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二语文期末总结十篇高二语文期末总结十篇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0:03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1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把准目标、注重规律、落实重点、重视综合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期末复习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复习效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轻负担、高效率的学科教学显得尤为必要。期未复习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期末复习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等作用,使学生把阶段性学过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简约化,进一步学会复习方法,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体验阶段性语文学习的乐趣。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期末复习的效率?

一、把准目标

要把准期末复习的全面目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正确的,只有落实这三维目标,复习才可能是高效的。要重视字词句段篇方面系统化的基础知识目标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能力目标。要明确本学期学习方法(包括语言学习的方法和复习方法)方面的目标。还要强化积极的情感目标(如在复习过程中成功的情感体验,在克服困难中提升意志力的锻炼等)。期末复习的目标还应体现期末阶段性的特点,零碎、散乱都不是高效复习所应有的。

期末复习要重视目标的基础性。一要牢牢抓住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这一独具小学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目标。抓不住这基础就谈不上高效。二要注意我们要落实的是新基础。在落实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基础目标的同时,还要落实过程、方法以及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比如听说读写方面的方法及习惯、复习方面的习惯等等。

期末复习目标还要照顾学生的差异。要力求保住全班同学都要达成基础性目标。还可以有提高性的目标,让相应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并发展全体学生的潜能。设定分层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复习效率不可缺的。例如,为了提高全班学生修改病句的基本能力,一些老师在复习课上归纳总结病句的各种类型后,出示两部分典型的病句:第一部分是有单一毛病的,第二部分是有两种以上毛病的。要求每人必做第一部分的题目。而对第二部分的题目语文方面后进的同学可以不做,平时成绩好的或对此题解答有信心的同学在修改完成后还要指出句中病因。经过分层处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满足和提高。

二、注重规律

小学语文期末复习,很多规律都是应让学生牢固掌握的。怎样组词、怎样理解词语、怎样理解句子、怎样把句子说写得具体、怎样把几句话表达得连贯、怎样说写好一段话、怎样写人事景物、怎样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期末复习,就要梳理这些规律。例如,要指导学生梳理出划分段落的一般规律: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或空间位置变换划分、按总分关系划分、按材料性质划分等。

对小学生而言,抽象的规律是不易掌握的,我们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规律条文。让学生掌握规律的重点在于要让学生通过复习典型的语言文字内容梳理出更具结构化的语文学习规律,以便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以,在期末复习时,要重视对以教材为核心的语文资源作一次新的整合。例如,在期末,为了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文段的结构,如:总分结构、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并列结构、因果式结构、递进式结构、转折式结构、按事情发展顺序结构、按时间顺序结构、按空间方位结构等,就要让学生运用教材资源,把各种结构形式与典型文段挂上钩。这样,学生对抽象的形式就有了具体的理解,就能融会贯通,易于迁移运用。

三、落实重点

面面俱到的复习效果不一定好,特别是在期未复习时间少的情况下,更要抓住重点复习。有一些内容是不必拖到期末才复习的,如作文修改方法,就应在平时让学生掌握。在平时每课教学中,要及时复习,尽量不留到期末。查漏补缺与温故知新相比,在期末,最理想的是不需补漏缺,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阶段性的温故知新中。

复习重点的确定要有针对性。一要扣紧年级的教学重点。如,在双基方面,低年段要重字词句的复习,中年段要重句段的复习,高年段要重段篇的复习。二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在阶段复习期间,可以在复习前进行适度的检测,以确定复习的起点,有的放矢。例如,经过摸查,发现学生错别字、病句特别多。于是就设计相关的复习内容,把学生平时易错字、词和病句整理出来加以纠正。一般来说,学生掌握的好的少复习,对于弱项,就要强化复习。三要顺应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例如,语言的积累、运用;联系课外资源把握规律,灵活运用……这些纠偏性、方向性的训练要作重点复习。

四、重视综合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2

一、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学习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三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二、期末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根据高二考试范围要求,将重点考察以下几本教材内容:《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而《中国小说欣赏》在本期未曾配发,所以,课内知识的复习将以前三本为主。

1.《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重点文言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⑤注重名篇名句的默写。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积累字词短语。

②加强散文这种题材的赏析训练,把握此种文体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方法。

3.语言运用。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4.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突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

5.试题演练。

搜集几套期末模拟试题,准备在这最后复习阶段加强演练,使自己面对试卷心中有数。

三.时间安排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3

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到课程考核办法即学生平时成绩的记录方式,学生平时成绩在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以及由此而带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

我校2012级大学英语课程考核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笔试口试并进、主客观题型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成绩的评定通过终结性评估、过程性(形成性)评估和口语三部分实现。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评估指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三学期为考查口语课程,二、四学期为考试课程。重点对原有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更易于操作和更有效。

本报告主要基于2012级“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

一系列改革工作

1构建并实施创新课堂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改进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力度,丰富过程考核形式,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让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即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40%。

1、3学期为口语考查,2、4学期为笔试考试。艺术类班级单独命题制卷,普通班和提高班同一试卷,增强学生横向对比性。基于因材施教原则,2012级新生开学时根据新生高考的英语成绩取前500名进行入学水平测试,然后根据学生成绩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挑选入学水平测试成绩前160-180名的学生进行口试,然后综合笔试和口试成绩将学生分四个班,每个班35~40人,作为我院英语提高班,彰显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的个性,进一步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班学生允许局部动态管理,即:提高班学生当学期考核不合格的下学期自然转到普通班学习,普通班学生英语各方面表现优异者可在自愿基础上并经任课教师同意及推荐,可转到提高班学习。

2改进并完善形成性评估记录表

形成性评估记录表即平时成绩表,平时成绩总评由三部分组成,即课堂(内)活动参与记录(30%)、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考勤10%和奖励分。

(1)课堂(内)活动记录(30%)

主要包括课内练习、课堂小测验及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表现情况。

(2)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

主要包括对教材的预习及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3)考勤10%

教师每节课对学生进行考勤,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

(4)奖励分

以奖励分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英语活动和竞赛。鼓励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不同时期的校内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感动白云”英语情景剧等活动或竞赛,对参与活动或竞赛的学生总评成绩进行一定的奖励。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公正性

为了提高评价的公正性,我们保持了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的相对动态性。不只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包括英语学习小组成员内部相互之间的评价,也有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评价,还有各小组长之间的评价,及英语小助教及课代表对各学习小组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学习,加强主体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性思维,增加团队学习意识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对于英语水平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4“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制定

2012级的“大学英语1”进行了口语考试。本次考试是我校建校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正式的口语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大外部老师对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征求和听取了学校和学院领导对本次口语考试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口语考试方案确定后,对期末考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口语图片的搜集、整理、筛选,朗读材料的筛选,考场人员的安排和配置,评委人员的考前培训等工作。另外,根据我校学生水平差异,对艺术类学生的教学和考核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1)非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

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300个.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2)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200个。

口语测试的内容主要为本学期的教材相关内容。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考试组织: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任课老师自由组合,互相考查;尽量避开对本班学生的考查。

5“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执行

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第十九周,对我校12级非语言本科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了统一考试,考试分为8组,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避开了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考查。

二教师和学生对口语考试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为了了解教师及学生对大学英语考核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专门专人讨论并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精密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80%以上的师生都认为口语考试有必要进行,因为期末有口试考试压力,37%学生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46%左右的学生觉得期末考试应该口语考试和笔试相结合。21%左右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时间比较短,没有充分展示学生实际水平。大约30%左右的学生认为考试形式有些简单,环节中应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91%以上学生认为考前教师有必要对口语考试进行指导。有些班级学生针对所给话题进行了集体准备,因此有些学生就是死背材料,说法比较雷同。对部分学生而言起不了太大的促进作用。33%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一学期要举行2次。(期中、期末各一次)60%以上老师认为,口语监考时其中一位监考老师最好是任课老师,以便任课教师更好地掌握班级每位学生的口语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口语考试是否有必要也要因专业特点而异。另外,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也要因专业而异。7%的学生希望有外教指导。文后附有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结果。

三2012级“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体会和经验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英语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灌输语言知识,而是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课堂口语交流以及期末口语考试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较教改前有明显增强。教学模式的转变则由传统教师主讲型向着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模式转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提高班与普通班教学的分层实施,有利于满足不同起点、不同潜力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此外,教学评估体系也得到了更新,过程性评估和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改变了学生“轻平时,重期末”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学生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扎实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2012级大学英语考试改革,让我们既重视教学改革实践,也重视教学改革研究。我们深信,随着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将朝着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会上一个新台阶。

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是语音室的开发问题(网络自主学习监控)。

二是课堂小组展示时,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和课堂效果问题。

三是大多班级人数多,学生口语展示和练习时间极其有限。

四是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如:教师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自身需要继续学习以拓展视野,备课问题(加强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交流)。

五是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需要进一步调动,让学生持续长久配合教师。

六是口语考试考场布置、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及环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便达到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附:

关于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期

末口试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

感谢你们参加此次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关于2012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将有助于口语考试方案的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同学们的口语学习积极性,最终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请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并做出最客观的选择和回答。

(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共收上来351份)

1.考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是否有必要在课堂进行口语考试指导?(351人作答)

a是B否C只给有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a320占91%B12占3.4%C19占5.4%

2.上学期大学英语教师是否在课堂上根据口语考试内容进行过指导?(350人作答)

a经常(5次以上)B偶尔(3-4次)C没有或1-2

a90占25.7%B198占56.6%C62占17.1%

3.你是否根据口语考试相关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复习?(351人作答)

a不了解评分标准,自主复习

B不了解评分标准,没有复习

C了解,并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D了解,但是没有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a138占39.3%B40占11.9%

C129占36.8%D61占17.%

4.初高中阶段你是否参加过比较正式的口语测试(高中也包括)?(351人作答)

a没有B有,请简要写出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a105占29.9%B246占70.1%

5.本次口语考试内容难度评价(345人作答)

a很难B还可以C比较简单D很简单

a30占8.7%B253占73.3%

C53占15.4%D9占2.6%

6.对本次口语考试的形式评价(351人作答)

a很合适B基本合适

C比较单一,请写下更多可参考的口语考试形式:(师生交流,学生配对交流等)

a26占7.4%B276占78.6%C49占13.9%

7.对本次口语考试时间评价(351人作答)

a每个同学只有5分钟,太短了,没有发挥的余地

B还可以C时间较长

a72占20.5%B266占75.8%C13占3.7%

8.口语考试,一个学期只进行一次,能够体现你本学期的英语学习水平吗?(351人作答)

a一次就够了B期中+期末,两次比较合理

C如果你有其他看法,请写在这里。a205占58.4%B117占33.3%C29占8.3%9.你知道自己的口语成绩吗?(注意,不是期末成绩,而是口语成绩)(350人作答)

a不知道,但是想知道B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C知道,自己去老师那里查过

D只知道及格了e只知道不及格

a153占43.7%B17占4.9%

C96占27%D78占22%e6占1.7%

10.和英语笔试做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考试形式(349人作答)

a口试,因为容易及格

B口试,因为可以督促自己开口说英语

C笔试D口试+笔试,各占一定的比例

a42占12%B116占33.2%

C48占13.8%D163占46.7%

11.本次口语考试的监考方式评价:(348人作答)

a同意B.不同意,可以通过电脑录音来考试

C应该由外教考D你有其他好建议吗?请写下来

a228占65.5B90占25.9

C28占7.2%D5占1.43%

12.你是否因为期末有口试,而在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351人作答)

a是,本来就喜欢口语

B是,增加了很多,本来不喜欢开口说英语

C.增加了一点,因为考试压力D没有,本来就不喜欢说

a61占16.9%B128占36.6

C130占37.1D34占9.7

13.恭喜你,终于要完成此次调查了,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支持期末口试继续进行吗?(351人作答)

a支持B不支持

a295占84%B91占1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韩海艳,魏丽娟.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刘汝荣,杨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期末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4]王永,刘瑾,alanLotz,等.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和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2).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吕长斌.大学英语口语侧试任务的效度研究[J].外语界,2006(3).

[7]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

[8]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4

(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本文以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从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内容、试题库的建设、考试的实施和评分等方面,来论述笔者所在大学的英语期末测试的信度、效度以及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对大学英语期末测试试卷的设计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向交际能力测试的转变。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反驳作用;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58—02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语言能力研究”,立项编号:2012B115。

收稿日期:2014—02—20

作者简介:于萍(1974—),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正确运用测试手段来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必须直面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说明了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

一、语言测试分期概述

(一)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前科学时期。教学主要是语法翻译法,采用笔试测试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把外语当成一门知识来传授。

(二)20世纪40~90年代的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教学主要是听说法,测试采用多项选择的分离式测试,所测试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和词汇、语法等基本上是脱离上下文进行孤立测试。

(三)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使用整体综合法,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如使用综合性试题:完形填空、口试、作文等。

(四)交际语言测试时期。Chomsky提出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概念;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观点,他肯定人们所具有的交际能力必须合乎语法性,具有可接受性、文化上的可行性、情境中的得体性和实践性;Canale&Swain在第一次语言测试研讨会上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的理论模式”,该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交际策略能力;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测试,他在著作《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ting》中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模式由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期末测试体系

英语期末测试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真实、客观、科学、准确的测试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笔者执教大学的英语期末测试是一套较完善的测试体系,由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组成。形成性评估包括平时成绩20%,口语测试20%;终结性评估占60%,其中,听力理解20%,快速阅读10%,仔细阅读20%,选词填空15%,完形填空20%,翻译15%(第一、二学期)或写作15%(第三、四学期)。考试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试题基本覆盖了相应学期的教学内容,第一、二学期课内内容占60%,课外40%;第三、四学期课内内容占45%,课外55%;其中,主观题占15%,客观题占85%。期末试卷是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形成,教务部门安排全校统一考试,教师进行集体阅卷。

以上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内容较全面,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但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查,而且也逐渐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体现了大学英语期末测试正由语言能力测试向交际语言测试的转变。

三、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存在的问题

(一)平时成绩和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较低

作为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成绩20%和口语测试20%是形成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在笔者所在院校,平时成绩主要由英语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朗读翻译课文、随堂小考等)和课后作业及网上学习情况给出。口语测试则在学期末最后一周随堂进行,测试题目及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并操作,包括短文朗读及提问、短剧表演、抽取口语试题等。应当说,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主观性较大;口试中不同任课教师的个人素质及能力各有不同,口试评分的客观性、可靠性不易把握。由于缺乏统一参考标准,很难保证平时成绩和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二)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存在的负面反拨效应

从大学英语期末试卷的命制、题型等可以看出,尽管考试中含有综合测试,但主体还是分项的结构测试,分别测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属于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测试范畴。这种测试方法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程度,而不是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客观题占到85%,表面上评分信度高,但Hughes指出多项选择题只能考查考生语言知识的识别能力,不能衡量语言的运用和输出能力,猜测成分很大,考生容易舞弊。期末测试分数对于有些学生的意义在于是否得到了学分或能否获得奖学金,有些学生则认为上课根本不用听讲,只要期末背一背就能通过考试。这无疑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也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对教与学起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外语教师对语言测试相关理论学习有限

很多外语教师尽管参与出题、测试、评卷等,但对语言测试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不够充分。语言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教学,如果外语教师对其各方面不了解,就很难真正搞好外语教学。

四、改革建议

(一)设置测试统一参照标准

针对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现状,应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各自学校水平及特色达到相应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同时,在具体教学和测试中,可以参考《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中的“欧洲语言能力等级共同量表”,根据不同专业和用途,侧重听、说、读、写等技能中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测试。

(二)进行试题库建设和更新

试题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应根据测试的要求,来决定试题库的题型结构、测试内容及所占比例。首先要对所有进入题库的题目进行使用前的预测,反复论证题型、更新题目、及时调整试题的难度等。提高期末考试的主观题比率,题型要多样化。同时,增强试题的真实性与互动性,加强对交际语言能力的测试,并逐渐向交际语言测试模式转变。依据项目反应理论,建立大型语言测试题库,并基于题库实现计算机自适应语言测试,具有测试信度与效率高、即时反馈效果良好、施考安全性好和测试的个性化程度高等优势,是试题库的发展前景。

(三)加大外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敦促外语教师系统学习、更新各种测试理论、方法,使其能在具体教学及测试中灵活运用适当的测试方法促进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实践。外语教师需要意识到只有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分析和总结大学英语期末测试的目的是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改措施,完善大学英语测试,为教学服务。所以,为了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期末测试对语言学习、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以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整测试题型、比率、测试方法,促使语言能力测试向交际语言能力测试的转变。

参考文献]

[1]BachmanF.L.FundamentConsiderationinLanguagetest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

[2]Hughes,a.testingforLanguageteacher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3]李清华,孔文.Bachman交际测试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2001(11).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词汇测试;词汇水平;分班测试

一、调查目的

中国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究竟如何?词汇量究竟有多少?是否一份词汇测试卷就可以测试出该生的英语水平?本研究的词汇量调查有三个内容:

1 该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的整体英语词汇水平处于什么阶段?

2 该词汇测试试卷是否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

3 该词汇卷是否能有效地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分班?

二、调查概况

(一)测试样本

将测试样本分成两组,第一组参加词汇前测,第二组参加词汇测试。

1 在词汇前测中,共随机抽取118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他们都是2006年统招录取的某学院的新生。其中,47名学生来自商贸系(文科),41名学生来自护理系(文科),30名学生来自汽车系(理科);2,在词汇测试中,共随机抽取129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他们也是2006年统招录取某学院的新生。其中专科生包括:27名经济管理系(文科)学生,22名艺术系(艺术类)学生,28名汽车系(理科)学生;本科生包括:17名计算机系(理科)学生,35名机械系(理科)学生。

(二)测试工具

本次测试采用了两套试卷,一份为笔者自制的词汇测试卷,一份为当年的期末考试卷。

词汇测试卷用来测量被试样本的词汇水平,词汇均为高频词汇,涵盖初中、高中、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Cept-B)、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Cept-a)和大学英语四级(Cet-4)的词汇。从大约5000个词汇中选取了120个高频词汇,组成120道试题,其中有34道初中词汇题、25道高中词汇题、31道Cept-B词汇题、17道Cept-a词汇题、13道Cet-4词汇题。采用多题型的方法,即:词汇翻译、单词意义搭配、选择题、填词题。

表1数据表明该词汇测试卷的效度为0.97,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以用来测试综合英语词汇水平。

(三)词汇测试卷的构建

1 单词的选取。词汇是多水平多层次的连续体,本次测试含有五级水平,即初中、高中、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Cept-B)、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Cept-a)和大学英语四级(Cet-4)的词汇,并从5000个单词样本中随机抽取了200个高频词汇,而高频词汇的选取是根据教授初中、高中和大学英语教师们的经验,选取的词汇大多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2 试卷编制。本次试卷共有四大题型,200道题目,每个题型50小题,每小题0.5分,总分100分。

(1)翻译题:词对词的翻译是一种方便又有效的词汇测试方法。在写作和回忆某个需要的单词时它能够测试学生对某个单词的理解能力(ellisandSinclair,1989,引自Sheehan,2003)。

(2)搭配题:英文单词搭配中文含义或英文含义。这种题型主要是用于考察学生使用正确单词含义的能力(ellisandSinclair,1989,引自Sheehan,2003)。

(3)选择题:这一题型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考试中,它能够测试出学生在某一情境下能否正确运用和认知某个单词的能力(ellisandSinclair,1989,引自Sheehan,2003)。

(4)填词题:也称为C-test,它用于Lauferandnation的产出性词汇能力测试(1999)。这一题型能够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拼写单词,是否能用于适当的情景以及知道何时用和不用某个单词(ellisandSinclair,1989,引自Sheehan,2003)。

前测实施后,删去了80题,因此最终的词汇测试卷翻译30题,搭配40题,选择40题,填词10题。填词题被证明是最难的一道题,所以删去了大部分,保留了一小部分,因为它能够有效地测试出学生的理解能力。

3 词汇测试前测。200个高频词汇平均分配到了各个题型中。在进行正式测试之前,试卷需要进行前测和分析,以确定这些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太难或是否要修改。2007年3月28日,118名前测组参加了测试,共200道题目,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测试结束后收回了118份试卷。

(四)词汇测试卷的再构建

在118名学生参加前测后,笔者对试卷进行了分析并随机采访了一些被试者,删除了部分太难的题目。试卷重组后,仍保留四大题型,留下120题,每题1分,满分120分。2007年4月29日,第二组的129名学生参加了词汇测试,时间60分钟,测试结束后收回了129份试卷,129名学生平均分为73.16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词汇测试结果

从下表2的数据中可以显示每一级词汇的得分情况:

表2数据表明,随着词汇难度的加大,掌握程度随之降低。初中英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只有74%,这意味着大一新生还有26%的初中词汇没有掌握,同样的,仅有61%的高中词汇被掌握;Cept-B、Cept-a和Cet-4的词汇掌握程度的区别不是很大,造成这一结果现象是由于Cept-B、Cept-a和Cet-4选取的词汇很有限。总的来讲,这一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大一新生的整体英语词汇水平处于初中和高中阶段。

(二)期末英语考试结果

期末英语考试卷的满分为100分,与词汇测试成绩相比较,期末考试成绩与之很一致。如此高的一致性,说明综合英语能力与词汇量的大小相关。下表显示了期末英语考试成绩与词汇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期末英语考试和词汇测试的相关性达到了0.78,平方后得到0.61,这个数据表明词汇测试的成绩能够反映期末英语考试中61%学生的成绩,两项测试的一致性程度很高。

Laufer在1998年阐明:许多研究者发现词汇量能很好地预测学习者的阅读理解、写作质量的能力,同时也是语言流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研究数据也同样表明了词汇量与把阅读和写作作为主要考察项目的综合英语能力测试的相关性很高。

(三)期末英语考试与词汇测试排名的相关性比较

统计数据说明,这两项考试的排名相关性为0.64。根据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和正态分布下的标准差的比率(文秋芳,2005),我们把这129名学生分成三个班:好、中、差。同时也按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班,并把按后者进行的分班看作更加可信,则分错班的学生数如下表所示。

如表5所示,129名学生按照这两次的测试成绩排了名。根据标准差的正态分布,处于+1SD的范围为68%,因此有87名学生进入中班,在这87名学生中,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有13名学生的词汇成绩排名不在其中;处于+1SD的范围为16%,则21名学生进入好班,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有3名学生的词汇成绩排名不在其中;处于-1SD的范围为16%,则21名学生进入差班,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有5名学生的词汇成绩排名不在其中。

根据上表,共有21名学生分错了班,比率为17%,108个学生分入适当的班级,比率为83%。这些数据表明按照词汇成绩分班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被分错班,那么分班就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四、讨论

(一)该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的实际英语词汇水平所处的阶段

从词汇测试的考试结果来看,可以推断该院校的大一新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上大学之前就应该习得的中学词汇。

根据采访调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一些学生坦言他们讨厌背单词,而且从小也没有养成记忆单词的好习惯,另一些学生直言他们对英语不感兴趣,他们对英语基本知识的了解很贫乏,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有环境去练习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还有的学生说他们进大学是来学技术的,英语对他们没有用,所以他们打算放弃。二是我们现行的教育问题:首先,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入学门槛较普通或重点院校要低很多,在招收新生时,英语成绩并没有划定单科成绩录取线,其次,不同地区的初等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来自农村的学生们说他们那儿的有些老师连发音都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很不标准,这使得他们很羞于开口读英语,以致于不愿意学英语这门课程;最后,当前的英语教学在促进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方面做得不够,教师在课堂上说得过多,而学生却练得太少。

(二)该词汇测试试卷是否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

从总体来看,词汇量越大的学生其英语水平也越高。该词汇试卷以多样化的题型考查了学习者的词汇深度和广度。研究也发现词汇量的深度、广度和其他的语言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如:Laufer,1998)。这一发现主要是针对低水平的学习者而言的,他们对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表现在他们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词汇量增加,并且应该把词汇量关注在初中和高中这一层面上,共计2000个单词。在没有完全掌握这2000个单词之前,学习者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遭遇更大的困难。

(三)该词汇试卷是否能有效地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分班

alderson等人在1995年阐明,分班测试应基于所在学院教学大纲涉及的方方面面Hughes(1989)认为分班测试应根据教学内容,这样不同的学生就能够适应不同的水平。

有些研究者认为,单一的测试是不能全面地考查一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的,分班测试应该对学习者进行一系列的测试(murry,2001)。由于词汇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部分,因此我们把词汇测试作为分班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把词汇测试应用于分班考试,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学生只分入三个班:好、中、差,则有17%的可能性会把学生分入错误的班级。考虑到分班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效,必须慎重使用词汇测试作为分班考试依据。

五、结论

1 词汇测试卷的效度为0.97,具有很高的有效性。测试结果显示,大一的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初中和高中的词汇量,而这些词汇本应该在大学人学前就应全部掌握。测试结果还显示Cept-a、Cept-B和Cet-4的词汇掌握程度很低。词汇量太低很可能是造成英语教与学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

2 期末考试成绩和词汇测试的相关系数为0.78,说明词汇测试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这两次考试的成绩很相似,说明词汇掌握量是英语水平的一个特征,我们可以从学习者的词汇成绩推断出他们的英语水平。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终结性测试平行性测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2-02

测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测试不是目的,测试只是手段。有效的测试,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通过测试,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一直以来,期末一张试卷的终结性测试成了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评价手段的单一,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并轨招生之后,中职语文教学渐渐陷入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尴尬境地。采用什么测试方法,才能调动中职学校师生语文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任务中的作用,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不再进行终结性测试

一直以来,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都是到期末用一张试卷进行评价的终结性测试。终结性测试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评价已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反而会影响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1.终结性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其功用与目的是选拔和甄别,而中职语文教学的选拔性和甄别都已经不再。首先,大部分中职学生已不再升学,作为最主要的选拔性考试的语文考试自然就丧失了其选拔;其次,甄别中职学生优劣的是专业课学习而不再是退居“副科”的语文学习。

2.终结性测试是导致中职学生漠视语文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造成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正是终结性测试导致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漠视。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测试时,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或顺利过关的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考试前老师划重点,讲要点,只要按照老师划的重点、讲的要点去复习准备,一般情况下,基础好,学习认真的学生就能取得好成绩,大部分学生也能顺利过关。由于中职语文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期末考试的内容也相对地少而简单,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否认真预习,是否认真学习,是否认真复习,根本无关紧要,到期末,只要按照老师划的重点、讲的要点去复习准备,过关是不成问题的――由于中职语文教学的选拔性和甄别都已经不再,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评价也只求过关而已。

基于以上原因,进入中职学校之后,语文课上认真听讲的占26%,想听就听的占62%,根本不听课的占12%;愿意上语文课的占26%,无所谓的占44%,不愿意上的占30%;课前预习的学生为0;课后复习的学生为0,随堂复习的学生占26%,期末考试前复习的学生占62%,根本不复习的学生占12%。(见《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报告》《教育教学论坛》2011.1下旬)

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漠视可见一斑。

3.终结性测试还导致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测查时大面积舞弊。

前面已经论过,大部分中职学生到期末用一张试卷对他们的语文学习进行测试时大都能够顺利过关。其实,真实情况却是,最多有四分之一在平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会认真地学习和复习,也会在期末根据老师划的重点,讲的要点认真准备复习的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顺利过关,其余大部分只是到期末才草草地准备和复习,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不准备、不复习的学生也能顺利过关,靠的其实是舞弊。从对中职学生期末的语文试卷分析,完全能够证明这一点:(1)30人的同一考场总有几拔三到五人的卷面相似(包括错的地方都一样);(2)一个有错别字的正确答案,竟然会有五到七人都一模一样,有的甚至会多达十人以上一模一样;(3)一个考场里,没有抄袭嫌疑(我不看别人的试卷,我也不让别人看我的试卷)的试卷不会超过五份。而没有抄袭嫌疑的试卷往往处在两个极端――要么成绩很好,要么成绩很差。

由此看来,终结性测试,不仅不能显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更无助于中职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可能还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将形成性测试作为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辅助手段

(一)形成性测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形成性测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教学效果更好,而对学生进行的不断的评价。形成性测试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的评价。能够让师生及时了解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阶段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师生及时得到相关的信息反馈,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形成性测试对中职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1.可以提高中职师生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

中等职业学校并轨招生之后,中职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境地,师生对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都不高。

形成性测试不仅是对学生学的成果的评价,更是对教师教的评价。要想证明教的成果,教师必须在新单元和新课文教学之前明确形成性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重点训练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白本课文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必须积极投入,才能做到。

终结性测试的结果,只是期末让学生知道了一个分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少有激励作用。大部分学生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难点,一概不知,由于对语文学习的漠视,大部分学生也根本不想知道。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却可以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一方面,学生通过测试结果的反馈,加固了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点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2.可以端正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

终结性评价导致大部分中职学生漠视语文学习,应付语文学习,更为严重的是期末语文测试时学生大面积舞弊。用贯穿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试替代期末的终结性测试,使得中职学生要想在形成性测试时取得好成绩,就不能再漠视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要在新单元和新课文教学之前明确形成性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明确本单元重点训练的内容,明确本课文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更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达成学习目标并尽量多地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3.可改进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

不同于终结性测试,形成性测试可以明确显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遇到的难点。当教师将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并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自我检查时,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当教师发现某个题目或某些题目成为具有共性的缺陷和难点时,可以立即组织学生复习。当个别学生答错个别题目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适合其特点的纠正途径。

4.可以促使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漠视语文学习,终结性测试的成绩大多是期末临时突击,甚至是舞弊获得的,根本证明不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至于那些只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或许能掌握一些语文知识,但也很难巩固。形成性测试是在教学过程中频繁的、及时的对上一阶段教学内容的测试,由于测试的及时、内容少,加之及时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难点进行强调,所以,每次测试前无须给学生复习时间,那些应付语文学习的学生,就很难取得好成绩;由于是随堂测试,由任课教师监考(也可请语文学习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参与监考),就可以大大减少想舞弊学生的舞弊机会。每次测试过后,教师都要针对具有共性的缺陷和难点,立即组织学生复习。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有针对性的纠正。然后,再对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的测试机型平行性测试。这样可以促使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二)形成性测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1.形成性测试不宜过频。由于语文学习已不再是中职学生学习的重点,加之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又较繁重,因此,形成性测试不宜过频,以2―3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为宜,否则,可能会影响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测试包括所学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后,教师要及时分析测试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成果。

2.平行性测试。每次形成性测试之后,要对上一阶段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学习,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进行纠正,然后,再给测试效果不理想的学生一次机会,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学生尽量多地掌握语文知识,确保学生尽量快地提高语文能力。

期末,对学生总评时,平行性测试成绩与形成性测试成绩具有同等效力。

3.分数。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7

一、口语能力的考评

口语能力的考评又叫口试,即检验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包括说、读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1.考评学生说的能力主要在课堂上。说是理解语言、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每节课,从开始到结束要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增加学生说的机会,而且争取做到人人都有说的机会。具体可以这样做:每节课的前3―5分钟,可考查学生说的能力,每课堂有3―5个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词汇、语言,说上三五句。课中,老师教授新的语言后,将新旧语言结合,让全体学生说本课的会话内容。下课前5分钟,让学生们结合本课及以前所学的内容,在经过大量的口头练习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运用小图片、小实物、挂图、情景等进行对话,也可以进行游戏、唱歌曲、说故事、小剧、小诗等。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说的,有动的。这样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形成互相制约、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语言学习氛围,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样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良好个性品格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2.考评学生读的能力主要在早读。朗读能力与背诵能力是学好英语的基本功。朗读是进一步从书面上理解与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朗读,把对课文的朗读训练作为主要材料。朗读的考评,主要看学生掌握语言、语调、重读节奏、语气速度等的情况。因此教师搞好指导朗读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朗读考查仅靠上课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早读来补充。每班一周至少要有两次早读。在早读课中要求中等以上基础较好的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单词、会话课文及小诗完成背诵;较差的一部分学生要读熟,发音必须准确。可以采用由老师指导朗读,示范朗读;由学生的领读、检查,老师辅导;由学生们自己听录音模仿等方法。如果有部分学生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练习巩固,如学生可以自己在家放录音进行模仿。通过这种方法,根据每个学生平时的朗读情况,考评出成绩。

3.考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平时与期末结合。英语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它的工具性,二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这个工具的能动性。对于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考评,应做到将平时的培养和考评与期末的考评相结合,并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如果老师所任班级较少,班容量小,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考评就应以平时为主。在平时课堂上学生之间逐个进行对话,以自编自演小游戏等形式培养和考评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如果老师所任班级较多,班容量较大,就不具备每堂课对每个学生单独考评的条件。平时应侧重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考评及由每堂课表现突出的一部分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考评。具体做法是由老师出好内容和评分标准,先对一部分好学生进行考评,再由这部分学生当“考官”,分组对其他学生进行考评。这样做一是可以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争当“考官”,二是通过间接方式使考评面扩大,老师则把重点放在期末上。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能力考评时,可采取让学生抽签背诵课文、看图对话、情景对话,自编小对话、小短文、小故事、小韵文等方法,并可设定a等:能积极主动地开口说英语,且语音语调准确优美,语言流畅,语速适当,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B等:能大胆开口说英语,语音语调正确,语速适当,能复用所学语言材料。C等:能按要求回答简单的内容,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速适当。D等:对提问回答不完全正确或不会表达。这种等级评价简单,易于操作,既能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又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评价中发现和找出问题,改进教学。

二、听力能力的考评

所谓听力,就是学生听他人说话的能力和理解反应的能力。对学生听力的考评主要体现在新授知识教学中。坚持考查学生听的能力,对培养其认真听的良好习惯,增强思维的标准性、敏捷性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要模仿得正确,就必须听得准确。为了加强小学生听力的训练,一是平时在新授字母、词汇及句型时,反复强调学生认真听老师说,看清口型、听准读音,不要急于跟老师说,让学生们在仔细听的过程中正确掌握读音。二是每学完一课,随堂对听力进行验收,并根据对错的情况及时打分。听力的内容以所学本课的课堂练习为本。采用的方法可以有听音标号、听音判断对错、听音连线、听听写写、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或自编内容,出几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回答。每堂课对听力进行验收,期末再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总考评。

三、重视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8

关键词:平时成绩;正态分布;相关性

一、引言

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在对学生期末考核时,均是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一定的权重分配,计算求出学生总评成绩。一般,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60%。理论上,平时成绩应该与期末考试成绩呈现相同的趋势,即一个学生平时成绩高,其掌握实际知识的能力就会高,相应期末考试成绩也应该高,反之亦然。两者之间应有比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能否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呢?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统计对象为楼宇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的15位教师所授的15门不同课程成绩(根据抽样原则选取)。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统计对象

2.研究材料。本抽样的研究材料为09楼宇52班不同学期的15位教师上传到学校成绩统计系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实操过程及结果、作业次数及效果、自我评价等。若是以信息性、诊断性和鼓励性的评语形式给出的,按规定最终要以百分制的分数表达出来。

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比较法。在不进行任何干预和通知的情况下,随机抽取期末成绩报告表,对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所收集的数据通过excel和SpSS13.0进行统计、归类、比较。

(1)分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分布情况。美国教育家卡罗尔提出:如果在某一学科中,学生的能力倾向是正态分布的,并且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完全一样的教学(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可用于学习的时间都一样),那么在适当的成绩测量中,最终结果将呈正态分布。

对于学生考试分数的合理性判断,目前较好的仍然是以正态分布为评判原则的评价方法。如果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则考核合理。本次研究的15门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如下图1,每科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画在一张图上进行对比,共获得15张分布图形:

由图1可以看出,数学、语文、电力拖动、建筑CaD、机械制图、安防技术等六科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形状较好。分布图的高峰位置在中心,左右基本对称,曲线分布较广,且平时成绩分布曲线与期末成绩分布曲线较为吻合。说明这几科的任课老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很了解,学生成绩能够准确反应其平时学习效果,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期末成绩也很高。同时,分布曲线比较平缓,说明成绩的区分度较高,可以给学生一种有付出就有收获的信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动力。老师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真实合理。

英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照明配电、给排水、消防技术、制冷技术等七科成绩分布曲线相似。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基本呈现偏态分布,曲线陡峭,成绩集中在平均分左右,说明成绩不能够严格区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不能给学生以激励作用。同时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分布曲线分离严重,平时成绩总体偏高,说明二者之间相关性较低。在期末总评价时,为保证及格率,教师存在刻意拉高平时成绩倾向,其教学效果及评价方法不够理想,需改进。

机械知识和电梯原理两科成绩分布呈现相似的趋势,平时成绩分布曲线平缓,平均分较低。期末成绩曲线陡峭,平均分相对较高,分数集中在平均分左右。这说明期末试卷较易,不能够将学生区分开来,反应不错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为了平衡学生的总成绩,任课教师只能肆意降低平时成绩。两科的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及掌握知识情况不够了解,按自己的思维进行评价,与实际不相吻合,需加以改进。

(2)研究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性。利用SpSS13.0对每门课程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间是否有正相关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考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间是否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如何、相关关系是否显著。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可以进一步验证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所示。

根据统计学可知,相关系数r的含义如下:r>0为正相关,r

截距a表示在没有自变量x的影响时,其它各种因素对因变量y的平均影响;回归系数b表明自变量x每变动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变动b个单位。

由统计列表可知,15门课程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呈相关趋势的有12门,占80%,不相关的3门,占20%,无负相关课程。其中显著相关的7门,占总体的46.7%,低度线性相关的5门,占总体的33.3%。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9

2017高校教研室工作计划(一)

为了落实学校有关教学文件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一、学期工作重点能力,大学化学教研室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抓日常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意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从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抓起,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

2、每两周举行一次教研室活动,交流和探讨教学经验,鼓励教师相互听课;针对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从而可更好的吸取良好教学经验。坚持开展周一下午的教研组活动,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对各自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3、开展1-2次教学以外娱乐活动,方式等教研室成员共同商定之后再定。

4、加强课程建设。本学期计划组织1-2次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的讨论会,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进行讨论,以使更加科学合理。

5、积极开展新课教师的公开教学和老教师的公开示范课活动,以此形成良好的“以老带新”的局面,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6、积极组织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以进一步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7、在本学期最后阶段,组织讨论有关期末考试出题的安排,并总结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等。

二、本学期的活动计划

第几周、工作内容:

1-2初期教学检查,地区科技局课题申报交流

3-4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各类大纲的编写讨论;集体备课

5-6组织年轻教师随堂听老教师课;

7-8集体备课;教学相长会

9-10提醒将要进行中期教学检查

11-12集体备课;开展一次茶话会(或娱乐活动)

13-14相关课程建设的讨论

15-16期末试卷的出题的讨论和安排;集体备课;提醒将要期末终期检查

17-19期末教学检查和下学期教师任务安排等。

2017高校教研室工作计划(二)

根据外语系20XX年度工作计划要求,大学英语教研室立足于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服务于全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努力培养我校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为此我们制定20XX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1.精心筛选并培训优秀学生参加20XX年度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0XX年的第七届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口语大赛以及20XX年度河南财专“千语之彩”英语演讲比赛。

2.加强教学督导,促进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量化听课任务,主要采取教研室主任听课,教师间个别听课,教师集体听课的形式。每学期召开一次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明确研讨主题,要求每位教师切实结合财专大英教学实践,宣读个人教学经验报告。随后展开讨论,总结归纳出教学方法的亮点和特色,加以推广。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和指导。每学期召开一次外聘教师教学工作会议,介绍我校有关教学工作管理规程,并听取外聘教师的建设性意见、建议。通过奖勤促怠,发掘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让教师们安心于教书育人,乐于贡献才智。

3.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组织教师研究在我校进行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教学衔接的前景和可行性。

4.师资队伍建设上,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教学发展要求,适当充实、调整师资结构。鼓励年轻教师考研考博和晋升高一级职称,以优化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同时外派部分教师到优势教学资源院校进行中短期学习进修。

5.完善试题库建设。补充大学英语1、2、4试卷,尽快完成大学英语试题库工作。

6.配合教务部门,做好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和大学英语4.6级考试的宣传、辅导工作。

7.以我系两个专业学生为依托,积极谋划促进我校英语角活动的常态化。

高二语文期末总结篇10

关键词:罢了语法化词汇化

一“罢”和“了”的本意及其“罢了”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

1.“罢”的本意

《说文解字?卷七》“网部”:“遣有皋也。从网、能。言有贤能而入网,而贯遣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罢,引伸之为止也。休也。即“罢”本来是个动词,引申为“停止”或“结束”。

2.“罢了”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

“罢了”在现代汉语中表示表示容忍,有勉强放过暂不深究的意思;算了。在下面“罢了”的语法化过程中会说到它的语法化及词汇化过程就是这个意思的来源。

二、“罢了”的语法化过程

“罢”作动词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罢+了”的出现则比较晚。太田辰夫在《中国历史文法》(1987,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提出,“了”附着在动词后的用例在唐代才开始见得到,可是它和动词在一起用结构还不是很紧密,它们中间可以有副词。“了”在宾语前使用在唐代很少见,宋代时用例较多。“罢+了”在北宋的句法位置多为“罢了”后面带有宾语,这种用法根据北大语料库所录例子,都来自《朱子语类》,例如:“十钱,只依而今税赋放教宽,无大故害民处。淳录云:“如漳之盐钱罢了。”到了南宋,“罢了”进一步组合关系紧密,已基本具备了与现代汉语体助词“了”相同的功能。在句末的“罢”与“了”的用法是动词和语气助词组合使用,“罢了”的意义是在“罢”的本义和“了”组合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元代时,用在句子末尾的“罢了”在使用范围和频率上比宋代时有了发展,可是使用频率仍然不是很高。它们的用法及分布有:

第一,表示让步,做算了之意。“罢了”位于句末,作条件句或陈述句的主要谓语,如《老乞大新释》中:“今早我们在吃饭处。找来的银子。罢罢。将就留下罢。就使不得也罢了。”“罢了”前面的副词“也”、“倒也”是不可以省略的,省略之后不能表达其准确的意义。这里表达的“算了”、“不计较”语义一在现代汉语中还在大量使用着。

第二,表示结束、罢休,主要用在反诘句中,表示(不能就此)罢休。元代已经有了了从作谓语的“罢了”向语气助词过渡的例子,它的位置在陈述句末尾,已经不再充当句中的主要谓语,逐渐有了语气助词的作用,但是用例不多。

“罢了”单独位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完了、糟了。这一时期出现了“罢了”单独使用的例子。整体表达“完了、糟了”的意味。例如全元曲《诸葛亮博望烧屯》中:“罢了,罢了,水淹下来也。”在元代“罢了”虚化到“不做计较”、“结束罢休”,这个虚化过程还只是语义的虚化。而到了“如此而已”时,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了明代,出现在句尾的“罢了”被大量使用,“罢了”也发展到了繁荣期。

1.作句末谓语的“罢了”

这一用法是延续了元代时的用法,明代表示“算了”、“不计较”的意义,和表示“罢休结束”的意义已经用得非常普遍。

2.陈述句末的“罢了”

第一,表示让步义的“算了,不做计较”。这里的“罢了”已具备了语气助词的功能。例如明代小说《西游记》中:“这个亡人!弼马温欺负我罢了,你也来欺负我!”

第二,“罢了”表示“如此而已”之意,这个时期这种用法很活跃。

第三,“允诺、肯定”之义的用法,相当于“就是了、好了”,表示答应别人做某事的时候没有保留,是完全答应的肯定说法。

3.感叹词“罢了”成词,表示完了、算了

“罢了”作为一个整体继元代的“完了、糟了”义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算了”义。例如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一)》中:“罢了,罢了!似此一国,左战右战,战不胜他;左杀右杀,杀不赢他。”“罢了”的位置在句中或者句首是,总体上用来表示“完了”、“算了”,使用的频率也有了很大提高提高,所以认为这一时期感叹词已经形成。清代时,“罢了”的使用到了最高峰,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罢了”的其他语义,“就是了”、“算了”从清代始便逐渐取代“罢了”的某些义项。

4.“罢了”处于陈述句末尾

表示纯属、排他、尽在其中的一种干脆的语气,用在陈述句末,表示没有别的,完全、纯属、排他、尽在其中的一种干脆的语气,它是由“罢了”的“完毕”义引申而来。

【参考文献】

[1]方绪军.语气词“罢了”和“而已”[J].语言科学,2006,(5).

[2]彭伶楠.现代汉语双音词“X了”的虚化与词汇化研究―――以“好了”、“行了”、“完了”、“罢了”为例[m].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王巍.“算了、得了、行了、好了、罢了”三个平面浅析[J].高等函授学习,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