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十篇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十篇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7:50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1

(一)信息素质的定义和信息素质的内涵。国际上,信息素养也称为信息素质或信息能力,其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在给美国全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他认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那些经过训练,掌握了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的技术与技能,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其基本的思想是:信息素质是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与技能。这一基本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对于信息素质的研究,人们认同信息素质是信息用户根据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为解决实际问题对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技能。国内学者对信息素质内涵的研究各有特色,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陈爱璞将国内关于信息素质概念内涵研究归结为二要素(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三要素、四要素、六要素等方面。2周均兵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除去语言表述上的分歧以及“语义”意义上的重叠,国内学者基于内容特征的信息素质概念建构可大致归纳为以下6个相辅相成、互为基础且关联紧密的部分,即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法律和信息道德(伦理)。[33对信息素质内涵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00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家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委员会、国家信息论坛在布拉格召开了信息能力专家会议,讨论并发表的《迎接有信息素养的社会》的布拉格宣言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人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以及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询、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使用与交流信息的能力,这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信息素质的描述,它向我们传达了关于信息素质更为深刻的内涵,即对信息素质的理解已不仅是人所具备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而且是人(信息主体)所拥有的进入信息社会所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设计。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质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对象划分为多个层次进行。刘崇欣与安娜都提出,应根据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将信息素质教育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层次,分别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曾晓牧提出由基础信息素质教育、通用信息素质教育和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组成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涂颖哲提出从理论、实践和应用三个层次来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杨勇提出,应用构建主义来策划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初级层次构建学生的信息意识,中级层次构建学生的专业信息知识体系、形成相应的信息能力,高级层次构建综合性信息知识体系。¨具体到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国内学者的研究基本集中在针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等。这与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集中于高校,并依托于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密不可分。如符绍宏提出,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环境改变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信息需求日渐提高的今天,信息素质的培养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图书馆利用教育”以及一般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范围。_6杨勇则提出,要让大学生懂得作为一个数字时代的人,不能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更应当学会具备走出校门后仍能继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

(三)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中,普遍应用的是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即单纯的“灌输型”、“模仿型”简单化教学;在知识的教学中,重视结论的直接呈现、求同思维的培养;在实习中,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模仿练习,使其熟练化为一种定势的思维模式。国内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也尝试引入新技术和新理论。杨丽认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育的趋势。涂颖哲则提出了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并以华南理工大学的信息素质与《船舶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整合式教学实践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黄如花与张建国等提出了泛在学习环境下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二、与信息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理论

(一)知识的构成要素

关于知识的构成要素,自古以来便是众说纷纭。陈洪澜综合多个学派的研究,提出知识的构成要素包括经验、信念和信息。¨9皿七。知识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够消除人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消除了“不确定性”的信息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知识。知识和信息在内容上有共性,作为认识对象的信息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具有主观性,二者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关系的反映。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客体发出的信息并非能完全为主体所接收,接收到的信息也并不一定都能转化为知识,只有当主体理解了信息的意义和内涵时才能把信息称之为知识。简单地说,知识是从信息提炼中得到的精华部分,提炼的过程就会有经验与信念参与其中。_9信息素质教育中,教师向学生传达的是信息,这些信息需要被学生接收并转化为知识,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但这个过程的发生需要很多条件的配合,首先学生需要产生参与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切身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有了这样的信念,学生才有可能从信息生活的经验中进行学习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这才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知识的分类

1.依据知识效用分类。知识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多种多样,早期的知识分类大多是按照知识的用途进行分类的。因此,我们研究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从更广泛的领域选取教学素材。早在2003年的《布拉格宣言》中就曾经提出,信息素质是终生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学生的信息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基于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

2.依据知识表征分类。知识表征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讨论的是信息如何转化为符号并与已经存储在大脑中的其他事物相结合的问题¨0l。在考察人类知识本质、起源和局限的哲学分支——认识论中,对“知道是什么”和“知道怎样做”进行了区分,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进行的更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程序性知识是个体掌握了一套能够支配其行为的程序。在两者的关系方面,概念和规则既是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核心成分。前者侧重于说明由概念和命题构成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后者重在阐述概念和规则如何支配人的行为,使概念和规则由陈述性形式转化为支配人的行为的程序。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就是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知道某一规则并能陈述该规则,就是学习者了解自己将要掌握的规则并能将其陈述出来的过程。第二阶段,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第三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表现为规则不必挂在嘴边,而是高度内化,自如地指导人的操作。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更侧重于哪一个类型的知识。从信息素质的定义和内涵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素质是一种技术或者技能,它更侧重于概念和规则的运用。因此,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在课程设计等方面突出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特点,以避免刻板的照本宣科,从而使教学过程止步于陈述性知识的教授,而更重视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

三、提高信息素质教育效果的几点认识

(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念

首先,作为信源的教师,或者说信息素质教育任务的承担者,将自己的知识以信息的形式传递给信宿,即学生,学生在信念的支持下接收信息,并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在此过程中需要有两种信念的支持,即相信信息素质教育中所传授的知识是有用的信念和接受信息素质教育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的实际使用技能的信念。最后,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素质教育后,掌握相应的技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从经验中不断总结,并将经验转化为知识。在信念部分,“相信有用”和“学会使用”两个信念的建立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要使学生建立“相信有用”的信念,就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为学生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学习的信念,并对信息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从而形成知识。同时,要使学生建立“学会使用”的信念,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考虑到信息素质教育最终要完成程序性知识教育的教学任务,建立起完整的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接收信息,有目标地进行思维加工,以完成有效的学习过程。

(二)改进课程设计

目前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课主要开设在大学,这一现状一方面使教育者容易将教学内容集中于高校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和高校学生学习中可能产生的信息需求上,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缺乏完善的、体系化的信息素质教育,使信息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两种现象在现行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发生冲突,学生需要的不是教师传授的,从而造成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缺乏重视。另外,从目前信息素质的研究来看,很多学者将信息素质的内涵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视为同一概念,比如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等作为教育内容,并根据高校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次的教育,这也是造成学生忽视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原因。我们探讨的信息素质的内涵,不论分为二要素、四要素甚至二十要素,这些都是构成信息素质内涵的构成要素,它们的意义在于作为客观的评价指标对信息素质进行评价,而并非能够作为独立的教学单元,亦非能够按照层次来进行排列的教学体系。因此,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信息素质作为终生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以此为起点来理解学生的信息需求。对此,可以参考知识效用的分类,从实用知识、学术知识、闲谈与消遣知识等不同层面来安排教学内容,打破当下信息素质教育仅仅局限于学术知识的局限。一方面通过对知识效用的分类,还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有效的层次划分。另一方面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实用和休闲生活方面的信息素质教育,使学生从生活的层面体会到信息素质教育的实用性,由浅入深地建立起提高信息素质的坚定信念。只有以此信念为支撑进入相对繁琐、抽象的高年级的学术知识的信息素质教育阶段,学生才能以更加认真的心态进行学习,从而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的成效。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语言;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现状

小学语文教育随着近几年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文教学语言是较难解决的课题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教学包括以下几部分:课前导语、过渡语、提问语、讲述语与结束语。课前导语简要的概括了本节课的核心思想,同时,以幽默诙谐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节课之间需要教师精心安排过渡语,过渡语巧妙地帮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开启下一节课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课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语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种。讲述语在教师授课中使用频率更高,这种语言的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语言生动丰富。结束语具有极强的归纳性,信息量较大,对课堂中讲过的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研究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全面准确的对现状进行概括。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的改革,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部分人们简单的将教师在课堂中讲课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对教学语言的概念界定出现了错误。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教学语言对自己语言习惯进行改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逐渐被多媒体多取代,许多教师放松了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准备。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素养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涉及到文学、美学、逻辑学、哲学等多门课程,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丰富生动的,现代的教育为了追求教育进度而将这种生动丰富简化,不能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我国现代语文课堂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缺乏了真正的语文文化素养,课堂语言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应死板化,结合教师实际的想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找出一些简单有效、操作性强的方法,提升教师与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决定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同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成果,这其中存在差别的原因来自于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使学生对课堂的知识出现强烈的厌倦感,而生动丰富的语言内容与语言修饰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究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处于懵懂的阶段,面对语文学习内容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对学生认知的导向,应当引起各位教师的注意。如何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笔者的经验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创设真实丰富的语境教学,帮助学生体会真感情。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较弱,真实的语境帮助学生深入的剖析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情景。将学生置于情境之中,是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语言的作用被放大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适当的创设真实的情景语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想象力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只有将课外的资源与课内的内容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接触的语文内容更活泼,更具有吸引力。第二,教学语言应当规范准确。小学生对语文文化的素养多半来源于教师的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语言规范标准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小学生对知识的判断能力有限,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起到了潜在的教育作用,只有标准规范的教学语言才能保证学生对语言掌握的准确性。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逻辑性较强,带领着学生的思路探索知识的奥秘,而不是在课堂中口若悬河的反复讲述,为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疲劳。教学语言的精炼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到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准确的抓住教师讲述的重点内容并重点掌握。最后,教学语言应多采用幽默诙谐的风格,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处于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成长阶段,教师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幽默诙谐的语言的风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可以调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对学生幽默诙谐的评价使学生在善意中获得启发,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果。然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并不是对学生具有讽刺意味的批评。在和谐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进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语文教育中不和忽视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剖析语文教学的内容。只有优美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不断被使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才能不断增强。教师在教学语言素养上也应逐渐完善自己,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收获最佳的教育成果。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探究中可能存在疏漏。在广大学者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3

摘要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依据(以时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根本、以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为基础)和应注意的几点问题(注意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始终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注意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注意构建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希望能够借此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策略

在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实现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择是直接相关的,只有在课程内容能够恰当、合理、科学的反应课程目标的情况下,课程目标的实现才能够得到切实的保证,这一点,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作为连接“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的中介,始终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通常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或者是任课教师的讲义和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呈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是学校通过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仰以及言语、行为和习惯的总和,其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只有确保了所设置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才能够确保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然而,综观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情况却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所设置的内容健身实用功能不足、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休闲化倾向严重以及所设置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化等等。上述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初衷相背离的,甚至已经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审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与完善,不仅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依据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时展的需求为出发点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时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也就是说,在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时,一定要注意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制约因素,要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开展改革工作。具体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来说,目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也因此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前瞻性、延伸性等等。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就必须充分重视和考虑素质教育这一时代背景和高校体育的时代特点,以此来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出发点。

(二)要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根本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最终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的。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时,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根本。概括来说,在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时,主要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需求;二是,学生的健身需求和健美需求;三是,学生的体育休闲娱乐需求;四是,学生的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需求。只有从上述的这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够确保所开展的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要以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为基础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时,要以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为基础,也就是说,一定要充分考虑高校现有的体育教育教学条件的制约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和完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所做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工作由理论形态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否则,即使理论再完美、再理想,也会因为教学条件的缺乏或者是不配套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注意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始终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不但要考虑其在人体生物改造方面的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其在体育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价值。

二是,要注意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也就是说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时,要注意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如,学校所在地的气候情况、地域特点、体育风俗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学校的专业特色、师资水平、教学条件、体育传统等等,来开展改革工作,力求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

三是,要注意根据现代教育学、人才学以及素质教育理论等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构建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内容体系,以素质教育为牵引来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确保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樊勇.体育教学改革与学习改革的几个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4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研论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081-02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师资的需求要从数量的满足逐渐过渡到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教研论文是评价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说明其对数学新课程的参与、评价和反思过程。本研究之所以选择通过对“中国知网”小学教师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教研论文的内容既可以反映出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又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反映出数学新课程实施近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小学教师在201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教研论文。文献来源是“中国知网”,选择的文库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主题为“数学”;作者单位:“小学”;搜索匹配度为模糊;时间为2010.1.1~2010.12.31。检索结果为2010年小学教师公开发表有1367篇论文。

本研究的样本是从小学教师发表的1367篇论文中随机选取100篇。采用了excel软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

表1样本中作者单位为小学的100篇文章主要内容分析

三、研究结果

1.文章内容偏重课堂教学。表1数据表明文章的内容有93篇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可见小学数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上好课。综合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探讨两大类问题:

(1)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如怎样进行师生互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注重人文关怀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在样本所选取的100篇文章中有14篇文章论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优缺点的总结。

(2)对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体会、经验谈:如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关理念的理解及结合具体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2.关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选样本的教研论文中有8篇文章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数学兴趣、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和经验之谈。这较之以前数学课堂教学只为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相比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这也说明小学数学教师逐步认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多的关注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缺少多角度的论述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文章结构基本以“理论+相关例题”为主。在所选样本的100篇文章中,所探讨的问题角度单一,没有多角度去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几乎所有文章都是一些课堂实录,文章结构基本形式为“理论+例题”。其中理论探讨都为文章第一段或第一二段,理论探讨的内容基本上以文章所论述主题词的简单定义或某一个问题中的新课改理念为主;大多数文章都没有从理论上做深入研究,例题在整篇文章中占的篇幅过多。

4.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教研能力认识不足。样本中有4篇文章论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所有文章都认同数学教师整体素质关系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认为小学数学教师主要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大体可总结为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及身心健康素质。其中教学业务素质是指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坚实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但这4篇文章对数学教育的研究能力并没有提及。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上好课,完全忽视了在教学中对出现问题的解释、探讨和总结的科研能力。

四、思考

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里收录的教研论文为研究对象,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数学课程改革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参与和反思的现状。综合2010年全年所有文献,文章质量普遍不高。虽然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但很少有相应的教研意识。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小学教师没有经过数学教育研究的专业化学习和训练,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很多教师仅处于半专业状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变革:

1.职后培训中注重教研型教师的培养。教研型教师是指具备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从专业的角度作出理论的分析、解释。而职后培训是目前小学教师由“教学型”的教师过渡为“教研型”教师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研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修养、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在职后的培训中要有“教研强师”的理念。帮助受训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教育教研理论素养和教研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教研能力、教研知识和教研精神的专业化数学教师。

2.小学数学教师改变教学反思形式,提高自身职业定位。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简单的课后小结或教学日记,这种教学反思只是对上课情况的一种简单描述,而他们日常工作的全部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传授,因此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教书匠”的角色。而数学教育研究论文是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理论更辩证的一种反思形式,通过这个方式可更快、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要鼓励小学数学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改变教学反思形式,提升自己的职业定位,使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授数学,做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作为研究者全方位的参与到数学课程的改革中。

参考文献:

[1]杨玉东,吕世虎.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2]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4).

[3]张奠宙.高师数学系改革的若干设想.数学教育学报[J].1999,(2).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5

编者按本刊从2012年第10期开始进行“关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探讨”,先后发表了多篇有关教育质量标准的文章,如王忠敏的《对教育质量标准的思考》、赵伶俐的《以人才质量为核心统摄教育质量》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时代的选择: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为什么关注该话题?源于我们一个基于常识的判断:没有标准的质量观,不过是“空中楼阁”。所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既是《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深入分析国际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的辛涛、姜宇提出,我国教育质量标准的核心应确定为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并应着手厘清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等等,颇具启发性。

“普九”和“两基”工作基本完成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就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以说,建立教育质量标准,以此来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保障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我们对于教育质量标准的认识并不清晰,对于质量标准与现行的其他教育标准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程序也需要进一步讨论。建立我国教育质量标准,需要界定教育质量以及教育质量标准的概念、内涵,深入分析国际上教育质量标准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认真回答上述几个关键问题。

一、教育质量及其标准的基本内涵。

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教育质量,怎样的教育是高质量的教育。然而,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评判一个地区教育质量高低并不容易。国内外关于教育质量的研究一般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把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的教育结果、个体与家庭等因素和学校教育过程都视为教育质量的组成部分,进而讨论个体和家庭因素、学校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如经合组织oeCD于1995年提出的教育质量框架——《oeCD国际教育指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005年全球全民教育监测报告》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定义教育质量》的教育研究报告。这些教育研究报告的特点是,通过对相关教育研究结果的回顾和总结,提出理解教育质量的框架,但严格来说,它们对教育质量的理解仍是概念上的,难以利用此框架建立起可进行评价的教育质量标准。第二种观点是从学校教育的立场出发,不考虑个体因素,假设学校教育的各个因素都对教育质量有实质性的影响,列出了包括教育结果和学校教育过程的质量指标,进而考察教育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如《欧洲学校教育质量》研究报告。第三种观点只保留了核心的教育结果,即对学生学业水平(也就是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描述,而不做解释,如《巴西教育质量指标》(BrazilianeducationQumiwindex,iDeB)仅使用学生学业成就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其质量指标简单明确可操作,当然,不足之处就是缺乏系统的对教育过程的探讨。

深入分析上述几种不同框架,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种观点对教育系统的质量提出了理论构想,考虑到了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用以解释教育质量的现状,但主要停留在概念层面的分析和理论层面的研究探讨上,难以用来制定标准。第二种观点相对于第一种来说较为简化,但由于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难以控制的变量,评估时可能存在操作性差、周期长、花费高的问题。第三种观点直接以教育结果为质量对象,保留了教育质量的核心,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质量指标明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国的教育质量标准的核心应确定为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这是由于教育系统非常庞大,如果对教育所涉及的诸多要素,如学生及家庭、教师、学校、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和教育产出等都纳入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话,必将是一个十分宏大而难以实施的评价体系。结合国际上对教育质量定义的探索,并充分考虑到教育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我们认为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能够代表教育质量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教育结果,也就是看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经历后能够达到何种能力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目标和期望。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到的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不是指在大规模学业水平测验当中体现出的学生成绩水平,而是指在经历一定教育阶段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能否体现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具体而言,就是我国的教育质量标准应描述和规定学生在完成各学段教育时,应具备的与进一步升学、进入社会或今后发展有关的基本能力和关键素养以及这些能力或素养的具体水平。

二、基于国际经验对教育质量标准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当前,世界各国并没有与教育质量标准直接相对应的词汇,也没有对教育质量标准的概念内涵做清晰的界定。但自上世纪80年代英国颁布《1988年教育改革法》、美国兴起标准化运动(Standard-basedreform)开始,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开始了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教育改革。像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都相继修改教育标准,从国家教育战略发展的角度提出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能力。世界各国的探索,为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提供了宝贵经验。具体来说,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教育质量标准形式: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6

【关键词】简笔画,小学语文,教学影响

1.引言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效果如何?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何谓素质教育呢?根据心理学原理,素质是先天因素起决定作用的特质,随着人的成长,人的素质也随着变化,可见它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是内化人个体心理品质的和谐因素。概括来讲,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根据人的个体心理品质特点,调动人的主动性,以促进人各种因素全面和谐地发展的良性循环活动。

2.结合语文教学特点,积极运用简笔画

汉语言文学是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最重要特质,是全面提高人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可见作为打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尤为显得重要,它影响着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借鉴各种媒体媒介,并从人的个性特点角度出发,挖掘孩子们的各种思维,使人的隐性和显性特性得以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出能量来。

语文是人类情感交流、信息传达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最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认真负责任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在语言积累和汉语言文学的读、写、交流中培养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操,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特点的持续性和实践性,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积极采用各种媒介比如直观性很强、方便简洁的简笔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的词语积累、描述观察等能力。毕竟简笔画是小学教师必备的“三笔一画”之一,它可随手拈来,经济又实惠,是双赢的平台。

3.语文教师应具备“三笔一画”的造型基础

众所周知,要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则必须在教育手段做文章。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并优化媒体的结合,其中就包括教学主要辅助手段的简笔画。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简笔画素质呢?

3.1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符号造型基础。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同层次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使学生有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样就要求教师自己的素质要高,才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除了必须有丰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简笔画造型基础,它是课堂教学技能和辅助手段。为此,教师课余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教学简笔画,简笔画是运用简洁的线条语言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的符号是以简单的方形、圆形为主,运笔形式一般都有一定的程序,对没有很强的美术功底一般容易学会。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和训练,教学手段就十分丰富,我们才能用自己的才华去影响、感染学生,从而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的作用。

3.2想象力的丰富。

小学生生性好动,发散思维、形象性思维比较强,直观地想象能力很强,教学如果赋予简笔画,则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简笔画就是一种直观性极强学科,它能让学生把自己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的自由王国的有效通行证。假如语文教师本人艺术想象力很非常丰富的话,学生就会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而必定迸发出智慧的光芒。

4.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的影响

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教育是学生对文学兴趣爱好、文艺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特别重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习,以促进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各方面素养的推进和全面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学简笔画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4.1简笔画可培养学生的智力。根据科学理论,人的一般共性的智力因素在青少年时期发展很快,比如左脑的语言区比较发达,可见中小学阶段是关键期。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简笔画的教学手段,教师把抽象的文字语言以生动的形象化为具像物体,十分适合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运用简笔画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4.2利用简笔画,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逐步认识和吸取中华优秀文化,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利用肢体语言、书面语等手段外,还可利用简笔画艺术语言辅助教学,以直观的形象挖掘学生的智力,如:在对唐代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进行汉语讲解的同时,赋予寥寥数笔把意境画出来,那样的一幅图画的表现力比枯燥的口语表述更有说服力。

4.3借用简笔画手段,可促进理解语文知识。著名艺术家塞尚曾说:“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能够归为圆柱体和正方体,……”。确实,几何形是极易记忆的图形,这就是简笔画的基础。在容易记忆的符号里,学习语文新知识、新形象,势必是“吃豆腐”的事,因为它能给学生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促进了对语文抽象语言的学习、理解和领会,这一点是其他媒体教学手段是不能取代的。

4.4简笔画可活跃课堂气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在唧唧歪歪的空泛讲述下学生极易疲劳。假如“龙飞凤舞”地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可使学生眼前一亮,点燃了他们的兴趣点和个性特征,在从容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便很快进入对知识积极探索的良好精神状态中。

总之,灵活运用简笔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一个重要手段,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一条途径,是中小学教师应掌握的一项技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巨大且深远。

参考文献

[1]陈龙生.教学板书简笔画,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7

关键词:电影;社交礼仪;教学设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91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3)02-0093-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礼仪教育作为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得到高校的重视。但当前高校礼仪教育中还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重知识灌输,轻视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如何引导高校礼仪课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是各高校礼仪教师都要重视的课题。

一、选用电影教学的意义

我校根据教学发展要求,自2005年始开设了《社交礼仪》公选课。课程开设以来,受到学生的高度关注,成为全校关注率最高选、课人数最多的公选课。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根据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电影《窈窕绅士》作为教学视频,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改进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文笔者详细介绍电影在《社交礼仪》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电影《窈窕绅士》讲述的是农民企业家曾天高喜欢上了名模芳娜,但其土气的穿着和肤浅的行为根本入不了芳娜的法眼。为赢得佳人的芳心,曾天高向公关公司经理吴嘉倩寻求帮助,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几经波折后,吴嘉倩终于将曾天高改造为风度潇洒、“学识过人”的查尔斯,并赢得芳娜的关注。整部电影时代气息浓,语言幽默,剧情爆笑而又浪漫。影片中的场景涉及服饰礼仪、宴会礼仪、姿态礼仪、电梯礼仪、握手礼仪、介绍礼仪等,是一部非常好的礼仪教学电影。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率,要有针对性的对影片的视频进行剪切,根据教学要求重新进行整合。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为保证上课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学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来选择电影,对电影的基本资料进行查阅,熟练掌握故事情节,并对电影中的场景进行选择性的剪辑,使其适合课堂教学。在授课前最好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观看影片,查阅电影的背景资料并做简要的影评等,以此引导学生熟悉电影中的文化和故事场景。课堂教学时,在播放电影视频前对电影的背景和内容再做简要介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

(二)课程设计

1.教学课时。教学设计为3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目的。观看视频后,引导学生辨识视频播放的是社交礼仪中的何种礼仪场景,判断视频中的人物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要求,说出正确的礼仪规范并正确演示。

3.教学内容。完成服装礼仪、电梯礼仪、乘车礼仪、酒会礼仪、握手礼仪、介绍礼仪等礼仪的内容和规范介绍,并要求学生在讨论后能以小组为单位熟练的在课堂中模拟不同场景的礼仪。

(三)教学步骤

1.向学生简要介绍电影《窈窕绅士》的故事内容和主要演员等情况。

2.邀请两位学生做简要的观影感受分享。

3.按教学次序播放整理的视频。

4.视频播放后要邀请学生说出视频中播放的礼仪场景。

5.详细介绍视频中播放的礼仪场景的规范。

6.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礼仪场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礼仪知识。

7.模拟表演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8.教师总结评论。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电梯礼仪

1.播放电影《窈窕绅士》中曾天高与吴嘉倩在电梯中偶遇,曾天高在电梯中吸烟导致消防喷头喷水并导致电梯停车的视频片段。

2.邀请学生对视频中的礼仪场景进行分析,并试概述视频中的礼仪规范及禁忌。

3.根据学生对电梯礼仪规范的陈述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并对电梯礼仪做详细介绍。

4.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不同情况下乘坐电梯时的场景,并现场解说。

5.邀请其他同学对参与模拟的各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6.授课老师总结,并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二:乘车礼仪、服饰礼仪、酒会礼仪、舞会礼仪

1.播放电影《窈窕绅士》中曾天高与吴嘉倩一起乘车参加慈善酒会时,曾天高因在酒会中抽烟被服务人员劝阻,竞拍与芳娜共进晚宴的机会失败并与酒会服务人员发生冲突的视频。

2.邀请学生对视频中的礼仪场景进行分析,并试概述视频中的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及禁忌。

3.听取学生对乘车礼仪、服饰礼仪、酒会礼仪的陈述情况后,按照学生表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并对服饰礼仪和宴会礼仪做详细讲解。

乘车礼仪

要点1:主人或领导亲自驾车时,副驾驶为上座,体现出“尊重为上”的原则,体现出客人对开车者的尊重,表示平起平坐,亲密友善。以两排五座为例,座次顺序依次为:副驾驶座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

特别提示:主人驾车送其友人夫妇回家时,其友人之中的男士,一定要坐在副驾驶座上,与主人相伴,而不宜形影不离地与自己夫人坐在后排。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

要点2:专职司机驾车时,以右尊左卑为原则,同时后排为上,前排为下。以两排五座为例,座次顺序依次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

要点3:女性不宜坐于异性中央,女士、孩子与尊长不宜坐于专职司机驾驶的轿车的前排座。

服饰礼仪

要点1:简要介绍服装发展史及男女服饰的分类。要根据时间、地点、目的来选择着装,着装要合身,要注意色彩搭配合理。

要点2:男士正装的穿着及注意事项,如西装与衬衫、领带、袜子、皮带、皮鞋、手表、手提包的搭配原则,领带的简要打法等。男士休闲、运动服饰的搭配原则等。

要点3:女士西装套裙、连衣裙、旗袍的穿着要求及耳饰、首饰、包等与服装的搭配原则。女士休闲装、运动装的穿着注意事项等。

酒会礼仪

要点1酒会的筹备礼仪:确定话题、现场安排、备好酒水、发出邀请等。

要点2参加酒会的礼仪:遵守酒会秩序,与他人交谈和交流注意礼仪,合理用膳和适度饮酒,学会礼貌告别等礼仪。

要点3正式的酒会之后还可以包括舞会,从着装、言行举止、邀请舞伴、舞姿及交谈致谢等方面向学生简要介绍舞会礼仪。

4.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第一、二组扮演乘车场景中不同的驾驶人的座次排座情况,并分角色就坐,对分配情况进行说明。第三、四组设计不同场合的服饰穿戴与搭配,并进行角色扮演,演示和说明服饰的穿着搭配要点。第五、六组分别扮演酒会的组织人员、服务人员及参加酒会的客人,分别就不同身份进行角色扮演。

5.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找出不合规范之处,并简要介绍正确规范。

6.授课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表现情况,并评出最佳表演组等。

本模块教学设计内容较多,授课过程中可根据教学时间对教学过程做合理安排。

教学设计三: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参观礼仪

1.播放电影《窈窕绅士》中曾天高化身为查尔斯(后参观画展时作为社会名流被画展的负责人介绍给其他各种身份的人,及芳娜主动搭讪查尔斯的视频。

2.邀请学生对视频中的礼仪场景进行分析,并试概述视频中的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及禁忌。

3.听取学生对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参观礼仪的陈述情况后,按照学生表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并对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参观礼仪做详细讲解。

介绍礼仪

要点:介绍分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自我介绍应注意时间简短、内容简短、先递名片再介绍等。介绍他人应注意介绍者的选择、介绍的顺序以及介绍的应对礼仪等。

握手礼仪

要点:握手的姿势、握手的时机、伸手的次序、相握的方式、握手的禁忌等。

参观礼仪

要点:衣冠整洁、遵守纪律、守时有序,不带零食、杂物进参观场所,不在参观场所内吸烟,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爱护展品,不妨碍他人参观等。

4.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的场景,并现场解说。

5.邀请其他同学对参与模拟的各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6.授课老师总结。

授课结束前,对授课内容做简短回顾和复习。

三、结论

实践证明,电影可以作为辅助手段运用于《社交礼仪》教学中。电影在《社交礼仪》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要提高《社交礼仪》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授课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礼仪课的实践环节,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等,积极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维薇.“社交礼仪”课程情境式教学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35-36+51.

[2]宋继红.跨文化角度下的中英社交礼仪对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3]王伦刚.“社交礼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J].山东纺织经济,2010,(02):59-61.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生物教学能力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教研室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学生连续数年开设了《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校素质教育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该课程旨在通过观察地史的生命,审视过去35亿年以来主要生物类群的延续发展及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来探索它们的起源、分化与绝灭问题。学生选学这门课不仅热情高,而且课后还能饶有兴趣地向同学、家人、亲朋好友讲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方面的知识,达到了增强学生对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拓展广阔的知识视野,从而认识不同学科的理念和价值的预期目的。

作为一门校素质教育课,我们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教学中,自始至终努力渗透科学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最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结合《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教学方法与建议

(一)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通过教材中物种的起源、进化的证据和学说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创论,事物是孤立、静止的观点;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我国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物种,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互爱、爱护自己的群体、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是低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而作为最高等的生物――人类,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法制教育。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教育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爱,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法制观念。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众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可以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例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资料、参观动植物园,了解自然界生物之间的有趣联系,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能丰富课本知识体系,将书本知识变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时,根据减数分裂知识微观抽象的特点,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将其直观、形象化。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真实、艺术地再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活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乐学情绪。总之,正确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把握好度,利用板书、讲述、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给以板书,适当时候加上肢体语言,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切忌过分依赖多媒体。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只有生物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学生的提高做好前提条件。生命科学是一个发展迅猛的学科,随时都会有新的研究出现,如果生物教师数年重复讲述教案,只会使学生如井底之蛙,停滞不前,并且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教好这门课,需要生物类教师不断地学习本专业前沿知识,运用现在的网络技术不断地查阅资料,更新教案,要跟上学科的前沿,跟上时代的脚步。

二、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探讨

学生对探索生命的奥秘,了解人类本身和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充满着求知欲和好奇心,客观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科学方面的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本身的需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本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将生命科学研究前沿与现实生活如何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怎样更好的将学术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在措施上保障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生命科学是一门迅猛发展的学科,面向非生物类学生开设有关生命科学的通识课程,对于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志英.论素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时空,2009,(2).

[2]闫前荣.浅谈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25(3):81-82.

[3]党金鼎.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素质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7(23):244-245.

[4]王莉.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课件开发的基本思路及设计.辽宁教育研究,2002,(3):92-94.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9

m.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的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并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较之其他学科,其作用更为突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效果更大更持久。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2001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新课标对此也有相关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数学家,但数学教学却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品质的发展,数学的思维风格向来以辩证、清晰、简约、深刻著称,因之,从提高思维素养方面来说,数学对完善人的精神品格,较之其他学科,其作用更为突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效果更大更持久。当然,教学内容及数学活动过程,为德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另外,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素质构成大体可分为基础层次、智利层次和伦理道德层次,其中伦理道德层次是人才素质的最高层次,对个人来说,是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生活目的的出发点,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智慧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党和人民对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把德育摆在重要位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省哈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军队中学生德育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及渠道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及所处的青春期阶段特点,在初中阶段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以下德育内容:1.以"五爱"教育为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理想前途教育;加强基层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还应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让学生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努力学习,适当渗透社会主义民族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民主法制教育;2.个性品质的培养: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理解、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严格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朴实是一个数学家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数学学习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数学的结果不需要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更不允许有任何夸张。数学中的概念、命题、定理表述的最根本的准则是准确、简明,任何修饰性的词汇都是多余的,数学的一个特点是严密。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精神能使人们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实生活中,浮夸之风、华而不实之士大有人在,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数学精神的培养、加强德育的渗透将有助于纠正这种不正之风。3.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与实践。让学生领悟到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勤奋、自强;开拓创新;宽容、谦恭等良好的品质,鉴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教育要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地势较,切忌形式主义,牵强附会,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的有机的渗透,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而应将世界观、品格、修养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书籍: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2000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1983克鲁捷茨基上海教育出版社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容篇10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素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一些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改革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层面上,有的学者进行了科研素质和新型教师的相关研究,如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等几大方面。但在实践层面一直很少有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是少数的提出了切实方案的研究,他在研究中提出了三专模式: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这些学者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做法值得借鉴。

1阅读对青年物理教师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在不断提升和变化,学生和家长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展。只有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高水平教师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大批这样的高素质教师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水平教育的需求。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把握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不断调整教育教育行为,这也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高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关键。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由于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还是自身经验都比较薄弱,其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成长。但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快节奏推进要求青年教师比以往更快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要他们保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的热情。所以我们需要高效、可持续地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质。

2青年教师专业阅读书目

通过对江津区物理教师调研,我们制定的物理教师专业素质框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专业的教育理念:具体而言,即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专业知识结构:即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知识面及相互关联。包括“科学与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运用的技能、技巧;一至二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教育学科知识。

专业能力结构:即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包括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他人包括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主管领导、社区人员等。规划教育活动的决策与设计能力,组织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

2.1专业理念

2.1.1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知物理教学研究》,作者:梁旭。

简介:本书从理论的高度解答了物理教学能否改变学生的智力,物理教学能否改变学生的能力,能力又是怎样被改变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1.2教师要享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的十字路口》,作者:张文质。

简介:本书有相当的内容是作者面对生活、面对书本、面对灵魂、面对生命的一切的晤对。

2.1.3新形势下教师要站稳讲台

《教育实话》,作者:陈桂生。

简介:本书从当代教育理论的视野拓展开去,审视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针对当前出现的教育炒作现象和教育舆论中的虚文、套话,加以辨析,实话实说。

2.2专业知识结构

2.2.1教师需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个不同版本的教材;

《科学的历程》,作者:刘睿铭。

简介:本书把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放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描述,又把人类文明的产生作为宇宙演化的一部分来阐述,有助于读者弄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以及人类文明在宇宙发展中的位置,从而加深读者对自然科学史的了解。

2.2.2教师要学会用多角度审视物理问题

网易公开课(视频)《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主讲人:沃尔特・列文。

简介:本系列视频不但用全新的角度讲述物理问题,还设计很多有趣的实验。

2.2.3教师要跳进题海,使学生跳出题海

《全品教案》题量不多,题目比较精简;

《周末培优》适合各个层次不同学生;

《小题狂做》知识点的巩固;

《世纪金榜同步》适用于基础学生;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有一定难度,囊括知识点较多;

《五年考点分类》适合近几年高考分析之用。

2.3专业能力结构

2.3.1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培养

《教海泛舟》

2.3.2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3总结

“专业阅读”是一种高效、可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专业阅读能力”是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是专业阅读的目的之一,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要求决定了专业阅读的内容;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阶段决定教师专业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应有不同的阅读内容和方法;专业阅读是一个过程,“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是该过程的众多有用结果中的一个。

参考文献

[1]朱铁成.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8).

[2]阎金铎,田世坤.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