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十篇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十篇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4:26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1

【关键词】历史;知识点;兴趣;记忆法

历史本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感到知识点繁多,不好记忆,进而失去兴趣。那该怎么办呢?有一首历史学习歌谣唱得好:“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前因后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可见要学好历史,掌握历史记忆方法很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及同行的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些历史记忆方法:

1特征记忆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1982―1987―1992―1997―2002,后一时间比前一时间都差5年,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记住了“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开的时间。

2名词五点法

所谓名词五点法就是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如:我们在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时,就可以用该方法学习。

3趣味记忆法

趣味记忆法就是把历史知识同生活实际风趣幽默地联系起来加以记忆。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果。例如:①在讲巨鹿之战时,可简略补充“破釜沉舟”的成语典故。②讲马克思出生的时间(1818年5月5日)时,告诉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直哭”的谐音来记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4表格记忆法。

表格记忆法是:用表格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如在学习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时,用表格的形式从产生时间、创始人、诞生地点、教义、经典进行知识点的对比排列,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特别是不容易混淆。

5数字概括法。

数字概括法就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里的知识用数字来概括,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如:我们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时,可简化为“一个中心、二个起止点、四段运河、五大水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6口诀记忆法

心理学实验证明:有八十个单词的口诀,读八遍即可背诵;而同样数目的意义不连贯的单词,读八十遍才能记住。为什么呢?因为口诀有韵律,借助于音韵的节奏,朗朗上门,易于成诵。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将一些历史基础知识编成口诀,就便于记忆了,这叫口诀记忆法。

例如:①中国古代史上的朝代,常常使人感到繁乱难记,编成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这就很容易记了。

例如:②我们在学习战国七雄时,记七个诸侯国的名称及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对应的方位是东南西北到中央),这样不但记住了七国的名称,还知道了各国间的位置关系。

7规律记忆法

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这种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

8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如: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①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②时间:1914~1918年。

③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主战场)、南线。(2)两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④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当然,记忆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敢于创新,不断探索,我们就会总结出更多的记忆方法,它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会让我们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2

一、我与“创新识记”的结缘

1981年我正处高考迎战期,那个年代改革开放与高考恢复才几年,市面上几乎没有高考资料卖,不像现在考试已成为一种轰轰烈烈的“考试经济”。一本名叫《山西青年》的杂志上因常登些时事政治,也就受到我们考生的青睐。其中有一期还介绍了中学历史复习法,它讲的一些宏观上的方法我现在没有丁点印象了,但是有一点关于《辛丑条约》的具体记忆办法却让我刻骨铭心。说起“条约”的记忆,同学们一般会按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三大主要内容即“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来记忆。但是《辛丑条约》却不尽是这样,它的内容更“丰富”,危害也更大。20世纪80年代初中学历史教材上关于《辛丑条约》共有4项内容。《山西青年》上把它编成4字诀――“前进宾馆”。“前”(钱,赔钱4.5亿两白银);“进”(禁,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宾”(兵,派兵驻守,即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馆”(使馆,即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所谓“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一块地方)。

就是“前进宾馆”这4个字,激发了我的兴味。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在历史学习中开始自编一些口诀,效果当然不错。高考我的历史分数高于其他科目,也就很大胆地报了大学历史系的志愿。

二、“创新识记”重在“新奇”

当考试成为一种经济,备考资料也“应有尽有”了。现在市面上历史资料的共同特点是:(1)归纳知识结构,分析重难点。(2)高考题分析和模拟题训练。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本专门有关中学历史知识点“巧学妙记”的书。不知是编著者力不从心有意回避,还是忽视了历史学科鲜明的记忆特点。偶尔也能碰到一、二个比较好的记忆口诀,但是实在太少,不解渴。当然也有资料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编成“诗句”的,然而常常一小节的历史内容编成20余行的“诗”,让学生当李白名诗《蜀道难》一样来背,真是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记忆法显然是不足取的。历史学习得有记忆口诀,这是历史学科的记忆特点决定的。但是它的口诀一定要体现在“创新识记”上,而“创新识记”重在“新奇”。“新”的标准关键在于简明扼要,对大脑有冲击力。这里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例,谈谈我是如何进行创新识记的。

【趣味导入】

师:“在小学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了点、线、面,还学了什么?”

生:“还有三角形、圆、体”。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我把有关基础知识也设计为“点、线、面、三角形、圆、体”。

【创设情景】

(1)“点”――记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趣味讲解:看汉字“点”是个象形字,同学们请回答“点”字中有几个点?学生齐答:4个点(最下面的四点水)。教师:回答既对又不对。我们用那4个“点”记最初有4个特区。其实“点”字有5个点,“点”字中间的“口”是方块字,换成拼音文字就是个o,“o”不就是个大大的圆点吗?这个“点”就是最大的一块特区――“海南经济特区”。

趣味记忆:夏(厦门)天要多吃蒜头(汕头)和牲(深圳)猪(珠海)。

趣味记忆:猪仙下深海(――珠、汕、厦、深、海。猪八戒掉到深海里了)。

(2)“线”――记14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连成一条线)。

知识点: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趣味记忆:大睛天(大连、秦皇岛、天津)有个抽烟(烟台)青年(青岛、连云港)难通(南通)上海(上海)。于是来到了温州(温州)北站(北海、湛江)。

比较记忆:近代《南京条约》五个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今天这五个城市中厦门是特区,其它四个仍是沿海开放城市。这样就记住了东南沿海的多数开放城市。

(3)“面”――重点记4个沿海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趣味讲解:看汉字开放区的“区”也是个象形字。把“区”字的右边补上一“竖”,那么它就呈“正方形”了。正方形就是一块区域和一块占地面积。汉字“面”的下部分不也象形一块区域吗?所以用“面”记“开放区”(当然这个“面”的范围不仅仅指“沿海开放区”)。画出我国由北到南的三条著名的母亲河,那就是黄河、长江和珠江。由黄河的出海口渤海记“环渤海地区”;由长江记“长江三角洲”;由珠江记“珠江三角洲”。

(4)“三角形”――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区即闽东南地区)。

(5)“圆”――记“环渤海地区”(“圆”同“环”)。

(6)“体”(立体)――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9字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3

一、相似联想记忆法

许多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史实极为相似,历史学习要抓住相似的核心点,通过纵横联想加以快速归类与记忆,是一种历史记忆的好方法。如七年级下册第十课在讲明清君主集权的加强的措施时,抓住君权加强,比较明清两朝所采取的措施,就能从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思想上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掌握主要史实。还可抓住“思想控制”联想学习秦朝、西汉、明朝和清朝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再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时,三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还可联想到三国在革命中都颁布了资产阶级重要文献。还有许多历史事件都可用类似的方法记忆。

二、歌谣记忆法(编历史歌谣)

把历史事件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是记忆和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成口诀或顺口溜,印象更深,记忆更牢。如为了让学生记住七雄名称及在地理上的位置,可编顺口溜:“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再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郑和下西洋时,可以编成这样的歌诀来学习记忆:“郑和奉承朱棣令,1405出西洋,与外联系宣国威,刘家港出古里回;此后多年下六次,一共涉达30国,远航红海与非洲,扩大交流开南洋,郑哥相比早半世,书写远航史壮举。”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郑和下西洋的派遣者、目的、第一次远航时间、出发地、到达地、返回地;共航行的次数、最远到达地、影响等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而且记忆时间会更长久。

三、分组联想记忆法

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结果的比较,不仅能很快掌握它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联想比较还可以横比:通过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结束时间的对比,会很容易记住双方形成和结束的时间,还会发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早于西欧1000多年,而结束时间却晚200年。通过中国的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失败的原因。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四、历史图示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历史主题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习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枯燥乏味的知识,我们在学习中可以根据内容来设计图示,从而达到形象直观的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4

关键词:历史方法记忆

喜欢历史,但学不好它,这是让很多中学生犯愁的事。不少学生向我请教:“怎样才能学好历史课?”其实,学好历史跟干好任何事情一样,都有一个方法问题。我认为学好历史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准确记忆基础知识则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学生学习历史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 历史 老师往往会回答: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绞尽脑汁。有关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我认为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趣味式

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顺口溜记忆: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易记忆。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再如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战秦汉三国休,两晋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2)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3)比喻法。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4)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

(5)歌谣记忆法。将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读其琅琅上口,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方便学生记忆,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教授近代化的探索时我编写一下歌谣:列强入侵硝烟起,英法日美蜂拥来。割地赔款又通商,“前进宾馆①”“门户开”。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反割台,威震天下义和团。侵华日军毒如蝎,细菌毒气大屠杀。国共两党泯前仇,抗战胜利举国庆。①“前进宾馆”是《新丑条约》速记内容“钱、禁、兵、馆”的谐音。学生读后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记忆之门随之打开。

第二类,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1)古今比较法。也称远近对照法。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2)中外比较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年则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第三类,联想式

(1)相似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吗,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2)相对联想法。通过相对事物的联想记住年代的方法。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过四年,由爆发年代(1914年)可以联想到结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结束年代也能联想到爆发年代。

第四类,图表记忆式

经验表明,分散杂乱的原型文字或数据信息是不受记忆系统欢迎的。因为它们既枯燥乏味又杂乱无章,毫无生气,如果通过筛选提炼、归纳整理,将有规律可寻的分散杂乱的原型文字或数据转录成图表提供给记忆的话,那么,记忆系统就易于接受,还不会把它忘掉。列宁、马克思都很注重图表记忆。

第五类,归纳记忆式。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新课程倡导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巨大超越。新课程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1]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不再是以往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所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却又还是些不懂世事的孩子,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情况,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无论如何,教学中要时刻牢记:学生是主体。

首先,教师要会“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若学生出现厌倦、烦燥情绪,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都会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授课技巧和方法。这样,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其次,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多赞扬、多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尤其注重那些很有历史天赋的学生,也许他们在其他科目表现平平,但一提及历史变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这类学生思维活跃、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教师就应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培养他们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2]

还有,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教师的亲切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会带给学生温暖和甜蜜。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并不是一味怂恿或赞美学生,该批评时决不能姑息迁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踊跃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语,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要讲孔子,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大家都喜欢看电影,最近有一部热映的电影叫《孔子》,希望大家去看看,了解一些孔子日常的生活。”这样大家觉得孔子就在我们中间,不再那么高不可及。

利用教科书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教学中可讲解一些遗迹类插图、人物肖像图、历史漫画,从而避免教学中的枯燥。如讲解勾践灭吴时,可结合插图《越王勾践铜剑》来展开,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历史教学中,同样也应该坚持情感教育,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触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郑成功”时,可结合我国的现状,指出台湾从古到今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传授科学学习方法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进入初中以后成绩大幅度下滑,这就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所致。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历史学科因其本身的特殊性,重点在于记忆,那么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更重要。通过对优秀同行的学习,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是一种最普遍的记忆方法。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例如要记忆太平天国领袖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可以这样记忆:东洋(杨)消(萧)息(西),南风(冯)在北纬(韦)十(石)一(翼)度。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有位老师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迹编成: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册封班禅,;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

顺口溜记忆法:如将清朝皇帝的顺序这样记忆: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教学也在随着教材的改革、教学设备的更新、授课模式的变化而改变着。但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没有变。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6

【关键词】激发兴趣及时复习指点方法记忆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复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激发兴趣;及时复习;方法点拔等,可以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方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只有对识记材料兴趣很浓厚,才会有了解它、掌握它的强烈欲望,才能做到记忆清楚,甚至牢记不忘”如何能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1、导入激趣。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上课一开始设计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因素。顺利进行的新课内容教学。例如,《秦的统一》的导入:我首先播放《荆轲刺秦王》的片断,然后创设情境“假如你穿越到秦朝,你怎么看待秦始皇,你会怎么做?当你学习完这一课后请你作一个选择。”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历史再现,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在自然状态中顺利迁移到教学中来,这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任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除些方法之外常用的导入法还有故事、谜语、诗歌、音乐、电影、典故导入等等。

2、教具直观。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与直观的教具(如:挂图、录音、电影片段、投影、课件、计算机网络等。等),去再现历史画面、历史人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法活化。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完整的统一体,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可采用:讨论法、情境模拟、讲述法、发现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式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如:《抗日救亡》这一课,九一八事变这个知识点可以组织一个活动:我是讲解员,由学生讲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为什么日本要制造?通过学生思考发现;了解西安事变这个知识点时,我则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亲日派、日本、美国、、中共)角色来考虑怎么处理。采用灵活适当的教法,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记忆能力。

二、及时复习。记忆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过目不忘的天才毕竟少见。为了减少遗忘,人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与遗忘作斗争。所以,作为历史老师我在上课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用5分钟左右对旧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其次可以做到在课堂上精讲10——20分钟左右,其它时间则交给学生进行练习、讨论、复习、巩固;其次可以在第二节课前进行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一个月左右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让学生对所掌握的认识更加牢固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

三、指点方法。

“记忆有术”是说,增强记忆是有一定技巧的。要提高记忆能力,必须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记忆方法,,使学生会记、记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1、歌诀记忆法。将名称和位置编成口诀帮助记忆,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学生读来朗朗上口,记忆便捷有效。

2、压缩记忆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如:《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课教学中,可以把本课内容压缩为三个“一”:一个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次会议(1954年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部宪法(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趣味记忆法。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注意力就能集中,自然对所学知识印象较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学生特点,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成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来提高记忆效果。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放宁波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可化简后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

4、比较记忆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然后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记忆,对相同的内容联合记忆;或将容易混淆的部分列出来进行对比记忆。通过对比搞清不同问题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这样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对八年级第一单元教学时可以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5、综合归纳记忆法。整理、归纳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中国历史上著名变法:前356年商鞅变法、485年孝文帝改革、1069年王安石变法、1898年。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图示记忆法。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

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象征。学生如果记不住或记不准学习的内容,就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思嘉,浅析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7

关键词:方剂歌诀;谱曲;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57-03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配伍理论与临床运用的一门中医桥梁学科,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习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课程。方剂学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代表性经典方剂的学习,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和组方结构,从而做到“举一反三”、“知常达变”,为今后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奠定基础。然而要让学生打好学习方剂学的基础,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方剂歌诀,又称汤头歌诀,是初学中医者必须熟悉的基础方、代表方的诵记形式。它一般是将方剂的药物、功效、主治等方面融汇编入,韵律符平仄,类似诗词,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古往今来,牢记方剂的配伍组成为医家所重视,一些著名的方剂歌诀,如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等,自问世以来,对中医方剂的传授和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根据本科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学习200多首方剂。学生往往反复朗读,机械记忆,容易混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不便。根据笔者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完《方剂学》这门课后,能再度回忆起相关内容的很少,甚至全无所知。如今,“90后”学生成为了高校主力,一方面他们通过网络学习,有较宽的知识面;另一方面,由于从小备受呵护宠爱,又比较娇贵懒惰,不乐意付出,缺乏毅力,加之当今国学文化教育环境弱化。这样的情况不利于中医药理论学习及之后的临床实习,这些不得不引起关注。因此,研究一种能让老师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方剂歌诀记忆的长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世界各地的流行音乐从港台大量涌入,流行歌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一无所有逐渐发展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流行音乐又是最容易让青年人接受和喜欢的音乐。另一方面,从现代流行音乐中不难找到流行音乐歌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一剪梅》、《月满西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将中国古代词曲变成歌词,被人们传唱至今;《青花瓷》、《曹操》等,更是将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与名人用歌词描绘为人们所知;还有时下流行的与中医药文化有关的《本草纲目》(周杰伦唱)等也成了当代大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中医是我国三大国粹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结晶。而方剂歌诀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仍能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所以,课题组认为,将方剂歌诀谱曲传唱可行性很大,这必将成为流行音乐谱曲的一个宝库,也将成为促进中医药专业牢记方剂歌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2011年开始,我们与学校团委合作举办三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及方剂歌诀传唱大赛,发动并鼓励全校有兴趣的师生进行创作,将方剂歌诀编成诗或词的形式,并编曲或套用流行歌曲,组成形式多样的方剂歌诀曲目,如逍遥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炙甘草、生姜、薄荷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逍遥,顾名思义是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的意思。祖国医学认为肝属木,木气位在东方,对应春气,其时大气回暖,草木生发,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故引申凡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都归属于木,因而引申肝具有这些特性。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如若情志不畅或抑郁,肝木不能条达,则肝将失于疏泄,以致肝气郁滞。肝主藏血,肝气郁滞可能导致肝藏血功能失调,而致肝血虚。仲师在《金贵要略》中云“见肝之变,知当传脾”,木郁克土,肝郁而脾虚,故当引起肝郁血虚脾弱证。治之法当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一旦凑效,全身气机舒畅,犹如飘飘欲仙,逍遥自在。经云:木郁则达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将“逍遥”解释为优游自得,安闲自在。《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姜亮夫校注:“逍遥即游之义。”即缓步行走的样子。《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其两种解释均符合传统养生之道。因此在编该方歌时,应当有“逍遥”的感觉。很多学生将电影《笑傲江湖》黄作曲的《沧海一声笑》套用之,引用它简明流畅的曲调,舒发条达去抑郁,大受师生欢迎,取得良好的反响。另一方面,我们尝试寻求与音乐专业老师合作,将经典的方剂歌诀编成曲目,增加学生对方剂歌诀记忆的长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对方剂歌诀谱曲的思考

1.方剂歌诀内容的编排。同一个方剂的歌诀有多种版本,有三版以后教材上附录,有古代著述,有著名学者著述,有各地院校自编等。为此,要从方剂的内容、韵律的需要与谱曲的要求等方面考虑,融汇各版本汤头歌诀,采用古典与现代诗词韵律新编方剂歌诀,使原有比较枯燥、拗口的方歌变为朗朗上口,易于诵记。

2.方剂功效、属性与作用特点方面的分析。现有方剂按功效分类,有解表、泻下、清热等20类,它们的属性与作用特点各异,如大承气汤为苦寒峻下,药性猛烈,谱曲时应选用热情奔放,活泼的格调;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调畅气机,性质平和,谱曲时应选让人舒缓心情,平心静气的格调;天王补心丹养心安神、滋阴补血,能使虚火潜伏,心神安宁,谱曲时应要有和缓安眠效应。通过对方剂进行分析,根据各方的性能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谱曲格调。

3.曲调的选择与创作。音乐的风格要多样,以引起不同受众的不同兴趣。流行音乐的节奏形式多样,有强弱(二拍子)或强弱弱(三拍子)的循规蹈矩的音乐形式,也有重音和重拍分离的摇曳生姿的有趣节奏效果。可依据方歌自身特点,通过自己创作,调套用民间音乐填词,套用现有流行乐曲填词,加以谱曲,进而传唱,以产生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例如: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有龙胆草、栀子、炒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生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肝胆郁而化热,热郁生火,木火炎上,则见肝经郁热症状;如若病人湿盛,则湿易夹热下注,治当釜底抽薪,去其肝热与湿,使之火降热清,湿浊得消。因此,张含弓老师作曲,曲中既有大剂清热之象,又有釜底抽薪之感,全曲清爽流畅起伏,清中有养,降中有升,泻中有补,不失为一曲美妙的旋律。

方剂歌诀内容丰富,包含方剂多种治法及广泛的应用,这给编写词曲带来很大困难,编词时既要体现方剂的内容,又要能够谱曲,最好还要体现一定文学效果,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笔者已进行初步尝试,但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提出来与各位同行交流,抛砖引玉,希望有兴趣的同行能做得更好。

三、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的意义与展望

1.创造内隐学习环境。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很多名医都有从师、科班、自学的多种学习经历,非常强调“悟性”。对初学中医的同学来说,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八纲等理论又与高中的现代科学教育衔接不上,而且很多中医的认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学医的氛围环境对现在中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这些抽象概念的掌握无不受到内隐学习的影响。在方剂学教育中,如果只靠外显的学习方式去学习,靠课堂上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重视规则化、形式化知识的传授,也是不够的。因此,辅以方剂歌诀传唱,逐渐形成校园文化自觉,进而影响的内隐学习,实质就是认知主体在反复进行方剂知识、中医药技术和文化的练习与复习中而产生的一种对中医药“悟道”的学习。

2.揭示中医七情疗法,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内涵。中医认为五音与七情相通,音乐与情志治疗古已有之。五音:角徵工商羽,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角―怒―木―肝”、“工―思―土―脾”相对应,音乐可归经,具有中草药升浮降沉、温热凉寒的特性,用乐可如用药。药:繁体字为“”。《说文解字》:“治病。从声。以勺切。”《左传》中晏婴论及“声亦如味”,谓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史记・乐书》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和正心也。”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方剂歌诀谱曲传唱的教育情境,有助于中医药教学实践,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激发学生专业情趣,使其进一步理解中医药文化,热爱中医药文化,从中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逐步完善中医药音乐疗法,最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益。

3.影响学生性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歌曲向来被称为是开启人类心扉的钥匙。《史记・乐书》:“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90后”的大学生群体更具有其个性化的群体特征,方剂歌诀传唱正好结合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使思想政治教育隐化为其文化生活之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再通过方剂歌诀创作谱曲活动,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为学生提供平台,广泛引导学生参与,在这些过程中,丰富和加深他们对方剂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在展现和发现自己才华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内涵,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情感调适,更有助于和谐校园建设。

总之,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模式的探索,寓教于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悟性和热情,使他们受到熏陶,增强自信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行素质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晶.聊发为唐诗今释谱曲之宏愿[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9,(1):39-41.

[2]陈静.浅析当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态势[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增):167-183.

[3]郭秀艳.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J].教育科学,2003,12(19):41-44.

[4]覃生平.论内隐学习与音乐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11(6):112-113.

[5]傅涓涓.浅谈中医五行音乐治疗[J].科技信息,2010,(12):274-275.

[6]程晓婷.论音乐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0,(10):144-145.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8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历史教学

新课程倡导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巨大超越。新课程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不再是以往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所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却又还是些不懂世事的孩子,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情况,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无论如何,教学中要时刻牢记:学生是主体。

首先,教师要会“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若学生出现厌倦、烦燥情绪,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都会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授课技巧和方法。这样,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其次,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多赞扬、多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尤其注重那些很有历史天赋的学生,也许他们在其他科目表现平平,但一提及历史变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这类学生思维活跃、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教师就应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培养他们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还有,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教师的亲切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会带给学生温暖和甜蜜。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并不是一味怂恿或赞美学生,该批评时决不能姑息迁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踊跃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语,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要讲孔子,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大家都喜欢看电影,最近有一部热映的电影叫《孔子》,希望大家去看看,了解一些孔子日常的生活。”这样大家觉得孔子就在我们中间,不再那么高不可及。

利用教科书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教学中可讲解一些遗迹类插图、人物肖像图、历史漫画,从而避免教学中的枯燥。如讲解勾践灭吴时,可结合插图《越王勾践铜剑》来展开,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历史教学中,同样也应该坚持情感教育,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触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郑成功”时,可结合我国的现状,指出台湾从古到今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还很多,如利用网络资源看电影,引导学生精读诗词等,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传授科学学习方法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进入初中以后成绩大幅度下滑,这就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所致。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历史学科因其本身的特殊性,重点在于记忆,那么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更重要。通过对优秀同行的学习,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是一种最普遍的记忆方法。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例如要记忆太平天国领袖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可以这样记忆:东洋(杨)消(萧)息(西),南风(冯)在北纬(韦)十(石)一(翼)度。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有位老师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迹编成: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册封班禅,;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

顺口溜记忆法:如将清朝皇帝的顺序这样记忆: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教学也在随着教材的改革、教学设备的更新、授课模式的变化而改变着。但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形成和谐师生关系,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没有变。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自我发展设计能力.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9

【关键词】历史;兴趣;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26-02

前言: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但并没有给人们直接的指导。没有人能够从历史上获得直接的行为的指导,因为历史永远是过去的事情,而现在的一切是不可能完全重复过去的状况的。也便是如此,在很多学生的眼里学习历史则变的是很枯燥,不像别的自然学科那样的形象生动有趣味。那么如何把枯燥的历史很好的讲授给学生,使他们爱学想学,这便成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下便是笔者经过数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方法:

1提高学习兴趣,引发其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时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举办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结合时事,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迸发思维的火花。

2注重教学语言的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既可吸引学生,调动学习气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幽默既要有愉悦性,又要有启迪性和教育性,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不单单是调动课堂气氛。

比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时,我讲了一个幽默小故事:有个人掉到沙俄皇宫边的河里,拼命喊救命,在附近站岗的士兵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最后落水的人急中生智,喊了一句话,士兵立即跳下去把他捞起来。请大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猜一猜他喊了什么?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的说“给你钱”,有的说“你是靓仔”,有的说“沙皇万岁”,终于有学生说“沙皇该死”、“打倒沙皇”。我进一步解释:在当时沙皇专制统治下能喊打倒沙皇吗?士兵还不把他捞起来投入监狱?

同时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把一些较为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地提问,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具版图辽阔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版图渐渐变小。我在讲《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鸦片战争前中国版图象一头肥猪,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就变成了一头瘦骨嶙峋的小猪了呢?

3利用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古今、中外的一些人或事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或中外历史发展的异同。如在讲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与俄国十月革命相比较,从而得出两国革命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历史问题的全面理解。

4“浓缩”记忆法

在讲授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侵略史时,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为线索,可将其内容归纳为五点:(1)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3)进一步加深:中法战争《中法新约》;(4)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5)完全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5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王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成歌诀的形式以加快记忆。例如关于“清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可以通过以下歌诀进行记忆:顺康雍乾嘉、同咸道光宣。

例如我在讲授“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这一节课时,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归纳成“三点、四段、五水系”,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大运河形势图》,指出哪三点?哪四段?哪五水系?学生非常感兴趣,效果非常好。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乃至于记忆终身。

6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在讲授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课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文物及古迹宣传片、名人字画、名胜风景区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历史影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同学们地创新思维能力。

7巧妙设问,产生兴趣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惑的过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先感到“前途迷茫”,然后激励他们去“拨开乌云见青天”,当学生“见青天”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这种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8故事架桥,调动兴趣

初中历史口诀记忆法篇10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在这场竞争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现就本学科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介绍自己的探索,以期引起更多讨论,共同推动历史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学贵有疑,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有三个:思维不被已有结论所束缚,不屈服于专家学者的权威,不相信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依据何种理论或原理推理出来,这个理论是否严谨,是否完善。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

突破思维定势。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以发展变化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高中教材对一些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分析都可用一种新的思维来解答。如:讲到分裂,要看到孕育着统一;讲到成果,也要看到负面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掌握、评价历史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1.引入历史人物趣事

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是绝大多数学生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是他们极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入这些内容,便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

2.把诗歌带进课堂

诗歌朗诵起来朗朗上口,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接触过许多诗歌,而且很多学生都能朗诵出来,所以把诗歌带进课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3.用口诀法记忆历史知识

许多历史知识枯燥乏味又很难记牢。教师不妨编些生动的口诀以帮助学生记忆,如此,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准确掌握知识且经久不忘。

4.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文字、表格、图片、实物、漫画、影片等等。不但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解知识,也能使历史可看、可摸、可感,从而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5.设置讨论环节

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往往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说法。这时候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就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讨论,甚至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这不但能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

1.教会学生“历史地思考”。

让学生具备历史思维习惯,首要问题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历史地思考”,也就是教给学生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分析历史的“三分法”、“背景分析法”、“过程分析法”和“历史结果分析法”等四大类。

2.教会学生“走进历史”。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还必须让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时间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让学生完成特定历史时空的历史作文。如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变化,假如你是中的一员,等等。训练学生准确定位特定历史阶段历史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如数轴定位法、历史阶段特征训练法。训练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归纳本阶段的基本特征,再从历史阶段特征回忆反映这些特征的历史事实。只有让学生“走进历史”,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历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3.教会学生“整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