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十篇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十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4:18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升企业在市场中核心竞争力带来了无限动力。然而,受企业传统经营理念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等影响,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信息安全问题,例如信息风险与攻击、网络漏洞以及web服务安全问题等,给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安全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在介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就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导致因素,着重就如何提升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问题;原因;对策

新时期下,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中运用日渐深入,给企业现代化建设与快速发展带来了无限动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升级进步的重要保证和标志[1]。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

1企业信息化概述

所谓的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作业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行企业运行的自动化和企业制度的现代化[2]。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部门,其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完善企业内外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内外知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可见,建设企业信息化体系,不但可以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种数据信息给企业决策层,也为企业未来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动力。

2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信息安全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

(1)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安全防御系统,导致企业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易遭受外部网络系统的攻击,引发企业信息资料被他人截获、篡改与伪造等问题,甚至企业信息系统中出现通信线路、硬盘设施以及其他文件系统遭恶意破坏现象,上述问题的发生不但致使企业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且其内部机密信息易发生泄漏,造成企业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2)针对邮件系统攻击防不甚防。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电子邮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邮件接收与传送,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内部间与外部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然而,电子邮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典型的如电子邮件病毒、垃圾邮件、机密信息泄露以及电子邮件炸弹等,给企业信息传输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因此,电子邮件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3)漏洞攻击日益严重。按照漏洞问题发生原因可分为软件漏洞和协议漏洞两种,其中软件漏洞主要是受外部不法分子攻击软件自身存在的漏洞,造成企业信息泄露等问题;而协议漏洞则主要是由于tCp/ip协议自身在安全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漏洞问题导致,外部不法人员通过攻击tCp/ip协议漏洞,致使企业信息系统遭受破坏。目前情况,很多企业对自身信息系统缺乏成熟的漏洞检测手段和能力,往往事发后才采取补救措施。

(4)是web服务安全问题突出,根据web服务流程,其发生安全问题的主要组成包括web服务端安全问题、浏览器客户端安全问题两种。其中,web服务端安全问题主要是企业web主机遭受外部不法分子侵入,导致企业保密信息遭窃或者企业部分信息遭受非法篡改等;浏览器客户端安全问题则是企业浏览器客户端遭外部非法分子侵入,致使部分机密信息与数据遭窃等。

3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因素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

(1)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问题重视度严重不足。一方面,受传统经营观念影响,企业管理层偏重于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有形资产给予关注与重视,而忽略了企业知识与信息资料等无形资源,导致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各项投入严重不足,进而造成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多数企业在面对信息安全问题时,存在着盲目乐观现象,认为信息安全问题不至于导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无法上升至企业发展规划战略之中,进而造成信息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2)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缺乏健全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受此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无法得到有效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是一旦发生信息安全问题,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与解决对策。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使得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意识与业务素质能力,致使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软硬件工作质量与效率明显不足。上述两个因素,导致企业无论是从人员配置,还是资金与技术投入方面都严重不足,受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能力不足、信息安全技术方法落后以及配套的资金缺乏等影响,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措施、手段偏低,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

4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对策

针对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为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具体有[5]:

(1)转变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观念,在企业内部管理层从上至下加强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并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等,增强全体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确保企业保密信息不外漏;另一方面,逐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各项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并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保障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

(2)不断的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的实现,同时引进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确保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任何网络信息系统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安全漏洞问题,而保证其不受外部不法分子侵入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安全防护技术的运用。通过选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系统抵抗外来攻击,避免企业信息遭受窃取、篡改甚至破坏等,对于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3)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体制。一方面,针对信息安全问题,应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针对不同系统找出影响其安全的因素和漏洞,并制定出最佳的对策,降低企业信息安全风险;此外,加强相应的网络管理,防止外来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侵入企业信息系统。

(4)根据新时期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企业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训,提高企业内部相关人才业务素质能力;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招聘人才,引进具有先进信息技术型人才;此外,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用人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5小结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安全事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对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增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毛志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形势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产业,2008,8,(1):43~45.

[2]纂振法,徐福缘.浅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24~28.

[3]谢志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4(06):132~133.

[4]秦海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05):61~62.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2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12.022

[中图分类号]F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12-0037-01

社会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方式由物质型向信息型转变,因此,中国企业为适应时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将办公系统、软件等信息化工具融入办公过程。信息化企业建设有利于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但在如今信息化企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快速建成信息化企业。

1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完善

若要更好地建设信息化企业,则需要掌握信息化企业的建设方法,以及充分、全满地了解信息化企业。一部分企业只是盲目跟风,并没有完全明白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在不了解信息化企业的情况进行建设,该种情况下建成的“信息化企业”不仅无法提升企业竞争力,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阻碍企业的发展。在信息化企业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是对于信息化企业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很多企业只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信息化,并不认为信息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企业中强大的网络设备成为装饰品,企业并不重视收集而来的信息,众所周知,凡客品牌是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从而在一夜之间成为闻名的服饰网站,如果凡客不重视信息化企业的建设,也会和众多的网店一样,淹没在茫茫网海里;②信息化只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信息是连接企业的一条无形的纽带,主要功能是体现企业的整体情况,但是在很多企业中认为信息化建设只是信息部门或者技术部门的工作,常常会导致信息化建设在某些过程中出现问题,使信息化无法全面实行,增加企业的损失;③认为信息化建设是购置信息化设备,很多企业认为购置电脑、安装系统与软件是完成信息化企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但是设备终究需要技术人员建设,没有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设备也只是摆设而已,因此也浪费了企业资源。

1.2思路存在误区

信息化企业建设能够将oa、eRp等系统集合在一个系统中,从而实现信息数据被不同系统共享,达到信息数据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化企业过程中,所遵照的思路是分布进行、逐步实现。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不同部门使用的系统也就各不相同,比如销售部与财务部的系统,两个部分都需要掌握收入数据,因此会出现重复录入情况,另外有些财务部需要的信息,财务部自身系统中并没有,比如销售单价等,这些只在销售部的系统中,由于系统之间分布进行从而无法共享,此时财务部就会缺乏必要的信息,从而需要去销售部进行信息采集工作,无形中减慢工作效率。最后,相关的部门为节约系统空间,将可能在其他部门系统中出现的数据自行删除,从而出现数据丢失或者存储混乱的状况。

1.3方法不正确

一般企业建设信息化企业的方法是首先决策,然后选择部门人员,之后购买并安装设备与系统,基本工作之后就是培训员工并在数据录入等工作中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不断改正直到系统完善为止。由于按照工作方法建设信息化企业,使培训出来的操作人员只会某种软件的操作过程,比如很多非专业的财务人员在使用用友软件时只会培训时教的那一部分,对于其他部分则不会,一旦在自己负责输入的部分出现问题就会不知所措,只能向专业人员进行求救,长此以往会加大企业工作量浪费资源,降低工作效率,阻碍了信息化企业的建设进程。

2相应对策

2.1提高认识

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实践信息化管理具有指导作用。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信息化企业,提高信息化工作的效率,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信息化企业,加强对信息化企业建设的重要性,推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比如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山东海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重视信息化建设而及时收集到相关信息进行原料储备等工作,从而在经济危机中安全、平稳地过渡;然后要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上下员工的共同责任,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在信息化企业中的任务与职责,避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出现空白和无法衔接的部分;最后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买设备装系统的过程,其主要还是依靠企业员工的操作才能真正实现。只有认识足够充分,足够正确才能更好地指导信息化企业的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企业进步与发展。

2.2加强人员培训

信息化企业主要是依靠企业员工的操作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关于信息化的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培训,让员工不仅知道如何处理相关业务,以及熟练掌握该业务的处理方法,进而充分了解的信息化知识。比如360公司会定期举办员工培训活动,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使其在面对突发问题时能够更加冷静、沉着应对。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在操作中应遵守的相关规范等培训,避免员工胡乱操作引起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提高整体操作的规范性,从这两方面培训员工可以推动信息化企业的建设,加快企业的发展。

2.3改进思路与方法

信息化企业建设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思路与方法,而不是通过购买先进的硬件设施。首先,信息化企业的建设要重视企业的基础管理,做到数据规范、资料齐全、控制合理;其次,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安装的系统与软件;然后根据员工使用情况,及时反馈,不断完善系统,建立相应档案管理,在进行员工培训时用作案例分析;最后,保证信息化企业建设方案全面推行。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仝若贝,1976,男,河南省滑县人,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02-02

引言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加值的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专利技术的65%、技术创新的75%以上和新产品的80%也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必要且重要的。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亟待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春季交流会”在京召开。据会上的研究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在4000多万中小企业中,只有16.7%企业有自己的网站,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信息化建设的落后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信息化问题又被提上日程。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强调企业信息化工作,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还相当落后,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的标准,相应法律法规也不健全

目前,我国没有全国性的协调委员会或机构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和领导,中小企业信息化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导致大量人、财、物的浪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不兼容,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另外,我国信息化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如在防范和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使许多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较大的疑虑。

(二)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

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中小企业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倾向。许多中小企业认为,只要购买了计算机设备将网络连接起来,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于是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上,而软件建设跟不上去,导致大量的计算机设备闲置或只能充当打字机使用,建立的网络也无多少信息可以共享。

(三)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从而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运营,更重要的是对企业进行业务重组,建立一套符合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是企业能够充分及时的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机遇,科学决策,以便更好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引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搞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先决条件与基础。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和缺乏资金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始终不足。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关人才支持

人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没有相应的人才,任何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只能是流与形式,企业信息化也只能是空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在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六)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更全面和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中小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三、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支持与引导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发地去搞信息化是不够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改进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从而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以改善和解决目前网络带宽不足、传输速度慢、网络通信费用过高的问题。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等不被非法者盗取和识别。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

e-commer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e-commerce效率和效能的充分发挥,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方面的e-commerce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中小企业信息化和e-commer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政府应制定和颁布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和域名的保护、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三)加大软、硬件与管理咨询的投资力度

实际上,硬件只是载体,缺乏适当的应用软件,硬件的功能则不能有效的发挥,使得计算机系统效率低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硬件加软件,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确定企业信息化的规模、模式和步骤。由此可知,中小企业应加大对管理咨询的投入,避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花冤枉钱,走弯路。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许多成功中小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的是人,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培养企业自己的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基础,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长远发展的迫切要求。一般说来,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下列专业人才。

(五)有效地实施组织机构与制度的创新

组织机构扁平化①是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基础上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组织中,企业按照“一对多式”(一个上级下管数名下级)的信息传递方式层层传达企业指令和顾客的需求,下层管理者则逐级向上级请示报告,这种逐级纵向授权和传递信息的体制变成了高高耸立的“金字塔”组织。这种结构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和应变能力。而在信息化时代,没有速度和创新是绝对不行的。

(六)正确选择信息化开发商,并与开发商充分合作

不同的信息化供应商在所适应的行业范围、业务流程、产品功能、产品的集成性、可扩展性、二次开发能力、本地化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承受能力来量体裁衣。在选择过程中应遵循;首先在功能上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要选择实力较强的公司,以保证有专业化较强的实施。服务能力;要求合作伙伴有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以满足企业不同时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信息化建设不是开发商一方而是双方的事情,中小企业应与开发商充分合作。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促进交流,避免分歧,相互配合,化解矛盾,共同管理。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周期长、见效慢,且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工程,往往表现只有投入,没有收益,特别是建设初期,似乎根本没有效益,并且它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其效益需通过其他业务部门表现出来,但一旦产生效益,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应是可有可无,而应将它提到战略高度来抓。

参考文献:

[1]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科学出版社,2000.

[2]王志山.信息系统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连卫民.网络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陈升辉.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需解决的问题.新浪科技,2007.

[5]刘建忠.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

[6]栗晓平.现代企业管理.邮政出版社,2001,(10)

[7]刘松林.电子商务教程.北京出版社,2002(1).

[8]张占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对策研究.新浪科技,2001(3).

[9]穆大常.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企业管理,2001.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4

关键词: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

1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来说,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带来的良性效益也为管理者所看重。对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以对企业本身运行的各个关节进行优化和结构的重置,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具体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实际运营,能保证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合适的市场相关信息和消息,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企业产品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运营的相关经费,建立成本的优势。近几年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配置的应用,基本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生产过程的高效快速,企业反应能力的大幅提高。这些优化环节的实现,自然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最后,从企业生产到销售整个环节的梳理,能够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使企业根据市场信息制定销售计划,根据销售计划安排生产任务,根据生产任务制定采购计划,从而使生产的整个链条得以整合相连,建立完整的企业生产流程。

2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信息资源共享有待加强

就目前的部门办公系统中,其系统对于自身部门的日常工作和业务办理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样的系统明显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信息局限于各部门,互相独立而无法共享。加上系统本身路线的分割,直接造成了各个部门直接信息的不流通和集成困难,基本无法达到信息共享和集成的目标,导致信息无法达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其价值无法被充分挖掘,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现象。归根结底,由于各个部门的职业功能被分化,加上缺乏信息共享的平台,导致同一来源的数据,会因为其收集的渠道不一致,会使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这样的偏差就会使本来可靠的数据丧失其可靠度和真实度。众多这样数据的积累,就是造成整个数据系统信息的质量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

2.2没有建立标准的信息规范

企业高层在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上没有做出统一的规范,缺乏相关操作的标准,而且下属各个基层对信息的处理差异较大,造成了企业高层和下层之间的信息不能交流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的现象。

2.3对信息的开发利用缺乏规范

对信息的开发,需要对很多环节进行细致认真的处理。这些环节需要参照相关的处理标准,标准的缺失会影响信息建设的继续推进。而对于信息建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许是角度不同,也许是处理方法不同,也可能是个人观念的差异,总的来说,没有一定的标准,信息建设就不能得到合适、整齐、顺利的推进和实施,所以建立相关的标准并执行是必要的。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标准进行检验和对比并加以反馈,能进一步完善和逐步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3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通过分析,在了解了目前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环节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优先从根本上处理好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实际操作的配置优化。一方面,要解放管理者的思想。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本质上是和基础的生产运营工作一样重要的,对此,管理层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不能只是将信息化作为衡量优秀企业的标准之一,而是看作整个企业竞争力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要对广大的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共享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信息化建设是对各个部门进行信息的统筹,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信息化的运营过程中,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的保存是有一定要求的,对信息的管理是与日常企业工作息息相关的,对信息系统进行一系列装备是必须的。备份系统、防火墙、Vpn等都是很好的技术手段,然而现代社会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黑客技术日渐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数据的保存理应被人们所重视。

4结束语

对煤炭企业进行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毫无疑问是一场具有很大市场价值的企业变革。借助信息化的技术,将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促进两方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我国煤炭工业的技术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实现智能化的生产和高效的资源利用,提高煤炭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生产力,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经营链条,实现企业自身的改革和蜕变。

作者:刘鑫霍栋单位:中煤华晋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系统基模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大多数企业已经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所有环节。

由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企业管理者采取的对策经常会产生一些先前没有预料到的副作用,甚至可能使问题愈来愈糟。那么如何从更全面、更富洞察力的角度分析问题,避免草率决策带来更大危机,是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当中提到的“系统基模”对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常见的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用系统思考和因果回路图尝试解释某些对策如何产生预料外副作用的原因。希望能如书中所提,“帮助我们认清整个变化形态,并了解应如何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

二、相关理论简介

系统论由贝塔朗菲提出,强调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由一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元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95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教授结合系统论等相关理论发展出一门新兴学科――系统动力学并将之应用于企业管理相关议题上。福瑞斯特教授指出,所有企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整体的性质,而非取决于各个组成的单个部分的性质,人们将认识到公司不是一个分离功能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系统。在此系统内,信息、物资、人力、设备、资金五种流形成决定增长、波动与下降的基本趋势的力量。

20世纪90年代初,彼得・圣吉博士在福瑞斯特教授关于企业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系统基模是彼得・圣吉博士在其著作中归纳的一系列系统基本结构。系统基模作为一种具体的系统思考工具,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借助系统理论从整体的、动态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事件背后的结构和发展变化趋势。本文将应用“舍本逐末”、“饮鸩止渴”两种基模对企业信息化两个常见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对试图解决问题的“症状解”进行分析,解释其如何使情况变得更糟,或是又带来新的问题。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分析

(一)it支持与顾问的影响

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内绝大多数管理者和员工在相关技术能力方面较为欠缺,素质参差不齐,经常因为一些管理性、技术性问题使项目实施受阻,因此需要有丰富经验和技术能力的顾问协助解决问题,以保证项目按预定的计划完成。在信息系统的日常使用中,由企业内部it部门为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也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

这些寻求外部帮助的对策易于实施,并且看上去效果明显――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解决了。但是,过分依赖顾问和it支持人员而不关注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导致员工的依赖和惰性不断增强,应有的信息技术能力无法提升。长此以往,员工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持续下降,对于外部支持则更加依赖,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今后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如图1所示。

这是一个典型的“舍本逐末”的模型。舍本逐末的系统基模告诉我们:当外部的帮助者尝试帮助解决问题时,被帮助者则乐于接受帮助并产生依赖,由于借助外部帮助者解决问题是如此有效,以至于系统内的成员一直无法拥有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员工处理问题的经验越丰富,犯错的机率也就越少,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少。建设信息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类高素质人才。无论是企业管理人才、一线业务操作员工,还是信息系统硬件与软件维护者,都要求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与企业信息化需求匹配。毕竟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工具需要熟练掌握它的人才能发挥效能,只有员工工作经验的日积月累、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发挥出信息系统应有的效率。因此,企业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应避免这种“舍本逐末”的结构对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员工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仍要坚持把重心放在培养、学习上,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信息化意识,以利于未来企业的发展。

(二)不断增加的工作量

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初期或业务流程改造阶段,或者业务出现波动时,甚至一个员工突然离职,都会加重工作负荷。此时,企业大多都会采取加班的对策来确保工作任务完成。但是,加班往往增加了工作出错的机率,有可能使问题数据(如“一物多码”)进入信息系统并或早或晚地通过错误的单据、报表对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导致工作负荷将进一步加大。笔者在企业中经常听到一线员工抱怨不准确的数据使得信息系统产生错误输出导致的工作量增加并要求增加人手,而加班或增加对业务系统并不熟练的新员工都会加速这个正反馈回路的旋转,如图2所示。

这个因果回路图是由系统基模里一个典型的模型“饮鸩止渴”修改而来。饮鸩止渴系统基模指出:一个对策在短期内有效,但对长期而言,会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后遗症,使问题更加恶化,也愈发依赖此短期对策。

作为降低工作负荷、按时完成任务的对策,加班在短期内有效减少了等待处理的工作任务,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出错的机率,一些问题数据借此进入企业信息系统当中。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一些基础数据,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些问题数据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发现。由于信息系统的特性,问题数据将会累积起来,从长期来看这将可能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后果――信息系统中的问题数据将不断增长并在未来产生更多的错误,通过非正常业务的工作负荷释放出来。使用熟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看似最容易,因此管理者们往往倾向于使用自己最了解的方式。通过模型可以发现,为了解决当前紧迫问题,一个寻常的管理措施会在信息化环境下产生预料之外的影响,不仅仅削弱了对策本身的作用,甚至最终由于信息系统有效性不断降低而使系统失效。

通过模型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无法解决一段时间内工作负荷的增长问题,但对问题数据的治理是避免出现这种恶性循环的杠杆点,降低由其产生的错误而导致的无效工作,避免使问题更糟,或许也是一种提高效率、发挥信息系统效能有效对策。

四、结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发展和构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们在各种压力之下,大多将关注点从解决问题的根本转向处理问题的表象。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进行管理创新。现有的相关文献大多关注eRp、pLm等具体应用的实施方法、技术研究,虽然也有一部分文章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但是通过系统分析企业信息化相关问题的文献较少。系统思考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拥有了如系统基模这样的实用工具。本文通过系统基模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比较普遍的两个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那些善意的、显而易见的、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管理者需要更加睿智地发现、识别和解决问题,希望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6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信息孤岛;数据集成;编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8-0107-03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误区

(一)期望值过高

有的企业盲目追求“大而全”、“先进性”,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步到位”;有的企业片面夸大信息化的作用,以为建设了信息系统,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来选择软件,造成信息系统脱离企业实际,应用效果不佳。不仅信息化成本高,无法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而且也令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备受质疑。

(二)信息系统与软件混为一谈

信息系统由软件、硬件与人员三部分组成。其中对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员,即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深刻理解软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的人员。如果存在不端正认识,以为购买了先进版本的软件,信息系统就先进完善了,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就会发生严重偏离。

(三)管理规范和流程与信息化无关

真正实施信息化成功的企业都有这样的体会: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权责体系、管理规范、流程和审批权限等,表面上与信息化建设联系不大,实质对信息化建设成败影响重大,甚至是事关成败。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固化了企业的管理规范与流程,反之,管理规范与流程是否理顺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必要前提。

(四)将信息化视为单纯的it项目

信息系统的应用主体在管理领域,其包含了特定的管理理念,将这些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业务进行整合是实施信息系统的关键。因此,信息系统实施特别强调技术、管理与人的集成。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的典型表现

(一)缺乏量化的信息化战略和具体实施步骤

我国许多企业制定的信息化战略中,概念多、目标多、定性的内容多;责权分工少、具体实施措施少、定量的内容少。缺乏量化的规划、具体实施步骤、权责分工和奖惩考核制度,“战略”就成了“空中楼阁”,结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缺乏预留空间,无法支撑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扩展

信息系统建设需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对企业管理理念及流程将会带来重大变革。由于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也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不为这种变化预留充分的拓展空间,将来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于保证信息化长期成功意义重大。

(三)信息化目标未与企业战略结合

企业战略包括业务发展战略和管理战略。信息化目标既要结合业务实际,有适度的前瞻性,又要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管控战略,使之系统化、流程化。

(四)孤立的财务信息系统,而非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孤岛模式

这是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的典型特征。而且财务系统更偏重于会计核算系统,更多地把信息系统视为节省人工的工具。当企业的内外部经营形势日益复杂,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深度化,孤立的财务系统,甚至会计核算系统就难以满足管理要求。

三、企业信息化规划层面与方向

(一)信息化规划层面

1战略层面。包括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所处的竞争环境及信息化在公司战略中的定位。

2技术层面。包括评估公司的it基础设施和人员能力;it架构,包括平台、架构、应用软件、流程、数据等。

3管理层面。包括组织架构设置、汇报体系、岗位、技能分类;it管控模式,包括it制度、标准和规范、it投资决策程序、安全管理等。

(二)信息化规划方向

王国英: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王国英: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2011年,《加强央企信息化通知》指出:企业应坚持整体规划、科学适用、成本效益、财务业务一体化等原则,统一制定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信息化总体目标和分阶段任务,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做到与集团整体信息化规划同步、系统集成、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应当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轨,结合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持续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功能,推进全球业务信息化、财务服务集中化;对于信息化水平一般、尚处于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企业,应当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不同信息系统的集成,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功能完善、财务与业务相统一、运行高效安全、覆盖集团全部子企业和所有业务领域的财务信息系统;对于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的企业,应当制定适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系统框架、软件平台和实施方案,兼顾技术先进性和操作实用性,考虑未来扩展性和系统兼容性,做好软件系统选型和网络布局。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措施

(一)实施过程

1选择优秀的项目实施顾问

优秀的项目实施顾问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对项目实施顾问的评判不仅要关注其it背景与经验,还需对所从事行业进行了解,如果做过相同或相似行业的it项目,那么以往项目的实施经验或是教训对企业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企业必须和实施顾问作深度交流,综合判断其各项能力,包括财务管理能力、对业务流程的理解能力、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及培训能力等。

2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横向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纵向贯穿各个级次。需要对企业的制度体系、管理框架、业务流程等进行梳理与优化,涉及的部门多、实施周期长、工作量大。企业“一把手”亲自挂帅,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常抓不懈”,把握关键点与进度控制,加之上下认同,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这是成为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相反,一把手工程若流于形式,变为“形象工程”,则项目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

3聘请第三方咨询

近年来,第三方信息系统咨询在国内发展很快,这是由于企业与软件公司的利益角度不同,企业对软件公司产品的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在选择时,须重点关注其在同行业内是否具有优势,是否成功实施过类似项目,不能只看名声,还要评估实施团队。

4重视系统整合,避免“信息孤岛”

企业在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系统,由于在运行环境、数据库系统、信息编码规则、业务流程定义等方面执行不同的标准,成为系统无法信息共享和集成的根本原因。传统it环境中,各部门建立各自的独立异构系统,重复消耗资源,造成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数量过多、物理位置分散,既降低了系统灵活性、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也增加了整个it基础设施的拥有成本、管理和支持成本。异构系统之间难以共享数据和资源,数据之间不能畅通传输,整个企业的it成为多个应用孤岛和数据孤岛。一是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规划。二是要及时升级集成平台。集成平台是可以适用于不同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通信工具,即通过应用集成技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公共数据、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整合起来,在企业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三是要形成企业应用集成(eai)。从应用集成的对象划分,可以分为面向数据的集成和面向过程的集成;从应用集成所使用的技术划分,可以分为平台集成、数据集成、组件集成、应用集成、过程集成、业务集成六个层次;从企业组织角度划分,可分为水平组织之间的集成、垂直组织之间的集成、不同组织之间系统的集成。

(二)系统运行过程

信息系统只有投入使用才能有效发挥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各企业应当克服“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切实抓好系统的应用管理。对已经具备上线运行条件的系统或模块,应当组织力量及时投入使用,做好数据迁移和系统初始化工作,确保数据资料连续完整和系统正常运行,并加强系统的应用培训和运行维护,定期对系统的软硬件及网络环境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同城和异地灾备,并根据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需求,持续改进与优化,增强系统的适应性、扩展性和安全性。

目前企业信息化实施不成功,很多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所导致的。狭义的信息化系统实施概念是将信息系统视为单纯的技术项目;广义的信息化系统实施概念不以信息系统安装完成及投入使用为终结,而是将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看作信息系统实施过程。目前较为流行的是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即用系统工程的思

想和方法,结构化、模块化地对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和设计。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一是规划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开发的要求;二是系统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三是系统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总体的设计方案,划分子系统功能,进行详细设计,如处理模块、数据库系统、输入输出界面、编码的设计;四是系统实施阶段;五是系统运行阶段。

实施方法论是一整套结构化的实施规范,包括基本原则、实施阶段、建模工具、实施主体、实施工具、培训文档、技术和服务支持等。其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项目实施质量,避免无序和混乱。并要注意,一是正确理解和分析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二是以是否能满足企业的业务管理需求为标准进行系统选择,即需实用而有“适当前瞻性”的,而并非“最先进”的。三是配置应用系统模块,确定报表程式和集成接口程式。四是进行系统支援,包括数据安全、容错方案、容灾系统等。

(三)管理过程

1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立相应机构和专门岗位,配备既懂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创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人才队伍稳定。

2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包括制度、流程、科目、客商、审批权限等内容的标准化。标准化使信息可以被正确识别并实现跨平台沟通,使分门别类的程序能实现真正的模块化并能完全组合。

3重视编码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软件对数据的管理是通过编码实现的,建立编码使管理有了可以遵循的原则,也为庞大的数据确定了可以识别的惟一标志方法。不同企业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的编码结构,但必须遵循共同的编码原则:

一是惟一性。一个编码对象仅被赋予一个代码;二是实用性。编码体系应符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从实用性出发,掌握好编码的级次和粗细程度;三是编码结构统一;四是符合标准化要求;五是简便易用性。编码应尽可能好记易用,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简短,以提高使用效率。

4重视流程优化。it技术只是信息化的手段、载体和实现形式,如果没有业务和管理的优化,即使应用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都会使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实践表明,it应用没有发挥潜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习惯于沿用业已存在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实际和计划,然后考虑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实现。特别是当信息系统要求和管理习惯冲突时,企业往往不愿意去改变现时存在的不合理流程。即使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直接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也只是固化了落后的管理模式,造成很多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信息化根本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5重视软件模拟运行。企业在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总是想迫不及待地开展工作,往往忽略软件的模拟运行。当前的管理软件已不同于传统的一般功能性软件,它是一套功能完善的程序组,其安装对微机环境、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和硬件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软件选型上,企业和软件开发商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软件开发商为了能顺利实现销售,往往隐瞒软件的缺点,夸大软件的优点。特别是某些刚推出的“先进”版本软件,在许多方面是不成熟的。软件开发商在为客户实施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改、完善软件的过程。除非特别必要,企业在选择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使选择,也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模拟运行。模拟测试包括软件的安装和调试、流程和功能测试、实用性测试。

6做好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信息系统存储了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的大量财务与业务数据,安全保密至关重要。企业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保密规定及技术规范,要从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安全技术等方面,在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实施与运行维护全过程中,贯彻安全保密要求,加强安全保密管理,做到保密工作与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实施周期、专业跨度、管理级次、影响范围,还是管理理念的革命、工作习惯的改变、管理规范性的提高,都当之无愧称得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加强很多方面的工作。从另一方面讲,对企业也是一项修炼,其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将得到巨大提升。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7

 

近几年来,我国虽然有80%的零售企业在进行信息经济化建设,但只有少数零售企业通过信息产业经济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不少零售企业忽视了信息化建设,还有的走进了种种误区。文章针对我国零售企业目前利用信息化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问题的提出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传感技术等多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过程。

 

零售企业作为以直接供应消费者生活消费品为基本任务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零售业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连锁店、专卖店、入驻百货等方式来发展了,其还必须走进信息经济时代。当前,信息化建设成了零售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国内百强零售企业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成功的运用了信息化管理,巩固了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然而,目前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通过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果的零售企业非常少,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一,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走进了误区,表面上使用了先进设备,如poS系统、miS、eRp管理系统,但这些先进设备只是作为简单的销售工具使用,不仅不能在总部、分部和配送中心之间进行信息反馈,更不能合理进行商品配送和调剂,而且还不能利用其收集的数据资料,分析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倾向以及指导未来的销售和服务。

 

面对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找出制约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零售企业发展实情的信息化发展模式,这对于当前处于“内忧外患”形势下的国内零售企业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2.1信息管理水平不高,企业信息化程度有限

 

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问题,信息管理方法也只是对国外先进企业的初级借鉴和模仿阶段,并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同时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人才管理以及培养模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具体来讲,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零售企业工作人员对电子商务平台系统的使用以及供应链管理平台和门店管理系统等高科技的技术应用熟练度不够;第二,对于整个零售企业而言缺乏对其高度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总之,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部分。

 

2.2信息系统缺乏对顾客的全方位研究,顾客体验度不高

 

传统零售企业提供的产品往往具有趋同性,异质性不够,消费者对商品和零售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这些因素往往都会促使顾客转向零售企业的竞争对手。比如,沃尔玛的信息化水平一直以来位居同业前列,其eCR(有效客户反馈系统)以顾客为导向进行商品的补货和配送,使高品质的商品和正确的信息经过无纸化的eDi系统,把生产商的生产线和零售商的结账平台连接起来。而对于我国国内零售企业来说,远没有达到沃尔玛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缺乏对顾客的跟踪研究和分析,对顾客的反馈建议以及顾客的消费倾向等等信息统计、研究不够,这很大程度上促使顾客对我国零售企业忠诚度下降;另一方面,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我国许多零售企业往往注重自身的需要或工作上的要求而进行的,而缺乏从顾客的角度开展信息系统的建设,没有真正做到“以顾客为本”。

 

2.3供应链信息化运作不足,企业经营效率有限

 

供应链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门店分布广而分散,商品的采购和供应需要精准而及时,这就需要优秀的信息系统全方位支持,来提升商品供应效率。而当前大多数国内的零售企业在商品采购、门店选品、货品配送、补货、货品上架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如选品失误、畅销品缺货、断货率高、货品滞销等一系列供应链问题,对于关键环节的把握不足极大地降低了零售企业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其次电商平台的系统运作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门店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熟练度不高,导致整体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于预期,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配合度不够,无法实现利益共享,互利共赢,在整体运营效率上也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3零售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

 

3.1优化自动办公系统,促进企业信息高度共享

 

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构建,可以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合作伙伴间快速无缝地流动,实现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零售企业的管理系统的结构不断优化,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更直观便捷地反映出各个要素之间的系统运行状况,从而真正地提高和节省了企业运行的费用和成本,通过高效率的运作不断提升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不断促使企业转变为扁平化组织结构,做到真正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并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办公系统的创新也提供了一定的平台,通过将办公系统移植到通信端的方式,使得零售企业各个环节的员工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公司的发文,有效提升员工的办公效率。同时,商场如战场,面对云波诡谲的市场环境,紧急会议的召开在所难免,“互联网+”也真正改变了以往传统会议的方式方法,避免了组织参会人员入会的麻烦,通过办公系统中引入视频会议的功能,可以帮助参会人员即使在异地也能够参与协同办公,极大地提升了办公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会务费用以及企业人力成本。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3.2加强客户关系的信息化管理,构筑良好的顾客沟通渠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零售企业的服务环境不断加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快速地收集到客户在消费购买过程中的意见和反馈,同时,可以帮助零售企业对最终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以及购物满意度提升进行更加精准地把握和分析,不断增加客户的粘性。CRm软件尤其是分析性把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和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可靠的信息,再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进一步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上和技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提供准确的依据。使零售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服务到所选的有效的顾客全体,同这些客户保持长期和有效的关系。

 

通过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全面详细地掌握客户的相关信息资源,与客户之间建立良性的沟通循环,打通二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企业根据客户的业务使用数据信息,参考其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通过精准的客户分析,帮助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推广活动,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以便更便捷的促成销售,切实提高零售企业的服务质量,增加客户的粘性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

 

3.3完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随着零售市场不断开放,共享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等更多的点对点的信息对接,信息的收集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当中。并且,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零售企业的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加强对财务状况的监控管理,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例如,京东商城的首席运营官李永提到的基于京东自建物流和仓储体系的核心目标“让交付更便捷”,京东通过客户为先、智能物流、信息化大数据等因素,为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不同阶段需求能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购买力大大增强,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这对我国的零售企业冲击很大。想要扭转这一局面,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注重对企业文化和信息化的教育,引进先进的系统;另一方面要使信息化建设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针对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应当注重管理为先的理念。通过借鉴国外成功零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和国内成功典范,试图找出一条适合于我国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8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

一、前言

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现代设备管理中,就可以做到采集和处理过程数据;实时监控、诊断系统过程;共享设备信息等,使得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对于实现高效、准确的工作目标,使设备管理工作迈向现代化,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设备现代化管理的特点

设备现代化管理造成企业仅靠人工、按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进行设备信息化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于已经变得不可能。企业设备现代化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设备的体积、产能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2)设备以生产线、装置、系统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类型的设备以及大数量的设备。

(3)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率、反应速度等大大提高,从而使其生产效率和效能显著提高。

(4)设备各种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好、其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也越来越高,运行性能大幅提升。

(5)随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电子技术水平高速发展,对设备运行方式和运行效能产生巨大影响。

(6)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不但可以确保生产线、装置和系统的自动、顺序运行,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产量、安全、包装进行自动控制,还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运行,保证人员、环境安全。

三、设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

(1)在现代大中型企业中,设备投资比例越来越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0%~70%,成为企业建设投资的主要支出项目。

(2)随着设备技术含量的大幅提升和设备种类的大幅增加,除了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能源、资源消耗外,每年还要投入大批维修预算费用,用于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支出。

(3)由于现代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率、反应速度等大大提高,如果设备维修保障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故障停机就会造成生产中断,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4)现代设备往往在高速、高负荷、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设备承受的应力大,设备的磨损、腐蚀速度也大大增加。一旦故障处理不及时,引发事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恶性后果的发生。

(5)由于现代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无法解决现代设备的技术问题,因而需要对设备进行社会化管理和维修。

随着设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决定了企业领导必需在设备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以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多个行业实施经验的设备管理软件实施方会参与到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但由于以下主要因素的存在而会极大地影响到设备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实施质量,希望在企业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引起企业方领导的高度关注。

(1)在企业进行设备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企业领导较重视但投入精力和时间很少,一般用户不愿因信息化建设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设备管理录入工作而热情不高、参与度不足的情况。进而由于企业方的需求表达不清、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不能满足要求而造成项目实施双方的不满,给项目实施带来巨大的风险。

(2)把信息化建设当成实施方交钥匙工程,实施过程完全成了实施方的事情,企业用户只等着拿到一个自认为可以到手就可以使用的简单系统。殊不知,这样提交的系统根本就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也不能适应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3)企业用户通常的想法是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实施方,后续系统功能只需要实施方按他们说的做法去开发就行了。这说明企业领导和用户没有树立正确的系统实施观念,没有把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想成是他们管理水平的提高过程,也是培训、讨论、业务流程改进等过程。从而浪费了时间和获取知识资源的机会。

(4)企业各设备管理部门一般都会从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出发,从自己当前最迫切解决的业务需求出发,购买和实施解决某一方面业务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然后把这些系统限制在本部门内部使用,从而人为造成许多的信息孤岛,为以后的系统整合、各部门业务重组埋下重重障碍,成为设备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助力。

(5)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往往会由于企业方对项目实施方法的理解不透、实施方的引导和培训不足等原因,在信息化系统整体功能设计方面,没有以端到端的业务设计需求思想为指导,没有从部门内业务集成与协同、部门间业务集成与协同、同一部门不同地点间的业务集成与协同出发,而仅从本部门各种业务需求本身思考,设计出互不关联、处处存在断点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最终影响信息化的实施质量和用户的认可度。

(6)在企业实施设备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企业及实施方因各种原因把一些素质不高的人员派到项目组中参与项目实施工作,人为的给项目的成功实施带来巨大风险。

(7)在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项目实施方往往应用户的强烈要求或者是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了电子化开发,而没有从设备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出发,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功能。

在企业进行设备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每一个都会给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带来巨大风险,都是需要引起项目实施双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并要在自己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力以避免。

五、企业在设备信息化过程中的需求分析

许多企业通过不断的参观、学习、思考等过程积累,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与要求,在进行新的设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开始不再盲从项目实施方的培训与引导,具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性和提升项目实施质量、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新的需求。

(1)企业方已不仅限于深入挖掘和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功能,开始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发展要求和设备管理理论的指引,要求实施方提供更多适应多种业务的新功能。

(2)企业方除了使用实施方所介绍的功能外,已经开始针对企业某一方面的业务需求,结合企业领导的最新管理思路和最新设备管理理论指导,提出对某项业务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要求分阶段、有重点的解决企业设备管理业务难点,为企业总体生产经常目标服务。

(3)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领导不能仅关注设备维修保养某一方面的业务需求,要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出发,关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各业务阶段需求,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最大效益和企业生产运营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4)企业方希望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引进和吸收项目实施方在各个行业的成功实施经验与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实施方可能带来的最新设备管理理论讲解,将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企业就希望通过某个适合的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把这些孤立的系统进行整合,最终解决用户在多个系统中多次重复操作,信息还不能充分共享的问题。

(6)企业领导希望通过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不但能够方便企业各级用户的日常业务操作,还能为企业Kpi业务指__标的数据来源提供依据,从而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最终为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服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9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

1.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开展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将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企业的生产部门以及其他管理部门进行直接联系,利用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平台直接获取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数据,不仅实现了信息数据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应用的快捷,同时也可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质量非常有益。

2.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对于财会工作的监管能力

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传统的人工管理状态下及时性较差以及无法全过程控制管理的问题,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及时地明确会计管理工作开展状况以及具体账目情况,因而能够优化企业的会计管理业务流程,同时提高对于财会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力,这对于强化企业财会工作的过程控制以及风险规避能力十分有利。

3.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效率

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可以借助于具有财务预测、会计控制、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以及经营决策支持功能的软件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因而不仅可以简化会计工作业务流程,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可以大幅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的管理水平。

4.会计管理工作地时效性得到大幅提高

通过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生产经营阶段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数据可以及时地录入到企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之中,进而可以随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而且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数据进行快速的查阅和分析,并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中的制约问题

1.对于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会计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实施推进困难,企业财会管理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

2.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部分企业对于会计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力度不足,因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力度不足,非法访问、篡改以及破坏信息数据库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涉及到企业商业机密的部分信息数据泄露;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导致信息数据容易受到破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存在缺陷,容易出现崩溃或业务处理不完善的问题,造成企业会计信息数据的失真。以上问题,都是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完善的方面。

3.企业缺乏会计信息化高端人才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管理理念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产物,因此对于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现代会计管理理论知识涵养不足,业务处理能力不高,而且对于计算机信息网络以及软件操作不熟悉,因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缺乏人才支持,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策略

1.转变企业会计管理理念,结合信息化要求完善会计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会计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管理理念,在会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牢固树立会计信息化理念,这是时展对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其次,在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上,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规模、业务特点以及管理组织结构,成立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会计管理信息化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同时制定完善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指导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有可能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同时会计信息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因此必须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首先,在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上,可以采取加密技术,对于会计信息数据的使用必须经过授权使用,避免由于越权操作或者是非法窃取造成企业会计信息数据的外泄或者篡改。其次,对于会计信息体系中所有的计算机以及服务器,应该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软件,避免由于网络病毒对系统造成攻击破坏。最后,应该强化与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部门的联系,对会计软件中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并制定解决措施,以提高功能软件自身的安全性。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由于安全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培养高能力水平会计人才

首先企业应该通过开设培训课或组织专家讲座的方式,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促使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并能够熟练的使用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进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最终实现会计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4.实现会计管理功能的转变

在当前知识经济条件下开展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实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职能的转变,改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主要是集中在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上,应该重点向企业财务分析、财务决策支持以及财务监督方向进行拓展。通过网络数据库技术以及决策分析软件,提高会计工作对于企业管理的参与程度以及经营决策的支持力度,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息化;规划;资金;人才;外部环境

对于中国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宏观方面说,信息化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说,民营企业实现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效有序的管理;有利于节约生产材料,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有利于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利用;有利于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共享和利用[1]。

一、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有些行业应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企业已经超过30%,但局域网的应用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电子商务的应用也主要在于网上查询、网上信息,而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资料表明,目前真正实现信息化较高级应用的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5%。也就是说,国内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只有5%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障碍表现在:

1.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存在观念误区。中国相当大比例的民营中小企业都是以订单(销售)为生存基础的,有单子才能活命,没单子就倒闭,平均寿命也就三至五年。在生产规模未达到一定层次基础上,信息化手段往往无法显示出其在大量烦琐的生产过程中准确高效的优势。企业的拥有者、管理者认为客户、渠道才是企业生存的源泉,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方面仍然比较狭窄,认为信息化就是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用电脑打字、玩游戏、聊天、看新闻;认为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上网”,或者偶尔浏览一下网页也就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

2.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首先,民营企业收款难,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扩大生产、建设中。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的短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高。银行内部缺少向民营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提供贷款方面缺少积极性。而企业外部也缺乏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筹集资金的渠道。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大多将信息化放在第二步考虑。

3.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中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常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高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持机制。民营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而民营企业由于对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估不合理,因此本身提供的环境往往留不住这些人才。据统计,民营中小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素质较国有企业、外企低。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每百名员工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

4.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各不相同,其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制”,以工具化、成组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需求。但目前国内的一些it方案提供商只是把自己的产品的优势和功能摆在企业面前,单纯地去推荐自己的产品,以产品卖出为目的,他们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上的缺陷,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符合,

[1] [2] [3] 

起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这也给企业信息化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一方面,政府对民营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与规范;缺乏鼓励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另一方面,整个针对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滞后;缺乏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中介结构和高质量的咨询机构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使民营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限制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相关对策

.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民营企业在规划信息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实用,避免追求华而不实。二是要可靠,一旦实现了信息化,那么企业的生产、管理都不可能再倒退到原有的模式上去。如果信息化系统不可靠,时不时的老出问题,那么对企业来说,将是无法承受的。三是易升级扩展,企业要发展,技术也在更新,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做到既满足眼前的需要,又能兼顾将来的升级发展。最好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各模块既可以独立运行,发挥一定的效益,又可以相互搭接,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四是要安全,必须确保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的生产、传输、处理、存储过程中,不被丢失、破坏、盗用和非法修改等。

.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民营企业的业务流程隐蔽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企业自身难以了解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模型来分析和重组企业业务流程,从而发现流程中的瓶颈,进而优化之。对于由于流程引起的权利再分配问题,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妥善解决。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动态变化,系统设计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模式与软件系统相分离的方式来实现。it厂商能够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开发出量体裁衣的内部企业应用软件,让企业决策者能够真正了解到信息化的作用,要拿出货真价实的解决方案让民营企业决策者们看到实际效果,才会引起他们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

.民营企业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民营企业由于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企业在规划确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实施。如果条件具备的企业,当然可以一次到位,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可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分阶段、一步步地落实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选择一些占用资金少、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的模块实施。比如,可以先实现互联网的接入,在互联网上本企业的主页,宣传企业的形象,介绍自己的产品,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可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外部信息,这对民营企业是很重要的。这在目前来说,都花费不了多少资金,技术上也不复杂,如果自己没有主页的制作和维护人才,也可以暂时委托别人来完成。采用成熟一个条件,就落实一步的方法,不断地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实现规划确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对民营企业而言,吸引人才、稳定人才,防止和抵御人才流失越来越成为企业信息化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企业应广开门路,招贤纳士。如加强与高校结盟,为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吸引人才。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对有特殊贡献的关键人才,采用智力入股或技术入股以增强持股的技术人才对企业的凝聚力,稳定人才。还要逐步在职工技术晋级、干部考核时将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基本技能放到考评内容中去。再次,加强对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提倡个人自学为主,同时企业内部也进行一些简单实用、面向广大工人的计算机与网络培训,将广大员工的it技能培训当做重要项目来建设。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学习型组织,激发起群众性的学习热情,大大刺激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