2016年10月25日至11月13日,国家安委会第八巡查组到吉林省9个市(州)进行了安全生产延伸巡查,在充分肯定各地区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的同时,提出多项问题隐患及改进意见。这次检查虽然没有涉及农业系统的具体内容,但是反映出的很多问题具有普遍性,各部门和各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要组织部门、单位举一反三,防微杜渐。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2

建筑施工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都不能完全避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并且因为建筑施工所具有的特殊性更是使得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难以得到有效的降低。但如果能增强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与能力,将大大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产生。通过良好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可以让农民工产生良好的安全意识。通过对农民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能够将安全生产方针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农民工,提高他们的认识,让农民工能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清楚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并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自觉性,进而改善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态度,使其更好地执行各项注意事项。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可以有效减少因为农民工而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农民工不能够根据各种要求与规定来进行操作,那么就容易诱发各种安全生产事故。要有效的遏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对农民工进行全方位的、长期性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为农民工传授各种各样的安全知识,让安全意识在农民工的心里扎根,并让他们能够判断出在工作中哪些行为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通过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能够帮助农民工改善自身的安全素质。全面、持续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能够让农民工逐步提升自己的安全生产意识,改善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与技能,并逐步转变为“我会安全”。

二、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需要重视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施工建筑企业并不愿意承担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够认识到其重要性,不够重视这项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农民工并不是企业中的正式成员,开展培训不仅仅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而且也不一定能够留得住这些农民工,因此企业没有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动意愿。[1]农民工是建筑施工各项活动的第一线工作人员,因此他们虽不是正式的企业员工,但是他们的安全素质如何却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在近几年,部分施工企业开始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训,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企业对于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不够重视。

2.农民工无序流动的特点导致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培训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存在着客观的困难,那就是建筑业农民工的流动性相当大,甚至是表现出一种无序流动的状态。农民工的流动性过大长期以来都在困扰建筑业,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特点有着很多的原因。首先,农民工这个群体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的影响,例如亦工亦农,也就是他们的户籍仍然是在农村,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农闲的时候外出进行非农业生产活动,而到了农忙的时候则又会回到家中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就不能够长期固定在城市中,需要经常在城市与老家之间来回流动,这样就形成了巨大的流动性,这样的情况使得施工企业要开展培训与管理工作都会变得较为困难。其次,建筑业自身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存在着季节性与地域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建筑劳动力的供给会出现2015年第5期较为明显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例如从投资规模较小的地区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的地区流动,从劳动力富裕较多的人口大省到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等等。在另一方面,劳动力的流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因为季节的影响,从不可施工的地区向可施工的地区流动。

3.所采用的培训方法与施工现场情况脱节从当前所开展的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来看,大多是采用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企业会发放一些文字材料给农民工,然后让项目上的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材料上的内容进行课堂讲授,有着相当严重的照本宣科现象,培训的方式相当的死板,完全不能够满足农民工的实际需求。[2]农民工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们在很多时候都难以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同时施工现场情况相当复杂,很多情况都是在资料中不能完全阐述清楚的,这样就使得所培训的内容对于农民工来讲缺乏良好的可操作性。这样的培训远远脱离于实际情况,也难以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三、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改革机制

1.对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认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提高农民工安全素质与安全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相当快捷的方式。通过良好的培训才能够使得农民工对各种必要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术进行良好的掌握,并且能够自觉地对工作纪律与安全操作规程予以遵守。[3]效果良好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将会促进农民工安全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同时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建筑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企业对《安全生产法》、《建筑法》以及其他相关要求进行贯彻的职责与义务所在,只有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的情况出现,减少伤亡事故的产生。

2.长期性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为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长期开展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首先,对安全培训管理机制进行理顺。当地对建筑施工安全培训进行管理的部门需要就建筑施工企业的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出合理的规划与年度计划。建筑总承包企业,需要在年初将本企业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与年度计划上报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同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需要有专门的人或者部门来对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进行复核。其次,构建起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约机制,将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企业与项目部的安全评估考核、安全资格认证年审、年度责任目标完成考核等进行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凡是没有落实预定计划的,一律为考核不合格,这是长期性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增加对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的投入,为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建筑业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长期开展所需要的资金更多。投入的不足,已经成为了严重制约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长期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需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经费的来源可以是政府、建筑施工企业以及农民工三方来一起承担,对各方的投入比例进行明文规定,这将有助于减轻各方的负担。为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打造完善的激励措施,以此来为其长期开展提供动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对培训的宣传力度进行增强,让整个社会都形成积极的氛围,提高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2)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进行奖励或者提供一定的补贴,让他们的积极性得以保持;(3)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激励,鼓励他们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可为开展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与优惠。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3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中央1号文件、各级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党代会、人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冬季农业生产和春耕春播春管,以农业项目为载体,以培训为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二、目标任务

全年组织实施送科技培训活动,培训300场7万人次,各乡镇农技中心培训3万人次,各二级单位、二级局培训4万人次。其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22名、培训村级农技推广员候选对象125名、新型职业农民100名、农村实用人才300名。印发技术资料7万份,编印《农业》12期12万份,开展农技“110”专家咨询、农业产销信息发送等服务,确保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田率。

三、培训内容

根据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和阳光工程提质增效,依托现有各类项目资源,重点开展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病虫害防治、农机农艺融合、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初加工等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2014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要以此为契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法规、技术纳入培训内容,强化农民质量安全意识,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培训形式

(一)集中办班。通过农业系统各单位专家和邀请有关农业专家在全市各乡镇、村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推广“划片办班,集中培训”、“农民点单,按需培训”等模式,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开展培训。加强师生互动,采取趣味答题、有奖问答、培训游戏等有效办法,提高农民参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利用媒体网络宣传。组织广大农民认真收看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开办的“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大讲堂”,认真学习农业远程教育网开辟的“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专题节目”,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广大农民进行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三)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结合生产实际和重点推广普及的农业实用先进技术,编发制作成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明白纸”、光盘等资料下发给农民,做到科技直接入户。

(四)专家现场田间指导。及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在关键农时农事季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五)典型经验推介。总结宣传推广种植、养殖、加工等不同产业的科技致富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致富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五、任务安排

(一)早部署、早启动。2014年2月,市农业局在红花套镇南桥村举办2014年全市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现场启动仪式。

(二)科学分组、常年培训。按照各单位工作职能,组成科技培训组,开展常年农民科技培训。

1、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组(6人):组长:重点抓好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培训,全年培训6400人,发放技术资料6400份。

2、农业科技培训组(6人):组长:负责全市粮、油、菜作物技术培训,重点抓好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园区和粮、油、菜相关项目村、重点村农民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

3、特产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负责全市柑、茶、桑产业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百个柑桔精品园、百里高效茶园走廊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培训。全年培训10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份。

4、植保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重点抓好农作物、特产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

5、土壤肥料科技培训组(5人):组长:重点抓好农作物、特产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农民培训,全年培训3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

6、全市基层农技推广考评人员和全市村级农技推广员知识更新培训组。一是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组织局属各单位和乡镇处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分期集中到农业高等院校参加“全省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的学习,共22人。二是以产业为单元,结合农事时节,聘请专家、教授采取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培训120人。三是依托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对全市125名村级农技推广员候选对象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增强其服务能力。四是依托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退耕农民技能培训、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等项目为载体,重点抓好农业生产人员、涉农企业从业人员、专业合作组织人员、农民创业人员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全年培训1600人,发放资料1600份。其中新型职业农民100人,农村实用人才300人,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项目科技示范户1200人。全年共培训1967人,印发技术资料1967份。

7、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组(2人)。充分利用“12316”三农综合服务热线、农业网、农业报、“三峡手机报”、《垄上行》栏目、农村信息化平台等传播媒体广泛开展惠农政策、农业三新技术培训。全年培训5000人,印发技术资料5000份。

8、农机科技培训组(6人):组长:艾家会。成员:李反修、王家宏、陈砚平、梁俭、周祥春。重点围绕农业和农机化转型发展需要,建设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与维修的人才队伍,确保农机手和农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全年培训2500人,印发技术资料2500份。

9、水产科技培训组(4人):组长:重点抓好清江库区和全市专业鱼池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全年培训2500人,印发技术资料2500份。

10、农业法律法规培训组(7人)。对农资经营户重点开展《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培训农资经营户、柑桔打蜡加工业主3000人次,发放资料3000份。

11、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培训组:重点围饶本区域主导产业农民实际需求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同时,紧密配合市级各培训组,做好培训人员的组织工作。全年培训30000人,印发技术资料30000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由科教科长任办公室主任。科教科具体负责方案制定、组织协调、情况汇总等日常工作。

(二)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要统筹利用各方资源,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阳光工程、粮油高产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项目,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科技大培训工作,形成“体系、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以人为本”的方针,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廉政是第一保障”的意识,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平安农机”、“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国务院安委会倡导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全面提高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切实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二、计划安排

1、1-3月份,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好年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做好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好3月份第九个“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搞好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学习宣传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

2、4-10月份,各单位要认真搞好参加“三夏”、“三秋”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结合农机年检和专项整治工作,组织机手认真学习《拖拉机登记规定》、《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知识,举办业务安全技能培训班,认真组织农机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机手学习安全规章制度和农机具的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要认真组织好“农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学习宣传教育,明确各自职责,熟练掌握事故处置技能,搞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制定《夏、秋季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并做好有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工作安排。学习宣传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安全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3、11-12月份,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好冬季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的宣传教育,重点搞好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在做好驾驶员、操作手、农机专业户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基础上,加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学习宣传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计划要求,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深入、扎实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确保质量。

2、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5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安全意识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机更加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农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机管理是确保农机器具安全使用和发挥效用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机安全管理,有助于最大程度的提高农机的效能,消除农机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农机安全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就农机安全管理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意识到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部门对农机安全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历来重视农机推广,轻视农机安全,正是由于这种对农机安全的忽视造成农机安全管理政策与制度多数停留在逐级下发或会议上的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认识不到位还会导致实际工作中对农机安全监管措施的缺失或严重的管理执法不到位。农机手尤其是农机主安全意识淡薄。农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主动安检意识弱,农机驾驶技术差,操作技能低,法律观念淡薄,再加上农村道路偏窄,忽视安全行为当成家常便饭,遇危险境地不自知且难自救,极有可能由于小疏忽或不当操作酿成大事故。即使有部分地方进行了农机安全教育或培训,但培训方法不先进,培训手段落后,最终造成培训效果不佳。部分地方不愿意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农机安全培训,致使一些农机手与农机主从未得到过专业的技术或安全教育与指导。大量的实践证明,培训与否与当地农机安全事故率呈直接正相关关系。受过培训的农机手与农机主才能真正将安全意识唤醒并牢记,成为自觉遵守习惯,未受过安全教育的农机手与农机主却只能在血的教训中加深安全意识与责任。尽管自县到乡镇都设有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但无论其人员配备、装备设施还是经费都没有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造成农机监理部门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极其有限,对分散到各家各户、行驶在各级乡道上的农机无法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最终的效果是农机安全监理流于形式,服务功能不健全。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积极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大力的普及农机安全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的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执法意识,要从主观上培养他们消除事故隐患,这应该成为农机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实际工作中,要抓住农机安全建设的实际,开展示范村、屯常见活动,增强农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知识。通过开展培训班和安全展览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农机手和农机管理人员遵章守法、严格执法的自觉性,从主观仪式上消除事故隐患。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管理部门要争取政府的重视。在安全责任的落实方面,要讲农机安全管理目标纳入到政府部门的工作报告和考核指标中来,实行自上而下的考核机制,签订责任状,将农机安全管理纳入整个政府部门的安全管理体系考核中来,建立激励机制,定期考核、奖惩分明。还应该加强重点单位责任制的落实,做到职责明确、不留死角,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能够落地生根、落实到位。

三、加大宣传,着力强化农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农机手与农机主安生生产教育与培训,强化其安全驾驶意识,树立并巩固其法制观念,促使其杜绝违规、违法行为。加大宣传力度与广度,使农机安全生产观念深入人心,最终全体社员都自觉遵守科学规章与管理制度,是农机安全生产安全教育的终极目标。法律政策教育:组织农机手与农机(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主集中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灌输他们守法意识,提高他们守法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农机手与农机主高度的责任感与荣誉精神,同时对其进行农机操作技术与规范培训。安全培训:培训农机手与农机主在复杂外部条件,如复杂路况、恶劣天气等条件下正确的农机驾驶与操作流程,应急情况下处理方式与步骤,最大限度减轻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与危害。同时,开展老师傅对新机手、新机主的传帮带活动,安全经验传承,让新机手与新机主尽快了解并农机的性能、掌握农机常见故障摸排和维修,常规保养及其维护等技术。着力搞好安全生产:农机手自领证起必须强制参加乡镇农技安全培训与教育,同时还可定期开展与组织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等,全力保障安全生产。定期举行各类培训班:如安全驾驶培训班,故障排查与检修培训班等。尤其是特别针对违法驾驶农机手,需要对他们进行不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使其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自身情况,找原因,想办法,补差距,定目标。案例事故警示:将过往案例事故做成生动宣传警示展示牌,以强大的画面及突出的文字冲击力警醒受教育的农机手,使其在血淋淋的事故教训中洗礼麻木的心灵,让他们需时刻绷紧安全驾驶、安全操作这根弦。路检教育辅导:强化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在路检过程中发现违法违章行为需要以安全教育为主,生情并茂地情理服人代替原有的处罚为主的路检,相信绝大部分的农机手能够自觉虚心接受教育。

四、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农机安全管理队伍,是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所以,我们需要健全从市一级到乡镇一级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在此基础上经常性的开展业务学习、教育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机安全管理从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加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使他们能够真正的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的做好农机安全管理,提高农机安全管理的水平。在加强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的对农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进行考核和激励,提高农机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养。还应该要计划的输送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进修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也要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对于能力差、不符合农机管理需要的人员,要让他们进行待岗学习,通过这种培训、考核和淘汰,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农机管理队伍。

总之,要加重农机安全生产财政支持力度,农机安全监理经费纳入一般财政预算,保证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人员配备完整、工作经费充实,保障农机安检设备完备,执法条件顺畅,为农机监理部门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安全检查与监督,安全活动的创建全程保驾护航。农机监管部门也要在政府加重投入的同时,增强做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么洪玲,赵庆.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9.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农民工;安全培训

一、当前农民工安全生产知识现状

农民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在各个建设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但是基于诸多的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存环境令人堪忧。

1.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农民工大多来自偏远山区,虽然恶劣的生存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铸就了他们吃苦耐劳、知足常乐的品质,但也造成了他们文化素质偏低、从事工作层次较低、收入微薄、与“城里人”格格不入的现状。第一代农民工为了改变生活现状,走出大山、远离贫瘠的家乡,走向城市、走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然而他们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也几乎没有任何专业技能,他们所从事的几乎都是技术含量较低、工作环境恶劣的重体力劳动,工资收入低、健康安全没有保障;第二代农民工是当年的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父母整年在外打工,导致他们大多早早辍学,混迹于社会,性格孤僻、亲情观念淡薄,伦理道德教育严重缺失,在金钱等诱惑下,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2.专业技能缺失,安全意识淡漠

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各种专业技能严重不足,再加上思想认识不到位,自我保护意识差,人员流动性强,使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淡漠,为各种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埋下隐患。再加上部分施工单位重防护轻培训,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空洞笼统,形式单调,有培训、无考核。没有开发出针对农民工特点的安全培训教材,培训时间不能保障,不能使农民工从思想上对违章操作的后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容易使农民工在工作中产生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

二、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措施

1.抓好岗前培训

对新招聘的农民工和转岗农民工,要进行企业级、作业层、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教育,做好对农民工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未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一律不得上岗。尤其是特殊工种,一定要经劳动部门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企业级安全培训教育是农民工在到岗之前进行的基础教育,主要讲解本单位安全生产性质、特点、状况,安全卫生防护知识,重点讲解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纪律和重大伤亡教训。作业层教育重点讲解本作业层的生产特点,实现安全生产应遵守的劳动纪律、安全纪律、安全规章制度、危险区域、危险设备和安全卫生防护知识。班组教育重点讲解班组安全作业特点、工作性质、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卫生防护知识、各种安全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知识、事故的抢救和报告知识等。

2.适时安全教育

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进行“五抓紧”的安全教育。即工作任务紧、时间短,往往不注意安全,要抓紧安全教育;工作任务接近收尾时,容易忽视安全,要抓紧安全教育;作业环境条件好时,安全生产意识放松,容易麻痹,要抓紧安全教育;季节气候变化,外界不安全因素多,要进行适时安全教育;节假日前后,思想不稳定,要进行节日安全教育,使之做到警钟长鸣。

3.违章典型案例教育

典型事故对人的触动最大,收效也非常显著。企业对由于违反安全规章制度而导致重大险情或已造成事故的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要进行违章纠正教育,务必使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和应吸取的教训。对于情节严重的违章事件,除教育责任者本人外,还应通过适当的形式对从事同类工种的其他人员进行警示教育。

4.经常性安全教育

现在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如安全活动日、班前会、项目部安全周例会、安全生产活动月、安全技术交底、板报、事故现场会、安全技术专题讲座、展览等),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安全教育培训应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实现安全生产这一严肃课题。如以精炼的、富于哲理的、发人深省的或是幽默的语言,醒目的横幅、标语、宣传画进行展示;举办多层次的安全培训班;进行图片和典型事故照片展览,放映电视教育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

三、安全培训工作要常抓不懈

1.要引导农民工学法、懂法、守法,充分认识到遵章守纪的重要性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尤其是关系到农民工切身利益和自身安危的法律方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第三十八条中第六条“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劳动纪律是农民工生产工作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秩序,禁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减少因工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2.施工单位思想上要重视,措施上有保障

首先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或经营者要提高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要将培训作为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要为培训工作提供充分的资金和人力;其次要明确培训内容,以便确立教学大纲、教材和师资;三是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分门别类的组织培训;四是将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创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企业的的各项活动之中;五是要长期坚持培训,要做到长期培训有规划、中期培训有计划、短期培训有安排,持之以恒,使企业真正从安全生产工作中获得收益。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7

(一)围绕农产品有效供给,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区县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积极组建农民培训讲师团,进村入户,到田边地头举办专题培训班、发放技术明白纸,现场解答生产和技术问题。对从事粮食、蔬菜、水产、畜禽、农机等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开展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十一五”以来,全市农广校系统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84万人。围绕农业生产,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防病抗灾能力为重点,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单项技术培训,以知识普及、辅导讲座、远程教育、现场技术指导等开展引导性培训35.8万人次。

(二)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为培养一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三支一扶”大学生、农产品经纪人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除开设农业创业基本技能、农产品营销和质量安全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基础课程外,还根据培训对象和目标要求不同,分别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和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实务和新农村建设村务常识等专业课程,分行业、分区域,实现市、区联动。依托市级涉农院校和科研推广部门等,开发适合专业合作社干部培训的课件,实施一周轮训,不断提高合作社干部生产和管理能力,规范和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十一五”以来,对4739名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为期一周的培训。

(三)围绕高水平培训要求,培育一批创业型农民。为落实上海市领导关于“高水平培训”的要求,在市农委社会发展处的指导下,连续两次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30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代表赴美国进行为期21天的“农业科技与产业化”培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和考察,使学员们对美国农业结构、农业政策、农场经营管理、农产品销售等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国后他们自发组建了学员俱乐部,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8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绿色发展思考

一、问题提出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新型农民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认为新型农民应“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说,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民培训是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农民的素质问题和收入问题的关键。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的普遍提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接受培训人员在农村劳动力中所占比例偏小。新型农民培训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目标等问题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因此,必须加强新型农民培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探求解决农民培训的内容、路径和措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支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以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大好形势。

二、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农民培训

农业是自然过程与劳动过程的统一体。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新型农民培训中,要传递绿色发展的理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绿色生态的要求,引导新型农民谋划农业、发展绿色农业。

1.提供无公害的农产品是新型农民培训的基本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在消费农产品时。已经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三聚氰胺事件,使国内奶业受到致命打击,中高收入群体已经成为洋奶粉购销大户。海南豇豆事件,使消费者谈豆色变,无辜菜农收入锐减。农业离开绿色发展,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可能会走向歧路。如,一些农户为提高蔬菜卖相,违规使用农药。这些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与绿色发展背道而驰,最终也无法持续发展。因此。在培训新型农民时,必须把提供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作为培训的必修课、基础课。

2.传递绿色发展新理念是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必须适应这种需要,不断实现和拓展农业的功能。如,改变农业单一供应农产品的食品功能,发挥农业的生态、景观、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发展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拉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布局上,一些农户没有考虑生态功能区规定,在一些畜牧业禁养区养猪养鸡,被政府关闭取缔,造成经济损失;一些养猪户对排泄物未进行有效处理而直排,导致污染环境。而一些农业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采取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的排泄物为优良有机肥。将种植业的秸秆还田或作为畜牧业的饲料。变废为宝,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还有一些农业企业,开发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拓宽农业增收渠道。

3.建立适用的新型农民培训模式非常重要

我国区域差异大,各地经济、文化和资源条件各不相同,新型农民培训对象多元分化。这种现象决定了新型农民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培训途径的多向性、培训载体的多样性、培训力量的综合性、培训管理的复杂性和培训保障的多层性。因此,新型农民培训,其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由以前单纯的生产技术培训逐步转化成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的综合性培训。实践证明,建立适用不同地区的新型农民培训模式非常重要。另外,强大的师资储备和课程也是有效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重点。

三、新型农民培训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集农业科研与教学为一体的高等院校,发挥专业、师资、实践优势,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做到精细化管理,从观念引领、知识拓展、技能提升、跟踪服务等方面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改善的统一。

1.精心设计培训项目

围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农民特点和生产经营科学制定培训项目。培训目的从传统农业追求产量为主,转向生态为先、产量品质效益统筹兼顾。根据温州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新型农村业态等方面的培训。如,设计瓯柑生产技术培训班、番茄专业技术研讨班、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班、杨梅栽培技术培训班、生猪养殖培训班等农业生产经营类培训项目外,还开设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来料加工经纪人、农民资金互助会等农村经济新业态培训班及农村创业等综合性培训班,共设计培训项目两百多项。

2.坚持因材施教

农民差异性大,年龄、文化知识、职业经验、培训目的等千差万别。按照农业产业划分,有畜牧业、种植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等传统专业培训,也有农业职业经理人、农家乐、民宿、休闲农业、农业创业等新业态培训;按照生产技术方式划分,有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培训;按照生产经营主体划分,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等培训;按照培训时间和层次划分,有成人学历教育培训、技能证书培训、适用技术培训等;按照参训人员技能层次划分,有高级研讨班、提高班、基础班等培训。安排培训计划时,进一步细化培训对象和内容,使培训更加精准。如,蔬菜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培训班,养猪龙头企业零排放高级研修班,家庭农场主培训班等。培训对象和内容划分得越精细,培训针对性越强。有利于因材施教。

3.激发培训对象自主性

学院根据需求,安排一批不同专业、不同培训时间、不同培训层次的项目。发给培训协作单位。并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农民信箱进行广泛宣传,凡报名参加培训30人以上即可开班,尽可能满足农民多样化培训需求。增强农民培训自主性。例如蓝莓专题生产培训班就吸引了全市70多名种植户参加培训。永嘉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很快,乡村民宿蓬勃发展,但当地农民缺乏对乡村民宿的了解,迫切需要这方面的培训。在开设乡村民宿创业培训班时。仅永嘉县就有70多位农民参加培训。一些学员还特地邀请老师到他们村里看看,进行实地指导。

4.注重解决实践问题来安排课程

培训内容紧扣当地绿色农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培训对象特点、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做到培训内容和师资设置服从培训目标,时间上方便培训对象。每次集中培训时间2-3天,可以实行分期多次培训。培训方式采取专家集中授课和田间地头学习相结合,更注重实践案例教学和实践基地考察,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强化教学双方的互动交流和探讨,编印通讯录,方便学员相互交流和向辅导老师咨询。在培训中,学员不仅能了解最新的生产经营知识。而且组织学员到农业示范园区实地考察,还可以将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请教专家。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与发展对策、规模猪场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关键技术、畜禽养殖场沼气生态工程、规模猪场清洁化生产技术等,有助于推进健康生态养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5.强化人才支撑多方邀请讲课老师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师资力量特别是涉农培训专业力量强,学院聘请了14个专业方向的15位教授为首席专家。针对农民培训独特性,邀请本学院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解决温州农业实际问题能力突出、与农民沟通能力强、热心服务“三农”事业的优秀老师进行讲解辅导。同时,也放眼全市乃至全省,积极联系其他高校、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创业精英、经营能人、协会行家等提供培训师资支持。如,在举办民宿创业培训时,就邀请温州市旅游局、农业局负责人和温州东瓯智库董事长、温州民宿协会会长、盘云谷民宿策划与经营管理负责人进行专题讲解,并组织学员考察永嘉县和乐清市的民宿。课程与师资安排,都与协作培训单位、讲课老师进行密切沟通,同时征询部分学员意见。培训期间,分发培训评价表,从课程总体安排、课程内容与师资、实践考察、交流讨论、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征求学员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协作单位、讲课老师,不断改进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和师资安排。

四、新型农民培训的成效

基于绿色理念的新型农民培训。增强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农民走上一条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可持续道路,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1.培训覆盖面广,培训活动受到社会各界认可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新型农民培训。参与合作培训的单位既有市、县(市、区)相关部门,也有民间社团组织,学员遍布全市,每年新型农民培训3000人次以上。

2.成效转化率高。产生的济社会效益显著

如,通过培训,一些学习畜牧兽医的学员选修果蔬种植,并利用所学知识发展果林养鸡项目,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有个葡萄专业合作社学员注册了商标、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使10元一斤的葡萄涨到13元一斤,开展线上销售,收入增加30多万元,带动新农户180户,农户年均收入增长10000余元,并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苍南县有一家从事特种珍禽养殖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学习培训,看到珍禽养殖场的区位、场地与生态环境的优势,邀请旅游规划设计专业公司进行规划,推出集“吃农饭、赏珍禽、购特产”于一体的生态养殖与休闲旅游产品,实现从珍禽养殖到农旅结合的华丽转型,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经济效益。

3.角色转换快。自主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9

农机教育培训现状对策

农机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培训范围狭窄,内容单一,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机教育培训拓宽领域势在必行,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较为迫切,这些都为农机教育培训适应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农机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

二、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1、农机教育培训的特点

一是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农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农机驾驶操作与使用维修的农机使用技术人才,数量多,分布广,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服务,是农机培训对象的基本特点,因此搞好农机培训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化系统工程。

二是培训任务的长期性。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机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新式农机具的使用,经营管理人员的新老交替,决定了农机培训工作任务的长期性。

三是具有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成人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义务教育,教学中侧重于实际能力、实际技能的培养,且教学方法形式灵活多样,决定了其特殊性。

2、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

长期以来,澄城县农机校一直承担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农机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实施的新形势下,农机培训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农机化培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3、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在购买了农机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农闲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看的比较简单,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二是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无力培训,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和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行,影响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和解决。

三、对策和具体措施

1、农机教育培训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

一是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靠技术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盼望有人教他们掌握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作为农机培训教育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这既是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清醒地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培训的必然联系。经过专业教育培训,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安全意识就会增强,他们就会懂得必要的机械常识,就能掌握娴熟的驾驶操作技术,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就会为农机安全生产,为农村的稳定做出贡献。

2、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农机培训工作的实质是为社会培养造就人才,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工作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努力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创业的培训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扩展规模,是今后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重点。

3、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一是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出现,现行教材总体与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从培养目标出发,组织教师编写有关的实用教材、增强应用性,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实践证明,具体形象的电化教学、模拟教学是最受欢迎、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

二是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以及工业机械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集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一体,在教学中打破理论实习的界限,把其合为一体,做到讲、练、做同时进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习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来提高教师素质。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由于经费不足,农机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农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机培训的重视,主动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支持农机培训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农业安全生产培训篇10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测机构能力的基础,加强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调查问卷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服务。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285

人才作为连续性、可再生性的一项重要资源,在我国社会发展、改革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将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作为关系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事业,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任务。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现状

西安作为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大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重大,社会影响广泛。为了更好的适应西安市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环境,需要一支坚实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起步于2004年,见表1。

目前,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人员630多人,其中市级、区县专业机构检测人员100多人。在对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统计后发现:从分布层次看,市级检测机构拥有检测技术人员占20%,区县检测机构占80%;从学历层次看,大专及以下占52%,本科学历占42%,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从技术职称看,初级及以下占68%,中级职称占26%,高级及以上占6%;从工作经验来看,从事检测岗位五年以上的占58%,低于五年的占42%。而分布在广大区县以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检测人员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由于流动性大或是兼职岗位等原因,难以统计。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具有学历层次不高、技术职称普遍偏低等特点。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农产品检测人才短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集检验检测、计量、标准化技术以及法规、政策为一体,对从事该岗位的人员要求较高,但现有人员数量质量均难以保证。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在基层。根据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意》等文件要求,乡镇监管站需要配备技术人员2~3人,至少配备专职检测员1人。但是,由于乡镇人员编制、经费、待遇等问题,检测员数量不足,流动性过大;二是检测员身兼数职。在区县以及乡镇监管站,检测员不但要负责检测,还要负责监管监督,甚至还有农技或畜牧方面的工作,甚至出现个别能力较强的检测员被借调到其他部门的情况;三是分布不平衡,市级、区县级检测技术员数量较丰富,乡镇及以下检测技术员不足,经济条件好的区县有保证,经济条件差的数量不足;四是学历水平较低,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硕博士学历或中高级职称检测技术员较少,专业检测人员较少。究其原因,农产品质量检测基础薄弱,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基层检测岗位工作条件、工作待遇较差,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2)缺乏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随着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重要性的不断凸显,任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作难度加大,但是人才培训机制却没有跟上工作需要。第一,培训对象缺乏针对性,对技术骨干和新人采用相同的培训方式,技术骨干不重视培训,新人培训后效果不佳,还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工作岗位,容易产生消极厌倦情绪;第二,培训方式不够灵活,由于培训前沟通不够,受训者普遍反映培训方式枯燥、呆板,难以调动积极性,对参加培训有抵触情绪,培训接受程度较低;第三,培训评估体系未建立,培训后组织者对培训接受程度等实际情况不了解,难以准确衡量培训效果,培训对提高实际能力的作用不明显。究其原因,检测培训受传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制约,对人才的重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培训机制不够科学,方式陈旧单一。

(3)人才激励机制缺失。与其他农业技术岗位向比较,农产品检测岗位工作环境枯燥,工作要求严格,需要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坚定不移的工作精神,相对于其他部门工作岗位,检测岗位面临各类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侵害,易带来职业病的潜在危害和风险隐患,同时,该岗位业务技能更心较快,工作压力较大,因此,检测岗位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甚至优秀技术人才也不愿意长期从事检测岗位。而目前尚未建立针对农业检测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更加速了人才流失。

(4)人才创新发展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为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风险评估、依法行政、市场监督提供技术支持,每年需完成各类例行检测、专项检测和认证检测,工作量较大,占用了大量精力,所以,技术人员创新发展比较被动,开展课题研究不足,对国内外的新标准不研究不了解,与国内其他地区实验室性比较,实验室规范化程度不够高,预警预测能力较弱,标准研究程度不够深等问题,人才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队伍培养建议

(1)科学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队伍。为了实现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化,保证检测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必须科学统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规划必须兼顾检测机构发展目标和人才自身发展目标,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首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要结合实际,重视检测人才培养建设,主动走进高校,加大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改善工作环境,增加人员编制,提高软硬件条件和物质待遇,不但要能吸引来人才,更要留的住人才,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才总量;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岗位应独立于其他岗位,转变岗位混用现象,明确专人负责,保证队伍稳定性;再次,检测人才队伍应做到科学合理配置岗位,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比如,鼓励市县级检测机构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帮扶,支持检测能力薄弱的地区开展工作,借调区县、乡镇检测员来市级检测中心学习熟悉业务,与农业高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实验基地等方式提高基层检测水平;最后,尊重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意愿,鼓励引导其结合组织需要制定个人能力发展规划,帮助人才完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各种辅导培训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2)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技术培训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做好培训调查,明确培训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做到分类培训,因材施教;其次,培训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技术人员培训大纲和规划,建立全市农产品检测技术交流沟通平台,灵活开展培训方式,选择容易接受、生动的教学方式,采用专家讲授、业务讨论、行业交流、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要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完善岗位培训,长期培训与专题培训并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最后,注重培训评估体系的应用,可借鉴柯克帕特里克的评估模型,该模型目标明确,操作方法简便: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座谈的形式评估对培训的态度和看法;采用笔试、实际操作和情境模拟衡量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比培训前后行为变化了解工作能力的提高程度。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但能满足人才生存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更能激发个人对组织的认可、忠诚程度,提高凝聚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手段要充分考虑个人需求,体现出人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一是满足生存、安全需要,提供物质激励。结合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契机,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和职称评定制度,绩效考评时充分考虑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职称评定时充分考虑检测岗位的特殊性,使人才的技能、岗位、贡献等因素与职称和待遇挂钩,以物质形式表现人才价值,使人才能够免除个人生活后顾之忧;二是满足归属需要,提供荣誉嘉奖等精神激励。给予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表彰,使其工作努力的成果获得认可,增加成就感和荣誉感,继续为单位做出贡献;三是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要给予优秀人才优先职称评审、教育进修机会、职位晋升等各种激励手段,对才能突出、有事业心的业务骨干委以重任,使其能力尽快提高,及时提拔,调动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

(4)建立创新的组织文化,完善人才创新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创新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具有极大的冒险性,结果亦可能是失败。保守的组织文化只追求平稳,对失败容忍程度较低,人才的创新行为更容易感受挫折感。因此,要鼓励人才创新,必须建立支持创新的组织文化。创新的组织文化能够提供开明的制度保障、平台,注重以人为本,赋予人才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尊重人才,鼓励人才发挥特长,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激发人才创造潜力;在外部环境上,创造平等和谐的环境,建立沟通顺畅的信息渠道,形成团结互助、相互友爱的局面从而产生创新行为。

参考文献:

[1]李专.创新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工作的思考[J].热带农业科学,2011(6):88-93.

[2]王萍.基层事业单位人才使用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0(6):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